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智慧校园建设标准及评价指标体系
关于印发智慧校园建设有关标准的通知
智慧校园第1部分:小学、初中、高中阶段评价指标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山东省行政区域内普通中小学(小学、初中和高中,包括中心小学、村小和教学点)智慧校园的评价指标,指标包括基础支撑、智慧教学、智慧教研、智慧校园管理、智慧校园服务、信息安全保障、运行维护等方面。
本标准适用于指导山东省行政区域内普通中小学(小学、初中和高中,包括中心小学、村小和教学点)的智慧校园的建设与界定。
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
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50174-2008电子信息系统机房设计规范GB50348安全防范工程技术规范GB/T20988信息安全技术信息系统灾难恢复规范JR/T0025中国金融集成电路(IC)卡规范GA/T394出入口控制系统技术要求GB/T28847.3建筑自动化和控制系统GB/T22239信息安全技术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基本要求GB/T28181公共安全视频监控联网系统信息传输、交换、控制技术要求GB50394入侵报警系统工程设计规范GB/T36876中小学校普通教室照明设计安装卫生要求GA/T367视频安防监控系统技术要求GB/T31072科技平台统一身份认证GB/T38561信息安全技术网络安全管理支撑系统技术要求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智慧校园Smart Campus智慧校园是数字校园的进一步发展和提升,是教育信息化的更高级形态。
通过物理空间和信息空间的有机衔接,使任何人、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都能便捷地获取授权范围内的资源和服务。
[来源:《智慧校园总体框架》(GB/T36342-2018)有修改]3.2校园物联网Campus Internet of Things是基于LoRa、NB-IoT等技术,在校园内建立支持Zigbee、RFID、蓝牙等多种物联网协议的传感网络。
智慧校园建设方案评分标准
智慧校园建设方案评分标准智慧校园建设方案的评分标准应当涵盖以下方面:1. 教育教学方面智慧校园建设的首要目的是提升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因此评价方案的教育教学部分是最为重要的。
方案应该针对学校的实际情况,提出可行的教育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案。
评分标准应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教学方法:评价采用智慧教育等前沿教学方法的程度。
教学内容:评价方案针对学生需要提供的教学内容的充分程度。
教学管理:评价方案是否给出了合理的教学管理流程,以帮助提高教学质量。
技术支持:评价方案中的技术支持方案是否够全面。
2. 系统平台方面智慧校园建设需要适应不断变化的教育和学生需求,因此评价方案的系统平台部分也是非常重要的。
系统设计:评价方案是否提供合理的系统设计,给学校提供有逻辑、清晰、具体的设计解决方案。
系统运行稳定性:评价方案是否包含足够的测试和验证,确保系统的稳定性,以保障学生和教师的正常使用。
数据管理:评价方案中将数据传输和处理细节、完整性和安全性都做好,并且能够统计学生或老师的学习行为数据,以便改进和提高教学质量。
技术支持:评价方案是否提供全面有效的支持系统,包括技术人员交流,网络维护和解决学生/老师操作问题。
3. 设备硬件方面评价硬件方面主要是为了确保设备的可靠性和系统的可用性。
硬件设备:评价是否包括了全套的硬件设备解决方案,如服务器、交换机等。
设备配置:评价方案是否按照学校需要进行了合理的设备配置。
性价比:评价方案的设备价格是否具有性价比,既能满足需求,又能在合理的范围内控制成本。
维护保养:评价方案是否提供了可行的维护保养支持,以便确保硬件设备的稳定性和持续发展。
4. 安全性方面教育和信息技术领域的不安全因素不断增加,同时也引发了教育信息化安全问题。
评价方案的安全性部分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数据安全:评价方案是否提供安全管理方案,包括如何防止不良文件的传输和防范网络攻击,以保障学校数据的安全性。
物理安全:评价方案是否提供学校的物理安全方案,如如何避免数据丢失、硬件受损等。
中小学智慧校园建设标准教(学)案评价指标体系
3.经费保障(4分)
有保障“智慧校园”建设与应用、运维的专项经费,并形成制度化的可持续的经费投入机制
4
4.网络安全(4分)
校园网站及信息系统达到信息安全登记保护第一级或以上要求,具备防火墙、防病毒、入侵检测、上网行为审计等功能,制订网络安全的具体措施和应急处置方案。
4
五、特色创新(6分)
1、课题研究(2分)
4
(3)提供应用集成环境,能够根据用户的身份和权限,以及自身需求,为其提供个性化的信息资源和应用服务。
2
(4)有统一的基础数据库,有统一的应用中间件,并提供开放的接口程序,能集成不同架构下的各类业务应用。
2
(5)学校系统与省、市(县、区)各级系统在用户、数据、业务处理上高度融合,实现用户、数据等互联互通。
5
三、师生发展(30分)
1、学生发展(15分)
(1)学生具备良好的信息素养,认识到信息对生活、学习的重要性,能利用工具获取、分析、加工、评价信息并创造信息、传递信息,应用信息技术进行学习、交流协作、知识建构、作品创作和知识创造。
2
(2)学生能熟练地使用多媒体计算机、网络以及其它终端设备,并掌握合力选择技术工具,探索并解决实际问题的技能
3
(3)学生能通过个人空间进行个人学习资源管理、网络交流、在线测试等各种网络学习活动。在教师的指导下,应用信息技术灵活开展自主学习、协作学习、探究学习、个性化学习等。
4
(4)能充分发挥创造性,利用计算机、3D打印机等创造创客作品。100%的学生有数字作品,5%以上的学生有创客作品。
3
(5)近三年有计划组织学生参加市级及以上信息技术创新与实践活动(如电脑作品大赛、数字产品研发、智能机器人竞赛、学生现场网页制作、信息技术奥林匹克等)。
中小学校“智慧校园”建设与应用评价标准
中小学校“智慧校园”建设与应用评价标准一、编制背景为推进xxx教育信息化应用水平,促进并引领xxx中小学“智慧校园”的建设,根据国家《数字校园示范校建设参考指标》《构建利用信息化手段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有效机制的实施方案》《教育行业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定级工作指南(试行)》和《xxx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规划(2016-2020年)》等文件,结合xxx实际,特制订《xxx中小学校“智慧校园”建设与应用评价标准》。
二、意义与目标“智慧校园”是“数字化校园”建设的高级阶段,是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创新的必然趋势,也是教育智慧化建设与发展的前沿阵地。
学校通过“智慧校园”的创建,使教育更加均衡化、教学更加个性化、数据更加规范化、管理更加精细化、决策更加科学化。
要利用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将信息化作为学校现代化建设、科研、培训、评价等各项工作的核心驱动力,使现代教育技术真正成为引领学校教育教学改革、教育管理决策与公共服务等领域创新发展的重要手段,成为提升学校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抓手,让学校中各部门之间的协作与互动更加集约高效、智能便捷。
根据全市智慧教育建设与发展的推进要求,力争用5年时间,完成从“数字化校园”到“智慧校园”建设的跨越,实现城镇20%以上学校达到“智慧校园”建设标准,涉农地区10%的学校达到“智慧校园”建设标准。
三、适用范围本标准的适用范围是xxx开展“智慧校园”建设与应用的中小学校,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等可参照执行。
建设时间为2016年至2020年。
四、指标体系本标准结合xxx实际,以现代教育信息技术应用为核心,强调信息技术与教育的融合创新,基于科学性、前瞻性、创新性、可操作性等进行设计,分为基础支撑环境建设标准(34分)、数字化资源建设标准(34分)、信息化应用能力标准(80分)、可持续发展机制与保障标准(12分)四个维度(4个一级指标和11个二级指标)。
总分160分。
(一)基础支撑环境建设标准(34分)基础支撑环境是智慧校园建设与应用的基础,包括基础设施、网络空间、信息化应用系统等,为师生开展教学活动提供信息化基础应用环境支撑。
中小学智慧校园建设标准及评价指标体系
(2)具备智能型物联网+控制系统
2
3.智慧教室(8分)
(1)智慧教室数量不少于学校所有班级数的1/3。依托省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智能学科辅助工具、第三方服务等,实现深度学习、翻转学习、个性化教学等教学模式变革与创新。
3
(2)师机比达到1:1,生机比不小于5:1,拥有支持移动学习和交流的智能终端及配套设备,探索智能终端在教学中的应用。
4
(5)建立学校和区域的教育资源共建共享机制。
4
6、智慧评价服务(15分)
(1)实现多维度的学业成绩分析,以清晰、直观的图表形式显示统计结果,并可以方便的导出数据进行传阅和存档保存。
5
(2)支持对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从学业发展水平度建立学生综合素质管理体系,建立相应的评价量规和观测点,全面评价学生的综合素质。
3
(3)建设未来教室,以人工智能、教育大数据、模式识别技术为基础,结合多种互动教学方式,解决学情数据采集、智能批改、学情动态诊断与个性化补救等关键问题。形成课前、课中、课后一体化教学及评价体系。支持面向学校、教师和学生提供全方位学情分析及教学矫正服务。
2
4.特色功能教室(5分)
利用信息技术,建有与课程内容相配套或具有学生自主学习发挥个性发展的特色功能教室。(如探究实验、智能机器人、虚拟现实、创客空间等)
4
(3)提供应用集成环境,能够根据用户的身份和权限,以及自身需求,为其提供个性化的信息资源和应用服务。
2
(4)有统一的基础数据库,有统一的应用中间件,并提供开放的接口程序,能集成不同架构下的各类业务应用。
2
(5)学校系统与省、市(县、区)各级系统在用户、数据、业务处理上高度融合,实现用户、数据等互联互通。
智慧校园建设评价指标体系
智慧校园建设评价指标体系随着科技的迅速发展,智慧校园的建设已逐渐成为教育领域的热门话题。
为了评估智慧校园建设的效果,需要建立一套详尽的评价指标体系。
本文将从六个方面,即信息化基础设施、教学信息化、管理信息化、服务信息化、办公信息化和安全信息化,来探讨智慧校园的评价指标体系。
信息化基础设施信息化基础设施是构建智慧校园的基础,包括校园网络、校园物联网、终端设备等。
评价指标如下:•网络覆盖率:包括教学楼、宿舍楼、图书馆等场所的网络覆盖情况,以及网络带宽是否满足需求。
•物联网应用:智能课室、智能宿舍、智能图书馆等场所物联网设施的覆盖率和使用情况。
•终端设备:学生、教师等人员所使用的电脑、手机、平板等设备数量和配备情况。
教学信息化教学是学校的主要工作之一,因此教学信息化是智慧校园建设的重要方面。
评价指标如下:•教师信息化应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是否广泛使用电子教案、电子课件、在线作业等信息技术手段。
•学生信息素养:学生的信息素养水平,能否有效地利用信息技术进行学习和交流。
•教学管理系统:学校是否具有完善的教学管理系统,能否有效地管理教学过程、评估学生学习情况。
管理信息化校园管理信息化可以提高管理效率,降低管理成本,推进学校科学治理。
评价指标如下:•行政流程数字化:各种行政流程能否通过网络和信息技术来实现数字化办理。
•管理信息系统:学校管理是否具备了完善的管理信息系统,能否快速、准确地反映管理情况。
•统计信息分析:学校是否能通过信息化手段对各类统计数据进行分析,从而更精准地制定管理策略。
服务信息化校园服务信息化可以提高服务效率,优化服务流程,提升服务质量。
评价指标如下:•校园服务数字化:各种校园服务能否通过网络和信息技术来实现数字化办理。
•客户服务水平:校园服务人员的综合素质、服务态度以及服务水平如何。
•校园服务监督:学校是否具备监督机制,能否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
办公信息化办公信息化可以提高工作效率,降低成本,提高工作质量。
宁波市中小学“智慧校园”评估标准(2018年修订版)
2
障
化的、可持续的经费保障机制。
按《关于加强宁波市教育系统网络与信息安全管理工作
1-4 网络 的意见》要求制订网络安全的具体措施和应急处置方案; 1
安全 建立各类信息发布管理制度和激励机制,全年无网络安
全事故。
校园内宽带网络和无线网络全覆盖,并符
2-1-1 校园 合《宁波市中小学网络建设标准》和《宁
每小点 0.5 分,符合条 件得分,否则不得分。 1 (区域内统一配置视同 达标)
配有信息化管理平台,能实现校产、场地、
每小点 1 分,符合条件
材料、报修等信息的分类管理和统计分析 2
功能;利用物联网技术实现对门禁、水电、
得分,否则不得分。(区 域内统一配置视同达
透明厨房等的智能控制。
标)
学校各管理系统可实现单点登录、统一认
指标内容及描述
分 评分标准 值
配有校园录播系统,支持自动录制、自动
2-1-4 智能
上传、在线编辑等功能;建有高清校园电
资源收集系
1
视台,配有虚拟演播室、数字化摄录编辑
统
系统,可实现校内直播、与录播教室混用。
建有校园监控系统,能实现对校园各个重 2-1-5 校园
要场所数字化全方位、立体化管理;数据 1 安保系统
通过校级审核的优质主 题活动资源≥5 个/年得 2 分,2-4 个/年得 1 分, 否则不得分。 通过校级审核的全学科 试题资源,并且每学年 增加或更新 50 份以上 的得 6 分,每学年增加 或更新 30 份以上的得 3 分,否则不得分。
可以汇入区域内校园监控分析系统。
每小点 0.5 分,符合条 件得分,否则不得分。
每小点 0.5 分,符合条 件得分,否则不得分。
中小学智慧校园建设标准及评价指标体系
(2)具备智能型物联网+控制系统
2
3.智慧教室(8分)
(1)智慧教室数量不少于学校所有班级数的1/3。依托省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智能学科辅助工具、第三方服务等,实现深度学习、翻转学习、个性化教学等教学模式变革与创新。
3
(2)师机比达到1:1,生机比不小于5:1,拥有支持移动学习和交流的智能终端及配套设备,探索智能终端在教学中的应用。
5
(3)能熟练应用个人空间进行教学资源管理、学习活动设计、教学任务安排等各种网络教学活动,并对教学空间进行个性化设置。
4
(4)近三年内教师在省级以上(含省级)CN刊物上发表数字化教学研究成果,有教师参加市级以上(含市级)各类教育教学信息化比赛(评比)中取得较好的成绩,包括优秀课例、优质课、说课、课件、论文等。
2
2.队伍建设(6分)
(1)组建一支专兼结合、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智慧校园建设与应用的教师队伍,职能明确并常态化开展工作。
2
(2)学校管理者具有较强的教育信息化领导力,校长每年至少参加1次市级级以上教育信息化相关培训与学习,达到《中小学校长信息化领导力标准(试行)》要求。
2
(3)教师按要求参加教师信息技术能力相关培训与学习。网络管理员每年定期参加市、区组织专业技能培训、研讨等。定期开展智慧教育的新知识、新技术与新媒体等应用的专题培训。
2
六、示范引领(4分)
1、示范引领
围绕智慧课堂的理念、思路和方法、支撑环境等有关问题开展各级各类交流研讨及示范课观摩活动。
2
在区级(含区级)以上范围,组织优势学科或区级以上骨干教师、名师,每个月开展至少1次以上课堂教学实况在线直播或点播活动。
2
2
(2)安防系统以校园网为传输平台,实现对校园视频监控、入侵报警、出入控制、电子巡更、电子监考、消防报警、紧急呼叫(求助)报警、紧急广播系统的统一管理和控制,覆盖学校全部物理空间。
《河南省中小学智慧校园评估标准(试行)》
附件河南省中小学智慧校园评估标准(试行)一级指标二级指标详细指标及评分标准评估办法A体制机制(14分)A1组织领导(4分)1.领导机构。
成立校长担任组长的智慧校园建设领导小组,由校长担任首席信息官(CIO);每年召开2次以上智慧校园建设与应用工作会议。
(1分)2.队伍建设。
加强学校智慧校园管理团队建设,成立信息化管理机构(应为校内一级内设机构),有固定工作人员(不少于3人,职责明确)和办公场地,定期召开智慧校园建设工作例会。
(2分)3.合作机制。
与高校、科研院所、企事业单位等建立智慧校园建设合作关系,围绕智慧校园建设与应用有计划、有目的地开展规划编制、方案论证、协同研究、培训指导等活动。
(1分)查阅资料实地查看A2制度规划(6分)1.规划引领。
制定有智慧校园发展规划和阶段性实施方案并经专家论证。
(1分)2.协同机制。
建立首席信息官领导下的校内多部门协同机制(各部门职责清晰,分工明确)。
(1分)3.评估机制。
建立智慧校园建设与应用绩效评估机制,开展智慧校园建设过程性评估、问题诊断,依据评估结果,制定相应改进措施。
(1分)4.网络安全制度。
制定网络安全责任制度,建立以校长(书记)为第一责任人的学校网络安全工作体系,落实《网络安全法》及上级部门网络安全工作的决策部署。
(1分)5.数据安全制度。
落实《数据安全法》《个人信息保护法》要求,建立个人信息保护机制和应急预案,制定数据使用管理、数据安全、隐私保护等方面制度规范。
(1分)6.其他制度。
建立推进数字技术与教育教学、管理融合创新的激励制度。
健全智慧校园建设、应用和管理等各项规章制度(教师发展、校本应用等)。
(1分)查阅资料A3保障措施(4分)1.持续性经费保障。
确保智慧校园建设和应用所需的持续性经费投入,智慧校园建设及应用经费应列入年度预算,统筹生均公用经费和地方财力予以保障,合理分配数字化硬件设施、软件平台、教师培训、运维保障、安全防护等方面的资金比例,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福建省中小学智慧校园建设标准
福建省中小学智慧校园建设标准为深入推进我省中小学智慧校园建设,提升教育信息化水平,根据《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规划》《福建省“十三五”教育发展专项规划》等精神,特制定《福建省中小学智慧校园建设标准》。
一、智慧校园建设目标智慧校园建设,是指在中小学校园内,按照科学的校园发展理念,以新一代信息技术和智慧应用为支撑,在泛在信息全面感知和互联的基础上,全面整合校内外的资源,实现人、物、校区功能系统之间无缝连接与协同联动的智能自感知、自适应、自优化,从而智能识别师生群体的学习、工作情景和个体的特征,将学校物理空间和数字空间有机衔接起来,为师生建立智能开放的教育教学环境,改变师生与学校资源、环境的交互方式,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管理水平,促进师生全面发展。
二、智慧校园建设基本原则(一) 总体规划、分步实施。
从学校发展的实际问题入手,注重智慧校园顶层设计和统一规划,在规划指引下,突出重点、以点带面、分步实施、逐步深入,不断增强实施应用效果,统筹推进学校信息化协调发展。
(二)统一标准、分类指导。
规范智慧校园建设,建设过程注重统筹、论证与监督标准先行,以需求强烈的智慧教学管理应用- 1 -为突破,选取有条件的学校强化指导,由点及面有序推动智慧校园建设。
(三)模式探索、融合创新。
充分利用智能化教育环境,突出培养教师的教育技术能力、信息环境下教学创新的能力,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协作学习能力、探究学习能力和信息技术素养,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核心业务的深度融合,实现教与学方式和教育模式的变革与创新。
三、智慧校园建设内容(一)优化校园信息基础设施。
坚持规划引导、集约建设、资源共享、规范管理、满足需求、自由选择,开展智慧校园的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增强信息网络综合承载能力和信息通信集聚辐射能力,提升信息基础设施的服务水平和普遍服务能力,满足学校对网络信息服务质量和容量的要求。
1.光纤接入学校有光纤接入互联网或教育城域网,班均出口带宽达到10M以上。
福建省中小学智慧校园建设标准
**中小学智慧校园建设标准为深入推进我省中小学智慧校园建设,提升教育信息化水平,根据《教育信息化十年规划(2021—2021年)》《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规划》《**“十三五”教育专项规划》等精神,特制定《**中小学智慧校园建设标准》。
一、智慧校园建设目标智慧校园建设,是指在中小学校园内,按照科学的校园理念,以新一代信息技术和智慧应用为支撑,在泛在信息全面感知和互联的基础上,全面整合校内外的**,实现人、物、校区功能系统之间无缝连接与协同联动的智能自感知、自适应、自优化,从而智能识别师生群体的学习、工作情景和个体的特征,将学校物理空间和数字空间有机衔接起来,为师生建立智能XX的教育教学环境,改变师生与学校**、环境的交互方式,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管理水平,促进师生全面.二、智慧校园建设基本原则(一)总体规划、分步实施。
从学校的实际问题入手,注重智慧校园顶层设计和统一规划,在规划指引下,突出重点、以点带面、分步实施、逐步深入,不断增强实施应用效果,统筹推进学校信息化协调.(二)统一标准、分类指导。
规范智慧校园建设,建设过程注重统筹、论证与监督标准先行,以需求强烈的智慧教学管理应用为突破,选取有条件的学校强化指导,由点及面有序推动智慧校园建设.(三)模式探索、融合创新。
充分利用智能化教育环境,突出培养教师的教育技术能力、信息环境下教学创新的能力,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协作学习能力、探究学习能力和信息技术素养,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核心业务的深度融合,实现教与学方式和教育模式的XX与创新.三、智慧校园建设内容(一)优化校园信息基础设施。
坚持规划引导、集约建设、**共享、规范管理、满足需求、自由选择,开展智慧校园的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增强信息网络综合承载能力和信息通信集聚辐射能力,提升信息基础设施的服务水**普遍服务能力,满足学校对网络信息服务质量和容量的要求。
1.光纤接入学校有光纤接入互联网或教育城域网,班均出口带宽达到10M以上。
广东省中小学智慧校园建设指南
广东省中小学智慧校园建设指南广东省中小学智慧校园参考标准一级指标二级指标指标描述3星级1.1移动物联校园网1.1.1接入区域教育城域网,有独立或共享的计算能力和存储空间,学校网络出口配置固定教育网IP地址,接入带宽不低于1G,班均接入带宽不低于50M;1.1.2无线网络支持移动学习、移动教学、移动办公等应用; 1.1.3利用智能手机、可穿戴设备、传感器等建设物联校园。
1.2.1依托区域教育云和教学资源平台、智能学科辅助工具、在线学习社区及第三方服务,实现课堂教学云端一体化;1.2.2多媒体设备和即时反馈系统的教室配备率达100%;1.2.3为教师配备移动教学智能终端,教师数与教师使用移动教学终端比例不低于1:1; 1.2.4提供学情分析及教学改进服务,解决学情数据采集、智能批改、学情动态诊断与个性化补救等问题,形成课前、课中、课后一体化教学及评价体系;1.2.5为学生配备平板电脑或智能传感器等智能学习终端;1.2.6 配备录播系统等教学行为记录与分析系统,实现教学行为实时记录和远程互动。
1.3.1对学科教室、实验室和图书馆等各类教学功能场室进行升级改造,配备可交互智能设备设施,实现无线覆盖;1.3.2建成面向智能制造、生命科学、宇宙探索、智慧阅读、艺术创作等创新实验室;1.1.1全面实现;1.1.2局部开展;1.1.3零星或未开展。
发展水平4星级5星级1.1.1全面实现;1.1.1、1.1.2全面实现;1.1.2大面积开展;1.1.3大面积开展。
1.1.3局部开展。
一、智慧学习环境1.2智慧教室1.2.1、1.2.2、1.2.3、1.2.41.2.1、1.2.2、1.2.3、1.2.1、1.2.2、1.2.3、全面实现;1.2.4全面实现;1.2.4全面实现;1.2.5实现自带设备1.2.5、1.2.6零星或1.2.5规模化开展;(BYOD)模式,大面积未开展。
1.2.6局部开展。
开展;1.2.6规模化开展。
中小学智慧校园建设标准及评价指标体系
四、保障措施(20分)
1.机构制度(6分)
(1)成立以校长为组长的智慧校园工作领导小组,定期召开工作会议。每学年召开2次以上校级会议并有记录。
2
(3)智慧化校园建设中长期规划具有整体性、可操作性、可评估性,明确分年度目标。有与规划相匹配的年度计划和实施情况。
2
(4)有智慧化校园的相关管理制度(包括管理、应用、网络安全、人员培训等)。
5
(3)能熟练应用个人空间进行教学资源管理、学习活动设计、教学任务安排等各种网络教学活动,并对教学空间进行个性化设置。
4
(4)近三年内教师在省级以上(含省级)CN刊物上发表数字化教学研究成果,有教师参加市级以上(含市级)各类教育教学信息化比赛(评比)中取得较好的成绩,包括优秀课例、优质课、说课、课件、论文等。
5
三、师生发展(30分)
1、学生发展(15分)
(1)学生具备良好的信息素养,认识到信息对生活、学习的重要性,能利用工具获取、分析、加工、评价信息并创造信息、传递信息,应用信息技术进行学习、交流协作、知识建构、作品创作和知识创造。
2
(2)学生能熟练地使用多媒体计算机、网络以及其它终端设备,并掌握合力选择技术工具,探索并解决实际问题的技能
中小学智慧校园建设标准及评价指标体系
评价项目
评价指标
评价细则
分值
一、基础环境建设(40分)
1.信息基础设施(10分)
(1)学校有光纤接入互联网或教育城域网,班均出口带宽达到10M以上。
3
(2)网络服务全覆盖,千兆以上带宽到楼宇,千兆带宽到桌面,拥有功能完备的网络运维管理平台。无线网络能支持移动学习、移动办公等应用。
2
2.校园门户(10分)
(1)具有用提供统一入口。
盐城市中小学智慧校园建设标准
盐城市中小学智慧校园建设标准(试行)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贯彻执行国家、省、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落实《省政府办公厅关于推进智慧教育的实施意见》,全力推进智慧校园建设,加快实现教育现代化,特制定本标准。
第二条智慧校园是指通过利用云计算、大数据、虚拟化、移动互联网和物联网等新技术来改变学生、教师和校园资源相互交互的方式,将学校的教学、科研、管理与校园资源和应用系统进行整合,以提高应用交互的明确性、灵活性和响应速度,从而实现智慧化服务和管理的校园环境。
第三条各校应结合本校实际,按照科学性、系统性、适应性和适度超前的原则,制订学校信息化发展规划,将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重点项目、运营维护经费列入预算并实施。
积极开展数字化学习工作,实现无处不在的网络学习、融合创新的网络科研、透明高效的校务治理、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方便周到的校园生活。
第二章校园环境网络化第四条组织机构和人员落实。
应成立由校领导任组长的智慧校园建设领导小组,设有中层管理机构,配足配齐信息技术教学专职教师,并有1-2名专职网络管理员。
第五条发展规划、管理规章制度健全。
学校有信息化建设中长期发展规划及年度发展计划,健全信息化设施设备使用、管理、维护的各项规章制度,建立有利于加快信息化发展、提高师生信息素养的激励评估机制。
第六条计算机网络教室符合江苏省义务教育学校办学标准。
生机比符合江苏省教育技术装备I类标准,小学达到10:1,初中达到8:1,高中达到6:1,教师用机配比达到1:1。
所有教室和多功能场所装配有多媒体教学设备,并配有一定数量交互式教学系统。
义务教育阶段按规模建有1-2个可容纳整班阅读的电子阅览室,定期开放。
要建有数字化实验室、数字化学习教室及有关智能实验室等功能教室,职业学校要建有数字化技能教室、仿真实训室。
第七条校园网络设施布局到位。
校园网络与教育城域网实现对接,校园场所网络信息节点全覆盖。
主干带宽1000M及以上,保证100M到桌面。
中小学智慧校园建设标准及评价指标体系
中小学智慧校园建设标准及评价指标体系智慧校园是利用信息技术手段,构建全新的教育管理和服务平台,以提高学校管理效率和教育质量为目标。
中小学智慧校园建设标准及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对于推动教育现代化、提升学校管理水平、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硬件设施、软件应用、信息安全等方面论述中小学智慧校园建设的标准及评价指标体系。
一、硬件设施智慧校园的建设离不开先进的硬件设施,包括校园网络、终端设备和基础设施等方面。
在中小学智慧校园建设中,应考虑以下几个标准及评价指标:1. 校园网络:校园网络的稳定性、带宽大小以及覆盖范围是评价指标之一。
稳定的网络保障了教学和管理的顺利开展,大带宽的网络保证了信息传输的速度和质量,广覆盖的网络可以让学生和教师随时随地接入网络资源。
2. 终端设备:终端设备的种类、配置和数量也是考虑的因素。
评价指标主要包括设备的性能是否满足需求、设备的数量是否足够等。
3. 基础设施:基础设施的完善程度也是评价智慧校园建设的重要指标之一。
包括机房、配电、安防设施等。
这些设施的合理规划和先进技术的应用能够有效地保障智慧校园的正常运行。
二、软件应用智慧校园的软件应用是推动教育信息化发展的重要手段。
以下是中小学智慧校园软件应用方面的标准及评价指标:1. 教学管理系统:一个完善的教学管理系统可以提供课程管理、教学资源管理、在线作业管理、考试管理、成绩管理等功能。
评价指标主要包括系统的稳定性、功能的完整性以及用户体验。
2. 学生管理系统:学生管理系统是对学生信息进行管理的重要工具。
评价指标主要包括数据的准确性和更新及信息的安全性。
3. 家校互动系统:家校互动系统提供了学生和家长了解学校信息、与教师进行交流的平台。
评价指标主要包括信息的及时性、互动交流的便捷性。
三、信息安全智慧校园建设中,信息安全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
以下是中小学智慧校园信息安全方面的标准及评价指标:1. 网络安全:防火墙的安装、网络数据传输的加密以及网络攻击和病毒的防护是评价指标之一。
中小学“智慧校园”建设与应用标准指引
深教〔2015〕100号深圳市教育局关于印发《深圳市中小学“智慧校园”建设与应用标准指引(试行)》的通知各区教育局、各新区公共事业局,市教科院、市电教馆,市局直属各学校:我局编制了《深圳市中小学“智慧校园”建设与应用标准指引(试行)》,现予以印发。
请各单位结合实际,遵照执行,共同努力推进我市中小学“智慧校园”建设与应用工作。
—1—附件:深圳市中小学“智慧校园”建设与应用标准指引(试行)深圳市教育局2015年3月23日(联系人:梁为,联系电话:82178661)—2—深圳市中小学“智慧校园”建设与应用标准指引(试行)深圳市教育局2015年3月—3—目录一、编制背景 (5)二、编制目的 (6)三、适用范围 (6)四、指标体系 (6)(一)指标构成及权重 (6)(二)指标分解描述 (9)1、基础支撑环境(37分) (9)2、数字教育资源(20分) (15)3、应用能力水平(80分) (18)4、可持续发展机制与保障(13分) (24)五、说明 (25)—4—一、编制背景2012年,我市发布了《智慧深圳规划纲要(2011-2020 年)》,在教育方面提出要实施智慧教育工程,打造“智慧校园”。
同年12 月,我市被教育部确定为首批全国教育信息化试点单位,任务是开展“采用云计算技术的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与应用探索”。
我市要有效完成教育部教育信息化试点工作,要助力智慧深圳建设,要创建深圳教育云,真正实现以教育信息化引领教育现代化,都必须要有抓手。
为此,我市在2013年初下发了《深圳市教育局关于开展教育部教育信息化试点工作的通知》(深教〔2013〕128号),决定组织开展首批“智慧校园”建设与应用试点。
2014年,“智慧校园”试点工作被列入市政府重点工作计划和近三年我市承接国家部委和省改革任务。
同年6月,我市下发了《深圳市教育局关于公布首批“智慧校园”试点学校名单的通知》(深教〔2014〕252号),决定在全市122所学校开展首批“智慧校园”试点工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绿色能源(3分)
使用太阳能装置、POE供电等绿色环保设备;建有能效监控系统,对设备进行能效监控和管理。
3
6.智能安保系统(4分)
(1)学校配备1套智慧校园安防系统,能够与当地公安部门安全防范系统联网。提供对校园安全信息的收集、汇总、分析,并对安全隐患发现、检查、处理全过程跟踪,并支持与统一认证系统进行集成。
2
2.队伍建设(6分)
(1)组建一支专兼结合、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智慧校园建设与应用的教师队伍,职能明确并常态化开展工作。
2
(2)学校管理者具有较强的教育信息化领导力,校长每年至少参加1次市级级以上教育信息化相关培训与学习,达到《中小学校长信息化领导力标准(试行)》要求。
2
(3)教师按要求参加教师信息技术能力相关培训与学习。网络管理员每年定期参加市、区组织专业技能培训、研讨等。定期开展智慧教育的新知识、新技术与新媒体等应用的专题培训。
4
(3)提供应用集成环境,能够根据用户的身份和权限,以及自身需求,为其提供个性化的信息资源和应用服务。
2
(4)有统一的基础数据库,有统一的应用中间件,并提供开放的接口程序,能集成不同架构下的各类业务应用。
2
(5)学校系统与省、市(县、区)各级系统在用户、数据、业务处理上高度融合,实现用户、数据等互联互通。
4
(5)建立学校和区域的教育资源共建共享机制。
4
6、智慧评价服务(15分)
(1)实现多维度的学业成绩分析,以清晰、直观的图表形式显示统计结果,并可以方便的导出数据进行传阅和存档保存。
5
(2)支持对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从学业发展水平、身心发展水平、品德发展水平、学业负担情况、兴趣特长爱好等维度建立学生综合素质管理体系,建立相应的评价量规和观测点,全面评价学生的综合素质。
5
(3)提供教师专业发展的评价模板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体系的定制、个性化编辑与管理功能,支持布置评价任务、任务进展情况的跟踪与监控、汇总计算评价结果等功能;提供评价任务表、评价进度表,以及个人、班级、年级评价结果等各类统计报表生成等功能。
5
7、智慧管理服务(15分)
(1)建有统一的基于云计算、虚拟化和物联网等新技术支撑的“智慧校园”综合管理系统平台,融合学校综合管理、教育预测辅助决策、教与学的综合评价、分层教学、走班排课、资源管理、财务与装备管理、家校互联、数字图书馆多种功能。
1
4、智慧学习服务(15分)
(1)根据学生个性化学习需求,为初中以上学生开通实名的网络学习空间,帮助学生利用网络空间进行讨论、作业、考试、拓展等创新型开放学习。
2
(2)具备“系统推荐+自主选择”相结合,实现学生在个性化学习包推送,通过在线答题,在线评分,实现成绩分析、知识点诊断、试题解析的功能。
3
(3)实现同步微课,与线下课程配套,按选择教材、学科、章节、知识点组织和建立的视频课程,实现线上课程的二次学习与巩固;
2
六、示范引领(4分)
1、示范引领
围绕智慧课堂的理念、思路和方法、支撑环境等有关问题开展各级各类交流研讨及示范课观摩活动。
2
在区级(含区级)以上范围,组织优势学科或区级以上骨干教师、名师,每个月开展至少1次以上课堂教学实况在线直播或点播活动。
2
2
2.校园门户(10分)
(1)具有安全的校园门户网站,能对校内外公开信息,并为智慧校园应用提供统一入口。
6
(2)有可教学管理、师生服务、家校沟通等功能的客户端
2
(3)实现基于校园应用的微信企业号或服务号
2
3.智慧教学服务(15分)
(1)教师开通实名制网络空间,进行教学资源管理、学习活动设计、教学任务安排等各种网络教学活动,并对教学空间进行个性化设置。
3
(3)建设未来教室,以人工智能、教育大数据、模式识别技术为基础,结合多种互动教学方式,解决学情数据采集、智能批改、学情动态诊断与个性化补救等关键问题。形成课前、课中、课后一体化教学及评价体系。支持面向学校、教师和学生提供全方位学情分析及教学矫正服务。
2
4.特色功能教室(5分)
利用信息技术,建有与课程内容相配套或具有学生自主学习发挥个性发展的特色功能教室。(如探究实验、智能机器人、虚拟现实、创客空间等)
8
(2)具备智能型物联网+控制系统
2
3.智慧教室(8分)
(1)智慧教室数量不少于学校所有班级数的1/3。依托省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智能学科辅助工具、第三方服务等,实现深度学习、翻转学习、个性化教学等教学模式变革与创新。
3
(2)师机比达到1:1,生机比不小于5:1,拥有支持移动学习和交流的智能终端及配套设备,探索智能终端在教学中的应用。
5
(2)通过学生智慧卡和“智慧校园”综合管理平台,在学生的考勤管理、收费管理、消费管理、宿舍管理、家校互动、场室管理、图书管理、考试监控和安全管理等方面实现智能化管理。
5
(3)面向学校管理层,设置数据分析模型和评估指标体系,能及时动态提供学校建设和发展的现状数据,能为学校建设和发展的决策提供有力的动态数据支撑的平台。具有基于大数据的学生学习行为分析功能,为教师提供辅助决策支持;具有基于大数据的教师教学行为分析功能,为科学评定教师教学工作提供依据。
3
四、保障措施(20分)
1.机构制度(6分)
(1)成立以校长为组长的智慧校园工作领导小组,定期召开工作会议。每学年召开2次以上校级会议并有记录。
2
(3)智慧化校园建设中长期规划具有整体性、可操作性、可评估性,明确分年度目标。有与规划相匹配的年度计划和实施情况。
2
(4)有智慧化校园的相关管理制度(包括管理、应用、网络安全、人员培训等)。
3
(3)学生能通过个人空间进行个人学习资源管理、网络交流、在线测试等各种网络学习活动。在教师的指导下,应用信息技术灵活开展自主学习、协作学习、探究学习、个性化学习等。
4
(4)能充分发挥创造性,利用计算机、3D打印机等创造创客作品。100%的学生有数字作品,5%以上的学生有创客作品。
3
(5)近三年有计划组织学生参加市级及以上信息技术创新与实践活动(如电脑作品大赛、数字产品研发、智能机器人竞赛、学生现场网页制作、信息技术奥林匹克等)。
有市级及以上立项信息化专项科研课题不少于1个,进行了开题论证,取得阶段性成果。结题成果鉴定为二等奖(良好)以上,获省级以上信息化单项和综合荣誉。
2
2、特色应用(2分)
推广使用创客空间,智能教室等新兴教育教学方式,探索将3D创意、智能机器人、可穿戴设备引入教育教学活动中
2
3、创新机制(2分)
在信息化教育教学、管理、资源共建共享等方面有所创新并取得一定成效,获省级以上奖励或在大会上进行汇报交流。
3
(3)建有基于校园网络的智能广播系统、校园电视台和视频会议系统。
2
(4)数据机房、安防控制机房的建设,应符合GB50174-2008的规定,楼层设备间布局应满足机柜数量和维护需要,并预留可扩展的面积。
2
2.多媒体教室(10分)
(1)所有班级教室和功能教室配备一套交互式多媒体教学设备,能实现互动教学功能,满足教学需要。
2
(2)安防系统以校园网为传输平台,实现对校园视频监控、入侵报警、出入控制、电子巡更、电子监考、消防报警、紧急呼叫(求助)报警、紧急广播系统的统一管理和控制,覆盖学校全部物理空间。
2
二、应用服务(100分)
1.应用服务融合(10分)
(1)实现用户的集中化和统一管理,对智慧校园中的用户提供统一的电子身份,支持多平台、多终端统一的用户认证方式。
中小学智慧校园建设标准及评价指标体系
评价项目
评价指标
评价细则
分值
一、基础环境建设(40分)
1.信息基础设施(10分)
(1)学校有光纤接入互联网或教育城域网,班均出口带宽达到10M以上。
3
(2)网络服务全覆盖,千兆以上带宽到楼宇,千兆带宽到桌面,拥有功能完备的网络运维管理平台。无线网络能支持移动学习、移动办公等应用。
3
2.教师发展(15分)
(1)教师具备较高的信息素养,认识到信息技术对于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意义和作用,善用技术教学,善用技术支持自身专业发展。
3
(2)能进行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学设计,能获取、加工和集成教学资源,支持课堂教学;能利用网络教学平台开展混合式教学、参与校本和区域教研活动;能利用信息技术记录和反思自己的专业发展过程,能利用信息技术对教学对象、教学资源、教学活动、教学过程进行有效管理和评价。
3
(4)充分利用网络资源,跨越时空。实现专家和教师、教师与教师间的互动,为教师提供网络研修服务,进行各学科的教学研讨。
3
(5)利用数字教务服务全面实现智能化排课、选课、评课、成绩采集等教务活动,为师生提供查询服务。
2
(6)网络考试与学习评价:提供采编组卷、考试编排、网络考试阅卷、成绩分析评价等功能。
4
(4)具备同步练习板块,让学生选择教材、章节、知识点、难度,实现与线下课程同步练习;智能练习实现根据学生薄弱点,自动推送学生练习的功能
3
(5)具备自动记录学生在日常作业、考试等不同学习活动的错题,可形成学生专有的错题库,按学科、知识点进行统一归档管理的功能
3
5、智慧资源服务(20分)
(1)对本校教学和学习活动中生成性信息资源进行持续采集,加工整理,形成具有学校特色的校本资源库
4
(2)充分利用国家、省、市(县、区)各级教育资源平台上的课程资源;引进购买适用的企业、机构开发的优质教育资源。
4
(3)以知识点为基础,按一定检索和分类标准对各种来源的资源进行整合归纳,形成由课程资源、主题活动资源、试题资源等组成的多元数字化教学资源库
4
(4)实现对师生的教育资源自主检索、准确定位和精准推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