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
课件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

设十三州部刺史监察地方官和诸侯王 3.以后历朝历代都有监察机构设置, 唐---御史台; 宋---御史台,知州,通判制度;提点刑狱司等。 明---都察院 厂卫特务机构 清---都察院
这些措施有效吗?监察官对谁负责?所有官员都受 监察吗?古代的监察制度对我们今天有什么启示?
主要的选官制度
世官制---察举制---九品中正制---科举制
夏商周: 分封制
秦朝: 郡县制
两汉: 郡国并存——州,郡,县
唐: 道,州,县
宋: 路,州,县 元: 行省制度。省,路,府,州,县
(另:中书省;宣政院 ;枢密院)
明: 行省制度。承宣布政史司,府,县 清: 行省制度。省,道,府,县
1)历代行政区划的设置
山东、山西)行省之下设路、府、州、县, 对边远民族地区设置宣政院进行管理。
你知道金华在古代行政区划的演变吗?
夏商周: 分封制
秦朝: 郡县制
两汉: 郡国并存——州,郡,县
唐: 道,州,县
宋: 路,州,县 元: 行省制度。省,路,府,州,县
(另:中书省;宣政院)
明: 行省制度。承宣布政史司,府,县 清: 行省制度。省,道,府,县
时间:秦创立后,延续2000余年
基础:理论基础来自于法家思想;
经济基础来自于小农经济。
实质:处理两个关系,在中央内部皇权与相权的关系, 中央与地方的关系。
特点:皇帝的终身制和世袭制,通过直接任免各级官吏而 掌握大权。 形成地方绝对服从中央,中央绝对服从皇帝。
职能:镇压人民反抗,抵御外来侵扰, 调整统治阶级内部利益冲突,组织重大工程。
四、选官制度的历史变化
• 1.世官制:将官员限定在贵族范围内 • 2.察举制:汉代—人才举荐制; • 魏晋南北朝—九品中正制; • 3.科举制:隋唐以后考试选官成为
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

好了歌
人人都说皇帝好,其实皇帝也烦恼; 忠奸难辨睡不好,后宫争宠吃不消; 要是官吏选不好,贪污腐败治不了; 最怕地方造了反,身家性命也难保。
一、“法令出一”:皇帝制的确 立
特点:
(1)皇帝至尊,皇权至上,皇位世袭;
(2)集行政、立法、军事大权于一身,决 策具有独断性与随意性;
皇权不断加强,相权不断削弱。
三、中国古代王朝的监察体制
1、概况: (1)秦:御史大夫(中央),监御史(郡); (2)西汉:御史大夫(中央),刺史(州); (3)以后历代:御史台、都察院等。 2、评价: (1)加强了皇权,一定程度上有利于监督官员,防止
腐败,提高行政效率; (2)不代表社会履行职能,只是皇帝的耳目和工具,
封建专制的本质决定了监察体制的实际效能是有限 的。
四、选官制度的历史变化
选官制度 世官制
察举制
科举制
实行时间
先秦时期
秦汉至魏晋 隋唐至明清
南北朝
时期
依据
贵族血统
从才能、品 德变成门第
考试成绩
特点
是一种考试选
官位世袭,下 层人士一般没 有参政机会 (官职被限定 在贵族范围内)
由官吏察访合 适人才,至魏 晋南北朝发展 为九品中正制
官制度,破除 了世家大族垄 断官场的局面, 为中下层知识 分子提供了机
会
知拓展:科举制这种考试制度在中国历史上延续
了千年,同时它也被世界上许多国家所效仿,请你
分析下科举制度对社会发展有何影响?
积极影响 (1)破除了世家大族垄断官场的局面有利于人才上升,
以严格的考试方式进行选官,体现了公平公正的精神;
(2)保证了高素质行政人员的来源,提高了行政效率; (3) “学而优则仕”,促成了普遍持久的读书风尚,
一君主专制政体演进与强化课件(讲课)PPT课件

THANKS
感谢观看
中国君主专制政体的演变
中国君主专制政体的形成
自秦朝开始,经过汉、唐、宋、元、明、清等朝代的演变,君主 的权力逐渐加强。
演变特点
通过加强官僚体系、削弱贵族和地方势力,以及推行儒家思想等手 段,强化君主的权威和统治基础。
中国君主专制政体案例
明清时期的皇帝如朱元璋、康熙、乾隆等,都是中国君主专制政体 的代表人物。
统一和稳定的需要
在分裂和动荡的时代,统一和稳定成为国家和人民的共同愿望。君主专制政体的建立能够 有效地实现这一目标。
经济基础的支持
随着封建经济的发展,新兴的地主阶级和商人阶级希望有一个强大的中央政权来保护他们 的利益。君主专制政体的出现满足了这一需求。
文化和宗教的影响
在文化和宗教方面,君主专制政体的出现也受到了儒家思想和基督教教义的影响。儒家思 想强调君主的道德责任和教化作用,基督教教义则强调君主的权威和统治地位。
君主立宪制的出现
君主立宪制的概念
君主立宪制是一种政治制度,国家元首是君主,但君主的权力受 到宪法和议会的限制。
君主立宪制的特点
君主立宪制保留了君主制的形式,但实质上是议会民主制,议会是 国家最高权力机关,内阁掌握行政权并对议会负责。
君主立宪制的影响
君主立宪制调和了资产阶级和封建势力,稳定了政治局势,促进了 经济发展。
皇帝的绝对权力
在君主专制政体下,皇帝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掌握国家的行政、立法、 司法等各个领域。皇帝的意愿和决策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
03
官僚制度的建立
为了维护君主专制政体,秦始皇建立了严密的官僚制度,各级官员由皇
帝直接任命和罢免,对皇帝负责。
欧洲的君主专制政体
封建制度的解体
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

法国
俄罗斯
法国是近代早期君主专制政体的典型 代表。路易十四时期(1643-1715年 ),法国王权达到顶峰,形成了绝对 主义王权。路易十四自称为“太阳王 ”,独揽大权,对法国进行高度集权 的统治。
俄罗斯在彼得一世(1682-1725年在 位)和叶卡捷琳娜二世(1762-1796 年在位)时期,君主专制政体得到强 化。彼得一世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加 强了中央集权,使俄罗斯成为一个强 大的军事帝国。叶卡捷琳娜二世则进 一步巩固了君主专制政体,使俄罗斯 成为欧洲第一流的强国。
封建制度的形成与
发展
中世纪初期,封建制度逐渐形成 ,封臣对封君承担义务,封君则 保护封臣,这种制度为君主专制 政体的出现奠定了基础。
基督教教会的影响
基督教会在中世纪欧洲具有极高 的权威和影响力,教会通过教义 、仪式等手段加强了对人们的思 想控制,也间接加强了君主的权 力。
商业与城市的兴起
中世纪中后期,商业和城市的兴 起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同时 也为君主提供了更多的财政来源 和支持力量,有利于君主专制政 体的巩固。
衰落过程与特点
君主权力的削弱
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和资产阶级的壮大,君主的实际权力 逐渐被削弱,议会等机构的权力得到增强。
01
政治制度的变革
许多国家经历了资产阶级革命或改革, 建立了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如英国的光 荣革命、法国的大革命等。
02
03
君主立宪制的出现
一些国家在保留君主制的前提下,通 过宪法限制君主的权力,实行君主立 宪制,如英国、日本等。
奥地利
奥地利在哈布斯堡王朝时期(15261700年),君主专制政体得到发展。 该王朝通过联姻和继承关系,在欧洲 建立了广泛的政治联系和影响力,使 奥地利成为欧洲重要的政治力量之一 。同时,奥地利也加强了中央集权和 对地方的控制,维护了君主专制政体 的稳定。
历史必修一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

对民族关系的影响
强化民族认同
君主专制政体在民族地区实行因俗而治, 促进了民族认同感和归属感的培养。
实行民族压迫
在某些情况下,君主专制政体会对少 数民族实行压迫政策,导致民族矛制政体的推动下,各民族之 间的融合进程加速,形成了更为紧密 的民族关系。
宋朝时期实行二府三司制,将行政、军事 和财政大权分别由中书门下、枢密院和三 司掌握,加强了君主的集权统治。
明朝时期设立内阁制度,作为皇帝的咨询 机构,协助皇帝处理政务,进一步加强了 君主专制。
君主专制政体的思想控制
君主专制政体的思想控制
01
通过教育和文化手段,控制人民的思想和价值观,维护君主的
权威。
有利于统一国家的形成和发展,但容 易滋生腐败和暴政。
高度集权、君权神授、等级森严、思 想控制等。
君主专制政体的出现背景
经济基础
封建自然经济的分散性要求强有 力的中央政权来维护国家统一和
社会安定。
阶级基础
新兴地主阶级需要强有力的政权来 巩固其经济和政治地位。
政治基础
随着中央集权官僚制度的形成,地 方割据势力与中央政权之间的矛盾 日益尖锐,需要强化君权来维护国 家统一。
皇帝制度的建立
秦始皇自称“始皇帝”,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实行严格的皇位继 承制度,确保了君主专制的稳定性。
三公九卿与郡县制度
秦朝设立了三公九卿等高级官员,负责协助皇帝处理政务;同时推 行郡县制度,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君主专制政体的成熟阶段
汉朝的巩固
汉朝继承并发展了秦朝的制度, 通过削藩、推恩令等措施进一步 巩固了中央集权,使君主专制政
秦朝的焚书坑儒
02
秦始皇焚烧儒家经典,坑杀儒生,以实现思想的统一和强化君
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

宣政院义
①便利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对于加强中央 集权,特别是调整好中央和地方的关系,具 有重大意义。 ②对于巩固和扩大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统治 有极大意义。
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
君 主 专 制 政 体 的 演 进 与 强 化
法令出一:皇权至上 皇位世袭 高度集权
汉武帝时形成”中朝”决策机构
君权与相权: 唐朝完善”三省六部制”,分散相
权 宋代设中书门下,增设”参知政事”
中国古代王朝的监察体制:
选官制度的历史变化
行省的设置
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主要特点
选官制度的 历史变化
两汉至魏晋:察举制——推荐任命
隋唐以来:科举制——考试选官
秦至元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演变
时代 地方行政体制
秦汉
魏晋 隋 唐
郡、县(道)二级制
州、郡、县三级制 郡、县二级制 道、州(郡、府)、县三级制
宋 元 明
清 民国 现代
路、州(府、军、监)、县三级制 省、路(府)、州(军)、县四级制 省、府(直隶州)、县(散州)三级制
省、道、府(直隶厅、州)、县(散厅、州)四级制 省、行政区、县(市)三级制 省(直辖市)、市(地)、县(市)
元朝地方行政机构的制度
目的:
为了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强化专制统治,历 代王朝在地方都作了重大调整、改革。
行省制度
常设地方行政机构: 行中书省 行省的权责 中书省直辖的”腹里”
单列的行政区划
1、君权不断加强,相权不断分散削弱; 2、地方权力不断消弱、中央权力不断加强 .
中国古代王朝的监察体制
秦
中央:御史大夫 地方:郡县御史 中央:御史大夫 地方:刺史制度 明:督察院
专制制度的本质所决定
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教案

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教案第一章:君主专制政体的起源1.1 介绍君主专制政体的定义和特点1.2 探讨君主专制政体在中国的起源和发展1.3 分析君主专制政体在古代中国的社会背景和影响第二章: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2.1 介绍中国古代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过程2.2 分析各个朝代的君主专制政体特点和变化2.3 探讨君主专制政体演进的原因和影响第三章:君主专制政体的强化3.1 介绍中国古代君主专制政体的强化措施3.2 分析君主专制政体强化的原因和背景3.3 探讨君主专制政体强化对社会的影响第四章:君主专制政体的挑战与改革4.1 介绍中国古代君主专制政体面临的挑战4.2 分析君主专制政体改革的动力和阻力4.3 探讨君主专制政体改革的意义和效果第五章:君主专制政体的终结与影响5.1 介绍中国古代君主专制政体的终结过程5.2 分析君主专制政体终结的原因和背景5.3 探讨君主专制政体终结对中国的影响和遗产第六章:君主专制政体的法律制度6.1 介绍君主专制政体下的法律制度特点6.2 分析各个朝代法律制度的演进与变化6.3 探讨法律制度在维护君主专制政体中的作用第七章:君主专制政体的官僚体系7.1 介绍君主专制政体下的官僚体系组织结构7.2 分析官僚体系在君主专制政体中的运作机制7.3 探讨官僚体系对君主专制政体的支持与限制第八章:君主专制政体的经济政策8.1 介绍君主专制政体下的经济政策特点8.2 分析各个朝代经济政策的演进与变化8.3 探讨经济政策在维护君主专制政体中的作用第九章:君主专制政体的文化和教育9.1 介绍君主专制政体下的文化和教育政策9.2 分析文化和教育政策在君主专制政体中的作用9.3 探讨文化和教育对君主专制政体的维护与批判第十章:君主专制政体的对外关系10.1 介绍君主专制政体下的对外关系特点10.2 分析各个朝代对外关系的演进与变化10.3 探讨对外关系在维护君主专制政体中的作用第十一章:君主专制政体的社会控制11.1 介绍君主专制政体下的社会控制手段和机制11.2 分析社会控制在维护君主专制政体中的作用11.3 探讨社会控制对君主专制政体的影响和局限性第十二章:君主专制政体的人民生活12.1 介绍君主专制政体下的人民生活状况12.2 分析各个朝代人民生活的演进与变化12.3 探讨人民生活对君主专制政体的支持和反对第十三章:君主专制政体的改革与创新13.1 介绍君主专制政体下的改革与创新措施13.2 分析改革与创新在君主专制政体中的作用和意义13.3 探讨改革与创新对君主专制政体的影响和结果第十四章:君主专制政体的衰落与挑战14.1 介绍君主专制政体面临的衰落和挑战14.2 分析衰落和挑战的原因和背景14.3 探讨衰落和挑战对君主专制政体的影响和后果第十五章:君主专制政体的历史评价与反思15.1 介绍君主专制政体的历史评价和观点15.2 分析君主专制政体的优点和缺点15.3 探讨君主专制政体对现代政治制度的启示和影响重点和难点解析本文教案主要围绕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展开,重点和难点如下:重点:1. 君主专制政体的定义、特点及其在中国的起源和发展。
君主专制制度的演进与强化

考点一
考点二
考点三
考点梳理 条目解析
-28-
考点一
考点二
考点三
考点梳理 条目解析
-29-
二、清朝军机处(c) 1.设立: 雍正 年间为适应西北军务的需要。 2.职能演变:由单纯处理军务到处理军政要务。 3.职权:军机大臣由皇帝钦定,秉承皇帝旨意办事。 4.特点:机构简单;人员精干;办事效率高;政治决策的 封闭性 特 征明显。 5.影响:进一步加强了君主专制制度,提高了中央集权政府的行政 效率。
四、元朝行省制度(b) 1.历代行政区划:秦汉(主要为郡、县),唐代(道、州、县),宋代(路、 州、县),元代(省、路、府、州、县)。 2.地方管理机构的设置:元朝以行中书省作为地方常设行政机构, 全国分设十个行省;另设两个单列的行政区划,即中央机构中书省 直辖的“ 腹里 ”和宣政院管辖的西藏和四川、青海部分地区。
考点梳理 条目解析
-21-
考点一
考点二
考点三
六、中国古代王朝的监察体制(c) 1.历代王朝的监察体制
考点一
考点二
考点三
考点梳理 条目解析
-22-
朝代 秦朝
汉朝 唐朝 北宋 元朝
监察机构或官职 (中央)御史大夫 (郡)监御史 (中央)御史大夫 (地方)刺史 御史台 提点刑狱司 监察御史
职责 监察百官 监察郡县官员 监察和弹劾百官 监督郡国长官和诸侯王 定期到各监狱视察执法情况 专职监察刑狱 负责纠察百官
考点梳理
-7-
条目解析
考点一
考点二
考点三
2.内容 (1)行政区划:“郡”是直属中央的地方行政区划。“县”隶属于郡。 与“县”同级的设置于少数民族聚居地的行政机构称为“道”。县级 以下有“乡”“里”两级地方基层行政机构,此外还有负责地方治安并 兼管公文传递的“亭”。 (2)职能:郡守(掌管行政),郡尉(掌管兵事),监御史(掌管监察)。
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ppt14 人民版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2、如果放弃太早,你永远都不知道自己会错过什么。 3、你特么的看看你现在的样子?还是我爱的那个你么? 4、你的选择是做或不做,但不做就永远不会有机会。 5、你必须成功,因为你不能失败。 6、人生有两出悲剧:一是万念俱灰,另一是踌躇满志。 7、男儿不展风云志,空负天生八尺躯。 8、心灵纯洁的人,生活充满甜蜜和喜悦。 9、遇到困难时不要抱怨,既然改变不了过去,那么就努力改变未来。 10、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 11、用理想去成就人生,不要蹉跎了岁月。 12、永不言败是追究者的最佳品格。 13、目标的实现建立在我要成功的强烈愿望上。 14、保持激情;只有激情,你才有动力,才能感染自己和其他人。 15、别人能做到的事,自己也可以做到。 16、学习必须如蜜蜂一样,采过许多花,这才能酿出蜜来。 17、通过辛勤工作获得财富才是人生的大快事。 18、努力了不一定能够成功,但是放弃了肯定是失败。 19、人活着就要快乐。 20、不要死,也不要的活着。 21、有努力就会成功! 22、告诉自己不要那么念旧,不要那么执着不放手。 23、相信他说的话,但不要当真。 24、人不一定要生得漂亮,但却一定要活得漂亮。 25、世事总是难以意料,一个人的命运往往在一瞬间会发生转变。 26、活在当下,别在怀念过去或者憧憬未来中浪费掉你现在的生活。 27、一份耕耘,份收获,努力越大,收获越多。 28、春来我不先开口,哪个虫儿敢吱声。 29、一切事无法追求完美,唯有追求尽力而为。这样心无压力,出来的结果反而会更好。 30、进则安居以行其志,退则安居以修其所未能,则进亦有为,退亦有为也。 31、有智者立长志,无志者长立志。 32、在生命里寻觅快乐的方法,就是了解你被赋予生命是为了奉献。 33、纯洁的思想,可使最微小的行动高贵起来。 34、心作良田耕不尽,善为至宝用无穷。我们应有纯洁的心灵,去积善为大众。就会获福无边。 35、坚强并不只是在大是大非中不屈服,而也是在挫折前不改变自己。 36、希望是厄运的忠实的姐妹。 37、世间上最美好的爱恋,是为一个人付出时的勇敢,即使因此被伤得体无完肤,也无悔无怨。 38、梦想不抛弃苦心追求的人,只要不停止追求,你们会沐浴在梦想的光辉之中。 39、人生最困难的不是努力,也不是奋斗,而是做出正确的抉择。 40、不管现在有多么艰辛,我们也要做个生活的舞者。 41、要成功,先发疯,头脑简单向前冲。 42、有智慧才能分辨善恶邪正;有谦虚才能建立美满人生。 43、无论什么时候,做什么事情,要思考。 44、不属于我的东西,我不要;不是真心给我的东西,我不稀罕! 45、我们从自然手上收到的最大礼物就是生命。 46、失败的定义:什么都要做,什么都在做,却从未做完过,也未做好过。 47、让我们将事前的忧虑,换为事前的思考和计划吧! 48、永远对生活充满希望,对于困境与磨难,微笑面对。 49、太阳照亮人生的路,月亮照亮心灵的路。 50、生活中的许多事,并不是我们不能做到,而是我们不相信能够做到。 51、不要说你不会做!你是个人你就会做! 52、学习这件事,不是缺乏时间,而是缺乏努力。 53、能够说出的委屈,便不是委屈;能够抢走的爱人,便不是爱人。 54、任何业绩的质变都来自于量变的积累。 55、胜利女神不一定眷顾所有的人,但曾经尝试过,努力过的人,他们的人生总会留下痕迹! 56、勤奋是学习的枝叶,当然很苦,智慧是学习的花朵,当然香郁。 57、人不能创造时机,但是它可以抓住那些已经出现的时机。 58、没有斗狼的胆量,就不要牧羊。 59、有时候,垃圾只是放错位置的人才。 60、不要怕被人利用,人家利用你,说明你还有利用的价值。 61、人的生命,似洪水奔流,不遇着岛屿和暗礁,难以激起美丽的浪花。 62、与积极的人在一起,可以让我们心情高昂。 63、向日葵看不到太阳也会开放,生活看不到希望也要坚持。 64、才华是血汗的结晶。才华是刀刃,辛苦是磨刀石。 65、一个人至少拥有一个梦想,有一个理由去坚强。
1.3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及强化课件

皇帝
中朝
尚侍常 书 令中侍
外朝
御 丞太
史
大 夫
相尉
九卿
决策机构
执行机构
汉代中央政治制度
• 汉武帝所用丞相十三人,下狱死者占其半, 生者如田蚡、石庆、公孙弘辈,只能装聋作 哑,唯命是从而已。以至于讨论出兵边疆的 大事,汉武帝竟说 “田蚡不足与计”。
• 汉武帝如此重用内朝官,用近臣、内朝来压 制宰臣和外朝,所以当他拜公孙贺为相时, 贺竟伏地大哭,不受印绶。
四、中央与地方关系的演变(地方官制)
1.秦→西汉:郡县制→郡国并行制 2.东汉→宋:三级(汉:州郡县→唐:道州 县→宋:路州县) 3.元明清:行省制度(元:省-路-府-州-县; 明:省-府-县;清:省-道-府-县)
——便利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加强了中 央集权。
元朝行省制的内容:
1、全国分设十个行政区和两个单列行政区: “腹时”、“宣政院辖地” 2、各行省的重大民政事务必须呈报中书省, 军政要务则需呈报枢密院 3、没有来自中央的诏旨,行省官员几既不能 更改赋税征收制度,也不能调动军队 4、行省官员还要定期觐见皇帝,向皇帝述职 5、为了保证行省官员尽职尽责,中央以监察 机构进行监察,同时还采取省官互迁等形式加 以控制
新疆
西藏
云南
东北 广大 地区
台湾 南海 诸岛
台湾自古以来就是我国的神圣领土,
它的历史和中国的历史息息相关,荣辱 与共。在中国古代文献里,台湾被称为 “蓬莱”、“岱舆”、“瀛洲”、“岛 夷”、“夷洲”、“琉求”等。从三国 时代开始,便逐渐开拓、经营台湾。
元代元世祖在澎湖首次设立了官府
“澎湖巡检司”,负责台湾澎湖的事务, 隶属于泉州同安县。1624年,荷兰殖 民者入侵台湾,开始了38年的殖民统治。 1661年伟大的民族英雄郑成功率领 25000名士兵登陆台湾,于1662年2月1 日迫使荷兰人投降,收复台湾。1684 年,台湾设府,隶属于福建省台湾厦门 道。 1885年,台湾正式由府升格为省。
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教案

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教案章节一:君主专制政体的起源1.1 介绍君主专制政体的定义:一种政治制度,国家由一个君主统治,拥有绝对的权力和控制。
1.2 君主专制政体的起源和发展:从古代文明开始,如埃及、巴比伦、希腊和罗马,君主专制政体逐渐形成并得到发展。
1.3 君主专制政体的特点:君主拥有绝对的权力,不受制约,可以决定国家大事,制定法律和政策,控制军队和行政机构。
章节二:中世纪君主专制政体的强化2.1 欧洲中世纪君主专制政体的形成:封建制度和君主权力的加强,君主成为国家最高的统治者。
2.2 君主专制政体的强化措施:君主通过中央集权、行政区划、法律制度、宗教控制等手段加强权力。
2.3 君主专制政体的影响:国家的统一和稳定,经济和文化的发展,但也存在着君主专制政体的滥用和腐败问题。
章节三:君主专制政体的挑战与改革3.1 君主专制政体的挑战:社会阶层矛盾、宗教改革、民族国家的兴起等对君主专制政体构成挑战。
3.2 君主专制政体的改革:君主为了维护统治,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如英国的工业革命和法国的启蒙运动。
3.3 君主专制政体的改革影响:国家的现代化和民主化进程,社会和经济的发展,人民权利的扩大。
章节四:君主专制政体的衰落与终结4.1 君主专制政体的衰落:内部腐败、社会矛盾激化、外部侵略等因素导致君主专制政体的衰落。
4.2 君主专制政体的终结:法国大革命、辛亥革命等历史事件标志着君主专制政体的终结。
4.3 君主专制政体的影响:政治制度的变革,民主和共和制度的兴起,人民参与政治的权利得到保障。
章节五:君主专制政体的遗留问题5.1 君主专制政体的遗留问题:君主专制政体结束后,一些遗留问题仍然存在,如君主制与民主制的冲突、历史文化遗产的处理等。
5.2 君主专制政体遗留问题的解决:通过政治改革、法律制度建设、历史教育等方式解决遗留问题。
5.3 君主专制政体遗留问题的意义:对现代政治制度的发展和历史文化的传承具有重要意义。
第三节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优秀课件

去世
8年3月
下狱死 12年2月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下狱腰斩 2年2月
昭帝时死 2年
汉武帝所用丞相十三 人,下狱死者占其半,生 者如田蚡、石庆、公孙弘 辈,只能装聋作哑,唯命 是从而已。以至于讨论出 兵边疆的大事,汉武帝竟 说 “田蚡不足与计”。 汉武帝如此重用内朝官, 用近臣、内朝来压制宰臣 和外朝,当拜公孙贺为相 时,贺竟伏地大哭,不受 印绶。此外,武帝还大胆 启用出身寒微的士人做官: 比如从奴隶群众提拔了卫 青做大将军等。
皇帝
财政 行政 军事
掌管
全国
三司
中
枢
财赋
书
密
的统 计与 支调
度盐户 支铁部
门 下
院
影响:1.进一步分割相权,加强皇权。
2.职权过于分散,吏导致户行政礼效兵率低刑,出工现“冗官”
局面。
部部部部部部
①元朝基本上沿袭金宋旧制。
一省二院:中央设中书省(行政)、枢密 院(军事)、宣政院(宗教和西藏)、御史 台(监察)。
材料二:晁错得罪过丞相申屠嘉,申屠嘉预诛之, 晁错得知后逃到景帝处寻求庇护。申屠嘉后悔地说: 吾当先斩以闻,乃先请,故误。
材料三:丞相有权任命四百石以下的官员,有 权举荐六百石到二千石高级官员。田蚡为相时举荐 的官员超过了两千石的品秩。
通过上述材料,大家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汉武帝措施:
1.频繁更换丞相;
第三节君主专制政 体的演进与强化
一、法令出一(皇帝制度的确立与发展) 1.创立:秦始皇 2.特征:皇帝独尊,皇权至上,皇位世袭。
3.弊端:带有独断性、随意性
①君国关系
②君臣关系
4.发展:以维护皇权、服务皇帝为基本 原则
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PPT教学课件12 人民版

中国古代王朝的监察体制
秦朝:
中央——御史大夫 地方:监御史
监察 制度
演变 汉朝:
中央——御史大夫 地方——刺史
御史台、都察院
评价: 加强了皇权;虽不断完善,但由于专
制制度的本质所决定,效果有限。
四、选官制度的历史变化
选官制度
世官制 察举制 科举制 目的:
时间
先秦时期 秦汉至魏晋南北朝 隋唐至明清时期
第三课
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
平泉一中 叶海宏
一专制主义的不断强化
二中央集权制度的不断演进
一、专制主义的不断强化
(一)“法令出一”
(二)君权和相权之争
(一)“法令出一”:创立皇帝制度,皇帝主宰天 下 大地在我脚下,高高在上,诸君看吧, 朕的江山美如画: 皇帝具有天下独尊的地位 国计掌于手中: 国家的法律、政策都取决于皇帝一人意志 哪个在敢多说话?夷平六国是谁?哪个统一 争霸?谁人战绩高过孤家: 皇帝集行政权、司法权和军事指挥权于一身。
为什么要实行行省制度?
元朝地方政治制度——行省制
1、实行行省制
地方行政结构: 省、路、府、州、县 2、晋、冀、鲁由中书省直接管理
3、设宣政院管理边远民族地区(西藏、四川、青海)
评价:元朝行省制度
(1)加强了中央集权统治,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 (2)行省制是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重大变革, 是中国省制的开端,影响深远。
1、唐宋削弱相权以加强皇权,其共同的策略之 一是:( ) A.召开政事堂会议 B.众设宰相,分化事权 C.以六部分割相权 D.设怄密院,与宰相抗衡
2、下列地方行政制度,具有很强割据性的 是:( ) ①西汉的王国 ②唐朝的地方军镇 ③北宋的“路” ④元朝的行省 A.①② B.①②③ C.①②③④ D.①③④
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图文

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图文引言君主专制政体在历史上曾经是最为常见的政治形式之一,也曾在一些地区和国家中具有很强的影响力。
这种政治方式的演进和强化在历史上也产生了很多的变化和影响。
本文将会从历史的角度出发,阐述这种政治方式的演进和强化,以及对世界的影响。
一、君主专制政体的起源君主专制政体源于古代国家的君主制度。
君主制度是古代国家政治制度的一种形式,其核心是一个国家旗帜鲜明的君主。
在君主制度中,国家的权力由君主行使,君主对国家事务有最终决定权。
在这种制度中,君主的权威是无可置疑的。
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君主制度的性质和形式也有所不同。
由于君主制度的核心是君主的权力,因此,在一些地方和时期,由君主行使权力的范围和力度非常大,形成了君主专制政体。
君主专制政体是一种极度集中的政治制度,其核心是君主的权力和权威。
在这种政治制度下,君主的权力是无限的,完全不受其他政治力量的制约。
二、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君主专制政体随着历史的演进和不同地区的发展呈现出了较大的差异。
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君主专制政体的形式和特征都有所不同。
1. 中国君主专制政体中国的君主专制政体是世界历史上最为悠久和具有特色的君主专制政体之一。
在中国历史上,君主专制政体一直盛行不衰,具有悠久和庞大的历史传统。
中国的君主制度最早可以追溯到夏朝,而“王权神授”的思想在中国的思想传统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2. 欧洲君主专制政体欧洲的君主专制政体在中世纪时期开始出现,主要是为了应对当时的战争和政治动荡。
在欧洲的君主专制政体中,君主是国家的最高元首,其权力极大,绝对的权威是世袭的。
这种政治制度在欧洲历史上持续了很长一段时间,但是在近代以后逐渐式微。
3. 俄罗斯君主专制政体俄罗斯的君主专制政体在历史上经历了很长的时间,并且具有鲜明的特点。
在俄罗斯历史上,斯柯比什泰特制度是一种很独特的政治制度,其核心在于政治权力的集中。
斯柯比什泰特制度可以被视为俄罗斯版的君主专制政体,是俄罗斯历史上的重要政治制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秦汉至元政治制度演变的特点
皇 帝
集 中
1、不断发展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
中央集权
集 中
2、这种高度中央集权,造成地方 官对中央和君主绝对依赖,难免人 浮于事。 3、地方没有相应的自主权,也难 以实施有效的治理。
作业讲评
• 自我测评: • 郡是直属于中央的地方行政设置;设郡守、郡尉、监御 史等职官,分掌行政、兵事、监察职责;郡的长官由皇 帝直接任免调动。 • 材料阅读与思考:
• 一方面,“挟书律”是秦朝思想专制和暴政的集中表现。 ( 25分) “挟书律”破坏了文化,激化了社会矛盾, 是秦朝短命而亡的重要因素之一。(25分) • 另一方面,“挟书律”使儒学受到沉重打击,(25分) 而汉代儒家思想居统治地位,东汉学者大都是儒学者, 因而屡屡把“挟书律”与秦朝的短命相联系。(25分)
⑤明清(僵化):“八股取士”,规定各级考试采用四书五经
命题,题目主要摘自四书、五经,所论内容 主要据宋朱熹《四书章句集注》。
⑥废除: 1905年 6、评价: ①将选官权力由地方集中到中央,加强中央集权; ②相对公平公正; ③促成读书风尚,益于社会重学风气形成; ④明清八股取士,阻碍着人们的思想和文化的进步, 导致了中国近代的落后。
政事堂
(三省长官 议事机构)
工部
国家的工程建设等
秦朝:在中央设立丞相;
汉朝:频繁更换丞相,让平民出身的人做丞 相,设立“中朝”对抗“外朝”;
唐朝:三省六部制; 宋朝:设中书门下(丞相),增设“参知政 事”(副丞相);
宋代中央政治制度 (简称二府三司制)
皇帝
机构 职能
中书门下
最高行政机构
官职 长官为枢密使 长官行宰相职 低于宰相,分 及权利 (同平章事) 割宰相的军权。 增设参知政事 (副相)分割宰 相的行政权
才能
趋势: 思想控制与文化 专制不断加强;
趋势: 1)、简述地方行政制度的演进 中央权力加强, 地方权力削弱; 州郡县三级 1.秦至宋: 郡县两级
路、州、县
道、州、县
五、行省的设置
2.元朝: 3.明清:
行省
(路、府、州、县) 省、道、府、县
省、府、县
注:汉初是郡国并行制,州是武帝所设原为监察区后为行政区。
御 史 大 夫
太 尉
九
卿
秦朝:在中央设立丞相;
汉朝:频繁更换丞相,让平民出身的人做丞 相,设立“中朝”对抗“外朝”;
唐朝:三省六部制;
唐朝中央政府机构
决策过程: 中书省—门下省—皇帝—尚书省—六部 吏部 官吏的任免和考核 评价: 中书省 决策 (1)三省之间相互牵制,分工明确,提高了办事 户部 户籍、土地、赋税 (起草诏令) 效率; 皇 )分割了相权,避免了权臣独揽大权,有利于 帝 (2尚书省 礼部 礼仪、科举 执行 加强皇权。 门下省 审议 兵部 军政 (3)我国古代政治制度的重大创造,此后历朝基 本沿袭。 (封驳审议) 刑部 刑狱
君主专制政体 的演进与强化
好了歌
人人说做皇帝好, 其实皇帝也苦恼; 忠奸难辩睡不好, 后宫争宠吃不消; 要是官吏选不好, 贪污腐败治不了; 最怕地方造反了, 身家性命也难保。
本课结构:
君 主 专 制 政 体 的 演 进 皇帝制度 丞相制度 监察制度
选官制度
地方制度
君 专 制 政 体 的 强 化
3、评价:
A.保证中央集权制度正常运转; B.一定程度防止官员贪污腐败,利于政治稳定、经济发展; C.监察官员只是帝王耳目,不能从根本上消除统治危机。
清代公布殿试结果的金榜
秀才看榜图
上图反映了中国古代的那种政治制度?
1994年韩国重现古代科举考试场面
四、选官制度的历史变化 (一)世官制(世卿世禄制度): 1、含义: 世代为官,官吏都具有世袭官职的特权,官职被限
中央:提点刑狱司 专职监察刑狱 地方:通判 负责监督知州,和知州相互牵制 御史台 中央:都察院 地方:按察使司 是最高监察机关 分管监察、司法
2、特点:
1)皇帝拥有最高监察权。 2)监察机构独立,自上而下垂直监察。 3)重视监察官的选任。 4)凭实绩任免,严格考核监察官。 5)允许风闻言事。 6)从中央到地方,监察程度越来越严密
古代选官制度演变:
朝代 选官制度 世卿世禄制 选官 依据 方法 特点
西周
血缘 战功
世袭 贵族政治垄断和特权 军功
军功授爵 孝廉成为主要途径
战国、 军功爵制 秦朝 察举、征 汉朝 辟制 魏晋南 北朝 九品中正制 隋唐至 明清
科举制
才学 自下而 品行 上推荐
门第
自下而 上推荐 分科 考试
世家大族把持
读书、考试与做官 紧密联系
二、君权和相权(丞相制度)
阅读书本第二框,联系上一节内容, 请说出我国丞相制度是如何演变的? 1、秦朝? 2、汉朝?
3、唐朝?
4、宋朝?
秦朝:在中央设立丞相;
汉朝:频繁更换丞相;让平民出身的人做丞 相;设立“中朝”对抗“外朝”;
决策机构 中朝
皇
帝
执行机构
外朝 侍 中 常 侍
有事上报
尚 书 令
丞 相
一、法令出一(确立皇帝制度) 1.创立:
2.特点:皇帝独尊,皇权至上,皇位世 袭。(带有独断性、随意性) 3.影响:有利于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
但君主专制政体下,具有独断性和 随意性的理念,深深影响着政治决策.
“法令出一”:国家的法律、政策都取决于皇帝 史料链接: 一人的意志。
司马迁在《史记· 秦始皇本纪》中曾经用 “别黑白而定一尊”:皇帝具有天下独尊的地位。 这样的话形容秦代的皇帝制度:“法令出 “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皇帝集行政权、 一”、“别黑白而定一尊”、“天下之事 司法权和军事指挥权于一身。 无论大小皆决于上”。 后来的皇帝继承了这一特点,而且日益加强。 1)“法令出一”“别黑白而定一 一是皇帝独尊、皇位世袭、皇帝独裁及皇权至上的 尊”“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分别是 皇帝制度能够满足统治者的私欲及权力欲望,另一 什么意思? 方面,以强权方式来巩固和加强自己“家天下”的 统治。 2)历朝皇帝制度是否继承了这一特点? 为什么?
对当地人物德才按九等进行评定,然后据此等级授 官。
2、时间:魏晋南北朝 3、标准:家世、道德、才能并 重 →家世成为唯一标准
(魏晋之交)
4、影响:为世家豪门长期操纵政权提供法律保证,为士族门
阀政治形成铺平道路。不利于选拔人才和中央集权。
门阀制度
门阀,门第和阀阅合称,指世代为官的名门望族, 又称门第、衣冠、世族、士族、势族、世家、巨室等。 门阀制度是中国历史上从两汉到隋唐最为显著的选 拔官员的系统,其实际影响造成国家重要的官职往往 被少数姓氏家族所垄断,个人的出身背景对于其仕途 的影响要远远大于其本身的才能特长。 直到唐代,门阀制度才逐渐被以个人文化水平考 试为依据的科举制度所取代。
读史感悟: 宰相大臣由坐到站再到跪的上 朝礼仪变化,说明了什么问题? ——皇权加强; ——相权削弱;
相权很大 秦朝:在中央设立丞相;
趋势:
汉朝:频繁更换丞相,让平民出身的人做丞 君权日益加强, 相,设立“中朝”对抗“外朝”; 相权一分为二 相权日益削弱直
其演变的总趋势? 至被废除。 唐朝:三省六部制; 相权一分为三
主所垄断,助长其势力增长。
(四)征辟制:
1、含义: 汉代高级官员选用属员的制度,皇帝征召称“征”,
官府征召称“辟”
2、时间: 两汉 3、标准: 德行、才能 →门第族望(东汉) 4、影响: 搜罗人才,但助长官僚私人权势增长,累世公卿的世
家大族因此形成并发展起来。
(五)九品中正制:
1、含义:地方设“中正”(评定官,类似今天的面试官),
影响: 事”(副丞相); 进一步分散相权
影响? 宋朝:设中书门下(丞相),增设“参知政
君主专制制度走向极端; 明朝:废除丞相制。(明太祖) ——封建社会日益走向衰落。 废除相权
三、监察制度 1、演变 职能 秦 西汉 唐 北宋 元 明清
中央:御史大夫 地方: 监御史 中央:御史大夫 地方: 刺史 御史台 负责监察中央和地方官员 刺史代表中央监察诸侯王和地 方高官 定期到各监狱视察执法情况
元朝开始,蒙古人统治中原,科举考试进入中 ④元朝(中落):
③宋代(发展): 殿试成为定制;实行“锁院”制度、糊名
落时期,但以四书试士,却是元代所开的先例。
⑤明清(僵化):“八股取士”,规定各级考试采用四书五经
命题,题目主要摘自四书、五经,所论内容 主要据宋朱熹《四书章句集注》。
八股文
明清乡试、会试头场考八股文。而能否考中,主要 取决于八股文的优劣。所以,一般读书人往往把毕生精 力用在八股文上。八股文以四书、五经中的文句做题目 ,只能依照题义阐述其中的义理。措词要用古人语气, 即所谓代圣贤立言。格式也很死。结构有一定程式,字 数有一定限制,句法要求对偶。八股文也称制义、制艺 、时文、时艺、八比文、四书文。八股文即用八个排偶 组成的文章,一般分为六段。以首句破题,两句承题, 然后阐述为什么(起讲、入手),谓之起源。八股文的 主要部分,是起股、中股、后股、束股四个段落,每个 段落各有两段。篇末用大结,称复收大结。
史料一:两汉时期,皇帝对丞相待之以礼。丞 相竭见皇帝时,皇帝起立,赐丞相座。丞相病 了,皇帝还要亲自去探视。隋唐时期的宰相大 臣上朝奏事也有座位 史料二:有一天,宰相范质等人向宋太祖奏事, 开始大臣还坐着,宋太祖说自己的眼睛昏花看 不清,就让他们站到自己面前,指给他看。待 范质等人回到原处,座位已被撤掉。此后,宰 相大臣就只能站在皇帝面前议事了。 史料三:明代自朱元璋起,明文规定“大朝议” 须“众官皆跪”。清朝的官僚上朝跪地时间特 别长,以至于大臣们都备有特别的护膝。
定在贵族范围内。
2、时间: 先秦时期 3、标准: 血缘关系 (二)军功授爵制: 1、含义: 按军功授爵 2、时间: 春秋战国、秦朝 3、标准: 军功 4、影响: 打击了奴隶主旧贵族势力,有利于新兴地主 阶级的成长、壮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