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的十大管理哲学读后感十大经典管理哲学故事
三国管理智慧之曹操
三国管理智慧之曹操第一讲曹操的管理之道(一)曹操是沛国谯郡人“姓曹名操,字孟德,身长七尺,细眼长髯”,他本姓夏侯氏,因为他是太监曹腾的养子,所以改姓曹。
“操幼时好游猎,喜歌舞,有权谋,多机变”。
他小时候读书不认真,但是特别有权谋,应变能力很强,这些在战场当中有很卓越的表现。
曹操20岁出山创业,一生在战争中成就显赫,破黄巾、擒吕布、灭袁术、收袁绍、深入塞北、直抵辽东,纵横天下,最终建立了曹魏政权,曹操虽然个子小,但是他的步伐却是铿锵有力。
曹魏政权在三国时代实力最强大,占领了整个中国的北方。
曹操在事业上取得如此巨大的成就,在管理上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可取之道。
一、打破传统用人观:唯才是举在三国时代用人不光讲究能力、才干,还要讲究出身,但曹操为了吸纳更多的人才打破了这个常规,提出了“唯才是举”的方略,这个举动对人才的吸引力是无与伦比的,形成了荀彧,荀攸,刘烨,郭嘉,许褚,徐晃等人才纷纷来投的格局,使曹操人才阵容鼎盛。
任天下智力,以道御之,纵横天下。
曹操的唯才是举在当时除了吸引了人才之外还形成了一个社会热点。
当时的传媒没有现代这么发达,主要是靠口碑宣传,以街谈巷议的方式传播出去,这样就给散落民间的人才提供了一个发挥才能的舞台,吸引了大批的人才,实现了曹操的目标。
所以在企业经营管理当中敢于突破,敢于超越常规是非常重要一点。
“顺则为人,逆则为仙”,用常规的的方式去做事,得到的是常规的结果,如果符合企事业发展的方向而打破常规,突破自我很可能得到惊喜的回报,这是曹操打破传统用人观得到的理想回报。
现代案例:浙江金义集团陈金义先生浙江金义集团的陈金义先生,在十多年以前,他被称为民营企业集团第一个用CEO的一个企业家。
不管他企业经营的成败,当初陈先生管理的决策是值得今天的企业家们学习和借鉴的。
他企业做大了以后,需要CEO来统筹全局,这个时候,他没有用自己家里的人,而用了重庆分公司的一个经理来出任CEO,用了这个CEO之后,企业在一段时间里取得了飞跃性的发展,在对待家族成员的问题上,按现代企业管理的机制运作,选择CEO时,没有任人唯亲,而是举贤任能。
曹操的成功给企业管理者的启发
曹操的成功给企业管理者的启发东汉末年,曹操能从一开始的袁绍的小跟班最后发展到雄踞长江以北、势压孙刘势力之和的天下雄主,除了其政治眼光独到和能征善战之外,还有一个关键的优点就是其爱惜人才并能因材施用。
根据史书记载,曹操在不断征伐的过程中,对于主动投降和被俘虏的敌方文武官员,只要是了解其才能不错的,都是能留用就留用,甚至对其中才能非常突出却一心求死的陈宫、沮授以礼相待,放下身段以求为己所用,可见曹操的爱才之心。
作为胸怀天下的一代枭雄,他深知随着自己的地盘越来越大,需要的人才会越来越多,而当世的人才又是有限的,是稀缺资源,所以是杀一个就少一个,那么自己以后的地盘又由谁来帮忙管理呢?反面的典型如受人才缺乏所困的刘备在请出诸葛亮之前不就是怎么都混不起来吗?所以从历史上对曹操的记载来看,他虽然是比较嗜杀的,但在对待人才方面却又完全不一样,这不能不说是他的智慧了,这种目标长远的智慧对曹操后来能够稳定地雄霸北方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曹操这个重视自身人才队伍建设的显著优点,对于当今企业管理者是有非常大的启发作用的。
任何一个企业在创办之初肯定是相对弱小的,但绝大部分企业都是想要不断发展壮大的,最好是能在行业内成为市场占有率第一的领头羊,可是现实常常是大部分企业发展到一定的规模就很难再上一个台阶了。
无数的案例显示,这个使企业难以继续壮大的最大瓶颈恰恰就是人才不足:不是战略制定出了问题,就是有好的战略却被中层执行得走了样,总之就是业绩出现了停滞不前的局面。
为什么会这样呢?专业一点的说法是企业的人才战略出了问题,其实通俗一点的解释就是企业管理者在重视业务发展的过程中没能像曹操那样注重人才储备和培养,在规模达到一定程度后明显出现了在人才的调度和匹配上捉襟见肘的状况,当然就形成了发展瓶颈了。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这种局面往往造成了规模跃升的大好机会的错失,从而使的本来有大好前景的企业归于平庸,令人惋惜。
这就是读历史的好处,当然,前提是你会认真体会,而不是像小孩看故事书一样当做娱乐。
领导者可以从曹操身上学到的管理之道
领导者可以从曹操身上学到的管理之道第一篇:领导者可以从曹操身上学到的管理之道领导者可以从曹操身上学到的管理之道来源:河南亦锐营销策划曹操或可称为中华历史上少数同时兼具众多正面与负面评价的历史人物,我们想跳脱政治与历史的评价范畴,单纯从今日商业策略管理的角度,来学习曹操这两项成功战略,希望能给我们不同角度的分享与学习。
曹操自幼聪慧过人,通权达变,综观曹操一生崛起,个人以为“挟天子以令诸侯”率先迎汉献帝的政治眼光,与官渡之战以少胜多、打败袁绍的策略,应是曹操最重要的两项成功战略。
“挟天子以令诸侯”其实是曹操对手诸葛孔明与《三国演义》的说法,若按《三国志·毛传》,则为“奉天子以令不臣”,为当时荀与毛给曹操的建议策略。
当时东汉政权可算名存实亡,汉献帝已成为流亡政府,十三路诸侯各拥兵自重,人人忙于扩大自己的军事实力。
而曹操眼光独具,采纳了荀与毛的建议,率先“奉天子以令不臣”,将汉献帝迎至自己总部,建立了高于其他诸侯的政治地位。
自此之后,曹操一方面可借汉献帝对其他诸侯发号施令(虽然未必起得了实质的作用),但更可借汉献帝的“正统”,吸引各地人才投靠,壮大自己集团的势力。
以今观之,当其他诸侯只忙于扩张地盘(日常营运),而曹操已率先做好明确的策略定位,充分展现了其更为深远的眼光。
官渡之战为三国时代第一场以少胜多的关键性战役。
当时曹操虽已迎汉献帝,但军事力量仍远不如袁绍,但曹操充分把握“明确方向,稳定军心”,不受袁绍强大军队而影响士气,与“集中资源,创造局部优势”,攻击袁绍乌巢粮仓,最后更以“不计前嫌,广纳人才”,焚毁集团内部分官员作战期间与袁绍往来的书信,不仅赢得了内部人才的肯定,甚至更获得了外部人才的投靠信心,进而吸收更多人才的投靠。
以今观之,以小搏大,本非易事,曹操在此的三个策略,堪为所有企业的管理经典——明确公司的方向与向心力,进而集中资源与局部的优势,攻击强大的对手的要害,再以海纳百川的胸襟,吸纳人才。
曹操割发代首解读管理哲学
曹操割发代首解读管理哲学一个企业不能仅依靠企业领导人的威信、人格魅力去管理干部员工。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企业的管理基础不应该是随时、随地、随意由领导人临机处置,无章可循。
建立企业管理制度可以大大降低个人因素影响企业的管理,依靠科学合理的授权、约束和控制,以及对制度适时的调整,使整个企业有效、健康地发展。
现今有各种成熟的企业管理模式理论,很多知名企业也有自己富于特色的管理模式,根据管理模式的不同,其相应的配套管理制度也会有所不同,企业在制定本单位管理制度时可以参考、借鉴。
管理制度的编制原则是:服从于组织结构和规模的原则、简明化原则、系统化原则、锁链化原则、一般和特殊相结合原则。
企业管理制度重在遵守执行凡有企业必有管理制度,篇幅不一,多者万言,少者仅有几页,但是它们都在不同程度地发挥着作用。
笔者也见过有企业请专业公司花数十万元代价制定出数十万字的管理制度,然后因推行不利将其束之高阁。
企业管理制度出台后遵守执行才是关键,否则就形同虚设,企业员工就会逐渐挑战它的权威性。
在保障企业管理制度的贯彻实施中,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企业业务流程和管理制度的制定,应尽量科学、严谨、全面,以便减少修改次数。
每次修改都需要一定的执行磨合期,给企业管理带来暂时混乱。
对于新业务应先制定试行制度。
2、大规模修改业务流程和管理制度将给企业带来动荡,并使企业付出较高成本。
3、无论事务性制度、业务性制度或待遇制度的修改均须先充分听取相关方意见,减少阻力,做到平稳对接。
避免制度刚一出台就遭到抵制,难以实行。
4、管理制度的实施要有相应的保障措施。
5、企业高层是管理制度最常见的破坏者,越级指挥、不遵守财务制度是通病。
遵守管理制度应从高层做起。
6、某些管理制度应有适当的弹性(即便是国家法律在制定上也有一定弹性,如最低处以多少倍罚金,最高不超过多少倍之类的),保证顺利实施。
制度执行的最好效果就是在无歧视原则下产生的普遍的认同心理,这也正是制度执行中的难点问题。
曹操风格在现代职场管理中的启示
曹操风格在现代职场管理中的启示曹操是东汉末期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谋略家、人才管理运用大师。
他身处乱世不随波逐流,不趋炎附势,不畏强暴,不苟且偷生。
在风云变幻、错综复杂的国内国际斗争中保持清醒的头脑,找准实现自己人生价值的目标并为之奋斗一生。
其突出贡献是统一北方,为西晋统一中国奠定良好的社会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外交基础。
独特的工作风格成就他辉煌人生,叱咤风云几十年,引领风骚数千载,为后人为之击案惊羡。
我把他在政治生涯中表现出来的并为世人熟知的风格称作曹操风格。
他最终都没有称帝,只能把他算作是替老板打工的顶尖级管理者。
他的风格在治理国家方面上的成功是众所周知的。
曹操风格在现代企业管理中更是成功的高级管理者秘而不宣的秘籍。
我总结了曹操风格:忠于国家,为国家强大不懈努力;保持旺盛的战斗意志,遇到挫折不气馁;敏锐的观察力,规避风险,在变化中发现有利条件,居安思危。
求才若渴,爱才胜珍宝,知人善任,重视人才在发展中的重要作用;遵章守纪,以身作则;多谋善断,胆识过人;敢于承担责任,人格魅力别具一格,号召力、凝结力超群。
现代企业的老板们是不是最喜欢具备这种风格的管理者?我想,任何老板拥有这样风格的管理者为他管理企业,他的企业想不强大都不行。
老板们非常讨厌假公肥私、以权谋利、吃里扒外、居功自傲、卖主求荣的管理者。
在职场中犯这些毛病应该是大恶。
往往会给公司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和恶性的社会效益。
纵观当代私营企业,管理者犯这种权力、智力错误的不在少数。
一般情况下,老板发现他的管理者有这种龌蹉的行为都会低调的处理,很少有利用法律来解决的,这和我们国家浓厚的人情情感有关。
假如都把这些案件上升到法律程序,我断言我们国家的法院会增加10%的工作量,而发展中的企业运转会更顺畅。
某集团公司有很多工程性质的子公司,他的管理者大多没有专业深厚功底,也没有经过系统的任职培训,《公司法》、《合同法》等法律法规知之甚少或一无所知。
思想落后,纪律涣散,对公司感情淡薄。
曹操的企业管理之道
曹操的企业管理之道曹操,有人评价其“奸诈、毒辣”,但笔者认为曹操是一个地地道道的“企业家”。
他肯与属下共舞、共鸣,他诚信、识才、爱才,注重团队士气打造,还有统筹管理之道,虔诚纳贤之道等等,是当今很多企业家需要学习并借鉴的。
一、学习曹操出榜招贤,因贤求贤《三国》中曹操曾下了三次《求贤令》,三次出榜招贤,因贤求贤。
为了更多的人才,曹操还鼓励大家积极推荐人才,比如说荀彧(yu)推荐了郭嘉,郭嘉推荐了程昱(yu),正因为如此,魏国才人才济济。
这些反映了曹操重视人才的思想,“得人者得天下”是千古不变的道理。
曹操在人才的使用上,总是先详细了解每个人才不同的性格特点和专长后,再有针对性的使用。
而且他不看出身,不看地位,只看才华如何。
他知人善任,唯才是举,懂得把合适的人放在合适的位置,从而做到人尽其才,各尽其责。
中国有句俗话:“千军易得,一将难求”。
企业家要认识到再好的战略如果没有合适的人去执行也不会有好的结果。
二、学习曹操讲究民主,集思广益曹操曾发出一道《求言令》,旨在敞开言路,鼓励大家建言献策,让部下充分发表自己的观点,然后看有没有跟自己的观点相符的。
曹操从不先抛出自己的观点,以免来束缚属下的思想。
每次战争前,每当对军国大事做出决策时,曹操都召集大家征求意见,集思广益,讲究民主。
曹操由于能正确分析客观条件,善于听取别人的正确意见,所以能扬长避短,采用正确的战略战术,使战争向有利于自己的方面转化,这是曹操取得胜利的重要因素。
曹操是个非常聪明的人,打了胜仗,夸奖属下,打了败仗,检讨自己。
这样就使得手下人才知无不言,言无不尽,献计献策之时无所顾及。
而且曹操在官邸里很严肃,但在生活中可以和平常百姓打成一片,说说笑笑,打打哈哈,不摆官架子,这样曹操就有了一种亲和力。
笔者认为,做为一个企业家太严肃了不好,会让员工觉得不可亲近。
此外,企业家还应向曹操一样集众智,用众力,不搞一言堂,这样才能做好市场,从而立于不败之地。
三、学习曹操真心诚意,以情感人曹操有一首诗叫《短歌行》,里面有这样的句子“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曹操-管理之道
曹操,乃好老板也自古以来,“用人不疑,疑人不用”作为使用人才的一个原则,一直被世人称道,几乎是中国人的一大传统,也是中国官方和企业等领导层用人的标准。
“疑人不用,用人不疑”这句话的意思是:对信不过的人不能任用;对被启用的人,则要充分信任,大胆使用,不必怀疑会干坏事、错事。
这句话,作为传统的用人观被长期推广。
今天看来,既有积极意义,但也有其局限性,容易产生一些弊端。
所谓“用人不疑”,因为不疑,所以放心,所以可以出成绩,所以事业可以延续发展。
笔者以为在古代政治权力私相授受、信息沟通困难的情况下,“用人不疑”确实有一定的适用空间。
临阵拜将,疑心重重,不是用人所长,反倒对冲锋陷阵的将士心生疑窦,是很难齐心协力、克敌制胜的。
尤其是在战争中,由于“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用人不疑”对于发挥将领的主观能动性具有相当作用。
即使在今天,“用人不疑”作为政府行政或企业管理的授权原则,在法定授权范围内发挥人才的主观能动性,也有积极的意义。
然而,在现代社会,假如继续把“用人不疑”作为领导干部任用的一项原则,则会带来较大的损害。
“疑人不用”好像也无可挑剔,但谁能真正做到呢?笔者有一些不同看法。
一、用人当疑“疑人不用,用人不疑”是中国传统的信任方式,用在企业管理上那就是要放手让下属去大胆尝试,不要什么都管。
无独有偶,美国通用电气CEO韦尔奇的经营最高原则是:“管理得少”就是“管理得好”。
这是管理的辩证法,也是管理的一种最理想境界,更是一种依托企业谋略、企业文化而建立的经营管理平台。
凡是人才都希望被信任。
信任,可以给人以信心和力量,使人才无所顾忌地发挥自己的才能。
《资治通鉴》中提醒后人:如果用人多疑,“上不信下,下不信上,上下离心,以致于败”。
由于有时情况不明,可能产生的流言蜚语,特别是由于忌能者的诬陷进谗,以至于误伤人才,毁掉事业者,古今举不胜举。
三国时的刘备举贤任能,知人善任,他的部下,文有孔明、庞统、法正等相佐;武有“五虎上将”效力,可谓盛极一时。
曹操的用人之道与管理思想
从刘邦的用人之道中,我们可以得到很多启示。首先,在企业管理中,我们应 该注重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充分挖掘每个员工的潜能和优势。其次,在团队建 设中,我们应该注重团队合作精神的培养,让每个员工都能够发挥自己的长处, 为整个团队做出贡献。最后,在人际关系中,我们应该注重沟通和协调,化解 矛盾和分歧,保持良好的合质,还非常注重个人的品质和忠诚 度。他深知一个忠诚的员工,不仅能够为企业带来稳定和安全感,还能够为企 业创造更多的价值。这种用人之道的不足之处在于,有时会因为过于注重忠诚 度而忽略了其他能力和素质。
刘邦之所以能够取得用人方面的成功,主要是因为他具备了优秀的领导能力、 人格魅力和沟通能力。他能够把不同的人集结在一起,激发他们的潜能和斗志, 使得整个团队更加凝聚和高效。同时,他也能够化解团队中的矛盾和分歧,协 调各方面的利益关系,确保团队的稳定和发展。
张楚廷先生的高等教育思想,深深植根于他对教育的热爱和对学术的敬畏。他 强调“大学之精神”,即大学应该具有独立、自主、创新的精神。这种精神, 不仅体现在大学的组织管理上,更体现在大学的学术研究和人才培养上。他认 为,一所真正的大学,应该以追求真理、探索知识为己任,以培养具有独立思 考能力和创新精神的人才为目标。
其次,曹操重视团队建设,善于协调矛盾。他明白一个团结、协作的团队对于 事业成功的重要性,因此他提倡内部团结,注重化解矛盾。在曹操的团队中, 文臣武将之间虽然性格迥异、各有特色,但都能够互相配合、协调一致,形成 强大的战斗力。
再者,曹操相信和发挥人才的能力和作用,不拘泥于细节。他善于发掘每个人 的优点和长处,根据他们的才能和特点安排合适的职位和任务。同时,曹操也 能够包容人才的缺点和不足,充分发挥其潜力。这种用人之道的灵活性使得曹 操在战争和治理中具有更大的优势。
10个管理哲理故事
10个管理哲理故事10个管理哲理故事篇1鲶鱼法则西班牙人爱吃沙丁鱼,但沙丁鱼非常娇贵,极不适应离开大海后的环境。
当渔民们把刚刚捕获上来的沙丁鱼发放入鱼槽运回码头后,用不了多久沙丁鱼就会死去,而死掉的沙丁鱼味道不好销量也差,倘若抵港时沙丁鱼还存活着,鱼的卖价就要比死鱼高出若干倍。
为延长沙丁鱼的活命期,渔民想方设法让鱼活着到达港口。
后来渔民想出一个法子,将几条沙丁鱼的天敌鲶鱼放在运输容器中。
因为鲶鱼是食肉鱼,放进鱼槽后,鲶鱼就会四处游动寻找小鱼吃。
为了躲避天敌的吞食,沙丁鱼自然加速游动,从而保持旺盛的生命力。
如此一来,沙丁鱼就一条条活蹦乱跳地拉到了渔港。
鲶鱼法则告诉我们,管理要保持一定的压力。
没有压力的环境无法成就事业。
10个管理哲理故事篇2南风法则北风与南风比威力,看谁能把行人身上的大衣脱掉。
北风首先刮起了一股凛冽刺骨的寒风,想把行人身为大衣吹掉,结果行人反而把大衣裹得更紧。
南风则徐徐吹动,顿时风和日丽,行人感到很暖和,于是解开纽扣,继而脱掉大衣,南风获得了胜利。
南风法则说明了一个道理:温暖胜于严寒。
领导者在管理中运用“南风”法则,就是要学会经常用正面的鼓励,激励下级,激发工作的积极性,这样,效果常常比不断地批评好。
10个管理哲理故事篇3刺猬距离法则两只困倦的刺猬,由于寒冷而拥在一起。
可因为各自身上都长着刺,紧挨在一起,就互相刺痛,但离开了一段距离,又冷得受不了,于是又互相往一起凑。
就这样几经折腾,两只刺猬终于找到一个合适的距离:既能互相获得对方的温暖而又不至于被扎。
“刺猬距离”的法则就是人际交往中的“心理距离效应”,领导者要搞好工作,既要与下属保持紧密的关系,又要保持适当的心理距离。
作为一个团队,我们应当共同努力,取长补短,密切配合。
但是作为团队的一员,同事之间应该适当地保持距离,这样既有利于政令畅通,也有利于互相配合工作。
10个管理哲理故事篇4小时候家里穷,在好心人的帮助下,白天劳累了一天的父亲山晚上要到矿上值夜班,以赚取一些微薄的收入,供几个孩子读书。
论曹操的管理思想
论曹操的管理思想社会学院10(2)班 41号汤蕾摘要:东汉末年,三足鼎立,曹操凭着个人独特的人格魅力,成为独霸一方的枭雄。
曹操是一个极为丰富、多面,极有个性又极富戏据性的人物。
他诡谲、狡诈、冷酷、残忍,但同时他也是大气、深沉、豁达、豪爽、洒脱、风趣、机敏、随和的,他运筹帷幄,征讨四方,广纳贤士,擅用人才,施行仁政于民,建立霸业于国,以大局为重,不计较私人仇恨,通过自己在经济,行政,文化,人才以及军事方面的独特的管理方式,把一方水土治理的井井有条,是当世当之无愧的“英雄”。
关键词:以礼教化;大气豁达;知才善任;唯才是用;文武兼重一、经济管理思想1、实行屯田制曹操起兵后,因缺乏粮食,招募的新兵有的中途叛逃,有的将领几乎饿死。
严酷的现实使他深深体会到军粮的重要性。
196年(建安元年),他决定推行屯田制,颁布《置屯田令》。
屯田的基层组织为屯,每屯约有五六十人,由屯田司马管理。
屯田组织自成系统,不隶属郡县,官员有典农中郎将(相当于郡守)、典农都尉(相当于县令)、直接隶属于朝廷的大司农。
屯田农民称屯田客。
屯田客用官牛耕种的,要将收成的百分之六十交给国家,用自己牛耕种的,交百分之五十。
屯田农民不再负担徭役和兵役。
屯田制的推行,使许多流民重归土地,解决了他们的一些生计问题,对恢复和发展生产起了积极作用,对曹操势力的兴起和发展,也起了重要作用。
2、抑制土地兼并曹操于建安九年(公元204年)颁布的《抑兼并令》,主要内容: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袁氏之治也。
使豪强擅恣,亲戚兼并;下民贫弱,代出租赋;炫鬻家财,不足应命;审配宗族,至于藏匿罪人,为逋逃主。
欲望百姓亲附,甲兵强盛,岂可得邪!其收田租亩四升,户出绢二匹丝二斤而已,他不得擅兴发。
郡国守相明检察之,无令强民有所隐藏而弱民兼赋也 。
曹操抑制土地兼并的思想直接来源于董仲舒的思想,而董仲舒的儒学是包含了一些道家、法家思想在内的新儒学,毕竟要抑制土地兼并光靠德治是不行的,更需要有法治做后台,这也就是所谓的“阳儒阴法”,也因此曹操抑制土地兼并的指导思想是儒家思想,行政手段则体现法家思想。
做事学曹操的人生感悟
做事学曹操的人生感悟
做事学曹操的人生感悟
一、能屈能伸,不逞一时之能
1.只为王不称帝,不在乎一时之名
2.能屈能伸,善于适应
3.掌握好进退妥协的尺寸
4.低头,是一种智慧
二、胆大心细,敢想敢干才能成就事业
1.不循规蹈矩,才能有大成
2.善于表现自己,就是竞争力
3.敢想敢干,积极行动
4.做人就要有激情
三、苦练内功,方能厚积薄发
1.睥睨天下的气度与自信
2.路还要靠自己去走
3.严以律己,以身作则
4.临危不乱,处变不惊
四、借力使力,让别人伴随自己成长
1.依靠团队支持,具备合作精神
2.不拘一格,唯才是举
3.有容乃大,市井小人中有大才
4.跳出小圈子,结识圈外人
5.筑巢引凤,善待部下
五、揣摩大势,精于算计
1.大处着眼,细处着手
2.高瞻远瞩,选人用人
3.将欲取之,必先予之
4.兵不厌诈,积极主动
六、权谋之术,领导是门大学问
1.对事业发展的一切因素利以诱之
2.赏罚要分明
3.灵活多样的管理风格
4.用人也疑,疑人也用
七、成竹在胸,永不言败
1.与狼共舞,要先变成狼
2.做事彻底,不留后患
3.敢于拒绝,勇于说不
4.笑对逆境,永不言败。
谈曹操的管理心理思想和借鉴意义
谈曹操的管理心理思想和借鉴意义曹操是历史上成功的“管理”者,其历史功绩世人皆知。
在曹操一生的政治军事生涯中,管理心理思想具有十分丰富的理论内涵。
本文从“唯才是举”、“选将量敌”、“褒亡厚往”、“赏罚分明”等内容上提炼出许多管理心理方面的思想,特别是对“唯才是举”的重新诠释,使这一古老的用人方针,在我国现阶段改革开放的社会环境中,具有更为深远的借鉴意义。
曹操(公元155―220年),字孟德,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县)人。
我国古代著名的政治家和军事家。
他在政治上要求革新,反对保守;重视实践,反对空想。
具有朴素的唯物主义思想。
曹操在其一生的政治、军事生涯中“博览群书、特好兵法”,把古代典籍上关于政治、军事方面的经验与现实管理相结合,摸索总结出了大量政治、军事方面的思想和理论,其中包含着许多管理心理思想的内容,主要反映在其《曹操集》和《孙子注》两部著作当中一、“唯才是举”的用人方针曹操一贯实行“唯才是举”的用人方针,注重从能力方面去考察和提拔有才能的人。
提出“举贤勿拘品行”、“取士勿废偏短”,即使是“不仁不孝”,但是有“治国用兵之术”的人,都可以大胆起用。
他说:夫有行之士,未必能进取,进取之士,未必能有行也。
陈平岂笃行,苏秦岂守信邪?而陈平定汉业,苏秦济弱燕。
由此言之,士有偏短,庸可废乎!①意思是说,品行高尚的人不一定就有才能,而有才能的人,不一定就有高尚的品行。
曹操举例说:陈平并不是一个纯厚的人,苏秦也并不守信用,然而陈平辅佐汉高祖奠定了西汉的帝业,苏秦救助了弱小的燕国。
因此曹操认为:有才能的人即使有某些短处和缺点,又怎能废置他们不用呢?这段话较好地体现了曹操“唯才是举”、“勿拘品行”的主要精神。
公元196年,曹操迎汉献帝到许昌后,决心刷新政治,曾给献帝上了一份表章,提出十四条改革建议。
他在前言中强调了要富国强兵,必须推行“用贤任能”②的政策,体现了他注重从能力这个角度考虑人才选拔的思想,直接激励了将士谋臣们的能力发展。
10个经典故事的管理启示
10个经典故事的管理启示第一篇:10个经典故事的管理启示10个经典故事的管理启示员工管理和激励是一个复杂的事情,有时让管理者摸不着头脑,甚至感到头疼。
销售管理往往并非现场管理,遥控管理无形之中增加了管理的难度。
轻松一下,看看以下的十个经典故事,也许你会领略到管理的另一种意境。
分工▌ 故事:一位年轻的炮兵军官上任后,到下属部队视察操练情况,发现有几个部队操练时有一个共同的情况:在操练中,总有一个士兵自始至终站在大炮的炮筒下,纹丝不动。
经过询问,得到的答案是:操练条例就是这样规定的。
原来,条例因循的是用马拉大炮时代的规则,当时站在炮筒下的士兵的任务是拉住马的缰绳,防止大炮发射后因后坐力产生的距离偏差,减少再次瞄准的时间。
现在大炮不再需要这一角色了。
但条例没有及时调整,出现了不拉马的士兵。
这位军官的发现使他受到了国防部的表彰。
✎分析:管理的首要工作就是科学分工。
只有每个员工都明确自己的岗位职责,才不会产生推委、扯皮等不良现象。
如果公司象一个庞大的机器,那么每个员工就是一个个零件,只有他们爱岗敬业,公司的机器才能得以良性运转。
公司是发展的,管理者应当根据实际动态情况对人员数量和分工及时做出相应调整。
否则,队伍中就会出现“不拉马的士兵”。
如果队伍中有人滥竽充数,给企业带来的不仅仅是工资的损失,而且会导致其他人员的心理不平衡,最终导致公司工作效率整体下降。
标准▌ 故事:有一个小和尚担任撞钟一职,半年下来,觉得无聊之极,“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而已。
有一天,主持宣布调他到后院劈柴挑水,原因是他不能胜任撞钟一职。
小和尚很不服气地问:“我撞的钟难道不准时、不响亮?”老主持耐心地告诉他:“你撞的钟虽然很准时、也很响亮,但钟声空泛、疲软,没有感召力。
钟声是要唤醒沉迷的众生,因此,撞出的钟声不仅要洪亮,而且要圆润、浑厚、深沉、悠远。
”✎分析:本故事中的主持犯了一个常识性管理错误,“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是由于主持没有提前公布工作标准造成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曹操的十大管理哲学读后感十大经典管理哲学故事曹操长于罗致人才和爱惜人才,广开贤路,不拘一格,唯才是举,选贤任能。
以下是精心的关于曹操的十大管理哲学读后感的相关资料,希望对你有帮助!曹操,三国时政治家、军事家、诗人。
在治国方面的措施很多,在招纳、使用人才不拘一格,只要有“治国用兵之道”即使有严重缺点的人,都提拔重用。
本书以轻松幽默的风格,通过跨越时空的艺术想象,在深入研究史实的基础上,紧密结合时代特点,讲述了曹操管理和经营的故事。
一、努力招聘到理想的人才:曹操提到在聘用新进人员,或是负责经营最大事业部的管理阶层,都必须完全与公司的哲学和目标一致。
如果这个人可以认同公司的价值观和信念,也了了解公司目前的营运和努力的方向,那么他不但会努力达到眼前目标,也会对组织的更大目标有所贡献。
在沙丁鱼和鲇鱼中受到启发,招收一些“鲇鱼式”人物,利用这些人的干劲,创造竞争气氛,以增加群体活力和组织发展的动力。
招募善用“歪门邪道”的人,因为在充满竞争的社会,你必须有能力战胜别人,否则就会被人“吃掉”招募那些善用“歪门邪道”的人,对公司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会很有帮助。
二、为每个人提供充分发展的空间:善用人者都采取“五湖四海”的政策。
曹操的“唯才是举”的用人针,这就突破了分品做官的人事制度,不管出身于什么门第,或有否品行,只要有本事建功勋就有官做,这就为下层士人及广大平民广开仕进之路。
但对人才们却又是持的双重标准,并非才才组皆爱。
重视善于思考、有主见及对下属的施差异管理。
并将人分为四种风格偏好:“卓越型”、“行动型”、“理想型”、“和谐型”。
并指出有差异才有碰撞,才有思想的火花,才有正确与错误、先进与落后的比较,才有竞争,才有生动活泼的创新局面。
爱提意见的人有时可能拥有真理,而互相的探讨和启示会有创新的思维。
三、把握好管人的分寸和尺度:曹操强调,领导者的主要任务,就是管人治事。
现代社会中,领导者大多具备突出的才干,不然也当不领导。
但是同为领导,业绩和成就却有较大的差异,其根本原因就在于管人艺术的高低。
善管人者,指挥若定,左右逢源,一呼百应。
被管的人也心甘情愿,心悦诚服。
有了“人心”的基础,企业自然会蒸蒸日上,一帆风顺,而不善管人者,捉襟见肘,顾此失彼,焦头烂额,企业人心涣散,一盘散沙。
“管人”是一门学问、是一门艺术,更是一套高深的谋略。
把握好和员工之间距离的尺度,作为领导者,如果离员工过于远,就会受脱离、疏远员工的指责;但是与员工的关系过于亲密,会大大降低工作效率。
因为离得太近,员工又会视你为孩子式的老板,也许会失去对你的尊重。
“喜怒不形于色”是几乎所有欲成就大业者所孜孜以求的目标,它给人的感觉是稳重而老练,办事令人放心,不但领导会把重任交付于你,同事们也会很欣赏你,愿意与你交往,喜欢和你谈论一些小秘密。
相反,那些意气用事,动不动就喜形于色,怒现于脸的人,给人的感觉是毛毛躁躁,人们也不喜欢与这样的人交往。
在追究他人之前应先检讨自己。
曹操指出,人往往容易注意到别人的缺点,发生问题的时候也容易把责任推到别人身上,而在于很少责备自己,但实际上自己完全没有责任的情况并不多,即使认为自己可以完全置身事处,那恐怕也是主观的看法。
如果能够超越人性从更高处的观点来看,那就不仅可以发现别人的过失,同时也能够看到自己的缺点。
实施正确的纪律约束,要提高员工的纪律性意味着通过培训、督导和规范员工,使他们在工作中呈现适当的良好行为。
要建立一种有效的、公正的员工纪律约束制度,该有一套明确的规则,一套针对违反规则行为的有效惩罚办法,还要有一批训练有素的主管人员,他们须对文件记录程序、法律约束、员工申诉权等问题有正确的理解。
因本人各方面的原因,只看了本书的前三大哲学。
我就谈谈自己的观点:我觉得每个公司都有自己“价值观”,如果你认同这个公司就必须认同这个公司价值观,并持之以恒把公司的价值观放在首位,因为只有公司价值观得到体现,才能体现个人价值观,反之,如你不认同公司价值观,我想,你就不要进这公司,你对公司的价值观都不认同,哪就否定了这个公司。
在用人方面我觉得邓小平说的哪句子话说明了一切“白猫、黑猫只要会捉鼠就是好猫”。
至于管人的分寸与尺度,我觉得这个最难的,这两个月来我也深有感触,走得近就会有人说他俩关系挺好的,走得远也会有人说嘿你装什么酷,我想只有在学习中成长吧,努力把这个“度”把握好。
论曹操的人力资源管理艺术摘要在三国的对峙与兼并过程中,对人才的争夺成为各个诸侯事业兴衰的关键。
曹操长于罗致人才和爱惜人才,广开贤路,不拘一格,唯才是举,选贤任能。
采用人才垄断、人力资源整合与开发等方法,对其人力资源队伍进行合理化的管理和任用,体现出一套独特的人才招聘使用方法。
关键词:曹操人力资源整合人才垄断东汉末年群雄争霸,各路诸侯都深知“得人者兴,失人者亡”的道理,因此非常注意招揽人才,然而,一个最大的人才集团却在曹操的身边形成。
曹操曾说:“吾任天下之智力,以道御之,无所不可。
”就是说,曹操坚信,如果调动天下才智之士与勇力之士,并且予以正确的控制和引导,则可以无往不胜。
那么,曹操是如何招揽人才及组建其人力资源队伍,又是如何驾驭管理这些桀骜不驯的文臣武将的呢?一人才的招聘与录用1 唯才是举自古以来,都知道人才的重要性。
“为政之要,唯在得人”,这句唐太宗的名言把“得人”看作是“为政”的关键。
《墨子》中指出“尚贤者,政之本也”,把任用贤能看作是为政之根本。
曹操知道,要实现自己的政治、经济、军事等诸多目标,人力资源是关键,针对东汉末年以来腐败政治的影响,大力加强内政建设,在任官用人方面,他打破了东汉征辟察举重门第名望的传统,实行“唯才是举”的政策。
这是用人制度的一大改革。
为此,曹操三下“求贤令”。
在他于建安十五年(210)颁布的《求贤令》,建安十九年(214)颁布的《敕有司取士勿废偏短令》,建安二十二年(217)颁布的《举贤勿拘品行令》中都体现了曹操用人政策的原则。
他提出,不能以“品行”作为取人的主要标准,即使有“盗嫂受金”行为或“不仁不孝”之人,只要有真才实学,都可量才使用。
他要求对于“负污辱之名,见笑之行,或不仁不孝而有治国用兵之术”的人,各级官吏都要向上推荐,不得遗漏。
曹操打破了东汉末以来以所谓“德行”“门第”等为标准的人才选拔任用制度,用人不求十全十美,而是才重一技、用其所长,人尽其才,物尽其用。
在实际操作中,曹操确实也是抓大放小、不拘小节地招才纳贤。
其集团中有很多人如张绣、郭嘉、程昱等都非完人,其中还有些人有很多“恶行”,但曹操没有求全责备,首先,曹操能舍弃旧怨。
例如,曹操南征讨伐张绣,张绣投降后又复叛,杀操一子一侄,但当张绣再次投降时,曹操不计前嫌,反而跟张绣结为亲家,并加以重用,拜张绣为扬武将军。
又如,陈琳曾辱骂曹操为“赘阉遗丑”。
当时出身于阉宦之家,最为人所不齿,也是曹操最忌讳的。
但当袁绍失败,曹操抓获陈琳后,因爱其才而不咎既往。
从中可看出曹操宽宏的度量。
其次,曹操可以抓大放小,不拘小节。
如程昱性情刚烈暴戾,与人结交多有冒犯之处。
有人曾告程昱谋反,对此,曹操不置可否,也不加以反驳,反而更加优待程昱。
另一谋臣郭嘉,行为不太检点,屡次违反曹操制定的法令,并多次被负责纪律工作的陈群批评,郭嘉依然我行我素,曹操一方面对郭嘉不求全责备,对他信任如故,另一方面又奖励工作负责的陈群,以保证其工作的积极性。
能放手起用降将及出身低微之人。
史载曹操“知人善察,难眩以伪,拔于禁、乐进于行伍之间;取张辽、徐晃于亡虏之内,皆佐命立功,列为名将;其余拔出细微,登为牧守者,不可胜数。
是以创造大业,文武并施”。
曹操部下的文臣武将,有不少是投降来的,曹操予以重用,建功即擢,有的人,不几年,就由士卒升为将军。
2 德才并举虽然曹操的三道求贤令的核心都是唯才是举,并在用人的实际过程中也讲求“唯才”至上,但曹操并不是要同传统 __决裂,也不是完全不要德行,对于忠孝义等德行来说曹操还是重视的,当“德才兼备”之人不够用时,为了争取人才,曹操也只能降低标准,先“德才并举”,后“唯才是举”。
“唯才是举”实际是曹操特殊时期的特殊之举,是其做大做强的权宜之计。
针对曹操“唯才是举”的用人观,我们理解为有才能、有特异智慧的人可以“缺德”,是缺小德,有小毛病。
而针对忠、孝、义等大德来说,曹操是十分在意和鼓励的,在某种情况下,能用忠于故君、孝顺父母以及对人崇尚信义之士。
如曹操为兖州牧时,张邈叛操,劫持了曹操部下毕谌的母弟妻子,曹操对毕谌说:你的母亲在张邈那边,可以离开我投奔张邈从而保全你母亲,毕谌顿首,表示无二心,可是刚刚还信誓旦旦的毕谌一转身,即叛操而去。
后来曹操俘虏了毕谌,大家都为毕谌担忧,曹操曰:“夫人孝于其亲者,岂不亦忠于君乎!吾所求也。
”仍以毕谌为鲁相。
文聘初为刘表大将,刘表死后,其子刘琮继立。
曹操攻打荆州时,刘琮举州归降,叫上文聘跟他一起去投降,被文聘拒绝,直到曹军渡过汉水,文聘才投降,仍欷流涕。
曹操也为之怆然泪下。
曰:“卿真忠臣也。
”厚礼待之,授聘兵。
曹操用人不但重视德行,还有重德胜于重才的事例。
如《三国志》卷十二《崔琰传》记载,崔琰推荐巨鹿人杨训,说此人才能不是很突出,但德行好,曹操即录用。
崔琰之所以被重用,即因为曹操对其十分敬惮,并评价说崔琰有伯夷、史鱼的节操和刚直,贪心的人因为仰慕他的大名而变得清廉,壮士因为称赞他的品德而变得更加的勤勉,可以成为人们的表率。
可见曹操用人决不是只重才不重德的。
二人力资源的管理与开发曹操对于人才的态度,不是停留在盼才、爱才、惜才和信才的层面上,更重要的是用才和驭才,如何突显曹营中整个智囊团最大化的效益,是曹操用人策略中最重要的方面。
曹操不仅善于因材施事、知人善任,使人才唯有所宜、人尽其才,而且还重视厚赏群臣,乐施好赏,广施恩惠,使谋臣将士愿意忠于曹操,乐意服务曹操。
因而,天下能人志士望风归附,使曹操身边形成了“谋士如云,良将如雨”的局面。
1 知人善任,人尽其才——人才垄断措施事各有不同,人各有所长,任人之要,必须是人之长与事之需,才能如人所愿,为我所用。
曹操用人不论人才才干的高低以及品行的优劣,能做到“人尽其才”,发挥每个人的最大效能,而且使对方心甘情愿地接受职务,不让每一个手下赋闲。
在曹操身边,不干工作白拿工资的人极少,在其位不谋其政的人也很少。
对于普通级别的人才,曹操尽可能的发现他们的闪光点,授以相应的职务;对重量级的人物,曹操懂得放手养鱼,给他们提供施展才能的空间和机会;对有缺点的人才搭配使用,优势互补,从而发挥最大的效用。
曹操用人,感性中并不缺乏理智,以唯才是举为标准但并没有矫枉过正,虽然任用了一些亲族但不是任人唯亲。
曹操比较长于因材授事,战乱之初,军中缺粮,操用枣祗、任峻建立屯田,军粮供应得以解决。
另如钟繇、梁习、苏则、刘馥、杜畿、郑浑等,他们都在曹操的领导下,因才授事、各尽其才,均卓有建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