中医关于“肥胖”的病因病机和治则治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医关于“肥胖”的病因病机和治则治法年老体弱、饮食不节、劳逸失调、先天禀赋、情志所伤等导致湿浊痰瘀内聚,留着不行,形成肥胖。

一、病因

1.年老体弱

肥胖的发生与年龄有关,中年以后,正气由盛转衰,脾胃运化功能减退,或加以过食肥甘,运化不及,聚湿生痰,痰湿壅结,或肾阳虚衰,不能化气行水,酿生水湿痰浊,故成肥胖。

2.饮食不节

过食肥甘厚味,久则致脾之运化功能受损,水谷不得化为精微,遂变生膏脂,随郁气流窜而停于筋膜腔隙,形成肥胖。也有服用某些药物,致痰湿浊瘀内蕴,而成肥胖者。

3.劳逸失调

《素问·宣明五气有“久卧伤气,久坐伤肉”之说,伤气则气虚,伤肉则脾虚,脾气虚弱,运化失司,水谷精微不能输布,水湿内停,形成肥胖。

4.先天禀赋

肥胖与先天体质有关。痰湿体质易于出现气血津液失调,水湿停聚,聚湿生痰而生肥胖。阳热体质多胃热偏盛,若食欲亢进,脾运不及,亦可致膏脂痰湿堆积,形成肥胖。

5.情志所伤

七情内伤,脏腑气机失调,伤及中焦枢纽,脾胃升降功能,水谷运化失司,水湿内停,痰湿聚积,亦成肥胖。

二、病机

1.肥胖的基本病机总属阳气虚衰,痰湿偏盛。病位在脾与肌肉,与肾关系密切,涉及肝、心、肺。脾气虚弱则运化转输无力,水谷精微失于输布,化为膏脂和水湿,留滞体内;胃热食纳太过,滞脾土,转化痰湿膏脂,留滞体内;脾肾阳气虚衰,水液气化失常,痰湿水饮内停;肝失疏泄,或心肺气虚,致使津血失于输布,血行迟缓,水湿内停,均可导致肥胖。

2.病理因素以痰湿为主,与气滞、血瘀、郁热有关。病理性质有虚实之分。本虚多为脾肾阳气虚衰,或兼心肺气虚;标实为痰湿膏脂内停,或兼水湿、血瘀、气滞、郁热等。临床常有偏于本虚及标实之不同。前人有“肥人多痰”“肥人多湿”“肥人多气虚”之说,即是针对其不同病机而言。

3.肥胖的病机转化常见有三种情况。一是虚实之间的转化。如胃强者过食肥甘,水谷精微超过机体的需要而化为痰湿,聚为膏脂,形成肥胖,为大多数肥胖者的初期阶段,属于实证。但如长期饮食太过,加上痰湿郁遏,则可损伤脾胃,使脾阳不振,脾虚不运,也可导致胃失受纳,后天失养,正气因之而渐耗,病性逐渐由实转虚,久则脾病及肾,终致脾肾两虚。脾虚失于运化,痰湿内生,停于脏腑,阻于经络,气因湿阻,瘀因痰生,而致痰

湿、气郁、瘀血相杂,从而转为以邪实为主之证,或正虚与邪实兼夹。二是各种病理产物之间的相互转化。如痰湿内停日久,阻滞气血的运行,可导致气滞或(和)血瘀。而气滞、痰湿、瘀血日久,常可化热,转化为郁热、痰热、湿热或瘀热互结。三是肥胖病变日久,常变生他病。《内经》中已经认识到肥胖与消等病证有关,极度肥胖者,常易合并消渴、头痛、眩晕、胸痹、中风、胆胀、痹证等。

三、治则治法

补虚泻实是本病治疗的基本原则。虚则补之,多用健脾益气;脾病及肾,则结合益气补肾。实则泻之,常用清胃降浊或祛湿化痰法,并结合消导通腑、行气利水、行气化痰或痰瘀同治等法,以消除膏脂、痰浊、水湿、瘀血及郁热。虚实夹杂者,当补虚泻实并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