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率因数和转换效率的区别

合集下载

产品知识100问

产品知识100问

精心整理产品知识100问V1.0内容简介:本手册将产品销售中遇到的知识性问题整理成五个部分,即基本原理篇、技术标准篇、系统组件篇、疑难故障篇、产品应用篇,共100个问题,尽量做到通俗、全面。

本手册是互动开放式系统,我们会选择用户比较有代表性的问题,不断充实完善。

本手册仅供内部员工、代理商培训用,注意保密。

李庄2004-8-9电脑工号,再送220V高,1200uf6、开关电路的原理是什么?答:开关电路的原理是由开关管和PWM(PulseWidthModulation)控制芯片构成振荡电路,产生高频脉冲。

将高压整流滤波电路产生的高压直流电变成高频脉冲直流电,送到主变压器降压,变成低频脉冲直流电。

7、低压整流滤波电路的原理是什么?答:低频脉冲直流电经过二极管整流后,再由电解电容滤波,这样,输出的就是不同电压的稳定的电流了。

由于这里电压已经很低了,所以尽管电容容量很大,通常有1000uf、2200uf等,但由于不需要很高的耐压值,所以电容体积很小。

8、辅助电路有什么作用?答:300V直流电通过辅助电源开关管成为脉冲电流,通过辅助电源变压器输出二组交流电压,一路经整流、三端稳压器稳压,输出+5VSB,加到主板上作为待机电压;另一路经整流滤波,输出辅助20V电源,供给PWM等芯片工作。

有了辅助电路,计算机就可以实现软件开机、关机了。

9、什么是PFC?答:PFC(PowerFactorCorrection)即“功率因数校正”,主要用来表征电子产品对电能的利用效率。

功率因数越高,说明电能的利用效率越高。

通过CCC认证的电脑电源,都必须增加PFC电路。

位置在第二层滤波之后,全桥整流电路之前。

PFC有两种,一种是无源PFC于AT念。

个硬性的规定,禁止传导干扰过大的产品生产、销售。

14、电源测试中比较重要的有哪些项目?答:主要有交叉负载,浪涌,输入电压,纹波噪音,输出短路,过功率,转换效率,功率因数,响应时间,时序,噪音,传导辐射,漏电流,高低温测试等。

电机效率与功率因数的关系

电机效率与功率因数的关系

电机效率与功率因数的关系
电机效率与功率因数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但并不是直接的函数关系。

电机效率是指电机在工作状态下所能输出的有用功率与输入的总功率之间的比值,通常以百分比表示。

换算公式如下:
效率 = 有用功率 / 输入功率 × 100%
功率因数则是指电路中有功功率与视在功率之比,通常用功率因数的余弦值(即cosΦ)表示,范围在0到1之间,一般数值越大表示功率因数越好。

换算公式如下:
功率因数 = 有功功率 / 视在功率
电机功率因数主要与电机本身的特性和负载进行有关。

通常负载越大,电机功率因数越低。

当功率因数较低时,电机的耗电量会更大。

因此,提高电机的功率因数对于提高电机效率是有帮助的。

总结:电机的效率与功率因数有关,提高功率因数有助于提高电机的效率。

台式机电源发热怎么样

台式机电源发热怎么样

台式机电源发热怎么样台式机电源发热介绍一:便用一年多风扇上面没有灰尘是不是散热风扇在开机状态没有运行,还有就是通风状况,通风不好也会有这种情况。

开机时检查一下看看,现在气温高加上电源工作中电子原器件会发热微热导致电源外表摸上去会热是属于正常的。

摸上去不烫手一般都不要紧的。

台式机电源发热介绍二:电脑电源高温发热,可能会导致电脑电源的输出电压异常,损坏电脑主机的其它硬件的。

常见现象如下:1、电脑不定时自动重启或者死机。

2、电脑电源的输出电压不稳定或者上升,导致电脑不稳定,出现蓝屏3、温度上升致使电源异常烧坏电脑其它硬件。

4、损坏电源本身,导致不能正常开机。

台式机电源发热介绍三:电源不怎么好,不过如果是新电源有烤漆味也正常,一般用3到5天就会消失了,要是一个多星期还有味道就不正常了300w小了点,这配置最好额定350w以上,发热问题不好说,现在cpu和显卡发热量都很大总之,最好还是换个好点牌子的电源相关阅读:电源常见问题1、工业电源的基本工作原理是什么?答:通过运行高频开关技术将输入的较高的交流电压(ac)转换为pc电脑工作所需要的较低的直流电压(dc)。

2、工业电源的工作流程是怎样的?答:当市电进入电源后,先经过扼流线圈和电容滤波去除高频杂波和干扰信号,然后经过整流和滤波得到高压直流电。

接着通过开关电路把直流电转为高频脉动直流电,再送高频开关变压器降压。

然后滤除高频交流部分,这样最后输出供电脑使用相对纯净的低压直流电。

3、emi电路的主要作用是什么?答:emi电路的作用是滤除由电网进来的各种干扰信号,防止电源开关电路形成的高频扰窜电网。

emi是ccc认证一个重要内容。

4、什么是高压整流滤波电路?答:高压整流滤波电路由一个整流桥和两个高压电解电容组成。

作用是把220v交流市电转换成300v直流电。

5、高压电解电容一般有哪几种?答:高压电解电容我们通常所说的大电容,一般有两个,由于其耐压值特别高,所以体积非常大。

PC电源规范发展回顾

PC电源规范发展回顾

欢迎共阅PC电源规范发展回顾2006-10-23??天极yesky姑苏飘雪前言:PC电源是根据计算机相应的电源标准设计和生产的,在计算机高速发展的这十多年间,PC电PC 一、什么叫开关电源(SwitchingPowerSupply)?由于PC电源属于开关电源的范畴,关电源。

因此接下来经过整流和滤波得到高压直流电,然后再送高频开关变压器降压,然后滤除高频因为计算机电源最核心的部分是开将交流电转变成既定的直流电源来供给电脑各部件使用。

不过,开关电源的工作方式与线性电源不一样:它先把220V的交流变成了直流,然后通过变换器把直流变成交流,最后又把交流变成直流输出。

转变为高频交流电的原因是高频交流在变压器变压电路中的效率要比50Hz高很多,所以开关变压器可以做的很小,而且工作时不是很热,如果不将50Hz变为高频那开关电源就没有意义!而PC开关电源唯一的工作是提供PC所需要的功率。

二、PC电源的鼻祖—AT电源规范AT电源属于PC电源的元老级人物,功率一般为150W—250W,共有四路输出(5V、12V)另向主板提供一个P.G(PowerGood)信号。

输出线为两个6芯插头和几个4芯的插头,两个6芯插座给主板供电。

AT电源采用切断的方式关机,也就是“硬关机”。

在ATX电源未出现之前,从286到586计算机由AT电源一统江湖。

目前AT电源已经退出了市场,即便是在旧电脑市场也已经很难看到其身影。

三、AT电源规格的进化—ATX电源规范ATX规范是1995年Intel公司制定的新的主机板结构标准,是英文(ATExtend)的缩写,可以翻译为AT扩展标准,而ATX电源就是根据这一规格设计的电源。

与AT电源相比,ATX电源外形尺寸并没有多大变化,其与AT电源最显着的区别是,前者取消了传统的市电开关,依靠+5VSB、PS-ON 控制信号的组合来实现电源的开启和关闭。

ATX类电源总共有六路输出,分别是+5V、-5V、+12V、-12V、+3.3V及+5Vsb。

电源 - 工业电源 知识

电源 - 工业电源 知识

电源 - 工业电源1、工业电源的基本工作原理是什么?答:通过运行高频开关技术将输入的较高的交流电压(AC)转换为PC电脑工作所需要的较低的直流电压(DC)。

2、工业电源的工作流程是怎样的?答:当市电进入电源后,先经过扼流线圈和电容滤波去除高频杂波和干扰信号,然后经过整流和滤波得到高压直流电。

接着通过开关电路把直流电转为高频脉动直流电,再送高频开关变压器降压。

然后滤除高频交流部分,这样最后输出供电脑使用相对纯净的低压直流电。

3、EMI电路的主要作用是什么?答:EMI电路的作用是滤除由电网进来的各种干扰信号,防止电源开关电路形成的高频扰窜电网。

EMI是CCC认证一个重要内容。

4、什么是高压整流滤波电路?答:高压整流滤波电路由一个整流桥和两个高压电解电容组成。

作用是把220V交流市电转换成300V直流电。

5、高压电解电容一般有哪几种?答:高压电解电容我们通常所说的大电容,一般有两个,由于其耐压值特别高,所以体积非常大。

按容量分,高压电解电容一般有330uf、470uf、680uf、820uf、1000uf、1200uf等,耐压值一般是200V,耐温85度。

6、开关电路的原理是什么?答:开关电路的原理是由开关管和PWM(Pulse Width Modulation)控制芯片构成振荡电路,产生高频脉冲。

将高压整流滤波电路产生的高压直流电变成高频脉冲直流电,送到主变压器降压,变成低频脉冲直流电。

7、低压整流滤波电路的原理是什么?答:低频脉冲直流电经过二极管整流后,再由电解电容滤波,这样,输出的就是不同电压的稳定的电流了。

由于这里电压已经很低了,所以尽管电容容量很大,通常有1000uf、2200uf等,但由于不需要很高的耐压值,所以电容体积很小。

8、辅助电路有什么作用?答:300V直流电通过辅助电源开关管成为脉冲电流,通过辅助电源变压器输出二组交流电压,一路经整流、三端稳压器稳压,输出+5VSB,加到主板上作为待机电压;另一路经整流滤波,输出辅助20V电源,供给PWM等芯片工作。

ATX电源标准

ATX电源标准

ATX电源标准ATX电源是根据ATX标准进行设计和生产的,从最初的ATX1.0开始,ATX标准也经过了多次的变化和完善,目前国内市场上流行的是ATX2.03和ATX12V这两个标准,其中ATX12V又可分为ATX12V1.2、ATX12V1.3、ATX12V2.0等多个版本。

最新的ATX电源标准为ATX12V2.2。

在选购电源之前,我们需要对电源做一个初步的了解,下面我们就来看看这些关于ATX电源的基本知识。

1. ATX电源版本发展历程:要解释ATX 12V 1.3规范先要从ATX说起,ATX规范是1995年Intel公司制定的主板及电源结构标准,是英文(AT Extend)的缩写。

ATX电源规范经历了ATX 1.1、ATX 2.0、ATX 2.01、ATX 2.02、ATX 2.03和ATX 12V等阶段。

目前市面上的电源多遵循ATX 2.03或更新的ATX 12V标准。

ATX 2.03标准采用+5V和+3.3V电压,分别为功耗较大的处理器及显卡直接提供所需的电压。

而单独的+12V输出则主要应用在硬盘和光驱设备上,因为当时处理器和显卡的功耗都相对较低,所以各部件相安无事。

但P4处理器的推出改变了这一切。

由于它的功耗较高,使用符合ATX 2.03规范的产品时,+5V的电压根本不能提供足够的电流。

基于此,Intel对ATX标准进行了修订,推出了ATX 12V 1.0规范。

它与ATX 2.03的主要差别是改用+12V电压为CPU供电,而不再使用之前的+5V电压。

这样加强了+12V输出电压,将获得比+5V电压大许多的高负载性,以此解决P4处理器的高功耗问题。

其中最显眼的变化是首次为CPU增加了单独的4Pin电源接口,利用+12V 的输出电压单独向P4处理器供电。

此外,ATX 12V 1.0规范还对涌浪电流峰值、滤波电容的容量、保护电路等做出了相应规定,确保了电源的稳定性。

2. ATX电源各版本的区别:既然ATX电源有这么多版本,那么它们有些什么不同呢?下面我们先来看看各个ATX电源标准的区别。

ATX12V电源不同版本区别及规范解析

ATX12V电源不同版本区别及规范解析

ATX12V电源不同版本区别及规范解析ATX电源从当初最早的A TX1.0版本开始,伴随着PC的不断升级,特别是PC架构的不断更新,A TX电源的标准也经过了多次的变化和完善。

自从2000年开始,为了配合P4时代的来临,ATX12V标准开始大行其道。

直至去年年底,为了适应65纳米制造工艺的双核处理器,最新的ATX12V 2.2电源标准也已经新鲜出炉。

为了配合自己的装机需求,选购适合自己的PC电源产品,我们将A TX电源版本进行简单的讲述和分析,让您在选购电源产品之前能够了解更多的相关知识。

为了符合Intel P4处理器的工作环境,Intel在推出P4处理器的同时,也推出了A TX12V电源规范,来代替原先的ATX2.03版本。

ATX12V与A TX2.03相比,主要有了3点的变化:(1)ATX12V加强了+12VDC端的电流输出能力,对+12V的电流输出、涌浪电流峰值、滤波电容的容量、保护等做出了新的规定。

(2)ATX12V增加的4芯电源连接器为P4处理器供电,供电电压为+12V。

(3)A TX12V加强了+5VSB的电流输出能力,改善主板对即插即用和电源唤醒功能的支持。

此前的ATX2.03电源标准对+5v和+3.3有较大的消耗,而+12则主要用于光驱和硬盘。

不过随着高性能处理器和显示卡的推出,情况有了明显的改观,PC系统对电源的需求也变得求贤若渴起来。

针对这种情况,Intel对ATX标准进行修订,推出了ATX12V电源标准。

ATX12V 与ATX2.03的差别主要是通过12V电压调整器为CPU供电,而不再是以前由5V提供;ATX 12V里加强了+12V输出能力,并对涌浪电流峰值、滤波电容的容量、保护等做出了规定,特别对CPU增加了4针的电源接口伴随着P4处理器的推出而应用。

+5VSB的输出确保了主板对USB等设备和电源唤醒功能的完善。

随后ATX12V 1.2、1.3、2.0相继推出:(1)1.3版加强了+12V的输出能力,以适应INTEL新型的Prescott大功率CPU。

什么是电源转换效率

什么是电源转换效率

什么是电源转换效率什么是电源转换效率?电源自“磁生电”原理,由水力、风力、海潮、水坝水压差、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及烧煤炭、油渣等产生电力来源。

常见的电源是干电池(直流电)与家用的110V-220V 交流电源。

下面就由店铺来给大家说说什么是电源转换效率,欢迎大家前来阅读!什么是电源转换效率转换效率就是电源的输入功率与输出功率的比值:即电源转换效率=电源为主机提供的即时输出功率/输入电源的即时功率×100%。

一般来说,PC电源规范对转换效率有着一定的要求。

PC电源是将交流电能量转换成直流电能量并供应给主机配件的设备。

具体地说,电源将一路220V(或110V等)、50Hz(或60Hz)交流电转换为+12V、+5V、+3.3V以及-12V、+5Vsb多路直流,输出给配件。

这个能量转换的过程存在损耗,衡量损耗的一个指标就是转换效率。

最初电源转换效率仅有60%左右,在Intel的ATX12V 1.3电源规范中,规定电源的转换效率满载时不得小于68%,而在ATX 12V 2.01中,对电源的转换效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得小于80%。

因此在购买电源时,从它遵循的电源规范上大家就能大致了解其电源转换效率的高低。

大家知道电源其实就是一个由变压器和交流/ 直流转换器以及相应稳压电路所组成的“综合变电器”。

这个“综合变电器”里面包含两个主要部件—“变压器”和“电流转换器”,而这两个部件本身就存在着电能的消耗,它们附属的稳压电路自然也不例外,因此电源本身又是一个“耗电器”。

输入电源的能量并不能100% 转化为供主机内各部件使用的有效能量,这样就出现了一个转换效率的问题。

关于转换效率需要注意的1、不同的电源产品,其转换效率不同;2、同一电源产品,在不同的工作状态下,其转换效率也有变化。

第一点很容易被人理解,因为不同的电源产品之间,它们内在的变压电路、电流转换器以及功能电路都会有所不同,再加上自身的功率本来就不相同,所以转换效率不同是理所当然的。

功率因数和转换效率的区别

功率因数和转换效率的区别

功率因数和转换效率的区别------------------------------------------作者xxxx------------------------------------------日期xxxx功率因数和转换效率的区别经常看到市场上有的电源宣称自己的转换效率高达99%,事实真的如此吗?主动PFC和被动PFC何差? 功率因数和转换效率分别是什么意思? 功率因数损失的电费谁为你来承担? 转换效率损失的电费又是谁为你来承担? 功率因数又叫PFC因数,大功率电源中一般都有PFC电路,市电是交流电,如果不整流成直流电,电脑是无法使用的,而功率因数就是将交流电整流成直流电的能力,这个过程是通过PFC电路来实现的PFC电路分为主动式PFC(有源)和被动式PFC(无源)两种, 主动式PFC电路由高频电感、开关管和电容等元件构成,组成一个可以将输入电压提高的电路,从而减少电流在流向下级电路过程中的电能损耗。

简单地说,主动式PFC电路就是一个升压器,具有体积小、重量轻、输入电压范围宽等优越的电气性能,通常它功率因数可达99%;被动式PFC结构相对简单,它利用电感线圈内部电流不能突变的原理调节电路中的电压及电流的相位差,使电流趋向于正弦化以提高功率因素。

相对于主动式PFC电路,被动式PFC电路的功率因数要低得多,一般只有70-80%左右,同时被动PFC结构上和电感类似,在对电流和电压补偿的过程中,始终进行着充放电的过程,因而产生了磁性,最终会和周边的金属元件产生震动进而发出噪音。

静音型PFC相当于两个非静音型PFC的叠加,达到震动互相抵消的目的。

但是,在消除噪音的手段中,安装是否得当也是对静音效果影响较大的因素。

在我们了解上述两种PFC结构后,那么我们在上面提到的PFC因数究竟是什么呢? 其实电源的PFC因数表示的就是有多少电能被电源利用了(输入电源的实际能量/电网供给电源的能量) 对于主动式PFC电路来讲,功率因数可以达到99%的水平,而被动式PFC电路只能达到上面所说的70-80%而已。

功率因数是什么意思

功率因数是什么意思

功率因数是什么意思
功率因数,是用来衡量用电设备(包括:广义的用电设备,如:电网的变压器、传输线路,等等)的用电效率的数据。

功率因数的定义公式:功率因数=有功功率/视在功率。

有功功率,是设备消耗了的,转换为其他能量的功率。

无功功率,是维持设备运转,但是并不消耗的能量。

他存在于电网与设备之间,是电网和设备不行缺少的能量部分。

但是无功功率假如被设备占用过多,就造成电网效率低下,同时,大量无功功率在电网中来回传送,使得线损高企铺张严峻。

为了削减电网的无功传送,就要求用户在用电端,给设备供应无功功率,这种供应无功功率的行为,就是无功补偿。

供应无功功率的补偿设备,称之为:无功补偿装置。

其他:必需了解的:
视在功率,就使我们常说的功率容量。

计算:视在功率的平方=有功功率的平方+无功功率的平方。

视在功率、有功功率、无功功率三者呈直角三角形关系。

留意:在没有谐波的状况下,可以推导出:功率因数=COSa (电压电流角差的余弦)。

但是有谐波的时候,上述表达式式不成立。

这时许多人,包括许多专家都没有意识到的一个状况。

具体公式,请见有关书籍。

功率因数(cosΦ)等于有功功率与视在功率之比,由于有功功率总是小于视在功率,所以功率因数是小于1的。

功率因数的凹凸
是对用电部门考核的一个重要的技术指标。

功率因数越高,说明消耗的无功电量越少。

反之,功率因数越低,则消耗的无功电量越多。

所以功率因数的凹凸反映一个用电部门的设备使用状况和有效利用电力的问题,同时也间接反映了用电管理水平。

电机效率与功率因数的关系

电机效率与功率因数的关系

关于电机的效率和功率因数。

如上图:
Q=无功功率
P=有功功率
S=全功率(也称为视在功率)
电机的功率因数:;表示本台电机可以将电网中%的能量输入给电机作为电机的输入功率。

电机的效率=电机的输出功率/电机的输入功率;表示电机可以将电能转换为机械能的能力。

功率因数和效率之间没有线性的关系,只是功率因数会影响电机的效率。

比如在设计一台电机时,电机的功率因数很小,电机的输入电压如380V是确定的会导致输入电流变大,输入电流变大会导致电机线圈发热量增加,电机的效率会降低。

详细的概念解释:
有功功率又叫平均功率。

交流电的瞬时功率不是一个恒定值,功率在一个周期内的平均值叫做有功功率,它是指在电路中电阻部分所消耗的功率,对电动机来说是指它的出力,以字母P表示。

单位一般叫做千瓦(KW)
无功功率:在具有电感(或电容)的电路里,电感(或电容)在半周期的时间里把电源的能量变成磁场(或电场)的能量贮存起来,在另外半周期的时间里又把贮存的磁场(或电场)能量送还给电源。

它们只是与电源进行能量交换,并没有真正消耗能量。

我们把与电源交换能量的振幅值叫做无功功率,以字母Q表示,单位干乏(kvar)。

视在功率:在具有电阻和电抗的电路内,电压与电流的乘积叫视在功率,以字母S或符号P
s表示,单位为千伏安(kVA)。

PFC基础_V1.0资料

PFC基础_V1.0资料
而在非线性电路中,当电源电压为正弦波时,输入电流波形发生正弦畸变,导致功率因数很 低,简单的相移功率因数已经不能正确反映这种关系,因为非线性负载的功率因数与电流波形的 失真情况紧密相关。为此,非线性负载的功率因数定义为
PF
P V1 I1 cos I 1 cos r cos S V1 I rms I rms
六.典型案例分析及提问
第一部分:
PFC基础知识
一.PFC基础知识
1. 名词解释
在学习PFC电路的工作原理之前,我们先了解一下什么是PFC。 PFC(Power Factor Correction)——功率因数校正 PF就是“功率因数”的意思,主要用来表征电子产品对电能的利用效率。功率因数越高,说 明电能的利用效率越高。 功率因数可简单地定义为有功功率(P)与视在功率(S)之比,
第二部分: PFC电路概述 及其主要工作原理
二.PFC电路概述及其主要工作原理
整流模块工作原理框图
+
PFC主电路
*
交流输入
~
EMI滤波
-
直流输出+ Nhomakorabea全桥整流 PFC驱动
风扇电路
PFC控制
高频整流 输出滤波 DC/DC主电路 过压、过流保 PWM驱动 护 PWM控制 均流控 制 检测放 大
温度
模块监控
一.PFC基础知识
2. PFC电路的作用
a. 谐波的概念
我们为什么在我们的电源中要增加PFC电路,不加PFC电路会有什么后果。在了解这些之前, 我们需要先知道另一个概念——谐波。 从220V交流电网经整流供给直流,是当今电力电子技术中应用最为广泛的一种基本变流方式 。输入电路通常由半波或全波整流器和后面的储能电容组成,如图1-1。 整流器+滤波电容是一种 非线性的元件组合,因此,开关电源对于电网表现为非线性负载。而当工频电压或电流作用于非 线性负载时,就会产生不同于工频的其它频率的正弦电压或电流,如图1-2。 这些不同于工频频 率的正弦电压或电流,用傅立叶级数展开,就是人们称的电力谐波,如图1-3。

效率_功率因数_计算公式_概述及解释说明

效率_功率因数_计算公式_概述及解释说明

效率功率因数计算公式概述及解释说明1. 引言1.1 概述本文旨在介绍和解释效率和功率因数的计算公式。

效率和功率因数是电工中常用的指标,对于评估电力系统的性能和能源利用程度非常重要。

文章将从概念解释、计算公式、影响因素等方面进行探讨,并分析总结效率与功率因数之间的关系。

1.2 文章结构本文共分为5个部分:引言、效率、功率因数、总结效率与功率因数的关系以及结论。

每个部分将详细阐述相关概念、计算公式以及重要性,并通过示例和案例分析加深理解。

1.3 目的文章旨在全面介绍效率和功率因数的计算公式,帮助读者深入了解这些重要的电工概念并应用于实际场景中。

通过本文的阅读,读者将对如何提高系统效益、优化能源利用以及选择合适的设备有更清晰的认识。

以上为撰写长文“1. 引言”部分内容,可以根据需求稍作修改。

2. 效率2.1 概念解释效率是指某系统、机械或工艺在完成特定任务过程中所发挥的有效性和经济性。

它衡量了输入与产出之间的关系,即有效能量与总能量之比,通常以百分比表示。

2.2 计算公式在物理学和工程领域中,效率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采用不同的计算公式来求解。

下面列举一些常见情况下的效率计算公式:a) 机械效率= 有用输出功/ 输入功机械系统中,有用输出功是指系统输出的对外可用能量,输入功是指为了使系统正常运转而输入到系统中的能量。

b) 热力效率= 有效热能输出/ 输入热能热力系统中,有效热能输出是指被转化为有用功的热能量,输入热能是指供给系统进行转化的总热能。

c) 发电效率= 输出电功/ 输入燃料燃烧释放的含化学能量发电系统中,输出电功是指通过发电机产生的电功率,输入燃料燃烧释放的含化学能量则表示通过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来完成发电工作时所消耗的燃料能量。

2.3 影响因素效率受到多个因素的影响,下面列举一些常见的影响因素:a) 设备质量:高质量的设备通常具有更高的效率,能够将输入能量转化为更多的有用输出能量。

b) 设计和工艺:合理的设计和优化的工艺能够提高系统的效率,减少能量损失和浪费。

电力变压器能效指标

电力变压器能效指标

电力变压器能效指标电力变压器能效指标一、引言电力变压器作为电力系统中不可或缺的重要设备,其能效性能直接影响着电能的传输和利用效率。

随着节能环保的理念深入人心,电力变压器的能效指标逐渐受到关注。

本文将从效率、损耗、功率因数和综合能效四个方面,对电力变压器的能效指标进行阐述。

二、效率指标电力变压器的效率是衡量其能效性能的重要指标之一。

效率指的是输出功率与输入功率的比值,也可以理解为电能输出和输入之间的转换效率。

一般来说,电力变压器的效率范围在95%以上,高效率的电力变压器能够更好地满足电能传输的需求,减少能源的损耗。

三、损耗指标电力变压器的损耗主要包括铁心损耗和铜损耗两部分。

铁心损耗是指由于铁心磁化和磁滞现象产生的损耗,它与铁心的设计和材料有关;铜损耗是指由于电流在变压器的线圈中产生的热损耗,它与线圈的导电材料和结构有关。

降低损耗是提高电力变压器能效的关键。

通过采用低损耗材料和先进的制造工艺,可以有效降低变压器的损耗。

四、功率因数指标功率因数是衡量电能传输效率的另一个重要指标。

功率因数是指电能输出时电流与电压之间的相位差角的余弦值。

当功率因数接近1时,电力变压器能够更高效地将电能传输给负载,减少无效功率的损耗。

因此,提高功率因数也是提高电力变压器能效的一种手段。

五、综合能效指标综合能效指标是将上述效率、损耗和功率因数等指标综合起来,综合评价电力变压器的能效性能。

综合能效指标可以通过能效评估模型进行评价和计算,从而为电力系统的设计和运行提供指导。

同时,综合能效指标还可以用于对不同型号和不同品牌的电力变压器进行比较和选择,促进能源的高效利用。

六、结论电力变压器的能效指标是评估其能效性能的重要依据。

在节能环保的要求下,不断提高电力变压器的能效已经成为一项迫切的任务。

通过提高变压器的效率、降低损耗、改善功率因数和综合利用能效指标,可以实现电力系统的高效运行,为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希望未来在电力变压器的科研和应用中,能够进一步完善和推广能效指标,促进电力行业的绿色发展。

主动PFC(有源PFC)和被动PFC(无源PFC)

主动PFC(有源PFC)和被动PFC(无源PFC)

PFC 主动PFC和被动PFCPFC的英文全称为“Power Factor Correction”,意思是“功率因数校正”,功率因数指的是有效功率与总耗电量(视在功率)之间的关系,也就是有效功率除以总耗电量(视在功率)的比值。

现在有一个趋势,就是买电源的时候,大家都喜欢买主动PFC的产品。

这当然是一件好事情,不过也要看场合而定。

主动PFC和被动PFC简介:传统的二极管整流电路会造成电网干扰,功率因数也很低,浪费电网容量。

(但是并不浪费电能)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引入了PFC。

被动PFC是一个工频电感器,利用电感中电流不能突变的原理,可以大幅降低电网干扰,同时提升功率因数。

被动PFC的优势是:电路简单,成本低,电磁干扰小。

主动PFC其实也需要电感器:高频感应线圈,由大功率开关管控制,动态反馈跟踪,实现很高的功率因数。

主动PFC的优势是:电压适应范围宽,功率因数高。

功率因数和转换效率是两个不同的指标。

功率因数是电路的参数,交流电路中的一个指标,和线路损耗有一定的关系。

功率因数的范围是0 -- 1.0,1.0是最理想的,0 在实际电路中其实不存在。

供电局对这个指标比较重视,对于一般家用没有实际意义。

转换效率是关于能量转换的,直接决定电源的损耗大小。

转换效率的范围是0% -- 100%,100%是理想的状态,0%是最差劲的极端。

这才是我们应该关心的,转换效率越低,电源损耗越大,浪费的电越多。

功率因数不影响电表走字,0.1和1.0都是一样的走法。

转换效率要影响电表走字,转换效率越低,损耗的电能越多,电表也会多走些。

高功率因数,是在给供电局省钱。

高转换效率,是在给自己省钱。

主动PFC和电源转换效率并没有必然联系就目前市面上的产品来看,大部分高转换效率的电源都是主动PFC的,也同时拥有很高的功率因数。

这有很大一部分是市场造成的:低端电源在成本上要求太严,不可能用主动PFC;买低端电源的人通常也不会关心转换效率和功率因数。

电动机的运行效率与功率因数

电动机的运行效率与功率因数

电动机的运行效率与功率因数电动机是一种将电能转化为机械能的装置,广泛应用于工业生产和家庭用途中。

在电动机的运行过程中,我们常常关注其运行效率和功率因数。

本文将探讨电动机的运行效率和功率因数之间的关系,以及如何提高电动机的效率和功率因数。

一、电动机的运行效率电动机的运行效率是指电能转化为机械能的比例,也就是电动机输出功率与输入功率的比值。

通常用η表示,计算公式为:η = (输出功率 / 输入功率) * 100%电动机的运行效率与电机的损耗密切相关。

电机的输入功率主要包括电机的有功功率和无功功率,而电机的输出功率则是通过机械负荷做功而转化出来的功率。

为了提高电动机的运行效率,我们可以考虑以下几个方面:1. 选择合适的电动机:不同类型的电动机在不同负载下,其效率表现可能会有所不同。

因此,在选型时,应根据具体的工况要求选择合适的电动机,以确保其在负载条件下能够达到较高的运行效率。

2. 定期维护和保养:定期对电动机进行维护和保养,清洁电机外壳和冷却器,确保散热良好,减少因温度过高而引起的功率损失。

同时,注意电机的轴承润滑情况,确保摩擦损耗最小化。

3. 减小电机的电阻:电机的电阻对其效率有着重要影响。

因此,可以选择低电阻的电机线圈,减少电阻损耗,并改善电动机的效率。

4. 优化电机的设计:在电机的设计过程中,可以采用先进的工艺和材料,以减少磁滞和涡流损耗,并提高电动机的效率。

二、电动机的功率因数功率因数是指电动机所消耗的有功功率与总功率之间的比例。

功率因数用cosφ表示,其中φ表示电压和电流的相位差。

功率因数的数值范围为-1到1之间,当功率因数为1时,电机消耗的全部电能都转化为有用的功率;当功率因数为0时,电机主要消耗无功功率,而没有提供有用的功率。

低功率因数会引起电网的能量浪费,增加电网的负荷。

为了提高电动机的功率因数,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 使用功率因数校正装置:功率因数校正装置可以根据电网的需求实时调整电动机的功率因数,保持功率因数在一个较高的范围内,减少无功功率的消耗。

关于PFC

关于PFC

◇PFC的作用power factor correct 功率因数校正!也就是使电流电压同步!1.作用是节省能源!就是说让电网中的能源尽可能被100%利用,但是实际中做不到,但可以接近,比如PFC 99% 等,也就是说有用功越多越好,无用功越小越好.2.假如个人使用,而你使用的就那么一个功率又不大,只是布线时费多一点钱,好象是没有什么作用啊!但是多了的时候就很好的体现出来了啊!!功率因数低,偕波含量太高,对电网的冲击就大,严重时会影响到其他电器的正常工作!!3.其实PFC对用户来说,并不能起到省电的作用!她还会导致效率的降低.不管是有源PFC还是无源PFC电路,都会加大用户的有功损耗.举个例子说吧,目前的最高效率APFC的效率约为97%,那么如果你采用了该PFC电路,你每个月就得多用电3%!那么为何很多国家都鼓励电路带PFC?主要原因是对变电站有利,举例:原来的PF值为0.6,通过PFC提高到0.95,则变电站的变压器容量可以降低近1/3!国家可以少建1/3的电厂!另外一个作用就是减少电网的谐波污染.PFC的普及瓶颈:1)效率太低,目前非软开关的一般仅为94%左右,最好的也就97%左右2)电路结构的复杂性及高昂的成本,特别是三相电路的更是如此.这也导致了单相的PFC尽管已经有几十种专用PFC控制IC,但还没普及;三相PFC的在国内则连成熟的工业化应用都没有,也即没有形成批量生产.PFC的出路:在于降低电路负杂性,提高系统可靠性,降低成本,降低PFC本身的功率损耗.4. PFC打个形象的比方:一个啤酒杯的容积是一定的,就好比是视在功率,可是你倒啤酒的时候很猛,就多了不少的泡沫,这就是无功功率,杯底的啤酒其实很少,这些就是有功功率.这时候酒杯的利用率就很低,相当于电源的功率因数就很小.PFC的加入就是要减少输入侧的无功功率,提高电网的利用率,对于普通的工业用电来讲是把电流的相位与电压的相位调整到一块了,对于开关电源来讲是把严重畸变了的交流侧输入电流变成正弦,另外还有降低低次谐波的功能,因为输入的电流是正弦了.5.1 由于设备中有电容,电感,变压器等器件使电压和电流不同步,这样出现无功功率,2 由于开关管,整流器等作用,输出电流中有畸变,谐波含量比较大,这样导致功率因数下降.它的危害是显然的,主要是对电网以及电器设备及器件的冲击力很大,容易毁坏器件.而无源PFC只是在器件的前端和后端分别用差模和共模来滤波,这样加L,C导致体积很大,而且功率因数只能达到0.85左右;而APFC采用DC-DC用控制电路使输入电流跟随输入电压,而且调整输入电流畸变程度.6. PFC 的作用,可以这样理解:假如现在有一台发电机,它最大能输出120V AC,15A的电流,即它的输出功率最大是120×15=1800W,现在如果有一台PF(power factor)很低的电源接到发电机上,该电源的效率是98%,PF是55%,那么该电源的输出端能提供的最大功率是:1800×0.98×0.55=970W,如果PF提高到99%,电源的输出端能提供的最大功率就会提升到:1800×0.98×0.99=1746W这样,对于同一个电源输出功率,高的PF电源,对发电机的容量要求就会降低;同样,对于同一个发电机,它用有限的功率,能同时供电给更多的电源;这样,由于无谓地往返发电机与电源之间电线上的谐波电流的造成损耗也相应会减少;◆电脑电源小知识——PFC的作用及选择最近一个词语被DIYER们越来越多地提起和认识。

什么是电源转换效率

什么是电源转换效率

什么是电源转换效率什么是电源转换效率?电源自“磁生电”原理,由水力、风力、海潮、水坝水压差、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及烧煤炭、油渣等产生电力来源。

常见的电源是干电池(直流电)与家用的110V-220V 交流电源。

下面就由小编来给大家说说什么是电源转换效率,欢迎大家前来阅读!什么是电源转换效率转换效率就是电源的输入功率与输出功率的比值:即电源转换效率=电源为主机提供的即时输出功率/输入电源的即时功率×100%。

一般来说,PC电源规范对转换效率有着一定的要求。

PC电源是将交流电能量转换成直流电能量并供应给主机配件的设备。

具体地说,电源将一路220V(或110V等)、50Hz(或60Hz)交流电转换为+12V、+5V、+3.3V以及-12V、+5Vsb多路直流,输出给配件。

这个能量转换的过程存在损耗,衡量损耗的一个指标就是转换效率。

最初电源转换效率仅有60%左右,在Intel的ATX12V 1.3电源规范中,规定电源的转换效率满载时不得小于68%,而在ATX12V 2.01中,对电源的转换效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得小于80%。

因此在购买电源时,从它遵循的电源规范上大家就能大致了解其电源转换效率的高低。

大家知道电源其实就是一个由变压器和交流/ 直流转换器以及相应稳压电路所组成的“综合变电器”。

这个“综合变电器”里面包含两个主要部件—“变压器”和“电流转换器”,而这两个部件本身就存在着电能的消耗,它们附属的稳压电路自然也不例外,因此电源本身又是一个“耗电器”。

输入电源的能量并不能100% 转化为供主机内各部件使用的有效能量,这样就出现了一个转换效率的问题。

关于转换效率需要注意的1、不同的电源产品,其转换效率不同;2、同一电源产品,在不同的工作状态下,其转换效率也有变化。

第一点很容易被人理解,因为不同的电源产品之间,它们内在的变压电路、电流转换器以及功能电路都会有所不同,再加上自身的功率本来就不相同,所以转换效率不同是理所当然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功率因数和转换效率的区别
经常看到市场上有的电源宣称自己的转换效率高达99%,事实真的如此吗?主动PFC和被动PFC何差? 功率因数和转换效率分别是什么意思? 功率因数损失的电费谁为你来承担? 转换效率损失的电费又是谁为你来承担? 功率因数又叫PFC因数,大功率电源中一般都有PFC电路,市电是交流电,如果不整流成直流电,电脑是无法使用的,而功率因数就是将交流电整流成直流电的能力,这个过程是通过PFC 电路来实现的PFC电路分为主动式PFC(有源)和被动式PFC(无源)两种, 主动式PFC电路由高频电感、开关管和电容等元件构成,组成一个可以将输入电压提高的电路,从而减少电流在流向下级电路过程中的电能损耗。

简单地说,主动式PFC电路就是一个升压器,具有体积小、重量轻、输入电压范围宽等优越的电气性能,通常它功率因数可达99%;被动式PFC结构相对简单,它利用电感线圈内部电流不能突变的原理调节电路中的电压及电流的相位差,使电流趋向于正弦化以提高功率因素。

相对于主动式PFC电路,被动式PFC电路的功率因数要低得多,一般只有70-80%左右,同时被动PFC结构上和电感类似,在对电流和电压补偿的过程中,始终进行着充放电的过程,因而产生了磁性,最终会和周边的金属元件产生震动进而发出噪音。

静音型PFC相当于两个非静音型PFC的叠加,达到震动互相抵消的目的。

但是,在消除噪音的手段中,安装是否得当也是对静音效果影响较大的因素。

在我们了解上述两种PFC结构后,那么我们在上面提到的
PFC因数究竟是什么呢? 其实电源的PFC因数表示的就是有多少电能被电源利用了(输入电源的实际能量/电网供给电源的能量) 对于主动式PFC电路来讲,功率因数可以达到99%的水平,而被动式PFC 电路只能达到上面所说的70-80%而已。

通俗的说假如一款标称400W 的电源,电源需要输入200W电量时,如果它采用了主动式PFC电路,那么电网只需要拉202W(200/0.99)电力过来,几乎没有损失,而如果采用的是被动式PFC电路,那么电网需要拉250W(200/0.8)左右,损失了50W,也就是说PFC因数是影响一款电源的电能利用率的指标,但损失那50W我们用户是不需要付钱的,因为那归属于是电力局线路上损失,电力局是没有权力向你要钱的。

电源转换效率:这个概念比PFC因数要复杂一些,电源本身是一个“供电器”,同时它又是一个“耗电器”。

输入电源的能量并不能100%转化为供主机内各部件使用的有效能量,未被利用的电能转化为热量散发,这样就出现了一个转换效率的问题。

我们可以用这个公式来解释电源转换效率:电源转换效率=电源为主机提供的即时输出功率/输入电源的即时功率×100%,一款电源的转换效率会由于其内在的变压电路、电流转换器以及功能电路都会有所不同,再加上自身的功率本来就不相同,所以不同的电源产品其电源的实际转换效率也会不同。

另外,即使是同一款电源产品,在不同的工作状态下,其转换效率也是有变化的。

由于电源的输入电压是额定的220V,而输出电压则有+12V、+5V、+3.3V不同的规范,这就表示电源里至少拥有三种不同的变压器,由于三种变压器的功耗不尽相同,就意味着+12V、+5V和+3.3V的电压输出其各自所对应的
变压器转换效率亦不相同。

而这三路电压分别是为计算机中不同配件提供电能,当计算机处于不同工作状态时,各部件的使用频率和工作负荷会有所不同,导致不同电压输出回路的工作负荷浮动,所以在不同的工作状态下,电源转换效率也是变化的。

通过上面的介绍相信大家已经了解到了两者的不同了吧,那么到底这两个参数对我们有什么意义呢? 大家只需要记住这么一句:功率因数越大,则对节约电力局能源越有好处,而转换效率越高,则对节约用户的电费开支越有好处。

比方某一被动PFC电源功率因数为70%,损失的那30%电能是电力局给你买单,与居民用户无关,再如某一电源的转换效率为80%,那损失的20%电能是要自己掏腰包付费的。

主动PFC在提高功率因数的同时,PFC电路本身需要的电能也比被动PFC电路多一些,其转换效率反而有所下降,主动PFC电源不一定比被动PFC电源节能,电源省电性主要是与电源转换效率相关,而电源的发热与功率因数和转换效率两者均有关,例如:被动PFC的航嘉多核DH6比主动PFC的航嘉冷静王至尊版的转换效率高。

所以说PFC因数和电源转换效率绝对不能等同,对于一般用户来讲,更应该看重的是电源转换效率这一参数指标。

而功率因数无关紧要,但从减少电力局压力,节省国家资源来讲,主动PFC是意义重大的,市场上有些电源标称自己的“电源转换效率”高达99%,而实际这99%仅是电源的PFC电路功率因数,而不是电源的实际电源转换效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