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测量经典例题必讲
【精品讲义】浙教版 科学 7年级下册 3—力的测量及三要素(教师版含解析)

浙教版七年级下科学同步学习精讲精练第3章运动和力3.2-2力的存在——力的测量及三要素目录一、弹力及力的测量1.力的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是牛顿,简称牛,符号为N。
力的单位是为了纪念英国物理学家牛顿而命名的。
2.力的测量工具测量力的大小的工具叫作测力计。
弹簧测力计是一种常用的测力计,如图所示。
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方法:(1)观察弹簧测力计的量程和最小刻度值(分度值),选择合适的弹簧测力计(测力时不能超过量程,以免损坏测力计)。
(2)调零:使用前检查弹簧测力计的指针是否与零刻度线重合,若不重合,应当调零。
(3)测量时尽量减少指针与面板的摩擦,秤钩、弹簧要与力的方向一致,即使用弹簧测力计测力时,要沿着弹簧测力计的轴线方向施力。
(4)读数:待示数稳定后读数,读数时视线要与刻度板垂直。
3.弹性与弹力(1)弹性:物体在受力时会发生形变,不受力时,又恢复到原来的形状,物体的这种性质叫做弹性。
注意:弹簧的弹性有一定的限度,超过了这个限度就不能完全复原。
(2)塑性:物体在形变后不能自动恢复到原来的形状,物体的这种性质叫做塑性。
(3)弹力:物体在发生弹性形变时,会产生一个反抗形变的力,这个力叫作弹力。
如被拉长或压短的弹簧、拉弯的弓、拉长的橡皮筋、被挤压的皮球等,都会产生弹力。
(4)弹力产生的必要条件:物体间相互接触,物体发生弹性形变。
(5)弹簧测力计的原理:在弹簧的弹性限度内,它的伸长量(被拉后改变的量)与受到的拉力成正比。
(6)弹力的方向:垂直于接触面,与形变的方向相反。
二、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叫作力的三要素。
力的三要素都能影响力的作用效果。
【教材剖析】[思考与讨论]教材P101能否将足球从合适的位置射入门内,跟他踢球时所用的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有关三、力的示意图1.力的示意图为了使物体受到的力更形象、更具体、更直观地展现在人们眼前,科学上通常用一条带箭头的线段来表示力的三要素:在受力物体上沿着力的方向画一条线段,在线段末端画一个箭头表示力的方向,在箭头边上标上力的大小,线段的起点表示力的作用点。
1-4科学测量(解析版)

浙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一章第四节科学测量【知识点分析】课堂导入:要准确而严密的解释一些科学现象,往往要对研究对象进行定量描述。
因此,我们必须对研究对象进行测量。
测量是一个把待测量的与公认的标准进行比较的过程。
一.长度的测量1.长度的单位:长度的常用单位是米( m ) 测量较大的距离时一般用千米( km ) ;测量较小的距离时-般用分米( dm )、厘米( cm )和毫米( mm );在研究微观世界时,还会用到微米( μm )和纳米( nm )等单位。
1千米=1000米 1米=10分米 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 1毫米=1000微米 1微米=1000纳米2.长度的测量工具:直尺、卷尺、米尺、皮尺等。
3.认识刻度尺:(1)零刻度线:测量的起点。
(2)分度值(最小刻度):最小格表示的量。
(3)量程(测量范围) :刻度尺一次能测出的最大长度。
(4)单位:就是该刻度尺标注的单位。
4.使用刻度尺:(1)选取量程、分度值、单位和测量范围合适的刻度尺。
(2)正确放置:有刻度线一端与被测物体紧贴,被测物体与零刻度线对齐,测量端要与刻度尺平行。
(3)正确观察:视线要正对刻度线,即视线与尺面垂直,不能斜视。
(4)正确读数:区分大小格的分度值后准确读数,并且需要往后估读一位(分度值后一位)。
(5)正确记录:按照读数的方式,记录读出的数据4.长度测量的特殊方法:(1)累积法:当被测物体较小,产生的误差较大的时候,我们可以采用累积法,先测量多个,再除以数目。
(2)平移法:当一个物体的长度无法直接测量时,我们可以采用平移的方法来测物体的长度或高度。
(3)以直代曲法:用曲线与待测物体紧贴,再拉直测量长度(4)滚轮法:利用滚轮的周长和半径关系,滚动的圈数加上角度,乘以周长,即可得到长度。
二.体积的测量1.体积的单位::米3(m3)。
其他单位:分米3(dm3)、厘米3(cm3)、升(L)、毫升( mL )。
单位换算:1米3= 103分米3 (升)= 106厘米3(毫升)。
浙教版七年级上册科学第一单元1.4科学测量讲义(含答案)

1.4科学测量讲义【学习内容】1.知道长度、体积、温度的单位,及各单位间的换算2.知道不同测量对象、测量工具需要达到的测量精度不同。
熟悉刻度尺上的刻度特征,学会正确使用刻度尺3.学会用量筒测量液体和形状不规则的固体的体积、进行正确读数4.知道温度的意义、单位、测量原理、温度计的构造,学会正确的温度计读数与温度记录方法。
【预习内容】1.下列估测中,最可能接近实际情况的是()A.我们上课的教室面积约为260平方米B.人体正常的体温约为40℃C.一袋装牛奶的体积为0.2LD.一支铅笔的长度约为1800mm【答案】C2.某同学出于好奇,将示数为38℃的体温计插入冰水混合物中测量温度,测得的结果是()A.体温计示数降到0℃B.体温计示数仍为38℃C.体温计示数降到35℃以下,无法读数D.温度太低,体温计易损坏【答案】B3.下列关于0℃的冰和0℃的水说法中正确的是()A.0℃的冰比0℃的水温度低B.0℃的冰比0℃的水温度高C.0℃的冰和0℃的水温度一样高D.状态不同,无法比较温度的高低【答案】C4.[2020七上·海曙期末]刻度均匀,但读数不准的温度计,在冰水混合物巾的示数为4℃,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的沸水中示数为94℃,用此温度计测某液体的温度是31℃,则这杯液体的实际温度是()A.36℃B.26℃C.30℃D.32℃【答案】C5.四名同学分别用同一把分度值为1mm的刻度尺测量同一支铅笔的长度,记录数据如下,其中错误的是()A.171.2mmB.1.712dmC.0.1712kmD.17.12cm【答案】C6.某学生用量筒量取液体,将量筒平放且面对刻度线。
视线与量筒内液体的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读数为20mL。
倒出部分液体后,向下俯视凹液面的最低处,读数为5mL,则该学生实际倒出液体的体积是()A.大于15mLB.小于15mLC.等于15mLD.可能大于也可能小于15mL【答案】A【知识详情】知识点1:长度测量1、单位:(1)国际单位:米(m)。
【精品讲义】浙教版 科学 7年级上册 1.4.3 科学测量——温度的测量(学生版)

浙教版七年级上科学同步学习精讲精练第1章科学入门1.4-3科学测量——温度的测量目录 (1) (2) (2) (3) (6)一、温度物体的冷热程度称为温度。
凭感觉来判断温度的高低是不可靠的。
要准确测量温度,需要使用温度计。
二、常用温度计的原理和刻度实验室中常用的温度计有酒精温度计和水银温度计等,它们是利用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
常用的温度单位是摄氏度,用“C”表示。
摄氏温度是这样规定的:在标准大气压下,把冰水混合物的温度规定为0,水沸腾时的温度规定为100。
0到100之间分为100等份,每一等份就表示1摄氏度,记作1℃。
零摄氏度以下,应读作零下多少摄氏度。
三、常用温度计的正确使用1.估计被测物体的温度,不能测量超过温度计量程的温度。
2.温度计的玻璃泡要与被测物体充分接触。
如果测量的是液体的温度,则要使玻璃泡完全浸没在液体中,但不要接触容器壁或容器底。
3.不能将温度计从被测物体中拿出来读数,且要等温度计中的液柱稳定后再读数。
4.读数时视线要与温度计内液面相平。
5.记录读数,数字和单位要写完整,如果测量的温度低于0℃,则要注意不要漏写了负号。
【名师讲解】当被测物体的温度高于温度计的量程时,由于液体的膨胀,会使温度计破裂,这一点使用温度计测量温度时要特别引起重视。
四、体温计及其他温度计1.体温计(如图)(1)用途:测量人体的温度。
人体的正常体温为37℃。
(2)构造特点:①大的玻璃泡,使温度的微小变化就能导致水银柱长度的显著变化;②玻璃泡与玻璃管之间有一段弯曲的玻璃管,当体温计离开人体时,温度忽然下降,水银快速收缩,水银柱在这里断开,上面的玻璃管内的水银就退不回来了,所以体温计能离开人体读数。
(3)优点:①可准确到0.1℃;②可离开人体读数。
(4)测量范围:35℃~42℃。
(5)注意点:使用煎,必须先用力甩几下,使玻璃柱中的水银回到玻璃泡中。
2.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更先进的测温仪器和方法也不断出现。
如电子温度计、双金属温度计、色带温度计、光测高温计、辐射温度计,卫星的遥感测温、光谱分析等。
科学测量题型复习浙教版七年级上册科学(1)

A.大于15毫升 B.小于15毫升 C.等于15毫升 D.无法确定
4.某学生用量筒量取液体,将量筒平放且面对刻度线。初次视线与量筒内
液体的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读数为35ml,倒出部分液体后,向上仰视
凹液面的最低处,读数为9ml,则该学生实际倒出液体的体积是( )
A.肯定小于26ml B.肯定大于26ml
某温度计在0 ℃时,水银柱长5 cm,在100 ℃时,水银柱
长25 cm。当水银柱长为12 cm时,所显示的温度是(
)
A.28 ℃
B.35 ℃
C.48 ℃
D.60 ℃
温度计:错误温度计题型
【例题1】有一只温度计刻度均匀,将温度计放在冰水混合物中,示 数是4℃ ,放在1标准大气压下沸水中的示数是94℃,若放在室内空气 中示数是22℃.那么室内空气的实际温度是( )
A.22.5℃
B.28.5℃
C.27℃
D.21℃
【例题3】有一支刻度均匀但读数不准的温度计,放在标准大气压下的 沸水中,示数是96℃ ;在测一杯热水时,温度计的示数与实际温度都 是50℃,若用此温度计去测量冰水混合物的温度,示数为多少( )
A.5℃
B.6℃
C.4℃
D.7℃
【举一反三3】有一支刻度均匀但读数不准的温度计,当实际 温度为0℃ 时,它的示数为﹣5℃ ,当实际温度为100℃ 时,它 的示数为115℃ ,则当温度计的示数与实际温度相同时,它的 示数为( )
A.大于20mL C.小于20mL
B.等于20mL D.无法判断
2.量取一定量液体体积
1.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减小误差
长度必考题型 2.精确度:最小刻度值
3.累积法,减小实验误差,提高 准确度
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上册科学测量专题复习(课件35张)

如何改进温度计的精确度?
量程相同,分值是 1℃的甲、乙、丙三支准确酒精温度计,玻璃
泡的容积甲稍大一些,乙和丙相同,丙玻璃管的内径稍粗一些,
甲和乙相同,由止此可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相邻两刻度线之间的距离甲最长
B.相邻两刻度线之间的距离丙最长
C.在同一地点测量温度,甲测得温度最高
D.在同一地点测量温度,丙测得温度最高
D.8dm3=8dm3x10-3=0.008m3
考点3:长度测量
1.估读
例题:用两把尺子测同一物体的边长,如图,甲尺的测量
结果为 厘米,乙尺的测量结果为
厘米。试分析结
果相同或不同的原因
。
2.测量方法
(1)累积法
a.纸张厚度
总长
张数
总长
页数 ÷ 2
例题1:下列测量中采用了比较合理的方法的是( )
A.测量科学教材中一张纸的厚度时,先测出200页同样纸的厚
(2)当水银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如图所示,则热水的温度 ℃。
3.温度计的使用
估——选——读——取
注:使温度计内的指导数上升到最大值,并保持稳定后再读数
4.体温计
a.量程和最小刻度
b.读数——不估读
c.缩口——读数变化!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1温度计的示数是
;用一支甩过的体温计测得甲的体温如图2所
示是
相等
B.所有测量工具都具有零刻度和量程,使用时要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量程
C.体温计的玻璃管特别细,所以用前需要甩一甩
D.所有的测量都是越精确越好,因此估测是没有意义的
考点4:体积测量
1.读数
俯视
仰视
某同学欲从盛有液体的量筒中倒出部分液体,量筒放平后,仰
七上科学测量复习资料

变化吗?
金粒的形状不规则,小明该如何测金粒的体 积呢?
不规则固体 体积的测量 方法。
长兴实验初中 七年级《科学》
量筒的正确使用:
1. 测量前:放在水平桌面上 1
2. 读数时:视线要与凹形面 的中央最底处保 2 持水平 3
小明在测量过程中,倒了一定量的 水后仰视读数,往里面加了金粒后 俯视读数,则测量金粒体积偏大还
提出问题 建立猜测和假设 获取事实与证据 得出结论
制定计划 合作与交流
3、一天,小红不小心着凉发烧了,小明拿着体温计 去给小红测体温,体温计上次测了是38.5℃后没有 甩过,而这一次,小明用酒精棉球一擦没甩也就给小红 测了,结果测得小红的体温为38.5℃.
问小红的体温是38.5℃吗?
小明的方法有错吗?如果有错,错在哪里?
6、有一堆相同规格的小钢珠,估计有几百个, 你如何用天平快速地知道小钢珠的准确数目?
7、我们可用自行车作里程表来测量路程吗? 你有好办法测出从你家到学校的路程吗?
3、如图2所示,测得圆筒外径是
_1_.70 厘米。
图2
4.如图所示,金属丝在铅笔上紧 密的绕20圈,金属丝的直径为
( 1.0mm或0.10cm )
5、有一支刻度不清的温度计,插入冰 水混合物时液柱高为2.5厘米;插入1个 标准大气压下的沸水中时液柱高为17.5 厘米。那么,这支温度计___1_.5__ 毫米 液柱表示1℃。当温度计的液柱为5.5厘 米时,被测物体的温度是 20 ℃。
仅仅凭眼睛观察能得出正确的结论吗?
1、小明想,如果找个质量和这个金坠子一样大的 18K 金粒,再看看体积是不是一样就可以证明他的猜 测了。因此,他制定了详细的计划来验证他的猜测.
1.4 科学测量(1)

1.4科学测量(1)A组1.自从扫描隧道显微镜发明后,世界上就诞生了一门以0.1至100纳米这样的单位为研究对象的前沿科学,这就是纳米技术,它以空前的分辨率为人类揭开了更加开阔的微观世界。
这里的纳米是指(A)A. 长度单位B. 质量单位C. 时间单位D. 温度单位2.下列测量圆柱体底面直径的方法,正确的是(C)3.某同学用毫米刻度尺测量某一物体的长度时,测得的数据分别是2.12厘米、2.13厘米、2.13厘米、2.44厘米,其中有一次测量结果是错误的,则正确的测量结果应该是(C)A. 2.12厘米B. 2.127厘米C. 2.13厘米D. 2.21厘米4.教学楼过道的消防栓箱的玻璃经常被同学们不小心损坏,所以同学们下课时请不要在走廊奔跑、打闹。
在配破损的玻璃时,下列尺子中最适合的是(C)A. 最小刻度为1毫米的学生用三角尺B. 最小刻度为1厘米的1.5米长的皮尺C. 最小刻度为1毫米的2米长的钢卷尺D. 最小刻度为1厘米的30米长的皮尺5.有一棵参天大树,三位七年级的同学手拉手刚好能把树围起来,这棵树的周长可能是(B) A. 100厘米 B. 42分米C. 36000毫米D. 0.45米6.测量1元硬币的厚度时,要使测量结果的误差较小,下列方法中最佳的是(D)A. 用刻度尺仔细地测量硬币的厚度B. 用刻度尺多次测量硬币的厚度,求平均值C. 用刻度尺分别测出10个1元硬币的厚度,求平均值D. 用刻度尺测出10个1元硬币叠加起来的总厚度,再除以10,即可求得一个1元硬币的厚度7.如图所示,用甲、乙两把刻度尺测同一物体的长度,放置正确的是__甲__刻度尺,其最小刻度是1毫米,该物体的长度是__2.20__厘米。
(第7题)8.某同学用如图所示的刻度尺测量物体的宽度,他的测量方法如图所示,图中A是他观察读数时眼睛的位置。
请指出这位同学测量中的错误之处:①零刻度线没有对准被测物体的边缘;②刻度尺没有与被测物体平行;③刻度线没有紧贴被测物体;④视线没有与刻度尺垂直。
1.4科学测量(含经典例题)

第四节科学测量一﹑长度的测量1﹑测量的含义:测量是指将一个待测的量和一个公认的标准量进行比较的过程。
根据不同的测量要求﹑测量对象,选用合适的测量工具和测量方法。
2﹑长度的单位: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主单位是米,单位符号是m。
常用单位有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µm)、纳米(nm)。
单位换算:1米=10分米=100厘米=1000毫米=106微米=109纳米3﹑长度的测量:测量长度的基本工具是刻度尺。
刻度尺的认识:①零刻度线②最小刻度值:每一最小格所表示的长度。
③量程:测量的最大范围刻度尺的正确使用方法:①放正确:零刻度线对准被测物体的一端,刻度尺的刻度要紧贴被测物体。
(刻度尺倾斜会造成读数偏大,皮尺拉伸造成读数偏小)②看正确:视线要与尺面垂直。
③读正确:先读被测物体的准确值,即读到最小刻度值④记正确:记录的数值=准确值+估计值+单位⑤零刻度线磨损的尺可以从尺的某一清晰刻线量起。
但一定要注意读数时减去起点长度。
4﹑常用的长度粗略测量方法:每个人身上都有几把尺,如:一臂﹑一步等5﹑长度的几种特殊的测量方法:(1)积累取平均值法:测一本书中一张纸的厚度(2)滚轮法:当轮子沿着曲线从一端滚到另一端时,记下轮子滚动的圈数(3)化曲为直法:侧地图上两点间的长度(4)组合法:用直角三角板测量直径练习:1.测量长度最常用的工具是_________,长度的国际单位是_________.2.使用刻度尺之前,应该先观察_________的位置,以及它的_________和_________.3.用刻度尺测量时,尺的位置要_________,刻度尺的刻度线_________被测量的物体,读数时,视线要与刻度线_________,在读数时,要估读到_________的下一位。
4.填上合适的单位:(1)教室每层楼高约32_________;(2)课桌高度大约70________;(3)一张纸厚度约75_________;5.某人测量一物体长度为1.568 m,若他测量及记录都是准确无误的,则测量的准确值是_________,估计值为_________。
第七节 测量旗杆的高度

第七节测量旗杆的高度一、课程导入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会遇到有些物体的测量不便于直接测量,我们可以利用相似比来间接求解。
二、必讲知识点主要是应用相似三角形的相似比,构建相似体系,求解线段长度。
常见的构造类型包括求解旗杆高度、求解河流宽度等类型三、典型例题例1在阳光下,身高1.68m的小强在地面上的影长为2m,在同一时刻,测得学校的旗杆在地面上的影长为18m.则旗杆的高度为(精确到0.1m).例2如图,AB是斜靠在墙上的长梯,梯脚B距墙脚1.6m,梯上点D距墙 1.4m,BD长0.55m,求该梯子的长。
3、如图,点D、E分别在AC、BC上,如果测得CD=20m,CE=40m,AD=100m,BE=20m,DE=45m,求A、B两地间的距离。
例 4 某数学课外实习小组想利用树影测量树高,他们在同一时刻测得一身高为1.5米的同学的影子长为1.35米,因大树靠近一栋建筑物,大树的影子不全在地面上,他们测得地面部分的影子长BC=3.6米,墙上影子高CD=1.8米,求树高AB。
例5 新域广场省政府办公楼前,五星红旗在空中飘扬,同学们为了测出旗杆的高度,设计了三种方案,如图(1),图(2),图(3)所示,并测得(1)中,BO=60米;OD=3.4米,CD=1.7米;图(2)中,CD=1米,FD=0.6米,EB=18米;图(3)中,BD=90米,EF=0.2米,此人的臂长(GH)为0.6米。
请你任选其中的一种方案。
(1)说明其运用的物理知识。
(2)利用同学们实测的数据,计算出旗杆的高度。
A BDCE四、上课必练1、如图,在河两岸分别有A 、B 两村,现测得A 、B 、D 在一条直线上,A 、C 、E 在一条直线上,BC//DE ,DE=90米,BC=70米,BD=20米。
则A 、B 两村间的距离为 。
2、如图,某测量工作人员与标杆顶端F 、电视塔顶端在同一直线上,已知此人眼睛距地面1.6米,标杆为3.2米,且BC=1米,CD=5米,求电视塔的高ED 。
第2节 科学测量 特殊测量方法专题练习(含答案)

科学测量特殊测量方法专题1.要测量1分硬币的厚度,使测量结果的误差较小,下列方法中最佳的选项是()A.用刻度尺仔细地测量硬币的厚度B.用刻度尺多次测量硬币的厚度,求平均值C.用刻度尺分别测出10个1分硬币的厚度,求平均值D.用刻度尺测出10个1分硬币叠加起来的总厚度,再除以10,求得一个1分硬币的厚度2.小金想测量一本课外书中一张纸的厚度,数了一下共有100页(50张)。
他用刻度尺进行了四次测量,量出这本书的厚度为2.00厘米、2.99厘米、1 .98厘米、2.02厘米,则每张纸的厚度约为()A.0.022厘米B.0.04厘米C.0.045厘米D.0.02厘米3.如图为某兴趣小组在测量塑料盒体积时的实验情景,据图分析可得,塑料盒体积为()A.1cm3B.3cm3C.6cm3D.9cm34.利用三角板测量金属圆柱体直径的几种测法中(如图),正确的是()A.B.C.D.5.“一张纸折叠103次后厚度将超过宇宙边界”这一视频标题引发了小兰的思考。
为测量参考书中一张纸的厚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用分度值是0.5毫米的刻度尺能直接测量出一张纸的厚度B.此实验中多次测量求平均值就不会有误差了C.数出参考书共200页,测出整本书总厚度记为L,然后再用总厚度L除以纸的页数200,则可得出一张纸的厚度l=L/200D.测量厚度时,可以使用零刻度线磨损的刻度尺6.塑料盒不能沉入水中。
为了它测量的体积,小科同学采用了如图所示的方法(图从左到右分别为步骤A、B、C、D;绳子体积忽略不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塑料盒的体积是1cm3B.根据C和D可以测出塑料盒的体积C.没有步骤A和C也能测出塑料盒体积D.塑料盒浸没深度的大小对测量结果有影响7.小明和小红在家自制量筒。
如图所示,他们分别选择了玻璃杯和塑料瓶作为材料,经过测量发现,玻璃杯最多可以装200mL水,塑料瓶最多可以装450mL水。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玻璃杯量程大,刻度不均匀B.玻璃杯量程小,刻度均匀C.塑料瓶量程大,刻度均匀D.塑料瓶量程小,刻度不均匀8.下列操作导致的结果分析不正确的是()A.量筒测量液体的体积时,若视线是俯视的,则测得的体积比液体的真实体积要大B.一把刻度尺的刻度比标准刻度间隔大些,则用这把刻度尺测得的数值比真实值要小C.用累积法测细金属丝的直径时,若绕线时没有紧密,则测量值比真实值要大D.用同一金属刻度尺在冬天和夏天测同一物体长度时,夏天测量值可能比冬天的要大9.如图所示,下列是测细铜丝直径的实验步骤:①用线圈总长度除以线圈的圈数;②求出铜丝的直径③测出线圈的总长度L;④将铜丝平排密绕在铅笔上,绕成一个线圈;⑤数出线圈中铜丝的圈数N。
专题01科学测量-2024年中考科学一轮专题复习(浙江新统考专用)

专题一、科学测量知识清单一、长度的测量1.测量:将一个待测的量与公认的标准进行比较的过程。
提醒:长度的标准——单位长度2.单位:①国际单位:米(m)②常用单位: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拓展:我国古代还有丈、尺、寸等单位=1×1012nm3.单位换算:1km=1000m=1×104dm=1×105cm=1×106mm=1×109m4.长度测量:长度的记录包括准确值、估读值和单位组成。
减小误差的方法是多次测量平均值。
(1)测量工具:刻度尺、雷达测距仪、激光测距仪(2)刻度尺的使用方法:使用前“三看”、使用时做到“五会”①三看:看零刻度线、看量程、看分度值①五会:会选:选择合程和分度值合适刻度尺会放:放正,紧贴(有刻度的一侧紧贴待测物体)会看:读数时视线要与刻度尺面垂直,不能斜视会读: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会记:记下读数和单位5.特殊测量方法有:累积法、滚轮法、组合法等。
(1)累积法:测量一张纸厚度、铜丝直径(2)滚轮法:测量马路长度(3)组合法:硬币、圆柱、球体的直径6.误差与错误(1)误差与错误:①误差:由测量工具精、测量方法等因素造成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值,不可以避免的。
②错误:由选用不恰当的测量工具、测量方法以及测量工具的使用不当等因素造成,是可以避免的(2)误差分类:①根据误差的产生原因可以将误差分为:偶然误差和系统误差a.偶然误差:偶然误差是由各种偶然因素对实验者、测量仪器、被测物理量的影响而产生的。
偶然误差总是有时偏大,有时偏小,并且偏大偏小的概率相同。
b.系统误差:由测量仪器本身的不精确、测量方法、实验原理的完善导致的误差;特点是重复同一实验时,误差总是偏大或偏小。
①根据误差计算方式可以将误差分为:绝对误差和相对误差 c.真实值测量值绝对误差-= d.100%⨯=真实值绝对误差相对误差 拓展:测量结果是否可信我们不能仅仅根据绝对误差进行判断,更多时候是根据相对误差进行分析判断(3)减小误差的方法:多次测量取平均值的办法(偶然误差)、采用更精密的测量工具、设计更完善的测量方案二、体积测量1. 体积:物体占有空间的大小2. 单位:(1)国际单位:立方米(m 3)、(2)常用单位:立方分米(dm 3)、立方厘米(cm 3)等等;液体和气体还有:升(L )、毫升(ml )3. 单位换算:1m 3=1000dm 3=1×106cm 3;1L=1dm 3=1000ml=1000cm 34. 测量工具:刻度尺、量筒、量杯(1)量筒刻度特点:无零刻度,刻度均匀(2)量杯刻度特点:无零刻度,刻度不均匀,上大下小,下疏上密。
七年级科学上册1.4科学测量(含经典例题)

最新2020-2021学年秋季七年级科学上册第四节科学测量一﹑长度的测量1﹑测量的含义:测量是指将一个待测的量和一个公认的标准量进行比较的过程。
根据不同的测量要求﹑测量对象,选用合适的测量工具和测量方法。
2﹑长度的单位: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主单位是米,单位符号是m。
常用单位有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µm)、纳米(nm)。
单位换算:1米=10分米=100厘米=1000毫米=106微米=109纳米3﹑长度的测量:测量长度的基本工具是刻度尺。
刻度尺的认识:①零刻度线②最小刻度值:每一最小格所表示的长度。
③量程:测量的最大范围刻度尺的正确使用方法:①放正确:零刻度线对准被测物体的一端,刻度尺的刻度要紧贴被测物体。
(刻度尺倾斜会造成读数偏大,皮尺拉伸造成读数偏小)②看正确:视线要与尺面垂直。
③读正确:先读被测物体的准确值,即读到最小刻度值④记正确:记录的数值=准确值+估计值+单位⑤零刻度线磨损的尺可以从尺的某一清晰刻线量起。
但一定要注意读数时减去起点长度。
4﹑常用的长度粗略测量方法:每个人身上都有几把尺,如:一臂﹑一步等5﹑长度的几种特殊的测量方法:(1)积累取平均值法:测一本书中一张纸的厚度(2)滚轮法:当轮子沿着曲线从一端滚到另一端时,记下轮子滚动的圈数(3)化曲为直法:侧地图上两点间的长度(4)组合法:用直角三角板测量直径练习:1.测量长度最常用的工具是_________,长度的国际单位是_________.2.使用刻度尺之前,应该先观察_________的位置,以及它的_________和_________.3.用刻度尺测量时,尺的位置要_________,刻度尺的刻度线_________被测量的物体,读数时,视线要与刻度线_________,在读数时,要估读到_________的下一位。
4.填上合适的单位:(1)教室每层楼高约32_________;(2)课桌高度大约70________;(3)一张纸厚度约75_________;5.某人测量一物体长度为1.568 m,若他测量及记录都是准确无误的,则测量的准确值是_________,估计值为_________。
专题06 实验测量题(解析版)

专题06 实验测量题【中考解读】中考实验题以两大类为主,一类是探究型实验,一类是测量型实验。
测量型实验注重实验方法的运用和实验数据的处理,以及测量误差的分析。
中考实验题常考查的器材工具:刻度尺、温度计、秒表、弹簧测力计、天平和量筒、电流表、电压表等。
一是考察学生对实验器材的使用是否掌握,对于实验不足或有缺陷时,是否会合理处理。
二是考察重要的实验方法,实验原理和实验步骤的灵活设计。
主要考察实验:一、测量固体和液体的密度二、粗略测算大气压值三、测量浮力大小四、测量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五、伏安法测未知电阻六、伏安法测小灯泡功率【方法归纳】类型一基础测量实验1.平时要熟记常规实验器材和仪器的原理和正确使用方法2.读数时要看清量程和分度值,根据实验要求选用合适的量程和分度值的测量工具。
类型二实验原理性测量实验1.对这类实验,要在掌握其实验原理的基础上,分析需要测量的物理量和如何测量这些量,然后确定实验器材、设计实验步骤、设计实验数据记录表格、分析实验注意事项、总结实验结论,并会分析实验的误差及其产生的原因。
2.平时复习时,要重视实验器材的选择和正确使用;3.重视实验过程和实验方法;注重实验现象和数据分析、归纳、演绎推理;4.注重物理结论的表达和应用。
【知识储备】类型一基础测量实验一、用刻度尺测量长度问题1.刻度尺构造刻度尺的使用测量前:首先要看刻度尺的量程和分度值。
测量时:1.放。
刻度尺要放正,刻度线紧贴被测物体;2.看。
视线与刻度尺及被测物体垂直;3.读。
估读到最小刻度值下一位;4.记。
测量值=准确值+估计值+单位.二、用机械秒表(停表)测量时间问题甲乙机械停表的原理与读数方法秒表是利用周期性振动的等时性制成的.它的读数方法是:①首先读出小刻度盘中的整分钟数(包括半分钟);②然后读出大刻度盘的秒刻度数;③将两个读数统一单位后先后相加即将两个读数统一单位后相加即得最后读数。
三、温度计测温度问题1.温度计的构造与原理(1)构造(2)原理: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的性质制作的。
初中科学浙教版七年级上册 1.4 科学测量 (第2课时)解析版

初中科学浙教版七年级上册1.4 科学测量(第2课时)一、基础题(共5题;)1.用一支水银温度计测量放在25℃房间里的一盆热水的温度时,当温度计的水银上升经过“28℃”这一刻度时,温度计的读数表示的是()A. 房间里的温度B. 热水的温度C. 温度计中水银的温度D. 无法判断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测量液体温度时,把温度计插入液体中立即读数B. 体温计测量体温时,离开人体读数就不准了C. 在用量筒测量液体体积前,应看清量筒的量程和最小刻度D. 若刻度尺的零刻度线磨损,则不能测出准确结果3.有四位同学进行“用温度计测水温”的实验操作,分别如图A、B、C、D所示,其中正确的是()A. B. C. D.4.请分别读出图中所示测量工具所测的数据:所测物体的长度是________ cm;所测物体的温度是________ ℃.5.常用温度计是根据液体________原理制成的。
下图所示体温计的测量范围是________;它能否离开被测物体再读数?________(填“能”或“不能”)用它正确测得某同学的体温如下图所示,读数为________℃。
二、中档题(共7题;)6.如图是生活中常见的体温计和实验室用温度计。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实验室用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热胀冷缩性质制成的B. 可以将体温计放入沸水内消毒C. 如图体温计所示温度属于人的正常腋窝温度D. 体温计和实验室用的温度计测完温度后都应用力甩几下7.用同一支温度计测0℃的水和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时,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水的温度较高B. 冰水混合物温度较高C. 两者温度相同D. 无法比较8.妈妈用体温计测得小明的体温为38.4℃,若没有把水银甩回玻璃泡,吃药后1 小时再测量他的体温,下列可能出现的测量结果是()A. 37.1℃B. 38.8℃C. 38.3℃D. 38.0℃9.某同学先后用两支均未甩过的体温计测自己的体温,两支体温计的示数分别是39.5℃和37.5℃,那么()。
七年级科学测量题目

选择题
在进行长度测量时,下列哪种工具最为精确?
A. 卷尺
B. 直尺
C. 游标卡尺(正确答案)
D. 皮带尺
使用天平测量物体质量前,应首先进行哪一步操作?
A. 直接放置物体测量
B. 调整天平至水平状态(正确答案)
C. 随意摆放天平位置
D. 先加砝码后放物体
下列哪个单位是用来衡量温度的?
A. 米
B. 秒
C. 千克
D. 摄氏度(正确答案)
在测量液体体积时,应选择哪种仪器?
A. 弹簧测力计
B. 量筒(正确答案)
C. 天平
D. 刻度尺
下列关于误差的说法,正确的是?
A. 误差是测量中可以避免的
B. 误差是由于测量不仔细造成的
C. 误差是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正确答案)
D. 误差总是大于零且不可减小
使用温度计测量水温时,应将温度计的哪一部分浸入水中?
A. 玻璃泡(正确答案)
B. 刻度部分
C. 液柱部分
D. 手持部分
下列哪项不是在进行科学实验时需要注意的安全事项?
A. 佩戴防护眼镜
B. 保持实验室整洁
C. 随意触摸未知化学品(正确答案)
D. 遵守操作规程
在进行时间测量时,常用的计时工具是?
A. 停表(正确答案)
B. 天平
C. 刻度尺
D. 温度计
关于测量结果的记录,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只需记录测量值即可
B. 应同时记录测量值和估计值(正确答案)
C. 估计值可以随意添加
D. 只需记录到小数点后一位。
科学测量经典例题必讲

1、某同学在测量圆柱体周长时,把一张矩形纸条紧紧包在圆柱体外面,纸条的边没有与圆柱体的轴垂直(如右图)然后在纸的重叠处用针扎个孔,把纸条展开,再用刻度尺测两孔之间的距离,如此测出的圆柱体周长()(A)因实验方法错误,一定偏大(B)因实验方法错误,一定偏小(C)因实验方法错误,偏大或偏小都有可能(D)实验方法没有错误2、量筒做得细而高,不做成粗而矮的形状,这主要是因为()(A)实验中,细高的量筒便于操作(B)细高的量筒可以做出相对较大的底座,增加稳度(C)细高的量筒与矮粗的相比,相应的刻度间隔较大,便于准确地读数(D)矮粗量筒中的液体较多,筒壁所受压强较大,需用较厚的玻璃,因而不便读数注意:测量前,量筒应放在水平桌面上。
读数时,视线要与凹液面中央最低处相平。
量筒读数要注意最小刻度!羊小虎大:仰视读数偏小,俯视读数偏大3、有一水银温度计,用它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时,水银柱长度为6cm,用它测以温度为40摄氏度的液体时,水银柱长度为14cm,则用它来测标准大气压下沸水温度时,水银柱的长度为多少?答:26cm温度计:一般不能取出读数,测量时不能碰壁碰底,可能偏大也可能偏小(环境温度);零度以下,应读作零下多少摄氏度体温计:(1)量程为35—42℃(2)最小刻度为0.1℃(大的玻璃泡、内径特别细)(3)使用特点:体温计使用前应消毒,用力向下甩。
(4)由于管径中间有一段特别细且弯曲的玻璃管,体温计离开人体后,细管中的水银会断开——它能离开人体读数。
使用体温计后,要将体温计用力甩几下,才能把水银甩回到玻璃泡中。
使用前必须先进行观察是否将水银柱甩回到玻璃泡内或在35℃以下。
测高不测低!4、估测一高度为L,底部直径为D的啤酒瓶的容积,先将瓶子正立,倒入一些水,用刻度尺量出水面高度为L1,然后用塞子堵住瓶口,将瓶子倒立,再测出水面离瓶底的高度L2。
如右图所示,则可得出瓶子的容积为________。
专题1.4.1科学测量——长度的测量(原卷版+解析)

2020年浙教版七年级上科学同步学习精讲精练第1章科学入门1.4-1科学测量——长度的测量目录 (1) (3) (4) (5) (7)一、测量的定义测量是一个把待测的量与公认的标准进行比较的过程。
二、长度的测量1.长度的单位及其换算: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单位是米(m)。
常用单位有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um)、纳米(nm)等。
1千米=1000米1米=10分米=100厘米=1000毫米1毫米=1000微米1微米=1000纳米1m=106μm=109nm2.长度的常用测量工具有钢尺、木尺、三角板、卷尺等。
此外,人们还可以利用自己的手、脚等来粗测物体的长度。
声呐、雷达、激光测距等是现代测量中常用的技术。
3.刻度尺的使用使用刻度尺时要做到:(1)会认:认识所用刻度尺的量程、最小刻度和起始刻度线的位置(如图):(2)会测:刻度尺要放正,使刻度尺紧贴被测物体,并且使刻度尺的零刻度线对准被测物体的一端;(3)会看:看刻度时,视线与刻度尺及被测物体垂直(如图);(4)会读:读数时,除要读出最小刻度值,还要估读最小刻度值的下一位:(5)会记:记录的数据后应写上单位。
【名师讲解】①零刻度线已磨损的,可设某一完好的刻度线为“零”点,读数时要减去“零”点的数字。
②刻度尺量程小于被测长度时,可将被测长度进行分段测量。
4.长度的特殊测量方法(1)累积法应用:测纸张的厚度,测金属丝直径等。
如:要测一张纸的厚度可以测n张相同纸的厚度,再除以n,就可算出一张纸的厚度。
要测细铜丝的直径,可测出紧密绕在铅笔上n匝细铜丝的长度,再除以n,即可得出细铜丝的直径。
(2)夹长法应用:测球的直径,测圆锥的高等。
(3)“替代法”(化曲为真法)应用:测地图上的公路、铁路、河流长,测硬币周长等。
方法:使一根棉线与待测的曲线重合,然后把棉线拉直,测出棉线上起点和终点间的直线距离即可。
(4)化真为曲:也叫滚轮法,就是用已知周长的轮子,沿着要测量的长度滚过,记下轮子滚过的圈数,则物体的长度就等于轮子的周长乘以轮子转过的圈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某同学在测量圆柱体周长时,把一张矩形纸条紧紧包在圆柱体外面,纸条的边没有与圆柱体的轴垂直(如右图)然后在纸的重叠处用针扎个孔,把纸条展开,再用刻度尺测两孔之间的距离,如此测出的圆柱体周长()
(A)因实验方法错误,一定偏大(B)因实验方法错误,一定偏小(C)因实验方法错误,偏大或偏小都有可能(D)实验方法没有错误
2、量筒做得细而高,不做成粗而矮的形状,这主要是因为()
(A)实验中,细高的量筒便于操作
(B)细高的量筒可以做出相对较大的底座,增加稳度
(C)细高的量筒与矮粗的相比,相应的刻度间隔较大,便于准确地读数
(D)矮粗量筒中的液体较多,筒壁所受压强较大,需用较厚的玻璃,因而不便读数
注意:测量前,量筒应放在水平桌面上。
读数时,视线要与凹液面中央最低处相平。
量筒读数要注意最小刻度!羊小虎大:仰视读数偏小,俯视读数偏大
3、有一水银温度计,用它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时,水银柱长度为6cm,用它测以温度为40摄氏度的液体时,水银柱长度为14cm,则用它来测标准大气压下沸水温度时,水银柱的长度为多少?答:26cm
温度计:一般不能取出读数,测量时不能碰壁碰底,可能偏大也可能偏小(环境温度);零度以下,应读作零下多少摄氏度
体温计:(1)量程为35—42℃(2)最小刻度为0.1℃(大的玻璃泡、内径特别细)(3)使用特点:体温计使用前应消毒,用力向下甩。
(4)由于管径中间有一段特别细且弯曲的玻璃管,体温计离开人体后,细管中的水银会断开——它能离开人体读数。
使用体温计后,要将体温计用力甩几下,才能把水银甩回到玻璃泡中。
使用前必须先进行观察是否将水银柱甩回到玻璃泡内或在35℃以下。
测高不测低!
4、估测一高度为L,底部直径为D的啤酒瓶的容积,先将瓶子正立,倒入一些水,用刻度尺量出水面高度为L1,然后用塞子堵住瓶口,将瓶子倒立,再测出水面离瓶底的高度L2。
如右图所示,则可得出瓶子的容积为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