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精算的思维去体验估算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以精算的思维去体验估算

----对小学估算的一点看法

兰溪市马涧镇横木中心小学翁序飞

内容摘要:估算是学生各种能力的综合应用,目的在于让学生亲身经历估测数量,发展和培养学生的个性思维,提高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是小学计算教学的一个重点,具有综合应用知识的特征,依据数学新课程理念,分析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基础,估算在现实生活中应用广泛,能帮助学生形成数感,并对数感的培养具有重要的意义,还具有实用价值,因而,新课程比较重视估算。

关键词:个性思维;估算;新课程理念;数感

所谓估算,应是在一定范围内对计算结果进行大致的预算,它的本质就是在不要求精确值的情况下,在允许的范围内迅速找出近似值,估算有其自身的特点:(1)估算可以有误差,但误差不是漫无边际的,而是有一定范围的。(2)估算不是盲目瞎猜,而是有根据地推算。(3)估算应采用口算的形式,也就是在允许的范围内算法越简单越好。估算要以准确熟练的口算为基础,要具备把握数的大小关系的敏感性,分析误差时必须必须以理解运算意义为前提,估算与计算是相互渗透,相辅相成的,小学生估算实质是头脑中有简单的精算,只是没有完全计算出具体的结果,如果没有精算为前提,就谈不上估算,那是瞎猫碰死老鼠。

一、估计不是盲目瞎猜

在《100以内数的认识》一课中,这位教师组织学生进行估计的做法值得商榷。

教师从讲台上拿起一把小棒,问学生:“请小朋友猜一猜,老师手上大约有几根小棒?看谁猜的准!”一个“猜”字,让学生十分踊跃的参与进来,有的猜20根,有的猜35根,有的猜100根,还有的猜52根、78根、63根……答案可谓是五花八门。课堂上热闹极了,一发而不可收,学生们毫无顾忌、随口不停地说着自己猜的数,老师是就在黑板上一一写出这些数。最后这位老师用数数的方法宣布了最后的结果:“下面就让我们来数一数,1、2、3、……39,一共有39根小棒,哪些小朋友猜的与39根接近呀?请站起来。”老师迅速做出表扬:“你们的估计水平可真高。”“耶……”教室里想起了一阵欢呼声。那些猜的数因接近准确答案而受到赞扬的孩子兴高采烈,而那些没有猜对的孩子有的不以为然,有的则一脸惘然。接着,这位老师又重新拿了一把小棒继续让孩子们猜一猜,继续重复着“昨天的故事”……

众所周知,猜谜语还要根据谜面提供的信息,进行分析、判断得出谜底,数学估计更不能让学生想说多少就说多少。其实估计并不是凭空想象,并不是瞎猜,而应该是有根有据的判断。一年级的孩子,他们的观察能力、推理能力、生活经验比较欠缺,他们在具体的情境中,不善于用方法去把握物体的数量,他们的估计能力几乎是一张白纸。而教师在教学中,如果不给学生进行适当地指导,那么学生对“估计”的认识和表现就只能停留在“瞎猜”、“乱猜”的层次了。

这位教师在教学时,面对学生在估计小棒数量中出现悬殊答案的结果,没有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引导学生走出“瞎猜”、“乱猜”的死胡同。没有让学生充

分暴露其思考的过程,说说自己估算的方法、理由或依据,因此造成了学生一味说出不同的数来应付的场面,丝毫没有智慧的影子,只将“估计”二字流于形式。虽然这样,学生看起来表现的十分积极,而对实际上没有多大的意义,他们会有什么收获呢?

也许老师在设计这个练习的初衷,是为了培养学生对数的估计能力,从而曾强数感。然而实际的教学效果却事与愿违。孩子们的答案纯粹是瞎猜出来的,他们根本感受不到估算的价值,更领会不到估算的策略与方法,那么他们的估计能力怎么会有所提高呢?而且还会使学生对估算产生一种误解,真是“赔了夫人又折兵”啊!其实在学生估计的过程中,作为教师就有责任和义务给与一定的指导,教孩子们一些简单的方法,从而引导他们的思维从无序转向有序,科学、合理地进行估计,从中体会估计的真正意义,提高估计的能力。

二、以精算为轮廓再估大一点还是估小一点

在除数是一位数的估算教学过程中,经常会碰到被除数估大还是估小的问题。例如:一共有260张卡纸,每4张做一个灯笼,大约能做装多少个灯笼?学生在估算练习时,出现了预设中的问题,大部分学生都能马上列出算式:260÷4。而且有相当一部分学生都面露喜色,看的出,他们心中都有了答案,我就顺水推舟,“大约能做多少个灯笼呢?”学生们答案不少,其中有60、70、65三种。

课程改革非常强调从学生反馈的信息中提取学习研究的素材,通过引导学生独立或者合作探究学习素材、分析问题的方式来开展学习活动。现在学生的答案比较集中地出现在“60、70、65”,不就是最好的研究素材吗?就应该放手让学生发表一下他们的想法,为他们提供一个交流的平台,通过相互交流、探讨,一定能揭示本题的隐含内容——估大还是估小必须根据实际情况而定。于是,我就让持不同意见的学生说说他们是怎样想的。

学生1:“我把260看成240,240÷4=60,大约能做60个灯笼。?”很多同学听完都点点头,表示认同,也有相当一部分同学有不同意见。

学生2:“我把260看成了280,280÷4=70,大约可以做70个灯笼。”

只见学生1马上反驳道:“不能做70个,如果做70个,就需要280张卡纸,题目中说只有260张卡纸,所以大约做60张更符合实际情况。”

顿时课堂内学生分成赞成和反对两方,双方学生争辩不休。渐渐地,偏向60的人数多了,大家似乎都意料到,答案应该结合生活实际,所以60更符合实际情况。

做灯笼是估小的,其他呢?为了让学生全面接触各种类型的估算,出示第二题,不过数据依然没有变化。“如果煤场有260吨煤,每车只能运4吨,大约需要运多少车?”

问题一出来,学生马上注意力集中到把260看成240还是280的问题上来。因为有问题一的铺垫,很多学生都不盲目的猜测,而思考如何根据实际问题来选择估计值。

学生3:“这个问题应该把260看成280,如果看成240,答案就是运60车,实际上60车是不够的,因为一共有260吨煤,60车只能运240吨煤。”

学生4:“对啊对啊,不能少派一些车,如果估计少了,到时候不够可麻烦了!”

学生5:“那万一多派车去,造成浪费了呢?”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