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染病护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传染病护理学》教案
一、教案基本信息《传染病护理学》教案课时安排:本章共计2课时教学目标:1. 了解传染病的定义、分类及特点2. 掌握传染病的基本护理措施3. 学会对传染病患者进行病情观察和评估4. 培养护理人员对传染病的预防和控制意识教学内容:1. 传染病的概念与分类2. 传染病的基本特点3. 传染病患者的护理措施4. 传染病患者的病情观察与评估5. 传染病的预防和控制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传染病的概念、分类、特点及护理措施2. 案例分析法:分析传染病患者的病例,讨论护理措施的应用3.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传染病预防和控制策略二、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 导入(5分钟)介绍传染病的概念,引发学生对传染病的好奇心。
2. 讲解(15分钟)讲解传染病的分类、特点及基本护理措施。
3. 案例分析(20分钟)分析传染病患者的病例,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并制定护理措施。
4. 小组讨论(10分钟)分组讨论传染病预防和控制策略,培养学生的主人翁意识。
第二课时:1. 复习(5分钟)回顾上节课的内容,检查学生的掌握情况。
2. 讲解(15分钟)讲解传染病患者的病情观察与评估方法。
3. 实践操作(2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传染病患者护理操作演练,提高护理技能。
4. 总结与反馈(10分钟)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收集学生的反馈意见。
三、教学评价1.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传染病概念、分类、特点、护理措施的掌握情况。
2. 案例分析报告:评估学生对传染病患者护理措施的应用能力。
3. 小组讨论报告:评估学生对传染病预防和控制策略的认识。
4. 实践操作评价:评价学生在操作演练中的表现,提高护理技能。
四、教学资源1. 教材:《传染病护理学》2. 案例素材:传染病患者病例3. 教学课件:传染病护理相关知识4. 实践操作视频:传染病患者护理操作流程五、教学拓展1. 组织学生参观传染病医院,深入了解传染病患者的护理工作。
2. 邀请传染病护理专家进行讲座,分享传染病护理经验。
2024年《传染病护理学》教案
《传染病护理学》教案传染病护理学教案一、课程简介传染病护理学是护理专业的一门重要课程,主要研究传染病的预防、控制和护理。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传染病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提高学生在传染病防治和护理实践中的临床思维能力和临床技能。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掌握传染病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2.能力目标:提高学生在传染病防治和护理实践中的临床思维能力和临床技能。
3.素质目标:培养学生具有高度的责任心、严谨的工作态度和良好的团队协作精神。
三、教学内容1.传染病概述:传染病的定义、流行病学特点、传播途径和防治原则。
2.病毒感染性疾病:流感、艾滋病、病毒性肝炎、手足口病等。
3.细菌感染性疾病:肺结核、细菌性痢疾、破伤风等。
4.寄生虫感染性疾病:疟疾、血吸虫病、丝虫病等。
5.性传播疾病:梅毒、淋病、尖锐湿疣等。
6.传染病护理技术:隔离技术、消毒技术、防护技术等。
7.传染病突发事件的应对与处理:疫情报告、现场处置、个人防护等。
四、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传染病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2.案例分析法:分析临床典型病例,提高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
3.操作演示法:演示传染病护理技术,培养学生的临床技能。
4.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传染病防治和护理问题,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
五、教学安排1.总学时:60学时。
2.理论教学:40学时。
3.实践教学:20学时。
六、考核方式1.平时成绩:30%,包括出勤、课堂表现、作业等。
2.实践成绩:40%,包括操作技能、临床思维等。
3.期末理论考试:30%。
七、教学资源1.教材:《传染病护理学》(人民卫生出版社)。
2.参考书籍:《传染病学》(人民卫生出版社)、《传染病护理学实践指导》(人民卫生出版社)。
3.网络资源: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官网、传染病护理学相关教学视频等。
八、教学效果评估1.学生对传染病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
2.学生在传染病防治和护理实践中的临床思维能力和临床技能。
传染病护理学教学大纲
传染病护理学教学大纲(供护理学专业使用)1.课程的性质《传染病护理》是从内科护理学分化出来的一门专业性较强的学科,主要研究传染科病人的生物、心理、社会等方面健康问题的发生发展规律,运用护理程序实施整体护理,以达到恢复和保持病人健康的一门临床护理学科。
本门课程的教学目的旨在使学生能够了解常见传染病的发病原因和机制、临床表现、实验室及其他检查、诊断要点,学会运用护理程序,掌握传染病护理的评估要点、护理诊断与护理措施以及传染病护理的特殊性。
使学生获得传染病护理的基本技能。
严格按照操作规程实施内科及传染科常用护理技术操作对常见病、多发病病人实施护理,在护理实践中表现出关心、爱护、尊重他人、认真负责的态度和爱护观念。
2.教学任务通过本课程学习,要求学生能够:(1)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克服惧怕被传染的心理,要有高度的责任感与同情心,加强护理,才能使病人减轻痛苦,早日恢复健康。
(2)掌握各种常见传染病的理论知识和护理技能,能进行护理估计、做出护理诊断、制订护理计划和实施措施、评价护理效果,对每个传染病人能按护理程序完成系统化整体护理。
(3)掌握隔离消毒知识和技能,严格执行隔离消毒制度,切断传播途径,消灭外界环境中的病原体,防止传染病播散和院内交叉感染。
(4)重视病人的心理护理,关心病人,鼓励其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耐心解释或帮助解决病人提出的各种问题,消除由于疾病和隔离措施所引起的各种焦虑、恐惧、紧张、悲观、抑郁等不良心理反应。
(5)熟悉常见传染病的流行病学情况及预防措施,对一般人群普及传染病防治知识。
严格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护士是法定报告人,应及时向当地卫生防疫机构报告疫情。
采用理论与实习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理论课主要讲授感染与免疫,传染病的流行过程及影响因素,传染病的特征、预防,传染病护理工作的特点、隔离和消毒;传染病护理的评估要点、常见护理诊断、护理措施;病毒性肝炎、艾滋病、伤寒、细菌性痢疾、霍乱等疾病的流行病学、临床表现、治疗要点、预防和护理。
《传染病护理学》教案
《传染病护理学》教案第一章:传染病护理学概述1.1 教学目标了解传染病护理学的定义和研究范围掌握传染病的特点和分类理解传染病护理学的重要性和护理原则1.2 教学内容传染病护理学的定义和研究范围传染病的特点和分类传染病护理学的重要性和护理原则1.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传染病护理学的定义和研究范围,传染病的特点和分类讨论法:引导学生理解传染病护理学的重要性和护理原则1.4 教学评估提问:检查学生对传染病护理学定义和研究范围的理解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对传染病特点和分类的掌握情况案例分析:评估学生对传染病护理学重要性和护理原则的应用能力第二章:传染病的传播途径2.1 教学目标掌握传染病的传播途径和预防措施了解不同传播途径的特点和常见传染病2.2 教学内容传染病的传播途径及其特点常见传染病的传播途径和预防措施2.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传染病的传播途径及其特点,常见传染病的传播途径和预防措施图片展示法:通过图片展示不同传播途径的特点和常见传染病2.4 教学评估提问:检查学生对传染病传播途径及其特点的理解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对常见传染病的传播途径和预防措施的掌握情况案例分析:评估学生对传染病传播途径和预防措施的应用能力第三章:传染病患者的护理评估3.1 教学目标掌握传染病患者的护理评估方法和内容了解传染病患者的病情观察和护理要点3.2 教学内容传染病患者的护理评估方法和内容传染病患者的病情观察和护理要点3.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传染病患者的护理评估方法和内容情景模拟法:通过情景模拟演示病情观察和护理要点3.4 教学评估提问:检查学生对传染病患者护理评估方法和内容的理解角色扮演:评估学生对传染病患者病情观察和护理要点的掌握情况案例分析:评估学生对传染病患者护理评估和病情观察的应用能力第四章:传染病患者的护理措施4.1 教学目标掌握传染病患者的护理措施和方法了解传染病患者的病情管理和康复护理4.2 教学内容传染病患者的护理措施和方法传染病患者的病情管理和康复护理4.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传染病患者的护理措施和方法小组讨论法:通过小组讨论引导学生了解病情管理和康复护理4.4 教学评估提问:检查学生对传染病患者护理措施和方法的理解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对传染病患者病情管理和康复护理的掌握情况案例分析:评估学生对传染病患者护理措施和病情管理的应用能力第五章:传染病护理的伦理和法律问题5.1 教学目标理解传染病护理中的伦理和法律问题掌握传染病护理中的伦理原则和法律要求5.2 教学内容传染病护理中的伦理和法律问题传染病护理中的伦理原则和法律要求5.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传染病护理中的伦理和法律问题,伦理原则和法律要求小组讨论法:通过小组讨论引导学生思考和分析实际案例5.4 教学评估提问:检查学生对传染病护理中伦理和法律问题的理解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对传染病护理中伦理原则和法律要求的掌握情况案例分析:评估学生对传染病护理中伦理和法律问题的应用能力第六章:呼吸道传染病的护理6.1 教学目标掌握呼吸道传染病的特点和护理措施了解常见呼吸道传染病的临床表现和预防方法6.2 教学内容呼吸道传染病的特点和分类常见呼吸道传染病的临床表现和预防方法呼吸道传染病患者的护理评估和措施6.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呼吸道传染病的特点和分类,常见呼吸道传染病的临床表现和预防方法情景模拟法:通过情景模拟演示呼吸道传染病患者的护理评估和措施6.4 教学评估提问:检查学生对呼吸道传染病特点和分类的理解角色扮演:评估学生对常见呼吸道传染病的临床表现和预防方法的掌握情况案例分析:评估学生对呼吸道传染病患者护理评估和措施的应用能力第七章:消化道传染病的护理7.1 教学目标掌握消化道传染病的特点和护理措施了解常见消化道传染病的临床表现和预防方法7.2 教学内容消化道传染病的特点和分类常见消化道传染病的临床表现和预防方法消化道传染病患者的护理评估和措施7.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消化道传染病的特点和分类,常见消化道传染病的临床表现和预防方法情景模拟法:通过情景模拟演示消化道传染病患者的护理评估和措施7.4 教学评估提问:检查学生对消化道传染病特点和分类的理解角色扮演:评估学生对常见消化道传染病的临床表现和预防方法的掌握情况案例分析:评估学生对消化道传染病患者护理评估和措施的应用能力第八章:血液系统传染病的护理8.1 教学目标掌握血液系统传染病的特点和护理措施了解常见血液系统传染病的临床表现和预防方法8.2 教学内容血液系统传染病的特点和分类常见血液系统传染病的临床表现和预防方法血液系统传染病患者的护理评估和措施8.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血液系统传染病的特点和分类,常见血液系统传染病的临床表现和预防方法情景模拟法:通过情景模拟演示血液系统传染病患者的护理评估和措施8.4 教学评估提问:检查学生对血液系统传染病特点和分类的理解角色扮演:评估学生对常见血液系统传染病的临床表现和预防方法的掌握情况案例分析:评估学生对血液系统传染病患者护理评估和措施的应用能力第九章:神经系统传染病的护理9.1 教学目标掌握神经系统传染病的特点和护理措施了解常见神经系统传染病的临床表现和预防方法9.2 教学内容神经系统传染病的特点和分类常见神经系统传染病的临床表现和预防方法神经系统传染病患者的护理评估和措施9.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神经系统传染病的特点和分类,常见神经系统传染病的临床表现和预防方法情景模拟法:通过情景模拟演示神经系统传染病患者的护理评估和措施9.4 教学评估提问:检查学生对神经系统传染病特点和分类的理解角色扮演:评估学生对常见神经系统传染病的临床表现和预防方法的掌握情况案例分析:评估学生对神经系统传染病患者护理评估和措施的应用能力第十章:特殊人群传染病的护理10.1 教学目标掌握特殊人群传染病的特点和护理措施了解不同特殊人群传染病的临床表现和预防方法10.2 教学内容特殊人群传染病的特点和分类不同特殊人群传染病的临床表现和预防方法特殊人群传染病患者的护理评估和措施10.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特殊人群传染病的特点和分类,不同特殊人群传染病的临床表现和预防方法小组讨论法:通过小组讨论引导学生了解特殊人群传染病患者的护理评估和措施10.4 教学评估提问:检查学生对特殊人群传染病特点和分类的理解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对不同特殊人群传染病的临床表现和预防方法的掌握情况案例分析:评估学生对特殊人群传染病患者护理评估和措施的应用能力第十一章:传染病的心理护理11.1 教学目标理解传染病患者心理状态的特点掌握传染病患者的心理护理方法和技巧11.2 教学内容传染病患者心理状态的特点传染病患者的心理护理方法和技巧11.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传染病患者心理状态的特点,心理护理方法和技巧情景模拟法:通过情景模拟演示心理护理方法和技巧11.4 教学评估提问:检查学生对传染病患者心理状态特点的理解角色扮演:评估学生对传染病患者心理护理方法和技巧的掌握情况案例分析:评估学生对传染病患者心理护理的应用能力第十二章:传染病的社区护理12.1 教学目标理解传染病在社区中的传播特点掌握传染病的社区预防和控制措施12.2 教学内容传染病在社区中的传播特点传染病的社区预防和控制措施12.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传染病在社区中的传播特点,社区预防和控制措施小组讨论法:通过小组讨论引导学生了解传染病的社区护理12.4 教学评估提问:检查学生对传染病在社区中传播特点的理解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对传染病社区预防和控制措施的掌握情况案例分析:评估学生对传染病社区护理的应用能力第十三章:传染病护理的科学研究13.1 教学目标理解传染病护理研究的重要性掌握传染病护理研究的选题和方法13.2 教学内容传染病护理研究的重要性传染病护理研究的选题和方法13.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传染病护理研究的重要性,选题和方法小组讨论法:通过小组讨论引导学生了解传染病护理研究的实施过程13.4 教学评估提问:检查学生对传染病护理研究重要性的理解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对传染病护理研究选题和方法的掌握情况案例分析:评估学生对传染病护理研究的应用能力第十四章:传染病护理的未来趋势14.1 教学目标理解传染病护理领域的最新发展掌握传染病护理的未来趋势和挑战14.2 教学内容传染病护理领域的最新发展传染病护理的未来趋势和挑战14.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传染病护理领域的最新发展,未来趋势和挑战小组讨论法:通过小组讨论引导学生了解传染病护理的未来发展14.4 教学评估提问:检查学生对传染病护理领域最新发展的理解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对传染病护理未来趋势和挑战的掌握情况案例分析:评估学生对传染病护理未来发展的应用能力第十五章:传染病护理案例分析15.1 教学目标综合运用传染病护理知识和技能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15.2 教学内容分析传染病护理的实际案例讨论案例中的护理问题和解决方案15.3 教学方法案例分析法:提供传染病护理的实际案例,引导学生进行分析小组讨论法:通过小组讨论共同探讨案例中的护理问题和解决方案15.4 教学评估提问:检查学生对案例中传染病护理知识和技能的运用情况小组讨论:评估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重点和难点解析重点:1. 传染病护理学的定义、研究范围、特点和分类。
《传染病护理学》教学大纲.doc
《传染病护理学》教学大纲一、课程性质传染病护理学是一门临床护理学,是研究在传染病的领域里如何实行责任制护理和执行护理程序,提高护理工作质量的一门科学。
传染病护理学分总论和各论部分,总论部分主要学习一些基本概念和传染病的共性,特征和规律,传染病的传染过程,流行过程,传染病的防治和护理等。
各论部分重点介绍我国当前常见病、多发病的临床特点、流行特征、诊断、预防和护理。
教学中,不仅加强防冶, 护理传染病的基本知识,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的训练, 还注意传染病的防治和护理领域的迅速发展, 结合学生实际, 介绍新进展, 新技能, 使其在原有水平上知识更新, 拓宽和加深。
本课程教学主要采用讲授, 自学, 讨论, 作业, 幻灯, 录像、网络等多种形式, 课程内容安排,依深度的不同分为掌握、熟悉和了解三个要求。
二、学时分配共32学时总论4学时病毒性肝炎4学时流行性乙型脑炎2学时肾综合征出血热2学时狂犬病2学时艾滋病2学时伤寒2学时细菌性痢疾2学时霍乱2学时流行性脑脊髓膜炎2学时白喉2学时钩端螺旋体病2学时疟疾2学时血吸虫病2学时三、教学内容与安排第一章总论目的要求掌握传染病、传染源、消毒、隔离的概念。
传染病的诊治、预防特点。
熟悉传染病的基本特征和临床特点,传染过程、流行过程、传染病的诊治、预防。
了解传染病的发病机制。
教学内容传染病、传染病学、传染病护理字的基本概念传染与免疫传染病的流行过程传染病的基本特征和临床特点传染病的诊治、预防传染病的护理第二章病毒性疾病第一节第一节病毒性肝炎目的要求掌握肝炎的临床特点,乙型病毒的三种抗原抗体系统及临床意义。
肝炎的护理要点熟悉各型肝炎病毒的特性,病毒携带者的流行病学意义,各型肝炎的传播途径和防治。
了解肝炎的流行现状。
教学内容介绍甲、乙、丙、丁、戊五型病毒性肝炎的病原学、流行病学、发病机理与病理。
肝炎的临床特点和类型。
病毒性肝炎的诊治、预防病毒性肝炎的护理第二节流行性乙型脑炎目的要求、掌握乙脑的临床表现、诊断要点、预防和护理要点熟悉乙脑的流行环节。
传染病护理学教学大纲
传染病护理学教学大纲.传染病护理学教学大纲一、课程简介传染病护理学是一门专门研究传染病患者的护理理论与技术的学科。
本课程旨在让学生掌握传染病护理的基本理论、方法和技能,为今后从事传染病临床护理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课程目标1、掌握传染病的基本概念、传播途径及流行病学特征。
2、掌握各类传染病的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和预防措施。
3、掌握传染病患者的护理评估、护理措施和生活护理技巧。
4、了解传染病的医院感染控制和护理管理相关知识。
三、教学内容第一章传染病护理学概述1.1 传染病护理学的定义与任务 1.2 传染病护理学的历史与发展1.3 传染病护理学的现状与挑战第二章传染病基本概念与流行病学2.1 传染病的定义与分类 2.2 传染病的传播途径 2.3 传染病的流行病学特征 2.4 传染病的预防与控制第三章传染病临床表现与诊断3.1 传染病常见症状与体征 3.2 传染病的诊断方法 3.3 常见传染病的诊断要点第四章传染病治疗与护理4.1 传染病的治疗原则与方法 4.2 传染病患者的护理评估 4.3 传染病患者的护理措施 4.4 生活护理技巧与心理支持第五章医院感染控制与护理管理5.1 医院感染的概念与控制措施 5.2 传染病患者的隔离与消毒技术5.3 传染病病房的护理管理 5.4 医务人员的职业防护与健康管理四、教学方法1、理论授课:采用讲授、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多种方式进行教学。
2、实践操作:安排实验课,让学生在模拟病房中进行实践操作,掌握传染病护理技能。
3、网络教学:利用多媒体技术,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鼓励学生进行自主学习。
4、临床实习:安排学生到传染病医院进行临床实习,接触真实的病例,加深对传染病护理的理解。
五、评估方式1、课堂测验:通过课堂测验,评估学生对课堂内容的掌握情况。
2、实验操作:在实验课中对学生的实践操作进行评估。
3、临床实习报告:要求学生提交临床实习报告,评估其对临床实践的总结与反思。
《传染病护理学》理论教学大纲(护理本科)
《传染病护理学》理论教学大纲(供四年制本科护理学专业使用)Ⅰ前言《传染病护理学》是研究传染病临床护理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一门学科。
传染病护理是防治传染病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学习传染病护理学的基本知识,了解不同传染病的流行条件、基本特征、发病机制、临床表现、治疗原则和预防措施,掌握传染病的护理工作原则及传染病的消毒、隔离方式,运用护理程序为不同类型的传染病患者提供整体护理。
本大纲适用于四年制本科护理学专业学生使用,为了使教师和学生更好的掌握大纲,现将大纲使用中有关问题说明如下:一大纲每一章节均由教学目的、教学要求和教学内容组成。
教学目的注明教学目标,要求学生通过学习后应具备的知识和能力;教学要求分掌握、熟悉和了解三个级别;教学内容是章节中的主要内容,与教学要求级别相对应,并统一标示(核心内容以下划实线,重点内容下划虚线,一般内容不标示)便于学生重点学习。
二教师在保证大纲核心内容的前提下,讲授重点内容和介绍一般内容,按照学生的学习规律,部分内容留给学生自学。
三总教学参考学时为34学时。
四教材:《传染病护理学》,第二军医大学出版社,石宏,1版,2005年5月。
Ⅱ正文第一章总论一教学目的通过对总论的理论学习,学生应知道传染病对人类的危害,能叙述传染过程中的五种不同表现;描述传染病流行过程中三个环节、两个因素的有关内容;说出传染病的基本特征、诊断、治疗原则;根据传染病护理工作的特点;能正确运用消毒隔离技术对临床各种常见传染病按整体护理程序进行具体实施应用。
通过示教学生应了解传染病院(科)的设施、布局及各种管理制度;如何正确穿脱隔离衣,掌握对呼吸道和消化道传染的病人进行护理时的消毒、隔离技术措施及方法。
二教学要求(一)掌握感染的概念、病原体的致病力、传染病的基本特征及护理。
(二)熟悉感染过程的不同转归、机体免疫应答作用、临床特点以及传染病的流行和预防。
(三)了解传染病的概念及发病机制。
三教学内容(一)感染与免疫1 感染的概论。
新版传染病护理学大纲
新版传染病护理学大纲传染病护理学Infections Diseases Nursing学分1 总学时16 理论学时16一、课程作用与目的传染病护理学是研究传染病在人群中发生、发展、转归的一门学科,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传染病是研究传染病和寄生虫病在体内发生、发展与转归的原因和规律,并研究其诊断、治疗、预防和护理,促进患者康复及控制传染病在人群中流行的一门临床科学。
按照国家教委和卫生部提出的主导医学学院教育的目标及要求,培养掌握传染病知识,面向各地、农牧地区、工矿企业及部队从事医疗保健,预防工作的护理通科型人才。
二、课程基本要求 1.理论学习方面:(1)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管理的传染病为主,重点掌握常见传染病的流行过程、及影响因素、临床特征、预防、护理及健康教育; (2 ) 熟悉传染病的诊断、治疗。
(3 )了解传染病的致病因素及各种传染病的发病机理,掌握预防、控制及消灭传染病的原则。
2. 基本技能学习方面(1)具有常见传染病的消毒隔离措施、应急处理方法;熟悉危重病人的抢救;(2)了解预防接种生物制品的作用及其用法;掌握常用消毒剂及消毒方法。
三、教材及主要参考书1.使用教材吴光煜主编.《传染病护理学》. 第2版.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00 2.主要参考书彭文伟主编.《传染病学》. 第6版.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21四、课程内容第一章总论主要内容:感染与免疫、传染病流行条件及影响因素、传染病的特征、诊断及治疗原则、预防及护理。
重点和难点:掌握感染的概念、表现。
流行条件,影响流行过程的因素。
传染病的特征、预防及护理。
熟悉传染病的诊断及治疗原则。
第二章病毒感染性疾病病人的护理主要内容:病毒性肝炎、流行性乙型脑炎、肾综合征出血热、狂犬病、爱滋病、麻疹、水痘、流行性腮腺炎的护理。
第一节病毒性肝炎主要内容:病原学、流行病学、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治疗、预防、护理、健康教育、隔离措施。
《传染病护理学》教案
《传染病护理学》教案教案:传染病护理学一、教学目标1、了解传染病的发生、发展规律,掌握传染病预防和控制的原理。
2、掌握传染病护理的基本技能和操作方法,能够正确护理传染病患者。
3、了解传染病的传播途径和预防措施,能够向公众提供正确的传染病防控知识。
二、教学内容1、传染病的基本知识1、传染病的定义和分类。
2、传染病的特点和流行病学特征。
3、传染病的社会影响和公共卫生问题。
2、传染病预防和控制1、疫苗接种的概念和原理,疫苗接种的适用范围和注意事项。
2、传染病预防的公共卫生措施,如卫生检疫、隔离、消毒等。
3、传染病护理1、传染病护理的基本原则和操作方法。
2、传染病患者的症状护理和生活护理。
3、传染病患者的心理护理和家庭护理。
4、传染病传播途径和预防措施1、传染病传播途径的类型和预防措施。
2、传染病个人防护的原则和措施。
3、传染病的报告和监测体系。
三、教学方法1、采用讲授、演示、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多种教学方法,使学生充分了解和掌握传染病护理学的知识和技能。
2、使用多媒体技术,通过图片、视频等形式,形象地展示传染病的特点和预防措施。
3、引导学生进行实践操作,如模拟接种疫苗、模拟护理传染病患者等,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操作技能。
四、教学资源1、教学教材:《传染病护理学》。
2、教学PPT、视频、图片等多种教学资源。
3、教学器材:模拟疫苗、模拟患者等。
五、教学评估1、通过课堂提问、作业、小组讨论等形式,评估学生对传染病护理学知识的掌握情况。
2、通过实践操作评估学生对传染病护理技能的掌握情况。
3、通过学生自主学习的态度和参与度,评估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态度。
六、教学反思1、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全面了解,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不断调整教学策略和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2、对于学生学习难点和存在的问题,进行针对性的指导和辅导,帮助学生解决学习困难。
3、反思教学内容和方法是否合理、科学,是否符合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兴趣,不断改进和完善教学方案,提高教学效果。
《传染病护理学》教案
《传染病护理学》教案传染病护理学教案一、课程简介传染病护理学是护理专业的一门重要课程,主要研究传染病的预防、控制和护理。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传染病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提高学生在传染病防治和护理实践中的临床思维能力和临床技能。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掌握传染病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了解传染病的流行病学特点、病原学特征和临床表现。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具有传染病防治和护理的实际操作能力,提高学生在临床实践中的临床思维能力和临床技能。
3. 素质目标:培养学生具有高度的责任心、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树立正确的护理观念。
三、教学内容1. 传染病的基本理论:传染病的定义、分类、流行病学特点、病原学特征和传播途径。
2. 传染病的临床表现:各种传染病的典型症状和体征,以及常见并发症。
3. 传染病的实验室检查:各种传染病的病原学检查、免疫学检查和分子生物学检查。
4. 传染病的预防和控制:传染病的预防原则、控制措施和疫苗接种。
5. 传染病的护理:传染病的护理评估、护理措施和护理评价。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通过教师的讲解,使学生掌握传染病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2. 案例教学法:通过分析临床案例,培养学生临床思维能力和临床技能。
3. 实践教学法:通过实验室和临床实习,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4. 讨论法:通过课堂讨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五、教学安排本课程共计 60 学时,其中理论教学 40 学时,实践教学 20 学时。
具体安排如下:1. 理论教学:每周 2 学时,共计 20 周。
2. 实践教学:每周 1 学时,共计 20 周。
六、考核方式1. 平时成绩:包括课堂表现、作业和实验报告,占 40%。
2. 期末考试:闭卷考试,占 60%。
七、教材和参考书目1. 教材:《传染病护理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 参考书目:(1)《传染病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传染病护理学实践指导》(人民卫生出版社)(3)《传染病护理学》(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八、教学建议1. 强化基础知识:传染病护理学涉及的知识面较广,教师应注重基础知识的教学,为学生打下扎实的专业基础。
《传染病护理学》教案
《传染病护理学》教案一、第一章:传染病护理学概述1. 教学目标:了解传染病护理学的定义、意义和任务,掌握传染病的特点、分类和传播途径。
2. 教学内容:传染病护理学的定义、意义和任务,传染病的特点、分类和传播途径。
3. 教学方法:讲授、案例分析。
4. 教学评估:课后作业、课堂讨论。
二、第二章:传染病的基本护理措施1. 教学目标:掌握传染病的基本护理措施,包括隔离、消毒、灭菌、健康教育等。
2. 教学内容:传染病的基本护理措施,包括隔离、消毒、灭菌、健康教育等。
3. 教学方法:讲授、操作演示。
4. 教学评估:操作考核、课后作业。
三、第三章:病毒性传染病护理1. 教学目标:掌握病毒性传染病的特点、护理诊断、护理措施,包括流感、乙型肝炎、艾滋病等。
2. 教学内容:病毒性传染病的特点、护理诊断、护理措施,包括流感、乙型肝炎、艾滋病等。
3. 教学方法:讲授、案例分析。
4. 教学评估:课后作业、课堂讨论。
四、第四章:细菌性传染病护理1. 教学目标:掌握细菌性传染病的特点、护理诊断、护理措施,包括结核病、细菌性痢疾、布氏杆菌病等。
2. 教学内容:细菌性传染病的特点、护理诊断、护理措施,包括结核病、细菌性痢疾、布氏杆菌病等。
3. 教学方法:讲授、案例分析。
4. 教学评估:课后作业、课堂讨论。
五、第五章:寄生虫病护理1. 教学目标:掌握寄生虫病的特点、护理诊断、护理措施,包括疟疾、血吸虫病、绦虫病等。
2. 教学内容:寄生虫病的特点、护理诊断、护理措施,包括疟疾、血吸虫病、绦虫病等。
3. 教学方法:讲授、案例分析。
4. 教学评估:课后作业、课堂讨论。
六、第六章:消毒、灭菌与隔离1. 教学目标:掌握消毒、灭菌的方法和原则,了解隔离的基本概念和分类,熟悉隔离措施的实施。
2. 教学内容:消毒、灭菌的方法和原则,隔离的基本概念和分类,隔离措施的实施。
3. 教学方法:讲授、操作演示、角色扮演。
4. 教学评估:操作考核、课后作业、课堂讨论。
传染性护理 教学大纲
《传染病护理》教学大纲一、课程任务《传染病护理》是中等卫生职业教育护理专业一门重要的专业课程,其主要内容包括传染病的特征、预防,常见病、多发病患者的护理等。
本课程的任务是使学生掌握传染病护理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良好的职业素养、工作态度,把”以人的健康为中心“的护理理念贯穿到传染病常见病、多发病患者的护理之中,为服务对象提供减轻痛苦、促进康复、预防疾病、保持健康的服务。
二、课程目标1.掌握传染病的预防、常见传染病患者的护理评估、护理措施及健康教育的主要内容。
2.熟悉传染病的护理问题、了解其病因、发病机制,加深对常见传染病患者护理评估与护理措施的理解和记忆。
3.熟悉传染病常见急危重症患者的抢救原则,能在教师指导下,对急危重症患者进行初步应急处理和抢救配合。
4.具有对传染病常见病患者实施整体护理的能力。
5.具有对传染病常见病患者的病情变化、心理变化和治疗反应进行观察和初步分析及处理能力,并能正确书写传染病护理记录。
6.具有配合医生实施传染病常见诊疗技术操作能力。
7.具有向个体、家庭、社区提供保健服务、预防传染性疾病和开展健康教育的能力。
8.培养良好的职业素质,在传染病护理实践中关心、爱护、尊重患者,具有团队意识及协作精神。
三、教学时间分配。
教学内容学时理论实践合计第一章绪论第二章概述第三章流行性感冒患者的护理第四章肝炎患者的护理第五章流行性乙型脑炎患者的护理第六章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患者的护理第七章细菌性痢疾患者的护理第八章流行性出血热患者的护理第九章狂犬病患者的护理第十章伤寒患者的护理第十一章霍乱患者的护理第十二章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患者的护理第十三章钩端螺旋体病患者的护理第十四章痢疾患者的护理第十五章阿米巴病患者的护理第十六章血吸虫病患者的护理第十七章人禽流感患者的护理第十八章传染性非典型肺炎患者的护理第十九章医院感染患者的护理机动考试132221111122122111122221115242311222212211112合计308 38四、教学内容和要求单元教学内容教学要求教学活动参与参考学时理论实践一、绪论(一)传染病护理的内容和结构(二)传染病护理的学习目的与方法(三)传染病护理的发展趋势熟悉熟悉了解理论讲授多媒体演示1二、概述 1.感染的概念及感染过程的表现2.感染过程中病原体的作用及致病机制3.感染过程中人体的反应性4.传染病的基本特征及临床特点5.传染病的流行过程及影响因素6.传染病的预防7.传染病的诊断和治疗原则掌握熟悉熟悉掌握掌握掌握熟悉3 2三、流行性感冒患者的护理1.疾病概要2.护理评估3.护理问题4.护理措施5.健康指导了解掌握熟悉掌握掌握2四、肝炎患者的护理1.疾病概要2.护理评估3.护理问题4.护理措施5.健康指导了解掌握熟悉掌握掌握2 2五、流行性乙型脑炎患者的护理1.疾病概要2.护理评估3.护理问题4.护理措施5.健康指导了解掌握熟悉掌握掌握2六、获得性免疫 1.疾病概要了解 1 2缺陷综合征患者的护理2.护理评估3.护理问题4.护理措施5.健康指导掌握熟悉掌握掌握七、细菌性痢疾患者的护理1.疾病概要2.护理评估3.护理问题4.护理措施5.健康指导了解掌握熟悉掌握掌握1八、流行性出血热患者的护理1.疾病概要2.护理评估3.护理问题4.护理措施5.健康指导了解掌握熟悉掌握掌握1九、狂犬病患者的护理1.疾病概要2.护理评估3.护理问题4.护理措施5.健康指导了解掌握熟悉掌握掌握1 1十、伤寒患者的护理1.疾病概要2.护理评估3.护理问题4.护理措施5.健康指导了解掌握熟悉掌握掌握1 1十一、霍乱患者的护理1.疾病概要2.护理评估3.护理问题4.护理措施5.健康指导了解掌握熟悉掌握掌握2十二、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患者的护理1.疾病概要2.护理评估3.护理问题4.护理措施5.健康指导了解掌握熟悉掌握掌握2十三、钩端螺旋体病患者的护理1.疾病概要2.护理评估3.护理问题4.护理措施5.健康指导了解掌握熟悉掌握掌握1十四、疟疾患者的护理1.疾病概要2.护理评估3.护理问题4.护理措施5.健康指导了解掌握熟悉掌握掌握2十五、阿米巴病患者的护理1.疾病概要2.护理评估3.护理问题4.护理措施5.健康指导了解掌握熟悉掌握掌握2十六、血吸虫病患者的护理1.疾病概要2.护理评估3.护理问题4.护理措施5.健康指导了解掌握熟悉掌握掌握1十七、人禽流感患者的护理1.疾病概要2.护理评估3.护理问题4.护理措施5.健康指导了解掌握熟悉掌握掌握1十八、传染性非典型肺炎患者的护理1.疾病概要2.护理评估3.护理问题4.护理措施5.健康指导了解掌握熟悉掌握掌握1十九、医院感染患者的护理1.疾病概要2.护理评估3.护理问题4.护理措施5.健康指导了解掌握熟悉掌握掌握1实践实践1:传染病区护理管理和隔离消毒实践2:病毒性肝炎护理实训实践3: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健康教育实践4:狂犬病健康教育实践5:伤寒患者的健康教育掌握掌握掌握掌握掌握2五、大纲说明一、使用对象与参考学时本教学大纲主要供中等卫生职业教育护理专业、助产专业教学使用,总学时38学时,其中理论教学30学时,实践教学8学时,机动2学时。
《传染病护理学》教案(2024)
国际合作与交流的加强
面对全球性的传染病威胁,各 国之间的护理交流与合作将更 加紧密,共同应对挑战。
35
2024/1/29
谢谢聆听
36
11
03 常见传染病护理实践
2024/1/29
12
呼吸道传染病护理实践
A
保持室内空气流通
定期开窗通风,保持空气新鲜,有助于减少空 气中的病原体含量。
呼吸道隔离
对患者采取呼吸道隔离措施,如佩戴口罩 、安置在单人病房等,以防止病原体传播 。
B
C
咳嗽和打喷嚏礼仪
教育患者正确咳嗽和打喷嚏时使用纸巾或肘 部遮掩口鼻,避免直接用手遮挡。
《传染病护理学》教 案
2024/1/29
1
目录
2024/1/29
• 课程介绍与教学目标 • 传染病基础知识 • 常见传染病护理实践 • 特殊人群与场所传染病护理要点 • 传染病患者心理干预与健康教育
2
目录
2024/1/29
• 实验室检测在传染病诊断中应用价 值
• 总结回顾与展望未来发展趋势
3
课程介绍与教学目标
实验室检测在疫苗研发过程中发挥重 要作用,如疫苗效果评价、免疫应答 监测等。
31
07 总结回顾与展望未来发展趋势
2024/1/29
32
关键知识点总结回顾
2024/1/29
传染病的概念、分类及流行病学原理
学生应掌握传染病的基本定义,理解其分类方法,以及熟悉流行病学 的基本原理,如传播途径、易感人群等。
加强卫生、教育、交通等多部门间的 协作,共同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18《传染病护理学》课程教学大纲讲解
《传染病护理学》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代码:课程性质:选修课学分数:1.5学时数:30适用专业:护理专业二、课程地位和任务传染病护理学是内科护理学中分化出来的一门专业性较强的学科,主要研究传染病临床护理理论和实践。
传染病护理是防治传染病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至2009年9月,我国法定传染病已增至39种。
在我国,传染病虽然已不再是引起死亡的首要原因,但是有些传染病,如病毒性肝炎、狂犬病、结核病和感染性腹泻等仍然存在,严重危害人民健康;新发传染病如艾滋病、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埃博拉出血热等,防治工作十分艰巨。
通过学习传染病护理学,使学生了解常见传染病的流行特征、临床表现、发病机制、实验室检查、诊断和治疗要点;掌握传染病的评估要点、护理诊断、护理措施、健康教育以及传染病护理的基本技能,学会运用护理程序,对传染病患者实施整体护理;克服惧怕被传染的心理,培养高度责任心和同情心,真正关爱患者,积极配合传染病的防治工作。
本大纲使用人民卫生出版社2014年5月出版的第五版《内科护理学》,适用于四年制本科护理学专业学生使用。
传染病护理学分总论和各论部分,总论部分主要学习一些基本概念和传染病的共性,特征和规律,传染病的传染过程,流行过程,传染病的防治和护理等。
各论部分重点介绍我国当前常见病的临床特点、流行特征、诊断、预防和护理等内容,同时关注学科进展和护理新理念、新技术,对教材内容进行了适当的调整和拓展。
本课程教学主要采用讲授、自学、讨论、作业、角色互换、互动、幻灯、录像、实践等多种形式。
三、课程教学目的和要求(一)知识目标:1.理解传染病的基本概念,了解传染病的基本特征及流行的基本条件。
2. 了解常见传染病的临床特征和预防措施。
3. 了解传染病护理的基本内容和工作方法,理解消毒、隔离方法和常见传染病的护理内容。
(二)能力目标:1.能够初步辨认常见传染病的症状,提供基本的护理服务。
2.能够进行正确的卫生宣教和保健指导。
传染病护理学教学大纲
《传染病护理学》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编号B二、编写说明《传染病护理学》课程是护理学本科专业三年级第二学期开设的专业课程,属专业主干课程,共28学时。
三、课程性质专业必修课四、教学目标本课程从护理工作需要出发,介绍传染病患者的护理评估,各科常见病患者的护理、卫生保健及常用护理技术操作。
学生学习本课后能够:初步运用护理程序收集传染病患者的资料,分析和诊断一般的健康问题,制定护理措施,实施身心整体护理,进行效果评价。
初步进行专科常用护理技术的基本操作。
对该专科常见急、危、重症患者正确实施初步应急处理和配合抢救。
在医院和社区进行该专科一般健康教育,并提出一般的预防保健计划。
热爱护理专业,具有责任感和求实的科学态度,积极努力学习,认真仔细工作,对服务对象尊重关心和爱护。
五、教学主要内容第一章、传染病护理学总论1、传染过程中的五种不同表现。
2、传染病流行过程中三个环节、二个因素的有关内容。
第二章、传染病消毒、隔离及护理1、传染病护理工作的特点。
2、隔离的意义及各种不同隔离方式的具体要求。
3、消毒的目的、常用消毒方法的原理及应用原则。
第三章、伤寒1、伤寒的临床表现及主要并发症。
2、伤寒实验室检查的临床意义。
3、伤寒护理诊断、护理措施。
第四章、细菌性痢疾1、普通型痢疾的临床表现。
2、中毒性痢疾的临床表现。
3、中毒性痢疾病人的治疗原则及护理计划。
第五章、霍乱1、霍乱的临床表现。
2、霍乱的诊断依据及治疗原则。
3、霍乱的主要预防措施。
第六章、病毒性肝炎、1、病毒性肝炎的临床表现。
2、乙型肝炎的抗原、抗体系统,并解释其临床意义。
3、急性黄疸型肝炎及重症肝炎的临床表现及诊断依据。
第七章、流行性出血热1、流行性出血热的发病机理。
2、流行性出血热各期的临床表现。
3、流行性出血热各期的治疗要点及护理要点。
第八章、流行性脑脊髓炎1、各类型流脑的临床表现。
2、流脑实验室检查的项目,并说明其临床意义及收集实验室检查标本应注意的事项。
《传染病护理学》教案
《传染病护理学》教案一、课程介绍《传染病护理学》是护理学专业的一门重要课程,主要研究传染病患者的护理、预防和管理。
本课程将为学生提供传染病护理的基本理论和实践技能,培养学生具备扎实的专业素养和良好的临床实践能力。
二、课程目标1、掌握传染病的基本概念、分类、传播途径及流行病学特征。
2、理解传染病患者的护理评估、诊断和治疗原则。
3、掌握常见传染病的预防、护理和管理方法。
4、培养学生对传染病的认识和应对能力,提高临床实践技能。
5、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以更好地服务患者和社会。
三、课程内容第一章:传染病概述1、传染病的基本概念和分类。
2、传染病的传播途径和流行病学特征。
3、传染病的预防和控制原则。
第二章:常见传染病护理1、病毒性肝炎的护理。
2、艾滋病的护理。
3、结核病的护理。
4、手足口病的护理。
5、流感的护理。
6、其他常见传染病的护理。
第三章:传染病患者的心理护理1、传染病患者常见的心理问题。
2、心理护理的方法和技巧。
3、提高患者的心理适应能力。
第四章:传染病预防与控制1、传染病预防和控制的原则。
2、常见传染病的预防措施和方法。
3、传染病疫情的监测和报告。
4、消毒和隔离技术。
第五章:护理在传染病控制中的作用。
幼儿园中班教案《传染病》活动目标:1、了解传染病的相关知识。
2、知道预防传染病的方法。
3、增强自我保护意识。
4、培养幼儿用已有的生活经验解决问题的能力。
5、初步培养幼儿的安全意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
活动准备:1、有关传染病的新闻视频(背景音乐:轻轻的钢琴音乐)2、幻灯片3、自制PPT4、一次性医用帽子、口罩、手套、脚套、白大褂等物品活动过程:一、谈话引入,并观看视频,了解传染病的相关知识。
1、谈话:小朋友们,我们都有生病的时候,有时候会打针吃药,有时候医生会提醒我们要注意传染,那么什么是传染呢?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播放视频)2、提问:刚刚我们看到的新闻里面说了什么?(幼儿自由表述)3、教师小结:原来,传染病就是由细菌、病毒等微生物直接侵入人体使人感染的一种疾病,它具有传染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传染病护理学》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代码:课程性质:选修课学分数:1.5学时数:30适用专业:护理专业二、课程地位和任务传染病护理学是内科护理学中分化出来的一门专业性较强的学科,主要研究传染病临床护理理论和实践。
传染病护理是防治传染病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至2009年9月,我国法定传染病已增至39种。
在我国,传染病虽然已不再是引起死亡的首要原因,但是有些传染病,如病毒性肝炎、狂犬病、结核病和感染性腹泻等仍然存在,严重危害人民健康;新发传染病如艾滋病、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埃博拉出血热等,防治工作十分艰巨。
通过学习传染病护理学,使学生了解常见传染病的流行特征、临床表现、发病机制、实验室检查、诊断和治疗要点;掌握传染病的评估要点、护理诊断、护理措施、健康教育以及传染病护理的基本技能,学会运用护理程序,对传染病患者实施整体护理;克服惧怕被传染的心理,培养高度责任心和同情心,真正关爱患者,积极配合传染病的防治工作。
本大纲使用人民卫生出版社2014年5月出版的第五版《内科护理学》,适用于四年制本科护理学专业学生使用。
传染病护理学分总论和各论部分,总论部分主要学习一些基本概念和传染病的共性,特征和规律,传染病的传染过程,流行过程,传染病的防治和护理等。
各论部分重点介绍我国当前常见病的临床特点、流行特征、诊断、预防和护理等内容,同时关注学科进展和护理新理念、新技术,对教材内容进行了适当的调整和拓展。
本课程教学主要采用讲授、自学、讨论、作业、角色互换、互动、幻灯、录像、实践等多种形式。
三、课程教学目的和要求(一)知识目标:1.理解传染病的基本概念,了解传染病的基本特征及流行的基本条件。
2. 了解常见传染病的临床特征和预防措施。
3. 了解传染病护理的基本内容和工作方法,理解消毒、隔离方法和常见传染病的护理内容。
(二)能力目标:1.能够初步辨认常见传染病的症状,提供基本的护理服务。
2.能够进行正确的卫生宣教和保健指导。
(三)素质目标:1.能够科学、正确地认识传染病。
2.关爱传染病患者和病原携带者。
三、课程内容及学时分配第一节概述[教学目标与要求]掌握:1.感染的概念、病原体的致病力、感染性疾病基本特征、传染病的流行过程、传染源的概念及管理措施、保护易感人群的措施。
2.国家法定传染病的病种及其报告时限和管理办法。
3.标准预防的概念及核心内容、隔离的种类、消毒的种类。
熟悉:1.感染过程的五种表现、机体免疫应答作用、感染性疾病的临床特点。
2.标准预防的措施、隔离原则。
了解:1.传染病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2.传染病流行过程的影响因素,常用的消毒方法。
[重点与难点]1.重点:传染病的流行过程、传染病的基本特征、标准预防的核心内容和保护易感人群的措施。
2.难点:传染病的流行过程、标准预防的核心内容。
[教学时数] 4学时[教学内容]感染性疾病的性质及其危害性。
传染病和感染性疾病概念,以及相互关系。
新发传染病及其种类。
感染过程的五种表现、病原体的致病力、感染过程中机体免疫应答的作用、传染病的基本特征和临床特点、传染病流行过程的影响因素、传染病的预防和标准预防及传染病的消毒隔离。
一、感染与免疫1.感染的概念:感染是病原体和人体之间相互作用、相互斗争的过程。
构成此过程必须具备病原体、人体和它们所处的环境三个要素,三者之间此消彼长。
2.感染过程的表现清除病原体、隐性感染(又称亚临床感染)、显性感染(又称临床感染)、病原携带状态(可分为带病毒者、带菌者和带虫者)和潜伏性感染(又称潜在性感染)五种表现。
3.感染过程中病原体的作用:侵袭力、毒力、数量、变异性。
4.感染过程中免疫应答的作用(1)非特异性免疫:天然屏障、吞噬作用、体液因子(2)特异性免疫:细胞免疫、体液免疫二、传染病的基本特征和临床特点(一)基本特征1.病原体传染病均由特异性病原体引起。
2.传染性是传染病与其他感染性疾病的主要区别。
3.流行病学特征如流行性、季节性、地方性、外来性等。
4.感染后免疫免疫功能正常的人体经显性或隐性感染某种病原体后,都能产生针对该病原体及其产物(如毒素)的特异性免疫。
(二)临床特点1.病程发展的阶段性潜伏期、前驱期、症状明显期和恢复期,某些传染病在病程中可出现再燃、复发和留有后遗症,另一些传染病则由于变态反应,出现免疫性疾病。
2. 临床类型(1)按临床过程的长短:急性、亚急性、慢性型。
(2)按病情轻重:轻型、典型、重型和极重型。
(3)按临床特征:典型、非典型。
3.毒血症状发热以外的多种其它症状,如皮疹、头痛、关节痛等中毒症状,重者有意识障碍、呼吸循环衰竭等表现,肝、脾、淋巴结肿大等。
三、传染病的流行过程及影响因素(一)流行过程的基本条件1.传染源:患者、隐性感染者、病原携带者、受感染的动物2.传播途径(1)空气、飞沫、尘埃:呼吸道传播。
(2)水、食物:消化道传播。
(3)手、用具、玩具:日常生活接触传播,既可传播消化道传染病也可传播呼吸道传染病。
(4)媒介昆虫:分为生物性传播和机械性传播。
(5)血液、血制品、体液:见于乙型、丙型病毒性肝炎、艾滋病等。
(6)土壤:病原体的芽孢获幼虫、虫卵污染土壤。
《医院隔离技术规范》归纳为:接触传播、飞沫传播、空气传播、共同媒介传播和生物媒介传播。
3.人群易感性(二)影响流行过程的因素1.自然因素2.社会因素四、传染病的预防(一)管理传染源1.对病人的管理法定传染病分为3类39种(甲类2种、乙类25种、丙类12种);甲类为强制管理传染病,乙类为严格管理传染病,丙类为监测管理传染病;均规定了上报时限。
2.对接触者的管理3.对病原携带者的管理4.对动物传染源的管理(二)切断传播途径根据各种传染病的传播途径采取相应消毒隔离的措施。
(三)保护易感人群1.增强非特异性免疫力2.增强特异性免疫力(1)人工主动免疫:计划免疫和儿童基础免疫计划、预防接种实施及其反应和处理(2)人工被动免疫(3)药物预防五、标准预防和传染病的消毒、隔离(一)标准预防1.标准预防的核心内容(1)在接触病人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时,无论自身黏膜与皮肤是否完整都必须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
(2)防止经血传播性疾病的传播,也要防止非经血传播性疾病的传播。
(3)采取双向防护。
2.标准预防的措施洗手、手套、面罩、隔离衣、隔离室、其他预防措施。
(二)传染病的隔离1.隔离预防和管理传染病的重要措施。
2.隔离的原则和方法3.隔离种类接触隔离、飞沫隔离、空气隔离(三)消毒1.消毒2.消毒的种类疫源地消毒、预防性消毒3.医用物品的危险性分类4.消毒方法5.消毒效果监测第二节传染病病人常见症状体征的护理[教学目标与要求]掌握:1.传染病病人常见的症状和体征的表现。
2.传染病病人常见症状和体征的护理评估、护理诊断和护理措施。
熟悉:1.传染病病人的护理评估。
2.常见的热型、皮疹的形态了解:传染病病人的护理评估中的实验室检查和其他检查。
[重点与难点]1.重点:传染病病人的护理评估中病史的评估、发热和发疹的护理措施2.难点:发热和发疹的护理措施[教学时数] 2学时[教学内容]传染病病人的护理评估。
传染病病人常见症状和体征的护理。
一、传染病病人的护理评估1.病史2.身体评估3.实验室及其他检查二、传染病病人常见症状体征的护理1.发热(1)发热的过程体温上升期、极期、体温下降期。
(2)热型稽留热、弛张热、间歇热、回归热、不规则热。
(3)发热的护理评估、护理诊断、护理措施。
2.发疹(1)发疹的种类皮疹、粘膜疹。
(2)常见发疹性传染病的皮疹出现时间、分布、出疹先后顺序。
(3)皮疹的形态斑丘疹、出血疹、疱疹、荨麻疹。
(4)发疹的护理评估、护理诊断、护理措施。
第三节病毒感染一、流行性感冒(自学)二、传染性非典型性肺炎(自学)三、病毒性肝炎[教学目标与要求]掌握:1.定义、肝炎病毒的种类、各型肝炎的传播途径。
2.临床分型、各型病毒性肝炎的临床表现及特点、肝炎标记物的检测。
3. 常用护理诊断、护理措施和意外暴露后乙型肝炎的预防。
熟悉:1.病毒性肝炎的传染源和人群易感性、血清学检查对诊断的意义。
1.熟悉病毒性肝炎的治疗要点。
2.病毒性肝炎的健康指导。
了解:1.各型肝炎病毒的结构和抵抗力、病毒性肝炎的发病机制和病生理改变。
2.病毒性肝炎的预后。
[重点与难点]1.重点:病毒性肝炎的流行病学、临床表现、护理。
2.难点: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及分型和慢性乙肝抗病毒的治疗和护理。
[教学时数] 4学时[教学内容]一、概述病毒性肝炎的定义、各型肝炎病毒的感染状况和临床转归。
二、病原学(一)甲型肝炎病毒(HAV)(二)乙型肝炎病毒(HBV)(三)丙型肝炎病毒(HCV)(四)丁型肝炎病毒(HDV)(五)戊型肝炎病毒(HEV)。
三、流行病学(一)传染源:主要是病人和病毒携带者。
隐性感染和病原携带者在流行病学上的意义。
(二)传播途径:各型肝炎的传播途径及其意义。
(三)易感性:普遍易感。
(四)流行特征:季节,人群分布等。
四、发病机制和病理改变(一)发病机制:病毒直接损伤和免疫损伤(二)病理改变:基本病变为肝细胞肿胀、变性、坏死,炎症细胞浸润。
五、病理生理(一)黄疸:以肝细胞性黄疸为主。
(二)肝性脑病:血氨及其他毒性物质的潴积、氨基酸比例失调、假性神经递质假说、诱发因素。
(三)出血:凝血因子缺乏、血小板减少等。
(四)腹水:钠潴留、门脉高压、低蛋白血症、肝淋巴液生成增多(五)肝肾综合征、功能性肾衰竭。
六、临床表现(一)潜伏期(二)急性肝炎1.急性黄疸型(黄疸前期、黄疸期和恢复期)2.急性无黄疸型(三)慢性肝炎分为轻度、中度和重度。
(四)重型肝炎(肝衰竭)1.分类(1)急性重型肝炎(2)亚急性重型肝炎(3)慢加急性(亚急性)重型肝炎(4)慢性重型肝炎2.发生诱因(五)淤胆型肝炎:毛细胆管炎型肝炎(六)肝炎后肝硬化七、实验室检查(一)肝功能检查1.血清酶的测定:丙氨酸氨基转氨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氨酶(AST)。
2.胆红素:血清和尿胆红素(二)血清蛋白检测:清蛋白、球蛋白。
(三)凝血酶原活动度(PTA)检查(四)血氨浓度检测(五)病原学检查1.甲型肝炎:抗HAV IgM、抗HAV IgG、HAV RNA。
2.乙型肝炎:HBsAg与抗HBs、HBeAg与抗HBe、HBcAg与抗HBc、HBV DNA、组织中HBV标志物的检测。
3.丙型肝炎:抗HCV IgM和抗HCV IgG、HCV RNA、HCV基因分型、组织中HCV标志物的检测。
4.丁型肝炎:HDV Ag、抗HDV IgM和抗HDV IgG、HDV RNA。
八、诊断(一)流行病学资料:接触史、输血史和家族史等。
(二)临床表现:疲乏、食欲减退、厌油、肝功能异常、黄疸等。
各临床型肝炎的症状和体征。
(三)实验室检查:肝功能检查及病原学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