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传感器知识点
传感器知识点总结
![传感器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7019288f0d22590102020740be1e650e52eacf37.png)
传感器知识点总结一、传感器的基本概念传感器是将感知到的信息转化为电信号或其他可识别形式的装置。
传感器可以感知物理量、化学量、生物量等,并将其转换为电信号输出。
传感器是现代科技发展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广泛应用于工业自动化、环境监测、医疗诊断和智能家居等领域。
传感器的种类繁多,包括压力传感器、温度传感器、光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等。
二、传感器的分类根据传感原理的不同,传感器可以分为多种类型。
常见的传感器分类包括:1. 按照感知物理量不同分类- 压力传感器:用于测量压力的传感器,常用于工业控制和汽车行业。
- 温度传感器:用于测量温度的传感器,广泛应用于空调、冰箱、热水器等设备中。
- 湿度传感器:用于测量湿度的传感器,常用于气象观测和温室控制等场合。
- 光学传感器:用于测量光的强度和波长的传感器,广泛应用于光电设备和光学仪器中。
- 力传感器:用于测量物体受力情况的传感器,常用于机械测试和体重秤等设备中。
2. 按照传感原理不同分类- 电阻式传感器:利用电阻值的变化来感知物理量的传感器,包括压敏电阻、热敏电阻等。
- 电容式传感器:利用电容值的变化来感知物理量的传感器,包括湿度传感器和接近开关等。
- 光电式传感器:利用光电效应来感知物理量的传感器,包括光敏电阻、光电开关等。
3. 按照工作原理不同分类- 主动式传感器:需要外部能量源来激励的传感器,如光电传感器、超声波传感器等。
- 被动式传感器:不需要外部能量源来激励的传感器,如压力传感器、温度传感器等。
4. 按照测量方式不同分类- 直接测量传感器:直接测量感知物理量的传感器,如温度计、湿度计等。
- 间接测量传感器:通过其他物理量的变化间接测量感知物理量的传感器,如电磁流量计、毫米波雷达等。
三、传感器的工作原理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多种多样,其中常见的包括电阻变化原理、电容变化原理、光电效应原理、霍尔效应原理等。
不同类型的传感器采用不同的工作原理来感知物理量,并将其转化为电信号输出。
(完整版)传感器期末复习重点知识点总结必过
![(完整版)传感器期末复习重点知识点总结必过](https://img.taocdn.com/s3/m/40939f95964bcf84b8d57b6e.png)
第一章传感器概述人的体力和脑力劳动通过感觉器官接收外界信号,将这些信号传送给大脑,大脑把这些信号分析处理传递给肌体。
如果用机器完成这一过程,计算机相当人的大脑,执行机构相当人的肌体,传感器相当于人的五官和皮肤。
1.1.1传感器的定义广义:传感器是一种能把特定的信息(物理、化学、生物)按一定规律转换成某种可用信号的输出器件和装置。
狭义:能把外界非电信息转换成电信号输出的器件。
国家标准对传感器定义是:能够感受规定的被测量并按照一定规律转换成可用输出信号的器件和装置以上定义表明传感器有以下含义:1、它是由敏感元件和转换元件构成的检测装置;2、能按一定规律将被测量转换成电信号输出;3、传感器的输出与输入之间存在确定的关系;按使用的场合不同又称为: 变换器、换能器、探测器1.1.2传感器的组成传感器由敏感元件、转换元件、基本电路三部分组成:图示:被测量---敏感原件-----转换原件----基本电路-------电量输出电容式压力传感器-------------------压电式加速度传感器----------------------电位器式压力传感器1.1.3传感器的分类1)按传感器检测的范畴分类:生物量传感器、化学量传感器、物理量传感器、2)按输入量分类:速度、位移、角速度、力、力矩、压力、流速、液面、温度、湿度3)按传感器的输出信号分类:模拟传感器数字传感器4)按传感器的结构分类:结构型传感器、物性型传感器、复合型传感器5)按传感器的功能分类:智能传感器、多功能传感器、单功能传感器6)按传感器的转换原理分类:机—电传感器、光—电传感器、热—电电传感器、磁—电传感器电化学传感器。
7)按传感器的能源分类:有源传感器、无源传感器国标制定的传感器分类体系表将传感器分为:物理量、化学量、生物类传感器三大门类;1.2 传感器的地位与作用在基础学科研究中,传感器更有突出的地位。
宏观上的茫茫宇宙、微观上的粒子世界、长时间的天体演化、短的瞬间反应。
传感器基础知识点整理
![传感器基础知识点整理](https://img.taocdn.com/s3/m/3322ef6c76232f60ddccda38376baf1ffc4fe3d9.png)
传感器基础知识点整理
本文档旨在梳理传感器的基础知识点,帮助读者了解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和常见类型。
1. 传感器简介
传感器是一种用于检测和测量物理量的器件,可以将各种物理量(如温度、压力、力、光等)转换为可读取的电信号。
2. 传感器的工作原理
传感器工作原理根据不同的物理量而异,但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 接收:传感器接收待测物理量的信号。
- 转换:传感器将接收到的信号转换成可读取的电信号。
- 输出:传感器将转换后的电信号输出给其他设备或系统。
3. 传感器的常见类型
3.1 温度传感器
温度传感器用于测量环境或物体的温度。
常见的温度传感器有:
- 热电偶:基于热电效应,利用两种不同金属的接触产生电势
差来测量温度。
- 热敏电阻:利用材料电阻与温度的关系来测量温度。
3.2 压力传感器
压力传感器用于测量气体或液体的压力。
常见的压力传感器有:
- 压阻式传感器:利用应变片的变形来测量压力。
- 电容式传感器:利用电容的变化来测量压力。
- 压力膜片传感器:利用薄膜片的弯曲来测量压力。
3.3 光传感器
光传感器用于检测光的存在、光的强度或光的颜色。
常见的光传感器有:
- 光敏电阻:利用光照射产生的光电效应来测量光的强度。
- 光电二极管:基于光电效应来测量光的强度。
- 光电三极管:在光电二极管的基础上增加了一个控制端口,用于增强灵敏度。
4. 总结
本文档简要介绍了传感器的基础知识点,包括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和常见类型。
通过了解这些知识,读者可以更好地理解传感器的应用场景和原理。
高一物理传感器知识点总结
![高一物理传感器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4dfc43a10875f46527d3240c844769eae009a3e6.png)
高一物理传感器知识点总结一、传感器的基本工作原理1. 传感器的基本组成传感器通常由感测元件、信号处理电路、输出电路和外壳等部分组成。
感测元件是传感器的核心部分,它根据测量的物理量不同而有所不同,如温度传感器可采用热电偶、电阻温度计、半导体热敏电阻等感测元件;压力传感器可采用压阻式、电容式、压电式等感测元件。
感测元件感知到的物理量会通过信号处理电路进行放大、滤波和线性化处理,最终输出给用户。
2. 传感器的工作原理传感器的工作原理主要遵循以下两种基本原理:(1)传感器的感测元件受到外界物理量的作用,产生相应的物理量,如电阻、电压、电流等发生变化;(2)感测元件感测到的物理量被转换为电信号,进行放大、滤波和线性化处理,最终输出为可观测的信号。
3. 传感器的分类根据测量的不同物理量,传感器可以分为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压力传感器、流量传感器、光敏传感器、声音传感器等。
根据感测元件的不同,温度传感器有热电偶、电阻温度计、热电阻、热敏电阻等;压力传感器有电容式、压阻式、压电式等;光敏传感器有光电二极管、光敏电阻等。
二、常见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和应用1. 温度传感器(1)工作原理:温度传感器是一种测量温度的传感器,它们可以使用热电偶、电阻温度计、半导体热敏电阻等感测元件。
其中,热电偶是利用两种不同金属在不同温度下产生的电动势来测量温度的;电阻温度计则是根据材料的电阻随温度的变化特性来测量温度的;半导体热敏电阻利用半导体的导电性随温度的变化来测量温度。
(2)应用:温度传感器在工业生产和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在工业领域,温度传感器通常用于监测各种设备和工艺的温度,以确保生产过程的正常进行。
在生活中,温度传感器也被广泛应用于家用电器、空调、汽车等领域。
2. 湿度传感器(1)工作原理:湿度传感器是一种测量空气湿度的传感器,它们通常使用湿度敏感材料(如聚合物、电介质等)或电容式传感元件来感知空气中的湿度。
当湿度传感器暴露在潮湿的环境中时,敏感材料的导电性会发生变化,从而测量出空气的湿度。
传感器原理及应用知识点总结
![传感器原理及应用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c7ae231b492fb4daa58da0116c175f0e7dd1197d.png)
传感器原理及应用知识点总结传感器是一种能够感知和测量外部环境参数的器件,根据其工作原理和应用领域的不同,可以分为多种类型。
以下是传感器原理及应用的一些常见知识点总结:1. 传感器工作原理:- 电阻传感器:利用材料电阻随环境参数变化而变化的特性,如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等。
- 压阻传感器:利用材料电阻随压力变化而变化的特性,如压力传感器。
- 电容传感器:利用材料电容随环境参数变化而变化的特性,如接近传感器、触摸传感器等。
- 磁性传感器:利用材料磁性随环境参数变化而变化的特性,如磁场传感器、位置传感器等。
- 光电传感器:利用材料对光的敏感性随环境参数变化而变化的特性,如光电开关、红外传感器等。
- 声波传感器:利用材料对声音的敏感性随环境参数变化而变化的特性,如声音传感器、超声波传感器等。
2. 传感器应用领域:- 工业自动化:用于监测和控制生产过程中的环境参数,如温度传感器、压力传感器、流量传感器等。
- 汽车电子:用于检测和控制汽车各个系统的参数,如发动机温度传感器、氧气浓度传感器、轮胎压力传感器等。
- 医疗器械:用于监测和测量患者的生理参数,如心率传感器、血氧传感器、体温传感器等。
- 智能家居:用于实现家庭环境的智能化控制,如温湿度传感器、光照传感器、烟雾传感器等。
- 安防监控:用于监测和识别环境中的异常行为和事件,如人体红外感应器、摄像头、指纹传感器等。
3. 传感器的特性:- 灵敏度:指传感器对环境参数变化的反应程度,一般以输出信号的变化量表示。
- 精度:指传感器输出信号与实际环境参数之间的偏差,一般以误差大小表示。
- 响应时间:指传感器从检测到环境参数变化到输出信号发生变化的时间,一般以时间间隔表示。
- 工作范围:指传感器能够正常工作的环境参数范围,一般以最大和最小值表示。
总之,传感器是现代科技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它们的工作原理和应用领域非常广泛,为各个领域的科研和生产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持。
对传感器的研究和应用有助于实现更多领域的自动化、智能化和安全化。
传感器与检测技术重点知识点总结
![传感器与检测技术重点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7e4b6924dcccda38376baf1ffc4ffe473368fdfd.png)
传感器与检测技术重点知识点总结传感器是一种能够感知、收集并转换物理量或化学量等信息的装置。
它广泛应用于各个行业和领域,如工业生产、环境监测、医疗设备、汽车等。
以下是传感器与检测技术的一些重点知识点总结。
1.传感器的基本原理-传感器是通过感知或测量物理量或化学量等信息,并将其转化为可用的电信号输出。
-常见的物理量包括温度、压力、湿度、光照强度、流量等;化学量包括气体浓度、pH值等。
-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包括电学、热学、光学、化学以及机械等不同的原理。
-传感器的输出信号可以是电压、电流、频率、电阻等形式。
2.传感器的分类-按照感知的物理量或化学量的不同,传感器可以分为温度传感器、压力传感器、光敏传感器、流量传感器等。
-按照测量原理的不同,传感器可以分为电阻传感器、电容传感器、电感传感器、化学传感器等。
-按照输出信号类型的不同,传感器可以分为模拟输出传感器和数字输出传感器。
3.传感器的特性与参数-灵敏度:传感器响应物理量变化的能力,它决定了传感器的测量范围和分辨率。
-精度:传感器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偏差,包括系统误差、随机误差等。
-响应时间:传感器从感知到输出响应所需的时间。
-可靠性:传感器在一定环境条件下长时间稳定工作的能力。
-线性度:传感器输出信号与输入物理量之间的线性关系。
-温度影响:传感器在不同温度下性能的稳定性。
-零点漂移:在长时间使用过程中,传感器输出信号发生的零点偏移。
-跨度漂移:在长时间使用过程中,传感器输出信号的量程偏移。
-电磁兼容性:传感器在干扰条件下的工作能力。
4.传感器的应用领域-工业生产:用于监测和控制工艺过程中的温度、压力、流量等参数,提高生产效率和质量。
-环境监测:用于监测大气污染、水质污染、噪声等环境参数,保护生态平衡和人类健康。
-汽车行业:用于汽车发动机的温度、压力、氧气浓度等参数的监测和控制,提高汽车性能和安全性。
-医疗设备:用于监测病人的体温、心率、血压等生理参数,辅助医疗诊断和治疗。
传感器基础知识讲解
![传感器基础知识讲解](https://img.taocdn.com/s3/m/4451bb63814d2b160b4e767f5acfa1c7aa0082e4.png)
传感器基础知识讲解传感器,在现代科技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它们是将物理量或化学量转化为可测量、可感知的电信号或其他形式的能量输出的装置。
本文将为您详细介绍传感器的基础知识,包括其工作原理、分类和应用领域等。
一、传感器的概念及工作原理传感器是指能够将所测量的物理量或化学量转换成可读的电信号或其他形式的能量输出的装置。
传感器的工作原理主要分为以下几种:1. 电阻式传感器:电阻式传感器利用物理量改变电阻值的特性,通过测量电阻值的变化来获取目标物理量的值。
例如,温度传感器就是一种电阻式传感器,它根据温度的变化来改变电阻值。
2. 压阻式传感器:压阻式传感器利用物理量改变电阻值的原理,通过测量电阻值的变化来间接获取目标物理量的值。
比如,压力传感器利用介质压力的变化引起电阻值的变化,从而测量介质的压力大小。
3. 电容式传感器:电容式传感器利用物理量改变电容值的特性,通过测量电容值的变化来获得目标物理量的值。
例如,湿度传感器就是一种电容式传感器,它根据湿度的变化引起电容值的变化来测量湿度。
4. 磁敏式传感器:磁敏式传感器利用物理量改变磁场强度的原理,通过测量磁场强度的变化来获得目标物理量的值。
例如,磁力传感器可以根据磁场强度的变化来测量磁力大小。
二、传感器的分类根据应用领域和测量原理的不同,传感器可以分为多个类别。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传感器分类:1. 温度传感器:用于测量环境或物体的温度,常见的有热敏电阻、热电偶和红外温度传感器等。
2. 压力传感器:用于测量气体或液体的压力,常见的有压电传感器、压阻传感器和压电式绝对压力传感器等。
3. 湿度传感器:用于测量空气或物体的湿度,常见的有电容式湿度传感器和表面声波湿度传感器等。
4. 光电传感器:用于检测光源、物体的透明度或反射光强度,常见的有光电开关和光电二极管等。
5. 位移传感器:用于测量物体的位移或位置,常见的有电感位移传感器和光电编码器等。
6. 加速度传感器:用于测量物体的加速度或振动,常见的有压电加速度传感器和微机械加速度传感器等。
传感器及检测技术重点知识点总结
![传感器及检测技术重点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d1e95a9632d4b14e852458fb770bf78a65293af4.png)
传感器及检测技术重点知识点总结传感器是一种能够感知环境中各种参数并将其转化为可量化的电信号输出的设备。
检测技术则是利用传感器对环境中各种参数进行检测和监测的技术。
以下是传感器及检测技术的重点知识点总结:1.传感器的基本原理:传感器的基本原理是将被测物理量转化为与之成正比的电信号输出。
传感器中常用的原理包括电阻、电容、电感、磁电效应、光电效应等。
2.传感器的分类:传感器可以根据测量参数的类型进行分类,如力传感器、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压力传感器等;也可以根据传感器的工作原理进行分类,如光传感器、声传感器、气体传感器、生物传感器等。
3.传感器的特性:传感器的特性包括精度、灵敏度、稳定性、线性度、响应时间等。
精度是指传感器输出与实际值之间的偏差;灵敏度是指传感器输出信号随被测量变化的程度;稳定性是指传感器输出信号在长时间内的稳定程度;线性度是指传感器输出与被测量之间的线性关系;响应时间是指传感器从检测到信号输出的时间。
4.传感器信号的处理和调节:传感器输出的信号常常需要经过放大、滤波、校准和线性化处理后才能得到有效的结果。
放大可以增大传感器输出信号的幅度;滤波可以去除传感器输出信号中的噪声;校准可以修正传感器输出的非线性特性;线性化可以将传感器输出信号与被测量参数之间建立线性关系。
5.传感器网络和通信技术:近年来,随着物联网的兴起,传感器网络和通信技术也得到了迅速发展。
传感器网络是一种由分布在空间中的大量传感器节点组成的网络,通过无线通信技术实现节点之间的数据传输。
这种网络可以实现大范围的环境监测和数据采集。
6.检测技术的应用领域:传感器及检测技术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如环境监测、医疗健康、交通运输、工业自动化等。
在环境监测方面,传感器可以用于测量环境中的温度、湿度、气体含量等;在医疗健康方面,传感器可以用于监测人体的心率、体温、血压等;在交通运输方面,传感器可以用于监测车辆的速度、加速度、位置等;在工业自动化方面,传感器可以用于监测生产线上的温度、压力、流量等。
公共基础知识传感器技术基础知识概述
![公共基础知识传感器技术基础知识概述](https://img.taocdn.com/s3/m/6273e3856e1aff00bed5b9f3f90f76c661374cee.png)
《传感器技术基础知识概述》一、引言在当今科技飞速发展的时代,传感器技术作为现代信息技术的三大支柱之一,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传感器犹如人类的感官,能够感知周围环境的各种物理量、化学量和生物量,并将其转化为电信号或其他易于处理和传输的信号,为人们提供了了解和控制世界的重要手段。
从智能手机中的各种传感器到工业自动化中的精密传感器,从医疗诊断中的生物传感器到环境监测中的智能传感器,传感器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深刻改变了人们的生活和工作方式。
本文将对传感器技术的基础知识进行全面的概述,包括基本概念、核心理论、发展历程、重要实践以及未来趋势。
二、传感器的基本概念(一)定义传感器是一种能感受规定的被测量并按照一定的规律转换成可用信号的器件或装置,通常由敏感元件和转换元件组成。
敏感元件是指传感器中直接感受被测量的部分,它能将被测量转化为另一种物理量;转换元件则将敏感元件输出的物理量转换为电信号或其他易于处理和传输的信号。
(二)分类传感器的分类方法有很多种,常见的分类方式有以下几种:1. 按被测量分类:可分为物理量传感器、化学量传感器和生物量传感器。
物理量传感器包括温度传感器、压力传感器、位移传感器、速度传感器等;化学量传感器包括气体传感器、湿度传感器等;生物量传感器包括生物传感器、免疫传感器等。
2. 按工作原理分类:可分为电阻式传感器、电容式传感器、电感式传感器、压电式传感器、磁电式传感器、光电式传感器等。
3. 按输出信号分类:可分为模拟式传感器和数字式传感器。
模拟式传感器输出的是连续变化的电信号,数字式传感器输出的是离散的数字信号。
(三)主要性能指标1. 灵敏度:指传感器在稳态下输出变化量与输入变化量之比,它反映了传感器对被测量的敏感程度。
2. 线性度:指传感器的输出与输入之间的线性关系程度,通常用非线性误差来表示。
3. 精度:指传感器的测量结果与真实值之间的接近程度,它包括准确度和精密度两个方面。
传感器知识点总结[大全5篇]
![传感器知识点总结[大全5篇]](https://img.taocdn.com/s3/m/aa8f5cb670fe910ef12d2af90242a8956aecaa4d.png)
传感器知识点总结[大全5篇]第一篇:传感器知识点总结小知识点总结:1.传感器是能感受规定的被测量并按照一定规律转换成可用输出信号的器件或装置,通常由敏感元件和转换元件组成。
其中,敏感元件是指传感器中直接感受被测量的部分,转换元件是指传感器能将敏感元件输出转换为适于传输和测量的电信号部分。
2.传感器的静态特性:线性度、迟滞、重复性、分辨率、稳定性、温度稳定性和多种抗干扰能力3.电阻式传感器的种类繁多,应用广泛,其基本原理是将被测物理量的变化转换成电阻值的变化,再经相应的测量电路而最后显示被测量值的变化。
4.电位器通常都是由骨架、电阻元件及活动电刷组成。
常用的线绕式电位器的电阻元件由金属电阻丝绕成。
5.电阻丝要求电阻系数高,电阻温度系数小,强度高和延展性好,对铜的热电动势要小,耐磨耐腐蚀,焊接性好。
6.电阻应变片的工作原理是基于电阻应变效应,即在导体产生机械变形时,它的电阻值相应发生变化。
7.金属电阻应变片分金属丝式和箔式。
箔式应变片横向效应小。
8.电阻应变片除直接用来测量机械仪器等应变外,还可以与某种形式的弹性敏感元件相配合,组成其他物理量的测试传感器。
9.电感式传感器是利用线圈自感或互感的变化来实现测量的一种装置。
可以用来测量位移、振动、压力、流量、重量、力矩、应变等多种物理量。
10.电感式传感器的核心部分是可变自感或可变互感。
11.变压器式传感器是将非电量转换为线圈间互感M的一种磁电机构,很像变压器的工作原理,因此常称变压器式传感器。
这种传感器多采用差分形式。
12.金属导体置于变化着的磁场中,导体内就会产生感应电流,称之为电涡流或涡流。
这种现象称为涡流效应。
涡流式传感器就是在这种涡流效应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13.电容式传感器是利用电容器原理,将非电量转换成电容量,进而实现非电量到电量的转化的一种传感器。
14.电容式传感器可以有三种基本类型,即变极距型(非线性)、变面积型(线性)和变介电常数型(线性)。
《传感器及其工作原理》 知识清单
![《传感器及其工作原理》 知识清单](https://img.taocdn.com/s3/m/d542e3033a3567ec102de2bd960590c69ec3d836.png)
《传感器及其工作原理》知识清单一、传感器的定义与作用传感器是一种能够感知物理量、化学量或生物量等信息,并将其转换为可测量、可处理的电信号或其他形式信号的装置。
它就像是人类的“感觉器官”,但比我们的感官更加精确和灵敏,可以在各种环境和条件下工作。
传感器的作用至关重要。
在工业生产中,它可以监测生产过程中的温度、压力、流量等参数,实现自动化控制,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在日常生活中,智能手机中的加速度传感器、光线传感器等让我们的使用体验更加便捷和智能。
在医疗领域,传感器可以检测人体的生理参数,如心率、血压、血糖等,为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重要依据。
在环境监测方面,传感器能够实时监测空气质量、水质等,帮助我们保护环境。
二、传感器的分类传感器的种类繁多,可以按照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
1、按照被测量的物理量分类温度传感器:用于测量温度,常见的有热电偶、热电阻、热敏电阻等。
压力传感器:测量压力,如应变式压力传感器、电容式压力传感器等。
位移传感器:检测物体的位置变化,如电感式位移传感器、光栅位移传感器等。
速度传感器:测量物体的运动速度,像霍尔式速度传感器、光电式速度传感器。
加速度传感器:感知物体的加速度,广泛应用于汽车、航空航天等领域。
2、按照工作原理分类电阻式传感器:利用电阻值的变化来测量物理量,例如应变片。
电容式传感器:通过电容的变化来反映被测量的变化。
电感式传感器:基于电感的变化进行测量。
压电式传感器:利用压电效应,将压力转化为电信号。
磁电式传感器:根据电磁感应原理工作。
3、按照输出信号分类模拟式传感器:输出连续的模拟信号。
数字式传感器:输出离散的数字信号。
三、常见传感器的工作原理1、热电偶温度传感器热电偶是由两种不同的金属材料组成的闭合回路。
当两个接点处于不同的温度时,回路中就会产生热电势。
这个热电势的大小与两个接点的温度差成正比。
通过测量热电势,就可以推算出温度的大小。
2、电阻应变式压力传感器它基于电阻应变效应工作。
传感器知识点
![传感器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bc745af164ce0508763231126edb6f1aff007102.png)
传感器知识点一、什么是传感器?传感器是一种可以将环境中的物理量或化学量转换为电信号的装置。
它通过感受、测量和探测环境中的各种物理量,如温度、湿度、压力、流量等,并将其转化为可供电子设备处理的电信号。
二、传感器的分类1. 根据测量的物理量分类:- 温度传感器:用于测量环境或物体的温度。
- 压力传感器:用于测量气体或液体的压力。
- 湿度传感器:用于测量空气中的湿度水分含量。
- 光照传感器:用于检测环境中的光照强度。
- 加速度传感器:用于测量物体的加速度。
- 位置传感器:用于测量物体在空间中的位置。
2. 根据测量原理分类:- 电阻型传感器:利用物体电阻值与物理量之间的关系进行测量。
- 电容型传感器:利用物体电容值与物理量之间的关系进行测量。
- 压阻型传感器:利用物体阻值与物理量之间的关系进行测量。
- 磁阻型传感器:利用物体磁阻值与物理量之间的关系进行测量。
- 光电传感器:利用物体与光之间的相互作用进行测量。
三、传感器的应用1. 工业自动化领域:- 温度传感器被广泛用于测量工业过程中的温度,以控制物体的加热或冷却过程。
- 压力传感器用于测量管道中的液体或气体压力,以确保工业过程的正常运行。
- 光照传感器可用于在工业生产线上检测产品的正确定位和识别。
2. 环境监测领域:- PM2.5传感器用于测量空气中的颗粒物含量,以实时监测空气质量。
- 湿度传感器可用于测量土壤湿度,以帮助农民进行精确灌溉。
3. 医疗设备领域:- 心率传感器用于监测患者的心率情况。
- 血糖传感器可用于测量患者的血糖水平。
4. 智能家居领域:- 温度传感器和湿度传感器用于控制智能家居设备,如空调、加湿器等。
- 光照传感器可用于智能家居自动调节照明亮度。
四、未来发展趋势随着物联网技术的发展,传感器在各个领域的应用将越来越广泛。
传感器将更小、更智能化,能够实现更多的功能。
同时,传感器的精度和稳定性也将不断提高,使得测量结果更加准确可靠。
总结:传感器是现代科技发展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传感器基础知识和常用术语
![传感器基础知识和常用术语](https://img.taocdn.com/s3/m/c3e253bec77da26925c5b023.png)
传感器基础知识和常用术语1.传感器:能感受规定的被测量并按照一定的规律转换成可用输出信号的器件或装置。
通常有敏感元件和转换元件组成。
①敏感元件是指传感器中能直接(或响应)被测量的部分。
②转换元件指传感器中能较敏感元件感受(或响应)的北侧量转换成是与传输和(或)测量的电信号部分。
③当输出为规定的标准信号时,则称为变送器。
2.测量范围:在允许误差限内被测量值的范围。
3.量程:测量范围上限值和下限值的代数差。
4.精确度:被测量的测量结果与真值间的一致程度。
5.重复性:在所有下述条件下,对同一被测的量进行多次连续测量所得结果之间的符合程度:相同测量方法:相同观测者:相同测量仪器:相同地点:相同使用条件:在短时期内的重复。
6.分辨力:传感器在规定测量范围圆可能检测出的被测量的最小变化量。
7.阈值:能使传感器输出端产生可测变化量的被测量的最小变化量。
8.零位:使输出的绝对值为最小的状态,例如平衡状态。
9.激励:为使传感器正常工作而施加的外部能量(电压或电流)。
10.最大激励:在市内条件下,能够施加到传感器上的激励电压或电流的最大值。
11.输入阻抗:在输出端短路时,传感器输入的端测得的阻抗。
12.输出:有传感器产生的与外加被测量成函数关系的电量。
13.输出阻抗:在输入端短路时,传感器输出端测得的阻抗。
14.零点输出:在市内条件下,所加被测量为零时传感器的输出。
15.滞后:在规定的范围内,当被测量值增加和减少时,输出中出现的最大差值。
16.迟后:输出信号变化相对于输入信号变化的时间延迟。
17.漂移:在一定的时间间隔内,传感器输出终于被测量无关的不需要的变化量。
18.零点漂移:在规定的时间间隔及室内条件下零点输出时的变化。
19.灵敏度:传感器输出量的增量与相应的输入量增量之比。
20.灵敏度漂移:由于灵敏度的变化而引起的校准曲线斜率的变化。
21.热灵敏度漂移:由于灵敏度的变化而引起的灵敏度漂移。
22.热零点漂移:由于周围温度变化而引起的零点漂移。
传感技术知识点总结
![传感技术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492f85002f3f5727a5e9856a561252d380eb2037.png)
传感技术知识点总结1. 传感技术概述传感技术是指通过感应器和信号处理器来对环境中的物理量进行检测和测量的技术。
传感技术的发展对各行业的自动化、智能化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传感技术广泛应用于工业自动化、智能家居、医疗健康、环境监测等领域。
2. 传感器基本原理传感器是传感技术的核心设备,它通过感受外部环境中的物理量(如温度、光照、压力、湿度、位移、速度等),并将其转换为电信号输出。
传感器的基本原理是根据其测量的物理量,利用材料的电学、磁学、光学等特性,将这些信号转换为电信号输出,再由信号处理器进行处理和应用。
3. 传感器分类根据测量的物理量不同,传感器种类繁多,主要包括:温度传感器、压力传感器、湿度传感器、光照传感器、位移传感器、速度传感器等。
此外,根据传感器的原理和材料的不同,还可将传感器分为电容式传感器、电阻式传感器、光电传感器、磁敏传感器、声波传感器等。
4. 传感器选型和应用在实际应用中,传感器的选型很关键,需要根据测量环境的特点、精度要求、工作温度、可靠性要求等因素来选择合适的传感器。
传感器的应用也非常广泛,如在工业自动化中,用于监测和控制生产过程;在智能家居中,用于实现家居设备的自动化和远程控制;在医疗健康中,用于监测患者的生理参数等。
5. 传感器信号处理传感器输出的信号一般是模拟信号,需要经过信号处理器进行处理和转换成数字信号,以便于存储、传输和分析。
信号处理器主要包括模拟信号处理和数字信号处理两个部分。
模拟信号处理主要包括放大、滤波、调理等处理,数字信号处理主要包括AD转换、滤波、数字滤波、采样等处理。
6. 传感技术发展趋势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传感技术也在不断进步。
未来,传感技术的发展趋势主要包括:多功能化、集成化、微型化、智能化和网络化。
多功能化是指传感器具有多种功能,比如具有温度和湿度测量功能的传感器;集成化是指将多种传感器融合在一起,实现多参数的测量;微型化是指传感器尺寸不断减小,功耗不断降低;智能化是指传感器具有自学习和自适应能力,能够根据环境变化自主调节;网络化是指传感器能够通过网络进行远程监控和控制。
传感器基础知识
![传感器基础知识](https://img.taocdn.com/s3/m/9af3a24b02d8ce2f0066f5335a8102d276a26192.png)
一阶传感器
二阶传感器
⑶ 瞬态响应特性指标
各指标定义如下:
① 时间常数τ 一阶传感器的上升到63.2%所需的时间,称为时
间常数。 ② 延迟时间td 输出达到稳态值的50%所用的时间。
③上升时间tr 输出达到稳态值的90%所用的时间。
⑶ 瞬态响应特性指标
④峰值时间tp 阶跃响应曲线达到第一个峰 值所需时间。
1.1.2 传感器的组成和分类
1.传感器的组成
传感器是由敏感元件、转换元件和测量电路 组成。
2024/2/9
1
直接感受被测量的变化,并输出与被测量成确 定关系的某一物理量的元件。
敏感元件是传感器的核心
2024/2/9
2
转换元件: 将敏感元件输出的物理量转换成 适于传输或测量电信号的元件。
2024/2/9
B、结构型传感器是依靠传感器结构参数的变化实 现信号变换,如:电容式传感器。
2024/2/9
6
1.1.3 传感器基本特性
传感器的基本特性是指系统的输入与输出关系特性, 即传感器系统的输出信号y(t)和输入信号(被测量) x(t)之间的关系,
传感器系统示意图
当传感器的输入信号是常量,不随时间变化 时,其输入输出关系特性称为静态特性。
2) 偏差式测量、零位式测量与微差式测量
3) 等精度测量与非等精度测量 4) 静态测量与动态测量
2024/2/9
45
1.2. 3 检测系统
1、检测系统的构成
检测系统是由被测对象、传感器、数据传输环节、 数据处理环节和数据显示环节构成。 (P9)
2024/2/9
46
1.2. 3 检测系统
检测系统又分:开环检测系统与闭环检测系统
传感器基本知识
![传感器基本知识](https://img.taocdn.com/s3/m/7ae2b456f08583d049649b6648d7c1c709a10b4d.png)
传感器基本知识
汇报人:
目录
CONTENTS
01 添加目录标题 03 传感器的应用
02 传感器概述 04 传感器的技术参数
05 传感器的选用原则
06 传感器的校准和维 护
07 传感器的发展趋势 和未来展望
添加章节标题
传感器概述
传感器的定义和作用
● 传感器是一种能够感知被测量对象的状态信息,并按照一定的规律转换成可用输出信号的器件或装置 ● 传感器通常由敏感元件和转换元件组成 传感器的种类
动等。
传感器的校准和维护
传感器的校准方法
校准目的:确保传感器准确测量,提高测量精度 校准方法:使用标准设备对传感器进行校准,包括零点校准和量程校准 校准周期:根据使用频率和环境条件确定校准周期 校准注意事项:避免在恶劣环境下进行校准,确保标准设备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传感器的维护保养方法
定期检查传感器的外观是否正常,如是否有破损、变形等 定期清理传感器表面的灰尘、污垢等,保持清洁 定期检查传感器的连接线是否松动或脱落,如有需要应及时更换 定期对传感器进行校准,确保其测量准确度符合要求
影响因素:温度、 湿度、压力、电磁 干扰等
等级划分:根据测 量精度,传感器可 分为不同的等级
选择建议:根据实 际需求选择合适的 测量精度等级,以 达到最佳测量效果
响应时间
定义:传感器响应时间是指从接收到输入信号到输出达到稳定状态所需的时间 重要性:响应时间是传感器性能的重要指标,直接影响系统的实时性和稳定性 影响因素:包括传感器的结构、工作原理、输入信号的特性以及环境因素等 分类:根据响应时间的长短,可分为快速响应型和慢速响应型传感器
温度环境:选用热电阻、热电偶等温度传感器 湿度环境:选用湿敏电阻、电容等湿度传感器 压力环境:选用应变片、压电陶瓷等压力传感器 磁场环境:选用霍尔元件、磁电阻等磁场传感器 光照环境:选用光敏电阻、光电池等光照传感器 化学环境:选用气敏电阻、电化学等化学传感器
《传感器及其工作原理》 知识清单
![《传感器及其工作原理》 知识清单](https://img.taocdn.com/s3/m/e45a11b277a20029bd64783e0912a21615797f6a.png)
《传感器及其工作原理》知识清单一、什么是传感器传感器是一种能够感知和检测物理量、化学量或生物量等信息,并将其转换为可测量和可处理的电信号或其他形式信号的装置。
简单来说,传感器就像是我们人体的感觉器官,能够帮助我们获取周围环境的各种信息。
它在现代科技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广泛应用于工业生产、交通运输、医疗健康、环境监测、智能家居等众多领域。
二、传感器的分类传感器的种类繁多,按照不同的分类方式可以分为以下几类:1、按被测量分类物理量传感器:例如温度传感器、压力传感器、位移传感器、速度传感器、加速度传感器等,用于测量物理世界中的各种物理量。
化学量传感器:像气体传感器、湿度传感器等,用于检测化学物质的浓度、成分等。
生物量传感器:常见的有血糖传感器、生物芯片等,用于检测生物体内的生理指标和生物分子。
2、按工作原理分类电阻式传感器:利用电阻值的变化来反映被测量的变化,例如电位器式传感器、电阻应变式传感器。
电容式传感器:通过电容的变化来检测物理量,比如电容式位移传感器、电容式压力传感器。
电感式传感器:基于电感的变化来测量,例如自感式传感器、互感式传感器。
压电式传感器:利用压电材料的压电效应,将压力、加速度等转换为电信号。
磁电式传感器:基于电磁感应原理工作,把速度、位移等转换为电信号。
3、按输出信号分类模拟式传感器:输出连续的模拟信号,其信号幅度与被测量成比例关系。
数字式传感器:直接输出数字信号,便于与数字系统接口。
三、常见传感器的工作原理1、温度传感器热电偶传感器:由两种不同的金属组成一个闭合回路。
当两个接点处于不同温度时,回路中会产生热电势,其大小与温度差成正比。
热电阻传感器:利用金属或半导体材料的电阻值随温度变化的特性来测量温度。
常见的有铂热电阻、铜热电阻等。
热敏电阻传感器:其电阻值对温度非常敏感,分为正温度系数热敏电阻(PTC)和负温度系数热敏电阻(NTC)。
2、压力传感器应变式压力传感器:将应变片粘贴在弹性元件上,当压力作用于弹性元件时,产生应变,通过测量应变片的电阻变化来确定压力大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传感器与自动检测技术第一章1、检测的定义:检测是利用各种物理、化学反应、选择合适的方法与装置,将生产、科研、生活等各方面的有关信息通过检查与测量的方法赋予定性或者定量结果的过程。
能够自动的完成整个检测处理过程的技术成为自动检测与转换技术。
2检测系统的一般构成框图:1)传感器是检测系统的第一环节,设计时要充分考虑被测量和被测对象的特点,在了解被测对象和各种传感器的特性的基础上,根据被测量精度的要求、被测量变化范围、被测量所处的环境条件、传感器的体积以及整个检测系统的性能要求等限制,合理地选择传感器。
2)信号调理电路是对传感器的传输电信号做进一步的加工处理,多数是进行信号之间的转换,包括对信号的转换、放大滤波等。
3)纪录、显示仪器是将所测的信号变成一种能成为人们所理解的形式,以供人们观察和分析。
4)信号分析处理用来对测试所得的实验数据今夕处理、运算、逻辑判断、线性变换,对动态测试结果做频谱分析(幅值谱分析、功率谱分析)、相关分析等,完成这些工作必须采用计算机技术。
数据处理结果通常送到显示器和执行机构去。
所谓的执行机构通常指各种继电器、电磁铁、电磁阀门、电磁调节阀、伺服电动机等,他们在电路中是起通断、控制、调节、保护等作用的电气设备。
3、传感器的定义:能够感受(或响应)规定的被测量,并按照一定规律转换成可用输出信号的期间或装置,通常由敏感元件和转换元件组成。
4、传感器一般由敏感元件、转换元件和其他辅助元件组成。
1)敏感元件——感受被测量,并输出与被测量成确定关系的其他量的元件。
2)转换元件——又称传感元件,是传感器的重要组成元件。
5、信号调理与转换电路——能把传感元件输出的电信号转换成便于显示、纪录和控制点有用信号的电路。
传感器组成框图:6、通常用来描述静态响应特性的指标有测量范围、灵敏度、非线性度、回程误差等。
7、精确度(精度)指标有三个:精密度、正确度和精确度。
1)精密度:说明结果的分散性。
越小说明结果越精密(对应随机误差)。
2)正确度:说明测量结果偏离真实值大小的程度(对应系统误差)。
3) 精确度:含有精密度和正确度两者之和的意思,即测量的综合优良程度。
7、系统的动态响应特性一般通过描述系统的微分方程、传递函数、频率响应函数、单位脉冲响应函数等数学模型来进行研究。
8、要实现不是真检测,检测系统的幅频特性应为常数,相频特性应为线性。
A(ω)=|G(jω)|≠A(常数)引起的失真称为幅值失真,Φ(ω)与ω之间不满足线性关系引起的失真称为相位失真。
第二章1、真值:指一定的时间及空间条件下,被测量客观存在的实际值。
2、标称值:计量或测量器具上标注的量值。
3、示值:由测量仪器给出或提供的量值,也称测量值。
4、测量结果的精密度:反映测量结果与真值接近程度的量。
它与误差大小对应,即:误差大,精度低;误差小,精度高。
可细分为:一、准确度(反应测量中系统误差的大小,即测量结果偏离真值的程度);二、精密度(反应测量中随机误差的大小,即测量结果的分散程度);三、精确度(反应测量中系统误差与随机误差综合影响的程度)。
其中,精密度与准确度的区别由图2.1可知,曲线1表示准确却不精密(δ小,σ大)的测量,曲线2表示精密却不准确(δ小,σ大)的测量。
要同时兼顾准确度和精密度,才能成为精确的测量5测量误差分为系统误差、随机误差和粗大误差三大类。
(1)系统误差——在相同条下,对同一被测量进行多次重复测量时,出现某种保持恒定或按一定规律变化着的误差称为系统误差。
凡误差的数值固定或按一定规律变化者,均属于系统误差。
2)随机误差——在相同条件下,对同一被测量进行多次重复测量时,受偶然因素影响而出现误差的绝对值和符号以不可预知的方式变化着,则此类误差称为随机误差。
随机误差不可能修正6.系统误差的判别:a)大体上正负相间无显著变化规律——不存在系差;(b)有规律地向一个方向成比例变化——有线性系差存在;(c)有规律地重复交替呈周期性变化——周期性系差存在;(d)呈周期性与线性复合变化——复杂系差存在。
7.通常,用绝对误差来评价相同被测量测量精度的高低,相对误差可用于评价不同被测量测量精度的高低。
为了减少仪器表引用误差,一般应在满量程2/3范围以上进行测量。
第三章1、半导体应变片是用半导体材料,采用与丝式应变片相同方法制成的半导体应变片。
2、电阻式传感器的测量电路常用桥式测量电路。
3、电容式传感器是利用将非电量的变化转化为电容量的变化来实现对物理量的测量。
可分为变极距型、变极板面积型、变介质型三种类型。
4、电感式传感器是利用电磁感应原理将被测的非电量的变化转换成线圈的自感系数L或者互感系数M的变化的装置。
可分为自感系数变化型和互感系数变化型。
5、可变磁阻型自感式传感器又分为气隙厚度变化型、气隙面积变化型和螺管型三种类型。
6、电感传感器所采用的测量电路一般为交流电桥。
7、互感式传感器则是把被测量的变化转换为变压器的互感变化。
由于变压器的二次线圈常接成差动形式,故又称为差动变压器式传感器。
差动变压器式传感器的应用非常广泛,凡是与位移有关的物理量均可经过它转换成电量输出。
常用于测量振动、厚度、应变、压力、加速度等各种物理量。
8、根据电涡流效应制成的传感器叫做电涡流式传感器。
可分为高频反射型和低频投射型两类。
9、用于电涡流式传感器的测量电路主要有调频式、调幅式电路两种。
10、压电式传感器是以具有压电效应的元件作为转换元件的有源传感器。
11、压电效应:当某些物质沿其一定方向施加压力或者拉力时,会产生形变,此时这种材料的两个表面将产生符号相反的电荷。
12、压电材料可分为:压电晶体和压电陶瓷。
常见的压电晶体有天然和人造石英晶体压电陶瓷是人造多晶体系压电材料。
常用的有钛酸钡、锆钛酸铅、铌酸盐系压电陶瓷。
13、压电传感器可用来测量力、压力、加速度、位移等物理量。
14、磁电式传感器是通过磁电作用将被测量(如振动、位移、转速等)转换成电信号的一种传感器,也成电磁感应传感器。
根据结构方式不同,磁电感应式传感器通常有两种:动圈式和磁阻式。
15、热电式传感器是将温度变化转换为电量变化的装置。
16、将两种不同材料的导体A 和B 串接成一个闭合回路,当两个接点温度不同时,在回路中就会产生热电势,形成电流,此现象称为热电效应或赛贝克效应。
17、热电偶的热电势由接触电势和温差电势两部分组成。
18、实践证明,在热电偶回路中起主要作用的是两个结点的接触电势,因而将单一导体的温差电动式忽略不计。
则19、热电偶定律:1)中间导体定律:在热电偶测温回路内,接入第三种导体时,只要第三种导体的两端温度相同,则对回路的总热电势没有影响。
()()()()000T T E T E T E T T E AB AB AB ABC ,=,=-2)中间温度定律:在热电偶测温回路中,T m 为热电极上某一点的温度,热电偶AB 在接点温度为(T ,T 0)时的热电势EAB (T ,T 0)等于热电偶AB 在接点温度(T ,T m )和(T m ,T 0)时的热电势EAB (T ,T m)和EAB (T m ,T 0)的代数和。
()()()00T T E T T E T T E m AB m AB AB ,,,+=20、热电阻传感器:利用导体或半导体的电阻值随温度变化而变化的原理(热阻效应)制成的传感器。
热电阻传感器分为:金属热电阻和半导体热电阻。
金属热电阻:热电阻;半导体热电阻:热敏电阻。
21、热电阻材料主要是铂、铜、镍、钅因、锰等。
用得最多的是是铂、铜。
镍和铁的电阻温度系数大,电阻率高,可用于制成体积大、灵敏度高的热电阻。
但由于容易氧化,化化学稳定性差,不易提纯,重复性和线性度差,目前应用还不多。
22、按半导体电阻-温度特性,热敏电阻可分为三类:(1)负温度系数的热敏电阻(NTC )(2)正温度系数的热敏电阻(PTC )(3)临界温度系数的热敏电阻(CTR )23、最常见的热敏电阻是由金属氧化物组成的,如锰、钴、铁、镍、铜等多种氧化物烧结而成。
24、光电式传感器是将光信号转换为电信号的光电器件,可用于检测直接引起光强变化的非电量,也可用来检测能转换成光量变化的其他非电量。
25、光电式传感器的基础是光电转换元件的光电效应。
光电效应可分为两类:外光电效应和内光电效应。
1) 外光电效应:在光线作用下,物体内的电子逸出物体表面向外发射的现象称为外光电效应。
2) 内光电效应:在光线作用下,物体的导电性能发生变化或产生光生电动势的效应称为内光电效应。
内光电效应又可分为光电导效应和光伏特效应。
光伏特效应:在光照条件下,半导体材料吸收光能后,引起PN 结两端产生电动势现象称为光伏特效应。
26、基于光电导效应工作原理制成的光电器件有光敏电阻。
光敏电阻又称光导管,几乎都用半导体材料制成的光电。
27、基于光生伏特效应原理制成的光电器件有光电二极管、光电三极管和光电池。
28、电荷耦合器件(Charge Couple Device, 缩写为CCD )是一种大规模金属氧化物半导体(MOS )集成电路光电器件。
电荷耦合器件以电荷为信号, 具有光电信号转换、 存储、 转移并读出信号电荷的功能。
29、霍尔传感器是基于霍尔效应的一种磁敏式传感器。
30、光纤传感器(FOS)是基于光纤纤维的新型传感器。
31、振动频率20KHz以上的机械波成为超声波。
32、微波是指波长为1mm~1m的电磁波。
33、微波传感器可以分成反射式和遮断式。
34、微波传感器的优点:1)可以实现非接触测量,因而可以进行活体检测,大部分测量不需要采样。
2)检测速度快、灵敏度高可以进行动态检测和实时处理,便于自动控制。
3)可以在恶劣环境条件下进行检测,如在高温、高压、有毒、有放射线环境条件下工作。
4)输出信号可以方便地调制在载波信号上进行发射与接收,便于实现遥测与遥控。
35、微波传感器存在的问题:主要问题是零点漂移和标定问题,这些问题尚未得到很好的解决。
另外,是用微波传感器的时候外界的因素影响比较多,如温度、气压、采样位置等。
36、红外线:比红光波长更长的光叫红外线。
是一种不可见光,由于位于可见光中红外线以外的光,故称红外线。
37、核辐射传感器是根据被测物质对射线的吸收,反、散射或射线对被测物质的电离激发作用而进行工作的。
它是利用放射性同位素来进行测量的。
38、数字传感器:就是把被测模拟量直接转换成数字量输出的传感器。
39、数字传感器的特点:1)具有高抗干扰能力和高性噪比,有利于杂恶劣的环境下是用。
通常免于噪声和外来信号的干扰。
特别是用于远距离传输。
2)数据可以高速远距离传输,而不会引入动态滞后。
3)能同时做到高测量精度和大测量范围。
4)易于与计算机接口,便于信号处理和实现自动控制,可以进行大量数据的高速处理,如压缩、调制和解调、显示、存储和反复阅读及调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