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音乐_历史悠久的亚洲传统音乐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高中音乐教案《历史悠久亚洲传统音乐》
高中音乐教案《历史悠久亚洲传统音乐》一、引言亚洲传统音乐作为世界上最古老、最丰富的音乐文化之一,拥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艺术底蕴。
通过学习亚洲传统音乐,可以帮助学生了解和欣赏不同文化的音乐形式,拓展他们的音乐视野,增长他们的艺术修养。
本教案旨在通过介绍亚洲传统音乐的起源、特点和代表性作品等方面的内容,引导学生深入了解亚洲传统音乐的魅力。
二、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了解亚洲传统音乐的起源与发展;•掌握亚洲传统音乐的基本特点;•熟悉亚洲传统音乐中的代表性作品。
能力目标•能够分析和理解亚洲传统音乐的表现形式和艺术特点;•能够欣赏并表达对亚洲传统音乐作品的个人见解。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亚洲传统音乐的兴趣和热爱;•培养学生欣赏多元文化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审美修养和艺术素养。
三、教学内容与过程1. 历史与起源亚洲传统音乐有着悠久的历史,起源于古代的亚洲各国。
这部分内容将介绍亚洲传统音乐的起源、流派和发展历程,并展示其独特的魅力。
2. 特点与风格亚洲传统音乐的特点与风格千差万别,每个国家甚至每个地区都有自己独特的音乐表达方式。
这部分内容将重点介绍亚洲传统音乐的特点、乐器、演奏方式和音乐风格,例如中国的古琴、日本的箏、印度的印度长笛等。
3. 代表作品欣赏通过对亚洲传统音乐的代表性作品的欣赏和分析,帮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亚洲传统音乐的艺术魅力。
这部分内容将选择一些典型的亚洲传统音乐作品,如《流水行云》、《樱花草》、《印度之声》等,进行深入的解析和欣赏。
四、教学方法•授课讲解:通过讲解、示范和演示等手段,介绍亚洲传统音乐的起源、特点和发展历程等内容。
•听觉欣赏:通过播放亚洲传统音乐的录音或视频,引导学生聆听并欣赏音乐作品,培养其音乐审美能力。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亚洲传统音乐的理解和感受,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
•创作表演:鼓励学生创作属于自己的亚洲传统音乐作品,并进行表演,展示他们的音乐才能和想象力。
高中音乐_历史悠久的亚洲传统音乐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历史悠久的亚洲传统音乐》教学设计一、课标分析《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中指出:世界的和平发展有赖于对不同民族文化的理解和尊重。
在强调弘扬民族音乐文化的同时,还应以开阔的视野,体验、学习、理解和尊重世界其他国家和民族的音乐文化。
通过音乐教学,使学生树立平等的多元文化价值观,珍视人类文化遗产,以利于我们共享人类文明的一切优秀成果。
二、教材分析《历史悠久的亚洲传统音乐》是人音版《音乐鉴赏》中第五单元第十节的内容。
教材选用了亚洲音乐文化区中东亚、南亚、东南亚和西亚的代表性音乐进行鉴赏,以了解亚洲音乐及各音乐文化区的风格特征。
三、教学建议分析聆听音乐时,倡导对音乐作品整体性的感知与体验,设计具有探究性和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感受与理解音乐作品。
四、教学目标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鉴赏东亚各国音乐片段、《欢迎》、《巴雅提木卡姆》《星星索》等具有代表性的亚洲传统音乐,通过对音乐作品的音响、情绪、内涵的感受和理解,增强学生的音乐文化素养,拓展音乐视野,理解和尊重文化的多样性。
2、过程与方法目标:以亚洲音乐注重旋律的横向发展为本节课的教学主线,聆听东亚、南亚、西亚和东南亚的代表性音乐,探究其旋律特点。
3、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探究东亚、南亚、西亚和东南亚的音乐风格,明确东亚音乐以五声音阶为主的旋律特点、以印度音乐为代表的南亚音乐高度发展的旋律等区域音乐风格特点。
理解亚洲音乐历史悠久、注重音响的横向发展,丰富、多样化、高度发展的旋律等代表性特征。
五、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东亚、南亚音乐的旋律特点。
2、教学难点:亚洲音乐注重音响的横向发展,丰富、多样化、高度发展的旋律等代表性特征。
六、教学方法讲授法、欣赏法、对比法、交流法、操作法、小组互助探究法。
七、课前准备多媒体教学工具、课件、吉他、钢琴。
八、教学过程1、环节一:组织教学2、环节二:导入新课对比聆听《第六(田园)交响曲》和《金蛇狂舞》的音乐片段。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了解欧洲古典音乐重视音乐纵向和声的发展,而亚洲音乐则注重旋律的横向发展。
人音版高一音乐鉴赏教案设计:第十节 历史悠久的亚洲传统音乐
历史悠久的亚洲传统音乐一、教材分析:《历史悠久的亚洲传统音乐》是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音乐鉴赏》中第五单元“历史悠久的亚洲传统音乐”第十节的内容。
本课是此内容。
本课通过对东南亚音乐的认识,让学生体验并感受东南亚音乐的魅力。
二、学情分析高一的学生抽象逻辑思维能力迅速发展,思维的概括与组织能力进一步提高,情感更加丰富,并逐步稳定。
虽然高中生对东南亚音乐知识了解较少,但是学生好奇心强、求知欲望盛,具有很强的自我探索意识,对音乐能进行一定的概括归纳。
三、教学目标知识和技能:欣赏越南、泰国、中国、印度尼西亚国家音乐,初步了解东南亚音乐以及“克隆宗”音乐风格特点,学习并演唱歌曲,提高审美能力。
过程和方法:1、通过教师的引导,能体验“克隆宗”音乐风格特点,并进行演唱。
2、通过互动和探究,培养创新能力,进一步掌握东南亚音乐的知识。
3、在讨论、体验中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参与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在了解东南亚音乐丰富多彩、独特神秘的魅力基础上增进审美情趣。
通过欣赏《千手观音》,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美好情感,增加中国与东盟国家的联系。
四、教学重难点重点:鉴赏越南、泰国、中国、印度尼西亚国家音乐,掌握“克隆宗”音乐风格特点。
难点:培养学生的认识能力和对亚洲音乐喜爱的兴趣。
五、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钢琴等六、教学课时:1课时七、教学过程(一)师生问好师:同学们,今天老师将以一种新的形式向你们问好,泰语:沙瓦迪卡,表示你好的意思,你们可以双手合十来回敬,一起说:“沙瓦迪卡”。
请坐下。
(二)欣赏导入出示课件马来西亚风光图片,教师表演马来西亚歌舞《RASA SAYANG》。
师:同学们,请你们伸出热情的双手配合老师拍打着节奏,我们一起走进魅力东南亚音乐之旅。
师:非常感谢大家,同学们能猜出刚才老师所表演的舞蹈是亚洲哪个国家的舞蹈吗?或是那个地域的舞蹈?生:马来西亚师:很好,那么这个舞蹈,它有什么突出的特点?善于运用身体哪个部位表现情感?生:手上师:马来西亚的舞蹈多采用这种变化无穷的舞蹈手语动作来向大家展现他们非常丰富多彩,独特神秘的歌舞音乐,这种独特的手语动作也是东南亚国家音乐文化的一种重要表现形式,刚才我们师生问好所说的是哪个国家的语言?生:泰国师:它地属于哪个地区?生:东南亚师:没错,马来西亚和泰国地属于东南亚,而他们的音乐属于东南亚音乐区。
高中音乐教案高中音乐《历史悠久的亚洲传统音乐》教学设计.docx
高中音乐教案高中音乐《历史悠久的亚洲传统音乐》教学设计高中音乐《历史悠久的亚洲传统音乐》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本课学习内容,旨在引导学生探究亚洲的音乐文化。
亚洲音乐是世界音乐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中国高素质的社会主义年轻人应该学习一切对提高自身科学文化素质有益的东西,真正做到弘扬民族文化、尊重多元文化。
《欢迎》是印度拉贾斯坦的一首著名民间乐曲,具有鲜明的印度音乐特色。
《四岁红鬃马》运用了蒙古独特的“呼麦”演唱形式。
《星星索》是一首印度尼西亚情歌,表达对心爱姑娘的深切思念之情。
二、教学目标:(一):欣赏几首有代表性的亚洲传统音乐,引导学生感受、体验亚洲音乐的风格特征。
(二):初步知道亚洲音乐的概况,知道亚洲音乐文化与地理、经济、民族、宗教等因素的密切关系。
(三):初步认识印度尼西亚的“克隆钟”歌曲、印度的“萨朗吉“的音乐特点。
三、教学重点:掌握亚洲音乐特点,特别是印度和印度尼西亚音乐的风格。
主要欣赏《星星索》和《欢迎》。
四、教学过程教师提问:亚洲不仅是世界上陆地面积最大的洲,而且人口也是最多的。
几千年来,在这块土地上产生了灿烂的音乐文化,除我们熟知的中国音乐外,大家还知道有哪些呢?(学生根据他们所学的地理知识和平时的了解作出回答五个音乐文化区)教师总结:印度音乐在南亚次大陆欣欣向荣,还有西亚的阿拉伯古典音乐、日本的雅乐、朝鲜的唐乐……亚洲音乐呈现出一幅幅千姿百态、独具东方神韵的图象。
现在,就让我们一起走入神秘的亚洲音乐世界。
(一):印度民间乐曲《欢迎》1:播放印度电影《阿育王》中的歌舞片段,让学生欣赏并思考问题。
(学生回答:这是印度题材的电影)。
接下来我继续让学生说出他们对印度了解的相关知识。
学生从服装,舞蹈,歌声等探讨了印度文化的特色。
2:欣赏作品:用课件出示《欢迎》的结构以及各部分的演奏乐器个音乐情绪。
首先对整首乐曲的轮廓做介绍,以便学生对乐曲的理解。
根据图示先上作品并鼓励学生随着音乐用手臂和手指划出旋律音乐进行,比如曲线、波浪线等,这环节主要是引导学生去感受和体验印度音乐的风格特点,完成教学难点。
《历史悠久的亚洲传统音乐》精品教案
《历史悠久的亚洲传统音乐》教学设计教学设计:历史悠久的亚洲传统音乐
目标:
1.了解亚洲传统音乐的历史和分布
2.掌握至少一种亚洲传统乐器的演奏技巧
3.学习并表演一首经典的亚洲传统音乐作品
教学资源:
1.亚洲传统音乐的录音及视频资料
2.乐器:如古筝、二胡、尺八等
3.乐谱及教材
4.录音设备和音响设备
教学流程:
第一课:介绍亚洲传统音乐的历史和分布(30分钟)
1.通过图片和视频介绍亚洲传统音乐的发展历程和地理分布,包括中国、印度、日本、韩国等国家的传统音乐。
2.引导学生思考亚洲传统音乐与西方音乐的区别和共同点。
第二课:介绍亚洲传统乐器及其演奏技巧(60分钟)
1.选择一种亚洲传统乐器进行介绍,比如古筝。
2.通过演示和示范,介绍古筝的起源、结构和演奏技巧。
3.让学生实际尝试演奏古筝,了解其独特的音乐特点。
第三课:学习演奏一首经典的亚洲传统音乐作品(90分钟)
1.选择一首简单易学的亚洲传统音乐作品,如《茉莉花》。
2.逐步教授乐曲的各个部分,并引导学生练习演奏。
3.分组训练学生,组织他们进行音乐表演。
第四课:进行音乐表演及回顾总结(30分钟)
1.学生进行音乐表演,展示他们学习到的亚洲传统音乐作品。
2.教师总结课程内容,强调亚洲传统音乐的重要性和美妙之处。
3.鼓励学生继续学习和探索亚洲传统音乐,并欣赏不同国家和地区的传统音乐作品。
通过这个教学设计,学生将能够深入了解亚洲传统音乐的历史和文化背景,掌握至少一种亚洲传统乐器的演奏技巧,并学习并表演一首经典的亚洲传统音乐作品,从而增进对亚洲音乐的理解和欣赏,丰富自己的文化体验。
高中音乐_历史悠久的亚洲传统音乐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教学设计】历史悠久的亚洲传统音乐_音乐_高中__一.设计理念“感受体验音乐的民族文化特征,认识理解音乐与人民生活、劳动习俗的关系”,是《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在《音乐鉴赏》模块中的一项重要学习内容。
本单元选编了《亚非音乐神韵》的教学内容安排,其主要目的是通过教学实践活动,引导学生探究亚洲的音乐文化。
通过对音乐作品的音响、形式、情绪、格调、人文内涵的感受与理解,使学生形成健康向上的审美观,在真、善、美的艺术世界中受到陶冶、培养高尚的情操和健全的品格。
为了体现新课程标准“重视音乐实践,增强创造意识;弘扬民族音乐,了解多元文化”的理念,在教学活动中的注重学生的实践过程,充分发挥学生的艺术创造意识,激发学生参与音乐实践活动的积极性,从而获得真正的审美体验。
二.设计思路1.确立主题:以亚洲的地理方位为线索,通过学生聆听音乐,分析音乐要素,了解亚洲音乐文化区的民族民间音乐特点。
2.课堂准备:所选的音乐紧扣教材,为了增强学生对亚洲音乐文化区民族音乐的感受和理解,也为了培养学生的兴趣,除教材所提供的音响材料外,还增加了一些相关的具有代表性的音响和音像资料及图片资料。
3.课件运用:课件制作力求体现新课标的精神,体现多媒体辅助教学的优越性。
在科学性方面,注意教学内容与教学逻辑的有机结合,教学步骤跳转灵活。
在艺术性方面,课件中的文字、图形、图像及声音等教学资源的选择上、表达形式上尽量达到构图优美、色彩协调、形象生动和风格统一。
在技术性方面,根据各班学情的不同,各级层次的进入、退出都安排得机动灵活,并且充分调动学生的视觉、听觉器官,达到视听结合,体现了多媒体的交互性。
4.学情分析:高中一年级的学生经过初中三年音乐课的学习,已经具备了一些音乐鉴赏经验和音乐理论基础,认知和分析能力都有所增强,所以聆听音乐后进行一些音乐要素的分析,归纳总结亚洲的音乐特点完全可以做到。
三.教学目标1.认真聆听与体验亚洲音乐文化区域内各国的民族民间音乐,并能随乐哼唱歌曲片段。
高中音乐人音社必修教案第十节历史悠久的亚洲传统音乐
课题:《历史悠久的亚洲传统音乐》一、学习目标:1、通过欣赏《四岁的红鬃马》、《欢迎》、和《星星索》等几首有代表性的亚洲传统音乐,引导学生感受、体验亚洲传统音乐的地域特色和风格特征。
2、通过交流讨论法,合作探究法、竞赛等方式,激发学生了解多元化的兴趣和热爱世界优秀音乐作品的热情。
3、学会尊重民族文化、理解多元文化,造就完美人格,促进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和谐。
学习重点: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去尝试接受多元的民族文化,尊重多元文化。
学习难点:比较与分析不同文化背景下各个国家音乐的风格和特点。
二、学习过程:1.自主预习提问:这首音乐作品属于哪一民族音乐?有什么特点?表现出怎样的意境和内涵?播放三段不同国家的音乐《阿里郎》、《哎呦妈妈》、《快乐的舞蹈》,让学生判断是哪一国家歌曲?2.合作探究新课:亚洲音乐之旅(一)音乐旅行第一站:东亚音乐文化区(蒙古)1)、欣赏呼麦《四岁的红鬃马》,学生对作品的风格进行讨论。
2)、通过视频欣赏,更加了解呼麦唱法的特点和蒙古民歌特征。
3)、教师引领,学生演唱蒙古民歌。
(二)音乐旅行第二站:东南亚音乐文化区(印尼)1)、听赏印尼民歌《星星索》,注意歌中的伴唱。
2)、“星星索”伴唱在歌曲中起到什么作用(三)音乐旅行第三站:南亚音乐文化区(印度)1)、欣赏一段有关“祈雨”的印度歌舞表演。
2)、介绍印度民间乐器萨朗吉、西塔尔,听赏印度民间乐曲《欢迎》。
边听边思考印度音乐的特点。
(四)音乐旅行第四站:东亚音乐文化区(韩国)1)、欣赏韩国民歌《阿里郎》2)、欣赏韩国流行音乐3.展示提升学唱歌曲中的伴唱,要求学生注意歌唱的状态。
在学生能比较熟练的演唱基础上,教师演唱主旋律,和学生合作。
4.知识归纳:1)呼麦:是蒙古国人民和我国蒙古族人民中特有的一种民间唱法,指一个人在演唱时能同时发出两个高低不同的声音。
2)克隆宗:是印度尼西亚音乐与16世纪传入的葡萄牙音乐相结合的产物,乐句节奏多前紧后松。
三、当堂检测:1)请回答印度国家音乐的特点?并跟随音乐展示舞蹈。
历史悠久的亚洲传统音乐教案03
课题摘要
学科
音乐
学段
高中
年级
高一
单元
五
教材版本
人民音乐出版社
课程名称
历史悠久的亚洲传统音乐
一、学习内容分析
1.教材分析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音乐《音乐鉴赏》第五单元第十节《历史悠久的亚洲传统音乐》,在教学过程中,介绍音乐的传统乐器,欣赏《星星索》《欢迎》《巴雅提木卡姆》,要引导学生感受、体验音乐音乐的风格特征。
2.学情分析
高一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文化基础,自身具备一定的理解判断,思考和分析的能力。但是对于现今丰富多彩的音乐世界,良莠不齐的流行音乐充斥着高中学生耳朵。什么是经典?什么是优秀的音乐作品?学生是困惑的,这也与当今社会教育理念有关,同时,大部分高中学生音乐知识薄弱而且差异性较大。此时就需要教师担当起“解惑”的任务,从而更多的,更准确的向学生传达音乐知识,带给学生更多的音乐体验。
教学环节
活动设计
信息技术使用说明
导入
视频
视频播放
过程
音乐赏析
课件演示及讲解
小结
传统音乐的形成趋势
课件演示及讲解、讨论
四、教学评价设计
1.评价方式与工具
□课堂提问□书面练习□制作作□测验□其它
3.教学目标(含重难点)
1、欣赏《星星索》《欢迎》《巴雅提木卡姆》,引导学生感受、体验印度音乐的风格特征。(重点内容)
2、初步了解亚洲各区域的音乐风格特色。
3、拓展“民族和宗教对亚洲音乐的影响”的讨论与思考(难点内容)
二、教学环境选择
■简易多媒体教室□交互式电子白板□网络教室□移动学习环境
三、教学过程设计
人音版高中音乐鉴赏第五单元《历史悠久的亚洲传统音乐》教学设计
东方神韵人音版高中音乐鉴赏第五单元《历史悠久的亚洲传统音乐》教学设计一、研究教材音乐作为一种人类文明的文化现象,一直伴随着人类的整个历史发展过程,可以说:有人的地方就有音乐。
亚洲作为人类古代文明最发达的地区之一,孕育和滋养了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中的古巴比伦、古印度和中国。
这三大文明对全世界文明的发展产生过深远的影响。
亚洲有东亚、南亚、东南亚、中亚和西亚等五个音乐文化区。
虽然这五个地区的音乐风格各异,但仍有一定联系并产生相互影响。
中国属于东亚音乐文化区,中国音乐渊源流长,博大精深,世所罕见。
日本的雅乐、朝鲜的唐乐和乡乐以及蒙古音乐都受到中国音乐文化的影响,其音乐最大特点是旋律多采用五声音阶。
课文中所选的作品《四岁的红鬃马》(蒙古)的旋律就是采用五声音阶,结合蒙古族特有的古老唱法“呼麦”来演唱。
东南亚地区是东西方文化的交通要道。
它的音乐文化受到印度、伊斯兰,中国以及近代西方殖民文化的影响,特别是中国音乐文化的影响。
比如印尼的“克隆宗歌曲”和“甘美兰音乐”就有明显的中国音乐印迹。
南亚音乐既保留了印度古典音乐的精华,又吸收了古波斯、古罗马的音乐元素。
其旋律,节奏体系得到高度发展,有着多样的音阶调式和独特的装饰音体系。
比如印度民间器乐曲《欢迎》就具有以上的特征:那各式各样的滑音、装饰音,那绵延不断的旋律,那曲线式的音乐进行以及多变的节奏。
中亚和西亚同属于伊斯兰文化,其音乐风格截然不同于东亚音乐。
一般的人容易将其与印度音乐混淆,实际上是印度音乐吸收了西亚中亚音乐的特点。
同理,阿拉伯音乐也对我国新疆音乐产生影响。
比如阿塞拜疆的《巴雅提木卡姆》和新疆的《十二木卡姆》既有各自的特点又有一定的联系。
二、本课教学要求基本1、通过聆听《四岁的红鬃马》、《星星索》、《欢迎》、《巴雅提木卡姆》,感要求受、体会亚洲传统音乐部分地区的风格特征。
2、初步了解亚洲音乐的概况,知道亚洲音乐文化与地理、经济、民族、宗教等因素的密切关系。
3、初步认识蒙古呼麦、印度尼西亚克隆宗歌曲、印度萨朗吉的音乐特点。
第十节历史悠久的亚洲传统音乐教学反思03
历史悠久的亚洲传统音乐教学反思
本课从新课程理念——以学生为主体培养学生兴趣,扩大音乐视野出发,本节课我采用:介绍——问题的提出——聆听——实践——讲解(介绍相关知识)——讨论——感受的方法来学习。
在授课中简单介绍地理知识,风土人情,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
但是在课堂讲解地理知识的时候显的有点枯燥,这里应该改进一下,再者我在介绍《星星索》做动作的时候应该渲染力再强一点。
着重介绍印度音乐的特点,深入度不够。
针对本校学生音乐基础,在使用音乐新教材的同时,想方设法,找资料,激发学生兴趣,提高课堂效率,反思具体为:
一、本课注重活动,在欣赏中间不断穿插活动,使学生始终处于一个兴奋的欣赏状态,取得了效益。
二、请学生参与互动也大大提高了学生欣赏的情趣,激活了课堂气氛,产生了令人振奋的教学效果。
三、注重教学语言的幽默、风趣,也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四、课件的作用,真正是恰到好处。
课后调查表明,学生称本节课非常有新意,很喜欢这节课,并对本节课中的印度歌舞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音乐欣赏课能真正达到了“为每个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了基础”的目标,当今科学技术和经济迅猛发展,音乐在促进人的发展和推动社会进步方面的作用越来越突出,高中音乐鉴赏课的“人文式”教学必将散发出独特的魅力。
《历史悠久的亚洲传统音乐》教学设计
《历史悠久的亚洲传统音乐》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本课学习内容,旨在引导学生探究亚洲的音乐文化。
亚洲音乐是世界音乐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中国高素质的社会主义年轻人应该学习一切对提高自身科学文化素质有益的东西,真正做到弘扬民族文化、尊重多元文化。
《欢迎》是印度拉贾斯坦的一首著名民间乐曲,具有鲜明的印度音乐特色。
《四岁红鬃马》运用了蒙古独特的“呼麦”演唱形式。
《星星索》是一首印度尼西亚情歌,表达对心爱姑娘的深切思念之情。
二、教学目标:(一):欣赏几首有代表性的亚洲传统音乐,引导学生感受、体验亚洲音乐的风格特征。
(二):初步知道亚洲音乐的概况,知道亚洲音乐文化与地理、经济、民族、宗教等因素的密切关系。
(三):初步认识印度尼西亚的“克隆钟”歌曲、印度的“萨朗吉“的音乐特点。
三、教学重点:掌握亚洲音乐特点,特别是印度和印度尼西亚音乐的风格。
主要欣赏《星星索》和《欢迎》。
四、教学过程教师提问:亚洲不仅是世界上陆地面积最大的洲,而且人口也是最多的。
几千年来,在这块土地上产生了灿烂的音乐文化,除我们熟知的中国音乐外,大家还知道有哪些呢?(学生根据他们所学的地理知识和平时的了解作出回答五个音乐文化区)教师总结:印度音乐在南亚次大陆欣欣向荣,还有西亚的阿拉伯古典音乐、日本的雅乐、朝鲜的唐乐……亚洲音乐呈现出一幅幅千姿百态、独具东方神韵的图象。
现在,就让我们一起走入神秘的亚洲音乐世界。
(一):印度民间乐曲《欢迎》1:播放印度电影《阿育王》中的歌舞片段,让学生欣赏并思考问题。
(学生回答:这是印度题材的电影)。
接下来我继续让学生说出他们对印度了解的相关知识。
学生从服装,舞蹈,歌声等探讨了印度文化的特色。
2:欣赏作品:用课件出示《欢迎》的结构以及各部分的演奏乐器个音乐情绪。
首先对整首乐曲的轮廓做介绍,以便学生对乐曲的理解。
根据图示先上作品并鼓励学生随着音乐用手臂和手指划出旋律音乐进行,比如曲线、波浪线等,这环节主要是引导学生去感受和体验印度音乐的风格特点,完成教学难点。
高中音乐_走进亚洲传统音乐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中⾳乐_⾛进亚洲传统⾳乐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导⼊:印度歌舞表演《祖⽐杜⽐》师:属于哪个州?新授;:《历史悠久的亚洲传统⾳乐⽂化》⾳乐旅⾏第⼀站:南亚印度欣赏三段⾳乐⽚段⼩提琴⼆胡萨朗吉师:哪件乐器是印度的与乐器?介绍萨朗吉引出西塔尔分段欣赏《欢迎》引⼦:⼏件乐器?旋律特点?速度?A部分:什么乐器在演奏?旋律特点⼜是什么样的?速度发⽣的了什么样的变化?B部分:旋律特点什么样⼦的?速度有没有改变?情绪是什么样⼦的?总结印度⾳乐特点:1、滑⾳和装饰⾳2、器乐曲中多持续⾳3、波浪型曲线式的旋律进⾏4、即兴性整体聆听《欢迎》深⼊体会总结的印度⾳乐特点?欣赏印度电影⽚段《燃烧的烈⽕》问:1、歌曲的演唱有什么样的特点?2、舞蹈有什么样的特点?总结:多项选择题选出印度⾳乐的特点⾳乐旅⾏第⼆站:东南亚印度尼西亚讲解千岛之国聆听印尼歌曲《星星索》问:伴唱是什么?能否模唱?节奏有什么样的特点?声⾳有什么样的特点?讲解克隆宗分析,《星星索》A+B+A'带再现的单三部曲式师⽣互动:演唱《星星索》加深学⽣对这⾸歌曲的理解!总结印尼《星星索》的特点⾳乐履⾏第三站:东亚蒙古聆听《四岁的红棕马》问:声⾳有什么样的特点?和我们之前听的什么地⽅的歌曲⼀样?问:表达了什么样的⼼情?问:这部分乐曲属于蒙古族长调还是短调?亚洲⾳乐⽂化是世界⾳乐⽂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希望同学们在课下搜集更多的资料,把具有东⽅精神的亚洲⾳乐⽂化传承下去。
学校的学⽣⼤都来⾃农村,进⼊⾼⼀后通过3个⽉的⾳乐鉴赏的学习已经掌握了⼀定的鉴赏⽅法和⾳乐知识技能,教师需要引导学⽣前所教给学⽣的⼀些⾳乐要素来分析,鉴赏乐曲。
本节课通过对⾳乐的⼀系列的分析,鉴赏,提问,师⽣之间的互动,等⼀系列的安排,学⽣对亚洲⾳乐有了⼀定的了解,并能够掌握住各⾳乐区的不同的⾳乐风格。
师⽣互动更是使学⽣的积极性得到的充分的调动,总体来说整堂课的效果还是可以的!本节课所选的具有代表性的亚洲地区的4⾸歌曲和乐曲,⽐较⽽⾔,其中可以以印度尼西亚的《星星索》和印度的《欢迎》作为欣赏的重点,着重体验他们的⾳乐风格和特征。
高中音乐鉴赏历史悠久的亚洲传统音乐教案 历史悠久的亚洲传统音乐教案 高中音乐鉴赏教案
高中音乐鉴赏历史悠久的亚洲传统音乐教案历史悠久的亚洲传统音乐教案高中音乐鉴赏教案。
高中音乐鉴赏《历史悠久的亚洲传统音乐》教案一一、教材分析:本课学习内容,旨在引导学生探究亚洲的音乐文化。
亚洲音乐是世界音乐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中国高素质的社会主义年轻人应该学习一切对提高自身科学文化素质有益的东西,真正做到弘扬民族文化、尊重多元文化。
《欢迎》是印度拉贾斯坦的一首著名民间乐曲,具有鲜明的印度音乐特色。
《四岁红鬃马》运用了蒙古独特的呼麦演唱形式。
《星星索》是一首印度尼西亚情歌,表达对心爱姑娘的深切思念之情。
二、教学目标:(一):欣赏几首有代表性的亚洲传统音乐,引导学生感受、体验亚洲音乐的风格特征。
(二):初步知道亚洲音乐的概况,知道亚洲音乐文化与地理、经济、民族、宗教等因素的密切关系。
(三):初步认识印度尼西亚的克隆钟歌曲、印度的萨朗吉的音乐特点。
三、教学重点:掌握亚洲音乐特点,特别是印度和印度尼西亚音乐的风格。
主要欣赏《星星索》和《欢迎》。
四、教学过程教师提问:亚洲不仅是世界上陆地面积最大的洲,而且人口也是最多的。
几千年来,在这块土地上产生了灿烂的音乐文化,除我们熟知的中国音乐外,大家还知道有哪些呢?(学生根据他们所学的地理知识和平时的了解作出回答五个音乐文化区)教师总结:印度音乐在南亚次大陆欣欣向荣,还有西亚的阿拉伯古典音乐、日本的雅乐、朝鲜的唐乐亚洲音乐呈现出一幅幅千姿百态、独具东方神韵的图象。
现在,就让我们一起走入神秘的亚洲音乐世界。
(一):印度民间乐曲《欢迎》1:播放印度电影《阿育王》中的歌舞片段,让学生欣赏并思考问题。
(学生回答:这是印度题材的电影)。
接下来我继续让学生说出他们对印度了解的相关知识。
学生从服装,舞蹈,歌声等探讨了印度文化的特色。
2:欣赏作品:用课件出示《欢迎》的结构以及各部分的演奏乐器个音乐情绪。
首先对整首乐曲的轮廓做介绍,以便学生对乐曲的理解。
根据图示先上作品并鼓励学生随着音乐用手臂和手指划出旋律音乐进行,比如曲线、波浪线等,这环节主要是引导学生去感受和体验印度音乐的风格特点,完成教学难点。
高中音乐_历史悠久的亚洲音乐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第十节《历史悠久的亚洲传统音乐》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欣赏《四岁的红鬃马》、《欢迎》、《巴雅提木卡姆》和《星星索》等几首有代表性的亚洲传统音乐,引导学生感受、体验亚洲传统音乐的风格特征。
2.学生自学亚洲音乐的概况,了解亚洲各地区音乐文化与地理、经济、民族、宗教等因素的密切关系,加深对亚洲传统音乐风格的理解。
3.认识蒙古的呼麦、印度的萨朗吉和印度尼西亚的克隆宗歌曲的音乐特点。
教学重点:掌握亚洲音乐,特别是南亚——印度和东南亚——印度尼西亚音乐的风格特点。
教学难点:用手划出体现印度音乐旋律特点的线条;感受克隆宗歌曲“一紧一松”的特点,利用手边工具创编音乐。
课间大屏幕显示课题:历史悠久的亚洲传统音乐。
(背景音乐是《欢迎》)一、组织教学二、导入人类在漫长的岁月里创造了丰富多彩的音乐文化。
亚洲是人类古代文明最发达的地区之一。
亚洲传统音乐具有悠久的历史,亚洲灿烂的音乐文化是人类音乐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其他大陆音乐的发展产生过巨大的影响。
亚洲可分为五个音乐文化区:东亚、南亚、东南亚、中亚和西亚。
(屏幕上出示亚洲区域图,由学生上来指出五个音乐文化区的位置)三、新课(一)同学们,图片中美丽姑娘是哪国的?(学生都在猜测)她是印度的,处于哪个音乐文化区呢?(学生回答:南亚)这个国家虽然经济文化相对比较落后,但文化相当繁荣,比如印度的美女(课件出示四张印度美女像),最近的几届世界小姐选举都由印度小姐当选。
请同学们看拓展与探究第4题,聆听三个音乐片段,判断它们是由什么乐器演奏的?(背景是一张印度音乐的演奏图)第一段:小提琴优美、含蓄第二段:二胡柔美、深沉第三段:?它的音色有点接近什么啊?(学生回答:小提琴)对了,它是印度这个弦乐之国,最精巧的一种弓弦乐器——萨朗吉演奏的(出示图片),这个印度的“小提琴”,是由硬木雕出来的,长方形,有4根弦,10—20根共鸣弦,演奏时可坐可站。
在印度有一种奇特的现象,西方传入的乐器如小提琴、吉他等都彻底地印度化了,灵魂完全属于印度,这件乐器(出示演奏图)音色和吉他非常接近,被称为“西塔尔”,这些都说明印度传统音乐强大的生命力。
高中音乐_历史悠久的亚洲传统音乐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历史悠久的亚洲传统音乐》课型:欣赏课年级:高中一年级课时:一课时教学内容:1.了解亚洲音乐的概况2.学唱歌曲《星星索》的旋律片段3.了解认识印度音乐特征教学目标: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学习对提高自身科学文化素质有益的东西,了解亚洲音乐的概况,弘扬民族文化,尊重多元文化2.过程与方法:以聆听和学唱为教学活动的中心,通过学唱《星星索》初步了解印度尼西亚“克隆宗歌曲”的特点。
用对比,总结等方法激发学生兴趣。
通过画旋律线,欣赏印度歌舞等活动去发现印度音乐的风格特征。
3.知识与技能:了解印度尼西亚“克隆宗歌曲”认识印度乐器“萨朗吉”等教学重点:1,了解“克隆宗歌曲”《星星索》的旋律节奏特点2,认识印度音乐风格特征教学难点:《星星索》的二声部演唱教学方法:引导,欣赏,对比,示范,体验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课件播放MV《重逢》教学过程:一、导入:师:同学们,课间我们听到的这首大气恢弘的歌曲大家知道它叫什么名字吗?生。
师:这首歌曲是由我国著名的两位歌唱家毛阿敏,孙楠演唱的。
2010年广州亚运会会歌《重逢》。
歌曲中反复演唱“Asia(A sha)太阳升起的地方,Asia古文明的殿堂……”那么“Asia”是什么意思啊?(板书)生:亚洲师: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亚洲,揭开亚洲传统音乐的神秘面纱……二、新授:(一)、认识亚洲音乐文化区。
师:人类在漫长的岁月里创造了丰富多彩的音乐文化,亚洲是人类文明最发达的地区之一,亚洲传统音乐具有悠久的历史,是人类音乐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对其他大陆音乐的发展产生过巨大的影响。
通常我们把亚洲分为五个音乐文化区,他们是:东亚,南亚,东南亚,中亚,和西亚(出示地图)师:下面就让我们来聆听一首歌曲,同学们想一想这是哪一个国家的民歌?属于哪一个音乐文化区呢?(播放音乐《阿里郎》)生……师:是的,朝鲜属于东亚地区,东亚音乐旋律丰富,乐器种类繁多,并有多种多样的民歌、戏曲、说唱和舞蹈等。
师:好,我们再来欣赏一段音乐。
《第十节 历史悠久的亚非传统音乐》教学设计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高中音乐人音版必修音乐鉴赏
《历史悠久的亚非传统音乐》教学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 了解亚非传统音乐的历史演变和地域特点;2. 掌握亚非传统音乐的基本乐器和演奏技巧;3. 理解亚非传统音乐对当地文化和社会的影响。
二、教学重难点:1. 重点:了解亚非传统音乐的风格和特点,掌握基本的乐器演奏技巧;2. 难点:理解亚非传统音乐在历史演变中的文化和社会背景,以及与当地文化的紧密联系。
三、教学准备:1. 准备相关音频、视频资料,包括亚非传统音乐的演奏和介绍;2. 准备乐器道具,如鼓、琴、笛等;3. 制作PPT课件,展示亚非地图和相关图片;4. 安排互动环节,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和体验。
四、教学过程: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了解亚非传统音乐的基本特点,掌握欣赏亚非传统音乐的方法,并能够初步欣赏亚非传统音乐。
教学过程可以分为以下几个环节:1. 导入新课:通过播放一段亚非传统音乐的视频片段,引导学生进入亚非传统音乐的世界,激发学生对亚非传统音乐的兴趣。
2. 介绍亚非传统音乐的特点:通过讲解和展示图片,让学生了解亚非传统音乐的基本特点,如节奏、旋律、乐器、表演形式等。
3. 欣赏亚非传统音乐:起首播放一段具有代表性的亚非传统音乐,引导学生通过听、看、感受等方式,深入了解音乐的节奏、旋律、乐器等元素。
接着,让学生自主选择一首亚非传统音乐进行欣赏,并分享自己的感受。
4. 小组讨论: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盘绕“为什么亚非传统音乐深受人们的喜爱”、“如何欣赏和理解亚非传统音乐”等问题展开讨论。
教师适时参与小组讨论,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和交流。
5. 教师点评与总结:在讨论结束后,教师对学生的讨论进行点评和总结,强调亚非传统音乐的奇特魅力,并引导学生掌握欣赏亚非传统音乐的方法。
同时,教师还可以介绍一些闻名的亚非传统音乐家和乐队,鼓励学生课下继续欣赏和学习。
6. 安置作业:要求学生课下搜集一些亚非传统音乐的视频或音频资料,并分享给其他同砚。
通过这种方式,学生们不仅能够更加直观地了解亚非传统音乐的文化内涵和表现形式,还能增强他们的文化认识和音乐鉴赏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历史悠久的亚洲传统音乐》教学设计一、课标分析《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中指出:世界的和平发展有赖于对不同民族文化的理解和尊重。
在强调弘扬民族音乐文化的同时,还应以开阔的视野,体验、学习、理解和尊重世界其他国家和民族的音乐文化。
通过音乐教学,使学生树立平等的多元文化价值观,珍视人类文化遗产,以利于我们共享人类文明的一切优秀成果。
二、教材分析《历史悠久的亚洲传统音乐》是人音版《音乐鉴赏》中第五单元第十节的内容。
教材选用了亚洲音乐文化区中东亚、南亚、东南亚和西亚的代表性音乐进行鉴赏,以了解亚洲音乐及各音乐文化区的风格特征。
三、教学建议分析聆听音乐时,倡导对音乐作品整体性的感知与体验,设计具有探究性和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感受与理解音乐作品。
四、教学目标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鉴赏东亚各国音乐片段、《欢迎》、《巴雅提木卡姆》《星星索》等具有代表性的亚洲传统音乐,通过对音乐作品的音响、情绪、内涵的感受和理解,增强学生的音乐文化素养,拓展音乐视野,理解和尊重文化的多样性。
2、过程与方法目标:以亚洲音乐注重旋律的横向发展为本节课的教学主线,聆听东亚、南亚、西亚和东南亚的代表性音乐,探究其旋律特点。
3、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探究东亚、南亚、西亚和东南亚的音乐风格,明确东亚音乐以五声音阶为主的旋律特点、以印度音乐为代表的南亚音乐高度发展的旋律等区域音乐风格特点。
理解亚洲音乐历史悠久、注重音响的横向发展,丰富、多样化、高度发展的旋律等代表性特征。
五、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东亚、南亚音乐的旋律特点。
2、教学难点:亚洲音乐注重音响的横向发展,丰富、多样化、高度发展的旋律等代表性特征。
六、教学方法讲授法、欣赏法、对比法、交流法、操作法、小组互助探究法。
七、课前准备多媒体教学工具、课件、吉他、钢琴。
八、教学过程1、环节一:组织教学2、环节二:导入新课对比聆听《第六(田园)交响曲》和《金蛇狂舞》的音乐片段。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了解欧洲古典音乐重视音乐纵向和声的发展,而亚洲音乐则注重旋律的横向发展。
点明本节课的教学主线。
3、环节三:东亚音乐课件先后出示中国、蒙古、朝鲜、日本四个国家的代表民歌或音乐的谱例,引导学生分别聆听音乐并进行小组合作探究:在这些音乐中主要使用了哪几个音?各自的音乐特点是什么?设计意图:中国作为四大文明古国之首,在历史上创造了光辉灿烂的音乐文化。
中国传统的五声音阶(宫商角徵羽)及调式对亚洲尤其是周边的东亚各国音乐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通过对东亚各国的音乐旋律、节奏、音色特点等音乐要素的分析和探究,可得出结论:以五声音阶为主的旋律是东亚音乐的显著特征。
4、环节四:南亚音乐聆听印度民间乐曲《欢迎》,听辨其乐器的音色特点。
了解印度音乐高度发展的旋律体系“拉格”,探究印度音乐的旋律特点。
教师范唱印度歌曲《燃烧的爱火》,参照谱例体会印度音乐中的装饰音、滑音及带有鼻音色彩的演唱风格。
设计意图:通过对印度音乐的聆听、体验和探究可总结出印度音乐风格特点:绵延不断、百转千回、波浪形曲线式高度发展的旋律,多变的即兴演唱和演奏,带有鼻音色彩的歌声,各式各样的滑音和装饰音。
进而明确传统、独特、高度发展的旋律体系是以印度音乐为代表的南亚音乐的旋律特征。
5、环节五:西亚音乐聆听《巴雅提木卡姆》片段,听辨其所属区域、演奏乐器。
教师弹奏采用西亚音乐音阶改编的旋律片段,引导学生感受西亚旋律的特点。
木卡姆是波斯、阿拉伯、突厥各民族的共同文化遗产,它有多种含义:它是一种独特的调式音阶、即兴演奏规范,也是一种按照其程式发展的集合了歌、舞、乐由多首乐曲组成的组曲。
固定的规则与即兴的变化相结合是阿拉伯木卡姆最基本的特征。
设计意图:通过聆听作品,对比、介绍木卡姆的音阶特点,可得出结论:西亚音乐的旋律特点主要体现在以木卡姆为代表的独特的音阶和调式体系中。
6、环节六:东南亚音乐聆听印度尼西亚民歌《星星索》,探究歌曲的节奏和旋律特点,了解其音乐风格。
设计意图:通过对作品的探究明确克隆宗歌曲的节奏具有前紧后松的特点,通过对克隆宗歌曲形成历史的了解,明确东南亚克隆宗歌曲旋律具有东西方音乐文化交融的特点。
7、课堂小结亚洲音乐历史悠久、富含文化底蕴,注重音响的横向发展,丰富、多样化、高度发展的旋律是亚洲音乐的代表性特征。
8、布置课后探究作业9、下课曲阜一中人音版《音乐鉴赏》第五单元第十节曲阜一中音乐教研组《历史悠久的亚洲传统音乐》学情分析我校属于县域学校,高中学生来源较广,一部分来自城镇,一部分来自农村,学生的个体差异较大。
还由于学习习惯、学习兴趣、知识基础、学习能力、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等形成较大的个体差异。
教学过程不仅需要教师的活动,而且更需要学生的活动,只有教师教得最优化和学生学得最优化融合在一起,才能保证教学效果的最优化。
学生在学习中可能遇到的的问题和阻力往往会成为他们进一步学习的困难与发展的障碍,教师如果能及时发现这些困难与障碍,并且能够及时地帮助学生克服这些困难和障碍,学生就能获得真实的发展。
《历史悠久的亚洲传统音乐》效果分析本节课问题提出的效果较好,环环相扣,激发学生积极思考并参与到问题讨论当中,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方式阐述观点,教师在讨论过程中引导学生相互评价,并予以适当补充。
本节内容为亚洲四个不同地域的代表性音乐作品的赏析,由于地理环境、宗教历史、生活方式等等的不同,造就了风格迥异而又异彩纷呈的音乐特点,为了使学生能够更为快捷地学习到与之年龄和能力相匹配的音乐知识,根据不同音乐的风格特点,选择下列不同的切入点来进行教学,效果还不错:(一)东亚音乐——以五声音阶为主,旋律丰富;(二)南亚音乐——以印度音乐为代表,高度发展的旋律体系;(三)西亚音乐——以木卡姆为代表,独特的音阶体系;(四)东南亚音乐—克隆宗歌曲为代表,东西方音乐文化的融合。
由此可使学生明确:亚洲传统音乐历史悠久、突出旋律的发展。
《历史悠久的亚洲传统音乐》教材分析《历史悠久的亚洲传统音乐》是人音版《音乐鉴赏》中第五单元第十节的内容。
教材选用了亚洲音乐文化区中东亚、南亚、东南亚和西亚的代表性音乐进行鉴赏,以了解亚洲音乐及各音乐文化区的风格特征。
《历史悠久的亚洲传统音乐》导学案学案制作:曲阜一中一、教材分析《历史悠久的亚洲传统音乐》是人音版《音乐鉴赏》中第五单元第十节的内容。
教材选用了亚洲音乐文化区中东亚、南亚、东南亚和西亚的代表性音乐进行鉴赏,以了解亚洲音乐及各音乐文化区的风格特征。
二、学习目标1、鉴赏东亚各国音乐片段、《欢迎》、《巴雅提木卡姆》《星星索》等具有代表性的亚洲传统音乐,通过对音乐作品的音响、情绪、内涵的感受和理解,增强学生的音乐文化素养,拓展音乐视野,理解和尊重文化的多样性。
2、以亚洲音乐注重旋律的横向发展为本节课的学习主线,聆听和体验东亚、南亚、西亚和东南亚的代表性音乐,探究各音乐文化区的旋律特点。
明确亚洲音乐历史悠久、注重音响的横向发展,丰富、多样化、高度发展的旋律等代表性特征。
三、学习重点、难点1、学习重点:东亚、南亚音乐的旋律特点。
2、学习难点:亚洲音乐强调旋律横向发展的整体特征。
四、学习方法欣赏法、对比法、交流法、操作法、小组互助探究法五、知识链接1、亚洲可划分为五个音乐文化区:东亚、南亚、东南亚、西亚、中亚。
2、印度的“拉格”和“塔拉”拉格:“拉格”被称为印度古典音乐的灵魂,它是高度发展的印度音乐旋律体系的基础。
在某种意义上讲,这种古典音乐的最主要特点就表现在以拉格为基础的即兴演唱演奏上。
每种拉格提供给音乐家的只是构成旋律的框架和特殊的情绪规定,而要将这些变为千变万化、有血有肉的音乐则要靠音乐家的即兴创作才能。
依照传统,拉格的使用还与印度的六个季节(春、雨、夏、秋、凉、冬)和一天中的各个时辰联系在一起。
塔拉:塔拉是印度传统音乐构成的另一要素,是印度人对节奏、节拍的总称。
3、木卡姆木卡姆为阿拉伯语,意为规范、聚会等意,在现代维吾尔语中,“木卡姆”主要意思为“古典音乐”。
木卡姆是波斯、阿拉伯、突厥各民族的共同文化遗产,具有有多种含义:它是一种独特的调式音阶、即兴演奏规范,也是一种集合了歌、舞、乐由多首乐曲组成的组曲。
固定的规则与即兴的变化相结合是阿拉伯木卡姆最基本的特征。
在绝大多数音乐中,半音是音与音之间最小的单位,称为小二度,两个半音相加等于一个全音,称为大二度。
而在西亚音乐特别是木卡姆中,根据其音律的特点产生了介乎于大二度和小二度之间的中二度,这也是其旋律区别于其他音乐文化的最大特点。
4、克隆宗歌曲克隆宗歌曲是印度尼西亚民族音乐与葡萄牙民歌相结合的产物,在近代广泛流行。
旋律一般采用大小调七声音阶,曲调悠扬,富有抒情色彩。
代表作品有《哎呦妈妈》《梭罗河》《椰岛之恋》《星星索》等。
六、课堂探究2、聆听乐曲《欢迎》感受其旋律特点,画出主奏乐器萨朗吉的旋律线。
3、请总结印度的音乐特点。
的旋律,的演奏和演唱,的旋律体系,旋律中多和,歌声。
七、课后探究1、请列出你所知道的亚洲国家的民族民间音乐曲目,并搜集音乐和曲谱,供大家欣赏。
《历史悠久的亚洲传统音乐》教学反思本课从新课程理念”以学生为主体培养学生兴趣,扩大音乐视野”出发,采用问题的提出——聆听——实践——讲解(介绍相关知识)——讨论——感受——总结的方法来学习。
但是在课堂讲解相关音乐知识的时候显的有点枯燥,这里应该改进一下。
针对本校学生音乐基础,在使用音乐新教材的同时,想方设法,找资料,激发学生兴趣,提高课堂效率,反思具体为:一、本课注重活动,在欣赏中间不断穿插活动,使学生始终处于一个兴奋的欣赏状态,取得了效益。
二、学生参与互动大大提高了学生欣赏的情趣,激活了课堂气氛。
三、注重教学语言的幽默、风趣,也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四、课后调查表明,学生称本节课非常有新意,很喜欢这节课,并对本节课中的音阶以及克隆宗歌曲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音乐欣赏课能真正达到了“为每个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了基础”的目标,当今科学技术和经济迅猛发展,音乐在促进人的发展和推动社会进步方面的作用越来越突出,高中音乐鉴赏课的“人文式”教学必将散发出独特的魅力。
《历史悠久的亚洲传统音乐》课标分析《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对于本单元的内容要求为:学习中国传统音乐和世界民族民间音乐,感受、体验音乐中的民族文化特征;认识、理解民族民间音乐与人民生活、劳动、文化习俗的密切关系。
音乐是人类最占老、最具普遍性和感染力的艺术形式之一,是人类通过特定的音响结构实现思想和感情表现与交流的必不可少的重要形式,是人类精神生活的有机组成部分。
作为人类文化的重要形态和载体,音乐蕴涵着丰富的文化和历史内涵,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伴随人类历史的发展,满足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
对音乐的感悟、表现和创造,是人类的一种基本素质和能力。
音乐文化既是最能代表一个民族本质和文化特征的文化现象,又是最能反映各个不同民族特点并且可以直接感受与交流的世界文化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