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低年级的班级管理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北京师范大学网络教育课程论文

课程代码:0459

课程名称:小学班级管理实务

学习中心校本部甘肃庆阳环县

姓名韩创琴

学号 ************

专业小学教育

年级 16春(专升本)

浅谈小学低年级的班级管理

内容摘要:在现代班级管理中,小学阶段的班级管理尤为重要。特别是小学低年级班级管理,需要教师满怀对教师职业执著的爱、对学生无私的爱,并施以科学的方法和技巧,才能有所收效、有所提高。班主任是班级工作的管理者和引导者,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

本文首先阐述了当前小学低年级班级管理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其次进行原因分析,最后对如何加强小学低年级班级管理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与措施,旨在培养学生具有开拓、进取、创造的人格特征,以适应社会发展和现代化教育的需要。

关键词:小学低年级班级管理

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创新教育的今天,我们的教育事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同时也面临严峻的挑战,特别是班级管理。班级是学校工作的基本单位,班级管理的好坏直接影响学校管理的全局,决定着学校教育教学活动的全过程。在目前的小学低年级班级管理中,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存在着不少问题。小学低年级班级管理中诸多问题的存在不利于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能力的全面提高、个性的健康发展。

因此,对班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要高度重视,一方面,作为班级的教育管理者要提高自身的素质,同时树立正确的教育管理理念;另一方面,要加强对班级、班主任工作的研究,要认真分析班级管理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并为解决这些问题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

一、小学低年级班级管理存在的问题

㈠学生自理能力差而造成班级管理混乱

我国目前独生子女较多,对孩子溺爱的家庭多,因而使小学生的生活自理能力普遍下降。生活上这些孩子被父母包裹得严严实实,天热时不晓得减衣服,脱下了衣服活动之后又不会穿;上厕所的规律不能及时养成,休息时只顾贪玩,铃声一响又慌里慌张,甚至憋尿;做值日的时候,东一扫帚、西一扫帚,累得满头大汗却还没打扫干净,自己身上倒有明显的劳动痕迹;上课时不专心听讲,随心所欲,不积极参与学习活动。

㈡学生的娇纵和固执形成常规管理能力弱

在五项常规上,经常出现不会站路队、做两操,漏掉某件学习用品或者红领巾;上课前不把学习用品准备好;一些简单的事情容易犯错误,粗心大意;下课不能及时认真地完成作业。

㈢学生的独立占有欲而引起学生间不和睦

目前独生子女较多,容易养成以我为中心的思想,不易与别人分享学习用品或和平共处,容易发生以大欺小、以强凌弱的现象。以致违反班级纪律现象十分严重。

㈣学生有意注意时间短而导致上课纪律较差

由于孩子年龄小,有意注意的时间较短,因而在课堂学习中,自律性差,爱做小动作,思想开小差,不能专心听讲。

二、小学低年级班级管理存在问题的原因

㈠学生的自身原因

孩子毕竟是孩子,对社会只有初步的狭隘的认识、自理能力差;有意注意时间较短;娇纵和固执、处理事情的能力差;思想单纯、独立占有欲强。独生子女的主要优点是,活泼,开放,思维较敏捷,乐于接收新事物,敢于向权威挑战。他们的缺点同样明显,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在思想道德方面缺乏爱心;在言行举止方面相对缺乏诚信,比较浮躁;在纪律制度方面相对自由散漫,不愿受纪律制度的约束。这些都是导致学生在生活和学习上存在问题的重要原因。

㈡家长对孩子的教养方式

美国心理学家鲍姆令德提出了教养方式的两个维度,即要求和反应性。根据这两个维度,可以把教养方式分为权威型、专制型、溺爱型和忽视型四种。

一般而言,权威型是对孩子最有利的一种教养方式。在这种教养方式下长大的孩子,有很强的自信和较好的自我控制能力,并且会比较乐观、积极。

专制型的特点则是严格但不民主。专制型的父母要求孩子无条件地服从自己。在这种教养方式下长大的孩子,会较多的表现出焦虑、退缩等负面情绪和行为,他们在学校中却有较好的表现。

溺爱型的父母对孩子则表现出很多的爱与期待,很少对孩子提要求和对其行为进行控制。在这种教养方式下长大的孩子,表现得很不成熟且自我控制能力差,有很强的依赖性,往往缺乏恒心和毅力。

忽视型的父母对孩子不很关心,他们不会对孩子提出要求和对其行为进行控制,同时也不会对其表现出爱和期待。对于孩子,他们一般只是提供食宿和衣物等物质,而不会在精神上提供支持。在这种教养方式下长大的孩子,他们的适应能力和自我控制能力往往较差。

这四种类型虽然是极端的类型,但在现实中,有些家庭的教养方式属于中间型。并且随着孩子的成长和父母本身的观念的变化,家庭教养方式也可能会发生改变。

㈢传统的管理模式导致

1.停留于传统式管理

有些班主任将管理等同于制度管理,把制度看作是绝对的标准,将其当作惟一可以依赖的手段。一味用规矩套住学生、监控学生的行为,往往忽视学生能力的培养。

2.满足于胁迫式管教

小学大多实行日常行为规范分数量化措施,这对促进学生良好品行的形式确实有一定的效果。但在整个过程中,学生就只是被动消极地接受,即使是一些不合情理的做法也只得忍气就范。这样无疑在一定程度上扼杀了孩子的天性。

3.采取家长式看管

教师每天从早到晚寸步不离,在这种严格的看管之下,学校风平浪静,学生安然无恙,但有得必有失,学生自我教育能力得不到培养,缺乏自己活动的空间,压制了学生的个性发展。

4.应试教育的枷锁

应试教育加重了班主任的负担 ,使班主任无暇学习教育理论。长期以来,小学生班级管理的基本模式是统一化、标准化、同步化管理,班级管理不注重发挥学生的自主性、独立性和积极性,忽视学生的自我教育与自我管理能力的培养,忽视学生班级组织的自我生存力量和教育功能。

三、小学低年级班级管理的对策与措施

班级管理中问题存在的原因是复杂的,解决问题需要学校、社会、家庭各方面的密切配合。班级管理是学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有效的班级管理是维护学校秩序、保证教学质量、实现教书育人目标的基本保障。

那么,如何优化班级管理呢?

㈠教育、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自理习惯

1.言传身教、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自理习惯

古人云:“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学生受教育不光在课堂之中,老师的言行对学生也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在学校统一的大扫除和日常的值日时,我都以身作则做好表率,每天和孩子们一起打扫卫生,并指导学生去做,交给学生方法。如:捡废纸、扫地、擦桌子等等。老师带着干这样能让学生觉得劳动是光荣的,劳动是生活的一部分,自己的事情要自己做,让学生逐渐养成生活自理能力。

2.创设情境、让兴趣去激发学生良好的生活自理习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