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基金申报书:恶性肿瘤发生、发展的细胞表观遗传机制0-G---1

合集下载

2024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申报书模板

2024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申报书模板

2024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申报书模板1. 项目背景在项目背景部分,需对项目研究领域进行介绍,并探讨该领域的重要性和现有的研究进展。

说明项目的研究目的、意义和价值,并指出该项目对国家自然科学发展的重要性。

2. 研究内容与目标在研究内容与目标部分,应具体描述项目的研究方向和内容,并明确项目的研究目标和预期成果。

说明项目的关键研究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措施。

3. 研究计划及方法在研究计划及方法部分,需详细描述项目的研究计划和时间安排。

说明研究的基本思路和方法,并具体阐述每个阶段的研究内容和任务。

还应说明所需的研究设备和条件,并说明如何保证研究任务的完成。

4. 预期成果与创新点在预期成果与创新点部分,应详细说明项目的预期成果和创新点。

说明预期成果对当前领域的重要意义,并阐述如何进一步推进该领域的发展。

同时,还应指出项目的创新点,并论述其在国际上的突出性。

5. 费用预算与使用说明在费用预算与使用说明部分,需详细列出项目的费用预算和使用说明。

说明所需的经费用途和使用范围,并合理分配预算的各个方面。

同时,还应说明如何保证经费的使用效率和合理使用。

6. 团队组成与人员安排在团队组成与人员安排部分,需说明项目的团队组成和人员安排。

包括项目负责人、研究骨干和合作单位等。

并说明各个成员的研究背景和专业能力,以及各个成员在项目中的具体任务和角色。

7. 参考文献在参考文献部分,需列出项目涉及的相关文献和资料。

按照规定的文献格式引用,并注明文献的作者、标题、出版单位和年份等信息。

8. 附录在附录部分,可适当附上项目中的补充材料和相关数据。

如实验数据、图表、图片等,以补充和支持项目申报的内容。

以上为2024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申报书模板的基本要素,只作为参考,具体申报书需根据实际项目情况进行调整和补充。

国家自然基金申请书样本

国家自然基金申请书样本
2.我们将观察骨微环境中MCP-1的丢失是否减少肿瘤细胞在骨骼中的生长及骨质破坏的形成。我们将肿瘤细胞 (MDA-231 or MCF-7)直接注射到基因knockout鼠及正常对照鼠的骨髓腔中(tibial-injection),然后通过骨计量学、microCT等技术检测肿瘤的生长及骨质的损伤;
3. 观察骨微环境中MCP-1的丧失是否减少肿瘤骨转移的发生。我们将肿瘤细胞用荧光素酶或绿色荧光蛋白进行标记、扩增,注射到小鼠体内(心脏注射及皮下注射),应用实时成像技术,活体观察肿瘤细胞在MCP-1/SCID小鼠体内的转移及造成骨质损伤的过程。
五年预期目标:
1.阐明VEGI对骨髓造血干细胞来源的血管内皮前体细胞支持的肿瘤血管生长抑制的作用机理。
2.阐明VEGI在促进树突状细胞(DC)成熟和激活免疫系统抗癌功能方面的作用机理。
3.阐明细胞粘附和迁移的分子机理。在分子水平上揭示PINCH-ILK-Parvin复合物在细胞粘附和迁移上的关键调节作用。
1.阐明细胞粘附和迁移的分子机理。近年来发现的PINCH-ILK-Parvin复合物在调节细胞粘附和迁移上起关键作用。然而,在分子水平上这个复合物是怎样调节细胞粘附和迁移仍然不清楚。我们最近发现这个复合物对特异性粘附以及细胞骨架蛋白有作用。本课题研究的一个重点内容是证明这些相互作用,研究他们是怎样调节细胞粘附和迁移以及信号传导途径。
研究内容
一、抑制由炎症促进和由骨髓干细胞来源的内皮前体细胞支持的肿瘤血管生长
我们的研究表明,VEGI有抑制肿瘤新生血管生长和激活免疫细胞的作用,这种作用使VEGI可能成为抗肿瘤的药物制剂。我们为进一步的研究提出以下两个假说:1)VEGI通过树突状细胞(DC)发挥部分抗肿瘤的作用;2)VEGI可以抑制内皮前体细胞(EPC)支持的肿瘤血管新生。为了对上述假说进行验证,我们提出了两个明确的研究方向:

国家自然基金万能模板

国家自然基金万能模板

报告正文(一)立项依据与研究内容1、项目的立项依据XXX疾病及其研究进展XXXX疾病(XXXXXX,XXX英文名称)是XXX系统(消化、呼吸、神经等等)常见的一种疾病类型,多数是由于XXXX出现功能紊乱以及XXXX功能失调等所诱发,主要表现为XXXX(临床症状或者临床特征),致使XXX组织或者器官发生XXXX等症状,可以引起XXXX、XXXX以及XXXX等严重后果。

同时,XXXX(该疾病)也是导致其他类XXXX 相关疾病的主要原因之一。

目前的研究表明,XXX疾病主要是由于XXXX所引起的(或者说跟XXX有关,也可以说关于该疾病的发病机制还没有研究清楚),对于该疾病的治疗,目前尚没有有效的治疗方法或者药物(或者目前已有药物有哪些不足,存在哪些问题)。

近年来,随着xxxx的改变,我国XXX疾病的发病率呈现逐年上升且年轻化的趋势。

大量的基础和临床研究表明,导致XXX疾病的危险因素主要包括:XXXXXX等。

其中XXX 的失调/XXX功能紊乱/XXXX异常等是引起该疾病的主要原因所在。

所以,调节XXXX方面的功能是目前治疗和预防XXXX疾病发生和发展的主要关注途径。

如针对XXX疾病主要动因的药物羟XXXX、XXXX以及XXXX等已经逐渐成为该疾病的主要药物。

但是该类药物目前存在XXXX方面的缺点(成本高、副作用大等等),所以开发新的治疗该类疾病的靶向药物显得至关重要。

注:该部分主要内容是提出临床问题,可以是某一个疾病、或者某一个疾病过程中的一个问题等等,所以该段最好按照以下顺序来写:1、临床现象某某疾病是怎么回事(疾病简介),或者在某疾病的治疗或者发生、发展过程中观察到的某个临床现象。

2、该临床现象的症状、危害及严重性主要描述该临床现象(一般是某种疾病)的临床症状、严重程度、危害性或严重性等。

3、提出临床问题即在目前某种临床现象(疾病)存在哪些不足或者未解决的问题急需解决。

XXXX分子及其介导的信号通路在XXX疾病中的作用已有的研究的发现,XXXXX分子及其所介导的XXX信号通路在XXX疾病发生和发展的过程中发挥着非常关键的作用。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申请书范文【医学领域】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申请书范文【医学领域】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申请书范文【医学领域】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申请书(一)立项依据与研究内容(4000-8000字):1.项目的立项依据细胞增殖和凋亡(apoptosis)调节失控与肿瘤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以促进肿瘤细胞凋亡为策略的肿瘤生物治疗倍受国内外学者的重视。

1997年Ambrosini等发现survivin基因是一种独特的凋亡抑制基因,表达于几乎所有人类的肿瘤组织,但在分化的正常组织中沉默[1-3]。

Survivin的表达可显著抑制肿瘤细胞凋亡[4]。

由于survivin在肿瘤细胞高表达及促进细胞增殖和抗凋亡的双重作用,设计以survivin为靶点,使其沉默进行抗肿瘤治疗,可促进肿瘤细胞凋亡,同时抑制肿瘤细胞浸润并增强其对放化疗的敏感性。

最近,国外学者及本实验室采用基因阻遏技术如反义技术等抑制survivin的表达,可直接促进白血病细胞及部分实体肿瘤细胞凋亡[5,6]。

而肿瘤细胞的彻底清除最终有赖于机体的特异性免疫应答,由于大多数肿瘤抗原以及凋亡的肿瘤细胞免疫原性较弱,不能诱导机体产生有效的抗肿瘤免疫应答。

故抑制肿瘤细胞增殖与促进肿瘤细胞凋亡的治疗策略均难以彻底清除机体内的肿瘤细胞。

因此,在抑制肿瘤细胞增殖与诱导肿瘤细胞凋亡的同时,如何增强其免疫原性,诱导机体对肿瘤的特异性免疫应答,达到彻底清除残留肿瘤细胞或微小转移病灶是值得探索的课题。

热休克蛋白(HSP)作为分子伴侣与正常的组织细胞肽形成的复合物不引起免疫应答,但可结合各种突变了的肿瘤抗原肽,且能够将其有效的进行提呈,诱导CD8+CTL、CD4+T细胞以及NK细胞反应,杀伤肿瘤细胞[16,17,18]。

最新研究证明,机体可通过非自我天然识别机制(innaterecognition of non-self)如补体、CD14等清除凋亡细胞[7],或通过改变了的自我吞噬识别机制(phagocyte recognition of altered-self)如巨噬细胞表面受体CD36和氧化低密度脂蛋白受体吞噬清除凋亡细胞[8],或通过非分离自我吞噬识别机制(phagocyte recognition of non-detaching self)如ICAM3的相互作用吞噬清除凋亡细胞[9],由此可能诱导反应性T细胞无能而致免疫耐受[10-12],如以凋亡的肿瘤细胞冲击DC细胞则能激活肿瘤特异性CD8+T细胞,但凋亡的肿瘤细胞冲击巨噬细胞无此功能[13]。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申请书-原生性肝癌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申请书-原生性肝癌

1.项目的立项依据(研究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动态分析,需结合科学研究发展趋势来论述科学意义;或结合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迫切需要解决的关键科技问题来论述其应用前景。

附主要参考文献目录)原发性肝癌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重大疾病之一。

根据最新统计,全球每年新患肝癌人数为62.6万,因肝癌死亡者高达59.8万,位居全球恶性肿瘤发病率第6位,死亡原因第3位。

在全球新发肝癌病例中,55%发生在中国。

因此,我国的肝癌防治形势十分严峻,是目前医药研究领域的重要课题之一。

由于肝癌发生时肝脏已经受到严重损害,故在具体治疗方法选择上受到很大制约。

80%肝癌患者以上的肝癌患者就医时已经为晚期,不可手术切除,即使可以手术切除,2年复发率也高达50%。

不能进行手术的肝癌患者自症状发作起,平均存活时间只有3-4个月,发展中国家全部肝癌病例中,平均5年内存活率仅为5%左右。

肝癌治疗研究迄今为止,尚处于一种严重缺乏有效治疗药物的窘境,美国食品与药品管理局(FDA)和欧盟各国目前还没有正式批准过一种专门用于临床治疗肝癌的药物。

因此,研制开发选择性高、广谱高效、不易产生耐药性及安全性优于细胞毒性化疗药物的基因工程靶向药物,成为当前肝癌药物发现研究的热点和难点。

在众多与肿瘤发生、发展迁移密切相关的细胞生长因子中,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fibroblast growth factor,FGF)家族作为细胞间的多功能信号分子,调节生物体的多种生理功能,其中大多数FGF家族成员在发育和伤口愈合过程中,能调控细胞增殖、迁移和分化,很多FGFs和FGF 受体(FGFRs)还参与了肿瘤的发生和发展[1-4]。

FGF21是FGF家族的一个新成员,成年小鼠FGF21的mRNA在肝脏内大量表达[5],FGF21通过与受体结合而发挥生物学效应,通过激活AMPK-SIRT1-PGC-1α[6-8]信号途径调节能量代谢。

近年来,FGF21及其相关受体参与肿瘤发生和发展的研究也有相关报道[9-11]。

2024年 自然科学基金申报书模板

2024年 自然科学基金申报书模板

2024年自然科学基金申报书模板**项目概述、研究目标、研究内容、研究方法、预期成果和实验方案**以下是我的申报书,我将按照要求填写每个部分。

标题:XXX 正文:XXX尊敬的自然科学基金评审专家:我是一名在读的博士研究生,从事XXX方向的研究。

我深感当前领域的重要性和迫切性,因此决定申请2024年自然科学基金以支持我的研究工作。

以下是申报书的详细内容。

**项目概述**本项目旨在深入探究XXX的机制和影响因素,为解决该领域的关键问题提供新的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

研究方法将包括实验研究和统计分析,预期的研究成果将发表在高水平的学术期刊上。

**研究目标**1. 明确XXX的关键影响因素和作用机制;2. 提出有效的干预措施,以缓解该领域的问题;3. 为相关领域的研究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

**研究内容**1. 设计并实施实验,以探究XXX的影响因素;2. 运用统计分析方法,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和解读;3. 撰写并发表研究报告。

**研究方法**本研究将采用实验研究和统计分析相结合的方法。

实验将包括样本选择、数据收集、处理和分析等环节。

统计分析方法将包括回归分析、相关分析和聚类分析等。

同时,我们也将采用软件模拟和数学模型等方法,以增强研究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预期成果**本研究预期将发表在高水平学术期刊上,对相关领域的研究产生积极影响。

研究成果将有助于提高人们对XXX问题的认识,为相关领域的研究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

同时,本研究也将为我们的后续研究奠定基础。

**实验方案**我们将根据研究内容制定详细的实验方案,包括实验步骤、时间安排、人员分工等。

我们将确保实验过程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同时遵守实验室的伦理和法规要求。

我们还将根据实验进展情况,及时调整实验方案,以确保研究的顺利进行。

在过去的博士生涯中,我积累了丰富的科研经验,并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

我相信,我的研究能力和经验将为本项目的成功实施提供有力保障。

我诚挚地请求您审阅我的申请,并给予支持和帮助。

国自然科学基金申请书模板

国自然科学基金申请书模板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申请书模板:一、基本信息1. 项目名称:XXXXXX研究2. 申请人:XXXX3. 单位:XXXX大学4. 单位地址:XXXX市5. 联系电话:XXXXXXXXX6. 电子邮箱:*************二、项目背景与意义1. 背景:(简要介绍研究领域的现状、发展趋势和存在的问题。

)2. 意义:(阐述项目的研究意义、科学价值和应用前景。

)三、研究目标与内容1. 研究目标:(明确项目的研究目标,描述预期达到的研究水平或成果。

)2. 研究内容:(详细描述研究的主要内容、方法和技术路线。

)四、研究方案与技术路线1. 研究方案:(阐述研究方案的设计、实施步骤和关键技术。

)2. 技术路线:(描述项目所采用的技术路线、实验方法和研究步骤。

)五、创新点与可行性分析1. 创新点:(阐述项目的创新性,包括理论、方法、技术等方面的创新。

)2. 可行性分析:(分析项目的可行性,包括研究基础、技术条件、实验设计等方面。

)六、预期研究成果1. 预期成果:(描述项目预期取得的研究成果,如理论成果、实验成果、技术成果等。

)2. 应用前景:(阐述项目成果的应用前景和可能产生的社会、经济、环境效益。

)七、工作基础与条件1. 工作基础:(介绍项目承担者及其团队在相关领域的研究基础和成果。

)2. 条件保障:(说明项目实施所需的技术条件、实验设施、经费支持等。

)八、经费预算1. 直接费用:(详细列出项目实施过程中所需的各种直接费用,如材料费、实验费、差旅费等。

)2. 间接费用:(列出项目实施过程中所需的间接费用,如管理费、设备折旧费等。

)九、进度安排1. 研究期限:(明确项目的研究期限,包括起始时间和终止时间。

)2. 进度安排:(详细描述项目各阶段的研究内容、目标和时间安排。

)十、参考文献(列出项目申请过程中参考的文献资料,格式按照规范要求。

)注: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实际撰写过程中需根据项目具体情况进行调整。

同时,请注意遵守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的相关规定和要求。

肿瘤研究项目资助申请书

肿瘤研究项目资助申请书

肿瘤研究项目资助申请书尊敬的资助方:我谨代表我们的研究团队,就我们的肿瘤研究项目向贵方提出资助申请。

本申请书旨在向贵方介绍该项目的背景、研究目标、方法与计划,以及预期成果和预算安排,希望能够得到贵方的资助与支持。

一、项目背景目前,肿瘤已经成为国内外公认的健康威胁之一。

据统计,每年有数百万患者被肿瘤所困扰,而其中许多病例的治疗仍然面临着挑战。

因此,我们希望通过开展肿瘤研究项目,深入了解肿瘤的发生机制和生长规律,为肿瘤的防治提供更具针对性的策略。

二、研究目标我们的研究目标是探索肿瘤的发生机制及其与机体免疫系统的相互作用。

通过分析肿瘤细胞的基因表达谱,我们希望揭示肿瘤细胞与正常细胞之间的差异,并找出导致肿瘤发展的关键基因。

同时,我们还将研究肿瘤细胞与免疫细胞之间的相互作用机制,以发现新的肿瘤免疫治疗方法。

三、研究方法与计划为了实现我们的研究目标,我们将采用多种实验手段和技术方法。

首先,我们将从肿瘤患者中采集肿瘤标本,并运用高通量测序技术进行基因表达分析。

其次,我们将利用细胞培养和动物模型进行功能实验,验证基因的生物学功能以及肿瘤与免疫系统的相互作用。

最后,我们将利用生物信息学和统计学方法对实验结果进行整合和分析。

研究计划分为三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我们将进行基础实验,以获取肿瘤细胞基因表达谱和免疫相关基因信息。

第二阶段,我们将通过动物模型验证基因的生物学功能,并研究肿瘤与免疫系统的相互作用。

第三阶段,我们将整合实验结果,深入分析肿瘤的发生机制,并探索肿瘤免疫治疗的新策略。

四、预期成果本研究项目的预期成果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1. 揭示肿瘤与正常细胞的差异基因,为肿瘤研究提供新的靶点和治疗策略;2. 发现肿瘤与免疫细胞的相互作用机制,推动肿瘤免疫治疗的进展;3. 提供有关肿瘤发生机制的详细资料,为肿瘤预防与早期诊断提供依据;4. 培养一支高水平的肿瘤研究团队,推动肿瘤领域的科研发展。

五、预算安排经过全面的预算估算,我们预计本研究项目的经费需求为XXX万人民币。

973课题标书 肿瘤和神经系统疾病的表观遗传机制

973课题标书  肿瘤和神经系统疾病的表观遗传机制

项目名称:肿瘤和神经系统疾病的表观遗传机制首席科学家:起止年限:依托部门:一、研究内容关键科学问题本项目将探索和回答:细胞内DNA甲基化和染色质修饰的表观遗传谱式的建立及其动态平衡的维持机制;表观遗传信息对基因的选择性表达和对生命活动的调控机制;表观遗传失调在肿瘤和神经退行性疾病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机制。

研究内容本项目组织了国内优秀团队,分四个部分八个课题,开展从基础到临床,临床到基础两个方向的研究,将细胞增生性疾病(肿瘤)和(神经)细胞退行性疾病与正常生命活动过程的表观遗传学研究有机结合起来。

第一部分采用模拟正常生理状态的细胞、动物模型,从分离筛选调控染色质修饰的因子出发,研究细胞如何建立和维持表观遗传谱式的机制,阐明负责细胞增殖、分化与功能特化的关键基因在染色质水平上的转录调控规律。

第二部分从基础和病理两个方面研究肿瘤细胞去分化及无节制增殖的表观遗传学基础,揭示肿瘤发展的不同阶段DNA甲基化和染色质重塑的异常及其动态变化。

第三部分研究神经细胞生长、分化和死亡过程的表观遗传调控机制,揭示神经退行性疾病发生、发展各阶段中重要功能基因DNA甲基化、组蛋白修饰及染色质重塑的动态变化特征,研究引起神经细胞定向分化及病变的环境因素对表观遗传网络的影响。

第四部分针对正常细胞生长分化与疾病状态下基因组甲基化谱式重编的普遍性和重要性,以表观基因组平台和生物信息学分析为手段,结合基础和临床研究资料,规模化系统鉴定发生表观遗传调控异常的疾病相关基因,确定这些基因在药物筛选与诊断治疗方面的意义。

本项目四个部分,分别侧重于表观遗传学基础问题、肿瘤细胞去分化与增生、神经退行性疾病中神经元的分化与死亡和高通量生物信息学分析,进行较系统的表观遗传学研究,既突出重点,又相互促进。

二、预期目标总体目标:本项目瞄准肿瘤与神经退行性疾病的表观遗传学基本问题,整合国内优秀团队,通过从基础到临床,临床到基础二个方向的研究,从染色质水平上揭示表观遗传调控缺陷及其动态变化与胃癌、结肠癌、乳腺癌等肿瘤及以老年痴呆症为代表的神经退行性疾病发生、发展的关系;阐明引起相关功能基因发生表观遗传调控紊乱的关键信号分子、途径及网络;绘制一个正常生长分化过程中细胞响应内外因子变化而发生分化、功能特化及死亡,连接受体、转录因子、转录调控顺式元件及染色质修饰酶的运行通路,从而建立研究病理变化的参照系统;获得一批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重要成果,以期发现一些针对几类重要肿瘤和神经退行性疾病的药物作用靶点,为这些人类重大疾病的预防、诊断作出贡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完整的标书范文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完整的标书范文

20**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示例版题目:真核起始因子X-Y轴调控糖基转移酶对肠癌肝转移的作用机制摘要:大肠癌术后复发转移中,肝、肺转移是最常见的转移模式,对其机制一直未能阐明。

申请者在前期工作中建立了大肠癌远处转移的特征分子谱式,在肝转移相关分子标志中,发现真核起始因子Z家族的成员:X和Y具有关键调节作用。

X-Y 轴能够介导大肠癌肝转移的发生,X可促进细胞获得运动能力,并且在转移灶中通过Y的相互作用促进细胞异常增殖。

进一步实验证实,X能调节下游糖基转移酶,可能存在激活肠癌细胞膜表面半乳糖残基,从而通过与肝细胞膜上特异性受体相互作用而使肠癌细胞“定居”于肝脏的机制,可见X-Y调节轴对于大肠癌肝转移至关重要。

本项目拟在此基础上,从大样本回顾性分析中总结X-Y对于结肠癌肝转移的临床相关性和预后判断价值。

同时,在细胞和动物模型中进一步深入探讨其在结肠癌肝转移调控中的作用方式和调控分子机制,解析下游效应途径及靶点。

(一)立项依据与研究内容(4000-8000 字):一、立项依据大肠癌是一种发生在结肠或者直肠中的癌症,是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全球每年新发病人约八百万,占所有恶性肿瘤的10%-15%,其发病率和死亡率居恶性肿瘤的第三位[1]。

随着手术、化疗、放疗水平的提高,大肠癌患者的生存率有了较大的提高,但远处转移是影响其预后的最主要因素。

在美国大肠癌中有90%的死亡由肿瘤的远处转移所致[2]。

所以,通过对大肠癌转移机制的研究,正确认识大肠癌术后转移模式,对于制定合理的术后随访方案,采取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提高生存率至关重要。

大肠癌最常见的远处转移部位是肝脏和肺。

对于肝转移,人们更多的把原因归结为解剖因素,结肠是通过门静脉系统回流进入肝脏,所以认为大肠癌的首发转移部位往往在肝脏。

但是很多临床研究发现大肠癌患者术后转移可以绕开肝脏而首先出现在肺部甚至是甲状腺转移[3-6],有报道出现首发肺转移的大肠癌患者最高可达患者总数的6%,已经相当可观[7],这就对我们的随访策略提出挑战,对于大肠癌患者即使术后没有肝转移,也不能放松对肺部的检查。

国家自然基金万能模板

国家自然基金万能模板

报告正文(一)立项依据与研究内容1、项目的立项依据XXX疾病及其研究进展XXXX疾病(XXXXXX,XXX英文名称)是XXX系统(消化、呼吸、神经等等)常见的一种疾病类型,多数是由于XXXX出现功能紊乱以及XXXX功能失调等所诱发,主要表现为XXXX(临床症状或者临床特征),致使XXX组织或者器官发生XXXX等症状,可以引起XXXX、XXXX以及XXXX等严重后果。

同时,XXXX(该疾病)也是导致其他类XXXX 相关疾病的主要原因之一。

目前的研究表明,XXX疾病主要是由于XXXX所引起的(或者说跟XXX有关,也可以说关于该疾病的发病机制还没有研究清楚),对于该疾病的治疗,目前尚没有有效的治疗方法或者药物(或者目前已有药物有哪些不足,存在哪些问题)。

近年来,随着xxxx的改变,我国XXX疾病的发病率呈现逐年上升且年轻化的趋势。

大量的基础和临床研究表明,导致XXX疾病的危险因素主要包括:XXXXXX等。

其中XXX 的失调/XXX功能紊乱/XXXX异常等是引起该疾病的主要原因所在。

所以,调节XXXX方面的功能是目前治疗和预防XXXX疾病发生和发展的主要关注途径。

如针对XXX疾病主要动因的药物羟XXXX、XXXX以及XXXX等已经逐渐成为该疾病的主要药物。

但是该类药物目前存在XXXX方面的缺点(成本高、副作用大等等),所以开发新的治疗该类疾病的靶向药物显得至关重要。

注:该部分主要内容是提出临床问题,可以是某一个疾病、或者某一个疾病过程中的一个问题等等,所以该段最好按照以下顺序来写:1、临床现象某某疾病是怎么回事(疾病简介),或者在某疾病的治疗或者发生、发展过程中观察到的某个临床现象。

2、该临床现象的症状、危害及严重性主要描述该临床现象(一般是某种疾病)的临床症状、严重程度、危害性或严重性等。

3、提出临床问题即在目前某种临床现象(疾病)存在哪些不足或者未解决的问题急需解决。

XXXX分子及其介导的信号通路在XXX疾病中的作用已有的研究的发现,XXXXX分子及其所介导的XXX信号通路在XXX疾病发生和发展的过程中发挥着非常关键的作用。

生物国自然申请书模板

生物国自然申请书模板

标题:基于XXX基因调控网络的XXX疾病发生机制研究一、背景与意义(这里简要介绍研究背景,XXX疾病是一种常见病,其发生发展机制尚未完全明了。

近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对XXX疾病的基因调控网络的研究逐渐成为热点。

本研究旨在深入探讨XXX疾病的发生机制,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二、研究目标与具体任务(这里阐述研究目标,即通过研究XXX基因调控网络,揭示XXX疾病的发生机制。

具体任务包括:1. 构建XXX基因调控网络;2. 分析XXX基因调控网络在XXX疾病中的作用;3. 探索XXX基因调控网络相关的潜在药物靶点。

)三、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这里详细描述研究方法,包括实验设计、数据采集和分析等。

例如:1. 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获取XXX疾病相关样本的基因表达谱;2. 通过生物信息学方法构建XXX基因调控网络;3. 采用分子生物学实验方法验证XXX基因调控网络的功能;4. 利用计算生物学方法挖掘XXX基因调控网络相关的潜在药物靶点。

)四、预期成果与研究价值(这里阐述研究预期成果,以及研究成果在理论创新和实际应用方面的价值。

例如:1. 揭示XXX疾病的发生机制,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新的思路;2. 发现XXX基因调控网络相关的潜在药物靶点,为药物研发提供理论依据;3. 丰富生物信息学与分子生物学领域的研究方法,推动相关技术的发展。

)五、研究进度安排(这里列出研究各阶段的计划时间,以及预期完成的目标。

例如:第一年,完成XXX基因调控网络的构建;第二年,验证XXX基因调控网络的功能;第三年,挖掘XXX基因调控网络相关的潜在药物靶点。

)六、经费预算与来源(这里列出研究过程中所需的经费,以及经费来源。

例如:设备购置费、实验材料费、差旅费、劳务费等。

)七、参考文献(这里列出撰写申请书过程中参考的文献,以支持研究方案的可行性和科学性。

)注: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实际撰写过程中,需根据具体研究内容进行调整。

2020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临床肿瘤学科申请与资助项目分析和思考(最全版)

2020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临床肿瘤学科申请与资助项目分析和思考(最全版)

2020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临床肿瘤学科申请与资助项目分析和思考(最全版)2020 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临床肿瘤学科申请与资助项目分析和思考(最全版)摘要随着基于四类科学问题属性的分类评审的实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医学科学部临床肿瘤学科申请与资助项目也呈现出新的特点与趋势。

本文总结了2020 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临床肿瘤学科面上项目、青年科学基金项目、地区科学基金项目的申请与资助概况,并按照四类科学问题属性、肿瘤靶器官类型、不同研究方向、2021 年度启用的新学科代码体系,对2020 年度临床肿瘤学科申请与资助的面上项目进行深入分析。

同时,也结合肿瘤学研究发展的最新进展,探讨了2020 年度临床肿瘤学科申请与资助项目的一些新特点。

概述肿瘤学是研究肿瘤生物学行为及其内在机制,肿瘤预防、诊断和治疗方法的学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医学科学部临床肿瘤学科主要资助针对各系统器官肿瘤开展的应用基础研究。

本文简要介绍了2020 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临床肿瘤学科面上项目、青年科学基金项目和地区科学基金项目的申请与资助情况,并剖析了面上项目的科学问题属性、研究内容及呈现的新趋势,为科研人员和医务工作者申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提供参考。

01、临床肿瘤学科项目申请与资助概况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医学科学部七处临床肿瘤学科所设的二级申请代码包括:呼吸系统肿瘤、消化系统肿瘤、神经系统肿瘤(含特殊感受器肿瘤)、泌尿系统肿瘤、男性生殖系统肿瘤、女性生殖系统肿瘤、乳腺肿瘤、内分泌系统肿瘤、骨与软组织肿瘤、头颈部及颌面肿瘤、皮肤、体表及其他部位肿瘤[1]。

2020 年度临床肿瘤学科接收面上项目申请 3994 项,较2019 年度增加24.1%;青年科学基金项目申请 4722项,较2019 年度增加16.4%;地区科学基金项目申请 1023 项,较2019 年度增加24.8% ;总计申请9739项,较2019 年度增加20.3%。

2024国自科申请模板书

2024国自科申请模板书

2024国自科申请模板书一、申请书封面1. 项目名称:填写项目的具体名称,简明扼要。

2. 申请单位:填写申请单位的全称。

3. 申请单位负责人:填写申请单位负责人的姓名及职称。

4. 通讯地址:填写申请单位的通讯地址,包括省市区县、街道门牌号等。

5. 申请日期:填写申请书的提交日期。

6. 项目编号:由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指定。

二、申请书摘要1. 项目的背景和意义:简要介绍项目的研究背景和意义,突出项目的创新性和重要性。

2. 研究目的和内容:明确项目的研究目的和主要内容。

3.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介绍项目的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确保研究的科学性和可行性。

4. 预期成果和应用价值:阐述项目的预期成果和应用价值,指出项目对学科发展和社会进步的贡献。

三、研究背景和国内外研究进展1. 国内外研究现状:介绍相关领域的研究现状和进展,分析国内外研究的优势和不足。

2. 研究热点和难点:分析当前研究的热点和难点,突出项目的科学性和前瞻性。

3. 研究基础和条件:介绍申请单位在相关领域的研究基础和条件,确保项目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四、研究内容和研究计划1. 研究内容和目标:详细介绍项目的研究内容和研究目标,明确项目的研究方向和重点。

2. 研究方法和技术:阐述项目的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确保项目的科学性和可行性。

3. 研究计划和进度安排:制定项目的研究计划和进度安排,明确项目的研究重点和时间节点。

4. 预期成果和论文发表:阐述项目的预期成果和论文发表计划,确保项目的研究成果和学术影响。

五、研究人员和研究条件1. 项目负责人和研究人员:介绍项目的负责人和研究人员的基本情况和研究经历,确保项目的研究团队和研究能力。

2. 研究条件和设备:介绍申请单位的研究条件和研究设备,确保项目的研究条件和研究环境。

3. 研究经费和资金预算:列出项目的研究经费和资金预算,确保项目的研究经费和研究支持。

六、研究的可行性和创新性1. 研究的可行性和风险:分析项目的研究可行性和研究风险,确保项目的研究有效性和研究可行性。

医院国自然基金申请书模板

医院国自然基金申请书模板

医院国自然基金申请书模板一、项目名称:XXX疾病的分子机制及新型治疗策略研究二、申请人:XXX三、申请单位:XXX医院四、所属学部:XXX五、研究背景及意义:(此处简要介绍疾病背景、现状以及研究的重要性,阐述研究对于疾病诊治的潜在价值。

)六、研究目标及内容:1. 研究目标:(此处明确项目的研究目标,例如:揭示XXX疾病的分子机制,寻找新型治疗策略等。

)2. 研究内容:(此处详细描述研究的具体内容,如:基因表达调控、信号通路研究、药物筛选等。

)七、研究方案及技术路线:1. 研究方案:(此处详细阐述研究方案,包括实验设计、样本来源、实验方法等。

)2. 技术路线:(此处描述研究过程中所采用的技术和方法,如:分子生物学技术、细胞实验、动物模型等。

)八、研究基础及优势:1. 研究基础:(此处介绍申请人在该领域的研究基础,包括已发表的论文、承担的科研项目等。

)2. 优势:(此处阐述申请人在该领域的优势,如:技术优势、团队优势、合作优势等。

)九、预期成果及创新点:1. 预期成果:(此处描述预期的研究成果,如:揭示疾病分子机制、开发新型治疗药物等。

)2. 创新点:(此处阐述项目的创新之处,如:新理论、新技术、新方法等。

)十、经费预算及使用计划:1. 经费预算:(此处详细列出项目所需经费,包括人力成本、实验材料、设备购置等。

)2. 使用计划:(此处描述经费使用的时间节点及具体安排。

)十一、项目周期及进度安排:(此处明确项目的研究周期,以及各个阶段的具体进度安排。

)十二、申请单位基本情况:(此处介绍申请单位的基本情况,包括医院简介、科研条件、学术氛围等。

)十三、申请人基本情况:(此处介绍申请人的基本情况,包括学历、工作经历、科研成果等。

)十四、参考文献:(此处列出项目申请所参考的文献资料。

)十五、项目申报单位承诺:(此处描述项目申报单位对项目的支持承诺,如:提供科研经费、实验条件等。

)十六、项目申报人承诺:(此处描述项目申报人对项目的承诺,如:全力以赴开展研究、严格遵守经费使用规定等。

国自然基金申请书2024

国自然基金申请书2024

国自然基金申请书2024国自然基金申请书应由本人根据自身实际情况书写,以下仅供参考,请您根据自身实际情况撰写。

尊敬的评审专家:您好!我谨以此函申请参加2024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评审,请您审阅并给予指导和意见。

一、项目标题研究其中一种新型药物对XX病的疗效及机制研究二、研究背景和意义XX病是一种常见且严重的疾病,给患者及其家庭带来了沉重的经济和心理负担。

现有疗法虽然能够控制疾病进展,但副作用较大且存在抗药性问题。

因此,研究一种新型药物对XX病的疗效及机制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和实际应用价值。

三、研究内容和方法本研究将采用以下方法和技术进行研究:1. 文献综述:通过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了解XX病治疗的研究现状和进展,为后续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2. 实验研究:通过动物实验和细胞实验,探究新型药物对XX病的治疗作用及机制。

具体包括药物的制备、动物模型的建立、细胞培养和实验分组、给药处理、指标检测等环节。

3. 数据分析:采用统计分析软件对实验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包括描述性统计、方差分析、回归分析等方法。

4. 综合评价:根据实验结果和文献综述,对新型药物对XX病的治疗效果和安全性进行综合评价。

四、预期成果和贡献本研究预期能够揭示新型药物对XX病的治疗作用及机制,为XX病的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同时,本研究还将培养一支高水平的研究团队,推动相关领域的研究进展。

五、研究计划和时间表本研究计划分为以下几个阶段:1. 第一阶段(X个月):完成文献综述和实验准备工作,包括药物制备、动物模型建立、细胞培养等环节。

2. 第二阶段(X个月):进行实验研究,包括给药处理、指标检测等环节。

3. 第三阶段(X个月):进行数据分析和综合评价,撰写研究报告和论文。

2024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申请书模板

2024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申请书模板

2024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申请书模板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申请书模板如下:一、项目名称项目名称应简明扼要地反映研究工作的内容和特点,一般不宜超过20个字。

二、学科分类号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学科分类与代码国家标准》填写,最多填写三级。

三、填表日期申请书必须填写具体的日期,应在提交申请书的前一天填写。

四、资助类别与项目性质1. 资助类别:指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应用研究等。

2. 项目性质:指面上项目、重点项目、重大项目等。

五、申请代码申请代码是用于区分不同学科领域的类别代码,可根据学科分类与代码国家标准填写。

六、申请人信息1. 姓名:申请人的真实姓名。

2. 性别:填写男或女。

3. 出生日期:填写出生年月日。

4. 身份证号:填写身份证号码。

5. 联系电话:填写联系电话号码。

6. 电子邮箱:填写电子邮箱地址。

7. 通信地址:填写通信地址及邮编。

8. 工作单位:填写工作单位名称及主管部门。

9. 最高学历:填写申请人所获得的最高学历,如本科、硕士或博士等。

10. 专业领域:填写申请人所从事的专业领域,如生物学、化学等。

11. 研究经历:填写申请人过去的研究经历和成果,如发表的论文、获得的专利等。

12. 导师姓名:如有导师指导,填写导师的姓名。

13. 导师单位:如有导师指导,填写导师所在的工作单位。

14. 其他说明:如有其他需要说明的事项,可在此栏填写。

七、项目组成员信息1. 姓名:填写项目组成员的真实姓名。

2. 性别:填写项目组成员的性别,如男或女。

3. 年龄:填写项目组成员的年龄。

4. 职称:填写项目组成员的职称,如教授、副教授、讲师等。

5. 学历:填写项目组成员的学历,如本科、硕士、博士等。

6. 研究领域:填写项目组成员所从事的研究领域,如生物学、化学等。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申请书范文【医学领域】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申请书范文【医学领域】

(一)立项依据与研究内容(4000-8000字):1.项目的立项依据细胞增殖和凋亡(apoptosis)调节失控与肿瘤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以促进肿瘤细胞凋亡为策略的肿瘤生物治疗倍受国内外学者的重视。

1997年Ambrosini等发现survivin基因是一种独特的凋亡抑制基因,表达于几乎所有人类的肿瘤组织,但在分化的正常组织中沉默[1-3]。

Survivin 的表达可显著抑制肿瘤细胞凋亡[4]。

由于survivin在肿瘤细胞高表达及促进细胞增殖和抗凋亡的双重作用,设计以survivin为靶点,使其沉默进行抗肿瘤治疗,可促进肿瘤细胞凋亡,同时抑制肿瘤细胞浸润并增强其对放化疗的敏感性。

最近,国外学者及本实验室采用基因阻遏技术如反义技术等抑制survivin的表达,可直接促进白血病细胞及部分实体肿瘤细胞凋亡[5,6]。

而肿瘤细胞的彻底清除最终有赖于机体的特异性免疫应答,由于大多数肿瘤抗原以及凋亡的肿瘤细胞免疫原性较弱,不能诱导机体产生有效的抗肿瘤免疫应答。

故抑制肿瘤细胞增殖与促进肿瘤细胞凋亡的治疗策略均难以彻底清除机体内的肿瘤细胞。

因此,在抑制肿瘤细胞增殖与诱导肿瘤细胞凋亡的同时,如何增强其免疫原性,诱导机体对肿瘤的特异性免疫应答,达到彻底清除残留肿瘤细胞或微小转移病灶是值得探索的课题。

热休克蛋白(HSP)作为分子伴侣与正常的组织细胞肽形成的复合物不引起免疫应答,但可结合各种突变了的肿瘤抗原肽,且能够将其有效的进行提呈,诱导CD8+CTL、CD4+T细胞以及NK细胞反应,杀伤肿瘤细胞[16,17,18]。

最新研究证明,机体可通过非自我天然识别机制(innate recognition of non-self)如补体、CD14等清除凋亡细胞[7],或通过改变了的自我吞噬识别机制(phagocyte recognition of altered-self)如巨噬细胞表面受体CD36和氧化低密度脂蛋白受体吞噬清除凋亡细胞[8],或通过非分离自我吞噬识别机制(phagocyte recognition of non-detaching self)如ICAM3的相互作用吞噬清除凋亡细胞[9],由此可能诱导反应性T细胞无能而致免疫耐受[10-12],如以凋亡的肿瘤细胞冲击DC细胞则能激活肿瘤特异性CD8+T细胞,但凋亡的肿瘤细胞冲击巨噬细胞无此功能[13]。

【课题申报】细胞生物学的前沿研究

【课题申报】细胞生物学的前沿研究

细胞生物学的前沿研究课题申报书一、课题名称:细胞生物学的前沿研究二、课题背景和意义:细胞是构成生物体的基本单位,其结构和功能对于生物体的发育、生长、分化和功能调控起着关键作用。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社会需求的不断增加,细胞生物学作为一门研究生命现象的重要学科逐渐受到广泛关注。

本课题旨在探索细胞生物学的前沿研究,深入揭示细胞结构与功能之间的关系,并为生物技术和医学领域的发展提供理论支持与应用方案。

三、研究内容和目标:1. 细胞结构的多尺度层次化研究:研究细胞的尺度结构,包括细胞质骨架、细胞器及其分子组成,以及细胞膜的微观结构与功能。

2. 细胞信号调控的机制与功能:重点研究信号通路在细胞增殖、分化、凋亡和迁移等生物学过程中的作用机制,揭示异常信号调控对疾病发生发展的影响。

3. 细胞表观遗传调控的研究:探索表观遗传调控在细胞发育和生理过程中的作用机制,并验证表观遗传修饰与疾病相关性。

4. 细胞功能与疾病关联研究:通过对正常和疾病细胞的比较研究,揭示细胞功能异常与疾病发生的关联,为疾病诊断、治疗和预防提供理论支持。

本课题的研究目标是深入了解细胞生物学的前沿领域,通过开展一系列系统的实验和理论研究,为细胞生物学的发展提供新思路、新工具和新方法,推动细胞生物学领域的前沿研究水平。

四、研究方法与技术:本课题采用多学科交叉的研究模式,包括生化学、分子生物学、遗传学、生物物理学等研究方法,主要技术手段包括细胞培养、细胞分离和纯化、蛋白质组学、基因组学、免疫学等现代生物技术手段,以及显微镜、电子显微镜、光谱技术等先进的仪器设备。

五、研究计划与进度安排:1. 第一年:收集并整理前沿研究领域的文献资料,建立实验室的基础技术平台,开展细胞结构和功能关系的初步研究。

2. 第二年:深入开展对细胞信号调控机制和分子机理的研究,开展相关实验和数据分析。

3. 第三年:拓展细胞表观遗传调控的研究,开展多组学研究技术的应用和开发,为细胞功能与疾病关联研究提供理论支持。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申请代码H医学科学部H01呼吸系统H0101肺及气道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申请代码H医学科学部H01呼吸系统H0101肺及气道

家自然科学基金申请代码H医学科学部H01呼吸系统H0101 肺及气道H.H0101肺及气道结构、功能及发育异常H0102呼吸系统遗传性疾病H0103 呼吸调控异常H0104 呼吸系统炎症与感染H0105呼吸系统免疫性疾病及变应性肺疾病H0106气道重塑与气道疾病H0107 支气管哮喘H0108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H0109 肺循环及肺血管疾病H0110 间质性肺疾病H0111急性肺损伤和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H0112呼吸衰竭与呼吸支持H0113 睡眠呼吸障碍H0114 纵隔与胸膜疾病H0115 胸廓/膈肌结构、功能及发育异常 H0116 肺移植和肺保护H0117呼吸系统疾病诊疗新技术H0118呼吸系统疾病其他科学问题H02H0201心脏结构与功能异常H0202循环系统遗传性疾病H0203心肌细胞/血管细胞损伤、修复、重构和再生H0204心脏发育异常与先天性心脏病H0205心电活动异常与心律失常H0206 冠状动脉性心脏病H0207 肺源性心脏病H0208 心肌炎和心肌病H0209 感染性心内膜炎H0210 心脏瓣膜疾病H0211 心包疾病H0212 心力衰竭H0213 心脏/血管移植和辅助循环 H0214 血压调节异常与高血压病 H0215 动脉粥样硬化与动脉硬化H0216主动脉疾病H0217 周围血管疾病H0218 淋巴管与淋巴循环疾病H0219 微循环与休克H0220血管发生异常及血管结构与功能异常H0221循环系统免疫相关疾病H0222 循环系统疾病诊疗新技术H0223 循环系统疾病其他科学问题H03H0301 消化系统发育异常H0302 消化系统遗传性疾病H0303 消化道结构与功能异常H0304 肝胆胰结构与功能异常H0305 腹壁/腹膜结构及功能异常H0306 消化道内环境紊乱、黏膜屏障障碍及相关疾病H0307消化道动力异常及功能性胃肠病H0308消化系统内分泌及神经体液调节异常H0309胃酸分泌异常及酸相关性疾病H0310 胃肠道免疫相关疾病H03n消化系统血管及循环障碍性疾病H0312胃肠道及腹腔感染性疾病H0313 肝胆胰免疫及相关疾病H0314 肝脏代谢障碍及相关疾病H0315药物、毒物及酒精性消化系统疾病H0316炎性及感染性肝病H0317肝纤维化、肝硬化与门脉高压症H0318肝再生、肝保护、肝衰竭、人工肝H0319胆石成因、胆石症及胆道系统炎症H0320胰腺外分泌功能异常与胰腺炎H0321消化系统器官移植H0322 消化系统疾病诊疗新技术H0323 消化系统疾病其他科学问题H04 //H0401女性生殖系统结构、功能与发育异常H0402女性生殖系统损伤与修复H0403女性生殖系统炎症与感染H0404女性生殖内分泌异常及相关疾病H0405女性生殖系统遗传性疾病H0406子宫内膜异位症与子宫腺肌症H0407女性盆底功能障碍H0408 女性性功能障碍H0409乳腺结构、功能及发育异常H0410男性生殖系统结构、功能与发育异常H04n男性生殖系统损伤与修复H0412男性生殖系统炎症与感染H0413男性生殖内分泌异常及相关疾病H0414男性生殖系统遗传性疾病H0415男性性功能障碍H0416 卵子发生与受精异常H0417胚胎着床及早期胚胎发育异常H0418胎盘结构与功能异常H0419 胎儿发育与产前诊断H0420 妊娠及妊娠相关性疾病H0421 分娩与产褥H0422 新生儿相关疾病H0423避孕、节育与妊娠终止H0424精子发生异常与男性不育H0425女性不孕不育与辅助生殖H0426生殖医学工程H0427 生殖免疫相关疾病H0428 生殖系统移植H0429 生殖系统/围生医学/新生儿疾病相关诊疗新技术H0430 生殖系统/围生医学/新生儿疾病其他科学问题H05H0501泌尿系统结构、功能与发育异常H0502泌尿系统遗传性疾病H0503 泌尿系统损伤与修复H0504 泌尿系统感染H0505泌尿系统免疫相关疾病H0506泌尿系统结石H0507 肾脏物质转运异常H0508肾脏内分泌功能异常H0509原发性肾脏疾病H0510 继发性肾脏疾病H0511 肾衰竭H0512 肾移植H0513 前列腺疾病H0514 膀胱疾病H0515 尿动力学H0516血液净化和替代治疗H0517泌尿系统疾病诊疗新技术H0518泌尿系统疾病其他科学问题H06H0601运动系统结构、功能和发育异常H0602运动系统遗传性疾病H0603运动系统免疫相关疾病H0604骨、关节、软组织医用材料H0605骨、关节、软组织损伤与修复H0606骨、关节、软组织移植与重建H0607 骨、关节、软组织感染H0608骨、关节、软组织疲劳与恢复H0609骨、关节、软组织退行性病变H0610骨、关节、软组织运动损伤H06n运动系统畸形与矫正H0612运动系统疾病诊疗新技术H0613运动系统疾病其他科学问题H07 /H0701松果体/下丘脑/垂体发育及结构异常H0702甲状腺/甲状旁腺发育及结构异常H0703肾上腺发育及结构异常H0704 胰岛发育、胰岛细胞分化再生及功能调控异常与胰岛移植H0705 内分泌系统炎症与感染H0706 内分泌系统遗传性疾病H0707 内分泌系统免疫相关疾病H0708松果体/下丘脑/垂体疾病及功能异常H0709甲状腺/甲状旁腺疾病及功能异常H0710肾上腺疾病及功能异常H07n糖尿病发生的遗传和环境因素H0712血糖调控异常与胰岛素抵抗H0713 糖尿病H0714其他组织的内分泌功能异常H0715甲状腺和甲状旁腺移植H0716能量代谢调节异常及肥胖H0717代谢综合征H0718 糖代谢异常H0719 脂代谢异常H0720脂肪细胞分化及功能异常H0721氨基酸代谢异常H0722 核酸代谢异常H0723水、电解质代谢障碍及酸碱平衡异常H0724微量元素、维生素代谢异常H0725钙磷代谢异常H0726骨转换、骨代谢异常和骨质疏松H0727营养不良与营养支持H0728 遗传性代谢缺陷H0729 内分泌系统疾病/代谢异常与营养支持领域相关新技术H0730 内分泌系统疾病/代谢异常与营养支持其他科学问题H08H0801造血、造血调控与造血微环境异常H0802造血相关器官(肝脏/脾脏/胸腺)结构及功能异常H0803红细胞异常及相关疾病H0804 白细胞异常及相关疾病H0805 血小板异常及相关疾病H0806 再生障碍性贫血和骨髓衰竭H0807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H0808 骨髓增殖性疾病H0809 血液系统免疫相关疾病H0810 血液系统感染性疾病H0811 出血、凝血与血栓H0812 白血病H0813 造血干细胞移植H0814 血型与输血H0815 遗传性血液病H0816血液系统疾病诊疗新技术H0817血液系统疾病其他科学问题H09H0901 意识障碍H0902 认知功能障碍H0903 躯体感觉、疼痛与镇痛H0904 运动调节与运动障碍H0905神经发育、遗传、代谢相关疾病H0906脑血管结构、功能异常及相关疾病H0907神经免疫调节异常及神经免疫相关疾病H0908神经系统屏障和脑脊液异常及相关疾病H0909神经系统炎症及感染性疾病H0910脑、脊髓、周围神经损伤及修复H0911 周围神经、神经-肌肉接头、肌肉、自主神经疾病H0912神经变性、再生及相关疾病H0913神经电活动异常与发作性疾病H0914 脑功能保护、治疗与康复H0915 节律调控与节律紊乱H0916 睡眠与睡眠障碍H0917 器质性精神疾病H0918物质依赖和其他成瘾性障碍H0919精神分裂症和其他精神障碍H0920 神经症和应激相关障碍H0921心境障碍、心理生理障碍和心身疾病H0922人格障碍、冲动控制障碍和性心理异常H0923儿童和青少年精神障碍H0924其他精神障碍与精神卫生问题H0925精神疾病的心理测量和评估H0926 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H0927 危机干预H0928 神经系统和精神疾病诊疗新技术H0929 神经系统和精神疾病其他科学问题H10H1001免疫器官/组织/细胞的发育分化异常H1002免疫应答异常H1003免疫反应相关因子与疾病H1004免疫识别/免疫耐受/免疫调节异常H1005 炎症、感染与免疫H1006 器官移植与移植免疫H1007 超敏反应性疾病H1008 自身免疫性疾病H1009继发及原发性免疫缺陷性疾病H1010固有免疫异常H1011 神经内分泌免疫异常H1012 黏膜免疫疾病H1013 疾病的系统免疫学H1014疫苗和佐剂研究/接种/免疫防治H1015免疫相关疾病诊疗新技术H1016 免疫相关疾病其他科学问题H11H1101皮肤形态、结构和功能异常H1102皮肤遗传及相关疾病H1103 皮肤免疫性疾病H1104 皮肤感染H1105 非感染性皮肤病H1106 皮肤附属器及相关疾病H1107皮肤及其附属器疾病诊疗新技术H1108皮肤及其附属器疾病其他科学问题H12H1201 角膜及眼表疾病H1202 晶状体与白内障H1203 巩膜、葡萄膜、眼免疫H1204青光眼、视神经及视路相关疾病H1205视网膜、脉络膜及玻璃体相关疾病H1206 视觉、视光学与近视、弱视及眼肌疾病H1207全身疾病眼部表现、眼眶疾病H1208眼遗传性疾病H1209 眼组织移植H1210 眼科疾病诊疗新技术H1211 眼科疾病其他科学问题H13H1301嗅觉、鼻及前颅底疾病H1302咽喉及颈部疾病H1303 耳及侧颅底疾病H1304 听觉异常与平衡障碍H1305耳鼻咽喉遗传与发育相关疾病H1306耳鼻咽喉疾病诊疗新技术H1307 耳鼻咽喉疾病其他科学问题H14H1401 口腔颅颌面组织生长发育及牙再生H1402 颅颌面部骨、软骨组织的研究H1403 口腔颌面部遗传性疾病和发育畸形及软组织缺损修复H1404 牙体牙髓及根尖周组织疾病H1405 牙周及口腔黏膜疾病H1406 唾液、涎腺疾病、口腔颌面脉管神经及颌骨良性疾病H1407味觉、口颌面疼痛、咬合及颞下颌关节疾病H1408牙缺损、缺失及牙颌畸形的修复与矫治H1409 口腔颌面组织生物力学和生物材料H1410 口腔颌面疾病诊疗新技术H1411 口腔颌面疾病其他科学问题H15 ///H1501 心肺复苏H1502 多脏器衰竭H1503 中毒H1504 创伤H1505 烧伤H1506 冻伤H1507创面愈合与瘢痕H1508体表组织器官畸形、损伤与修复、再生H1509体表组织器官移植与再造H1510颅颌面畸形与矫正H1511急重症医学/创伤/烧伤/整形其他科学问题H16H1601 肿瘤病因H1602 肿瘤发生H1603 肿瘤遗传H1604 肿瘤免疫H1605 肿瘤预防H1606肿瘤复发与转移H1607肿瘤干细胞H1608 肿瘤诊断H1609肿瘤化学药物治疗H1610肿瘤物理治疗H1611 肿瘤生物治疗H1612 肿瘤综合治疗H1613肿瘤康复(包括社会心理康复)H1614肿瘤研究体系新技术H1615 呼吸系统肿瘤H1616血液淋巴肿瘤(白血病除外)H1617消化系统肿瘤H1618 神经系统肿瘤(含特殊感受器肿瘤)H1619 泌尿系统肿瘤H1620 男性生殖系统肿瘤H1621 女性生殖系统肿瘤H1622 乳腺肿瘤H1623 内分泌系统肿瘤H1624 骨与软组织肿瘤H1625 头颈部及颌面肿瘤H1626 皮肤、体表及其他部位肿瘤H17H1701 康复医学H18H1801磁共振结构成像与疾病诊断H1802 fMRI与脑、脊髓功能异常检测H1803磁共振成像技术与造影剂H1804 X线与CT、电子与离子束、放射诊断与质量控制H1805医学超声与声学造影剂H1806核医学H1807医学光子学、光谱与光学成像H1808分子影像与分子探针H1809医学图像数据处理与分析H1810脑电图、脑磁图与脑机交互H1811人体医学信号检测、识别、处理与分析H1812 生物医学传感H1813生物医学系统建模及仿真H1814医学信息系统与远程医疗H1815治疗计划、导航与机器人辅助H1816介入医学与工程H1817 康复工程与智能控制H1818 药物、基因载体系统H1819 纳米医学H1820 医用生物材料与植入科学H1821细胞移植、组织再生与生物反应器H1822组织工程与再生医学H1823人工器官与特殊感受器仿生医学H1824电磁与物理治疗H1825 用于检测、分析、成像及治疗的医学器件和仪器H1826 影像医学与生物医学工程其他科学问题H19H1901病原细菌、细菌感染与宿主免疫H1902病原放线菌、放线菌感染与宿主免疫H1903病原真菌、真菌感染与宿主免疫H1904病毒、病毒感染与宿主免疫H1905其他病原微生物及感染与宿主免疫H1906寄生虫、寄生虫感染与宿主免疫H1907 传染病媒介生物H1908 病原微生物变异与耐药H1909 医院获得性感染H1910 性传播疾病H19n病原微生物与感染研究与诊疗新技术H1912病原微生物与感染其他科学问题H20H2001 临床生物化学检验H2002 临床微生物学检验H2003临床细胞学和血液学检验H2004临床免疫学检验H2005 临床分子生物学检验H2006 临床检验新技术H2007 检验医学其他科学问题H21H2101 特种医学(航空、航天、航海、潜水、高原、极地等极端环境)H22H2201 放射医学H23H2301 法医毒理、病理及毒物分析H2302 法医物证学、法医人类学H2303 法医精神病学及法医临床学H2304 法医学其他科学问题H24 /H2401 地方病学H2402 职业病学H25H2501 老年医学H26H2601 环境卫生H2602 职业卫生H2603 人类营养H2604 食品卫生H2605 妇幼保健H2606儿童少年卫生H2607卫生毒理H2608卫生分析化学H2609传染病流行病学H2610非传染病流行病学H2611流行病学方法与卫生统计H2612 预防医学其他科学问题H27H2701脏腑气血津液体质H2702病因病机H2703 证候基础H2704 治则与治法H2705 中医方剂H2706中医诊断H2707经络与腧穴H2708中医内科H2709中医外科H2710 中医骨伤科H27n中医妇科H2712中医儿科H2713中医眼科H2714中医耳鼻喉科H2715中医口腔科H2716中医老年病H2717中医养生与康复H2718中医针灸H2719按摩推拿H2720民族医学H2721中医学其他科学问题H28H2801 中药资源H2802 中药鉴定H2803 中药药效物质H2804 中药质量评价H2805 中药炮制H2806 中药制剂H2807 中药药性理论H2808中药神经精神药理H2809中药心脑血管药理H2810中药抗肿瘤药理H28n中药内分泌及代谢药理H2812中药抗炎与免疫药理H2813中药抗病毒与感染药理H2814中药消化与呼吸药理H2815中药泌尿与生殖药理H2816中药药代动力学H2817中药毒理H2818 民族药学H2819 中药学其他科学问题H29H2901中西医结合基础理论H2902中西医结合临床基础H2903中医药学研究新技术和新方法H30H3001 合成药物化学H3002 天然药物化学H3003 微生物药物H3004 生物技术药物H3005 海洋药物H3006 特种药物H3007药物设计与药物信息H3008药剂学H3009 药物材料H3010 药物分析H3011 药物资源H3012 药物学其他科学问题H31H3101神经精神药物药理H3102心脑血管药物药理H3103老年病药物药理H3104抗炎与免疫药物药理H3105抗肿瘤药物药理H3106 抗感染药物药理H3107代谢性疾病药物药理H3108消化与呼吸系统药物药理H3109血液、泌尿与生殖系统药物药理H3110药物代谢与药物动力学H31n临床药理H3112 药物毒理H3113 药理学其他科学问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项目名称:恶性肿瘤发生、发展的细胞表观遗传机制首席科学家:尚永丰北京大学起止年限:2011.1至2015.8依托部门:教育部二、预期目标总体目标:本项目瞄准表观遗传学研究的前沿,整合国内优秀研究人员,系统深入地开展恶性肿瘤发生发展及侵袭转移的表观遗传学研究。

本项目的总体目标如下:阐明表观遗传关键机制即DNA甲基化、组蛋白修饰和非编码RNA对基因表达调控的影响;明确表观遗传调控在乳腺癌、肺癌发生发展及侵袭转移中的作用;揭示EMT过程中的表观遗传学变化及细胞重编程机制;阐明细胞微环境在肿瘤转移中的作用及机制;整合各种信息数据,描绘乳腺癌、肺癌发生发展及侵袭转移的分子调控网络。

通过本项目的实施,建立和完善表观遗传学研究的新的技术体系,实现我国在生命科学及医学研究领域的理论创新,为恶性肿瘤预警、诊断、治疗和药物筛选提供新思路、新途径和新靶标,发现几个潜在的可以用于乳腺癌、肺癌诊断的分子标志物及药物治疗的分子靶标,并在本项目的实施过程中建立一支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研究团队。

五年预期目标:1、发现一批新的组蛋白修饰因子,探明组蛋白修饰与DNA甲基化之间相互作用的分子机制,筛选一批肿瘤相关ncRNA,鉴定一批具有潜在临床应用价值的肿瘤诊断及治疗的新的ncRNA分子靶标;鉴定一批新的EMT关键调控因子;发现针对转移型乳腺癌、肺癌的新的有效治疗靶点。

2、建立一整套适应于恶性肿瘤表观遗传学研究的技术平台和技术体系。

3、培养一批中青年学术带头人和学术骨干;培养研究生(含硕、博)50名以上、博士后12名以上。

4、在国际一流杂志(IF>10)发表论文8篇以上,在有影响力的杂志(IF>5)上发表论文25篇以上。

三、研究方案本项目分为六个课题,将全面系统地研究乳腺癌和肺癌发生发展及侵袭转移的表观遗传机制,为乳腺癌和肺癌的预防、诊断、治疗提供分子标志及药物靶标。

前三课题分别从DNA甲基化、组蛋白修饰、非编码RNA三个不同角度,分析肿瘤发生发展及侵袭转移中表观遗传学改变,研究其相互之间的作用关系及分子调控机理;第四课题将对肿瘤转移过程中非常重要的现象即上皮-间质转换的细胞重编程机制进行探讨;第五课题从肿瘤微环境的角度,探讨肿瘤微环境中基质细胞及细胞因子对肿瘤细胞生物学行为尤其是侵袭转移的影响;第六课题整合所有的信息,描绘乳腺癌和肺癌发生发展及侵袭转移的分子调控网络。

六个部分各有侧重,又紧密衔接,团结合作,互相促进。

课题一:DNA甲基化变化在恶性肿瘤发生发展及侵袭转移中的作用本研究将筛选肿瘤细胞中高甲基化并失活的基因并分析其启动子区域组蛋白的修饰状况,探讨DNA甲基化与组蛋白修饰的先后关系。

筛选出影响DNA 甲基化酶和DNA结合的关键性因子或蛋白;明确相关关键性因子或蛋白与DNA 甲基化酶及DNA结合蛋白作用的分子机制,进一步明确特定基因发生DNA甲基化的分子机制,进而揭示组蛋白修饰与DNA甲基化相互作用的分子机制。

另外在肿瘤组织,CBX7等PcG蛋白的正常组合关系被破坏,并且这种PcG蛋白组合紊乱与肿瘤相关基因失活之间可能存在因果关系。

本研究还将以多种器官的正常组织和肿瘤组织为对象,了解正常组织细胞中PcG蛋白的正常组合关系,研究这种正常组合关系破坏与肿瘤发生的关系及其与肿瘤相关基因组蛋白修饰、核小体定位和DNA甲基化发生的关系。

表观遗传重编程不仅在体细胞去分化和获得多能“干性”方面发挥关键性作用,也是细胞癌变过程中获得无限增殖和侵袭/转移能力的物质基础。

本研究将在开展肿瘤转移相关DNA甲基化组学研究的基础上,筛选并鉴定出影响肿瘤细胞转移能力的关键性DNA甲基化变化位点及其网络,了解其在癌细胞获得转移能力重编程过程中作用,建立预测恶性肿瘤转移能力的表观遗传分子分型体系。

总体研究方案如下:课题负责人:朱卫国,北京大学学术骨干:邓大君,北京大学伍会健,大连理工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课题二:组蛋白修饰异常在恶性肿瘤发生发展及侵袭转移中的作用本课题将常规方法和高通量技术相结合,从筛选乳腺癌和肺癌中新的组蛋白修饰调控因子及其复合物出发,逐步揭示所获得的候选基因对于组蛋白修饰的作用和调控机理,并进一步阐明这些基因在调控肿瘤发生发展及侵袭转移中的作用及其机制。

将以功能基因组学和蛋白质组学的方法筛选乳腺癌和肺癌中发生突变或者表达异常的组蛋白修饰酶以及转录因子,同时针对MLL1等相关的甲基化酶复合物组分,LSD1等去甲基化酶、EYA去磷酸化酶和磷酸化激酶、转录因子Smad4和ER及其转录辅助因子等,筛选新的组蛋白修饰基因或miRNA,利用各种蛋白质间相互作用方法验证筛选获得的组蛋白修饰复合物中各成员间的相互作用。

利用基因过量表达和敲低/敲除技术、基因突变技术、组蛋白甲基化、磷酸化和乙酰化分析、ChIP-seq等技术检测分离的组蛋白修饰因子对组蛋白修饰和基因表达的影响及其在基因表达调控中的分子机制。

在此基础上,利用动物模型和临床标本对组蛋白修饰候选因子在肿瘤发生发展及侵袭转移中的作用做深入分析。

总体研究方案如下:课题负责人:叶棋浓,军事医学科学院生物工程研究所学术骨干:杨晓,军事医学科学院生物工程研究所课题三:非编码RNA在恶性肿瘤发生发展及侵袭转移中的作用研究ncRNA作用机制的一个关键就是鉴定与之相互作用的靶分子,特别是蛋白分子。

本课题将以乳腺癌细胞系、肿瘤组织、肿瘤启动细胞为模型,利用自主建立的RNA-SELEX-seq技术平台系统地发现和鉴定与肿瘤相关蛋白(特别是其中的转录因子和表观修饰酶)发生相互作用的ncRNA;还将采用不同大小的ncRNA的cDNA文库(size-fractioned RNA library)鉴定肿瘤启动细胞特异的ncRNA。

采用球囊形成实验、二维平皿及三维Matrigel培养以及免疫缺陷鼠体内种植和肿瘤组织等研究体系,系统深入地研究ncRNA和蛋白间的相互作用、它们所构成的结构网络、调控网络、以及这些相互作用的生理功能,剖析ncRNA调控网络在肿瘤发生发展进程中的作用与意义。

与此同时,选择其中一些有重要功能的ncRNA,结合大量的肿瘤患者的标本及临床资料,研究将其作为药靶或生物标记物的可能性。

课题负责人:宋旭,四川大学学术骨干:宋尔卫,中山大学李沁桐,四川大学课题四:上皮-间质转换的机理及恶性肿瘤侵袭转移的细胞重编程机制以乳腺癌细胞系、肿瘤组织及癌旁正常组织为模型,探讨EMT 的细胞重编程作用机理及其在乳腺癌转移及化疗药物耐受中的作用。

选取永生化的正常乳腺细胞系(如MCF-10A ),ER 阳性低转移性细胞系(如MCF-7,T47-D 等),ER 阴性高转移细胞系(如MDA-MB-231,SUM1315等),以及ER 阳性但对三苯氧胺耐药的BT-474细胞等为主要细胞模型,并通过lentivirus 介导的shRNA 抑制或过表达E-cadherin 在这些细胞系中分别诱导或抑制EMT 表型。

比较不同细胞系在EMT 前后其基因表达谱变化,用MeDIP-seq 法比较基因组范围内DNA 甲基化变化情况,并用ChIP-seq 法比较与转录相关的主要的组蛋白修饰标志如激活性的组蛋白乙酰化、H3K4甲基化,抑制性的H3K9,H3K27,H4K20甲基化等在全基因组范围内的分布变化规律。

在此基础上,对差异表达的新基因及特异性组蛋白修饰酶在EMT 以及在乳腺癌转移及药物耐受中的作用做深入分析。

同时,选取两种以上高转移性细胞系,以TGF β或TNF α刺激细胞或稳定转染β-catenin 分别激活TGF β、NF κB 以及Wnt 信号通路诱导EMT 。

用基因表达谱、蛋白质谱及全蛋白磷酸化谱分析在三种条件下共同变化的靶基因及蛋白分子。

这些共同通路分子是各信号通路间的交互作用节点及潜在的EMT 关键调控因子,对它们的作用机理进行进一步细胞及分子水平上的分析。

建立可诱导表达荧光标记的E-cadherin 或其它EMT 诱导因子的稳定转染细胞系,以在细胞及分子水平上实时观察细胞内外环境的改变对EMT 及细胞转移能力的影响。

总体研究方案如下:课题负责人:尚永丰,北京大学医学部 学术骨干:梁静,北京大学医学部张华,中国航天员科研训练中心课题五:细胞微环境与肿瘤的发生发展及侵袭转移以乳腺癌为模型,分别从肿瘤细胞微环境中的肿瘤相关成纤维细胞、浸润的免疫细胞(肿瘤相关性巨噬细胞)和基质分子(细胞因子TGFβ)入手,研究肿瘤微环境对肿瘤细胞生物学行为尤其是侵袭转移的影响。

分离乳腺良性增生患者及各种不同类型不同分期的乳腺癌患者组织微环境中的成纤维细胞及肿瘤相关性巨噬细胞,分析miRNA 及mRNA 的表达谱;研究这些差异表达的基因或miRNA 对成纤维细胞及肿瘤细胞侵袭转移能力的影响;建立三维细胞培养模型,将肿瘤细胞与基质细胞共培养,尽量模拟体内环境,并应用免疫分子及免疫细胞缺陷小鼠构建小鼠骨髓嵌合体动物模型,研究这些差异表达的基因或miRNA 对共培养后肿瘤细胞侵袭转移能力的影响;采用基因工程小鼠模型,从分子、细胞、动物三个层面研究TGFβ信号通路在肿瘤微环境中与REG 蛋白酶体激活因子、p53等重要肿瘤因子动态相互作用及其动态调控的分子机制。

在解析这些调控机寻找高转移性乳腺癌及对现有化疗药物不敏功能域分析; 质谱检测并验证相互作用蛋白;靶基因检测;与已病毒介导的稳定过表达及shRNA 抑制候选基因后,细胞表型及小鼠乳腺制的生理病理意义的基础上,通过肿瘤模型研究进一步阐明肿瘤微环境中重要生物学因子对肿瘤发生发展的决定性作用。

具体方案如下:课题负责人:刘芝华,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研究所学术骨干:李晓涛,华东师范大学生命科学研究所曲春枫,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研究所课题六:恶性肿瘤发生发展及侵袭转移的分子调控网络利用肿瘤基因表达和表观遗传学数据,采用计算生物学方法推测在恶性肿瘤、干细胞中发生变化的表观遗传学调控网络。

为了更深入地研究肿瘤发生发展过程的分子调控网络,还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一步发展基于贝叶斯网络的因果推断方法。

(1)考虑到实验方法与手段的多样性,需要开发能够自动整合并利用多个异质实验数据的因果推断方法。

这部分工作涉及去除反映单个数据源自身特征的背景信号,子网络的拼接与集成,观测型实验数据与(基因敲除、RNA沉默等)干预型实验数据的因果信息集成等多个问题;(2)通过开发根据数据特征自适应地调整网络正则化参数的学习算法等方式,以解决如何在具有较高噪声和不精确性的系统生物学实验数据中进行可靠因果推断的实际问题。

对于大规模因果推断问题,使用现有的贝叶斯因果推断方法,还面临有限的数据资源与急剧增大的网络搜索空间的矛盾。

为了保证学习结果的鲁棒性,我们拟开发一系列能保持因果关系的特征选择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