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系统功能语言学
系统功能语言学简介
(3)cohesion
Transitivity
Transitivity is a grammatical system. It “specifies the different types of process that are recognized in the language, and the structures by which they are expressed”. The basic semantic framework for the representation of process consists of three components.
logical-semantic relation
elaboration (John ran away, which means he didn’t wait.)
expansion logical-semantic relation
extension (John ran away and Fred stayed behind.) enhancement (John was scared so he ran away.) John said: "I'm running away. “ John said that he was running away.
interdependency
• Halliday认为,任何两个不同的语言单位之 间都有某种依赖关系即“相互依存”。
Parataxis (Tea or coffee?/ He is a teacher and I am a student.)
系统功能语言学
系统功能语言学系统功能语言学(Systemic Functional Linguistics, SFL)是一种语言学理论,最早由英国语言学家麦克·霍尔迪(M.A.K. Halliday)提出。
该理论强调语言的功能性,认为语言是用来实现交际和社会功能的工具。
系统功能语言学主要涉及三个方面的功能:交际功能、表达功能和文化功能。
交际功能是指语言用于交流和理解的能力。
语言是人们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和意图的工具,通过语言交流可以建立沟通和互动。
通过分析语言的交际功能,可以了解说话人的意图,并解读他们所表达的信息。
表达功能是指语言用于表达思想、感情和意图的能力。
语言具有丰富的词汇和语法结构,可以用来表达各种类型的信息。
通过分析语言的表达功能,可以了解说话人的观点和态度,并理解他们所表达的意思。
文化功能是指语言用于传递文化价值观念的能力。
语言是每个社会中独特的文化现象,反映了不同社会和群体的价值观念、传统和习俗。
通过分析语言的文化功能,可以了解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并探讨语言与文化的关系。
系统功能语言学通过对语言功能的研究,揭示了语言是如何在社会交往中发挥作用的。
它强调语言的功能性和社会上下文的重要性,认为语言的结构和用法是相互关联的。
在系统功能语言学的理论框架下,语言被视为一种社会实践,其目的是与他人进行交流。
系统功能语言学的研究方法主要是通过对语言文本的分析和解释来揭示语言的功能。
研究者通常会分析文本中的语法结构、语义意义和语用功能,并将其与具体的社会和文化背景联系起来。
通过这种分析,可以揭示语言和社会之间的相互关系,并提供对语言使用的深入认识。
总之,系统功能语言学是一种关注语言功能和社会实践的语言学理论。
它强调语言的交际功能、表达功能和文化功能,并通过对语言文本的分析,揭示了语言在社会交往中的作用。
系统功能语言学为我们理解和解释语言现象提供了新的视角,对于语言学和社会学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西方语言学史-第五章-系统功能语言学
第五章系统功能语言学系统功能语言学●一、理论基础:哲学基础●二、历史发展:四个发展阶段●三、新发展:八个方面的发展●四、发展前景:几个领域的发展●五、系统功能语言学在中国一、基本哲学理论基础●系统功能语言学也是以一定的哲学思想为基础的,包括语言学史观和语言学观。
●(一)语言学史观●西方语言学所形成的两大对立的观点,都有其固定的根源。
●1、以普罗塔哥拉和柏拉图为代表的以人类学和社会学为思想根源的学派;●2、以亚里士多德为代表的以哲学和逻辑学为思想根源的学派。
(二)功能语言学的语言学观1.符号的观点●(1)语言是一种社会符号(social semiotic),是指在社会文化语境中解释语言。
●(2)社会文化结构和制度本身要用符号解释,而语言是用来代表符号的载体,且其本身亦是一种符号。
是众多符号系统的一种,也是最特殊的符号系统,可以体现任何其他的符号系统,如交通信号,动物语言等。
2. 普遍性和变异性强调变异性。
索绪尔和乔姆斯基都强调语言的共性和核心(共核common core)langue,competence。
但系统功能语言学认为,语言的系统来自于语言的运用,语言的运用是语言系统的现实化,所以是相互联系的。
所以,它强调从功能的角度来研究语言的系统性。
●韩礼德把语言变异分为“方言”和“语域”,立足于语言的变异性3. 语言行为语言被看作一个行为系统,是社会文化行为的一种。
人类社会是由不同的行为系统组成的,而语言是这个系统的一种;同言语行为理论。
●行为本身也是一种系统(“能做什么”)●行为具有一定社会价值(“做了什么”)●由此可见,语言行为是行为潜势(potential)在一定社会集团中通过语言符号得以体现。
4. 功能理论三个类型,即概念功能、人际功能、和语篇功能。
语言形式在很大程度上是由语言的功能来影响、控制、选择的。
●概念功能(ideational function)●(1)经验功能(experiential function)语言是对存在于外部世界和内心世界的过程(process)和事件(event)的反映。
功能语言学与系统功能语言学
功能语言学与系统功能语言学1.引言1.1 概述功能语言学是一门研究语言的功能和结构之间关系的学科。
它关注的是语言是如何用来传递信息和表达意义的。
功能语言学的理论基础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随着交际学派的兴起,被广泛应用于语言学研究领域。
在功能语言学中,语言被看作是一个交际工具,通过语言交际,人们能够相互理解和沟通。
因此,功能语言学的研究关注的是语言的实际使用情况,强调语言与社会、文化背景之间的相互影响。
功能语言学试图回答以下问题:语言是如何适应不同的交际环境的?语言中的语法结构和词汇选择是如何受到交际意图的影响的?与传统的语言学研究相比,功能语言学更加注重语言的功能和使用,而不仅仅是关注语言的形式和结构。
它关注的是语言的目的和意义,研究语言在特定语境下的功能和作用。
系统功能语言学是功能语言学的一种研究方法和理论框架。
它强调语言与社会系统、文化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
在系统功能语言学中,语言被视为一个复杂的系统,各个组成部分之间相互作用,共同实现特定的交际目的。
本文将首先介绍功能语言学的定义和背景,探讨它的核心概念和理论基础。
随后,将引入系统功能语言学的概念,介绍其理论框架和分析方法。
最后,将总结功能语言学的意义和系统功能语言学的应用,探讨它们在语言学研究和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和价值。
1.2 文章结构本文共分为引言、正文和结论三个部分,以及各部分下的子章节。
下面对每个部分的内容进行简要介绍:1. 引言部分(Introduction):1.1 概述(Overview):介绍功能语言学和系统功能语言学的研究背景和基本概念,为读者提供一个整体的了解。
1.2 文章结构(Structure of the Article):本节将详细说明本文的整体结构,包括各个章节的主要内容和目的。
1.3 目的(Purpose):明确本文的目的,即探讨功能语言学和系统功能语言学的意义和应用,并为进一步研究提供理论基础。
2. 正文部分(Main Body):2.1 功能语言学(Functional Linguistics):2.1.1 定义与背景(Definition and Background):介绍功能语言学的起源和发展背景,阐述其研究对象和方法,以及相关学者的主要观点和理论。
系统功能语言学
系统功能语言学三大元功能(threemetafunction)概念功能中的经验功能通过及物性结构得以体现,反映的是经验关系;人际功能通过语气结构得以体现,反映的是语法关系;而谋篇功能则通过主位结构、信息结构与衔接得以体现,反映的是顺序关系而不是逻辑或语法关系。
语言的三大纯理功能主要彰显在语言的四种功能结构上,即为:主位结构、语气结构、情态结构和及物性结构。
主位结构由两部分组成:主位和述位。
符合人们日常表达习惯的句子结构构成了无标记主位结构;不符合人们日常表达习惯的就构成了有标记主位结构。
语气结构体现人际功能中的话语角色关系,共有四种言语功能(陈述、提供、提问和命令)和三种语气(陈述、疑问和祈使)。
在句子上主要通过陈述句、疑问句和祈使句体现。
及物性结构主要体现语言的概念功能,及物性结构主要通过及物性小句,即带宾语的小句来体现。
概念元功能(ideationalfunction),话语范围(fieldofdiscourse)语场(话题(topic)以及场地(setting))经验功能(experientialfunction)和逻辑功能(logicalfunction)经验功能主要就是通过“及物性”和“语态”获得彰显物质过程(materialprocess);心理过程(mentalprocess);关系过程(relationalprocess);行为过程(behavioralprocess);言语过程(verbalprocess);和存在过程(existentialprocess)物质过程就是则表示搞某事件的过程(aprocessofdoing)。
这个过程本身通常由动态动词(例如)去则表示,“动作者”(actor,即为逻辑上的主语)和动作的目标(goal逻辑上的轻易宾语)通常由名词或代词去则表示,例如图1:图1:物质过程我吃了一个苹果。
(动作者)(物质过程)(目标)心理过程就是则表示“感觉”(perception)、“反应”(reaction)和“心智”(recognition)等心理活动的过程(aprocessofsensing)。
系统功能语言学概述
韩礼德系统功能语言学概述薛莲2010111102000049【摘要】韩礼德系统功能语言学继承了欧洲人类学和语言学思想,强调语言使用的社会性,着眼于语言的功能性,以语言使用的倾向或原则为己任。
该学派对语言本质的看法,对语言系统和功能、语篇、语域的重视,使其在语言理论和应用领域都取得了极有价值的研究成果。
但它对语言系统的描写未能充分反映语言的实际运作过程。
对此,应完善理论框架本身,研究社会文化语境与语义、形式的关系,推动系统功能语言学理论在语言教学和学习、语言运用中的普及。
【关键词】:韩礼德系统功能语言学语言性质语言观系统功能语言学是在人类学的传统下发展起来的。
与其他语言学流派的不同之处在于,系统功能语言学强调语言使用者的社会性,着眼于语言在实际应用中的特点,以及语言的功能性。
其渊源于柏拉图等以人类学为本的语言研究传统,师承弗斯倡导的以意义而非形式为语言研究的方针,秉承马林诺夫斯基关于语言研究中的语境思想,继承了叶姆斯列夫的语符学和布拉格学派的语言功能思想。
韩礼德的系统功能语言学着眼于语言人本性、社会性的一面,因而,其始终把语言的实际使用确立为语言的探索对象,把语言在实际情景语境中所表达的意义作为语言研究的主要内容,把语言交际视为一种社会人所从事的社会行为。
(一)系统功能语言学理论产生的背景韩礼德的系统功能语言学理论构成主要来源于三方面:一是马林诺夫斯基的人类学方面的成果;二是沃尔夫的语言相关论观点;三是弗斯的语言理论。
这三方面理论可以看作是韩礼德理论的学术背景。
马林诺夫斯基通过实地调查,发现不同的文化背景是语言翻译障碍的最主要因素。
语言中的意义由语境决定而不是由它自己本身来决定。
沃尔夫通过对美洲印第安人的语言和文化关系的研究,发现一种语言的内在结构与该语言使用者的哲学观及其整个认知结构有相当密切的联系。
弗斯也认为语言不可能与语境分开,语言的意义就在于它在语境中发挥一种功能。
语境不同,语言的意义就会发生变化。
(周香琴)系统功能语言学概述
系统功能语言学概述一、理论基础系统功能语言学理论是沿着前人开创的道路前进的,它既与欧洲的语言学传统有渊源关系,又受到美国语言学传统的影响。
系统功能语言学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是韩礼德(Halliday),他1925 年出生于英格兰约克郡的里兹,青年时代在伦敦大学主修中国语言学,1947 年到北京大学跟随罗常培教授学习汉语音系学、词典学和比较历史语言学,之后师从王力教授研究现代汉语方言。
回伦敦后又在弗斯的指导下攻读博士学位,于1955 年完成博士论文《“元朝秘史”汉译本的语言》,获得剑桥大学哲学博士学位。
此后在剑桥大学、爱丁堡大学、伦敦大学等多所大学任教讲学,发表了近百种专著和论文。
韩礼德继承和发展了弗斯的基本理论。
(弗斯使语言学在英国成为一门公认的科学,由于他长期在伦敦大学任教,所以以弗斯为首的语言学派常被称为“伦敦学派”。
弗斯发扬了斯威特的传统,创造了韵律分析;又继承了波兰人类学家马林诺夫斯基的“情境意义”的概念,创造了新的语义理论;受索绪尔的影响,他提出了“结构”和“系统”的概念。
)他从弗斯那里继承了两条基本原则,一是“语言环境”(context of situation),认为语言与典型的社会情境有密切联系,并受其影响。
他进一步发展了“语言环境”学说,从社会学角度去研究语言,提出语言学中的符号学。
二是“系统”(system)概念,但他重新界定了“系统”的意义,创造了一套完整的的范畴。
韩礼德避免了弗斯的缺点,把自己的理论阐述得清楚明了,并提出了一套完整的理论模式,准确定义了术语的含义及各种关系。
韩礼德在继承和发展了以弗斯为首的伦敦学派的基本理论的同时,还吸收了布拉格学派、哥本哈根学派和沃尔夫的某些观点。
1961 年,他正式提出阶和范畴语法理论框架,并将这个理论模式发展成系统语法;1968 年,他在系统语法的基础上增加了功能部分。
他的理论一步步走向成熟并发展成广为接受的语言学理论。
韩礼德的理论常被称为系统功能语法或系统功能语言学。
系统功能语法
• 系统功能语言学旳一种关键概念是层次化( stratification),把语言分为四个层面:语境层、 语义层、词汇语法层和音系/文字层。
• 语境包括语场(field)、语旨(tenor)和语式( mode)。
• 语场指所发生是事,语旨指参与者旳社会角色和 关系,语式指交际旳渠道,如独白/对话、口语/书 面语、面对面交流/非面对面交流等。
功能语法和老式语法
• 我们对语法旳认识取决于我们旳语法研究。在西方,重要 有两种截然不一样旳理论视角。这两种均源自古希腊。虽 然两者经历过许多变体,但今天我们仍然可以感受到两种 不一样旳思绪。
• 一种是逻辑和哲学思绪,把语法是确定语法构造旳一套规 则。这种思绪突出把句子看作语言旳基本单位,研究孤立 旳句子。
• 语言使用产生旳意义分为三个成分:概念 意义、人际意义、语篇意义。
• 采用动作者(actor)、施事(agent)、中 介(medium)、主位、语气等来分析语句。
语域和语类
• 社会语境包括两个交际层:语类(文化语境)和语域(情 景语境)。
• 在Martin看来,语类是阶段性旳、目旳导向旳社会过程。 • 语类包括平常社会生活中旳所有活动,如购物、发短信、
• 系统功能语言学旳出现得益于英国语言学家J.R. Firth在20世纪30年代至50年代旳研究,后经他旳 学生M.A.K. Halliday旳深入发展。
• Halliday于20世纪60年代在英国开始发展系统功 能语言学,70年代移居澳大利亚,建立了悉尼大 学旳语言学系。
• 系统功能语言学对语言教育领域影响最大。系统 功能语言学旳教学和研究也在世界各地展开。
• 在Halliday(1994)看来,情态波及对命题或提议介于与 否两极旳意义协商。这种协商波及或然率(probability)、 常常性(usuality)、义务(olbigation)或倾向性( inclination)。
系统功能语言学
国内主要代表人物及著作
论文类:胡壮麟《 论文类:胡壮麟《语言系统与功 能》,朱永生《语言,语篇,语境》 ,朱永生《语言,语篇,语境》 等。 专著类:胡壮麟,朱永生,张德褛 合著的《系统功能语法概论》 合著的《系统功能语法概论》,胡 壮麟的《语篇的衔接与连贯》 壮麟的《语篇的衔接与连贯》等。
主要著作
㈥近似的或概然的思想
韩礼德认为语言的大量事实是概然性 的,而不是肯定和否定的,并且引入了概 的,而不是肯定和否定的,并且引入了概 然的概念和模糊的概念来认识和分析、解 然的概念和模糊的概念来认识和分析、解 释和评价语言。
四、系统语言学的特点
㈠系统语言学家集中力量去发现和描写由于社会情境和 说话人的情况不同而产生的各种语言变体,以及这些变体与 社会功能之间的关系。 ㈡系统语言学家将语言看作是与意义相关联的可供人们 选择的若干子系统组成的系统网络(意义潜势),认为语言 选择的若干子系统组成的系统网络(意义潜势),认为语言 不是人的一种知识功能力,而是“ 不是人的一种知识功能力,而是“文化和社会所允许的选择 范围” 范围”。(该观点是系统功能语言学区别于转换生成语言学 及其他学派的重要标志。) ㈢系统语言学比较重视对个别语言及个别变体(侧重对 ㈢系统语言学比较重视对个别语言及个别变体(侧重对 语言差异所体现的文化的研究)差异的描写,认为这种描写 语言差异所体现的文化的研究)差异的描写,认为这种描写 本身就是语言学的目的之一,而不是为了发现语言的普遍现 象。 ㈣系统语言学用连续体的概念来解释复杂的语言事实, ㈣系统语言学用连续体的概念来解释复杂的语言事实, 引进了“ 引进了“阶”和“精密阶”两个概念。 精密阶” ㈤系统语言学以“系统” ㈤系统语言学以“系统”作为基本范畴,把语言看作是 一套系统,每一个系统就是语言行为中的一套可供选择的可 一套系统,每一个系统就是语言行为中的一套可供选择的可 能性(即在特定环境中可以选用的一组语言形式)。
系统功能语言学
系统功能语言学系统功能语言学是一门研究语言系统在交流、认知和意义传达过程中的功能的学科。
它主要关注语言作为一种系统,其内部结构和运作方式如何影响语言使用者的交流和理解。
本文将深入探讨系统功能语言学的基本理论、研究方法和实践应用。
系统功能语言学的基本理论系统功能语言学的基本理论主要包括功能和结构的关系、语用和语法的互动、社会文化语境对语言系统的影响等方面。
其中,功能和结构的关系是系统功能语言学研究的核心。
系统功能语言学认为语言是一种功能性的工具,其结构和功能紧密联系,通过不同的结构表达具有不同功能和语用目的的信息。
语言学家通过研究语言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之间的关系,可以更好地理解语言的使用和交流方式。
另外,系统功能语言学强调语用和语法之间的互动关系。
语用是指语言在实际交流中的运用方式,而语法则是语言的结构和规则。
系统功能语言学认为语用和语法相辅相成,语言的结构是为了实现语用目的而存在的。
因此,要深入理解语言系统的运作方式,必须同时考虑语用和语法之间的互动关系。
此外,系统功能语言学还强调社会文化语境对语言系统的影响。
语言不仅仅是一种交流工具,还承载着社会文化的信息和观念。
系统功能语言学认为语言系统是受特定社会文化环境塑造的产物,研究者需要考虑语言使用者的社会文化背景和语境,以更好地理解和解释语言现象。
系统功能语言学的研究方法系统功能语言学的研究方法主要包括语料库分析、对比分析和功能言语分析等。
语料库分析是系统功能语言学中常用的研究方法,通过收集大量的实际语言数据,研究者可以揭示语言系统的内部规律和特点。
对比分析是通过比较不同语言现象的异同,来研究语言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功能言语分析是通过分析特定语言片段或言语行为,揭示语言使用者在交流过程中的意图和目的。
系统功能语言学的研究方法注重语言数据的实证分析,通过观察和分析语言使用者的实际交流行为,揭示语言系统的运作方式和作用。
研究者可以通过研究不同的语言现象和语言数据,不断深入探讨语言系统的功能和结构特点。
语言复杂性的系统功能语言学阐释-精品文档资料
语言复杂性的系统功能语言学阐释1.引言语言复杂性(linguistic complexity)与语言流利性(fluency)、语言准确性(accuracy)一起组成了语言CAF三维度。
Skehan和Foster(1999)的研究得出结论:语言复杂性、准确性和流利性是二语习得很重要的三个维度,但是它们还需要词汇能力层组的补充。
语言复杂性可以从二语习得角度来说明,那么对于大学派功能语言学而言,可以从系统功能语言学的哪些角度来阐释呢,三大纯理功能,还是语法隐喻,词汇密度方面?该从功能语言学的哪个角度去阐释呢?本文尝试回答以上的问题,主要从语法隐喻的角度来阐释语言复杂性,从而做到使语法隐喻理论在语言复杂性方面能更好的应用。
2.文献综述2.1 语言复杂性语言是人特有的认知能力,语言本身很复杂,因此语言学习如母语学习和外语学习也是一个很复杂的现象,涉及语言,语境,社会,文化,心理等很多方面。
根据国外学者的观点,复杂性是三个维度CAF中最复杂,最模糊和最难理解的维度。
最开始的时候,复杂性用于二语习得文献中,指的是语言性能(task complexity)和二语习得能力和精通能力(L2 complexity)(Robinson,2001;Skehan,2001)。
语言复杂性,可以从两个不同方面来定义。
一方面,它是学习者中介语系统的动态性能。
另一方面,它作为为更稳定的个人的语言基础来组成中介语系统。
相应的,考虑到学习者中介语水平时,语言复杂性可以解释为习得者的第二语言系统的多样性、丰富性、详尽性和储存量。
从功能语言学方面看,复杂性最初指的是从属的数量,比如每个T-unit的小句数量。
另一种功能复杂性包含使用的不同形式的动词数量。
语言是一个很复杂的系统,一方面,语言系统由音位、形态、词库、句法、语义、语用这些不同的子系统构成,他们之间相互依赖,相互作用;另一方面,语言系统整体是由无数局部的语言使用事件涌现出来的,具有自组织性,语言使用对语言系统产生重要影响。
第五章-系统功能语言学-功能语法-人际功能
要借助语言来交换。
(二)言语功能 交际角色和交流物这两个变项组成了四种
最主要的言语功能:提供、命令、陈述、提
问。如下表:
给予或求取物品和服务或信息
交流角色 交换物
(a)物品与服务
给予 求取 提供 命令
(b)信息
陈述 提问
交流中的步(move)的言语功能系统
起始 步 作答 给予 M 起始角色 命令 N 开放 A 要求有反应 B 可预测 任意的 MX:提供 NX:命令 提议 命题 C D
一情景语境中,来表达他的态度和推断,并 试图影响别人的态度和行为。
•人际功能还表示与情景有关的角色关系,包 括交际角色关系,即讲话者或听话者在交际
过程中扮演的角色之间的关系,如提问者与
回答者,告知者与怀疑者等之间的关系。
(一)言语角色与交流物 言语角色:在交际过程中,讲话者可能扮
演各种不同的角色,如陈述、提问、命令、
谓句相当。如:
How clever!
Get out!
Hi!
三、归一性与情态
可以对命题和提议做出判断或评价的有两个系
统:归一性和情态。
(一)归一性
归一性,即肯定和否定,规定和禁止,是在任
何语言的作为命题或者提议的小句中得到语法化的
范畴。一般而言,肯定无标记,而否定有标记(否 定词)。
有人统计,肯定句与否定句在语篇中的比例
求取信息
回答:A teapot.
言语功能在语法中的典型体现
起始:整句 AMX (I’ll …/Shall I…?) 作答:省略句 CMX (yes; do)
BMX
AMY BMY
(I’ll …, Shall I…?)
declar Declar + moodtag
系统功能语言学的理论特点
系统功能语言学的理论特点韩礼德(MAK Halliday)在伦敦学派语言学思想的基础上发展和创立了系统功能语法,是20世纪最有影响力的语言学理论之一。
系统功能语法从社会学角度出发,重视语言功能,它的影响延伸到与语言相关的各个领域,如语言教学、语篇分析、文体学、机器翻译等。
系统功能语法包括两个方面:系统语法和功能语法。
系统语法是指将语言看做由若干子系统组成的系统网络又称意义潜势。
而语言使用者使用语言表达意义,被看做从该系统网络中进行各种有意义的选择的过程。
系统功能语法建立在两个事实基础上:⑴语言使用者在语言的系统网络中做出选择,并试图在社会交往中实现不同的语义功能。
⑵语言是人类进行社会活动不可缺少的部分。
因此,系统功能语法把实际使用的语言现象作为研究机对象,而不是像转换生成语法那样,把理想化的语言使用者的语言能力作为研究对象。
本文试从这一理论基本框架:系统、功能、层次和语篇四个方面概括韩礼德独特的语言观,考量系统功能语言学对语言研究产生的重大影响。
一、韩礼德的“系统”思想:在系统语法中,系统的概念是由一条基本的解释性原则构成的,语言被认为是“系统的系统”。
建立各种互相关联的系统的网络,从而解释在语言中各种与语义相关的选择。
不同于索绪尔等把语言单单看作是一套符号的集合。
在韩礼德看来,语言不是所有合乎语法的句子的集合,因而语言不能用解说这样一个集合的规则解释,而是用意义的有规则的源泉——意义潜势来解释。
所谓意义潜势是心理语言学的研究成果,心理语言学人在说话前先形成一种动机,即对要说的话有一种大致的想法,这种动机属于前语言阶段。
人有了要说什么的动机之后,还要选择恰当的语言形式把要说的内容组织表达出来。
系统功能语法所反映的主要是语言运用中这种可供选择的“意义潜势”。
结构是过程的底层关系,是从潜势中衍生的,而潜势可以更好地用整合关系来表达。
这就是说,韩礼德的系统的思想把语言系统解释成一种可进行语义选择的网络,当有关系统的每个步骤一一实现后,便可产生结构。
系统功能语言学概述
系统功能语言学概述系统功能语言学(Systemic Functional Linguistics,简称SFL)是现代语言学中的一个分支领域,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的英国。
它的理论基础是以英国语言学家迈克尔·霍尔迪(Michael Halliday)为首的一群学者发展起来的,主要通过研究语言的实际功能和用途,来揭示语言的本质和结构。
系统功能语言学的核心概念是“功能”,这意味着语言的重要特征是它的实际使用方式,而不仅仅是其形式结构。
与传统的形式主义语言学相比,SFL强调语言的社会和交际功能。
它将语言视为人类社会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语言的途径来实现和反映社会的目标和需求。
因此,SFL主张在研究语言时,应该将语言放置在具体的社会背景中,并关注语言的真实用途。
SFL理论框架包括三个层次:语言的文本层面、意义的交际层面以及社会语言实践的层面。
这三个层次构成了构架的核心。
在文本层面,SFL关注如何通过选择和组织语言单位来创造意义的。
在意义的交际层面,SFL关注语言如何用于社会交流和构建社会关系。
在社会语言实践的层面,SFL关注语言如何反映和实现社会目标和需求。
SFL强调语言的系统性。
它认为每一种语言都是一个复杂而有机的系统,由不同的组成要素互相作用构成。
SFL将语言单位分为三大类:语言功能、语言结构和语言实现。
语言功能包括三个维度:情感、说服和交际。
语言结构包括文法、词汇和音系。
语言实现包括言语、文本和对话。
这些要素之间相互作用,形成了语言系统。
SFL还引入了“言语功能”的概念,即语言在具体语境中实现特定目标和功能的能力。
这个概念体现了语言使用的实际目的和需求。
SFL认为语言具有多种的言语功能,如:陈述、询问、命令、请求等,每种功能都对应着特定的语言结构和表达方式。
在系统功能语言学中,文本分析是一种重要的研究方法。
SFL的文本分析着重于揭示语言单位之间的相互关系和语篇结构。
通过文本分析,研究者可以深入了解语言的功能、结构和实现方式,从而揭示语言的意义和社会功能。
《系统功能语言学》课件
本课程将介绍系统功能语言学的定义、发展历程、研究方向和方法论。探讨 系统功能语言学的基本概念、功能和结构,以及其在翻译实践、教育教学和 文化交流中的应用。同时展望系统功能语言学的未来发展。
定义和发展历程
系统功能语言学的定义
系统功能语言学是一种语言学理论,研究语言作为交际工具的功能和结构。
理论创新
未来的发展将继续紧密结合实践进行理论创新,拓展研究领域。
实践推广
系统功能语言学将更广泛地应用于实际工作中,为社会发展做出更多贡献。
总结
系统功能语言学的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义
系统功能语言学帮助我们理解语言的功能和结 构,丰富了语言学的理论和实践。
对个人的启示和思考
学习系统功能语言学可以提升我们的语言能力 和交际效果,引发对语言的深刻思考。
发展历程
系统功能语言学起源于20世纪50年代的英国,经过不断发展与完善,逐渐形成现代的理论 框架。
基本概念
领域
系统功能语言学研究范围广泛,涉及语言的功能和结构。
地位
系统功能语言学在语言学领域中具有重要地位,为其他研究方法提供理论支持。
功能
系统功能语言学关注语言的功能,强调语言的目的和影响。
基本功能
系统功能语言学研究语言系统的功能, 如表达、解释、评价等。
应用
翻译实践
系统功能语言学为翻译工作提供 了理论基础和实践指导。
教育教学
文化交流
系统功能语言学在语言教学中提 供了有益的教学方法和教学资源。
系统功能语言学促进了跨文化交 流和理解,丰富了人们的文化体 验。
未来发展
当前局面
系统功能语言学正处于不断发展和应用的阶段,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和应用。
系统功能语言学概论
系统功能语言学概论以下为关于胡壮麟. (2005). 系统功能语言学概论 (第1版.). 北京市: 北京大学出版社. 的读书笔记。
二〇一七年三月三十日星期四第一章概述1.引言1.1.1.语言、语法和语言学1.1.2.形式主义和功能主义形式主义把语言看作规则。
功能主义中,语言被解释为意义系统,伴之以意义得以体现的形式。
“这些意义如何表述?”1.1.3.系统语法与功能语法SFL把语言看成有规律的资源,其基本原理认为语言描写的是系统,更甚于结构。
系统语法强调语言作为系统的内部底层关系,这个系统与意义相关联,并可供人们不断选择,形成一个由若干子系统形成的系统网络(system network),又称“语义潜势”(meaning potential)。
功能语法强调语言是社交工具,语言活动是人们对语言系统的选择,也是根据所要实现的功能而进行的活动。
1.1.4.系统功能语言学的应用价值(1).解释语言本质、功能和发展(历时与共时、个体与群体),阐明各种语言的共性与特殊性;(2).了解语法在表达、保持和传递社会制度、文化、家庭等社会语境中的作用;(3).帮助语言学习,并在情景语境中有效地使用语言;(4).了解语言与大脑的关系,帮助语言治疗;(5).了解语篇(discourse)“价值”的性质,以及说唱艺术、修辞和文体等概念;通过研究各种语篇来了解文学和非文学作品;(6).语言与其他符号系统以及文化的思维形式的关系(memo:例如multimodality?)(7).等等。
1.1.5.系统功能语言学派1.2.韩礼德的语言学史观1.2.1.古希腊时期的两种语言观念1.2.2.中世纪和20世纪前的两种语言观念随着资本主义在18世纪的向外扩张,具有人类学倾向的语言观念逐渐抬头,语言学家开始重视研究欧洲俗语以及美亚非各地语言。
1.2.3.近代的两种语言观念一些学科,如心理学、社会学,与语言学的研究都有关,但这些学科只是把语言作为进行本学科研究的工具,正如语言学把心理学、社会学作为研究语言的工具(而非对象)一样,看问题的角度各不相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五章韩礼德为代表的系统功能语言学派韩礼德(M.A.K.Halliday)的系统功能语言理论是20世纪后半叶国际上最有影响的语言学理论之一,其旺盛的生命力显示,它加深了人们对语言的认识,并将在新世纪语言学研究中发挥更大作用。
本文从伦敦学派及其奠基人弗斯的理论研究对韩礼德系统功能语言学的启迪和传承关系谈起,对韩氏理论的几个发展阶段和主要观点、重要成员作一综合性述评,以理清它的发展脉络和理论贡献。
1.弗斯与伦敦语言学派伦敦学派奠基人弗斯曾在伦敦大学学院的语音系同著名语音学家琼斯(Daniel Jones,1881—1967)一起做研究。
1938年,他受聘于伦敦大学东方与非洲研究学院,并于1944年成为英国历史上第一个普通语言学教授。
弗斯的语言学理论是他在伦敦大学工作期间形成的,他和他的同事又长期在伦敦大学工作,因此以他为首的语言学派被称为“伦敦学派”。
这个学派与美国结构主义语言学、乔姆斯基生成语法学派、布拉格学派、丹麦的哥本哈根学派等同为20世纪语言学界最为人瞩目的语言学派(王宗炎1985:94)。
弗斯的学生韩礼德继承和发展了弗斯的语言学理论,并建立了新弗斯学派。
韩礼德在伦敦大学获得汉语语言文学学士学位后,于1947年到北京大学跟随罗常培教授学习汉语音系学、词典学和比较历史语言学。
后来师从王力教授研究现代汉语方言。
1949年回伦敦,被剑桥大学录取为博士研究生,导师便是伦敦大学东方与非洲研究学院的弗斯教授。
弗斯的语言学思想对韩礼德的影响特别大。
弗斯(1957)认为,语言中的意义(即使用中的语言项目的功能)非常重要,语言中言语产生的社会语境也非常重要。
弗斯受伦敦经济学院人类学教授马林诺夫斯基(B.Malinowski,1884—1942)语言研究的影响,强调言语使用的社会语境,其目标是根据马林诺夫斯基的“情景语境”(context of situation)建立一种语言学理论。
遗憾的是,弗斯自己没有达到这个目标。
他的观点后来在弟子韩礼德手上获得发展。
尽管弗斯的学术思想在很多方面有深刻见解,给人启迪,但他并未形成一个连贯的理论框架。
对韩礼德这一代人来说,任务之一是把弗斯的学术观点建立成一个能解释“什么是语言”和“语言是怎样工作的”这样一种完整的理论体系。
韩礼德面临的任务是:怎样用关于情景语境的观点建立一个能把语言中的范畴和它们之间的关系都解释清楚的语言学理论。
2.阶和范畴语法在“现代汉语的语法范畴”(Halliday 1956)一文中,韩礼德建立了一个能比较好地处理语言单位之间关系的分析框架。
这篇论文代表韩礼德语言理论研究的开始。
他在文中提出,语言中有三个语法范畴,即:单位(unit),成分(element)和类别(class)。
在这个分析框架中,“系统”从属于“类别”。
韩礼德用汉语例子解释了单位与成分和类别之间的关系。
他还讨论到汉语小句中“旧”(given)信息与“新”(new)信息的区别,并谈到“系统”选择中的“盖然”(proba-bilistic)问题。
可以说,这篇论文的初步理论框架为以后的系统功能理论奠定了坚实基础。
韩礼德虽然在上文中已提出一个能很好处理语言单位之间关系的分析模式,但它并不是一个完整的理论框架,而且还存在一些问题(见Butler 1985: 14_15,王宗炎1985:136_148)。
这篇文章主要是对现代汉语进行研究,从那之后,韩礼德的研究开始真正进入普通语言学理论领域。
1961年他发表了“语法理论的范畴”(Halliday 1961);一般认为,这是一篇能代表韩礼德早期理论的论文。
在这篇论文中,韩礼德认为,语言学理论应该包含一个由相关范畴组成的体系,体系中的范畴应该能解释语言材料;同时,这个理论还应该有一套把范畴和语言材料联系在一起的抽象“阶”(scales)。
他指出,语言材料可以在不同的“层次”(level)上进行解释,最基本的层次是“形式”(form)、“实体”(substance)和“语境”(context)。
实体指声音上或书写上的语言表现形式,形式指把实体排列成有意义的格局,而语境则是把语言形式与它们的使用场合联系起来的中间层次。
在这篇文章中,韩礼德还区分了“形式意义”(formalmeaning)和“语境意义”(contextual meaning);前者指有关项目与其他项目在形式关系网络中的关系,相当于信息理论中的“信息”;后者指一个语言项目与非语篇特征之间的关系。
韩礼德在这篇论文中对自己1956年(Halliday 1956)的论点作了一些修正,并提出了四个语法范畴(即:单位—unit,结构—struc-ture,类别—class,系统—system)和三个阶(即:级—rank,说明—exponence,精密度—delica-cy)。
在这个修正模式中,“系统”是一个基本的范畴,而不再(像在1956年的分析框架中那样)从属于“类别”;原先的“成分”也变成了“结构”。
为了清楚地说明这一修正的意义,我们来看看弗斯的一个重要观点。
弗斯受索绪尔的影响,认为语言是由横组合(syntagmatic)关系和纵聚合(paradigmatic)关系两条轴组织起来的;他指出,在横组合关系中,“成分”在有关层次上构成了“结构”。
而在一个结构中的特定位置上可替换的“事件”(event)便形成了一个系统。
以Henry kissedHelen这句话为例,它有三个位置(即SPC),占据这三个位置的Henry, kissed和Helen称为“成分”,这三个成分构成了横组合关系中的语法“结构”;如果把kissed换成loved或hit,这三个词便成为可替换的“事件”;在这一结构特定位置上的kissed, loved和hit构成了纵聚合关系中可供选择的“系统”。
韩礼德系统功能语言学中的“系统”(systemic)一词就是从system这个词演变来的。
一般认为,韩礼德这篇论文(1961)奠定了阶和范畴语法的理论基础,也是韩礼德把弗斯关于“结构”和“系统”的观点融入自己理论框架的一个表现。
韩礼德把“系统”当作一个基本的语法范畴,这对后来系统语法的形成起了重要作用。
尽管阶和范畴语法作为一个理论还存在着很多无法解决的问题,但它问世后不久便被广泛地应用于文体分析、语篇分析和其他分析之中(见Butler 1985:193_197)。
Fawcett(1974_6/2000年)所倡导的系统功能句法,也是在修改阶和范畴语法的某些做法后建立起来的。
对于一种理论的推广,教科书所起的作用是不可估量的。
从文献上看,在韩礼德理论发展的早期,有两本书根据阶和范畴语法模式来讨论英语语法:一本是Scott等人(1968)的English Grammar,另一本是Sinclair (1972)的A Course in Spoken English: Grammar。
3.系统语法阶和范畴语法所描述的是语言结构的表层形式。
这对于一种语言学理论来说显然有欠缺。
韩礼德在60年代中期已清楚地看到问题所在,因此也重新寻找改进理论的方法,其中一个想法是通过代表深层纵聚合关系的“系统”这种较为抽象的机制来达到描述语言的目的。
如前所述,韩礼德在1956年的文章中已引进“系统”这个概念,但其重要性是在1961年的文章中才表现出来的。
在这个被称为阶和范畴语法的模式中,“系统”是一个主要的语法范畴,在这个阶段中“系统”被看作是结构中特定位置上的可供选择的“单一集”(single sets),这种意义上的“系统”与弗斯的“多系统”(polysys-temic)原则(Firth 1957)相一致。
1961年以后,“系统”这个概念得到了进一步发展,其中一点是,“系统”与“系统”的结合便构成了系统网络。
有了“精密度”(delicacy)的概念,把单一的系统组成系统网络(system network)就没有问题了。
精密度这个阶表示范畴的区别或详细程度,它不仅能使语义区别越来越精确,而且可以表示一种依赖关系(dependency)。
在一个系统网络中,两个系统可以是没有依赖关系而并存的(即simultaneity),也可以是有依赖关系的(即dependency),所以就有“合取”(both...and...choice)和“析取”(either...or...choice)这两种关系。
若一个系统网络含有三个或更多的系统,情况有时会复杂一些,但关系总是只有两种:并存关系和依赖关系。
1966年韩礼德发表的“‘深层’语法札记”(Halliday 1966)通常被认为是系统语法的宣言书,这篇有重大影响的论文表明:阶和范畴语法已被系统语法(systemic grammar)所代替。
在这篇文章中,韩礼德对语言结构的“表层面”(surface aspect)和“深层面”(deep aspect)之间的区别重新作了解释。
例如,他指出,特定单位中结构的成分之间的“顺序”(order)关系与横组合关系中表层说明之间的“序列”(sequence)关系是不一样的,前者比后者更为抽象。
这是因为,序列只是结构关系被说明的一种表现形式,而抽象成分(如主语、谓语、补语、状语)之间的结构顺序关系代表着横组合形式中的更为抽象的方面。
例如,在Henry kisses the girls everyday一句中,四个成分的“顺序”关系是SPCA;无论我们说(a) Henry kisses the girls everyday, (b) Every day Henry kisses the girls,还是(c) The girls Henry kisses every day,四个成分之间的关系是一样的:Henry是主语(Sub-ject),kisses是谓语(Predicator),the girls是补语(Complement),every day是状语(Adjunct)。
但是,从表层的“序列”关系看,句(a) (SPCA)、句(b) (ASPC)和句(c) (CSPA)是不一样的。
在这篇文章中,韩礼德还认为,正如“结构”表示深层的横组合关系一样,“系统”代表着深层的纵聚合关系。
系统中包含着特定功能环境中可供选择的选项(option),对系统的描述实际上暗示着对深层横组合关系的表述。
因此,系统本身是处于比较深的层次上。
韩礼德还认为纵聚合关系是首要的,因为这种关系构成了语言中基本的深层关系。
1964至1971年是韩礼德的语言理论模式发展的重要时期,其间弗斯的“系统”概念得到修正,系统网络中系统与系统之间的关系(如并存关系、依赖关系)得到确定。
系统网络被看作代表着语言中深层的纵聚合关系。
用系统语法理论作基础而编写的英语语法书有Muir (1972)和Young (19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