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流体的P-V-T关系与状态方程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前面介绍的都是立方型状态方程,其中 里程碑式的状态方程:vdW方程,RK方程; 在工程上有广泛应用的状态方程:SRK方程,PR方程; 其通用形式为:
p RT
a(T )
V b (V b)(V b)
2.2.3.6 立方型状态方程根的求取
以vdW方程为例:
V 3 (b RT )V 2 a V ab 0
Fra Baidu bibliotek
2
(Tr
)
b 0.07780 RTc pc
(Tr ) [1 m(1 Tr0.5 )]2
m (0.374641.54226 0.26992 2 )
PR方程预测液体摩尔体积的准确度较SRK方程有明显改善, 而且也可用于极性物质。
能同时适用于汽、液两相,在工程相平衡计算中广泛应用。
2.2.3.5 立方型状态方程的通用形式
所谓“永久气体”也是由于室温比其Tc高所致。1908年 7月10日,荷兰物理学家昂纳斯(H. K. Onnes)实现了1.15K的 低温,将氦液化了,从而消除了最后一种“永久气体”。
3)当T=Tc时,只需施加比Pc稍大的压力就可使该气体液化。
➢p-T 图
P
➢P-T图的特征
单相区 两相平衡线(饱和曲线)
➢临界点数据的应用——液化气成分的选择
例2-2:液化石油气的成分为何是丙烷、丁烷和 少量的戊烷,而不是甲烷、乙烷和正己烷?
2.2 流体的状态方程
➢纯物质的状态方程(Equation of State, EOS) 是描述 流体p-V-T性质的关系式,即:
f( p, T, V ) = 0 ➢状态方程类型:立方型、多常数型、理论型; ➢混合物的状态方程从纯物质出发,通过引入混合 规则,来计算混合物的热力学性质。
Vk 1
RT P
b
aVk b
PT
1
/
V2 k
Vk
b
初值取
V0
RT P
▪ 液体的摩尔体积
RT
a
P V b T1/2V V b
将方程写成三次展开式
V3
RT P
V2
1 Pb2 P
bRT
a
T 0.5
V
ab PT 0.5
0
Vk 1
PVk3 RTVk2 ab / T 0.5 Pb2 bRT a / T 0.5
a (V
b)
1)已知T,V,求P;
显压型,直接计算
2)已知P,T,求V;
工程中常见情况,迭代求解。
3)已知P,V,求T。 迭代求解
直接迭代法 牛顿迭代法
已知P,T,求V
▪ 蒸汽的摩尔体积
RT
a
P V b T1/2V V b
方程两边乘以 (V b ) P
得:
V
b
RT P
a(V b )
PT1/ 2V V b
3
代入vdW方程,并应用于临界 点,得:
Pc
RTc Vc b
a Vc2
3 8
RTc Vc
Zc
PcVc RTc
3 8
0.375
vdW常数常用表达形式:
a 27 R2Tc2 64 Pc
b 1 RTc 8 Pc
➢vdW EOS的缺点:
两项修正项过于简单,准确度低,不能在任何情况下都 能精确描述真实气体的PVT关系。
P
PP
➢当T > Tc 时,立方型状态方程 有一个实根,它是气体容积。
➢当T<Tc时,高压下立方型状态 方程有一个实根,它是液体容积。 低压存在三个不同实根,最大的 V值是蒸气容积,最小的V值是 液体容积,中间的根无物理意义
2.2.3.7 立方型状态方程的解题方法
RK方程:
P
RT V b
T 1/ 2V
给出了一个固定的临界压缩因子Zc=0.375,与实际流体 Zc在0.23~0.29之间有明显差别,故由vdW计算的Vc大于 实际流体的Vc。
2.2.3.2 Redlich-Kwong (RK) 方程
vdW方程:
p
RT V b
a V2
RT
a
p V b T 1/2V (V b)
R-K 方程是1949 年由Redlich 和Kwong共同研究 提出的,是目前公认的最准确的双参数EOS。
P P
液 固
临界点 气
汽
液
固
临界点
气
汽
凝固时收缩
凝固时膨胀
图2-1(a) 纯物质的p-V-T相图
P
固 液
液
气
固
汽-液
P
P 固液
气
汽-固
V
汽
熔
化
T
化
曲
曲线
线
液 T
固
汽-液
汽
升 华 曲 线
汽-固 V
图2-1(b) 纯物质的p-V-T相图
➢p-V 图
P-V图的特征
➢单相区(V, G, L)
➢两相共存区(V/L)
与RK方程相比,SRK方程可计算极性物质,更主要的 是可计算饱和液体密度,使之能用于混合物的汽液平 衡计算,故在工业上获得了广泛应用。
2.2.3.4 Peng-Robinson (PR) 方程
p RT
a(T )
V b V (V b) b(V b)
a(T
)
ac
(Tr
)
0.45724
R 2Tc pc
超临界流体的特征
1)具有液体一样的密度、溶解能力和传热系数,具有 气体一样的低粘度和高扩散系数;
2)物质的溶解度对T、P的变化很敏感,特别是在临界 状态附近,T、P的微小变化会导致溶质的溶解度发生几 个数量级的突变。超临界流体正式利用这一特征,通过 对T、P的调控来进行物质的分离。
0.7
➢超临界萃取技术的工业应用
本章内容
▪ 定性认识流体P-V-T 行为; ▪ 掌握描述流体P-V-T 关系的模型化方法,了解几
种常见的状态方程; ▪ 掌握对比态原理和普遍化状态方程 ▪ 掌握计算真实气体混合物P-V-T 关系的方法,并
会进行计算。 ▪ 了解液体的P-V-T关系
2.1 纯流体的P-V-T关系
➢纯物质P-V-T 图
第二章 流体的P-V-T关系和 状态方程
为什么要研究流体的P-V-T 关系?
▪ 流体的P-V-T 关系可直接用于设计 如:1)一定T、P 下, ρ ? Vm ? 2)管道直径的选取: 流量 3)储罐的承受压力:P
▪ 利用可测的热力学性质(T,P,V,CP)计算不可测 的热力学性质(H,S,G,f,φ ,α ,γ )
➢饱和线(饱和液体线、饱和气体线)
➢过热蒸汽
➢过冷液体
➢等温线(T=Tc、T>Tc、T<Tc)
➢临界等温的数学特征 P 0
V T Tc
2P V 2
T Tc
0
➢超临界流体(T>Tc和P>Pc)
Tc是加压使气体液化所允许的最高温度
1)当T>Tc时,无论施加多大的压力都不能使该气体液化;
2)当T<Tc时,任何气体都可以被液化。
理想气体状态方程的形式为:
PV RT
理想气体两个假设: 1)气体分子之间无相互作用力 2)气体分子本身不占有体积
➢ 掌握理想气体状态方程需明确的三个问题:
1. 理想气体本身是假设的,实际上是不存在的。但它是一切 真实气体当P →0 时可以接近的极限,因而该方程可以用 来判断真实气体状态方程的正确程度,即:真实气体状态
3. 理想气体状态常被作为真实流体的参考态或初值。
例2-3:将1kmol甲烷压缩储存于容积为0.125m3,温度 为323.16K的钢瓶内,问此时甲烷产生的压力多大? (实验值1.875×107Pa)
解: P nRT 1000 8.314 323 .16 2.150 107 Pa
V
0.125
对方程的引力项进行修正,以使计算的V减小, 提高计算的准确性,是真正实用的EOS。
R-K 方程中的常数a,b 的求取
•用同于vdW方程的方法得到常数a,b值, •即临界等温线在临界点的条件得到:
a
0.42748
R
T2 2.5 c
Pc
b 0.08664 RTc pc
R-K 方程的特点
1.RK方程计算气相体积准确性有了很大提高。
2)是第一个能同时计算汽、液两相和临界点的方程。
➢范德华方程常数a、b的确定
RT a p V b V 2 应用临界等温的数学特征得:
(
P V
)Tc
RTc (Vc b)2
2a Vc 3
0
2P ( V 2 )Tc
2RTc (Vc b)3
6a Vc 4
0
联立方程组解得a、b:
9 a 8 RTcVc b Vc
2.RK方程能较成功地用于气相P-V-T的计算,但计算 液 相体积的准确性不够,不能同时用于汽、液两相。
3.RK方程用于烃类、氮、氢等非极性气体时,即使在几 百大气压精度都较高,误差仅在2%左右;但对于氨、水蒸 气等极性较强的气体则精度较差,误差在10-20%。
4.对RK方程进行修正,但同时降低了RK的简便性和易算 性。成功的有Soave的修正式(SRK)
存在的问题
热力学最基本性质有两大类
P, V, T, Cp, x 易测
从易测的物性数据 推算难测量的数据
U, H, S, G 难测
存在问题: 测定所有流体的P-V-T数据费时耗资,且不现实; 有限的P-V-T数据,无法全面了解流体的P-V-T行为; 离散的P-V-T数据,不便于求导和积分,无法获得数据点 以外的P-V-T和U, H, S, G数据。
A Vc
B V
➢纯物质PVT关系的应用
超临界技术 液化气体成分的选择 制冷剂的选择 气体液化和低温技术
➢临界点及超临界流体
临界点:气液两相共存的最高温度或最高压力;
超临界流体(Supercritical Fluid, SCF)
在T>Tc和P>Pc区域内,气体、液体变得不可区分,形 成一种特殊状态的流体,称为超临界流体。
(2.150 1.875 ) 107 100 % 14.67%
1.875 107
理想气体EOS只适合压力非常低的气体, 不适合真实气体。
2.2.2 气体的非理想性
➢真实气体分子有大小、分子间有相互作用力是造成气体非理 想性的原因。 ➢真实气体对理想气体的偏离程度可以用压缩因子Z来表达:
Z PV V RT Vig
方程在P →0 时,应变为:PV = RT
2. 低压下的气体(特别是难液化的N2,H2,CO,CH4,…), 在工程设计中,在几十个大气压(几个MPa)下,仍可按 理想气体状态方程计算P、V、T: 而对较易液化的气体,如NH3,CO2,C2H4(乙炔)等,在 较低压力下,也不能用理想气体状态方程计算。
➢大规模超临界流体萃取的兴起于: 用超临界CO2成功地从咖啡中提取咖啡因; 用超临界戊烷流体从石油中分离重油组分。 ➢现在用于提取油脂、香精、色素、药物、酶的有效成分。 特别是中药的提取方兴未艾: 从红豆杉树皮叶中获得的紫杉醇是抗癌药物; 从鱼内脏和骨头提取的鱼油; 从银杏叶中提取的银杏黄酮; 从蛋黄中提取的卵磷脂等治疗心脑血管疾病。 可见,超临界流体在化学工业的应用将会越来越广泛。
分子间吸引力促使Z<1; 分子间排斥力使Z>1; 吸引力和排斥力的平衡暗指Z=1。
2.2.3 立方型状态方程
2.2.3.1 Van der Waals (vdW)范德华方程
p
RT V b
a V2
体积修正项, b为有效分子体 积,斥力参数
压力修正项, a为引力参数
➢vdW方程的优点:
1)1873年范德华在其著名的论文“关于气态和液态的连 续性”中提出,是第一个有实用意义的状态方程。1910年 曾获诺贝尔奖。
➢状态方程的应用主要表现在: 1.用一个状态方程即可精确地代表相当广泛范围
内的p、V、T实验数据,借此可精确地计算所需 的p、V、T数据。
2.用状态方程可计算不能直接从实验测定的其它 热力学性质。 3.用状态方程可进行相平衡、化学反应平衡计算 和进行化工过程能量分析。
2.2.1 理想气体状态方程
3
PC 熔 化 曲
固相 线
液相
2 1
汽化曲线、熔化曲线、升华曲线
三相点和临界点(Tc, Pc, Vc)
等容线
临界等容线V=Vc、V>Vc、V<Vc
汽 化 曲 线 升 华 曲 线
A
流体
C
B 气相
TC
T
例2-1:
P
Pc
C
1)过热蒸汽等温冷凝为过冷液体; 2)过冷液体等压加热成过热蒸汽; 3)饱和蒸汽可逆绝热膨胀; 4)饱和液体恒容加热; 5)在临界点进行的恒温膨胀。
现研究较多的超临界流体包括:CO2、H2O、NH3、 甲醇、乙醇、戊烷、乙烷和乙烯等;
但受溶剂来源、价格、安全性等因素限制,只有 CO2应用最多;
1)临界条件温和:Tc=31℃,Pc=7.4MPa。萃取温 度低(30~50 ℃ ),能保留产品的天然有效活性。
溶解能力强;
2)惰性(不污染产品)、廉价易得、选择性良好 以及产物易从反应混合物中分离出来。
2.2.3.3 Soave-Redlich-Kwong (SRK) 方程
p RT a(T ) V b V (V b)
a(T
)
ac
(Tr
)
0.42748
R
2Tc 2 pc
(Tr
)
b 0.08664 RTc pc
(Tr ) [1 m(1 Tr0.5 )]2
m (0.48 1.574 0.176 2 )
p RT
a(T )
V b (V b)(V b)
2.2.3.6 立方型状态方程根的求取
以vdW方程为例:
V 3 (b RT )V 2 a V ab 0
Fra Baidu bibliotek
2
(Tr
)
b 0.07780 RTc pc
(Tr ) [1 m(1 Tr0.5 )]2
m (0.374641.54226 0.26992 2 )
PR方程预测液体摩尔体积的准确度较SRK方程有明显改善, 而且也可用于极性物质。
能同时适用于汽、液两相,在工程相平衡计算中广泛应用。
2.2.3.5 立方型状态方程的通用形式
所谓“永久气体”也是由于室温比其Tc高所致。1908年 7月10日,荷兰物理学家昂纳斯(H. K. Onnes)实现了1.15K的 低温,将氦液化了,从而消除了最后一种“永久气体”。
3)当T=Tc时,只需施加比Pc稍大的压力就可使该气体液化。
➢p-T 图
P
➢P-T图的特征
单相区 两相平衡线(饱和曲线)
➢临界点数据的应用——液化气成分的选择
例2-2:液化石油气的成分为何是丙烷、丁烷和 少量的戊烷,而不是甲烷、乙烷和正己烷?
2.2 流体的状态方程
➢纯物质的状态方程(Equation of State, EOS) 是描述 流体p-V-T性质的关系式,即:
f( p, T, V ) = 0 ➢状态方程类型:立方型、多常数型、理论型; ➢混合物的状态方程从纯物质出发,通过引入混合 规则,来计算混合物的热力学性质。
Vk 1
RT P
b
aVk b
PT
1
/
V2 k
Vk
b
初值取
V0
RT P
▪ 液体的摩尔体积
RT
a
P V b T1/2V V b
将方程写成三次展开式
V3
RT P
V2
1 Pb2 P
bRT
a
T 0.5
V
ab PT 0.5
0
Vk 1
PVk3 RTVk2 ab / T 0.5 Pb2 bRT a / T 0.5
a (V
b)
1)已知T,V,求P;
显压型,直接计算
2)已知P,T,求V;
工程中常见情况,迭代求解。
3)已知P,V,求T。 迭代求解
直接迭代法 牛顿迭代法
已知P,T,求V
▪ 蒸汽的摩尔体积
RT
a
P V b T1/2V V b
方程两边乘以 (V b ) P
得:
V
b
RT P
a(V b )
PT1/ 2V V b
3
代入vdW方程,并应用于临界 点,得:
Pc
RTc Vc b
a Vc2
3 8
RTc Vc
Zc
PcVc RTc
3 8
0.375
vdW常数常用表达形式:
a 27 R2Tc2 64 Pc
b 1 RTc 8 Pc
➢vdW EOS的缺点:
两项修正项过于简单,准确度低,不能在任何情况下都 能精确描述真实气体的PVT关系。
P
PP
➢当T > Tc 时,立方型状态方程 有一个实根,它是气体容积。
➢当T<Tc时,高压下立方型状态 方程有一个实根,它是液体容积。 低压存在三个不同实根,最大的 V值是蒸气容积,最小的V值是 液体容积,中间的根无物理意义
2.2.3.7 立方型状态方程的解题方法
RK方程:
P
RT V b
T 1/ 2V
给出了一个固定的临界压缩因子Zc=0.375,与实际流体 Zc在0.23~0.29之间有明显差别,故由vdW计算的Vc大于 实际流体的Vc。
2.2.3.2 Redlich-Kwong (RK) 方程
vdW方程:
p
RT V b
a V2
RT
a
p V b T 1/2V (V b)
R-K 方程是1949 年由Redlich 和Kwong共同研究 提出的,是目前公认的最准确的双参数EOS。
P P
液 固
临界点 气
汽
液
固
临界点
气
汽
凝固时收缩
凝固时膨胀
图2-1(a) 纯物质的p-V-T相图
P
固 液
液
气
固
汽-液
P
P 固液
气
汽-固
V
汽
熔
化
T
化
曲
曲线
线
液 T
固
汽-液
汽
升 华 曲 线
汽-固 V
图2-1(b) 纯物质的p-V-T相图
➢p-V 图
P-V图的特征
➢单相区(V, G, L)
➢两相共存区(V/L)
与RK方程相比,SRK方程可计算极性物质,更主要的 是可计算饱和液体密度,使之能用于混合物的汽液平 衡计算,故在工业上获得了广泛应用。
2.2.3.4 Peng-Robinson (PR) 方程
p RT
a(T )
V b V (V b) b(V b)
a(T
)
ac
(Tr
)
0.45724
R 2Tc pc
超临界流体的特征
1)具有液体一样的密度、溶解能力和传热系数,具有 气体一样的低粘度和高扩散系数;
2)物质的溶解度对T、P的变化很敏感,特别是在临界 状态附近,T、P的微小变化会导致溶质的溶解度发生几 个数量级的突变。超临界流体正式利用这一特征,通过 对T、P的调控来进行物质的分离。
0.7
➢超临界萃取技术的工业应用
本章内容
▪ 定性认识流体P-V-T 行为; ▪ 掌握描述流体P-V-T 关系的模型化方法,了解几
种常见的状态方程; ▪ 掌握对比态原理和普遍化状态方程 ▪ 掌握计算真实气体混合物P-V-T 关系的方法,并
会进行计算。 ▪ 了解液体的P-V-T关系
2.1 纯流体的P-V-T关系
➢纯物质P-V-T 图
第二章 流体的P-V-T关系和 状态方程
为什么要研究流体的P-V-T 关系?
▪ 流体的P-V-T 关系可直接用于设计 如:1)一定T、P 下, ρ ? Vm ? 2)管道直径的选取: 流量 3)储罐的承受压力:P
▪ 利用可测的热力学性质(T,P,V,CP)计算不可测 的热力学性质(H,S,G,f,φ ,α ,γ )
➢饱和线(饱和液体线、饱和气体线)
➢过热蒸汽
➢过冷液体
➢等温线(T=Tc、T>Tc、T<Tc)
➢临界等温的数学特征 P 0
V T Tc
2P V 2
T Tc
0
➢超临界流体(T>Tc和P>Pc)
Tc是加压使气体液化所允许的最高温度
1)当T>Tc时,无论施加多大的压力都不能使该气体液化;
2)当T<Tc时,任何气体都可以被液化。
理想气体状态方程的形式为:
PV RT
理想气体两个假设: 1)气体分子之间无相互作用力 2)气体分子本身不占有体积
➢ 掌握理想气体状态方程需明确的三个问题:
1. 理想气体本身是假设的,实际上是不存在的。但它是一切 真实气体当P →0 时可以接近的极限,因而该方程可以用 来判断真实气体状态方程的正确程度,即:真实气体状态
3. 理想气体状态常被作为真实流体的参考态或初值。
例2-3:将1kmol甲烷压缩储存于容积为0.125m3,温度 为323.16K的钢瓶内,问此时甲烷产生的压力多大? (实验值1.875×107Pa)
解: P nRT 1000 8.314 323 .16 2.150 107 Pa
V
0.125
对方程的引力项进行修正,以使计算的V减小, 提高计算的准确性,是真正实用的EOS。
R-K 方程中的常数a,b 的求取
•用同于vdW方程的方法得到常数a,b值, •即临界等温线在临界点的条件得到:
a
0.42748
R
T2 2.5 c
Pc
b 0.08664 RTc pc
R-K 方程的特点
1.RK方程计算气相体积准确性有了很大提高。
2)是第一个能同时计算汽、液两相和临界点的方程。
➢范德华方程常数a、b的确定
RT a p V b V 2 应用临界等温的数学特征得:
(
P V
)Tc
RTc (Vc b)2
2a Vc 3
0
2P ( V 2 )Tc
2RTc (Vc b)3
6a Vc 4
0
联立方程组解得a、b:
9 a 8 RTcVc b Vc
2.RK方程能较成功地用于气相P-V-T的计算,但计算 液 相体积的准确性不够,不能同时用于汽、液两相。
3.RK方程用于烃类、氮、氢等非极性气体时,即使在几 百大气压精度都较高,误差仅在2%左右;但对于氨、水蒸 气等极性较强的气体则精度较差,误差在10-20%。
4.对RK方程进行修正,但同时降低了RK的简便性和易算 性。成功的有Soave的修正式(SRK)
存在的问题
热力学最基本性质有两大类
P, V, T, Cp, x 易测
从易测的物性数据 推算难测量的数据
U, H, S, G 难测
存在问题: 测定所有流体的P-V-T数据费时耗资,且不现实; 有限的P-V-T数据,无法全面了解流体的P-V-T行为; 离散的P-V-T数据,不便于求导和积分,无法获得数据点 以外的P-V-T和U, H, S, G数据。
A Vc
B V
➢纯物质PVT关系的应用
超临界技术 液化气体成分的选择 制冷剂的选择 气体液化和低温技术
➢临界点及超临界流体
临界点:气液两相共存的最高温度或最高压力;
超临界流体(Supercritical Fluid, SCF)
在T>Tc和P>Pc区域内,气体、液体变得不可区分,形 成一种特殊状态的流体,称为超临界流体。
(2.150 1.875 ) 107 100 % 14.67%
1.875 107
理想气体EOS只适合压力非常低的气体, 不适合真实气体。
2.2.2 气体的非理想性
➢真实气体分子有大小、分子间有相互作用力是造成气体非理 想性的原因。 ➢真实气体对理想气体的偏离程度可以用压缩因子Z来表达:
Z PV V RT Vig
方程在P →0 时,应变为:PV = RT
2. 低压下的气体(特别是难液化的N2,H2,CO,CH4,…), 在工程设计中,在几十个大气压(几个MPa)下,仍可按 理想气体状态方程计算P、V、T: 而对较易液化的气体,如NH3,CO2,C2H4(乙炔)等,在 较低压力下,也不能用理想气体状态方程计算。
➢大规模超临界流体萃取的兴起于: 用超临界CO2成功地从咖啡中提取咖啡因; 用超临界戊烷流体从石油中分离重油组分。 ➢现在用于提取油脂、香精、色素、药物、酶的有效成分。 特别是中药的提取方兴未艾: 从红豆杉树皮叶中获得的紫杉醇是抗癌药物; 从鱼内脏和骨头提取的鱼油; 从银杏叶中提取的银杏黄酮; 从蛋黄中提取的卵磷脂等治疗心脑血管疾病。 可见,超临界流体在化学工业的应用将会越来越广泛。
分子间吸引力促使Z<1; 分子间排斥力使Z>1; 吸引力和排斥力的平衡暗指Z=1。
2.2.3 立方型状态方程
2.2.3.1 Van der Waals (vdW)范德华方程
p
RT V b
a V2
体积修正项, b为有效分子体 积,斥力参数
压力修正项, a为引力参数
➢vdW方程的优点:
1)1873年范德华在其著名的论文“关于气态和液态的连 续性”中提出,是第一个有实用意义的状态方程。1910年 曾获诺贝尔奖。
➢状态方程的应用主要表现在: 1.用一个状态方程即可精确地代表相当广泛范围
内的p、V、T实验数据,借此可精确地计算所需 的p、V、T数据。
2.用状态方程可计算不能直接从实验测定的其它 热力学性质。 3.用状态方程可进行相平衡、化学反应平衡计算 和进行化工过程能量分析。
2.2.1 理想气体状态方程
3
PC 熔 化 曲
固相 线
液相
2 1
汽化曲线、熔化曲线、升华曲线
三相点和临界点(Tc, Pc, Vc)
等容线
临界等容线V=Vc、V>Vc、V<Vc
汽 化 曲 线 升 华 曲 线
A
流体
C
B 气相
TC
T
例2-1:
P
Pc
C
1)过热蒸汽等温冷凝为过冷液体; 2)过冷液体等压加热成过热蒸汽; 3)饱和蒸汽可逆绝热膨胀; 4)饱和液体恒容加热; 5)在临界点进行的恒温膨胀。
现研究较多的超临界流体包括:CO2、H2O、NH3、 甲醇、乙醇、戊烷、乙烷和乙烯等;
但受溶剂来源、价格、安全性等因素限制,只有 CO2应用最多;
1)临界条件温和:Tc=31℃,Pc=7.4MPa。萃取温 度低(30~50 ℃ ),能保留产品的天然有效活性。
溶解能力强;
2)惰性(不污染产品)、廉价易得、选择性良好 以及产物易从反应混合物中分离出来。
2.2.3.3 Soave-Redlich-Kwong (SRK) 方程
p RT a(T ) V b V (V b)
a(T
)
ac
(Tr
)
0.42748
R
2Tc 2 pc
(Tr
)
b 0.08664 RTc pc
(Tr ) [1 m(1 Tr0.5 )]2
m (0.48 1.574 0.176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