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必修四第二单元说课稿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程目标 立体整合
单元目标
单元设计
说目标
内容分析
说教材
单元编排体例 模块编排体例
说教学
教学评价 课程资源的 开发和利用
研 说 流 程
说教材
二、宋词
三、社会科学 与随笔
四、古代人物 传记
一、中外戏曲
阅读鉴赏 表达交流
梳理探究
名著导读
体模 例块 编 排
单 元 编 排 体 例
单元提示 主体课文
点明本单元内容的主题,并明确 学习要求;
描绘壮丽之景、刻画英雄人物,抒发对古代英雄豪杰的仰慕之情 同时表达对人生苦短功业未成的无限感慨和最终在失落中 找到解脱的豪迈之情。
竹仗 芒鞋 一蓑 春风 斜照 风雨
以小见大 一语双关手法
面对人生风雨的沉着、泰然自作、随遇而安,表达了乐观、旷达 洒脱的人生态度。两首词都是典型的豪放词风。
《水龙 吟· 登 建康 赏心 亭》
知识与能力
1、掌握宋词的有关词牌、词题,小令、中 调、长调等知识和作者生平简介及写作背 2、掌握诵读技巧。整体感知不同作品风格 和艺术魅力。 3、感知作品内容,体味作者情感和主旨, 提高古典诗词鉴赏能力。 4、背诵8首词。
单 元 目 标
过程与方法
1、通过教师点拨指导和自主学习与合作 习相结合,深入体味作者情感,学会鉴赏 词的方法。(本单元的重点和难点)
百度文库 三、品读鉴赏 自主探究。
1、到底是什么让曾经天真活泼的贵族少女,有 着萦绕不去的万般愁绪呢? 2、品读诗情,分析意象和艺术手法。 3、品味首句,加深对文本的理解。
设计意图:由表及里,层层递进,环环相扣,引导学生通过知人论世,
从意象入手鉴赏诗歌的方法。突出了重点,也突破了难点,实现了教学 目标。
四、拓展延伸,自我展示
说板书设计
淡酒
国破家亡之痛
晚风
( 景意 )象
过雁 黄花 梧桐 细雨
颠沛流离之苦
愁 (情)
老年寡居之悲
设计意图:板书既是对知识的高度浓缩,也起到提纲挈领的作用,便
于学生理解和记忆。
说得失
成功之处:基本完成教学目标,达到了预期效果。 不足之处:不足之处比较多,因为陌生的学生、教师, 加之个人心理素质不过硬,有些紧张,教授过程中不 够从容。在意象是本词的重点,授课中没有挖掘充分, 比如有大雁,有明显的思念故国家园的意思,没有点 出来。评价学生语言简单重复,针对性不强。 最大的遗憾是,我的教学设计中,清照我想对你说是 课内练笔,本意想让学生写出来,当堂分享展示,但 是因为时间把握不够,临时处理成了课后延展作业, 效果大打折扣。
设计意图:用情景方法导入,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营造学习氛围,为学生指明学习任务。
二、初步诵读,感知情调
1、学生自由朗读和指名读。 2、教师配乐范读 2、了解词的内容,概括大概内容,主要表达了什么样 的情感?
设计意图:语文课《程标准》中建议“教师要充分关注学生阅读需求
的多样性、阅读心理的独特性”,所以在本环节我将引导学生通过自 由诵读,听老师泛读准确把握词的情感,然后提问:概括内容, 并说说主要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这样就顺利进入教学的下一环节:
《醉花阴》
薄雾 浓云 酒 西风 黄花
比喻、烘托
前期闺怨词,表达重阳佳节独守空房,因对丈夫刻骨的思念而哀 怨难诉、愁肠百结的情绪。
《声声慢》
淡酒 雁 黄花 梧桐 细雨 黄昏
叠词、借景抒情、情景交融
后期避乱江南,经历了国破家亡之痛、颠沛流离之苦、老年寡居 之悲等一系列悲剧,词中包含着孤独寂寞和凄苦之愁!形 成了易安词凄美、哀怨的婉约风格。
一、 单 元 教 学 模 式 二、 三、
情境导入 明确目标
初步诵读 感知情调 品读鉴赏 自主探究
回归课文 学写生字 拓展延伸 自我展示
2分钟 8分钟
20分钟
10分钟
5分钟
四、
五、
回归文本 总结升华
情绪意境和主旨
鉴赏
预习
了解词的常识和作者生平简 介及相关作品。
诵读 达 成 策 略 单 元 目 标
诗词教学的核心,增强语感, 把握情感和意境。为鉴赏诗 歌奠定基础。
4、我们为李清照人比黄花瘦的纤弱和一个女 人在乱世的不幸遭遇而怜惜心痛。
教育永远是一门遗憾的艺术, 正是因为有了这份遗憾,我们才有 了不断的追求和探索。但是我们不 会停下探索的脚步!
词题 《望海潮》
意象选择或典故使用 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十万人家 云树 怒 涛 霜雪 天堑 珠玑 户盈罗绮 三秋桂 子 十里荷花 蝉、长亭、雨、兰舟、烟波、暮霭、楚天 阔、杨柳、晓风、残月
语言特色和艺术手法 用了比喻、夸张、点染等手法,极力 铺排渲染
情绪意境和主旨
从不同角度表现了杭州的繁荣、美丽、富饶,表达了作者的惊叹 艳羡、赞美之情,词风一反惯常风格。
说设计 《声声慢》
本课地位 学情介绍
声 声 慢
本文属略读篇目,安排一课时完成教学。是作 者南渡后的名篇之一,本课将重点赏析,写词 人历遭国破家亡夫丧劫难后的愁苦悲戚,是词 人晚年生活的真实写照,也是时代苦难的象征。
教学目标
通过前几首首词的学习,学生对豪放派和婉约 派的风格特点已有了大体认识,对词的文体常 识和基本鉴赏方法已有所掌握,而且对李清照 本人和她前期作品风格也有了一定的基础,这 些都是本节课的有利因素。因为本节课课堂容 量较大,为了节省时间,我安排学生在课前1、 回顾以前学过的李清照的作品2、查找相关资料 了解李清照生平3、利用早读熟读成诵,初步感 知了本首词。 1、反复朗读并背诵该词,品味意象,深刻领悟 李清照的悲怀愁绪。 2、进一步熟悉知人论世诗歌鉴赏方法和掌握艺 术手法。 3、比较不同时期作者”愁”情的内涵。 4、体会真情之美,培养学生对古诗词的热爱及 审美情趣。
紧扣考纲程度
单 元 教 学 评 价
科学科素养 提高
紧扣高考考纲。教学重点与考纲考点 ①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表达 技巧;②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完 全吻合。
1、为柳永与爱人不忍分离缠绵悱恻的真情而 感动;
2、为苏轼身处逆境依然我行我素、乐观豁达 的人生态度和作者超群的多面艺术才情而倾
3、为辛弃疾空有一腔爱国之情而英雄无用武 之地而惋惜;
知 识 整 合 纵向整合
纵向:古典诗词是我们祖先留给我们的宝 贵精神财富,是我们中华名族的瑰宝。所 以,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人 教版实验教科书五个模块一共安排了四个 单元学习中国现代诗歌和古代诗词,前面 学生已经通过新诗的学习、唐前诗歌和唐 宋诗歌的学习,掌握了分析诗歌的意象、 把握节奏以及知人论世等分析主旨的方法, 这样的安排也符合学生的认识习惯。所以 本单元与前面的学习相辅相承,完善了学 生的知识结构。宋词安排在第四册,学习 本单元还应该带领学生总结诗词鉴赏的基 本方法,为以后进行诗歌与散文系列的选 修打下坚实的基础。
《声声慢》:是晚期词。深重的家国 之愁和个人境遇悲苦之愁。 《念奴娇•赤壁怀古》:一般认为 是豪放派词作的千古佳作。
苏轼 豪放派
《定风波》:则是苏轼大观洒脱人 生态度的鲜明表现。
辛弃疾
《水龙吟· 登建康赏心亭 《永遇 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 》:都是表达 金救过主题,倾吐不满与忧愤。
横向整合
横向:宋词属于教材“阅读鉴赏”部分 第二个单元,与前面的中外戏剧和后面 的社会科学论文和随笔以及古代人物传 记单元分别代表了集中不同的文学体裁。 通过宋词的学习,能够品味和赏析不同 题材、风格的宋词所传达的情思和意境。
还需要提升教学理论水平,扎实备课,更好地课堂把控的能力, 丰富课堂评价的语言。
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
宋词,以其独特的魅力带给我们多方面的情感体验,但是要学好古典诗 词,单靠课堂内容还远远不够。《新课程标准》要求课程要满足多样化 和选择性的需要,必须增强课程资源意识。语文因其本身学科特点,课 程资源内容丰富取材广泛,一般包括课堂教学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教 学宋词,距离学生比较久远,一方面要在课堂补充大量作者生平简介, 以及作品的相关写作背景,达到“知人论世”,更好把握作品的目的。 其次,毕竟课堂时间有限,更多地要通过教师的引导,让学生课后学会 自主学习,通过网络,图书馆等大量涉取相关信息,拓宽学生知识面, 积累丰富的人文知识。比如本单元课内教学资源可以有:词的相关知识, 四位作者生平简介,写作风格,《望海潮》的歌曲,辛弃疾爱国词人与 南宋的命运的关系,李清照前后期不同人生际遇与词风的关系等,都是 很重要的课程资源看,对词作内容的理解有着重要的作用。课后还可以 推荐《宋词鉴赏》、《苏东坡传》等,使学有余力的学生能够进行选择 性深入地学习。还可以在所带班级或者年级举行唐诗宋词朗诵比赛,激 发学生诵读兴趣,培养诵读习惯,加深对文本的感悟和理解,拓展性学 习既是个人成长的需要,也高考备考所必须。
说目标
阅读和鉴赏活动的目标是充实精神,完善人格提神 境界,加深个人对自身,社会和自然的思考 。
课 程 目 标
过程应重视评价学生对作品的整体把握,鼓励学生 的个性化阅读和创造性解读,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 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 学习古代优秀作品,要体会其中蕴含的名族精神, 为形成一定的传统文化底蕴奠定基础,并且能够背 诵一定数量的名篇。
朗读法、情景导入、对比探究来教学
教学方法
一、情景导入,明确目标。
如果说《葬花吟》是曹雪芹笔下林黛玉对自己身世不 幸、生命无助的一声凄然长叹。那么《声声慢》就是 李清照历经人世悲欢的一曲千古绝唱。她们两个都是 乱世中的美神,又是文学领域巾帼不让须眉的才女。 自古红颜多薄命,两个弱女子在乱世年代用自己的生 命悲歌为后人留下回味无穷的艺术杰作。今天,让我 们走进李清照的《声声慢》,去体味这位奇女子的悲 情人生。(前面播放《葬花吟》的歌曲)
情感、态度 价值观
1、形成良好的审美体验,或体悟真挚情 汲取人生智慧,体会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提高学生语文素养。 2、通过不同风格作品的品味鉴赏,感受 词的艺术魅力。
说教学
基本理念: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本着打造高效课堂的 课改理念,制定了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大概采用以下授课步 骤:
人生在世,知己难求。今天在这里,我觉得李清照是 幸运的,也是幸福的。因为有这么多的同学们此时此 刻走进了她的心扉,设身处地地感受到了她的那份孤 苦和悲愁。只是斯人已逝,就让我们再次深情诵读这 首词,来表达对这位旷世才女的敬意吧!
设计意图:本节课最然结束了,但是我们的学习永无止境。课堂教学是
师生精神共同成长的过程。学习古典诗词,我们带着好奇和期盼始于诵读, 带着充实和自信结于诵读,这是对经典最好的回报。
《雨霖铃》
借景抒情、虚实结合,
塑造离别场景,渲染了凄清冷清的意境,表达了不忍与爱人离别 痛惜伤感之情。舒缓而哀恻中传递出一种烟水迷离的凄美 正是最典型的“婉约”词风的体现。
《念奴 娇· 赤 壁怀 古》
《定风波》
大江 乱石 惊涛 千堆雪
写景抒情 虚实转换、细节刻画、对 比衬托的艺术手法,表达深刻 的人生哲理。
清秋 落日 断鸿 游子 吴钩 栏杆 许汜 恒温
张翰
借景抒情 直抒胸臆
用典抒情
上阕写景抒情,表达了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悲愤;下阕用典抒情, 直抒胸臆,阐明了了一心报国,不可动摇的人生信念。
《永遇 乐· 京 口北 顾亭 怀古》
孙仲谋和刘裕雄才大略 刘义隆草率出兵 佛狸祠
用典抒情 借古讽今
廉颇
上阕追慕英雄人物,表达抗金救过的热情;下阕借古讽今,批评 南宋统治者苟且偷安,不重用人才的愤懑之情。两首词既 印证了辛弃疾作为伟大了爱国诗人的情怀,同时也体现了 激愤沉郁的豪放词风。
主体课文是围绕单元的主题 选编的几篇课文,分为精度和略 读课文。
研讨与练习
对理解文本内容的重要提示,也 是拓展和延伸。
《望海潮》:壮阔宏大,一反柳永 一贯风格
柳永 婉约派
单 元 内 容 分 析
《雨霖铃》:缠绵婉转 ,是柳永的 代表作
李清照
《醉花阴》:是词人早期词。抒写对 醉花阴:是词人早期词。抒写思夫 丈夫的思念。 之愁。
1、对比阅读,《声声慢》与《醉花阴》中的 “愁”是否相同?有何区别?
设计意图: 1、比较两首词有助于学生更加全面理解李清照人生境遇,掌握 李清照不同时期词的特点。同时再次教会学生对比鉴赏古诗词 的方法,提升学生能力。 2、实现教学的层次性,照顾部分学有余力的学生,但是不同程 度学生各取所需。
五、回归文本,总结升华
单元目标
单元设计
说目标
内容分析
说教材
单元编排体例 模块编排体例
说教学
教学评价 课程资源的 开发和利用
研 说 流 程
说教材
二、宋词
三、社会科学 与随笔
四、古代人物 传记
一、中外戏曲
阅读鉴赏 表达交流
梳理探究
名著导读
体模 例块 编 排
单 元 编 排 体 例
单元提示 主体课文
点明本单元内容的主题,并明确 学习要求;
描绘壮丽之景、刻画英雄人物,抒发对古代英雄豪杰的仰慕之情 同时表达对人生苦短功业未成的无限感慨和最终在失落中 找到解脱的豪迈之情。
竹仗 芒鞋 一蓑 春风 斜照 风雨
以小见大 一语双关手法
面对人生风雨的沉着、泰然自作、随遇而安,表达了乐观、旷达 洒脱的人生态度。两首词都是典型的豪放词风。
《水龙 吟· 登 建康 赏心 亭》
知识与能力
1、掌握宋词的有关词牌、词题,小令、中 调、长调等知识和作者生平简介及写作背 2、掌握诵读技巧。整体感知不同作品风格 和艺术魅力。 3、感知作品内容,体味作者情感和主旨, 提高古典诗词鉴赏能力。 4、背诵8首词。
单 元 目 标
过程与方法
1、通过教师点拨指导和自主学习与合作 习相结合,深入体味作者情感,学会鉴赏 词的方法。(本单元的重点和难点)
百度文库 三、品读鉴赏 自主探究。
1、到底是什么让曾经天真活泼的贵族少女,有 着萦绕不去的万般愁绪呢? 2、品读诗情,分析意象和艺术手法。 3、品味首句,加深对文本的理解。
设计意图:由表及里,层层递进,环环相扣,引导学生通过知人论世,
从意象入手鉴赏诗歌的方法。突出了重点,也突破了难点,实现了教学 目标。
四、拓展延伸,自我展示
说板书设计
淡酒
国破家亡之痛
晚风
( 景意 )象
过雁 黄花 梧桐 细雨
颠沛流离之苦
愁 (情)
老年寡居之悲
设计意图:板书既是对知识的高度浓缩,也起到提纲挈领的作用,便
于学生理解和记忆。
说得失
成功之处:基本完成教学目标,达到了预期效果。 不足之处:不足之处比较多,因为陌生的学生、教师, 加之个人心理素质不过硬,有些紧张,教授过程中不 够从容。在意象是本词的重点,授课中没有挖掘充分, 比如有大雁,有明显的思念故国家园的意思,没有点 出来。评价学生语言简单重复,针对性不强。 最大的遗憾是,我的教学设计中,清照我想对你说是 课内练笔,本意想让学生写出来,当堂分享展示,但 是因为时间把握不够,临时处理成了课后延展作业, 效果大打折扣。
设计意图:用情景方法导入,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营造学习氛围,为学生指明学习任务。
二、初步诵读,感知情调
1、学生自由朗读和指名读。 2、教师配乐范读 2、了解词的内容,概括大概内容,主要表达了什么样 的情感?
设计意图:语文课《程标准》中建议“教师要充分关注学生阅读需求
的多样性、阅读心理的独特性”,所以在本环节我将引导学生通过自 由诵读,听老师泛读准确把握词的情感,然后提问:概括内容, 并说说主要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这样就顺利进入教学的下一环节:
《醉花阴》
薄雾 浓云 酒 西风 黄花
比喻、烘托
前期闺怨词,表达重阳佳节独守空房,因对丈夫刻骨的思念而哀 怨难诉、愁肠百结的情绪。
《声声慢》
淡酒 雁 黄花 梧桐 细雨 黄昏
叠词、借景抒情、情景交融
后期避乱江南,经历了国破家亡之痛、颠沛流离之苦、老年寡居 之悲等一系列悲剧,词中包含着孤独寂寞和凄苦之愁!形 成了易安词凄美、哀怨的婉约风格。
一、 单 元 教 学 模 式 二、 三、
情境导入 明确目标
初步诵读 感知情调 品读鉴赏 自主探究
回归课文 学写生字 拓展延伸 自我展示
2分钟 8分钟
20分钟
10分钟
5分钟
四、
五、
回归文本 总结升华
情绪意境和主旨
鉴赏
预习
了解词的常识和作者生平简 介及相关作品。
诵读 达 成 策 略 单 元 目 标
诗词教学的核心,增强语感, 把握情感和意境。为鉴赏诗 歌奠定基础。
4、我们为李清照人比黄花瘦的纤弱和一个女 人在乱世的不幸遭遇而怜惜心痛。
教育永远是一门遗憾的艺术, 正是因为有了这份遗憾,我们才有 了不断的追求和探索。但是我们不 会停下探索的脚步!
词题 《望海潮》
意象选择或典故使用 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十万人家 云树 怒 涛 霜雪 天堑 珠玑 户盈罗绮 三秋桂 子 十里荷花 蝉、长亭、雨、兰舟、烟波、暮霭、楚天 阔、杨柳、晓风、残月
语言特色和艺术手法 用了比喻、夸张、点染等手法,极力 铺排渲染
情绪意境和主旨
从不同角度表现了杭州的繁荣、美丽、富饶,表达了作者的惊叹 艳羡、赞美之情,词风一反惯常风格。
说设计 《声声慢》
本课地位 学情介绍
声 声 慢
本文属略读篇目,安排一课时完成教学。是作 者南渡后的名篇之一,本课将重点赏析,写词 人历遭国破家亡夫丧劫难后的愁苦悲戚,是词 人晚年生活的真实写照,也是时代苦难的象征。
教学目标
通过前几首首词的学习,学生对豪放派和婉约 派的风格特点已有了大体认识,对词的文体常 识和基本鉴赏方法已有所掌握,而且对李清照 本人和她前期作品风格也有了一定的基础,这 些都是本节课的有利因素。因为本节课课堂容 量较大,为了节省时间,我安排学生在课前1、 回顾以前学过的李清照的作品2、查找相关资料 了解李清照生平3、利用早读熟读成诵,初步感 知了本首词。 1、反复朗读并背诵该词,品味意象,深刻领悟 李清照的悲怀愁绪。 2、进一步熟悉知人论世诗歌鉴赏方法和掌握艺 术手法。 3、比较不同时期作者”愁”情的内涵。 4、体会真情之美,培养学生对古诗词的热爱及 审美情趣。
紧扣考纲程度
单 元 教 学 评 价
科学科素养 提高
紧扣高考考纲。教学重点与考纲考点 ①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表达 技巧;②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完 全吻合。
1、为柳永与爱人不忍分离缠绵悱恻的真情而 感动;
2、为苏轼身处逆境依然我行我素、乐观豁达 的人生态度和作者超群的多面艺术才情而倾
3、为辛弃疾空有一腔爱国之情而英雄无用武 之地而惋惜;
知 识 整 合 纵向整合
纵向:古典诗词是我们祖先留给我们的宝 贵精神财富,是我们中华名族的瑰宝。所 以,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人 教版实验教科书五个模块一共安排了四个 单元学习中国现代诗歌和古代诗词,前面 学生已经通过新诗的学习、唐前诗歌和唐 宋诗歌的学习,掌握了分析诗歌的意象、 把握节奏以及知人论世等分析主旨的方法, 这样的安排也符合学生的认识习惯。所以 本单元与前面的学习相辅相承,完善了学 生的知识结构。宋词安排在第四册,学习 本单元还应该带领学生总结诗词鉴赏的基 本方法,为以后进行诗歌与散文系列的选 修打下坚实的基础。
《声声慢》:是晚期词。深重的家国 之愁和个人境遇悲苦之愁。 《念奴娇•赤壁怀古》:一般认为 是豪放派词作的千古佳作。
苏轼 豪放派
《定风波》:则是苏轼大观洒脱人 生态度的鲜明表现。
辛弃疾
《水龙吟· 登建康赏心亭 《永遇 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 》:都是表达 金救过主题,倾吐不满与忧愤。
横向整合
横向:宋词属于教材“阅读鉴赏”部分 第二个单元,与前面的中外戏剧和后面 的社会科学论文和随笔以及古代人物传 记单元分别代表了集中不同的文学体裁。 通过宋词的学习,能够品味和赏析不同 题材、风格的宋词所传达的情思和意境。
还需要提升教学理论水平,扎实备课,更好地课堂把控的能力, 丰富课堂评价的语言。
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
宋词,以其独特的魅力带给我们多方面的情感体验,但是要学好古典诗 词,单靠课堂内容还远远不够。《新课程标准》要求课程要满足多样化 和选择性的需要,必须增强课程资源意识。语文因其本身学科特点,课 程资源内容丰富取材广泛,一般包括课堂教学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教 学宋词,距离学生比较久远,一方面要在课堂补充大量作者生平简介, 以及作品的相关写作背景,达到“知人论世”,更好把握作品的目的。 其次,毕竟课堂时间有限,更多地要通过教师的引导,让学生课后学会 自主学习,通过网络,图书馆等大量涉取相关信息,拓宽学生知识面, 积累丰富的人文知识。比如本单元课内教学资源可以有:词的相关知识, 四位作者生平简介,写作风格,《望海潮》的歌曲,辛弃疾爱国词人与 南宋的命运的关系,李清照前后期不同人生际遇与词风的关系等,都是 很重要的课程资源看,对词作内容的理解有着重要的作用。课后还可以 推荐《宋词鉴赏》、《苏东坡传》等,使学有余力的学生能够进行选择 性深入地学习。还可以在所带班级或者年级举行唐诗宋词朗诵比赛,激 发学生诵读兴趣,培养诵读习惯,加深对文本的感悟和理解,拓展性学 习既是个人成长的需要,也高考备考所必须。
说目标
阅读和鉴赏活动的目标是充实精神,完善人格提神 境界,加深个人对自身,社会和自然的思考 。
课 程 目 标
过程应重视评价学生对作品的整体把握,鼓励学生 的个性化阅读和创造性解读,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 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 学习古代优秀作品,要体会其中蕴含的名族精神, 为形成一定的传统文化底蕴奠定基础,并且能够背 诵一定数量的名篇。
朗读法、情景导入、对比探究来教学
教学方法
一、情景导入,明确目标。
如果说《葬花吟》是曹雪芹笔下林黛玉对自己身世不 幸、生命无助的一声凄然长叹。那么《声声慢》就是 李清照历经人世悲欢的一曲千古绝唱。她们两个都是 乱世中的美神,又是文学领域巾帼不让须眉的才女。 自古红颜多薄命,两个弱女子在乱世年代用自己的生 命悲歌为后人留下回味无穷的艺术杰作。今天,让我 们走进李清照的《声声慢》,去体味这位奇女子的悲 情人生。(前面播放《葬花吟》的歌曲)
情感、态度 价值观
1、形成良好的审美体验,或体悟真挚情 汲取人生智慧,体会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提高学生语文素养。 2、通过不同风格作品的品味鉴赏,感受 词的艺术魅力。
说教学
基本理念: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本着打造高效课堂的 课改理念,制定了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大概采用以下授课步 骤:
人生在世,知己难求。今天在这里,我觉得李清照是 幸运的,也是幸福的。因为有这么多的同学们此时此 刻走进了她的心扉,设身处地地感受到了她的那份孤 苦和悲愁。只是斯人已逝,就让我们再次深情诵读这 首词,来表达对这位旷世才女的敬意吧!
设计意图:本节课最然结束了,但是我们的学习永无止境。课堂教学是
师生精神共同成长的过程。学习古典诗词,我们带着好奇和期盼始于诵读, 带着充实和自信结于诵读,这是对经典最好的回报。
《雨霖铃》
借景抒情、虚实结合,
塑造离别场景,渲染了凄清冷清的意境,表达了不忍与爱人离别 痛惜伤感之情。舒缓而哀恻中传递出一种烟水迷离的凄美 正是最典型的“婉约”词风的体现。
《念奴 娇· 赤 壁怀 古》
《定风波》
大江 乱石 惊涛 千堆雪
写景抒情 虚实转换、细节刻画、对 比衬托的艺术手法,表达深刻 的人生哲理。
清秋 落日 断鸿 游子 吴钩 栏杆 许汜 恒温
张翰
借景抒情 直抒胸臆
用典抒情
上阕写景抒情,表达了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悲愤;下阕用典抒情, 直抒胸臆,阐明了了一心报国,不可动摇的人生信念。
《永遇 乐· 京 口北 顾亭 怀古》
孙仲谋和刘裕雄才大略 刘义隆草率出兵 佛狸祠
用典抒情 借古讽今
廉颇
上阕追慕英雄人物,表达抗金救过的热情;下阕借古讽今,批评 南宋统治者苟且偷安,不重用人才的愤懑之情。两首词既 印证了辛弃疾作为伟大了爱国诗人的情怀,同时也体现了 激愤沉郁的豪放词风。
主体课文是围绕单元的主题 选编的几篇课文,分为精度和略 读课文。
研讨与练习
对理解文本内容的重要提示,也 是拓展和延伸。
《望海潮》:壮阔宏大,一反柳永 一贯风格
柳永 婉约派
单 元 内 容 分 析
《雨霖铃》:缠绵婉转 ,是柳永的 代表作
李清照
《醉花阴》:是词人早期词。抒写对 醉花阴:是词人早期词。抒写思夫 丈夫的思念。 之愁。
1、对比阅读,《声声慢》与《醉花阴》中的 “愁”是否相同?有何区别?
设计意图: 1、比较两首词有助于学生更加全面理解李清照人生境遇,掌握 李清照不同时期词的特点。同时再次教会学生对比鉴赏古诗词 的方法,提升学生能力。 2、实现教学的层次性,照顾部分学有余力的学生,但是不同程 度学生各取所需。
五、回归文本,总结升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