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人的心理调适及应对策略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现代人的心理调适及应对策略

现代人的心理调适及应对策略知心绿茶2012/9/22 12:51:46 分类:心理选摘浏览:340次评论(0)分享该篇文章复制地址举报

(扬州大学,教育科学学院,赵建章)【摘要】社会竞争使每一位社会成员都感到压力的存在,如何释放竞争的压力,以轻松活跃的心态去面对社会竞争浪潮呢?本讲将从竞争的社会心理背景,包括社会转型、全面竞争等所引发的时代焦虑和心理危机视角切入,探究竞争社会的心理压力源,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竞争等等的压力;分析竞争社会的心理困扰及其产生机制,包括促成心理压力的客观社会条件、个人对压力的知觉、个人对压力的反应、心理压力的后果、面对竞争社会压力的个人和情境条件;探寻竞争社会心理调适的路径,包括改变与完善认知、整合价值观念、建立社会心理支持体系、塑造健康人格、建设和谐社会等。【关键词】现代社会,心理调适,应对策略当前,我国社会正处在社会转型、机制转轨、利益调整的关键阶段,市场化的推行与价值观念的嬗变强化了社会的竞争氛围。社会转型、社会竞争引发的社会矛盾与社会心理危机不断发生,这既制约和影响了和谐社会的构建,也影响了众多社会成员的身心健康。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

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注重促进人的心理和谐,加强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引导人们正确对待自己、他人和社会,正确对待困难、挫折和荣誉。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和保健,健全心理咨询网络,塑造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可见,我们构建的和谐社会包括社会心理和谐层面,没有人们社会心理的和谐也就没有整个社会的和谐,社会心理和谐是社会和谐的认知基础,和谐社会是一个社会心理和谐的社会。因此,探讨竞争社会的心理调适对社会与个人的和谐、健康发展都有着重要意义。

一、竞争社会的心理压力源所谓压力就是用来对付威胁常规办法的失败。压力因各人的体验而不同,有些事情可对某些人形成压力,而对另一些人并不形成压力。压力在心理学上常用“紧张”来表示。压力状态由两方面因素构成:一是威胁也称“紧张刺激物”;二是由个体生理上可测量的变化和个体行为组成的反应。紧张刺激物分为两种:一种是物理的或环境的紧张刺激物,这种紧张刺激物使机体遭受不舒服的物理危险;一种是心理的紧张刺激物,这种紧张刺激物威胁人的心理上的完整或健康。物理的紧张刺激物,包括难听的噪音,恶劣的自然环境,拥挤的人群,某些与知觉者相关的社会事件等。心理紧张刺激物,包括自我尊重受到威胁,完成智力任务的失败,个人目的受挫等。生理的反应,表现出呼吸速度加快、掌心出汗、瞳孔放大、心律失常、皮肤电反

应、血液中化学变化等。构成我国竞争社会的心理压力源有:1.经济领域的过度侵蚀。我国要建立的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由于市场经济体制还不够完善,由于市场化对社会领域的过度侵蚀,由于全球化的推波助澜,更由于我国社会建设的滞后,社会经济领域竞争显得尤为激烈,它给整个社会心理带来了焦虑,给每个人的心理带来了巨大压力。从政府官员、企业高管、大学教授到普通工人、农民,经济领域给人们到来的心理困扰几乎无处不在。国内媒体报道的多起政府高官、企业高管、文艺明星、留守妇女儿童的自杀及富士康的十几宗跳楼事件,虽然不能说都是由经济领域带来的心理危机所致,但无不折射出经济领域过度侵蚀所带给人们的心理困扰。2.社会竞争加剧所导致的压力感加重。不论是升学、就业,还是职称、职务晋升等方面的竞争,都使人们的学习、工作任务加大,标准提高,长期处于高度竞争状态之下,自然会对人们的身心承受力造成重压,积之成疾,聚之成患。我国处于亚健康状态的人数之巨令人吃惊,而且呈明显上升趋势。据相关学者研究,北京、上海和广东的亚健康发生率分别高达75.3%、73.5%和73.4%。可见,亚健康状态人群问题已成为一个普遍的社会心理问题,压力过重心理已成为我国当前不可回避的一个社会心理问题。3.生活节奏加快所带来的紧张感增加。知识更新速度加快,工作节奏加快,生活习惯替换频率加快等,都需要人们不断调整自己原有的

心理定式和行为模式,这些情形导致紧张和焦虑的心理、行为。心理枯竭便是由内外环境节奏过快所带来的过度紧张感而引发的一种身心失衡状态,开始成为现代人的社会心理流行病。心理枯竭是指长期处于巨大的压力之下,个人的身心能量和现有资源无法应付外界或自身的超负荷要求时,所产生的生理、情绪情感、行为等方面的身心耗竭状态。职业枯竭是心理枯竭的一种表现形式,职业枯竭对集体和个人都会产生不良影响,其后果主要为影响工作绩效、身心健康,甚至导致生命枯竭。4.改革过程中出现的社会问题引起心理失衡。下岗失业失土、贫富差距、腐败现象等使一些人产生了较强的失落感、相对被剥夺感、不公平感等,如果这些心理感受长期得不到改变,甚至进一步加深,势必使心理失衡现象变成严重的心理问题。据相关部门的资料,中国的自杀率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一直维持在20/10万以上,自杀约占全部死亡人数的3.6%,是全人群第5位重要的死亡原因。世界平均水平是10/10万。有关研究显示,目前在我国每年约有25万人自杀,改革过程中出现的社会问题引起心理失衡是青年人群自杀的首位死因。每年约有150万人因家人或亲友自杀而产生长期、严重的心理创伤,从而成为一种严重的社会负担。5.文化价值观念的变迁造成心理上的困惑。或是由于新旧价值观念和行为规范之间的冲突,或是由于新旧价值观念和行为规范之间难以及时有效地交接所形成的“空

白”,使人们在一定程度上产生心理困惑或迷茫感;权威的下降、信仰的迷失、传统道德的沦陷,导致了迷惘的一代,“飘一族”。6.社会陌生性增加导致归属感程度的降低。随着社会流动的范围扩大、频率加快,以及生活环境的变化程度加大,会使人们经常或随时面对巨大的反差。由于丧失了基本的熟悉,而增加了更多的陌生,这种情形会使人们一时难以形成应有的归属感、依赖感,在极端的状态下会导致孤独感和无助感等。当前我国社会心理发展与健康问题不容忽视,它已束缚了和谐社会的顺利建设,成为社会不稳定的隐患。以精神疾病为例,在我国精神疾病发生的数量已超过了心血管疾病,跃居疾病发生率的首位。据一项相关调查,目前我国约有3000万青少年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其中,中小学生中有心理障碍者为21.6%~32%;大学生中有心理障碍者为16%~25.4%,而且呈现上升趋势。二、竞争社会的心理压力及其产生机制心理压力必须在一定的条件下才

能产生。美国学者豪斯(1974)提出了以下几个条件,构成一个多变量的综合模型,共涉及五个变量即五个条件。一是可以促成压力的客观社会条件。如面对观众的演员,和一个地位高的人打交道等。二是受到威胁的个人对于压力的知觉。个人必须知觉、体验到这种压力。如一个傻子体验不到失去自我尊重的压力。再如,一个人只有知觉到事物、思想或人对自己的真正意义(如与某个朋友的分手),才能感受到压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