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温度2
第二版_液压与气压传动课后答案

第一章习题课
[解] 矩形截面的水力直径为
dH
2ab 2× 1× 2 4 = = mm = mm a +b 1+ 2 3
l dH 120 = = 90 >> 4, 4/3
长度与水力直径之比为 故可视为细长孔。 故可视为细长孔。
根据流经细长孔液流的流量公式,由液压缸左腔沿4 根据流经细长孔液流的流量公式,由液压缸左腔沿4条矩 形槽泄漏到右腔去的流量为
kT 1 1.4 × 293.16 T2 = = K = 357.8K p1 0.25 (k 1 ) 1 + (1.4 1 ) 1+ p2 0.68
23
第一章习题课
即
t 2 = (357.8 273.16
)° C
= 84.6 ° C
按等容过程计算降至室温后罐内空气压力为
T3 293.16 p3 = p2 = 0.68 × MPa = 0.56MPa T2 357.8
8
第一章习题课
[解] 取1、2两截面列伯努力方程有
2 2 pa α 1υ1 p α 2υ2 + = + H + + hw ρg 2g ρg 2g
流速 雷诺数 层流有
q 4q 4 × 150 × 10 3 /60 υ= = × m/s = 0.885m/s 2 2 A πd π × 0.06
υd 0.885 × 0.06 Re = = = 1562 (层流) 层流) 6 ν 34 × 10
pA + ρAgzA = pB + ρB gzB + ρ汞gh
6
第一章习题课
p = pA pB
= g(ρB z B + ρ汞h ρA z A )Pa = 9.8 × (1200 × 0.18 + 13600 × 0.06 900 × 0.2)Pa = 8350Pa
高中化学人教版必修一第一章 第2节 第三课时 物质的量浓度以及溶液配制

例5 实验室欲用NaOH固体配制1.0 mol/L的NaOH溶液240 mL: (1)配制溶液时,一般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步骤: ①称量 ②计算 ③溶解 ④摇匀 ⑤转移 ⑥洗涤 ⑦定容 ⑧冷却 ⑨振荡 其正确的操作顺序为_②__①__③__⑧__⑤__⑥__⑨__⑦__④_。本实验必须用到的仪器有天平、药匙、 玻璃棒、烧杯、_2_5_0_m__L_容__量__瓶__、__胶__头__滴_。管
(2)同一溶质不同浓度的两溶液相混合,混合后,溶质的总物质的量(或总质量)等于
混合前两溶液中溶质的物质的量之和(或质量之和)。
存在等式: __c_1·_V_1_+__c_2·_V_2_______=c(混)·V(混), __m_1_·w__1+__m__2·_w_2______=m(混)·w(混)。
V L(标准状况)该气体溶于1 L水中所得溶液的密度为
1 000ρV ρ g·cm-3,则物质的量浓度c=2_2__4__0_0_+___MmVol/L。
2.物质的量浓度与质量分数的换算公式
1 000ρw c=________ M
3.溶液的稀释或混合计算
(1)将浓溶液加水稀释,稀释前后溶质的物质的量和质量都保持不变。存在等式: c_(_浓__)_·V_(_浓__)_=__c(_稀__)_·V_(_稀__)、__m__(_浓__)·_w_(_浓__)=__m__(_稀__)·_w_(_稀__)_______。
过程分析
m
V
对c的影响
第一章 第2节 内能 九年级物理上册(科教版)

实例分析 1、做功的方式改变物体的内能
外界对物体做功,物体内能增加; 物体对外界做功,物体内能减少。
2、做功过程中,是机械能与内能相互转化 3、在做功过程中,内能改变的多少可用 做功的多少来量度。
物理与生活
(1)擦燃火柴时,火柴的温度 升高 ,
内能 增大 。这是通过 做功 的方式 改变火柴的内能。火柴放在火上也 可点燃,这是通过 热传递 的方式 改变火柴的内能。 (2)将金属块在砂石上迅速地来回 摩擦,金属块和砂石的温度 升高 ,
图(b)中,将饮料和冰块放在一起,它们各自的温度
会发生变化,这是通过
热传递 来改变物体的内能。
3.冬天,用嘴对手呵气,手会暖和,这是用热传递 的方
法增加了手的内能,而它的实质是内能在物体之 间 转移 。
两手摩擦也能使手暖和,这是用 做功 的方法增加手 的内能,在这过程中, 机械能转化为内能。
4.物体吸收热量,内能 增加 ,放出热量, 内能 减少 。
温度低的物体内能不一定小。
※ 热传递
实例分析
将铁丝放在热水中
1、热传递的方式改变物体的内能
铁丝:吸收热量,内能增加; 热水:放出热量,内能减少。 热传递方向:内能不是从内能多的 2、热传递的条件:是物体之间有温度差。
物体向内能少的物体传递 3、热传递方向:内能从高温物体
注意:
热传递实质: 不是传递温度 向低温物体传递
外界对物体做功,
物体的内能增大
压缩空气做功,使空气的内能增大,温度升高.
做功改变物体内能
瓶塞 当瓶塞跳飞出时,是瓶内水蒸气 对_____做功,
物体对外界做功, 瓶内水蒸气
的内能减少,温度降低,水蒸气遇 冷, 液化 (填物态变化名称)成小液滴,于 内能减少 是就观察到“雾”这种现象。
【名师解读】八年级物理第一章第二节《温度的测量》精品导学学案(北师大版)

【名师解读】八年级物理第一章第二节温度的测量精品导学学案探究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温度的概念;知道温度计的制作原理、构造和刻度方法;知道摄氏温度和热力学温度,了解它们的关系.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一般温度计的构造及差异;会估测温度.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养成爱护环境、爱护仪器和实事求是的好品格.探究指导物理宫殿1.温度(temperature)(1)定义:物体的冷热程度用温度表示;(2)测量工具:温度计;(3)单位:在摄氏温度中,温度单位为摄氏度,用符号℃表示;在国际单位制中,温度使用热力学温标,单位是开尔文,简称为“开”,用符号“K”表示.两种温度换算关系是:T=t+273℃(其中 T表示热力学温度、t表示摄氏温度);(4)摄氏温度计分度方法:人们规定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0℃;水沸腾时的温度为100℃.在0℃和100℃之间分成100等分,每一等分为1℃(图1.2-1);(5)几种常见温度计如图1.2-2.(1)结构如图1.2-2甲,由玻璃泡、细玻璃管、标尺组成;(2)温度计的量程:温度计能测量的最低温度到温度计能测量的最高温度.图1.2-2甲所示温度计的量程是-20℃~105℃;1℃;(4)工作原理:实验室常用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热胀冷缩规律制成的.里面的液体通常用水银或酒精;(5)使用方法:①在使用时要将温度计的玻璃泡与被测物体充分接触,不能让玻璃泡与容器底或侧壁接触,并保持足够长的时间;②在读取数据时,温度计不能从测量对象中移开,读数时视线应与温度计标尺垂直.总之使用时要五会:会拿,会放,会看,会读,会记录.【例1】如图1.2-3所示,甲、乙两个温度计的读数分别为:t甲=;t乙=.思路与技巧温度计读数时应注意识别温度是零上多少摄氏度,还是零下多少摄氏度.而识别的关键是找零摄氏度的位置,找到零摄氏度后,液柱顶端在零摄氏度零摄氏度以下的为零下多少摄氏度,或负多少摄氏度,并且从零往下读.答案t甲=24℃ t乙=18℃.说明读取温度计示数的三大步:(1)找出温度计的最小刻度值及温度计零刻线位置;(2)看温度计的液柱在零刻线上方还是下方;(3)从零刻线开始数格读出温度值.【例2】如图1.2-4所示,使用温度计测水的温度,其中正确的是()思路与技巧图甲中温度计的玻璃泡与容器底接触,所测温度不能代表液体水的温度;图乙中温度计没有与水接触;图丙读数时,视线没有与温度计标尺垂直.答案图丁.(1)构造如图1.2-5所示;(2)体温计与实验室常用的温度计的区别:体温计实验用温度计作用测量人体的温度测量液体的温度结构玻璃泡上方有一段细小的缩口玻璃泡上没有细小的缩口X围35℃~42℃一般-20℃~105℃分度值0.1℃1℃使用前用力将水银柱甩回玻璃泡不需甩动读数时可拿出人体再读数不能离开待测液体℃(如图1.2-6所示).他以此判断今天的最高气温应(填“>”、“<”或“=”)这个示数,其理由是.思路与技巧体温计上方有一段很细的缩口,离开人体后缩口遇冷收缩,水银柱来不及退回玻璃泡仍指示原来的温度,只有当温度高于这个温度时,水银柱才能上升,因此最高气温等于35℃.答案 35 = 体温计玻璃泡上方有个小缩口,温度上升时,水银柱上升,温度降低时,水银柱不会降低,保持原来的温度.物体的许多性质跟温度有关,利用这一特点可制成不同种类的温度计.如图1.2-7所示. 甲:辐射温度计乙:双金属片温度计丙:电阻温度计丁:电子温度计戊:彩色温度表在一次实验中,某同学取一支没有标刻度的水银温度计:(1)首先把它放在冰水混合物中,测得水银柱的长度为;(2)然后放在沸水中,测得水银柱的长度为;(3)最后放在一杯温水中,测得水银柱的长度为.问这杯温水的温度是多少?思路与技巧 本题解答可运用多种方法.第一:比例法.因温度的变化与温度计内液柱的变化成正比,即将和cm cm 0.40.23100-℃×=39.5℃.第二:图像法(作图法).用水银柱长度作纵轴,用实际温度作横轴,描出、两个特殊点画直线,再寻找所对应的温度.答案 方法一:温水温度t 为t=cm cm cmcm 0.40.230.45.11--×100℃=39.5℃方法二:作如图1.2-8图像,温度为39.5℃.探究体验提出问题 探究泡沫塑料和棉絮的保温性能好坏.做一做 小明与小芳同学两人设计并做了一个实验,他们用这两种材料分别包着装有热水的密闭烧瓶,让它们自然冷却,利用温度计和计时器定时测量两烧瓶中的水温随时间变化的情况.①为保证实验的准确性,实验前除了取大小、厚度相同的泡沫塑料和棉絮外,还应考虑影响水温变化的其他因素,即保持烧瓶相同、水的初温相同、环境因素相同和相同;②按照计划操作,小明与小芳同学把实验测得的时间和温度数据填在下列表格中:时间t/min 0 10 20 30 40 …150 180泡沫塑料组水温T1/℃80 64 55 50 41 …21 20棉絮组水温T2/℃80 56 43 32 28 …20 20想一想分析上表数据可知:他们实验时的室内温度是℃:经过40min后,泡沫塑料包的烧瓶水温降低了℃;而棉絮包的烧瓶水温降低了℃.由此可以得出的实验结论是:.议一议除了采用相同时间内观察水降低的温度来比较这两种材料的保温性能外,根据上表数据你还可以采用方法来比较这两种材料的保温性能.探究点拨此题主要探究不同材料的保温性能的好坏,涉及不同数据的比较和处理.而影响保温性能的因素很多,因此要采用控制变量法,即除材料外的其他因素相同,只改变材料.比较时可以由在相同时刻的温度高低或相同时间间隔内温度变化的快慢来比较.聊天室话题:各式各样的温度计老师:今天我们以温度计为话题,同学们可以把你所了解的温度计给大家做一下介绍,看谁了解得多.胖胖:我家墙上挂有寒暑表如图1.2-9甲,它能测出每天每时的温度.菜棚内挂有干湿温度计,不仅利用它可测出棚内气温,还可以知道空气的干湿情况如图1.2-9乙.乐乐:有一种天然温度计,叫三色堇的草,当温度升高时,它的叶子由向下弯曲到向上抬起直至翘起如图1.2-9丙.老师:其实温度计的种类很多.如我国研制成的新型电子呼吸脉搏体温计、会讲话的电子温度计、热电偶温度计等等.只要我们肯钻研,还制造出很多特色温度计.同学们,新的成果等着你呢!快乐套餐1.电视机工作时,由于部分元器件发热,用手试一下后盖会觉得温热,估计后盖处的温度约为()A.20℃B.40℃C.60℃D.80℃2.0℃的水和0℃的冰,两者温度应该()A.0℃的冰温度低一些B.0℃的水温度低一些C.相同D.物态不同,无法比较3.观察如图1.2-10所示的寒暑表、体温计和实验室用的温度计,按下列要求填表:寒暑表体温计实验用的温度计最高温度最低温度分度值量程设计的理由4.2003年春季我国部分地区出现了SARS疫情,我国政府采取了强有力的措施有效地控制了该病的流行.学校为防止SARS进入校园,规定学生每天要测量体温.小明用如右图1.2-11所示的医用体温计测量体温时,他观察到体温计的初始状态如图1.2-11甲所示,然后他将体温计,这样做的道理是,取出体温计后观察到体温计的示数如图 1.2-11乙所示,小明的体温是℃.5.用一支读数不准确的温度计测量冰水混合物的温度,示数为-2℃;用它测量1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示数为103℃;用它测量某种液体的温度,示数为19℃,则该液体的实际温度为.6.大强选择了一支量程适当的温度计,插入热水后立即拿出读数.请指出他操作中的两处错误:(1);(2).7.电视台的气象播音员说:“由于北方寒流的影响,明天凌晨某某市的最低气温将降到零下7度.”小明听过广播后说:“不完整.”你认为正确完整的预报应是“明天凌晨某某市的最低气温是.”8.某学习小组的同学自制了一个简易温度计,如图1.2-12所示,A为一塑料瓶,B为吸管,通过软木塞与A相连,管下端插入水槽中,使管内外水面有一高度差h,在不同温度下分别测出对应水柱高度h,记录数据如下表:t/℃17 19 21 23 25 27h/cm(1(2)用此温度计能测29℃及其以上的温度吗?;(3)利用此温度计存在的不足之处是.9.粗心的护士小王仅对一支体温计消毒后,就直接用这支体温计测几个病人的体温,结果发现均是39℃,可是有的病人并不发烧,这可能是什么原因?小王这样做可能引起哪些危害?10.根据科学研究,无论采用什么方法降温,温度也只能非常接近-273℃,但不可能比它更低.请你用这个温度为零度,标出图1.2-13温度计相应的温度值(- 20℃、0℃、50℃、100℃).11.请你回忆或调查一下,哪些场合需要测温度,用什么温度计?然后填入下表:场合温度名称12312.观察如图1.2-14所示的较为实用的温度计:(1)你有什么启发和感想?(2)你还见到过类似的温度计吗?请再举一例.13.观察如图 1.2-15所示使用温度计测温度的情景,请你说说它们错在哪里?还可能发生什么错误?14.根据图1.2-16中水的体积随温度变化的情况,分析水不宜用作温度计内液体的原因.15.小宇为了研究不同颜色的物体的吸热本领,他做了如下的实验:将质量、温度都相同的水分别倒入两个牛奶瓶中,用白纸和黑纸分别将瓶子包起来.然后将两个瓶子放在太阳光下,如图1.2-17,每隔3min测一测瓶中水的温度.经过半个小时的实验,小宇得到两瓶中的水温变化情况如下表所示:日照时间(分)0 3 6 9 12 15 18 21 24 27 30 白纸瓶水温(℃)23 24 25 25 26 27 27 28 29 29 30 黑纸瓶水温(℃)23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16.(2004·某某市j)小明家住市中心,奶奶嫌城市夏天太热而不住他家,这激发了他探究城乡温差的原因.某星期天,他请全班同学分别到选定的地点,于中午同一时刻测出各测试点气温,以此绘制出图1.2-18所示的“区域——温度”坐标图.;简析该区域气温低的主要原因:;(2)请提出一种降低市中心环境气温的办法:.热岛效应城市的平均气温比周围乡村高一些,就像一个个“热岛”分布于乡村之中,这种现象称为“热岛效应”(图1.2-19).形成“热岛效应”的原因大致有:在城市的生产和生活中,燃烧大量的燃料,排放出大量的热;以水泥、沥青为主的路面和建筑物有较强的吸收太阳辐射能的本领;城市中的水面小、地面的含水量小,致使水的蒸发少,加之空气流动不畅,城市中的热不能及时传递出去等.这种效应给城市和周围乡村的环境带来不利影响.请回答:(1)形成“热岛效应”的原因大致有哪几个方面?(2)要减弱“热岛效应”请提出一些合理的建议.参考答案[探究体验]水的质量;20;39;52;泡沫塑料的保温性能比棉絮的保温性能好;比较相同时间内,温度变化的快慢[快乐套餐] 1.B 2.C 3.量程设计理由提示:空气温度一般在-20℃~50℃之间;人体的温度低于35℃、高于42℃就处于危险状态;实验所测温度往往较高,可以达到100℃4.用力甩几下;将液柱中的水银甩回温度计的玻璃泡;36.25.11℃6.(1)将温度计放入立即读数是错误的,应待一会儿再读数(2)读温度计示数时,将其拿出是错误的8.(1)气体的热胀冷缩(2)不能(3)测温X围小;测得的温度受外界气压影响9.小王没有将上升的水银柱甩入玻璃泡中,这样做易造成误诊,引起医疗事故10.点拨:运用 T=t+273℃计算,分别是253K、273K、323K、373K12.温度计与其他装置组合在一起,既增加了温度计的适用性,又可起到增加功能和装饰作用,如:台灯、电子万年历上安装有温度计13.不能将温度计玻璃泡放在火焰上烧;待测温度不能超过温度计的量程;温度计不能与容器侧壁或底部接触;还可能发生读数错误0℃~4℃之间,温度升高体积减小,不满足温度升高体积增大的条件,用水不能准确测出温度16.(1)农田;水面广,植被多(2)搞好植树造林,严禁填埋湖泊等17.(1)①燃烧大量燃料,向外排放大量的热;②水泥、沥青路面吸收大量太阳辐射的热;③城市中的水面小,地面含水量少,致使水蒸发吸热少;④城市空气流动不畅,城市中的热不易传递出去(2)增加公园面积,种植树木花草。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地理第一章第二节《地球的运动》14张PPT课件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地理第一章第 二节《 地球的 运动》1 4张PPT 课件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地理第一章第 二节《 地球的 运动》1 4张PPT 课件
1、公转规律:
节气
昼夜长短变化
太阳直射点位置
春分(3月21 全球各地昼夜
前后)
等长均12小时
春分夏至之间 昼渐长夜渐短
夏至(6月22 昼最长夜最短
•
它不得不让位于更高的阶段,而这个 更高的 阶段也 同样是 要走向 衰落和 灭亡的 。时史 前史的 研究就 是要揭 示史前 时代消 亡的原 因,由 于史料 的匮乏 ,史前 史的研 究还显 得很年 轻。
•
判断诗的好坏,跟学连在一起。有学 问的诗 跟无学 之诗, 是完全 不同的 。有学 问的诗 ,味道 深远, 有学问 衬底, 故深。 所以陆 游讲, 功夫在 诗外, 主要是 学问。 学问的 累积如 何,决 定了诗 的基本 面貌。
五带的划分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地理第一章第 二节《 地球的 运动》1 4张PPT 课件
• 五带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地理第一章第二节《地球的运动》14张PPT课件
温度带
范围
特征
北寒带 北极圈到北极点之间
终年寒冷、有极昼极夜
北温带 北回归线到北极圈之间 冬冷夏热、四季分明
热 带 南回归线到北回归线之间 终年高温
南温带 南回归线到南极点之间 冬冷夏热、四季分明
南寒带 南极圈到南极点之间
终年寒冷、有极昼极夜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地理第一章第 二节《 地球的 运动》1 4张PPT 课件
• 练习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地理第一章第二节《地球的运动》14张PPT课件
1 为什么我们看在欧洲举行的世界杯足球赛的现场直播得到深夜才 能看到?
完整版)人教版初中物理实验目录

完整版)人教版初中物理实验目录人教版初中物理实验目录第一章:长度和时间的测量第1节:长度和时间的测量第4节:测量平均速度第二章:声音的产生和传播第1节:声音的特性第2节:声音的利用第3节:噪声的危害和控制第三章:热学第1节:温度第2节:熔化和凝固第3节:汽化和液化第4节:升华和XXX第四章:光学第1节:光的直线传播第2节:光的反射第3节:平面镜成像第4节:光的折射第5节:光的色散第五章:光学器件第2节:生活中的透镜第3节: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第六章:物质的性质第2节:密度第3节:测量物质的密度八年级物理(上册)实验目录用刻度尺测量长度用停表测量时间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真空罩中的闹钟探究音调和频率的关系声音的波形音叉实验探究乐器声音的波形图发声扬声器的蜡烛噪声的波形图自制温度计用温度计测量水的温度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变化规律观察塑料袋的变化情况探究水沸腾时温度的变化规律纸锅烧水升华和凝华现象光在水中的传播小孔成像探究光反射规律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探究光折射特点光的色散透镜对光的作用投影仪成像原理探究凸透镜成像原理用天平测量固体和液体质量探究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测量盐水的小石头的密度八年级物理(下册)实验目录第七章:力学第1节:力第2节:弹力第3节:重力第1节:牛顿第一定律第2节:二力平衡第3节:摩擦力第八章:压力第1节:压强第2节:液体的压强第3节:大气压强第4节:流体压强与流速关系第十一章:浮力和阿基米德原理第1节:浮力第2节:阿基米德原理第十二章:能量第1节:动能和势能实验类型:演示、必做、选做第一章:力的作用和力的效果第一节:杠杆杠杆是一种简单机械,用来改变力的方向和大小。
杠杆分为一级杠杆、二级杠杆和三级杠杆。
杠杆平衡条件是力臂与力的乘积等于负载臂与负载的乘积。
第二节:滑轮滑轮是一种简单机械,用来改变力的方向。
滑轮分为定滑轮和动滑轮。
动滑轮可以改变力的方向和大小,但不能改变力的方向。
定滑轮只能改变力的方向。
高中化学选修二第一章笔记

高中化学选修二第一章笔记一、化工生产过程中的基本问题。
1. 依据化学反应原理确定生产过程。
- 以工业制硫酸为例:- 反应原理:- 造气:S + O_2{点燃}{===}SO_2(硫磺燃烧)或4FeS_2+11O_2{高温}{===}2Fe_2O_3+8SO_2(黄铁矿燃烧)。
- 催化氧化:2SO_2+O_2underset{}{overset{催化剂}{⇌}}2SO_3,这一步反应是可逆反应,反应条件对转化率影响很大。
- 吸收:SO_3+H_2O = H_2SO_4,实际生产中用98.3%的浓硫酸吸收SO_3,以防止形成酸雾,提高吸收效率。
- 反应条件的选择:- 温度:对于2SO_2+O_2underset{}{overset{催化剂}{⇌}}2SO_3,温度不能太高,因为该反应是放热反应,温度升高,平衡逆向移动,转化率降低;但温度也不能太低,否则反应速率太慢。
实际生产中一般采用400 - 500^∘C。
- 压强:增大压强,平衡正向移动,有利于提高SO_2的转化率。
但压强过大,对设备要求高,成本增加,所以通常采用常压(因为在常压下SO_2的转化率已经较高)。
- 催化剂:使用催化剂(如V_2O_5)可以加快反应速率,缩短达到平衡的时间。
2. 原料与能源的合理利用。
- 原料的选择:- 要考虑原料的储量、开采成本、运输成本等因素。
例如在制硫酸时,硫磺和黄铁矿都可以作为制取SO_2的原料,硫磺制气过程相对简单,污染小,但我国黄铁矿储量丰富,所以黄铁矿也是常用的原料。
- 能源的利用:- 化工生产中需要消耗大量能源,要尽可能利用反应放出的热量。
如在制硫酸的过程中,造气阶段放出热量,可以用于预热进入反应装置的气体,提高能源利用率。
3. 生产过程的环境保护。
- 化工生产中的污染物:- 以制硫酸为例,主要污染物有SO_2、SO_3尾气,还有废渣(如黄铁矿燃烧后的氧化铁渣等)、废水(含有酸等污染物)。
- 污染的治理:- 尾气处理:对于SO_2尾气,可以用氨水吸收,SO_2+2NH_3·H_2O=(NH_4)_2SO_3+H_2O,(NH_4)_2SO_3+H_2SO_4=(NH_4)_2SO_4+SO_2↑ +H_2O,既可以消除污染,又可以回收SO_2。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生物第一章(含1,2节)教案及检测题

第一章第1节《生物的特征》教案一.教学目的(一)知识方面1、观察生物和非生物,比较它们的区别。
2、能够举例说明生物具有的共同特征。
(二)能力方面通过观察和比较对生物具有的基本特征进行概括(三)情感方面1、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发散思维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和表达能力。
2、增强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的情感,更加热爱生活,珍爱生命。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生物的基本特征难点植物的营养呼吸和排泄三.教学过程四.板书设计第一章认识生物第一节生物的特征1、生物生活需要营养。
2、生物能进行呼吸。
3、生物能排除身体内产生的废物。
4、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应激性)5、生物能生长和繁殖。
6、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7.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除病毒外)。
检测案1.下列属于生物的是( D )A.弹钢琴的机器人 B.火山爆发时喷出的岩浆C.慢慢长大的钟乳石 D.馒头上长出“白毛”2.含羞草受到碰触时,叶会合拢,这种现象说明生物具有的特征是( C )A.需要营养 B.进行呼吸C.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D.生长和繁殖3.“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这种生命现象说明生物体具有哪个特征( D )A.呼吸 B.排出体内废物C.对刺激作出反应 D.生长和繁殖4.下列属于生物共同特征的是( B )A.都能运动 B.都能呼吸C.都有细胞结构 D.都生活在水中5.科学家对蜜蜂群体的自然活动状况进行跟踪拍摄,这种研究方法属于( B )A.实验法 B.观察法 C.调查法 D.分类法6.元代散曲名家马致远的名曲《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曲中的生物有:老树,昏鸦,瘦马,断肠人.7、请将左右两列中相关联的内容用线段连接起来。
动物取食应激性鲸喷出水柱营养向日葵朝向太阳繁殖植物开花结果生长人体排汗排泄蘑菇由小长大遗传子女与母亲相似呼吸反思与补充:第1章认识生物检测题一、单选题1.关于生物特征的说法,正确的是()A.“蜻蜓点水”体现的是生物能排出废物B.“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体现的是生物能生长C.“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体现的是生物有变异的特性D.“螳螂捕蝉,黄雀在后”体现的是生物能进行呼吸2.下列不属于生命现象的是()A.母鸡产蛋B.椰树开花C.蝌蚪变蛙D.铁锅生锈3.“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在这个美好的季节里,下列属于生命现象的是()A.流水潺潺B.春雨绵绵C.阳光灿烂D.绿草如茵4.含羞草受到碰触时,展开的叶片会合拢,这说明生物具有的特征是()A.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B.生物能进行呼吸C.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D.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5.“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体现了生物的哪种特征()A.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B.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C.能生长和繁殖D.能进行呼吸6.下表所示猫和鼠的生命现象,与相应的生物特征不相符的是()A.A B.BC.C D.D7.生物能够表现出非生物所不具有的生命现象。
热性食物、温性食物、平性食物、凉性食物、寒性食物一览表

第一章温度1-1 定容气体温度计的测温泡浸在水的三相点槽内时,其中气体的压强为50mmHg。
(1)用温度计测量300K的温度时,气体的压强是多少?(2)当气体的压强为68mmHg时,待测温度是多少?解:对于定容气体温度计可知:(1)(2)1-3用定容气体温度计测量某种物质的沸点。
原来测温泡在水的三相点时,其中气体的压强;当测温泡浸入待测物质中时,测得的压强值为,当从测温泡中抽出一些气体,使减为200mmHg时,重新测得,当再抽出一些气体使减为100mmHg时,测得.试确定待测沸点的理想气体温度.解:根据从理想气体温标的定义:依以上两次所测数据,作T-P图看趋势得出时,T约为400.5K亦即沸点为400.5K.题1-4图1-6水银温度计浸在冰水中时,水银柱的长度为4.0cm;温度计浸在沸水中时,水银柱的长度为24.0cm。
(1)在室温时,水银柱的长度为多少?(2)温度计浸在某种沸腾的化学溶液中时,水银柱的长度为25.4cm,试求溶液的温度。
解:设水银柱长与温度成线性关系:当时,代入上式当,(1)(2)1-14水银气压计中混进了一个空气泡,因此它的读数比实际的气压小,当精确的气压计的读数为时,它的读数只有。
此时管内水银面到管顶的距离为。
问当此气压计的读数为时,实际气压应是多少。
设空气的温度保持不变。
题1-15图解:设管子横截面为S,在气压计读数为和时,管内空气压强分别为和,根据静力平衡条件可知,由于T、M不变根据方程有,而1-25一抽气机转速转/分,抽气机每分钟能够抽出气体,设容器的容积,问经过多少时间后才能使容器的压强由降到。
解:设抽气机每转一转时能抽出的气体体积为,则当抽气机转过一转后,容器内的压强由降到,忽略抽气过程中压强的变化而近似认为抽出压强为的气体,因而有,当抽气机转过两转后,压强为当抽气机转过n转后,压强设当压强降到时,所需时间为分,转数1-27 把 的氮气压入一容积为 的容器,容器中原来已充满同温同压的氧气。
1.14 电介质的介电系数及温度(2)-1

第一章 电介质的极化
第六节 电介质的介电系数及其温度系数(2) 曾敏
介电系数的温度系数 电容温度系数 介电系数的温度系数
复习
复习
一、气体电介质的介电系数
非极性气体
极性气体
等温变化 等容变化 等压变化
r 1 n0 r 2 3 0
pV = nRT n0=nN0/V
r r
1 2
非极性液体和非极性固体电介质
其分子极化率
e niei
r 1 n0 r 2 3 0
讨论介电常数随温度变化:
对温度微分
3 d r n0 dn0 r 1 1 dn0 ( r 2)2 dT 30n0 dT r 2 n0 dT
非极性液体和非极性固体电介质
温度系数
1 d r ( r 2)( r 1) 1 dn0
r dT
3 r
n0 dT
对一定质量的电介质
Vn0 (V dV )(n0 dn0 )
分子n0 dT
1 V
dV dT
V
非极性液体和非极性固体电介质
两边同除以dT:
1 n0
dn0 dT
1 V
dV dT
V
体积膨胀系数
1
r
d r
dT
(r
2)(r 3 r
s
1
0
n0 gs
(1 e
fs
)
[e
02
3KT
]
gs
3 s 2 s1
fs
2n0
3 0
s1 2 s1
2( e (
1)( s 1) 2)(2 s 1)
极性液体电介质
(2 s )( s ) n0
2 0
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一章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知识点总结:物态和温度的测量1.物态1、物质存在的状态:固态、液态和气态。
2、物态变化:物质由一种状态变为另一种状态的过程。
物态变化跟温度有关: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分子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同时分子之间有一定的空隙。
当物质处于固态时,引力作用较强,分子排列紧密,分子之间空隙很小,每个分子只能在原位置附近振动,所以固态物质有一定的体积和形状。
固体的温度升高,分子的运动加剧,当温度升高到一定程度时,分子的运动足以使它们离开原来的位置,而在其他分子之间运动,这时物质便以液态的形式存在。
如果温度再升高,分子运动更加剧烈,当温度升高到一定程度时,分子会摆脱其他分子的作用而自由地运动,这时物质便以气态的形式存在。
2.温度的测量1、温度:物体的冷热程度用温度表示。
2、温度计的原理:是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
3、摄氏温度的规定:在大气压为1.01×105Pa时,把冰水混合物的温度规定为0度,而把水的沸腾温度规定为100度,把0度到100度之间分成100等份,每一等份称为1摄氏度,用符号℃表示。
4、温度计的使用:(1)让温度计与被测物长时间充分接触,直到温度计液面稳定时再读数。
(2)读数时,不能将温度计拿离被测物体。
(3)读数时,视线应与温度计标尺垂直,与液面相平,不能仰视也不能俯视。
(4)测量液体时,玻璃泡不要碰到容器壁或容器底。
5、体温计:量程一般为35~42℃,分度值为0.1℃。
第一章知识点总结:熔化和凝固1、熔化:物质由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
凝固:物质由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
2、固体分为晶体和非晶体。
晶体:有固定熔点。
熔化过程中吸热,但温度不变。
如:金属、食盐、明矾、石英、冰等。
非晶体:没有一定的熔化温度。
变软、变稀变为液体。
如:沥青、松香、玻璃。
第一章知识点总结:汽化和液化1、汽化:物质由液态变成气态的过程。
汽化有两种方式:蒸发和沸腾2、蒸发是只在液体表面发生的一种缓慢的汽化现象。
新版物理第一章物态及其变化知识点

新版物理第一章物态及其变化知识点一、知识概述1. 温度①基本定义:温度就是表示物体冷热程度的一个东西。
就像我们觉得水热或者凉,热就是温度高,凉就是温度低。
②重要程度:在物态及其变化中,温度是个非常关键的因素。
它决定了物体会处于哪种物态,比如水在不同温度下有固态冰、液态水和气态水蒸气这几种状态。
③前置知识:需要知道最基础的数字概念,像比较大小这些,因为温度是用数值来表示冷热程度的。
④应用价值:在生活里,夏天我们会调空调温度,冰箱也是根据温度的设置来制冷保存食物,做面包或者做酸奶的时候温度不合适可能就做失败了。
2. 物态变化①基本定义:物态变化就是物质从一种状态变成另一种状态,就像水可以变成冰,也可以变成水蒸气,这就是不同的物态变化。
②重要程度:这是第一章的核心内容,几乎所有关于物态这部分的知识都是围绕物态变化展开的。
③前置知识:要对物质的固态、液态、气态有点概念,比如知道冰是固体,水是液体,空气中的水蒸气是气体。
④应用价值:像人工降雨,就是通过改变云层里水蒸气的物态来实现降雨;还有家里用的加湿器,让水变成水蒸气来增加空气湿度。
二、知识体系1. 知识图谱:温度影响物态变化,物态变化有熔化、凝固、汽化、液化、升华、凝华这些种类型。
在物理学科里,它是热学的基础知识。
2. 关联知识:和热量有关知识有联系,因为物态变化往往伴随着热量的吸收或者放出;也与分子运动论有关,分子的活跃程度影响物质的物态。
3. 重难点分析:- 掌握难度:重难点就在于对物态变化过程中温度变化规律以及能量的吸收和放出是比较难理解的部分。
- 关键点:要理解粒子在不同物态下的排列规律以及能量在物态变化过程中的作用。
4. 考点分析:- 在考试中的重要性:相当重要,每次考试肯定会有一两道关于物态变化类型判断或者物态变化过程中温度变化曲线的题。
- 考查方式:选择题可能会让你判断某种现象是哪种物态变化;填空题可能会让你填写物态变化过程中的能量转换情况,比如熔化是吸热还是放热;在大题里可能会让你分析一个复杂过程里有哪几种物态变化发生。
精选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二、三章知识点精选

八年级物理上第一章机械运动第一节长度和时间的测量1、长度的测量:(1)长度的国际单位是米,用符号表示为m。
另外还有7个单位。
1k m=1000m,1m=10dm=100 cm=1000 mm=106um=109nm。
光年是长度的单位。
(2)测长度的基本工具是刻度尺,还有卷尺、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也是测长度的工具;2、刻度尺的正确使用:(1)测量前首先要观察刻度尺的量程、分度值和零刻线是否磨损;(2)测量时的方法:“0”刻线与被测物体对齐,且尺要沿着或平行于被测物体,读数时视线与刻度面垂直,厚刻度尺有刻度的面要紧贴被测物体,计数时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测量结果由数值和单位组成。
多次测量取平均值作为测量结果,这样可减少误差。
3、时间的测量:(1)时间的单位有秒、分、时。
其中国际制单位是秒。
测量时间的工具是停表。
(2)1h=60min=3600s;1min=60s;30min=0.5h4、误差是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
误差与错误不同,错误能消除,误差只能减小,不能消除。
第2节运动的描述1、机械运动:在物理学中,我们把物体位置的变化叫做机械运动。
2、参照物:判断物体是否在运动,总要选取某一物体作为标准,这个作为标准的物体叫参照物。
一切物体都可以作为参照物,但人们通常选地面为参照物。
3、同一个物体是静止还是运动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选的参照物不同,判断的结果一般会不同,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也就是说: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
绝对静止的物体是没有的。
4、如果一个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发生改变,我们就说它是运动的,如果这个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没发生改变,我们就说它是静止的。
第3节运动的快慢1、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有两种方法:一种是相同时间比较物体经过的路程,经过路程长的物体运动得快。
另一种是经过相同路程比较他们所花的时间,所花的时间少的物体运动得快物体运动的快慢,还可以用速度来表示,速度值大的物体运动得快。
新部编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练习册上答案.doc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配套练习册参考答案第一章机械运动第一节长度和时间的测量基础练习1米。
千米。
分米。
厘米。
毫米。
纳米。
2、1mm。
0.68。
3测量值。
真实值。
多次测量求平均值。
不遵守仪器的使用规则。
读书粗心。
4A。
5B。
6D。
7D。
8D。
9C。
10D。
11B。
综合提升12偏小。
13A。
14B。
15A。
实践探究16、1。
3.24/3.25/3.26。
17、(1)1.57/1.58/1.59。
(2)B 第二节运动的描述基础练习1运动。
静止。
2歼-15战机。
航空母舰/甲板。
3船。
江岸。
4位置。
参照物。
5B。
6B。
7B。
8是相对于跑步机的跑道跑了2千米。
相对于地面当然是静止的。
综合提升9地球。
10、静止、向北运动或向南运动(速度小于列车的速度)。
11B。
实践探究12C。
13(1)汽车在公路上奔驰;以迅速移动的背景作参照物。
(2)能。
可以让背景快速运动。
第三节运动的快慢基础练习1、运动快慢。
v=s/t。
m/s。
km/h。
3.6。
2、5。
3A。
4D。
5C。
6D。
7、4m/s 综合提升8相同时间内比较通过路程的长短。
相同路程内比较所用时间的长短。
9、3。
15。
10(1)从标志牌处到西大桥的流程为8km。
(2)该路段车辆可行驶的最大速度为40km/h。
12。
11D。
实践探究12、5。
6。
快。
第四节测量平均速度基础练习1、v=s/t。
路程。
时间。
卷尺。
停表2、AB:0.600、2、0.300。
BC:0.400、1、0.400。
AC:1.000、3、0.333。
3(1)匀速。
6。
(2)1.2。
(3)小于。
综合提升4(1)t=10:05-10:00=5min(2)v=s/t=6.0km/5min=72.0km/h。
5、80km/h。
200km 。
实践探究6、(1)5.0(2)6.7(3)7.1(4)6.1(5)6.1。
第一章综合练习一、1、cm。
dm。
cm。
cm。
2、20。
18。
3、1.2米每秒。
成年人正常步行每秒通过1.2米的路程。
热学课后习题答案

第一章温度1-1 定容气体温度计的测温泡浸在水的三相点槽内时,其中气体的压强为50mmHg。
(1)用温度计测量300K的温度时,气体的压强是多少?(2)当气体的压强为68mmHg时,待测温度是多少?解:对于定容气体温度计可知:(1)(2)1-3用定容气体温度计测量某种物质的沸点。
原来测温泡在水的三相点时,其中气体的压强;当测温泡浸入待测物质中时,测得的压强值为,当从测温泡中抽出一些气体,使减为200mmHg时,重新测得,当再抽出一些气体使减为100mmHg时,测得.试确定待测沸点的理想气体温度.解:根据从理想气体温标的定义:依以上两次所测数据,作T-P图看趋势得出时,T约为400.5K亦即沸点为400.5K.题1-4图1-6水银温度计浸在冰水中时,水银柱的长度为4.0cm;温度计浸在沸水中时,水银柱的长度为24.0cm。
(1)在室温时,水银柱的长度为多少?(2)温度计浸在某种沸腾的化学溶液中时,水银柱的长度为25.4cm,试求溶液的温度。
解:设水银柱长与温度成线性关系:当时,代入上式当,(1)(2)1-14水银气压计中混进了一个空气泡,因此它的读数比实际的气压小,当精确的气压计的读数为时,它的读数只有。
此时管内水银面到管顶的距离为。
问当此气压计的读数为时,实际气压应是多少。
设空气的温度保持不变。
题1-15图解:设管子横截面为S,在气压计读数为和时,管内空气压强分别为和,根据静力平衡条件可知,由于T、M不变根据方程有,而1-25一抽气机转速转/分,抽气机每分钟能够抽出气体,设容器的容积,问经过多少时间后才能使容器的压强由降到。
解:设抽气机每转一转时能抽出的气体体积为,则当抽气机转过一转后,容器内的压强由降到,忽略抽气过程中压强的变化而近似认为抽出压强为的气体,因而有,当抽气机转过两转后,压强为当抽气机转过n 转后,压强设当压强降到时,所需时间为 分,转数1-27 把 的氮气压入一容积为 的容器,容器中原来已充满同温同压的氧气。
食品感官评定重点

Friedman 检验i 先用下式求出统计量 F :尸=上巩齐1)(尺:++ ……+ !?$】一3」(沪+ 1)式屮 J ---------- 评价员数:P —•祥品(或产品)数;尺"皿、…比尸 ----------- 科样品的秩和。
F - 「门W 巧-3X6X(斗 + u=10.25ii P 、J 、a 的临界值,iv 当两种样品排序相同,F 需矫正为F '令n1、n2、…nk 为第1 , 2 ,…k 个评定员评定结果中出现相同秩次的样品数,若没有相 同秩次,nk = 1,则:则F 值为:if WW样品(戒产絡)帥敵卡丨尸锻曰345 3 45J 泌蓋水甲0-0.05需水严m - O -Ot2 ■—-6.007.60 —— —— E.m 3 fi JM) 7.(W)8.53 —* R.20 10.15 4 6.507-50 8.80 8W 9-3UJII . io 57rHU IS ■臥、 S.4(.)1 1 .52 丽7a «J,499.IH) 10.20 113.38 7 HO 7.62 y.4y10,37 13.2S R 6-25 7,65SOO 111.35 13 28 0 6-227-819.49 S.661 1 .34 13.Z8907.«f9 ■矽 尊-311.S+11 &”347.Hi 专*4時 J?B W 11.54 13,23 12 6, 16 7.Bl g ■由毋 K.6611.34 13.2±s 13 6.00 7.&I 9.49fl 1 .34 13 2S 14 6 ” bl 7.81 9.49 9-00 11 .34 13-28 ]56.407.819.498.9311 a 34I^RZ«则有显著差异。
iii 而当样品数P 大于5或者评定员数J 较大,超出 Friedman 检验表的范围 时,F 值近似服从自由度为P-1的X 的值(附表2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N1=n0V1
=2.710220.40
1.11022 (个).
地球大气里的分子总数
地球表面71%是海洋,陆地平均高度为 875 m,并不 高。因而可以近似认为整个大气层都是从海平面向上延 伸的。而大气的重量可用标准大气压与地球表面积 S 的积来估算。
于是,地球大气里的分子总数约为
N=Sp0/[g( /NA)] =Sp0NA/(g) =4(6.4106)21.01056.01023/(2910-39.8) 1.11044 (个).
由此可得
p=RT/V =(N/NA)RT/V
=(N/V)(R/NA)T
=nkT.
因此,理想气体在标准状态下的分子数密度(即
洛施密特常量)为
n0=p0 /(kT0)
=1.013105/(1.3810-23273)
2.691025 (m-3).
成年人呼吸时每呼出一口气的体积约为V1=0.40L, 由此可见,一口气里包含的分子数约为
在微观上,则必须说明,温度是处于热平衡系统的微观粒 子热运动强弱程度的度量
§1.2 温度与温度计
二、热力学第零定律
C A B 绝热壁
1、绝热壁与导热壁
A C B C
2、热力学第零定律
A B
在不受外界影响的情况下,只要A和B同时与C处于 热平衡,即使A和B没有接触,它们仍然处于热平衡状 态,这种规律被称为热力学第零定律。
将理想气体物态方程应用于混合理想气体中的第 i 种组分可得:
pVi = iRT = Vpi.
对各种组分求和得:
pVi = iRT = Vpi.
关,趋于同一个极限值.
三、温标
(二) 理想气体温标
T lim T ( p) 273.16K lim
p tr 0 p tr 0
p (体积V不变) ptr
Or
V T lim T (V ) 273.16K lim (压强p不变) p0 p0 V tr
结论:
1、理想气体温标与气体种类(即气体个性)无关, 但依赖于气体的共性.
2、非平衡态
在自然界中,平衡态是相对的、特殊的、局部的与暂
时的,不平衡才是绝对的、普遍的、全局的和经常的。
p
热 力 学 呈 现 平 衡 态 的 条 件
三、热力学平衡
无热流:
( p,V , T )
*
o
( p,V , T )
V
热学平衡条件,系统内部温度处处相等。
无粒子流:力学平衡条件,系统内部各部分之间、系
三、温标
(二) 理想气体温标
3、定压气体温标
建立
V T (V ) 273.16K Vtr
-0.1
p
0 200 400 600 800 1000
mmHg
△T /K
0
Ne H2 N2
/
讨论:
结论:
? 同一性
同一气体, p↓, △T ↓; p→0, △T→0 不同气体, p→0, △T→0
子现在应该已经均匀地分布在整个大气中。
由此可见:我们现在呼吸的每一口气里,都应当
包含有炎帝(或者黄帝)临终时呼出的那一口气
中的一个分子.
基于同样的理由,在我们每个人的血管里也总有
炎帝(或者黄帝)的血液中的水分子在流动,并
且这样的分子的数目多达成千上万个。
四、混合理想气体物态方程
道尔顿分压定律:
当p→0时, 定压气体温 标与气体种类及质量无 关
三、温标
(二) 理想气体温标
4、定压与定容气体温 标
0
△T /K
Ne(V) Ne(p) H2(V) H2(p) N2(V)
讨论:
? 同一性
-0.1
p,ptr
N2(p)
/
结论:
0 200 400 600 800 1000
mmHg
当p→0时, 定容和定压气体温标与气体种类及质量无
p p1 p2 p3
pV (1 2 n ) RT
RT RT RT p 1 2 n p1 p2 pn V V V
32
阿马格分体积定律
根据理想气体物态方程和道尔顿分压定律可以导出 阿马格分体积定律,具体的推导过程如下。
统与外界之间应达到力学平衡,通常情况下反
映为压强处处相等。
化学平衡:化学平衡条件,即在无外场下系统各部分的化 学组成应是处处相等。
平衡态可以用P、V、 T图来表示。只要上述三个条件一个 得不到满足,就是非平衡态,不能用P、V、T图来表示。
§1.2 温度与温度计
一、温度
日常生活中,常用温度来表示冷热的程度
三、温标
(四) 摄氏温标和华氏温标
摄氏温标:符号,t; 单位:摄氏度(℃);定义:
t T 273 .15
华氏温标: 符号,tF;单位:华氏度(℉);定义:
9 t F 32 t 5
膨胀测温法:玻璃液体温度计、双金属温度计
实 用 温 度 计 简 介
压力测温法:压力表式温度计、蒸汽压温度计 电磁学测温法:电阻温度计、温差热电偶温度计、半导
把处于平衡态的某种物质的热力学参量(如压强、体积、 温度)之间所满足的函数关系称为该物质的物态方程或称状
态方程。
二、玻意耳定律
20
二、理想气体物态方程
在气体压强趋近于零的极限情况下,可以引入理想气体温标
的定义,并且这时玻意耳定律和阿伏伽德罗定律都严格成立,
据此,就能导出理想气体物态方程。
对于定压气体温度计有 V(T)=VtrT(V)/273.16K. 用此温度计内气体的压强(即ptr)乘上式两端可得
V (a a0 ) V0
a0 t 0 0, a1 t 1 100
a 1
1 373 .15 1 ln 100 273 .15 320 .55
ln
V t 320.55ln( 1) V0 273.15
§1.3 物态方程
一、物态方程
平衡态
Ti Ti ( pi ,Vi ,m )或fi (Ti , pi ,Vi ,m ) 0
三、温标
(二) 理想气体温标
1、气体温度计:
定容气体温度计:V一定;T(p) 定压气体温度计:p一定;T(V)
三、温标
(二) 理想气体温标
2、定容气体温标
建立:
测温属性 固定点 线性关系
确定系数a:
一定质量气体在定容下的压强 水的三相点——273.16K
T ( p) ap
讨论:
以测 温泡 内的 气体 作为 研究 对象
? 同一性
气体质量与同一性? 气体种类与同一性?
ptr / mmHg
0 200 400 600 800 1000
结论: 同一气体, ptr↓, △T ↓; ptr→0, △T→0 不同气体, ptr→0, △T→0
当ptr→0时, 定容气体 温标与气体种类及质 量无关
ptrV(T)=ptrVtrT(V)/273.16K
=ptr ( vtr)T(V)/273.16K = (ptrvtr /273.16K)T(V).
三、理想气体物态方程
在等温条件下随意将此温度计内气体的压强和体积分别改 变为任意值 p 和V,则由玻意耳定律可知 pV=ptrV(T)
= (ptrvtr /273.16K)T(V).
理想气体宏观定义
通常把严格遵守理想气体物态方程的气体称为理 想气体。因而也可以说,凡严格服从玻意耳定律 和阿伏伽德罗定律的气体是理想气体。
实际上,理想气体也严格服从焦耳定律——气体 的内能只是温度的函数。因此有人认为:只有严 格服从玻意耳定律、阿伏伽德罗定律和焦耳定律 的气体才是理想气体。
3、热力学第零定律的物理意义
•互为热平衡的物体之间必存在一个相同的特征,即它们的温 度是相同的。 •第零定律不仅给出了温度的概念,而且指出了判别温度是 否相同的方法。
温度计
三、温标
(一)温标的定义及建立
1、温标:温度的数值表示法(温度的量化) 2、温标的建立
建 选定测温属性 立 温 推广 选定固定点(参考点) 标 的 三 规定变化关系(线性关系) 要 素
地球大气分子的总数与一口气里的分子数之比为
N/N11.11044 /(1.11022)
=1.01022.
这就表明地球大气大约包含了1.01022口气,而一口
气里又有1.11022个分子,两者数量级相同,数值上
差不多。
人们常说:我们都是炎黄子孙。如果炎帝(或者黄帝)
在临终时呼出了一口气,经过几千年后这口气里的分
定压气体温度 气体体积
二氧化碳定压
铂电阻温度计 电阻
热电偶温度计 热电动势 液体温度 薄膜温度计 液柱长度 变色等 总结:
水银温度计
铂电阻温度计
1、各种摄氏温标除了所选固定点,都不存在同一性; 2、规定了一种测温属性与温度是线性关系,则其他属性 就不一定是严格线性关系; 3、各种摄氏温标需要标准温标校准 ——理想气体温标;
273.16 a ptr p T(p) 273.16K ptr
Ttr ( ptr ) 273.16 273.16 aptr
2 温 标
(三) 理想气体温标
2、定容气体温标
T(p) 273.16K p ptr
△T /K
0.4 0.2 0 -0.2
H2 O2 空气 N2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