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案例分析1

合集下载

初中语文教学案例分析(通用6篇)

初中语文教学案例分析(通用6篇)

初中语文教学案例分析(通用6篇)【篇1】初中语文教学案例分析教学目标:2、在快乐中学习,在合作中进步,并运用写景状物的方法,了解“借景抒情”的写作方法,提高观察力和想象力。

3、感受作品真诚坦然的美丽,培养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教学重点:诵读、理解优美字词句的含义及表达效果。

教学难点:揣摩紫藤萝所蕴含的深刻寓意。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二)检查预习1、走近宗璞让学生自由发言,饶有兴趣地说说自己预习查寻到的有关女作家的基本概况。

2、正音正字,扫除障碍检查字词是一个常规手段,它能督促学生认真预习,培养学生扎实的基本功,过字词关,而利用多媒体课件能有效地节省时间。

(三)整体感知1、擂台大挑战老师配乐范读课文,学生用“我认为,读得好,好在,—”和“我认为,读得不好,因为,—的形式“作出评价,并选取一段用你认为好的方式进行自读。

挑战老师,争当擂主。

[说明]通过这个环节初步把握抒情散文的朗读技巧2、全班齐读、并思考以下问题(四)合作探究先把全班分为八组,讨论以上两个问题,并做好记录。

(1)、明确:绘色,绘形,绘神(2)、明确:先写花瀑,次写花穗,再写花朵。

是按由整体到局部的顺序描写的。

(五)体验感悟教育家曾说过,在教学过程中最可怕的就是低估了学生能力,因此,我设计了下面两个问题,打开学生的思路,让他们立足文本,畅所欲言)(六)拓展延伸(七)总结全文“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最后,我通过“这节课,学习这篇抒情散文你有什么收获?让学生自我总结本次课的收获和不足,了解本节课是否达到教学目的以及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

从而小结全文,并布置以下作业(八)布置作业1、完成课后练习第二题2、摘抄文中优美词句,并加以赏析。

结束语:宗璞的这篇《紫藤萝瀑布》笔触生动而细腻,手法灵活而多变,它的意义真实而深远。

那盛开的紫藤萝花生机勃发、辉煌灿烂,让我们感受到了它顽强的生命力,更让我们深刻体悟到了生命长河的永无止境。

教学经典案例分析1

教学经典案例分析1

教学经典案例分析11. [案例]有人认为在课堂中,师生保持“零距离接触”,学生回答教师的问题,做教师要求做的事,只要有这种共同活动就是师生互动。

问题:你认为这种说法对吗?为什么?[参考答案]显然,这种认识是肤浅的,这将使师生互动流于形式。

作为一种特殊的人际交往,师生互动旨在让学生积极主动地思维起来,不仅要让他们“在思维”,更要让他们“会思维”。

认知心理学指出,有问必答,有求必应,有时是积极思维的表现。

由此可见,师生互动并不仅仅是一种教学形式,其实质是教学原则和教学思想的体现。

因此,广义地讲,凡是能调动学生积极思维来完成认识上两个飞跃的各种教学活动和措施都可以看成是师生互动。

2、[案例]一位小学数学教师教学“千克的初步认识”时,在用教具—天平来称粉笔时,忘了拆下天平物盘下的胶垫,出现了第一次称一支粉笔为100克,第二次称一支粉笔为10克。

而该老师把两次测量10倍之差向学生解释是天平这种测量工具的误差。

请你评价一下这位老师处理错误的方法。

问题:假如你是这位老师,你用什么方法来解决?[参考答案]:老师在课堂上出现错误是不可避免的,而是如何对待和处理的问题。

对待课堂上出现的错误,应该是善待错误而不是放纵错误,并通过教学机智把错误的事实转变为探究问题的情境,打破课前的预定目标,促使具有鲜活的个性的探究发现在课堂中创造生成。

如前面例举的那位老师,当发现这个“天平”称一支粉笔会相差10倍的错误问题时,假若以此来创设问题情境,把“怪球”踢给学生,则能迅速激起学生探究的欲望,让他们亲身经历寻找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学生就不仅会发现问题的拆下天平的胶垫,还能通过亲自观察、积极思考、动手操作等感知和体验,从而获得认识天平、使用天平的经验。

3、[案例]一次公开课过后,我把课堂上用过的精美卡片作为奖励发给同学们,然后对他们课堂上踊跃的表现给予表扬。

从这以后,我渐渐发现我班注意力不集中的宋振铭同学在课堂上的听课状态有了明显的好转。

《圆的面积》教学案例分析(1)

《圆的面积》教学案例分析(1)

《圆的面积》教学案例分析保康县实验小学汤小华本案例教学内容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圆的面积”。

片段一:创设生活情景,引出课题电脑显示:圆形草坪的实际情境图师:从中你发现了什么信息?生1:我发现了五个工程师在铺草坪生2:我发现了花坛是圆形的生3:我发现了一个工程师提出了一个问题:要给这个花坛铺上草坪大约需要多少平方米的草皮?师:你们知道怎么办吗?生:只要知道圆形花坛的面积,就可以求出草皮的面积师:只要知道圆的面积就可以解决这个问题了,是吗?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圆的面积。

(板书:圆的面积)【评析】: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是《数学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之一,在揭示课题时创设生活情境,提出数学问题,这一环节的教学使学生真切地感受到数学就在我们的身边,让学生明白数学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的道理,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爱数学的兴趣。

片段二: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和猜想师:在学习这节课之前,你们有什么想法、有什么问题、想从这节课中学会什么知识?生1:怎样计算圆的面积?生2:计算圆的面积有没有计算公式?生3:圆的面积和什么有关系?师板书:圆的面积的大小到底和什么有关?电脑显示:三个半径不同的圆形,让学生观察思考并猜想生:圆的面积和半径的长短可能有关(板书)师:能不能把你的想法和大家说一说?生:第一个圆的半径短,面积小一些,半径长的,面积就大师:是不是和半径有关呢?下面我们进行深入的探究【评析】:这一探索性的设问,既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又使学生产生悬念,引入深思,它与后面得出圆面积公式的验证,前后呼应,融为一体。

片段三:唤醒知识经验,促进有效迁移,化“曲”为“直”电脑显示:长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师:回忆一下,我们学过的这些图形,当初是怎样推导出它的面积的?生1:长方形可以通过“数格子”的方法。

(电脑显示)生2: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可以用切拼方法(电脑显示)(师板书:切拼转化)师:“切拼转化”有什么好处?生1:把没学过的图形转化为学过的图形生2:把不懂的问题变为可以解决的问题师:也就是“化未知为已知”(板书)师:我们今天学习的圆形该用什么办法来探究呢?想一想生:用“数方格”的方法争论后得出结论:麻烦、局限性、不准确师:有没有更好的办法呢?生1:把圆转化为我们学过的图形生2:我们以前学过的图形是“方”的,这个是“圆”的,怎么转化呢?生3:可以象学习圆的周长一样,把“曲”的变为“直”的生4:但以前是一条线,可以拉开,可是现在求的是一个面,要怎么办呢?生5:可以用切拼的方法师:切开了再转化?生1:可是怎么切呢?生2:沿着直径切下去电脑显示:师:出现了什么?生:两条线段师:我们终于完成了这步“化曲为直”(板书)【评析】:让学生讨论并再现前面学过的平面图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根据学生的回答,电脑配合演示,给学生视觉刺激,这个过程不仅仅是为了回忆,而是通过这一环节,通过学生的争论,渗透了一种重要的数学思想,即就是“转化”的思想。

《9加几》教学案例分析(1)

《9加几》教学案例分析(1)

《9加几》教学案例分析一、教材分析“9加几”在这之前,学生对10以内加减法已经熟练掌握以及对20以内的两位数充分认识,并且已经学习了《10加几》,充分体会到10加几的简便,所有的这些都为在数学课堂活动的过程中“发现——理解——强化”“凑十法”奠定了基础。

“9加几”的学习是学生对加法学习的延伸,也是一次飞跃。

“9加几”的思想方法是“凑十法”,是学生思维方法的扩展。

“9加几”第一次也进位加法的学习,为进位加法建立起一个“模型” 对以后学习8加几、7加几,……起着很重要的作用,可以说以后任何进位加法计算都是其扩展。

所以,掌握“9加几”的思维方法——凑十法对学生今后的学习至关重要。

二、设计理念《数学课程标准》强调:数学作为一种普遍适用的技术,有助于人们收集.整理.描述信息,并建立数学模型,进而解决问题…………,本节课是为学生建立进位加法的数学模型,即:凑十法。

数学课堂是活动的课堂,教师应该给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

在揭示凑十法之前,让学生充分参与生动丰富的数学活动,并在已有的经验基础上创造“9加几”的计算方法,获得数学探索的经验,即方法的多样化。

学生探索出来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正是方法多样化的体现,但不是所有的方法都是有价值的,所谓“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在这里“有价值的数学”即对学生进一步学习有帮助的数学以及优化的数学方法,即方法的最优化。

方法最优化需要教师对学生有价值的引领。

掌握最优化的“9加几”方法(凑十法),正是本节课的最终目标。

数学课堂承认个体差异,但是也可以让部分认知水平较高的学生带动其他一些相对落后的学生,做到所有的学生得到相应的发展。

根据这样的理念,这节课以活动——练习为主,在初步活动中部分学生能够发现“9加几”的相应最优化的算法(凑十法),再返回活动,让其他学生也得到相应的经验,最终理解“凑十法”,最后通过练习让学生的经验得到强化。

教学案例分析 (1)

教学案例分析 (1)

教学案例分析《我选我》教学案例分析“我选我”,这是多么简单的三个字。

但是,说出这句话,是需要勇气的。

特别是小学生。

“我选我”的意义,远远超出了选劳动委员这件事本身。

“我选我”,表达了王宁真心诚意地为同学服务,因而受到大家的拥戴。

课文读熟后,我注意了对下面词句的体会。

(1)选谁呢?教室里静悄悄的,大家都在想。

(从“静悄悄”体会到什么?)(2)突然,王宁站起来说:“我选我。

”(从“突然”体会到什么?)(3)王宁的话刚说完,教室里响起一片掌声。

(从“一片掌声”体会到什么?)在学生交流过程中,引导学生说说从这些词句中体会到什么,并读出相对应的语气。

创设情境(一名同学当“王宁”),在朗读中表达课文的思想感情师:假设你是王宁,应该怎样表演?生:应该等我们想一会儿了,才突然站起来说:“我选我。

”因为课文中说:“选谁呢?教室里静悄悄的,大家都在想。

”老师走到“王宁”同学的面前,摸摸他的头,亲切地说:“王宁,你说这位小朋友说得有理吗?”“王宁”诚恳地点了点头。

老师接着说:“王宁,说说吧,你在想什么呢?”“王宁”:我在想到底是选自己呢?还是选别人?师:“王宁”是这样想的,假设你是王宁,你会想什么?生1:我会想:到底选谁呢?班上除了李小青热爱劳动,还没有第二个赶上他。

我也爱劳动,选我吧,我又怕同学们笑话我,哪有自己选自己的呢?生2:我会想:我假如不勇敢地站起来选自己,万一选到别人,我心里会后悔的;但是,选自己吧,肯定同学们会笑我。

生3:我会想:我和李小青是好朋友,他平时是怎样管理班级清洁卫生的,我都知道。

我能尽到劳动委员的职责,我应该选自己当劳动委员。

师:孩子们,你们说得太好了,都把自己当成王宁,设身处地地去想他丰富的内心世界。

我想:王宁可能就像你们想的那样,他的确经过了一翻思想斗争,才勇敢地站起来选自己,这需要多么大的勇气和胆量啊!体会:教学不但仅是一种告诉,更多的是学生的一种体验、探究和感悟。

语文学习重在孩子独特的内心感受,这种感悟,不是老师教给孩子们的,而是学生亲自进入文本,与文本之间实行真心对话,结合自己的亲自体会,去体验课文中人物的情感,与课文中的人物达成共识,从而使学生受到情感的熏陶,培养准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小学教学案例分析范文

小学教学案例分析范文

小学教学案例分析范文小学教学案例分析。

教学案例一,《小学生英语课堂教学案例分析》。

一、教学目标。

1. 能够听懂并正确朗读单词和句子。

2. 能够用所学知识进行简单的对话交流。

3. 能够理解简单的英语故事并做简单的阅读理解。

二、教学内容。

1. 单词,apple, banana, cat, dog, elephant, frog, etc.2. 句子,What's this? It's an apple. Is this a cat? Yes, it is. No, it isn't.3. 故事,The Lion and the Mouse.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1. 重点,单词和句子的听说读写。

2. 难点,理解并运用句子进行简单的对话交流。

四、教学过程。

1. Warm-up(热身),通过唱歌、游戏等活动引导学生进入英语学习状态。

2. Presentation(呈现),教师通过图片、实物等展示单词和句子,让学生听、说、读、写,并进行简单的对话练习。

3. Practice(练习),学生进行小组或个人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4. Production(输出),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故事表演等活动,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实际交流。

5. Homework(作业),布置相关练习作业,巩固所学内容。

五、教学手段。

1. 多媒体课件,用于展示单词、句子和故事图片。

2. 实物或图片,用于教学呈现和练习。

3. 游戏和活动,用于活跃课堂氛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六、教学评价。

1. 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是否有所提高。

2. 学生是否能够理解并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简单的对话交流。

3. 学生是否能够理解并做简单的阅读理解。

七、教学反思。

1. 教学目标是否能够达到。

2. 教学内容是否能够引起学生的兴趣。

3. 教学手段是否能够有效帮助学生掌握知识。

教学案例二,《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案例分析》。

一、教学目标。

1. 能够掌握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案例分析范文

教学案例分析范文

教学案例分析范文
《教学案例分析》
教学案例分析是一种重要的教学方法,通过分析真实的教学案例,教师可以更深入地了解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挑战,同时也可以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和方法。

下面我们将通过一个具体的教学案例来进行分析。

在某高中数学课上,老师讲解了一个比较难的题目,但是大部分学生都没有理解。

在课堂上,老师反复讲解,但效果并不理想。

于是老师决定采用教学案例分析的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

首先,老师收集了学生们在学习过程中的一些常见困惑和疑问,然后选取了一个具体的案例,结合学生的现实生活和经验,以及学生已掌握的知识点来进行分析。

通过案例分析,老师发现学生们对于这个题目的困惑主要集中在如何运用已掌握的知识来解决新的问题上。

接下来,老师在课堂上进行了案例分析的讲解。

她首先引导学生回顾所学的知识,然后通过案例教学的方式,让学生们逐步分析和解决问题。

在这个过程中,老师注重引导学生思考、自主探究,让学生们充分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

最后,老师对学生们进行了深入的讨论和总结。

通过这样的教学案例分析,老师不仅帮助学生解决了困惑,还培养了学生们的问题解决能力和思维能力。

通过对这个教学案例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教学案例分析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教学方法。

它能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动力。

同时,它也能帮助教师深入地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和问题,及时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因此,在今后的教学中,教师们可以多加运用教学案例分析的方法,来促进学生的学习和成长。

教育教学案例分析范文

教育教学案例分析范文

教育教学案例分析范文教育教学案例分析是教育教学实践中的重要环节,通过案例分析可以深入了解教学过程中的问题和挑战,为教师提供有效的教学策略和方法。

下面将以一则教育教学案例为例,进行分析和探讨。

案例,小明是一名初中生,数学成绩一直不理想。

在一次数学课上,老师讲解了一个概念,小明听不懂,也不敢问老师。

课后,小明也没有主动复习,导致考试成绩再次不理想。

首先,我们需要分析小明的学习情况。

从案例中可以看出,小明在课堂上没有及时明白问题,也没有主动复习,这说明小明在学习上存在 passivity 和不积极主动的问题。

其次,需要分析教师的教学方法。

老师在课堂上可能没有及时发现小明的困惑,也没有给予及时的解答和指导,导致小明的学习困难得不到有效解决。

针对小明的学习 passivity 问题,教师可以在课堂上采取更加互动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提问,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同时,老师也可以在课后安排一些针对性的辅导和复习,帮助学生及时消化和巩固所学知识。

对于教师的教学方法,需要及时发现学生的困惑,给予及时的解答和指导,帮助学生克服学习困难,提高学习效果。

通过以上分析和探讨,我们可以得出教育教学案例分析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通过对案例的分析,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问题所在,为教学提供更加有效的方法和策略。

同时,也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自己的学习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

总之,教育教学案例分析是教育教学实践中的重要环节,通过分析案例可以更好地了解教学过程中的问题和挑战,为教师提供有效的教学策略和方法。

希望教师和学生都能重视教育教学案例分析,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和学习效果。

教育教学案例分析 (1)

教育教学案例分析 (1)

教育教学案例东光二中林艳枝青春期起的孩子最不好管教,任性、叛逆我们班的李同学性格内向、倔强,不合群,进入青春期表现尤为突出,在家顶撞家长,在学校又和老师较劲,别人说东他非得向西,成绩下滑严重。

有几次家长找到我泪眼迷蒙的述说,表现出更多的无奈与不知所措。

我多次劝说家长要耐心,相信孩子是懂事的,会好起来的。

那是寒假后开学的第一天,我早早来到班上,看到同学们个个神采奕奕,有说有笑,我注意到李同学更是焕然一新,尤其头发竟然烫了纹理,蓬松松的,很神气,但是这和《中学生行为规范》和学校的规定相违背的,当时我心里很生气,但转念一想,如果直接指出,依李同学的倔脾气,说不定会闹得场面不可收拾,甚至向着更坏的方向发展,不但不能解决问题,还可能闹出乱子。

我抛弃了急躁,稳定了情绪,和同学们问候几句后,走到了李同学的桌旁,亲切而又真诚地说:“你的发型很好看,告诉老师你是怎样弄得?我也想整整头发。

”他不好意思地说:“我这是睡觉压的。

”“哎呀,睡觉就能压出这个样子?你赶快告诉我秘诀。

”他埋头不语,好一会才说:“老师,我这是烫的,我错了。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但我们还小,应该把心思放在学习上,你说呢?”他不住地点头,我也摸了摸他的头发,摇了摇头。

下午上课前,我照例早早来到班级门口,迎候每位同学,只见李同学大步走过来,微笑着向我问好,我注意到他的头发剪成了平头,很阳光帅气。

我也微笑着冲他竖起了大拇指:“多帅得小伙子。

”不久家长打电话,谈及此事,不住得道谢。

家长称,因为此事孩子和父母闹得很僵,但仍无济于事,非常感谢老师的良苦用心,让孩子顺从地无条件改变了态度。

我和家长交流了看法,互相信任,取长补短。

案例分析:案例中的李同学脾气倔犟性格叛逆。

对于这样的学生,简单的批评起不到任何作用,还会激化矛盾甚至使师生间产生严重的对立情绪。

因此采取一些迂回战术很有必要。

因为这些孩子的心理是敏感的,在交流中,要注意教育的方式方法,用宽容将责罚转化为一种无声的教育,让他自己反省,不让叛逆的心里的火气点燃,这样在批评教育,就容易的多,效果也非常好。

教学案例比较分析 (1)

教学案例比较分析 (1)

对教学案例的比较分析姓名:宗悦学号:080314151班级:08级历史学本科一班一、案例介绍1、教学内容:《二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二专题八《当今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第一部分内容)2、教学案例:案例一:保定一中教师《二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现场录制课案例二:衡水一中教师《二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现场录制课案例三:石家庄一中教师《二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现场录制课3、研究方法:“同课异构”研讨法4、分析角度(1)教学过程(2)教师表现(3)课堂效果二、对三个教学案例的比较分析要对三个案例进行比较分析,首先必须对教材有所了解。

《二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一课是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第二册专题八《当今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的第一部分内容,包含两个子目,一是布雷顿森林体系,二是以美国为主导的世界贸易体系的形成。

课程标准对这一专题的要求是:以“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为例,认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以美国为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

三位老师对这一目标的把握显然都十分到位,并在此基础上都有各自的发挥。

接下来我准备从教学过程、教师表现、课堂效果三个方面分别进行比较分析。

(一)教学过程1、主要教学方法:统观三个案例的整个教学过程,可以发现案例一采取了以教师讲解为主,辅以少量学生分析的教学方法,基本上是传统讲授法通过多媒体的再现回放。

而案例二和案例三采取了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方式,学生活动以及合作学习、合作探究较多,是新课标所提倡的教学方式。

具体到教学过程,三个案例也有很大不同。

2、具体教学过程:三个案例的教学设计都是十分完整和精致的,但也存在明显的不同,接下来我准备从导入环节、新授课环节、总结环节三个方面来进行比较并谈谈自己的看法:教学环节案例一案例二案例三评价导入环节从经济全球化的表现和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过程入手,由大化小,引出本课一针见血,直击美元主导地位,进入本课用贴近人们生活的现实情况导入本课三个案例的导入法都能起到让学生有所准备、进入新授课的作用,案例二、案例三显得更简洁、更有趣味,且恰到好处;案例一相比之下有些过长,但也有一个好处,即拉开了整个专题的序幕,显然案例一是想将本课放在整个专题下讲授,强调内容上的前后相继,但作为导入过于冗长,一开始就奠定了比较深沉的授课气氛,此处的导入我认为更适于用在专门的复习课中新授课环节具有一定的保守性,以教师讲解为主,教师掌控课堂中的所有环节,各重要知识点皆使用材料分析的方式,让学生表现的机会较少敢于放手,将课堂交给学生,教师只作为组织者、引导者,使用学生活动较多,各重要知识点皆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具体说:授课过程中,明显可以感觉到案例一的教师课堂掌控力过强,此种方法有一个好处,即学生可以按着老师的思路进行学习,教学比较容易进行,但也较容易出现枯燥平淡的课堂气氛。

教学案例分析范文

教学案例分析范文

教学案例分析范文教学案例分析是教学中常见的一种教学活动形式,通过对真实教学案例的分析,可以帮助教师们更好地认识和理解教学实践中的问题,提高教学水平,促进教学改革。

下面,我将结合一个具体的教学案例,进行分析和总结,以期对教师们在教学实践中有所启发和帮助。

案例背景,在一堂高中数学课上,教师在讲解完一个数学知识点后,布置了一道相关的作业题目。

然而,作业完成后,教师发现学生们普遍存在着对该知识点的理解不够透彻,无法正确应用到实际问题中的情况。

分析,首先,教师在讲解时可能存在着对知识点的讲解不够清晰、深入,导致学生们对知识点的掌握不够牢固。

其次,教师在设计作业时可能没有考虑到学生们对知识点的理解程度,导致作业难度与学生实际水平不符,无法起到巩固知识、提高能力的作用。

最后,学生们可能存在着对知识点的学习态度不端正、学习方法不正确的问题,导致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不够。

总结,针对以上问题,教师应该在讲解知识点时,要注重对知识点的深入讲解,引导学生们从不同角度去理解和掌握知识点;在设计作业时,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合理设置作业难度,让学生们能够在作业中巩固知识、提高能力;同时,教师还应该引导学生们正确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帮助他们更好地掌握知识点。

通过对这个教学案例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教学案例分析是教师们在教学实践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只有通过对教学案例的深入分析,教师们才能更好地认识和理解教学实践中的问题,找到问题的根源,并采取有效的措施加以解决,从而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结语,教学案例分析不仅可以帮助教师们更好地认识和理解教学实践中的问题,也可以激发教师们对教学的思考和探索,促进教学改革和教学质量的提高。

希望教师们能够在日常教学中,多加重视教学案例分析,不断提升自身的教学水平,为学生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教学案例分析(1)

教学案例分析(1)

教学案例分析【前言】:新课程要求构建“双主型”课堂教学,通过师生互动,情感交流来启动学生的求知原动力,通过教师的启发、引导、组织学生进行自主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获取知识,学到方法,发展能力,得到愉快的情感体验,最终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

本人在“平抛运动”一节教学之后,无论是从学生的课后作业,还是从与学生的课后交谈情况来看,这节课是一堂比较成功的课。

后来,我就对这节课进行了仔细分析,发现确有值得在今后的教学中借鉴和发扬之处。

现把当时的教学过程分析如下:【案例情境一】:新课的导入(上课开始:教师在讲台旁边放上一个垃圾桶,并把一个废弃的粉笔头沿水平方向向垃圾桶扔过去,结果扔过头了,摇摇头,重新拣起来,再一次向垃圾桶扔过去,结果这次又没有扔到。

老师现出一脸的无赖,然后以求助和征询的眼光看着学生。

)师:我抛出的粉笔头所做的运动有什么特征?生:轨迹是曲线,只受重力,开始出手时是沿水平方向……师:物体所做的这种运动就叫——平抛运动。

从而点名主题。

生:总结平抛运动的特征。

师:为什么我不能把这个粉笔头扔进垃圾桶里去呢?生:第一次用力过大,而第二次用力又过小。

师:力的大小决定了刚出手时的粉笔头的什么物理量呢?生:速度。

师:只要注意刚出手的速度就可以把粉笔头准确扔进垃圾桶了吗?也有很多同学是这样丢垃圾的,但却不容易做到。

生:沉默,小声讨论,气氛不错。

【分析】:科学探究应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鼓励学生利用身边的器材进行进一步的探究是科学创新的基础,也是新课程标准对学生的要求。

在引入中紧密联系生活实际导入课题,充分体现“从生活走向物理”的新课程理念,由于本节课能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又选择了学生非常熟悉的“扔垃圾”这一“道具”,再加上教师上课开始时自然的表演,一下子拉近了物理与学生的距离,使学生对物理有亲近感,有效激发出了学生学习物理的积极性和原动力,使本节课的教学找准了“戏眼”。

同时以“同学们这样丢垃圾……”对学生渗透环保教育,打破学科本位,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关注社会发展热点。

48篇教学案例分析[1]

48篇教学案例分析[1]

中小学教育教学案例分析例谈一、什么是教育案例分析教育教学案例分析是指围绕一定的教育目的,把教育教学实践过程中真实的情景加以典型化处理,形成可供学习者思考分析和决断的案例(往往是一个故事、一个事例或一个事件),通过学习者独立分析或相互讨论,来提高学习者分析和解决教育问题能力的一种方法。

上海市一位青年教师曾写过一篇《走近语文教学的艺术殿堂》,其中写到在一次作文讲评课上,让一个男生上讲台朗读,结果这位略有口吃的同学遭到了哄笑。

台下的同学们紧紧注视着他,课堂里死寂一片。

沉默中,我突然从后悔自责中省悟:初为人师的我不是也有过临场时的恐惧和冷场时手足无措的尴尬吗?然而是自信战胜了这一切。

有时候,一次小小的成功能够激活一个人在的巨大的自信,可一次难忘的失败也往往可以摧毁一个人仅有的一点自信。

眼前的这一个男孩难道会陷入后一种情形吗?不,绝不能。

我终于微笑着开口了:“既然他不太习惯在众目睽睽之下说话,那索性我们大家都趴在桌上,不看,只用耳朵听吧!”我带头走到教室后,背对讲台站定,同学们也纷纷趴下头来。

终于,我的背后传来了轻巧的羞怯的声音。

那的确是篇好作文,写的是他和父亲间的故事。

因为动情的缘故,我听到他的声音渐渐响了起来,停顿也不多了,有的地方甚至可以说是声情并茂了,我知道他已渐渐进入了状态,涌上心头的阵阵窃喜使我禁不住悄悄回头看看他。

我竟然发现台下早已经有不少同学抬起头,默默地赞许地注视着他。

朗读结束后,教室里响起一阵热烈的掌声。

我知道这掌声不仅仅是给予这篇作文的。

(案例分析并不注重“唯一”的标准答案,而更注重学习者的思考与分析过程。

)二、教学案例分析与教师教育理论学习案例是学校问题解决的源泉。

党的十五大报告中向全党提出:"一定要以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际问题,以我们正在做的事情为中心,着眼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运用,着眼于对实际问题的理论思考,着眼于新的实践和新的发展。

"针对当前教育理论界风行的"浅入浅出"、急功利近,"深入深出"、食洋不犯"浅入深出"、故弄玄虚,以及刻意包装、虚假宣传、浮躁肤浅的不良风气,课题组鲜明地提出,要"深入浅出",返朴归真,坚持深入学校实际,研究现实问题,脚踏实地做学问。

教育教学案例分析范文

教育教学案例分析范文

教育教学案例分析范文
《教育教学案例分析》
在教育工作中,教学案例是教师日常教学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对教学案例的深度分析,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和学习需求,进而有效地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下面就是一则关于教育教学案例的分析。

某校某班地理课上,老师正在进行讲解,课堂气氛比较平淡,学生们似乎没有太大的兴趣。

老师注意到这一点后,决定改变教学策略。

他停下手中的讲义,走到课桌前,开始和学生们互动起来。

他提出问题,发表观点,引导学生思考,让学生们积极参与到课堂讨论中。

同时,老师还通过多媒体工具展示丰富的图片和视频,让学生们通过感官感知来理解地理知识。

这种教学方式让学生们非常感兴趣,他们踊跃发言,积极思考,课堂气氛一下子变得非常活跃。

通过这种互动式的教学方式,老师更好地了解了学生的学习情况,发现了他们普遍对地理知识的不感兴趣的问题,也更好地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

在此基础上,老师引导学生们多思考、多讨论,有效地拓展了知识面,提高了学习效果。

通过对这个教学案例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教学案例分析是教育工作中非常重要的一环。

通过对案例的深入分析,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了解学生,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果。

同时,这也要求教师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和观察力,能够及时发现问
题并进行有效调整。

只有不断提升教学质量,才能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八年级语文上册朱自清《背影》优秀教学案例分析1

八年级语文上册朱自清《背影》优秀教学案例分析1
我认为应该用什么样的语调来朗读这段文字因为??2抓住人物特征刻画人物的方法文段是通是什么来刻画人物形象的原文哪个地方有所体现3最富有表现力的语言我认为文中什么词句运用的好因为??4特定环境下人物的情感体现可选择父亲或我的表现来分析参考性答案
《背影》教学案例分析
朱自清
马灌中学罗利娟
一、教案背景
1、面向学生: 中学2,学科:语文
(文段是通是什么来刻画人物形象的,原文哪个地方有所体现)
(3)最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我认为文中什么词句运用的好,因为……)
(4)特定环境下人物的情感体现
(可选择父亲或我的表现来分析)
参考性答案:
(1)感情基调的把握(舒缓、深沉)
为了让学生更深入的把握文章的感情,教师给学生展示“望父习橘”这个片段的视频朗读。
教师寄语:
有一种爱,它是无言的,又是严肃的,在当时往往无法细诉,然而,它会让你在过后的日子里越体会越有味道,像茶,平淡而亲切,让人在不知不觉中上瘾,一生一世都忘不了——它就是那宽广无边的父爱。世界上最大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大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大的,是父母对儿女的恩情。一个不懂得享受爱的人,他的良知是苍白的;一个不懂得回报爱的人,他的情感是自私的。同学们,不要再把年少无知当作我们可以对爱麻木不仁的理由,不要等到我们失去了爱的时候才懂得去珍惜,既然我们的周围充满了爱,我们就应该有责任读懂爱、感受爱、回报爱。(配合着欧阳菲菲的《感恩的心》这首曲子,把课堂氛围推向高潮)
(四)前提测评
(前面让同学们提前预习了文章,检查一下同学们是否已经扫除了文字障碍。)
正音练习:给加底线的词注音
交卸( xiè)差使( chāi ) 奔丧( sāng )簌簌( sù)
狼藉( jí)踌躇(chóngchú )迂腐( yū )琐屑(suǒ xiè)

初中政治教学案例分析(1)

初中政治教学案例分析(1)

初中政治教学案例分析(1)
案例背景
这个案例发生在某初中政治课堂上,教师在讲解《中国的领导》这一内容时,采用了集体讨论的教学方法。

学生们就中国的领导问
题进行了热烈的讨论。

教学目标
- 了解中国的领导地位和作用;
- 掌握中国的组成和组织原则;
- 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教学过程
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中国的发展历程,明确其在中国革命和建
设中的重要作用。

2. 教师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并表达自己的观点。

例如:“你
认为中国的领导对于国家的发展有何重要作用?请举例说明。


3. 学生利用课本和课前准备的材料,以小组形式展开讨论,互
相交流观点。

4. 每个小组派代表陈述小组的观点,并与其他小组进行辩论,让学生们在辩论中更深入地理解中国的领导地位。

5. 教师总结讨论结果,给出正确的答案和相关解释,帮助学生更全面地理解中国的组成和组织原则。

教学效果
通过这种集体讨论的教学方式,学生们积极参与,思维活跃,激发出了他们的研究兴趣和思辨能力。

他们在小组讨论和辩论中相互交流,增进了彼此的理解和团队合作能力。

最终,学生们对中国的领导地位和作用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总结
这个案例中的集体讨论教学方法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和思考能力,提高了他们对政治学科的学习兴趣。

通过团队合作、辩论和总结,学生们不仅仅消化了知识,还培养了自己的批判思维和表达能力。

这种教学方法可在初中政治教学中广泛应用,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平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案例分析——抓住写作教学的规律
一、作文教学
师:同学们,端午节快到了,我非常想到你们各家去过端午节,不知哪位同学愿意请我?
生:(面露喜色,大声喊)老师到我家!我愿意请您!
师:大家都愿意请我,我很高兴。

但这样争也不是办法。

我看这样吧,谁会做菜,而且做的菜色香味俱全,我就到谁家去做客。

生:(面露难色,不知如何回答)
师:这个条件可能让大家为难了。

不过,离端午节还有好几天呢,如果同学们肯学,一定能学好,能请到我的。

学生:(兴高采烈)好,一言为定!
〔两天后的作文课上〕
师:同学们学会做菜了吗?
生:(大声齐)学会了!
师:呀,这么快?跟谁学的?
学生1:我跟爸爸学的。

……
师:感谢你们的一片诚心。

那你们都学会做什么菜了呢?一定很好吧?生:(不等老师叫,就纷纷起立,七嘴八舌、争先恐后地说起来。

老师请了几位上讲台说给大家听。


师:刚才这几位同学都讲得不错。

听他们一讲,我就知道菜一定做得不错,老师连口水都快流出来了。

但全班这么多同学,不可能每个人都上来说,有什么办法能让老师知道每个同学学会了做什么菜,做菜的过程怎样呢?
生:老师,让我们把做菜的过程和做的什么菜写出来,您不就知道了吗?师:这个主意真好。

这样,老师不但要知道你们做的什么菜,而且还能比较一下,看谁的菜做的最好,我就到谁家去做客,好吗?
生:好!
师:好就快写吧.
这则作文教学与传统的作文教学有什么不同?它对你有什么启示?
二、评析
传统的作文教学,大多是命题或是半命题的作文,其内容老化、枯燥、脱离生活。

所以作文一般拘泥于课本,从句式到文章结构,模仿的居多,雷同的居多。

在传统课堂上,写作被限制在课堂里,100%属于课堂教学。

学生在课堂上的写作过程大体上可以分为两个阶段:一是思维阶段,包括审题、立意、选材构思;二是书面表达阶段,包括起草和修改。

教学中,又由于一些教师思维定势,致使学生作文千人一面,毫无新意可言。

长时间的传统教学中,学生一直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以致“谈写色变”。

案例讲述的作文教学体现了课改后的新作文教学观。

从写作教学的内容和方法看,新课标倡导“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倡导学生“自主写作”,“减少对学生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

提倡学生自主拟题,少写命题作文”。

从写作教学的过程看,教学不在局限与课堂,而是为学生“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在写作前体验生活,“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

案例中的教师抓住了写作教学的规律,选用了“学烧菜”为写作内容,素材直接来自生活。

教学时,教师先以“老师要到菜烧得最好的同学家过端午节”为由,不觉中给学生布置了学烧菜的任务。

这是引导在写作前先对生活实践进行体验,在体验中培养学生观察、思考、表达的能力。

到了写作课上,教师先通过充满智慧的谈话引导学生说说做菜的过程,然后借口方便老师比较让学生书面写作。

因为每个学生都想请老师做客,所以整堂课上,虽然教师只字未提“作文”二字,可学生们却在宽松、和谐的气氛中积极主动地完成了写作。

从教学片段中,我们可以看到,学生一直处于主动学习状态,个个都充满了表达的欲望。

可以说这则作文教学真正做到了“让学生易于表达,乐于表达”,“说真话、实话、心里话”。

这个案例,让我们这些语文教师明白了:写作来源于生活;写作描写生活;学生只有观察生活、体验生活、思考生活的基础上才能表现生活,只有在像生活一样的环境中才“易于表达,乐于表达”。

一句话:文无定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