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医学重点归纳
预防医学章节重点

预防医学章节重点预防医学章节重点绪论 1. 现代医学模式: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 2. 影响健康的主要因素是:环境因素、行为和生活方式、医疗卫生服务、生物遗传因素。
人与环境 1. 环境因素有:生物因素、物理因素、化学因素、社会因素。
2. 物质环境与人类健康的关系:(1)人类健康与物质环境的对立统一性;(2)人类健康与物质环境间作用的双向性;(3)物质环境对人类健康影响的双重性。
3. 物质环境的特点:整体性、区域性、多变性、生物富集(生物浓缩)。
4. 工业三废有:废水、废气、废渣。
5. 环境污染物的转归:分布或迁移;生物转化;环境的自净作用。
6. 环境污染的特殊危害作用:致畸作用;致癌作用;致突变作用;免疫毒性作用。
7. 影响污染物健康危害的机体因素:健康状况;营养条件;生理状况;遗传因素。
生活环境与健康 1. 生活饮用水的基本卫生要求:(1)保证流行病学上的安全;(2)感官性状良好;(3)化学性状1/ 11良好,不含任何有害物质;(4)水量充足,取水方便。
职业环境与健康 1. 职业病的特点:(1)职业病病因明确;(2)有明确的剂量-效应(或反应)关系;(3)群发现象;(4)绝大多数情况下,如能早期发现,及时处理,预后良好。
2. 诊断职业病应根据三方面的资料:职业史、生产环境的卫生学调查、临床观察和实验室检查。
3. 局部振动可以引起手臂振动病,典型表现是振动性白指。
4. 中暑按发病机制可以分为:热射病、热痉挛和热衰竭。
5. 中毒性肺水肿临床表现可以分为四期:(1)刺激期:吸入后会出现呛咳、胸闷、胸痛、头痛、恶心、呕吐等,但此期症状表现不明显。
(2)潜伏期:刺激期后。
病人自觉症状减轻或消失,病情渐趋稳定,但肺内病变仍在进展。
(3)肺水肿期:潜伏期后,病人症状突然加重,出现剧咳、咳粉红色泡沫痰、严重的呼吸困难、头痛、恶心等。
(4)恢复期:如没有严重的并发症,经正确治疗后 3~4 天症状逐渐减轻,7~11天后可恢复正常。
预防医学学知识点总结

预防医学学知识点总结1. 疫苗接种疫苗接种是预防传染病最有效的手段之一。
疫苗是一种含有微生物抗原的制剂,通过注射进入人体,激发机体的免疫系统产生免疫应答,从而形成对该微生物的免疫保护。
疫苗接种可以帮助人体建立免疫力,从而减少感染特定传染病的风险。
目前,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常规儿童疫苗包括:乙肝疫苗、百白破疫苗、麻疹疫苗、脊髓灰质炎疫苗、卡介苗等。
除了儿童疫苗外,成人也需要接种流感疫苗、肺炎疫苗等。
有关疫苗接种的时间表和接种方法,应当遵循当地卫生部门的推荐。
2. 健康教育健康教育是通过向公众传达健康知识,增强公众的健康意识,改善公众的生活方式,从而达到预防疾病的目的。
健康教育内容包括:饮食营养、运动健身、心理压力管理、饮酒戒烟、艾滋病预防、儿童保健等。
健康教育可以通过各种途径进行,如医生诊疗过程中的健康宣教、社区健康讲座、健康教育书籍、健康网站等。
健康教育可以让公众了解自己的健康状况,学习如何保持健康,减少疾病的风险。
3. 环境卫生环境卫生是指保持环境的清洁与卫生,预防环境污染和环境因素对健康的危害。
环境卫生包括空气环境、水环境和食品环境的卫生保护。
空气环境卫生包括减少大气污染、保持室内空气清新等措施;水环境卫生包括保持水源清洁卫生、饮水卫生等;食品环境卫生包括食品卫生和食品安全等。
环境卫生对人体健康有重要的影响,保持良好的环境卫生可以减少某些疾病的传播。
4. 营养健康营养健康是指通过合理膳食,保持适当的体重和营养水平,预防由于营养不良导致的疾病。
合理的膳食可以提供足够的营养物质,维持身体的正常生理功能,增强抵抗力,减少患病风险。
目前,世界上许多国家都制定了膳食指南,以指导公众合理膳食,保持营养健康。
营养健康的重点内容包括:膳食搭配、饮食均衡、饮食习惯、食物安全等。
5. 心理健康心理健康是指人们对生活、工作和社交的适应能力,以及对自身情绪、心理状况的控制能力。
心理健康问题如焦虑、抑郁、压力等已经成为全球健康的重要负担。
预防医学 章节重点整理

预防医学知识点总结第一章绪论(不要忽视)1、预防医学:是医学的一门应用学科,它以个体和确定的群体为对象,目的是保护、促进和维护健康,预防疾病、失能和早逝。
内容:医学统计学、流行病学、环境医学、社会医学、健康促进、卫生管理学特点:⒈工作对象:个体和群体⒉着眼于:健康和无症状患者⒊研究重点:影响健康的因素与人群健康的关系⒋采取的对策:更具积极的预防作用和更大的效益⒌研究方法:注重微观和宏观相结合、多学科技术和方法的综合应用2、健康(health):是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的完好状态,而不仅是没有疾病和虚弱。
健康是日常生活的资源,而不是生活的目标,健康是一个积极的概念,它不仅是个人身体素质的体现,也是社会和个人资源。
健康的组成:身体,心理(又包括智力,情绪,精神),人际交往和社会适应健康决定因素(四大类)社会经济环境物质环境个人因素卫生服务3、健康生态学模型记住五层及五层内容4、三级预防:根据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以及健康决定因素的特点,把预防策略按等级分类,称为三级预防策略一级预防:又称病因预防。
如果疾病因子还没有进入环境之前就采取预防措施,又称为根本性预防。
包括:针对健康个体的措施、针对整个公众的社会措施二级预防:二级预防又称为临床前期预防(或症候前期),即在疾病的临床前期作好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的(三早)预防措施,以控制疾病的发展和恶化。
三级预防:三级预防又称为临床预防,这一级预防主要是借助各种临床治疗方法,对患三级预防某些病者,及时治疗,防止恶化使疾病早日康复,减少疾病的不良作用,预防并发症和伤残。
第二章流行病学概论1、流行病学:(定义)流行病学是研究人群中疾病与健康状况的分布及其影响因素,并研究防治疾病及促进健康的策略和措施的科学。
包含四层意思:1)流行病学研究的对象时人群2)流行病学关注的事件包括疾病与健康状况3)流行病学的主要研究内容和流行病学研究的三个阶段4)流行病学研究和实践的目的是防治疾病,促进健康。
预防医学期末考试重点梳理

预防医学期末考试重点梳理一、预防医学:研究各种因素对人类的影响,同时研究住宿条件,劳动条件,合理利用有利因素,消除不利因素,以提高人群健康为目的的学科。
二、健康:是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的良好状态,而不仅仅是没有疾病和虚弱。
三、健康要求:1、具有完整的体魄2、用现代仪器检测无病3、良好的心理状态4、较高的工作效率5、较强的应激能力和适应能力三、健康资源:1和平2社会经济环境3食物和住所4稳定的生态环境5可持续的物质资源。
四、健康的决定因素:1社会经济环境:个人收入和社会地位;文化与社会支持;2环境因素:生活、生产、社会;3个人因素:个人素质,遗传素质,社会地位,经济条件,行为习惯;4卫生服务:基本药物,基本治法,基本定期检查,定期疾病的预防,合理膳食,适当的机能修复。
五、医学模式: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和不同的科技水平条件下,人们对疾病和健康的认识和看法。
5个时期:1神本主义2自然哲学模式3机械论模式4生物医学模式5社会生态学模式6现代医学模式: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六、两次卫生工作方针:1、1952—1957,“四大方针”:面向工农兵,预防为主,中西医并重,卫生工作与群众互动相结合。
2、1987—1997,以农村为重点,预防为主,中西医并重,利用现代科技和技术,为人民的健康服务,为社会主义现代化服务。
联系和区别:1联系:均主张预防为主,中西医结合,第二次是第一次的补充完善。
2区别:第二次结合我国是农业大国,农村缺医少药的国情而提出的,强调以农村为主。
七、疾病的三级预防:一级:又叫病因预防,包括针对健康个体/整个公众的社会措施,分药物预防和社会预防。
二级:临床前期预防,尽量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三级:临床预防,防止病情恶化,尽量减少并发症,做到伤而不残,残而不死,提高生存质量。
八、健康和疾病的连续带:机体由健康到疾病是一个连续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受多种因素的影响,有一系列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的机体疾病和健康发生。
预防医学概论部分重点

预防医学概论部分重点预防医学是一门针对疾病的发生和传播进行研究,并通过采取措施预防疾病的学科。
它主要强调通过改变生活和环境因素,以及通过接种疫苗和遵循卫生准则来降低疾病的发生率。
以下是预防医学的一些重点:1.生活方式干预:生活方式是影响疾病发生的主要因素之一、通过改变饮食、多锻炼、戒烟、限制酒精摄入、控制体重等,可以降低心血管疾病、糖尿病、肥胖等疾病的发生风险。
预防医学强调通过教育和促进健康的生活方式来预防这些疾病。
2.接种疫苗:通过接种疫苗可预防许多传染病的发生。
预防医学研究和推广疫苗的使用,以降低因传染病而导致的疾病和死亡。
接种疫苗可以提高人群的免疫力,从而减少疾病的传播。
3.疾病筛查:预防医学的另一个重点是通过筛查方法早期发现和治疗疾病。
疾病筛查包括使用特定的测试或检查工具对人群中的个体进行筛查,以发现并治疗潜在的健康问题。
常见的筛查包括乳腺癌、宫颈癌、结肠癌等疾病的筛查。
4.传染病控制:传染病的控制是预防医学的重要领域之一、通过采取控制措施,如隔离患者、加强卫生措施、推广正确的洗手方法等,可以阻断疾病的传播链,降低传染病的发生率。
5.教育和宣传:预防医学强调通过教育和宣传来提高人们对健康的认识和意识。
预防医学通过向公众提供关于疾病预防和健康促进的信息,使人们能够做出正确的健康决策。
6.干预研究:预防医学还涉及对干预措施的研究和评估。
通过实施干预措施,并对其效果进行评估,可以确定哪些干预措施对预防疾病是有效的。
总之,预防医学的目标是通过采取一系列措施降低疾病的发生率和传播。
通过改变生活方式、接种疫苗、筛查疾病、控制传染病、教育宣传以及进行干预研究,可以有效提高人群的健康水平并预防疾病的发生。
预防医学重点知识

预防医学整理重点知识1.预防医学preventive medicine:以人群为研究对象,应用基础医学、临床医学等有关学科的理论知识,研究环境因素对健康的影响、疾病在人群中的分布规律及其影响因素,探讨病因并制定防治疾病、增进健康、延长寿命、提高生命质量的对策和措施的综合性学科。
2.医学模式medical model:人类在与疾病作斗争和认识自身生命过程中得出得对医学本质的概括和对医学的总的看法。
3.健康health:不仅仅指没有疾病或虚弱,而是包括生理、心理和社会方面的完好状态。
4.公共卫生public health:为了预防疾病、促进健康,依据预防医学原理采取的一系列防治疾病社会活动。
5.初级卫生保健PHC primary health care:最基本的、人人都能得到的、体现社会平等权利的、人民群众和政府能负担得起的卫生保健服务。
6.健康促进health promotion:促进人们维护和改善自身健康的全过程,是一种协调人类和环境的战略,他规定了个体与社会对健康各自所应担负的责任。
7.环境environment:围绕人类的空间及其包含的各种因素,为人类生存提供空气、水和食物等必须条件,这些因素可以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人类的生存和发展。
8.自然环境natural environment:围绕人类的周围,能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人类生活和生产活动的一切自然形成物质和能量的总体。
9.原生环境primitive environment:天然形成的未收到人类活动的影响或影响较少的自然环境。
10.次生环境secondary environment:由于人类生产生活以及社会交往等活动的影响,使天然形成环境条件发生了改变的自然环境。
11.生态系统ecosystem:由生物群落及其生存的环境所构成的一个有物质、能量和信息流动的功能系统。
12.生态平衡ecological equilibrium:在一定时间内,生态系统的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之间,生物群落与非生物环境之间,物质、能量的输出和输入,生物种群和数量以及个数量之间的比例,始终保持着一种动态平衡关系。
预防医学重点

预防医学 绪论1、预防医学是现代医学的方向,预防是治本的措施2、反应人群健康状况的指标:①死亡率:人口死亡率、婴儿死亡率(5 岁以内小儿死亡率 最敏感)②人口平均寿命 ③患病率 ④生长发育状况3 、研究方法:根据研究者对研究对象是否进行了干预,分为:①调查研究:通过被动性描述采集原始资料进行 问卷、测量、体检、查资料实验室干预:非人群干预②实验研究(干预研究):对研究对象进行了主动干预现场研究:人群研究区别:研究对象不同 共同点:都进行了干预 根据研究对象不同分为:①宏观研究:人群(预防医学中常用) ②微观研究:非人群4、预防医学是以健康为中心,以人群为对象,以预防为核心思想,通过多学科多方位研究 各类环境与健康的相互关系以及疾病发生发展的规律,并利用有利环境因素和控制不利环境 因素,以达到保证健康,促进健康,提高生命质量的目的5、健康四大基石:合理膳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心理平衡6、三级预防是预防医学工作的基本原则和核心策略三级预防:在疾病的病情(易感期)、病中(潜伏期)、病后(发展期和转归期)各阶段采取 相应的医学措施划分依据:疾病的发生、发展、转归第一级预防为病因预防;第二级预防为“三早”预防,即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第三级 预防为对症治疗、防止伤残和加强康复工作如何选择三级预防:①病因是否明确;②疾病的严重性是否可逆环境与健康 1、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空间及其所包含的各种因素;环绕人类周围的各种自然因素与 社会因素构成的与人群健康密切相关的客观物质与非客观条件。
环境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原生环境:天然形成的,未受或者少受人为因素影响的自然环境此生环境:人类生产、生活以及社会交往等活动中,使天然形成的环境条件发生了改变的自然环境,如生活环境与生产环境2、食物链:生态系统中一种生物被另一种生物吞食,后者再被第三者生物所吞食,彼此以 食物联接起来的链锁关系3、生物富集作用:环境中某些污染物含量在生物体之间沿着食物链逐级增高,使生物体内 浓度超过环境中浓度4、人群健康反应谱(冰山现象):外环境发生改变时人群的反应图谱冰山现象中重要的两类人群1) 高危人群(敏感人群):部份敏感的易受环境因素伤害的人群2) 高暴露人群5、人与自然环境的关系1) 人与环境的物质统一性:地球环境的变迁与生命;人与环境最本质的联系是物质的交换和能量的转移;生命的特征是新陈代谢2) 对健康影响的二重性:有利有害,取决于浓度或者量正常调节人类对环境异常变化的反应:代偿失代偿调节3) 相互作用的双向性:改造环境;反作用于人环境污染对健康的影响1、环境污染:由于人为的或者自然的原因,使环境的组成与性质发生改变,扰乱了生态平衡,对人类健康造成为了直接的或者潜在的有害影响。
预防医学知识点笔记整理

预防医学知识点笔记整理预防医学是一门致力于通过预防措施来预防疾病、促进健康的学科。
它涵盖了广泛的知识领域,从疫苗接种到健康教育,从环境卫生到营养健康。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整理一些预防医学的知识点,希望能够为读者提供有益的信息。
一、疫苗接种疫苗接种是预防医学中最重要的措施之一。
疫苗是通过引入病原体的部分或者死去的病原体来激发人体免疫系统的一种方法。
通过接种疫苗,人体可以产生特异性免疫,从而在接触到真正的病原体时能够迅速做出反应。
常见的疫苗包括百日咳疫苗、麻疹疫苗等。
二、健康教育健康教育是预防医学的另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向公众传递正确的健康知识,提高人们的健康素养,可以有效预防疾病的发生。
比如,在感冒季节,提醒大家勤洗手、避免拥挤场所,可以有效减少感染风险。
此外,健康教育还包括饮食健康、心理健康等方面的知识。
三、环境卫生环境卫生对于预防疾病同样至关重要。
保持良好的环境卫生,可以降低病原体的传播和滋生的机会。
比如,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减少细菌和病毒的滋生;保持食物卫生,避免食物中毒等。
另外,环境卫生也涉及到垃圾处理、水源保护等方面的工作,这些都是为了保障人们的健康。
四、营养健康饮食习惯对于身体健康具有重要影响。
预防医学强调均衡膳食,提倡多样化的健康饮食。
食物中的各种营养素对于身体正常运转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比如,维生素C有助于增强免疫力,钙有助于骨骼健康。
此外,预防医学也呼吁减少糖分和脂肪的摄入,以预防肥胖和相关疾病。
五、早期筛查早期筛查是预防医学中的重要策略之一。
通过对特定人群进行定期的体检和检查,可以在疾病发展的初期就进行干预,从而提高治愈率和生存率。
常见的早期筛查项目包括乳腺癌筛查、宫颈癌筛查等。
早期筛查的目的是尽早发现潜在的健康问题,争取更好的治疗和康复效果。
预防医学的目标是实现“疾病的预防胜于治疗”的理念,通过控制疾病的发生和传播,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平。
以上是我对预防医学知识点的一些整理,希望能够为读者提供一些参考和启示。
预防医学重点知识点整理复习

预防医学重点知识点整理复习预防医学是指预防疾病和促进健康的科学和实践,它包括公共卫生、临床预防医学、家庭、社区和个人预防医学等。
作为医学的一个重要分支,预防医学的理论和技术已经得到广泛的应用,极大地推动了人类健康事业的发展。
本文将针对预防医学的一些重点知识点进行整理和复习,希望对广大读者有所帮助。
1. 疫苗接种疫苗接种是预防疾病最有效的方法之一。
目前已经有许多种疫苗被广泛应用于疾病防治,如口服脊髓灰质炎疫苗、流感疫苗、乙肝疫苗等。
接种疫苗可以大大降低患病风险,避免疫苗可预防的疾病的传播,同时还可以保护未接种疫苗的人群。
2. 健康教育健康教育是在生活中促进健康和防止疾病的传播的过程。
它的目的是宣传健康信息,提高人们的健康意识,培养健康行为习惯和生活方式。
健康教育应该从儿童时期开始,尤其是在学校中应该加强对健康知识的教育,同时还要针对不同阶段的人群,分别进行相应的健康宣传和教育。
3. 饮食与营养饮食与营养是保持健康的重要因素。
关于饮食与营养的一些基本知识点包括:合理膳食,增加蔬菜和水果的摄入量,适量摄取蛋白质和脂肪,限制糖、盐和酒精的摄入量,多补充维生素和矿物质等。
此外,在不同的人群和情况下,饮食和营养需求也会有所不同。
因此,根据个体情况做出合理的饮食选择是非常重要的。
4. 运动与锻炼适量的运动和锻炼有助于强身健体,改善身体状态和降低患病风险。
例如,每天进行适当的锻炼和运动有助于强化心肺功能,增强身体的抵抗力和免疫力。
此外,还可以帮助减轻心理压力和改善心情。
然而,在进行锻炼和运动时,要根据个人身体条件,选择适合的运动方式和强度,不要过度运动或者运动过程中出现疼痛或其他异常反应。
5. 家庭和环境卫生生活环境和家庭卫生与人的健康息息相关。
家庭和环境卫生方面的一些基本知识点包括:保持室内空气清新,勤洗手、消毒、通风等,适时清洁房间和家具,注意食物的安全与卫生,杜绝害虫和害兽的滋生,减少垃圾的产生等。
这些措施可以有效预防和控制传染病的传播,同时还可以创造一个舒适、健康的生活环境。
预防医学的重点资料

名词解释1.一级预防:也称病因预防,是针对致病因素采取的预防措施,使健康人免受或少受致病因素的危害,同时对机体采取一些增进健康的措施。
2.二级预防:也称临床前预防,即在疾病的临床前期做好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的三早预防工作,从而使疾病能够得到早期治疗而不致加重和发展。
3.三级预防:也称临床预防,对已患某些病者,及时治疗,防止恶化。
4.三级预防原则:是预防医学的核心,它体现了对个体及群体在疾病发生前后的各个阶段的全方位预防,是实现人人健康最高医学目标的重要条件。
5.环境:在特定时刻由物理、化学、生物及社会的各种因素构成的整体状态,这些因素可能对生命机体或人类活动直接或间接地产生现实的或远期的作用。
6.原生环境:自然形成的、未受或少受人为因素影响的环境。
7.次生环境:在人为活动影响下形成的环境称为次生环境。
它是对人体健康造成直接危害的主要环境因素。
8.生态系统:在自然环境形成和发展进程中,生物与非生物之间、生物群落之间逐步形成了一个相互依存的完整体系,在这个系统中进行着物质、能量、信息的流动和循环。
这种物物群落与非生物环境所组成的自然系统称为生态系统。
9.生态平衡:是由长期进化过程而逐渐地建立起来的一种相互补偿的关系,是生物生存、活动、延续繁衍得以正常进行的基础。
10.食物链:在生态系统中,一种生物被另一种生物吞食,后者再被第三种生物吞食,彼此形成的以食物连接起来的链锁关系称为食物链。
通过它完成生物之间的物质的迁移转化和能量的流动。
其对环境中污染物的转移和蓄积有重要影响。
11.生物放大作用:环境污染物随食物链使高位营养级生物体内的浓度高于低位营养级生物体内浓度的现象12.光化学烟雾:是二次污染物,主要是由机动车尾气排入大气中的NOx和VOCs在紫外线作用下,发生光化学反应所产生的一种刺激性很强的浅蓝色混合烟雾。
13.环境污染:是指由于各种人为的或自然的原因,使环境组成发生重大变化,造成环境质量恶化,扰乱了生态平衡,并对人类健康造成直接的、间接的或潜在的有害影响的现象。
预防医学重点总结

预防医学重点总结第一篇:预防医学重点总结预防医学:是在基础学科(生物学,物理学,化学)医学和环境医学的基础上,应用并发展环境与健康效应结局的基本理论,研究自然因素和社会心理因素对机体健康作用机理和疾病发生及其分布规律的科学。
第一级预防:又称病因预防,目标是降低疾病的发病率或者脱离良好健康状态事件的发生率。
第二级预防:目标是通过早期发现来减少患病,又称临床前期预防。
第三级预防:目标是减少并发症降低死亡率或残疾又称临床期预防。
健康:躯体上心理上和社会适应上的良好状态,而不仅仅是没有疾病和虚弱的状态。
6 三级预防:根据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以及健康的决定因素的特点将公共卫生预防策略按等级分类实施的过程。
人与环境的关系:物质的统一性;人体结构和功能对环境的适应性。
生态系统:是指生物群落(包括微生物,动物,植物及人类)与非生物环境(空气水无机盐)所组成的自然系统。
生态系统是由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和无机界四个基本组成部分构成。
9 食物链:一种生物被另一种生物吞食,后者再被第三种生物吞食,彼此以食物链连接起来的连锁关系称为,生物放大作用:重金属毒物和某些难降解的毒物,随着食物链的延长,使处于高位级的生物体内的浓度比处于低位级的生物体内的浓度逐渐增多加大,这种情况叫做,,生物蓄积作用:一种生物对某种物质的摄入量大于其排出量,随着生物生命过程的延长,该物质在生物体内的含量逐渐增加,称为,,生物浓缩作用:某种生物摄取环境中的某些物质或化学元素后,在生物体内的某个部位或器官逐渐浓缩起来,使其浓度大大超过环境中原有的浓度,称为。
环境污染:有害物质(物理化学生物学等因子)进入环境后,污染物的数量浓度持续时间超过了环境的自净能力,使环境质量恶化,可对人群或生物造成的直接或间接或潜在的危害称为,,5根据污染物进入环境后其理化性质是否改变可将污染物分为一次污染亦称原生污染和二次污染亦称次生污染。
自净作用:污染物进入环境以后,由于物理化学生物学的作用。
预防医学重点归纳_完整版

:是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的完好状态,而不仅是没有疾病和虚弱。
是研究环境因素对人群健康和疾病的作用规律,分析和评价环境中致病因素对人群健康的影响,通过公共卫生措施达到预防疾病、增进健康的一门科学。
:生物 -心理-社会医学模式1 预防医学不同于临床医学,其研究对象既包括个体与包括群体,既着眼于健康人群又着眼于亚健康人群。
2 从整体论出发,研究自然和社会因素对人类身心健康的影响,探索人类与环境的相互依存关系。
3 重视微观与宏观相结合,客观定量的描述和分析各种生物和社会环境因素对健康的影响及与身心疾病的内在联系和规律。
4 从群体的角度进行疾病的预防与控制,制定卫生政策,实现社区预防保健,将临床治疗与预防保健相结合,提供社区预防和干预的卫生保健。
(病因预防) :主要任务:针对疾病发生因素,提出综合性预防措施,改善生产、生活环境,消除致病因素,防止各种致病因素对人体的有害作用。
第二级预防(临床前期预防):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
对于传染病还应有早隔离、早报告措施。
包括:普查、定期检查、高危人群的重点监护及专科门诊等。
第三级预防( 临床预防):着眼于康复,力求减轻疾病的不良后果,对患者及时有效地采取治疗措施,防止并发症、后遗症,防止伤残。
:是指由医务人员在临床场所对健康者和无症状的“患者”的健康危险因素进行评价,实施个性化的预防干预措施来预防疾病和促进健康其服务提供者是临床医务人员,服务的地点是在临床场所,服务的内容强调第一级和第二级预防的结合,且是临床与预防一体化的卫生服务。
1.健康咨询2.健康筛检3.免疫接种4.化学预防。
1.求医者的健康咨询通过收集求医者的健康危险因素,与求医者共同制定改变不健康行为的计划,督促求医者执行干预计划等,促使他们自觉地采纳有益于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消除或减轻影响健康的危险因素,预防疾病、促进健康、提高生活质量。
2.健康筛查指运用快速、简便的体格检查或实验室检查以及危险因素监测与评估等手段,在健康人群中发现未被识别的病人或有健康缺陷的人。
预防医学知识点归纳

预防医学知识点归纳预防医学是一门涉及人类健康的学科,它研究的是如何通过预防控制疾病的发生和传播来提高人民的健康水平。
预防医学包括许多知识点,下面将归纳其中一些重要的内容。
一、疫苗接种疫苗接种是预防传染病最有效的方法之一。
通过接种疫苗,人体可以产生免疫力来防御病原体的侵袭。
常见的疫苗包括麻疹、流感、肺炎等,它们可以有效降低相应疾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
疫苗接种是预防医学的重要手段,也是保障公共卫生的关键措施。
二、健康饮食饮食是人类维持健康的基础,正确的饮食习惯可以预防许多慢性疾病。
如,减少饱和脂肪酸和胆固醇的摄入有助于预防心脏病;增加膳食纤维的摄入可以预防便秘和结肠癌等。
此外,适当的膳食结构和均衡的营养摄入可以维持身体的健康状态,提高免疫力,降低患病风险。
三、体育锻炼体育锻炼对于维护身体健康至关重要。
定期参加体育锻炼可以增强心肺功能,增加肌肉强度,提高身体的耐力和灵活性。
适当的体育锻炼还有助于控制体重、降低血压和血脂,预防肥胖症、糖尿病等慢性疾病的发生。
无论是有氧运动还是力量训练,体育锻炼都应成为我们生活的重要一部分。
四、心理健康心理健康是预防医学中一个重要的领域。
心理健康问题如焦虑、抑郁、压力等都会对身体健康产生负面影响。
预防心理健康问题的关键在于保持积极的生活态度,适时寻求帮助,缓解压力,并培养健康的心理行为习惯。
同时,良好的社会支持系统、健康的人际关系和积极的生活方式也对心理健康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五、环境健康环境污染对身体健康的影响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
预防环境疾病的方法主要包括净化空气、保障饮水安全、加强废弃物治理、控制有害物质的排放等。
此外,遵守环境卫生规范,加强环境检测和监测,也是预防环境疾病的重要手段。
预防医学知识点的归纳不仅是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预防医学的基本原理,更是为了我们能够根据这些知识来预防疾病,保护自己的健康。
预防医学的核心是预防,而不是治疗。
因此,每个人都应该注重预防,从小事做起,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长期坚持,才能从源头上降低疾病的风险,提高我们的整体健康水平。
预防医学知识点重点

预防医学知识点重点预防医学是现代医学的重要分支之一,它致力于通过采取各种措施,预防和减少疾病的发生和传播,提高人群的健康水平。
在预防医学领域,有许多重要的知识点值得我们关注和学习。
本文将重点介绍其中几个重要的知识点。
1. 疫苗接种疫苗接种是预防医学的核心内容之一。
通过接种疫苗,可以引起人体的免疫反应,使得人体生成特定的抗体,从而抵抗特定的病原体。
疫苗接种可以有效预防许多传染病,如麻疹、百日咳、流感等。
接种疫苗可以刺激人体产生免疫记忆,使得人体在遇到相同的病原体时,能够快速而有效地进行免疫反应。
因此,疫苗接种是预防和控制传染病的重要手段。
2. 卫生教育卫生教育是预防医学的另一个重要方面。
卫生教育通过向公众普及健康知识,提高人们对卫生保健的重视和认知,以及正确的卫生行为。
卫生教育可以帮助人们了解疾病的传播途径和预防方法,提高人们的卫生素养,减少疾病的发生。
同时,卫生教育还能促进健康的生活方式,如合理的饮食、适量的锻炼、良好的睡眠等。
通过卫生教育,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人们的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
3. 疾病筛查疾病筛查是预防医学中的重要手段之一。
疾病筛查通过对人群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检查,以及特定风险人群的筛查,早期发现并干预潜在的疾病风险。
疾病筛查可以帮助发现一些潜在的健康问题,如高血压、糖尿病、乳腺癌等,从而采取相应的治疗和干预措施,防止疾病的进一步发展。
通过及早发现和处理,疾病筛查可以大大减少疾病的发生和严重程度。
4. 环境健康环境健康在预防医学中占据重要地位。
环境健康包括空气质量、水质安全、食品安全、室内环境等方面的因素。
良好的环境健康是人们健康的基础。
环境污染和不良的环境条件会对人体健康产生重大影响,甚至导致各种疾病的发生。
预防医学通过研究环境因素对人体健康的影响,提出相应的预防措施,以保障人们的环境健康。
5. 遗传咨询遗传咨询是预防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遗传咨询,可以了解遗传性疾病的风险和传播途径,帮助人们做出科学的生育决策,降低患病的风险。
预防医学考试复习重点知识总结

预防医学知识点整理★一、绪论★1、预防医学的定义:预防医学是医学的三大模块之一,是研究外界各种因素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合理利用有利因素,消除不良因素,以提高人群健康为目的一门学科。
预防医学与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的关系:相互渗透、相互利用,联系紧密预防医学与临床医学的比较:前者针对群体,后者针对个体。
★2、健康的定义:WHO提出的定义:健康是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的完好状态,而不仅是没有疾病和虚弱。
5条标准:①健康必须具有完整的体魄②用现代仪器检测无病③有良好的心态④有较高的工作效率⑤有较强的适应能力和应急能力★3、健康的资源:①和平②适当的经济资源③食物和住所④稳定的生态系统⑤可持续性资源的应用。
★4、健康决定因素:①社会经济因素②个体因素③环境因素④卫生服务★5、医学模式的定义: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不同的科技水平条件下,人们对疾病和健康的看法。
核心是医学观。
发展阶段:①神灵主义医学模式②自然哲学医学模式③机械论医学模式④生物医学模式⑤社会生态学⑥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对临床的影响:①医学研究②临床治疗③临床康复④疾病预防★6、健康问题的群体现象:临床工作者遇到的是一个个病人,但一个病人是个体,个体多了达到一定数量就是群体,多个病人或一类疾病,所有病人(或某些健康问题的健康人)构成的群体具有一些共同的或相似的特征,称为健康问题的群体现象,或称为健康问题的分布。
7、健康问题:是指个体所表现出的非健康状态,具体的说就是疾病、伤害、亚健康状态或健康缺陷等。
★8、疾病:是指个体表现出能够被患者个人感知或他人观察、测量到的异常状态,简单的说,就是身体功能不正常状态。
★9、疾病的特点:①临床性②个体性★10、健康疾病连续带:①对个体:就是一个人从健康——疾病——健康的过程。
②对群体:就是发病的低水平——发病的高水平——发病的低水平的过程。
WHO:从健康—疾病可以认为是一个连续的过程,称其为健康疾病连续带(HDC)。
预防医学重点

1.预防医学:是以人群为主要研究对象,研究环境因素对健康的影响,疾病在人群中的分布规律以及制订防制疾病、增进健康、延长寿命的对策和措施的一门综合性学科。
2.生物地球化学性疾病:就是由于原生环境中水、土壤里某些元素过多或过少,居民通过长期饮水摄食后,使体内相应元素过多或过少,最终引起具有明显地区性的特异性疾病。
3.生态系统:指生物群落与非生物环境所组成的自然系统称为生态系统。
生物群落是指地球的有机界,包括微生物、动物、植物及人类等;非生物环境包括空气、水、无机盐类、氨基酸等。
4.生态帄衡:生态系统是一种复杂的、各个组成部分随时间而发生变化的动态系统,它不断发生物质、能量、信息的交换和转移,使得生态系统中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之间,物质、能量、信息三者的输入、输出之间保持着动态帄衡状态,称为生态帄衡。
5.食物链:是指在生态系统中,一种生物被另一种生物吞食,后者再被第三种生物吞食,彼此形成的以食物连接起来的链锁关系。
生态系统中,能量的流动、物质的迁移转化,都是通过食物链和食物网进行的。
6.环境污染:是指由于各种人为的或自然的原因,使环境组成发生不可逆的变化,造成环境质量的下降和恶化,破坏了生态帄衡,并对人类健康造成直接的、间接的或潜在的有害影响的现象。
7.二次污染物:一次污染物在环境中可发生物理、化学、生物学等作用,生成理化特性与原来完全不同的新的物质,被称为二次污染物,如光化学烟雾、甲基汞等。
8.剂量-效应关系:是指进入机体的剂量与某个机体所呈现出的生物效应强度间的关系。
9.剂量-反应关系:是指随着剂量增加,某一生物群体中出现某种特定生物学效应的个数增加,通常以出现特定生物学效应的个体占总测试个体数的百分数来表示。
10.慢性阻塞性肺部疾患(COPD):SO2使气管和支气管的官腔变窄,气道阻力增加,分泌物增加,严重时可造成局部炎症或腐蚀性组织坏死,是COPD的主要病因之一,包括慢性支气管炎和(或)肺气肿。
预防医学知识点

预防医学知识点一、概述预防医学是一门致力于疾病的预防和健康的促进的学科,主要侧重于通过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降低疾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
预防医学的核心内容包括疫苗接种、健康教育、个人卫生、环境卫生和营养等方面的知识。
本文将重点介绍预防医学的一些基本知识点。
二、疫苗接种疫苗接种是预防传染病的重要手段。
疫苗是通过注射或口服给予人体的一种生物制品,它能够引起人体的免疫反应,从而产生抗体,有效地预防感染疾病的发生。
常见的疫苗接种包括百白破、麻疹、流感等。
疫苗接种的时间表和接种方法,需根据具体的疫苗种类和个人情况来确定。
三、健康教育健康教育是预防医学的另一个重要领域。
通过健康教育,人们可以获得相关的健康知识,掌握正确的保健技巧和行为方式,提高自身的健康素养。
健康教育的内容包括饮食健康、运动保健、心理健康等方面的知识。
同时,健康教育还强调科学合理的生活方式和行为习惯对健康的影响,并提供相应的指导和支持。
四、个人卫生个人卫生是预防医学中重要的一环。
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能够有效地预防疾病的发生。
个人卫生的基本要求包括勤洗手、保持身体清洁、使用清洁无菌的餐具等。
此外,正确使用卫生纸、刷牙等也是个人卫生的必要措施。
通过坚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可以防止细菌、病毒等病原体的传播,降低感染的风险。
五、环境卫生环境卫生是预防医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优良的环境卫生条件有助于预防疾病的发生和传播。
环境卫生包括室内环境和室外环境两个方面。
室内环境应保持通风干净,避免积水和滋生蚊虫等有害生物。
室外环境应注意垃圾处理、污水排放和空气质量等问题。
保持良好的环境卫生有利于预防呼吸道疾病、肠道传染病等。
六、营养合理的营养摄入对于身体健康至关重要。
均衡的饮食能够提供人体所需的各类营养物质,增强免疫力,预防疾病的发生。
常见的营养素包括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肪、维生素、矿物质等。
人们应根据自身的需求和身体状况,科学搭配饮食,避免营养过剩或不足引发的健康问题。
大一预防医学重点知识点

大一预防医学重点知识点预防医学是现代医学中一门重要的学科,其主要任务是预防人群患病和提高整体健康水平。
作为大一预防医学专业的学生,掌握一些基本的预防医学知识是非常重要的。
以下是大一预防医学重点知识点的简要介绍。
一、传染病预防1. 掌握常见传染病的病原体、传播途径和预防措施。
了解如何正确佩戴口罩、勤洗手、注意个人卫生等基本防护知识。
2. 学习传染病的流行病学原理,掌握疫情调查与监测的方法与步骤。
3. 了解传染病的预防策略,包括疫苗接种、隔离措施、消毒方法等。
二、环境与职业健康预防1. 学习职业病的基本概念、分类和预防方法。
了解各类职业病的致病因素和防护措施。
2. 掌握环境卫生与健康的关系,了解环境污染对人体健康的危害,并掌握相关的环境监测和治理方法。
3. 学习职业安全与健康管理的基本原则,了解相关法规政策和应急处理措施。
三、慢性病与非传染性疾病预防1. 熟悉各类慢性病的预防与控制策略,包括健康饮食、适度运动、戒烟限酒等生活方式的调整。
2. 了解心脑血管疾病、肥胖、糖尿病等慢性病的常见病因和发病机制,掌握早期诊断和干预的方法。
3. 学习各类非传染性疾病的危险因素评估与干预措施,包括心理健康、骨质疏松、癌症和损伤预防等。
四、健康教育与促进1. 了解健康教育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包括群体健康教育和个体行为干预。
2. 学习健康教育计划的制定与实施,包括制定健康教育目标、选择适当的健康教育工具和评估教育效果等。
3. 了解社区健康服务与促进的相关知识,包括问诊、健康评估和指导等方面的基本技巧。
五、流行病学与统计学基础1. 学习流行病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方法,包括疫情调查、疾病监测和风险评估等。
2. 掌握基本的统计学知识和方法,包括数据收集、资料整理和数据分析等。
3. 学习科学文献的检索与阅读,了解如何获取和评估科学研究的可信度。
以上只是大一预防医学重点知识点的简要介绍,希望可以帮助到你。
预防医学作为一门学科,内容较为广泛,需要不断学习和更新知识。
预防医学知识点归纳

预防医学知识点整理一、绪论★1、预防医学的概念:预防医学是以人群作为研究对象,以“环境-人群-健康”作为工作模式,运用自然与社会的科学理论与方法,探索环境因素对人群健康的影响及其规律,制定其预防策略和措施,消除和控制危险因素,达到预防和控制疾病、促进健康、提高生命质量和延年益寿等目标的一门学科。
基本理念: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大卫生;生态平衡;多因多果;宏观与量化研究;社会与经济效益评价及法制观念。
研究内容:描述疾病分布与健康水平的动态变化;探讨健康影响因素;制定预防疾病、促进健康的策略和措施;研究卫生保健和疾病防控工作的组织和管理方法。
特点:研究对象是人群;突出预防为主的观念;重视与临床医学结合,实施三级预防策略和措施;研究方法上重视宏观与微观结合,定量与定性结合。
预防医学与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的关系:相互渗透、相互利用,联系紧密预防医学与临床医学的比较:前者针对群体,后者针对个体。
公共卫生:是以预防医学的观念、理论和技能为基础,针对疾病预防和健康促进而采取的社会性实践的总称。
★4、医学模式的定义:是关于医学的总体看法或概括认识,即解释和处理健康与疾病问题的整体思维方法及行为方式。
发展阶段:①神灵主义医学模式②自然哲学医学模式③机械论医学模式④生物医学模式⑤社会生态学⑥现代医学模式: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对临床的影响:①医学研究②临床治疗③临床康复④疾病预防★5、健康观:人们在特定医学模式指导下对健康的整体性认识。
现代人的健康观是整体健康。
健康决定因素:①社会经济因素②个体因素③环境因素④卫生服务★6、健康四大基石:合理膳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心理平衡★13、疾病的三级预防:三级预防:是根据健康决定因素、健康-疾病连续带、疾病自然史、全程生命健康观,结合医疗卫生工作实际,贯彻预防为主的方针,达到预防和控制疾病、促进健康的目的,把预防分为三个等级。
第一级预防(病因预防):针对病因所采取的预防措施,如个体措施和环境措施第二级预防:在疾病的临床前期做好“三早”预防工作,即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第三级预防:对已换某些病者采取及时的、有效的治疗措施,防止病情恶化,预防并发症和防止伤残,提高生活质量二、自然环境与健康环境:是指在特定时刻由物理、化学、生物及社会各因素构成的整体状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健康:是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的完好状态,而不仅是没有疾病和虚弱。
预防医学:是研究环境因素对人群健康和疾病的作用规律,分析和评价环境中致病因素对人群健康的影响,通过公共卫生措施达到预防疾病、增进健康的一门科学。
预防医学模式: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预防医学的特点:1预防医学不同于临床医学,其研究对象既包括个体与包括群体,既着眼于健康人群又着眼于亚健康人群。
2从整体论出发,研究自然和社会因素对人类身心健康的影响,探索人类与环境的相互依存关系。
3重视微观与宏观相结合,客观定量的描述和分析各种生物和社会环境因素对健康的影响及与身心疾病的内在联系和规律。
4从群体的角度进行疾病的预防与控制,制定卫生政策,实现社区预防保健,将临床治疗与预防保健相结合,提供社区预防和干预的卫生保健。
三级预防策略:第一级预防(病因预防):主要任务:针对疾病发生因素,提出综合性预防措施,改善生产、生活环境,消除致病因素,防止各种致病因素对人体的有害作用。
第二级预防(临床前期预防):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
对于传染病还应有早隔离、早报告措施。
包括:普查、定期检查、高危人群的重点监护及专科门诊等。
第三级预防(临床预防):着眼于康复,力求减轻疾病的不良后果,对患者及时有效地采取治疗措施,防止并发症、后遗症,防止伤残。
临床预防服务定义:是指由医务人员在临床场所对健康者和无症状的“患者”的健康危险因素进行评价,实施个性化的预防干预措施来预防疾病和促进健康其服务提供者是临床医务人员,服务的地点是在临床场所,服务的内容强调第一级和第二级预防的结合,且是临床与预防一体化的卫生服务。
临床预防服务内容:1.健康咨询2.健康筛检3.免疫接种4.化学预防。
1.求医者的健康咨询通过收集求医者的健康危险因素,与求医者共同制定改变不健康行为的计划,督促求医者执行干预计划等,促使他们自觉地采纳有益于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消除或减轻影响健康的危险因素,预防疾病、促进健康、提高生活质量。
2.健康筛查指运用快速、简便的体格检查或实验室检查以及危险因素监测与评估等手段,在健康人群中发现未被识别的病人或有健康缺陷的人。
3.免疫接种是指将抗原或抗体注入机体,使人体获得对某些疾病的特异性抵抗力,从而保护易感人群,预防传染病发生。
4.化学预防指对无症状者使用药物、营养素、生物制剂或其他天然物质作为第一级预防措施,提高人群抵抗疾病的能力,防止某些疾病的发生。
临床预防服务与健康管理的意义临床预防服务和健康管理通过实现个体健康危险性的量化评估,获得控制疾病危险因素的健康干预策略,能有效地调动个人改善不良行为与生活方式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利于管理个人的健康状况,早期发现疾病并及时治疗;有利于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并延长寿命。
人的社会化:指人从一个自然人转化为一个能够适应一定的社会环境,参与一定的社会生活,履行一定角色职能的社会人的过程。
病患:是对身体健康状况的自我感觉和判断,即对身体、心理、社会三方面失调的判断,它是一种感觉尺度,是一种个人主观上的疾病感觉。
健康决定因素:健康决定因素是指决定个体和人群健康状态的因素。
1.社会经济环境 2.物质环境3.个人因素。
4卫生服务 1.社会经济环境:(1)个人收入和社会地位;(2)文化背景和社会支持网络;(3)教育;(4)就业和工作条件。
2.物质环境:包括在生活和职业环境中的物理、化学和生物因素,以及建筑环境等都是影响人们健康的重要因素。
3.个人因素:(1)甲亢的婴幼儿发育状态;(2)个人的卫生习惯;(3)个人的能力和技能;(4)人类生物学特征和遗传因素。
健康生态学模型:强调个人和人群健康是个体因素、卫生服务以及物质和社会环境因素相互依赖和相互作用的结果,且这些因素间也相互依赖和相互制约,以多层面上交互作用来影响着个体和群体的健康。
健康危险因素评价是指从个体或群体健康信息咨询或调查、体检和实验室检查等过程中收集各种与健康相关的危险因素信息,为进一步开展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提供依据。
健康行为不仅包括个体或群体可观察到的、外显的行动,也包括人的思想活动和情感状态。
分为三类:①预防性健康行为;②疾病行为;③病人角色行为。
影响健康行为的因素 1.倾向因素是为行为改变提供理由或动机的先行因素。
是产生某种行为的动机或愿望,或是诱发产生某行为的因素。
2.促成因素是指允许行为动机或愿望得以实现的先行因素,即实现或达到某行为所必需的技术和资源。
3.强化因素指对象实施某行为后所得到的嘉庆或减弱该行为的因素。
不同层次的行为改变理论分3个水平:1应用于个体水平的理论或模式:健康信念模式HBM、阶段变化理论、理性行为理论和计划行为理论。
2应用于人际水平的理论:社会认知理论SCT。
3应用于社区和群体水平的理论:社区组织、创新扩散理论健康促进的定义健康促进,是促使人们维护和提高他们自身健康的过程,是协调人类与环境的战略,它规定个人与社会对健康个子所负的责任健康促进的5个主要领域1建立促进健康的公共政策2创造健康支持环境3加强社区行动4发展个人技能5调整卫生服务方向人群健康的基本概念和基本要素是受社会、经济、环境、个体行为和生物遗传等因素决定的,可以量化的整个人群的健康。
强调两点:①注重分析在整个生命全程中影响人群健康的全部的决定因素,而不仅重视与特定疾病相关的危险因素或临床病因;②重视促进全体人群的健康,而不仅仅关注那些已患病者或高危个体。
八大要素 1.关注全体人群的健康;2.分析健康的各种决定因素及他们之间的相互作用;3.强调循证决策;4.增加对上游领域的投入;5.采用多元化健康促进策略;6.加强部门和组织间的合作;7.调动公众的广泛参与;8.建立人群健康改善的责任制。
社区的概念是指若干社会群体或社会组织聚集在某一地域里所形成的一个生活上相互关联的大集体。
社区卫生是人群健康的策略和原则在社区水平上的具体应用,即强调了解社区全体居民的健康和疾病,通过确定优先项目、消除不同群体间健康的不平等来促进健康和提高生活质量。
实施原则:1.以健康为中心;2.以人群为对象;3.以需求为导向;4.多部门合作;5.人人参与。
社区诊断:是借用了临床上“诊断”这个名词,指的是社区卫生工作者通过一定的定性与定量的调查研究方法,收集必要资料,通过科学、客观地分析确定并得到社区人群认可的该社区主要的公共卫生问题及社区现有资源状况,为社区预防服务计划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
环境卫生步骤1确定所需要的信息2收集信息3分析信息4做出诊断社区卫生服务的特征:1.以健康为中心的保健服务;2.以家庭为单位的服务;3.以社区为范围的服务;4.以社区居民需求为导向的持续性服务;5.提供综合性服务;6.充分利用社区内各种资源,提供协调性服务;7.提供第一线的可及性服务;8.在社区成员积极参与下的团队式服务。
社区卫生服务与一般医院服务的区别与联系 1.区别:(1)社区卫生服务的公益性比大医院更加明显;(2)社区卫生服务是一种主动性服务,为有需要的家庭开展上门服务如提供家庭病床服务等;(3)社区卫生服务是为社区全体居民提供服务;(4)社区卫生服务提供的是一种综合性服务,是六位一体以预防为主的服务;(5)社区卫生服务提供连续性服务,从出生到临终全程提供服务;(6)社区卫生服务提供可及性服务。
2.联系:(1)分工协作、各司其职;(2)互补、互助与互利关系;(3)双向转诊。
职业性损害的条件:1接触机会2接触时间3接触方式4接触强度职业病特点:1病因明确,即为相应的职业性有害因素,控制这些致病因素或作用条件后,即可减少或消除职业病2病因大多数可定量检测,且接触有害因素的水平与发病率及病损程度有明确的接触水平(剂量)-反应(效应)关系3在接触同样的职业性有害因素的职业人群中,有一定数量的人发病,很少只出现个别病例4如能早期发现并及时处理,预后较好5大多数职业病目前尚无特效治疗办法,发现越晚,疗效越差。
职业病诊断因素:1病人的职业史(先决条件)2职业病危害因素现场调查与评价情况3临床表现及辅助检查结果。
职业性损害预防措施:原则:三级预防和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安全生产原则。
职业性损害三级预防:1采取有效措施,从根本上消除或最大可能的减少对职业性有害因素的接触和对职业人群健康的影响,是职业性有害因素预防工作中最有效的措施。
2当第一级预防措施未能完全达到要求,职业性有害因素开始损害劳动者健康时,应尽早发现,采取补救措施。
主要任务是早期检测,及时处理,防止职业性损害进一步发展。
3当一二级预防未能有效地防止和控制好职业性有害因素对劳动者健康的影响,有些劳动者已发展为职业病或工伤患者,此时应及时作出正确诊断和处理,包括脱离接触、实施有效治疗、预防并发症、促进患者尽快康复等。
急性放射病:骨髓型、胃肠型、脑型影响环境污染对健康损害的因素:1污染物的理化特性2污染物的暴露剂量3持续作用时间(毒物的蓄积取决于摄入量、生物半减期、作用时间)4机体对污染物的感受性(年龄、性别、健康状况、营养状况、遗传缺陷性疾病)5多种污染物的联合作用(相加,曾毒、拮抗作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社会公众健康严重损害的重大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重大食物和职业中毒以及其他严重影响公众健康的事件突发事件特征:1发生的突然性2分布的复杂性3危害的社会性4处理的复杂性5行为的违规性6影响的长期性。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特点:1.突发性2.普遍性3.非常规性。
分类:1.重大传染病疫情2.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3.重大食物中毒和职业中毒4.其他严重影响公众健康的事件。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主要危害:1.人群健康和生命严重受损2.造成心理伤害3.造成严重经济损失4.国家或地区形象受损及政治影响。
食物中毒:摄入了含有生物性、化学性有毒有害物质的食品或把有毒有害物质当做食品摄入后出现的非传染性的急性、亚急性疾病。
食物中毒的特点:1有共同食物史2发病潜伏期短3无人与人之间直接传染4中毒表现和治疗方法相似。
.流行病学特点①发病季节性明显,以5~10月较多;②常见的细菌性食物中毒病程短、恢复快、病死率低。
但李斯特菌、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肉毒梭菌、椰毒假单胞菌引起的食物中毒病程长、病情重、恢复慢;③引起细菌性食物中毒的主要食品为肉及肉制品,禽、鱼、乳、蛋也占一定比例。
物质蓄积:机体长期接触某些毒物后在某些组织和器官内逐渐积累从而量比较高的现象。
是引起慢性中毒的物质基础。
功能蓄积:毒物进入体内后,用现代检测技术不能发现其在体内有明显贮留,但该物质引起的功能改变却逐渐累积,导致机体对该毒物的反应性增强,这种现象称为功能蓄积。
合理膳食 1.概念合理膳食也成为平衡膳食,是指膳食所提供的能量及营养素在数量上满足不同生理条件、不同劳动条件下用膳者的要求,并且膳食中各种营养素之间比例适宜的膳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