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语文教学中教学相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相长
“虽有佳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译文:虽然有好菜摆在那里,如果不吃,也就不能知道它的美味;虽然有至善的道理(最好的义理),如果不去学习,也不能知道它的美好可贵。所以说:学习过后才知道自己的学识不够,教人之后才发现自己的学识不通达。知道不够,然后才能反省,努力向学。知道有困难不通达,然后才能自我勉励,发奋图强。所以说:教与学相辅相成的。《尚书·兑命篇》说:教别人能够收到一半学习的效果,教学互进。是这个意思。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教学合一》中也提到:“做先生的,应该一面教一面学,并不是贩买些知识来,就可以终身卖不尽的。”
1、读书,让我与学生共成长
关于读书,中外名家都有过精彩的论述,而我独喜欢杨绛先生在《读书苦乐》中的一段话:文章在论述读书乐在其中时,有一“串门儿”之说让我尤为欣赏:“读书好比串门儿,隐身的串门儿。要参见钦佩的老师或拜谒有名的学者,不必事先打招呼求见,也不怕搅扰主人。翻开书面就闯进大门,翻过几页就升堂入室;而且可以经常去,时刻去,如果不得要领,还可以不辞而别,另选高明……。”又说,我们还可以不问要拜见的人住哪儿、哪朝哪代、什么专业、讲理还是说
笑,你都可以挨近前去听个够。
看,这读书的滋味真是妙不可言呢!作为一名中学语文老师,我也深深知道让学生爱上书,更是一件了不起的事情。于是,与学生共读书共赏书成了我指导学生课外阅读的经验之谈。具体做法如下:培养读书兴趣。每新接一届学生的开始两个月的早读,我和学生们约定每天早读20分钟,把它称之为“读书时间”,这段时间由我去选择书目或阅读系列,发动学生按要求寻找自己喜欢的文章,然后我读给大家听,并在读的过程中,渗透一点简单的读书方法,不给学生写读后感、听后感之类的压力,就在轻松的读书氛围中,使学生有了读书的欲望,期盼读书时间的来临,追着问读书的内容。读书的兴趣有了!
创设读书氛围。读书单单凭一时的兴趣是不够的,于是我在创设好学校读书氛围的前提下,通过家长会的形式倡议我们的家长也参与到活动中来,由他们帮助并监督孩子的读书效果,有条件的与孩子一起读,一起品,没条件的创造条件听孩子讲述中故事,在这种互动中激发孩子的读书兴趣。在家长们的支持下,读书的习惯在逐渐形成!
组织阅读实践活动,让阅读有效进行。实践让我指导,课外阅读离不开课内引导,于是阅读课上我引导孩子们学习读书笔记的写法,开展读书汇报活动,让读书与写作结合起来……这个时机开展的各项活动已不是学生所惧怕的事啦,有话要说、有感要发已成了好多孩子的心理倾诉的快乐方式!
在这种训练中,读书让我与学生共成长,读书已成了我们快
乐生活的方式。“书籍是良师益友,读一本好书,就像交了一个朋友。”这两天和学生一起读书,我对这句话有了更深的了解。
学生都进班看书,写读书笔记。写读书笔记的要求不高,首先开始只要求写清楚时间及所看书名,有能力可以多写。
学生写笔记,我也写,可如何促进与学生间的交流,彼此互相取长补短呢?思前想后我决定利用班级的一块空白墙壁做些文章,想法出来了,就开始构思,既能展示学生的笔记,又能让每个人都参与呢?对,先把墙壁上贴上大小一样的小纸片,排成四横排,每人一块,谁的笔记写的好,谁就贴上,年终评比,板块的题目叫“读书日志”。消息一传出,学生们兴奋不已,个个跃跃欲试,课间读书的热情更高了。
苏霍姆林斯基说:善于鼓舞学生,是教育中最宝贵的经验。通过今天的交流,我意识到,师生同读是激发学生读书兴趣的有效方式。通过师生之间的交流,学生感到被重视、被认同,读书兴趣一定更加浓厚。我以后要加强这方面的工作,使师生真正心连心,共享读书的快乐,从而真正改变学生的精神面貌。
读书是一缕清幽的灯光,用轻盈的书页照亮心灵的眸子,逗起潜藏于心灵深处的智慧的愉悦,闪烁着人生宁静的光辉,在“日月光华,旦复旦兮”的境界中度过生命中的每一天。在这烦躁喧嚣的岁月里,也许,临窗披卷,是人们享受着回到内心的清福的一种方式;可静坐教室,与学生一起共享美好的读书时光,却是我回到内心宁静的一种方式。因为在那些时刻里,我感受到了心灵的澄静,也看到了学生们为理想而绽放出的青春活力,闪耀出的生命光辉!因为在那些时刻里,
我的心灵得以净化,学识开始渊博,眼界开始高阔。
2、在阅读教学中教学相长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这一理念揭示了阅读教学的基本要求:以教材为媒体,实现师生之间的对话和交流,走向实现学生主体性学习的新天地的同时,教师也同样走向了阅读对话、交流的新天地。
教师只是文本众多读者中的一员,对文本的见解并不具有权威性。师生应该互相尊重对方的读者的权利和地位。教师应该将自己和文本对话中所获得的种种体验和感悟与学生进行交流,使学生从中获得有益的借鉴和启示。一个教师只有以自己真实的感受和认识解读文本,才能起到将这个文本的文字激活使之成为一个活的语言肌体的作用。
同时,教师需要倾听学生的对话,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和体验,鼓励学生的不同读解,做学生表达独特感受的谛听者和欣赏者。教师还要多层次地倾听,面对不同的声音,能分辨对错,能分清认识的深浅,能觉察见解的新颖独特,能多角度地倾听,面对不同的读解,及时点明、引导、肯定,在整个教学活动中,教师要以一个参与者、研究者的身份出现在学生的探索、研究、讨论、争论中。与学生一起发表自己的观点,交流自己的看法。用商量的、研讨的口气与学生对话,鼓励学生互相补充,开展争论。比如“我想这样做,大家看行不行?”“这位同学是这么想的,你有什么不同的看法?”在对话中,要有充分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把话说完。变“及时评价”为“延迟评价”,变“二值判
断”为“多值判断”。在师生对话中,学生通过感受和理解教师对文本的感受和理解,更深入地感受和理解文本和文本的作者的思想和感情,深化自己对文本的感受和理解。,每一次的对话与交流,就可能向“本真”逼近一步。
教师、学生、文本,都作为对话的积极参与者,相互交换解读文本的不同体验和方法,相互交流解读文本所获得的信息和启示,平等交流,共同探究,相互启发,共同进入文本所营造的特定环境,接受感染和熏陶,逐步获得对文本意义的深层理解,而实现了与文本视界的相互融合。在对同一文本的解读中,持不同意见的各方积极阐明自己的见解,“唇枪舌剑”,课堂表面看来无序,但实际上,它是师生思维横向、纵向的拓展。
教师作为教学的主持人,要善于设置适当的对话话题,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潜在的对话欲和表现欲,将学生引入其中,使其进入对话状态。这就要求教师的教学内容应该具有对话性。将一个问题的多种看法一一介绍,师生之间,生生之间都可以交流,这样才会形成一种生动活泼的学习局面,学生的创造性,个体性才能得以发挥。从而实现阅读教学的最优化。学生在知识和能力、方法和过程、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获得新的体验,教师同样获得新的体验。
3、在师与生之间的有效对话中教学相长。
这种对话是一种双向交流,双方是相互促进的,即“教学相长”。师生间的互动依赖于三个技巧。一是“倾听”,目的是为了吸收对方所表达的信息。二是“表达”,既要关注表达某个观点的内容,又要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