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放性题的分类与解题思路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的史实进行评析,史论结合。)
考生的作答基本上围绕着“赞成”、“反对”、“赞成兼反对”这三 种“观点”进行评价,这是一种约定俗成或变相预定好的“观点”。
解题思路:“观点判断+分论+总论”
第一步:要首先表明自己的观点及态度。不能写“我同意材料中 的观点或我同意作者的观点”,一定要有自己明确的观点,不要 对观点进行辩证分析。观点表述要准确且简洁。 第二步:用史实来论证自己的观点。要求史实准确,史论结合, 并至少选用两个史实,要注意层次、角度的多样性。 第三步:总结重申自己的观点。 答题模式:观点——表态——论证——结论
参考答案二: 观点:我认为西方的崛起主要是西方历史发展的结果,但也受到其他文明成就的 影响。 史实:1)西方的崛起的开端是新航路开辟、资本主义兴起。 经过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资产阶级人文主义和理性主义成为思想核 心,民主科学思想逐渐深入人心。 通过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运动,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内确立。 工业革命极大地提高了生产力水平,又通过殖民扩张促使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 形成。所以西方的崛起是西方历史发展的结果。 2)中国古代文明长期世界领先,对西方产生巨大影响。比如: 经济上:中国古代农耕经济发达,综合国力在清前期以前一直世界领先。 政治上: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影响到欧洲,尤其是科举选官制度影响近代西方文 官制度。 科技上: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传到欧洲,对西方新航路的开辟、文艺复兴和宗教改 革、为西方资产阶级战胜封建势力创造了条件,促进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和封建制 度的衰落。 ④贸易上:中国古代陆上丝绸之路连接欧洲和中国,以及郑和下西洋,都促进对 外贸易的发展。中国是世界贸易的中心,传播了中国先进的技术和文明。
由此可知:科技能放大生产力诸要素,有乘法效应,大推动生产力发 展。
类型三、自拟论题类
2016年Ⅰ、Ⅱ,2017年Ⅰ、Ⅱ、Ⅲ卷都是自拟论题类。2016年全国卷Ⅰ、 Ⅱ第41题的创新力度非常大,对考生的能力要求更高。Ⅰ卷要求考生“自 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Ⅱ卷要求考生“提炼出一人观点”,不仅要有 “观点”,更要自行“拟定”或“提炼”这个“观点(论题)”,这就是 自我构建的要求。 在解决这类题目时,没有可资参考和直接移植的“观点”,而是要在 深刻解读材料信息和题目情境的基础上,运用知识迁移能力,得出理性认 识,提炼出深刻的“观点”。
答题模式:
信息——说明 (提取一项信息)
信息1——说明1;信息2——说明2 (摄取两项信息)
2013年高考全国新课标卷文综I•41(12分)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历史地图包含了政治、经济、文化等多种信息。
问题:比较图9、图10,提取两项有关汉唐间历史变迁的信息,并 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说明。
示例答案1: 信息:汉代的州(或地方行政区划,或地方行政管理)集中于 黄河中下游地区,唐代的道南北分布大体平衡(或面积大小一 致,或面积大致平均,或比较均匀)。(3分) 说明:汉唐间南方社会经济有了很大发展(或从汉到唐南北经 济发展趋于平衡,或南方经济迅速发展,或南方经济得到开 发)。(3分) 示例答案2: 信息:汉代州名(或地方行政区划)与唐代道名有很大不同, 或行政管理机构不同,或名称不同。(3分) 说明:唐代“道”的划分更注重山川地理形势,或更注重地理 环境或地形。(3分)
2014
卷2
年份 卷别 试题内容(素材)
试题设问
类型
卷1 科技与生产力之间 关系的“公式” 201 5 卷2 1950—2008我国部 分节假日状况
卷1 围绕“制度构想与 实践” 201 6 卷2 提炼出一个观点 (玄奘西游鉴真东 渡) 卷3 近中国开埠通商代
“运用世界近现代史的史实 对上述公式进行探讨”
1.(2010年高考新课标全国卷第40题) 材科一: 材料二:
材料三: 包含着整个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萌芽的雇佣劳 动是很古老的;它个别地和分散地同奴隶制度并存了几百年。 但是只有在历史前提已经具备时,这一萌芽才能发展成资本 主义生产方式。 ——恩格斯:《反杜林论》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阐述对恩格斯所说“历 史前提”的认识。(13分) (要求:以对“历史前提”的认识为中心;观点明确, 史论结合。)
示例一: 观点:科学技术有乘法效应,能放大生产力诸要素,此观点正确。 论证:农业社会时科技落后,生产力发展有限。工业社会时科技革 命推动了劳动工具和生产管理方式的变化,极大地推动生产力发展。 如第一次工业革命,蒸汽机的使用推动自由工业资本主义发展,进 入蒸汽时代;第二次工业革命,电的发明应用推动垄断资本主义的 发展,进入电气时代;第三次科技革命,计算机的发明使用,推动 产业结构的调整,进入信息时代。 由此可知:科技能放大生产力诸要素,有乘法效应,大推动生产力 发展。
3、2015年高考全国新课标卷文综I•41(12分)
2016年全国统一考试大纲的说明(关于历史学科考试内容与题型 示例——论证和探讨问题)使用批判、借鉴、引用的方式评论历史观 点。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有历史学者为说明近代以来科学技术在生产力发展中的作用, 引用了如下公式: 生产力=科学技术×(劳动力+劳动工具+劳动对象+生产管理) 这一公式表明,科学技术有乘法效应,它能放大生产力诸要素。 ——摘编自齐世荣总主编《世界史》 运用世界近现代史的史实,对上述公式进行探讨。(说明:可以就 科学技术与公式中一个或多个要素之间的关系进行论证;也可以对公 式进行修改、补充、否定或提出新公式,并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 史论结合、史实准确。)
示例二: 观点:科学技术促进了劳动工具的改进,有利于生产力提高。(3分) 论证:①第一次工业革命中瓦特改良蒸汽机,解决了工业发展中的动力 问题,出现了发明和使用机器的热潮,新式交通运输工具蒸汽轮船、火 车的发明,使得各地经济文化交流更加密切。(3分) ②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电力的发明和应用,使得人类社会进入电气时代, 内燃机的发明和应用,出现了汽车、飞机等新式发明,极大地提高了社 会生产力,改善了人们的生活方式。(3分) ③第三次科技革命电子计算机和信息技术的发展,极大提高了生产效率, 人类社会进入信息时代。(3分)
东汉唐代地方区划方式 在两幅图片中“提取两项有关 的比较 汉唐间历史变迁的信息;并结 合所学知识以于说明”
卷2
卷1
太和殿与英国王宫、首 “提取图片中的信息从建筑和政 提取信息类 相官邸建筑风格的比较 治关系的角度进行中英比较”
关于抗日战争的“教材 “对该目录提出修改意见,并 目录” 说明理由” 关于世界近代史相关内 指出其中一处不同,并指出不 容的两幅“教材目录” 同的原因 提取信息类 提取信息类
2、(2012年高考新课标全国卷一第41题).(1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冲击——反应”曾是国内外史学界解释中国近代历史的模式之一, 其主要观点为中国社会存在巨大惰性,缺乏突破传统框架的内部动力;从19世纪 中期开始,西方的冲击促使中国发生剧烈变化。有人据此图示中国近代历史变迁 (见图10)。
题,并结合所学知识展开阐述
试题设问
卷2
钟表的演变
提取两条或以上信息,拟定一个 自拟论题类 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 述 结合中国近代史的史实,自拟论 自拟论题类 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阐述
卷3
近代中国接触的西 洋
类型一:提取信息说明类
基本思路:
A.提取材料中的观点(/信息) B.说明为什么(论证)
开放性题的分类与解题思路
三大分类: 、提取信息说明类 、观点论证类 、自拟论题类
近8年全国卷第41题回顾
年份 卷别 试题内容(素材) 恩格斯“历史前提”的 认识 2011 课标 欧洲崛起的方式 2012 课标 中国近代化的动力 2010 卷1 2013 试题设问 类型
阐述对恩格斯所说“历史前提” 观点论证类 的认识 “评材料中西方崛起的观点” 观点论证类 “评析‘冲击—反应’模式 观点论证类 提取信息类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冲击——反应”模式。 (要求:对该模式赞成、反对或另有观点均可,观点明确;运用材料中 的史实进行评析,史论结合。)
示例: 观点态度:我赞成用“冲击—反应”模式解释中国近代历史变迁。 论证:中国传统社会的惰性,缺乏突破传统社会的内部动力。19世纪中 期鸦片战争后被迫开放,在西方的冲击下自然经济瓦解,传播了西方的生产 方式;第二次鸦片战争冲击下,中国面临内忧外患,为了富国强兵,洋务派 提出中体西用,掀起洋务运动,学习西方的器物,迈出了近代化的第一步; 甲午战争战败后民族危机的加深,维新派主张效仿日本,兴民权,设议 院,实行群主立宪,掀起维新变法运动; 八国联军入侵,清政府腐朽,完全沦为半殖半封建社会,革命派主张效 仿美国,建立民主共和制,掀起辛亥革命,推翻了帝制,民主共观念深入人 心; ④巴黎和会上,列强损害中国主权,引发五四运动,新民主主义革命开始。 结论:由此可知:近代以来,在西方的冲击下,中国不同派别的反应是抗 争与探索,促使中国近代社会发生剧烈的变化。
观点论证类
“指出其中(我国节假日的) 提取信息类 变化的趋势并说明形成的历 史原因” “议定一个具体的议题,并 进行简要阐述” “结合中国古代史相关史实 加以论述” “提取一个自开商埠的信息 简要分析”
自拟论题类
观点论证类
提取信息类
年份
2017
卷别
卷1
试题内容(素材)
中外经济文化交流
类型 “提取相互关联的中外信息,自议论 自拟论题类
ຫໍສະໝຸດ Baidu
类型二:观点论证类
2011年、2012年、2015年Ⅰ卷三套试题均要求考生“解释他人对史 实的解释”,即阐释题目中呈现出的观点,而不要求考生自行建构新的 观点。这些题目总是或隐或显地呈现了固定的“观点”。 如2012年全国卷第41题: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冲击—反
应”模式。
(要求:对该模式赞成、反对或另有观点均可,观点明确;运用材料中
参考答案一: 观点:我认为西方崛起是西方历史发展的结果,非洲、拉美、亚洲是被西方 文明征服的。 史实: 1)西方的崛起的开端是新航路开辟、资本主义兴起。 思想:经过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资产阶级人文主义和理性主 义成为思想核心,民主科学思想逐渐深入人心。 政治:通过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运动,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内确立。 经济:工业革命极大地提高了生产力水平,又通过殖民扩张(外交)促使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所以西方的崛起是西方历史发展的结果。 2)当西方崛起的时候,亚非拉各国相对落后。比如中国明清时期是封建社 会由盛转衰时期,资本主义萌芽虽然产生,但发展缓慢,受以下因素阻碍:政 治上专制主义达到顶峰;经济上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占统治地位;外交上闭关 锁国政策;思想上八股取士极大地束缚了人们的思想和创造力。 结论:所以亚非拉被殖民侵略,被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所以亚非拉是 被西方文明征服的。
1、(2011年高考新课标全国卷一第41题)(1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西方的崛起曾被视为世界历史中最引人入胜的历程之一。这一进程始 于民主与哲学在古希腊和古罗马的出现,继之以中世纪欧洲的君主制和骑士制 度,经过文艺复兴和大航海时代,结束于西欧和北美对全世界军事、经济和政 治的控制。非洲、拉丁美洲和亚洲的人们只有在遭遇欧洲探险或被殖民时才会 被提到,他们的历史也就是从欧洲的接触和征服才开始的。 然而,在过去的十多年中,一些历史学家对上述概括提出了颠覆性的认识。 他们认为在1500年前后的经济、科学技术、航海、贸易以及探索开拓方面,亚 洲与中东国家都是全世界的引领者,而那时欧洲刚走出中世纪进入文艺复兴时 期。这些历史学家认为,当时的欧洲要远远落后于世界其他地方的许多文明, 直到1800年才赶上并超过那些领先的亚洲国家。因此,西方崛起是比较晚近才 突然发生的,这在很大程度上都要归功于其他文明的成就,而不仅仅取决于欧 洲本土上发生的事情。 ——摘编自杰克· 戈德斯通《为什么是欧洲?—世界史视角下的西方崛起( 1500~1850)》 评材料中关于西方崛起的观点。(要求:围绕材料中的一种或两种观点展开 评论;观点明确,史论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