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为什么要走可持续性发展道路

合集下载

高中地理第6章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第2节中国的可持续发展实践课件新人教版必修2

高中地理第6章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第2节中国的可持续发展实践课件新人教版必修2

C.森林大量减少
D.臭氧层破坏
2.下列关于该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措施的叙述,正确的 是( )
A.加大科技投入,发展集约化乳畜业 B.开展国际合作,大力发展经济作物种植业 C.控制人口数量,发展节水农业 D.兴建水利工程,引进高产水稻品种
【答案】1.B 2.C 【解析】第1题,由材料可知,该地区气候较干旱,主要 生态环境问题是过度放牧和农垦导致土地荒漠化。第2题,该 地区气候干旱,经济水平落后,人口较多,所以要采取开展国 际合作、控制人口数量、发展节水农业、合理放牧等措施。
3.我国所面临的生存和发展的巨大压力有( ) A.以农村为中心的环境污染在迅速蔓延 B.庞大的人口压力 C.自然资源总量少 D.自然灾害频繁 【答案】B 【解析】我国资源总量多,虽然自然灾害频繁,但我国可 通过各种手段控制自然灾害对人类的影响,面临生存和发展的 巨大压力主要是人口数量多,压力大;我国环境污染是以城市 为核心迅速蔓延。
2.教材第104页 图6.15 留民营村生态农业综合循环利 用关系示意
解读说明:图中为北京留民营村的生态农业,这种农业按 照生态学原理,通过调整产业结构,开发利用新能源和大力植 树造林,获得了显著的经济、环境和社会效益。图中的生态农 业循环模式中的核心纽带为沼气池。因为沼气池充分利用了生 产过程的废料,实现了清洁生产,减少了浪费和污染,而且很 好地实现了生态循环。
业的可持续发展。
清洁生产过程中不会产生废弃物,符合可持续发 展要求。你对这种说法是如何认识的?
【答案】清洁生产是一种可持续的生产,但清洁生产是相 对的,是与现行的技术和产品相比较而言的。随着经济发展和 技术更新,清洁生产本身也是一个不断完善的过程。因此,清 洁生产过程中也有废弃物产生,只是相对而言废弃物较少。

高中地理 第2单元 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单元检测卷 鲁教3

高中地理 第2单元 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单元检测卷 鲁教3

第2单元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单元检测卷(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2.5分,共50分)《中国21世纪议程》是我国实施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框架,任重而道远.据此回答1~4题.1.促使我国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最主要原因是()A.古代可持续发展思想对当代人的影响和熏陶深刻而长久B.人口、资源、环境问题使我国面临巨大发展压力C.很多地区缺水严重,工农业生产受到严重影响D.人口基数大,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低于世界平均水平2.解决我国人口问题的说法,错误的是()A.实现人口和经济、社会、环境及资源的协调发展B.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C.减缓人口老龄化D.限制农村剩余劳动力流向城市3.下列有关我国资源问题和资源战略,说法正确的是()A.由于人口最多,我国同时也是世界人均自然资源最少的国家B.对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是我国华北地区水资源短缺的重要原因C.我国地大物博,不存在资源短缺问题D.经济发展,能源需求量增加,是我国由石油出口国成为石油进口国的主要原因4.我国把发展经济摆在各项工作之首的原因是()①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处在可持续发展的初级阶段②经济发展是可持续发展的核心③我国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并不严重④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经济技术还比较落后,因此发展经济以赶超欧美发达国家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答案 1.B2。

B3。

D 4.A解析第1题,我国面临庞大的人口压力,资源的相对短缺及深刻的环境危机,严重阻碍了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因此必须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第2题,解决我国人口问题的关键在于控制人口的生育率,因为我国的人口基数过大,给资源和环境带来巨大的压力。

第3题,我国人均资源占有量少,但并非是世界上人均自然资源最少的国家;我国华北地区水资源短缺的主要原因是水资源总量少;我国人口众多,人均资源占有量少,存在严重的资源短缺问题;我国经济发展迅速,能源需求量不断增大,每年需要大量进口石油.第4题,把发展经济放在各项工作之首是我国稳定战略的重要内容之一。

九年级三四单元政治基本要点

九年级三四单元政治基本要点

第四单元我们的未来不是梦0 1、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是现阶段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是党的基本路线提出的奋斗目标,是当代青年的历史责任。

2、现阶段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符合我国现阶段的基本国情,反映了全国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愿望,是团结全国人民共同奋斗的巨大精神动力。

共同理想的实现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过程,必须分阶段、有步骤地向前推进。

3、我国的现代化建设分为三步走:第一步到1990年,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第二步到20世纪末,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第三步21世纪中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民生活比较富裕,基本实现现代化。

4、我们现在达到的小康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

党的16大提出要在本世纪头20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使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技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

5、为什么还要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答:①艰苦奋斗是通往理想的必经之路,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②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达到共同理想的彼岸不是一帆风顺的,必须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

③当代青年要想实现自己的个人理想,承担起自己的历史责任,就要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

6、当今世界面临哪些严重挑战?答:①局部战争和地区冲突不断,②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依然存在,③全球贫富分化在加剧,④贫困和疾病困扰着发展中国家等。

7.①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主题。

②世界要和平、人民要合作、国家要发展、社会要进步,是不可阻挡的时代潮流。

③经济全球化、世界格局多极化是当今世界发展趋势。

8.怎样认识国际竞争中的中国?(我国在世界格局中的地位和作用)答:①我国是世界上的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是具有全球影响的地区性大国,是正在和平发展中的大国。

②我国是世界商品的销售市场,是世界上吸引外资最多的国家,是推动世界经济持续发展的重要动力。

③我国国际地位不断提高,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

关注国家发展专题复习知识要点

关注国家发展专题复习知识要点

关注国家发展专题复习知识要点我国现阶段的基本国情是什么?我国现在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水平低且发展不平衡一、经济建设1、建国六十多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发生的巨大变化(国情)。

人民生活水平,实现了由贫穷到温饱、再由温饱到总体上小康的历史性跨越。

综合国力显著增强,国民经济快速发展经济实力不断提升;科学技术突飞猛进在高科技领域我国在世界上已占有一席之地之地。

2、我国的经济制度。

(1)、我国存在那些经济成分、哪些属于公有制经济。

我国主要存在国有经济、集体经济、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外资经济和混合所有制经济。

其中国有经济、集体经济和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集体成分。

(2)我国基本经济制度是什么?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3)我国的分配原则、分配制度分别是什么?我国确立了劳动、资本、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参与分配的原则,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并存的分配制度(4)公有制经济、非公有制经济在社会主义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公有制经济在国民经济中居主体地位,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是国家引导、推动经济发展的基本力量,是实现广大人民根本利益和共同富裕的根本保证;非公有制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促进我国社会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力量。

(5)坚持和完善我国现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要做到哪些?(我国对公有制经济、非公有制经济的政策。

)发展壮大公有制经济,特别是国有经济确保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

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

3、“共同富裕不是同步富裕、同时富裕,允许一部分人先富起来”这句话你如何理解?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和分配制度允许一部分人通过诚实劳动和合法经营先富起来,然后带动和帮助后富,逐步实现共同富裕,这极大地调动了人们干事创业的积极性,也给我们每个人提供了众多的创业机会和挣钱门路。

4、我国促进实现共同富裕的措施(政策)。

(1)我国坚持和完善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我国坚持和完善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我国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我国法律保护一切合法的劳动收入和非劳动收入收入,打击取缔非法收入。

实现中国梦,为什么必须坚持走中国道路?

实现中国梦,为什么必须坚持走中国道路?

实现中国梦,为什么必须坚持走中国道路?实现中国梦的过程中,坚持走中国道路是非常重要的。

以下是一些理由:1.中国的国情和历史文化:中国拥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文化传统,这影响了中国人民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和行为习惯。

走中国道路意味着充分考虑中国的国情和特点,根据中国的发展实际,制定符合中国国情的发展战略和路径。

这有助于确保发展的可持续性和稳定性,保护和传承中国的文化传统和精神。

2.发展规律的探索和实践:中国的改革开放以来,通过积极实践和不断探索,形成了适合自身国情的发展经验和规律。

中国道路强调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的同时推进,注重人民的福祉和社会公平正义,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

走中国道路意味着在实践中总结经验,借鉴国际上的成功经验,积累我国适合自身发展的规律,为实现中国梦提供更可行的路径。

3.自主创新与核心竞争力:走中国道路鼓励自主创新,从源头上推动科技进步和技术创新,提高中国在全球分工体系中的地位和核心竞争力。

这有助于中国摆脱技术依赖,并在关键领域取得自主创新的突破。

中国道路强调以自身力量推动发展,不能单纯依赖外部力量,这有利于实现可持续的发展。

4.和平发展与国际影响力:走中国道路强调和平发展和互利共赢,倡导国际合作和多边主义。

这有助于维护国际秩序和促进地区稳定,为中国提供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通过积极参与全球治理和国际事务,中国创造了更多的机会,树立了更加积极负责任的国际形象。

综上所述,坚持走中国道路是实现中国梦的必然选择。

这意味着充分尊重和保护中国的国情和文化,借鉴国内外的成功经验,深入探索符合中国特色的发展路径。

通过自主创新和和平发展,推动中国走向全面现代化和国际影响力的提升。

走中国道路能够确保发展的可持续性和稳定性,实现国家和人民的长期福祉。

中考政治 坚持可持续发展,倡导绿色经济素材

中考政治 坚持可持续发展,倡导绿色经济素材

专题五坚持可持续发展,倡导绿色经济【背景材料】(一)2020年6月5日是第40个世界环境日,今年世界环境日中国主题是“共建生态文明,共享绿色未来”,主题旨在唤起社会公众对环境与发展关系的清醒认识和自觉行动,强调生态文明、绿色发展理念和公众参与,号召全社会行动起来为可持续发展之路做出贡献。

(二)2020年12月11日,在南非德班,代表们出席德班气候大会。

经过近两周“马拉松式”的谈判,《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17次缔约方会议暨《京都议定书》第7次缔约方会议当地时间11日凌晨在南非德班闭幕,大会通过决议,建立德班增强行动平台特设工作组,决定实施《京都议定书》第二承诺期并启动绿色气候基金。

(三)2020年9月14日至16日,达沃斯论坛在大连召开,温家宝总理出席开幕式并发表题为《实现更长时期、更高水平、更高质量的发展》的致辞指出:“十二五”期间,中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分别降低16%和17%,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减少8%至10%。

全面推进节能、节水、节地和资源综合利用,保护与修复生态,增加森林面积,全面增强应对气候变化能力,加快构建有利于节约和保护环境的产业结构、生产方式和消费模式,走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道路,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四)2020年3月5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作政府工作报告中回顾2020年工作中指出:能源消费总量增长过快,节能减排目标没有完成。

”在部署2020年工作中强调:“深入贯彻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基本国策。

大力发展循环经济。

加强环境保护,着力解决重金属、饮用水源、大气、土壤、海洋污染等关系民生的突出环境问题。

今年在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重点区域以及直辖市和省会城市开展细颗粒物(PM2.5)等项目监测,2020年覆盖所有地级以上城市。

综合运用经济、法律和必要的行政手段,突出抓好重点耗能企业节能减排,进一步淘汰落后产能。

优化能源结构,推动传统能源清洁高效利用,安全高效发展核电,积极发展水电,加快页岩气勘查、开发攻关,提高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比重。

高一地理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及协调人地关系的主要途径试题答案及解析

高一地理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及协调人地关系的主要途径试题答案及解析

高一地理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及协调人地关系的主要途径试题答案及解析1.下列做法与“节能减排”精神不相符的是()A.提高能源利用率B.增加矿物燃料使用C.开发利用新能源D.废物回收循环利用【答案】 B【解析】试题分析:增加矿物燃料使用,会排放大量二氧化碳等,会污染空气,破坏大气质量,与“节能减排”精神不相符的。

提高能源利用率、开发利用新能源和废物回收循环利用都与“节能减排”精神相符的。

【考点】该题考查可持续发展。

2.倡导“免赠贺卡”、“免用一次性木筷”的出发点是A.减少个人经济支出B.移风易俗C.减少固体垃圾污染D.节约木材,保护森林【答案】D【解析】贺卡和一次性木筷都需要消耗大量木材。

【考点】环境保护。

3.下列举措中,符合可持续发展思想的是()A.朋友之间互寄贺年片B.使用塑料袋购物C.出行时,尽量骑自行车或坐公交车D.提倡使用“一次性筷子”【答案】C【解析】贺年卡和“一次性筷子”大量使用都会造成植被的破坏,而使用塑料袋购物,容易造成“白色污染”,均不符合可持续发展思想;骑自行车或坐公交车出行可以减少汽车尾气的排放,有利于大气环境保护,C正确。

【考点】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4.关于“可持续发展”说法不正确的是()A.可持续发展是指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危及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发展B.可持续发展包含了生态持续发展、经济持续发展和社会持续发展三个层面C.涸泽而渔、毁林开荒、刀耕火种符合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和原则D.我国实施可持续发展在经济上要鼓励发展循环经济,工业上实行清洁生产农业上实行生态农业【答案】C【解析】可持续发展的内涵是:生态、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遵循公平性、持续性、共同性三个原则。

涸泽而渔、毁林开荒、刀耕火种并不符合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和原则,C选项说法不正确。

【考点】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5.随着人们生态价值观的改变及对生活环境质量的关注,“绿色”作为一个概念成为一个很时尚的名词。

“绿色食品”“绿色能源”“绿色消费”是当今的热门话题。

九年级思想品德第4课《了解基本国策与发展战略》基础知识问答题

九年级思想品德第4课《了解基本国策与发展战略》基础知识问答题

九年级思想品德第4课《了解基本国策与发展战略》基础知识问答题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参考资料九年级第四课《了解基本国策与发展战略》基础知识问答1.我国为什么要实行对外开放?(1)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当今世界越来越开放。

在开放的世界中国家要发展壮大,必须把自己融入世界,闭关自守只能导致落后。

(2)适应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发展和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新形势,我们要以更加积极的姿态走向世界,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

(3)实行对外开放,符合当今时代特征和世界经济技术发展规律,是加快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必然选择。

2.举例说明我国实行对外开放体现在哪些方面。

(1)经济方面:进出口贸易,我国的商品出口到世界各国,同时我国也进口世界各国的商品。

(2)政治方面:国家领导人互访,朝核问题六方会谈在中国举行。

(3)文化方面:中俄互办文化年,美国好莱坞大片深受青少年喜爱,举办韩国歌友会。

(4)教育方面:我国许多高校与国外大学合作办学,许多国家设立了孔子学院。

(5)体育方面:我国成功举办奥运会、残奥会,中国运动员参加各项世界体育赛事。

3.我国实行对外开放应注意哪些事项?(1)要对世界上所有国家开放,经济、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都要开放。

(2)必须始终把独立自主、自力更生作为自己发展的根本基点,同时必须打开大门搞建设,把对内搞活和对外开放结合起来。

(3)既要积极敞开国门又要维护自身安全,既要借鉴、吸收一切先进的东西又要抵制一切腐朽的东西。

4.我国人口现状的特点有哪些?我国人口现状的基本特点:人口基数大,新增人口多,人口素质偏低。

我国人口现状的特点还表现为:农村人口多,人口老龄化速度加快,人口分布不平衡,男女性别比失衡。

5.人口过多和过快增长对经济社会的发展有什么不利影响?(1)直接影响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2)增加就业困难;(3)给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带来沉重压力。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同步课件:第六章 第二节中国的可持续发展实践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同步课件:第六章 第二节中国的可持续发展实践

()
A.完善基础设施建设
B.实现资源综合利用
C.降低运费和劳动力的成本
D.实现粉尘和酸性气体的零排放
解析:第 5 题,读图可知,电解铝厂发展的区位优势是原
料丰富。第 6 题,循环经济主要的目的是实现资源的综合
利用,但仍会有污染物的排放。
答案:5.A 6.B
读我国南方某农村生态农业试验场生产模式图,回答 7~ 8 题。
是“创建生态文明的制度体系”。揭示了全国 和各省的资源环境绩效水平、可持续发展能力 的动态变化特点和发展趋势。
[探究] 我国为什么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提示:我国面临着庞大的人口基数,应对着人均资源不足 和环境污染严重的严峻挑战。
[在归纳中理清] 我国作为农业大国、人口大国,在目前以经济发展为重要 任务的阶段,而临更多的压力, 更有必要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其实施可持续发展的原因分析如下: 1.庞大的人口基数
二、传统经济和循环经济的差异
项目
传统经济
循环经济
资源利用方式
粗放利用
资源输入减量 化,集约化利用
资源利用 一次利用,利用率低 多次利用,利用率高
废弃物处理 废弃物大量排放 废弃物再生资源化
物质流动
物质单向流动
物质循环流动
结果
获得经济效益的同 时带来环境问题
经济和生态 效益相结合
[在训练中用活] 读某农业生态园生产链循环模式图,完成 1~3 题。
7.该村大田农业的主要肥料是 A.杂草秸秆、沼渣、化肥 B.沼渣、粪肥、塘泥 C.化肥、植物的秸秆、沼渣 D.菌渣、沼渣、塘泥
()
8.该地农民使用沼气作为燃料对环境的影响是
()
A.有利于保护植被,减少水土流失,有利于净化环境

树立科学发展观,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树立科学发展观,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树立科学发展观走可持续发展道路[考点链接]国家的宏观调控;事物的联系是普遍的、客观的;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我国的国家职能;我国国家机构组织和活动原则;中国共产党的性质;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热点综述]随着经济快速增长和人口的不断增加,能源、水、土地、矿产等资源不足的矛盾越来越尖锐,生态环境的形势十分严峻。

牢固树立和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高度重视资源和生态环境问题,增强可持续发展的能力,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之一,也是关系中华民族生存与长远发展的根本大计。

本专题主要包括以下三个观点:1、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2、可持续发展:立足现实、面向未来的战略选择;3、循环经济:把经济与环境由“仇家”变“亲家”。

[分析导航](一)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和文化权益,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

全面发展,就是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全面推进经济、政治、文化建设,实现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

协调发展,就是要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推进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相协调,推进经济、政治、文化建设的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相协调。

可持续发展,就是要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实现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坚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保证一代接一代地永续发展。

⊙从政治学科角度思考(1)经济常识:①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树立和落实科学的发展观,坚持城乡协调发展、区域协调发展,是社会主义本质的客观要求。

②社会主义的生产目的是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生活的需要。

树立和落实科学的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是实现社会主义生产目的的客观要求。

考点32 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考点32 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一、可持续发展——人地关系走向协调、和谐的道路环境问题的实质是 ,环境问题是在 中产生的,也必须在 中解决。

(一)可持续发展的概念指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危及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发展。

(二)可持续发展内涵1.三点内涵(1)生态持续发展强调发展要与资源和环境的承载力相协调——基础(2)经济持续发展强调发展不仅重视数量增长,更要追求改善质量;改变传统的生产和消费模式,实施清洁生产和文明消费——条件(3)社会持续发展强调发展要以改善和提高生活质量为目的,与社会进步相适应——目的2.可持续发展系统图(三)可持续发展三个基本原则1.公平性原则同代人之间;代际之间;人类与生物种群之间;不同国家之间;不同地区之间。

2.持续性原则3.共同性原则二、中国的可持续发展实践(一)中国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必然性(中国为什么要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1.人口基数庞大,人口压力大2.人均资源少,资源利用率低,资源紧张3.自然环境面临着极大的危机表现在:一方面,环境污染严重,且由城市向农村蔓延另一方面,生态破坏范围扩大、程度加剧(二)中国实施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重点1.由粗放型经济发展向集约型经济发展过渡2.继续进行计划生育,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发挥人口资源优势3.统筹规划国土开发与整治4.实施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加大环保投入5.保护生物多样性,基本控制环境污染和生态恶化的趋势(三)中国实施可持续发展的途径——循环经济1.循环经济的手段、核心、方式、目的手段;核心;方式;目的。

2.传统经济与循环经济的区别传统经济:资源利用是粗放式、一次性;物质流动是单向的;污染处理只重视末端治理。

循环经济:坚持三原则——资源输入减量化、资源再利用、废弃物再生资源化;物质反复循环流动。

3.实现循环经济的基本途径——工业:清洁生产;农业:生态农业(1)清洁生产在工业经济结构调整中,实现循环经济的基本途径是清洁生产特点:从原料开采、生产制造、消费使用、废弃物处理的全过程,评估产品对环境的影响程度;污染物消除在生产过程中。

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的内涵和意义

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的内涵和意义

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的内涵和意义中国式现代化是指在尊重国情、符合中国国情的前提下,走一条与西方现代化道路有所不同的发展道路。

它强调发展的科学性、可持续性和人本性,追求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的有机统一。

中国式现代化的内涵包括六个方面的核心内容。

首先,中国式现代化强调人民利益至上。

中国政府始终将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将人民群众的需求和诉求放在发展的核心位置。

通过实施扶贫政策、推进农村改革、发展普惠教育、推动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等一系列举措,提升人民的生活水平和幸福感,并不断缩小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

其次,中国式现代化注重可持续发展。

中国政府将可持续发展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底线要求,坚持绿色发展理念,推动能源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

通过加强生态环境建设和治理、推动清洁能源发展、加强资源循环利用等措施,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良性循环,为子孙后代留下更好的生态环境。

第三,中国式现代化强调国家主权和民族尊严。

中国政府坚决维护国家主权和民族尊严,主张非干涉原则,坚决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推动构建公正合理的国际秩序。

通过参与全球治理体系改革,推动南南合作,积极参与全球事务,并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中国方案,为世界现代化进程注入中国的智慧和力量。

第四,中国式现代化注重创新驱动发展。

中国政府将创新驱动作为发展的战略支撑,大力推动科技创新、培养创新人才、改革创新制度等。

通过构建创新生态环境、加大研发投入、强化知识产权保护等措施,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升级相结合,提升中国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

第五,中国式现代化注重人的全面发展。

中国政府将人的全面发展作为现代化的基础性要求,倡导发展全民教育、普及职业技能培训、推进全民健康和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等。

通过提升人民整体素质,提高劳动者技能水平,打造人力资源强国,进一步促进社会进步和国家发展。

最后,中国式现代化强调自主创新能力。

中国政府提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以来,大力推动自主创新,通过培育自主创新企业、建设自主创新平台、加强国际科技合作等,推动科技创新的重大突破和转化。

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必然

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必然

②资源短缺令人担忧
世界七个水资源总量丰富国家比较
468700
巴 西
俄罗斯
加拿大
美 国
印度尼西亚
中 国
印 度
世 界
0
30000
60000
120000
90000
人均径流量(立方米/人)
径流总量(亿立方米)
资料二:跟全世界其他国家相比,中国的农业比其他国家都还要依賴灌溉。美国大約只有十分之一的作物从依賴灌溉的农地上收成,而中国从依賴灌溉的农地收成的粮食,則占了中国所有作物生产的十分之七,甚至更多。每炼一吨钢,德国、日本等先进的工业国家只需6公斤的水,但在中国却要23到56公斤左右;造紙工业中,中国每生产一吨紙最少要用掉456公斤的水,但在已工业化的国家則只需要不到200公斤。
02
产品利用回收 产品废弃处理 环 境
资源的摄取
产品包装运输
清洁生产从原料开采——生产制造——消费使用——废弃物处理的全过程来评估产品对环境的影响程度。
产品生产制造
原材料加工
产品包装运输
02
2、农业生产模式——生态农业
生态农业: 一种社会、经济与生态效益密切结合的现代农业模式
留民营生态农业主要措施:
说一说这些论述中都蕴含了哪些可持续发展的思想
为人君而不能谨守其山林菹泽草莱,不可以立为天下王。 (《管子·轻重甲》)
斩伐养长,不失其时,故山林不童,而百姓有余材也。 (《荀子·王制篇》)
1994年,乡镇企业废水排放量达43亿吨,工业粉尘的排放量达580万吨。 土法上马开采石棉矿
我国沙尘暴频起和荒漠化扩展的步伐是一致的。沙尘暴就是土地荒漠化的警报,沙尘暴发生的频度和速度的增大则是敲响了生态危机的警钟。

谈谈中国走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历史和现实依据

谈谈中国走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历史和现实依据

结合现实,谈谈中国走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历史和现实依据。

一、可持续发展的涵义广泛的涵义:一九八七年由世界环境及发展委员会发表的布伦特兰报告书所载的定义是可持续发展是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称为可持续发展。

科学性定义:由于可持续发展涉及到自然、环境、社会、经济、科技、政治等诸多方面,所以,由于研究者所站的角度不同,对可持续发展所作的定义也就不同。

(1)生态学家:认为可持续发展是不超越环境,系统更新能力的发展;(2)世界自然保护同盟、联合国环境规划署、世界野生生物基金会:认为可持续发展是在生存于不超出维持生态系统涵容能力之情况下,改善人类的生活品质;(3)经济学家:认为可持续发展是在保持自然资源的质量及其所提供服务的前提下,使经济发展的净利益增加到最大限度;(4)科学家:认为可持续发展是可持续发展就是转向更清洁、更有效的技术一一尽可能接近‘零排放’或‘密封式’,工艺方法一一尽可能减少能源和其他自然资源的消耗。

综合性定义: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自身需求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

二、可持续发展的历史和现实依据从1962年《寂静的春天》的发表引起人们对环境问题的争论到1992年正式确立走可持续发展道路,这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才使得中国人民对环境问题高度重视。

但是,这是一条必经之路,无论是对全世界而言还是对中国而言,可持续发展都是历史发展的必经之路,原因有一下几点:第一:地球的资源是有限的。

1968年,米都斯领导的17人参考人口、工业发展、粮食、污染和不可再生资源提交了研究报告《增长的极限》,得出地球资源有限,必须要抑制增长的结论。

例如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化石能源,石油、天然气,他们都是千百万年前埋在地下的动植物经过漫长的地质年代形成的不可再生资源,一旦枯竭,便无法恢复。

而人们正在毫无节制的开采,丝毫不考虑后果,长此以往,我们的子孙后代甚至是我们,将面临资源枯竭的危险。

结合当代中国的基本国情,谈谈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要坚定不移地走科学发展道路

结合当代中国的基本国情,谈谈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要坚定不移地走科学发展道路

结合当代中国的基本国情,谈谈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要坚定不移地走科学发展道路。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第一次明确提出了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也就是又好又快发展的观点。

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对这一理论体系进行了全面深刻的阐述。

科学发展观是我们党从新世纪新阶段我国国情出发,总结建国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20多年来的实践经验得出的重要启示。

科学发展观是针对当前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为适应市场经济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需要而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是我们党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规律进一步深化认识而取得的重大成果,是对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发展中的马克思主义。

科学发展观的内涵十分丰富,它包含了坚持以人为本,这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内容;坚持改革开放是科学发展观的强大动力;促进全面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目的;保持协调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原则;实现可持续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总体要求等。

科学发展观全面回答了为谁发展、发展什么和如何发展的问题。

(1)回答了“为谁发展”的问题,以人为本,就是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把人民利益作为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满足人们的物质文化需求,保障人们的政治、民主权利。

一句话,就是一切依靠人民,一切为了人民。

(2)回答了发展什么的问题,这涉及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各个领域的发展,既包括生产力和经济基础问题,又包括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问题,是经济发展、社会发展、人的全面发展的统一,是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的统一,总之,是一个立体的多层面的综合发展体系。

(3)回答了怎样发展的问题,基本内容就是坚持“五个统筹”,既统筹城乡协调发展、统筹区域协调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统筹国内发展与对外开放协调发展。

此外,科学发展观还要求可持续发展,就是要实现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既要考虑当前发展需求,又要考虑未来发展需求;既要满足当代人的利益,又不牺牲后代人的利益,在更高水平上实现人与自然协调互动和一代一代永续发展。

中国的可持续发展战略

中国的可持续发展战略

中国的可持续发展战略中国人口众多,人均资源占有量相对不足,经济基础比较薄弱,伴随着经济高速增长而出现的环境污染、生态失衡现象也越来越严重,因此,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是中国的必然选择。

中国政府在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会议之后不久,就组织编制了《中国21世纪议程》。

该《议程》是世界上首部国家级可持续发展战略。

它的编制成功,不但反映了中国自身发展的内在需求,而且也表明了中国政府积极履行国际承诺、率先为全人类的共同事业做贡献的姿态与决心。

近几年来,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已开始全面实施。

可持续发展思想作为一种新的意识和观念、新的思维与方法,已渗透于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各项事业中,融入了社会的各个阶层、各个行业。

各部门、各地方都根据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和目标,制定了适应各自情况和需要的议程、行动计划、优先项目,并正在为既定的目标而努力奋斗。

中国正满怀信心与憧憬在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上前进。

一、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是中国的必然选择中国走上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是中国的基本国情决定的,是对传统发展模式冷静反思的结果,也是顺应国际潮流、履行国际承诺的需要。

(一)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是中国的基本国情决定的国情是一个国家的基本情况和特点,对国情的认识是国家知道制定路线、方针、政策和发展战略的基础。

中国的基本国情是人口基数大,人均资源少,经济和科技水平都比较低。

这个国情决定了中国必须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1、人口的现状与发展趋势1996年底,我国人口已达12、24亿(不含台湾和港澳),约占世界总人口的22%。

这是我国的特殊国情。

人口众多给我国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带来了许多矛盾和问题。

首先是,我们必须在占世界7%的国土面积和7%的耕地面积上养活占世界22%的人口,而且要不断地使人民的生活水平得到显著提高,这与我国目前的底子比较薄、国力尚不十分雄厚存在很大的矛盾。

1980年以来,我国国民生产总值按可比价格计算,平均每年增加920亿元,而人口平均每年增加1500万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中国为什么一定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2中国水资源短缺的原因?3物理污染的特征及控制措施是什么?问题一:中国为什么一定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1人口压力人口的急剧增加是当今环境的首要问题。

根据联合国预测,按目前每45年人口倍增计算,到2035年,世界人口将增至106.4亿,而地球最多可养活80亿人。

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人口压力巨大。

过多的人口不仅会造成巨大的环境压力,还会造成城乡就业矛盾突出,使结构性失业更加严峻。

同时我国社会保障体系不健全,劳动力市场机制尚不完善,人口老龄化、体制改革和经济结构调整等问题对社会保障的压力较大。

中国在不到全球7%的耕地上解决了占世界22%人口的吃饭问题,这是一件了不起的工程,同时它也说明了中国人口对土地和粮食的压力。

中国陆地总面积为960万平方公里,是世界最大的国家之一。

在现有的经济技术条件下,可被农林牧副渔业和城乡建设利用的土地占总面积的三分之二,其他三分之一则是沙漠、戈壁、冰川、石山或荒漠,利用难度很高,成本极大。

为支持中国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提高人均粮食占有量,就必须降低人口的增长速度。

2资源短缺中国的资源总量丰富,人均资源储量远远低于世界水平。

1)能源:我国能源总的特点是:“多煤缺油少气”,“北多南少,西丰东缺”。

煤炭使用过多带来的问题:环境污染:SO2、NOx和粉煤灰等;消耗运能;增加用能成本;煤炭开采过程中的问题2)资源:尽管中国坚持不懈地植树造林和保护森林资源,但是由于历史条件和自然条件的限制,目前,中国的生态环境仍比较脆弱,森林资源供求矛盾十分突出。

中国的人口增长对木材产生了巨大的需求,一方面是对木材制品的需求,另一方面是对薪柴的需求。

这种需求驱使人们对森林的大量坎伐。

据统计,在全国140个森林局中,已有61个局处于过度采伐状态,25个局的森林资源已经基本枯竭(曲格平,李金昌,1991年)。

目前,中国的用材、薪柴、纸浆和其他林业经济产品的供应都很紧张。

与此同时崐,由于人口增长对粮食和耕地的需求,加剧了开荒毁林的过程。

随着牧区人口的快速增长,中国的草原出现了超载放牧和过度开垦的现象,其后果是草原的沙漠化。

中国每年流入江河的泥沙量多达50多亿吨,涉及11个省区,主要在黄土高原和南方的丘陵地区。

黄河每立方米水含沙量在37公斤以上,为世界第一。

长江每立方米水含沙量也达到了1公斤以上,为世界第四。

长江上游多为红色土壤,土层最薄的地区只有4厘米,土层下则是坚硬的岩石。

森林的开采、草原的沙化和水土的流失与人口增长有直接的关系。

因此,控制人口增长,减少牧业和林业人口,实现人口的产业结构转变,是缓解森林和草原生态环境危机的一项根本性的措施。

中国是世界上能源储藏比较丰富的国家之一。

各种矿产资源种类比较齐全。

有不少矿产资源储量在世界上居前列。

但是,由于中国人口众多,人均资源占有量并不高。

由于人口迅速增长,高耗能工业广泛建立及能源价格长期偏低,使中国的能源供给长期处于紧张状态。

各种预测表明,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国的能源供需矛盾将进一步激化,能源利用所产生的环境污染问题也将进一步加剧。

近年来,中国农民滥采矿藏的问题十分严重,这无疑是农村剩余劳动力对自然环境的直接冲击。

为保证矿产能源的长期和有效供给,提高开采效率和减少开采利用过程中的环境污染,是中国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得以实现的基本条件之一。

中国陆地水资源总量为2.8万亿立方米,居世界第六位。

虽然水资源的总量不少,但利用难度较大。

原因在于:一是时间分布不均匀,水资源东南多、西北少;二是时间分配不尽人意,大部分降水量集中在夏季,而且年际变化大。

人口的增长对水资源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①人口的增长使水资源短缺现象更为突出。

1949年以来,中国人口增加了一倍多,相当于人均水资源减少了一倍多;与此同时,生活、生产用水量急速增长,逐步出现了大片的缺水现象。

以北京市为例,1962年前,北京市的水资源是供过于求,此后,随着人口的增加,生产的发展,使用水量急剧上升,1970年基本上处于供需平衡状态,此后,水资源危机开始出现,目前水资源短缺已经成为北京市生产和生活的一个重要问题。

②人口的增长间接地使水资源总量下降。

主要表现在:一是人口增长对耕地的需求导致“围湖造田”,破坏了地表水;二是人口增长导致对地下水的超量开采,减少了地下水的总储量。

由于超采地下水,一些城市发生了地面下沉,一些沿海城市还出现了海水侵入,影响了地下水的质量。

③人口经济活动导致了水体的严重污染。

目前,中国每年的废水排放量约为350-400亿吨,其中三分之二以上的工业废水平大部分未经处理直接或间接地排入水体。

地下水的情况也与此类似,大部分城市地下水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污染,特别是北方城市地下水的硬度逐年上升。

3环境污染不走发达国家“先污染在治理”的老路,也不是前几年提出的“防治为主”,而是要综合对待。

目前中国生态变化态势令人担忧人口膨胀、自然资源的不合理利用,造成生态环境恶化和自然生态的失衡。

各种自然灾害频繁,削弱了自然生态环境的承载能力。

环境污染不断加剧在全国600多座城市中,大气质量符合国家一级标准的不足1%。

全国每年排放污水360亿吨,除70%的工业废水和不到10%的生活污水外,其余污水未经处理直接排入江河湖海,致使水质严重恶化。

城市垃圾和工业固体废物日增,大部分未经妥善处理。

问题二:中国水资源短缺的原因?1本身原因:人口中国陆地水资源总量为2.8万亿立方米,居世界第六位。

虽然水资源的总量不少,但利用难度较大。

原因在于:一是时间分布不均匀,水资源东南多、西北少;二是时间分配不尽人意,大部分降水量集中在夏季,而且年际变化大。

2利用率城市集中运行的中水设施一次性投资太高,远高于目前水价的自来水供水投资。

由于前期投资较大,开发商没有积极性,这已成为制约中水回用发展最重要的因素。

目前仅在北京等极少数大城市的部分新建小区安装,且正常运行的又不到20%。

城市里,洗浴中心、高尔夫、滑雪场在奢侈用水,洗车、浇花、景观、冲马桶等也用自来水,水的奢侈使用和低利用率更加剧了水资源的紧缺。

在当今这个追求钱权名的时代,奢侈消费和粗犷生产的方式,很少有人把不值钱的水当回事。

管理部门为了利益争管水的权利,并没从保护水资源去努力。

水危机的背后是人的危机。

农业灌溉技术落后。

工业,重复利用率不到发达国家的1/3。

城市,浪费严重、污水回用率低。

中国一年洗衣污水量就将近22亿吨,相当于34个十三陵水库,76个昆明湖。

仅北京市2005年废水排放为10.10亿吨,其中生活污水就达到8.82亿吨,占总排污的近90%。

3管理制度的缺失由于节水、治污不但没有多少眼前的经济效益,还需要大量的投入资金,绩效也不明显,人们自然就没有积极性。

管理部门多在争管水的权利,没努力采取措施去对保护水资源,而是极尽所能地利用水为部门索取利益,争取福利。

工业企业、城市生活污水很多不经治理就直接排走,造成地表和部分地下水体的严重污染;地下水超采造成华北6万多平方公里的沉降等,是政府只顾眼前利益和监管的缺失。

同时又不惜成本、不惜代价进行调水,受水城市在享受调水红利的同时,环境生态也在付出沉重的代价。

另一方面,由于国家应没有建立完善的节水环保科技新产品的宣传、推广、补贴的政策机制。

节水产品象节能灯一样由于较高的成本处于市场竞争的劣势,节水技术没有得到广泛推广。

问题三:物理污染的特征及控制措施是什么?(一)特征1声学污染1)感觉型污染,与人所处的环境和主观愿望有关。

2)不会在环境中遗留有害有毒的污染物质。

3)噪声源分散而广泛,噪声源分布很广,难于集中处理,但影响范围有限。

4)声源停止,噪声立即消失,没有后效作用。

5)噪声渗透到人们生产和生活的各个领域,而且能直接感觉到它的干扰。

不象物质污染产生后果才受到注意。

6)噪声污染往往是受到抱怨和控告最多的环境污染。

2电磁辐射能量以电磁波的形式由源发射到空间的现象,能量以电磁波形式在空间传播电磁波污染,又称电磁污染或称射频辐射污染。

它是以电磁场的场力为特征,并和电磁波性质、功率、密度及频率等因素密切相关3放射性污染1)放射性污染物的放射性与物质的化学状态无关;2)每一种放射性核素都能放射出具有一定能量的一种或几种射线;3)每一种放射性核素都有一定的半衰期,不因气压、温度而改变;有的放射性核素的半衰期极长,例如241Pu的β衰变产物241Am的半衰期为433年,238 93U高达109年,而有些则只有几分钟甚至几秒;4)除了核反应条件外,任何化学、物理、生物的处理都不能改变放射性核素的性质;5)放射性物质进入环境后,可随介质的扩散或流动在自然界稀释和迁移,可在生物体内被富集并由此而产生在人体内的放射性污染即内照射。

4光污染局部性:光污染岁距离的增加而迅速衰减不残余性:在环境中光源消失,污染即消失相对性5热污染在城市中产生“热岛效应”。

(二)防治措施1声学污染噪声的传播一般有三个因素:噪声源、传播途径和接受者。

传播途径包括反射、衍射等各种形式的声波行进过程。

只有当声源、声的传播途径和接受者三个因素同时存在时,噪声才能对人造成干扰和危害。

因此,控制噪声必须考虑这三个因素1)从声源上降低噪声空气动力噪声可利用平滑的气流通道和降低气流速度加以控制;机械性噪声可以利用或阻尼物料减少摩擦或撞击进行控制;电磁性噪声可以利用消声器进行控制。

2)从传播途径上控制噪声在噪声到达耳膜之前,采取阻尼、隔振、吸声、隔声、消声、个人防护和建筑布局等措施,尽力减弱或降低声源的振动,或将传播中的声能吸收掉,或设置障碍,使声音全部或部分反射出去,减弱噪声对耳膜的作用。

3)在接受点阻止噪声个人防护、建筑合理布局和绿化减噪。

城市噪声的综合防治技术:控制城市人口、合理使用土地、噪声功能区域划分2电磁辐射采用电磁屏蔽。

所谓电磁屏蔽就是采用一些方法,将电磁辐射的作用和影响限定在指定的空间范围内,其目的是阻碍电磁辐射在空间的传播和扩散。

电磁屏蔽除了在工业生产上有其特有的作用外,在电磁污染的防护方面也是一种较为有效的方法。

对于不同的对象和要求,目前采用的屏蔽方法一般有以下几种:1)屏蔽室由金属(片、网)所构成,多用于大型机械组成或控制室的主动场屏蔽。

屏蔽衣、屏蔽头盔和屏蔽眼镜:这些均是个人防护用具,可以有效地降低电磁辐射强度,以保护从事接触电磁辐射工作人员的身体健康。

2)屏蔽罩这是对小型仪器的主动场屏蔽的主要方法,屏蔽所用材料一般要求是电阻率小的导电性材料,如铜、铝等。

3)别把家用电器都集中在一起使用。

假如有应用手册,应根据指示规范,保持安全操作距离。

尽量避免长时间操作。

保持室内空气流通。

当电器不使用时,最好把电源关掉,而不是让它处于备用状态,这样不仅可以省电,还可以减少微量电磁辐射的累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