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MGkf肌电图学

合集下载

肌电图的临床应用进展

肌电图的临床应用进展

肌电图的临床应用进展肌电图(EMG)是临床神经电生理的重要检测手段之一,目前被公认为是神经系统疾病定位诊断的延伸,是诊断和鉴别诊断神经肌肉病及神经肌肉接头病变的客观检测手段,组织化学、生物化学、基因检测和影像学检查尚不能取而代之。

下面将近年来EMG的临床应用进展简介如下。

同心圆针电极EMG和神经传导速度(NCV)同心圆针电极EMG、NCV和F波测定是临床上诊断和鉴别神经肌肉病的常规方法。

EMG可提供失神经和神经再支配的信息;鉴别神经源性损害和肌源性损害;反映病变的程度和范围及发现临床下病灶。

NCV 的测定可反映周围神经的功能状态,有助于鉴别周围神经髓鞘损害或轴索损害以及损害的程度。

F波主要反映近端运动神经的功能特别是神经根的功能状态。

EMG和NCV检查的结合有助于周围神经、神经丛、神经根及前角细胞病变的定位诊断。

节段NCV的测定可发现部分传导阻滞,用于多灶运动神经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单纤维肌电图(SFEMG)SFEMG是20世纪60年代Stalberg和Ekstedt首先建立的一项新的检测技术,80年代以后才越来越多地应用于临床。

SFEMG检测中最有价值的参数是颤抖(jitter)和纤维密度(FD)。

可客观地反映单个神经肌肉接头处的传导功能和同一运动单位内神经再生情况。

SFEMG检测的临床意义主要是:1重症肌无力(MG)的诊断:主要异常表现为jitter增宽和阻滞,FD正常或轻度增高。

阳性率较重复神经电刺激(RNS)明显提高。

眼肌型MG的RNS的阳性率<50%,而额肌或眶肌的SFEMG的阳性率可达75%~90%;o进行性神经源性损害(肌萎缩侧索硬化症)和慢性神经源性损害的诊断和鉴别诊断:前者表现为明显的jitter增宽、阻滞和FD明显增高;而后者表现为轻度的jitter增宽伴有或不伴有阻滞,FD轻度增高;肌病的诊断:主要表现为FD升高和轻度的jitter增宽,特别是慢性炎性肌病,常规EMG运动单位改变不明显时,SFEMG的检测更有意义;可以客观评价神经再生的情况。

肌电图原理

肌电图原理

肌电图原理肌电图(EMG)是一种用来记录肌肉电活动的生理学检测方法。

肌电图可以帮助医生诊断肌肉和神经系统的疾病,也可以用于评估肌肉功能和监测肌肉活动。

肌电图的原理是基于肌肉收缩时产生的电活动,通过电极将肌肉电活动信号转换成图形记录,从而反映肌肉的活动情况。

肌肉的活动是通过神经冲动控制的,当神经冲动到达肌肉时,肌肉细胞内的离子通道会发生改变,导致细胞内外的电位差,从而产生电活动。

这种电活动可以通过肌电图来记录和分析。

肌电图通常包括静息状态下的肌电活动记录和肌肉收缩时的肌电活动记录。

在进行肌电图检测时,首先需要将电极贴在患者的皮肤上,通常是在需要检测的肌肉附近。

电极可以记录肌肉电活动的信号,并将其转换成图形记录。

在静息状态下,肌电图记录的是肌肉的基础电活动,这可以帮助医生评估肌肉的神经支配情况和肌肉的基础功能状态。

而在肌肉收缩时,肌电图记录的是肌肉收缩时产生的电活动,这可以帮助医生评估肌肉的活动情况、肌肉的协调性和肌肉的力量。

通过分析肌电图记录,医生可以判断肌肉的神经支配情况、肌肉的疾病情况以及肌肉的功能状态。

例如,肌电图可以帮助医生诊断神经根压迫症、肌无力症、肌肉萎缩症等疾病。

此外,肌电图还可以用于评估肌肉损伤的程度、监测肌肉康复训练的效果以及指导康复训练的方案。

总之,肌电图是一种重要的生理学检测方法,通过记录肌肉电活动的信号,可以帮助医生诊断和评估肌肉和神经系统的疾病,也可以用于监测肌肉的活动情况和评估肌肉的功能状态。

肌电图的原理是基于肌肉收缩时产生的电活动,通过电极将肌肉电活动信号转换成图形记录,从而反映肌肉的活动情况。

通过分析肌电图记录,医生可以判断肌肉的神经支配情况、肌肉的疾病情况以及肌肉的功能状态。

肌电图在临床诊断和康复治疗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对于提高肌肉和神经系统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肌电图

肌电图
2、群多相电位:时限较长,可达20~30ms。 多见于陈旧性神经损伤、脊髓前角细胞疾 病。
多相电位
单纯相、混合相、干扰相
重收缩时肌电图

重收缩时肌电图波形的异常改变是运动单位电 位数量和放电频率的改变。 1、完全无运动单位电位:大力收缩时,不出 现任何运动单位电位,表示运动功能完全丧失。 见于严重的神经肌肉疾患、神经失用及癔症性 瘫痪。 2、运动单位电位数量减少:表现为单纯相或 少量运动单位电位出现。 3、病理干扰相:见于肌病患者。严重受累肌 肉。可无病理干扰相。

异常插入电位
(1)插入电位延长是肌肉去神经支配后肌膜 兴奋行异常增高的结果。出现强直样电位 与肌强直电位为插入电位延长改变。见于 神经源性疾病,也可见于多发性肌炎、皮 肌炎。 (2) 插入电位减弱消失,见于肌纤维严重萎 缩,被结缔组织或脂肪组织所替代。
强直样电位与肌强直电位


1、强直样电位:针极插入后继发的一系列 高频电位。特点:突然出现,突然消失, 波幅和频率通常没有变化,扬声器上可听 到“咕咕” 样蛙鸣声。 2、肌强直电位:插入电位延长的一种特殊 形式,特点:波幅和频率递增递减,扬声 器上可听到俯冲轰炸机样特殊音响。
神经传导速度检测


3、时程(D):从电位开始到回到基线的 时间,以毫秒表示。反映神经纤维兴奋的 同步性。D延长,提示神经纤维脱髓鞘传导 扩散可能性。 4、传导速度:单位时间内冲动传导的距离 (m/s),综合反映神经传导状态。
神经传导速度检测

1、运动神经传导(MNCV) 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s)=近端、远端刺激 点间的距离(mm)/两点间潜伏期差(ms)
2、感觉神经传导(SNCV) 感觉神经传导速度(m/s)=刺激与记录点的 距离(mm)/潜伏期(ms)

肌电图的有关知识

肌电图的有关知识

肌电图的有关知识一、什么是肌电图?肌电图学(electromyography),是研究神经和肌肉细胞电活动的科学,简称EMG,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狭义的肌电图是指以同心圆针插入肌肉中,收集针电极附近一组肌纤维的动作电位,以及肌肉处于静息状态或肌肉作不同程度随意收缩时的电活动。

广义的肌电图学,还包括神经传导,神经重复电刺激,诱发电位等有关周围神经、神经肌肉接头和肌肉疾病的电诊断学。

二、肌电图产生的原理是什么?众所周知,神经系统是通过动作电位传递信息,而动作电位起源于细胞体或轴突终末,并沿神经纤维传播。

肌电图学就是记录神经和肌肉生物电活动,以判断其功能的一种电诊断方法。

检查时将针电极插入肌肉或电流刺激神经,通过放大系统将肌肉在静息或收缩状态的生物电流放大,再由阴极射线示波器显示出来。

动作电位的变化以静息电位为基础,当神经纤维处于静息状态时,细胞膜外呈正电位,细胞膜内呈负电位,膜内外有90mv的电位差,这种电位差叫静息电位,也叫极化状态。

当给予神经足量的刺激或肌肉收缩时就产生了动作电位。

动作电位包括上升支和下降支,上升支也就是去极化状态,是由于Na+离子通道开放,而使细胞外的Na+离子扩散进入细胞内而形成,下降支即复极化状态,是由于K+离子通道开放而使细胞内K+离子扩散进入细胞外而形成。

三、肌电图检查的范围和目的是什么?肌电图检查的范围主要是周围神经系统,包括周围神经系统的每一个环节,即原发性运动神经元如脊髓前角细胞,原发性感觉神经源如后根神经节,脊神经根,神经丛,周围神经,神经肌肉接头和肌肉本身。

肌电图检查的目的主要是确定神经和肌肉损害的部位,性质和范围,为神经和肌肉病变提供更多的有关损害的电生理损害类型,损害程度,病程和预后等方面的信息,从而使临床医生对周围神经系统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更有目的性。

四、肌电图检查的基本方法是什么?肌电图检查的基本方法有以下几种:1、神经传导检查:神经传导检查是用表面电极或针电极记录在神经干受到刺激时,神经或肌肉产生的电活动。

肌电图演示

肌电图演示

EMG在临床的地位 (二)EMG在临床的地位
EMG是神经系统检查的延伸。 EMG是神经系统检查的延伸。 是组织化学、生物化学及基因等检测等技 术不能取代的客观临床检测手段
EMG的应用范畴 (三)EMG的应用范畴
神经科、骨科、康复科、儿科、五官科、 内分泌科、精神科、职业病、工伤鉴定等。 肌电图在大部分国家属神经科、骨科、康 复科等 少数国家设独立科室(如瑞典)
2.EMG检查的临床意义 2.EMG检查的临床意义
诊断和鉴别诊断(神经源性、肌源性、神 经肌肉接头损害) 补充临床的定位诊断(H反射-S1神经根; 补充临床的定位诊断(H反射-S1神经根; 肱二头肌和三角肌-C5- ;大小鱼肌-C6肱二头肌和三角肌-C5-6;大小鱼肌-C6-7) 判断病情、疗效、估计预后
五、肩胛上神经 记录电极:冈上肌 参考电极:肩峰 刺激电极:Erb点,即锁骨上窝处锁骨中点 刺激电极:Erb点,即锁骨上窝处锁骨中点 向上1cm处 向上1cm处
六、肌皮神经 记录电极 放在肱二头肌上 参考电极 放在肱二头肌腱 刺激电极 Erb点,即锁骨上窝处锁骨中点 Erb点,即锁骨上窝处锁骨中点 向上1cm处 向上1cm处
(3)大力收缩状态:观察募集现象 )大力收缩状态:观察募集现象 即观察肌肉在大力收缩时运动电位的多少 及发放频率的快慢 正常情况下大力收缩时肌电图上呈密集相 互重叠的难以分辨基线的运动但动作电位, 即干扰相。
异常肌电图
(1)插入电位的改变 插入电位的减少和消失:见于严重的肌肉 萎缩、肌纤维化和脂肪组织浸润及肌纤维 的兴奋性降低 插入电位的延长和增多:提示肌肉易激诺 或肌膜不稳定,见于失神经支配和炎性肌 病
四、腓肠神经 记录电极 外踝下方稍后 参考电极 足背距离记录电极2~3cm处 足背距离记录电极2~3cm处 刺激电极 小腿后面

emgelectromyogram检查

emgelectromyogram检查

emgelectromyogram检查
摘要:
1.EMG 简介
2.EMG 检查的原理和方法
3.EMG 检查的临床应用
4.EMG 检查的注意事项
5.EMG 检查的优缺点
正文:
EMG(肌电图)检查是一种记录和分析肌肉电活动的检查方法,通过检测肌肉在活动或安静状态下的电位变化,从而了解肌肉的功能状态。

EMG 检查被广泛应用于神经内科、神经外科、康复医学等领域。

EMG 检查的原理是通过插入电极来捕捉肌肉在活动或安静状态下的电位变化。

这些电位变化反映了肌肉纤维的兴奋和收缩状态。

EMG 检查的方法通常是在局部麻醉下进行的,医生会将电极插入到患者肌肉中,然后通过刺激神经来观察肌肉的反应。

EMG 检查在临床上的应用非常广泛,包括诊断神经肌肉疾病、评估肌肉功能、监测疾病进展和评估治疗效果等。

例如,EMG 检查可以用于诊断肌病、神经损伤、肌肉痉挛和神经传导障碍等疾病。

在进行EMG 检查时,有一些注意事项需要遵循。

例如,检查前需要停用某些药物,如肌肉松弛剂和抗惊厥药等。

此外,检查过程中可能会有一些不适感,如肌肉酸痛和刺痛感等,但这些都是正常的。

EMG 检查具有一些优点,如非侵入性、可重复性强和诊断准确率高等。

然而,EMG 检查也有一些缺点,如操作复杂、对医生技术要求高和诊断特异性差等。

总的来说,EMG 检查是一种重要的肌肉电活动检测方法,可以用于诊断和评估神经肌肉疾病。

肌电图.

肌电图.

30
肌 电 图 在 神 经 内 科 疾 病 中 的 电 生 理 表 现
脊髓前角细胞疾病
神经根及神经丛病变
周围神经病
肌源性疾病
一、脊髓前角细胞疾病
1、肌电图(EMG):神经源性损害+束
颤电位
2、神经传导速度(NCV)
运动:MCV稍减慢或正常
感觉:SCV正常
二:神经根损伤
1、肌电图(EMG):神经源性损害,根据受累肌
五、肌源性疾病
1、EMG:肌源性损害和或病理性干 扰相 2、NCV:正常
注:如果合并神经炎时,MCV和或SCV减慢。
举例说明
脊髓节段 拇短展肌 小指展肌 第一骨间肌 尺侧屈腕肌 伸指总肌 C8-T1 C8-T1 C8-T1 C7-T1 C6-8
神经 正中神经 尺神经 尺神经 尺神经 桡神经
第三节
正常F波
异常F波
出现率为50% GBS病人早期
29
H反射的测定
H反射:电刺激胫后神经直接引起其支配腓肠肌的诱发电位成 为M波(直接刺激运动神经纤维的反应),此后经过一段潜 伏期又出现第二个诱发电位称H 波。其名称来自发现人 HOFFMAN,故也称HOFFMAN反射。 观察指标;H反射的潜伏期,波幅和波形等。 异常判断标准:(1)H反射潜伏期延长;(2)两侧波幅差异>60%; (3)H反射未引出。 腓肠肌H反射主要反映S1的传入和传出的神经功能
运动神经:上肢>52 m/s,下肢>42 m/s 。
感觉神经:上肢>54 m/s ,下肢>45 m/s 。
INCHING
• INCHING:分别在神经干上进行多点刺激 (微移技术/inching技术),以确定神经损 伤部位和节段

肌电图及诱发电位意义

肌电图及诱发电位意义
(3)病变是活动性还是慢性;
(4)神经的再生能力;
(5)提供肌强直及其分类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依据。应用于不明原因的肌萎缩、麻木、无力、肢体活动障碍等疾病的定性、定位诊断,还可作为神经损伤手术后或治疗后的监测手段,以及提供康复、伤残、法医鉴定的客观指标。
(二)神经传导速度:是评定周围运动神经和感觉神经传导功能的遗传性周围神经病、格林-巴利综合征、腕管综合征、周围神经外伤等,结合肌电图可鉴别前角细胞、神经根、周围神经及肌原性疾病等。
临床运用较多的是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的诊断,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起病多隐匿,其临床症状的出现,往往迟于病理改变,以致确诊时病理改变已很明显,失去早期治疗机会。神经肌电图检查对其病理改变较为敏感,可用于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早期诊断。临床住院的糖尿病病人皆可建议行此检查,及时发现早期神经病变,使患者得到及时治疗,还可以为糖尿病周围神经病临床疗效评估及治疗方案的拟定提供重要依据。
在社会价值方面:肌电图检查可对对糖尿病神经病变损害、帕金森综合征、吉兰巴雷综合征、癌症周围神经病等特殊疾病的申报提供重要的依据;在法医临床鉴定实践中,在伤残等级、医疗过错鉴定时经常需要对各种原因进行测定,肌电图及诱发电位可鉴别部分真伤和伪伤、真聋和假聋等,具有重要的法律效应。
肌电图、诱发电位临床作用和社会价值
肌电图、诱发电位所能开展的检查项目有:
一、肌电图(EMG)
二、神经传导速度(NCV),包括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CV)、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CV)、F波、H反射
三、诱发电位(EP),包括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视觉诱发电位(VEP)和上、下肢体感诱发(SEP)
四、事件相关电位(P300)
它们的主要临床作用:
(一)肌电图:它作为一种测定运动系统功能的手段,现已被广泛用于区别肌肉力弱和肌萎缩,是肌病所致,或神经病所致,还是其他原因所致。通过针极肌电图,对躯体不同部位肌肉的测定,可以了解:

肌电图

肌电图

肌电图操作规范肌电图(electromyography, EMG)是记录肌肉静息、随意收缩及周围神经受刺激时电活动的电生理诊断技术。

狭义EMG通常指常规EMG或同心针EMG,记录肌肉静息和随意收缩的各种电活动特性。

广义EMG指记录神经和肌肉病变的各种电生理诊断检查,包括常规EMG、神经传导速度(never conduction velocity, NCV)、重复神经电刺激(repetitive nerve stimulation, RNS)、F波、H反射、瞬目反射、单纤维肌电图(single fiber electromyography, SFEMG)、运动单位计数、巨肌电图等。

以下主要介绍比较常用的EMG操作规范。

【适应证】1.前角细胞及其以下(包括前角细胞、神经根、神经丛、周围神经病、神经肌肉接头和肌肉)病变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2.肌肉内注射肉毒毒素的有效部位选择(部分病人)。

3.肌肉活检合适部位的选择。

【禁忌证】1.血液系统疾病:有出血倾向、血友病及血小板<3万/mm3者;2.乙型肝炎患者,或使用一次性针电极;3.爱滋病患者或HIV(+)者,或使用一次性针电极;4.CJD患者,或使用一次性针电极。

【EMG检查的临床意义】1.可发现临床下病灶或易被忽略的病变,例如运动神经元病的早期诊断;肥胖儿童深部肌肉萎缩的检测等。

2.神经源性损害、肌源性损害及神经肌肉接头病变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3.神经病变节段的定位诊断,如H-反射异常提示S1神经根病变;肱二头和三角肌神经源性损害提示C5,6神经根受累。

4.了解病变的程度和病变的分布。

【EMG检查注意事项】1.检查者应熟悉神经解剖知识;2.检测前应进行详细的神经系统检查;3.检查前向病人解释,获得病人的合作:(1)检测过程中保持肢体放松状态,尽量避免精神紧张;(2)检测过程中随着电刺激量的增加会有不适的感觉,MCV等测定(刺激运动神经)时会有肌肉收缩的动作。

肌电图的临床应用

肌电图的临床应用

药物性中毒, 神经康复评价。
肌 电 图 在 神 经 内 科 疾 病 中 的 电 生 理 表 现
脊髓前角细胞疾病
周围神经病
肌源性疾病 锥体外系疾病
一、脊髓前角细胞疾病
1.肌电图(EMG):神经源性损害+束颤电位 注:神经源性损害: 静息状态:可见自发电位(纤颤波、正锐波) 轻收缩:运动单位电位:宽时限、高波幅、

高频为10~20HZ
正常人的波幅递增小于49%
高 低 频 RNS 应 用 比 较
低 频 RNS 重症肌无力 递减明显 高 频 RNS 无或递减 递增明显 递增
肌无力综合症 递 减 肉毒毒素中毒 无或递减
过脊髓的单突触反射引出。

其潜伏期被公认为一种较为理想的胫神 经运动纤维近端段传导功能检测方法。
磁刺激运动诱发电位(MEP)
经颅刺激大脑皮层运动细胞,脊髓神经根及周围神经而在 相应肌肉上记录的复合动作电位。检测锥体束功能,提供病 变的损害程度。 主要观察指标:中枢运动传导时间(CMCT)
各波潜伏期和波幅

特别是对运动神经近端段的功能测定有重
要意义。
瞬 目 反 射

刺激每一侧眶上神经,均可由眼轮匝肌诱 发出两个性质不同的反射成分,刺激侧的
早反射和晚反射及对侧引出的晚反射。

对三叉神经、面神经和脑干病变的早期诊 断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H 反 射

用电刺激胫神经,在腓肠肌先于M波引出 的低阈值的反应波,称为H反射。



1. 神 经 传 导 速 度
3. 瞬 目 反 射 4. H 反 射 5. 运 动 诱 发 电 位
神 经 传 导 速 度
神经传导速度是检测动作电位在最粗大,传 导最快的神经纤维上的传导速度。 正常人的神经传导速度特点:

肌电图及其临床应用1

肌电图及其临床应用1
➢ 反应缺如,即检测不到波形——神经失用/神经断伤
不能绝对化,脱髓鞘时也可波幅降低(部分纤维传导阻 滞及相位抵消);轴突变性也可传导速度减慢(快传导 纤维累及明显)。一般来讲,波幅降低<50%,速度减 慢至正常低限的80-90%以下,提示脱髓鞘。波幅降低 >50%后,传导速度下降到正常低限的70-80%,仍提 示为轴突变性
❖ 发现临床下病灶或易被忽略的病变 ❖ 运动神经元病的早期诊断 ❖ 深部肌肉萎缩或轻瘫
❖ 诊断和鉴别诊断(尤其是运动 功能障碍): 神经源性损害 肌源性损害 神经肌肉接头病变 周围神经病变
❖ 协助补充临床定位 肱二头肌、三角肌—C5、6 肱二头肌、大小鱼际肌—C6、7 胫前肌、腓肠肌—L5 H-反射—L5、S1
❖辅助判断病情及预后评价 肌炎的活动期和恢复期 神经源性损害的进展
❖疗效判断客观指标 CTS术后传导速度明显改善 MG病人用药后RNS恢复正常等
神经传导
目的和临床价值:
❖ 确定神经病变的程度和分布 弥漫性多发性神经病 局灶性病变 神经病变或损伤的程度
❖ 鉴别周围神经病的主要类型 脱髓鞘 轴突变性
针极肌电图
正常EMG
❖插入电位 针插入肌肉时引起一阵短暂的电位 发放
❖自发电位 肌肉安静下的电活动——终板活动 终板噪音 终板棘波
❖运动单位电位(MUP) 产生机理
❖运动单位电位(MUP):观测指标
✓时限:反映一个MUAP所有的肌纤维同步放电的 程度。最重要的指标
✓波幅:由针尖附近的少数肌纤维决定的,受肌 纤维大小和密度的影响
➢波幅:
反映的是所测神经纤维或肌纤维兴奋的数量, 以及兴奋同步的程度(时限依赖型的相位抵消)
➢波形和时限:
也反映所测神经纤维兴奋的数量和兴奋同步的程 度,同步化程度越低,波幅越小,时限越宽,波 形越扭曲,即波形离散

肌电-诱发电位临床应用

肌电-诱发电位临床应用

肌电-诱发电位临床应用临床上很多医生对肌电图还是比较陌生的,比较了解的可能也就神经内科、骨科、康复科等少数科室。

大家常说的肌电图一般都只是广义,肌电图其实包含很多检查项目,如神经传导速度测定检查、肌电图(针极肌电图)、F波、H波、重复神经电刺激、瞬目反射、脑干听觉诱发电位、视觉诱发电位、P300等。

下面我简单介绍一下肌电图部分检查在临床上的应用,没讲到的以后有时间再逐渐跟大家一起探讨学习。

1、肌电图(EMG)在临床的应用常用的EMG检测方法:同心圆针电极肌电图:观察有无自发电活动、观察MUP的大小形态变化、鉴别神经源性和肌源性损害、排除神经肌肉接头病变。

自发电活动:一块肌肉上至少两处记录到,为肯定的异常。

注意:自发电活动的出现有2~3周的潜伏期,肌电检查最好在神经损伤2~3周后进行正尖波纤颤波:代表单根肌纤维在失神经支配后的自发收缩。

纤颤电位和正尖波的出现往往提示失神经支配的病理过程,但在一些炎性肌病或肌营养不良时也可出现。

束颤电位:临床上表现为肉眼可见的肌肉跳动,代表一个MU或MU的部分肌纤维的自发放电,正常人也可有束颤电位,称为“良性肌束颤动”,束颤电位在某些病理状态下较为常见,如前角细胞疾病脊髓型颈椎病、神经根病等。

束颤电位本身不能作为异常的绝对指征,除非伴有正尖或纤颤波。

肌肉轻收缩状态下,分析运动单位电位(MUP)运动单位的单次发放冲动,可引起其轴突支配的全部肌纤维的同步收缩,通过针电极所记录到的波形即运动单位电位(MUP),它是单个前角细胞支配的所有肌纤维电位的总和运动单位和运动单位电位波幅:峰—峰值时限:从偏离基线开始到再回到基线的时间相位:从偏离基线到再过基线为一个相位转折:没有过基线的电位改变 >50uV才有意义晚成分:与MUP有锁时关系,早期神经再支配上升时间:起始正相峰与紧接的大负峰之间的时间间隔神经源性损害:MUP时限-20%;波幅-70%,多相波百分比-,MUP复杂性增加和单纯的波幅增加没有特异性(早期轻度的损害较敏感),MUP不稳定提示正在进行再支配。

肌电图

肌电图

异常肌电图
电静息消失, 二. 电静息消失,出现自发电活动 spontaneous activity 常见异常电位有 纤颤电位 fibrillation potential 正尖波positive sharp wave (PSW) 正尖波 束颤电位fasciculation potential 束颤电位
异常肌电图
正尖波 positive sharp wave 一个正相电位,宽度大于10ms,幅度大 一个正相电位,宽度大于 , 于100-200uV。 。 神经损伤初期纤颤电位增多,后期正尖波 神经损伤初期纤颤电位增多,后期正尖波 增多。 增多。
异常肌电图 束颤电位fasciculation potential 束颤电位 自发的完整的运动单位电位, 自发的完整的运动单位电位,肌肉处于 受激状态。形态与正常相似为良性束颤, 受激状态。形态与正常相似为良性束颤, 形态参数异常即为恶性束颤, 形态参数异常即为恶性束颤,表示运动单
1.肌电图检查的基本原理 2.插入电位 3.电静息 4.运动单位电位时限
异常肌电图
纤颤电位fibrillation potential : 纤颤电位 个别肌纤维自发地独立、 个别肌纤维自发地独立、不规则收 缩而产生的动作电位
特点:始为正相,宽度小于2ms,幅度 小于100uV,频率1-20Hz.多出现在肌肉 失神经支配时,肌纤维对乙酰胆碱或机 械刺激敏感。在肌肉疾病时也可出现。
肌电图- 肌电图 肌电图诊断指标
正常肌电图波形 一、insertional activity 针插入或移动时 可诱发短于0 3 的电活动 可诱发短于0.3s的电活动
正常肌电图波形
二、放松时肌电图 电静息 放松时正常情况下无任何电活动 electrical silence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部分 第二部分 第三部分 第四部分 第五部分
概论 神经电生理基础 肌电图检查基本原理 常见疾病的检测 检测报告书写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第二部分 神经电生理基础
1. 仪器装备 2. 神经电生理基础 3. 神经肌肉电生理特性 4. 神经元变性与再生 5. EMG和NCV检查的基本原理
二、神经电生理基础
运动系统的组成及肌节的分布
2.对于安装有心脏起搏器的患者,不应进行NCV。 3.体内植入了心律转复设备或除颤器时,应咨询 心脏专科医生,刺激器要远离植入设备15 cm以上, 必须接好地线,并且刺激电流的时限不应超过0.2ms。
4.对于疑诊Creutzfeldt-Jakob病的患者,应 使用一次性电极,检查结束后所有与血液接触过 的物品均要妥善处理。
4.了解病变的程度和病变的分布。
五、肌电图和神经传导的影响因素
• 年龄 足月新生儿,其NCV为成人的一半, 3~5岁差不多达成人值,十几岁达成人值。
• 温度 理想室温为25 ℃ ,皮温为32℃。温度 过低,将使NCV延迟,EMG阳性率下降。
• 异位支配或病理性代偿 • 误差
六、对肌电图申请检查的基本要求
像学检查提供依据; • 临床科研和基础研究
二、肌电图检查的适应症
1.前角细胞及其以下(包括前角细胞、神经
根、神经丛、周围神经、神经肌肉接头和肌肉)
病变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2.肌肉内注射肉毒素部位的选择(部分患 者)。
周围神经系统疾病分类
前角病变
运动神经元病 脊髓灰质炎 脊髓空洞症
神经根病
椎间盘突出 椎体退行性病 炎症性 癌性 血管梗死 感染性
5.对于HIV和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患者,进行 针电极检查时,建议使用一次性电极,对于非一 次性电极要按照要求进行消毒处理。检查人员在 检查时以及处理电极时要注意自身防护。
特别要注意:①有出血倾向者;②易患反复性、 系统性感染者不宜作肌电图检查。安装心脏起搏 器者作NCV须谨慎操作!
四、肌电图检查的临床意义
静息跨膜电位
Resting membrane potential
概念:
静息跨膜电位:细胞在静息(未受刺激) 状态下膜两侧的电位差称静息膜电位
静息时细胞的特点:
静息时细胞内外离子的特点:①细胞内[K+] 一般比细胞外液高30倍;②细胞内带负电荷的生 物大分子(主要是蛋白质)比细胞外液高10倍; ③细胞外液中[Na+]和[Cl-]都比细胞内高20倍; 所以,细胞内正离子主要为K+,负离子主要为带 负电荷的蛋白质分子;细胞外正离子主要为Na+, 负离子主要为Cl-。
静息时细胞膜的选择性通透性:①内带 负电荷的蛋白质分子完全不可通过; ② Na+和 Cl-通透性极小; ③ K+有较大的通透性
1.被检者检测前应进行详细的神经系统检查。 2.申请单要详细记录简要病程、临床症状、神 经系统体征及可能诊断。 3.要明确检查部位或检查目的,原则上肌电图 与NCV同时检查,而NCV则可单独执行。 4.检查前向患者解释检查目的,以及针电极检 查和电刺激会有不适等。 5.有出血倾向者;患反复性、系统性感染者不 宜作肌电图检查。
(Nerve Conduction Velocity)、重复神经电刺 激 (Repetitive Nerve Stimulation) 、 F波(Fwave) 、H反射(H-reflex) 、瞬目反射(Blink Reflex) 、交感皮肤反应 (Sympathetic Skin Responce)等有关周围神经、神经肌肉接头和 肌肉疾病的电诊断学。
提纲
第一部分 概论 第二部分 神经电生理基础 第三部分 肌电图检查基本原理 第四部分 常见疾病的临床检测 第五部分 检测报告书写
第一部分 概论
第一部分 第二部分 第三部分 第四部分 第五部分
概论 神经电生理基础 肌电图检查基本原理 常见疾病的检测 检测报告书写
一、肌电图检查的目的 二、肌电图检查的适应症 三、肌电图检查的安全性和注意事项 四、肌电图检查的临床意义 五、肌电图和神经传导的影响因素 六、对肌电图申请检查的基本要求
概论
肌电图是记录肌肉静息、随意收缩及周围 神经受刺激时各种电特性的一门技术。
狭义的肌电图学(Electromyography, EMG) 是指以同心圆针插入肌肉中,收集针电极附近 一组肌纤维的动作电位,包括在插入过程中, 肌肉处于静息状态下,肌肉作不同程度随意收 缩时的电活动。
广义的肌电图学,还包括神经传导速度
1.可发现临床下病灶或易被忽略的病变,例如运 动神经元病的早期诊断、肥胖儿童深部肌肉萎缩的检 测等。
2.可对神经源性损害、肌源性损害及神经肌肉接 头病变进行诊断和鉴别诊断,对脱髓鞘神经变性与轴 束性变性进行鉴别。
3.神经病变节段的定位诊断,如下肢 H反射异常 提示S1神经根病变;肱二头肌和三角肌神经源性损害 提示C5~6神经根受累。
神经丛病
外伤性 炎性 放疗性 癌性
神经病
单发性神经病--嵌压型神经病 多发性神经病--脱髓鞘性
轴束性 单发性多神经炎
神经肌肉接头病
重症肌无力 肌无力综合征 肉毒中毒 中毒性 先天性
肌病
肌营养不良 炎性 代谢性 内分泌性 先天性
三、肌电图检查的安全性和注意事项
1.对于存在出血倾向的患者,应仔细评估肌电图 检查的利弊。如果血小板低于50 000/mm3,采用针 电极检查时,出血的风险增加。血友病或其他遗传 性凝血功能障碍疾病患者应避免进行肌电图检查。
如果收集的是单根肌纤维的电位,则称为 单纤维肌电图(Single Fibre EMG)。如果要研 究整个运动单位的电活动,则可利用巨肌电图 (Macro EMG)。
一、肌电图检查目的
• 临床诊断不能确定,要求协助诊断; • 医生要掌握神经损害的类型和程度,
寻找病因; • 观察治疗后神经肌肉的恢复情况; • 确定神经具体损害部位,为手术或影
整个运动系统由上、 下运动神经元、神经肌肉 接头以及肌肉组成。
引起肌肉力弱的病变 部位,可发生于如图所示 的 7个水平。运动系统不 同部位的病变,在肌电图 上有相应的特征性改变。
三、神经肌肉电生理特性
静息跨膜电位(Resting membrane potential) 动作电位(Action potential) 容积传导(Volume conduction)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