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合学重点分题型整理

合集下载

牙合学重点分题型整理

牙合学重点分题型整理

牙合学重点分题型整理一、名词解释1.牙尖交错位(intercuspal position,ICP)/正中牙合/牙位:上下颌牙牙尖交错,达到最广泛、最紧密接触时下颌所处的位置,即牙尖交错牙合时下颌骨相对于上颌骨或颌骨的位置关系。

2.后退接触位(retruded contact position,RCP)/正中关系位CP:从牙尖交错位开始,下颌可再向后下移动少许(约1mm左右),后牙牙尖斜面保持部分接触而前牙不接触,同时髁突受颞下颌韧带深层水平纤维的限制不能再往后退,位于其在关节窝中的生理性后退边缘,在保持髁突前斜面-关节盘中间带(盘-髁复合体)紧贴关节结节后斜面的同时,下颌从该位置可作单纯的铰链开口运动,具有可重复性。

此时下颌的位置称~3.下颌姿势位(mandibular postural position,MPP)/休息位/息止颌位:人直立或端坐,两眼平视前方,不咀嚼、不吞咽、不说话时,提颌肌群轻微收缩以对抗下颌骨所承受的重力,下颌处于休息状态,上下牙不接触时(上下颌牙之间有一前大后小的楔形间隙,约2~4mm,称息止牙合间隙freeway space),下颌所处的位置称~4.铰链运动:开口约为18~25mm时,髁突的单纯转动。

(髁突运动:转动/铰链运动,滑动运动)5.铰链位:铰链运动过程中,髁突始终处于关节窝的生理最后位,RCP又称为(髁突的)铰链位6.铰链开口度:下颌髁突从闭口位开始作单纯转动运动,在上下中切牙切缘之间可有18~25mm距离,该距离称~7.正中关系(CR):髁突做铰链运动时,可使切牙处降颌约25mm,此运动范围内(铰链开口度范围内)下颌对于上颌的位置关系称为正中关系。

(RCP是CR的最上位,具唯一性)8.铰链运动与铰链位:正中关系(centric relation, CR)指髁突的单纯转动运动,下颌位于后退接触位时,髁突可以在关节窝内作单纯转动运动(铰链运动)而无滑动。

在铰链运动的过程中,髁突不离开后退接触位这一下颌的生理性最后位置,故又可将后退接触位称为(髁突的)铰链位(hinge position),在该铰链运动过程中所产生的开口范围,称为铰链开口度,其在上下颌切牙切缘之间可达18~25mm9.垂直距离(vertical dimension):下颌姿势位时的面下1/3高度,临床上用鼻下点到软组织颏下点的距离表示。

牙合学复习题答案

牙合学复习题答案

牙合学复习题答案一、选择题1. 牙合学中,上下颌牙齿相互接触时,上颌牙齿的哪一部分与下颌牙齿接触?A. 牙冠B. 牙根C. 牙颈D. 牙尖答案:D2. 牙合学中,牙齿的静态接触指的是:A. 咀嚼时牙齿的接触B. 吞咽时牙齿的接触C. 休息时牙齿的接触D. 说话时牙齿的接触答案:C3. 下列哪项不是牙合学研究的内容?A. 牙齿的排列B. 牙齿的咬合C. 牙齿的发育D. 牙齿的功能答案:C二、填空题1. 牙合学中,牙齿的动态接触指的是______时牙齿的接触。

答案:咀嚼2. 牙合学研究的目的是了解和改善牙齿的______和______。

答案:排列、功能3. 牙合学中,牙齿的静态接触发生在______时。

答案:休息三、判断题1. 牙合学只关注牙齿的排列,不涉及牙齿的功能。

(对/错)答案:错2. 牙合学中,牙齿的静态接触和动态接触是完全相同的。

(对/错)答案:错3. 牙合学研究可以帮助改善牙齿的咬合问题。

(对/错)答案:对四、简答题1. 简述牙合学中牙齿接触的分类及其特点。

答案:牙合学中牙齿接触分为静态接触和动态接触。

静态接触发生在休息时,牙齿轻微接触,不产生咀嚼力。

动态接触发生在咀嚼、吞咽和说话时,牙齿接触产生咀嚼力,有助于食物的破碎和言语的清晰。

2. 牙合学研究的意义是什么?答案:牙合学研究的意义在于了解牙齿的排列、咬合和功能,通过改善牙齿的排列和咬合,提高咀嚼效率,减少牙齿磨损,预防牙周病,同时也有助于改善言语清晰度和面部美观。

口腔解剖生理学(牙合)与颌位知识点

口腔解剖生理学(牙合)与颌位知识点

口腔解剖生理学(牙合)与颌位知识点(牙合)的生长发育建(牙合)的动力平衡及影响因素牙列正常位置和正常(牙合)关系有赖于适宜的动力平衡,即作用于牙列的向前力与向后力的平衡,向内力与向外力的平衡。

(牙合)咀嚼压力周围肌肉压力前后的动力平衡1)向前的动力:①颞肌、咬肌、翼内肌、翼外肌收缩所发出的咀嚼力。

②舌肌向前,上下颌骨发育中皆有在其后缘增生新骨的倾向。

2)向后的动力:主要来自唇颊肌,如口轮匝肌、提上唇肌、降下唇肌、提口角肌、颧肌、颊肌及颏肌等。

内外的动力平衡上、下牙列内侧有舌肌的力量,外侧有唇颊肌的力量,达到内外动力平衡。

这种平衡不仅促进上、下颌骨适当地向前发育,也可促进牙弓向侧方发育。

在内外动力平衡状态适宜时,牙列的宽度发育正常。

上下的动力平衡上、下牙列间正常的尖窝嵌合关系,制约着每一牙齿的上下方向位置关系,使之保持稳定。

如牙列发生缺损而未及时修复,则缺损部位的上下动力平衡将遭到破坏,牙齿发生移位(倾斜、伸长等),必然对(牙合)接触关系产生影响。

(牙合)的发育阶段及影响因素建(牙合)6个月乳牙(牙合)2.5岁~6岁替牙(牙合)6岁~12岁恒牙(牙合)12岁以后乳牙(牙合)特点乳牙早期乳牙晚期2.5~4岁4~6岁牙排列紧密无间隙牙排列不紧密有间隙无显著磨耗显著磨耗乳牙位置较正覆(牙合)较深覆盖较小深覆(牙合)减小上、下颌第二乳磨牙的远中面彼此相齐下颌第二乳磨牙移至上颌第二乳磨牙的稍前方(近中)混牙(牙合)(替牙(牙合))特征替牙期暂时性错(牙合)(1)上唇系带位置过低(2)中切牙间间隙(3)中切牙、侧切牙牙冠偏远中(4)暂时性前牙拥挤(5)暂时性远中(牙合)(6)暂时性深覆(牙合)早期恒牙(牙合)特征在替牙期,大多数恒牙已经建(牙合),只余第二、第三恒磨牙。

第二恒磨牙约在12~14岁萌出,其所占的位置间隙,大部分是由于面部的前2/3向前增长,小部分则由面部的后1/3向后方增长所获得。

第三恒磨牙约在17~21岁之间萌出,其萌出位置的获得与第二恒磨牙相同。

牙合学复习题答案[2]

牙合学复习题答案[2]

一.名解下后牙颊尖和上颌后牙舌尖对于咬合高度具有决定意义,通常被称为支持尖下颌运动,因此被称为引导尖。

大,关节盘周缘变薄,关节表面凹凸不平等DJD):DIF持续进行和关节组织增殖能力的下降可导致关节表面破坏,深层骨组织吸收或增生,这一过程称为关节的退行性变(DJD)。

面下部垂直距离(VD)的参考标点一般用鼻下点和颏下点,下颌位于姿势位时这两个标志之间的距离称为垂直距离。

是由于牙合紊乱而导致的咀嚼系统功能紊乱,可涉及牙体、牙髓、牙周组织、咀嚼肌、颞下颌关节及颅颌颈部姿势肌等范围。

此磨动或紧咬、使下颌正常生理休息位中断的现象,属副功能运动。

缩短发生在后,并且当肌缩短后张力不再发生变化的收缩,称为等张收缩。

而仅仅是张力的增加,称为等长收缩。

测量结果表明牙合间隙约为1~3mm。

髁突向前下移动推压关节盘时,盘始终不能反跳复位称为不可复性盘脱位。

合关系所确定的牙尖交错位,是许多下颌运动的起始点或终止点,在所有下颌位置中该颌位的重要性最好,咬合高点阻碍或干扰了下颌在保持牙接触情况下所进行的平滑协调的各项运动,而迫使下颌发生偏斜运动或非功能接触,称为牙合干扰到上下牙发生最初接触的颌位,如果只有少数牙甚至个别牙接触,而不是牙尖窝交错广泛的紧密接触,这种少数牙甚至个别牙接触,称为早接触16边缘性运动:是指下颌向各个方向所可能作的最大限度运动代表了颞下颌关节、肌肉、韧带等组织结构在下颌运动方向的功能潜力。

17牙尖交错位:是当下颌处于牙尖交错牙合这种咬合关系状态时,下颌相对于上颌的位置。

牙尖交错牙合(ICO)是上、下牙达到最广泛、最紧密接触时的咬合接触现象。

是最适宜承载最大垂直咬合力的颌位。

18咬合治疗:是指通过改变牙合的接触状态和颌位,以改善咀嚼系统的美观和功能,所采取的牙合治疗措施的总称。

包括可逆性和不可逆性的咬合治疗。

19正中自由域:正常人从RCP到ICP的前后向及左右向的运动范围称为“正中自由域”20三点式接触:多数接触部位位于牙尖和牙窝壁,少数位于窝底以及边缘区域。

口腔试题(含参考答案)

口腔试题(含参考答案)

口腔试题(含参考答案)一、单选题(共100题,每题1分,共100分)1、II度开(牙合)是指上、下切缘间的垂直距离分开A、1~3mm、B、2~4mmC、3~5mmD、4~6mmE、以上都不是正确答案:C答案解析:II度开(牙合)是指上、下切缘间的垂直距离分开3~5mm。

2、关于序列拔牙不正确的说法是A、在7~7.5岁时拔除乳尖牙B、在8岁时拔除第一乳磨牙C、9~10岁时拔除第一乳磨牙D、拔除正在萌出的第一前磨牙E、序列拔牙可能会造成深覆(牙合)正确答案:B答案解析:序列拔牙9~10岁时拔除第一乳磨牙。

3、下颌向下生长发育易造成A、面下1/3高度增加B、前牙开(牙合)的畸形特征C、下颌平面角较大D、下颌角较钝E、以上都是正确答案:E答案解析:下颌向下生长发育易造成下颌平面角较大、下颌角较钝、前牙开(牙合)的畸形特征、面下1/3高度增加。

4、口服避孕药副反应不包括A、体重增加B、色素沉着C、卵巢肿瘤D、类早孕反应正确答案:C5、关于方丝弓矫治器中托槽位置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尖牙比侧切牙高1.0mmB、侧切牙比中切牙低0.5mmC、托槽中心与牙冠唇颊面中心一致D、托槽应有一定的轴倾度E、拔牙病例中,托槽位置偏非拔牙侧正确答案:E答案解析:方丝弓矫治器中托槽的位置,拔牙病例中,托槽位置偏拔牙侧。

6、关于安氏Ⅱ类错(牙合)的矫治原则描述正确的是A、下颌后缩型早期需功能矫治器引导下颌向前生长,后期需要拔牙治疗B、轻度上颌前突下颌后缩型一般不需拔牙治疗C、上颌前突型早期需口外弓抑制上颌生长,后期往往需拔除上颌第一前磨牙D、牙性II类错(牙合)严重时需手术治疗E、安氏II类2分类一般需要早期拔牙治疗正确答案:C答案解析:上颌前突型早期需口外弓抑制上颌生长,后期往往需拔除上颌第一前磨牙是安氏Ⅱ类错(牙合)的矫治原则。

7、某患者,男,15岁。

检查:恒牙(牙合),第一磨牙关系呈中性,上下颌尖牙唇向低位,无间隙。

上下颌右侧中切牙反(牙合),上颌牙列拥挤9mm,下颌牙列拥挤7mm,外观无骨骼畸形。

牙合学重点总结

牙合学重点总结

咀嚼系统:又叫口颌系统,是口腔颌面部的各种组织结构,包括:咀嚼肌、TMJ、颌骨、牙、牙周组织及有关的神经、血管,它们是由中枢神经控制的一个发挥咀嚼功能的统一体。

支持尖:上颌后牙舌尖和下颌后牙颊尖对于咬合高度有决定意义,与对颌中央窝接触,有支持颌间距离的作用,通常称为支持尖。

引导尖:上颌后牙颊尖与下颌后牙舌尖有引导支持尖离开和返回ICP位的作用,同时具有切割食物的作用,故称为引导尖,又名剪割尖。

功能性的外斜面:支持尖外斜面在尖窝交错ICP时仅有一小部分与对颌牙接触,另约1mm 不与对颌接触,当下颌侧方运动时,与相对引导尖内斜面接触,这个部分称为FOA。

下切牙与上切牙舌面前伸时的接触部分称FOA。

有保护颊舌软组织作用,支持尖的外斜面是咬合接触的储备区。

引导斜面:上颌切牙和尖牙舌面是下颌运动的主要引导部分,称为引导斜面。

长正中:CRP-CO的前后向相距约0.5mm的位置关系。

正中止:无论在支持尖还是引导尖上,那些对于咬合高度具有决定意义的接触称为正中止接触,稳定的正中止接触为三点式接触。

肌接触位:当开口后再闭口时,下颌将随升颌肌群作用方向而向前上运动,下颌在升颌肌群收缩作用下的闭口运动轨迹称为肌力闭合道,该闭合道的终点,即肌收缩引导下闭口至咬合刚一接触时的颌位。

生理he:舒适、健康,口颌系统有效行使功能没有病理症状的he型。

尖牙保护he:侧方咬合运动时,工作侧只有尖牙保持接触,非工作侧牙不接触。

组牙功能he:侧方咬合运动时,工作侧上下后牙保持接触,非工作侧牙不接触。

相互保护he:牙尖交错位时,后牙有接触前牙应轻接触或不接触,被描述为相互不保护he,即接触的后牙保护了未接触的前牙。

正中关系:指髁突的单纯转动运动,下颌位于后退接触位时,髁突可以在关节窝内作单纯转动运动(铰链运动)而无滑动。

he干扰:咬合高点阻碍或干扰了下颌在保持牙接触情况下所进行的平滑协调的各向运动,而迫使下颌发生偏斜运动或非功能接触,称为he干扰。

正畸学习题-第四章错牙合畸形的分类

正畸学习题-第四章错牙合畸形的分类

第四章错牙合畸形的分类1.教学内容(1)正常牙合及Angle理想牙合。

(2)锗牙合及Angle错牙合分类法。

(3)错牙合的其它分类及表现。

2.目的要求(本科生教学大纲要求)掌握正常牙合和错牙合的概念。

掌握牙齿错位的类型和A叩加分类。

自学了解毛类均分类、Simon分类及临床分类法。

重点和难点1.重点(1)正常牙合的概念是判断错牙合的标准,也是正畸治疗的理想目标。

(2)Angle理想正常牙合是从上下牙及牙列静态对接触关系上定义的一种最佳解剖接触关系。

这种关系是为呼Angle医师矫治理念的出发点。

(3)错牙合畸形的Angle分类法是目前国际上应用最广的一种错牙合分类方法。

是以上颌第一恒磨牙为基准,根据下磨牙、下牙弓相对于上第一恒磨牙的近远中向接触关系,将错牙合分为中性错牙合、远中错牙合与近中错牙合三类。

(4)国内应用的毛堡均分类法是将错牙合畸形的机制、症状、矫治原则结合的一种分类。

2.难点(1)对正常牙合的描述可从不同的角度作不同的定义。

(2)Angle理想正常牙合的局限性及缺点。

(3)Angle##分类法及其1%A。

(4)毛经均分类法的VI种分类、符号书写表述法及其特点。

(5)牙齿错位的类型。

【名词解释】(英译汉)1.idealnormalocclusion2.typical nomalocclusion3.individualnormal occlusion 4.Functional5.Chronological 6.malocculusion 7。

Neutroclusion 8.Distoclusion 9.mesion10.class I malocculusion 11、class IImaloculusion,distoclusion12. Class II ,division 13、classII,division 113.class II,division,1 subdivision 14、class11,division2 15、classII,division2,subdivision16、class III malocculusion,mesioclusionl7、Class III,subdivision 18 labioversion 19 buccoversion 20 linguoversion 21 supraversion 22infraversion 23 transversion &transposition 24 torsiversion & rotation 25 axiversion & tipping (汉译英)26.错牙合27.中性错牙合28.远中错牙合29、近中错牙合30.工类错牙合31.11类错牙合32.III类错牙合33唇向错位34.颊向错位35.舌向错位[A型题]36正常咬合时上颌第二磨牙近中舌尖与下颌的以下何处接触为多A.下颌第一磨牙远中颊沟B.下颌第一磨牙远中边缘嵴C.下颌第一磨牙中央窝D.下颌第二磨牙中央窝E.下颌第二磨牙近中边缘嵴37正常咬合时上颌第一前磨牙舌尖与下颌的以下何处嵌合A.下颌第一、二前磨牙舌侧的牙间鼓形空隙B下颌第一前磨牙咬合面C.下颌第二前磨牙咬合面D.下颌第M前磨牙的中央窝E.以上均不是38.标准正常驼时,上颌第一磨牙远中边缘嵴应与下颌的以下何处接触A.下颌第一磨牙远中舌尖B.下颌第一磨牙咬合面C.下颌第二磨牙咬合面D.下颌第二磨牙的近中窝E.以上均不是39.错牙合畸形的矫治目标是A,理想正常牙合B.典型正常牙合C.历龄正常牙合D.个别正常牙合E.功能正常牙合40下述畸形表现中几乎不可能出现的是A.Angle类表现为反牙合B Angle11类表现为反牙合C.AngleIll类表现为反牙合D.A ngle类表现为深覆盖E.Ange11类表现为深覆盖41.按Angle分类法以下何为正确A.Ange工类是正常咬合B·Angle11类多为反牙合C.Angle ll类多为深覆盖D.AngleIll类的下颌为远中咬合关系E.右侧为 AngleIll类关系,左侧为I类关系时也属A ngleIll类错牙合42.以下何者不属于A ngle分类法的长处?A.有益于诊断表述B.有助于明确各种牙齿的位置异常C,不需要借助于特殊的计测器械D.十分简单E.以上均不是43.当下牙列对于上牙列呈远中关系,同时上前牙舌倾时,应属于以下何类错牙合A.Angle类B、 Angle11类二分类C、Angle II类2分类D.AngleIII类E.以上均不是44.Angle认为咬合的关键是何牙齿?A.下颌第一恒磨牙B.下颌第二恒磨牙C.上颌第二恒磨牙D.上颌第一恒磨牙E.下颌第三恒磨牙45.按Angle分类,以下何为正确?A.上颌第一恒磨牙是分类的基准,如果该牙明显前移,也是按该牙作为基准B.当上颌第一恒磨牙拔除后,Angle分类就不适用了C.当上下颌第一恒磨牙关系左右不一致时,原则上应以左侧关系为准D.前牙严重拥挤、扭转,但上下颌第一恒磨牙关系正常,仍应计为AngleI类错牙合E.以上均不是[B型题】A.上颌第一恒磨牙近中颊尖咬合于下颌第一恒磨牙的颊沟B.上颌第一恒磨牙近中颊尖咬合于下颌第一恒磨牙的颊沟远中C.上颌第一恒磨牙近中颊尖咬合于下颌第一恒磨牙的颊沟近中D.上颌第一恒膺牙近中舌尖咬合于下颌第一恒磨牙的近中窝上E.上颌第一恒磨牙近中舌尖咬合于下颌第一恒磨牙的远中窝上46.A周加D类错牙合的咬合接触关系为47.AngleIII类错牙合的咬合接触关系为A.牙量骨量不调B.长度不调C.高度不调D.宽度不调E.个别牙错位48.毛鳖均分类的第III类错牙合是49.毛鳖均分类的第V类错牙合是A.毛鳖均分类第1类错牙合B.毛丝均分类第11类错牙合C.毛鲨均分类第III类错牙合D.毛丝均分类第lV类错牙合E.毛丝均分类第V类错牙合50.长度不调属于51.高度不调周于A.毛丝均分类第I类错牙合B.毛羹均分类第11类错牙合C.毛羹均分类第III类错牙合D.毛丝均分类第IV类错牙合E.毛经均分类第V类错牙合52.1~2个前牙反牙合,若牙量骨量不调,应归于53.1~2个前牙反牙合,若表现骨量不足,应归于A.毛羹均分类II 1 B.毛丝均分类II2 C.毛鲨均分类III 3D.毛鲨均分类 II4 E.毛丝均分类 II554.后牙远中牙合,前牙深覆盖,额部可后缩为主要症状表现的应属55.后牙中性牙合,前牙深覆盖为主要症状表现的应属[C型题]A.上牙弓前突B.前牙反牙合C.两者均有D.两者均无56.Ange第I类错牙合可表现为接触关系为A.牙量骨量不调B.长度不调C.高度不调D.宽度不调E.个别牙错位48.毛鳖均分类的第III类错牙合是49.毛鳖均分类的第V类错牙合是A.毛鳖均分类第1类错牙合B.毛丝均分类第11类错牙合C.毛鲨均分类第III类错牙合D.毛丝均分类第lV类错牙合E.毛丝均分类第V类错牙合50.长度不调属于51.高度不调周于A.毛丝均分类第I类错牙合B.毛羹均分类第11类错牙合C.毛羹均分类第III类错牙合D.毛丝均分类第IV类错牙合E.毛经均分类第V类错牙合52.1~2个前牙反牙合,若牙量骨量不调,应归于53.1~2个前牙反牙合,若表现骨量不足,应归于A.毛羹均分类II 1 B.毛丝均分类II2 C.毛鲨均分类III 3D.毛鲨均分类 II4 E.毛丝均分类 II554.后牙远中牙合,前牙深覆盖,额部可后缩为主要症状表现的应属55.后牙中性牙合,前牙深覆盖为主要症状表现的应属[C型题]A.上牙弓前突B.前牙反牙合C.两者均有D.两者均无56.Ange第I类错牙合可表现为57.Angle第11类错牙合可表现为A.前牙唇倾C.两者均有58.Angle第11类1分类错牙合可表现为59.Angle第11类2分类错牙合可表现为[X型题】B.前牙舌倾D.两者均无60.解剖学上,正常咬合时二牙与2牙相接触关系的有哪些牙齿A.下颌中切牙B.上颌尖牙C.下颌第一磨牙D.下颌第二磨牙E.上颌第三磨牙61恒牙正常咬合时下述关系何为正确A、上颌第一恒磨牙的近中舌尖咬触于下颌第一恒磨牙的中央窝B.上颌第二前磨牙的舌尖咬触于下颌第一恒磨牙的近中窝上C.上颌第一恒磨牙的远中颊尖咬触于下颌第一恒磨牙的颊沟上D.下颌中切牙及上颌第三磨牙与对颌牙是二牙对1牙的接触关系E.下颌尖牙咬触于上颌侧切牙与上尖牙之间62.下述概念中哪些是错误的A.Angle类是正常咬合B.有上切牙前突者,即属于 Angle11类错牙合C.远中错牙合属于Angle11类错牙合D.Angle11类2分类伴有上切牙舌倾E.AngleIII类错牙合者前牙必为反牙合63.下述组合何为正确A.Ill类反牙合B.1类正常牙合C.11类2分类深覆盖D.11类1分类深覆盖E.I类双牙弓前突64.下述哪些畸形可包括在nngle类错牙合中A.上颌尖牙低位唇向萌出B.正常牙合C.上牙弓前突D.双牙弓前突E.前牙拥挤65.下述哪些畸形可常见于nge类错牙合中A.侧切牙舌侧错位B.前牙反咬合C.尖牙唇侧低位D.第二前磨牙扭转E、前牙拥挤66下述概念中哪些属Angle11类1分类的典型表现A.上前牙唇倾B.上前牙舌倾C、下颌第一恒磨牙处于相应的上颌第一恒磨牙远中位置D.下牙弓近中移位E.下牙弓远中移位67下述概念中哪些属Angle11类2分类的典型表现A.上前牙唇倾B.上前牙舌倾C.下颌第一恒磨牙处于相应的上颌第一恒磨牙远中位置D.下牙弓近中移位E.下牙弓远中移位68.下述概念中正确的有哪些A.Angle11类I分类的overjet大B.Angle II类2分类的。

口腔牙合学大题目

口腔牙合学大题目

1.什么叫牙合(occlusion)?什么叫咬合(occluding)?2.试述牙尖交错牙合(ICO)的基本研究特征。

3.什么叫静态咬合?什么叫动态咬合?4.牙合检查项目包括哪些?5.试述牙合、颞下颌关节、咀嚼肌三者之间的关系。

6.人类咬合具有哪些特点。

7.试述静态牙合接触特征有哪些?8.试述动态牙合接触特征有哪些?9.什么叫支持尖(supporting cusp)?什么叫引导尖(guiding cusp)?10.什么叫止接触(stopper)?11.试述牙合的临床分类?。

12.试述牙合面形态改变对承载特点的影响。

1.什么叫应力应变曲线的坡脚区(toe region)?2.试述人类颞下颌关节与咬合功能的相关性。

3.什么叫关节形态改变(DIF)?4.试述颞下颌关节的功能运动及其生物力学。

软骨压缩特征有哪些?6.试述人类颞下颌关节解剖形态和组织学特点。

7.什么叫关节液膜润滑(fluid film lubrication)?8.什么叫关节盘后区“双板区”?1.试述颌骨肌的解剖形态特点。

2.试述咀嚼肌与咬合的相关性。

3.什么叫肌电图?4.什么叫肌电静息期?5.试述咀嚼肌的生物力学特征。

6.常用的肌电信号参数有哪些?7.试述肌电图检查的影响因素。

8.分析一例牙列缺失患者修复前后咀嚼肌肌电图的特征。

9.评价肌功能的指标有哪些?1.什么是后退接触位(RCP)?什么叫下颌姿势位(MPP)?2.什么叫铰链位(hinge position)?什么叫正中关系位(CRP)?3.什么叫长正中(long centric)?什么叫肌位(MP)?4.试述RCP的生理意义。

5.试述影响MPP的因素。

6.什么叫无牙颌位(EP)?什么叫牙尖交错位(ICP)?7.什么叫转动(rotation)?什么叫滑动(translation)?8.什么叫切点?什么叫磨牙点?9.咀嚼肌中的感受器有哪些?10.颞下颌关节中的感受器有哪些?11.试述与下颌运动有关的神经肌肉反射。

牙合学终极

牙合学终极

1.牙弓:牙按照一定的顺序、位置和方向排列成弓形,称为牙弓或牙列。

2.牙合平面:是指从上颌中切牙的近中切角到双侧第一磨牙的近中颊尖顶所构成的假想平面。

3.解剖学牙合平面:从下颌中切牙的近中邻接点到双侧最后一个磨牙远中颊尖顶所构成的假象平面。

4.下颌牙列的纵牙合曲线:连接下颌切牙的切缘、尖牙的牙尖、前磨牙的颊尖及磨牙的近远中颊尖的连线。

5.上颌牙列的纵合曲线:连接上颌切牙的切缘、尖牙的牙尖、前磨牙的颊尖,磨牙的近远中颊尖的连线。

6.牙合关键其原因主要有:①第一恒磨牙是恒牙中最早萌出的牙,其面形态复杂,尖窝多,因而在上下颌第一磨牙萌出达到接触以后,易于保持稳定。

②第一磨牙的牙根多、粗壮、长大。

上颌第一磨牙位于骨质致密的上颌骨颧弓根的颧牙槽嵴内,这也使得该牙萌出后位置比较恒定,可成为引导其余牙在正常位置萌出的引导因素。

③第一磨牙位丁牙列的前后方向的中段,接近咀嚼肌在颌骨上附丽部位,各肌的合力作用点与该牙很接近,使该牙承受的力最大。

而且由丁该牙的形态特征(面大、尖窝及斜面较多、牙根粗壮),使其成为牙列中承受咀嚼负荷的最重要的牙。

由于以上这些特点,第一磨牙的关系成为牙尖交错的最重要的标志。

7.覆牙合:牙尖交错牙合时上颌牙盖过下颌牙唇(颊)面的垂直距离,对于前牙,它是指上颌切牙切缘与下切牙切缘之间的垂直距离。

8.覆盖:指牙尖交错牙合时上颌牙盖过下颌的水平距离,对于前牙,它是指上颌切牙切缘与下切牙切缘之间的前后水平距离。

9.牙尖交错牙合正常标志:(1)上下牙列中线对正(当不存在牙列拥挤时),正对着上颌唇系带。

(2)除上颌最后一个磨牙及下颌中切牙外,每个牙都与对颌的两牙相对应接触。

(3)尖牙关系正常,即:上颌尖牙的牙尖顶对应着下颌尖牙的远中唇斜面及唇侧远中缘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下颌尖牙的牙尖顶对应着上颌尖牙的近中舌斜面及舌侧近中缘。

(4).第一磨牙关系为中性关系,即:上颌第一磨牙的近颊尖正对着下颌第一磨牙的颊面沟,下颌磨牙的近颊尖对着上颌第一磨牙与第二前磨牙之间的(侧)楔状隙。

牙合学(2)

牙合学(2)

牙合学(2)《牙合学》第一章一、何谓支持尖与引导尖及其解剖特点是什么?支持尖:下后牙颊尖和上颌后牙舌尖对于咬合高度具有决定意义,通常被称为支持尖。

引导尖:而下后牙舌尖和上后牙颊尖的主要作用,一般被认为是在咀嚼过程中引导下颌运动,因此被称为引导尖。

1、从牙冠的颊舌向测量,支持尖较大,约占颊舌径的55%--60%,有利于咬合力通过牙体长轴。

2、支持尖的外斜面大于引导尖的外斜面,其尖较引导尖圆而短。

引导尖的外斜面不与对颌接触,其尖常较支持尖高且锐。

二、为什么说尖---窝三点接触是最稳定的接触形式?1、颊舌向牙合接触的稳定点(A 、B、C接触点):从冠状面观察,牙尖交错位时,上颌颊尖舌斜面与下颌颊尖颊斜面的接触点,命名为A点;上颌舌尖颊斜面与下颌颊尖舌斜面的接触点,命名为B点;上颌舌尖舌斜面与下颌舌尖颊斜面的接触点,命名为C点。

当A、B点接触C点无接触,或B、C点接触A点无接触时,由于接触点上所承受的咬合力方向有明显的夹角,使得整个牙的接触比较稳定,咬合关系比较稳定,而当A、C接触B点无接触时,咬合关系不稳定。

因此B 点的接触十分重要。

ABC接触点为颊舌向的稳定点。

2、近远中向牙合接触的稳定点(终止点和平衡点):近远中向牙合接触的稳定点又称为闭合的终止点和平衡点。

上颌牙的远中斜面与下颌牙的近中斜面,在近远中向的接触点叫闭合终止点;上颌牙的近中斜面与下颌牙的远中斜面,在近远中向的接触点叫平衡点。

如果在闭合时,平衡点与闭合终止点同时接触,则闭合的力相等而方向相反,达到稳定;若平衡点先于终止点接触,平衡点则成为闭合的偏移点。

三、试述下颌运动中咬合的接触特点?咀嚼运动咬合期的牙合接触是以ICP为中心的一个动态变化过程,而且接触时间很短每天上下牙平均接触时间仅为17分钟左右。

咬合动态接触的主要特征是有咬合面的引导作用,除尖牙保护牙合者的引导作用外。

其他多个牙的引导,通常在建牙合初期,机体可通过一定的生理性磨耗,来建立这种一致的咬合引导模式。

牙合学题库

牙合学题库

咀嚼运动可归纳为对食物的切割、压碎、磨细三个基本阶段。

切割是通过前牙合运循环进行的,压碎和磨细是通过后牙合运循环进行的。

前牙的合运循环是指首先下颌向前下运动,开口约 15~20mm ,然后向上下切牙相对的位置闭口,咬住食物,下切牙沿上切牙舌面引导方向向后上滑动,回到牙尖交错位,在滑动过程中咬断食物,然后进入下一咀嚼阶段,这一过程,通常称为前牙的合运循环,但因切割后食物入口,进入后牙咀嚼运动期。

牙尖交错合时,下后牙舌尖咬在上后牙颊尖的颊侧。

后牙合面形态复杂,并非合面所有结构都与对颌牙接触。

一般将与对颌牙合面窝沟有接触的上后牙舌尖和下后牙颊尖称为支持尖支持尖特点:形态园钝 , 约占合面宽度的2/3; 功能意义:<1> 是咀嚼中主要压力实施者; <2> 维持咬合关系稳定, 支持下面部高度。

牙尖交错合时,上切牙盖住下切牙冠长的 2/3 以上。

咬切食物时下切牙在上切牙引导下的滑行距离较长,因而对正常的切割功能有一定影响;有些深覆合,覆盖很小,上切牙咬在下切牙唇侧的粘膜处,下切牙咬在上切牙腭侧粘膜处,影响牙周组织健康;深覆合对下颌运动、肌肉功能、颞颌关节组织均有不良影响,属于一种可导致病变的病理性合型。

牙尖交错合时,上下牙列部分前牙甚至前磨牙均不接触,上下牙在垂直方向上有空隙。

开合与深覆盖是有区别的,开合无覆合,而深覆盖尽管上下前牙在水平方向距离大,可以互相不接触,但在垂直方向上仍有覆合存在,因此,不能简单地将上下前牙不接触称之为开合,而需根据垂直方向有无空隙而定。

开合常属于上颌牙槽骨发育不足,这种合型使切割功能完全丧失,对发音,面形的影响也较大。

正常的覆合覆盖关系使上下牙密切接触,利于下颌进行咀嚼运动时保持咬合接触关系,从而提高咀嚼效率。

上牙列的切缘与颊尖覆盖着下牙列的切缘与颊尖,使唇颊软组织受到保护,而不致咬伤,同时在牙列的舌侧,由于下后牙的舌尖反覆盖着上后牙的舌尖,可保护舌的边缘,使之不被咬伤。

牙合学复习提纲

牙合学复习提纲

功能性外斜面(functional outer aspect,FOA)支持尖外斜面在ICP时仅有一小部分与对颌牙接触,另有约1mm范围,在下颌侧方运动或咀嚼运动时才与相对应的引导尖内斜面接触,这一部分称之,有保护颊舌软组织的作用。

支持尖(功能尖,捣碎尖)为下颌后牙颊尖,上颌后牙舌尖。

支持颌间距离,捣碎食物。

引导尖(非功能尖,剪割尖)为下颌后牙舌尖,上颌后牙颊尖。

下颌侧向运动或咀嚼运动时引导支持尖离开和返回ICO,并有剪割食物的作用。

前止接触(anterostopper,AS)或闭合终止点(closure stopper)上颌牙的远中斜面与下颌牙的近中斜面在近远中向的接触点。

后止接触(posterostopper,PS)或平衡点(equalize)上颌牙的近中斜面与下颌牙的远中斜面在近远中向的接触点。

颌位下颌骨对上颌骨乃至颅部的位置关系,决定牙合的接触状态。

牙尖交错位ICP(牙位、最大牙间交错位、正中牙合位)上下颌牙齿处于尖窝交错接触时,下颌骨对上颌骨的位置关系。

牙位(tooth position)/最大牙尖交错位(maximal intercuspation,MI)牙尖交错位可随着牙间交错牙合的存在而存在,随着牙间交错牙合的变化而变化,又称之牙位。

正中牙合位(centric occlusal position,COP)因多数人ICP位于正中,ICP又称正中牙合位。

肌接触位(muscular contact position, MCP)/肌位(muscular position, MP)下颌从开口至闭口过程中,下颌随升颌肌群作用的方向运动,其运动轨迹被称为肌力闭合道。

肌力闭合道的终点为肌接触位,也称肌位。

下颌后退接触位RCP(韧带位、后退边缘位、铰链位、终末铰链位、正中关系位)下颌骨位于正中,在适当的垂直距离时,下颌骨对上颌骨的位置关系。

韧带位(ligamentous position)由于髁突从ICP后退的程度受到颞下颌韧带水平纤维的限制,韧带被拉紧的位置即RCP,故RCP又称韧带位。

口腔题库(含参考答案)

口腔题库(含参考答案)

口腔题库(含参考答案)一、单选题(共100题,每题1分,共100分)1.最美观的是A、嵌体B、甲冠C、3/4冠D、金属全冠E、烤瓷全冠正确答案:E答案解析:烤瓷全冠是其中最美观的。

2.关于面弓转移法的描述,错误的是A、只用于可调节牙合架B、可将下颌相对于TMD的位置关系转移到牙合架上C、可将上颌相对于TMD的位置关系转移到牙合架上D、制作的全口义齿易于达到牙合平衡E、被用于精确转移个性化的颌位关系正确答案:B答案解析:关于面弓转移法是被用于精确转移个性化的颌位关系,只用于可调节牙合架,可将上颌相对于TMD的位置关系转移到牙合架上,制作的全口义齿易于达到牙合平衡。

3.与TMD致病咬合因素关联最大的为A、第三磨牙伸长B、保守治疗C、关节内注射硬化剂D、夜磨牙E、手术治疗正确答案:A答案解析:颞下颌关节紊乱病(TMD)致病的咬合因素中,第三磨牙伸长与TMD关联最大。

4.MTM的矫治特点是A、移动牙齿的数量及范围小B、设计简单,需要患者积极配合C、应用轻力及间断力D、改正不良习惯,需及时保持及调牙合E、以上皆是正确答案:E答案解析:MTM的矫治特点包括有移动牙齿的数量及范围小;设计简单,需要患者积极配合;应用轻力及间断力;改正不良习惯,需及时保持及调牙合。

5.在牙面最早定居的细菌主要是A、变形链球菌B、韦荣菌C、奈瑟菌D、血链球菌E、米勒链球菌正确答案:D答案解析:血链球菌是在牙面最早定居的细菌。

6.如果恒牙牙齿萌出顺序正常,我们可以预测到A、上颌第二前磨牙早于上颌第一前磨牙萌出B、上颌第二前磨牙早于上颌尖牙萌出C、上颌尖牙早于下颌尖牙萌出D、A和CE、B和C正确答案:B答案解析:萌出序号牙齿名称萌出时间(平均岁)出牙时间范围(岁)1下第一磨牙、上第一磨牙6.5-7岁2下中切牙6.5岁中切牙为6-8岁3下侧切牙、上中切牙7.5岁侧切牙为6.5-8岁4上侧切牙9岁5下尖牙10.5岁尖牙为8.5-12.5岁6下第一尖牙、上第一双尖牙、上尖牙11第一双尖牙为8-12岁7下第二双尖牙、上第二双尖牙下第二磨牙12岁第二双尖牙为8.5-13岁8上第二磨牙13岁第二磨牙为10-14岁9第三磨牙(智齿)17-25岁7.牙体缺损修复后短期内出现自发痛最常见的原因是A、牙髓充血发展为牙髓炎B、根管侧壁穿孔引起的急性根尖周炎C、创伤牙合造成的急性牙周炎D、继发龋引起的牙髓炎E、邻牙发生牙髓炎正确答案:A答案解析:牙髓充血发展为牙髓炎是牙体缺损修复后短期内出现自发痛最常见的原因。

口腔医师-牙合与颌位练习题及答案解析

口腔医师-牙合与颌位练习题及答案解析

口腔医师-牙合与颌位练习题及答案解析小一、A11、按照形态特征分型,牙列分为A.恒牙列、乳牙列、混合牙列B.方圆型、尖圆形、椭圆型C.正常牙列、异常牙列D.正常恒牙列、异常恒牙列E.以上都不是【正确答案】:B【答案解析】:按照形态特征分型,牙列分为方圆型、尖圆形、椭圆型。

【该题针对“第二章(牙合)与颌位单元测试”知识点进行考核】2、横牙合曲线有哪些牙尖的连线所构成A.左右两侧磨牙舌尖的连线B.左右两侧双尖牙的颊舌尖的连线C.左右两侧磨牙颊舌尖的连线D.左右两侧磨牙颊尖的连线E.左右两侧双尖牙舌尖的连线【正确答案】:C【答案解析】:横(牙合)曲线是连接一侧磨牙的颊尖、舌尖及对侧同名牙的颊尖、舌尖的一条向下凸的线。

但必须是相对应磨牙。

【该题针对“第二章单元测试”知识点进行考核】3、不属于Spee曲线特点的是A.为下颌牙列的纵曲线B.形成一条向下凹的曲线C.连接下颌切牙切缘、尖牙牙尖及前磨牙、磨牙的颊尖D.在切牙段较平E.自尖牙起向后逐渐降低,到第一磨牙远中颊尖处最低【正确答案】:B【答案解析】:Spee曲线:它是连接下颌切牙的切嵴、尖牙的牙尖以及前磨牙、磨牙的颊尖所形成的一条向上凹的曲线。

该曲线在切牙段较平,自尖牙起向后则逐渐降低。

于第一磨牙远颊尖处为最低点,往后又逐渐升高。

它表明下颌牙弓的(牙合)面不是一个平面,而是一个有规律的凹面;表示在同一下颌牙列中,各牙的上下位置不在一个平面。

【该题针对“不属于Spee曲线特点的是”知识点进行考核】4、下列哪项不是替牙期间的特征A.左右中切牙之间有一间隙B.侧切牙向远中倾斜C.前牙拥挤D.磨牙关系偏近中E.暂时性的深覆(牙合)【正确答案】:D【答案解析】:替牙期间的特点约在6岁时,第一恒磨牙萌出,即为替牙期的开始。

约至12岁时,乳牙全部为恒牙所替换,即为替牙期的结束。

故从6~12岁,皆属替牙期。

替牙期间的特点常表现为暂时性错,此类错在的发育过程中常可自行调整为正常。

第八章 口腔颌面外科学考试重点总结

第八章 口腔颌面外科学考试重点总结

第八章口腔颌面外科学考试重点总结涉及科目---龋病、硬组织非龋性疾病、牙髓病和根尖周病---牙周、儿牙、---黏膜、预防、修复---口外---临床检查和基本操作---麻醉---牙及牙槽外科---感染、损伤、肿瘤考查特点---与执业医师考试类似,简单记忆及中等病例一、口腔颌面外科临床检查与基本操作----重点概况1.口腔颌面外科检查1》一般检查口腔检查、颌面部检查、颈部检查、唾液腺检查、关节检查颌面部检查颌面部检查诊断特点脑脊液鼻漏---前颅底骨折脑脊液耳漏---中颅底腭裂语音----腭裂含橄榄语音---舌根部肿块吹风样杂音---动静脉畸形关节区弹响----颞下颌关节紊乱捻发音---卢希维德咽峡炎波动感---脓肿乒乓感---颌骨囊肿体位试验阳性---静脉畸形透光试验阳性---囊性水瘤唾液腺检查颞下颌关节检查面形及关节动度检查---髁突动度检查咀嚼肌检查---疼痛感--颞肌前份/翼外肌下头/翼内肌下部下颌运动检查---声音--疼痛--偏斜--受限(牙合)关系检查---(牙合)曲线/覆(牙合)覆盖/牙磨耗颈部检查---淋巴结检查体位检查者---位于患者右后方或右前患者---头稍低,略偏向检查侧,检查顺序水平---枕-耳后-耳前-腮-颊-下颌下-颏下垂直---顺胸锁乳突肌前后缘--颈前后三角--锁骨上窝颈淋巴结分组颏下/下颌下(I)---颏下、下颌下三角颈深上(II)---颅底-颈动脉分叉颈深中(III)---颈动脉分叉-肩胛与颈内静脉交叉颈深下(IV)---肩胛舌骨肌-锁骨颈后三角(V)---颈后三角区颈前间隙(VI)---气管前、旁及甲状腺周围1颏2动3肩4锁5后6前2》辅助检查--穿刺检查适用于有波动感或非实质性含液体的肿块细6血789脓适应症--脓肿,血肿,囊肿、脉管畸形、肿瘤禁忌症--颈动脉体瘤或动脉瘤--结核性病变、--恶性黑色素瘤细针吸取活检--唾液腺或某些深部肿瘤(只能定性)活组织检查影像学检查MRI----肿瘤、颞下颌关节--无创、软组织显影优于CTDSA----颌面颈部血管,动静脉瘘及血运丰富的良、恶性肿瘤放射性核素检查---唾液腺、骨组织疾病ECT---口腔颌面部肿瘤的骨转移和颈淋巴结转移超声----唾液腺、下颌下和颈部肿块---占位性病变,囊性或实性X线----牙体、牙髓、牙周及颌骨病变CT----颌面部肿瘤,特别是面深部肿瘤的早期诊断二、消毒与灭菌1.器械、敷料消毒(物理+化学)干热灭菌法---电热或红外线烤箱高热烘烤进行灭菌---玻璃、陶瓷、不宜用高压蒸汽灭菌的(明胶海绵、凡士林、各种粉剂)---160℃(120min)-180℃(60min)射线灭菌法---辐射法--不耐热但对光稳定---药品、包装材料、器具、机械等---紫外线法--空气、表面—即环境灭菌或器具灭菌---微波--利用微波产生的热杀灭微生物化学消毒法戊二醛--广谱,多种医疗器械的消毒—2%--无色/无刺激/腐蚀小--细2min,真10min,乙30min乙醇--不进入无菌组织的器械(70-80%-30min)碘伏(1-2mg/ml-1-2h)甲醛(10%-60-120min)-过氧乙酸/含氯消毒剂2.手术区域消毒3.术区无菌巾、单铺放除门诊口腔内小手术外,消毒前带帽,消毒后无菌巾包头无菌巾包头---将头和面上包于无菌巾内手术野铺巾---孔巾---对准术区头部遮盖颈部---三角形--口腔、鼻、唇、及颊部手术---四边形--腮腺区、下颌下区、颈部及多部位大手术三、手术基本操作切开---解剖-部位(隐蔽/活检)-长度(充分显露)止血---压迫-结扎-药物---电凝(缩时/减结-瘢痕切除)---低温(体温<32℃)---降压(收缩压<80--30min,心血管疾病禁用)组织分离--锐分-精细的层次解剖或分离瘢痕,损伤小,直视下--钝分-层次不清且神经血管较多,损伤大,非直视打结---方结、外科结---常用的结形态---三重结口内常用---单手打结、持针器打结---常用打结手法---收紧结扣三点一线--线交叉或手交叉顺结---线结偏向一侧,牙龈黏膜尤其需要---组织内1mm---血管或肌肉结扎3~4mm--皮肤黏膜缝合5mm4.创口处理5.绷带包扎作用遮盖(保创/防染/避损)固定(防止错位/固定辅料)压迫(止血消肿)原则严密稳定舒适美观清洁压力均匀,富有弹性松紧适度,利于引流消灭死腔,防止出血经常检查,及时更换常用绷带四头带(四尾带)-包扎鼻部、下颌及颏部--压迫术后创口交叉十字绷带--耳前后、腮腺区、下颌下、颏下、上颈部包扎单眼绷带--上颌骨、面颊部包扎头部绷带--头皮部手术巴唐绷带--固定下颌骨二、口腔颌面外科麻醉、镇痛----重点概况1.局麻---麻醉药物局麻药的特点(普鲁/丁卡因---酯类)普鲁卡因:毒副小,穿透差,不被吸收--不适表麻利多卡因---口腔最常用(局麻、关节、神经)---毒性较大、穿透较强--适合表麻---抗室性心律失常---心律失常病人首选---阻滞浓度1%-2%,一次最大剂量4.4mg/Kg----常用1:100000的肾上腺素丁卡因---毒性最强穿透力强--主要用于表麻布比卡因----麻醉维持时间最长---用于费时较久手术阿替卡因(碧兰)---穿透扩散较强---适用于成人及4岁以上儿童肾上腺素---缩血管--缓吸/降毒/延时/术清---甲亢、妊娠期拔牙时,局麻药禁止加入肾上腺素---含量1:50000-200000---最大量--健康20ml(0.2mg)--心血管4ml(0.04mg)【总结】成分--酰胺---利多/布比/碧兰脂类----普鲁丁毒副↑--穿透扩散↑--表麻能力↑----普利得(plead)普利得,必胜不?(碧肾布)2.局麻---麻醉方法表麻--应用--表浅黏膜下脓肿切开--松动乳牙--气管插管--药物--2%-5%利多卡因或0.25%-0.5%丁卡因浸润骨膜上注射---注射点--前庭沟牙根尖部骨膜浅面,黏膜紧绷---应用---上颌及下颌前份牙及牙槽突手术牙周膜注射---注射点--牙齿近中和远中牙周膜--特点--比较痛,适用血友病及有出血倾向计算机控制局部麻醉--减少痛感和组织反应口内阻滞麻醉--神经干或其主要分支附近--阻止刺激传入--无痛上颌-----上颌神经,上牙槽后神经,眶下神经-----腭前神经,鼻腭神经下颌下颌神经/下牙槽神经阻滞麻醉方法上牙槽后神经进针点--上颌第二磨牙远中颊侧根部前庭沟,进针方向--头微仰,半张口,针与牙长轴40°,上后内,进针量-深15-16mm,量1.5-2.0ml麻醉效果--678(除上6近颊根)、牙槽突及颊侧软组织、上颌结节麻醉并发症--血肿眶下神经阻滞口内法---进针点--上2根尖部前庭沟进针方向--与上颌中线呈45°,上后外进针量--1ml口外法---进针点--同侧鼻翼旁1cm,进针方向--与皮肤呈45°,上后外进针量--1.5cm,1ml麻醉效果---12345、唇颊侧牙槽骨、骨膜,牙龈及黏膜---下眼睑、眶下区、上唇,鼻--唇腭裂手术麻醉并发症---损伤眼球、血肿腭前神经阻滞麻醉进针点--上颌第三磨牙腭侧龈缘至腭中线连线的中外1/3交界处--上颌第三磨牙腭侧龈缘至腭中线弓形凹面连线中点进针方向--大张口60°--后上方进针量--0.3-0.5ml麻醉范围--45678、腭侧黏骨膜及牙槽骨,3处与鼻腭神经吻合麻醉并发症--恶心呕吐鼻腭神经阻滞麻醉进针点--切牙乳头侧缘(尖牙连线与腭中线连线交点)进针方向--摆向中线,与中切牙长轴平行--后上方进针量--深0.5cm--0.25-0.5ml麻醉范围--123、腭侧黏骨膜及牙槽骨麻醉注意事项--3腭侧远中组织不能完全麻醉下牙槽神经阻滞麻醉(一针三麻醉)进针点---颊脂垫尖=翼下颌皱襞中点外侧3-4mm进针方向---对侧45之间,与中线呈45°角,注射针高于下颌牙(牙合)面1cm并与之平行。

口腔解剖生理学:练习及答案-第二单元 牙列、(牙合)及颌位

口腔解剖生理学:练习及答案-第二单元 牙列、(牙合)及颌位

第二单元牙列、(牙合)及颌位一、A11、下颌处于后退接触位时A、前牙有接触B、常常是前磨牙接触C、髁突位于关节窝的前上方D、是下颌的生理性最后位E、重复性较下颌姿势位差2、关于牙尖交错位描述错误的是A、牙尖交错(牙合)时下颌骨相对于上颌骨或颅骨的位置B、在下颌后退接触位的前下方C、又称牙位D、牙列完整时最易重复的下颌位置E、下颌的主要功能位3、自然牙列对刃(牙合)的特点是A、下颌在向前运动过程中所有的位置均称为前伸颌位B、前伸(牙合)颌位即为对刃颌位C、当前牙切缘相对时,后牙无接触D、总义齿咬合关系中,前牙无接触,后牙亦有接触E、多数情况下,对刃颌位是下颔前伸运动的极限位置4、尖牙保护(牙合)与组牙功能(牙合)两种(牙合)型的区别在于A、正中(牙合)时接触状态B、正中关系(牙合)时的接触状态C、前伸(牙合)时的接触状态D、侧方(牙合)时工作侧接触状态E、侧方(牙合)时非工作侧的接触状态5、尖牙保护(牙合)的理论依据是A、尖牙的位置和解剖结构能抵御较大的咀嚼力B、尖牙是恒牙中萌出最晚的牙C、尖牙往往在恒牙中存留到最后D、尖牙较易在牙列中处于唇舌错位状态E、尖牙有支撑口角的作用6、下颌作侧方咀嚼时,工作侧上下后牙的接触关系为A、上牙舌尖的颊斜面与下牙颊尖的颊斜面接触B、上牙舌尖的舌斜面与下牙颊尖的颊斜面接触C、上牙颊尖的舌斜面与下牙颊尖的颊斜面接触D、上牙颊尖的舌斜面与下牙颊尖的舌斜面接触E、上牙舌尖的颊斜面与下牙舌尖的舌斜面接触7、三点接触平衡是指下颌做侧方咀嚼运动时,工作侧相对各牙的牙尖工作斜面均保持接触A、非工作侧牙齿接触点一定等于工作侧牙齿接触点B、非工作侧仅有个别磨牙保持接触C、非工作侧有三个后牙保持接触D、非工作侧牙齿均保持接触E、非工作侧牙齿无接触8、(牙合)的类型可根据上下颌牙齿的接触情况分为A、中性(牙合)和近中错(牙合)B、正中(牙合)和正中关系(牙合)C、正中(牙合)和息止颌位D、正中(牙合)和非正中(牙合)关系E、双侧平衡(牙合)与单侧平衡(牙合)9、息止(牙合)间隙的距离为A、1-3mmB、3-5mmC、5-7mmD、7-9mmE、9-11mm10、下颌姿势位的生理意义是A、升降下颌诸肌的张力平衡所产生,可使咀嚼肌得到充分休息B、升降下颌诸肌不收缩,可使咀嚼肌得到充分休息C、形成息止(牙合)间隙,可以使舌位于此间隙内D、便于下颌处于正中关系位E、便于下颌由正中关系位自如地运动到非正中关系位11、下颌处于休息状态时,上下牙弓自然分开成一楔形间隙称A、颌间隙B、息止(牙合)间隙C、(牙合)高度D、颌间距离E、垂直距离12、正中关系位是指A、下颌升支的位置B、下颌体的位置C、上颌的位置D、髁突的位置E、下牙列的位置13、上下颌牙齿对位接触情况有下列几种,除了A、面对面C、尖对窝D、尖对沟E、尖对隙14、覆(牙合)、覆盖有重要的生理意义,除了A、便于咀嚼运动时保持接触关系B、减少侧方运动时干扰C、有利于提高咀嚼效能D、保护唇颊侧软组织E、保护舌的边缘15、牙弓的形状可为下列几种型,除了A、方圆型B、卵圆型C、尖圆型D、长圆型E、混合型16、上颌第一磨牙的牙体长轴与(牙合)平面在颊侧所构成角度A、近乎90°B、大于90°C、小于90°D、与第二磨牙的情况相似E、与第三磨牙的情况相似17、替牙(牙合)阶段一般在A、2.5-3岁B、3-5岁C、5-6岁D、6-12岁E、8-14岁18、MPP与ICP属于()A、侧向关系B、垂直向关系C、前后向关系D、水平向关系E、以上都不是19、牙位是指()A、牙尖交错位B、下颌姿势位C、后退接触位E、以上都不是20、髁突铰链运动从哪个颌位开始()A、牙尖交错位B、下颌姿势位C、后退接触位D、肌位E、以上都不是21、3种可重复的基本颌位是()A、牙尖交错位,后退接触位,下颌姿势位B、牙尖交错位,肌位,下颌姿势位C、牙尖交错位,牙位,后退接触位D、牙尖交错位,牙位,肌位E、后退接触位,牙位,肌位22、尖牙保护(牙合)与组牙功能(牙合)出现在哪种颌位()A、牙尖交错位B、后退接触位C、下颌姿势位D、前伸颌位E、侧方颌位23、覆(牙合)的定义是()A、牙尖交错时,上下前牙发生重叠关系B、牙尖交错时,上颌牙盖过下颌牙唇颊面间的水平距离C、牙尖交错时,上颌牙盖过下颌牙唇颊面间的垂直距离D、牙尖交错时,上颌牙盖过下颌牙舌面间的水平距离E、前伸运动时,下前牙切缘超过上前牙切缘的水平距24、在自然牙列,良好的咬合关系应具备哪些条件()A、牙尖交错牙合时上下牙列接触广泛均匀无碍B、侧向咬合运动时,工作侧平衡侧均有接触C、前伸咬合时,前牙成组牙不接触而后牙有接触D、侧向咬合和前伸咬合时都应该有平衡接触E、牙尖交错牙合时上下前牙间有一间隙25、牙尖交错牙合时,中性(牙合)主要的指标是()A、上颌第一磨牙近中颊尖与下颌同名牙的颊沟对位B、上颌第一磨牙近中颊尖与下颌同名牙的远中颊沟对位C、下颌第一磨牙近中舌尖与上颌同名牙的舌沟对位D、上颌第二磨牙近中颊尖与下颌同名牙的颊沟对位E、以上都不是26、下列哪项不是覆(牙合)、覆盖的生理意义()A、扩大咀嚼面积B、减少侧方运动时的咬合干扰C、有利于提高咀嚼效率D、保护唇颊侧软组织E、保护舌的功能27、横(牙合)曲线有哪些牙尖的连线所构成()A、左右两侧同名磨牙舌尖的连线B、左右两侧同名双尖牙的颊舌尖的连线C、左右两侧同名磨牙颊舌尖的连线D、左右两侧同名磨牙颊尖的连线E、左右两侧双尖牙舌尖的连线28、不属于Spee曲线特点的是()A、为下颌牙列的纵曲线B、形成一条向下凹的曲线C、连接下颌切牙切缘、尖牙牙尖及前磨牙、磨牙的颊尖D、在切牙段较平E、自尖牙起向后逐渐降低,到第一磨牙远中颊尖处最低29、下列哪项不是替牙期间的特征()A、左右中切牙之间有一间隙B、侧切牙向远中倾斜、C、前牙拥挤D、磨牙关系偏近中E、暂时性的深覆(牙合)30、乳牙期间特征不包括()A、无明显倾斜B、(牙合)曲线不明显C、平齐末端D、牙列拥挤E、覆深31、没有咬合接触的是()A、牙尖交错位B、下颌姿势位C、正中关系D、前伸位E、下颌后退接触位32、乳牙(牙合)期是()A、2岁半~6岁B、6个月~2岁半C、1~2岁D、2~8岁E、6~12岁二、A21、男,30岁,在常规口腔检查时发现,患者正中关系(牙合)和正中(牙合)是同一位置,在做侧方运动时,非工作侧均无接触,但在做左侧方运动时,左侧上下颌尖牙保持接触,在做右侧方运动时,右侧上下颌的尖牙,双尖牙和磨牙都有接触,这种情况可描述为下列哪一种情形A、左侧是尖牙保护(牙合),右侧也是尖牙保护(牙合)B、左侧是尖牙保护(牙合),右侧是组牙功能(牙合)C、左侧是尖牙保护(牙合),右侧既是尖牙保护(牙合),又是组牙功能(牙合)D、两侧都是组牙功能(牙合)E、两侧都是尖牙功能2、男,10岁,因前牙排列不齐、有间隙,来医院检查,发现口内乳牙和恒牙都存在,对于其关系的判断,哪个不是暂时性错(牙合)A、中切牙间存在间隙B、恒侧切牙向侧方倾斜C、上下第一恒磨牙,出现偏远中关系D、下颌前牙位于上颌前牙的唇侧E、上前牙拥挤3、男,70岁,上下牙列缺失,上下总义齿修复,使用8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牙合学重点分题型整理一、名词解释1.牙尖交错位(intercuspal position,ICP)/正中牙合/牙位:上下颌牙牙尖交错,达到最广泛、最紧密接触时下颌所处的位置,即牙尖交错牙合时下颌骨相对于上颌骨或颌骨的位置关系。

2.后退接触位(retruded contact position,RCP)/正中关系位CP:从牙尖交错位开始,下颌可再向后下移动少许(约1mm左右),后牙牙尖斜面保持部分接触而前牙不接触,同时髁突受颞下颌韧带深层水平纤维的限制不能再往后退,位于其在关节窝中的生理性后退边缘,在保持髁突前斜面-关节盘中间带(盘-髁复合体)紧贴关节结节后斜面的同时,下颌从该位置可作单纯的铰链开口运动,具有可重复性。

此时下颌的位置称~3.下颌姿势位(mandibular postural position,MPP)/休息位/息止颌位:人直立或端坐,两眼平视前方,不咀嚼、不吞咽、不说话时,提颌肌群轻微收缩以对抗下颌骨所承受的重力,下颌处于休息状态,上下牙不接触时(上下颌牙之间有一前大后小的楔形间隙,约2~4mm,称息止牙合间隙freeway space),下颌所处的位置称~4.铰链运动:开口约为18~25mm时,髁突的单纯转动。

(髁突运动:转动/铰链运动,滑动运动)5.铰链位:铰链运动过程中,髁突始终处于关节窝的生理最后位,RCP又称为(髁突的)铰链位6.铰链开口度:下颌髁突从闭口位开始作单纯转动运动,在上下中切牙切缘之间可有18~25mm距离,该距离称~7.正中关系(CR):髁突做铰链运动时,可使切牙处降颌约25mm,此运动范围内(铰链开口度范围内)下颌对于上颌的位置关系称为正中关系。

(RCP是CR的最上位,具唯一性)8.铰链运动与铰链位:正中关系(centric relation, CR)指髁突的单纯转动运动,下颌位于后退接触位时,髁突可以在关节窝内作单纯转动运动(铰链运动)而无滑动。

在铰链运动的过程中,髁突不离开后退接触位这一下颌的生理性最后位置,故又可将后退接触位称为(髁突的)铰链位(hinge position),在该铰链运动过程中所产生的开口范围,称为铰链开口度,其在上下颌切牙切缘之间可达18~25mm9.垂直距离(vertical dimension):下颌姿势位时的面下1/3高度,临床上用鼻下点到软组织颏下点的距离表示。

10.咬合时的垂直距离(vertical dimension of occlusion,VDO):牙尖交错位时面下1/3高度11.牙合间隙:下颌姿势位时的垂直距离与牙尖交错位时的垂直距离之差,约1~3mm。

MPP面部垂直距离=ICP垂直距离+息止牙合间隙12.长正中:正中牙合位和正中关系位之间这种前后向相距约0.5mm的位置关系称为~。

意在正常情况下这种矢状关系没有左右偏斜,仅有向前或向后运动。

13.正中自由域:正常人从RCP到ICP的前后向及左右向的运动范围14.Bennett运动:下颌在侧方运动时整体地向工作侧方向滑动的现象称为侧移,又称Bennett运动15.):Bennett运动非工作侧髁点轨迹与矢状面之间的夹角称Bennett角。

一般不超过20°16.Guichet根据非工作侧髁突最初前伸的4mm范围内的侧移发生的比例(侧移的时相1特征),将侧移分为:1)迅即侧移immediate side shift, ISS:非工作侧髁突离开正中关系位后立即出现的,基本是直向中线方向的侧移2)早期侧移early side shift, ESS:非工作侧髁突在向前内运动的最初2~4mm就已完成了侧移过程3)散布侧移distributed side shift, DSS:(临床最常见的侧移)侧移过程均匀地分布在非工作侧髁突从正中关系为向前内滑行的最初2~4mm4)渐进侧移progressive side shift, PSS:非工作侧髁突在前内方运动过程中成比例地、逐渐地发生侧移5)混合侧移mixed side shift, MSS:以上侧移类型的复合型台17.:指下颌向各个方向所能作最大范围的运动。

代表了颞下颌关节、韧带及咀嚼肌等组织结构在下颌运动方面的功能潜力。

常以下颌运动中切点的运动轨迹进行表示。

18.习惯性开闭运动:又名“叩齿运动”(tapping movement)为一种无意识地进行的反射性开闭运动。

被动的反射性运动19.牙合架:用以模仿人上下颌和颞下颌关节,固定上下颌模型和牙合托,并能在一定程度上模仿上下颌关系的仪器20.面弓牙合架的一种仪器,包括牙合叉和弓体。

21.牙合干扰:咬合高点阻碍或干扰了下颌在保持牙接触情况下所进行的平滑协调的各向运动,而迫使下颌发生偏斜运动或非功能接触,称为牙合干扰。

包括前伸、侧方和后退牙合干扰。

、22.早接触:下颌由姿势位闭合,到上下牙发生最初接触的颌位,如果只有少数牙甚至个别牙接触,而不是牙尖交错广泛的紧密接触,这种少数牙甚至个别牙接触,称为早接触。

23.磨牙症burxism:指人在非生理状态下咀嚼肌产生不自主收缩,使上下牙产生磨动或紧咬,并使下颌正常生理休息位中断的现象,属副功能运动。

根据发生时分为白天磨牙和夜磨牙,根据牙齿接触类型分为紧咬牙(正中磨牙症)和磨牙(非正中磨牙症)二、填空1.2.下颌运动的形式:开闭口运动,前后运动,侧方运动3.4.5.6.三、选择1.下颌测量分析中的标志点、观测角度1.标志点:①下颌前部标志点:切点(下中切牙近中接触点)、磨牙点(第一磨牙近中颊3尖)、颏点②髁突标志点:髁突铰链运动的轴点(髁点)2.观测角度:①观测平面:水平面、矢状面、冠状面②基准平面:眶耳平面(多选),鼻翼耳屏线,牙合平面2. 髁点运动轨迹的矢状面观(打印后把点和对应内容标记出来)①前伸髁道:由牙尖交错位开始,下颌作向正前方的前伸边缘运动,此时髁突前伸运动的轨迹,称~②前伸髁道斜度:前伸髁道与水平面的交角。

③非工作侧髁道:侧方运动时,非工作侧髁突向前、内、下方滑行,在前伸髁道的内侧通过。

④Fisher 角:从矢状面看,非工作侧髁道在前伸髁道的下方,二者之间的夹角。

非工作侧髁道斜度大于前伸髁道斜度时,Fisher 角为正(正常,约2.7±2.77°),反之为负(关节盘运动有障碍)2.髁突运动轨迹的水平面观前伸:向前方的一条直线;工作侧:向外方的一条短线;非工作侧:向内稍弯曲的一条弧线。

下颌在侧方运动时整体地向工作侧方向滑动的现象称为侧移,又称Bennett 运动 (侧移:Bennett 运动;非工作侧5类型;工作侧)3. 切点边缘运动PP ·h RCP B ICP A O切点边缘运动轨迹矢状观(Posselt 图形) ICP :牙尖交错位 RCP :后退接触位 B :最大铰链开口位 O :最大开口位 A :最大前伸位 PP :姿势位 h :习惯开口轨迹切点边缘运动轨迹水平面观——哥特式弓4. 咬合板类型及适应症:(分类:填空)1) 稳定咬合板:能消除牙合与颌位之间的不稳定性因素,同时消除有关TMD 致病因素的有害作用。

症状消除后应逐渐降低咬合板牙合面的高度,直至牙合面磨穿,最后调改天然牙,使肌位与牙位保持一致。

1. 适应症:肌功能亢进、肌痉挛及颌位关系的调整,紧咬牙夜磨牙,作为局限性肌痛或关节痛治疗的辅助手段;对继发于外伤后的盘后组织炎症也有一定疗效,有利于创伤组织的愈合2. 分型:a) 密西根型——尖牙保护型正中关系位时咬合板能与对颌牙尖顶(后牙)、切缘形成同时、广泛、均匀点状接触,非正中运动咬合板仅与对颌牙尖牙处有接触,其它牙脱离接触,类似尖牙保护牙合b) 俄亥俄型——互相保护型正中关系位时后牙能与咬合板同时、广泛、均匀点状接触,前牙无接触,下颌前伸滑动时前牙切缘能与咬合板形成广泛的同时均匀接触,后牙脱离接触,类似“相互保护牙合”3. 制作方法:取模→转移颌位关系→填倒凹,确定就位道→制作夹板→口内切点边缘运动轨迹冠状观OL R ICP :牙尖交错位PP :姿势位L :向左侧方咬合运动边缘位R :向右侧方咬合运动边缘位O :最大开口位ICP :牙尖交错位RCP :后退接触位L :向左侧方咬合运动边缘位R :向右侧方咬合运动边缘位EEP :对刃颌位A :最大前伸位EC :咀嚼运动前期咬合范围LC :咀嚼运动后期咬合范围 RCPL R调整4.使用方法:肌源性疼痛,磨牙症患者主要在夜间戴用,盘后组织的炎症必需大部分时间戴用,关节内功能紊乱应全天戴用。

如果戴用后疼痛加重,应停止戴用并重新评价和调整。

肌源性疼痛,磨牙症→夜间戴用盘后组织的炎症→大部分时间TMD→全天戴用治疗期限一般不超过6个月。

若超过6个月仍无效者应考虑器质性病变2)he与颌位关系的不稳定、由he状态的突然改变所造成的及功能紊乱如张口受限、咀嚼肌痉挛、下颌偏位等)(开he患者不宜戴用)3)4)Spee曲线过陡,个别下颌需要大量前伸)5)锁症状的患者,也适用于对骨关节炎的对症治疗。

单侧枢轴咬合板主要用于急性单侧不可复性关节盘脱位,轴点放在患侧第二磨牙去)6)he力,作为保护性运动咬合板)7)(颌位调整后的咬合重建,全牙列咬合重建前及关节适应性能力判断试验的依据)四、问答1.下颌三个基本颌位之间的相互关系三种颌位之间关系1)RCP与ICP之间存在下列几种关系a.一致性:RCP与ICP为同一位置,即下颌骨不能后退,在人群中约占10%-15% b.协调性:ICP在RCP前0.5-1mm。

当下颌骨在后退位咬合时,下颌受牙尖斜面引导,使下颌直向前滑动0.5mm-1mm,才达稳定中止位,即ICP。

在人群中约占85%-90%。

c.不协调性:RCP与ICP不在同一位置,当下颌在后退位咬合时,由于HE干扰存在,而使下颌由RCP偏到ICP,属非生理性he关系。

2)ICP与PP关系:从PP位,下颌向前上移动1-3mm到达ICP,这两个颌位主要表现为垂直方向的关系。

1.后退接触位与牙尖交错位①主要表现为:水平方向的关系。

②从牙尖交错位向后下退1mm左右即达后退接触位③长正中(long centric):从后退接触位向牙尖交错位的移动范围内,双侧后牙均匀对称接触,无偏斜,称~。

•长正中使下颌在进入ICP时的冲击力得到一定的缓冲,有利于口颌系统组织结构的健康。

•若在这一运动过程中仅有单侧后牙接触,称后退接触位-牙尖交错位牙合干扰④正中自由域:正常人从RCP到ICP的前后向及左右向的运动范围称~⑤一位与二位:一位:ICP与RCP为同一个位置。

(10%,儿童稍多)5二位:ICP 与RCP 为两个明显不同位置2.下颌姿势位与牙尖交错位①主要表现为:垂直方向的关系②从下颌姿势位开始,下颌向上运动1~3mm ,并略向前移动,即达牙尖交错位 ③肌力闭合道:开口再闭口时,下颌随升颌肌作用方向而运动,运动轨迹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