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本主义疗法 罗杰斯
罗杰斯-人本主义教学理论
• 学习过程:强调意义学习
• 罗杰斯在描述他的“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观的特征 时, 经常使用“意义学习”这个术语。他认为, 意义学习 提倡对知识的灵活理解, 而不是消极地接受。在这种学习 中, 要求学生能在相当大的范围内自行选择学习材料; 自 行安排适合自己的情境; 提出自己的问题, 确定自己的学 习进程; 关心自己的选择结果。此外, 罗杰斯还用“自发 的经验学习”描述他所提倡的这种学习类型。其特征为: (1) 它使整个人沉浸于学习中——躯体的、情绪的和心智 的。(2) 教学的方向来自学生。( 3) 它产生学生不同的 行为和态度。(4) 根据学习者而不是教师的学习活动作出 评价。
四
评价
人本主义教学思想对我国的教育教学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 1 摒弃传统的“ 教师中心论”,实行“ 以学生为中心”, 关注学生的主体性; • 2 从单纯注重知识的传授, 转为更加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 (培养“完整的人”); • 3 从仅仅重视教学的结果, 转为偏向注重教学的过程; • 4 从教师的绝对权威的传授转为师生平等的交往和对话; • 5 从评价模式的单一转向评价模式的多元化(学生的自主 评价)。
• 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中心”
•
罗杰斯批评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提倡以 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 强调过程的学习方式。具体为: 必须尊重学习者;必须坚信任何学习者都有适应学习的基 本需要;必须坚信任何正常的学习者都是能够发展自己的 潜能,并能达到自我实现的境界的;必须以学习者作为活 动及全过程的中心;必须重视学习者的意愿、情感、需要、 价值观;必须在师生之间建立良好的关系,以创造一种情 感融洽、气氛适宜的学习情境。
罗杰斯-人本主义教学理论
一 人物简介、生平及主要著作
•
罗杰斯人本主义主要观点
罗杰斯的人本主义理论观点包括但不限于:1、人格的自我理论:关于自我的理论是罗杰斯人格理论的核心,也是他的心理治疗理论和人本主义教育理论的基础。
罗杰斯认为,个体是完整的有机体的存在,是一切体验的发源地,且在自我实现倾向的驱使下成长与发展,其结果就是“自我”、“自我概念”的发展、扩充及实现。
2、心理治疗理论:罗杰斯提出了“以人为中心的治疗”代表着人本主义心理治疗的主要趋向。
即如果给来访者提供一种最佳的心理环境或心理氛围,他们就会倾其所能,最大限度地去进行自我理解,改变他们对自我和对他人的看法,产生自我指导行为,并最终达到心理健康的水平。
3、教育观:从 20 世纪 60 年代开始,罗杰斯把其“以人为中心的治疗”理论扩展到了心理治疗领域之外,形成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观。
他认为,学生的学习是一种经验学习,它以学生经验的生长为中心,以学生的自发性与主动性为学习动机。
因此,教育的目标是促进学生变化和使学生学会学习,培养学生成为能够适应变化和知道如何学习的、有独特人格特征而又充分发挥作用的“自由人”。
罗杰斯强调,在达到这一目标的过程中,教师要贯彻“非指导性”教学的理论与策略,即教师要尊重学生、珍视学生,在感情上和思想上与学生产生共鸣;应像治疗者对来访者一样对学生产生同情式理解,从学生的内心深处了解学生的反应,敏感地意识到学生对教育与学习的看法;要信任学生,并同时感受到学生信任。
这样才会取得理想的教育效果。
罗杰斯的主要贡献:1、发展了人格理论:罗杰斯是 20 世纪 60 年代至 80 年代西方重要的人格理论家之一,他强调人格的完整性,强调人格中自我的作用,注重健康人格的培养,因此对自我心理学产生了重要影响。
另外,罗杰斯尝试运用 Q 分析技术来了解人的自我概念相机体经验,为他的人格理论的某些关键概念成为可操作的技术,因而受到主流心理学家们的重视。
许多人仍对罗杰斯的人格理论深感兴趣,并在各自的实践中验证和发展其理论观点。
以人为中心疗法
当事人的进步:
(1)相信咨询的有效性
(2)越来越多地意识到内部的体验,并能认可、接纳它们
(3)根据机体估价过程来判断是非对错 (4)积极的态度 (5)接受对自己的行为和选择负责的处世原则 (6)能够对主观和客观进行区分 (7)能够越来越坦诚地交流自己的情感体验
3.2.2 咨询过程中的咨询师
罗杰斯认为,良好的咨询关系是取得咨询效果的充分
1946年,任美国心理学会主席。 1957年,离开芝加哥大学,回到母校威斯康星大学,任心理学教授。 1962年-1963年,任行为科学高级研究中心研究员,以后又到加利 福尼亚西部行为科学研究所和哈佛大学任职。 在他生命的最后15年里,主要致力于把人本主义思想运用到社会生 活的各个方面。 1987年,因手术后的心脏衰竭而逝世。
和条件下,当事人通过探索自己内心的真实感受,重新体
验、认识它们,从而逐渐消除经验与自我的失调的过程。
3.2.1 咨询过程中的当事人
(1)怀疑咨询的有效性
(2)不了解自己的内心
(3)根据价值条件来判断是非对错 (4)消极的态度 (5)难以接受为自己而活的想法 (6)难以对主观和客观进行区分 (7)不敢向他人袒露自己的情感世界
35
35
患者:当然,我意识到了,这在很久以前就已经开始了, 因为每一件事情都有一个开始。我并不是——可能是某个 时刻在生活道路中的某个地方失败了。我想我们必须得重 新回到那个时候,重新学习,但是我觉得自己不可能完成 这件事。 治疗师:你认识到我们必须回溯到很久以前,而且你必须 重新认识那个时刻,但是你怀疑自己是否能够做到这些。 患者:是的,顺着这条路我可以看到自己的将来,50岁、 60岁、70岁——都还在考虑那个可怕的想法,这似乎是 没有什么价值的——我的意思是,这是很不合理的。其他 人都在按他们自己的方式生活,我却好像站在旁边,在观 望。这是不对的。 治疗师:你按这种方法思考的时候,将来似乎是不太光明 的。
心理学经典人物-罗杰斯
外国心理学经典人物及其理论——罗杰斯:人性治疗的大师摘要:罗杰斯是美国著名的心理治疗家,是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创建者之一,也是来访者中心疗法的创始人。
罗杰斯对人性一直持乐观态度,相信人们可以挖掘其潜能和获得幸福,这为人们了解人性提供了新视角。
来访者中心疗法的特点是以患者为主导, 促使患者去认识个人的生活意义和目的, 开发自己的创造潜力。
这一疗法对当前我国的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工作具有极大的启示作用, 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就罗杰斯的生平和主要心理治疗观进行叙述总结,以加深对罗杰斯的认识。
关键词:罗杰斯生平心理治疗观来访者中心疗法自我感悟引文:卡尔·兰塞姆·罗杰斯(Carl Ransom Rogers,1902-1987)人本主义心理学的理论家和发起者、心理治疗家,被心理学史学家誉为“人本主义心理学之父”。
他是20世纪最卓越的,最有影响的美国心理学家之一。
罗杰斯心理治疗又称“非指导性治疗”,“以人为中心治疗”或“来访者中心治疗”。
马斯洛去世之后,成为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主要代言人。
罗杰斯对心理学的贡献主要表现在他对人格的自我理论的提出、以患者为中心疗法的创立以及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思想的倡导,对心理学的最大贡献在于其心理治疗观。
1、罗杰斯生平1902年1月8日罗杰斯生于美国伊利诺斯的奥克派克。
是家中的六个子女中的第四个,父亲是位成功的土木工程师,母亲主持家务,同时也是位虔诚基督教徒。
罗杰斯12岁的时候,全家迁至一个离芝加哥30英里的农场,在那里度过了他的青年期,由于严格的家教和繁琐的家务,卡尔变得孤僻、独立和自我约束。
1919年考入威斯康星大学,选读农业,后转修宗教,于1924年获威斯康星大学文学学士学位,在此期间,他作为“世界基督教学生同盟”被选派到北京学习六个月,他说,他的新的经历扩展了他的思考,于是他对自己的一些宗教基础观念开始质疑。
大学毕业后,卡尔不顾父亲的反对,与海伦·埃莉雅特(Helen Elliot)结婚,并在纽约安家。
心理学史10.人本主义罗杰斯
一种对经验越来越开放的态度
从对经验的防御性一端向开放性一端移动。 个体正变得更能倾听自己,体验自己内部 所发生的一切。他对于自身害怕、沮丧和 痛苦的经验更加开放,对于那些鼓舞、亲 切和敬畏的感受也同样如此。当这些感受 在他身上出现时,他主观上可以自由地生 活在这些感受当中。而且,还能充分生活 在机体的经验之中,而不是把它们排除在 意识之外。
可能有位朋友告诉他某本新书很令人失望, 他看到了二篇对该书的消极评论。由此他 初步假设自己不会高度价值这本书。然而 如果他看了这本书,他的判断将会以自己 的感受为基础,而不是其他人的话。
它灵活机动,并以特定时刻和对该时刻的 促进和实现程度的经验为基础。价值观不 是被僵化地遵从,而是在不断变化。
当事人中心治疗
几乎所有的教育、管理、商业、许多的宗 教、家庭生活、心理治疗的基础都是一种 对人的不信任。必须设定目标,因为人被 视为缺乏选择适当目标的能力。必须引导 个体朝向这些目标发展,既然不这样他或 她就可能偏离已选择好的道路。
教师、父母、督导者必须发展出各种程序 以确保个体正在朝向目标前 进——考试、 监督、讯问。个体被视为生而有罪的、破 坏性的、懒惰的,或以上三项全有——如 同一个必须时刻监视着的人。
自我概念的形成
在我们成长的初期,自我概念是由很多自 我经验(self-experi ences),即对自己的 体验所形成。透过周围的重要他人如父母 等对我们的态度和反应,我们不断地积累 着很多的自我经验。基于这些自我经验, 我们于是便建立一套对自己的看法,和对 自己是一个怎样的人而产生喜欢或讨厌的 感觉。
治疗中当事人的价值观情感和信仰经常发生改变。 怎样才能知道: 他们是否在朝向一种健康的方向改变? 他只不过是接受治疗师的价值体系呢?
卡尔罗杰斯 人本主义总结
人本主义 client-centered therapy罗杰斯不赞成弗洛伊德的无意识理论,他的这一理论, 把社会与人性对立起来, 认为理想的人格只有通过对人生物本性的抑制才能达到。
罗杰斯仍深信人的内心依然是向善的, 尽管人是能够作出残暴的、破坏性的、倒退的、反社会的、不可信赖的和不成熟的行为的, 但仍可发现存在于人心中的强烈的、志向积极的趋向。
“善”是人的天性,人的本性是倾向于创造,具有建设性,实现趋向是整个有机体的机能。
“求助者中心疗法”对人性的基本观点是:第一,人有自我实现的倾向,而自我实现的趋势是一个引导人们努力认识、实践、自治、自我决定、完善的过程;第二,人拥有有机体的评价过程,而有机体的评价标准是自我实现倾向,其评价过程是把个体的经验与自我实现有机地协调配合,使人不断迈向自我实现;第三,人是可以信任的,人拥有与生俱来的“善”,而人身上的“不善”则都是人对其成长的不利环境防御的结果,因而人有能力发生并改变自己的心理问题,心理治疗只需为求助者提供足够的尊重和信任,求助者就会依靠自己的力量来解决自己的心理问题。
由此可以看出,“求助者中心疗法”是以对人性的高度信赖而发现舒展人的自然本性为宗旨,将价值取向定格在对人的自然生命的热爱,强调了发现和保持人的内在本性对发展人格的重要意义。
罗杰斯提出了人格的“自我理论”。
他认为, 一个人在自己的发展过程中, 由于与环境交互作用, 逐渐把“自我”一分为二, 即分为“自我”和“自我概念”。
“自我” ( self ) 用通俗的方式讲, 就是一个人真实的自我; 而“自我概念” ( self-concept) 则是一个人对他自己经验和体验的知觉和认识。
自我与自我概念处于互动的联系与区别之间。
“求助者中心疗法”理论非常强调求助者的“经验”和“自我概念”。
“经验”即为求助者在某一时刻所具有的主观精神世界,包括个体意识中的全部现象和未曾意识到事情。
“自我概念”是指求助者对自己的真实本体如何看待,包括对自己身份的界定,对自我能力的认识,对自己的人际关系及自己与环境关系等的认识。
人本主义疗法
人本主义疗法人本主义疗法,(Humanistic Therepy) 是建立在哲学基础之上,通过为求助者创造无条件支持与鼓励的氛围使患者能够深化自我认识、发现自我潜能并且回归本我,患者通过改善“自知”或自我意识来充分发挥积极向上的、自我肯定地、无限地成长和自我实现的潜力,以改变自我的适应不良行为,矫正自身的心理问题。
该疗法的创始人是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与马斯洛。
他们认为治疗不应仅仅着眼于眼前的问题,而是在于支持求助者的成长过程,以便使他们更好地解决未来可能面临的问题。
该疗法的实质就是帮助患者去掉那些用于应付生活的面具,从而恢复真实的自我。
人本主义心理学兴起于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美国。
创始人是马斯洛(Abraham Maslow ,1908~1970 ) ,主要代表人物有罗杰斯、罗洛·梅、布格塔尔。
他们既反对行为主义单纯研究外显行为,把有人性的人类降低到了动物和计算机的水平,也反对古典精神分析那种探蕴的研究,自称为研究人的尊严、价值、创造力和心理学“第三阵营”。
主张心理学必须说明人的本质特性,研究人的尊严、价值、创造力和自我实现。
这种流派对心理治疗、教学改革、管理训练等有应用价值。
图册集锦花絮视频1简介人本主义于20世纪50~60年代在美国兴起,70~80年代迅速发展,它既反对行为主义把人等同于动物,只研究人的行为,不理解人的内在本性,又批评弗洛伊德只研究神经症和精神病人,不考察正常人心理,因而被称之为心理学的第三种运动。
人本学派强调人的尊严、价值、创造力和自我实现,把人的本性的自我实现归结为潜能的发挥,而潜能是一种类似本能的性质。
人本主义最大的贡献是看到了人的心理与人的本质的一致性,主张心理学必须从人的本性出发研究人的心理。
该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是马斯洛(1908~1970)和罗杰斯(1902~1987)。
马斯洛的主要观点:对人类的基本需要进行了研究和分类,将之与动物的本能加以区别,提出人的需要是分层次发展的;他按照追求目标和满足对象的不同把人的各种需要从低到高安排在一个层次序列的系统中,最低级的需要是生理的需要,这是人所感到要优先满足的需要。
人本主义心理疗法概述.
人本主义心理疗法一、当事人中心疗法(Person-centeredtherapy)历史:由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于20世纪40年代创立。
概念:以平等伙伴的身份去理解当事人的问题与情绪,为其提供一种无所顾忌地自由表达和宣泄的机会,并帮助其体验其自我价值,实现其人格成长。
罗杰斯说:“个人中心疗法学派主要是一种存在观点,寻找适当的态度和行为的表达,而这些态度和行为乃是能够创造出促成成长的气氛。
它是一种重要的生活哲学,而不是一种简单的技术或方法。
治疗者应具备的三种态度:真诚一致(congruence),即治疗者所表达的内容与他自己内在的体验是一致的,不说言不由衷的话,不摆专家的架子和说教者的姿态,而是坦诚交流。
无条件的积极关注(unconditional positiveregard),即积极的非批判性的接纳态度,但不可与赞赏混淆。
同理心(empathic understanding),即能够准确地感受到当事人所体验的情感和个人意义。
技术要点:促进当事人发生变化的方向从缺乏信任、封闭和畏惧人际关系,转变为对别人更具开放性和愿意探索改变的可能性。
鼓励当事人放弃排斥别人或固执己见的想法,对经验和外在的世界的可能性采取更加开放的态度,愿意探索改变的可能性。
技术要点:完全投入与互动治疗师如何评价或诊断当事人并不重要,当事人如何评价自己才是最重要的。
给当事人作心理测量等评估可能反而不利于当事人主动积极地参与治疗过程,因为他以为治疗师对他的问题能提供一套现成的解决的办法。
促使当事人完全地投入治疗历程才是最重要的治疗过程就是咨询者与当事人共同参与的探险是双方显露人性,一起追求成长经验的过程。
技术要点:兼容的实务方法本疗法不排斥任何其他治疗学派,心理医生可以综合运用多种不同的方法来进行实务工作,而只要你始终遵守治疗的核心条件即可。
本疗法特别适合那些没有受过系统的临床心理学教育与训练的人士应用。
咨询发展的阶段或过程第一阶段:求助者对个人的经验持僵化、刻板和疏远的态度。
以人为中心疗法概述-文档资料
以人为中心疗法概述以人为中心疗法是20世纪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罗杰斯创立,是人本主义心理治疗中最有影响的一种心理治疗方法。
它最初称为“非指导性治疗”;1951年改为“来访者为中心治疗”;20世纪70年代起称为“以人为中心治疗”。
以人为中心疗法被称为是心理治疗理论的“第三种势力”(第一种势力――经典精神分析;第二种势力――行为主义)。
以人为中心疗法最主要的特点是强调治疗关系,罗杰斯认为,良好的治疗关系是心里治疗的基本条件。
一、以人为中心疗法的发展过程以人为中心疗法的发展大体可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在20世纪40年代,以罗杰斯的《咨询和心理治疗》一书的出版为标志。
其中一个关键的思想是:只有当事人才能够充分、深刻地了解自己。
要取得较好的疗效,就要依靠当事人来指导治疗过程。
针对当时的心理咨询和治疗由治疗者主导一切的倾向,此时期罗杰斯的体系称为“非指导性治疗”。
第二阶段以《来访者中心疗法》(1951年)一书出版为标志。
在这本书中,罗杰斯阐述了这一疗法的理论和实践。
在理论方面,更深入地探讨与分析了人的自我概念等问题,在实践方面,罗杰斯强调来访者主观世界的重要性。
第三阶段称为“经验阶段”。
20世纪60年代起,罗杰斯开始有意识地探索治疗中究竟需要什么条件才能使当事人发生改变,并力图使自己的理论受到严格的经验检验。
从而导致罗杰斯对咨访关系的强调,重视咨询者的态度对当事人的影响。
第四阶段始于20世纪70年代,也就是现在称为的“以人为中心治疗”阶段。
这一名称的改变恰如其分地反映了罗杰斯兴趣重点的转移:他强烈地希望把他的体系扩展到传统的心理咨询与治疗领域以外,使之应用于社会的不同方面,诸如政治、教育、管理、家庭团体等。
该疗法名称的变化基本上是其阶段变化的一个反映。
目前该疗法是当今世界上地位比较稳固、影响很大的几种治疗流派之一,同时也是新的治疗模式的主要灵感来源之一。
二、以人为中心疗法的基本理论1、人性论人有自我实现的倾向。
罗杰斯人本主义经典国外公开案例
罗杰斯人本主义经典国外公开案例罗杰斯人本主义是由美国心理学家卡尔·罗杰斯创立的一种心理治疗理论,强调尊重和理解个体内心深处的体验和情感,并以此为基础来帮助他们解决问题和做出改变。
以下是一些罗杰斯人本主义的经典案例:1. "Mary" - 一个15岁的女孩,因家庭问题和自我价值感的问题而来到心理治疗中心。
治疗师使用罗杰斯人本主义的方法,包括聆听、理解和接纳她的感受,同时为她提供一个无条件支持的环境。
过了一段时间,Mary逐渐开始了解自己,并且渐渐地打开了心扉,表达出自己内心的感受和想法。
随着时间的推移,她的自我认知和自尊心得到了提高,最终走出了自己的问题。
2. "John" - 一个29岁的男子,因长期的焦虑和抑郁情绪而来到心理治疗中心。
治疗师使用罗杰斯人本主义的方法,包括提供无条件的接纳和理解,鼓励他表达他的感受,同时让他逐渐发现自身价值和优势。
通过逐步地探索自己内心的问题和挑战,John开始意识到自己的潜力和价值,并且逐渐改善了自己的情绪状态和自我认识。
3. "Anna" - 一个40岁的女性,因婚姻不幸和自我发展问题而来到心理治疗中心。
治疗师使用罗杰斯人本主义的方法,建立了一个互相尊重和信任的环境,在这个环境中,Anna开始感受到自己的情感和感受得到了理解和尊重。
通过治疗过程,Anna逐渐释放出自己的情绪和压抑情感,并开始更加坦诚地面对自己的内心问题。
最终,她找到了自己的内心平衡,并且在她的生活中做出了积极的变化。
这些案例证明了罗杰斯人本主义的方法是有效的,可以帮助人们在面临各种情绪和行为问题时,找到解决问题的正确方法并且走出自己的困境。
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代表人物:罗杰斯人物简介
强调个体自我实现
• 认为个体行为受到自我实现倾向的驱使 • 自我实现是个体心理成长和发展的重要目标
重视个体情感和认知体验
• 认为情感和认知体验是个体心理健康的关键因素 • 通过关注个体情感和认知体验,帮助个体实现自我成长和自我治 愈
尊重个体主观性和自主性
• 认为个体在心理治疗中应具有主动性和自主性 • 尊重个体的主观体验和选择,帮助个体实现自我价值
罗杰斯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的未来发展趋势
人本主义心理治疗的实践和发展
• 通过实证研究,验证人本主义心理治疗的效果和有效性 • 探索人本主义心理治疗方法和技巧的标准化和规范化
人本主义心理学理论的发展和应用
• 拓展人本主义心理学理论的应用领域,如教育、管理等 • 探索人本主义心理学理论与其他心理学理论的融合和整 合
• 被誉为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的代表人物 • 对心理学领域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奠基人
• 提出了人本主义心理学理论,为心理学领域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 对心理学领域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05
罗杰斯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的挑战与争议
罗杰斯方法在实际应用中的挑战
治疗效果的评价和验证
• 人本主义心理治疗的效果评价和验证存在难度 • 难以通过实证研究证明其治疗效果的显著性
• 1924年获得芝加哥大学学士学位 • 1927年获得哥伦比亚大学硕士学位 • 1931年获得哥伦比亚大学博士学位 • 在哥伦比亚大学期间,受到卡尔·罗杰斯的影响,开始研究人本主义心理学
罗杰斯职业生涯的起步与发展
职业生涯起步
• 1931年开始在俄亥俄州立大学担任心理学讲师 • 1935年晋升为心理学教授 • 1940年加入哥伦比亚大学,担任心理学教授和心理咨询 中心主任
以来访者为中心心理疗法—罗杰斯
以来访者为中心心理疗法—罗杰斯以来访者为中心心理疗法,也有翻译成咨客中心疗法(Client—Centered therapy)是人本主义心理疗法中的主要代表。
人本主义心理疗法是20世纪60年代兴起的一种新型心理疗法,其指导思想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在美国出现的人本主义心理学。
这个疗法不是由某个学派的杰出领袖所创的,而是由一些具有相同观点的人实践得来的,其中有患者中心疗法、存在主义疗法、完形疗法等。
在各派人本主义疗法中,以罗杰斯(C·R·Roners)开创的咨客中心疗法影响最大,是人本主义疗法中的一个主要代表。
咨客中心疗法认为,任何人在正常情况下都有着积极的、奋发向上的、自我肯定的无限的成长潜力。
如果人的自身体验受到闭塞,或者自身体验的一致性丧失、被压抑、发生冲突,使人的成长潜力受到削弱或阻碍,就会表现为心理病态和适应困难。
如果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使他能够和别人正常交往、沟通,便可以发挥他的潜力,改变其适应不良行为。
咨客中心疗法的倡导者和创始人卡尔·罗杰斯,1902年出生于一个农民家庭,早年攻读过农业、生物、物理和神学,以后又学习了心理学,接触了行为主义的理论并接受了弗洛依德学派的心理分析训练,他作为心理治疗专家曾在一个儿童行为指导中心工作了12年。
早在1939年,他就提出了一个不同寻常的设想:“假如我不去考虑表现自己的聪明才智,那么我觉得依靠来访者来完成这个治疗过程更好……,来访者了解自己的问题,了解应向什么方向努力,了解什么问题最重要,了解自己隐藏着什么体验。
”他在心理治疗实践中总结出自己的经验,于1942年出版了《咨询与心理治疗》一书,提出了自己新的心理治疗观,1951年,他又出版了《咨客中心治疗》一书,为患者中心治疗奠定了理论基础。
罗杰斯在数十年的实际工作中,尤其是在同那些有各种烦恼的人直接接触中,得到了许多知识并积累了许多经验。
简言之,有以下几点:(1)他发现在与别人相处的过程中,不能长时间装假。
罗杰斯
7. 扩大疗效。在已有尝试的基础上,治疗
者应帮助对方发展更深层的领悟,并扩 大领悟范围; 8. 来访者的全面成长。来访者克服了对选 择的恐惧,勇于探索自我发展的新行动。 此时,双方的关系达到顶点,来访者会 主动提出问题与治疗者讨论; 9. 治疗结束。来访者感到无需再寻求帮助, 治疗即告结束。
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观
治疗目标 罗杰斯的以人为中心的 治疗目标是将原本不属 于自己的自我部分去除 掉,找回属于他自己的 思想情感和行为模式, 用罗杰斯的话说“变回 自己”“从面具后面走 出来”,只有这样的人 才能充分发挥个人的机 能。
与一般的指令性心理治疗比较,罗 杰斯治疗反对操纵和支配病人,很 少提问题,避免代替病人作出决定, 从来不给什么回答,在任何时候都 让病人确定讨论的问题,不提出需 要矫正的问题,也不要求病人执行 推荐的活动。
3、出自个人内心的评判 他越来越感到评价的基点存在于自身内 部,不再依赖他人提出的生活标准,也 不再依靠他人来帮助自己做出决定和选 择。 4、创造力 充分发挥作用的人都具有高度的创造力。 他们不是以遵循或者消极适应社会和文 化的传统而著称。在环境激烈变革中, 更有适应能力并能生存下来。
5、愿意成为一个变化的过程 在自由的治疗对话中,他常常会 放弃这些一成不变的目标,愿意 接受这样一种令人满意的认识: 他不是一个固定僵化的实体,而 是一个变化的过程
罗杰斯的人本主义理论
美国心理学家,人本主义心 理学的代表之一。马斯洛去 世后,成为人本主义的主要 代言人。
1902年生于美国伊利诺斯的奥克派克。 1919年考入威斯康星大学,选读农业, 后转修历史,1924年获威斯康星大学文 学学士学位,同年考上纽约联合神学院, 二年后转到哥伦比亚大学读临床心理学 和教育心理学,1928年获文科硕士学位, 1931年获哲学博士学位。1940年他成为 俄亥俄洲立大学心理学教授。1946— 1947年担任美国心理学会主席。
第五章人本主义治疗理论(心理咨询学).
三、人本主义疗法的治疗目标
人本主义治疗的目标是帮助来访者去掉那些由于价 值条件作用,而使人用来应付生活的面具或角色, 把别人的自我当成自我的成分,使其恢复成真正的 自我的过程。 以人为中心治疗过程中来访者所发生的变化: ⑴ 来访者的自我变得较为开放。 ⑵ 来访者的自我变得较为协调。 ⑶ 来访者更加相信自己。 ⑷ 来访者变得更适应了。 ⑸ 来访者原意使其生命过程成为一个变化的过程。
18
第四节:人本主义治疗的主要技术
一、人本主义疗法的主要技术 1、真诚交流的技术 2、无条件积极关注的技术
3、促进共情的技术
二、技术运用 案例分析
19
第五节:来访者中心疗法的评析
对人本主义疗法的评价相当的一致的看法是一 面充满理想主义色彩的旗帜,国内咨询界也是这个 看法,它所提到的咨询目标,自我实现,咨询关系 的某些特质,共情、尊重、真诚等等,已经成为国 内咨询界比较理想的境界,因此它经常被看作是充 满理想主义色彩的旗帜,但它还不是一个好的行动 纲领,用这个疗法操作时,会面临很多实际的问题 ,无论来访者是什么样的问题,认为都是由于缺乏 这些的条件,只要具备这些的条件,就一定会有进 步, 在实际操作时会发现过于理想化。
8
第二节人本主义疗法的基本理论
一、人性理论 ①人有自我实现的倾向。 罗杰斯认为,人天生就有一种基本的动 机性的驱动力,他称之为“实现倾向”。 ②人拥有机体的评价过程。个体在其成长过程中,不断与现实发 生着互动,个体不断地对互动中的经验进行评价,这种评价不依 赖某种外部的标准,也不借助于人们在意识水平上的理性,而是 根据自身机体上产生的满足感来评价,并由此产生对这种经验及 相联系的事件的趋近或回避的态度。个体自身的满足感是与自我 实现倾向相一致的。凡是符合自我实现倾向的经验,就被个体所 喜欢、接受,成为个体成长发展的有利因素,而那些与自我实现 倾向不一致的经验,就被个体所回避和拒绝。 ③人是可以信任的。 以人为治疗中心认为每个人都是有价值的 ,是可以信任的,是可以改变的。心理治疗的关键是治疗者对来 访者的尊重和信任,以及建立一种有助于来访者发挥个人潜能, 9 促其自我改变的合作关系。
人本主义疗法
他们也许不
会造成当事人许多的伤害,
但是,
相对地,
他们也可能无法以积极的方式影响当
事人,
治疗者的坦诚与真诚一直在这种咨询关系中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
在这一
理念下,
咨询师必须能很自然地表现他们的独特风格,
并且找到一种方法向当事
人表达自己的反应。
否则,
来访者中心疗法就只能是一种温和、
设身处地的理解意味着从求助者的角度去知觉他们的世界,
并把这种知觉向
求助者交流出来。
2
.坦诚交流的技术
3
.无条件积极关注的技术
这三种技术都是围绕着与来访者建立开放、
信任的相互关系而进行的,
目的
是帮助来访者达到自我的了解和促进自我的成长。其中最著名的技术是情感反
者自身的潜力,开放内在的自己和外在的经验世界,从而迈向自我实现的境地。
人可以独立自主、
自我引导自己的生活,
无须凭借心理分析和行为指导即可有效
地解决自己的问题。
咨询的中心应是最大限度地发掘来访者自身的潜能和积极能
动作用,依靠自己的努力来解决心理问题。
关键词
:人本主义疗法
并容许来访者和咨询师去体验,
并且生活于正在
进行的过程。
治疗者不是理智地讲出来访者所关心的问题,
而是直接关注来访者
在某一时刻内心深处所关心的问题。
所以,
来访者中心疗法的技术实际上就是促
进心理成长条件形成的技术。具体来说,主要有
3
种技术:
1
.促进设身处地的理解的技术
安全但是毫无效
果的治疗方法而已。
以人为中心疗法
从咨询和治疗科学的发展角度看,来访者中心疗法的最大贡献
是它对咨访关系的研究;
强调对人的能力的积极信念:自我指导能力、自我负责的能力; 关于自我概念发展受早期教育环境的影响,通过价值条件内化
的论述令人信服;
在治疗过程中非常强调咨询师的人格和态度的作用,而不是方
法技巧的作用。
来访者中心疗法的一个显著优点是它没有严格的步骤和方法技
z
概述:来访者中心疗法
“非指导性治疗”
发展过程:
第一阶段:出版《咨询和心理治疗》(1942) 第二阶段:出版《当事人为中心疗法》(1951)
第三阶段:经验阶段 强调咨访双方“伙伴关系” 第四阶段:以人为中心疗法(person-centered therapy)
特点: 1. 基本理念的人文主义色彩 4. 由当事人主导治疗过程 5. 咨询师做当事人的“朋友”和
主要技巧:倾听技巧
开放式询问(不常用)、释义、情感反映、鼓励、自我揭示等 很少用影响性技巧
z
治疗:适用范围
主要适用:
有主动性、能交流、有治疗动机的病人,如:各种神经 症、情绪障碍、适应不良行为,家庭与婚姻问题等。
不适用:
重症精神病人、沉默和有抵抗力的来访者
z
评价:以人为中心疗法的贡献
何分类,也忽视具体策略和技术的运用。
z
请各位批评指正
( * ̄▽ ̄)((≧︶≦*)
z
图示
机体评价过程 积极或消极的经验
心理失调
自我概念产生
冲突
自我实现
价值条件
内 自我结构的一部分 化
z
治疗:目标
基本目标:去伪存真,成为“充分发挥机能的人”
(1)他对任何经验都较为开放; (2)他的自我结构变得能与其经验相协调,并能够不断变 化以便同化新的经验; (3)他变得更信任自己的机体,充分利用机体估价过程而
罗杰斯简介
罗杰斯(Carl Ransom Rogers,1902~1987)美国心理治疗学家,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创建者之一,非指导式咨询(首辅者中心治疗法)的创始人。
罗杰斯出生于美国伊利诺斯州芝加哥郊区。他先入威斯康辛大学学农,后为了从事基督教研究和牧师职业而专攻历史。1922年他曾以代表身份来北京参加国际基督教联盟大会。
1924年于威斯康辛大学毕业后,他又进了当时的纽约市联合神学院。在那里,他开始接触临床工作,很快发现咨询比宗教工作更符合他的志趣,于是又赴纽约进入哥伦比亚大学专攻临床与教育心理学。1931年获得博士学位。后到罗彻斯特担任社区辅导诊疗工作。1938年任罗彻斯特儿童指导中心主任。1940年任俄亥俄州立大学心理学教授。1944~1945年任美国应用心理学会主席。1945年人芝加哥大学心理学教授,并创建心理咨询中心。1946~1947年任美国心理学会主席。1956年获得美国心理学会杰出科学贡献奖,1957年他又返回威斯康辛大学任教,形成了受辅者中心治疗的整个理论体系。1962年至1963年任斯坦福大学行为科学高级研究中心研究员。1964年转加利福尼亚西部行为科学研究所任常务研究员。1968年另建关于人的研究中心,并任常务研究员。1972年又获得美国心理学会杰出专业贡献奖。他的主要著作:<<咨询与心理治?gt;>(1942)、<<受辅者中心治疗>>(1951)、<<论人的成长>>(1961)、<<学习的自由>>(1969)、<<罗杰斯论交朋友小组>>(1970)、<<罗杰斯论个人权力>>(1977)、<<一种存在的方式>>(1980)和<<20世纪80年代的学习自由>>(
罗杰斯人本治疗三大基本原则及其理论依据
罗杰斯人本治疗三大基本原则及其理论依据
罗杰斯人本治疗三大基本原则:共情、同感性理解;无条件积极接纳;真诚一致。 这三大基本原则的理论在于:人本主义理论对人抱有相当的信心,相信人在本质上是理性的,能够自立并对自己的言行负责。 有能力自己发现自己的心理问题并做出改变。罗杰斯:“来访者能够从某种关系中重新找回自我实现、自我完善的能力。而咨 询师若能提供这种关系,来访者的个人成长和发展便会出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本主义疗法---罗杰斯人本主义心理学是20世纪五六十年代在美国兴起的一种心理学思潮,其主要代表人物是马斯洛和罗杰斯。
人本主义的学习与教学观念深刻地影响了世界范围内的教育改革,是与程序教学运动、学科结构运动齐名的20世纪三大教学运动之一。
人本主义疗法的创始人是人本主义心理学家卡尔·罗杰斯(Carl Rogers),以人为中心的心理疗法是人本主义治疗的核心内容,相对于精神分析和行为疗法,被称为心理治疗理论中的“第三势力”。
罗杰斯1902年出生于一个农民家庭,早年攻读过农业、生物、物理和神学,后来进入哥伦比亚师范学院学习心理学,接触了行为主义的理论并接受了精神分析的训练,毕业后在罗彻斯特市防止虐待儿童中心作为心理治疗家工作了12年。
他在心理治疗中总结自己的经验,于1942年出版了《咨询与心理治疗》一书,阐述自己的来访者中心的心理治疗观。
1951年出版了《来访者中心治疗》一书,为来访者中心治疗奠定了理论基础。
罗杰斯在心理学方面的贡献是杰出的,曾于1964-1967年担任美国心理学会的主席,1956年和1972年分别获得了美国心理学会授予的杰出科学贡献奖和杰出专业贡献奖。
人本主义疗法强调来访者的主观能动性,对人采取积极乐观的看法,注重个人的内在价值和主观体验,强调咨询关系的重要性,强调以咨询者的态度为中心。
这些观点都强烈冲击着心理咨询的理论和方法,有一定的积极价值,但不适合处理危机中需给予某些指导性策略的来访者,不适合无法通过口语表达的来访者。
1.罗杰斯人本主义心理治疗的理论基础主要有:(在搜寻资料过程中找到两个版本的说法,下面一一罗列)一理论基础:1.实现的趋势它假定人类和所有的生物,不论是植物或动物,与生俱来就有一种不断发展、增长和延续其机体的趋势。
2.自我概念这个自我形象是通过自身与环境,特别是与其他人对他的评价相互作用后逐步建立起来的。
3.充分体验它是对宏观事物和可以意识的机体内部过程的态度。
人本主义理论的核心在于人人都有其独立的价值与尊严,人人都必须自己选择自己的生活方向。
二理论基础:1.1 自我治愈的潜能罗杰斯心理治疗的思想基础是对人性的深刻理解和对人的尊重和信赖。
他认为人性发展的基本属性是建设性的。
人有追求美好生活和为之奋斗的本性。
健康代表着人格健全和人性的完满发展,病态是健康人格的异化。
心理疾病患者并没有失去自身原有的潜能,我们要相信他们有能力发掘自身潜能恢复健康。
1.1.1 造型倾向人性的发展和生物进化一样具有建设性的方向,罗杰斯把这种方向叫做“造型倾向”。
这是一种积极的倾向,它假定人具有引导、调整、控制自己的能力。
以人为中心的治疗有一种不变的诊断,即认为所有心理问题及困扰均是由于这种实现的倾向的阻滞所造成的。
基于他的这种观点,他所倡导的来访者中心疗法或以人为中心的治疗的基本原理就是要排除这种障碍,使来访者向着自我调整、自我成长和逐步摆脱外部力量的控制的方向迈进。
罗杰斯认为需要心理治疗和帮助的人正如地下室的马铃薯一样,曾受到环境条件的严重扭曲。
但他深信这些患者中的成长方向或潜能实现的倾向,即造型倾向仍然存在,只要有适宜的环境,可以自行矫正而恢复常态。
罗杰斯还提出“人的建设性”的概念认为人的基本属性是建设性的、可信赖的。
他承认人有消极和多种复杂的心理冲突,但是不同意把人说成是非理性的,只要对这些心理冲突不采取防御的态度,能开放地面对自身的多种需要和社会要求,人的反应会是积极的,建设性的。
1.1.2 追求美好生活罗杰斯认为,在病态和健康之间并不存在截然分开的界限。
患者虽然有心理障碍,但并没有放弃追求美好生活的努力。
关于美好生活的定义罗杰斯与某些传统看法不同,他所说的美好生活是指患者自身的某些心理上的体验。
假如医师能够与患者建立真诚、理解和无条件的尊重的医患关系,在这种理想的治疗情境中,患者开始敢于对他自身内部的情感进行深入的探索,于是他能够理解自己过去曾排斥于意识之外的某些体验。
罗杰斯所描述的美好生活有这样一些特征:首先是对经验采取日益开放的态度。
趋向美好生活的人更能认同自己的恐惧感、沮丧感,而不是排斥否认他们。
第二个特征是更加重视现实生活。
一个的经验如果充分开放,那么每一时刻对于他都是新鲜的。
过去不能代表现在,则由现在开始,自我和人格都源自经验,而不是解释或歪曲经验使它适合预想的自我和人格。
第三个特征是对自身机体不断增进的信赖。
有充分开放态度的人能够利用得到的广泛信息对周围的事物做出正确判断为,即使判断和行为错误,由于经验开放,也会较快得到纠正。
当患者发现他越来越信赖自己的反应时,便会产生自信和满意的体验。
1.2 人际关系罗杰斯认为,人的许多变态行为和疾病的产生,主要是因为不适当的环境使人的潜能不能发展或向歪曲的方向发展。
在这些不适当的环境因素中,最重要的就是人际关系。
罗杰斯提出了良好人际关系的三项原理,它们是:倾听;真诚;给予爱和接受爱。
人际关系的第一条原理是倾听。
罗杰斯认为,与人交往时首先要认真地听。
只有认真地听,才能使自己和对方接触,才能理解人、理解人格和人际关系。
听是指深深地听,要听出深埋在表面语言下心的呼唤。
心理治疗中需要的不是过早地做出诊断和评价,而是倾听、理解和对所谈问题各种层次的反应。
这往往能使患者的紧张状态缓解和放松,进而从混乱中走出来,重新观察自己的内心世界,解决本来似乎不能解决的问题。
人际关系的第二条原理是真诚。
罗杰斯认为,在与人交往时,当自己能接触到他人的真实思想和情感时,是件非常愉快的事。
当对方不是隐藏在伪装的背后而是说出内心深处的感受时,他会跳起来迎接它。
相反,当他意识到自己不是他本来的面目而是在演戏时,他觉得自己很讨厌。
人际交往的第三条原理是给予爱和接受爱。
罗杰斯的童年没有一个亲密朋友,直到进入大学才有了变化。
通过心理治疗的实践,他进一步认识到,有人因有所求而奉承他,有人怕对立而奉承他,但也意识到有人是真诚地欣赏他,喜欢他,由此而感到温暖和充实。
当他能真正关心和喜爱他人时,自己也同样感到生活的丰富和充实,他把欣赏人比为欣赏无限美好的夕阳,欣赏它,而不能也不去控制它。
欣赏人的反面是敌视人、轻视人,不被人们欣赏或不能受到人们尊重就会感到人的萎缩。
2 人本主义心理治疗的实施方法人本主义心理治疗主要有两种形式:一是患者中心疗法,一般用于有心理冲突或心理疾病来访者;二是通过交朋友小组进行小团体治疗,主要解决交往障碍和社会生活中存在的心理题。
患者中心疗法指在人本主义治疗思想指导下的个别谈话治疗。
在治疗过程中贯彻非指导性原则,讨论问题的思路由来访者主导,治疗过程中的中心人物是来访者而不是咨询者。
非指导性的患者中心疗法的基本假设是:人的自身内部有理解自己并改造自我概念和指导自己行为的广阔能源;只要提供适宜的环境气氛,这些能源就能开发出来。
这种适宜的气氛主要有三条:真诚、无条件关怀和移情的理解。
在咨询过程中要求咨询者努力创造这种适宜的环境气氛,使来访者体会到自己在咨询过程中的主体地位,积极主动地讲述自己的心理问题,并在咨询者的引导下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
交朋友小组的成员由背景或问题相似的人组成,如不善于与人交往、有一定社交恐惧心理的人,或不习惯与异性相处和交往的人等。
参加人数在十人左右。
参加者虽然有一定心理障碍,但病情不太严重,他可以坐下来参加小组的谈话而不会因为有妄想或奇异行为而影响集体行动。
交朋友小组一般由咨询人员担任主持人。
主持人的作用在于促进组内成员之间的建设性关系,建立融洽而无拘束的气氛,使参加小组活动的人逐渐消除防范心理,达到能相互吐露真情,建立较深的感情关系。
通过交朋友小组的活动,消除心理障碍,增进心理健康。
2.1 治疗过程罗杰斯在其工作的早期,曾就治疗过程提出12个步骤。
但他强调说这些步骤并非是截然分开,而是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的。
a 来访者前来求助这对治疗来说是一个重要的前提,如果来访者不承认自己需要帮助,不是在很大的压力之下希望有某种改变,咨询或治疗是很难成功的。
B 治疗者向来访者说明咨询或治疗的情况治疗者要向对方说明,对于他所提的问题,这里并无解决的答案,咨询或治疗只是提供一个场所或一种气氛,帮助来访者自己找出某种答案或自己解决问题。
治疗者要使对方了解咨询或治疗的时间是他自己的,可以自由支配,并商讨解决问题的方法。
治疗者的基本作用就在于创造一种有利于来访者自发成长的气氛。
c 来访者情感的自由表现治疗者必须以友好的、诚恳的、接受对方的态度,促进对方对自己情感体验作自由表达。
来访者开始所表达的大多是消极的或含糊的情感,如敌意、焦虑、愧疚与疑虑等。
治疗者要有掌握会谈的经验,有效地促进对方表述。
d 治疗者要能够接受、认识、澄清对方的消极情感这是很困难同时也是很奥妙的一步。
治疗者接受了对方的这种信息必须对此有所反应。
但反应不应是对表面内容的反应,而应深入来访者的内心深处,注意发现对方影射或暗含的情感,如矜持敌意或不适应的情感。
不论对方所讲的内容是如何荒诞无稽或滑稽可笑,治疗者都应能以接受对方的态度加以处理,努力创造出一种气氛使对方认识到这些消极的情感也是自身的一部分,有时治疗者也需要对这些情感加以澄清,但不是解释,目的是使来访者自己对此有更清楚的认识。
e 来访者成长的萌动当来访者充分暴露出其消极的情感之后,模糊的、试探性的、积极的情感不断萌生出来,成长由此开始。
f 来访者的积极的情感要加以接受和认识对于来访者所表达出的积极的情感,如同对其消极的情感一样治疗者应予以接受,但并不加以表扬或赞许,也不加入道德的评价。
而只是使来访者在其生命中,能有这样一次机会去自己了解自己。
使之既无须为其有消极的情感而采取防御措施,也无须为其积极情感而自傲。
在这样的情况下,促使来访者自然达到领悟与自我了解的境地。
g 来访者开始接受真实的自我由于社会评价的作用,一般人做出任何反应总有几分保留;由于价值的条件化,使得人们具有一个不正确的自我概念,因此常常会不论歪曲若干情感和经验。
这与人的自我是有很大距离的。
而在治疗中,来访者因处于良好的能被人理解与接受的气氛之中,有一种完全不同的心境,能够有机会重新考察自己,对自己的情况达到一种领悟,进而达到了接受真实自我的境地。
来访者这种对自我的理解和接受,为其进一步在新的水平上达到心理的整合奠定了基础。
h 来访者澄清可能的决定及应采取的行动在领悟的过程之中,必然涉及新的决定及要采取的行动。
此时治疗者要协助来访者澄清其可能做出的选择。
另外,对于来访者此时常常会有的恐惧与缺乏勇气及不敢做出决定的表现应有足够的认识。
此时,治疗也不能勉强对方或给予某些劝告。
i 疗效的产生领悟导致了某种积极的、尝试性的行动,此时疗效就产生了,由于是来访者自己达到了领悟,自己对问题有了新的认识,并且自己已经会去行动的,因此这种效果即使只是瞬间的事情,仍然很有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