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鉴赏——赏析炼字型 [1000字]
诗歌鉴赏之炼字·炼句·语言特色(完整版)

或写出来对象的特点、心理(意象的特征) 明确 第四步: 作用
或渲染了氛围(意境的特征)
或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情感)
7
炼字篇
• 答题示例:
南浦别
白居易
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 一看肠一断,好去莫回头。
形容词:绘景摹状,化抽象为具体,化无形为有形, 使人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如触其物,如历其境
17
修辞简介之通感
把各种感觉(听觉、视觉、嗅觉、味觉、触 觉等)沟通起来,用甲感觉去描写乙感觉, 这种修辞手法叫“通感”。
①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 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
②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匀,但光与影有着和 谐的旋律,如梵阿玲上奏着的名曲 。
古典诗词炼字鉴赏
1
• 杜甫: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
• 卢延让: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
• 贾岛: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 • 袁枚:为求一字稳,耐得半宵寒。
2
轻风
细柳
淡月
——俗
梅花
轻风摇细柳 轻风舞细柳
淡月映梅花 淡月隐梅花 ——非上品
轻风扶细柳
淡月失梅花
——绝
3
一字之师是什么样的老师?
注意:联系全诗
21
四炼叠词
作用:增强语言的韵律感,或起强调作用。
例: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踏歌声。
《竹枝词》其一 刘禹锡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 把新桃换旧符. 《元日》王安石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声声慢》李清照
22
四、在形式上与众不同的特殊词,主要是叠韵词、拟 声词、表颜色的词,实际上是一类特殊的形容词或副 词——增强韵律感、节奏感,模拟声音形态,使诗文 更加生动形象。 ⅰ叠韵词 叠词作用不外两种:增强语言的韵律感 或者起强调作用。
古代诗歌鉴赏分析炼字型(写写帮整理)

古代诗歌鉴赏分析炼字型(写写帮整理)第一篇:古代诗歌鉴赏分析炼字型(写写帮整理)【教学目标】1.了解诗歌常见的语言风格;2.掌握有关语言试题的解题技巧。
【考点阐释】诗歌是语言的艺术,对诗歌进行艺术分析的依据首先就是语言。
诗歌语言与其他文学样式的语言相比,更具有抒情性、含蓄性、精炼性、跳跃性。
2009年高考18套语文试卷中,共有7套针对语言设置了考题,2010年有8套考查。
题型大多采用主观题形式,重点考查考生鉴赏作者用词、用语技巧的能力。
角度一:分析炼字型【考向探究】古人作诗填词都很讲究炼字。
在一首诗中,最能表达诗人思想感情、体现诗人匠心的字是“炼”过在字,一首诗词往往会因一字(或几个字)炼得好而意境全出。
一般说来,炼字往往主要是锤炼诗词中的动词、形容词和虚词。
这种题型是要求品味这些经过锤炼的字所深藏的情思或品味其更为形象生动的效果。
赏析时定不能把该字孤立起来品味,要放在句中,并结合全诗的意境情感来分析。
【鉴赏遣词用语】1.名词:一些意象名词,由于意象的独特性或代表性,可以通过它理解作者的思想或感情,尤其是多个名词连用时,意象的组合会营造一定的意境。
如杜牧的《江南春》“水村山郭酒旗风”就用多个名词罗列了水村、山峦、酒旗、风几个意象,让我们领略到了江南春天的特有风情。
2.动词:一首诗,是由一些诗的意象按照一定的艺术构思组合而成的,而真正能构成鲜明的化美为媚的意象的词,主要是表动态的具象动词。
因为名词在诗句中往往只是一个被陈述的对象,它本身没有表述性,而能给作主语的名词以生动的形态的,主要就是常常充当谓语的动词,这样,具象动词的提炼,就成了中国古典诗歌炼字的主要内容,离开了炼动词,炼字艺术就会黯然失色。
一个好的动词能够点燃整个诗句,巧用动词可以使诗歌意象化静为动,形象生动。
在鉴赏诗歌时,需要关照动词,特别是具有“多重含义”的。
如“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怨”字明显采用了拟人手法,既是曲中之情,又是吹笛人之心。
诗歌欣赏之——炼字

注意点:
要强调说明的是,炼字也必须以 炼意为前提才具有美的价值。因此, 有字无句或无篇,是不足取的。只 有篇中炼句,句中炼字,炼字不单 是炼声、炼形,同时也是炼意,只 有切合题旨,适合情境,做到语意 两工,这样炼出来的字才能真正精 光四射。
❖析炼字,就是品味用得好的词语深 藏的情感或品味其更为形象生动的 效果。
“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卢延让) “求得一字稳,耐褥五更寒”(欧阳修) “两句三年得,一吟泪双流”(贾岛)
“语不惊人死不休” (杜甫)……
清代诗人沈德潜说:“古人不废炼字法, 然以意胜,而不以字胜。故能平字见奇, 常字见险,陈字见新,朴字见色。”此语 道出了炼字之本质。
——曹雪芹《红楼梦》第四十八回
1、动词:表示人和事物的动作、存 在、变化的词。
最具表现力的词,往往生动准 确地写出事物的某种特点,或用了 修辞。
例1: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杜甫《春 望》)“溅”、“惊”二字,不仅用字新鲜, 而且增添了诗人感时恨别的痛苦。 例2: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孟浩然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蒸”写出湖面的 丰厚的蓄积,仿佛古老的云梦大泽都受到洞 庭的滋养哺育,“撼”写出洞庭湖汹涌澎湃 的气势,诗人笔下的洞庭湖不仅广大,而且 还充满活力。
例3: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李煜 《相见欢》)这句诗中你认为哪个 字或词好?
3、特殊词:在诗文中,有一些词本 身与众不同,读者能很快找到它们。
A、叠词:叠词作用不外两种:增强语言 的韵律感或是起强调作用。 例: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 (《竹枝词其一》刘禹锡)
诗词鉴赏——炼字

孤雁 (杜甫)
孤雁不饮啄,飞鸣声念群。
谁怜一片影,相失万重云。
望尽似犹见,哀多如更闻。
野鸦无意绪,鸣噪自纷纷。
【提问】古人有“一诗之眼”的说法。 这首诗的“诗眼”是哪个字?以颔联为 例,说说是如何体现诗眼的?
(步骤一)1.点出诗眼,并释义。
诗眼是“孤”,即孤独之意。
参考
(步骤二) 2.紧扣诗眼,解释句意。
例文
菩萨蛮
李白
平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伤心碧。暝色入高楼,有人 楼上愁。
玉阶空伫立,宿鸟归飞急。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 1.古典诗词特别讲究炼字。请简要分析“空”字在表情达 意上的作用。
答案:(1)“空”字是白白的意思,主人公久久地站立 在石阶前,感到的只是一片空茫。玉石的台阶上,徒然侍 立盼望。(2)这个字绘声绘色、精炼传神地为我们描绘 了一幅寂寞惆怅的画面。(3)“空”字是主人公内心的 独白和描摹,是上片所勾画的景物感染下的必然结果。 (4)这个字更好的抒发了词人在客观现实中找不到人生 归宿的无限落拓惆怅的愁绪。
2.炼诗眼的字
所谓“诗眼”,是指一首诗(词)或某联、 某句中最能体现诗人思想观点、情感态度 的具有概括性、生动性或情趣性的能笼罩 全篇、全联、全句的词语。
常见的命题形式: ①请分析第×联的诗眼是什么?为什么? ②本诗的诗眼是什么?,为什么
全诗“诗眼”答题步骤: 第一步:指出诗眼(作为诗眼的词) 第二步:分析作用:(表现情感,营造意境、诗歌结 构) 第三步:分析内容:列举全诗围绕该字写了哪些内容。
炼字角度
3.炼以动衬静的字
【答题步骤】 (1)指出诗句中动态和静态的景物,结合词语分析。 (2)分析动景和静景各自所写的内容。 (3)分析动静结合在写景中的关系及其作用。
炼字型诗歌鉴赏方法

炼字型诗歌鉴赏方法炼字,简单说就是诗人在写诗的时候对某个字进行精心挑选、锤炼,这个字往往就像一颗明珠,让整首诗都闪闪发光呢。
咱先得知道炼字都炼些啥字。
一般呀,都是动词、形容词、副词这些比较关键的字。
比如说“春风又绿江南岸”的“绿”字,这就是个超经典的炼字例子。
本来可能用“到”“过”之类的字,但“绿”字一出来,那画面感就超强,好像春风就像个神奇的画家,一下子把江南染绿了。
形容词也常常被炼,像“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里的“直”和“圆”,把大漠里孤烟的那种劲挺和长河落日的那种圆润的形态,描绘得栩栩如生。
那怎么去鉴赏这些炼字呢?你就想象自己走进了诗人写诗的那个场景。
如果是动词,你就看这个动词让整个画面动起来的效果咋样。
就拿“僧敲月下门”来说,是“敲”好还是“推”好呢?“敲”字就感觉有声音,让这个画面有了动静结合的美感,而且好像更有礼貌,要是“推”就感觉有点悄咪咪的。
对于形容词呢,你就体会它给你带来的那种感觉。
像“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红”和“绿”这两个形容词,让樱桃和芭蕉的颜色那么鲜明,一下子就把时光流逝中的那种变化给凸显出来了。
你能感觉到那种岁月匆匆,樱桃红了又绿,芭蕉绿了又黄的变化。
还有啊,你得把这个炼字放到整首诗里去看。
不能单独就看这个字好,要看看这个字对整首诗的意境、情感表达有啥作用。
有时候一个字能让整首诗的情感基调都不一样了。
比如说“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里的“溅”字,要是换个别的字,那种悲痛的感觉可能就没这么强烈了。
这个“溅”字就好像花也在为这个乱世而哭泣,和诗人的那种感时伤世的情感完美融合在一起了。
总之呢,炼字就像是诗人给我们留下的小密码,我们要像个小侦探一样,去发现这些字的妙处,这样就能更好地理解诗歌的美啦。
炼字型诗歌鉴赏

炼字型诗歌鉴赏导言炼字型诗歌是一种结合了炼字和诗歌的创作形式,意在通过独特的字形和排版方式,表达出诗歌中的情感和意义。
它巧妙地结合了书法的美感和诗歌的意境,以一种独特的方式呈现给读者。
本文将对炼字型诗歌进行鉴赏,探讨其特点和艺术魅力。
一、炼字型诗歌的起源和发展炼字型诗歌起源于中国古代,最早出现在书法作品中。
在古代,书法被视为一种高尚的艺术形式,而诗歌则是文化精华的体现。
将诗歌与书法相结合,可以达到图文并茂、视觉和语言的双重享受。
随着时间的推移,炼字型诗歌逐渐发展成一种独立的艺术形式,成为诗人和书法家们创作的一种表现方式。
现代的炼字型诗歌不再局限于传统的纸面,还可以在电子屏幕上展示,甚至在城市的建筑物上以巨大的字体呈现。
二、炼字型诗歌的特点和表现手法1. 字形的表现方式炼字型诗歌以字形为主要表现手法,通过改变字体的大小、粗细、曲折与否等来表达情感和意义。
字体的形态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它可以增强诗歌意境的表现力,使读者更深入地体验诗歌的内涵。
2. 排版的创新炼字型诗歌独特的排版方式也是其魅力所在。
与传统的诗歌不同,炼字型诗歌不再按照传统的韵律和韵脚进行排版,而是根据字形和布局的需求进行排列。
有时候,它会以横排的方式展示,有时候会以竖排或斜排的方式呈现。
这种排版方式打破了传统的规矩,给读者带来了新奇感和视觉上的冲击。
3. 意象与联想的运用炼字型诗歌在表达情感和意义的时候,经常使用意象和联想的手法。
它通过字形的变化和排版的运用,引发读者的联想,加深对诗歌内涵的理解。
这种独特的表现方式,使得诗歌不仅仅是文字的结合,更是艺术的体验。
三、炼字型诗歌的鉴赏案例以下是一首简单的炼字型诗歌,我们通过鉴赏来理解它的美感和意义。
薄装世间如 try薄霧这首诗的整体排版呈现为“薄装世间如薄霧”,它所用的字体狭长而有力,通过不同的字体大小和排版方式,凸显出“薄装世间”和“如薄霧”这两个关键词。
“薄装世间”以横排的方式展示,字体逐渐变大,形成一种逐渐强化的效果,使读者感受到了时间的流转和世间的浮薄。
高考诗歌“炼字”鉴赏题解析

74【考试与成才】【才思】[2013.9]诗歌的语言与其它文学样式的语言相比,更具抒情性、含蓄性、精炼性和感染力。
诗歌的语言都非常精简,每一个字、词,诗人或词人们都要很好地斟酌。
如“红杏枝头春意闹”中的“闹”字,“云破月来花弄影”的“弄”字,一个字使整首诗词境界全出。
那么我们在赏析诗歌的语言妙处时,不但要理解诗词语言的表面意思,更重要的是把握诗词表情达意的语言特色。
从近几年的高考试题来看,从炼字角度鉴赏诗歌的语言所占比例非常大。
常规的解决炼字的方法是三步走。
①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或指出这个字特殊的语法现象或修辞手法,如词类活用、拟人、通感等。
②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
③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表达了怎样的感情,或有什么艺术效果。
这种方法是我们做题中总结出来的,但是,题目不可能永远一成不变,答题的套路也不是通用的模具,所以我们要不断总结新的方法来解决新的难题。
一般来说,炼字主要锤炼动词、形容词和虚词。
根据这三类词语的语法特点分析,动词主要表现描写对象的动态,强调过程及变化;形容词主要表现描写对象的性质状态,跟动词比较,形容词主要着眼对象的静态;虚词主要表现描写对象的程度范围。
一、动词动词强调的是对象的动态美,炼字时我们要关注动静转换结合,追求表现画面的动态美。
示例一:《最爱东山晴后雪》杨万里:只知逐胜忽忘寒,小立春风夕照间。
最爱东山晴后雪,软红光里涌银山。
请赏析“软红光里涌银山”中的“涌”字的妙处。
【解析】“涌”字极具动感,写出了静止不动的东山给人的视觉感受,是一种化静为动的手法,兼有比拟的效果,用河流波浪的涌动来写雪后山脉的起伏。
【答案】“涌”字运用了比拟的手法,形象地描绘出在夕阳映照之下,白雪覆盖的东山如银涛涌出的奇丽景象。
示例二:《移家别湖上亭》戎昱:好是春风湖上亭,柳条藤蔓系离情。
黄莺久住浑相识,欲别频啼四五声。
古人写诗很讲究炼字,诗中的“系”和“啼”两个动词就用得很准确传神,请分别予以简要分析。
诗歌鉴赏中的炼字浅析

诗歌鉴赏中的炼字浅析 【摘要】诗歌鉴赏在高考中是重点也是难点,学生对于诗歌鉴赏的方法和途径总是很迷茫,本文旨在探讨诗歌鉴赏中炼字这一类型题目的方法,以期对于诗歌学习者能有所帮助。
【关键词】诗歌鉴赏;炼字;表现手法 近几年高考题中诗歌鉴赏的热点之一是“对含义深刻的词语的分析”,“含义深刻的词语”往往是炼字使然。
就所炼字词的词性而言,常见的有动词、形容词、副词、数量词、名词、叠词等等。
炼动词。
动词炼得好,容易使诗篇“活”起来,特别惹眼,特别使人喜爱,也特别容易使读者动情,触发想象,有助于诗歌意境的营造。
李白《塞下曲》第一首:“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
”“随”和”抱”两个字都用得好。
鼓是进军的信号,所以只有“随”字最合适;“抱玉鞍”要比“伴玉鞍”“傍玉鞍”等说法好很多,因为只有“抱”字才能显示出枕戈待旦的紧张情况。
杜甫《春望》颔联:“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溅”和“惊”都是炼字的典型。
花使泪溅,鸟使心惊。
春来了,鸟语花香,本来应该欢笑愉快,现在由于国家丧乱,一家人流离失所,鸟语花香只能使诗人溅泪惊心。
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中“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两句,“蒸”“撼”二字妙极,具有夸张色彩:“蒸”写出湖面的丰厚的蓄积,仿佛广大的云梦泽都受到洞庭的滋养哺育,“撼”写出洞庭湖汹涌澎湃的气势,极为有力。
八百里洞庭浩淼无边的阔大气势被渲染得大气磅礴。
孔尚任《桃花扇·哀江南》有一支曲子:“你记得跨青溪半里桥,旧红板没一条,秋水长天人过少。
冷清清的落照,剩一树柳弯腰。
”在这里,一个“剩”字,引人注目,作者没有用“留”、“见”,其妙处就在“剩”字一般是被动的,有“残存”、 “残余”的意思;且有时间性,给人一种无可奈何之感。
另二字则无如此丰富的内涵。
“春风又绿江南岸”、 “红杏枝头春意闹”、 “云破月来花弄影”、 “海上生明月”等等,炼动词的诗句相当多,这是诗歌鉴赏中一道优美的风景线。
诗歌鉴赏之炼字

诗歌鉴赏之炼字前言诗歌是中华文化瑰宝之一,而字是中华文化的核心之一,因此炼字可以说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古代,炼字是诗人、文人、书法家必备的技能之一。
炼字不仅需要掌握识字、习字的基本能力,还需要悟出减字、增字、借字、换字等炼字技巧,方能写出优美的诗歌佳作。
减字减字,即简化字,在古代是诗人、文人所必须具备的技能之一。
减去繁琐的笔画,让诗句更具简洁、精练的特色,让人耳目一新。
以下是几个例子:茫茫天地间,如莲盘中央。
——李白茫茫→ 氓如莲盘中央→ 中(“氓”字为删去“田”字中的“上”、“下”两点所得)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王之涣相→ 互冰心在玉壶→ 冰壶(“互”字为删去“相”字中的“木”、“目”两个部分所得;“冰壶”二字是将“心”与“壶”印在同一张纸上,再加上一个点构成)增字增字是在原有的字形上增添笔画,增加诗歌表现力和韵味,使言简意赅的诗句更具有生动感。
以下是几个例子:咬定青山不放松,持之以恒方可通。
——秦观咬定→ 咬牙紧咬持之以恒→ 坚持不懈(将“牙”字加在“咬”上,将“不”字改为“不”+“立”,再把“之以”字扭成“坚持”字)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客中八百里。
——李煜不及→ 莫及(将“不”变为“莫”,将“及”字中的下划线改为点画)借字借音字,在古代是诗人、文人所必须掌握的技巧之一。
即利用与本字音相近或谐音的字加以借代。
这种方法在写诗时,可以增加诗歌节奏感和韵味,使诗歌更加生动。
以下是几个例子:寒食东篱菜,已亥杜牧——杜牧东篱→ 东里寒食节在清明前后,又称“寒食东篱”。
将“篱”换成“里”,字音相近,用意不变。
烟笼寒水月笼沙,应有岸瑶台银阙。
——张志和应有岸→ 当时奈何“应有岸”意为应有彼岸,即仙境之岸,这里既然说到了仙境,则将“岸”字替换成“时”字音近,字意也与“岸”相符。
换字换字,即字形相近、甚至是相同,但字义完全不同的字进行替换。
这种方法可以在保持原意不变的前提下,让诗句更具美感,增强幽默感。
诗歌鉴赏--炼字

舞 摇 轻风 扶 细柳
隐 映 淡月 失 梅花
析:“扶”字把风人格化,描绘 出轻风徐来,柳枝拂然的柔态, 与“轻”、“细”相宜,和谐自 然,给人以一种柔美之感。 在月光照映下,晶莹的梅花 与月色融为一体。 “失”字勾画 了月色和梅花相互交融的情景。
一字妥贴,则全篇生色。 ————严羽《沧浪诗话》
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请谈谈这首诗前两句中“入”字和“摩” 字的表达效果。(4分) “入”表进入,“摩”字是擦、蹭的意思, 描写了黄河入海、山上达天的情景, (步 骤一,1分) “入”表现出河的生气 ,“摩” 运用了夸张的手法,突出了山的高峻。(步 骤二,2分)表现了作者对祖国山河的热爱 之情。(步骤三,1)
问题?增分点?增分方法?
(1)“野渡波摇月”一句中的“摇”字 用得很妙,试作简要赏析。(3分) “摇”即摇动、晃动,月亮的倒影 在水中随波荡漾,(步骤一)以动衬 静,(步骤二)描绘出诗人送别从兄 时环境的凄清冷寂。(步骤三)
增分方法:
强 化 三 大 意 识
• 1、主题统帅意识。真正读懂诗歌,准确 把握情感基调。炼字的目的是炼意,对诗 歌中炼字的答题,都要考虑到该字对意境、 主题的表达作用,最终归结在“主题”这 个终结点上。 • 2、答题全面规范意识。
例三:“乱石穿空,惊涛拍岸, 卷起千堆雪。” (苏轼《念奴 娇·赤壁怀古》)
“穿”化静为动,描绘了陡峭不平的石 壁插入天空的景象,突出了乱石的陡峭、 险峻。
例四:红杏枝头春意闹
宋祁《木兰花》
“闹”写出红杏花满枝头,竞相绽放之热烈之灿烂。 “闹”有喧闹之意,不禁让人联想到杏花丛中蜂蝶飞舞, 春鸟和鸣,不仅有色,仿佛有声。春意为虚,红杏为实, “闹”字化虚为实,以实显虚。
诗歌鉴赏炼字

诗歌鉴赏炼字诗歌,是文字的艺术,是情感的载体,是心灵的歌唱。
而在诗歌的世界里,炼字就如同工匠精心雕琢宝石,能让诗歌焕发出璀璨的光芒。
炼字,简单来说,就是诗人在创作时对字词的反复推敲和精心选择。
一个恰到好处的字,往往能使整首诗意境全出,韵味无穷。
比如“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的“绿”字,王安石先后用过“到”“过”“入”“满”等字,最终敲定“绿”,这个字一下子就把春风给写活了,仿佛春风具有神奇的魔力,一夜之间吹绿了江南的大地。
我们可以想象,原本单调的江南景色,因为这一个“绿”字,变得生机勃勃、充满希望,让读者眼前浮现出一幅绿草如茵、绿树成荫的美丽画卷。
再看“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中的“敲”字。
贾岛当初在“推”和“敲”之间犹豫不决,后来韩愈建议用“敲”。
“敲”字不仅体现出了声音,更凸显出夜晚的宁静,还表现出僧人彬彬有礼的形象。
一个“敲”字,让整首诗的意境更加丰富,更具韵味。
炼字的妙处还体现在能够准确地传达诗人的情感。
比如李清照的“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连用七组叠词,把她内心的孤独、凄凉和愁苦表现得淋漓尽致。
如果把这些叠词换成其他的字,就很难达到这样强烈的情感效果。
又如杜甫的“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溅”和“惊”两个字,生动地表现出诗人在战乱时期那种忧国忧民、触景伤情的深沉情感。
花本无情,却因诗人的伤感而“溅泪”;鸟本无意,却因诗人的离愁而“惊心”。
这两个字把诗人的情感与自然景物紧密地结合在一起,让读者深切地感受到战争给人们带来的痛苦。
炼字还能增强诗歌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王维的“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直”字写出了孤烟的挺拔刚劲,“圆”字描绘出落日的雄浑壮观。
这两个字把大漠的辽阔、荒凉和壮美展现得栩栩如生,让读者仿佛身临其境,感受到了大自然的雄伟与神奇。
在诗歌鉴赏中,要善于发现和品味这些经过精心锤炼的字。
首先,要从整首诗的意境和情感出发,理解诗人想要表达的主题和情感。
然后,仔细揣摩每个字在诗中的作用和效果,体会诗人为何选用这个字而不是其他字。
诗歌鉴赏之炼字

虚词 疏通文意,开合呼应,悠扬委曲,
感叹碧草娇莺无人赏玩,显出英雄长逝,遗迹荒落; 惋惜连与英灵作伴的草木禽鸟不解人事代谢,不会凭吊 那位伟大的古人。 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尽‛字,写出了戍边将士无一例外的不尽的乡愁。
诗歌炼字的鉴赏分析
关键词语
特殊词
拟声词:增强韵律感、节奏感,模拟声音形态, 让人有身临其境之感,产生相应的联想。 ‚无边落木萧萧下, 不尽长江滚滚来。”
过香积寺 王 维 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 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 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 薄暮空潭曲,安禅制毒龙。 [注]安禅,佛家语。指闭目静坐。不生杂念; 毒龙,指世俗欲念。 你认为这首诗第三联两句诗的‚诗眼‛分别是哪一个字? 为什么?请结合全诗简要赏析。 参考答案: ‚诗眼‛分别是‚咽‛、‚冷‛。 山中的流泉由于岩石的阻拦,发生低吟,仿佛呜咽之声。 照在青松上的日色,由于山林幽暗,似乎显得阴冷。 (释字义、描景象)‚咽‛、‚冷‛两字运用拟人、通感的 辞手法,绘声绘色、精练传神地显示出山中幽僻孤寂的景 象。 (点作用)
“萧萧‛使人联想到落叶窸窣随风飘落的声音,以动衬静, 突出了周围环境的凄清。‚滚滚‛让人似乎看到了长江汹 涌澎湃之状,使人有身临其境之感,渲染出沉郁悲凉的 意境。
诗歌炼字的鉴赏分析
关键词语
特殊词
叠词:增强韵律感、节奏感;内容上有强调、突出的作用 ‚南浦凄凄别, 西风袅袅秋。”
“凄凄‛形容内心的凄凉和感伤,‚袅袅‛形容秋日的萧瑟 和惨淡。这两个叠词不仅使得诗句读起来朗朗上口, 而且把那一份惜别之情变现得格外凝重。
诗歌炼字的鉴赏分析
小试身手
菩萨蛮 李白 平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伤心碧。暝色入高楼, 有人楼上愁。玉阶空伫立,宿鸟归飞急。何处是归 程?长亭更短亭。 古典诗词特别讲究炼字。请简要分析‚空‛字在表情达 意上的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千锤百“炼”的智慧
——“高考古诗词鉴赏专题复习课”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思路及形成】
根据《考试大纲》表述,“能阅读浅易的古代诗歌”。
高考古诗词鉴赏题的材料都是来自课外。
纵观近几年来,广东高考在古诗词鉴赏题中所选的材料都是古代诗歌中知名度较高、内涵较丰富的唐宋诗、词及元曲;所选的题材来看,内容大多是山水田园诗和即事咏怀诗;从命题的角度来来,可分为:从语言运用角度设问(对关键词语的品味;对关键诗句的理解;对语言风格的概括);从内容意境角度设问(对抒情主体形象的认知理解;对诗歌意象的识别理解;对诗歌主旨的理解;对所抒感情的理解;对诗歌深层含义的揭示,对诗歌意境的体味);从表达技巧角度设问(对修辞方法的赏析;对表达方式的赏析;对表现手法的赏析)等。
本节高考备考复习课主要是以古诗词鉴赏的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中的“赏析炼字型”考题分析作为切入点,结合本校学生现阶段复习备考状况以及答题失分较为严重的症结所在,系统地分析考点设置、题型特点,指导学生掌握此类题型的解答技巧,规范学生答题格式,加强学生在应试中正确解读诗歌后准确表述的能力。
【课时安排】约2课时
【教学过程】
一.经典回顾,思维翻新
1.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菩萨蛮李白
平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伤心碧。
暝色入高楼,与人楼上愁。
玉阶空伫立,宿鸟归飞急。
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
古典诗词特别讲究炼字。
请简要分析“空”字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
(2分)
明确答案:“空”字表达了苦苦等待而没有结果的孤寂、惆怅,增添了全词的“愁”味(1分),使主题更加鲜明(1分)。
2.思考并讨论:这首词的主题是什么?讲述了什么内容?从命题角度来看,考点设置是什么?3.小结:
古人写诗作词,讲究锤炼字面。
凡在节骨眼处炼得好字,使全句游龙飞动,令人刮目相看。
正所谓“诗眼”“词眼”,或能使诗词翻出新意;或能使诗词增添情趣,不仅加强了诗歌的形象性,更有助于铸就诗词的意境等等。
二.重温考点,复习整合
1.“赏析炼字”题型的题型呈现方式
投影:提问方式:·某字在此诗中用得很好,你认为它好在哪里?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这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为什么?
·这首诗词中的哪个字是诗眼(词眼)?
2.解答分析:古人作诗讲究炼字,这种题型是要求品味这些经锤炼的字的妙处。
答题时不能把该字孤立起来谈,得放在句中,并结合全诗的意境情感来分析。
3.投影:
答题步骤和方法:
(1)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
(2)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
(3)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4.答题示例:
阅读下面诗歌,完成以下题目。
南浦别白居易
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
一看肠一断,好去莫回头。
前人认为,“看”字看似平常,实际上非常传神,它能真切透露出抒情主人公的形象。
你同意这种说法吗?为什么?
答:同意。
看,在诗中指回望(步骤一)。
离人孤独地走了,还频频回望,每一次回望,都令自己肝肠寸断。
此字让我们仿佛看到抒情主人公泪眼朦胧,想看又不敢看的形象(步骤二)。
只一“看”字,就淋漓尽其所有致地表现了离别的酸楚(步骤三)。
5.即时反馈练习,学生在学案上面完成。
西江月苏轼
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新凉?夜来风叶已鸣廊,看取眉头鬓上。
酒贱常愁客少,月明多被云妨。
中秋谁与共孤光,把盏凄然北望。
[注]:本词写于作者被贬黄州之时。
有人认为整首词中最突出的是第二句中的“凉”字,为什么?请结合全词简要分析。
(4分)答:“凉”字,指出了自然节候的变化,以清寒的中秋之夜的凉风(步骤一),明月与孤灯,营造了一个情景交融的意境(步骤二)。
作者借写节候之“凉”,抒写人生之“悲凉”,同时也指出了人生命运起伏不定,变幻莫测,表达了作者对人生的深沉思考(步骤三)。
6.强化巩固练习,学生在学案上面完成。
过香积寺王维
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蜂。
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
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
薄暮空潭曲,安禅制毒龙。
[注]:“安禅”,佛家语,指闭目静坐,不生杂念。
“毒龙”,指世俗欲念。
古人评诗时常用“诗眼”的说法,所谓“诗眼”往往是指一句诗中最精练最传神的一个字。
你认为这首诗第三联两句中的“诗眼”分别是哪一个字?为什么?请结合全诗简要赏析。
(6分)答:诗眼是“咽”和“冷”(2分,指出诗眼——步骤一)。
山中的流泉由于岩石的阻拦,发出低吟,仿佛呜咽之声。
照在青松上的日色,由于山林阴暗,似乎显得阴冷(2分,就词语和句子本身分析——步骤二)。
“咽”和“冷”两字绘声绘色、精练传神地显示出了山中幽静、孤寂的景象(2分,就全诗意境情感分析——步骤三)。
三.拓展延伸,灵活运用
1.投影:
“赏析炼字型”试题变形:
·请抓住诗歌中的某个字词谈谈作者是怎样营造意境的?
·此诗有点版本作这样,有的版本是那样,你觉得这两个字哪个字更好?为什么?
·比较两首诗中的某个字,哪个更好?为什么?请简要分析。
·某诗评中(前人论述中)提到,诗歌中的某个字用得好,有人赞同有人反对,你的看法是什么?2.简要分析“赏析炼字型”题目变形示例练习(结合学案加强答题归纳练习,强化得分意识)。
鹧鸪天·代人赋辛弃疾
陌上柔桑破嫩芽,东邻蚕种已生些。
平岗细草鸣黄犊,斜日寒林点暮鸦。
山远近,路横斜,青旗沽酒有人家。
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
·这首词的上片描写农村风光,请你抓住具体某个词,谈谈作者是怎样把景色写得情味盎然的?(4分)
次北固山下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失,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此诗中“潮平两岸失”,有的版本作“潮平两岸阔”,你觉得“失”和“阔”,哪个字更好?为什么?(6分)
天仙子张先
水调数声持酒听,午醉醒来愁未醒。
送春春去几时回?临晚镜,伤流景,往事后期空记省。
沙上并禽池上暝,云破月来花弄影。
重重帘幕密遮灯,风不定,人初静,明月落红应满径。
请结合全词简要分析“弄”字。
(4分)
江宁夹口三首(其三)王安石
落帆江口月黄昏,小店无灯欲闭门。
侧出岸沙枫半死,系船应有去年痕。
舟下建溪方惟深
客航收浦月黄昏,野店无灯欲闭门。
倒出岸沙枫半死,系船犹有去年痕。
·两首诗的末句,一用“应有”,一用“犹有”,哪个更好?为什么?请简要赏析。
(4分)
四.限时检测,即时反馈
1.让学生在5分钟内完成以下检测。
阅读下面的一首唐诗,回答问题。
题龙阳县青草湖唐温如
西风吹老洞庭波,一夜湘君白发多。
醉后不知天在水,满船清梦压星河。
[注]:青草湖,即今洞庭湖,因湖的南面有青草山而得名。
本诗的首句中“____”字让人联想到人生易老,青春易逝。
末句中的“_____”字用得最为传神,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分)
温馨提示:注意“3个意识”——时间意识、分数意识、规范答题意识
2.教师明确答案,学生交换批改
本诗的首句中“老”字让人联想到人生易老,青春易逝。
末句中的“压”字用得最为传神,因为:“压”,物多才能有此神态,表明清梦的浓郁。
梦本无形,却说“满船”,被“压”在星河上,具体可感,十分传神真切。
作者在此以梦境中淡淡的喜悦来衬托现实中的失意与失望。
五.总结归纳,反思升华
诗歌是语言的艺术,是诗人用以表现思想内容,反应思想感情的最基本的手段。
因此,通过今天对“赏析炼字型”考题的分析与归纳总结,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在鉴赏诗歌时,要学会抓住关键字词,并玩味推敲,体会诗人所要表达的主题和所抒发的情感;同时,在下笔答题时要审清题干,无论题目怎样变形,始终是“万变不离其宗”,只要规范作答,严谨细密,定能突破诗歌鉴赏拿不到高分的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