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服饰民俗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少数民族服饰民俗
1.蒙古族服饰
中国少数民族服饰民俗
1.蒙古族服饰
中国少数民族服饰民俗
2.维吾尔族服饰——花样较多,非常优美,富有特色。 维吾尔族男性—— 讲究黑白效果,这样粗犷奔放,男子穿绣花衬衫,外套斜领、无纽扣“裕袢”。 维吾尔族妇女——喜用对比色彩,使红得更亮,绿得更翠,喜欢穿色彩 艳丽的连衣裙,外面往往套穿绣花背心。
第二章 服饰民俗
第四阶段:除具有上述功能外,还能反映出某些社会观念、政治观念方面 的变化 3.影响服饰民俗的主要因素(P17表2-2) (1)性别 (2)年龄 (3)职业 (4)地位 (5)用途 (6)民族 (7)季节 (8)质料 (9)色彩 (10)样式及工艺
第二章 服饰民俗
4.服饰民俗的文化内涵(以中国服饰为例) (1)崇宗敬祖,强调礼仪伦常。 例如:在人生礼仪中,最重要的有诞生礼、成年礼、婚礼、丧礼四次重大 礼仪,产生四次换装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每次换装都以不同方式及内容,体现了中国的礼仪 伦常和崇宗敬祖的观念。 (2)求吉心理。 例如彝族妇女戴的鸡冠帽。 (3)表现民族的自我意识。 (4)成为某种政治观念的载体。 例如,历史上实行明治维新的日本人和推行洋务运动的清朝官吏之间,关 于服饰问题的一场争论,
中国少数民族服饰民俗
4.鄂伦春族
中国少数民族服饰民俗
二.西北少数民族服饰民俗
1.蒙古族服饰 服饰名称为蒙古袍, 主要包括长袍、腰带、靴子、首饰等。 因地区不同在式样上有所差异。例如,科尔沁地区的蒙古族受满族影响, 多穿宽大直筒到脚跟的长袍,两侧开叉,领口和袖口多用各色套花贴边; 鄂尔多斯的妇女袍子分三件,第一件为贴身衣,袖长至腕,第二件为外 衣,袖长至肘,第三件无领对襟坎肩,钉有直排闪光钮扣;而青海地区的 蒙古人穿的长袍与藏族的长袍较为相近。 除了青海以外,男子的服饰各地差别不大。春秋穿夹袍,夏季着单袍 冬季着棉袍或皮袍。蒙古族平时喜欢穿布料衣服,逢年过节或喜庆一般都 穿织锦镶边的绸缎衣服。男装多为蓝、棕色,女装喜欢用红、粉、绿、天 蓝色。 腰带是蒙古族服饰重要的组成部分,用长三四米的绸缎或棉布制成。佩 挂首饰、戴帽是蒙古族习惯。各地区的帽子也有地方特色。
第二章 服饰民俗
(12)清朝。 男子穿长衫 马褂并蓄长辫 。妇女穿旗 袍,外罩马 甲,足蹬花盆 鞋,
发式有如 意头、大拉翘 等。
第二章 服饰民俗
2.近现代汉族服饰的变化 (1)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时期。 男子服饰上的变革首先是“剪辫子革命”,其次是在长衫队列里,加进 了 中西合璧的“中山装”。女子服饰仍流行旗袍,青年学生中流行短衣短裙。 (2)新中国成立之初。 中山装、西裤取代长衫,成为城市男装主流,但在农村,对襟小褂仍较 普遍。20世纪50年代后期,我国与苏联外交关系较好,受其影响,女装中 曾一度盛行大翻领、双排扣的“列宁装”,“布拉机”即连衣裙也受到城 市妇女 的青睐,成为流行不衰的夏季服饰样式。 (3)文革期间 服饰单一,男女一般都穿军装或灰蓝黑服装。这是我国服饰文化的大倒 退。
第二章 服饰民俗
生活在云贵高原的苗族支系裙裾上极其简单的抽象线条,被看成是一条 条迁徙过的河流与山道,有人竟能指出哪条是长江,哪条是黄河;那背牌 上的回环式方形纹,被看做曾经拥有的城市,也有人能指出哪是城墙,哪 是街道,哪是角楼。如今居住在黔西北、滇东北一带的苗族同胞,几乎没 有什么稻田,但他们制作使用的蜡染刺绣品上却有田连阡陌的图案,这与 史书记载的秦汉时期其先民生息在江淮湖滨地区的情形相吻合。
第二章 服饰民俗
(10)元代。 蒙古族统治 了中国。男女 均穿宽大长袍, 用带子束腰, 但女装左衽,
男装右衽。男
子头戴笠子帽, 贵族妇女必戴
姑姑冠。
第二章 服饰民俗
(11)明朝。 开国皇帝朱 元璋当朝后, 禁胡服,恢复 唐代的衣冠服 饰制度。出现 了瓜皮帽由六 片罗帛制成。 女装是上穿竖 领、大袖、对 襟袄,下着长 裙,以披云肩 及比甲为时尚。 流行假髻。
中国少数民族服饰民俗
3.赫哲族。 他们早年的服装的主要原料是鱼、兽皮。赫哲族的鱼皮服饰文化是世所罕 见的,制作出来的鱼皮服饰具有防水、抗湿、轻便、耐磨等诸多特性 。
中国少数民族服饰民俗
4.鄂伦春族 “鄂伦春”一词有两种含义:“使 用驯
鹿的人”和“山岭上的人”。信奉 萨满
教,崇拜自然物。新中国成立前, 鄂伦春族还处于原始社会,社会内 部尚未形成社会分工,只有男女老 少之间的自然分工。社会生产以集 体狩猎为主,采集和捕鱼为辅。五 十年代后,在政府的扶持下,鄂伦 春人开始走出森林从事农耕和工 业。
第二章 服饰民俗
2.服饰民俗的产生和发展 服饰民俗由最初的遮身蔽体之物发展到今天,经历了巨大的变化。这种变 化,大体经历了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以遮身蔽体,防寒御暑为主要目的。特点是:服饰的性别差异、 年龄差异还未形成,地区之间的差异很小,差异主要因自然条件的不同而 形成。 第二阶段:服饰除用于遮身蔽体之外,以适应生产需要为主要目的,并因 生产条件的不同而产生明显差异。 第三阶段:服饰成为社会角色和等级身份的标志。如在我国古代,黄色衣 服是皇家的标志,紫色衣服是达官贵人的标志,灰色、蓝色衣服成了平民 百姓的标志
中国少数民族服饰民俗
中国有56个民族,其中少数民族55个。在中国历史发展过程中,各兄弟 民族在不同的自然条件和社会背景下,形成了本民族的服饰民俗,具有浓 厚的民族特色和地方风格,使中华民族文化更加绚丽多彩。 一.东北少数民族服饰民俗 1.满族
中国少数民族服饰民俗
2.朝鲜族 朝鲜族人比 较喜欢素白色 装,以示清洁、 干净、朴素、大 方,故朝鲜族自 古有“白衣民族” 之称,自称“白 衣同胞”。 妇女穿短衣长裙,男子一般穿素色短上 衣,外加坎肩,下穿裤腿宽大的长裤, 裤脚系上丝带。外出时多穿斜襟以布带 打结的长袍,现在改穿制服或西服。
一.服饰民俗概述 二.中国汉族服饰民俗流变 三.中国少数民族服饰民俗 四.外国服饰民俗
第二章 服饰民俗
一.服饰民俗概述 服饰民俗是一个地区生活风尚的表征,服、饰结合的民俗, 既指衣饰,也包含穿着者的行为和文化习惯。 1.服饰及构成 服饰是有关人体外部装饰的总称。服饰主要包括: (1)衣着:用不同质料制作的衣、裤、裙、帽等。 (2)各种附加的装饰物:头发、耳朵、颈部等饰品。 (3)对人体自身的装饰:梳各种发饰、画眉、描唇等。 (4)具有装饰作用的生产工具、护身武器和日常用品。
第二章 服饰民俗
(6)西汉时期。
上下连体的长衣统称
袍,成为贵族的主流的
短衣与合裆裤多为劳动 者所穿。汉代服饰的另 一 变化是冠式。古制“士 冠 庶人巾”, 没 有冠巾同戴 的。
第二章 服饰民俗
(7)魏晋南北朝时期 这一时期,北方少数民族入驻中原,胡 服大规模向中国传统服饰渗透,促进了两种 服饰文化的融合,形成了中国服饰的重大转 变。
是傣族服饰的一个显著的特点,在发髻上斜插梳,簪或鲜花作装饰。 由于傣族居住的村寨盛产竹子,他们除了用竹子建成的幽静而雅致的干
栏式住宅和制作各种生活用具外,还用细篾编成彩绘的竹笠、腰箩,作为
佩饰。
中国少数民族服饰民俗
2.傣族
中国少数民族服饰民俗
2.傣族
男女皆喜欢戴绣花小帽。维 吾尔族是个爱花的民族,人 们戴的是绣花帽,着的是绣 花衣,穿的是绣花鞋,扎的 是绣花巾,背的是绣花袋, 衣着服饰无不与鲜花息息相 关。
中国少数民族服饰民俗
中国少数民族服饰民俗
3.哈萨克族
哈萨克族的是以草原游牧文化为特征的民族,服装便于骑乘,其民族服装多用羊 皮、狐狸皮、鹿皮、狼皮等制作,反映着山地草原民族的生活特点。 男子内穿套头式高领衬衣,青年人的衣领上多刺绣有彩色图案,下穿便于骑马 的大裆皮裤, 冬春季的帽子是用狐狸皮或羊羔皮做的尖顶四棱形帽,左右有两个耳 扇,后面有一个长尾扇,这种帽可遮风雪、避寒气;夏秋季的帽子是用羊羔毛制作 的白毡帽,帽的翻边用黑平绒制作,这种帽既防雨又防暑。
中国少数民族服饰民俗
三.西南少数民族服饰民俗 1.藏族 藏族服饰的最基本特征是肥腰、长袖、 长裙、长靴、编发、金银珠玉饰品等。 农区男子一般穿黑白氆氇或哔叽藏袍衣 裤套穿在白衬衫上,农区妇女藏袍用料同 男装,冬袍有袖,夏袍无袖,内衬各色绸 衫,腰前围一块“帮典”。 牧区男子多穿肥大袖宽的皮袄,袖口、 底边等镶着平绒或毛呢,妇女也穿皮袍, 以“围裙”料和红、蓝、绿色呢镶宽边, 美观漂亮。 臧鞋主要有“松巴鞋”和“嘎洛鞋”。 藏族那女都喜欢在 头、手、胸、腰上佩 戴珠宝、金、银、玉、象牙等制作的精美 首饰。
第二章 服饰民俗
(5)春秋战国时期。 各诸侯国的服饰风格不同,就 整体而言,这一时期最重要的变 化是深衣和胡服的出现。深衣是 将原来不相连属的衣与裳连在一 起,长至脚踝处,为当时诸侯、 大夫、士人平日闲居所穿的常服 。胡服指我国北方游牧民族的服 装,他们常年在马上生活,为适 于骑马,多穿紧身窄袖的短衣、 裤和皮靴。赵武灵王率先引进胡 服,提倡“胡服以习骑射”。
中国少数民族服饰民俗
中国少数民族服饰民俗
2.傣族 各地傣族男子的服饰差别不大,一般都比较朴实大方,上身为无领对襟 或大襟小袖短衫,下着宽腰无兜长裤,多用白色、青色布包头,有的戴毛 呢礼帽,天寒时喜披毛毯,四季常赤足。 傣族女子上身着各色紧身内衣,外套浅色大襟或对 襟窄袖衫,下身着花
色筒裙,裙上织有各种图纹,傣族女子喜将长发挽髻,将长发盘于头顶,
第二章 服饰民俗
(8)唐朝。 唐代服饰吸收了 胡服的某些特点, 男子在日常生活中 穿圆领袍、裹幞 头,穿长靿靴。妇 女以半袖衫为时尚, 袖口窄而裙裾曳地, 披帛用轻薄的沙罗 制成,是未出嫁女 子的饰物。
第二章 服饰民俗
(9)宋朝。 宋代服饰改唐 代袍的圆领为圆 领内加衬,改小 袖为大袖,衣身 也较宽大。幞头 成了脱戴方便的 展脚乌纱帽。女 装改唐代短衫长 裙,在长裙外加 旋袄,头饰改用 花冠。宋代服饰 较唐保守。
第二章 服饰民俗
(4)改革开放以来直至今日。 我国同世界其他国家的接触增多,外来文化对我国服饰文化产生了极 大 影响,西装、夹克衫取代了中山装,高跟鞋也走遍全国。尤其是女装, 花 样翻新、变化之快,是过去几十年未曾有过的。它极大丰富了中国服饰 文 化。 从第一根古针到今天的服饰文明,中国服饰经过了近2万年的发展历程。 服饰的改变总与传统继承性保持着某种联系,现在式样各异的服饰正式 古 今中外服饰文化长期融汇的产物。
第二章 服饰民俗
二.中国汉族服饰的民俗流变
中国汉族服饰文化源远流长,据有迹可寻的 考古发现,迄今至少已有上万年的悠久历史。 1.古代汉族服饰的发展 (1)采猎经济时代:祖先已能用兽皮缝制衣服。 1933年考古学家在北京周口店龙骨山山顶洞遗 址中发现了骨针,同期文化遗址中还发现一些 人工制作的饰品,如白色钻孔的小石珠。
中国少数民族服饰民俗
3.哈萨克族
中国少数民族服饰民俗
4.回族 回族由于散居的原因,男士在服饰上最 具特色的就是礼拜帽,一般是由白布制 作,式样为无檐小圆帽,也有戴黑色的, 最初是做礼拜时戴的,现在已成为民族标 志,平日随处可见。回族 妇女戴披肩盖头,只把脸 露在外面回族老年妇女冬 季戴黑色或褐色头巾,夏 季则戴白纱巾,并有扎裤 褪的习惯。青年妇女冬季 戴红、绿色或兰色头巾, 夏季戴红、绿、黄等色的 薄纱巾。
(2)农耕经济时代:纺织业兴起,人类的服饰大 为改观,进入了“耕而食”“织而衣”的时代。
第二章 服饰民俗
(3)商代。 商朝人有三种服饰:第一种,免 冠,身着窄袖圆领衣,其身份大 概是奴隶或俘虏。第二种,头戴 平顶帽。第三种,头戴尖顶帽或 裹巾子。男女均束发。
(4)西周时期。
承袭了商朝的上衣下裳,只是腰间的束带 渐宽,衣身也出现了宽博的式样。
女子的服饰,多姿多彩。年轻姑娘和少妇一般穿袖上有绣花,下摆有多层荷叶
边的连衣裙。女子最讲究帽子和头巾。未出嫁的姑娘戴夏天扎一条漂亮的三角形或 方形头巾,冬天戴一种绒布的硬壳圆顶帽,帽顶饰有猫头鹰羽毛,象征勇敢、坚定。 当新娘时,戴一种尖顶帽,上有绣花与金银珠宝装饰,前方还饰有串珠垂吊在脸 前,一年后换戴花头巾,有孩子后开始戴披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