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如何对乳腺增生病进行辩证论治

合集下载

中华医学会乳腺增生病中医辨证分型标准

中华医学会乳腺增生病中医辨证分型标准

中华医学会乳腺增生病中医辨证分型标准
乳腺增生病中医辨证分型标准如下:
一、气滞血瘀型
【证候特点】
乳房胀痛,针刺样疼痛,疼痛部位常在乳房下段或乳晕周围,常有轻
微肿胀,疼痛可随情绪波动而加重,月经前疼痛加剧。

经期出现深红
色或暗红色经血,经血量较多,经期延长,经后不净。

质地偏硬,以
右乳为多。

【证候分型】
1.气滞血瘀夹阻型
2.气滞血瘀瘀阻型
3.气滞血瘀乳结型
二、肝郁气滞型
【证候特点】
乳房刺痛、酸胀、肿痛,疼痛部位不定,常涉及乳头、乳罩线等,常
伴乳房胀痛、乳汁不畅、口苦胁痛,情绪易激动,情绪不稳定。

经前
乳房胀痛加重。

白带多而黏稠,经期少量,月经来潮延迟,或者经期
紊乱。

【证候分型】
1.肝郁气滞夹热型
2.肝郁气滞瘀阻型
三、脾虚湿困型
【证候特点】
两乳胀痛、重,触之软或有块感,疼痛常在乳房上段或位置,乳房密
度相对增高。

苔腻,脉濡缓,容易疲乏,畏寒,食少便溏,面色萎黄,或有浮肿。

【证候分型】
1.脾虚湿困型
2.脾虚湿困化瘀型
四、肾虚血瘀型
【证候特点】
两乳块硬有扪之而不易活动的感觉,肿大持续时间长,疼痛感不明显,或者疼痛部位不定,乳晕皮肤发黄暗,乳头反应减弱,月经少或无经色,色暗或色淡,经期不修改,带下色黄,或无带下。

【证候分型】
1.肾阴虚血瘀型
2.肾阳虚血瘀型
以上内容为中医辨证分型标准,仅供参考,具体治疗还需根据患
者具体情况进行辨证论治。

建议患者及时就诊,接受专业医生的指导
和治疗。

中医辨证治疗乳腺增生病

中医辨证治疗乳腺增生病

概述
乳腺增生病以其临床特征表现,与中医“乳癖”、 “乳疠”、“乳核”等病症相当。早在《中藏经》 中就已有了“乳癖”病名的记载。在明清时期有关 “乳癖”的论述渐趋详细,如明代著名外科学家陈 实功描述说:“乳癖乃乳中结核,形如丸卵,或坠 重作痛,或不痛,皮色不变,其核随喜怒而消 长,……”对本病之观察甚为细致,且已发现本病发 生与七情之变化密切相关。 在清代邹岳所撰《外科真谛》书中进一步指出: “乳癖,……年少气盛,患一、二载者可消散,若 老年气衰,患经数载者不治,宜节饮食,息恼怒, 庶免乳癌之变。”说明对本病的发病年龄及预后已 有所认识。
病因病机
冲任失调 冲为血海,隶属于肝肾,任脉主一身之阴脉,若禀 赋素弱,血海空虚,或恚怒伤肝,肝失条达,下扰 血海,或因年老肾虚,任脉不固,以致冲任失调, 经水循行紊乱,气血相乖,结于乳络而成乳癖。
痰瘀凝滞 痰湿和瘀血通常为病理产物,但亦可反为致病因素。 “痰挟瘀血遂成巢曩”,日深月久,气滞、血瘀、 水湿、痰凝互相胶结,发为乳癖。
辨证分型
3.冲任不调 此型多见于绝经期妇女。乳房胀痛或隐痛,乳房内结块大小及 疼痛等症状常于经前明显加重,经后显著减轻。常伴面色少华, 腰酸膝软,精神疲惫,夜寐不酣,月经紊乱,量少色淡,甚或 经闭。舌淡苔白,脉象细弱。
4.痰瘀凝滞 病程较长,患者乳房结块经久难消,胀痛或刺痛,触之肿块质 地较硬,活动度较差。患者平时痰多,质粘稠,烦躁易怒,失 眠多梦,情绪波动时症状加重,经行量少,色黯,兼有血块, 经行腹痛。舌质黯红或有瘀点,脉来细涩。
其他疗法
②冷冻针灸 取穴:膻中、阿是穴。 阿是穴位置;病灶区。 操作:手法为平补平泻,留针15~20分钟,针柄温度为10℃~-20℃之间,采用仪器为“LRI-3型电子冷冻增热针灸治 疗仪”。疗程为6~12天,每日1次。 疗效:共治疗30例,治愈25例,显效3例,有效1例,无效1例, 总有效率为96.7%。

中医药对乳腺增生的辨证施治方案

中医药对乳腺增生的辨证施治方案

中医药对乳腺增生的辨证施治方案乳腺增生是一种常见的女性疾病,主要表现为乳房胀痛、结节、乳头溢液等症状。

中医药作为一种独特的医学体系,对乳腺增生有着独特的辨证施治方案。

一、辨证分型中医药治疗乳腺增生首先要进行辨证分型。

根据临床表现和病情特点,可以将乳腺增生分为气滞血瘀型、痰湿凝滞型、肝郁脾虚型等不同类型。

气滞血瘀型乳腺增生主要表现为乳房胀痛、结节硬块、经期不调等症状。

治疗上以活血化瘀为主,常用药物有当归、川芎、红花等。

痰湿凝滞型乳腺增生主要表现为乳房胀满、乳头溢液、乳房胀痛等症状。

治疗上以祛痰化湿为主,常用药物有半夏、茯苓、白术等。

肝郁脾虚型乳腺增生主要表现为乳房胀痛、情绪波动、乳房结节等症状。

治疗上以调理肝气、健脾益气为主,常用药物有柴胡、白芍、党参等。

二、中药治疗1. 当归川芎汤当归川芎汤是治疗气滞血瘀型乳腺增生的常用方剂。

当归具有活血化瘀的作用,川芎具有活血通络的作用。

两者配伍能够改善乳腺血液循环,缓解乳房胀痛的症状。

2. 半夏茯苓丸半夏茯苓丸是治疗痰湿凝滞型乳腺增生的常用方剂。

半夏能够降逆气、化痰湿,茯苓具有利水消肿的作用。

两者配伍能够改善乳房湿气积聚的情况,缓解乳房胀满的症状。

3. 柴胡白芍党参汤柴胡白芍党参汤是治疗肝郁脾虚型乳腺增生的常用方剂。

柴胡具有疏肝解郁的作用,白芍具有活血化瘀的作用,党参具有益气健脾的作用。

三者配伍能够调理肝气、健脾益气,改善乳房结节的情况。

三、配合针灸疗法除了中药治疗,针灸也是中医药治疗乳腺增生的重要方法之一。

常用的穴位有足三里、足太阴肺经等。

针灸能够通过调理经络,改善乳腺的血液循环,缓解乳房胀痛、结节等症状。

四、注意饮食调理在中医药治疗乳腺增生过程中,饮食调理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建议患者少食辛辣刺激性食物,多食新鲜蔬菜水果,保持饮食均衡。

此外,避免情绪波动、保持心情舒畅也对乳腺增生的治疗有着重要的帮助。

总之,中医药对乳腺增生具有独特的辨证施治方案。

通过辨证分型,选用适合的中药方剂,配合针灸疗法和饮食调理,可以有效缓解乳房胀痛、结节等症状,提高治疗效果。

乳腺增生的中医辨证施护

乳腺增生的中医辨证施护

乳腺增生的中医辨证施护乳腺增生是指女性乳房组织发生增生性病变的一种常见疾病。

中医学认为,乳腺增生主要与体内的肝郁气滞、气血运行不畅以及湿热蕴结等因素相关。

通过中医辨证施护,可以有效缓解和治疗乳腺增生的症状。

本文将从中医的角度,探讨乳腺增生的辨证施护方法。

一、辨证要点中医辨证施护乳腺增生的核心是辨证施治,即根据不同的症状和体质,确定适合的治疗方案。

主要的辨证要点如下:1. 气滞血瘀型:乳房胀痛明显,且有胸闷、情绪烦躁的表现。

舌质紫暗或有瘀斑,脉弦细。

2. 湿热蕴结型:乳房胀痛并伴有难以触摸到的结块,且常有乳头瘙痒、分泌物增多、口苦口干等症状。

舌苔黄腻,脉滑数。

3. 气虚血瘀型:乳腺增生病程较长,乳房胀痛轻微,乳腺组织多为结节状,乳头无分泌物。

舌质淡白,脉细弱。

二、中医治疗方法1. 活血化瘀法:对于气滞血瘀型乳腺增生,可以采用活血化瘀的方法来缓解症状。

常用的中药有川芎、红花、当归等,可以药物煎煮后外敷患处,也可以口服。

同时,还可以根据个体情况,结合适量的按摩、艾灸等辅助治疗。

2. 清热解毒法:对于湿热蕴结型乳腺增生,可采用清热解毒的中药进行治疗。

常用的中药有黄连、金银花、赤芍等,能够清热解毒,疏散湿热。

此外,饮食上宜少吃辛辣、油腻食物,多喝凉茶、绿茶等有清热解毒作用的饮品。

3. 益气活血法:对于气虚血瘀型乳腺增生,可采用益气活血的中药进行治疗。

常用的中药有人参、黄芪、桃仁等,能够补益气血,活血化瘀。

此外,还可以结合针灸、拔罐等治疗方法,以加强疗效。

三、日常护理方法除了中医治疗外,乳腺增生的患者还需要注意日常护理,有助于缓解症状和预防疾病的进一步发展。

1. 饮食调理:患者应注意饮食调理,避免食用辛辣、油腻、刺激性食物,多摄入新鲜蔬菜、水果、豆类等富含纤维的食物,保持大便通畅。

2. 心理疏导:乳腺增生与情绪变化密切相关,患者应保持心情舒畅,避免过度紧张或焦虑。

可以通过运动、听音乐、读书等方式进行自我调节。

女性乳腺疾病的中医辨证论治

女性乳腺疾病的中医辨证论治

女性乳腺疾病的中医辨证论治乳腺疾病是女性常见的健康问题之一,给女性的身心健康带来了诸多困扰。

中医在诊治乳腺疾病方面有着独特的理论和丰富的经验。

中医认为,乳腺疾病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如情志失调、饮食不节、劳倦内伤、冲任失调等。

从中医辨证论治的角度来看,常见的乳腺疾病主要包括乳腺增生、乳腺炎、乳腺纤维瘤等。

乳腺增生是较为常见的一种乳腺疾病。

中医将其分为肝郁气滞型、痰瘀互结型、冲任失调型等不同证型。

肝郁气滞型的患者,往往情志抑郁或急躁易怒,乳房胀痛且肿块随喜怒消长,伴有胸闷胁胀、善太息等症状。

治疗上以疏肝理气、散结止痛为主,常用方剂如逍遥散加减。

痰瘀互结型的患者,乳房肿块质地较硬,伴有刺痛,舌紫暗或有瘀斑,苔白腻。

治疗需活血化瘀、祛痰软坚,可选用失笑散合二陈汤加减。

冲任失调型的患者,多表现为乳房肿块月经前加重,经后减轻,伴有腰酸乏力、月经失调等。

治疗以调摄冲任为主,方用二仙汤合四物汤加减。

乳腺炎在中医中称为“乳痈”,多因乳汁淤积、肝郁胃热或外感邪毒所致。

初期表现为乳房肿胀疼痛,皮色微红或不红,乳汁排泄不畅,伴有恶寒发热、头痛等症状。

此时应以通乳消肿、清热解毒为治则,可用瓜蒌牛蒡汤加减。

若病情发展,乳房肿块增大,疼痛加剧,高热不退,可能形成脓肿,此时则需切开排脓,并配合清热解毒、托里透脓的中药治疗。

乳腺纤维瘤在中医属于“乳核”范畴。

多由肝气郁结、血瘀痰凝所致。

患者乳房内可触及单个或多个肿块,质地坚韧,表面光滑,活动度好,一般无明显疼痛。

治疗以疏肝解郁、化痰散结为主,可选用逍遥散合海藻玉壶汤加减。

除了上述的辨证分型和治疗方法,中医在治疗乳腺疾病时还注重整体调理。

情志因素在乳腺疾病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

现代女性工作压力大、生活节奏快,容易出现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

中医认为,肝主疏泄,情志不畅则肝气郁结,气滞血瘀,结于乳络而发病。

因此,保持心情舒畅对于预防和治疗乳腺疾病至关重要。

饮食方面,应避免食用辛辣刺激、肥甘厚腻之品,以防内生痰湿,阻滞乳络。

中医辨证论治乳腺增生的经验总结

中医辨证论治乳腺增生的经验总结

中医辨证论治乳腺增生的经验总结随着现代生活方式的改变,乳腺增生在女性中日益普遍。

中医学认为,乳腺增生是由气滞血瘀、肝郁化热等多种因素引起的,因此辨证论治是中医治疗乳腺增生的重要方法。

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中医医生们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本文将对中医辨证论治乳腺增生的经验进行总结。

一、乳腺增生的辨证类型1. 气滞血瘀型气滞血瘀是乳腺增生的常见证型,患者常伴有乳房胀痛、乳块明显、经前加重等症状。

治疗时可选用活血化瘀的中药,如川芎、当归、红花等,同时可运用针灸疗法,如血分通经、气分升降等。

2. 肝郁化热型肝郁化热型是乳腺增生的常见证型,患者常伴有乳房胀痛、乳块不明显、情绪焦躁等症状。

治疗时可选用清热解郁的中药,如丹参、柴胡等,同时可运用耳针疗法,如祛火降压等。

3. 气滞湿阻型气滞湿阻型是乳腺增生的常见证型,患者常伴有乳房沉重、乳块较软、不适加重于下半月经期等症状。

治疗时可选用理气利湿的中药,如香附、苍术等,同时可运用艾灸疗法,如温经散寒等。

4. 脾虚湿困型脾虚湿困型是乳腺增生的常见证型,患者常伴有乳房疼痛无块、舌苔厚腻、食欲不振等症状。

治疗时可选用健脾祛湿的中药,如党参、茯苓等,同时可运用推拿疗法,如脾胃调气等。

二、中医辨证论治乳腺增生的经验1. 综合调理中医治疗乳腺增生强调整体调理,不仅要针对乳腺病变进行治疗,还要注重调节患者的情绪、饮食和生活习惯等因素。

例如建议患者避免寒冷刺激、情绪波动等有利于病情恶化的因素,同时鼓励患者适当运动、保持良好的心态等。

2. 中药治疗中医常常采用中药疗法治疗乳腺增生,根据辨证施治原则,选用具有活血化瘀、清热解郁、理气利湿、健脾祛湿等功效的中药。

通常在方剂中配伍使用多种中药,以增强疗效。

患者在药物治疗期间需要严格按照医生的嘱咐用药,避免药物滥用或中断治疗。

3. 针灸疗法针灸疗法作为中医特色疗法之一,在乳腺增生的治疗中发挥重要作用。

通过刺激特定的穴位,调节人体的气血运行,以达到舒缓乳腺疼痛、改善乳房组织的血液循环等效果。

中医辨证分型治疗乳腺增生病

中医辨证分型治疗乳腺增生病

※活组织病理检查: 乳房肿块较大、较硬者,可考虑肿 块切除送冰冻病理检查。
五、鉴别诊断 :
乳腺纤维瘤: 乳房内肿物,圆形或椭圆形,边界 清楚,表面光滑,活动度好,触痛不显, 与月经周期无关。 乳腺癌: 乳房中无意中发现肿块,不痛,边 界不清,质地坚硬,表面高低不平,可 与表皮粘连,活动度差,同侧腋窝淋巴 结可肿大。
六、治疗:
(一)、 肝郁气滞型: 舒肝理气,化瘀止痛。 柴胡10克 香附10克 郁金15克 青陈皮各10克 归尾15克 赤勺15克 丹参15克 元胡10克 川栋子9克 瓜络6克 杭芍20克
口苦烦者加: 黄芩10克, 失眠多梦者加: 炒枣仁10克,远志10克,首乌藤30 克。 经期小腹冷痛者加: 吴茱萸9克,乌药10克。
(二)、冲任失调型: 调理冲任,软坚散结。 女贞子15克 旱莲草15克 元参10克 夏枯草15克 欠母10克 生牡蛎20克 白芍20克
闭经者加: 生蒲黄10克、益母草15克。 月经淋漓不尽者加: 银花炭15克、血余炭10克。
头晕、胸闷便干者加: 菊花15克、全瓜蒌30克。
(三) 、肝肾阴虚型: 滋补肝肾,行气和血。 生地15克 山萸肉15克 枸杞子15克 茯苓10克 丹皮15克 元参20克 菟丝子15克 川芎10克
头晕目眩者加: 菊花15克,珍珠母15克 腰膝酸软者加: 寄生20克,川断15克
虚烦不眠者加: 茯神10克,合欢皮10克
七、预防与调护 :
1、保持心情舒畅,乐观开朗,避免恼 怒忧郁,学会自我减压。 2、避免过食生冷及辛辣食品,适当控 制脂肪类食物摄入。 3、及时治疗子宫及附件的慢性炎症, 月经失调等妇科疾患。 4、怀疑有恶变倾向时,应及早考虑局部 手术切除送病理检查,病理证实后及时 行乳癌根治术。

中医辨治乳腺增生病的思路与方法

中医辨治乳腺增生病的思路与方法

乳腺增生病的研究概况
近年来开展了大量的治疗乳腺增生病的临 床与试验研究,中药治疗本病也取得了一 定的进展,现代药理研究显示,一些清热 解毒药如板蓝根、白花蛇舌草等可通过不 同环节刺激免疫应答机制,而补肾类中药 能提高机体免疫功能,具有良好的免疫调 节和增强作用,并具有抑制肿瘤生长和抗 突变作用。
乳腺增生病的研究概况
乳腺增生病的研究概况
乳房是女性重要的性腺靶器官,是受内 分泌影响最敏感的器官之一。研究表明, 人体内微量元素缺乏、外部环境造成的神 经精神因素刺激,以及人工流产、长期服 用避孕药、皮下埋植等多种原因均可使人 体的内环境发生改变,从而影响神经内分 泌系统的平衡,使一种或几种激素的分泌 异常,引起或加重乳腺增生病。
乳腺增生病的中医治疗原则
运脾化湿解毒法 方药可用温胆汤合健脾丸加减。
乳腺增生病的中医治疗原则
滋阴益肾活血法 适用于肾虚血瘀证:症见面色少泽,肌 体赢瘦,乳腺结节隐隐作痛,质地较硬, 可伴随月经量少,色暗有血块,口干欲饮, 五心烦热,少寐多梦,腰膝酸软,大便密 结等症状。
乳腺增生病的中医治疗原则
疏肝健脾理气法 方药可用逍遥散合六郁汤加减。
乳腺增生病的中医治疗原则
运脾化湿解毒法 适用于脾虚湿盛证:症见面色虚浮,乳 腺结节疼痛,质地坚韧,可伴随倦怠乏力, 嗜睡多梦,白带量多,大便不爽等症状。
乳腺增生病的中医治疗原则
运脾化湿解毒法 病理学检查可见小叶内管泡及纤维结缔 组织中度或重度增生,小叶增大至互融成 块,小叶形状变形不规则,腺管多而密, 呈瘤状,失去原来小叶结构,致导管和纤 维组织混杂在一起。多普勒超声检查:乳 腺腺体内可见多个边界不清相对低回声区, 内部回声不均,光点分布成小结节状。
乳腺增生病的研究概况

中华医学会乳腺增生病中医辨证分型标准

中华医学会乳腺增生病中医辨证分型标准

中华医学会乳腺增生病中医辨证分型标准引言乳腺增生病是一种常见的妇科疾病,主要表现为乳房胀痛、肿块、乳腺增生等症状。

中医认为,乳腺增生病的发生与体内气血运行不畅、肝气郁结等因素有关。

为了便于临床中医的诊断和治疗,中华医学会制定了乳腺增生病中医辨证分型标准。

本文将详细介绍这一标准的内容和应用。

一、中医辨证分型标准概述中华医学会乳腺增生病中医辨证分型标准主要是通过望、问、切三个方面进行分析。

根据临床表现和辅助检查结果,将乳腺增生病分为四个不同的辨证类型,包括气滞血瘀型、肝郁气滞型、痰湿蕴结型和肾虚湿热型。

二、气滞血瘀型临床表现患者乳腺胀痛明显,乳房按压有结节,疼痛可放射至乳房周围部位。

乳头时有刺痛感,常见月经不调、痛经等症状。

辨证特点舌质紫暗,舌苔白腻,脉细涩。

治疗原则理气、活血、化瘀为主要治疗原则。

常用方剂1.行气活血方:川芎茶、丹参饮等。

2.活血化瘀方:迎奎汤、逐瘀汤等。

三、肝郁气滞型临床表现患者情绪烦躁易怒,乳腺胀痛不适,经常有肩颈酸痛症状。

月经不调、乳房胀痛加重、痛经等症状常见。

舌质淡红,舌苔薄白,脉弦。

治疗原则疏肝理气为主要治疗原则。

常用方剂1.疏肝理气方:柴胡疏肝汤、香薷饮等。

2.祛瘀平肝方:普拢瘀方、理肝消癥方等。

四、痰湿蕴结型临床表现患者乳房胀痛明显,乳房肿块较大。

常伴有乳房沉重感和乳头溢液。

体形肥胖,口苦不爱饮食,大便稀薄等症状。

辨证特点舌苔厚腻,舌质淡红,脉滑。

治疗原则化痰祛湿、行气通络为主要治疗原则。

常用方剂1.化痰祛湿方:卧冲丸、消积汤等。

2.行气通络方:乳腺散、理血丹等。

五、肾虚湿热型临床表现患者乳腺胀痛较轻,乳头不舒服,乳房按压无明显结节。

常伴有潮热、盗汗、手心发热等症状。

辨证特点舌红少津,舌苔薄黄,脉滑有力。

治疗原则滋养肾阴,清热除湿为主要治疗原则。

1.滋阴清热方:四物汤、知柏地黄丸等。

2.清热除湿方:麻黄石甘汤、六神散等。

结论中华医学会乳腺增生病中医辨证分型标准将乳腺增生病分类为气滞血瘀型、肝郁气滞型、痰湿蕴结型和肾虚湿热型四种辨证类型。

中医治疗乳腺增生病

中医治疗乳腺增生病

乳腺增生病乳腺增生病是指乳间质的良性增生,是妇科常见病之一。

多发于25~40岁。

其病因与卵巢功能失调有关。

主要表现为单侧或双侧乳房有多个大小不等的肿块,质韧实或囊性感,界限不清,活动度好,常于经前增大,经后缩小,自觉乳房胀痛,尤以经前明显,经后则减轻或消失。

中医认为,乳腺增生病与人情志有关,当人过度郁怒、忧思时,常致气血痰湿郁乳络,最终结聚成核。

治疗本病,应以舒肝解郁、活血化瘀、消痰散结为主。

辨证论治肝郁痰凝型主要证候:乳房胀痛或刺痛,乳房肿块随喜怒消长;伴胸闷胁胀,易怒,失眠多梦;舌质淡红,苔薄白,脉弦和细涩。

治疗法则:疏肝解郁,化痰散结。

方药举例:逍遥蒌贝散(《中医外科学》)。

【组成】柴胡、当归、白芍、白术、茯苓、甘草、瓜蒌、贝母、南星、半夏、山慈菇各10克,牡蛎15克。

【功效】疏肝理气,化痰散结。

【用法】水煎服。

【方解】方中柴胡疏肝解郁,疏散肝郁之气;当归、白芍养血柔肝,肝得条达,气顺则痰消;白术、茯苓健脾祛湿,使运化有机则杜绝生痰之源;瓜蒌、贝母、半夏、南星散结化痰;牡蛎、山慈菇软坚散结。

诸药合用,共奏疏肝理气、化痰散结之功。

冲任失调型主要证候:乳房肿块或胀痛,经前加重,经后缓减;伴腰酸乏力,神疲倦怠,头晕,月经先后失调,量少色淡,甚或闭经;舌淡,苔白,脉沉细。

治疗法则:调摄冲任。

方药举例:当归玄参汤(《治验百病良方》)。

【组成】当归、鸡血藤各12克,玄参15克,白芍、白术、茯苓、柴胡、王不留行、香附、丹参、麦冬、路路通各10克,甘草6克。

【功效】活血滋阴,疏肝健脾,通结散结。

【用法】水煎服。

每日1剂,日服2次,应于每月经前10天开始服5~7剂,3个月为1个疗程。

【方解】方中当归、鸡血藤、白芍、丹参养血活血;王不留行、路路通活血通络散结;白术、茯苓渗湿健脾;柴胡、香附疏肝理气;玄参、麦冬滋阴降火;甘草解毒,并调和诸药。

诸药合用,共奏活血滋阴、疏肝健脾、通结散结之功。

按摩疗法按揉乳根穴【定位】位于胸部,当乳头直下,乳房根部,当第5肋间隙,距前正中线4寸。

乳腺增生症的中医辨证论治

乳腺增生症的中医辨证论治

乳腺增生症的中医辨证论治【摘要】乳腺增生症在病机上与肾肝脾三脏及冲任二脉等关系较大,脾肾不足,肝失疏泄是乳腺增生症的发病之本,气滞、痰凝、血瘀是乳腺增生症的发病之标。

在治疗上,需辨证施治,标本兼顾,虚实并调,尤其重视补肾、调理冲任在各型治疗中的应用。

【关键词】乳腺增生症;调理冲任乳腺增生症是常见的乳房疾病,多见于中年妇女。

临床上表现为单侧或双侧乳房发生多个大小不等的肿块,质地韧实或囊性感,界限不清,每随喜怒而消长,或于经期前增大,经期后缩小,患者自觉乳房疼痛,尤以经前胀痛明显,经后减轻或消失。

其病理上是以乳腺腺泡、导管的上皮细胞及结缔组织增生为基本病理变化的一类疾病,属于中医“乳癖”范畴。

1病因病机《外科正宗》云:“乳房阳明胃经所司,乳头厥阴肝经所属”。

又云:“忧郁伤肝,思虑伤脾,积想在心,所愿不得志者,致经络痞涩,聚结成核,初如豆大,渐若棋子”。

从而说明,乳房疾病与肝脾二脏关系较大,此外与肾、胃、及冲任二脉关系也十分密切。

肝主疏泄,调畅气机,如忿怒伤肝,情志抑郁,疏泄失职,肝郁气滞,气滞血凝,乳络不通,则发生乳房胀痛,结聚成块而形成乳核;思虑伤脾,或肝郁横逆侮脾,肝脾两伤,运纳失职,生湿生痰,痰郁互结,阻于乳络,亦可形成癖核。

冲任二脉起于胞中,上连乳房。

冲任的变化直接影响着乳房与子宫的生理变化。

冲为血海,隶属肝肾,肾气不足,血海空虚,冲任失调,气机不畅可致气滞、血瘀、痰凝积于乳房,结聚成核。

经前期由于血海积满,冲脉气壅,滞涩不通使乳房胀痛加重;经行期冲脉随血下而气泄,故而经后痛减。

乳核之体积亦常于经前期增大,疼痛加重,经后缩小,乳腺胀痛随之减轻。

因肝肾同源,精血互滋,故肾阴不足,肝失所养,肝气不能调达而致肝郁。

肾阳不足,肝阳不能疏发也可引起肝郁。

且肾阳不足,脾失温煦,运化迟滞,痰浊内生,气滞痰凝,乳核遂生。

总之,脾肾不足,肝失疏泄是乳腺增生症的发病之本,而气滞、痰凝、血瘀是乳腺增生症的发病之标。

乳腺增生症的中医辨证论治

乳腺增生症的中医辨证论治

乳腺增生症的中医辨证论治【摘要】乳腺增生症在病机上与肾肝脾三脏及冲任二脉等关系较大,脾肾不足,肝失疏泄是乳腺增生症的发病之本,气滞、痰凝、血瘀是乳腺增生症的发病之标。

在治疗上,需辨证施治,标本兼顾,虚实并调,尤其重视补肾、调理冲任在各型治疗中的应用。

【关键词】乳腺增生症;调理冲任乳腺增生症是常见的乳房疾病,多见于中年妇女。

临床上表现为单侧或双侧乳房发生多个大小不等的肿块,质地韧实或囊性感,界限不清,每随喜怒而消长,或于经期前增大,经期后缩小,患者自觉乳房疼痛,尤以经前胀痛明显,经后减轻或消失。

其病理上是以乳腺腺泡、导管的上皮细胞及结缔组织增生为基本病理变化的一类疾病,属于中医“乳癖”范畴。

1病因病机《外科正宗》云:“乳房阳明胃经所司,乳头厥阴肝经所属”。

又云:“忧郁伤肝,思虑伤脾,积想在心,所愿不得志者,致经络痞涩,聚结成核,初如豆大,渐若棋子”。

从而说明,乳房疾病与肝脾二脏关系较大,此外与肾、胃、及冲任二脉关系也十分密切。

肝主疏泄,调畅气机,如忿怒伤肝,情志抑郁,疏泄失职,肝郁气滞,气滞血凝,乳络不通,则发生乳房胀痛,结聚成块而形成乳核;思虑伤脾,或肝郁横逆侮脾,肝脾两伤,运纳失职,生湿生痰,痰郁互结,阻于乳络,亦可形成癖核。

冲任二脉起于胞中,上连乳房。

冲任的变化直接影响着乳房与子宫的生理变化。

冲为血海,隶属肝肾,肾气不足,血海空虚,冲任失调,气机不畅可致气滞、血瘀、痰凝积于乳房,结聚成核。

经前期由于血海积满,冲脉气壅,滞涩不通使乳房胀痛加重;经行期冲脉随血下而气泄,故而经后痛减。

乳核之体积亦常于经前期增大,疼痛加重,经后缩小,乳腺胀痛随之减轻。

因肝肾同源,精血互滋,故肾阴不足,肝失所养,肝气不能调达而致肝郁。

肾阳不足,肝阳不能疏发也可引起肝郁。

且肾阳不足,脾失温煦,运化迟滞,痰浊内生,气滞痰凝,乳核遂生。

总之,脾肾不足,肝失疏泄是乳腺增生症的发病之本,而气滞、痰凝、血瘀是乳腺增生症的发病之标。

乳腺增生的中医辨证论治

乳腺增生的中医辨证论治

乳腺增生的中医辨证论治乳腺增生是指妇女乳间质的良性增生,是常见的妇科病之一。

乳腺增生多发生于25-40岁之间,绝经后亦有见者。

乳腺增生的病因多与卵巢的功能失调有关。

此病主要表现为单侧或双侧乳房有多个大小不等的结节,结节质韧厚实或有囊性感,界线清晰或不清晰,活动度好。

常于经前增大,经后缩小。

患者自觉乳房胀痛,尤以经期明显,经后消失或减轻。

单纯性的乳腺增生多见于中青年妇女,多在30岁前后发生。

囊性增生多发于四十岁前后,但青年妇女偶尔也有发生,中年以上的男性亦偶见囊性乳腺增生。

囊性乳腺增生与乳腺纤维瘤、大导管内乳头瘤以及乳腺癌有时极其相似,而且囊性增生病容易发生癌变。

所以囊性乳腺增生需要定期复查,必要时尚须作病理检查以明确诊断,以免误诊漏诊,延误最佳治疗时机。

家族中有妇科肿瘤病史的妇女,在出现乳腺增生时应该注意定期复查,且有必要定期复查与乳腺癌有关的癌指标,如ca125和ca153等。

体型肥胖的妇女出现乳腺增生要引起注意,有转化为乳腺癌的风险。

目前我国很多地方已经开始了乳腺癌的早期筛查项目,30岁以上的有乳腺增生病史的妇女有必要将该筛查纳入到自己的体检项目之中。

中医诊治乳腺增生疾病有一定的优势,乳腺增生类疾病在中医属外科疾病。

中医多认为乳腺增生与患者的情绪和家庭环境有关,情绪急躁易怒或易抑郁,家庭人际关系紧张的妇女,常患此病。

乳房触诊可以检查到乳腺上的结节,在问诊中如果患者反应该结节的大小消长和疼痛与月经有关,一般即可诊断为乳腺增生病。

乳腺增生病往往还伴随月经不调或痛经等症状。

部分患者有口苦咽干,胸闷多痰,或咽中有异物感,脉象以弦脉或弦滑脉为多见。

一般这类患者多属肝郁气滞型患者,多以逍遥丸合二陈汤和小金丸治疗。

亦有部分患者典型的症状为畏寒肢冷,小便清长,大便或成型或不成型,性欲低,长期有背心冷的症状,脉沉迟或沉缓。

这类患者多属于阳虚型患者,其乳腺增生为中医的阴疽,治疗以阳和汤和西黄丸为主。

更年期妇女的乳腺增生多体现为肝郁化火症。

中医辨证治疗乳腺增生病

中医辨证治疗乳腺增生病
合理饮食
保持均衡的饮食,多摄入蔬菜、水果、全谷类食物,减少高脂肪、 高热量食物的摄入。
定期检查
定期进行乳腺检查,有助于早期发现乳腺增生病,及时采取治疗措 施。
保健方法
药物治疗
01
在医生的指导下,可以使用一些中药或中成药进行治疗,如逍
遥散、乳癖消等。
针灸治疗
02
通过针灸刺激相应的穴位,调节气血,缓解乳腺增生病的症状。
按摩治疗
03
适当的按摩可以促进血液循环,缓解乳房胀痛等症状。
患者自我管理
自我观察
定期观察乳房的变化,如发现异常应及时就医。
坚持治疗
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治疗,并坚持完成疗程,不可随意停药或更 改治疗方案。
健康生活方式
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包括合理的饮食、适当的运动、规律的作 息等,有助于预防和改善乳腺增生病。
症状
乳腺增生病的症状主要包括乳房胀痛 、乳房肿块、乳头溢液等,这些症状 可能因个体差异而有所不同。
中医对乳腺增生病的病因分析
内分泌失调
中医认为,乳腺增生病的发生与 内分泌失调密切相关,特别是与 肝、肾、脾等脏腑功能失调有关。
情志因素
中医认为,长期情绪低落、焦虑、 抑郁等情志因素可能导致气血瘀滞, 进而引发乳腺增生病。
辅助检查
中医还常结合现代医学的辅助 检查手段,如乳腺B超、钼靶X 线等,以更准确地诊断乳腺增
生病。
02
中医辨证治疗乳腺增生病的方法
药物治疗
01
02
03
汤药治疗
根据患者具体病情,开具 具有疏肝理气、活血化瘀、 软坚散结等功效的汤药进 行治疗。
中成药治疗
选用具有相应功效的中成 药,如逍遥丸、乳癖消等。

中医辨证论治乳腺增生症临床

中医辨证论治乳腺增生症临床

中医对乳腺增生症的辨证要点
辨病与辨证相结合
个体化治疗
在诊断和治疗过程中,既要注重辨病 ,也要注重辨证,以确定最佳治疗方 案。
根据患者的年龄、性别、体质、症状 等特点,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以 提高治疗效果。
整体观念
将乳腺增生症放在整体观念中进行考 虑,注重调理整体内分泌环境,以达 到治疗的目的。
03
中医辨证论治乳腺增生症临 床
汇报人: 2023-12-12
目录
• 乳腺增生症概述 • 中医对乳腺增生症的认识 • 中医辨证论治乳腺增生症的方
法 • 中医治疗乳腺增生症的常用药

目录
• 中医治疗乳腺增生症的临床案 例
• 中医治疗乳腺增生症的优势与 不足
01
乳腺增生症概述
乳腺增生症的定义
01
乳腺增生症是指女性乳腺组织在 结构、数量及生理功能上出现异 常,是一种常见的乳腺良性病变 。
02
中医对乳腺增生症的认识
中医对乳腺增生症的病因认识
情志不畅
长期精神抑郁、愤怒等不良情绪 影响,导致肝气郁结,气血运行 不畅,经络阻滞,最终引发乳腺
增生。
饮食失调
饮食不节,嗜食辛辣、油腻、刺激 性食物,损伤脾胃功能,导致痰湿 内生,蕴结于乳房脉络,日久形成 乳腺增生。
冲任失调
女性生殖内分泌系统失调,冲任二 脉功能紊乱,导致痰瘀互结于乳房 ,形成乳腺增生。
疗效稳定
中医治疗乳腺增生症注重调节机体内部环境,改善气血循环,疗效相对稳定,不易复发。
中医治疗乳腺增生症的不足
疗效缓慢
中医治疗乳腺增生症的疗效相对缓慢,需要一定的时间才能看到效 果,需要患者有耐心和信心。
缺乏标准化
中医治疗乳腺增生症的方法和标准尚未完全统一,不同医生的治疗 方法和用药可能存在差异,影响治疗效果的稳定性和可比性。

中医从本治疗乳房增生辨证求因

中医从本治疗乳房增生辨证求因

中医从本治疗乳房增生辨证求因*导读:乳腺增生病属中医学乳癖范畴。

临床以乳房疼痛及乳房肿块为主症,且多与月经周期、情绪变化、劳累过度等因素有关,或伴乳头痒、……乳腺增生病属中医学乳癖范畴。

临床以乳房疼痛及乳房肿块为主症,且多与月经周期、情绪变化、劳累过度等因素有关,或伴乳头痒、痛、溢液等。

研究表明,乳腺增生病与乳癌的发生有一定联系,乳腺增生明显增加了癌变的危险。

因此,当引起重视。

中医治疗乳房增生性疾病,本着辨证求因、从本治疗的原则。

补肾助阳、调补冲任肾气、天癸、冲任构成一个性轴,同时作用于胞宫和乳房,而肾为性轴的核心。

若肾气不足,天癸不充,冲任二脉不盛,胞宫与乳房必同时受累而发病。

临证可出现月经经期紊乱、经量减少或淋漓不尽、闭经、不孕等征候,也可出现乳房结块胀痛等征候,且多伴腰膝疲软、耳鸣目眩、尿频等肾虚之证。

临床每用仙茅、仙灵脾、苁蓉、锁阳、鹿角片、菟丝子、巴戟天等补肾助阳,调冲任,从治本着手为主,佐以他法,不仅乳房肿痛见消,同时胞宫不充及肾虚诸症亦减轻或消失。

此外,可在助阳药中酌加山萸肉、女贞子、枸杞子等滋阴补肾,以期阴生阳长、阴阳平补。

化痰软坚、消肿散结。

思虑伤脾,或肝郁气滞,均可致脾失健运,痰湿内生;肾气不足,冲任失养,不能温煦脾阳,则津液不得运化,聚湿成痰;肝郁日久,化热化火,灼津为痰,痰、气、瘀互结而成乳癖。

因此,痰凝在乳癖发病学上有定影响。

化痰软坚、消肿散结可促使肿痛消散于无形。

临证可用姜半夏、陈皮、茯苓、白芥子、黄药子、山慈菇、海藻、昆布、土贝母、土茯苓、夏枯草、全瓜蒌、牡蛎、僵蚕等。

补益气血、健脾养胃。

适于乳癖伴有神疲乏力、面色不华、纳谷不馨、易疲劳、白带稀白而等见症者。

冲任为气血之海,脏腑之血皆归冲脉。

而脾胃为气血生化之源。

若脾胃虚损,则生化之源不足,血海枯竭,不能濡养冲任,温养肝肾。

肾气不足,肝失所养,疏泄失职,冲任失调,而且乳为胃络,脾胃虚弱,不能生血,气血不充,不能灌养经脉而生乳癖。

乳腺增生中医辨证治疗

乳腺增生中医辨证治疗

2、肝郁脾虚
临床表现 患者乳房有肿块,常双乳胀痛, 与情志及月经周期无明显关系。胸闷不舒, 头眩心悸,体倦,大便塘,舌质谈红,苔白, 脉沉细或滑。
治法 疏肝理气、健脾化痰。
方药 柴胡7g,白芍药12g,当归12g,青皮 7g,橘络9g,陈皮7g,法半夏9g,白芥子 10g,王不留行子12g,土贝母15g,生牡蛎 30g,鹿角霜12g,仙茅12g,漏芦10 g,甘 草5g。
乳腺增生中医辩证和治疗方法
乳腺增生
一、西医对乳腺增生的认识
乳腺增生又称乳腺结构紊乱症是临床上常见 的一种乳腺疾病。其发病率约占育龄期妇女 50%,常因内分泌紊乱及精神因素所引起。 临床特点是乳腺出现肿块及胀痛,每随月经 周期变化而表现相应的加重或减轻,一般在 经前加重,经后减轻。本病可发生于青春期 以后任何年龄,但以中年妇女多见。大龄未 婚、已婚末育、已育不哺乳、性格忧郁、易 生闷气、急躁偏激者易得此病。其基本病理 变化可分为导管及腺泡上皮增生、腺体增生、 囊肿形成、上皮化生、问质增生等5种。
5、气血两虚型
乳房肿块隐隐作痈,劳累后加重,心 悸气短,头晕体倦,失眠多梦,食欲 不振,月经量少、色谈或闭经。舌质 偏淡,苔薄白,脉沉细。
治法:以补益气血,软坚散结。
方药:八珍汤加炙黄芪30g,王不留行 子12g,丹参12g,郁金12g,酸枣仁 12g,土贝母12g,制香附10g,肉苁 蓉12g,生牡蛎30g,夜交藤15g。
中医内治法
辩证施治:分五种证型
1、肝郁气滞型 临床表现 乳房肿块,经前疼痛,痛引两胁,
胸闷不舒心烦易怒、口十口苦,月经量少, 经期超前,苔薄白,脉弦细。 治法 疏肝理气止痛。 方药 柴胡7g, 白芍药l 2g,当归12g,青皮 7g,王不留行子12g,丝瓜络10 g,制香附 10 g,郁金12g,夏枯草15g,土贝母12g, 甘草5g。 加减:乳房痛甚者加延胡索、川楝子各10g; 经量少加益母草12g,丹参12g;经前痛甚 者加桃仁10 g,泽兰9g。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医如何对乳腺增生病进行辨证论治?
来源:大众医药网作者:不明2006-4-16
摘要: 中医将乳腺增生病称为“乳癖”。

一般认为,乳癖是由于各种原因导致肝郁气滞或冲任失调造成,临床应予疏肝解郁,调摄冲任为大法进行辨治。

临床可根据患者的不同症状表现在上述处方用药基础上进行加减化裁:如乳房胀痛明显者,可加制乳没各6g,川楝子10g。

伴有其他慢性病且正在治疗中,乳腺增生病亦需治疗者,处方用药......
中医将乳腺增生病称“乳癖”般认为,乳癖是由于各原因导致肝郁气滞或冲任失调造成,临床应予疏肝解郁,调摄冲任为法进行辨治。

(1)肝郁气滞,痰瘀血结型:一侧或两侧乳腺出现肿块和疼痛,肿块和疼痛与月经周期有关,一般在经加重,行经后减轻,伴有情志不舒,心烦易怒,胸闷嗳气,胸胁胀满。

舌质淡,苔薄白,脉细弦。

治法:疏肝理气,活血散结。

方药:加味逍遥散合桃红四物汤加减。

柴胡9g,香附9g,青陈皮各6g,当归12g,白芍12g,川芎12g,延胡索10g,莪术15 g,郁金10g,桃仁10g,红花1 0g,橘叶、橘络各5g。

(2)脾肾阳虚,冲任失调型:一侧或两侧乳腺出现肿块和疼痛,常伴有月经不调,前后不定期,经量减少,全身症状可见怕冷,腰膝酸软,神疲乏力,耳鸣。

舌质淡胖,苔薄白,脉濡细。

治法:温补脾肾,调摄冲任。

方药:二仙汤合四物汤加减。

仙茅10g,仙灵脾10g ,肉苁蓉10g,制首乌15 g,柴胡6g,当归10g,白芍12g,鹿角胶10g,熟地12g,炮山甲10 g,香附10g,青陈皮各6g。

临床可根据患者的不同症状表现在上述处方用药基础上进行加减化裁:如乳房胀痛明显者,可加制乳没各6g,川楝子10g;病程较长、肿块质地偏硬者,可加莪术30g,八月札15 g;伴有乳头溢液者,可加丹皮10g,栀子10g,仙鹤草15g。

服用上述中药治疗时需注意:月经期暂停服用,经后可继服;妊娠期禁服,因中药的行气活血作用可能会诱发子宫收缩而引起流产;严重的上呼吸道感染及其他急性全身性疾患停服,宜“急则治其标”,先治疗急性病变,待其痊愈后再继续治疗本病;伴有其他慢性病且正在治疗中,乳腺增生病亦需治疗者,处方用药需结合其全身情况,综合辨证,治疗时予以兼顾。

此外,在对本病进行分型论治中,还有其他一些新的思路。

如有学者提出结合月经周期进行治疗,在月经周期的前半期(即月经刚刚来过)服用调补肝肾的药物;月经周期的后半期(即下次月经前1 4天开始)服用疏肝活血的药物。

是根据冲任血海有着先满后泄、先盈后亏的生理变化,治疗上以调补肝肾者,顺冲任应充盈时益之;以疏肝理气者,沿血海应疏泄时导之,以达标本兼顾。

据报道用此方法治疗乳腺增生病,临床取得了较好的疗效。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近年来除了传统的中成药如逍遥散、小金丹等药之外,还出现了一些新的中成药,其中有些是根据民间验方从单味药中提取的,如天冬素片;有些是根据辨证论治的原则,经临床疗效观察及实验研究,筛选了几味有效药物配制而成的,如乳块消、乳癖消、百消丹等。

这些药物对于本病的治疗具有一定的疗效,且服用方便,可以酌情服用。

但是必须提醒患者注意的是,服用任何药物治疗均需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并应在医生的检查、监控下进行,最好不要擅自在药房购药后自行服用。

她,不自觉地已经坠入了暮年人的园地里,当一种暗示发现时,使人如何的难堪!而且,电影似的人生,又怎样能挣扎?尤其是她,十年前痛恨老年人的她!她曾经在海外壮游,在崇山峻岭上长啸,在冻港内滑冰,在广座里高谈。

但现在呢?往事悠悠,当年的豪举都如烟云一般霏霏然的消散,寻不着一点的痕迹,她也惟有付之一叹,青年的容貌,盛气,都渐渐地消磨去了。

她怕见旧时的挚友。

她改变了的容貌,气质,无非添加他们或她们的惊异和窃议罢了。

为了躲避,才来到这幽僻的一隅,而花,鸟,风,日,还要逗引她愁烦。

她开始诅咒这逼人太甚的春光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