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染色与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实验报告

合集下载

HE染色与免疫组化

HE染色与免疫组化

HE染色与免疫组化实验步骤:1)取材与固定用小号解剖针挑取一定量本室培养之成螨,雌雄各半,用PBS洗去培养物后用擦镜纸包裹,常温浸没于Bouin固定液中24小时。

2)盐酸预处理固定后的粉尘螨以PBS清洗后挑入4%的盐酸溶液中浸泡半小时。

3)琼脂预包埋A.配臵 1.5%琼脂溶液,微波炉中加热至完全溶解,稍冷却后注入自制包埋器。

B.将盐酸处理后的粉尘螨以PBS清洗后挑入琼脂溶液中,让其自然凝固。

C.解剖镜下修整琼脂块,形成边长与虫体对称轴相一致的长方体,虫体位于琼脂块中央。

4) 脱水、透明与浸蜡A.将预包埋的尘螨臵于50%乙醇中2小时(中间换液一次),然后臵于70%乙醇中室温过夜。

B.第二天取出后依次入梯度乙醇脱水并以二甲苯透明:80%乙醇I(1小时)80%乙醇II(1小时)95%乙醇I(30分钟)95%乙醇II(30分钟)100%乙醇I(15分钟)100%乙醇II(15分钟)乙醇:二甲苯(1:1)混合液(10分钟)二甲苯I、II透明(共约15分钟)镜下观察至虫体透明即可终止c.将经透明的琼脂块取出,按如下流程浸蜡:二甲苯:塑化石蜡(1:1)混合液(10分钟)塑化石蜡I、II、III(各一小时)5) 塑化石蜡包埋折叠大小适中的纸盒进行包埋。

用镊子轻轻夹取琼脂块,臵于纸盒底部并注满石蜡。

解剖镜下迅速摆正琼脂块的位臵,以便准确选取不同的方向进行切片。

待蜡块表面稍凝固后,连同纸盒一起沉入水中,使其迅速冷却。

6) 切片与展片先对蜡块进行修整,使其边与琼脂块的边相平行。

使用手摇轮转式切片机,调整切片厚度为4-6μm,连续切片。

将恒温水浴箱加热至45℃左右,同时将已包被Poly-L-lysine的载玻片预热。

在载玻片上滴加少许温水,截取适当长度的蜡带,在载玻片上进行展片。

晾干后臵于60℃烤箱中2小时,使蜡带贴附牢固。

7) HE染色按常规方法进行染色。

由于尘螨体积微小,在染色过程中容易掉片,而且各组织嗜染性不同,故在试验中对各步骤进行了一些调整,获得较满意的效果。

免疫组织化学及HE染色实验步骤

免疫组织化学及HE染色实验步骤

免疫组织化学及HE染色实验步骤免疫组织化学和HE(Hematoxylin and Eosin)染色是常用的组织学研究技术。

免疫组织化学用于检测组织中特定抗原的表达,可以帮助研究者了解细胞和组织的功能和性质。

HE染色则是常用的常规组织染色方法,用于观察组织的形态学特征。

下面将分别介绍免疫组织化学和HE染色的实验步骤。

1.获取组织标本:首先,需要获取要研究的组织标本,可以是活体组织或固定的组织。

固定的组织标本一般使用10%缓冲福尔马林进行固定。

2.制备标本切片:将标本切割成适合光镜观察的薄片。

切片厚度一般为3-5微米。

3.去蜡:将蜡包埋组织切片放入蜡溶液中,加热脱蜡,使组织切片恢复水化。

4.抗原修复处理:将切片放入抗原修复液中,通过高温或酶解方法进行抗原修复处理,使细胞或组织中的抗原保持完整。

修复液的选择和具体实验要求有关。

5.阻断非特异性结合:将切片浸入阻断液中,阻断非特异性结合位点,减少假阳性结果。

6.一抗孵育:将合适浓度的一抗溶液加到切片上,使其孵育一段时间。

根据要检测抗原的性质选择合适的一抗。

7.二抗孵育和信号增强:将与一抗结合的二抗溶液加到切片上,同时可以加入信号增强剂,提高检测灵敏度。

8.反应显色:将切片加入显色液中,使阳性细胞或组织部分显示出颜色反应。

常用的显色方法有原位杂交、过氧化物酶法和碱性磷酸酶法等。

9.脱水和封片:经过显色后,将切片在酒精中进行脱水处理,然后用透明介质嵌片,并保护封片,以便于观察。

HE染色的实验步骤如下:1.获取组织标本:同样,首先需要获取组织标本,可以是活体组织或固定的组织。

2.制备标本切片:将标本切割成适合光镜观察的薄片。

切片厚度一般为3-5微米。

3.去蜡和水化:将蜡包埋组织切片放入蜡溶液中,加热脱蜡,然后用醇和水进行水化,使组织切片恢复水化。

4.酸性染料处理:将标本切片放入染色液中,使用血红素作为酸性染料,将细胞核染成蓝色。

5.碱性染料处理:将标本切片放入染色液中,使用溴化钡和噻唑蓝作为碱性染料,将细胞质和胞浆染成红色。

HE染色实验报告

HE染色实验报告

篇一:he染色与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实验报告华中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动物医学院he染色与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实验报告1 实验目的及意义1.1了解石蜡切片的制作过程1.2 掌握he染色与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的基本原理以及染色方法1.3 熟悉he染色与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后的读片知识2 实验方法及步骤2.1 石蜡切片制作及he染色步骤2.1.1取材与固定:从人或动物新鲜尸体上取下组织块(一般厚度不超过0.5厘米)投入预先配好的固定液中(10%福尔马林)使组织、细胞的蛋白质变性凝固,以防止细胞死后的自溶或细菌的分解,从而保持细胞本来的形态结构。

2.1.2脱水透明:一般用由低浓度到高浓度酒精作脱水剂,逐渐脱去组织块中的水份。

再将组织块置于既溶于酒精,又溶于石蜡的透明剂二甲苯中透明,以二甲苯替换出组织块的中酒精,才能浸蜡包埋。

2.1.3浸蜡包埋:将已透明的组织块置于已溶化的石蜡中,放入溶蜡箱保温。

待石蜡完全浸入组织块后进行包埋:先制备好容器(如折叠一小纸盒),倒入已溶化的石蜡,迅速夹取已浸透石蜡的组织块放入其中。

冷却凝固成块即成。

包埋好的组织块变硬,才能在切片机上切成很薄的切片。

2.1.4切片前的准备工作:先将包埋的每块组织周围过多的石蜡切去,四周留约2mm的石蜡块,块两边必须切成平行的直线。

将玻片擦洗干净后均匀涂抹薄薄的一层蛋白甘油,放置冰箱备用。

2.1.5切片与贴片:将预冷的蜡块固定于切片机上,调节切片厚度为6微米,切成薄片。

切下的薄片往往皱折,放到加热的水中烫平,再贴到载玻片上,放45℃恒温箱中烘干。

2.1.6 脱蜡至水华中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动物医学院二甲苯ⅰ20分钟,二甲苯ⅱ20分钟,无水乙醇3分钟,95%酒精3分钟,80%酒精3分钟,70%酒精3分钟,自来水洗5分钟,依次按上述顺序加入相应试剂并作用相应时间。

2.1.7染色:苏木素液7分钟,自来水洗5分钟,1%盐酸溶液分化30秒,自来水洗5分钟,1%氨水返蓝10秒,自来水洗20分钟,95%酒精3分钟,1%伊红酒精溶液2分钟,依次按上述顺序加入相应试剂并作用相应时间。

小鼠皮肤组织HE染色,免疫荧光染色

小鼠皮肤组织HE染色,免疫荧光染色

实验方案小鼠皮肤组织HE染色和免疫荧光染色 HE染色一试剂及耗材小鼠皮肤细胞,固定液(4%多聚甲醛),PBS,不同浓度乙醇,透明剂(二甲苯),石蜡,包埋盒,苏木精伊红染色液,中性树胶等二实验步骤1.取小鼠皮肤组织去毛处理成合适的大小并置PBS或生理盐水中充分漂洗残余血液2.将漂洗干净的组织放入4%多聚甲醛中(1:5的比例浸泡)固定过夜3.将固定好的组织用PBS清洗两遍,每次30min4.组织脱水:30%乙醇→50%乙醇→75%乙醇(可4℃过夜)→85%乙醇→95%乙醇→100%乙醇(各30min)5.透明:二甲苯透明3×20min(具体时间根据透明程度来设定,小鼠皮肤10min即透明,透明时如发现组织有部分白雾状,则可能是脱水未脱净)6.浸蜡:4×30min(每30min换一次蜡,换四次以使石蜡浸入组织起支持作用)7.包埋(注意组织摆放及横切,纵切,记录标签),待石蜡充分凝固即可修片(刚包埋好的热蜡块不能立即冷冻)8.切片(5-7um),摊片(40-45℃),烘片(62℃左右,充分烘干)9.HE染色:二甲苯Ⅰ(10min) →二甲苯Ⅱ(5min) →二甲苯:乙醇=1:1(2min)→100%乙醇→95%乙醇(2min)→85%乙醇(1min)→70%乙醇(1min)→50%乙醇(1min)→水(1min)→苏木精染液(1min)→流动自来水(3min)→50%乙醇(1min)→70%乙醇(1min)→85%乙醇(1min)→95%乙醇(1min)→伊红染液(1min)→95%乙醇(1min)→100%乙醇(1min)→100%乙醇(1min)→二甲苯Ⅰ(2min)→二甲苯Ⅱ(2min) 10.中性树胶封片(注意材料上的二甲苯不能干,尽量避免出现气泡)11.显微镜观察三实验样品四实验结果免疫荧光染色一试剂及耗材小鼠皮肤细胞石蜡切片,山羊血清,一抗,二抗,0.3%Triton x100,PBS等二实验步骤1.石蜡切片60℃烘片1小时2.脱蜡到水:二甲苯Ⅰ(10min) →二甲苯Ⅱ(5min) →二甲苯:乙醇=1:1(2min)→100%乙醇→95%乙醇(2min)→85%乙醇(1min)→70%乙醇(1min)→50%乙醇(1min)→水(1min)3.蒸馏水洗1min4.抗原修复:切片置于0.1mol/L且ph=6.0的柠檬酸钠修复液中,在水浴锅内(99℃)持续放10-15min,自然冷却20-30分钟(不能将切片拿出冷却)5.去除内源性酶:3%H2O2室温孵育5-10min6.PBS洗2-3次,每次5min7. 0.3%Triton x100室温孵育20min(增加细胞膜通透性)8.于室温湿盒内非特异血清封闭1h,(用DPBS稀释含10% goat FBS)9.孵育一抗(ITGB1)4℃过夜或37℃1h(一抗:DPBS(10% goat FBS)=1:200),注意做空白对照(不加一抗,用DPBS(10% goat FBS)孵育)10. 孵育完成后PBS洗3次,每次5min11.滴加荧光二抗(IgG-FITC:DPBS(10% goat FBS)=1:200)室温置湿盒中避光孵育2小时或37℃ 30min,用PBS 3分钟×3次洗去二抗,用滤纸擦去标本外的PBS12.滴加DAPI 避光孵育2分钟(染核)。

HE染色加免疫组化方法

HE染色加免疫组化方法

HE染色加免疫组化方法组织块石蜡包埋的步骤:1.取材:尽量活杀,在处死30min内取材完毕,组织块的大小一般为(1.0-1.5cm)*1.0cm*(0.2-0.3cm)2.固定:常用甲醛液浓度为4%,是40%甲醛溶液和水按1:9比例配制而成。

固定时间以12-24h为宜。

(4℃冰箱可放置1-3个月)3.冲洗:将组织块放在固定的容器中用流水冲洗24h.4.脱水:一次70%酒精2h, 80%酒精2h, 90%酒精1h, 95%酒精40min,无水乙醇Ⅰ40min, 无水乙醇Ⅱ30min。

可将组织放于70%酒精中过夜。

5.透明:将脱水后组织直接浸入二甲苯透明剂中(二甲苯Ⅰ, 二甲苯Ⅱ),每次透明为10min。

6.浸蜡:常规制片常用熔点高于56℃以上的石蜡,普通采用56℃-58℃石蜡。

先将组织浸入软蜡Ⅰ1h左右, 再浸入软蜡Ⅱ40min;硬蜡Ⅰ40min, 硬蜡Ⅱ1h。

(一般浸蜡时间为3-4h)软蜡熔点为45℃-50℃,硬蜡熔点为55℃-60℃。

7.包埋:将蜡液注入包埋硬具中,迅速将组织块平放入蜡液中,摆正并铺平,然后移至冷却台,使组织块同蜡液凝固在一起的过程。

(硬蜡凝固定型)石蜡切片法:在切片前应先切去标本周围过多的石蜡(此过程称为“修块”),但也不能留得太少,否则易造成组织破坏,连续切片时分片困难。

一般切片厚度为4-6μm。

贴片时先在干净的载玻片上涂一层蛋白甘油,然后于60℃恒温箱中烘烤1h,若未烤干可适当延长时间;若组织剥脱可涂一层蛋清加以固定。

做免疫组化时,玻片应涂多聚赖氨酸,亦可买防脱玻片。

HE染色的步骤:二甲苯Ⅰ5-10min→二甲苯Ⅱ5-10min→无水乙醇Ⅰ1-3min→无水乙醇Ⅱ1-3min→90%酒精1min→80%酒精1min→70%酒精1min→水洗→苏木精3-5min→水洗→盐酸酒精1-3s→水洗→饱和碳酸锂(氨水)10-30s→水洗→伊红3-5min→水洗(短)→70%酒精1-2s→80%酒精3-5min→90%酒精3-5min→95%酒精3-5min→无水乙醇5-10min→二甲苯Ⅰ3-5min→二甲苯Ⅱ3-5min→中性树胶封片染色液的配制:1.Harris苏木精的配制苏木精 1g硫酸铝钾 15g无水乙醇 10ml蒸馏水 200ml先用蒸馏水加热溶解硫酸铝钾,用无水乙醇溶解苏木精再倒入已溶解的硫酸铝钾蒸馏水中,煮沸1min后,稍冷却,慢慢加入红色氧化汞0.5g,继续加热至染液变为紫红色,用纱布盖瓶口,用滤纸过滤后每100ml加冰醋酸5ml。

免疫组化结果 he

免疫组化结果 he

免疫组化结果 he
免疫组化和HE染色是两种不同的病理学技术,它们在病理诊断中都起到了重要作用。

HE染色,也被称为苏木精-伊红染色,是一种基本的病理学染色方法。

它通过苏木精染液和伊红染液分别对细胞核和细胞质进行染色,帮助病理医师观察细胞形态,识别不同类型的细胞,如淋巴细胞、嗜酸性粒细胞等。

HE染色结果可以提供关于组织结构和细胞形态的基本信息,有助于初步判断肿瘤的性质和类型。

免疫组化是一种更高级的病理学技术,通过使用免疫学原理和方法来检测细胞或组织中的特定抗原或抗体。

通过免疫组化染色,可以检测肿瘤细胞表面的标记物、基因突变、细胞因子等,从而对肿瘤进行更深入的分子分型和靶点分析。

免疫组化结果可以提供更详细和准确的分子信息,有助于指导治疗方案的选择和预测患者的预后。

因此,免疫组化和HE染色是两种不同的技术,各有其特点和优势。

在病理诊断中,通常会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适合的染色方法来获取更全面和准确的信息。

He染色技术实验报告

He染色技术实验报告

He染色技术实验报告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通过He染色技术对细胞或组织样本进行染色,以观察其结构特征和形态变化,进而分析细胞或组织的健康状况。

实验原理:He染色技术是一种常用的组织学染色方法,通过使用苏木精(Hematoxylin)和伊红(Eosin)两种染料对细胞或组织样本进行染色。

苏木精主要对细胞核进行染色,使其呈现蓝色;而伊红则对细胞质进行染色,使其呈现红色。

通过这种对比染色,可以清晰地观察到细胞核与细胞质的形态和结构。

实验材料:1. 待染色的细胞或组织样本2. He染色液(苏木精和伊红混合液)3. 酒精系列(70%、90%、95%、100%)4. 二甲苯5. 显微镜载玻片和盖玻片6. 吸水纸7. 显微镜实验步骤:1. 将待染色的细胞或组织样本固定在载玻片上。

2. 用70%酒精轻轻清洗样本,去除杂质。

3. 依次使用90%、95%、100%酒精进行脱水处理。

4. 将样本浸入二甲苯中进行透明处理。

5. 将样本从二甲苯中取出,滴上He染色液,染色时间根据样本不同而有所变化,一般为5-10分钟。

6. 染色完成后,用吸水纸吸去多余的染色液。

7. 用70%酒精轻轻冲洗样本,去除未结合的染料。

8. 将样本浸入水中,轻轻摇动,使染色更加均匀。

9. 用吸水纸吸干水分,然后进行脱水、透明处理。

10. 最后,将样本放在显微镜下观察,记录细胞或组织的结构特征。

实验结果:通过He染色技术,我们观察到细胞核呈现深蓝色,细胞质呈现粉红色。

细胞边界清晰,细胞核与细胞质的对比明显,有助于对细胞形态进行详细分析。

实验讨论:He染色技术是一种简便、快速的染色方法,适用于多种细胞和组织的染色。

然而,染色效果可能会受到样本固定、染色时间、冲洗等因素的影响。

因此,在实验过程中需要严格控制操作步骤,以确保染色效果的准确性。

实验结论:本实验成功地应用了He染色技术对细胞或组织样本进行了染色,观察到了清晰的细胞结构,为进一步的细胞形态分析和病理学研究提供了基础。

免疫组织化学及HE染色实验步骤

免疫组织化学及HE染色实验步骤

免疫组织化学及HE染色实验步骤免疫组织化学(immunohistochemistry,简称IHC)是一种用于检测组织切片中特定蛋白质的方法,其原理是通过特异性抗体识别目标蛋白质并将其可视化。

本文将介绍IHC实验的基本步骤和HE染色实验的步骤。

IHC实验步骤:1.组织切片制备:从取材到固定、包埋和切片,保证组织样本的质量和完整性。

2.抗原修复:将组织切片放入含有钠胼胝土缓冲液或其它抗原修复液中进行抗原修复。

可以选择使用高温或酶解等方法。

3.阻断非特异性结合:将组织切片浸泡在阻断液中,如BSA、牛血清蛋白等,以防止抗体与非特异性的蛋白质结合。

4.一抗孵育:将含有一抗的抗体溶液滴在组织切片上,孵育一段时间,使一抗与目标蛋白质发生特异性结合。

5.二抗孵育:选择与一抗宿主不同的二抗标记物,如荧光素、过氧化物酶等,将含有二抗的溶液滴在组织切片上进行孵育。

6.吸附剂清洗:将组织切片用洗涤缓冲液洗去未与标记物结合的二抗。

7.标记物检测:根据所选择的标记物,可以进行荧光显微镜观察、酶反应等,将目标蛋白质可视化。

8.盖片封装:将组织切片用适当的缓冲液封装至玻璃盖片上。

HE染色实验步骤:1.组织切片制备:从取材到固定、包埋和切片,保证组织样本的质量和完整性。

2.脱蜡:将组织切片放入甲醇中脱去石蜡包埋。

3. 染剂处理:将组织切片依次浸泡在嗜铬酸钾溶液中,漂洗后浸泡在碱性染剂中,如伊红(Eosin)染料。

4. 酸性染剂处理:将组织切片浸泡在酸性染剂中,如苏木红(Hematoxylin)染料。

5.脱染:将组织切片用酒精和醋酸溶液进行脱染。

6.脱水:将组织切片依次浸泡在酒精梯度中,脱去水分。

7.透明化:将组织切片逐渐浸泡在透明剂中,如苯酚乙醇、二甲苯等,使组织切片透明。

8.盖片封装:将组织切片用适当的透明剂封装至玻璃盖片上。

以上是免疫组织化学和HE染色实验的基本步骤。

通过这些步骤,可以标记和可视化组织切片中的特定蛋白质,进而获得研究和诊断所需的信息。

he染色实验报告

he染色实验报告

he染色实验报告引言:HE染色实验是一种广泛应用于组织学研究和病理学诊断的染色技术。

HE染色是指同时使用血红素染剂(eosin)和碱性染料(hematoxylin)对组织切片进行染色的方法。

该实验旨在观察和分辨组织中细胞核和胞浆的微观结构和染色效果,为后续的组织学和病理学分析提供基础。

材料与方法:1. 组织样本:我们选取了一块经过固定处理的动物组织切片作为实验样本。

2. 实验设备:显微镜、玻片、盖玻片、染色槽、组织石蜡、梳子、PAP笔等。

3. 染色操作:a. 切片上蜡:将组织切片浸入组织石蜡中,使其具有坚硬性和刚性,便于后续的取样和染色操作。

b. 制片:将蜡块切割成薄片,并将其贴在玻片上。

c. 然后将玻片放入稳定器中,加热至60摄氏度以上,以去除蜡质。

d. 染色操作:将石蜡切片浸入hematoxylin染料中,使细胞核染色;随后,将其置于eosin染料中,使细胞质染色。

e. 脱水:使用酒精的递减浓度进行脱水处理,以将多余的染料和水分去除。

f. 覆盖玻片:在切片上覆盖盖玻片,使用PAP笔在盖玻片上写上标本信息。

结果与讨论:经过HE染色实验,我们成功地观察和分辨了组织切片中的细胞核和胞浆。

在显微镜下,组织中的细胞核呈现出暗紫色或蓝色的染色,而胞浆则呈现出粉红色的染色。

这种对比使得细胞核能够清晰地与胞质区分开来,为进一步的组织学研究和病理学诊断提供了基础。

通过观察HE染色后的组织切片,我们可以获得以下信息:1. 细胞核形态和结构:通过染色后的细胞核可以观察到其形态、大小和核仁的存在与否。

这些信息对于细胞分类和诊断不同的细胞疾病具有重要意义。

2. 细胞质组织结构:染色后的细胞质颜色鲜艳,可以观察到细胞内各种细胞器的分布和数量,如线粒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等。

3. 细胞排列与组织结构:HE染色能够显示细胞的连接方式和组织结构,如上皮细胞的排列方式、腺体的呈腔性结构等。

在病理学领域,HE染色被广泛应用于肿瘤的诊断。

组织切片HE染色与免疫组化

组织切片HE染色与免疫组化

1 组织切片1、剪取组织,10 %甲醛固定。

2、已经固定好的组织依次在70 %、80 %、90 %、95 %、95 %、100 %的乙醇溶液中浸泡15-20 min,3、再浸入乙醇和二甲苯(1:1)的混合溶液中15-20 min,然后浸入二甲苯直到透明,将透明的组织浸入石蜡和二甲苯(1:1)的混合溶液中浸泡1 h,用石蜡进行固定。

4、包埋、切片2组织切片HE染色染色结果:细胞核呈蓝色,细胞的细胞质呈粉红色。

步骤:1、组织切片用二甲苯脱蜡15 min,再次用二甲苯进行脱蜡15 min,2、浸入二甲苯和酒精混合溶液(1:1)3 min,依次浸入100%、95 %、90%、80%、70%、50%乙醇各2 min。

3、苏木素染色5 min, 自来水冲洗3 min, 1 %盐酸2 s,自来水冲洗2 min, 依次浸入50 %、70 %、80 %乙醇2 min,伊红浸泡5 s。

4、 95 %、100 %、100 %乙醇各2 min,最后连续2次二甲苯各15 min,封片。

3 组织切片免疫组化检测1、组织切片置于58 ℃烘箱内烤片20 min, 然后取出待冷却后,进行脱蜡。

2、连续2次二甲苯脱蜡各15 min,依次浸入100 %、95 %、80 %乙醇、蒸馏水各2 min。

3、高压抗原修:将3 L柠檬酸盐缓冲液注入不锈钢压力锅中加热至沸腾。

切片置于切片架上,放入锅内,使切片位于液面以下,盖高压锅压阀。

当压力锅开始慢慢喷气时(加热5-6 min)计时1-2 min,然后将压力锅端离热源,冷水冲至室温后,蒸馏水冲洗,PBS洗,片子室温冷却20 min,再次PBS洗。

4、免疫组化具体方法参照SP试剂盒(福州迈新):1、室温,正常非免疫动物血清封闭30 min;2、一抗4 ℃ 12 h;3、用PBS清洗两次,每次2 min;4、室温,内源性过氧化物酶阻断1 h;用PBS清洗三次,每次2 min;5、室温,生物素标记的二抗30 min;用PBS清洗三次,每次2 min;6、室温,链霉菌抗生物素蛋白-过氧化酶30 min,7、DAB显色5 min,蒸馏水冲洗;8、Gill’s苏木素复染3 min;9、自来水流水冲洗5 min;依次95 %、100 %的乙醇脱水3 min;10、最后用二甲苯透明,封片,镜检,拍照。

he和免疫组化染色观察人体结肠系膜淋巴管构筑

he和免疫组化染色观察人体结肠系膜淋巴管构筑

Vol. 04 NO. 0JAN. 2722第4卷第1期2722年71月赣南医学院学报JOURNAL OF GANNAN MEDICAL UNIVERSITYHE 和免疫组化染色观察人体结肠系膜淋巴管构筑赵学影3肖 慧2,胡子豪2,陈云帆3王黎源3隋东莉1(蚌埠医学院/人体解剖学教研室;2.临床医学院,安徽 蚌埠233030)摘要:目的:探讨人体结肠系膜淋巴管的组织学特征,为研究肠系膜物质转运机制提供必要的形态学依据。

方法:采用苏木精-伊红(HE)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显微镜下观察人体结肠系膜淋巴管的分布及其形态结构。

结果:结肠系膜组织中可见大量的脂肪细胞、血管、淋巴组织。

血管管壁较厚,形态较为规则,少数管腔内可见红 细胞。

淋巴管管壁较薄,管腔较大,有时可见到腔内有均匀一致的絮状物。

但大部分管腔样结构透明,HE 染色难以定论为血管或淋巴管或组织间隙。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可见单抗D2D4在淋巴管内皮细胞得以标记,以胞质的棕黄色着色为阳性,淋巴管配布在血管周围,形状不规则,呈条索状或椭圆状;管径变化较大,约20 ~200 ^m,管 壁无肌层;部分淋巴管壁呈开放状态;血管淡染或不染色。

结论:人结肠系膜血管周围有大量淋巴管存在,可能是物质转运至血液循环的一种潜在性途径或相邻血管间的通路。

关键词:肠系膜;淋巴管;血管;构筑中图分类号:R392-3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1 -5779(2020)01 -0054 -04DOI :1 0. 3969/j. issn. 1001 -5779.2020. 01.01 1Observation on the architectural feathres of lymphatic capillaries in human mesentery by HE and immunohistochemical stainingZHAO Xue-ying' , XIAO Hui , HU Zi-hao , CHEN Yun-fan , WANG Li-yuan , SUI Dong-li(Bengbu Medical College 1. Depart/nene qf Anatomu ; 2. College Of Clinical Medicine , Bengbu , Angu- 233030)Abstract : Objective : To study the histodgical chagcteUs/cs of human mesenteric lymphativ capiPaUes, and to proviUenecessag morphological basis for the study of mesenteric material WanspoU mechanism. Methods : The diswibu/on andmorphology of mesenteric lympha/v vessels in colon were ohsemed under microscope by Uematoxylin-eosin ( HE) and im-munoPistocUemical staining. Results : A Urge number of abipocyWs, bdoh vessels , fibrous coxnec/ve /ssue and lymph ­oid /ssue were found in mesenteric /ssue. The capillag wall was thicUer, its morphology was more reyular, and redblood cells were visible in a few lumens. The wall of lymphadv vessels was reUdvelp thin, and the lumen was Urge.Somehmes uniform foes can be seen in the lumen. However, most of the lumen-PPe structures were Wanspagnt, and HEstaining was difficult to determine as bdoh vessels or lymphadv vessels or /ssue spaces. ImmunohisWchemical staining showed that monoclonal au/bohy D2D0 could be marked in lymphado endothehai cehs, positive in bmwn staining of cyto- pdsm , disWiduted around bdoh vessels ; with Ureyular morphodgy and ehip/cal or swiped shape. The Uiameter oflymphoid tube varied greatly ( about 20 -200 |xm - , with no muscle layer ox the wad, some lymphadv walls were open ,and the vessels were light or no- stained. Conclusions : There were a Urge number of lymphadv vessels around the mes ­enteric vessels of human colon , which may be a poWn/ai pathway for the WanspoU of subsmnees to the bdoh cimuUdoxor between adjacent bdoh vessels.Key worVs : mesenteUum ; lympha/v vessel ; bdoh vessel ; architecture近年来有关肠道黏膜免疫的研究已成为很多学 膜免疫的重要组成部分。

免疫组织化学及HE染色实验步骤

免疫组织化学及HE染色实验步骤

免疫组织化学及HE染色实验步骤1.取得组织标本:首先需要从患者或动物身上获得组织标本。

在手术过程中或尸检后,将组织标本取出并固定。

2.标本处理:将取出的组织标本进行固定处理,常用的固定剂有10%的中性缓冲甲醛。

需要将标本完全浸泡在固定液中,并确保标本完整。

3.嵌入和切片:将固定处理后的组织标本进行脱水和透明处理,然后用蜡块将其嵌入。

嵌入后的标本可以使用旋转式微切机进行切片,切片厚度通常为4-6微米。

4.脱蜡:将蜡包围的组织切片放入脱蜡剂中,蜡会被溶解并去除,以使细胞可被染色剂染色。

5.抗原检出:用特异性抗体结合试剂来检测组织中的特定抗原。

将切片在温床上恢复,然后用蛋白酶消化膜蛋白,以增强抗原的敏感性。

之后,使用特定的一抗(主抗体)与待检测的抗原结合,形成特异性抗原-抗体复合物。

6.二抗检出:使用特异性标记的二抗来检测抗原-抗体复合物。

通常,二抗为小鼠单克隆抗体,与抗体结合后,可通过酶标记法、光学染色或荧光染色等方法来检测二抗信号。

7.显色和镜检:通过给予染色剂,如DAB和H2O2溶液,产生可见的显色反应。

显色后的标本可以用显微镜进行观察和评估。

HE染色实验步骤:1.取得组织标本:与免疫组织化学实验类似,首先需要从患者或动物身上获得组织标本。

2.标本处理:将取出的组织标本进行固定处理,使用10%的中性缓冲甲醛溶液进行固定。

需要将标本完全浸泡在固定液中,并确保标本完整。

3.组织处理:将固定处理后的组织标本进行脱水,以至能够与石蜡亲和。

4.嵌入和切片:将脱水的组织标本注入熔化的石蜡中,以便于嵌入。

然后,使用旋转式微切机将嵌入后的标本切为薄片,厚度通常为4-6微米。

5. 脱蜡和染色:将蜡包围的组织切片放入脱蜡剂中,蜡会被溶解并去除,以使细胞可被染色剂染色。

接下来,将切片放入hematoxylin染色剂中,染出细胞核的蓝色。

6. 酸性染色:将切片转移到eosin染色剂中,以染出细胞质和胞外基质的红色。

7.脱水和渗透:将染色后的切片依次浸泡在动物级乙醇溶液中,然后放入橄榄油中进行清晰度处理。

组织切片制作及he染色流程实验报告

组织切片制作及he染色流程实验报告

组织切片制作及he染色流程实验报告I recently completed an experiment on tissue processing and H&E staining, and I would like to share my detailed lab report with you. 最近我完成了一项关于组织切片制作和H&E染色的实验,我想与大家分享我的详细实验报告。

First and foremost, tissue processing is a crucial step in histology that allows for the preservation of tissue samples and their transformation into slides for examination under a microscope. 首先,组织处理是组织学中的关键步骤,它使得组织样本得以保存,并转化成幻灯片供显微镜检查。

To begin the tissue processing, I carefully collected the tissue samples and immediately placed them in fixative solution to prevent degradation. I then proceeded with dehydration, clearing, and infiltration steps to ensure proper embedding in paraffin wax. 在组织处理的开始,我小心地收集了组织样本,并立即将它们放入固定液中,以防止降解。

然后,我进行了脱水、清洁和渗透步骤,以确保它们能够正确地被嵌入石蜡中。

Following the tissue processing, the H&E staining procedure was conducted to enable the visualization of cellular structures and tissue components under the microscope. The steps involved in the staining process included deparaffinization, hydration, staining with hematoxylin and eosin, dehydration, and mounting of the slides. 在组织处理之后,我进行了H&E染色过程,以使细胞结构和组织成分能够在显微镜下被看到。

免疫组化 HE染色

免疫组化 HE染色
• 3、5-10% 正常山羊血清封闭,室温孵育10-30min。倾去血清,勿洗。 • 4、滴加适当比例稀释的一抗或一抗工作液,37℃孵育1-2小时或4℃
过夜。 • 5、PBS冲洗,5min×3次。 • 6、滴加适当比例稀释的生物素标记二抗,37℃孵育10-30min;或滴
加第二代生物素标记二抗工作液,37℃或室温孵育10-20min。 • 7、PBS冲洗,5min×3次。 • 8、滴加SABC-FITC,37℃孵育10-30min,PBS冲洗5min×3次。 • 9、抗荧光萃灭封片液 封片,荧光显微镜观察。
返回 B
石蜡切片免疫组化DAB显色
血涂片,细胞,冰冻切片免疫组化
1、冰冻切片4-8µm,冰冻切片后如不染色,必须吹干,储存低温冰箱内, 或进行短暂预固定后储存于-20℃冰箱。
2、室温放置30min后,放入4℃丙酮或者4%多聚甲醛固定10-30min。 PBS冲洗5min×3次。
3、30%过氧化氢1份+纯甲醇50份混合,室温浸泡30min,以灭活内源性 过氧化物酶。蒸馏水洗2次。
5min×4次。 • 4、抗荧光萃灭封片液 封片,荧光显微镜观察。
冰冻切片荧光免疫组化
• 1、冰冻切片4-8µm,冰冻切片后如不染色,必须吹干,储存低温冰 箱内,或进行短暂预固定后储存于-20℃冰箱。
• 2、室温放置30min后,放入4℃丙酮或者4%多聚甲醛固定10-30min。 PBS冲洗5min×3次。
2、我们现阶段主要要做的组织免疫组化有石蜡切片、冰冻切片免疫组 化以及荧光免疫组化。细胞免疫组化有细胞爬片、细胞印片和细胞涂 片免疫组化和荧光免疫组化。
3、免疫组化过程中抗原修复有高压修复法、酶修复、微波修复,其中 微波修复抗原对提高免疫组化阳性检出率非常有效。

组织切片制作及he染色流程实验报告

组织切片制作及he染色流程实验报告

组织切片制作及he染色流程实验报告In the field of biology and biomedical research, tissue sectioning and histological staining are common techniques used to study the microscopic structure of tissues. These techniques are important for understanding the cellular composition and organization of tissues, as well as for diagnosing diseases and monitoring treatment effectiveness. In this report, I will provide an overview of the processes involved in tissue sectioning and histological staining.在生物学和生物医学研究领域,切片制作和组织染色是常用的技术,用于研究组织的微观结构。

这些技术对于理解组织的细胞组成和结构以及诊断疾病和监测治疗效果非常重要。

在本报告中,我将概述涉及到的组织切片制作和组织染色过程。

Tissue sectioning is the first step in preparing samplesfor microscopic examination. The goal of tissue sectioningis to obtain thin slices or sections of the tissue that can be mounted on slides for further analysis. To achieve this, the tissue needs to be properly fixed, processed, embeddedin a medium, and cut into thin sections.组织切片是准备样品进行显微镜检查的第一步。

细胞学涂片HE染色后直接行免疫组化染色分析

细胞学涂片HE染色后直接行免疫组化染色分析

原涂片 叶的可疑细胞 , I 因此在原涂片上 揭下盖玻片 , 以用酒精灯来 回加热涂 穿 刺 癌细 胞 组 阳性 表 达 率高 于 可疑 癌 细 可
进 行 免 疫 组 化 染色 成 为 关 键 。 者 在诊 片 1 左 右 , 后 浸 入 二 甲苯 内浸 泡 脱 胞 、 型 细胞 和 无 异型 细 胞 组 , 笔 0S 然 异 有助 于 细 断 细 胞 学 柃 验 中 ,对 H E染 色 后 的 需进 去 盖 玻 片 。二 甲 苯 充 分 溶 解 中性 树 胶 胞 学 诊 断 。 K 和 E C MA在 癌 细 胞和 可 疑
的细 胞 学 涂 片 , 二 甲苯 脱胶 、 度 乙 醇水 化 后 , 需 褪 色 和 抗 原修 复 处 理 , 接 进 行 免 疫 组化 染 色 。 果 经 梯 无 直 结 方 法 细 胞 学 涂 片 中 阳性 细 胞 免 疫 组化 结果 表 达 清 晰 , 位 准 确 。 论 定 结
HE染色 后 细 胞 学 涂 片 直接 行 免 疫 组 化 染
【 章编 号 】 17 .8 02 1)80 7 .2 文 6 10 0 (0 20 .860
住 临床 细胞 学病 理 工 作 中 , 胞学 细胞 或 异 型 细 胞 的 涂 片 , 低 倍 镜 下 用 C 细 在 K和 L A 抗体 , C 小细 胞 癌 C 、C ‘ L A。 涂片通常行 H E染 色 后 诊 断 ,有 时 常 需 水 笔标 记 可 疑 细 胞 团 , 再在 玻 片 反 面 以 胸 水 和腹 水癌 细 胞 和 可 疑癌 细 胞怀 疑肺 要 进 一步 做 免 疫组 化染 色 以满 足 鉴 别诊 选 定 区 为 中心 用 金 刚 钻 笔 再 次 圈 定 标 来源, 加做 Tr., TF1阳性则考虑肺 F1 1r .

免疫组织化学及HE染色实验步骤

免疫组织化学及HE染色实验步骤

免疫组织化学(immunohistochemistry)1组织脱水、包埋及切片(1)将剥离出瘤组织切成合适大小的组织块放于4%多聚甲醛中固定2天,固定时间最长不能超过1个月;(2)将组织块从固定液中取出,PBS漂洗1h,然后开始进行组织脱水,程序如下:70%乙醇浸泡30min—80%乙醇浸泡30min—90%乙醇浸泡30min—95%乙醇I浸泡30min—95%乙醇II浸泡30min—无水乙醇I浸泡30min—无水乙醇II浸泡30min—无水乙醇III浸泡30min—二甲苯I浸泡30min—二甲苯II浸泡30min;(3)将组织块完全浸泡在蜡液中60℃过夜;(4)打开包埋仪器,设置相应参数,2h后将蜡液中的组织块取出放入包埋机的蜡缸中,将包埋所用铁槽清理干净放入蜡缸,用镊子将组织块放于铁槽正中央,取出铁槽接取少量蜡液使凹槽填满,将包埋盒倒置卡在铁槽上,放于低温工作台上冷却凝固,待其完全凝固后,取下包埋好的蜡块;(5)在切片前,先将蜡块表面修平,切成连续的厚度为5µm的切片,放入冷水中展片,用刀片将连续蜡带分开,然后放入40℃水浴锅中,用防脱载玻片捞出目的蜡带,放入烤片机上过夜,组织切片4℃保存。

2免疫组化染色(1)首先,用二甲苯脱蜡,然后用梯度酒精和水使切片充分复水,详细流程为:二甲苯I浸泡10min—二甲苯II浸泡10min—无水乙醇I浸泡5min—无水乙醇II浸泡5min—90%乙醇浸泡5min—80%乙醇浸泡5min—自来水冲洗5min;(2)抗原修复:微波炉中火预热配制好的枸橼酸缓冲液3min,将切片浸入修复液内,用微波炉中火加热3min,在此过程中注意不要让修复液溢出,以免切片变干,加热后室温冷却5min,加热冷却过程重复3次,修复完成后自然冷却至室温,用PBS清洗3次,每次5min;(3)滴加适量的3% H2O2覆盖组织,室温孵育10min,以阻断内源性过氧化物酶的活性,摇床上PBS清洗3次,每次5min;(4)用PBS配制5%的山羊血清,滴加适量至组织上封闭1h;(5)封闭结束后,甩干载玻片,用吸水纸吸去残留液体,将载玻片放人湿盒内,滴加由5%山羊血清稀释的一抗,一抗液体要完全覆盖组织,放入4℃冰箱内孵育过夜;(6)将组织切片从冰箱中取出,放于室温静置至室温,用PBS摇床清洗3次,每次10min,用5%山羊血清稀释生物素标记的二抗覆盖组织表面,室温孵育45min,PBS摇床洗3次,每次10min;(7)组织表面滴加适量亲和素标记的辣根过氧化物酶,室温孵育30min,PBS洗3次,每次5min;(8)DAB显色:配制DAB显色液,滴加至组织表面,在显微镜下观察着色,待出现明显棕色且背景无明显着色时放于自来水中终止显色;(9)苏木素染核1-2min,用自来水冲洗终止染色;(10)将组织依次放入80%乙醇、90%乙醇、95%乙醇、无水乙醇I、无水乙醇II各5min,再放入二甲苯I 10min,二甲苯II 10min,完成组织脱水和透明;(11)滴加一滴中性树胶封片,显微镜下观察并拍照,室温保存。

免疫组化 HE染色 FISH ISH

免疫组化 HE染色 FISH ISH
返回
HE染色
苏木精 — 伊红染色法 ( hematoxylin-eosin staining ,HE)是石蜡 切片技术里常用的染色法之一 。HE染色法是组织学、胚胎学、病理 学教学与科研中最基本、使用最广泛的技术方法。 HE染色的原理:脱氧核糖核酸(DNA)两条链上的磷酸基向外,带 负电荷,呈酸性,很容易与带正电荷的苏木精碱性染料以离子键结合 而被染色。伊红是一种化学合成的酸性染料,在水中离解成带负电荷 的阴离子,与蛋白质的氨基正电荷的阳离子结合使胞浆染成红色或粉 红色,与蓝色的细胞核形成鲜明对比。
• 3、5-10% 正常山羊血清封闭,室温孵育10-30min。倾去血清,勿洗。 • 4、滴加适当比例稀释的一抗或一抗工作液,37℃孵育1-2小时或4℃
过夜。 • 5、PBS冲洗,5min×3次。 • 6、滴加适当比例稀释的生物素标记二抗,37℃孵育10-30min;或滴
加第二代生物素标记二抗工作液,37℃或室温孵育10-20min。 • 7、PBS冲洗,5min×3次。 • 8、滴加SABC-FITC,37℃孵育10-30min,PBS冲洗5min×3次。 • 9、抗荧光萃灭封片液 封片,荧光显微镜观察。
4、组织的固定:4%多聚甲醛固定一般1-2小时。固定后经充分的流水冲 洗后进行脱水包埋。
5、组织脱水:主要用不同梯度的酒精进行脱水。一般情况下,组织经过 70%,80%,90%,95%,以至无水酒精的脱水程序,即可达到脱 水的要求。但是为了能使大量的组织块同时进行脱水,则要求保持液 体的浓度以保证脱水的作用,最好是以两次95%酒精,两次100%酒 精重复进行脱水,以保证组织的水分脱净。
免疫组化切片组织前期处理
1、组织块大小应限于2cm×1.5cm×0.2cm 。 2、应用于光镜的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的切片厚度一般要求5μm左右,神经

HE染色褪色后免疫染色的病理观察

HE染色褪色后免疫染色的病理观察

HE染色褪色后免疫染色的病理观察目的:探讨细胞涂片HE染色褪色后免疫染色的效果。

方法:选取21例细胞涂片HE染色诊断后再褪色进行免疫染色。

结果:免疫染色效果较好,与其组织学对照,无显著性差異(P>0.05)。

结论:细胞涂片HE染色褪色后免疫染色,简便易行,在病理诊断中有一定的使用价值。

标签:脱落细胞学;HE染色;细胞免疫染色;免疫组化在临床细胞病理诊断中,常遇到难以诊断或难以分型的特殊细胞或细胞组合,需要做免疫染色进一步确定。

但有时又难以重新获得标本制片,或重新制成的涂片又没有原涂片中的特殊细胞或细胞组合。

因此,在原涂片上进行免疫染色成为关键。

本研究探讨了细胞涂片HE染色褪色后免疫染色的效果。

1 材料与方法1.1材料选取我院2006~2007年间收治的具有组织学对照的细胞涂片并被诊断为恶性肿瘤的21例病例。

1.2 方法HE染色细胞涂片均潮干固定于95%酒精中[1]15 min。

显微镜观察后,在原切片上选定要进行免疫染色的目标,分别在目标背面载玻片上用钻石笔圈上记号,将目标圈入当中,并标记好要染色的抗体。

然后将细胞涂片按顺序经过二甲苯、梯度酒精和水,将涂片上的盖玻片和树胶完全脱掉(没用树胶封片的可以省略此步),放入0.5%盐酸-酒精中脱掉苏木颜色后入水冲洗,再入稀氨水中脱掉伊红颜色,直到颜色明显变浅或成无色,提出载玻片放入水中,充分冲洗,待做免疫染色。

做免疫染色时,首先按各种抗体的要求进行预处理并使用细胞通透剂(X-100),以充分暴露抗原和增加细胞的通透性,有利于抗原抗体的结合。

相应组织学免疫染色(免疫组化)按常规进行。

免疫染色过程中设立阴、阳性对照,以便正确判断染色结果。

选择的单克隆抗体分别为:CEA、High MW、Low MW、Vimentin、CR、CD68、LCA、COA、CA125、CD20。

所用单克隆抗体和其他相关试剂均购自福州迈新生物技术开发有限公司,单克隆抗体为工作液,免疫染色方法采用MaxVision一步法。

HE染色实验报告

HE染色实验报告

HE染色实验报告
摘要
染色实验是植物科学研究中常用的一种方法。

为了观察和评价植物发
育过程中的色素分布,本实验采用Gram-Schmidt法对水稻(Oryza sativa)进行HE染色。

结果表明,植物的细胞质含有多种不同的类型的
色素,其中主要有类胡萝卜素,胡萝卜素和叶绿素。

1、绪论
植物的染色是植物科学研究中常用的一种方法,植物的染色有很多种,其中之一是HE染色,HE染色是一种常用的植物细胞质染色方法,用于研
究色素的分布。

本实验旨在以水稻为实验对象,通过Gram-Schmidt方法
对其进行HE染色,以观察植物细胞质中不同类型的色素和不同色素之间
的分布。

2、材料和方法
(1)材料准备:本次实验选用的水稻品种为云冰稻。

首先,将水稻
种子播种于种子盘内,浇水开苗,浇水后,把水稻种子放在室温下温湿恒
定处理,以保持最佳生长状态;
(2)HE染色方法:采用HE染色方法进行植物细胞质染色。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华中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动物医学院HE染色与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实验报告1实验目的及意义1.1了解石蜡切片的制作过程1.2 掌握HE染色与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的基本原理以及染色方法1.3 熟悉HE染色与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后的读片知识2 实验方法及步骤2.1 石蜡切片制作及HE染色步骤2.1.1取材与固定:从人或动物新鲜尸体上取下组织块(一般厚度不超过0.5厘米)投入预先配好的固定液中(10%福尔马林)使组织、细胞的蛋白质变性凝固,以防止细胞死后的自溶或细菌的分解,从而保持细胞本来的形态结构。

2.1.2脱水透明:一般用由低浓度到高浓度酒精作脱水剂,逐渐脱去组织块中的水份。

再将组织块置于既溶于酒精,又溶于石蜡的透明剂二甲苯中透明,以二甲苯替换出组织块的中酒精,才能浸蜡包埋。

2.1.3浸蜡包埋:将已透明的组织块置于已溶化的石蜡中,放入溶蜡箱保温。

待石蜡完全浸入组织块后进行包埋:先制备好容器(如折叠一小纸盒),倒入已溶化的石蜡,迅速夹取已浸透石蜡的组织块放入其中。

冷却凝固成块即成。

包埋好的组织块变硬,才能在切片机上切成很薄的切片。

2.1.4切片前的准备工作:先将包埋的每块组织周围过多的石蜡切去,四周留约2mm的石蜡块,块两边必须切成平行的直线。

将玻片擦洗干净后均匀涂抹薄薄的一层蛋白甘油,放置冰箱备用。

2.1.5切片与贴片:将预冷的蜡块固定于切片机上,调节切片厚度为6微米,切成薄片。

切下的薄片往往皱折,放到加热的水中烫平,再贴到载玻片上,放45℃恒温箱中烘干。

2.1.6 脱蜡至水华中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动物医学院二甲苯Ⅰ20分钟,二甲苯Ⅱ20分钟,无水乙醇3分钟,95%酒精3分钟,80%酒精3分钟,70%酒精3分钟,自来水洗5分钟,依次按上述顺序加入相应试剂并作用相应时间。

2.1.7染色:苏木素液7分钟,自来水洗5分钟,1%盐酸溶液分化30秒,自来水洗5分钟,1%氨水返蓝10秒,自来水洗20分钟,95%酒精3分钟,1%伊红酒精溶液2分钟,依次按上述顺序加入相应试剂并作用相应时间。

2.1.8脱水和透明:95%酒精2分钟,无水酒精Ⅰ2分钟,无水酒精Ⅱ2分钟,二甲苯Ⅰ5分钟,二甲苯Ⅱ5分钟,依次按上述顺序加入相应试剂并作用相应时间。

2.1.9封固:将已透明的切片滴上中性树胶,盖上盖玻片封固,放入37℃烘箱。

2.2 SABC 染色步骤2.2.1脱蜡至水:二甲苯Ⅰ20分钟,二甲苯Ⅱ15分钟,100%酒精2分钟,95%酒精2分钟,80%酒精2分钟,70%酒精2分钟,依次按上述顺序加入相应试剂并作用相应时间。

2.2.2流水冲洗5分钟(水流要小)2.2.3用蒸馏水配置新鲜的3%双氧水(30%双氧水1:9配制,配100ml),室温封闭15分钟,注意避光。

2.2.4蒸馏水洗5分钟,重复2次。

2.2.5热抗原修复,将切片浸入0.01M枸盐酸盐缓冲液中,置微波炉内高火5分钟,低火20分钟,完后自然冷却。

2.2.6取出切片放入染色缸中PBS洗5分钟,重复3次。

2.2.7取出切片放入湿盒中,滴加5%BSA封闭液(覆盖满组织为宜),室温20分钟。

2.2.8甩去多余液体(擦去周围的流痕),滴加一抗(覆盖满组织为宜)注:阴性对照滴加PBS,放入4℃冰箱过夜。

2.2.9放入染色缸中PBS洗5分钟,重复3次。

2.2.10取出放入湿盒中滴加二抗(覆盖满组织为宜),室温30分钟。

2.2.11取出置染色缸中PBS洗5分钟,重复3次。

放回湿盒中加SABC(覆盖满组织为宜),室温30分钟。

华中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动物医学院2.2.12取出置染色缸中PBS洗5分钟,重复3次。

2.2.13 DAB显色,取一试管加1ml单蒸水,B、C、A试剂按顺序各一滴加入试管中混匀,滴加于切片上,观察是否终止显色。

2.2.14终止显色用单蒸水洗5分钟,重复2次。

2.2.15苏木素衬染1分钟,流水冲洗5分钟。

2.2.16脱水透明,70%酒精3分钟,80%酒精2分钟,90%酒精2分钟,95%酒精2分钟,95%酒精Ⅱ2分钟,100%酒精Ⅰ2分钟,100%酒精Ⅱ2分钟,100%酒精Ⅲ2分钟二甲苯Ⅰ8分钟,二甲苯Ⅱ5分钟,依次按上述顺序加入相应试剂并作用相应时间。

2.2.17中性树胶封片,放入37℃烘箱。

3 实验结果3.1 HE 染色结果华中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动物医学院AIBBIBIB:狂犬病毒包涵体(内基氏(Negri)小体)图1 狂犬病毒感染后脑组织病变 HE染色A: 小脑浦肯野细胞内包涵体x400; B: 脑神经元内多处包涵体x400狂犬病的病理变化在显微镜下主要表现为神经元退变,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浸润,胶质细胞增殖以及特征包涵体形成。

狂犬病毒包涵体又称为内基体,直径华中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动物医学院约3~10nm,边缘整齐,内有1~2个状似细胞核的小点,主要出现在大脑海马区及小脑,其他部位也可见,在病变神经元胞浆内成圆形或卵圆形,苏木素一伊红染色脑组织切片中呈嗜酸性反应,病变神经元可含包涵体。

大脑海马区神经元和小脑浦肯野细胞胞浆内检出狂犬病病毒包涵体,伴脑组织淤血、水肿。

神经元变性.A BCPC DCP:豆状囊尾蚴虫卵的壳图2 肝脏与肾脏的病变 HE染色A: 豆状囊尾蚴在肝脏形成包囊x200; B: 脑神经元内多处包涵体x400 C:肾小管结构模糊,破坏x200; D: 肾小管上皮从基底膜脱落x400华中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动物医学院囊尾蚴感染后肝脏的病理变化可分为一般性变化和特征性变化两种。

一般性病理变化主要表现为肝细胞变性与间质性肝炎。

颗粒变性:表现为肝细胞肿大,肝细胞中有蛋白性颗粒,肝窦隙变小。

水泡变性:肝脏细胞肿大,细胞质有些溶解,较为透亮,但细胞核的位置多无改变,肝窦隙变小。

脂肪变性:有程度不等的脂肪滴。

脂肪变性和颗粒变性常见于同一肝脏。

间质病变:表现为程度不等的间质性肝炎,在汇管区或小叶间有结缔组织增生和灶状淋巴细胞浸润,小叶间静脉扩张。

小叶间胆管都有程度不等的增生,其数量增加。

胆管上皮增生,单层变成两层甚至复层,胆管黏膜上皮变厚,胆管周围结缔组织明显增生,呈慢性胆管炎与胆管周围炎。

特征性病理变化是肝组织形成肉芽肿。

可能是幼虫移行对肝细胞造成损伤后在局部发生的慢性炎症反应。

幼虫移行造成肝细胞坏死和少量出血,接着局部上皮样细胞增生,其间有异物巨细胞以及多少不等的中性粒细胞浸润。

这些中性粒细胞大多在结节外侧分布,在肉芽肿外围是结缔组织构成的包囊,包囊内分布着许多空壳样结构以及均质红染的椭圆形的虫卵。

肾脏的病变主要集中在大量的肾小管上皮从基底膜上脱落,肾小球囊腔变大,肾小球萎缩变小,血管球数目减少,肾小囊囊壁增厚。

由于没有见到明显的炎性细胞的浸润,主要变现肾小管的病变,所以推断可能是肾病。

而引起的原因也可能是多方面的,如临床的升汞急性中毒便会引起相应的病变。

华中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动物医学院ABC图3 肺脏形成的霉菌结节 HE染色A: 肺泡结构大面积的消失x80; B: 霉菌结节的炎性反应带x200C:肺脏的霉菌结节x400肺脏的病理变化:肺细支气管及其周围小叶内都可看到很多肉芽肿。

肉芽肿的中心含有细胞崩解物一嗜酸性坏死块占据,其周围为淋巴球、组织球等单核细胞。

再往外,还可看到多核巨细胞及其上皮细胞。

结节则可波及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肺华中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动物医学院小叶,使其固有结构完全遭到破坏。

较小的结节是由上皮样细胞、巨细胞、巨噬细胞、淋巴细胞、数量不等的假性嗜伊红细胞和排列疏松的网状结构构成,巨细胞的位置不定,有的在结节中心,有的偏向边沿,数量和核的多少也不等。

大的结节内细胞成分与小结节相同,但在排列上有一定的层次性,中心多为干酪样坏死区,外围是核巨细胞构成的细胞带,最外层是淋巴样细胞、成纤维细胞所形成的包膜。

同样结节中也有数量不等的假性嗜伊红细胞和不规则排列的纤维素。

结界中有时可见不同程度的出血。

但没有发现很明显的淡染的菌丝体,可能是由于组织过厚,细胞成分过多,颜色过深,将菌丝体遮盖了,故难于发现。

3.2 SABC 染色结果C A BD华中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动物医学院图4 Ki67蛋白在乳腺上皮的表达(SABC染色)A: 乳腺组织Ki67阴性(核内)x400;B: 乳腺组织Ki67阴性(核内)x100C: 乳腺组织Ki67阳性(核内)x400; D: 乳腺组织Ki67阴性(核内)x200Ki67抗原是1983年由Gerdes等发现在增殖细胞中表达的一种核抗原,也是目前较为肯定的核增殖标志物。

Ki67是一个标记细胞增殖状况的常用指标,尤其经常用于反映恶性肿瘤细胞的增殖状况。

Ki67在正常乳腺组织有表达,但在从正常乳腺或是纤维腺瘤及增生上皮来的样本显示,ki67表达的水平极低。

Ki67高表达与乳腺癌恶性程度成正相关,Ki67在细胞核内的定位形式复杂又有特异性,并随细胞周期改变。

Ki67作为一种与细胞周期相关的增殖细胞核蛋白,只与增生细胞核反应,无组织特异性,是一个界定细胞凋亡和增殖的有价值的标记物。

Ki67能准确地反映肿瘤细胞的增殖活性,并与多种肿瘤的发展、转移及预后有关,除细胞周期的G0期外,在每个有丝分裂期都可检测到Ki67,尤以M 期为最高,可直接、敏感地反映肿瘤细胞的增殖活性,并能较全面地反映增殖细胞的数量。

其高阳性表达可反映肿瘤细胞的增殖和侵袭能力强,恶性程度高。

在浸润性乳腺癌中发现Ki67与肿瘤细胞增殖及侵袭转移密切相关。

部分学者认为Ki67表达与乳腺癌肿瘤临床分期有关,即分期越晚,Ki67阳性率越高。

Ki67与肿瘤恶性程度呈正比与肿瘤的生长、侵袭及转移能力密切相关,是乳腺癌诊断和预后判断的一项重要指标。

Ki67表达阳性的乳腺癌肿瘤细胞的恶性程度大,细胞增殖活跃,肿瘤生长速度快侵袭性大,转移的机会高,预后差。

Ki67高表达是乳腺癌预后不良的指标。

4 小结4.1石蜡切片制作的体会石蜡切片是组织学常规制片技术中最为广泛应用的方法。

石蜡切片不仅用于观察正常细胞组织的形态结构,也是病理学和法医学等学科用以研究、观察及判断细胞组织的形态变化的主要方法,而且也已相当广泛地用于其他许多学科领域的研究中。

下面就按照实验步骤,谈一下我的一些体会。

4.1.1取材应根据要求选取材料来源及部位。

华中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动物医学院4.1.2固定用适当的化学药液(固定液)浸渍切成小块组织材料,并选择合适固定液量以及固定时间。

4.1.3.脱水透明,固定后的组织材料需除去留在组织内的固定液及其结晶沉淀,否则会影响以后的染色效果。

脱水时间长短应根据组织厚度,组织较薄或小,脱水时间不宜过长,否则组织会出现过硬或过脆的现象;组织厚度大时相对要求时间长些。

透明时要注意:①要保证最后一级纯酒精的浓度,使组织彻底脱水,否则在二甲苯内就不能得到完全透明。

②切片从纯酒精取出后进入二甲苯时,在空气中停留的时间不宜过长,特别是在阴天,空气湿度较大时,因纯酒精吸水性较强,致使切片进入二甲苯时其表面出现雾状而使切片透明不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