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原第四章总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节资本主义的形成及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的矛盾
一、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产生和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形成
(一)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产生
1 、资本主义萌芽产生的年代和地区
资本主义萌芽最早于14世纪末15世纪初在地中海沿岸的一些城市出现。
2, 资本主义萌芽产生的形式
(1)从小商品经济分化出来的:
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资本家←扩大再生产←富有者←条件好的←小商品生产者
——雇佣劳动者←破产←贫困者←条件差的←←
(2)从商人和高利贷者转化而来的
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资本家←包买商←商人
→控制→小商品生产者
←依赖←小商品生产者
——雇佣劳动者←失去独立性←
(二)资本的原始积累
1、资本原始积累的含义所谓资本原始积累,就是生产者与生产资料相分离,货币资本迅
速集中于少数人手中的过程。
2、资本原始积累的起止时间在西欧,资本原始积累开始于15世纪后30年,经过16世纪的高潮,一直延续到19世纪初才告结束
3、资本原始积累的途径
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资本家←富有者←掠夺货币财富←←——资本原始积累
——雇佣劳动者←无产阶级←剥夺农民土地←
(1)是用暴力手段剥夺农民的土地
(2)用暴力手段掠夺货币财富
4、资本原始积累的实质
资本原始积累的实质在于它是生产者和生产资料分离的历史过程
资本原始积累的事实表明:资产阶级的发家史就是一部罪恶的掠夺史,正如马克思所说:“资
本来到世间,从头到脚,每个毛孔都滴着血和肮脏的东西”
二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的基本条件
(一)商品经济产生的历史条件
1、商品经济与自然经济
(1)自然经济是一种以自给自足为特征的经济形式
(2)商品经济是以交换为目的而进行生产的经济形式
(3)商品经济是在自然经济的基础上由小商品生产发展而来
三大经济形式:自然经济→商品经济→产品经济
五种社会形态: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社会→社会主义社会
2、商品经济产生的条件
(1)社会分工:所谓社会分工,是指社会劳动划分和独立化为不同部门和行业。社会分工是商品经济产生和存在的前提条件。
(2)生产资料和劳动产品属于不同的所有者,这是商品经济产生和存在的决定性条件。
(二)商品二因素和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
1.商品的二因素:使用价值与价值
商品:是用来交换的能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劳动产品,具有使用价值与价值
(1)使用价值:是指商品能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即商品的有用性。
交换价值:是一种使用价值同另一种使用价值相交换的量的关系或比例
交换。。。共同的质。。。劳动产品。。。凝结着劳动。。。价值
(2)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即人类脑力和体力的耗费。
使用价值以交换价值为形式
交换价值以价值为基础
商品二因素:使用价值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是商品的自然属性
交换价值商品的使用价值是交换价值的物质承担者
价值凝结在商品中的一般人类劳动,是商品的社会属性
(3)价值与使用价值的关系是对立统一的
1)其对立表现在:
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是相互排斥的,二者不可兼得。要获得商品的价值,就必须放弃商品的使用价值,要得到商品的使用价值,就不能得到商品的价值。
生产者——让渡使用价值
消费者——付出价值
2)其统一表现在:
作为商品,必须同时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因素。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价值寓于使用价值之中。
2、劳动的二重性:具体劳动与抽象劳动
(1)具体劳动:是指生产一定使用价值的具体形式的劳动,具体劳动创造商品的使用价值。
(2)抽象劳动:是指撇开一切具体形式的、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即人的体力和脑力的消耗。抽象劳动创造商品的价值。
(3)劳动的二重性:任何一种劳动,一方面是特殊的具体劳动,另一方面又是一般的抽
象劳动,这就是劳动的二重性。
(4)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的关系
1)对立
具体劳动反映的是人与自然的关系,它是劳动的自然属性,创造商品的使用价值;而抽象劳动所反映的是商品生产者的社会关系,它是劳动的社会属性,创造商品的价值。
2)统一
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不是各自独立存在的两种劳动或两次劳动,它们在时间上和空间上是统一的,是商品生产者的同一劳动过程的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
具体劳动——
抽象劳动——是生产商品的同一劳动的两个方面,不是两次劳动,也不是独立存在的两种劳动。
商品二因素——使用价值←具体劳动——劳动二重性
——价值——←抽象劳动——
3、劳动二重性理论是理解政治经济学的枢纽
(1)劳动二重性理论为劳动价值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劳动二重性理论为剩余价值论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3)劳动二重性理论为其他一系列经济理论提供了理论基础。
(三)价值量与价值规律
1、价值量的决定:劳动时间→决定劳动量→决定价值量
决定商品价值量的不是个别劳动时间(指个别商品生产者或个别企业生产某种商品的劳动时间)而是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在现有的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商品所需要的劳动时间。)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的价值量,关系到每个商品生产者的命运。
2、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与劳动生产率的关系:
劳动生产率→→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价值量
商品使用价值
劳
动
生
产
率
具体劳动
抽象劳动
价值
价值量
社会必要
劳动时间
个别劳动
时间
劳动
劳动量
3、简单劳动与复杂劳动
(1)简单劳动:是指不需要经过专门训练和培养的一般劳动者都能从事的劳动。
(2)复杂劳动:是指需要经过专门训练和培养,具有一定文化知识和技术专长的劳动者所从事的劳动。
(3)复杂劳动是加倍的简单劳动
4、价值规律及其作用
(1)基本内容和客观要求
商品的价值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以价值为基础,按等价交换原则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