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优化城市排水系统应对暴雨内涝的研究
城市内涝与城市排水系统优化
![城市内涝与城市排水系统优化](https://img.taocdn.com/s3/m/9d5b45e10129bd64783e0912a216147917117e9d.png)
城市内涝与城市排水系统优化近年来,城市内涝问题在世界各地愈发凸显,给城市的正常运行和居民的生活带来了严重影响。
城市内涝是指在强降雨或暴雨等极端天气条件下,由于城市排水系统的不完善或排水能力不足,导致雨水无法迅速排除而积聚在道路、广场和低洼地段的现象。
而城市排水系统的优化则是解决城市内涝问题的关键。
首先,城市内涝问题背后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一方面,城市的不断扩张和人口的增加导致了大量的水泥及道路的建设,使城市的地表水渗透能力大大减弱,增加了雨水流入下水道的数量和速度,从而引发内涝问题。
另一方面,城市排水系统的老化和不完善也是城市内涝问题的重要原因。
很多城市的排水管道建设跟不上城市的扩张,排水管道的容量不足,无法及时排除雨水。
为了解决城市内涝问题,城市排水系统的优化是必不可少的。
首先,城市规划部门应该优化城市的街道、广场和低洼地段的设计。
在设计时应考虑增加绿地和水生态系统的建设,使雨水更好地渗透到地下,减少地表径流,降低内涝的风险。
此外,科学合理的排水管道设计也是排水系统优化的重要措施。
根据城市的具体情况和预测的降雨量,设计规划排水管道的容量和位置,确保雨水能够快速排除。
同时,排水管道的维护和更新也至关重要,城市相关部门应及时清理和修复排水管道,避免堵塞和泄漏。
除了基础设施的优化,城市内涝问题的解决还需要广大市民的参与和意识提高。
市民应该减少铺设砖石、水泥等不透水材料,选择透水性较好的路面和园林绿地,帮助雨水迅速渗透到地下。
此外,要加强环境教育,提高市民对环境保护和节约用水的意识,减少污水的排放,保护城市的水资源。
同时,利用科技手段也能够为城市排水系统优化提供支持。
智能排水系统和雨水收集利用技术的应用能够提高排水系统的效率。
智能排水系统通过感知和控制技术,实时监测雨水的流量和排水管道的状况,从而预测内涝风险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而雨水收集利用技术则可以将雨水收集起来用于灌溉、冲洗和工业用水等,减轻城市排水系统的负担。
论海绵城市排水系统优化与城市内涝整治
![论海绵城市排水系统优化与城市内涝整治](https://img.taocdn.com/s3/m/64a01ae60129bd64783e0912a216147917117ee7.png)
论海绵城市排水系统优化与城市内涝整治海绵城市是指以海绵为概念设计和建设城市的理念,通过采用多种生态技术和自然护理手段来提高城市的生态蓄水、增加土壤渗透性、改善城市环境,以实现城市洪水控制、排水系统优化和城市内涝整治的目的。
而海绵城市排水系统优化与城市内涝整治成为了海绵城市建设的核心内容之一。
一、海绵城市排水系统优化传统城市排水系统往往是以硬质铺装为主,大量的水面被覆盖,雨水无法迅速渗入地下,而且城市的建设规划和基础设施建设通常会忽略自然生态规律,导致城市排水系统容易受到暴雨等极端气候事件的冲击,出现排水不畅、内涝等问题。
海绵城市排水系统优化主要是通过采用绿地、蓄水设施、透水铺装等手段来改善城市排水系统,提高雨水的渗透能力和自然保障能力。
1. 绿地建设在海绵城市建设中,绿地被视为城市的“肺”,可以提供自然的蓄水和自然过滤功能,有效减缓雨水径流速度,降低雨水的冲击力,减少城市内涝。
绿地还可以改善城市环境、净化空气、促进城市生态平衡,对城市排水系统优化有着积极的作用。
2. 蓄水设施在海绵城市建设中,蓄水设施被广泛应用于城市的排水系统中,包括雨水花园、蓄水池、蓄水罐等。
这些设施可以有效地储存雨水,减少雨水径流的压力,通过自然植被的净化作用,将雨水进行逐步排放,降低城市内涝的风险。
3. 透水铺装透水铺装作为海绵城市建设的核心技术之一,可以有效提高城市地面的透水性,减少地表积水,有效改善城市水文状态,减少城市内涝的发生。
透水铺装种类繁多,如透水混凝土、透水砖、透水沥青等,可以根据不同的场地需求进行选择应用。
二、城市内涝整治城市内涝是指在降雨过程中,由于城市排水系统能力不足、城市土地和地表覆盖率的改变等导致的城市内部积水现象,给人们的生活和城市的运行带来不便。
而海绵城市的建设和规划可以有效地改善城市内涝问题,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智能化管网建设通过智能化监测设备和数据采集装置,实时监测城市排水管网的运行状况,分析和预测城市的排水能力。
论海绵城市排水系统优化与城市内涝整治
![论海绵城市排水系统优化与城市内涝整治](https://img.taocdn.com/s3/m/dd21f71eb80d6c85ec3a87c24028915f804d8431.png)
论海绵城市排水系统优化与城市内涝整治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的地面面积不断扩大,土地的覆盖率逐渐增加,水的渗透性和滞留性逐渐下降。
当遭遇暴雨等极端天气时,城市排水难以有效进行,导致城市内涝严重。
因此,海绵城市排水系统优化和城市内涝整治已经成为城市管理中的重要课题。
海绵城市是指在城市规划和建设中,通过合理地利用大自然进行地面水循环的模拟,从而达到保持水源的持续性,减少城市内涝等自然灾害的目的,促进生态平衡的发展。
在实施海绵城市的建设策略时,需要对城市排水系统进行一系列的优化设计,包括建立分布式,多样化的排水系统,采用雨水收集与利用技术,提高公共建筑和住宅小区的绿化覆盖率,加强建筑物雨水的管理,以及加强城市环境的监测等措施。
一方面,可以建立分布式的排水系统来加强城市排水系统的效率。
例如,在公路和马路上建立报道岛,通过多余的排水管将雨水汇入该系统中,使雨水渗透到地下水中,起到降低地下水位、增加土壤质量的作用。
同时,应该采用“城市水源管理”的方法来促进城市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以减少或避免水的排放,减轻出水压力,避免排放过度集中,是实现城市排水系统优化的必要手段之一。
另一方面,应采用多样化的雨水收集利用技术来加强城市的排水系统。
如将屋顶排水流入收集箱中,然后将雨水利用来浇花,清洗街道,充实水库等。
这可以减少污水的处理和淤积,同时充分利用防止城市内涝的重要资源。
此外,对于公共建筑和住宅小区,建议增加绿地和绿化率,以便于让一部分雨水自然地浸透到土壤中去,并加强对建筑物雨水的管理,例如加装排水管以便于排放雨水等。
通过加强城市环境的监测,可以及时响应城市环境的变化,及时进行适当的改善。
综上所述,城市内涝是一个全球性的问题,需要通过海绵城市排水系统优化和城市内涝整治来解决。
这一过程需要整个城市管理部门和市民都进行参与,以实现城市排水系统的更加高效、可持续和环保的管理。
城市排水系统抗洪与防涝措施研究
![城市排水系统抗洪与防涝措施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83cd725359fafab069dc5022aaea998fcd224041.png)
城市排水系统抗洪与防涝措施研究近年来,受环球气候因素的影响,我国中南部地区在进入到雨季后,集中性强降雨天气增多,同时由于城市排水系统规划设计上存在的问题,导致各地城市内涝现象层出不穷,严重影响了人们的正常生活与出行;并且内涝带来的泥水、污水等也影响了城市的环境。
要想解决这些问题,就需要从城市的排水规划设计方面入手,在充分调查分析的基础上,提出解决方案,从而提升城市的排水防涝能力,营造出良好的城市环境。
1 概述1.1 做好城市排水防涝规划设计的必要性城市化的建设,有赖于各项完善的基础设施建设,才能够满足城市居民的日常生产、生活需求,保持城市内良好的生活环境。
其中城市排水防涝系统就是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城市污水以及雨水的及时排出、避免影响城市环境、污染水资源有着重要的作用。
城市内的人群分布较为密集,每日所排放的生活污水很多,城市周边的诸多企业也需要排放大量的生产污水,如果不能集中处理,而是随意排放,或者因排水能力不足产生溢流污染,那么必然会影响到城市的环境,导致水资源更加紧缺。
同时在降水较多的时期,雨水若无法及时排出,在城市内积聚形成内涝,不仅影响出行,带来生活上的不便,损害城市形象,更会威胁到城市居民生命财产安全。
因此,必须做好城市的排水防涝规划设计,只有合理的设计才能保证城市污水以及雨水及时排出,从而维护城市内的良好环境,保障城市的正常运转,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1.2 城市排水防涝规划设计的原则与要点1.2.1城市排水规划设计原则(1)满足城市整体规划原则。
城市排水系统是城市建设中的基础部分,与城市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因此其必须在满足城市整体规划的前提下来开展排水系统的规划与设计,如此才能保证排水系统的合理性与可行性,并且保证城市整体规划的完整性。
(2)保护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城市排水系统的设计规划,其最终目的就是为了保护水资源以及城市环境,减少水污染以及环境污染,实现城市的持续性发展。
暴雨条件下城市排水系统改造策略研究
![暴雨条件下城市排水系统改造策略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cec357e6c67da26925c52cc58bd63186bceb920c.png)
暴雨条件下城市排水系统改造策略研究一、城市排水系统概述城市排水系统是城市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负责收集、输送和处理城市雨水和污水,以保障城市居民的生活安全和环境的清洁。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排水系统面临着越来越多的挑战,特别是在暴雨等极端天气条件下,排水系统的不足可能导致严重的城市内涝问题。
1.1 城市排水系统的功能城市排水系统的主要功能包括:收集雨水和生活污水,防止城市内涝,减少水体污染,以及保护城市生态环境。
一个有效的排水系统能够及时排除雨水,减少洪水风险,同时处理污水,降低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1.2 城市排水系统的现状当前,许多城市排水系统存在设计标准偏低、设施老化、维护不足等问题。
在暴雨等极端天气条件下,这些问题可能导致排水能力不足,引发城市内涝,影响居民生活和城市运行。
二、暴雨条件下城市排水系统的问题暴雨是城市排水系统面临的最大挑战之一。
在暴雨条件下,城市排水系统需要处理远超平常的水量,这对系统的承载能力和应急响应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1 暴雨对城市排水系统的冲击暴雨会导致短时间内大量降水,超过排水系统的处理能力,引发城市内涝。
此外,暴雨还可能携带大量污染物,对水体造成污染,影响城市环境。
2.2 城市排水系统存在的问题在暴雨条件下,城市排水系统可能存在以下问题:排水管网设计不合理,导致雨水无法快速排除;排水设施老化,无法满足大流量排水需求;缺乏有效的应急排水措施,无法应对突发的暴雨事件。
三、城市排水系统改造策略为了应对暴雨条件下的挑战,城市排水系统的改造策略需要从多个方面进行考虑,以提高系统的排水能力和应对极端天气的能力。
3.1 优化排水管网设计优化排水管网设计是提高城市排水能力的关键。
需要根据城市地形、降雨量等因素,合理规划排水管网的布局和规模,确保雨水能够快速有效地排除。
3.2 更新和升级排水设施更新和升级排水设施是提高排水系统效率的重要措施。
需要对老化的排水管道进行更换,提高管道的承载能力;同时,引入先进的排水设备和技术,如智能排水系统,以提高排水效率。
由城市内涝看排水系统症结及优化
![由城市内涝看排水系统症结及优化](https://img.taocdn.com/s3/m/d43b1e89fe4733687e21aaee.png)
由城市内涝看排水系统症结及优化摘要]随着城市化建设的加速,城市排水问题日益凸显,近年来很多大中型城市在雨季发生城市内涝,给人们工作、生活带来严重影响,甚至出现危及生命财产安全的严重后果。
本文通过调查分析及借鉴国外先进理念,探索适合国内城市排水系统优化的方法。
[关键词]内涝;排水系统;症结;优化近年来,随着城市建设的发展,配套设施负荷不足的问题日益严重,频发的城市内涝就是一个典型的方面。
据统计,2008年至2010年间,全国有62%的城市发生过内涝,发生3次以上的城市有137个。
频发的城市内涝不仅给城市交通带来严重不便,甚至威胁人身和财产安全;另外内涝也会给城市生活品质及形象带来负面影响。
调查分析城市内涝发生源头,探究改进排水系统方法,是摆在城市管理者和建设者面前的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城市内涝发生原因1 排水设施老旧导致高峰排水能力不足由于大部分城市的城区仍在使用多年以前的排水系统,设计标准和建造标准都比较低,材质较差、雨水口少、管道破损淤塞严重,排水能力大打折扣,在遭遇强降雨时就不堪重负,再加上地面坑洼,雨水泄流路径不畅,很容易形成成片积水。
2 城市建筑占用滞水空间导致调蓄能力降低城市建筑占用滞水空间,降低了调蓄能力,增大了径流量,很长时间以来,我国在城市土地开发利用中,对城市环境和生态的保护与管理不足,城市规划和土地管理部门仅对土地总量进行控制,缺乏对土地生态环境功能( 如湿地环境生态脆弱性)以及城市土地开发利用的关注,为了追求经济利益,城市建设用地大规模占用河道、池塘、水田等湿地,市区内的天然水体如湖泊、池塘、小溪等几乎被填埋殆尽,仅有的城区河道多数也被用来排污,许多低洼湿地被填平,在上面开发了大量人工建筑,致使城市的雨水调蓄能力大大减弱,而排入河道的洪峰流量加大,降低了河道洪峰汇流时间。
3 排水设施建设滞后导致负荷过大频繁出现的内涝凸显了城市排水能力不足的问题。
近年来,我国城镇化进程加快,地面建筑如雨后春笋般竖立起来,城市硬化地区面积大量增加,但是城市排水设施建设却因建设经费等原因跟不上城市发展的节奏。
城市地下暴风雨排水系统设计与优化研究
![城市地下暴风雨排水系统设计与优化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2fe4c333f56527d3240c844769eae009581ba21e.png)
城市地下暴风雨排水系统设计与优化研究引言: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市的人口和建筑物数量也在不断增加。
然而,城市地下暴风雨排水系统作为城市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市区的土地利用率越来越高,同时降雨事件的频率和强度也在增加,若排水系统设计不合理,暴雨事件可能导致城市内涝,给居民的生活和财产安全带来威胁。
因此,设计和优化城市地下暴风雨排水系统至关重要。
一、背景研究1.1 城市地下暴风雨排水系统的定义城市地下暴风雨排水系统是由雨水口、雨水管道和雨水处理设施组成的一系列设施,用于收集和排除城市暴雨降水的雨水。
1.2 现有问题及挑战目前城市地下暴风雨排水系统面临以下问题和挑战:1)排水能力不足:城市人口快速增长,城市土地利用率提高,导致排水系统容量不足,难以应对暴雨事件。
2)污水和雨水混排:由于城市管网老化和不合理设计,导致雨水和污水混排,对环境造成污染。
3)自然水源流失:城市的水密度增加,导致雨水不能充分渗入地下,造成水源损失。
二、设计原则为了保证城市地下暴风雨排水系统的效能和可持续性,以下原则应该被遵循:2.1 集中式排水系统与分散式排水系统的协同应用可以通过集中式排水系统和分散式排水系统的协同应用,使排水系统更加灵活和高效,达到提高排水能力的目标,同时减少对自然水源和环境的负面影响。
2.2 结合特定城市建筑环境设计排水系统每个城市都有自己独特的地理环境和建筑密度,排水系统应针对具体城市的特点进行优化设计,充分考虑到城市道路、建筑物和自然地形等因素,确保系统的可行性和适应性。
三、系统设计与优化3.1 可持续雨水收集通过设置雨水收集设施,如雨水桶、屋顶绿化和雨水花园等,将雨水收集起来进行再利用,可以减轻排水系统的负担,并节约水资源。
3.2 分流与储存措施使用分流和储存措施,如雨水口、沉沙池和地下存水设施等,可以将雨水分流到指定区域并暂时储存,减少排水系统的压力,并提供紧急情况下的备用排水能力。
构建城市排水系统减少城市内涝灾害
![构建城市排水系统减少城市内涝灾害](https://img.taocdn.com/s3/m/c2ddaf23793e0912a21614791711cc7930b7786a.png)
构建城市排水系统减少城市内涝灾害城市内涝灾害是由于城市排水系统不完善或无法应对极端气候事件而导致的。
为了减少城市内涝灾害的发生频率和程度,构建高效可靠的城市排水系统势在必行。
本文将探讨城市排水系统的构建与优化,旨在减少城市内涝灾害的风险。
一、城市排水系统的建设城市排水系统是由排水管网、排水泵站、排水设施等组成的,其作用是将城市内的雨水、雪融水等有害水分进行收集、输送和处理。
优良的城市排水系统能够及时有效地将水分从城市中引离,减少城市内涝灾害的发生。
首先,城市排水管网是城市排水系统的基础设施,其规划与建设应综合考虑城市的地形、降雨特点以及人口密度等因素。
管网的设置应合理分布,避免低洼地区的积水。
此外,还需要考虑管材的选择和管径的设计,确保排水能力满足需求。
其次,排水泵站的建设也是城市排水系统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排水泵站可以提升水流的压力,加速排水过程。
泵站的选址需要考虑地势高低、交通便捷等因素,确保泵站的排水效率。
最后,排水设施的建设与改进也是构建城市排水系统的关键环节。
例如,增加市区的雨水花园和雨水收集设施,利用雨水进行绿化和景观灌溉,既能减少排水压力,又能起到美化城市环境的作用。
二、城市排水系统的优化城市排水系统的优化是为了提高排水系统的效率和可靠性,进一步减少城市内涝灾害的概率和影响。
以下是几个优化城市排水系统的措施:1. 提高排水设备的维护和管理水平。
定期检查、维护和更新排水设备,确保其正常运行和高效排水。
2. 加强城市规划和设计中的排水考虑。
在城市规划和设计中充分考虑排水设施的布局和容量,合理分配城市的排水资源。
3. 推广雨水资源的合理利用。
鼓励居民和企业收集和利用雨水,通过合理的设计和利用,减少城市的雨水排放。
4. 加大城市排水系统的投资力度。
增加资金投入,加快排水设施的建设,提高城市排水系统的整体效能。
三、效果评估与应对措施建设和优化城市排水系统后,需要进行效果评估,并及时采取应对措施。
论海绵城市排水系统优化与城市内涝整治
![论海绵城市排水系统优化与城市内涝整治](https://img.taocdn.com/s3/m/3187e84624c52cc58bd63186bceb19e8b9f6ec7b.png)
论海绵城市排水系统优化与城市内涝整治
海绵城市是一种新型城市开发模式,以更好地保护自然资源、减少水污染和城市内涝
为目标。
优化海绵城市的排水系统,是解决城市内涝问题的核心措施之一。
排水系统优化的目标是尽可能减少水的滞留时间和提高排水能力,以确保在暴雨等大
量降水时,排水系统能够快速、高效地将水排出城市。
对于缓解城市内涝,优化排水系统
至关重要。
首先,在海绵城市的规划和设计阶段,应优先考虑排水系统的建设和优化,将排水系
统纳入城市规划的总体考虑。
其次,实施地下管网的改造和建设,以提高排水管道通畅度。
第三,定期对排水管线进行检测和清理。
此外,采取可逆的、适应力强的设备、材料和建
筑设计,例如减少使用水泥和钢筋,转而选择新型材料和技术,能够在保证工程安全的前
提下,更好地适应城市的自然环境和气候变化。
还可以利用大数据分析和智能科技,对城
市的污水和雨水进行监控和管理,进一步优化排水系统。
此外,优化排水系统,也要与城市内涝整治相结合。
城市内涝是由多种因素造成的,
例如过度的城市化发展、不合理的排水结构、暴雨天气等。
城市在进行内涝整治时,应先
考虑排水系统的完善和优化。
同时,还可以改善城市的地形和植被环境,使城市具备更好
的水文条件,增加水体的滞留时间和介质,减少洪水爆发和水质污染。
总之,海绵城市的发展需要优化完善排水系统,有效解决城市内涝问题。
通过科技创
新和智能管理手段,使城市在保护自然资源、建设环保城市、改善市民生活质量等方面取
得更好的成果。
论海绵城市排水系统优化与城市内涝整治
![论海绵城市排水系统优化与城市内涝整治](https://img.taocdn.com/s3/m/3abc68ad4bfe04a1b0717fd5360cba1aa9118c63.png)
论海绵城市排水系统优化与城市内涝整治随着城市化的不断发展,城市排水系统的优化和城市内涝问题的整治成为了城市管理的重要议题。
海绵城市排水系统优化和城市内涝整治旨在解决城市内涝问题,改善城市生态环境,提升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本文将就海绵城市排水系统优化和城市内涝整治进行探讨。
海绵城市排水系统是一种以自然水循环为基础,通过调整城市的土地利用和建设技术,最大限度地减少降水对城市排水系统的冲击,并将降水资源有效利用的城市排水系统。
海绵城市排水系统优化采取了多种措施,包括改善城市地表水排放能力、增加城市地表水储存能力、减少城市地下水位和提高城市地下水排放能力等。
海绵城市排水系统优化可以通过改善城市地表水排放能力来减轻城市内涝问题。
城市地表水排放能力的不足是导致城市内涝的主要原因之一。
传统城市排水系统注重水的快速排放,导致大量的降水水量瞬时排放进入河流和排水管网,造成排水系统超负荷运行,无法有效处理和排放。
而海绵城市排水系统优化则注重提高城市地表水排放能力,通过增加城市公共绿地、生态湿地和透水铺装等方式,使得地表水能够更好地渗透和保存,减少城市地表径流量,从而减缓了降水对城市排水系统的冲击,降低了城市内涝的风险。
海绵城市排水系统优化和城市内涝整治是解决城市内涝问题、改善城市生态环境、提升城市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有效途径。
通过改善城市地表水排放能力、增加城市地表水储存能力、减少城市地下水位和提高城市地下水排放能力等措施,可以减轻城市内涝问题,改善城市排水系统的运行状态,提高城市的适应性和韧性,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应该积极推进海绵城市排水系统优化和城市内涝整治工作,以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和人民的美好生活。
内涝治理可行性研究报告
![内涝治理可行性研究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8b5dea44773231126edb6f1aff00bed5b9f373b1.png)
内涝治理可行性研究报告一、研究背景随着城市建设的不断发展和人口规模的增长,城市内涝已成为一种普遍存在的城市治理问题。
内涝是指城市地表水无法有效排除而引起的城市区域水浸现象,其主要原因包括城市排水系统设计不合理、地表覆盖程度增加、雨水径流增加等。
内涝不仅会对人们的生活造成不便,还可能引发交通事故、房屋受损等问题。
因此,对城市内涝进行治理具有重要意义。
二、内涝治理现状目前,内涝治理主要采取以下措施:优化城市排水系统、完善雨水收集系统、加强地表覆盖管理等。
但在实践中发现,这些措施仍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如排水系统改造成本高、效果有限,地表覆盖管理难以全面实施等。
因此,有必要对内涝治理进行进一步研究,寻找更有效的解决方案。
三、内涝治理可行性研究方法为了查找更有效的内涝治理方案,我们将采用以下方法进行研究:1. 现地调研:选择多个城市进行实地调研,掌握各城市内涝情况和治理措施实施情况,为后续研究提供数据支持。
2. 数据统计分析:收集各城市内涝相关数据,包括城市排水系统设计、雨水收集情况、地表覆盖情况等,进行统计分析,寻找问题所在。
3. 模型建立:建立城市内涝治理模型,分析不同因素对内涝的影响程度,预测不同治理措施的效果。
4. 方案比较:比较不同内涝治理方案的成本、效果等方面,寻找最优解决方案。
四、内涝治理可行性研究成果通过上述方法的研究,我们得到了如下结论:1. 内涝治理最有效的方法是综合利用多种手段:对城市排水系统进行合理优化、加强雨水收集系统建设、推广地表覆盖管理等。
2. 内涝治理效果取决于各城市的地理位置、气候特点等因素,要因地制宜,不能一概而论。
3. 在内涝治理方案中,成本不是唯一考量因素,还需考虑其长期效果、可持续性等因素。
综上所述,内涝治理是一项复杂的工程,需要多方面的因素综合考虑,寻找最优解决方案。
通过本次研究,我们认为综合利用多种手段是最有效的内涝治理方法,但在实际应用中仍需因地制宜,注意成本效益等方面的平衡,以达到最佳效果。
论海绵城市排水系统优化与城市内涝整治
![论海绵城市排水系统优化与城市内涝整治](https://img.taocdn.com/s3/m/a4caab3700f69e3143323968011ca300a7c3f642.png)
论海绵城市排水系统优化与城市内涝整治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和气候变化的影响,城市内涝问题越来越突出。
城市内涝不仅给城市交通、居民生活和经济发展带来了严重影响,还对城市环境造成了很大的破坏。
如何优化海绵城市的排水系统,有效整治城市内涝,成为了当前亟需解决的问题之一。
本文将从海绵城市排水系统优化和城市内涝整治两个方面进行探讨,以期为城市水管理提供新思路和新方案。
一、海绵城市排水系统优化1. 排水系统改造传统的城市排水系统存在着排水管道老化、排水能力不足和排水管网孤立等问题,难以满足城市快速发展和大雨冲击下的排水需求。
对城市排水系统进行改造优化显得尤为重要。
可以采用增加排水设施、提高排水能力、改善排水管网联通等方式进行排水系统的优化。
增设雨水花园、雨水湿地等绿色水系,改善雨水径流处置,提升城市的排水效率。
2. 智能排水管理借助现代科技手段,如人工智能、大数据分析等技术,建立智能城市水管理系统,对城市排水系统进行实时监测和智能管控。
通过对雨量、水位、流速等数据的采集和分析,及时预警城市内涝风险,调控排水设施的运行,为城市防涝提供技术支撑。
3. 多元化排水设施在排水系统建设中,应当注重多元化排水设施的建设。
除了传统的排水管道和泵站,还可以建设雨水花园、蓄水池、透水铺装等多种排水设施,形成多样化的水系结构,提高城市的排水能力和抗洪能力。
二、城市内涝整治1. 绿色基础设施建设在城市规划和建设中,应当注重绿色基础设施的建设,包括雨水花园、人工湿地、雨水收集系统等。
这些绿色基础设施可以有效地减少城市的雨水径流,提高雨水的自然渗透和蓄滞能力,减少城市内涝的发生。
2. 城市规划优化在城市规划中,应当加强对城市内涝风险区域的识别和保护。
避免在易受内涝影响的地区进行重要基础设施和居民区的建设,从根本上减少城市内涝的风险。
合理规划城市的排水系统,保证雨水的及时排放和自然渗透。
3. 防洪措施完善为了应对极端天气和暴雨的冲击,城市应当完善防洪措施,包括建设抗洪设施、加强排水管网的检修和维护、及时清理积水等。
排水防涝策略研究报告
![排水防涝策略研究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c5b39728b94ae45c3b3567ec102de2bd9605deba.png)
排水防涝策略研究报告近年来,随着气候变化的加剧,城市排水系统的脆弱性也暴露出来。
频繁的极端天气事件,如暴雨、洪水等,给城市的生活和经济带来了巨大的影响。
因此,制定和实施有效的排水防涝策略成为城市发展的重要课题之一。
本研究旨在分析并提出一些有效的排水防涝策略,以应对城市排水系统面临的挑战。
首先,我们需要改进城市的排水基础设施。
传统的排水系统可能已经无法满足当前的需求,因此需要增加排水管道、雨水篦子和河道的容量。
此外,还可以采用新技术,如机械化清理和水力清洗,以提高排水系统的效率和可靠性。
其次,应加强城市的土地规划和管理。
将排水系统纳入城市规划中,合理规划和利用土地资源,以减少洪水灾害的风险。
例如,可以增加雨水花园、雨水收集系统和湿地保护区,以吸收和储存雨水。
此外,还可以通过建立绿色屋顶和透水铺装等措施,改善地下水透水性,减少洪水和内涝的发生。
第三,应加强监测和预警系统的建设。
及时准确地获取降雨数据和水位信息对于有效应对洪水和排水问题至关重要。
因此,应建立完善的监测和预警系统,及时发现洪水的迹象,并通过警报和短信等方式通知居民和相关部门。
此外,还可以利用气象预报和遥感技术等手段,提前预测和预警可能发生的水灾事件。
第四,加强公众参与和意识提高。
公众的参与是城市排水防涝工作成功的关键。
政府应该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公众对排水防涝工作的认识和重视程度,并鼓励他们积极参与排水管理和保护工作。
同时,政府还可以通过设立奖励机制,激励市民采取积极的行动,如清理雨水篦子、清理排水管道等,以减轻城市排水系统的负担。
综上所述,城市排水防涝是一个复杂的工程,需要多方合作和综合施策。
通过改进排水基础设施、加强土地规划、建设监测预警系统以及提高公众参与和意识,可以有效地应对城市排水问题,提高城市的抗洪能力,保障居民的生活和财产安全。
然而,排水防涝策略的制定和实施需要长期的观察和实践,因此,我们还需要不断总结经验,改进现有的策略,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城市环境。
内涝治理对策研究报告
![内涝治理对策研究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bff73f8eba4cf7ec4afe04a1b0717fd5370cb25e.png)
内涝治理对策研究报告一、引言1.1 背景与目的内涝,指的是城市排水系统无法有效排除大雨造成的积涝现象,给城市交通、居民生活等带来严重影响。
为了解决内涝问题,提高城市抗洪能力,本研究旨在研究内涝治理对策,探索有效的防范与减灾措施。
1.2 研究方法通过搜集近年来国内外相关研究与治理项目资料,结合实地调查和专家访谈,综合分析内涝治理对策的可行性和效果。
二、内涝治理现状分析2.1 内涝发生原因内涝的主要原因有:降雨强度大、排水系统设计不合理、城市扩张导致水源减少等。
这些原因导致城市在遇到暴雨天气时,排水系统容易发生堵塞,从而导致内涝现象。
2.2 国内外内涝治理经验2.2.1 国内治理经验国内一些城市已经开展了一系列内涝治理项目。
例如,上海通过提高排水量,更新排水设施,改善城市排水系统的防洪能力。
此外,一些城市还注重水系管理,加强绿地建设等,提高城市的自然排水能力。
2.2.2 国际治理经验国际上一些发达国家也面临着内涝问题,他们采取了一些有效的治理对策。
例如,日本通过修建大型水库、设立调蓄池等,用于暴雨时的雨水蓄存和减缓排放,防止城市积涝。
另外,一些欧洲国家采用生态工程的方法,通过湿地修复、绿地保护等,提高城市自然排水能力。
2.3 内涝治理的挑战2.3.1 城市化进程的影响城市化进程导致城市面积的扩大,土地利用的改变,这对内涝治理提出了新的挑战。
城市规划和建设过程中,应考虑到内涝的风险,合理规划排水系统和绿地建设,减少内涝的发生。
2.3.2 气候变化的影响气候变化导致降雨模式的改变,增加了城市内涝的发生频率和强度。
内涝治理需考虑气候变化的影响,提高排水系统的适应能力。
三、内涝治理对策3.1 完善城市排水系统3.1.1 提高排水设施的设计和建设水平城市排水系统应合理设计,增加排水能力。
通过修建雨水蓄存设施、人工湿地、雨水花园等,增强城市自然排水能力。
3.1.2 加强排水管网的维护与管理定期清理排水管网,解决管道堵塞问题,确保排水系统畅通。
城市地下排水系统中的防洪除涝技术优化与研究
![城市地下排水系统中的防洪除涝技术优化与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bd3887c850e79b89680203d8ce2f0066f53364ce.png)
城市地下排水系统中的防洪除涝技术优化与研究在现代城市化进程中,城市地下排水系统的建设显得尤为重要。
然而,由于自然环境的限制以及城市发展的不断推进,城市排水系统常常面临洪水和涝灾的威胁。
因此,为了确保城市的正常运行和保护居民生命财产安全,优化城市地下排水系统中的防洪除涝技术显得尤为关键。
首先,针对城市防洪需求,合理规划城市排水系统是优化防洪除涝技术的重要步骤。
在城市规划中,应充分考虑区域的自然地理特征以及历史洪水记录,合理确定城市排水系统的布局和容量。
通过科学的洪水模拟和分析,可以预测潜在的洪水风险区域,并据此进行排水系统的设计与改进。
此外,还应充分考虑城市内部的地势高低,合理设置防洪设施,如挡水墙、水闸等,以形成一个完善的防洪网,最大限度地减少洪水的侵蚀和威胁。
其次,有效的排水系统管理是优化防洪除涝技术的关键。
在城市排水系统中,规范的管理流程和科学的技术手段对于提高系统的抗洪能力至关重要。
首先,要加强对排水系统的监测和维护工作,定期检查和清理污水管道,及时清除污物和堵塞,确保排水通畅。
其次,应建立完善的响应机制和救援预案,一旦发生洪水灾害,能够迅速有效地开展紧急排水工作。
最后,要加强对排水设施的更新与改进,采用先进的智能监测技术和控制系统,实时监测排水系统的运行状态,并能够迅速响应和调整,以应对突发事件和洪水威胁。
此外,要有效优化城市地下排水系统中的防洪除涝技术,还可以借鉴其他城市的成功经验和先进技术。
各个城市可以进行技术交流与合作,分享在洪水防治方面的最佳实践。
同时,还可以加强与科研机构的合作,开展相关研究,并根据实际需要进行技术创新和升级。
借助虚拟仿真技术和数值模型,可以进行系统的优化设计、效果评估和方案决策,以提高城市地下排水系统的抗洪能力和排水效率。
最后,要提高公众的防洪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这对于优化城市地下排水系统的防洪除涝技术同样具有重要意义。
城市居民应了解附近区域的洪水风险,并遵守相关的防洪指南和规定。
灾害防治工程专业毕业设计论文:暴雨天气下城市排水系统的设计与优化
![灾害防治工程专业毕业设计论文:暴雨天气下城市排水系统的设计与优化](https://img.taocdn.com/s3/m/227c6c3a03020740be1e650e52ea551810a6c9c8.png)
灾害防治工程专业毕业设计论文:暴雨天气下城市排水系统的设计与优化标题:暴雨天气下城市排水系统的设计与优化研究背景:随着全球气候变化,极端天气现象如暴雨的频率和强度都在增加。
这种变化对城市排水系统带来了巨大挑战。
城市排水系统是城市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功能是收集、输送和处置雨污水。
然而,在暴雨天气下,城市排水系统往往面临巨大压力,容易造成排水不畅、内涝等问题,给城市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威胁。
因此,对城市排水系统进行设计与优化,以适应暴雨天气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研究意义:对城市排水系统进行设计与优化具有重要实践意义和理论价值。
通过优化设计,可以提高排水系统的排水能力和抗风险能力,有效减少内涝等灾害的发生,保障城市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同时,还可以提高排水系统的运行效率,减少污水对环境的污染,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设计和优化城市排水系统,以适应暴雨天气的挑战。
具体目标包括:1)设计一个能够承受暴雨负荷的排水系统;2)优化现有排水系统的设计和运行,提高其排水能力和效率;3)制定相应的排水管理政策,降低内涝等灾害的风险。
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理论分析、实验研究和案例分析相结合的方法。
首先,通过文献回顾和理论分析,明确排水系统设计与优化的关键因素和路径。
其次,通过实验研究,测试和验证新的排水系统设计和优化方案。
最后,通过案例分析,将新的排水系统设计和优化方案应用于实际城市环境,评估其可行性和效果。
研究步骤:1. 确定研究问题:明确本研究的研究背景、研究目的和研究方法。
2. 文献回顾:收集和阅读有关城市排水系统设计与优化的文献,了解当前研究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3. 理论分析:对城市排水系统进行理论分析,明确其功能、特点和设计原则。
4. 实验研究:设计和实施实验,测试和验证新的排水系统设计和优化方案。
5. 案例分析:选择一个典型城市,将新的排水系统设计和优化方案应用于实际环境,评估其可行性和效果。
城市排水规划中的城市内涝治理与雨水管理研究与方案
![城市排水规划中的城市内涝治理与雨水管理研究与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be428b2c4531b90d6c85ec3a87c24028915f85c4.png)
城市排水规划中的城市内涝治理与雨水管理研究与方案引言: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排水问题日益凸显。
城市内涝成为城市发展中的一大难题,给城市居民的生活和交通带来了严重影响。
为了解决城市内涝问题,城市排水规划中的城市内涝治理与雨水管理研究与方案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从城市内涝的原因、城市排水规划的重要性以及雨水管理的研究与方案等方面进行深入探讨。
一、城市内涝的原因城市内涝是指在城市区域内,由于降雨量大、排水系统不完善等原因导致的积水现象。
城市内涝的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不合理的城市规划:城市规划中对于排水系统的设计不合理,导致雨水无法迅速排出。
2. 地表覆盖率的增加:城市建设过程中,大量的土地被水泥、沥青等硬质材料覆盖,导致雨水无法渗透到地下。
3. 城市化进程加快:城市化进程导致城市面积的扩大,城市建设密度增加,排水系统无法适应城市快速发展的需求。
4. 自然环境的改变:城市化过程中,大量的湖泊、河流被填埋或改道,导致雨水无法顺利排出。
二、城市排水规划的重要性城市排水规划是指对城市排水系统进行科学规划和设计,以确保城市排水系统的正常运行。
城市排水规划的重要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预防城市内涝:通过科学规划和设计,合理布局排水系统,预防城市内涝的发生。
2. 保护城市生态环境:合理的城市排水规划可以保护城市的生态环境,减少水资源的浪费。
3. 提高城市抗洪能力:科学的城市排水规划可以提高城市的抗洪能力,减少洪涝灾害对城市的影响。
4. 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城市排水规划与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密切相关,合理的排水系统可以提高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水平。
三、雨水管理的研究与方案雨水管理是指对城市雨水进行收集、利用和处理的管理措施。
雨水管理的研究与方案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雨水收集与利用:通过建设雨水收集系统,将雨水收集起来并进行利用,如灌溉、景观用水等,减少对地下水的依赖。
2. 雨水渗透与保持:通过建设雨水渗透系统,将雨水渗透到地下,补充地下水资源,减少地表积水。
论海绵城市排水系统优化与城市内涝整治
![论海绵城市排水系统优化与城市内涝整治](https://img.taocdn.com/s3/m/6f19ede6b8f3f90f76c66137ee06eff9aef8491d.png)
论海绵城市排水系统优化与城市内涝整治海绵城市是指城市生态环境修复与城市水资源管理的一种理念。
其主要的特点是通过优化城市排水系统来减少城市内涝,并且提高城市水资源的利用率和水环境质量。
城市排水系统是城市生活污水、雨水的排放、输送和处理系统。
它不仅是城市生态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城市内涝治理的核心。
优化城市排水系统有哪些措施呢?首先,要加强污水处理和回用。
城市污水处理是排放控制和污水处理的综合过程,包括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和雨水等的分类排放、输水、处理和利用。
其次,改善排水管网和提升调蓄设施能力。
城市排水管网的质量和运行能力直接影响城市防洪排涝和水环境保护,因此需要加强管网的维护和改善,并提升调蓄设施的能力和覆盖面积。
再次,加强雨洪分流和收集利用。
在城市规划和建设中,应设置雨水分流和收集设施,将雨水分为可回用和不可回用两种,分别进行处理和利用。
在城市内涝治理方面,应采取以下措施。
一是加强城市规划管理。
城市规划是内涝治理的基础,必须从城市总体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和地下空间规划等多个层面上考虑雨洪排涝和防洪安全的问题。
二是加强城市绿地建设。
绿地可以吸收大量的雨水,提高城市土壤的渗透能力,减少地面积水和内涝发生的可能性。
三是改善城市道路和建筑物排水能力。
城市道路和建筑物是容易发生内涝的地方,因此必须建设排水系统,并加强维护。
四是采取灵活的雨洪防治措施。
例如,可以采用抽水泵站、蓄洪池、堤防等措施,对城市雨洪进行分流、蓄洪和调配。
同时,还可以采用信息技术手段,实现雨洪信息的监测、预报和应急调度。
总之,优化城市排水系统和城市内涝治理是海绵城市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基础,需要通过政府、市民和企业等多方面的合作来实现。
论海绵城市排水系统优化与城市内涝整治
![论海绵城市排水系统优化与城市内涝整治](https://img.taocdn.com/s3/m/ea24e506657d27284b73f242336c1eb91a37338c.png)
论海绵城市排水系统优化与城市内涝整治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市面积不断扩大,城市人口不断增加,城市排水问题变得越来越严重,城市内涝问题也愈加突出。
为了解决城市排水问题和城市内涝问题,海绵城市概念应运而生。
海绵城市是指采用处理、保持、利用降水的过程,最大限度地减少市区雨洪对城市运行的不良影响,达到水资源保护、环境改善,维护生态安全的城市发展模式。
因此,海绵城市排水系统优化和城市内涝整治是当前种种城市问题中最需要我们重视的问题。
首先,进行排水系统的优化是对城市内涝问题的改善和预防的首要措施。
优化城市排水系统原则上应从四个方面入手:一是绿色城市建设,即使力建设城市绿化带,使雨洪迅速渗入土壤;二是城市排水体系的调整和完善,在城市规划时合理划分城市中心与周边地区的排水流向,方便就近排水。
三是降雨指数的考虑,以前海绵城市的降雨指数以100毫米/小时为基准,但由于气候变化,高强度降雨的次数增多,因此,应增加降雨指数。
四是雨水利用,即将雨水再循环利用,如设置沉淀池、雨水花园等。
其次,对于城市内涝整治,也应将海绵城市理念有所体现。
内涝的问题需要从多个方面来解决,首先要解决排水不畅的情况,将排水系统的管道加粗加密,并增加设施(例如疏通渠、清淤车等)。
其次,要降低城市内的人工硬面率,多种植草坪、绿化带等,使雨水成为一种资源,在经过树木的吸收、渗透后降雨后的水才能够更好地渗入土壤中,达到雨水集约利用的效果。
还可以通过建设雨水利用系统,例如雨水花园、雨水集水池、雨水过滤设施等来收集与利用雨水。
对于繁忙的商业区、人口密集的住宅区,采取灵活的防涝措施,如建设人工湖、人工池塘、浸渗收集井等。
总之,海绵城市是城市发展的必然趋势,城市排水系统优化和城市内涝整治是实现海绵城市最重要的手段和措施。
通过提高城市排水设施的适用性、降低城市人工硬面率、提高城市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实现城市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在城市实现“水不能侵入——水能循环利用”的目标下,才能够为人们创造更为宜居的城市环境。
城市防洪排水系统设计优化思路研究论文
![城市防洪排水系统设计优化思路研究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8212de733a3567ec102de2bd960590c69ec3d8d6.png)
城市防洪排水系统设计优化思路研究论文城市防洪排水系统设计优化思路研究论文1引言中山市属于南方城市,江河众多,降水丰沛,内涝频发,公众叫苦连天。
有数据显示,自1956年来中山市发生过50余次气象涝灾。
发生内涝既有客观上的气象和地理因素影响,也与当前城市“重地上轻地下、重建设轻管理”的建设模式有关联。
改变传统的以“排”为主的治理模式,转变为“渗、滞、蓄、用、排”的方向,借鉴学习国内外成功经验,因地制宜地推广现代雨水利用与管理技术,推行雨污分流改造工程势在必行。
2中山市频繁发生内涝的人为因素2.1多条内河涌被覆盖增加内涝在城市建设大举扩张中,填满覆盖河涌、破坏河道水系等行为,致使排涝系统对降雨的调蓄能力下降。
同时大量新建的柏油路、水泥路面等硬质铺装,由于渗透性差,令雨水不能快速渗透,加剧城市内涝。
2.2城市排水系统标准偏低,建设存在短期性和临时性我国以前的城市建设在城市排水系统设计上多是按1年一遇的标准来规划设计,尤其是城市排水系统的规划与道路、水系、绿地、城市竖向等系统专业规划的衔接不够,导致传统排水规划的综合性、前瞻性不强。
2.3重建设轻管理导致排水设施排污排洪能力下降在过去30多年的城市建设中,对排水防涝设施的改造与维护欠账多,系统不完善,管养不到位。
一些排水设施建成时间较长,老旧、地面沉降、管理不善等导致一些管渠出现开裂、错位、淤塞等问题,一旦出现强降水,雨水排泄不畅,就容易出现积水,加上擅自变更规划、改变原排水系统所担负的服务范围等因素,导致排水系统不堪负荷。
3城市排水系统改造建议3.1推广雨污分流排水工程雨污分流作为一种排水体制,是指将污水和雨水分开,各用一条管道输送,进行后续处理或排放的排污方式。
以前受经济水平限制,没有根据水的来源在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对排水管道进行分设,采用雨水和污水合用一条排水管道的排水系统。
随着经济发展和环境意识增强,尤其是水资源日益珍贵,为了更好地利用各种水资源,实施雨污分流显得十分必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有关优化城市排水系统应对暴雨内涝的研究
近年来,我国暴雨内涝此起彼伏,以至各种问题逐步显现,暴露了一个个城市排水系统的规划设计、建设管理等方面的严重落后的问题。
我们通过控制变量进行一些列分析,尝试为研究城市排水系统应对暴雨内涝提出一点建议。
标签:暴雨;内涝;排水系统
1 研究背景
近年来,我国暴雨内涝此起彼伏,以往鲜亮的城市在瞬间变成“水城”,交通中断、出行不便、财产损失,人身伤亡,各种问题逐步显现,暴露了一个个看似实现了“现代化”的城市在城市排水系统的规划设计、建设管理等方面的严重落后的问题。
2 原因分析
仔细分析,暴雨侵袭造成损失是天灾也是人祸,就其原因分析大致有如下:(1)国内整个管网设计及施工水平标准较低,部分设施老化。
北京市排水系统设计的是1到3年一遇,能够适应每小时36-45毫米的降雨,而纽约是10至15年一遇,东京是5至10年一遇,巴黎是5年一遇。
除了设计标准不高,城市排水系统还存在老化的问题。
(2)排水设施建设落后,排水系统不健全。
中国不少城区排水系统还是雨水和污水合用一根管道,排水管沟基本小于3米,而一些发达国家的排水管沟还能跑汽车。
(3)城市建设引发积水问题突出。
随着城市建设规模的不断扩大,城市空间大面积硬化,每逢大雨降临,难以渗入地下的雨水涌向排水管网,增加了排水管的压力。
(4)管理缺陷造成设施安全运行保障能力不足。
城市地下系统由于长期养护运行经费不足,导致排水设施管养人员不足、不稳定,技术素质低,远不能满足越来越高的规范化管理要求。
3 原因探究
要分析广州市暴雨洪涝灾害的影响,即是要分析广州市暴雨洪涝的流量Q,就要对雨水管道设计流量进行有关的控制变量分析,于是我们控制如下几个变量,分别尝试的得到几种结果。
根据我们所查资料,得出广州市雨水管道计算方法如下:
雨水管道设计流量计算公式:
Q=ψq F和q=■来说;
Q:雨水设计流量
ψ:径流系数,其数值小于1
q:设计暴雨强度
F:汇水面积
所以,本项目的就是通过模拟雨水设计流量的公式的控制变量来达到对优化排水系统应对暴雨内涝的研究。
(1)第一个控制变量因素,重现期T(保持ψ,F不变):
对于Q=ψq F而言
其中,Q:雨水设计流量;ψ:径流系数,其数值小于1;q:设计暴雨强度F:汇水面积。
其中,对于q暴雨强度,广州市暴雨强度公式为:
q=■
式中:Q-设计暴雨强度;T-设计重现期(年);t-降雨历时(min),t=1+m,t为地面集水时间(min),广州的为15-20min,取15min。
(m为折减系数,取1.7)。
b为管内雨水流行时间(min),雨水口间距宜为25~50m,取30m,雨水管道设计流量按最不利流速,取5m/s,则为0.1min假设道路间距为300m的两路口中间只有1个检查井,道路两侧一般实际都按照150-200m进行采用。
取最不利情况进行计算,则汇水面积为300×(200+200)=120000=12ha。
城镇径流系数:
表1
因为广州是城镇建筑较密集区,所以径流系数ψ取0.85
所以其重现期对应设计流量的关系是:
表2
(2)控制第二个变量,汇水面积。
设定重现期为10年,其他不变;
由Q=ψq F、T=10、以及广州是城镇建筑较密集区,所以径流系数ψ取0.85。
得到以下:
表3
由以上数据得到:不同的汇水面积,对应着不同的城市设计流量,即是对应不同的洪涝灾害流量。
(3)探讨设计雨水管道管径与流速流量之间的关系:
Q=(π D )/ 4·v·H
式中:Q-流量(/s);D-管道内径(m);V-流体平均速度(m/s)。
流速取我国规定最小设计流速:0.75m/s,半径为1km的地方周围,其洪涝总流量和设计雨水管管径为(见表4)。
表4
4 提出方案
就研究而言,近年来,全球极端气候致使暴雨、特大暴雨频发,我国多个城市发生内涝灾害,严重危及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和城市的正常運行,暴露了我国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城市规模不断扩大的状况下,市政基础设施建设与安全保障不相适应的矛盾。
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存在城市排水标准偏低、缺乏应对特大暴雨的内涝防治系统、相应的预警、应急措施不完善等问题,这直接削弱了城市抵御暴雨等气象灾害的能力。
4.1 注重国际经验研究,开展源头控制技术、管网优化和内涝防治体系
(1)建立涵盖“源头控制体系”、“排水管网系统体系”和“内涝防治体系”的我国城镇排水系统标准体系框架。
(2)进一步提高标准,参考澳大利亚将城市排水、内涝防治和防洪三套工程体系一并考虑的方式,一方面提高现有排水管网设计标准,同时制定新的内涝防治标准,并将其与城市排水标准和防洪标准相衔接。
4.2 适当提高排水管网和内涝标准,优化排水管网设计技术
根据国际经验,参照发达国家和地区的标准,同时结合我国的特点,调整城市分类,适当提高标准,基本和欧盟的标准保持一致。
4.3 加强相关专业和学科规划协调,共同防治城镇内涝发生
排水工程设计应与市政维护、水利防洪、道路交通、园林绿地、环境保护等专项规划和设计相协调。
其相关的排水工程设施,包括内涝防治和雨水利用设施,应根据城镇规划水面率的要求,保护自然蓄水设施,满足不同区域的排水要求。
4.4 进行城市旧合流制排水管渠系统的改造
例如,将合流制改为分流制,保留分流制修建合流制渠道截留管,对溢流的混合污水进行适当处理和控制等等,都是根据当地城市实际情况,与城市规划相结合,进行合理经济的改造。
参考文献
[1]谢映霞.从城市内涝灾害频发看排水规划的发展趋势[J].城市规划,2013,
2.
[2]张悦.关于城市暴雨内涝灾害的若干问题和对策[J].中国给水排水,2010(16):41-42,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