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事物的形成过程练习#(精选.)
高考地理复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基础知识梳理与专项练习
高考地理复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基础知识梳理与专项练习一、地理要素间进行着物质与能量的交换自然地理环境要素:大气、水、生物、岩石、地形、土壤。
2.物质与能量交换的途径:水循环、生物循环和岩石圈物质循环。
3.意义:各要素形成一个相互渗透、相互制约和相互联系的整体。
4.生物对自然地理环境的作用,归根结底是由于绿色植物能够进行光合作用。
二、地理要素间相互作用产生新功能自然地理环境作为一个系统,除了具有每个地理要素的独特功能外,还具有各要素相互作用产生的一些新功能。
功能生产功能平衡功能概念各自然地理环境具有的合成有机物的能力各自然地理环境通过物质迁移和能量交换,使自然地理环境的性质保持稳定的能力性质生产功能是自然环境的整体功能,而非单个地理要素的功能自然地理环境拥有各个地理要素本身不具备的功能形成过程光合作用通过物质和能量的交换,将生物、大气、水、土壤、岩石等地理要素统一在一起,二氧化碳的平衡作用:在海洋生物作用下,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海水中溶解的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在一定的条件下,生产出有机物氧气的平衡作用:植物通过光合作用释放氧气,生物呼吸作用和燃烧消耗氧气[特别提醒](1)在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中,气候是主导性因素,植被是最具有代表性的要素,土壤为各要素的中心环节。
(2)自然地理环境的各要素有机组合成一个整体,产生了生产功能、平衡功能等整体性功能,这是单个地理要素所不具有的。
三、自然地理环境具有统一的演化过程1.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现2.结果:保证自然地理要素之间的协调。
一、综合思维——正误判断1.水循环是自然地理各要素相互联系的纽带之一。
(√) 2.在自然地理环境的各组成要素中,气候是最活跃的要素。
(×) 3.湿润地区往往植被茂密,因此土壤肥沃。
(×) 4.大肆砍伐热带雨林会导致全球气候变化。
(√)二、人地协调观——读图填空读植被破坏对自然环境影响关联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高考语文专题复习专题二论述类文本阅读-高考真题练习(附答案)
专题二论述类文本阅读一、(2020课标全国Ⅱ,1—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9分)把实物当作原物的倾向,在美术史领域根深蒂固。
事实上,实物并不等于原物,我们需要对美术史中“原物”的概念进行反思,对美术馆藏品的直觉上的完整性提出疑问。
这种反思和疑问并不是要否定这些藏品,恰恰相反,它们可以在更大程度上发挥藏品作为历史材料的潜在意义。
一旦美术史家取消“实物”和“原物”之间的等号,他们就必须认真考虑和重构二者间的历史关系。
这会引导他们发现很多以前不曾想到的问题,其核心就是美术的“历史物质性”。
有研究者追溯郭熙《早春图》的渊源,提出这幅卷轴画原是北宋宫殿一套建筑画中的一幅。
邓椿《画继》记载,他祖上被赐予一个宅子,他父亲被任命为提举官时,朝廷派遣一个中官监修这所宅第。
一天,邓椿的父亲看到裱工用“旧绢山水”擦拭桌子,他拿过来一看,发现竟是郭熙的作品。
那位中官说:“昔神宗好熙笔,一殿专背(即‘裱’)熙作,上(徽宗)继位后,易以古画,退入库中者不止此尔。
”邓父请求徽宗赏赐这些“退画”。
徽宗答应了,并派人把废弃的郭熙壁障整车拉到邓宅。
这个记载透露了宋神宗时期皇宫中“一殿专背熙作”的状态,这应该是郭熙创作《早春图》这类大幅山水时的状态。
因此,任何讨论这幅画的构图、功能以及观看方式的文章都必须首先重构这种原始状态。
这也就是说,目前人们在台北“故宫博物院”看到的《早春图》只是这幅画的“实物”而非“原物”。
也许有人会说:如果研究者的关注点是郭熙的笔墨技法的话,这种研究则似不需要。
但是笔墨离不开观看,而观看必然和绘画的形式和空间有关。
邓椿的记载还引导我们思考另外一个问题,即郭熙绘画的“历史物质性”甚至在徽宗时期就已经发生了重要变化:从形式上说,这些画作从建筑绘画转变为卷轴画;从空间上说,它们从皇宫内的殿堂进入了私人宅第;从观赏方式上说,它们从要求“远观”的宏大构图转变为鼓励“近视”的独幅作品。
需要强调的是,这种“历史物质性”的转换并不是少数作品的特例。
高中地理知识点专题练习一地理事物分布特征的描述
高中地理知识点专题练习一地理事物分布特征的描述【点拨高考】近年来高考试题中对地理事物的分布和发展变化的描述有增多的趋势,而学生在这类题目的答题中,往往把握不准角度,失分现象严重;能够用简洁的文字语言、图形语言或其他表达方式描述地理事物的分布和发展变化。
一般以区域地理环境特征图文材料为载体,通过对图表或材料的分析、提取加工,论证回答地理事物分布特征、过程特征、变化特征等。
【知识梳理】一、点状地理事物的描述试题通常以某一区域图为背景图来呈现点状事物的分布状况,在读图时要注意从点的大小、疏密、组成的形状来观察点状事物代表的含义。
描述的角度:疏密+数量+极值+方位。
具体描述:①总体分布特征(疏密状况,是否均衡;如果不均,哪多,哪少);②极值区位置名称(最多、最少、最集中的地带在哪,沿什么线分布,或者说出最稠密或最稀薄区的地区名称等。
)③点组成的形状——反应什么规律。
其他——大小,代表的含义(如城市等级),点的动态变化等。
当然,描述时要看图说话,突出重点,因题而异(不一定要面面俱到)。
点状分布的地理事物很多,描述语言一般有“众星拱月状”“沿某个方向较稀或较密”“该地理事物在区域地图中的分布方位”等。
其常用答题模板如下表所示。
二、线状地理事物的描述线状地理分布图,常用线状符号来表示交通线、河流、山脉、等值线等。
带箭头的表示动态,不带箭头的表示静态。
线段的长短、粗细可能表示量的大小(或标上数值)。
具体可分为两类:(1)描述一条线(通常为等值线)的分布情况这类试题只要求描述某一特定线条的地理事物,如年等降水量线、等温线等,可从走向、延伸方向去考虑。
读图时注意观察曲线“拐点”的位置,以便分段描述。
这类题目大部分都需要分段描述;如“我国一月0 ℃等温线”分布,可描述为:东段大致东西走向,大致沿秦岭淮河一线;西段大致东北——西南走向、近似于与青藏高原东缘山麓平行。
线状地理事物分布图以等值线图居多,其他也有,如交通线分布图等。
《地球的演化过程》分层练习
第一章宇宙中的地球第三节地球的演化过程【基础篇】一、单选题1.生命产生以前,地球表层的发展主要是()A.物理演化过程B.地质演化过程C.生物演化过程D.化学演化过程【答案】D【解析】在生命出现以前,地球表层的发展主要是化学演化。
生命出现后出现了有机进化,才会有生物演化过程,据此选D。
下图表示地球上部分生物类型出现的时间范围,横向宽度越大,代表生物物种越多。
读图完成2-4题。
2.下列生物中,出现最早的是 ( )A.爬行类B.鸟类C.鱼类D.两栖类3.爬行类动物物种最多的地质年代是 ( )A.古生代B.元古代C.中生代D.新生代4.随着环境变迁,生物在不断演化。
新生代时期生物发展阶段进入( )A.哺乳动物时代B.爬行动物时代C.海生藻类时代D.裸子植物时代【答案】2.C 3.C 4.A【解析】本题组以动物演化进程示意图为材料,设置三道试题,涉及鱼类、爬行动物、哺乳动物出现繁盛的时代,考查学生对动物演化进程的掌握程度。
2.图中显示,爬行类出现在古生代后期,鸟类出现在新生代,鱼类出现在古生代早期,两栖类出现在古生代中后期,因此出现最早的是鱼类,选项C符合题意,排除A、B、D。
故选C。
3.材料信息表明,动物演化进程图中横向宽度越大,代表生物物种越多。
图中显示,爬行类动物宽度最宽的地质年代是中生代,选项C符合题意。
图中显示,古生代爬行动物开始出现,种类较少,排除A。
图中显示,元古代爬行动物还没有出现,排除B。
图中显示,新生代爬行动物的种类较少,排除D。
故选C。
4.图中显示,新生代时,表示哺乳类的条带宽度,在各类动物中增长最为速度,哺乳类动物物种丰富且增长迅速,因此新生代时期生物发展阶段进入哺乳动物时代,选项A符合题意。
图中显示,爬行动物时代在新生代物种较少,排除B。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海生藻类时代是古生代早期,排除C。
裸子植物时代是古生代后期和中生代前期,排除D。
故选A。
下图是某同学绘制的“地质年代表示意图”。
高中地理湘教版必修第一册练习:第二章第三节 喀斯特、海岸和冰川地貌
第三节喀斯特、海岸和冰川地貌基础过关练题组一喀斯特地貌下图为第五套人民币20元背面图。
该版面景观为桂林山水,具有“山清、水秀、洞奇、石美”的特点,被称为“四绝”。
据此回答下面三题。
1.该版面景观所表示的地貌是 ( )A.喀斯特地貌B.风蚀地貌C.冰川地貌D.火山地貌2.该版面景观的主要成因是 ( )A.流水溶蚀作用B.海浪侵蚀作用C.风力侵蚀作用D.冰川侵蚀作用3.下列不属于喀斯特地貌的是( )A.峰林B.小寨天坑C.单面山D.孤峰喀斯特地貌在我国分布十分广泛。
下图为广西桂林的两幅喀斯特地貌景观图。
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4.喀斯特地貌的主要特点是( )A.千沟万整,地表支离破碎B.冰川广布,河流众多C.奇峰林立,地下溶洞发育D.地势平坦,土壤肥沃5.与喀斯特地貌形成及特点密切相关的自然因素是( )A.气候、植被B.植被、土壤C.岩石、水文D.土壤、地形下图是喀斯特地貌示意图。
读图完成下面两题。
6.喀斯特地貌发育的最基本条件是( )A.岩石有风化裂隙B.岩石中含有化石C.岩石具有层理构造D.岩石具有可溶性7.图中a、b、c地貌的形成原因是( )A.流水侵蚀作用B.化学沉积作用C.化学溶蚀作用D.风力侵蚀作用“喀斯特地貌”一词是岩溶地貌的代称,分布在世界各地的可溶性岩石地区。
喀斯特地貌形成了许多典型的自然景观并由此衍生出灿烂的文化。
下图中左图为典型的喀斯特地貌自然“梯田”景观——云南白水台的钙华天池,右图为人造梯田景观——广西龙胜梯田。
读图回答下面两题。
8.云南白水台的钙华天池的形成与哪种外力作用有关( )A.冰川侵蚀作用B.风力侵蚀作用C.流水侵蚀作用D.流水沉积作用9.关于广西龙胜梯田,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有利于保持水土,体现人地协调发展B.可以增加当地农业粮食的产出,提高农民的收入C.为当地旅游业发展提供了资源D.会破坏当地的生态环境,并由此导致更多的生态环境问题题组二海岸地貌下图是海南省著名的旅游景观“南天一柱”照片。
新高考地理地貌的形成塑造与观察(解析版)
地貌的形成、塑造与观察1.(2022·山东淄博·三模)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青海湖是我国最大的咸水湖,四周高山环抱,常年盛行北风。
湖北岸发育许多冲积扇,尤以沙柳河(落差1500米、长度105.8千米、流域面积1442平方千米)和泉吉河(落差1108米、长度65千米、流域面积567平方千米)形成的冲积扇最典型,两冲积扇与湖水接触的扇缘处均发育完整扇形。
下图示意青海湖北岸冲积扇分布。
(1)在下图中绘制出由A到B沉积物平均粒径变化趋势并说明原因。
(2)说明沙柳河冲积扇比泉吉河冲积扇面积大的原因。
(3)对两冲积扇与湖水接触的扇缘处均发育完整扇形的现象,做出合理解释。
【答案】(1)原因:由A到B,随着流速减慢,颗粒大的先沉积,颗粒小的后沉积。
(2)沙柳河比泉吉河落差大(径流量大),对地表的整体侵蚀能力强,携带沉积物多;长度长,流域面积大,冲积扇的物质来源区广。
(3)处于北风背风一侧,风速小;湖水波浪作用弱,对扇缘侵蚀作用小。
【解析】本大题以“青海湖”为材料设置试题,涉及流水沉积物平均粒径变化趋势及原因、冲积扇形成的原因、扇缘处发育完整扇形的原因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和基本技能,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基本原理与规律的能力,体现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地理实践力、人地协调观的地理核心素养。
(1)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冲积扇是流水沉积作用形成的,沉积物随着流水来到河流的出山口处,随着地势变缓、水流流速减慢,颗粒大的先沉积,颗粒小的后沉积。
由图可知A地势高、B地势低,由A到B沉积物平均粒径由大变小。
如图:(2)根据材料“沙柳河(落差1500米、长度105.8千米、流域面积1442平方千米)和泉吉河(落差1108米、长度65千米、流域面积567平方千米)”可知:沙柳河比泉吉河长度长,流域面积大,冲积扇的物质来源区广;沙柳河比泉吉河落差大、径流量大,水流速度快,对地表的侵蚀能力强,携带的沉积物多,所以导致沙柳河冲积扇比泉吉河冲积扇面积大。
高中地理练习题 2022-2023学年山东省潍坊市诸城市高二(上)期末地理试卷 含答案
板与水平面夹角先减小后增大的时段是( )A.惊蛰—清明B.芒种—小暑北极涡旋是指极地附近的高空冷低压。
正常年份,北极涡旋中心位于加拿大巴芬岛。
5.形成图中地貌的主要地质作用是( )A.外力作用B.地壳运动C.变质作用D.岩浆活动6.图中地理事物形成的先后顺序是( )A.茶卡盐湖、鄂拉山、宗务隆山、柯柯盐湖B.宗务隆山、茶卡盐湖、柯柯盐湖、鄂拉山C.宗务隆山、茶卡盐湖、鄂拉山、柯柯盐湖D.茶卡盐湖、宗务隆山、柯柯盐湖、鄂拉山斯洛文尼亚森林覆盖率近60%,木材加工是该国传统产业。
该国西南地区的雷卡河流域年降水量可达1000~1500毫米。
如图示意雷卡河流域及其各月径流量占比。
据此完成7~8题。
7.若雷卡河上游大面积砍伐森林,会导致下游河段( )A.径流量减少B.含沙量减小C.洪峰更显著D.河道变宽加深8.近些年雷卡河入海水量减少,对河口地区的主要影响是( )A.土壤盐渍化减轻B.气候变干C.入海口海水盐度降低D.三角洲扩展速度减慢小浪底水库2002年开始的调水调沙,改变了进入黄河口的水沙条件,引起尾闾河道(尾闾河道指河流水沙入海的最后通道)地貌的显著变化。
图示意黄河尾闾河道(山东利津到入海口河段)主槽2001~2017年年冲淤量(正值表示淤积,负值表示冲刷)及累积冲淤量变化,右图示意2001年、2006年黄河尾闾河道纵剖面,2006年以后河道纵剖面变幅很小。
据此完成9~10题。
9.2001~2017年,黄河尾闾河道( )A.2006年以后基本实现冲淤平衡B.冲刷明显,累积冲刷量52.4×106m3C.累积冲淤量变化可分为4个阶段国西北某山地北坡(44.9°N附近)近3000年垂直自然带的推移变化。
据此完成11~13题。
11.V自然带的景观特点是( )完成14~16题。
14.20世纪80年代开始,我国东部沿海承接第三次产业转移的关键条件是( )纪80年代以来,科隆自贸区转型发展了以运河航运为基础的金融、保险、通讯等产业。
青岛二中2020-2021学年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一章 第三节 地球的演化过程 同步练习
第一章宇宙中的地球第三节地球的演化过程课后篇巩固提升基础巩固1.裸子植物大发展时代是( )A.太古宙B.古生代C.中生代D.新生代2.始祖鸟在进化上可能处于哪两种动物之间的过渡类型?( )A.鸟类和哺乳动物B.无脊椎动物和脊椎动物C.鱼类和两栖类D.爬行动物和鸟类,后来出现了鸟类。
3.下列有关地球演化的表述中,正确的是( )A.古生代时,环太平洋沿海地区形成高大山系B.中生代是重要的造煤时代C.植物界经历了由海生藻类植物→陆上孢子植物→被子植物→裸子植物的演化D.动物界经历了由爬行动物→鱼类→两栖类→哺乳动物的演化,其成为当时重要的造煤植物。
中生代特别是侏罗纪是石炭—二叠纪之后又一个重要的造煤时代。
读下图,完成第4~5题。
4.图示中的植物是( )A.珊瑚B.蕨类植物C.裸子植物D.被子植物5.关于图示时代地壳运动的说法正确的是( )A.南方形成劳亚古陆B.北方有冈瓦纳古陆C.泥盆—二叠纪发生海西运动D.出现古大西洋和古印度洋4题,图示中的植物是蕨类植物。
第5题,蕨类植物繁盛的时代是古生代。
古生代时,经过泥盆—二叠纪的海西运动,北方形成劳亚古陆,南方有冈瓦纳古陆。
中生代出现古大西洋和古印度洋。
5.C6.关于生命起源与进化的叙述,错误的是( )A.原始大气成分中不含氧气B.化石是研究生物进化的重要证据C.越晚形成的地层中,成为化石的生物越低级D.原始生命诞生的摇篮是原始海洋,成为化石的生物越高级。
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中生代(距今约2.521 7亿~0.66亿年)是显生宙第二个代,晚于古生代,早于新生代。
中生代可分为三叠纪、侏罗纪和白垩纪三个纪。
由于这段时期的优势动物是爬行动物,尤其是恐龙,因此又称为“爬行动物时代”。
(1)中生代发生了哪些地壳运动?(2)简述中生代的生物进化过程。
(3)推断中生代的气候特点。
,形成了中国的地质构造轮廓和地貌基础;蕨类植物逐渐衰退,裸子植物迅速发展起来;爬行动物极度繁盛,恐龙最占优势。
题型03 地表形态的变化-2024年高考地理答题技巧(解析版)
03 地表形态的塑造年份卷名及题号考查情境命题特点模板01 内力作用对地貌的影响模板02 流水地貌形成过程模板03 风沙活动与风力地貌模板04 喀斯特地貌的形成与特点模板05 海岸地貌的形成过程模板06 内力和外力共同作用的地貌第一步:分析岩石类型(外力作用沉积或岩浆喷发形成岩浆岩)第二步:内力作用(地壳运动、火山活动等,使地表崎岖不平)第三步:外力作用(流水、风、海浪等作用,削高填低)(2022·全国·统考高考真题)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影响海岸线位置的因素,既有全球尺度因素,如海平面升降,又有区域尺度因素,如泥沙沉积、地壳运动、人类活动等导致的陆面升降。
最新研究表明,冰盖消融形成的消融区内,冰盖重力导致的岩层形变缓慢恢复,持续影响着该范围的海岸线位置。
距今约1.8万年,北美冰盖开始消融,形成广大消融区。
下图显示甲(位于太平洋北岸阿拉斯加的基岩海岸区)、乙(位于墨西哥湾密西西比河的河口三角洲)两站监测的海平面的相对变化。
海平面的相对变化是陆面和海平面共同变化的结果。
(1)分别指出冰盖消融导致的海平面、消融区陆面的垂直变化,并说明两者共同导致的海岸线水平变化方向。
(2)根据地理位置,分析甲站陆面垂直变化的原因。
(3)说明导致乙站所在区域海岸线变化的主要人为影响方式。
(4)分析甲站区域与乙站区域海岸线水平变化的方向和幅度的差异。
第(1)小问尝试解答:第(2)小问尝试解答:第(3)小问1.(2023·全国·模拟预测)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苏宏图盆地位于阿拉善高原东北部,在晚第四纪期间形成了统一的古大湖水系,随着气候变化,湖水退去,留下沙地和盐结壳。
盆地海拔低于750米处发育多座黏土沙丘,由黏土、砂粒和粉粒组成,单体规模较小。
黏土沙丘中的黏土和含盐物质具有较强的吸湿能力,吸水时软化恢复塑性(塑性指在一定的外力作用下,固体物质具有抵抗变形的能力)。
受气候干湿交替影响,黏土沙丘表面冲沟发育,改变了沙丘垂直方向上的粒径分布。
【学考优化指导】2022-2021学年高一地理中图版必修1练习:2.3.1 地质作用和内力作用
第三节地壳的运动和变化第一课时地质作用和内力作用下图为某地水平面的岩层分布图(从甲到丁岩层由老到新)。
读图,完成第1~2题。
1.图中丁的地质构造为()A.褶皱B.背斜C.向斜D.断层2.该地地表甲为谷地,丁为山岭,其成因是()A.地壳运动B.内力作用C.岩浆活动D.外力作用解析:丁处岩层中间比两翼新,地质构造为向斜。
背斜成谷,向斜成山是外力侵蚀所致。
答案:1.C 2.D读下面景观图片,完成第3~4题。
3.甲景观图的形成,突出反映了()A.地壳的水平运动B.地壳的垂直运动C.猛烈的火山活动D.外力的猛烈侵蚀4.乙图中地质构造及出露的地貌形成的主要缘由是()A.岩层受挤压后被侵蚀B.岩层受挤压后经沉积C.岩层受张裂后被搬运D.岩层受张裂后经沉积解析:第3题,甲图景观是一断块山,是地壳垂直运动的结果。
第4题,乙图中岩层有明显的层理结构属沉积岩,岩层向下弯曲是受水平挤压的结果,成为山峰是抬升后又受到侵蚀作用形成的。
答案:3.B 4.A下图为某校地理爱好小组在野外考察过程中拍摄的照片,在考察过程中发觉甲、乙岩层中存在同一时期的古生物化石。
据此完成第5~6题。
5.该地质剖面景观图的地质构造类型是()A.背斜B.向斜C.断层D.褶皱6.下列地形与图中乙岩层所在岩块成因相同的是()A.渭河平原B.华北平原C.华山D.富士山解析:第5题,结合材料,甲、乙岩层中存在同一时期的古生物化石,可知甲、乙应为同一岩层的岩石,后发生断裂,并产生显著的位移,为断层。
第6题,乙岩层为地垒,可形成陡峻的山体,如华山。
答案:5.C 6.C,结合所学学问完成第7~8题。
7.下列地理事物与①处物质上升在地表形成的地理事物相像的是( ) A.长白山主峰 B.台湾岛 C.夏威夷群岛D.舟山群岛8.由图中信息推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地可能位于板块的生长边界 B.此处可能多火山、地震等地质灾难 C.该处找到温泉的可能性不大 D.此处不行能有石油、自然 气解析:第7题,①处物质为岩浆,岩浆上升或喷发在地表形成火山,图中为海底火山喷发形成的火山岛,与其相像的是夏威夷群岛。
2023-2024学年全国初中八年级上地理中图版同步练习(含解析)
2023-2024学年全国八年级上地理同步练习考试总分:100 分 考试时间: 120 分钟学校: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考号:__________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卷I (选择题)一、 选择题 (本题共计 8 小题 ,每题 5 分 ,共计40分 )1. 下列现象能说明海陆变迁的是( )A.日月星辰东升西落B.在台湾海峡海底发现森林遗迹和古河道C.钱塘江的潮涨潮落D.青藏高原上有许多珍稀动物2. 读“亚洲图”,回答下列小题。
(1)图中甲、乙、丙、丁所代表的地理事物正确的是( )A.甲--地中海B.乙--南海C.丙--阿拉伯半岛D.丁--恒河平原(2)根据图中①⑧条河流的流向,判断亚洲地势的特点是()A.中部高,四周低B.中部低,四周高∼C.北高南低D.东高西低(3)A国的传统民居多用轻质材料修建,原因是()A.处在亚欧板块与非洲板块交界处B.处在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交界处C.处在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交界处D.处在太平洋板块与印度洋板块交界处(4)丁处国家经常发生旱涝灾害的主要原因是()A.印度全年高温多雨B.经济落后,没有防旱涝灾害的水利工程C.高原面积广大,排水系统不畅D.西南季风不稳定导致年降水量不稳定3. 2020年12月8日,中尼共同宣布珠穆朗玛峰最新高程8848.86米。
对珠穆朗玛峰高程的测量是人类认识地球、了解自然的过程,从8848.13米到8844.43米再到8848.86米,对珠峰高程的一次次的追问,是我国测量技术不断创新突破的发展史,同时这更是我国一代代测绘人和登山队员不懈坚持和无私奉献的奋斗史!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结合板块运动构造学说,解释珠穆朗玛峰形成的原因()A.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碰撞挤压B.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碰撞挤压C.亚欧板块与非洲板块碰撞挤压D.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太平洋板块共同碰撞挤压(2)据专家介绍,下列哪些情况需要对珠穆朗玛峰高程进行重新测量()①当珠峰高度缓慢变化积累到一定程度②在离珠峰较近的地方发生大地震,对珠峰高度影响明显③珠峰高程测量新技术可以明显提升珠峰测量精度时④根据测绘科学家们的喜好A.①②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②③④4. 第31届夏季奥运会于2016年8月5日在巴西里约热内卢开幕。
高中地理地理事物的形成过程练习(精华版)含答案
高中地理地理事物的形成过程练习(精华版)含答案地理事物的形成过程练1.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冰岛位于北大西洋和北冰洋的交汇处,被誉为“冰与火之国”,境内的火山一般都被厚厚的冰川覆盖。
材料二:冰岛某火山附近的沉降堆积盆地中,河流发育成为“辫状水系”。
(如右图)(1)简述材料二中地貌的形成过程。
(6分)2.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新疆玛纳斯河冲积扇及湿地水库群分布图(1)说明图中冲积扇的形成过程。
(6分)3.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下图为长江三角洲图(1)读图,从外力角度解释长江河口地段多沙洲的形成过程。
(8分)4.根据下列材料结合相关知识,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某国等高线地形(图1)材料二图1中甲为世界最狭长的半岛,半岛上山脉南北绵延且陡峻;半岛西侧有巨大的沙丘,因其景观共同,已成为天下级旅游胜地。
(1)分析甲半岛山脉南北绵延、山体陡峻的原因,并说明沙丘地貌的形成过程。
(10分)5.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包兰铁路部分路段示意图(1)说出该地区冬季盛行风的风向,并分析其形成过程。
(8分)6.结合材料,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大理地区在地质历史上地势较低,而如今却石灰岩广布,且出露地表,盛产大理石(又称云石,原指产于大理的白色带有玄色花纹的石灰岩,因盛产于大理而得名-非岩石学定义)。
(1)结合所学知识,试描述大理地区石灰岩广布且出露于地表的形成过程.(6分)7.根据图,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指出图例甲的地貌类型,并说明其形成过程。
(8分)77º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我国新疆某部分区域图(图1)38º⑴棉田漫衍区土地盐碱化严重,描述其构成进程。
(4分)乙甲山地XXX河流9.阅读清江流域图及相关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题图1材料一:清江流域的恩施大峡谷在震旦纪(距今约5.7~8亿年)时是一个古海,而今,被专家誉为可与美国科罗拉多大峡谷相媲美,该地区以石灰岩为主,两岸广泛分布着千姿百态的喀斯特地貌。
塑造地表形态的力量第2课时分层练习 2024-2025学年高二地理课堂(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1)
第二章地表形态的塑造第一节塑造地表形态的力量(第2课时)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基础达标】一、选择题组1.雷尼斯法加拉黑色沙滩被誉为冰岛最美丽的地方之一,锯齿状岩石和猛烈海浪构成了引人注目的风景。
与普通黄色沙滩不同,黑色沙滩的形成与火山活动有关。
图示为黑色沙滩景观。
推测黑色沙滩的形成过程是()A.火山喷发一熔岩冷却一海浪与风力侵蚀作用一沙粒堆积B.岩浆侵入—变质作用—地壳抬升—冰川侵蚀、搬运、堆积C.火山喷发一岩浆涌出一熔岩覆盖冷却一冻融风化、堆积D.海浪与风力侵蚀作用一熔岩破碎一冰川侵蚀、搬运、堆积湘西地处云贵高原东部边缘,这里可以看到一座座顶部平坦,四周绝壁直立,绵延数公里的山体,被称为岩溶台地。
下图示意湘西岩溶台地的发育过程。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湘西岩溶台地四周绝壁形成的主要原因是()A.板块张裂,断裂下陷B.水平断裂,地下河发育C.地壳抬升,河流下切D.岩浆岩广,岩石易侵蚀3.根据外力作用对地貌演化的影响,湘西岩溶台地()A.起伏加大B.面积不变C.海拔上升D.溶洞难寻如图为一个岩层剖面,因其中岩层呈香肠形态,故名为石香肠构造。
由于不同力学性质互层的岩系受垂直或近垂直岩层的挤压,软弱岩层被压向两侧塑性流动,夹在其中的强硬岩层不易塑性变形而被拉断,构成平面上呈平行排列的长条状块段。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4.形成石香肠构造的最主要的地质作用属于()A.岩浆活动B.地壳运动C.变质作用D.地震作用5.形成石香肠构造必须具备的条件()①不同岩层有韧性差异①受到强大的压力①地形起伏大①火山活动强烈A.①①B.①①C.①①D.①①科罗拉多大峡谷位于美国西部,其岩石主要由页岩、石灰岩、砂岩等构成。
图为“科罗拉多大峡谷景观图”。
完成下面小题。
6.甲、乙、丙、丁中,地层最古老的是()A.甲B.乙C.丙D.丁7.科罗拉多大峡谷早期形成于()A.干旱的荒漠B.湿润的雨林C.寒冷的湖泊D.温暖的浅海8.图示地貌形态最接近()A.顶平、身陡B.顶尖、身陡C.顶平、身缓D.顶尖、身缓我国东北地区在约2.8亿年前为半深海-滨浅海沉积环境,发育有巨厚的生物碎屑灰岩;在约2.5亿年前为滨浅湖沉积环境,发育有厚度较大的烃源岩。
地形、地貌、地质专题练习及答案
地形、地貌、地质专题练习下图为我国沿北纬38.5°所构造的地质地貌剖面图图中一般地势越高地下水埋藏越深,回答1-2题1.对图中四地地质构造成因、地貌外力作用方式叙述正确的是( )A.①地断裂抬升、黄河干流流水侵蚀B.②地断裂下沉、黄河干流砂砾洪积C.③地断裂下沉、黄河干流泥沙冲积D.④地断裂抬升、黄河干流泥沙堆积2.图中城市历史上曾是某王朝的都城,该王朝-般会选择在土层深厚、地下水位较深的地方修建皇家陵墓。
图中较为理想的地方是( )A.①B.②C.③D.④下图是我国东部季风区某地岩层水平分布图,据图完成下列问题。
3.下列四幅剖面图中与沿ab剖面线的剖面图一致的是(A )4.关于图中甲、丙两处地形成因与地质构造的说法正确的是()A.甲处背斜成山B.丙处向斜成山C.甲处向斜成谷D.丙处背斜成谷5.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甲处比丙处先看到日出B.甲处河流向南流C.乙处比丁处流水侵蚀作用强D.乙处降水量远远大于I处6.下图为甲地局部等高线图(单位:米),图中各点数据是该地某地理事物的实测高程。
若图中数据反映的是当地同一岩层(下图中以阴影表示)顶部的海拔,则从P到Q的地层分布和地貌形态最可能是(B)大石河位于燕山褶皱带的西部,地质构造复杂,河流蜿蜒曲折,其中甲、乙、丙、丁四河段村庄都分布于河流北岸,但J河段村庄经常遭受洪涝灾害。
下图为“大石河不同河段河流流向、聚落分布和地质剖面图”。
据此完成7-8题。
7.凉水泉至九道河泉河段河谷的主要成因是( )A.冰川侵蚀B.流水溶蚀C.背斜成谷D.向斜成谷8.图示河段沉积物多的主要季节和沉积地貌最显著的分别是 ( )A.夏季、甲B.夏季、乙C.秋季、丙D.秋季、丁读“某区域岩层新老关系示意图”,回答下题。
9.图中AB之间区域( )A.岩层向上拱起形成山地 B.岩层向下弯曲形成山谷C.可能存在石油、天然气矿产 D.肯定不存在生物化石2017年9月8日12时49分,在墨西哥恰帕斯州托纳拉西南137千米处海;域发生8.4级地震,震源深度19千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理事物的形成过程练习
1.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冰岛位于北大西洋和北冰洋的交汇处,被誉为“冰与火之国”,境内的火山一般都被厚厚的冰川覆盖。
材料二:冰岛某火山附近的沉降堆积盆地中,河流发育成为“辫状水系”。
(如右图)
(1)简述材料二中地貌的形成过程。
(6分)
2.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新疆玛纳斯河冲积扇及湿地水库群分布图(1)说明图中冲积扇的形成过程。
(6分)
3.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下图为长江三角洲图
(1)读图,从外力角度解释长江河口地段多沙洲
的形成过程。
(8分)
4.根据下列材料结合相关知识,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某国等高线地形(图1)
材料二图1中甲为世界最狭长的半岛,半岛上山脉南北绵延且陡峻;半岛西侧有巨大的沙丘,因其景观独特,已成为世界级旅游胜地。
(1)分析甲半岛山脉南北绵延、山体陡峻的原因,并说明沙丘地貌的形成过程。
(10分)
5.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包兰铁路部分路段示意图
(1)说出该地区冬季盛行风的风向,并
分析其形成过程。
(8分)
6.结合材料,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大理地区在地质历史上地势较低,而如今却石灰岩广布,且出露地表,盛产大理石(又称云石,原指产于大理的白色带有黑色花纹的石灰岩,因盛产于大理而得名-非岩石学定义)。
(1)结合所学知识,试描述大理地区石灰岩广布且出露于地表的形成过程.(6分)
7.根据图,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指出图例甲的地貌类型,并说明其形成过程。
(8分)
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我国新疆某局部区域图(图1)
⑴ 棉田分布区土地盐碱化严重,描述其形成过程。
(4分)
9.阅读清江流域图及相关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清江流域的恩施大峡
谷在震旦纪(距今约 5.7~8
亿年)时是一个古海,而今,
被专家誉为可与美国科罗拉
多大峡谷相媲美,该地区以石
灰岩为主,两岸广泛分布着千
姿百态的喀斯特地貌。
读清江
流域示意图⑴简要分析恩施大峡谷的喀斯特地貌的形成过程。
(10分)
10.右图是新疆某地典型的地貌景观,其岩石有明显的层状结构。
(1)说明该地貌景观的形成过程。
(6分)
11.读哈萨克斯坦西部荒原某处花岗球状地貌景观图,
(1)简述右图所示景观的形成过程。
(6分)
12.根据图文材料及所学知识,完成下列各题。
(1)从成因上分别说出张家界武陵源峰林与黄山峰林的岩石类型。
并从地质作用的角度,简述张家界武陵源峰林的形成过程。
(6分) 13.阅读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10分) (1)受西南季风影响,泰国每年5~10月降水量占全年降水的3/4。
简要说明西南季风的形成过程。
(3分) 14.下图示意新疆部分地区环境及景观。
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1)在甲山峰高寒荒漠带平坦的山坡处,常出现由大小不一碎石组成的高山流石滩(如图2),请运用外力作用的原理推测流石滩的形成过程。
(8分)
77º
38º 山地 棉田 河流 甲 乙 题图1 图1 图2
地理事物的形成过程练习
1.(1)火山灰堆积于沉降盆地(2分);火山爆发后,岩浆将覆盖在火山上的冰川融化,形成洪水(2分);从山顶流下的洪水冲刷地面的火山灰从而形成该地貌(2分)。
2.(1)(6分)在河流上游(或山区),(1分)地势陡峭,水流速度快,(1分)携带了大量砾石和泥沙;(1分)河流流出山口时,(1分)由于地势突然趋于平缓,河道变阔,水流速度减慢,(1分)河流搬运的物质逐渐在山麓地带沉积下来,(1分)形成冲积扇。
多个冲积扇相互叠加和联合,使冲积扇规模不断扩大。
3. (1)河流自上游携带大量泥沙入海,入海口地势平缓,流速缓慢,河流以堆积作用为主,且受到海水顶托作用,促使泥沙大量堆积,形成沙洲。
4.(1)半岛山脉位于板块(碰撞)交界地带(2分),板块边界南北延伸,所以山脉南北绵延(2分);半岛狭长、相对高度大,所以山脉陡峻(2分),该半岛为热带沙漠气候(2分),沙漠地区风力沉积(风力作用、外力作用)形成沙丘地貌(2分)。
5.(1)西北风。
(2分)冬春季节,亚欧大陆气温低,(2分)空气下沉,近地面形成高压中心,(2分)(近地面)空气从高压中心呈顺时针辐散,该地区位于高压中心的东南,故为西北风。
(2分)
6.(1)历史上该地区地势低,沉积作用形成深厚石灰岩层(2分),随着板块的不断碰撞挤压(2分),地壳逐渐升高(2分),出露地表,形成广布的石灰岩。
7.(1)冲积扇(2分)。
西部太行山脉较陡,洪水期水流速度快,携带了大量砾石和泥沙等物质,当河流流出山口时,地势趋于平缓,河道变宽,流速减缓,其携带物质在山前堆积。
(6分)
8.(1)冲积扇(洪积扇)(2分)流水沉积(流水堆积)(2分)
9.(1)地壳下沉,接受陆地风化、侵蚀的沉积物,在浅海堆积环境中形成石灰岩;后经水平挤压,地壳隆起抬升形成山地(陆地),再经流水长期侵蚀(切割)和溶蚀作用形成喀斯特地貌。
(10分)
10.(1)地壳下沉;接受沉积,形成沉积岩;长期在风化作用和风力侵蚀下形成。
(6分)
11.⑴地壳运动使岩石圈产生缝隙,岩浆沿着缝隙发生侵入活动形成花岗岩;地壳抬升,覆盖花岗岩的其它岩石被外力侵蚀、搬运,花岗岩出露地表;岩块表层受风化剥落,棱角最先消失而成球状地貌景观。
12.(1)(6分)沉积岩(1分)岩浆岩(1分)地壳(缓慢的间歇性)抬升,经受流水长期侵蚀切割而形成。
(4分)
13.(1)北半球夏季,太阳直射点北移;(1分)(来自南印度洋上的)东南信风,越过
赤道后,(1分)受地球自转偏向力的影响向右偏转为西南方向的风。
(1分)
14.(1)(8分)地表岩石受到强烈温差变化(或冻融)的风化作用(2分),发生崩解和破碎;受到冰川和冰雪融水等外力侵蚀后(2分);并被(冰川、冰雪融水、重力等)搬运(2分);到地势比较平坦的山坡处堆积而成(2分)。
[只答:风化、侵蚀、搬运、堆积作用,没有具体的外力作用类型,2分]
最新文件仅供参考已改成word文本。
方便更改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