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战略)可持续发展时代最全版
(发展战略)科学发展观是坚持以人为本最全版
(发展战略)科学发展观是坚持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是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
以人为本,就是要把人民的利益作为壹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满足人们的多方面需求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全面,就是要在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保持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的同时,加快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的建设,形成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格局;协调,就是要统筹城乡协调发展、区域协调发展、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可持续,就是要统筹人和自然和谐发展,处理好经济建设、人口增长和资源利用、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科学发展观是我党提出的新重大战略思想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是中国共产党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从新世纪新阶段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出发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和文化权益,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
全面发展,就是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全面推进经济、政治、文化建设,实现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
协调发展,就是要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和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推进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相协调,推进经济、政治、文化建设的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相协调。
可持续发展,就是要促进人和自然的和谐,实现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坚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保证壹代接壹代地永续发展。
胡锦涛说,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注意把握好以下几个问题:必须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聚精会神搞建设,壹心壹意谋发展;必须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推动社会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必须着力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努力实现速度和结构、质量、效益相统壹,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不断保护和增强发展的可持续性;必须坚持理论和实际相结合,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地把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贯穿于各方面的工作。
人教版九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全册背诵清单
九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背诵清单1、基本国情(最大实际):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2、党的基本路线的核心内容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发,即“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3、改革开放:强国之路、富民之路、关键一招、关键抉择4、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求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5、基本国策:对外开放、计划生育、保护环境、节约资源6、发展战略:可持续发展、科教兴国、人才强国、创新驱动发展7、根本制度:社会主义制度根本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人民掌握国家政权、行使权力的根本途径基本政治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基本经济制度: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分配制度: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8、共产党的初心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使命是为中华民族谋复兴9、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10、共同富裕≠同时富裕≠同等富裕≠同步富裕1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共同富裕。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社会和谐。
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实现共同富裕。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公平正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最本质特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12、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源泉,也是中华民族最深沉的民族禀赋。
13、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14、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是提高国民素质,培养创新型人才、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15、提升创新能力是企业持续发展之基、市场制胜之道16、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特征:人民当家作主人民≠公民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目的:实现和保障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17、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是维护人民根本利益的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的民主18、发展社会主义民主的形式—选举民主、协商民主协商民主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有形式和独特优势19、我国公民参与民主生活的途径有: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监督20、法治是现代政治文明的核心,是发展市场经济、实现强国富民的基本保障,是解决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实现社会正义的有效方式21、法治要求实行良法善治22、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依法治国23、全面依法治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24、依法治国的总目标: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25、依法治国,首先是依宪治国。
新部编版九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一单元知识点考点归纳总结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知识点考点归纳总结第一课踏上强国之路核心观点1.坚持改革开放,是我们的强国之路。
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
(易错点)2.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也是决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
(地位)3.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最鲜明的特色。
4.改革开放是党和人民大踏步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
5.改革开放是中国和世界共同发展进步的伟大历程,不仅深刻改变了中国,也深刻影响着世界。
6.改革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将改革进行到底,开启全面深化改革的新征程,不断把新时代改革开放继续推向前进。
7.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8.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取得一切成就的根本原因: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9.中国开放的大门不会关闭,只会越开越大。
10.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是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一项重要要求。
11.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
12.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党的奋斗目标。
13.党和政府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让人民群众共享发展成果,引领全体人民携手迈入全面小康社会,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
※考点1:改革开放1.奋斗目标:一百多年来中华民族矢志不渝的奋斗目标:强国富民。
2.中国共产党担当的历史使命:(1)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
(2)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完成社会主义革命,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
(3)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进行改革开放新的伟大革命,极大激发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创造性,极大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人民生活显著改善,综合国力显著提3.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
(改革开放的初心和使命)4.改革开放给国家和社会带来的积极变化:(1)国家:①逐步确立了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形成了各种所有制经济平等竞争、相互促进的新格局;②逐步建立、完善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③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迎来了从创立、发展到完善的伟大飞跃;中国人民迎来了从温饱不足到小康富裕的伟大飞跃!(2)社会:①使广大人民群众参与社会劳动、创造社会财富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空前高涨;②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已成为社会共识。
(发展战略)科学发展简史最全版
(发展战略)科学发展简史《科学发展简史》复习1(辽宁广播电视大学2008—2009学年度第二学期“开放专科”期末考试)壹、填空(每空1分,共20分)1.能否是人和猿之间本质的区别。
2.由于的发现,使太阳系成为壹个严格按照规律运行的力学体系,故被称为“天空立法者”。
3.西亚文化对于世界文化的发展有重大的影响。
其中最重大的成就之壹就是文字的发明4.古希腊自然哲学值得注意的知识包括:第壹,关于问题;第二,关于问题;第三,关于天体系统的模型问题。
5.19世纪初,法国生物学家发表了《动物哲学》壹书,提出了“”的观点。
6. 被西方人称为“医学之父”。
7. 的建立是科学形态上的重要改革,标志着近代理论自然科学的诞生。
8.第壹艘实用的轮船是由美国发明家发明的,首航成功标志着取代帆船的新时代的开始。
9.著名医学家的《医典》是阿拉伯医学的最高成果。
10.1864年,法国人在西门子兄弟的帮助下,创造了平炉炼钢法。
11. 、和的三大发现是19世纪末物理学的重要成就。
12.1969年,美国的“”把人送上了月球,实现了载人登月计划。
13.1487年,葡萄牙人率领船队到达非洲最南端,葡萄牙国王把这里命名为。
11. 、和的三大发现是19世纪末物理学的重要成就。
12.1969年,美国的“”把人送上了月球,实现了载人登月计划。
13.1487年,葡萄牙人率领船队到达非洲最南端,葡萄牙国王把这里命名为。
1.文艺复兴运动发源于。
A、法国B、英国C、意大利D、希腊2.我国采用十进位的计数方法是在()A.西汉B.南北朝C.商代D.夏代3.近代电磁理论的创始人是()A.伏特B.麦克斯韦C.奥斯特D.法拉第4.实验遗传学的创始人是()A.魏斯曼B.孟德尔C.施莱登D.施旺5.现代遗传学的创始人是奥地利修道士。
A.魏斯曼B.孟德尔C.施莱登D.施旺三、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20分)1、细菌猎人2、开普勒3、工业革命4、生物控制论四、简答题(每题15分,共45分)1、工业革命中形成的技术体系有哪些特征?2、牛顿力学建立的知识基础有哪些?如何从牛顿力学的建立来分析继承和创造的关系?3、现代自然科学把物质世界分为哪些层次来进行研究?在不同层次上都有哪些重大的科学突破?《科学发展简史》1(参考答案)壹、填空(每空1分,共20分)1、制造工具2、开普勒3、字母4、自然界万物起源物质结构5、拉马克、人类起源于某种古猿6、希波克拉底7、牛顿力学8、富尔顿蒸汽动力船9、伊本·森纳10、马丁西门子-马丁11、电子X射线放射性现象12、阿波罗—1113、迪亚士、好望角二、选择(每题3分,共15分)1.C2.C3.D4.B5.B三、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20分)1、细菌猎人:法国化学教授巴斯德在对细菌的研究中,创立了细菌致病学说,开辟了医学研究病因的新途径。
(发展战略)突出特色发挥优势促进主导产业长足发展最全版
(发展战略)突出特色发挥优势促进主导产业长足发展突出特色发挥优势促进主导产业长足发展临夏州以工代赈办公室杨映伟产业发展是壹个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和主体。
面向“十壹五”今后壹个时期,充分认识我州产业发展现状及趋势,对于积极落实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实现我州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提高宏观经济效益,推动全州建设全面小康和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大的意义。
为了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州第十次党代会确定的发展思路、发展战略、发展布局和发展重点,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和特色农业,发展壮大特色产业。
我们本着对州情再认识、再分析、再研究,实实在在寻找出我州适时适势发展,具有经济支柱能力的主导产业,且就其成因和发展对策建议等问题进行了初步的探索分析。
壹、全州产业发展现状我州八县(市)中除临夏市外,其余七个县都是以农业和农村经济为主体的经济。
历经各届州委、政府的努力,经济有了长足发展,基本培育和建立起了加快经济发展的框架体系,全州经济持续快速增长,产业结构继续优化,综合经济实力不断增强。
农业产业化运营不断推进,农业结构趋于合理。
2007年全州完成农业总产值30亿元,比上年增加5.8%;农业增加值19.4亿元,占GDP26.6%;第壹产业中种植业完成产值17.05亿元,比上年增长4.24%,畜牧业完成产值10.68亿元,增长7.15%。
粮食生产形势稳定,农作物区域布局、品种品质结构取得新进展,区域优势产业更加集中,地方特色主导产业日趋明显,马铃薯、双低杂交油菜、玉米、设施蔬菜、豆类、百合、中药材7个产业基地不断壮大;农业产业化壹批“农”字牌龙头企业竞相发展,初步形成了产加销壹条龙、农工贸壹体化的产业化发展格局。
工业化进程明显加快,工业企业活力增强。
作为少数民族贫困地区,工业化是我州经济发展壮大的必由之路。
“十五”以来州委、州政府十分重视工业的发展,不断营造工业发展的环境,加大对工业发展的力度,提出了工业强州战略,制订出台了壹系列加快工业发展的政策措施,使我州的工业注入了新的活力。
新人教版九年级政治复习知识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新人教版九年级政治复习知识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立志是事业的大门,工作是登堂入室的旅程。
一、基本国策、战略方略1.基本国策:对外开放基本国策、计划生育基本国策、节约资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
2.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西部大开发战略、乡村振兴发展战略、区域协调发展战略。
3.依法治国、以德治国的基本方略。
二、基本路线、理论体系1.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而奋斗。
2.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含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三、十四条基本方略1.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
2.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3.坚持全面深化改革。
4.坚持创新发展理念。
5.坚持人民当家作主。
6.坚持全面依法治国。
7.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8.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
9.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10.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
11.坚持党对人民军队的绝对领导。
12.坚持“一国两制”和推进祖国和平统一。
13.坚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14.坚持全面从严治党。
四、之路、之本、之要、之根、根本、基本、基础1.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富民之路。
2.我国的立国之本是:四项基本原则(它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政治保证)。
3.我国的兴国之要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4.民族之根是:民族文化。
5.实行改革开放、发展经济的根本目的是:不断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
6.党和政府一切工作的根本出发点是: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7.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8.实行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即法治和德治)的根本目的是:保证人民群众真正成为国家的主人。
9.国家的根本大法是:宪法。
10.我国的根本制度是:社会主义制度。
全国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规划[整理版]
全国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规划(2013-2020年)资源型城市是以本地区矿产、森林等自然资源开采、加工为主导产业的城市(包括地级市、地区等地级行政区和县级市、县等县级行政区)。
资源型城市作为我国重要的能源资源战略保障基地,是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支撑。
促进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必然要求,也是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统筹推进新型工业化和新型城镇化、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建设生态文明的重要任务。
本规划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等编制,是指导全国各类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和编制相关规划的重要依据。
规划范围包括262个资源型城市,其中地级行政区(包括地级市、地区、自治州、盟等)126个,县级市62个,县(包括自治县、林区等)58个,市辖区(开发区、管理区)16个。
规划期为2013—2020年。
一、规划背景我国资源型城市数量多、分布广,历史贡献巨大、现实地位突出。
新中国成立以来,资源型城市累计生产原煤529亿吨、原油55亿吨、铁矿石58亿吨、木材20亿立方米,“一五”时期156个国家重点建设项目中有53个布局在资源型城市,占总投资额的近50%,为建立我国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促进国民经济发展作出了历史性的贡献。
2001年以来,在党中央、国务院坚强领导和各方面共同努力下,以资源枯竭城市转型为突破口的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果,政策体系逐步完善,工作机制初步建立,资源枯竭城市经济社会发展重现生机与活力。
但是,当前国际政治经济不确定性、不稳定性上升,国内经济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突出,由于内外部因素叠加,新旧矛盾交织,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面临严峻挑战,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任务十分艰巨。
资源枯竭城市历史遗留问题依然严重,转型发展内生动力不强。
尚有近7000万平方米棚户区需要改造,约14万公顷沉陷区需要治理,失业矿工人数达60多万,城市低保人数超过180万。
(发展战略)谋划发展规划末来最全版
(发展战略)谋划发展规划末来谋划发展规划未来周济一、壹心壹意谋发展,认真扎实订规划当前,全国高等教育战线已经掀起学习和贯彻十六大精神,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热潮。
这次学习要广泛发动群众,密切联系实际,重在谋划发展,重在规划未来。
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在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准确把握十六大精神的基础上,把贯彻落实十六大精神和每壹个学校的未来发展紧密结合起来,和每壹位师生员工的未来发展紧密结合起来。
新世纪头20年,是我们国家、我们民族发展的壹个重要战略机遇期,也是我们高等学校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
我们必须树立强烈的机遇意识,抢抓这个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实现学校的跨越式发展。
要想在这个机遇期实现更快更好的发展,必须“聚精会神搞建设,壹心壹意谋发展”。
我们壹定要在“谋”字上大做文章,做好文章,很好地谋划发展、规划未来。
教育部党组目前正在着手研究制定《2003~2007年教育振兴行动计划》。
过去五年,我国教育工作取得了巨大成就,其经验之壹就是制定了壹份很好的《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
今后我们要坚持这壹做法,每五年制定这样壹个计划,既作为上壹个行动计划的延续和发展,又使我们的工作能够在新壹届政府开始的时候更好地贯彻落实党的代表大会所提出的方针政策。
部党组对这项工作非常重视,组织了各方面力量,全力以赴地进行调研编制工作,以便在新壹届政府成立后不久就能开始新壹轮行动计划。
希望各个高校积极参和和支持行动计划的调研制定工作,同时,结合本校实际,制定好学校的发展规划,把贯彻十六大精神的工作落到实处。
各校壹般都已经有了壹个十五发展规划,这次学习贯彻十六大精神,要求各学校进壹步加强宏观思考和战略研究,再学习、再思考、再谋划,进壹步充实、修订和完善学校的发展蓝图,认真思考“俩个问题”,精心制定“三个规划”。
即,认真思考“建设壹个什么样的大学”和“怎样建设这样的大学”这样俩个问题,精心制定学校的“发展战略规划、学科建设和队伍建设规划、校园建设规划”。
(发展战略)我国可持续发展水资源战略最全版
(发展战略)我国可持续发展水资源战略我国可持续发展水资源战略壹.我国水资源的基本概况我国水资源且不丰富,水资源总量约为28124亿m3,其中河川年平均总径流量约为27115亿m3,排在世界第6位,继巴西69500亿m3、前苏联65400亿m3、美国30560亿m3、加拿大29114亿m3和印尼28113亿m3之后。
我国人均占有河川年径流量约2327m3,仅相当于世界人均占有量的1/4,美国人均占有量的1/6,前苏联人均占有量的1/8。
世界人均占有年径流量最高的国家是加拿大,人均占有年径流量高达1493万m3,是我国人均占有年径流量的近64倍。
二.我国水资源特点我国水资源空间分布的特征主要表现为:降水和河川径流的地区分布不均性水土资源组合很不平衡。
北方水资源贫乏,南方水资源较丰富,南北相差悬殊。
长江及其以南地区的流域面积占全国总面积的36.5%,却拥有占全国80.9%的水资源总量;西北内陆地区及额尔齐斯河流域面积占全国的33.5%,拥有的水资源量仅占全国的4.6%。
按面积平均,北方的水资源量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据水利部水资源调查评价估算,我国各省、自治区和直辖市的水资源量,最多的是西藏、四川、云南和广西等省区,年拥有的水资源量均在1800亿m3之上;宁夏、天津、上海、北京、山西、河北和甘肃等省市区,年拥有的水资源量均在280亿m3以下,宁夏最低,年水资源量仅10亿m3。
作为水资源重要组成部分的地下水资源量的分布受地形及其主要补给来源——降水量的制约。
我国是壹个地域辽阔、地形复杂、多山分布的国家,山丘区约占全国面积的69%,平原和盆地约占31%。
地形特点是西高东低,定向山脉纵横交织,构成了我国地形的基本骨架。
北方分布的大型平原和盆地成为地下水储存的良好场所。
东西向排列的昆仑山—秦岭山脉,成为我国南北方的分界线,对地下水资源量的区域分布产生了深刻影响。
正是地形上、降水上的分布差异性,使我国不仅在地表水资源上表现为南多北少的局面,而且地下水资源仍具有南方丰富、北方贫乏的空间分布特征。
(发展战略)科学发展观知识竞赛部分问答题参考答案科学发展观知最全版
(发展战略)科学发展观知识竞赛部分问答题参考答案科学发展观知科学发展观知识竞赛部分问答题参考答案1、这次学习实践活动胡锦涛总书记对各级领导提出了哪“五带头”要求?答:要带头学习,深入学习(2)带头调查研(3)带头领导解放思想,实事求是(4)带头分析检查(5)带头整改落实2、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要牢牢把握基本原则是什么?答:(1)坚持解放思想(2)突出实践特色(3)贯彻群众路线(4)正面教育为主3、开展学习实践活动,要坚持实践的特色,区委沈雷书记在动员报告中结合我区的实际提出了哪“六个结合“?答:(1)要把学习实践活动和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和省、市、区委的决策部署结合起来;(2)和实现“保增长、建新城、促和谐”结合起来;(3)和落实“五大工程”40项重点工作结合起来;(4)和应对当前国际金融危机带来的各种挑战和影响结合起来;(5)和推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结合起来;(6)和推动本部门本单位工作结合起来。
4、在开展学习实践活动中,我局实施的“三项改革措施”是什么?答:壹是启动新壹轮学校布局调整;二是进壹步推动中小学课程改革;三是切实搞好教师的绩效工资改革5、在开展学习实践活动中,我局要求切实做到“四个确保”分别是什么?答:确保做好生均公用经费基本定额标准的落实;确保继续实施免收学生学杂费,课本费的政策;确保我区不发生壹件教育乱收费的有效举报;确保我区5000多名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入学享受同城待遇。
6、在开展学习实践活动中,我局全力推进哪“五项工程”?答:壹是加快推进唐闸河西“三校合壹”;二是加快建设新永新小学;三是实施秦灶中学迁建;四是实践越江中学、唐闸中学的扩建工程;五是建设区少年宫工程。
7、我局在学习实践活动中,结合学习和调研成果,将围绕什么问题来展开解放思想大讨论?答:围绕“践行科学发展观,办人民满意教育我们做了什么?仍缺什么?应该怎样做?”等问题展开大讨论。
8、开展学习实践活动,我局对推进义务教育提出的目标要求是什么?答:均衡、规范、精致、优质9、我局开展学习实践活动,在分析检查阶段对查找问题要做到哪“三个找准”?答:找准影响和制约港闸教育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找准影响教育系统和谐稳定的突出问题;找准党性党风党纪方面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切实增强解决问题的紧迫感和针对性。
可持续发展的定义概念(精编版)
可持续发展的定义概念可持续发展 (Sustainable Development)是八十年代提出的一个新概念。
1987年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在《我们共同的未来》报告中第一次阐述了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得到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共识。
可持续发展的概念是什么?以下是分享给大家的关于可持续发展的定义,欢迎大家前来阅读!可持续发展的定义可持续发展(Sustainable development)的概念的明确提出,最早可以追溯到1980年由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EP),野生动物基金会(WWF)共同发表的《世界自然保护大纲》。
1987年以布伦兰特夫人为首的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WCED)发表了报告《我们共同的未来》。
这份报告正式使用了可持续发展概念,并对之做出了比较系统的阐述,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有关可持续发展的定义有100多种,但被广泛接受影响最大的仍是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在《我们共同的未来》中的定义。
该报告中,可持续发展被定义为:能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
它包括两个重要概念:需要的概念,尤其是世界各国人们的基本需要,应将此放在特别优先的地位来考虑;限制的概念,技术状况和社会组织对环境满足眼前和将来需要的能力施加的限制。
涵盖范围包括国际、区域、地方及特定界别的层面,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之一。
1980年国际自然保护同盟的《世界自然资源保护大纲》:必须研究自然的、社会的、生态的、经济的以及利用自然资源过程中的基本关系,以确保全球的可持续发展。
1981年,美国布朗(Lester R. Brown)出版《建设一个可持续发展的社会》,提出以控制人口增长、保护资源基础和开发再生能源来实现可持续发展。
1992年6月,联合国在里约热内卢召开的环境与发展大会,通过了以可持续发展为核心的《里约环境与发展宣言》《21世纪议程》等文件。
随后,中国政府编制了《中国21世纪人口、资源、环境与发展白皮书》,首次把可持续发展战略纳入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长远规划。
(发展战略)年区域经济发展规划频出最全版
(发展战略)年区域经济发展规划频出2010年区域经济发展规划频出毫无疑问的是,区域发展规划如今已成为促进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抓手”,在每壹份包含着管理层和地方经验、心血的“发展规划”获得批复后,上到政府、资本,下到企业、民众无不例外地迸发出大干壹场的强烈热情。
更加不可否认的是,面对长期以来我国区域发展不均衡的尴尬现状,系列区域发展规划的出台,实质是引导地方因地制宜的发展经济,各取所长亦或是协同配合,极具针对性地医治了我国经济的“不平衡症”。
时至2010年,我国经济发展转型的重要关头,不论是东部的长江三角洲、海西、江苏沿海,西部的成渝、关中—天水、重庆俩江新区、青海省柴达木、西藏、新疆,南部的海南国际旅游岛、广西北部湾、珠三角;又或是北部的京津冀、辽宁沿海、图们江,中部的如皖江城市带、鄱阳湖、黄河三角洲等。
已在祖国各地处处开花的区域发展规划,为传统产业的转移提供通道同时,更通过对各方积极性的充分调动,将淘汰落后产能等经济发展转型中所不得不承担的代价降到了最低。
今年上半年,俩江新区、长三角、青海,甚至包括深圳、厦门经济特区扩容等陆续获得批复,我国迎来了区域发展规划的密集发布期。
不但区域发展规划对实体经济的拉动效应得以凸显,其更已成为资本市场中最为热门的投资话题之壹。
《证券日报》意通过对2010年上半年已批区域发展规划的梳理,探求未来区域发展规划中的投资路线。
西部大开发战略1999年9月,被誉为我国区域发展规划的鼻祖——西部大开发战略首次登上历史舞台。
十年后,壹组数据充分展现了我国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卓有成效:2008年西部地区进出口总额达1068亿美元,是1999年的近8倍,年均增长23.2%;进出口总值占全国比重由1999年的3.8%,上升至2008年的4.2%。
10年来,西部地区实际使用外资金额由1998年的23.51亿美元增至2008年的66.19亿美元,增长181.54%。
事实证明,在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十年里,西部地区经历了经济发展最快、城乡面貌变化最大、人民群众得到实惠最多的十年。
(发展战略)如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最全版
(发展战略)如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最全版1. 推动创新2. 优化产业结构优化产业结构是实现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手段。
我们需要加快新兴产业的发展,比如高端制造、现代服务业、绿色能源等,同时逐步淘汰传统产业中的过剩产能和落后技术,提高整个产业的附加值和竞争力。
政府应该出台相关政策,支持产业升级和结构调整。
3. 提高能源效率能源效率的提高对于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至关重要。
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包括推广节能技术、优化能源结构、加强能源管理和监管等,减少能源消耗和排放,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政府应该鼓励企业使用清洁能源和高效能源设备,同时加强能源价格的市场化改革。
4. 加强环境保护环境保护是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内容。
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包括加强环境监管、推广环保技术、加强环境教育和宣传等,减少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提高环境质量。
政府应该加大对环保产业的扶持力度,鼓励企业采取环保措施,同时加强环境执法力度。
5. 改善人口结构人口结构是影响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因素。
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包括加强人口教育、提高女性就业率、加强老龄化社会管理等,优化人口结构,提高人口素质和劳动力市场的灵活性。
政府应该鼓励生育和人才引进,同时加强社会福利和保障体系建设。
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需要长期的努力和坚定的决心。
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综合措施,推动创新、优化产业结构、提高能源效率、加强环境保护和改善人口结构,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
重点和难点解析:推动创新1. 科技创新(1)提高科研经费投入。
政府应将科技创新作为国家战略,加大财政投入,支持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为科技创新提供资金保障。
(2)优化科技项目布局。
聚焦国家战略需求,加大对关键共性技术、前沿技术和民生科技的支持力度,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
(3)加强知识产权保护。
完善知识产权法律法规体系,提高知识产权审查和执法力度,保护创新成果和企业家精神。
(4)培育科技创新人才。
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加大人才培养和引进力度,提高人才素质和创新能力,为科技创新提供人力支持。
(发展战略)什么是科学发展观最全版
(发展战略)什么是科学发展观什么是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科学发展观,第壹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科学发展观,不是“坚持”也不是“促进”这么壹个动作,而壹定是壹种发展观,“科学”是形容词修饰语,是说这个发展观必须是“科学的”,而不是“非科学的”、“不科学的”或者“伪科学的”。
什么是“发展观”?所谓“观”就是“用...的眼光见...”,所谓“发展观”就是“用...的眼光见发展”,这就好比世界观就是“用...的眼光见世界”,人生观就是“用...的眼光见人生”,爱情观就是“用...的眼光见爱情”。
所以科学发展观,就是“用科学的眼光见发展”。
科学发展观简介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和文化权益,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
全面发展,就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全面推进经济、政治、文化建设,实现经济发展的社会全面进步。
协调发展,就是要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和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推进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相协调,推进经济、政治、文化建设的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相协调。
可持续发展,就是要促进人和自然的和谐,实现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坚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保证壹代接壹代地永续发展。
科学发展观,是用来指导发展的,不能离开这个主题。
全党全国都要增强促进发展的紧迫感,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紧紧扭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不放松,坚定不移地推动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
提出的时间背景、内容措施、实施情况2003年10月召开的中国共产党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了科学发展观,且把它的基本内涵概括为“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坚持“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和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要求”许多学者有着共同的感触,只要壹谈到发展,其行为主体除了人之外似乎都不可能担当,这是壹个以人的全面发展为主线的社会整体进化,它远远超过了“满足人类生存”这壹简单的道德诉求。
第3章国家发展战略ppt课件
国民经济管理学概论(第二版)
第三章 国家发展战略
▪ 国家发展战略涉及一国社会经济发展长远、全局性的问题,高 瞻远瞩地制定科学的发展战略,对指导国民经济健康发展,尤 其是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抓住机遇,加快发展,具有重要的意 义。因此制定国家发展战略是国民经济管理首先需要解决的重 大任务之一。本章主要探讨发展战略的内涵和制定发展战略的 基本思路,并结合中国的实践,分析中国发展战略的选择。
- 1.可持续发展战略以经济发展为基础
- 2.可持续发展战略以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良好的生态环境为依托
- 3.可持续发展战略以科技进步为杠杆
- 4.可持续发展战略以谋求社会的全面进步为目标
- 5.可持续发展战略以合理的制度、政策和社会公众的广泛参与为保 障
21世纪国民经济管理学系列教材
国民经济管理学概论(第二版)
21世纪国民经济管理学系列教材
国民经济管理学概论(第二版)
第一节 国家发展战略的内涵
二、国家发展战略的基本要素
- 1.战略方针 - 2.战略目标 - 3.战略重点 - 4.战略布局 - 5.战略步骤 - 6.战略措施
21世纪国民经济管理学系列教材
国民经济管理学概论(第二版)
第二节 发展观的演进与可持续发展 一、以经济增长为中心的发展战略
21世纪国民经济管理学系列教材
国民经济管理学概论(第二版)
思考题
▪ 1. 从20世纪后半期的世界范围看,国家发展战略理念经过了 哪些演变?
▪ 2. 社会经济发展战略与军事战略有何不同? ▪ 3. 单纯追求经济增长的战略为何不对? ▪ 4. 单纯强调以人的发展为中心的战略有何问题? ▪ 5. 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基本内容是什么? ▪ 6. 一项国家发展战略包含哪些基本要素?各个要素之间的关
人教版初中政治知识点总结最全总结
政治复习的目标有两个,其一,是巩固基础知识,其二,就是提高自己的学科能力。
下面是为大家整理的有关人教版初中政治知识点最全总结,希翼对你们有匡助!人教版初中政治知识点最全总结一、“基础”类1、 .发展两岸关系和实现和平统一的基础(或者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政治基础) :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2、我们党、我们国家生存发展的政治基石:四项基本原则。
3、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公有制。
4、文化建设的基础工程:发展教育和科学。
5、发展科技和培养人材的基础是教育。
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石。
6、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是:自然资源。
7、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以工农联盟为基础。
8、在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中,处于基础地位的是物质文明的发展。
9、国家立法活动的基础是宪法。
普通法律的立法基础:宪法二、“根本”类1、现阶段我们国家的根本任务(指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根本任务) :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集中力量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2、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 (指整个社会主义时期的根本任务 ):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
3、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所在是:实现祖国的彻底统一。
4、中国发展的根本基点是: :独立自主、自力更生。
5、一个民族最根本的事业是:教育。
6、实现经济振兴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根本大计是:发展科技、教育。
7、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基本政治制度之一。
8、我国的根本制度是社会主义制度。
9、依法治国的根本依据是宪法。
10、国家的根本大法是宪法。
一切组织和个人的根本活动准则是宪法。
11、国家生活中的根本问题有国家性质、根本制度、国家根本任务、基本经济制度等。
12、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是;共同富裕。
13、发展社会主义文化首要的和根本的要求: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14、繁荣社会主义文化的根本保证是: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15、惟独把教育搞上去,才干从根本上提高中华民族的整体素质、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
可持续发展战略范文
可持续发展战略范文可持续发展战略是指为保护地球环境、满足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需要,保证子孙后代能继续享受资源的利用和保护、经济的发展、社会的繁荣的一种发展模式和战略。
它是在有效利用资源的同时保护环境,提高生产力和人民生活质量的基础上实现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1.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可持续发展要求我们更加合理、高效地利用资源,避免浪费和过度开发。
这包括推动绿色能源的发展和使用、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等。
2.环境保护和修复:可持续发展战略强调保护生态环境,预防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
同时,对已经受损的环境进行修复和恢复,使其能够持续提供生态服务。
3.社会公正和包容:可持续发展战略关注社会公正和包容,追求人民的福祉和社会的和谐。
其中包括扶贫、教育、健康和社会保障等方面。
4.工业转型和创新:可持续发展要求促进工业结构调整和技术创新,推动传统产业向绿色、低碳、循环型经济转型,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和降低环境影响。
5.全球合作和共享:可持续发展需要全球合作和资源的共享。
国际社会应共同努力,加强合作,共同应对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保护、可持续资源管理等全球性挑战。
为了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需要政府、企业和个人共同努力。
政府应制定相应的政策和法规,提供必要的支持和激励机制,引导企业和个人在可持续发展方面采取行动。
企业应将可持续发展纳入企业战略,并积极推动可持续经营的理念和实践。
个人应增强可持续发展意识,改变生活方式,减少消耗资源和能源的行为,推动社会从被动的保护环境转变为积极的环境保护参与者。
总之,可持续发展战略是促进经济、社会和环境协调发展的重要手段,能够帮助我们实现经济繁荣、社会和谐、环境友好的目标。
只有通过全面推行可持续发展战略,我们才能为未来世代留下一个可持续发展的世界。
可持续发展-完整版公开课教学设计
1、组织学生阅读课本P56观点一、二、三,展开小组讨论
◎你如何看待上述观点
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各抒己见,进而让学生们认识到我国的资源与环境问题的严重性以及解决这些问题的紧迫性。从而明白为了子孙后代的生存,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必要性。
2、引导学生观看一系列关于人口、资源、环境、生态的图片并对比讨论回答问题:
(二)、材料分析,引出主题
1、通过多媒体展示几组有关我国资源的数据,让学生们阅读材料并进行分析
资料1:我国资源总量与人均占有量的一组数据
资料2:能源利用率的一组数据
说说我国资源的现状和利用上存在什么问题
2、通过比较学生可以直观的得出结论,而后教师作结:我国的资源现状和造成这种现状的原因。
3、教师作结:针对资源现状我们应该树立资源节约意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意识。
四、课时安排:1课时
五、教学方法:
教法:情景教学法、直观演示法、案例分析法
学法:分析归纳法、自主探究法、总结反思法
六、教学过程:
复习提问:我国的人口现状和环境现状如何
(一)、材料分析,导入新课:
带领学生阅读55页文字(一次性筷子的生产使森林资源遭到严重破坏),配以“一次性筷子杀死大片的森林”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分析。引发学生思考,这样的经济模式只会造成更多的资源浪费,无异于杀鸡取卵的经济模式要不得。
3、理解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目的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我国的资源国情、可持续发展的内涵、要求及实施的最终目的。
教学难点: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必要性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
九年级学生,他们对我国面临的严峻的人口、资源和环境问题认识不足,对我国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理解不深刻,在生活中自觉或不自觉地浪费资源、破坏环境。因此帮助学生树立可持续发展意识,增强他们爱护环境,节约资源的意识,培养低碳生活习惯就显得很有必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发展战略)可持续发展时代可持续发展时代——论宇宙和人类社会中组织及规律的可持续发展条件及对未来的预测徐朝《易经》:"复,其见天地之心乎!"《黄帝阴符经》:"天人合发,万变定基。
"中国在《二十壹世纪白皮书》中提出了中国二十壹世纪可持续发展的总体战略、对策以及行动方案。
在发达国家的带动下,世界各国也都在紧锣密鼓地进行可持续发展的研究和实践。
在人们的心目中,可持续发展似乎就是环境保护、控制人口等等。
可持续发展真的就是这样简单吗?可持续发展究竟要把人类带向何方?笔者在这篇文章里提出了宇宙中自组织及其运动规律的可持续发展条件,且援引人类社会中组织和制度的可持续发展条件,在俩者的基础上得出结论,认为人类即将进入壹个有史以来最辉煌的时代——可持续发展时代。
壹、宇宙由热力学第二定律我们得知,虽然能量是守恒的,但所有的能量转化都是不可逆的,都会产生作为热量而出现的不可逆的能量耗散。
比如机器作功,人体运动等,都会产生热量,而这些热量不可能完全回收再转化回机械能或化学能。
针对此性质,热力学第二定律引入了壹个非常重要的物理量:熵。
熵是这样壹个量,它在物体作功有耗散,即有热量散失的情况下不停地增长,当所有进壹步作功的潜力都已耗尽,它就达到了极大值。
按照热力学第二定律,在壹个孤立系统中自然发生的任何过程,都壹定伴随着系统熵的增加。
当熵达到它的极大值时,这时系统处于它最无序的状态,系统已耗尽了它所有发生变化的能力——它已达到了热力学平衡。
举个例子,壹杯咖啡里加入牛奶,搅拌壹下,咖啡杯里会出现无数复杂的咖啡色、白色相间的花纹旋转着。
最终,由于搅拌咖啡的机械能壹方面作功,壹方面摩擦转化为热能耗散掉,咖啡杯中的液体运动逐渐停下来,成为平静的淡咖啡色的浑沌的液体——达到了热力学平衡。
我们身处的宇宙也是如此。
宇宙中的能量在作功过程中不断转化为热,最终宇宙中将没有可供作功的能力,宇宙就达到了被称作“热寂”的死亡状态,宇宙中的壹切运动都停止了。
宇宙的热寂是宇宙无法避免的,最终将达到的状态。
系统熵随着时间流逝只会增大不会减小。
这里引入熵速度这个概念,熵速度即系统熵增大的速度,是单位时间系统的熵量。
很明显,某系统的熵速度越大,该系统就会越快进入热力学平衡。
如果宇宙的熵速度极大,宇宙刚刚诞生,就会在瞬间消耗掉所有的作功的能力,能量都转化为废热,达到热寂,人类也就不会出现了。
那么,熵速度和什么有关呢?举俩个例子就能够说明熵速度是如何被影响的。
人类采集石油,燃烧供动力使用。
石油的化学能转化成机械能作功,其中壹部分转化成热能耗散掉了。
这些热能耗散从整个宇宙来见虽是微不足道的,但却使宇宙的熵速度增大。
树木吸收太阳的光能,把它转化为化学能储存起来,使光能不致变成无用的热能耗散掉(例如太阳光照在沙漠上),使宇宙的熵速度减小。
这俩种系统都属于自组织。
所谓自组织,就是在远离热力学平衡时出现的,多种元素形成的高度有序协调的组织。
自组织的概念涵盖面很广,举凡天体,动物,空气等等,都是某种自组织。
我们平常喝的水,也是俩个氢原子和壹个氧原子形成的自组织。
而原子本身又是原子核和电子组成的自组织。
壹个复杂自组织可能是由无数个小的自组织组合而成。
能够说,我们的宇宙,是壹个由无数自组织组成的世界。
我们说某壹系统达到热力学平衡,只能说是相对于某壹层次上没有自组织,但划分到系统的最小单位上仍是由自组织组成的。
由上例可见,自组织对熵速度有影响,壹种自组织使熵速度增大,壹种自组织使熵速度减小。
自组织的运动规律也会影响熵速度。
例如人类使用太阳的光能及风能、水能代替石油等化学能的努力,最终会使宇宙熵速度减小。
自组织在壹系统中是有其发生、发展直至灭亡的过程的。
有的自组织出现后会持续不断地生存壮大下去,例如树木。
有些自组织会逐渐消亡,例如恐龙等。
自组织及其运动规律的可持续发展条件是什么?我们以人类社会和森林这俩种自组织为例。
到目前为止,人类社会是典型的使宇宙熵速度增大的自组织。
人类为了生存和发展,广泛地使用化学能,污染环境,破坏植被,在自己发展的同时使宇宙熵速度增大,破坏了生态平衡,也使自身的发展受到了严重的限制,到目前已经出现了“生存危机”。
专门研究世界性问题的罗马俱乐部指出,人类如不改初衷,照如此发展下去,不出百年就会遇到“生长的极限”,各种资源消耗殆尽,环境污染达到令人无法容忍的程度,人类文明面临大倒退。
而森林这种自组织,将光能转化为化学能储藏起来,这壹过程壹方面使熵速度降低,另壹方面森林由于储藏了化学能,其本身就成为了地球上其他生物必不可少的养料和食物。
森林在光和作用过程中,每年又释放大量氧气,从而补偿了呼吸和燃烧所消耗的氧。
总之,由于森林的种种有利于其他生物生存发展的特性,已成为生物圈中不可或缺的角色。
森林越多,地球环境就越好,就越有利于地球上其他生物生存,这已成为人们的共识。
而这壹切,都是由于森林是有利于熵速度降低的自组织。
在上述人类社会和森林俩种自组织比较中能够明显见出,使熵速度增大的自组织和使熵速度减小的自组织面对着宇宙截然不同的俩种待遇。
能够毫不夸张地说,如果地球上的人类都死光了,没有了污染,臭氧层空洞会恢复,没有了人类对大自然的种种戕害,地球上其他生物只会生活得更好。
可是如果地球上没有了森林,我们无法想象地球上其他生物将怎样生存。
我们仍能够见出,使熵速度增大的自组织,其本身的存在消耗着周围的有机资源,在环境的恶化过程中达成自己的进化,环境恶化到壹定程度必将威胁该自组织的生存;使熵速度降低的自组织,会产生有益于周边环境的各种资源,它的存在有利于周边环境的进化,该组织越发展,就会越有利于自然界,越有利于宇宙。
因此,使熵速度降低的自组织,是真正的可持续发展组织。
由之上的特例推广到壹般,就得出宇宙中自组织及其运动规律可持续发展条件:宇宙中的自组织及其运动规律的可持续发展,必须有助于降低宇宙熵速度。
符合该可持续发展条件的自组织,称为可持续发展组织。
该可持续发展条件是从特殊推广到壹般的,且其涵盖面很广,包括宇宙中任意自组织及运动规律。
这就需要去判断,在我们已知的宇宙的各种规律,是否支持该可持续发展条件。
该可持续发展条件首先意味着,宇宙中自组织及其运动规律的可持续发展和熵密切相关。
在物理学的种种规律中,熵的确扮演着壹个很特殊的角色。
三大经典物理学:牛顿定律、量子力学、爱因斯坦相对论,都是建立在时间无向的概念上。
对于这些理论来说,记录在影片上的事件,不管影片是顺放仍是倒放,见上去都行得通。
然而我们所处的世界是明显不可逆的:时间壹去不复回,人死不能复生,雕像粉碎不能复原。
这种时间的不可逆只有热力学中的熵才能表征出来。
在任何过程中,能量都要转化成热而被消耗掉;掉下来的碗碟的能量变为再也不能复原的热和声。
这种不能倒过来的损失把每个时刻加以区别,宇宙是真正在演化的。
因此能够说,熵是宇宙发展变化的源泉,宇宙中自组织及其运动规律的可持续性发展条件必须是以熵为核心的原则。
另外,从宇宙的生成过程来见,由现代物理学可得出结论,今天的宇宙取决于壹百亿到俩百亿年前,壹个体积为零,无限热的奇点的大爆炸。
大爆炸后壹秒钟,温度降低到约100亿度,此时宇宙主要包含光子、电子、中微子和它们的反粒子,仍有壹些质子和中子。
然后,宇宙在不断地膨胀及冷却着,在这个过程中出现了原子核,原子,星系,星云等等。
太阳系作为星系中的壹员,年龄大约50亿年,地球存在的头10亿或20亿年,对于任何复杂东西的发展都嫌太热,余下的30亿年左右才用于生物进化的漫长过程。
这个过程导致从最简单的组织到人类的形成。
宇宙诞生不到壹秒的时候,当时的温度高达10的27次方摄氏度,物理学家们称之为大统壹时代,此时的物理正是受基本力的大统壹理论支配的。
后来,随着宇宙的冷却,原初的统壹力化分为四种不同的力——引力,电磁力,弱作用力,强作用力。
今天复杂的物理,是由原初大爆炸时的物理“冷却”而成的。
在宇宙生成史中,有几方面值得注意。
第壹,宇宙从诞生到当下,很明显,是向着熵速度不断减小方向发展。
最初时,温度无限高,体积为零,非常接近热平衡状态。
越到后来,温度越来越低,体积有了惊人的膨胀,很明显,体积越大,热传导就越困难,达到热力学平衡就越难。
熵速度就越低。
同时,宇宙的寿命就会越长。
在宇宙目前结构中,有壹种体积僵持,使宇宙得以避免在它自己的引力下突然崩塌。
由于宇宙物质在空间中分布得极广,所以,宇宙发生爆聚时,宇宙间的物质由自由降落到形成大崩塌(假如大崩塌发生的话)所需的时间是上百亿年。
仍有壹种旋转僵持,使星系和行星系稳定下来,不会收缩到它们自己的中心。
离心力会来对抗向里的拉力。
最后,仍有核力的僵持,保持了恒星内部的核燃料消耗的速度非常缓慢。
宇宙处于这种稳定状态,得以在很长的天文时间里存在。
物理学家弗里曼.戴森的话表达了人们的迷惑不解:既然宇宙在壹路滑向最后的死亡状态,在这死亡状态中,能量的无序程度将会为极大,然而,为什么宇宙竟能象查尔斯王壹样死得这么费时?第二,宇宙得以发展到今天这样的低墒速度状态,似乎是由无数巧合造成的。
宇宙物理学家计算出,假如当初宇宙大爆炸的力量不那么强,宇宙便会很快在壹切大崩塌中缩回去。
然而,假如当初大爆炸的力量更强壹些的话,宇宙物质便会如此迅速地离散开去,星系也就不会形成了。
无论怎样说,宇宙现今的结构似乎非常微妙,全系于大爆炸造成的外冲力和向内的引力的精确平衡。
这平衡到底有多么微妙已由计算揭示了出来。
假如初始时的爆炸力有10的60次方分之1的差异,我们当下所观察到的宇宙就不会存在。
这就象从200亿光年以外的地方,射中壹个1英寸的靶,你若想真的射中,瞄准的精度就得要精确到10的60次方分之1。
在物理规律中有许多基本常量,如普郎克常数、电子电荷的大小以及质子和电子的质量比等。
令人吃惊的事实是,这些数值见来是被非常细致地调整到使当下的宇宙状态成为可能。
例如,如果电子的电荷只要稍微有点不同,则要么恒星不能燃烧氢和氧,要么它们没有爆炸过。
又如,我们所见的恒星是由引力粘结起来的,引力的强度决定了诸如恒星内部的压强之类的事情。
然而引力强度的变化哪怕是10的40次方分之1,所有的恒星便只能是蓝巨星或是红矮星,我们的太阳也不会存在。
第三,量子力学指出,我们宇宙的演化是非决定性的,物理规律甚至无法预告壹个原子的未来。
宇宙之所以演化成今天这个样子,受简单的基本定律的影响十分微小,但却会受到进化道路上的量子事件的很大的影响。
宇宙发展的各个阶段,大部分影响来自由“冻结的偶然事件”引出的大量的规律性。
某些这样的偶然事件其影响极为深远。
整个宇宙的性质就受到临近宇宙膨胀开始时刻的偶然事件的影响。
地球上生命的性质就和大约发生在40亿年前的偶然事件有关。
壹旦结局特定化以后,这样壹个事件的长期影响就可能有壹种规律性的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