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道德判断能力的发展特点
中学生身心发展的特征
中学生身心发展的特征引言概述:中学生身心发展是一个复杂而关键的阶段,这个阶段的特征对他们的成长和未来产生着重要影响。
了解中学生身心发展的特征,有助于我们更好地指导他们的成长和教育。
本文将从五个方面详细阐述中学生身心发展的特征。
一、身体发展1.1 生长速度加快:中学生身体发育迅速,身高和体重增长较快,尤其是男生。
1.2 性征发育:中学生进入青春期,性征开始发育,如乳房发育、月经初潮等。
1.3 运动能力提高:中学生的肌肉力量和协调性逐渐增强,运动能力有所提高。
二、认知发展2.1 抽象思维能力:中学生逐渐能够进行抽象思维,能够理解和处理抽象的概念和问题。
2.2 逻辑思维能力:中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逐渐发展,能够进行推理和分析。
2.3 自主学习能力:中学生开始具备自主学习的能力,能够独立完成学习任务。
三、情感发展3.1 自我意识增强:中学生对自我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开始形成自己的个性和特点。
3.2 情绪波动较大:中学生的情绪容易波动,常常处于情绪的起伏中。
3.3 对他人关系重视:中学生开始重视与他人的关系,对友谊和亲密关系有更多的需求。
四、社会发展4.1 社交能力提升:中学生的社交能力逐渐提升,能够更好地与同伴和成人进行交流。
4.2 角色认同:中学生开始形成自己的角色认同,逐渐明确自己在社会中的地位和角色。
4.3 社会责任感增强:中学生对社会问题和公共事务有了更多的关注和责任感。
五、道德发展5.1 道德意识形成:中学生的道德意识开始形成,能够区分善恶、正误。
5.2 道德判断能力:中学生的道德判断能力逐渐增强,能够思考和评价道德问题。
5.3 道德行为规范:中学生开始形成一定的道德行为规范,能够遵守社会道德规范。
结论:中学生身心发展的特征涉及身体、认知、情感、社会和道德等多个方面。
了解这些特征有助于我们更好地指导中学生的成长和教育,帮助他们健康、全面地发展。
教育知识与能力——第7章:中学德育
第七章中学德育第一节中学生品德发展的特点一、品德概述(一)品德的涵义个人按照一定的社会道德规范行动时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和倾向。
(二)品德的心理结构:知、情、意、行1、道德认识(观念)对道德规范及其执行的意义的认识。
面对矛盾冲突的情境自觉意识是非善恶,做出缜密的行动抉择。
2、道德情感伴随着道德观念而出现的一种内心体验,直觉的、想象的、伦理的。
3、道德意志自觉调解行动,克服困难,实现一定到的目的的心理过程。
信心、决心和恒心。
4、道德行为是先到的动机的行为意向及外部表现,是衡量品德的重要标志。
二、中学生品德发展的特点(一)伦理道德发展具有自律性,品德心理中的自我意识成分明显伦理是人预热之间关系以及必须遵守的行为准则,是道德关系的概括。
1、形成道德信念与道德理想,道德信念在道德动机中占据相当低位2、道德信念的新城经历长期阶段3、道德行为习惯逐步巩固4、道德品质结构更加完善(二)品德发展由动荡向成熟过度1、初中阶段品的发展具有动荡性多变性与稳定性交织,以多变性为主2、高中阶段品的发展趋向于成熟品的发展进入以自律为主要形式、应用道德信念调节道德行为的成熟时期第二节道德发展理论一、皮亚杰的道德发展理论(对偶故事法)1、自我中心阶段“无律期”,5岁前,“自我中心考虑问题”。
不能把自己同外界环境区别开来。
2、权威阶段“他律期”,8岁含,服从外部规则,接受权威指示的规范,规定的准则固定不变,只根据行为后果判断对错。
道德现实主义。
3、可逆性阶段“自律期”,10岁前,规则可以改变,同伴间准则是保证相互行动、互惠的可逆特征。
道德相对主义,合作的道德。
4、公正阶段12岁含,倾向于主持公正、平等。
公正的奖惩要具体分析。
品德的发展不是绝对鼓励的,而是连续发展的。
二、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理论(两难故事法)三水平六阶段1、前习俗水平道德观念纯外在性。
为免受惩罚或获得奖励而顺从权威人物规定的行为准则。
根据行为的直接后果(阶段1 )和自身的利害关系(阶段2 )判断好坏是非。
中学生道德认知和判断能力发展的特点
中学生道德认知和判断能力发展的特点中学生道德认知和判断能力的发展特点涉及到中学生在道德方面的认知、价值观的形成、道德判断的能力以及道德行为的规范等方面的发展。
中学生的道德认知发展是逐渐从外在规范向内心规范的转变。
在小学阶段,学生的道德认知主要是依赖于外在的规范和约束,比如教师和家长的指导和要求。
但是到了中学阶段,学生开始逐渐形成自己的道德判断标准,能够从事实和情境中自主地思考、评判和决策,内化道德规范。
这种内化的道德规范更加稳定和持久,引导学生进行正确的道德判断和行为。
中学生的价值观念形成开始逐渐独立和个性化。
中学生在接触社会的过程中会受到各种信息和价值观的影响,他们开始思考和探索生活的意义、人生的目标,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道德价值观念和人生观。
这个阶段的中学生更加注重个人尊严、平等和自由等价值,开始独立思考和判断,对社会和周围环境提出批判性的问题和观点。
中学生的道德判断能力逐渐发展到辨别、分析和批判的层次。
中学生通过比较、思考和分析不同的道德观点,能够形成自己独立的道德判断能力。
他们开始意识到不同的道德行为可以带来不同的结果,对复杂的社会和道德问题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和判断能力。
他们能够从多个维度和角度去评估和判断道德问题,同时也能够对不同观点进行批判性分析,形成独立而且有根据的道德判断。
中学生的道德行为逐渐以道德规范为基准。
中学生在道德行为中逐渐形成对个人责任和社会责任的认识和担当。
他们在行为上更加注重社会公正、人权意识和环保等价值观,开始积极参与到志愿者、公益等社会活动中去,通过自己的实际行动来践行道德观念和道德价值。
中学生道德认知和判断能力发展的特点包括逐渐从外在规范向内心规范的转变、价值观念形成的独立和个性化、道德判断能力的辨别、分析和批判能力的提高,以及道德行为以道德规范为基准的发展。
教育者和家长在教育中应注重培养中学生的道德认知和判断能力,引导他们正确面对和解决道德问题,并将道德观念和价值观念内化为自己的行为准则。
中学生品德发展与道德教育教案
中学生品德发展与道德教育徳育是全面发展教疗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徳、智、体、美、劳全而发展的人的重要内容。
我国的教育目的:“全而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提高民族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道徳、有文化、有纪律’的、徳智体美等全而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党的十八大提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中学生品徳发展与道徳教育是以品徳心理学和徳冇原理为基础,以中学生品徳发展的特点和规律为重点,揭示品徳形成发展的一般规律,掌握道徳教冇的有效途径和方法的一门新设课程。
第一章品德发展与道德德育的关系第一节品德及其心理结构一、品德的内涵品徳是个体有别于他人的一种个性特征:品徳是最具社会评价意义的个性特征:品徳是一种较稳固的个性特征:品徳具有外化的行为表现。
品德的定义品徳,即个体道徳品质,是指一个人在依据一泄的社会道徳准则和规范言行时所表现出来的一些经常的、稳定的特征和倾向。
《咏品德》阳光普天暧民心,雨露滋润花逢春。
性情有欲当为爱,道义无利应求生。
自尊如山峰耸立,自信似水舟随行。
品质优秀真君子,品格高贵好主人。
一一选自《情意集》二、品德心理结构的基本要素(-)品徳的心理结构,各种品徳心理成分按一泄的联系和关系组成的结构。
一般认为,任何一种品徳都包含四种心理要素,即道徳认识、道徳情感、道徳意志、道徳行为。
1、道徳认识也称道徳观念,是指人对道徳规范及苴执行意义的认识。
其中包括对道徳槪念、原则的理解,道徳信念的形成以及运用这些观念去分析道徳现象,判断他人的是非善恶并对自己的行为进行调V J 和控制。
道徳认识是品徳形成的基础,道徳认识是道徳情感和道徳意志产生的依据,同时它与道徳情感、道徳意志结合起来对道徳行为的发生起着左向和调肖的作用。
道徳认识与道徳情感、道徳意志相结合,形成了坚左的道徳信念,能够激发人产生道徳需要,形成道徳动机,发生道徳行为。
试述中学生品德发展的基本特征
试述中学生品德发展的基本特征中学生品德发展是培养学生良好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的过程。
在这一过程中,中学生的品德发展具有一些基本特征,下面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讨。
中学生品德发展具有全面性。
中学生的品德发展不仅包括道德认知和道德判断能力的提升,还包括道德情感和道德行为的培养。
全面性体现在中学生品德发展过程中,既要注重学生的道德知识的学习,了解什么是正确的道德观念,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使他们内心真正感受到道德的力量,进而通过实际行动来践行道德准则。
中学生品德发展具有时代性。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中学生面临的道德问题和挑战也在不断变化。
因此,中学生品德发展需要与时俱进,适应时代的要求。
在培养中学生的品德时,要关注当下社会的道德问题,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和处理这些问题,提高他们的道德判断能力和应对能力。
第三,中学生品德发展具有个体差异性。
每个中学生的个性和特点不同,因此他们的品德发展也会有所差异。
有的中学生可能天生具有较强的道德情感和行为规范,他们的品德发展相对较快;而有的中学生可能在道德认知和行为规范方面存在一些困难,需要更多的指导和帮助。
因此,中学生的品德发展要因材施教,根据每个学生的个体特点和需求,制定相应的培养计划和措施。
第四,中学生品德发展具有系统性。
中学生的品德发展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到多个方面的培养和引导。
这包括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等。
家庭是中学生品德发展的第一学校,父母的言传身教对中学生的品德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学校是中学生品德发展的重要阵地,学校教育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和行为规范,通过课堂教育、社团活动等方式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
社会教育则是中学生品德发展的重要补充,社会环境和社会氛围对中学生的品德发展有着深远影响。
中学生品德发展具有延续性。
中学生的品德发展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需要长期的坚持和培养。
中学生的品德发展应该贯穿于整个学习过程中,不仅要在课堂上进行道德教育,还要在日常生活中进行品德培养。
中学生道德认知和判断能力发展的特点
中学生道德认知和判断能力发展的特点中学生道德认知和判断能力的发展是中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学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
中学生道德认知和判断能力是指中学生对道德问题的认知和判断能力,包括对道德价值、道德规范和道德规则的认知和理解能力,以及对道德问题的分析、判断和决策能力。
中学生道德认知和判断能力的发展有着自己的特点,本文将针对这些特点进行具体的分析和阐述。
中学生道德认知和判断能力的发展具有阶段性和渐进性的特点。
随着年龄的增长和社会经验的积累,中学生的道德认知和判断能力会逐渐发展和提高。
在初中阶段,中学生主要是在学习基本的道德观念和规范,对道德问题的理解和判断还比较简单和直观。
到了高中阶段,中学生的道德认知和判断能力会逐渐变得更加成熟和复杂,能够对道德问题进行更深入的分析和判断。
教育者在进行中学生道德教育时,应根据中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发展阶段,因材施教,有针对性地开展教育教学工作。
中学生道德认知和判断能力的发展具有受社会环境和家庭教育的影响的特点。
社会环境和家庭教育是中学生道德认知和判断能力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
社会环境中的道德风气、社会风气和社会规范,以及家庭教育中的家庭观念、家庭价值和家庭规范,会对中学生的道德认知和判断能力产生重要影响。
优良的社会环境和家庭教育有利于中学生道德认知和判断能力的健康发展,而恶劣的社会环境和家庭教育则会对中学生的道德认知和判断能力产生不良影响。
教育者应积极引导中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和规范,培养中学生正确的道德认知和判断能力。
中学生道德认知和判断能力的发展具有受学校教育和道德教育的影响的特点。
学校教育和道德教育对中学生道德认知和判断能力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学校教育是中学生学习知识和提高能力的主要场所,道德教育是中学生学习道德观念和规范的主要途径。
通过学校教育和道德教育,中学生能够全面、系统地学习和了解道德知识和道德规范,培养和提高道德认知和判断能力。
教育者应加强学校教育和道德教育,引导中学生积极参与道德实践和道德活动,提高道德认知和判断能力。
中学生道德认知和判断能力发展的特点
中学生道德认知和判断能力发展的特点道德认知和判断能力是人们在社会交往和生活中所必需的重要能力,而中学生是这种能力发展的关键阶段。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科技的发展,中学生的道德认知和判断能力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和问题。
本文将探讨中学生道德认知和判断能力发展的特点,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以促进中学生道德认知和判断能力的健康发展。
一、个体认知和道德发展的亮点1. 道德发展阶段中学生处于道德发展的关键阶段,正处于道德发展的关键期。
在这一阶段,他们开始逐渐形成自己的道德观念和价值观,开始关注社会和周围的事物,开始思考社会和人的道德问题。
在这一阶段,中学生的认知能力得到了提高,开始具备了较强的逻辑思维和推理能力。
他们开始能够分辨是非、善恶,开始能够自主地对道德问题进行思考和判断。
此时,中学生开始把自己置于社会中发生的各种事情中,考虑自己的行为对他人的影响,开始主动关心他人,具有了一定的责任感和道德感。
这也是中学生道德认知和判断能力发展的亮点之一。
2. 自主意识增强中学生的自主意识得到了加强,他们开始学会独立思考,自主选择,逐渐形成自己对道德问题的认识和判断,开始主动参与社会活动,并对社会和他人的行为表现出极大的关注和兴趣。
在这个阶段,如果家庭和学校能够引导中学生正确的道德观念,让他们充分认识到自己的责任和义务,帮助他们辩别是非、善恶,那么中学生的道德认知和判断能力将会得到更好地发展,他们将成为社会的有用之才。
二、存在的问题与应对策略1. 道德认知能力的不足中学生在道德认知的能力方面还存在一些不足,由于社会和生活经验的欠缺,他们有时对一些复杂的道德问题不能准确地进行判断和分辨,有时容易受到外界影响而产生迷茫和困惑。
如何提高中学生的道德认知能力,成为了当前亟须解决的问题。
家庭和学校应该共同努力,引导中学生养成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念,注重对中学生进行思维训练,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和分辨能力,使他们能够独立地辨别是非、善恶。
学校和社会都应该加强对中学生的道德教育,组织各种形式的活动,让中学生亲身体验到道德与行为的关系,让他们领会到道德行为对自己和社会的重要性,从而提高道德认知能力。
试述中学生品德发展的基本特征
试述中学生品德发展的基本特征品德是一个人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的总和,对于中学生来说,品德发展是他们成长过程中的重要任务之一。
中学生的品德发展具有以下基本特征。
一、塑造自我意识和独立性中学生正处于个性形成的关键阶段,他们开始逐渐形成自我意识,并逐渐追求独立性。
在品德发展中,中学生应该学会独立思考、独立判断,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他们需要学会区分是非、善恶,明确自己的价值取向,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
二、培养良好的道德情操中学生的品德发展需要培养良好的道德情操。
他们应该具备诚实守信、正直守法的品质,学会尊重他人,关心他人,善待他人。
中学生应该培养和展示爱心、友善、宽容、乐于助人等美德,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形成健康的心理和情感状态。
三、培养自主学习和创新能力中学生的品德发展需要培养自主学习和创新能力。
他们应该学会制定学习计划,自觉地进行学习,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方法。
中学生应该积极参与各种活动,锻炼自己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造力。
四、培养健康的生活方式中学生的品德发展需要培养健康的生活方式。
他们应该学会合理安排时间,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保持充足的睡眠和良好的饮食习惯。
中学生应该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和文艺活动,培养良好的生活态度和生活习惯,预防不良习惯的形成。
五、增强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中学生的品德发展需要增强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
他们应该学会关注社会热点问题,参与社会公益活动,培养社会责任感。
中学生应该学习国家法律法规,了解国家政策,积极参与社会生活,树立正确的公民意识,为社会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六、注重培养团队合作精神中学生的品德发展需要注重培养团队合作精神。
他们应该学会与他人合作,相互尊重、信任、支持,共同完成任务和解决问题。
中学生应该学会倾听他人意见,积极参与集体活动,培养良好的团队协作能力,培养集体主义精神。
七、注重培养自我管理能力中学生的品德发展需要注重培养自我管理能力。
中学生身心发展的特征
中学生身心发展的特征中学生身心发展是指青春期时期的学生在身体和心理方面的成长和变化。
这个阶段是从青春期开始,到青春期结束的时期。
在这个时期,身体发育迅速,心理和认知能力也在不断发展。
以下是中学生身心发展的特征:一、身体发育特征1. 快速生长:中学生身体发育迅速,体重和身高都会有明显的增长。
2. 第二次生长峰期:中学生的身体发育呈现出两次生长峰期,第一次是在青春期初期,第二次是在青春期中后期。
3. 性征发育:中学生在青春期会出现第二性征的发育,如乳房发育、月经初潮、男性的声音变低等。
4. 运动能力提高:中学生的运动能力逐渐提高,他们可以参加更多体育活动,并且在某些项目上表现出色。
二、心理发展特征1. 自我意识增强:中学生开始对自己的身份和角色有更深入的认识,开始形成自我意识。
2. 社会关系重要:中学生开始重视与同伴的交往,他们渴望被接受和认同,开始关注自己在群体中的地位。
3. 情绪波动:中学生的情绪波动较大,易受外界影响,情绪不稳定是正常的表现。
4. 思维能力提升:中学生的思维能力逐渐发展,开始具备抽象思维和逻辑思维能力,可以进行更复杂的思考和推理。
三、认知发展特征1. 抽象思维能力:中学生开始具备抽象思维能力,可以理解和处理抽象的概念和问题。
2. 逻辑思维能力:中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逐渐发展,可以进行推理、分析和判断。
3. 学习兴趣增强:中学生对知识的兴趣逐渐增强,开始主动参与学习和探索。
4. 自主学习能力:中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逐渐提升,可以独立完成学习任务和解决问题。
四、道德发展特征1. 价值观形成:中学生开始形成自己的价值观念,开始思考和判断什么是对错、好坏。
2. 道德判断能力:中学生的道德判断能力逐渐发展,可以对行为进行道德评价。
3. 社会责任感:中学生开始意识到自己的社会责任,关心社会问题,并愿意为社会做出贡献。
总结起来,中学生身心发展的特征包括身体发育迅速、第二次生长峰期、性征发育、运动能力提高,心理发展方面有自我意识增强、社会关系重要、情绪波动、思维能力提升,认知发展方面有抽象思维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学习兴趣增强、自主学习能力,道德发展方面有价值观形成、道德判断能力、社会责任感。
中学生道德认知和判断能力发展的特点
中学生道德认知和判断能力发展的特点中学生道德认知和判断能力的发展特点是指在中学阶段,学生在道德认知和判断方面经历的一系列特点和变化。
以下将从道德认知发展和判断能力发展两个方面进行详细阐述。
中学生道德认知的发展特点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判断的多元化。
中学生道德认知逐渐由单一的非黑即白的思维方式转变为对道德问题的多元化判断能力。
他们能够从不同的角度和深度去思考和理解道德问题,能够辨别和分析问题的利害关系以及可能带来的后果,形成更加全面和深入的道德判断。
二是理性思维的加强。
中学生道德认知逐渐从感性思维向理性思维转变。
他们开始使用逻辑和理性的思维方式来分析和解决道德问题,注重从事实、逻辑和原则的角度去考虑问题,而不仅仅凭借感情和直觉做出决策。
三是自我意识的增强。
中学生道德认知逐渐意识到自己的道德责任和角色,开始有意识地思考自己的道德标准和行为准则。
他们能够评价自己的道德行为,分析自己的优点和缺点,并反思自己的道德选择和行为。
四是道德观念的完善。
中学生道德认知逐渐形成了一些相对稳定和完整的道德观念。
他们通过反思和对比,逐渐建立自己的道德信念和价值观,形成对公正、尊重、责任等核心道德价值的认同和追求。
一是道德判断能力的独立性增加。
中学生的道德判断逐渐不再依赖于成人或权威的指导和决策,能够独立地进行道德判断和决策。
二是道德判断的合理性提升。
中学生的道德判断不再依赖于情感和意识形态的考量,而是通过理性和事实的分析来进行判断,注重道德决策的合理性和公正性。
三是道德判断的综合性增强。
中学生能够将道德判断与其他认知能力相结合,考虑社会、文化、心理等方面的因素,综合判断、综合决策,使得道德判断更加全面和深入。
中学生道德认知和判断能力的发展特点主要表现为判断的多元化、理性思维的加强、自我意识的增强以及道德观念的完善,道德判断能力的独立性增加、合理性提升和综合性增强。
这些特点反映了中学生在道德认知和判断方面的成熟程度和发展水平,对其进行科学引导和培养意义重大。
简要回答中学生品德发展的特点
简要回答中学生品德发展的特点中学生品德发展的特点主要包括:自我意识增强、社会责任感形成、价值观念建立、行为规范养成、情感态度培养等。
中学生的自我意识逐渐增强。
在中学阶段,学生开始逐渐认识到自己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有自己的思想、意愿和价值观。
他们开始思考自己的人生目标和意义,努力寻找自己的定位和价值。
他们对自己的优点和缺点有了更深入的认识,懂得如何发挥自己的优势,改进自己的不足。
中学生逐渐形成社会责任感。
在中学阶段,学生开始意识到自己不仅仅是个人,还是社会的一员,对社会负有一定的责任。
他们开始关注社会问题,关心他人的困境,参与公益活动,帮助他人。
他们逐渐明白自己应该为社会做出贡献,通过自己的努力来改变社会,实现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第三,中学生逐渐建立起自己的价值观念。
在中学阶段,学生开始思考人生的意义和价值,形成自己的价值观念。
他们开始明确自己的核心价值观,明确自己的人生目标和追求,并且努力去实现。
他们会根据自己的价值观念来判断和选择,积极追求真、善、美,坚持正确的道德观念和行为准则。
第四,中学生逐渐养成良好的行为规范。
在中学阶段,学生开始接受更严格的行为规范和道德要求,要求他们遵守学校的纪律和规定。
他们逐渐养成了早起、做作业、遵守交通法规等良好的生活习惯。
同时,他们还要学会尊重他人,遵循社会公德,遵守道德底线,形成了自己的行为规范和道德准则。
中学生逐渐培养出积极的情感态度。
在中学阶段,学生开始经历身心发展的变化,情感变得更加丰富而复杂。
他们逐渐学会与他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培养友谊和亲情。
他们懂得尊重他人的情感,理解和关心他人,学会表达自己的情感,学会应对情感问题和冲突。
他们还逐渐形成乐观、积极的态度,面对困难和挫折时能够坚持不懈、勇往直前。
中学生品德发展的特点主要体现在自我意识增强、社会责任感形成、价值观念建立、行为规范养成和情感态度培养等方面。
这些特点的形成和发展,将为中学生的成长和未来的社会角色定位提供基础和保障。
教育心理学中学生品德发展特征PPT课件
科尔伯格通过这些回答来了解被试者进
行到底判断的依据。通过大量的研究,他将 道德判断分为三个水平,每一个水平又包括 两个阶段,因此提出了三水平六阶段的道德 发展阶段论:
三个水平
六个阶段
对偷药故事的可能反应
1、前习俗水平 第一阶段:惩罚服从取向阶段 赞成:可以偷药,因为先提出 衡量是非的标准是由惩罚 请求。
两难故事
Ben应不应该偷药, Why?
法官该不该判Ben的 罪,Why?……
有一个妇女患了癌症,生命垂 危。医生告诉她的丈夫Ben,只有该 国一个药剂师最近发明的一种新药可 以救她。但是该药造价昂贵,且药剂 师又以十倍于它的成本来销售。Ben 尽全力才凑到要价的一半,无奈,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只得恳请药剂师便宜一点卖给他或者 允许赊账。但是药剂师拒绝了他,并 高调的宣称他发明的这种药就是为了 赚钱。Ben无路可走,只得在夜间闯 入药店偷走了药,治好了妻子的病。
赞成:法律没有考虑到这种情 况 反对:不论情况多么紧急,总 不能采用偷的方式。
赞成:尊重生命、保护生命是 最重要的。 反对:别人是否也像他妻子那 样急需这种药,要考虑所有人 的生命价值。
科尔伯格认为:个体的道德认知是由低级阶 段向高级阶段发展的,而且年龄与道德发展 阶段有一定关系,但不完全对应。
研究表明:大多数9岁以下的儿童及少数青少 年处于前习俗道德水平,大部分青年和成人 都处于习俗水平,后习俗水平一般要到20岁 以后才能出现,而且只有少数人能达到。
接受社会习俗,尊重法律权威, 妻子的死负责。 有责任感和义务感。认为只要 反对:要救妻子的命是合情合 行为违反了规则,并给他人带 理的,但偷东西时犯法的。 来伤害,不论何种动机,都是 不道德的。
三个水平
结合实际论述中学生品德发展的基本特征
结合实际论述中学生品德发展的基本特征中学生品德发展的基本特征是指在中学阶段,学生在思想、道德、情感、行为等方面的发展特点和规律。
下面将从思想品德培养、社会责任感培养和自我管理能力培养三个方面来论述中学生品德发展的基本特征。
首先,思想品德培养是中学生品德发展的重要方面。
在中学阶段,学生逐渐形成独立的思维方式和自主的价值观念。
他们开始思考人生的意义、社会的责任以及个人的追求。
教育者应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培养学生的自我认知、自我调节和自我控制能力。
同时,中学生在这一阶段也容易受到各种信息的影响,教育者应该加强对学生的信息素养教育,培养他们的辨别力和批判思维能力,使他们能够客观地评估并选择正确的道德准则。
其次,社会责任感培养是中学生品德发展的另一个重要方面。
中学是学生从小学到大学的过渡期,在这一阶段,学生开始逐渐融入社会,在家庭、学校和社区等环境中承担起一定的责任。
因此,教育者要引导学生关注社会问题,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并通过实际行动参与到社会公益事业中。
可以通过校园志愿者活动、社会实践、参与社团组织等方式来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使其能够主动关心他人、积极参与社会事务,从小树立正确的社会道德观念。
最后,自我管理能力培养是中学生品德发展的又一个重要方面。
中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他们面临着各种压力和诱惑,需要具备一定的自我控制和自我管理能力。
教育者应该帮助学生学会自我调节情绪、管理时间、制定学习计划和处理人际关系等,培养他们的自律性和责任感。
这一过程需要教育者和学生家长的共同努力,注重学生的参与和自主性,通过自我反思和总结,推动学生不断成长。
总之,中学生品德发展的基本特征包括思想品德培养、社会责任感培养和自我管理能力培养。
教育者应站在学生的角度,根据不同阶段的特点,通过合理的教育方式和方法,培养他们的品德,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使其能够成为有社会责任感和自我管理能力的人。
论中学生道德判断能力的培养
般认 为 ,道德 判断能 力指 人们在道德 活动 中对 道德
关系和道德现象的认识能力 , 对他人或 自己行为善恶及其责
任的省察 能力 、预 见能力 ,掌握和运用道德准则 的能力。 道 德判 断 能力 属 于道 德认 知 ,它并 不表 现 为人 的行 为 ,但 它是人 的道 德行 为的前提和 准备 良好 的道德行 为
不 同的认 知方式 ,既有其共 性 ,也有其 区别 的地 方 。也就 受人 欢迎 的。然后把这些脱念 内 化为 『 1 f i 9 质 ,久而久
是说 ,同一年龄段 的个体 ,按照正常 的发展模式 ,都有其 之 , 便形 成 了具有 他们 自身独 特性 的优 良 I ^ 质 就整个民 道德判断 的普遍特 征 ,对 于同一个体 的不同年龄段来 说 , 个 世界上 ,它 的道 德认知结 构可以说是 一片空 白 ,随着与 族 而言 ,对 中学 生进行道 德判 断能 , f 巾0 养 ,使他f i ’ J 能够 形成能够为 民族利益 而什愿奉献 } 1 已的爱 衔神 ? 他 的道德认 知 发腱的模式是 在变化 的。当一 个个体 来到这 认清 自己的责任 ,在为 『 1 身为 华 f孙 I f 1 豪 的同时 ,
道德认知 。对于道 德判断能 力的界定 ,目前还没有 一个 明
确 的概念 ,但 是 ,对 于它 的认识 却非常 的明了 ,有 其 自身
的决 定性作 用 ,也有 其 自身 的结构 和 内容。只有知道 了它 是什 么 ,才会 明确为什 么和怎 么样 的问题 。因此 ,要想 正 确看 待道德判 断能力 ,首 先一定要 认清道德 判断能力 的本 质和 内涵 ,否则对 于它的培养将无从 谈起 。
即是对人 的判断 ,对社会领域 中的人 与人 之间或群体 之间
中学生道德认知和判断能力发展的特点
中学生道德认知和判断能力发展的特点中学生道德认知和判断能力的发展是一个逐渐成熟的过程,大致可以分为初中和高中两个阶段。
下面将详细介绍这两个阶段的特点。
一、初中阶段的特点初中阶段的学生通常年龄介于12到15岁之间,他们的道德认知和判断能力有以下特点:1. 对道德规范的初步认知:初中生在道德认知方面还比较初级,对于道德规范的认识主要是通过家庭和学校的教育得到的。
他们能够理解一些基本的道德准则,如不撒谎、不偷窃等,但对于一些复杂的道德问题可能理解不深刻,容易受到周围环境和同伴的影响。
2. 不成熟的道德判断能力:初中生的道德判断能力还不够成熟,他们往往无法全面、客观地评估一个道德问题,容易受到情绪和个人意志的支配。
他们常常以自身的喜好或感受作为判断的依据,缺乏全面的思考和对后果的预见能力。
3. 对他人感受的认识不足:初中生在道德认知上缺乏对他人感受的深入认识,他们对于他人的需要和想法不够敏感,很容易将自己的意愿强加给他人。
这可能导致他们在处理人际关系时并不十分善解人意。
4. 遵从权威的倾向:初中生对于权威的遵从倾向比较强烈,他们往往会将家长和老师的意见作为标准,缺乏独立思考和自主决策的能力。
这也导致初中生在道德判断上容易受到权威的引导,缺乏自己独立思考和判断的能力。
1. 对道德规范的更深入认识:高中生对道德规范的认识逐渐加深,他们能够理解并积极尊重一些比较复杂的道德准则,如公正、尊重他人等。
他们开始从自我为中心转向关注他人的需要和感受。
2. 开始独立思考和判断:高中生的道德判断能力逐渐成熟,他们能够独立思考和评估一个道德问题,能够从多个角度出发进行全面的思考。
他们更加注重道德的理性和客观性,能够预测行为后果,做出更有利于自己和他人的决策。
3. 关注他人感受的能力发展:高中生的道德认知逐渐提升,他们开始更加关注他人的需要和感受。
他们能够在处理人际关系时更加考虑他人的感受,更加注重公平和正义,具有更强的合作精神和同理心。
浅谈学生道德判断能力的培养
・
47 ・
高彦君 : 浅谈学生道德判断能力的培养
重、 互理解和相互关 , l f的社会 。但是学生道德情感 1 活动。
的薄弱, 道德行为动力的不足, 导致他们缺少公正心 f 3 设丰富的道德判断情境。 创 德育内容承担着化 和正义感。 因此, 激发学生的道德情感, 鼓励他们坚持 I 信息为知识, 化知识为智慧, 化智慧为德性的任务。 教
主要场所 , 是对学生心灵的教育 。 道德 不是教会 的 , : 而 中华 民族传统美 德 的学 习和对世界 上其他 民族优 良
是通过体验学会的。 所谓体验, 就是感同身受、 设身处 l 道德思想和文化传统的学习, 结果导致其道德基础理
地 , 于德 育的实践性意义。道德体验不是教育者 J 即在 论知识 的欠缺 , 于什么是道德 、 为什么有 道德需 对 人
得到了很大改善 , 很多学生也认 为当前德 育课 堂中的 情 , 而是 由于对 各种 事情 、 场合 、 活动和关系上的道德
师生关系是一种相对平等的关系, 但是师生矛盾是永 l 要求无知或不能正确理解所造成的。 学生作为社会中 远不可避免的。在德育课堂中, 师生关系有时会呈现 { 最为敏感的群体, 面对价值多元化的冲击, 在他们致
情感是很难通过灌输来培养的, 所以我们应该注意灌 l 是孤立存在的, 它的形成和发展变化, 不仅需要以道
输 这一 方法的适 用范围 , 应该注重改进灌输 的艺术 性 德认 知为基础 , 而且需要在 道德 实践 中不断磨 练和陶
和启发性 , 而不是一味地排斥灌输的教学方法。很多 l 道德情感一经形成 , 冶。 就成为一种稳定力量 , 积极影 学校也注意到了灌输这一教学方法的局限性, 越来越 l 响人们的道德行为。人们在履行道德义务的行为中,
中学生道德认知和判断能力发展的特点
中学生道德认知和判断能力发展的特点中学是青少年成长的关键阶段,道德认知和判断能力的发展对于他们的成长和未来发展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在这个阶段,中学生的道德认知和判断能力有着很多特点,下面我们就来具体分析一下。
中学生的道德认知和判断能力发展的特点之一是模仿和影响的力量。
中学生正处于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受着社会、家庭、学校等诸多方面的影响,他们的道德认知和判断能力受到了很多外部因素的影响,他们往往会模仿他人的行为和言行,从而形成自己的价值观和判断能力。
中学阶段应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自主选择的能力,引导他们选择正确、积极的行为和价值观。
中学生的道德认知和判断能力发展的特点之二是认知发展和情感发展的双重影响。
在这个阶段,中学生的认知和情感发展同时受到影响,他们开始逐渐形成自己的思维方式和情感态度。
中学生的道德认知和判断能力应注重培养其对于道德问题的认识和情感体验,引导他们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和道德判断。
中学生的道德认知和判断能力发展的特点之三是社会经验和实践的积累。
在中学阶段,学生开始接触社会和现实生活,通过社会经验和实践的积累,他们不断加深对于道德问题的认识和判断能力。
中学教育应关注学生的社会实践和体验,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和道德判断能力。
中学生的道德认知和判断能力发展具有着模仿和影响的力量、认知发展和情感发展的双重影响、社会经验和实践的积累、以及个体差异的显现等特点。
中学阶段的道德教育应针对这些特点,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自主选择能力,引导他们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和道德判断,关注学生的社会实践和体验,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和道德判断能力,以及针对不同学生的个性特点和差异,有针对性地开展教育和培养。
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帮助中学生发展其道德认知和判断能力,为他们的成长和未来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中学生道德认知和判断能力发展的特点
中学生道德认知和判断能力发展的特点道德认知与判断能力是指学生在道德领域中所掌握的知识和判断能力。
中学生道德认知和判断能力发展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道德思维的逻辑性逐渐形成中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逐渐增强,具备了按照逻辑思维方式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具体表现为:能够理性地分析和评价道德问题,运用自己已有的经验和知识,构建逻辑连贯、合理的思考过程,并得出自己的结论。
二、自我价值观的明确和建立中学生一般具有明确的道德取向和自我价值观念,已经形成了自己独特的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
他们更加注重个人利益、实践经验和道德信仰等方面的体验与积累,并在这些方面逐渐发展出独立的思想、意志和价值判断。
三、能够理性地分析道德问题中学生能够根据自己所处的环境和所面对的问题,对道德事件进行深入的分析和理性的思考,从而得出具有支持性、有说服力、有建设性的结论。
他们的道德分析不仅考虑当前的情况,而且也考虑道德问题的长远发展,具有更高的智慧和领悟力。
四、道德自我约束能力增强中学生对道德自我约束能力的培养和训练取得了较大的进展,不同程度地表现出了道德自我约束的能力。
他们在行为和言语方面能够比较好地自我规范和约束,对自己的行为有所规划和控制,并能不断完善自己的道德行为规范。
五、道德情感体验更加深刻中学生的情感发展已经进入了深化和丰富的阶段,道德情感的体验也越来越深刻。
他们可以感受到不同的道德情绪体验,如喜悦、愤怒、悲哀等,并能够在情绪体验中理性地进行反思和思考,以增加对道德世界的理解和认识。
六、独立价值观念的建立中学生在思维和行为活动中已经初步形成了自己的独立价值观念。
在道德问题的判断和处理中,他们充分考虑个人的价值取向、经验和生活环境等因素,进行合理的思考和判断,并根据自己的内心感觉和理性思考确定自己的行动原则和行为准则。
在中学生道德认知和判断能力的培养中,家庭和学校的积极引导和教育是至关重要的。
家庭应该为孩子提供爱、关心和支持,并以身作则,引导其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
中学生道德认知和判断能力发展的特点
中学生道德认知和判断能力发展的特点
道德认知和判断能力是中学生在成长过程中逐渐形成和发展的重要品质。
它不仅影响着中学生的行为举止,还关乎着他们未来的人格塑造和社会责任感的培养。
了解中学生道德认知和判断能力发展的特点,不仅有助于家长和老师更好地引导他们,也有助于中学生自身更清晰地认识自己,塑造良好的道德品质。
中学生道德认知开始形成,具有模糊性和相对性。
随着年龄的增长,中学生对道德的认知逐渐深入,但在初期阶段,他们对于道德的理解往往比较模糊。
他们往往以自己的感受和利益为出发点,对于道德问题往往缺乏客观性和全面性。
他们的价值观念也常常受到家庭、学校和社会环境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因此他们的道德判断常常是相对性的。
这就需要家长和老师在教育引导中,要注意培养中学生的客观性和全面性的道德认知能力,引导他们正确看待和评判道德问题。
中学生道德认知和判断能力需要逐步完善和深化。
在中学生的成长过程中,他们对道德的认知和理解需要不断完善和深化。
随着对道德认知的深入,他们对于道德问题的判断也将愈发独立和成熟。
这就需要家长和老师在教育引导中,要注重中学生道德认知和判断能力的培养,引导他们通过自主思考和实践,逐步完善和深化对道德问题的认知和理解。
中学生道德认知和判断能力具有发展的不确定性。
道德认知和判断能力的发展过程是个体差异性较大的,某些中学生可能在道德认知和判断能力的发展方面出现不确定性。
这就需要家长和老师在教育引导中,要注重对中学生的个性和差异性的尊重,关注中学生道德认知和判断能力发展中的不确定性,因材施教,引导他们克服困难,更好地完成道德认知和判断能力的发展任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育学术月刊2012.9EDUCATl0NRES队RcIIMONTHLY中学生道德判断能力的发展特点■王挺肖三蓉徐光兴摘要:研究同时从道德思维中的道德态度和认知结构两个方面来了解青少年道德判断能力的发展状况。
目的:探讨中学生道德判断能力的发展特点。
方法:采用《青少年道德判断能力测验》对855名的道德判断能力进行测试。
结果:随着年级的升高。
中学生道德判断能力的发展呈螺旋式上升;中学生道德判断能力发展的关键期是初二和高二年级;中学生道德判断能力的发展具有性别差异,女生的道德判断能力高于男生。
结论:中学生道德判断能力具有发展性的特点,引导青少年道德心理发展时应考虑其年级和性别特征。
关键词:道德心理;中学生;道德判断能力;发展特点;性别差异基金项目:本研究得到2008年海南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0839)和海南医学院博士科研启动金资助项目(200935)资助。
作者简介:王挺,男,华东师范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博士研究生(上海200062);肖三蓉.女,海南医学院管理学院副教授、博士(海南海口571101):徐光兴,男,华东师范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上海200062)。
一、问题提出道德判断能力是个人运用已有的道德观念和道德认识,对某种道德现象进行分析、鉴别、评价和选择的心理过程[1】。
柯尔伯格认为。
道德判断是以其他价值判断为前提的,是与自视为善或恶的判断相联系的,道德判断所确证或根据的理由不局限于一定情境中的特定行动之结果。
道德判断倾向于考虑行动者的目的伫】。
传统的研究表明道德判断主要通过推理和思考而得,道德情感并非判断的直接原因[3】。
然而,道德推理是一个多维的过程,该过程充满着模棱两可和不确定性、确定性和非基于反思的理解,以及思索和反思。
道德评价和道德判断的加工过程是快还是慢.是连贯的还是断断续续的,是明显地缺乏自我意识还是需要反思和深思熟虑。
这取决于个体的发展状况、个体所面对的问题或情境的性质以及别人的观点[4】。
事后归因的研究认为,应是判断在先推理在后,情感对道德判断有着重要的意义圈。
在获知特定的行为后。
人即刻会产生相应的情感反应.于是立刻就能判断该行为是否符合道德规范。
今天,多数心理学家都认为人类认知活动是意识过程和无意识过程的统一,人在解决问题时有两个加工系统在同时发生作用,即推理系统和直觉系统。
它们在认知过程中平等运作,产生不同的结果。
近24年来。
社会直觉论m指出道德判断由自动的道德直觉所导致.同时强调道德判断发生于人际间的道德互动。
道德心理发展对青少年未来的发展至关重要。
自从“心理健康”的概念重新引起人们的重视以来,许多父母和老师把孩子成长过程中出现的任何问题都归结到“心理问题”。
而较少关注道德判断问题。
实际上,从更深的层次看,很多心理现象是两种道德力量之间的冲突,是孩子对成年人道德观念淡漠发出的挑战。
孩子会利用自己的道德判断能力,对事情作出评估,当评估的结果与他们的道德价值观发生冲突的时候,如果成年人不能给予他们认可的解释和引导,他们就会产生困惑,甚至还有可能进入道德误区嘲。
本研究同时从道德思维中的道德态度和认知结构两个方面来了解青少年道德判断能力的发展状况。
考察的内容是青少年生活经验中所熟悉的。
能反映出真正的道德态度和道德判断能力。
通过研究以便为我国青少年道德判断能力的培养、心理辅导、人格教育以及家庭教育提供可鉴资料。
二、研究方法1.研究对象。
对升学率分别为高、中、低的三所城市中学和三所乡镇中学(共六所中学)随机抽取初一到高三年级的900名中学生进行测试,收回问卷887份,其中有效问卷万方数据中学生遭德判断能力的发展特点855份,回收率98.6%,有效率96.4%。
具体分布见表1。
表1被试的分布状况年级初一初二初三高一高:高三合计人数(N)144133152131153142855(百分比)16.8%15.6%17.8%15.3%17.99616.6%100%舅9374887010644487(百分比)646%55.6%57.9%53,4%69.3%37.3%57.0%女5159’64614774368(百分比)35.4%44.4%42.1%46.6%30.7%62.7%43.O%乡镇中学794891519158419(百分比)54.99636.1%59.9%39.O%59.5%40.8%49.D%城市中学658561806284436(百分比)45.1%63.9%40.1%61.O%40.5%59.2%51.0%平均年龄12.913.414.315.716.316.914.92.测量工具。
采用上海师范大学顾海根和李伯黍教授编制的青少年道德判断能力测验【9】。
适用于中学青少年道德判断能力水平和特征的测量,信度与效度良好。
测验共有四个道德情境故事。
分别以我国人民日常生活反映出来的道德矛盾为依据编制而成,分别代表自由与自律、公与私、义与利、平等与公正等道德矛盾,内容涉及体育、工商、医药和家庭诸方面价值观冲突,具有较强的现实性。
测验包括三个自变量(道德情境变量、道德态度变量和道德阶段变量),将道德判断水平投射到阶段论据中,从而考察他们的道德判断能力。
3.方法及数据处理。
以班级为单位进行集体施测,在课堂上完成问卷。
原则上问卷采取不记名方式。
数据资料全部采用SPSSl6.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三、结果与分析1.中学生道德判断能力的年级特征。
结果显示(见表2):中学生道德判断能力总分存在年级差异;除故事二的得分外,其余三个故事的得分均存在显著的差异。
初一、初二和高二年级学生的道德判断能力较高(总分高于常模),高一和高三年级学生的道德判断能力较低。
裹2中学生道德判断能力的年级特征分析表初一初二初三高一高=高三F值各T1120.09123,28123.44120。
77135。
14124.687。
77…年T2121.67125.44121.58124.41129.03124.491.55毁3"3118.81128.31125.42122.72134.63131.594.97…总T4119.94125.93128.56122.72134.63131598.14…分T480.51502.95499.00492.96530.72508.35lO.98…各T11130011897120.11122,39124.15124.55年T2121.76126.06128.97131.97132.39132.65衄T311616118.35119.79121,36122.86124.41常T4120.97126.31129.51130.93135.1613596模T471.89489.68498.39506.64514.55517.56注:T1为故事一的总分均值,T2为故事二的总分均值,以此类推,T为四个故事总分均值,下同。
为了清楚地了解道德判断能力随年级发展的趋势,我们进行了One—WayANOVA分析,同时绘制发展曲线图,结果发现线性趋势显著(F=24.97,p<O.001)。
从总体上来看。
中学生道德判断能力随年级升高而升高,具体表现为初一至初二,道德判断得分呈上升趋势,然后一直到高一,得分逐渐下降,高二年级急剧回升达到顶点,到高三年级又快速下降。
以年级为自变量.对道德判断能力得分作进一步的LSD检验(见表3),结果发现:初一和初二年级、初一和高二年级、初一和高三年级、初二和高二年级、初三和高二年级、高一和高二年级,以及高二和高三年级学生道德判断能力差异显著。
表3道德判断能力(T)在年级间的两两比较初一初一初一初一初一初二初二初二初二初三高一高二高三初三高一高二均数差值r一22.44—18.49—12,45—50.21—27.843.959.99—27.76PO.030.11O.55O.00O.00O.990.780.002.中学生道德判断能力的性别特征。
结果显示(见表4)。
中学生道德判断能力测验存在性别差异,女生道德判断能力高于男生,主要体现在故事二和故事三得分显著高于男生;城市中学生的道德判断能力不存在显著差异。
乡镇组与城市组中学生道德判断能力不存在显著差异;组别与性别之间不存在显著交互作用。
表4中学生道德判断能力的性别特征分析表T11.25.47124.500。
41123.9812fi础-0.460。
07O.∞0。
38T2122.30129.86-2.90“121.16126.29-0.931.5911,58”0.42T3123.49128.57-2.18‘‘125.82127.92一O.910.264710.81T4126.64126.010.26128.52128.200.141.550.080.0lT497.90508.94-I.74499.48507.51-1.330.004.71’0.12四、讨论1冲学生道德判断能力的年级特征。
本研究结果表明,道德判断能力具有发展性的特点,中学生的道德判断能力随着年龄的增长是可变的。
随着年级的升高,中学生的道德判断能力呈上升发展的趋势,从低水平向高水平逐渐发展。
这与以往研究结果较为一致[toil”。
杨和吴【蝎在中学生中运用德国心理学家林德的“道德判断测验(MJT)”也发现各年级学生在Mrr中得分存在极其显著的差异,总体趋势是随着年级的升高得分越高,并认为教育在学生道德发展中起了积极作用。
较之以往的研究结果.本研究具有其推进之处。
本研究发现,中学生的道德判断能力的发展呈波浪式前进,从初一至高一年级有一个迅速上升到平稳下降的过程,到高二达到中学阶段的最高水平,到高三年级又显著下降。
之所以出现这样的现象,可能与中学生的人格、思维能力的发展、家庭环境以及学校教育等因素有关。
初中一、二年级是青少年形式思维能力发展的关键时期,随着抽象思维能力的发展,他们会逐渐依据环境中的更多特征去看待和分析问题,在一定程度上产生了自己的道德25万方数据教育学术月刊2012.9判断准则,当这些准则不自觉地运用于道德判断时。
就体现为道德判断能力水平上升。
随着初三中考的临近,学校德育教育的内容相对减少,而对智育教育内容强调增加,将教育价值定位在专业知识的教育上.与此同时.父母不可避免的更多强调孩子的学业,因此,中学生内化了的道德判断准则在没有外在强化的情况下,由于其自身的不成熟性。
便会在初二至高一这段期间经历一个动摇期。
中学生的道德判断能力出现一个平稳下降的过程。
随着年龄的增长和社会实践的增加,学生原有的道德判断水平与外在权威要求会产生矛盾。
发生道德判断上的冲突,这激发了学生的积极的道德思维.使其获得了新的道德判断的结构能力,加之此时学业压力稍为减轻,学校和家庭对智育教育也会加大分量,从而在高一至高二这段时期,道德判断能力产生质变,飞速上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