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
中华文化的五个特征
中华文化的五个特征?
答:中华文化的五个突出特性包括连续性、创新性、统一性、包容性、和平性。
这些特性使得中华文化在历史长河中不断延续,并且在现代社会依然具有深远的影响。
1. 连续性:中华文明是四大文明古国中唯一延续至今的文明,这主要归功于其突出的连续性。
这种连续性体现在语言、文字、思想、制度等方面,使得中华文化能够传承至今。
2. 创新性:中华文化具有强大的创新能力,能够在历史进程中不断吸收新元素,创造新成果。
这种创新性体现在哲学、科技、艺术、文学等方面,为中华文化的发展注入了源源不断的动力。
3. 统一性:中华文化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形成了统一的价值观、道德观和行为规范,这些共同的理念和精神纽带将各个地区、各个民族紧密联系在一起,形成了强大的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
4. 包容性:中华文化具有包容性,能够容纳不同的思想、信仰和文化,并且与之和谐共处。
这种包容性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宽广胸怀和博大精神,为中华文化的多元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5. 和平性:中华文化强调和平、和谐,主张“和为贵”、“协和万邦”。
这种和平性使得中华文化在处理国际关系时更倾向于和平解决争端,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
小学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
小学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小学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旨在探讨中国传统文化在小学教育中的基本表现。
中国自古以来拥有丰富的文化遗产,这些文化元素在小学教育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历史意识和文化认同。
本文将探讨小学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包括儒家思想、传统价值观、中国书法、节令文化以及传统艺术。
1. 儒家思想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小学教育中的基本特征之一。
小学生通常在品德教育中接触到儒家思想的核心价值观,如仁爱、孝道、忠诚和诚实。
这些价值观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引导他们成为有担当的社会公民。
2. 传统价值观小学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还包括传统价值观,如家庭观念、尊老爱幼、勤俭节约等。
这些价值观在小学教育中得到强调,教导学生尊重家庭、尊敬长辈,培养孝顺之情,并强调勤劳和节俭的重要性。
3. 中国书法中国书法作为中华文化的瑰宝,也在小学中占有一席之地。
小学生通常学习基本的书法技巧,包括楷书、行书和草书等,这有助于培养他们的审美观和文化认同感。
通过练习书法,学生可以感受到文字的美丽和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
4. 节令文化中国的节令文化是小学中华文化的又一基本特征。
春节、清明节、端午节等传统节日都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小学生在学校通常会参与各种庆祝活动,了解节令习俗,体验传统文化的魅力。
5. 传统艺术小学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还包括传统艺术形式,如京剧、中国画、民间艺术等。
学生有机会接触和学习这些传统艺术,培养他们的艺术细胞,了解中国文化的多样性。
总结小学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包括儒家思想、传统价值观、中国书法、节令文化以及传统艺术等元素。
这些特征在小学教育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道德观念、历史意识和文化认同感。
通过传承和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小学教育为培养有品德、有文化、有爱国情感的新一代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中国传统文化有哪些特点
中国传统文化有哪些特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中国传统文化也有一些基本的特点。
下面是由小编分享的中国传统文化的主要特点,希望对你有用。
中国传统文化的特点1、“天地者,生之本也”的农耕型文化特点。
千百年来,人们生长作息于“黄土地”,把土地当作自己的命根子,在一代代面朝黄土背朝天的悠悠岁月中,炎黄子孙养成了一种踏实诚恳敦厚笃实的性格。
土地观念是农耕型文化的核心,因此,在我国古代每个村社都有土地庙,都要敬奉土地神,皇帝每年都要到天坛、地坛祭拜天地,象征性地躬耕,祈求风调雨顺,国泰民安。
农业的春耕夏耘秋收冬藏的规律,要求人们事事脚踏实地,不违农时,循序渐进,却忌好高骛远,脱离实际,拔苗助长是不行的。
所以中国传统文化具有实用文化的特色。
如在科技方面,最突出的是兵、农、医、艺四大实用文化;在人文方面,重视伦常日用,而不企求来世与天国;在思维方式方面,强调“经世致用”、“实事求是”精神。
农耕型文化把人际关系以及人与自然关系的和谐作为理想目标。
孔子高弟有子说:“礼之用,和为贵”。
孟子说:“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中庸》说:“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
”在民族关系上,我们的祖先历来推崇文治教化,主张:“协和万邦”,形成了民族团结、国家统一的传统。
小农生产的目的不是为了市场需要而是为了自给自足。
为了保证这种简单再生产的顺利进行,需要的是社会秩序的稳定。
因此,强调个人必须服从社会、群体的利益,否定个体的独立意识,将个人融化于群体之中。
农业社会靠天吃饭,在天人关系上,不强调其对立的一面,而强调其同一的一面。
所谓“天人合一”,就是要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
小农生产所追求的是满足自身需要的使用价值,而不是经商赢利的交换价值。
因此,自然而然地产生了“平均”思想。
儒家讲“不患贫而患不均”,墨家讲“兼相爱”、“交相利”,都符合小农的“平均”思想。
另外,小农生产规模小、狭,生产过程简单,生产秩序稳定,因而人们常常处于自我满足的状态,缺乏开拓精神与竞争意识。
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特征
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特征一、思想体系的独特性: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是儒家思想。
儒家思想强调家庭、社会和国家的和谐发展,注重人的修养和德行的培养。
其核心理念是“仁爱”、“中庸”和“天人合一”。
二、道德伦理的重视:中国传统文化强调道德伦理的重要性,提倡“仁义礼智信”等美德。
这些价值观念深入人心,塑造了中国人民的品德和行为规范,也是中国社会和谐稳定的基石。
三、家庭观念的重要性:中国传统文化中,家庭被视为社会的基本单位,家庭伦理观念深入人心。
家庭在中国文化中有重要的地位,强调亲情、和睦相处和代代相传。
四、人际关系的重视:中国传统文化注重人际关系的和谐。
尊敬长辈、孝敬父母是中国文化的核心观念之一、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人际关系是非常重要的,人们注重维护社会和家庭间的和谐关系。
五、礼仪文化的重要性:中国传统文化强调礼仪规范的重要性。
尊重他人、尊重社会规范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观。
礼仪文化体现在社交礼仪、宴会礼仪和节日习俗等方面。
六、兼容并蓄的特点:中国传统文化具有包容性和开放性,吸纳并融合了多种文化元素,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中国文化。
例如,佛教、道教、伊斯兰教等外来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相互融合,形成了丰富多样的信仰体系。
七、艺术形式的丰富性:中国传统文化以独特的艺术形式展现了丰富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包括绘画、音乐、戏曲、舞蹈、剪纸、立体艺术等多种艺术形式,表达了人们对自然、社会和人生的独特理解。
八、文字文化的重要性:中国传统文化中,文字具有重要的地位。
汉字的发明和运用,使得中国传统文化得以广泛传承和发展。
文字在文化传承、文学创作、历史记录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九、节日和习俗的丰富多样: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节日和习俗丰富多样。
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节日都有各自的特色和意义。
这些节日和习俗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体现了中华民族的独特气息。
总之,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特征是思想体系的独特性、道德伦理的重视、家庭观念的重要性、人际关系的重视、礼仪文化的重要性、兼容并蓄的特点、艺术形式的丰富性、文字文化的重要性以及节日和习俗的丰富多样。
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特征
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特征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拥有独特的价值观念、艺术表现和思想体系。
其基本特征无疑对塑造中国人民的思想、行为和生活方式产生了深远影响。
下面将从多个方面来探讨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特征。
一、尊重传统中国传统文化最显著的特征之一就是对传统的尊重。
中国人向来重视家族传统、民族传统和文化传统,认为这些传统代表着文化的根基和精神的传承。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人们尊重长辈、尊敬前人,注重宗族活动、节日庆典,这种对传统的尊重贯穿于中国文化的方方面面。
二、崇尚中庸中庸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理念之一。
中庸之道主张的是“不偏不倚”,即遵循中道,不偏不倚地行事。
这种崇尚中庸的思想体现在中国人的处世态度、行为举止和价值取向中。
中庸之道强调平衡和谦逊,反对极端和过激,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包容与智慧。
三、注重礼仪中国传统文化注重礼仪,礼仪之道贯穿于中国人的日常生活、社交活动和仪式典礼之中。
中国古代的礼仪体系十分复杂,包括各种礼节、礼仪和礼仪规范,体现了对礼的崇尚和尊重。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许多价值观念和道德标准都与礼仪相关,体现了对秩序、规范和尊严的追求。
四、重视家庭家庭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中华民族历来重视家庭的重要性。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家庭是人们情感交流、思想传承和社会稳定的基础。
中国人讲究孝道,强调家庭和睦、亲情深厚。
家族观念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据重要地位,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被视为至高无上的。
五、尊重自然中国传统文化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崇尚天人合一的思想。
中国古代文人墨客常以山水为画,表现出对自然景色的热爱和敬畏。
中国传统文化中儒、释、道诸家都强调人应该顺应自然、尊重自然、融入自然,在与自然界的关系中寻求平衡与和谐。
六、重视教育中国传统文化非常重视教育,儒家思想中“教育为本”、孔子“教无定法”等观念影响着中国千百年来的教育理念。
中国传统文化中认为教育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基础和根本,注重培养人的品德、智慧和才能,强调学而优则仕的价值观。
简述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
简述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
中国文化具有主体性:即独自开创并形成完备的文化体系。
梁漱溟说中华文化独自创发,慢慢形成,非从他受。
自来公认中国、印度、西洋并列为世界三大文化系统者,实以其差异特大而自成体系之故。
中国文化具有独特性:文字是文化的基本载体和传承工具,也是文化最显著的标志。
每个汉字都有其形成演变的历史。
中国文化具有多元性:中国文化是由不同的异质文化融合而成的。
中国在春秋战国时代本来存在着多种不同的地域文化,后来才合成一个大体统一的华夏文化。
中国文化具有持续性:体系和独特传统得以传承绵延,中华文化五千多年来从未中断。
中国文化具有变通性:留下了许多选择的空间,对同一个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释。
中华传统文化了解中国的历史和文化
中华传统文化了解中国的历史和文化中国,作为一个拥有数千年历史的国家,拥有丰富的文化遗产。
中华传统文化是中国历史和文化的精髓,深刻地反映了中国的价值观、信仰体系和社会发展。
了解中华传统文化不仅有助于深入理解中国的历史和文化,还有助于促进跨文化交流和互相尊重。
本文将探讨中华传统文化,以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中国的历史和文化。
一、中华传统文化的基本特征中华传统文化具有许多独特的特征,其中一些包括:1. 儒家思想:儒家思想一直是中国文化的核心。
儒家强调家庭、社会和政府中的道德、伦理和责任。
孔子、孟子等思想家的思想在中国的发展中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 道家思想:道家思想强调“道”的概念,认为自然界和人类社会都受到“道”的支配。
道家强调自然的和谐和平衡,以及非干预的原则。
3. 佛教:佛教起源于印度,但在中国发展壮大。
它强调消除人类苦难和追求内心的平静。
佛教在中国文化中留下了深远的影响,包括艺术、哲学和宗教实践。
4. 传统文学:中国有丰富的文学传统,包括诗歌、小说、戏剧等。
其中一些经典作品如《红楼梦》、《三国演义》和《诗经》等仍然具有深远的影响力。
5. 中国绘画:中国绘画注重表现自然界的美和情感。
山水画、花鸟画和人物画是中国绘画的主要类型,传达了中国人独特的审美观。
二、中华传统文化与中国历史的关系中华传统文化与中国历史密不可分。
它反映了不同历史时期的价值观和社会结构。
例如,在封建社会时代,儒家思想强调家庭和社会秩序的重要性,而在动荡的历史时期,道家思想的原则可能更为突出。
佛教的传入和传播也受到历史事件的影响,为中国社会带来了新的宗教和哲学观念。
中华传统文化还影响了中国的政治体制。
封建社会中,儒家思想支持了君主制度,并强调君臣、父子等关系的道德规范。
在中国的不同朝代,中央集权和地方自治的平衡也受到儒家思想的指导。
三、中华传统文化的当代影响中华传统文化在当代中国仍然具有深远的影响。
尽管中国已经现代化,但许多传统文化元素仍然保留,并在各个领域中发挥作用。
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
A
6. 吴越文化是典型的水乡文化,滇黔文化 具有边陲山寨文化特征。形成这种地区文化 差异性的主要原因是
A.宗教信仰和风俗习惯的影响 B.政治制度和经济发展的影响
D
C.外来文化的影响
D.历史和地理等因素的影响
7. 藏族的《格萨尔王传》、蒙古族的《江格尔》 和柯尔克孜族的《玛纳斯》被并称为三大英雄史 诗,都使用本民族的语言文字创造的优秀民族文 学。三大英雄史诗
(三)中华之瑰宝,民族之骄傲
1. 中华各民族文化异彩纷呈 ⑴ 闻名中外的石窟艺术
(三)中华之瑰宝,民族之骄傲
1. 中华各民族文化异彩纷呈
⑴ 闻名中外的石窟艺术
⑵优秀的民族文学
⑶ 多姿多彩的民族舞蹈
中华文化的民族性
2. 中华各民族共同创造了中华文化
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中华各民族文 化异彩纷呈,既有中华文化的共性,又有各自 的民族特性,但都是中华文化的瑰宝。 各民族文化相互交融、相互促进,都为中 华文化的形成和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各族人民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显示了中华民族厚重的文化底蕴和强大的民族 凝聚力。
8. “56个星座56枝花,56个民族兄弟姐妹是 一家, 56 族语言汇成一句话,爱我中华。”从 文化上看,“ 56 族语言汇成一句话,爱我中华” 体现了
9. 中华民族是多民族的共同体,在中华文化的百花园 中,各民族文化异彩纷呈,共同创造了中华文化。 简要说明你对这一问题的认识。
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中华各民族文化异彩纷 呈,既有中华文化的共性,又有各自的民族特性, 但都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各民族文化相互交融、相 互促进,都为中华文化的形成和发展作出了重要贡 献。各族人民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宿感,显示 了中华民族厚重的文化底蕴和强大的民族凝聚力。
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特点
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特点文化本身是一个比较大的概念。
笼统地说,文化是一种社会现象,是人们长期创造形成的产物。
同时又是一种历史现象,是社会历史的积淀物。
下面是整理的关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特点,欢迎阅读。
1、中国传统文化丰富多样居中心地位的是以儒家伦理道德为核心的,以扬善抑恶、以真善美相统一,以文化教化为目的的伦理政治型文化。
它是一种德智统一、以德摄政的文化,是带有一种民族的、独特的、重伦理价值取向的特色。
中国传统伦理政治思想,不仅决定了中国古代人的文化人格,而且决定中国传统文化的民族特征。
2、具有顽强的生命力和发展创新性在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中,中华文明是唯一延续时间最长、未曾中断的文化系统。
中华民族自夏代进入文明社会,历经各朝代,传统文化代代相传,经久不衰,这都展现了它所具有的顽强生命力和应变能力,这正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特征。
中国传统文化不仅在漫长而曲折的过程中顽强的传承下来,而且经历了无数个后人继承前人又发展前人,虚心学习前人又丰富前人,依据时代需求又超越前人,这样一个周而复始、连续不断的接力运动,在历史的长河中不断得到充实、丰富、发展和创新。
3、具有较强的融合性和凝聚性中国的传统文化是多元化的。
传统中国社会,儒、道、佛等多种派系并存,这就决定了中国传统文化有着汇集百川优势、兼容八方智慧的显著特点。
中国地域辽阔,民族众多,各民族在生活方式和文化理念上存在很大的差异。
在中国历史上出现了几次大规模的民族融合。
中国文化历经艰辛,在数千年的发展中经历了多民族、各地域文化的融合发展,以汉民族文化为主体、以中原文化为核心的中国传统文化,逐渐融合其他少数民族文化和周围地域文化、形成了同一性与多样性相结合的发展态势。
中国文化要略简答题整理
中国文化要略简答题整理一、引言1.中国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作为中华民族的精神内核,它贯穿于历史长河,影响着每一个中华儿女。
文化要略简答题是对中国文化基本概念、特点、发展等方面的提炼和总结,对于深入了解和传承中国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2.在各类考试和知识竞赛中,文化要略简答题占据一定比重。
掌握这类题目,不仅有助于提升文化素养,还能在实际应用中展现个人的知识储备和见解。
二、中国文化的基本特征1.汉字与书法艺术:汉字是中华文化的基石,承载了五千年的文明史。
书法艺术则是对汉字的美化与升华,展现了中华民族的审美情趣。
2.儒家思想与道德观念:儒家思想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干,倡导仁、义、礼、智、信等道德观念,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
3.传统节日与习俗:春节、中秋节、端午节等传统节日,以及婚丧嫁娶等习俗,都是中国文化的重要表现形式,体现了民间的风俗民情。
4.文学名著与文艺形式:从《诗经》、《红楼梦》等文学名著,到京剧、国画等艺术形式,都是中国文化瑰宝的代表。
三、中国文化的地域差异1.南北文化差异:南方文化细腻、务实,注重生活品质;北方文化豪放、大气,强调忠诚守信。
这种差异源于地理环境、历史沿革等多方面因素。
2.东西文化差异:东部沿海地区,受海洋文化影响,开放、创新;西部内陆地区,受高原、山地文化影响,厚重、传统。
四、中国文化的现代转型1.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在传承传统文化的基础上,进行创新,使传统文化焕发新的生命力。
2.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国文化:面对全球化挑战,积极传播中国文化,吸收外来文化,实现文化交流与融合。
五、中国文化的国际影响力1.文化传播途径:通过教育、传媒、旅游等多种途径,推动中国文化走向世界。
2.国外对中国文化的认识与接受程度: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关注并接纳中国文化,成为中外交流的桥梁。
六、如何提高文化素养1.学习传统文化:阅读经典、学习技艺,深入了解中国文化。
2.关注时事热点:了解国内外政治、经济、社会等方面的发展动态。
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
莆仙戏 话剧
多姿多彩的民族服饰
中国旗袍 彝族
哈尼族
藏族的舞姿宗教色彩浓郁, 长袖善舞
丰富多彩各具特色的民族舞蹈 维吾尔族自由舒展,轻快灵活,绚丽而精彩。
彝族的铜鼓舞柔和而细腻
傣族舞蹈婀娜多姿,节奏缓慢
朝鲜族跳舞轻快,典雅,动中有静
民族性
(1)各民族文化都为中华文化的形成和发展作出 重要贡献
韩如烟海的史书典籍 充满智慧的东方哲学 完备深刻的伦理道德 异彩纷呈的文学艺术 名扬世界的科学技术区域性
独特性
民族性
(1)中国古代的文学艺术
曹雪芹《红楼梦》
独特性
①作用: 文学艺术,对于反映人们的精神生活、展示 人们的精神世界有独特的作用。 ②特点: 历史辉煌而悠久、内涵丰富而绚丽、风格鲜 明而独特。 ③地位: 展现了中华民族的精神向往和美好追求,在 世界文学艺术宝库中占有重要的位置。
从时间角度看
源远流长
我 们 的 中 华 文 化
基本 特征
从四大古国比较看 关 系
独特性 区域性 民族性
博大精深 原因 包容性
含义 意义
集中体现
我们的民族精神
26
考点
考纲要求
考查角度
灿 烂 的 中 华 文 化
1、中华文化 源远流长、 博大精深 2、中华文化 的包容性 3、中国各民 族对中华文 化的贡献
辨析:中华文化这所以源远流长,是因 为它具有包容性。
1)认为中华文化源远流长是正确的。 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中华文明始终 显示出顽强的生命力和无穷的魅力。
2)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得益于它的 包容性,这种文化的包容性,有利于 各民族文化在和睦的关系中交流,增 强对自身文化的认同,具有包容性是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原因之一。 3)中华文化源远流长还得益于汉字 的使用、史学典籍的传承。
中国传统文化基本特征
中国传统文化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演化而汇集成的一种反映民族特质和风貌的民族文化,是民族历史上各种思想文化、观念形态的总体表征,是指居住在中国地域内的中华民族及其祖先所创造的、为中华民族世世代代所继承发展的、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历史悠久、内涵博大精深、传统优良的文化。
它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文明的结晶,除了儒家文化这个核心内容外,还包含有其他文化形态,如道家文化、佛教文化等等。
显着特点1,世代相传。
文化在某些短暂的历史时期内有所中断,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或多或少的有所改变,但是大体上没有中断过,总的来说变化不大。
2,民族特色。
中国的传统文化是中国特有的,与世界上其他民族文化不同。
3,历史悠久。
有五千年的历史。
4,博大精深。
“博大”是说中国传统文化的广度---丰富多彩,“精深”是说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度---高深莫测。
1.强调作品的整体意识对作品整体意识的追求来源于人们对周围世界的认识,我们祖先认为:人和自然是一个统一的整体,是一种亲和关系,人们可以从自然界中获得身心的愉悦,得到心灵的寄托。
在进行艺术创作时,通过将个体置于自然环境中,实现个体与自然的融合。
2.强调对作品意境的追求作品的“意境”就是作品内部所蕴藏的象征意义,它透漏出作者的一种情感、人生体验、内心的祈求与期盼,是作者内心世界的反映。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人与自然共生共存的思想意识,使自然万物被赋予了人的情感,外界的一事一物,都可以通过一定的方式反映到人的内心世界。
它从很多侧面反映了中国传统的审美情趣,这种情趣,有别西方强调形象性、生动性的审美特点,它是具体而抽象的,注重外形表现并富有神韵的,它所表达的信息具有多义性和模糊性。
摘要:中国文化传统具有优秀的民族文化特征,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多种学说相生相成,形成了“以民为本”的民族文化特性;二是以朴素的唯物主义的天道、道、文道三者的统一来解决文化方向问题;三是道与德相统一的特性;四是继承性与代性相统一。
一、多种学说相生相成,形成了“以民为本”的民族文化特性“以民为本”的民族文化特性的形成,是由先秦“百家争鸣”发展的必然结果。
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特征
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特征141014115 张宏中国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漫长的历史积淀,使中国传统文化的内容十分丰富,同时又具有非常鲜明的民族特点。
对于中国文化的特点,目前,虽然有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得出许多不同的结论,但本质上是相同的。
我们认为中国文化的特征集中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1.典型的伦理型特征。
中国古代社会长达数千年,其社会结构模式是一个以血缘关系为主体的宗法专制社会。
中国文化特别重视伦理道德,在哲学、宗教、文学、艺术等各种文化表现形态中,传统伦理思想处于中心地位,起着支配作用。
2.强调知行统一,知识与道德统一。
中国古代哲学体系,其核心就是伦理道德学说,其宇宙本体是伦理道德的形而上的实体,其哲学理性是道德化的实践理性。
人治先于法治,身教重于言教,这是中国文化的传统。
3.以惩恶扬善为宗旨,强调教化作用。
中国文化十分强调“惩恶扬善”和教化作用。
如中国古代文学历来就强调“文以载道”,十分重视文学的教化作用,提倡美与善相结合。
中国古代文化,无论文学艺术,还是史学、教育都以“惩恶扬善”的教化为目的,渗透了伦理道德观念。
4.强调“忠、孝”,充满人文精神。
中国古代文化特别重视宣传“忠”、“孝”观念。
由于中国文化的强烈的人文精神,才有中华民族巨大的凝聚力,才有数千年辉煌昌盛的文明。
但是以孝亲、忠君为核心的封建伦理意识,也是残害人民的精神枷锁,也严重地阻碍了历史车轮的前进。
5.强大的生命力和凝聚力。
中国的文化体系是长期延续发展而从未中断过的文化。
这种强大的生命力构成中国文化一个重要特征。
在世界上所有古老的文明与文化中,唯有中国传统文化表现出有最顽强的生命延续力。
这种无与伦比的生命延续力,使得中国传统文化成为世界上唯一绵延不绝发展至今的一种文化类型。
中国传统文化表出非凡的包容会通精神。
中国传统文化在自己的发展历程中,从不抱残守缺,固步自封,而总是能以非凡的包容和会通精神来丰富和完善自己。
正是这种包容会通精神,使得中国文化具有了非凡的融合力。
必修三 第三单元《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教师版)
第三单元 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第六课 我们的中华文化一.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1.源远流长 (时间上)(2)源远流长的见证(3)近代中华文化经历了一个衰微的过程 2.博大精深 (内涵上)【注意】 1.汉字 ≠ 文字①文字:文字的发明标志着人类进入文明时代,是文化的基本载体 ②汉字: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中华文化的基本载体 2.中国古代科技长期处于世界前列,但不是一直处于前列 3.中华文化不是各民族文化的简单相加,而是共性与个性的关系 4.民族性 ≠ 区域性二、中华文化的包容性(中华文化特有的)三.中华文化的力量1.原因:中华文化的力量深深地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2.对内:是激励中国人民几千年来克服艰难险阻、战胜内忧外患、创造幸福生活的强大精神力量,也是激励每一个中华儿女共同创造祖国美好明天的不竭力量之源;3.对外:中华文化的力量始终显示了中华民族顽强的生命力和无穷的魅力【总结】一.如何再创中华文化新的辉煌二.归纳已学过的“标志”第七课我们的民族精神一、中华民族之魂——中华民族精神1.中华民族精神与中华民族文化的关系(1)中华文化的力量,集中表现为民族精神的力量;(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2)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结晶2.中华民族精神的地位(三精一魂)(1)中华民族精神始终是维系中华各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2)支撑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3)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强大的精神动力,(4)是中华民族之魂3.中华民族精神历久弥新,永不泯灭(1)中华民族精神形成于辉煌的古代中华文化之中,(2)熔炼于近代中国人民救亡图存的奋勇抗争之中,(3)彰显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事业之中【注意】1.中华民族精神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整体风貌和精神特征,体现了中华民族共同的价值追求,是中华民族永远的精神火炬2.中华民族精神植根于优秀的传统文化中具有继承性相对稳定性;中华民族精神创新性,实现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统一;中华民族精神具有中华文化特有的包容性,能做到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二、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和特征(是什么)三、弘扬中华民族精神【总结】中华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的关系。
专业知识 中国传统文化基本特征
中国传统文化基本特征1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是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源远流长是说有着五千年一脉相承的历史,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
其它国家历史都很短暂,因为历史上它们不是已经消亡就是被同化了。
博大精深是说我们的历史积蕴很厚,内涵很深,牵涉人类的方方面。
面包罗万象。
这两点对我们当然很重要!我们能从深厚的历史取之不尽的营养中取其精华,将我们的民族文明更好的一直传承发扬下去,我们中华凭着丰厚的底蕴经历五千年风雨烽火屹立不倒,是我们的骄傲!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原因还得益于它特有的包容性(1)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原因:汉字传载。
史学典籍存传。
中华文化的包容性。
(2)包容性:①含义:即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
所谓“求同存异,就是能与其他民族的文化和谐相处,所谓“兼收并蓄,就是能在文化交往中吸收、借鉴其他民族文化中的积极成分。
②意义:这种文化的包容性有利于各民族文化在和睦的关系中交,增强对自身文化的认同,对外域文化的理解。
中国文化的特质有哪些?中国文化的特质,第一是多元性,第二是包容性,第三是连续性。
一、中国文化具有多元性的特点。
儒家思想是传统社会的主流思想,是大传统。
但实际上要从中国文化的整体来讲,儒释道三家的思想自魏晋南北朝以来始终是并存的,这说明中国的学术思想具有多元的性质。
二、中华文化的另一个特质,是它的包容性。
中国文化不排外,儒家思想对佛道的包容和吸收是一个显例。
道教也是多方面吸收。
中国人也不排外,即使是偏远的文化不发达的穷乡僻壤,那里的民众也不排外。
遇有不同国度、不同风俗的人们,他们对不同的衣着打扮会好奇、会围观,但是绝不嘲笑。
也可以说,包容性是中国文化的最大特点。
三、中国文化还有一个特征是它的连续性。
五千年的文明,三千年有文字可考的历史,其文化的思想和礼俗,大体上延续下来了。
中间当然有变异,有时也会产生文化的断裂,但中国文化的根脉、种姓特征、风俗习惯,可以说一直延续到现在,这和书写工具汉字有很大关系。
2020届高考政治二轮复习专题十一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1)我们的中华文化课件
10.(2014天津文综,4分)印度佛教自汉代传入我国后,便与中国固有文化相
族 特性。它们都是中华文化宝库中的瑰宝,都是中华民族的骄傲。 (3)各族人民对共同拥有的中华文化的强烈 认同感 和归属
感,显示了中华民族厚重的 文化底蕴 和强大的 民族凝聚力。
2.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重要原因——包容性 (1)内容 ①求同存异:能与其他民族的文化 和睦相处 。 ②兼收并蓄:能在文化交流中 吸收、借鉴 其他民族文化 的 积极成分 。 (2)意义:有利于与其他民族文化在 和睦 的关系中交流, 增强对 自身文化 的认同和对 其他民族文化 的理解。
各地十分重视地方志的编修工作,这是因为地方志( )
①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
②是中华文化的基本载体
③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重要见证
④能够丰富中华文化的史料资源
A.①②
B.①④
C.③④
D.②③
解析 ①说法错误,因为汉字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故排除;②说 法错误,因为汉字是中华文化的基本载体,故排除。根据材料“全面 记载某一时期某一地域的自然、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情况 或特定事项的书籍文献”可以判断③④正确。故本题答案选C。
④文化交流借鉴是推动文化发展的根本途径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1.2017年12月15日,2022年北京冬奥会会徽“冬梦”揭晓。“冬梦”将中 国传统文化和奥林匹克元素巧妙结合。她以汉字“冬”为灵感来源,运用 中国书法的艺术形态,将厚重的东方文化底蕴与国际化的现代风格融为一 体。汉字在会徽中的运用说明( ) ①汉字是中国悠久历史文化的基本载体 ②汉字为传承中华文明发挥了巨大作用 ③汉字是人类进入文明时代的重要标志 ④汉字已成为当前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