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基础知识创新教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言文基础知识创新教学
【摘要】我国有着悠久的文化积淀,厚重的传统文化沉积为中学生学习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在这一厚重的传统文化沉积中文言文就像一枝俏艳的鲜花散发着芳香。文言文不仅能让学生感受到语言的魅力,而且还可以让学生体会到历史文化积淀的厚重,让学生从中受到人文精神,并让学生同历史对话,思想得到启示,心灵得到净化。因此做好文言文教学工作十分重要。
【关键词】诵读释词通句简析活练
文言文教学是中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新课程标准要求文言文教学要达到使学生“能借助工具书阅读浅易的文言文。”但从学生的学习情况看,中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并不尽如人意。这与语文老师的教学思想有着很大关系。教师在教学中常以串讲加分析的形式讲解,偏重于分析课文内容及写作特点的学习,常会造成学生学起来费时费力,但成绩提高不快,收效较微。通过我的调查和分析发现,学生学习文言文难就难在语言文字等方面。而文言文的结构和思想内容上,学生并没有感觉到有困难。由于,中学语文教材所选文言文都是优秀的篇目,其结构十分清晰,主题显明。鉴于此种情况,我从以下几个方面对文言文的教学做了如下尝试。
一、抓好诵读。
“书读百遍,其意自见。”这是前人学习时总结的经验。反复的诵读可以增强文言语感。学生课堂上学的课文现代文居多,课余阅
读的课外书中文言文则少之又少,加之文言文的语言同白话文有较大的区别,因此,学生感到文言文难读是正常的。教学中,我坚持范读或以录音形式示读,范读和示读有两个目的。一是解决字音;二是解决句读。
1、字音。读准字音是学习文言文的前提,文言文的生字量常大于现代文,只有扫除字词的读音障碍,才能做到通畅的诵读,如《五柳先生传》一文,在课本注释里就有6个带有注音的生字,其中俦(chóu),觞(shāng)两个字平时使用率较低,给学生的诵读造成了一定的障碍。二是文言文中通假字现象使读音有所变化,应引起学生的格外注意。通假字是汉字的通用和假借。这部分汉字的读音很重要,只有准确识读才能正确地理解它的意义。如“入则无法家拂士”(《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的“拂”同“弼”,意为“辅佐”。“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得道多肋,失道寡助》)中的“畔”字通“叛”,意为“背叛、叛乱”。
读准字音可以使学生较好地把握诵读的节奏,培养学生学习文言兴趣和语感。
2、解决句读。文言文的句子同现代汉语有很大的区别,学生诵读时停顿和断句非常重要。教学中的范读或示读常会帮学生很快掌握。如蒲松龄的《狼》中“其一犬坐于前。”正确的朗读应为“其一/犬坐于前。”没进行范读或示读时,学生将此句读为“其一犬/坐于前。”这样一来,语句的意义就发生了变化。
准确的诵读,不仅培养学生的语感,还为给下一步准确地解释词语打下了基础。
二、做好释词通句。
文言文教学的一大重点是释词通句。释词是基础,通句是结果。过去,我讲文言文时,生怕学生听不懂,总是逐字详解,句句翻译,学生处于被动状态,效果不好。为了改变这种局面,激发学生探求知识的欲望和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释词通句教学上,我做了些尝试。
1、比较法解词。运用对照比较法可以拓宽学生的思维空间,去获取更多的知识。如一词多义的比较。“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醉翁亭记》欧阳修)和“入朝见威王”(《邹忌讽齐王纳谏》)两句中的“朝”字,前一句中的应读zhāo,意为“早晨”;后一句中的应读cháo,意为“朝堂”。两句话中读音不一样,意义也不一样。古今异义词也可以通过比较法学习。如“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桃花源记》陶渊明)中的“妻子”意为“妻子和儿女”,是两个词语,而现代汉语中“妻子”是一个词语,意为“男子的配偶。”再如“录毕,走送之。”(《送东阳马生序》宋濂)中的“走”字,古义为“跑”,今义为“行走”。
2、积累法学习词语
词类活用是文言文中较为普遍的现象,词类活用所涉及的类别较多,如名词做动词,形容词做名词和动词,名词做状语等。词类
活用较为复杂,学生学习较为困难,教学中,我采取积累教学法帮助学生收集,让学生在笔记本上建立“文言词语专辑”。叶圣陶先生说“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就阅读和写作的熟练技能。”当然,学文言文目的不是让学生写文言文,学习文言文,应将一篇课文做为一个例子,积累一定量的语法知识,达到举一反三的目的。词类活用采用积累法,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与朱元思书》吴均)中的“净”字,“净”为形容词做动词,意为“消净,散净”。学生发现《五柳先生传》(陶渊明)中“亲早知其如此”和“以乐其志”两句中的形容词“亲旧”、“乐”用法上有了变化,“亲旧”可译为“亲戚朋友”,是形容词做名词,而“乐”则译为“使……乐”,是形容词的使动用法。通过积累,学生对形容词的用法有了提高。
只有积累了一定数量的文言文词语,才能为举一反三打下基础。对词类活用的积累不能靠死记硬背,必须在分析阅读中进行积累。除了词类活用的积累外,文言文的实词、虚词、古文化知识等也是积累的对象。词语的积累是一项长期的工作,为了让学生的积累化为学生的应用,教学中,我还定期检查学生的笔记本,对学生的积累给予指正和肯定,同时还鼓励学生进行交流,互通有无,并且有针对性地进行专项测试,考查学生对积累词语的掌握程度和迁移能力。
字词准确释义后,文言文的语句翻译也就做到了水到渠成。学生自己便可以通译句子了。
三、提倡简析、活练。
学生的诵读和释词通句是知识吸收的储备期。简析,是学生对文章整体,思想内容等的理解阶段。简析应在诵读和释词通句的基础上进行的。简析是对文章义理的疏通、思想的继承等。简析时,应做到不拖沓,去枝蔓,做到“纳言析理”,批判地继承。学生对思想的理解应“不泥于古,不牵于今”,引导学生用辩证唯物的观点理解文章。
活练是学生学习获得知识的迁移与运用。活练要求学生灵活,能触类旁通。教学中,我着眼于实效,采用由浅到深,避繁就简,先课内再课外逐步迁移的方法对学生进行训练。如果脱离了教学实际情况,则会收效甚微,事倍功半,甚至是适得其反。
文言文基础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兴趣,加强基础知识的传授和基本技能的训练,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以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教学只是特定时间的产物,我们在使用新的教学方法时,需要精心安排做到精细化、可控化。我们的教学工作只能是尽力减少遗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