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医学)血象和骨髓象

合集下载

真性红细胞增多症的实验诊断

真性红细胞增多症的实验诊断

真性红细胞增多症的实验诊断
1.概念:真性红细胞增多症是原因未明的一种红系增生的骨髓增生性
疾病。

$lesson$
2.血象与骨髓象特点
(1)血象:血液呈暗紫色,红细胞数增多[(7.0~10.0)×1012/L],血红蛋白增高(180g~240g/L),红细胞比容增高(0.54~0.80),网织
红细胞百分率不增多。

红细胞形态正常,可轻度大小不均,嗜多色和
嗜碱点彩红细胞增多,偶见有核红细胞。

白细胞数增高(12~15)×109
/L,少数患者可达50×109/L.分类以中性粒细胞为主,核左移,嗜酸
及嗜碱性粒细胞稍多,血片可见中幼粒及晚幼粒细胞。

血小板增高,
可达(400~500)×109/L.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增高。

(2)骨髓象:偶有“干抽”现象,髓液为深红色,有核细胞增生明
显活跃,三系均增生,以红系增生为显著。

巨核细胞增多,可成堆出现。

各系各阶段比值及形态大致正常。

骨髓铁减少或消失。

3.其他检查:全血容量增加(为正常的150%~300%),红细胞容量
增加(>32ml/kg),血液比重增加(1.075~1.080),全血粘度增加(比正
常高5~6倍)。

血清维生素B12增高(>900μg/ml),血沉减慢,动脉血
氧饱和度正常,血清铁正常或减低,未饱和铁结合力正常或增高。

再生障碍性贫血的诊断标准和方法

再生障碍性贫血的诊断标准和方法

再生障碍性贫血的诊断标准和方法再生障碍性贫血的诊断,是非常重要的,因为重视诊断才能够采取对症的治疗以及应对措施,其中就包括血象以及骨髓象的检查,通过这些方法明确诊断病情状况,科学治疗。

★(1)血象1、白细胞及分类:白细胞多<2×10^9/L;中性粒细胞≤0.05×10^9/L,淋巴细胞比例明显增高。

2、血红蛋白及红细胞:为正色素性正细胞贫血。

患者经大量输血虽血红蛋白有所提高,但维持时间短,很快下降。

3、网织红细胞:网织红细胞在外周血液中的数值可反映骨髓红细胞的生成功能,对再障的诊断和观察治疗反应均有重要意义。

急性型网织红细胞低至0,多数病例在0.5%以下。

4、血小板:多数在15×10^9/L以下。

★(2)骨髓象①多部位增生减低或重度减低,粒、红细胞系明显减少,淋巴细胞相对增多。

②粒细胞系减少以成熟粒细胞为主。

③红细胞系统减少,比例下降,以晚幼红细胞-“炭核”为主,成熟红细胞形态多无明显变化。

④浆细胞、组织嗜碱细胞、组织细胞等比例增多。

⑤绝大多数患者骨髓找不到巨核细胞。

★(3)诊断标准国内急性再生障碍性贫血(亦称SAA-I型)的诊断标准:⑴临床表现:发病急,贫血呈进行性加剧;常伴严重感染,内脏出血。

⑵血象:除血红蛋白下降较快外,须具备以下驻项中之两项:①网织红细胞小于1%,绝对值小于15×10^9/L;②白细胞明显减少、中性粒细胞绝对值小于0.5×10^9/L;③血小板小于20×10^9/L。

⑶骨髓象:①多部位增生减低,三系造血细胞明显减少,非造血细胞增多。

如增生活跃须有淋巴细胞增多;②骨髓小粒中非造血细胞及脂肪细胞增多。

常见贫血的血象及骨髓象特点

常见贫血的血象及骨髓象特点

常见贫血的血象及骨髓象特点1缺铁性贫血缺铁性贫血(iron deficiency anemia。

IDA)是指由于各种原因导致机体用来制造血红蛋白的贮存铁减少甚至耗尽时所发生的贫血。

缺铁性贫血是贫血中最常见的类型,多发生于幼儿、妊娠及哺乳期妇女、慢性失血及胃肠道吸收功能障碍者。

(一)血象1。

红细胞、血红蛋白减少,以血红蛋白的减少更为严重.贫血轻微时红细胞形态可有轻微变化。

重者则呈典型的小细胞低色素性改变。

MCV<82fl、MCH〈27pg、MCHC<320g/L、RDW〉l5%.镜下血涂片红细胞形态大小不等,以小红细胞为主,中心浅染区扩大,甚至呈环形。

2。

白细胞计数及分类一般正常。

3。

血小板计数一般正常,慢性失血者可有血小板增多。

4.网织红细胞常轻度增高.服用铁剂后可迅速增高.(二)骨髓象1。

骨髓增生活跃或明显活跃。

2。

红细胞系明显增生,幼红细胞总百分率常〉30%,其中以中、晚幼红细胞增多为主,其幼红细胞胞体常较正常为小,胞质量少而着色偏蓝,边缘不整齐,呈锯齿状如破布,细胞核小而致密,表现为“核老浆幼”的核浆发育不平衡改变. 3.粒系细胞总百分率常因红系增生而相对减低,各阶段百分率及细胞形态染色大致正常。

4.粒、红比值降低。

5.巨核细胞系常无明显变化,血小板形态一般正常.6。

成熟红细胞形态学变化同外周血.(三)细胞化学染色骨髓涂片铁染色显示细胞外铁阴性,内铁明显减少或缺如,幼红细胞中铁小粒减少且着色浅淡。

(四)其他检查血清铁、血清铁饱和度及血清铁蛋白可呈不同程度的减低,血清总铁结合力增高。

2缺乏叶酸、维生素B12性贫血(巨幼细胞性贫血)巨幼细胞性贫血(megaloblastic anemia,MA)系由于某些原因引起叶酸,Vit。

B12缺乏,或机体对叶酸、Vit B12,需求过盛或吸收障碍,最终导致脱氧核糖核酸(DNA)合成障碍的特殊类型的增生性贫血.常发生于偏食、营养不足、妊娠妇女、婴幼儿、慢性胃肠疾患等。

血象与骨髓象

血象与骨髓象

.
17
中幼中性粒细胞 (neutrophilic myelocyte)
▪ 圆形,直径10- 18um。
▪ 胞核内侧缘开始变扁 平,或可稍呈凹陷, 占细胞的2/3-1/ 2。染色质凝聚成粗 索状或小块状,核仁 消失。
▪ 胞质量多,淡红色, 内含细小、分布均匀 、淡紫红色的特异性 中性颗粒。
.
18
嗜酸性中幼粒细胞
.
天青颗粒。
40
单核细胞 (Monocyte)
▪ 圆形或不规则形,直 径12-20um,边缘常 见伪足突出。
▪ 胞核形状不规则,常 呈肾形、马蹄形、笔 架形、“S”形等,并 有明显扭曲折叠。染 色质疏松细致,呈淡 紫红色丝网状。
▪ 胞质丰富,呈淡灰蓝
色或淡粉红色,可见
多数细小、分布均匀
、细尘样淡紫红色颗
胞质透明天蓝,颗粒少 .
32
4. 浆细胞 (plasmacyte)
.
33
原浆细胞 (plasmablast)
▪ 圆形或椭圆形,直 径15-20um
▪ 胞核圆形,占细胞 的2/3以上,常偏 位。染色质呈粗颗 粒网状,呈紫红色 。核仁2-5个。
▪ 胞质量多,呈灰蓝 色,不透明,核的 一侧可有半圆形淡 染区,不含颗粒。
浆由深蓝或浅 蓝变为浅红由 少渐多
胞体由大变小,始终呈圆形
核保持圆形,渐缩小,固缩,后脱核,成熟
红细胞无 核;染色质结构由细致疏松逐渐变
为紧密粗糙. 核仁由清晰到消失.
14
2. 粒细胞系统
(granulocytes)
.
15
原始粒细胞
(myeloblast) ▪ 圆形或椭圆形, 直径11~18
▪ 胞核占2/3以上 ,圆形或椭圆形 ,染色质呈淡紫 色细粒状,均匀 平坦如薄沙,核 仁2~5个,清楚 易见,淡蓝色或 无色

血液内科(三基内容)

血液内科(三基内容)
4、脾亢脾切除的指征。
答:(1)、脾大造成明显压迫症状;(2)、严重溶血性贫血;(3)、血小板减少引起出血;(4)、粒细胞极度减少并有反复感染史。
5、试述脾亢的诊断标准。
答:(1)、脾大,肋下未触及脾者,脾区B超显像可供临床参考;(2)、红细胞、白细胞或血小板可以单一或同时减少;(3)、增生性骨髓象;(4)、脾切除后可以使血细胞数接近或恢复正常。
3、试述贫血病人输血的适应症。
答:(1)、各种溶血性贫血,如自体免疫性溶血性贫血、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G6PD缺乏急性发作,大量溶血,缺氧症状严重,危及生命时,急需输血减轻缺氧症状;自体免疫性溶血性贫血和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输血后溶血可能加重,需用洗涤红细胞;(2)、伴有缺氧症状的各种骨髓增生低下疾病,如再障、纯红细胞再障、骨髓纤维化晚期;靠输血将血红蛋白提高到70g/L以上,病人无缺氧症状即可;(3)、恶性血液病,如白血病、淋巴瘤、多发性骨髓瘤、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等,在治疗过程中或晚期出现严重贫血时;(4)、重型β海洋性贫血、镰状细胞性贫血;(5)、急性大量失血后的贫血;(6)、因血浆凝血因子缺乏或血小板缺乏有严重出血和贫血时。
(2)、红系代偿性增生:外周血网织红比例增加;血涂片可见有核红细胞甚至幼粒细胞;骨髓象显示骨髓增生,红系比例增高,以中、晚幼为主,粒红比例倒置;部分红细胞含核碎片,如Howell-Jolly小体和Cabot环。
(3)、红细胞具有缺陷或寿命缩短:外周血出现球形红细胞、碎裂红细胞等;寿命可用放射性51Cr标记红细胞的方法测定。
13、试述多发性骨髓瘤的诊断要点及鉴别诊断。
答:MM是浆细胞的恶性肿瘤。
诊断要点:主要指标:(1)、骨髓中浆细胞>30%;(2)、活检证实为骨髓瘤;(3)、血清中有M蛋白:IgG>35g/L,IgA>20g/L或尿中本周蛋白>1g/24h;次要指标:(1)、骨髓中浆细胞10-30%;(2)、血清中有M蛋白,但未达上述标准;(3)、出现溶骨性病变;(4)、其他正常的免疫球蛋白低于正常值的50%。

临床血液学检验造血检验基本方法血象和骨髓象检验

临床血液学检验造血检验基本方法血象和骨髓象检验

临床血液学检验:造血检验基本方法、血象和骨髓象检验临床血液学检验是对体内液态组织——血液进行的一种检查方法。

包含了造血检验基本方法、血象检验和骨髓象检验三个方面。

其中,造血检验是对人体造血系统的功能和病理状态进行检查的方法。

血象检验和骨髓象检验则是常规的临床血液检查方法之一。

一、造血检验基本方法造血检验可以通过外周血标本的细胞形态变化和数量等指标来判断人体造血系统的健康状况和疾病。

其基本方法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外周血液标本制备外周血标本所用的血液采集管体积要根据所需的检查内容而定,一般为 5-10 mL,在采集后要在 2 小时内立即进行制片处理。

制片要求要快速、准确、规范。

具体步骤如下:1.取适量标本并加入抗凝液;2.拍匀后,根据不同实验要求分次滴加于干净的载玻片上;3.待血片完全干燥后,不加热而用梅贝柯染色。

2. 外周血漂白染色法外周血漂白染色法可在人体外周血白细胞和粘附细胞上突现出细胞核与胞质的形态和细胞内含物的形态、数量。

具体操作为:1.取肝素血标本,加与其体积相等的氯化铵,加倍量苏木精液,反复摇动,置于室温下静置10~20 min,观察是否漂白彻底,如不彻底可再次添加适量苏木精液;2.用理工医学树脂涂片器将制片机制成涂片;3.将制成涂片的标本在熟化盒内经过48~72小时暴露于50度以上高温和80%湿度之下即可;4.结束涂片检查。

3. 高倍视野检查对于已制成的外周血标本,使用光学显微镜的 1000 倍以上高倍检查镜头,以清晰度、细胞形态、数量等指标来判断病情。

二、血象检验血象检验是一种对血液成分进行定量或定性检查的方法。

其通过对脂质代谢、造血功能、血液气体交换等各个方面的检查来评估患者的病情。

其主要检查指标有以下几个:1. 血红蛋白测定血红蛋白是红细胞内一种具有氧载氧功能的铁质蛋白,是人体最基本的血液组分之一。

临床上通过对血液中血红蛋白的测定来评估人体的氧气输送能力和贮存情况。

常见的检查方法有静脉采血法和毛细血管法。

常见血液学疾病的血象、骨髓象(临床版)

常见血液学疾病的血象、骨髓象(临床版)

我们知道,广义的骨髓象已经包括了血象,另外还包括了细胞化学染色红细胞检验再生障碍性贫血(AA)简称再障,是因为化学、物理、生物因素及不明原因使骨髓造血组织减少导致骨髓造血功能衰竭,引起外周血全血细胞减少的一组造血干细胞疾病。

特征是造血干细胞功能障碍和(或)造血微环境功能障碍,造血红髓被脂肪组织所替代(红髓脂肪变),导致全血细胞减少的一类贫血。

临床表现为进行性贫血、出血和感染(伴发热),罕有淋巴结核肝脾肿大。

1、血象:以全血细胞减少,网织红细胞绝对值降低为主要特征,三系减少的程度各病例有所不同。

贫血多为正常细胞性,少数为轻、中度大细胞性。

网织红细胞绝对值明显减少。

各类白细胞都减少,其中以中性粒细胞减少尤为明显,而淋巴细胞比例相对增多血小板不仅数量减少,而且体积小、颗粒减少。

急性AA时,网织红细胞<1%,绝对值<15×10^9/L;中性粒细胞绝对值常<0.5×10^9;血小板<20×10^9/L;慢性再障血红蛋白下降速度较慢,网织红细胞、中性粒细胞和血小板减低,但各指标叫急性再障指标为高,达不到急性再障的程度。

2、骨髓象①.急性再障:红髓脂肪变是AA的特征性病理改变,骨髓涂片可见脂肪滴明显增多。

多部位穿刺结果均显示有核细胞增生减低。

造血细胞(粒/红/巨核系细胞)明显减少,早期阶段细胞减少或不见,巨核细胞减少或缺如,无明显的病态造血。

非造血细胞(包括:淋巴/浆/肥大细胞等)相对增多,非造血细胞比例增高,大于50%,淋巴细胞比例可增高达80%。

如有骨髓小粒,染色后镜下为空网状结构或为一团纵横交错的纤维网,其中造血细胞极少,大多为非造血细胞。

②.慢性再障:病程中骨髓呈向心性损害,骨髓拥有代偿能力仍可有残存散在的增生灶,常因不同的穿刺部位,骨髓象表现不一致,需多部位穿刺或进行骨髓活检,才能获得较明确的诊断。

多数患者骨髓增生减低,三系或两系减少,巨核细胞减少明显。

非造血细胞比例增加,常>50%。

(医学)血象和骨髓象

(医学)血象和骨髓象

(医学)血象和骨髓象
外周血象是对血管内血液进行细胞学检查(血常规)所得出的结果,反应外周血的细胞组成结构,而骨髓象是对骨髓内造血部位进行的细胞学检查(骨髓细胞学检查)所得出的结果,反应骨髓内细胞的组成结构。

外周血象一般由血常规检查得出。

血常规又叫全血细胞计数,检测内容一般包括了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测定、白细胞计数及其分类,也可包含红细胞个体形态、血红蛋白状态、网织红细胞定量及分级、血小板个体形态、白细胞自动分类及异常白细胞提醒等。

血常规反应了外周血的细胞组成结构,对血液系统疾病、感染性疾病等有着辅助诊断、辅助判断分期、判断预后等作用。

骨髓象一般由骨髓细胞学检查得出。

骨髓象包括骨髓有核细胞增生程度、粒细胞与有核红细胞比例、粒系统细胞改变、红系统细胞改变、巨核系统细胞改变、淋巴系统细胞改变、单核系统细胞改变和其他血细胞改变。

造血系统疾病一般具有特征性的细胞形态学改变,骨髓象的改变对白血病、多发性骨髓瘤、巨幼细胞贫血等疾病有着一定的决定性诊断意义,也可用于判断其治疗效果和预后情况。

得到外周血象和骨髓象的检查报告单后,应及时让医生查看。

诊断和治疗在医师指导下进行。

急性白血病的血象与骨髓象检验及特点

急性白血病的血象与骨髓象检验及特点

急性白血病的血象与骨髓象检验及特点作者:李炳霞刘剑华郭晓英来源:《家庭心理医生》2014年第01期摘要:目的:探讨急性白血病血像及骨髓像形态学改变对诊断临床意义。

方法:对2012年3月2013年6月收治的住院均符合急性白血病诊断标准的急性白血病患者90例血像及骨髓像检查资料进行分析。

结果:确诊分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70例,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20例。

结论:外周血白细胞升高,一般为30×109~50×109/L。

血色素、红细胞、血小板计数常降低。

骨髓增生多呈极度或明显活跃,少数可呈增生低下。

对血像骨髓像形态学改变行诊断分型。

关键词:急性白血病;血液检查;骨髓像【中图分类号】R44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8602(2014)01-0181-01白血病是起源于造血系统的恶性肿瘤。

其特点是骨髓中产生和积聚大量幼稚及异常的白细胞,并浸润其他器官,导致正常造血功能的抑制和衰竭。

外周血常规中白细胞计数增加并出现原始或幼稚细胞;骨髓象中骨髓增生活跃,原始细胞占全部骨髓有核细胞的30%以上,一般可作出诊断[1]。

选取2012年3月2013年6月收治的住院均符合急性白血病诊断标准的急性白血病患者90例血像及骨髓像检查进行分析如下。

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收治的90例急性白血病患者,其中男49例,女性41例。

年龄13~73岁,平均62岁。

对血像、骨髓象检查结果进行诊断分析。

1.2方法:血常规全自动血细胞及生化分析仪检测,骨髓涂片标本采用免疫组化法进行骨髓细胞免疫分析。

确诊分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70例,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20例。

2结果2.1血象:急性白血病患者初诊时多数白细胞增高,少数可≥100×109/L,称为高白细胞白血病,部分患者白细胞正常或减少,低者可2.2骨髓象:典型的骨髓象显示有核细胞增生明显活跃或极度活跃,少数可呈增生活跃或减低,增生减低者称为低增生白血病,骨髓可有纤维化或脂肪化。

临床血液学检验:血象检验及骨髓象检验

临床血液学检验:血象检验及骨髓象检验

微丝蚴
马尔尼菲青霉菌 (Penicilliosis Marneffei, PSM)
外周血细胞形态学检验 骨髓细胞形态学检验
骨髓细胞学检验
㈠BM检验的适应症 ㈡标本的采集 ㈢骨髓细胞学检查方法 ㈣正常骨髓象
骨髓细胞形态学检验
(一)BM检验的适应症 1.诊断造血系统疾病,评价疗效,判断预后。 2.协助诊断某些疾病。 3.提高某些疾病的诊断率。 禁忌症:●血友病 ●有明显出血倾向的病人 ●晚期孕妇应慎重
◎大小异常
红细胞 ◎形态异常
血 小 板 ◎染色
寄 生 虫 ◎内容物异常
球形红细胞
Spherocytes
小红细胞直径<6um
正常红细胞
大红细胞:直径>10um
口形红细胞
Stomatocyte (Mouth Cell)
低色素红细胞
hypochromic erythrocyte
红细胞大小不同 anisocytosis
1:16-32
1:90
1:35-70
1:200
1:300
有核细胞占
X 全部细胞(%)
1:1
>50
1:10 >10
1:20 1-10
1:50 <1
1:200 <0.5
增生极度减低
增生减低
增生活跃
增生明显活跃
增生极度活跃
⑵油镜检查
①分类计数:选择满意膜段,观察200-500个细胞 ,按细胞的种类、发育阶段分类,并计算出它们各 自百分率;
血象检验及骨髓象检验
血液采集 血液检查
骨髓穿刺 骨髓检查
血象是什么?

骨髓象是什么?
为何要进行血象检验? 为何要进行骨髓象检验?

血象和骨髓象ppt课件

血象和骨髓象ppt课件
精选
⑶ 红细胞系统:观察有无有核 红细胞、成熟红细胞的大小形态有 无异常改变。
⑷ 淋巴细胞系统:观察有无原 幼淋巴细胞及异型淋巴细胞,成熟 淋巴细胞的数量及形态有无异常改 变。
精选
⑸ 单核细胞系统:观察有无原幼 单核及成熟单核细胞数量,形态有 无异常。
⑹ 血小板:观察血小板数量、形 态有无异常。
⑺ 有无寄生虫及其他异常细胞。
精选
3计算结果,填入血涂片的报告中. 4血涂片特征的描述
精选
(三)血涂片检验的重要性
检查骨髓象同时必须送检血涂片,血涂 片可帮助提供重要的诊断信息。骨髓象 与血象结合起来综合分析,才能作出更 确切的诊断。骨髓象与血象之间常见以 下几种情况。
精选
1. 骨髓象相似,而血象有明显差 别:常见于缺铁性贫血、溶血性贫 血及急性失血性贫血。
精选
2.细胞染色:为了观察细胞 内部结构,识别各种细胞及异常变 化,血涂片必须进行染色。瑞氏染 色法是血细胞分析最经典和最常用 的染色法,瑞氏染料是酸性染料伊 红和碱性染料亚甲兰组成的复合染 料。
精选
其染色原理是染料透过被染物并存 留其内部的一种过程,此过程即有 物理的吸附作用,又有化学的亲和 作用,各种细胞成分化学性质不同, 对各种染料的亲和力也不一样,
精选
⑷ 观察骨髓片边缘和尾部,注意寻 找有无体积较大散在或成堆出现的特 殊病理细胞,如转移癌细胞、恶性组 织细胞、戈谢氏细胞、尼曼-匹克细 胞、但需油镜观察加以确证。这些细 胞的发现,对有关疾病具有肯定诊断 的意义。
精选
2. 油镜观察
骨髓细胞分类先浏览一下该涂片上各 类细胞的形态学特点,得出初步诊断意见,, 再进行细胞分类。白血病细胞形态学不容 易识别时,可先染组织化学协助诊断,然后 再进行细胞分类。如有的标本形态学不典 型时,先分类,再结合临床综合分析,描 述骨髓形态学特点。精选

常见血液学疾病的血象、骨髓象(临床版)

常见血液学疾病的血象、骨髓象(临床版)

我们知道,广义的骨髓象已经包括了血象,另外还包括了细胞化学染色红细胞检验再生障碍性贫血(AA)简称再障,是因为化学、物理、生物因素及不明原因使骨髓造血组织减少导致骨髓造血功能衰竭,引起外周血全血细胞减少的一组造血干细胞疾病。

特征是造血干细胞功能障碍和(或)造血微环境功能障碍,造血红髓被脂肪组织所替代(红髓脂肪变),导致全血细胞减少的一类贫血。

临床表现为进行性贫血、出血和感染(伴发热),罕有淋巴结核肝脾肿大。

1、血象:以全血细胞减少,网织红细胞绝对值降低为主要特征,三系减少的程度各病例有所不同。

贫血多为正常细胞性,少数为轻、中度大细胞性。

网织红细胞绝对值明显减少。

各类白细胞都减少,其中以中性粒细胞减少尤为明显,而淋巴细胞比例相对增多血小板不仅数量减少,而且体积小、颗粒减少。

急性AA时,网织红细胞<1%,绝对值<15×10^9/L;中性粒细胞绝对值常<0.5×10^9;血小板<20×10^9/L;慢性再障血红蛋白下降速度较慢,网织红细胞、中性粒细胞和血小板减低,但各指标叫急性再障指标为高,达不到急性再障的程度。

2、骨髓象①.急性再障:红髓脂肪变是AA的特征性病理改变,骨髓涂片可见脂肪滴明显增多。

多部位穿刺结果均显示有核细胞增生减低。

造血细胞(粒/红/巨核系细胞)明显减少,早期阶段细胞减少或不见,巨核细胞减少或缺如,无明显的病态造血。

非造血细胞(包括:淋巴/浆/肥大细胞等)相对增多,非造血细胞比例增高,大于50%,淋巴细胞比例可增高达80%。

如有骨髓小粒,染色后镜下为空网状结构或为一团纵横交错的纤维网,其中造血细胞极少,大多为非造血细胞。

②.慢性再障:病程中骨髓呈向心性损害,骨髓拥有代偿能力仍可有残存散在的增生灶,常因不同的穿刺部位,骨髓象表现不一致,需多部位穿刺或进行骨髓活检,才能获得较明确的诊断。

多数患者骨髓增生减低,三系或两系减少,巨核细胞减少明显。

非造血细胞比例增加,常>50%。

IDA血象、骨髓象的观察

IDA血象、骨髓象的观察

血象:
髓象:
1.增生度:活跃或明显活跃,G:E减低,属增 生性贫血。 2.红系:增生良好,以中、晚幼红为主。幼其 体积偏小,浆量少而浆色偏灰蓝,浆边不整 齐呈锯齿状或破布样。核正常发育,这种现 象称“老核幼浆”。可见嗜碱性点彩、嗜多 色性红细胞及核分裂象,成熟红细胞同血象。
髓象:
3.粒系增生活跃,各阶段细胞比 值、形态大致正常, 4.淋巴细胞比值形态大致正常。 5. 巨核细胞数量正常,血小板聚 集、散在可见。
标本:

IDA病人的血片和骨髓片。
血象:
1.RBC Hb 红细胞明显大小不等,以小细胞 为主,中心淡染区扩大,血红蛋白充盈不 足, 严重者可见环形红细胞,即小细胞低色素性 红细胞 2.WBC数多数正常,分类大致正常,钩虫病性 IDA,EOS 3.PLT数多数正常 4. Ret可增高或正常 5.RDW MCV MCH MCHC
ida1rbchb红细胞明显大小不等以小细胞为主中心淡染区扩大血红蛋白充盈不严重者可见环形红细胞即小细胞低色素性红细胞2wbc数多数正常分类大致正常钩虫病性idaeos3plt数多数正常ret可增高或正常5rdwmcvmchmchc1
IDA血象、骨髓象的特点。 正确书写IDA骨髓检查报告单。
细胞外铁(-)
细胞外铁(-)
内铁(-)

癌症恶病质贫血患者血象和骨髓象特征分析

癌症恶病质贫血患者血象和骨髓象特征分析

癌症恶病质贫血患者血象和骨髓象特征分析梁华兵;吴玉清;梁玲琪【摘要】目的探讨癌症恶病质贫血患者的血象与骨髓象特征.方法对20例癌症恶病质贫血患者进行血细胞学检验、骨髓细胞形态学检验和骨髓活检,分析血象和骨髓象改变特点.结果 20例患者血象以轻度贫血为主,红细胞平均容积(MCV)和红细胞分布宽度(RDW)正常或轻度异常,锯齿状红细胞则增多明显,白细胞计数和血小板计数多为轻度减低.骨髓穿刺液呈不同程度的胶冻样外观,变性成分松脆而不易涂片,镜下Wright-Giemsa染色为圆泡状或条片状浅(紫)红色匀质性物质,部分匀质区域无有核细胞;造血细胞增生均为明显减低,其中4例检出小簇癌细胞.14例骨髓活检获取的组织均缺乏坚固的圆条形软组织,切片上有核细胞极少,造血主质区为多少不一的匀质性变性成分.结论癌症恶病质贫血有不同于其他贫血的血象和骨髓象特征,对进一步认识其病理生理有重要的临床意义.【期刊名称】《临床检验杂志》【年(卷),期】2016(034)004【总页数】3页(P281-283)【关键词】癌症恶病质;血象;骨髓象;骨髓胶冻样变性【作者】梁华兵;吴玉清;梁玲琪【作者单位】台州市肿瘤医院,浙江温岭317502;台州市肿瘤医院,浙江温岭317502;台州市肿瘤医院,浙江温岭31750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446恶病质(cachexia)是人体显著消瘦、贫血、精神衰颓等全身机能衰竭的现象,多由癌症和其他严重慢性疾病引起。

在工作中我们发现恶病质贫血患者的血象和骨髓象有一些独特的特征。

现将我们收集的20例作一总结和报道。

1.1 研究对象2000-2015年我院住院患者中,因血细胞计数减少而进行骨髓检查并诊断明确的癌症恶病质患者20例,其中男12例,女8例,年龄48~77岁,中位年龄62岁。

20例均为癌症晚期,其中胃癌10例、大肠癌6例、肺癌2例、肾癌2例;体质指数为12.00~15.73,均低于参考区间下限的15%。

MM血象和骨髓象检验

MM血象和骨髓象检验
7
8
异常浆细胞----骨髓瘤细胞
9
异常浆细胞----骨髓瘤细胞
10
11
12
13
瘤细胞胞浆的颜色为什么有红有蓝?

1、浆色:一般较深,大部分呈蓝色, 也有红色的。
核酸蛋白(深蓝色) 黏液蛋白(呈红色), 故胞浆可呈不等程度的红、蓝或紫色。有时 胞浆边缘呈红色毛絮状,这是由黏液蛋白所致。
14
MM血象和的特征。
标本
制备良好的MM的血片和骨髓片。
2
形态学观察
(一)血象特征 1.贫血随病情进展加重,成熟红细胞常呈“缗
钱状”排列。 2.白细胞数正常或偏低,淋巴细胞可相对增多。
分类:瘤细胞偶见(2%~3%); 若瘤细胞超过20%,绝对值超过2.0×l09/ L,应诊断浆细胞白血病(继发)。 3.血小板数正常或偏低
(要求分类至少200个有核细胞) (二)发一份骨髓报告单 按照骨髓报告单书写的要求书写MM的骨髓报
告单。
21
谢谢
3
4
5
形态学观察
(二)骨髓象特征 (1)增生活跃。 (2)异常浆细胞增多,一般为5%~l0%, 多者可高达70%~95%。瘤细胞常成堆分布 于涂片的尾部。
6
骨髓瘤细胞特点
❖ ①形态:较成熟浆细胞大,外形不规则可有伪足。 ❖ ②胞核:圆形,偏位,核染色质疏松,排列紊乱,
可有1~2个大而清楚的核仁。可见双核、多核、多 分叶等异常。 ❖ ③胞浆:丰富,呈灰蓝色或火焰状不透明,常含有 泡沫样空泡,偶有少量嗜天青颗粒。 ❖ ④有些瘤细胞含红色粗大的包涵体(Russel小体)、 大量空泡(桑椹细胞)及排列似葡萄状的浅蓝色空泡 (葡萄状细胞)。
15
16
❖ 2、Russel小体:数目不等,大小不一的圆形。 可能是核酸蛋白及黏液蛋白的凝集物,常在 染色时被溶解而形成空泡而形成泡沫样浆, 通常无色,有时呈红色(黏液蛋白)、蓝色 (核酸蛋白)或紫色。含有大量Russel氏体 的浆细胞又称为Mott细胞。

血象和骨髓象

血象和骨髓象

血象和骨髓象在医学领域中,血象和骨髓象是诊断和评估许多疾病的重要依据。

对于普通人来说,这两个术语可能有些陌生,但它们却在疾病的诊断、治疗和监测中发挥着关键作用。

血象,简单来说,就是对血液进行的一系列检查结果。

当我们去医院进行体检或因为身体不适看医生时,常常会被要求抽血化验。

这抽出来的血液经过一系列复杂的分析和检测,就能得出血象的各项指标。

血象中包含了很多重要的信息。

比如红细胞的数量、形态和血红蛋白含量。

红细胞就像是身体里的“运输兵”,负责把氧气输送到各个器官和组织。

如果红细胞数量减少或血红蛋白含量降低,就可能意味着贫血的存在。

而红细胞数量增多,则可能提示一些慢性心肺疾病或其他异常情况。

白细胞也是血象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白细胞就像是身体的“卫士”,负责抵御外来的病原体入侵。

白细胞的种类很多,包括粒细胞、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等。

当身体发生感染时,白细胞的数量和种类往往会发生变化。

比如细菌感染时,中性粒细胞的数量通常会升高;而病毒感染时,淋巴细胞的比例可能会增加。

血小板在血液凝固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

如果血小板数量减少,就容易出现出血倾向,如皮肤瘀斑、牙龈出血等;血小板增多则可能与某些炎症、骨髓增殖性疾病等有关。

除了细胞的数量,血象还能反映细胞的形态。

例如,红细胞形态异常可能提示地中海贫血、缺铁性贫血等疾病;白细胞的形态变化也有助于诊断白血病等血液系统疾病。

说完血象,再来说说骨髓象。

骨髓是人体的造血器官,存在于骨骼内部的腔隙中。

骨髓象就是对骨髓进行检查所得到的结果。

为了获取骨髓象,通常需要进行骨髓穿刺或骨髓活检。

这是一种有创性的检查,但对于某些疾病的诊断却是必不可少的。

骨髓象的检查可以帮助医生了解骨髓的造血功能。

比如,骨髓增生程度如何,是增生极度活跃、明显活跃、活跃,还是增生减低或重度减低。

不同的增生程度往往与不同的疾病状态相关。

在骨髓象中,同样要观察各种造血细胞的数量、比例和形态。

正常情况下,骨髓中的造血细胞有一定的比例和发育规律。

实验急、慢性再障血象、骨髓象检查

实验急、慢性再障血象、骨髓象检查

骨髓象(慢性再障)
1.骨髓增生程度不一,多为增生减低、若遇 代偿性造血灶可增生活跃或明显活跃。
2.粒系细胞总百分率正常或减低。 3.幼细胞百分率高于中幼 红阶段的现象,且胞核高度致密、浓 染.呈“炭核”样,提示脱核迟缓。
4.M:E比值可正常、可减低。 5.淋巴细胞百分率相对增高,但比急性型
实验 急、慢性再障 血象、骨髓象检查
李红岩
血象(急性再障,AAA)
全血细胞减少,为正细胞正色素性贫血。 红细胞形态正常,无明显大小不均和异形。
缺乏红细胞增生的迹象,无嗜多色性红细 胞和有核红细胞。 白细胞明显减少,中性粒细胞绝对值< 0.5×109/L。分类:淋巴细胞相对增多。 血小板<20×109/L。 网织红细胞<1%,绝对值<15×109/L。
血象(慢性再障,CAA)
全血细胞减少程度较轻,红细胞形态表现 与急性再障相似。 网织红细胞、白细胞、中性粒细胞及血小 板常较急性再障高。
骨髓象(急性再障)
1. 增生减低或重度减低,脂肪滴多见。 2. 粒、红两系细胞均严重减少.粒系以成熟粒
细胞为主,红系以中、晚幼红细胞为主,细 胞形态、染色大致正常。 3. 淋巴细胞相对增多.可达80%或更高。 4. 巨核细胞明显减少,大多不见巨核细胞。 5. 浆细胞、组织嗜碱细胞、网状细胞增多,成 堆出现时称“非造血细胞团’。 6.成熟红细胞形态染色无明显变化或有轻度大 小不一。
轻。 6.巨核细胞减少或缺如,即便骨髓增生良好
也如此,此为诊断本病的十分重要的条件 之一。 7.浆细胞、网状细胞、脂肪细胞常见增多。 8.成熟红细胞形态染色大致正常。
谢 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2
2.油镜下观察,注意下列各项。 ⑴ 作白细胞分类计数, 计数 100个白细胞,并求出各种细胞的 百分率,同时观察细胞形态有无 异常。
13
⑵ 粒细胞系统:观察中性杆状核粒 细胞,分叶核粒细胞、嗜酸性粒细 胞和嗜碱性粒细胞数量和形态。
注意有无幼原始粒细胞、幼稚粒细 胞、棒状小体、粒细胞毒性改变、 分叶过多或过少、颗粒异常、巨幼 样变等。
增殖和分化,参与造血的调节,骨髓的 实质细胞是各系列各阶段的血细胞,存
31
骨髓是主要造血器官, 骨髓检查 可诊断多种疾病,特别是血液系统 疾病以及非血液系统疾病。通过骨 髓检查可以了解骨髓中造血组织的 增生情况,正常骨髓细胞构成比例 的改变,
32
有无异常细胞。对临床疾病诊断、 疗效的观察、预后的判断起着重要
作用。对血液病的诊断首推骨髓涂 片检查,这是其他检验方法所不能 替代的。
35
禁忌证
出血性疾病 穿刺部位有炎症或畸形 晚期妊娠的妇女
36
临床作用 了解骨髓造血功能,辅助诊 断与鉴别诊断血液系统疾病及非血液 系统疾病,协助血液系统疾病的疗效 观察、预后的判断。
37
(二)骨髓穿刺方法
骨髓是一种海棉状、胶状或脂肪性 的组织,封闭于坚硬的骨髓腔中,分为 红髓和黄髓两部分,成人骨髓约占体重
22
(4) 神经母细胞瘤骨髓转移时 瘤细胞呈弥散分布,与急性粒细胞 白血病的骨髓象相似,但两者的血 象表现不同,神经母细胞瘤血象无 异常细胞,而急性粒细胞白血病的 血象可见原始细胞。可帮助鉴别诊 断。
23
2. 血象变化相似而骨髓象变化 有明显差别:常见于传染性淋巴细 胞增多症与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 血涂片相似,以成熟淋巴细胞增多 为主,但传染性淋巴细胞增多症骨 髓涂片淋巴细胞稍增多,而慢性淋 巴细胞白血病却明显增多。
24
3.某些疾病骨髓象变化不明 显,而血象有异常改变,如传染 性单核细胞增多症,血象中异常 淋巴细胞数量比骨髓中明显增多。 是本病诊断的主要依据。
25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26
27
4. 骨髓象有明显变化而血象 变化不明显,如骨髓瘤、神经母 细胞瘤、戈谢氏细胞、尼曼-匹克 细胞。骨髓象可找到有特异性细 胞,而血象不易见到。
10
因此染色后同一血片上各种细胞 可以染上各自特征性的颜色,血 涂片和染色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检 验结果,工作人员必须认真负责 每一个过程。瑞-姬染色。质-核。
11
(二)血涂片的观察内容
1. 低 倍 镜 下 综 观 全 貌 , 注 意 下 列各项。
⑴ 观察涂片及染色是否良好。 ⑵ 粗略估计白细胞数量多少。
(一) 血涂片制备和细胞染色 1. 血涂片制备:是血液检查
的重要基本技术之一,一张良好血 涂片的要求是:厚薄适宜,头体尾 要分明,细胞分布均匀,血膜边缘 整齐,并留有一定的空隙。
5
6
血涂片要求头、体、尾三部分清楚,体部适宜形态学观察。
7
血涂片太薄,白细胞多集中边缘及 尾端;血涂片过厚,细胞重叠缩小, 影响白细胞形态观察。血细胞过厚 或过薄都会影响结果的准确性。
33
㈠骨髓常规检验的 临床应用
34
适应证
外周血细胞数量、成分及形态异常。 不明原因的发热、肝肿大、脾肿大、淋
巴结肿大。 不明原因的骨痛、骨质破坏、肾功能异
常、黄疸、紫癜、血沉明显增加。 恶性血液病化疗后疗效观察。 其他:活检、CD检测、细胞培养、染色
体、微生物及寄生虫检查等。
14
⑶ 红细胞系统:观察有无有核 红细胞、成熟红细胞的大小形态有 无异常改变。
⑷ 淋巴细胞系统:观察有无原 幼淋巴细胞及异型淋巴细胞,成熟 淋巴细胞的数量及形态有无异常改 变。
15
⑸ 单核细胞系统:观察有无原幼 单核及成熟单核细胞数量,形态有 无异常。
⑹ 血小板:观察血小板数量、形 态有无异常。
骨髓(血)细胞学分析
1
骨髓血细胞学检查内容及程序
血片检查 骨髓片检查 结果分析
2
外周血细胞形态学检验 ( 血象检查)
3
当血液系统出现异常时,周围血 细胞会发生数量和质量的改变,血象 与骨髓象两者密切相关,检查骨髓象 同时必须检查血象,对疾病的诊断与 鉴别诊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4
血涂片检验步骤及内容
8
2.细胞染色:为了观察细胞 内部结构,识别各种细胞及异常变 化,血涂片必须进行染色。瑞氏染 色法是血细胞分析最经典和最常用 的染色法,瑞氏染料是酸性染料伊 红和碱性染料亚甲兰组成的复合染 料。
9
其染色原理是染料透过被染物并存 留其内部的一种过程,此过程即有 物理的吸附作用,又有化学的亲和 作用,各种细胞成分化学性质不同, 对各种染料的亲和力也不一样,
⑺ 有无寄生虫及其他异常细胞。
16
3计算结果,填入血涂片的报告中. 4血涂片特征的描述
17
(三)血涂片检验的重要性
检查骨髓象同时必须送检血涂片,血涂 片可帮助提供重要的诊断信息。骨髓象 与血象结合起来综合分析,才能作出更 确切的诊断。骨髓象与血象之间常见以 下几种情况。
18
1. 骨髓象相似,而血象有明显差 别:常见于缺铁性贫血、溶血性贫 血及急性失血性贫血。
的3.4%~5.9%,约1600~3700克,其中红 髓重量约占1000克,是血细胞生成的主 要部位。骨髓中的基质细胞(血管外膜
细胞、脂肪细胞、巨噬细胞、
38
成纤维细胞、内皮细胞、网状细胞等) 和细胞外基质神经系统、血管系统等, 构成造血微环境,它们直接或间接地通 过多种造血因子诱导造血干、祖细胞的
19
⑴ 如缺铁性贫血时的血象红细胞体积小, 中心区浅染,重者呈环形红细胞,白细 胞及血小板计数正常,偶尔减少。由钩 虫引起的缺铁性贫血,嗜酸粒细胞增多。
20
⑵ 溶血性贫血时的血象, 网织红细胞增多常大于5%,可 见有核红细胞及异常红细胞。
⑶ 急性失血性贫血时网织 红细胞、血小板、粒细胞增多。可出现髓外造血 如:肿瘤、骨髓纤维化、白血病、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等,血涂片 中可出现幼红细胞及幼稚粒细胞, 为疾病的诊断提供依据。
29
6.血象是骨髓的继续,血片 中细胞成熟程度比骨髓中好,白 血病时血象可辅助白血病类型的 诊断,当骨髓片不易确定类型时, 可参考血片确诊。
30
骨髓细胞形态学检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