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安庆岳西方言探微

合集下载

岳西方言研究

岳西方言研究

岳西方言与普通话黄小兰合肥师范学院09级汉语言文学非师2班【摘要】方言词汇千差万别,多姿多彩且有较明显的区域特征,本文就词形和词义两方面进行分析与归纳。

岳西方言是指安徽省安庆市岳西县内的居民所使用的方言土片,从性质上看属于赣语怀岳片。

岳西方言分为五个区域,每个区域方言不尽相同,下面就以天堂镇为标准,略述一下岳西方言在词汇方面的独特之处。

一、词义扩大本方言中有一些词,从词形上看,与普通话完全一样,但从词义上看,它比普通话概括得更广些,包含的内容更丰富些。

1、窿:这个字在普通话里不能独立成词,它只能与“窟”组成单纯词“窟窿”,表示为“孔、洞”的意思。

本方言中,“窿”与其它词组成的词语,表示了比原来意义范围大得多的意思如:鼻~(鼻孔) 衫袖~(袖筒) 被窝~(被条的长筒形里面) 锅~(锅膛)2、驮:普通话中只有“用背负载”一个意思,本方言也扩大了,结果有:挨(~打、~骂、~批)借(~债、~钱、~高利贷)3、蹬:除普通话常用的意思外,本方言中还用此词表示玩、待、停留(你在这多~伙子嘛)歇(好久不见,难得到我家来一趟,你别急着走,在我家多~几天)4、屁股:除普通话所指的臂部等意思,还有“被子”的意思。

5、团:本方言兼带“圆”字义:圆圈叫做“团轱辘子”,表示某东西圆圆的叫做“团摸摸的”。

在岳西的有些乡镇,年前都要“炸团子”,越圆越吉利,预示团团圆圆。

6、妹:普通话指同辈中比自己年纪小的女子,而在本方言中比自己小的人不论男女都可以叫妹。

7、韶、本区方言中,可以用此词表示赞美之意也可以表示批评或是讽刺,而普通话只有赞美的意思。

“她真~,小小年纪就打耳洞”。

8、一伙:兼有普通话所指的“一些、一群”外,还有“一会”的意思,如:走累着,歇~吧9、巧:除有“灵巧”的含义外,还有“便宜、价钱不高”的意思。

如:“~卖了”,“那里贵些,这里~一些”。

二、词义缩小这一类词从字面上看也与普通话一样,但词的含义却比普通话的内容狭窄些、单一些、缩小些。

安徽安庆方言舒声促化现象探析

安徽安庆方言舒声促化现象探析

在汉语声调的古今演变中,“入声—舒声”是汉语共同语及汉语方言语音变化的总趋势,元代周德清在《中原音韵》一书中就揭示了汉语“平分阴阳、入派三声”的语音发展规律,但在保留入声的晋语和江淮官话中,却出现了“舒声—入声”的逆向声调演变现象。

关于晋语中的舒声促化现象,贺巍[1]、马文忠[2]、邢向东[3]、张光明[4]等先生已经做了充分的研究,江淮官话中的舒声促变现象却少有人问津,只有岳冉曾对归属江淮官话的六安方言舒声促化现象做过考察[5]。

实际上江淮官话中的舒声促化也很常见,郑张尚芳先生说:“在官话影响下,各方言有些入声字转为舒声是不足为奇的,但相反的,又有一些方言出现舒声转为促声的现象。

这种现象不限于晋语,在其他方言也有发现,而以入声带ʔ尾的晋语、吴语、江淮话最发达。

”[6]6属于江淮官话的安徽安庆方言就有较为丰富的舒声促化现象,安庆方言舒声促化主要有两种类型:一是单字舒声促化;二是舒促两读,即单字读舒声,在词语和句子中发生舒声促变。

本文拟重点讨论安庆方言舒声促变的类型及成因。

安庆方言为笔者母语,文中例字、例词和例句均为笔者调查所得,主要发音合作人:张安生,女,安庆人,生于1943年,安庆市东风袜厂退休职工,高小文化;江功煦,男,安庆人,生于1942年,安庆市轧钢厂退休职工,初中文化。

一、单字舒声促化根据中国社科院语言研究所编制的《方言调查字表》[7]1-80调查出安庆方言有51个舒声促化的单字,均为阴声韵促化的字。

音韵特点如下:1.中古开口促化的字共27个,合口促化的字共24个,发生促化的舒声字主要来源于中古果、假、遇、蟹、止、流等六摄的一三等字,少数来源于这六摄的二四等字。

分布情况如下:2.从中古声母的清浊来看,清声母23个,浊声母28个。

全清:帮母——爸秘泌;心母——塑婿犀;章母——蔗诸指;晓母——嚇;见母——尬髻戈;影母——涴恶;书母——赦庶恕奢赊次清:滂母——帕譬;初母——厕全浊:並母——薄鼻;奉母——复;从母——藉;匣母——糊(~涂);群母——咳;邪母——续;禅母——佘;次浊:明母——墓暮募;泥母——怒;来母——鹭露赂隶荔痢吏泪;疑母——卧御;喻母——誉预易耶愈裕安徽安庆方言舒声促化现象探析鲍红(安庆师范大学文学院,安徽安庆246011)摘要:安庆方言舒声促化现象主要有两种类型:一是单字舒声促化,促变原因:上古入声字的方言遗存,对中古舒入两读字入声读音的继承,其他同偏旁入声字的同化,音值借贷,同义入声字类推;二是舒促两读,即单字读舒声,在词语和句子中发生舒声促变,促变原因:轻声音节入声化,词性和词义及语法功能的不同引起的促变,急读和轻读引起的舒声促化。

安庆方言研究

安庆方言研究

安庆方言研究一、语音1、普通话读舌面音(ji qi xi)区内方言读舌根音(g k h)j=g,例如:家、夹、介、解、街、窖、角、间、江、讲、教、觉等;q=k,例如:敲、嵌、掐等;x=h,例如:下(虾)、瞎、鞋(些)、蟹、巷(项)、咸等。

这种变化普遍都是后面的韵母含有a,e 时,a、ai、ao、an、ang尤其是以含a占绝大多数2、全浊声母念送气音,受赣语黄孝片影响j=zh,例如:巨、句、举、军、君、均等;(撮口呼代替合口呼)x=sh,例如:血、靴等g读成go,例如:干、哥、割等;k读成ko,例如:砍、刊、康等;h读成ho,例如:合、贺、鹤等。

3、加入的音和丢失的音(1)加入的音:e 和oⅠ、e(刚在第一点里已经说过的含‘a’的韵母,其实在安庆方言中真的伴有很重要的角色,因为安庆方言很多不同于普通话的变化都是与a有关)当a、ai、ao、an、ang,前面没有声母单独成字在安庆方言中要拉来韵母(e)作为声母,几乎没有例外。

这些字往往就找不到同音字来标注它:①‘ea’{eá}---小孩子。

如:这~子两岁了。

{eǎ}---倔强,不讲理。

如:你太~着。

~搭,~搭货。

{eà}用物挡住留出缝隙。

如:把窗子~个缝。

反复推拉。

如:不要把门~来~去。

②‘ean’{eān}--- .安、谙、鞍….的方言读音。

被水淹。

如:下大雨把路~着。

{eǎn}—1.-眼的读音。

如:一对大~睛;2.~问,指望着,如:你自己想法子,不要~问我。

{eàn}---1.岸、按、案、暗、黯等字的方言读音。

2.迟,不早了。

如:走快些,~着了;回家吧,时间~着。

③‘eai’{eāi}---哀、哎、挨的方言读音。

{eái}---1.捱、挨的方言读音。

缓慢移动。

如:你走快点,怎么这么慢慢~;2,循环转圈,如:~墨。

3.呆板,不活络,如:那个人~着不得了。

{eǎi}---矮的方言读音。

{eài}---1.爱、艾、隘、碍的方言读音;2.拖延,如:你的作业~到什么时候写?3.依赖,如:这么一点事还要~着我来做。

岳西方言词汇对照

岳西方言词汇对照

岳西方言词汇对照岳西位于皖西南,语言学上属于赣语怀岳片,但受江淮官话影响较大。

境内可再细分三个方言片,这里以天堂镇到石关乡方言片词汇发音为准,有差别之处又以石关乡政府所在地为准。

尽可能用同音字标注,但对当地已有约定俗成的写法和因音系系统差异找不到同音字的则另当别论。

同义字的选取也尽可能照顾字形与字义的联系。

拼音上根据汉语拼音方案改进,声调用1、2、3、4、5分别表示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和入声,轻声不标注。

本表采用先列方言词,再列方言发音,最后列出普通话对应词汇或解释的方法进行。

挦,qian2,拔(毛)屙,e1,拉(屎)、撒(尿)嗍,shou2,(用嘴)抿搛,gan1,(用筷子)夹喒,zuan3,(鸭鹅等用喙)咬搦韭菜,——,腌制韭菜撖玉流,han3ru4liu,沙玉米,去出其中的夹杂物撇,——,扳断,使弯曲軂,lao4,身体蠕动辏,cou1,倾倒,推倒窾,kuan3,倒扣鋬,pan4,提梁虎,——,抛洒,向外扬弃焘,dao4,用混凝土浇铸,组词::焘地坪,song3,推俵,biao4,“不要”的合音剋,kei2,他蒽,n3,你港话,——,讲话,说话港理,——,懂道理,通情理(指人性格温和,与蛮不讲理相对)绵,——,软,食物受潮后变得松软变味脆,——,易碎,与普通话意思相近膙,jiang3,有嚼劲,不易嚼烂,与网络新词Q滑的Q相近膙子,——,瘊子潮叽叽,chao2ji1ji,空气潮湿,周围湿漉漉的样子糊溻溻,hu2ta1ta,食物煮的过烂,形成像米糊(稀粥)一样的熔融状态干巴巴,——,食物非常脆,没有一点水分,味同嚼蜡膙勾勾,——,食物嚼劲十足,很难咬碎化ruarua,——,跟“糊溻溻”意义接近,但不特指食物暖烘烘,——,非常暖和,通常指屋里冬天十分暖人冷飕飕,——,非常冷(通常伴有微风)淡biabia,——,食物没有味道(酸甜苦辣咸,多指咸味),不可口韩着齁人,——,非常咸,吃了使人嗓子十分不舒服,“韩”=咸,齁人与普通话意思相同硬邦邦,nging5bang1bang,——玉流,ru4liu2,玉米玉流蔸子,ru4liu2dou1zi,玉米的根部玉流活子,ru4liu2huo2zi,玉米的整个植株,“活子”指植株(一株植物的根叶茎)天花,——,玉米的花玉流槌,ru4liu2chui2,玉米棒子玉流芯,ru4liu2xin,玉米棒子里除去包叶和玉米粒的部分玉流籽,ru4liu2zi,玉米粒枞树,——,松树枞毛,cong2mao,松树的叶子,特指从松树上剔下当柴火的带叶的枝条毛栗,——,野生板栗杉树,sha1shu4,杉树杂树,——,山里除松树、杉树以外的乔木杈,cha5,山里丛生的灌木和矮小的落叶乔木水竹,——,一种竹子,才手指粗细白果,pei5guo3,银杏水冬瓜,——,桤木杨桃,——,猕猴桃央梨,——,棠梨柿柿,ci5ci,柿子,大柿柿指人工柿子——有苹果大小,小柿柿指野生柿子——有葡萄大小樱桃,ngin3tao2,樱桃,六六/果子,——,一种野果,灌木,果瓤酸中带甜,果核呈椭圆形,比瓜子还小,但炒制后比瓜子香莲皮/老鼠皮,——/lao3chu3pi2,结香,小孩喜欢剥下她的皮抽打一种叫“老鼠”的玩具萢,pao1,一种野果,藤本植物,有刺,至少有两个亚种(大麦萢、小麦萢),每颗果实都有若干比绿豆还小的颗粒攒成,味甘甜毛楂,——,野山楂乌麻,——,多年生草本藤状植物,果实的瓤可食八月楂,——,多年生草本藤状植物,果实可食,因果实八月成熟而得名鬼针,——,一种植物,种子成熟后容易钉在走过的人的衣物上麻抽,——,茅草的一种,花还没有伸出包叶时可食,吃起来有丝丝的甜味野百合,——,卷丹家百合,ga1bei5huo2,百合的一种,具体未知玉蔸,ru4dou1,一种特别像荷花的植物,根茎可食羊胡姜,——,蘘荷羊姜,——,菊芋乌子,——,属种未知流基,——一种特别像甘蔗的作物,应该是高粱,茎不甜,种子比甘蔗饱满貂,diao1,甘蔗、流基的结种子的冠伍谷,——,薏米安豆,ngan1dou5,豌豆老母猪哼,——,一种蕨。

方言解析

方言解析

安庆方言与黄梅戏的渊源安徽有“双黄”,黄山与黄梅戏。

很荣幸的是,黄梅戏的故乡就在我们美丽的山水城市安庆。

作为中国独特的剧种,它的特色在哪呢,什么是剧种特色?安庆话就是黄梅戏的特色。

”不论剧团地处何方,演出时统统都说的是安庆话,就连湖北包括黄梅县的黄梅戏剧团演出时也都说安庆话。

“这说明安庆话是黄梅戏的灵魂,是黄梅戏的特色,是黄梅戏的韵味所在。

”由于安庆地区地理位置处于皖、鄂、赣三省交界地带。

因此,安庆地区方言存在地域的多样性。

安庆区内方言既含有“楚语”、“赣语”、“江淮方言”的某些特征,同时又掺杂各种方言而汇成安庆地区独有的地方色彩。

安庆话最大的特色就是它独特的发音以及一些仅安庆地区才会说的“土”词汇。

首先我们一起来看看它的发音方式,一、普通话读舌面音(ji qi xi)区内方言读舌根音(g k h)。

如,我们的“家”我们会读成(gia),q=k,例如:敲、嵌、掐、卡等; x=h,例如:下、虾、瞎、鞋、些、蟹、辖、项、巷、限、咸等。

二、零声母字的分化,普通话中“y、u、v”音在方言中被读成普通话中没有的鼻音,一般前有介音E. y:牙、鸭、咬、硬等; u:我、饿、讹等; v:鱼、雨、语等。

三、全浊声母念送气音,受赣语黄孝片影响,j=zh,例如:巨、句、举、军、君、均等;(撮口呼代替合口呼) x=sh,例如:血、靴等;g读成go,例如:干、哥、割等;k读成ko,例如:看、砍、刊、康等; h读成ho,例如:合、贺、鹤等。

四、“l”“n”不分.五、普通话中韵母中uo、uan、uon、uei(ui),方言中多丢失u失去而变成o、an、on、ei。

例如:多、罗、团、吞、推、翠、碎等,六、普通话中韵母中u读成ou,例如:杜、图、炉、祖、醋、苏等;普通话中韵母中ue读io,如:学、确、雀、鹊、角、爵、觉等;普通话中韵母中iu有读ou,如:六等;普通话中韵母中ao、iao有读o、io,如:郝、脚、角、嚼、削等。

, 七、后鼻音发前鼻音。

安徽岳西方言疑难词语考源五则[1]

安徽岳西方言疑难词语考源五则[1]

2008年8月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A旧.20惦第27卷第8期JotxnalofAnq.啷TeachersCotlegeCSocialScienosEdition)Vol・27No_8安徽岳西方言疑难词语考源五则张(安庆师范学院文学院,丽安徽安庆246133)摘要:安徽岳西方言中表示“丑”、。

劣质”义的本字来源于“村予”的“村”;表示“拼合”义的本字来源于“嘲”;表示。

无”、“没有”义的本字来源于“蔑”;表示“爱打扮“、“爱出风头”义的本字来源于“邵”;表示“推”义的本字来源于“送”。

关键词:安徽岳西;方言;疑难词语;考源中田分类号: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4730(2008)08—0112-03岳西县位于安徽省西南部的大别山区,周围与霍山、舒城、潜山、太湖及湖北的英山县交界。

岳西县城的话属赣语,但受江淮官话影响较大…1。

岳西方言的语音和语法前人均有研究,但词汇尚未有人涉猎。

詹伯慧先生认为“岳西等县的方言经初步了解和赣方言相近,有学者把它们归入赣方言,目前尚未作定论咀2J,所以,对岳西方言词汇的研究,有助于进一步探讨岳西方言的归属问题。

本文考察的方言词语以县城话为准,均是储诚志《安徽岳西方言的同音字汇)【3]里以“口”表示的有音无字或本字待考的疑难方言词。

村[us‘铀√]岳西方言词“村”有①丑义,如:渠长得村死着(他长得非常丑)k‘i£/f奄呻√te√ts‘孤√S1√・鼬;②劣质,如:不喝村酒(不喝劣质的酒)pu√x∞√ts‘雏√硒u√;③或用作詈语:村货(丑东西)ts‘瓠XUO、J。

“村”的这些意义在古代汉语中已有用例,如近人张相《诗词曲语辞汇释>中收了“村”字的“伧俗”、“恶劣”、“狠戾”、“忙急”等四种意义[4]722。

“村”是岳西方言121语中常用词语,有其音但人们不知此字的写法,储诚志<安徽岳西方言的同音字汇>里以“口”代替,而张相也未说明“村”字的来源。

“村”,‘说文>未见,当为“屯5”的俗字。

安徽岳西方言疑难词语考源五则

安徽岳西方言疑难词语考源五则

安徽岳西方言疑难词语考源五则
张丽
【期刊名称】《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卷),期】2008(27)8
【摘要】安徽岳西方言中表示"丑"、"劣质"义的本字来源于"村子"的"村";表示"拼合"义的本字来源于"";表示"无"、"没有"义的本字来源于"蔑";表示"爱打扮"、"爱出风头"义的本字来源于"邵";表示"推"义的本字来源于"送".
【总页数】3页(P112-114)
【作者】张丽
【作者单位】安庆师范学院,文学院,安徽,安庆,246133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H1
【相关文献】
1.安徽合肥方言词语调查
2.《山乡巨变》方言词语考源
3.四川方言词语杂释——兼及方言词语的文学记录
4.安徽岳西方言中的\"X人子\"结构
5.榕江方言词语考源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安庆方言“把”字用法初探

安庆方言“把”字用法初探

徽省西南部,该地区的方言属于江淮官话,同时受到吴语、楚语的影响,因此,安庆方言具有鲜明特色,值
得进一步探析。本文以安庆方言“把”字的用法为研究对象,通过查阅文献的方法探讨和总结安庆地区方言
“把”字的用法和属性特征,首先将“把”字分为不同的词性(动词、介词、量词、助词),然后将其用法
与普通话进行对比,找出其特殊性。
2008(3):100-102. [6]胡德明 . 安徽芜湖清水话中的“无宾把字句”[J]. 中国语文,
2006(4):342-345.
四种用法在普通话中都是不符合语法的,但在安庆方言
(责任编辑:梁士奇)
·61·
者本身学识有限,得出的“把”字用法的特殊性并不一
(7)a. 妈妈把碗没有(miú)洗。
定就是安庆方言所特有的,其他地区的方言可能也存在
b. 弟弟把作业没写完。
相同的特殊用法,这点还需要进一步分析和研究。
c. 他中午把饭没吃(qī)完。
参考文献
在普通话中,例(7)中的 3 个句子都是不成立、 [1]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 . 现代汉语词典(第
中的“把”字在语类和词性上有一定区别,二者的具体 ②用于一手抓起的数量;③用于某些抽象的事物;④用
用法也有很大差别。因此,有必要对安庆方言中的“把” 于手的动作;⑤用于动作、事情的次数。在安庆方言中,
字在词性上进行详细分析,以更好地讨论其用法特点。 “把”字的这些义项均有体现,同时,安庆方言中可以加体标记。例如: 喂家禽,固定格式为“把 + 家禽 + 吃”)
(1)a. 妈,正在炒的这个菜还把不把盐喏?
c. 你女儿 26 岁了可把人着?没有(miú)把人我
b. 等一下(hà)你(ěn)把不把我贴对联?

安徽岳西方言的同音字汇

安徽岳西方言的同音字汇

作者: 储诚志
出版物刊名: 方言
页码: 284-293页
主题词: 方言;岳西县;广韵;叹词;同音字汇;太湖;天堂;潜山;霍山;舒城
摘要: <正> 岳西县位于安徽省西南,四周与霍山、舒城、潜山、太湖以及湖北省的英山等县交界。

县内方言大致可分为五片:①菖蒲岩上乡除外、五河、汤池三个区和主簿、来榜两个区的南部。

②白帽、店前两个区和菖蒲区的岩上乡。

③来榜区的包家、美丽两个乡。

④头陀区和来榜、主簿两个区北部的一部分。

⑤主簿区的东北部。

本文记录的是岳西县城天堂镇的话。

天堂话属于第一片。

请看下图。

浅析安庆市方言

浅析安庆市方言

浅析安庆市方言安庆市是一座历史悠久、文化繁荣的城市,同这座城市一样,安庆市方言也具有悠久深厚的历史积淀。

著名的民间曲艺黄梅戏便是在安庆方言的基础上形成的,由此足可见出安庆方言的博大精深和韵味无穷。

安庆市方言属于北方方言区中的江淮方言。

由于安庆市面积广大,地形复杂,人口众多,因此各个县区都有自己的语言,虽有相通之处,但相异之处也颇多。

而安庆市区的方言,在与外经济文化交往过程中,逐渐向普通话靠拢,放弃了一些较地道的说法。

本文便将从语音和词汇方面浅析安庆市方言。

首先在语音方面,分为声母和韵母两方面来分析。

在声母方面,安庆市方言最明显的特点,也是江淮方言的一个显著特点,即【n】和【l】分不清楚。

【n】和【l】两个音素在安庆方言中属于同一个音位,它们是互补的关系,可以相互代替并且不区分意义。

通常情况下多是用【l】代替【n】。

这属于音位变体现象。

如“牛奶”,在安庆方言中两个字声母都为【l】。

这种例子还有很多,此处不一一列举。

在声母方面,安庆方言第二个特点是:韵母中带i的字,其声母舌面音j【tɕ】q【tɕh】x【ɕ】都发为舌根音g【k】k【kh】h【x】。

即尖音发为团音。

这是安庆方言的一个重要特点,它构成了安庆方言的一个主要特色。

如:家【tɕiA】在方言中读成【kan】,讲【tɕiɑŋ】在方言中读成【kɑŋ】,间【tɕiɛn】在方言中读成【kan】,街【tɕiɛ】在方言中读成【kai】。

在音变中,除了声母的变化,韵母也会做一些变化。

再如:敲【tɕhiɑu】在方言中读成【khɑu】,掐【tɕhiᴀ】在方言中读成【khᴀ】,去【tɕhy】在方言中读成【khi】等等。

由【ɕ】到【x】的变化如:下【ɕiᴀ】在方言中读成【xᴀ】,鞋【ɕiɛ】在方言中读成【xai】,巷【ɕiɑŋ】在方言中读成【xɑŋ】,咸在方言中【ɕiɛn】读成【xan】等等。

声母方面特点之三是普通话中零声母的字,在安庆方言中往往在前面加上了鼻音声母【n】或【nŋ】。

代表点岳西话语音系统

代表点岳西话语音系统

第二节 代表点“岳西话”语音系统一、岳西话的声韵调岳西处于大别山腹地,与霍山、舒城、潜山、太湖,以及湖北省的关山县交界。

境内山峦重叠,历史上交通闭塞。

县内方言并不一致。

本音系是按照城区天堂镇老派人的话整理的。

1.声母 23个辅音声母,1个零声母。

发音方法发音部位塞 音塞擦音清不送气清送 气清不送气清送 气擦 音鼻音边音清浊浊浊双唇音p 玻p 坡暴m 模唇齿音f 佛舌尖前t s 做争t s坐初搓s 锁师舌尖中t 多t 讨稻n 脑罗连舌尖后桌居戳赵圈训烧弱二舌面前基期技希年业舌面后k 各家k可共掐x 火瞎袄咬零声母阿衣焐圆2.韵母 44个,包括[n ]在内。

韵呼韵类开 口 呼齐 齿 呼合 口 呼撮 口 呼无尾韵母词师诗i 衣须u 乌雨汝a 巴家i a 霞ua 蛙a 刷E 蛇麦i E 结绝u E 活物E 月说o 多可二i o 略药uo 河火891韵呼韵类开 口 呼齐 齿 呼合 口 呼撮 口 呼-i、-u尾韵 母a i哀ia i懈u a i外a i衰e i飞堆u e i卫e i水au包i au要u透兔i u九狗-n、-尾韵 母an砍拣uan弯an远软En展闪i En显宣on团肝uon换汗n分灯寸i n引影根u n温n运孕a堂i a养ua汪a双o红翁i o用绒辅音韵n 你(白)3.声调 6个单字调,不包括轻声。

调类阴平阳平上声阴去阳去入声调值2135245333213例字高天边诗夫知田平葵求时龙古走可老始喜半故去放笑到是稻帽大白食得失尺各末月音值说明:① 只跟细音韵母拼合。

② n只跟洪音韵母拼合。

n与韵母拼合时,受制约变为舌尖后鼻音,由于n与舌尖后鼻音不对立,故仍并入n音位。

③ k、k、拼齐齿韵母时,其变体为舌面中塞音和鼻音。

④ 舌尖的位置比普通话的[]稍前,带有较强的摩擦性。

⑤ E是介乎[e]与[]之间的松元音。

它分别出现在E、i E、uE、E、En、i En韵母中。

⑥ 是央中不圆唇元音。

它有两个变体:在n、u n、n中是[],在u、i u中是舌位稍前并略高的[e]。

安徽安庆市市区方言词汇简论

安徽安庆市市区方言词汇简论

安徽安庆市市区方言词汇简论安庆市区方言属于江淮方言,它的词汇不仅具有典型的江淮方言特点,还存在着大量地区方言的边缘词汇。

本文主要探讨了安庆市区方言词汇的两大类型:典型方言词和词义转变的方言词,同时论述了这些词汇的特点以及形成这些特点的社会原因:黄梅戏的影响和特别的社会心理。

标签:方言词汇词义扩大词义缩小方言是相对于共同语而言的语言的地域性变体。

汉语有七大方言区,安庆方言属于北方方言的江淮官话。

安庆地区总共有一市八县,地域广阔,语言差异也很大。

安庆市区作为安庆地区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地带,具有作为安庆方言的典型特点,但与八县的方言相比,语言的变化也很大,它放弃了一些比较地道的说法,有部分词汇已经向普通话靠拢。

正因为安庆市区方言的独特性,才出现了安庆方言与枞阳、望江等地区的方言不通的局面。

无论是安庆市区方言,还是其他八县的方言,都属于江淮官话。

从行政区划、地理位置和方言分区上看,它既处在安徽、湖北、江西三省的交界地,又处于几个大方言区的边缘。

所以区内方言含有“吴语”“赣语”“江淮方言”等方言区的某些特征。

本文根据郝凝在《安庆方言词汇》这篇论文中涉及到的安庆市区方言,探讨了安庆市区方言词汇特征以及产生这些特征的原因。

一、特殊方言词这一类方言词在现代汉语普通话中并不存在,但它们表示的事物和概念在汉民族中普遍存在。

这一类词可以称为典型的方言词。

(一)动词1.搙(1)使物弯曲:把铝丝搙弯。

(2)折伤:当心把腰搙了。

(《汉语方言大词典》第6469页)2.□:抵消:我们两的钱算是□了。

(《汉语方言大词典》第5374页)3.挦:拔取:挦毛。

(《汉语方言大词典》第4042页)(二)形容词1.漾:吃了糯米食物,胃感不适:糯米糕漾人。

(《汉语方言大词典》第6932页)2.肉头:比喻傻瓜。

(《汉语方言大词典》第1158页)比如:你这个人真是个肉头。

3.瘟臭:很臭,极臭。

(《汉语方言大词典》第6909页)4.皮脸:小孩顽皮。

岳西赣语区俗语民俗中语音修辞浅析

岳西赣语区俗语民俗中语音修辞浅析
上 。( 谜语 )
内部主要通 行 赣语 , 另有 官话 分 布。岳西 赣 语 属赣 语 怀 岳
片, 但语音 上与 周边 江 淮 官话 颇多 相 似。岳 西赣 语 以城关 话、 店前话为代 表分 为城关 片 与西南 片 , 二者 差异 明显 。本 文 记录的岳西赣语是距离县城约 7 5公 里的西南片店前话 。 作 为只存于 口头的汉语地域变体 岳西 赣语 , 同样 具备普 通话所 有的元音 占优势 、 声调 分 明、 有 轻重音 变化 等语 音特 点 。元 音 占优势 , 乐音 多 , 就 给人 以悦耳 之感 ; 声调 分 明 , 就 给人 以抑扬顿挫之感 ; 轻重 音的变化 , 使语流更 加柔美 动听。 这些语 音特点给岳西赣 语语 音修 辞提供 了极 丰 富可用 的材 料, 也就使得岳西赣语语音具有 修辞 的功 能。汉语 方言区俗
( 2 ) 乌 龟莫 笑鳖 , 都是泥里歇 。 ( 3 ) 过 了重阳无时节 , 不是风 来就是 雪。
( 4 ) 听不 如 看 , 看不如干 。
例( 1 ) 中“ 弹” 与“ 谈” 完 全 同音 。四两 棉花太 轻不 值得 棉花匠去弹 , “ 弹” 与“ 谈” 谐音 , 双关 表现 对元 可救 药的人 、 事的同情。例 ( 2 ) 中“ 发” 与“ 法” 读音相 同。“ 发” 与“ 法” 谐
韵; “ 饱” 、 “ 好” 押a u 韵; 陕” 、 “ 菜” 押a i 韵; “ 惰” 、 “ 饿” 押O
韵; “ 亮” 、 “ 光” 押a | 0 ( 韵; “ 半” 、 “ 窜” 押O H韵 ; “ 楂” 、 “ 哈” 押 a 韵; “ 后” 、 “ 路” 押e u韵 ; “ 长” 、 “ 方” 、 “ 上” 押a | 。 韵; “ 喏” 、

安庆方言把字的用法探析

安庆方言把字的用法探析

安庆方言把字的用法探析
安庆方言把字的用法探析
普通话"把"字作为动词、介词以及量词的用法在安庆方言中均有体现,此外,安庆方言中"把''字的用法还有自身的独特之处.在动词词性上,它所表示的动词义更加丰富,可以替代多个动词;在介词词性上.它除了介引一般宾语外,还具有介引双宾语中直接宾语的功能;在量词词性上,它可以表示动量词"遍"、"次"等,及与数词"一"组成"一把"表示副词"一起"义.
作者:季艳JI Yan 作者单位:安庆师范学院,文学院,安徽,安庆,246011 刊名:常熟理工学院学报英文刊名:JOURNAL OF CHANGSHU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年,卷(期):2008 22(3) 分类号:H172.4 关键词:"把" 动词介词量词。

安徽岳西方言中的“X人子”结构

安徽岳西方言中的“X人子”结构

[收稿日期]2018-06-20[作者简介]崔帅(1992-),女,陕西师范大学文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语法理论及应用。

安徽岳西方言中的“X 人子”结构崔帅(陕西师范大学文学院,陕西西安710119)[摘要]现代汉语中存在数量有限的“X 人”,而在安徽岳西方言中存在一种特殊的“X 人子”结构,数量较多。

其结构层次划分为:“X 人|子”,以此为基础对比分析了现代汉语中和岳西方言中的“X 人”结构。

根据分析,“X 人”具有谓词性,“人”已经虚化,不单单指说话者,还能它指、泛指。

在岳西方言中,可在谓词性“X 人”后加上“子”构成了“X 人子”结构。

此结构中的“子”属于谓词性后缀,不同于以前的名词后缀,带有加强语气的作用。

[关键词]岳西方言;“X 人”;“X 人子”[中图分类号]H172.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9530(2019)04-0109-04一、引言现代汉语中存在“X 人”结构,其中占很大一部分的是“N 人”,它表示的是一类人,如工人、美人、古人、故人等。

而本文探讨的是除去这类“N 人”的“X 人”结构。

在现代汉语中存在很少的“X 人”结构,例如:气人、烦人、迷人等。

但是在方言中,这种结构存在的数量很多,在很多方言中表现出不同的形式,表示不同的意义。

在岳西方言中出现的“X 人子”结构,是在“X 人”的基础之上加上了后缀“子”构成的一种结构。

这种结构并不是独一无二的,在湖北荆门话以及利兹方言中都有,但是在三个不同的方言中,“X 人子”的数量不同,能进入这种结构的“X ”不同,并且表示的意义也有差异。

刘海章(1989)在《湖北荆门话中的“V 人子”》一文中比较了荆门话中的“V 人子”和山西文水话中的“V 人”的不同,他将能构成这类结构的V 分成了三类,分别是:表示情感、情绪状态的动词;外界刺激引起人不舒服的感觉的词;类动词如走、爬、拨等。

除此之外,他还分析了荆门话中“V 人子”的语法特征[1]。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安徽安庆岳西方言探微岳西地处安徽与湖北交界处,大别山区。

从整体来看,属于北方方言区的江淮次方言区几皖西赣语区。

在我个人感觉中,我们当地方言受普通话影响比较普遍,我们父母一辈的人与爷爷奶奶一辈相比,普通话的发音与说法明显增多。

而我们这一代人受普通话影响则更为普遍,方言意识已非常淡薄,甚至在家乡总是夹杂许多普通话用法,难以说出方言用法。

(二)皖北中原官话皖北中原官话①中原官话是现代汉语八个官话方言之一。

安徽省淮北17个市县(不包括怀远城区话)和沿淮以南的凤阳、蚌埠市、寿县、霍丘、金寨(北部)等5市县的话,均属中原官话。

语音特征:1.各地话大都将普通话开口呼零声母字,读成舌根浊擦音 声母。

例如,“安”读 a~213,“昂”读 ɑ~55,“爱”读 53,“袄”读 24。

1①为了称说的简便,文中有时也说成“皖北官话”或“皖北话”。

2.各地话n与l声母不混。

例如,脑≠老,年≠连,怒≠路,女≠吕。

3.各地话韵母的元音韵尾大都丢失,鼻辅音韵尾大都变成鼻化韵母。

例如,“买菜”说成m 24ts 53,“报销”说成p 53 i 213,“蓝天”说成la~55tia~213,“刚强”说成kɑ~213t iɑ~55。

4.各地话都是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四个声调。

古清入和次浊入一般并入阴平,古全浊入大都并入阳平,古全浊上今音归去声。

例如,失=诗,袜=蛙,食=时,是=世视。

5.各地话都没有把“知绸招唱声”等古知章组三等韵的字读成t t 声母的情况;没有将成批的“家敲学”等古见晓组开口二等韵的字读成kkx声母的情况。

6.将古全浊声母全部读成清音声母。

今读塞音、塞擦音声母时,跟普通话一样,也是古平声字读成送气声母,古仄声字读成不送气声母。

例如:袍p≠暴p,桃t≠稻t,葵k≠柜k,求≠旧t ,才ts≠在,肠t (或ts)≠丈t (或ts)。

词语特征:1.在亲属称谓上较特殊的叫法:祖父大多面称“爷”(这与皖中江淮话和徽语的叫法相反,这些话里“爷”多称父亲或父辈的兄弟们,)祖母面呼奶[n 24]或[cn ~24]与表示乳房意思的“奶”有分别;呼父亲为“爹”或“ ”(音达),母亲大都呼“娘”;外祖父呼“老·爷”或“外老·爷”,外祖母叫“姥”或“姥·娘”,舅母呼“妗·子”。

2.在人体、疾病方面说法特殊的词:额头叫做“额脑头子”,脖子叫“脖梗子”或“脖脑梗子”,指甲叫做“指甲盖子”(指读阴平);生病大都采用避讳的说法,说“不伸·坦”(伸读抻)、“不郁·着”、“不舒·坦”(舒音出)、“不得劲”等,发疟疾说成“打老瘴”、“发疟子”。

3.有特点的食品名称:大米饭叫“干·饭”(其他方言区叫“饭”),面粉叫做“面”,面条儿叫做“汤”,擀面条儿说成“擀汤”,饺子叫“扁·食”,把包饺子说成“包汤”或“捏扁·食”。

4.动物、植物的特殊叫法:鸭子叫“扁嘴子”,麻雀叫“小小·儿”或“老雀子”,结网的蜘蛛叫“蛛蛛子”或“罗·罗蛛”,蚯蚓叫“蛐·蟮”,母牛叫牛(音四),玉米叫“玉秫·秫”、“油秫·秫”或“大芦·秫”,南瓜叫“倭·瓜”。

5.时间词“今天、明天、后天、昨天、前天”分别说成“今(儿)个、明(儿)个、后(儿)个、夜(儿)个、前(儿)个”,去年说成“年·时个”。

6.人称代词中都有包括式“咱·们”,还有表现亲密感情的“俺”和“俺·们”。

疑问词“什么”说成“啥”(~东西?),“怎么”说成“咋”(~弄的?)。

7.具有地方特色的常用动词和形容词:“撞”说成“石” 55如,一头~到南墙上。

“扔、丢掉”说成“板”pa~24如,把它~掉吧!请吃喝说成“厚”xo u53如,俺帮你搬家,你咋~俺?“借”说成“磨”mo53如,~几个钱给俺。

“舂、砸”说成“”t yo213如,~蒜;坑害也说“”,他把我~的不能混。

“禽产卵”说成“ ”f53如,天热,鸡也不~蛋了。

“肉” ou53具有动作慢意思。

如,她做事~得不得了。

瓜果食物中含纤维少说成“面”mi53如,老倭瓜~的好吃;它还可以比喻人的性格憨厚,如,他的外号叫老~。

“尖”t i213具有小气、吝啬的意思。

如,真是越有越~。

“瓤” ɑ~55具有软、弱的意思。

如,面和~了。

这孩子底子就~!“转”t u53具有调皮、诙谐的意思。

如,这孩子真~。

话语特征:1.我知不道,他也知不道。

2.我连唤是唤,他都走得不见影儿喽。

3.小杨早就杠家了。

小杨早就家走了。

小杨早就走家了。

4.你瞎摆乎啥瞎摆乎?!5.天咋还下下下的,咋办口耶?6.小小的年纪,嘴会讲得很得很哟!7.你可见着俺爷没?8.天又下将起来了。

她又哭将起来了。

9.她哭子细讲之细。

(三)皖中江淮官话①江淮官话是现代汉语八个官话方言之一。

安徽省的江淮官话区,包括淮北的怀远县城区,江淮之间的淮南市、合肥市、滁县、六安、巢湖、安庆等21个县市,以及沿江以南的贵池、铜陵市市区、芜湖市、宣城、马鞍山市等11个市县。

语音特征:1.除怀远、定远、淮南市之外,各地话n与l声母不分。

例如:脑=老、年=连、怒=路、女=旅。

2.古全浊声母字今皖中话也读清音声母。

今读塞音和塞擦音声母的字,也是平声为送气音,仄声为不送气音。

3.各地话都有 n与 、in与i 韵母不分的现象。

例如:根=庚、深身=升声、金民=京明。

4.各地话都是5个声调: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入声。

古全浊上声字今音归去声。

例如:高低天三(阴平)、平唐龙人(阳平)、古走老米(上声)、坐父放菜大帽(去声)、说笔竹墨拔白(入声)。

①为了述说的简便,文中有时把“皖中江淮官话”说成“皖中江淮话”、“皖中话”或“江淮话”。

词语特征:1.有特点的称谓词:祖父大都称“爹·爹”,祖母呼“奶·奶”(奶读阴平)。

“奶·奶”说成上声调时,多指“老太婆”,在含山、桐城、庐江、贵池等地也可以指称“妻子”。

外祖父、外祖母大都呼成家公(或“家公爹·爹”)、家婆(或“家婆奶·奶”)。

姑母称“姥·姥”(或“姑姥”)。

2.人体生理方面的特殊说法:舌头叫做“舌条”,左手和右手说成“反手”、“顺手”,腿俗说“胯子”。

“生病”大都说成“不好过”、“不快活”、“不自在”,“逝世”婉词说成“走了”,老人逝世说“老之”。

3.用具、物品的特殊叫法:自行车叫“钢丝车”(或“脚(音读Jiu)踏车”),哨子叫“叫子”或“叫居子”,糨糊叫“面糊”,提水桶叫做“提 子”,围裙称为“围腰子”,衣袋儿叫“荷(音读hu)包”,铝勺儿叫做“挑子”。

4.有些食品名称叫法较特殊:大米饭说成“饭”,面粉叫做“灰面”或“干面”,面条儿大都说成“面”,“馄饨”和“饺子”分不清,各地大都叫“饺子”。

名为香油实指菜子油,把禽畜凝结了的血叫“血 ”或“ 子”( 读晃)。

5.动物、植物的特殊名称:鸭子叫鸭,阉鸡叫“镟鸡”或“ 鸡”(钅散音线),蝙蝠叫“野老鼠”或“檐老鼠”,乌鸦叫“老哇子”,辣椒叫“大椒”,玉米叫“六谷子”,高粱叫“芦秫”或“芦稷”。

6.人称代词中包括对方在内的说法通常是“我两个”或“我们两个”,不用“咱”或“咱们”的说法。

7.有地方特点的常用动词:拧毛巾说成“扭手巾”(扭音肘),堵塞说“ ” tsu 5,~老鼠洞。

向上爬说成“猴”x u55,~到树上去了。

“候”x u24有等候的意思,如,再~他半个钟头。

“扌亦”l珘o35有把禽畜驱聚在一起的意思。

如,帮我把鸡~进笼里去。

鸡禽产卵说成“生”s n53如,鸡~蛋,开玩笑说成“逗猴”t 53x 55。

8.方言特色较浓的常用形容词:“厚”x u53具有稠、浓度大的意思。

如,粥太~之。

“ ” i 31(或“涝”)具有稀、浓度小的意思。

如,粥太~了。

“女赞”ts55美好的意思。

如,这个东西真~ !小孩子顽皮说成“ ”,fei53如,这孩子真~!“韶” 55可以形容女子爱表现、喜欢在人前多言。

如,这丫头最~!形容人吝啬,小气用“抠”k u31或“啬”sei31如,这个人太~!说人家无用、无能常用“不顶龙”,形容人愚笨,不用脑子为“木骨”,形容人心情郁闷烦躁,常说“恶心烦躁”(恶音务),“烧”或“烧包”大都形容男子“骄傲”的表现,“颠狂”通常用来形容“狂妄自大”的样子。

“乌漆麻黑”或“黑漆麻乌”都是形容暗的常用词。

话语特征:1.小王在家看电视在。

2.小王看电视在。

小王在看电视在。

3.电视开之在。

电灯亮之在。

4.小英子把婆家了。

5.把报纸递把我。

把五块钱把他。

6.小华家去了。

小华赵家了。

7.笋子老很之。

要想之讲、不要抢之讲。

懒之要死。

痒之要命。

(四)皖西赣语赣语是现代汉语十大方言之一。

安徽省的赣语主要指通用于皖西大别山南麓和沿江两岸的岳西、潜山、太湖、宿松、望江、怀宁、东至、贵池市西部及东南角等8个市县的方言。

当地人传说,他们的祖先,大概是在明初由江西省的“瓦西坝”成批迁徙此地定居的。

语音特征:1.读送气声母的字比普通话多。

不仅“婆桃葵才墙勤祥从”等字读送气声母,下面这些普通话读不送气声母的字,方言也读成送气声母。

例如:步p、稻t、共k、在t s、匠t 、近t 、像t 、松(~树)ts。

2.t 组声母拼合口呼韵母字与t 组声母拼撮口呼韵母字混同。

例如:肫=军、除=渠、拴=宣。

3.各地话把普通话的一部分t 、t 、 和零声母拼齐齿呼韵母字,读成k、k、x、 声母拼开口呼韵母。

例如:“街”读成“该”、“敲”读成“尻”、“眼”读成“俺”、“瞎”读成“哈”。

4.各地话都把“坛(~子)肝看(~伢)汗”和“团官宽换”等普通话读an、uan 韵母的字,读成on韵母。

5.各地话 n与 、in与i 韵母混同。

例如:更生=根深、经营=金银。

词语特征:1.有地方特点的称谓词:指称岳父、岳母为“外父”、“外母”,妻子称“堂客”、男子汉称“老爹”,已婚妇女称“奶·奶(前一个“奶”字读上声,后一个“奶”字读轻声),指称妻子也叫“奶·奶”,“老”是对老者的尊称,“妹”或“”[n35]都是长辈对下辈的爱称,小孩儿和孩子都称为“伢”。

2.人体和生理方面的特殊词:嘴巴说“几”,吃饭说“其饭”,口水说“口”,鼻涕叫“鼻脓”,右手和左手分别叫“顺手”、“反手”,手掌和脚掌分别叫“手板”、“脚板”,膝盖叫“色老坡”,指甲叫“指嵌壳”,拉屎说“屙液”,生病说“过不得”,人死了委婉地说“走了”,生孩子说“看伢”。

3.有些动、植物的叫法也很特别:肉猪叫做“香猪”,公鸡、母鸡叫“鸡公”、“鸡母”(母音猫),半大的猪叫“半 猪”( 音薄),黄鼠狼叫“黄机灵”,狐狸叫“毛狗”,蝴蝶叫“杨叶”(因"杨哟"),萤火虫叫“亮火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