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语文必修一课后拓展作业附答案解析第2单元 第6课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第二单元第6课+鸿门宴+练习2+Word版缺答案.doc
课后巩固检测案B(第二课时)1、指出第二段中的通假字。
(1)私见张良,具.告以事具:(2)距.关,毋内诸侯距:(3)张良出,要.项伯要:(4)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倍:(5)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蚤:2、指出下面加点词语的意义(1)素善.留侯张良善:(2)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夜:(3)谁为.大王为.此计者前“为”:后“为”:(4)秦地可尽王.也王:(5)君安与项伯有故.安:故:(6)项伯杀人,臣活.之活:(7)孰与君少长孰与:(8)吾得兄.事之兄:(9)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婚姻:(10)籍.吏民,封府库籍:(11)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所以:非常:(12)财物无所取,妇女无所幸无所:(13)孰与君少长熟与:3、翻译下面句子。
(1)谁为大王此计者?(2)距关,毋内诸侯,秦地可尽王也。
(3)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
(4)吾入关,秋毫不敢有所近,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5)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6)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
不如因善遇之。
拓展延伸(二)(1)写作素材:项羽兴兵四十万,驻扎于新丰鸿门,威逼刘邦十万军众。
刘邦隐忍以行,往项羽驻地赴宴,凭借张良的智谋和自己的勇敢,得以脱险。
角度点拨:①“忍”是一种勇气,更是一种智慧;②不善于抓住机遇,成功往往失之交臂(2)写作素材:范增力主消灭刘邦,项伯为报私恩,连夜前往刘邦军营通告张良。
鸿门宴中,项羽不理睬范增杀死刘邦的暗示。
项庄舞剑意在刘邦,项伯舞剑保护刘邦。
最终,刘邦成功逃脱,项羽错失良机。
角度点拨:①人心齐,泰山移;②祸起萧墙;③机遇不等人(3)樊哙勇闯军帐,为救刘邦而不顾自己的个人安危,面对项羽也能毫无畏惧地加以斥责。
项羽却对樊哙不畏生死的英雄气概生出惺惺相惜之情,对樊哙的无礼行为不加怪罪,反而赐酒肉、赐座。
角度点拨:①英雄惜英雄,真性情的流露;②宽容使人性显得更加伟大,真正的英雄总是能够宽以待人。
(4)项羽的自高自大项羽这个人物的致命弱点是什么?缺乏政治远见,一味沽名钓誉是项羽的致命弱点。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一:第2单元 第6课 鸿门宴含答案
6 鸿门宴本课话题——合作朗读——课文中的名段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项王默然不应。
范增起,出,召项庄,谓曰:“君王为人不忍。
若入前为寿,寿毕,请以剑舞,因击沛公于坐,杀之。
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每每提及鸿门宴,总有人要为项羽的优柔寡断扼腕叹息,宴会之上,范增多次暗示项羽杀掉刘邦,项羽臵之不理。
项庄舞剑,妄图杀掉刘邦,项伯以身蔽之。
这就是团队不合作的结果。
积累——生活中的素材歌德与席勒是德国文学史上的两位伟大的诗人,也是同时代旗鼓相当的两位竞争对手。
在争霸诗坛的同时,他们也是一对朋友。
歌德在谈到他们的友谊时说:“像席勒和我这样的两个朋友,多年结合在一起,兴趣相投,朝夕晤谈,互相切磋,互相影响,两人如同一人,所以关于某些个别思想,很难说其中哪些是他的,哪些是我的。
有许多两行诗是我们俩一起合作的,有时意思是我指出的,而诗是他写的,有时情况正好相反,有时他作头一句,我作第二句……”合作与竞争并不矛盾,在竞争中合作,在合作中竞争。
正是两个人的友好竞争和团结合作,使两人同时成为了最伟大的诗人。
背诵——相关名言警句单调难成曲,群柱可擎天。
——徐特立唯有具备强烈的合作精神的人,才能生存,创造文明。
——泰戈尔不管一个人多么有才能,但是集体常常比他更聪明和更有力。
——奥斯特洛夫斯基不管努力的目标是什么,不管他干什么,他单枪匹马总是没有力量的。
合群永远是一切善良思想的人的最高需要。
——歌德期望得到赞许和尊重,它根深蒂固地存在于人的本性中,要是没有这种精神刺激,人类合作就完全不可能。
——爱因斯坦[知识·梳理]第1步||读准字音——千言万语总关音飨.士卒( ) 美姬.( ) 左尹.( ) 鲰.生( ) 卮.酒( ) 按剑而跽.( ) 玉玦.( ) 参乘.( ) 樊哙.( ) 目眦.( ) 刀俎.( ) 杯杓.( ) 【答案】 xi ǎn ɡ j ī y ǐn z ōu zh ī j ì ju é sh èn ɡ ku ài z ì z ǔ sh áo第2步||识记通假——奥妙无穷方块字1.距关,毋内诸侯,秦地可尽王也( )2.张良出,要项伯( )3.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4.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5.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将军与臣有郤( )【答案】 1.“距”通“拒”,把守的意思 2.“要”通“邀”,邀请3.“倍”通“背”4.“蚤”通“早”5.“郤”通“隙”,隔阂,嫌怨第3步||一词多义——看我七十二变1.因⎩⎨⎧ 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 ( )因.击沛公于坐 ( )2.举⎩⎪⎨⎪⎧ 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 ( )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 ( )孙叔敖举.于海 ( )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 ( )南取汉中,西举.巴蜀 ( ) 3.谢⎩⎨⎧ 哙拜谢. ( )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 )乃令张良留谢. ( )4.意⎩⎨⎧ 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 ()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 ( )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 ( ) 5.为⎩⎪⎨⎪⎧ 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 ( )使子婴为.相 ( )窃为.大王不取也 ( )军中无以为.乐 ( )谁为.大王为.此计者 ( )何辞为. ( )6.辞⎩⎨⎧ 卮酒安足辞. ( )未辞.也 ( )大礼不辞.小让 ( ) 7.故⎩⎨⎧ 故.听之 ()君安与项伯有故.( )故.遣将守关者 ( )。
2019_2020学年新教材高中语文第二单元第6课文氏外孙入村收麦课后课时作业(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上册
文氏外孙入村收麦一、语言文字运用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最近到村子里去转转,发现乡村很自卑。
农耕文明经过几千年的培养,那种“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式的自信和存在感,完全被电视里宣传的那个时髦世界几乎击垮了。
那个黑盒子日复一日地通过广告、娱乐明星、肥皂剧暗示着,那种、与世无争、勤俭节约……的生活世界必须赶紧抛弃,生活在别处。
勤劳致富,不能致富的勤劳是愚昧的。
如果既不穷,也没有富,仅仅是热爱劳动,热爱田野,有着“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的陶渊明式的世界观,“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那么就是朝着狂奔了。
乡村已经没有信心再肯定“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式的诗意世界。
今日中国的舆论使“乡土中国”。
最后使中国人对自己的历史。
没有历史的中国固然一切可以从头开始,从学着西方人使用刀叉开始,但用乡村路旁的竹子制造的筷子永远会唤起乡愁。
( )过去,我们“衣锦还乡”,我们“落叶归根”,如今我们衣锦灿烂,乡却不在了,根也不在了。
西方人喜欢“在路上”,他们跟着摩西。
我们也“在路上”了,我们跟着谁?——乡愁。
1.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几千年农耕文明培养起来的,那种“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式的自信和存在感,完全被电视里宣传的那个时髦世界几乎击垮了。
B.几千年农耕文明培养起来的,那种“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式的自信和存在感,几乎完全被电视里宣传的那个时髦世界击垮了。
C.农耕文明经过几千年的培养,那种“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式的自信和存在感,几乎完全被电视里宣传的那个时髦世界击垮了。
D.几千年农耕文明培养起来的,那种“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式的自信和存在感,电视里宣传的那个时髦世界几乎完全把它击垮了。
答案 B解析本题考查病句的辨析和修改。
画线句有两处错误。
一是中途易辙,原句一开始的主语是“农耕文明”,后面又变成“自信和存在感”。
排除C项。
2021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2)第06课 孔雀东南飞 并序(解析版)
第二单元第6课孔雀东南飞并序一、语言文字运用1.下列加点词注音有误的一项是(A.箜篌..(kōnɡhóu)否.泰(pǐ)嗟.叹(jiē)伶俜..(línɡpīnɡ)B.公姥.(lǎo)槌.床(chuí)磐.石(pán)拊.掌(fú)C.青骢.马(cōnɡ)白鹄.舫(hú)流纨.素(wán)明月珰.(dānɡ)D.玳瑁..(dài mào)摧藏.(zànɡ)遗.施(wèi)蹑履.(lǚ)【答案】B2.下列各组词语中,书写正确的一项是A.香囊严霜哽咽磐石B.薄禄嘻戏涕落纷纭C.晻晻络绎鸳鸯赉钱D.蒲纬嗟叹槌床婀娜【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常用字字形。
B项“嘻”应为“嬉”;C项“赉”应为“赍”;D项“纬”应为“苇”。
3.选出对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A.新妇起严妆..(盛妆)事事四五通.(遍)B.足下蹑.丝履(穿着)耳著.明月珰(戴)C.指如削葱根..(葱白)本自无教训..(教养)D.却.与小姑别(回头)好自相扶将..(服侍)【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文言实词的意义和用法。
将句子带入原文中翻译,D项“却与小姑别”意思是“退出来与小姑道别”,所以“却”,动词,退出来。
4.下列加点词的活用类型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例:孔雀东南..飞A.手巾..掩口啼B.槌.床便大怒C.足以荣.汝身D.自名.秦罗敷【答案】A【解析】例句中“东南”,名词作状语,向东南;A 项,“手巾”也是名词作状语,用手巾。
B 项,“槌”,名词用作动词,敲击;C 项,“荣”,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荣耀;D 项,“名”,名词用作动词,取名。
5.下列各项中,两句话都含有偏义复词的一项是A .便可白公姥否泰如天地B .我有亲父母昼夜勤作息C .女行无偏斜逼迫兼弟兄D .及时相遣归生人作死别【答案】B【解析】A 项,公姥:偏指姥,婆婆/无;B 项,父母:偏指母,母亲/作息:偏指作,劳作。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一配套测试:第二单元+文韬武略呈异彩+第6课+Word版含答案.docx
第6课鸿门宴学习目标 1.掌握词类活用、一词多义、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等文言基础知识。
2.准确概括文章的故事情节。
3.了解作者运用个性化的语言和行动描写的方法刻画人物的特点。
1.字音辨识(1)飨.士卒() (2)鲰.生()(3)奉卮.酒为寿() (4)玉玦.()(5)樊哙.() (6)交戟.()(7)目眦.() (8)按剑而跽.()(9)啖.之() (10)刀俎.()答案(1)xiǎnɡ(2)zōu(3)zhī(4)jué(5)kuài(6)jǐ(7)zì(8)jì(9)dàn(10)zǔ2.通假举要(1)距.关,毋内.诸侯,秦地可尽王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张良出,要.项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令将军与臣有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距”通“拒”,把守;“内”通“纳”,接纳。
(2)通“邀”,邀请。
(3)通“背”,背叛。
(4)通“早”,早点。
(5)通“隙”,隔阂,嫌怨。
3.词语解释(1)旦日飨.士卒: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财物无所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亡.去不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秦时与臣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愿伯具.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杀人如不能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窃.为大王不取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8)沛公则置.车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9)闻大王有意督过..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用酒食款待宾客,文中是犒劳的意思。
人教版语文必修一课后拓展作业附答案解析第2单元 第6课
第二单元第6课鸿门宴课后拓展作业一、语言基础(2019·广州市调研)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1~3题。
比拉彗星自1826年被命名后,一直在预计回归的年份准时出现。
1846年比拉彗星,________,形成了两颗小彗星,并各自逐渐产生彗尾。
这是人类第一次真切地观测到彗星分裂的现象。
然而,1852年比拉彗星如期回归后,两颗由它分裂而成的彗星出现在人们视野中的距离已经拉大到240万公里却从此失踪了。
无论天文学家如何________地计算,无论世界各地的天文台和爱好者们如何________地寻找,全世界再没有人观测到比拉彗星。
直至1872年11月27日,奇异的事情发生了,一场意外又异常壮丽的流星雨造访地球,从黄昏到黎明,天空中流星________,如焰火般盛放。
据估计,这一夜可见的流星总数约16万颗,是一场真正的“流星暴雨”。
而这天正是地球穿过原比拉彗星轨道的日期。
天文学家醒悟过来:分裂后的彗星已经碎解为颗粒尘埃,( )——人们终于发现了流星雨真正的成因。
确实,大多数流星雨都与彗星瓦解或喷发的产物密切相关,至今天文学界已经证实有十多个颗粒尘埃流星群与彗星的轨道相合。
1.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由它分裂而成的两颗彗星出现在人们视野中的已经拉大到240万公里的距离却从此失踪了。
B.出现在人们视野中的由它分裂而成的距离已经拉大到240万公里的两颗彗星却从此失踪了。
C.距离已经拉大到240万公里的出现在人们视野中的由它分裂而成的两颗彗星却从此失踪了。
D.两颗由它分裂而成的彗星出现在人们视野中的距离已经拉大到240万公里,却从此失踪了。
2.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正是由于地球碰上了比拉彗星轨道上运行的颗粒尘埃而出现这场流星雨B.正是由于比拉彗星轨道上运行的颗粒尘埃碰上了地球而出现这场流星雨C.这场流星雨正是因为比拉彗星轨道上运行的颗粒尘埃碰上了地球而出现D.这场流星雨正是由于地球碰上了比拉彗星轨道上运行的颗粒尘埃而出现3.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分道扬镳殚精竭虑苦心经营络绎不绝B.一分为二精益求精煞费苦心川流不息C.一分为二殚精竭虑苦心经营川流不息D.分道扬镳精益求精煞费苦心络绎不绝二、拓展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精准解析】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校本作业:第6课鸿门宴
第6课鸿门宴学校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学生_________完成时间:30分钟(编者:林健康)一、基础训练1.下列句中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旦日飨.士卒飨:犒劳B.秦时与臣游.游:交往C.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谢:感谢D.杀人如不能举.举:尽2.下列各组加点的虚词,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组是()3.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A.张良出,要项伯 B.令将军与臣有郤C.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D.大礼不辞小让4.下列句中加点词的用法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①沛公军.霸上②常以身翼.蔽沛公③范增数目.项王④籍.吏民,封府库⑤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⑥项伯杀人,臣活.之A.①②⑤/③④/⑥B.①③④/②⑤/⑥C.②⑥/③④⑤/①D.③⑥/⑤/①②④5.下列句子中与“沛公安在”句式相同的一项是()A.大王来何操B.吾属今为之虏矣C.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D.沛公居山东时,贪于财货。
6.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意思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A.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B.沛公居山东..时C.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D.财物..无所取7.下列对文学常识和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史书,作者司马迁。
鲁迅称《史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B.本纪记述皇帝,世家记述诸侯,列传记述各方面的著名人物。
项羽虽没做过皇帝,但他打入咸阳,号令诸侯,因此司马迁把他列入本纪。
C.“秋毫无犯”“劳苦功高”“人为刀俎,我为鱼肉”“项庄舞剑,意在沛公”“游刃有余”等成语,均出自《鸿门宴》。
D.宴席的四面座位,以东向最尊,次为南向,再次为北向,西向侍坐。
鸿门宴中“项王、项伯东向坐”,是最上位,范增南向坐,是第二位,再次是刘邦,张良则为侍坐。
从座次可看出双方力量悬殊与项羽的自高自大。
二、课时达标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8-11题。
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至鸿门,谢曰:“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得复见将军于此。
人教版语文必修一第6课《鸿门宴》(第3课时)word课后练习
鸿门宴(课时3)课后练习【基础过关】1.下列句子中与“沛公起如厕,因招樊哙出”中的“因”字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寿毕,请以剑舞,因击沛公于座B.惠文、武、昭襄蒙故业,因遗策C.为山必因丘陵,为下必因川泽D.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2.从词类活用角度分析,下列归类正确的一项是①沛公军霸上②素善留侯张良③项伯杀人,臣活之④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⑤秋毫不敢有所近⑥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⑦范增数目项王⑧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⑨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⑩常以身翼蔽沛公A.①⑦/②⑤③/⑧/④⑥⑨⑩B.①⑦/②⑤/③/⑧④⑥⑨⑩C.①⑦②⑤/③⑧/④⑥⑨⑩D.①⑦/②⑤/③⑧/④⑥⑨⑩3.下列对省略句成分的补充不正确的一项是A.还军(于)霸上B.为(吾)击破沛公军C.沛公安在(军中)D.交戟之卫士欲止(之)不内4.下列句子中,不属于判断句的一项是A.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B.群臣侍殿上者,不得持尺兵C.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D.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5.下列各句中不全含通假字的一项是A.①乃引其匕首提秦王②卒起不意B.①秦伯说,与郑人盟②图穷而匕首见C.①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②毋内诸侯D.①秦王还柱而走②共其乏困【阅读拓展】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项王军壁垓下,兵少食尽,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
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项王乃大惊曰:“汉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项王则夜起,饮帐中。
有美人名虞,常幸从;骏马名骓,常骑之。
于是项王乃悲歌忼慨,自为诗曰:“力拔山兮气盖世,对不利兮骓不逝。
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歌数阕,美人和之。
项王泣数行下,左右皆泣,莫能仰视。
于是项王乃上马骑,麾下壮士骑从者八百余人,直夜溃围南出,驰走。
平明,汉军乃觉之,令骑将灌婴以五千骑追之。
项王渡淮,骑能属者百余人耳。
项王至阴陵,迷失道,问一田父,田父绐曰“左”。
左,乃陷大泽中。
以故汉追及之。
项王乃复引兵而东,至东城,乃有二十八骑。
高一语文人教版必修一练习:第6课 鸿门宴 Word版含解析 (1)
第二单元第6课一、课内双基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导学号89950189()A.当.项王(dǎnɡ)孰.与(shú)有郤.(xì)B.戮.力(lù) 杯杓.(zhuó) 犒.劳(hào)C.翼.蔽(yì) 美姬.(jī) 交戟.(jī)D.彘.肩(zhì) 侍.坐(shì) 郦.山(lì)【答案】D(A项,当:dānɡ,B项,杓:sháo、犒:kào,C项,戟:jǐ)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不属于古今异义的一项是导学号89950190()A.沛公居山东....时约为婚姻B.籍吏民,封府库..,公岂敢入乎..,而待将军沛公不先破关中C.所以....遣将守关者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D.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答案】B(A项,山东古义:崤山以东,今义:指山东省。
婚姻古义:儿女亲家,今义:指结成夫妻关系。
C项,所以古义:……的原因,今义:表因果关系。
河北、河南古义:指黄河以北地区、黄河以南地区,今义:指河北省、河南省。
D项,非常古义:意外的变故,今义:指非同一般的。
鱼肉古义:鱼和肉,指被欺凌的对象,今义:指鱼的肉。
) 3.下列加点字的意思与“不如因善遇之”中的“因”字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导学号89950191()A.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B.沛公起如厕,因.招樊哙出C.因.循守旧D.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答案】B(都是“趁机”的意思。
A项,依靠;C项,沿袭;D项,通过,经由。
) 4.选出对下列句中“之”的意义用法归类正确的一项导学号89950192()①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②臣活之.③今人有大功而击之.④今者有小人之.言⑤与之.同命⑥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⑦欲诛有功之.人⑧此亡秦之.续耳A.①/②③⑤/④⑦⑧/⑥B.①/②⑤⑥/④⑦/③⑧C.①⑥/②③⑤/④⑦⑧D.①/⑤⑥⑧/②③/④⑦【答案】A(①句“之”是动词,“去,往”;②③⑤均为代词;④⑦⑧为结构助词“的”;⑥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的助词,不译。
【统编版】高中语文 必修上册 第二单元 第6课 插秧歌
高中语文 必修上册 第二单元 第6课 插秧歌
【答案】 C 【解析】 农妇的“唤”与农夫的“不答”,给紧张的插秧场面以灵动的点染, 极富生活情趣。
高中语文 必修上册 第二单元 第6课 插秧歌
2.除了《芣苢》与《插秧歌》,古代描写劳作场景的诗歌还有不少,请说出以下两首 诗歌各自描写了一幅怎样的劳动图景。 (1)《诗经·陈风·东门之池》:“东门之池,可以沤(洗,浸泡)麻。彼美淑姬,可 以晤歌。东门之池,可以沤纻(苎麻)。彼美淑姬,可以晤语。东门之池,可以沤 菅(菅草)。彼美淑姬,可以晤言。” 劳动图景:
审美品位,具有积极的作用。③
?我们一般认为,
诗歌是文学作品的一大样式,是饱含着强烈感情和丰富想象,运用比兴、象征、拟
人、反复、重叠等表现手法,更集中概括地表现诗人情思,语言生动凝练,富于节
奏和韵律的文学作品。
高中语文 必修上册 第二单元 第6课 插秧歌
【答案】 ①诗歌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 ②创造出难以计数的优美诗篇 ③那 什么是诗歌呢 【解析】 根据“在这漫长的历史中”,第①处应填诗歌的发展史长。根据后文 列举的是唐诗、宋词、元曲,第②处应该是对应的一些文学作品。第 ③处是填疑问句,横线后解释了诗歌是什么,所以第③处应填“那什 么是诗歌呢”。
再往深处体味,这个比喻,以一种貌似轻松的笔调出之,而实际上,这是一 种饱含苦涩的善意嘲笑。斗笠和蓑衣连雨水都抵挡不了,怎么能够和盔甲相比? 杨万里将农民的雨衣比作盔甲,以一种貌似轻松俏皮的语调,表现了农民的艰辛 与苦涩。所以,我们不仅要读出它的幽默俏皮,更要体会到其中的深重苦涩。
高中语文 必修上册 第二单元 第6课 插秧歌
课堂训练
1.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一、二句,以极其通俗生动的语言展示了插秧的繁忙景象。“抛”“接”“拔”“插” 四个动词用语直白却极为传神,描绘出全家老少齐上阵,为抢农时忙碌不停的场景。 B.三、四句,诗人将“斗笠”比作头盔、“蓑衣”比作铠甲,暗示了冒雨插秧恰如紧张 的战斗;而“雨从头上湿到胛”写出雨势之猛,表现农人雨中插秧不辍的艰辛和吃苦耐 劳的精神。 C.五、六句,诗人巧妙地插入画外音,农妇招呼农夫来用早餐并小憩片刻,可农夫却依 然低头弯腰劳作不辍。这一“唤”与“不答”,写出了生活的艰辛与不易,于其中透出 沉重的意味。 D.七、八句,是农夫岔开农妇呼唤的答话,这两句极富生活气息,用生动朴实的语言勾 勒出一位时时尽力、事事操心的农人形象。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学案:第二单元 第6课 鸿门宴含答案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学案第6课鸿门宴一、学习目标1.掌握本课出现的词类活用、一词多义、通假字、古今异义字、特殊句式等。
2.掌握翻译文言句子的一些方法,能准确概括文章的故事情节。
3.了解作者运用个性化的语言和行动描写的方法刻画人物的特点。
二、作者连线“成一家之言”的司马迁司马迁(约前145-约前90),字子长,生于龙门,年十岁诵古文,二十岁外出考察,足迹遍南北。
初任郎中。
元封三年继父职,任太史令,得以博览皇家珍藏的大量图书和文献。
在《史记》草创未就之时,因替投降匈奴的李陵辩护,下狱受腐刑。
出狱后任中书令,发愤著书,在公元前91年前后完成《史记》。
《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载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三千年间的历史,全书130篇,包括本纪12篇,世家30篇,列传70篇,书8篇,年表10篇,共526 500字。
三、背景探寻项羽破釜沉舟挫强秦刘邦约法三章得民心公元前206年10月,刘邦入关,降秦王子婴,还军霸上,并派兵把守函谷关;12月项羽破关而入,刘、项在鸿门会面,双方斗争开始。
不久,项羽以盟主身份召开戏下(今陕西临潼东)之会,封18人为诸侯王。
自封为西楚霸王,都彭城(今江苏徐州),刘邦为汉王,都南郑(今陕西省南境)。
刘邦到南郑后,积极准备反攻。
先夺取关中三秦之地作为根据地,然后出兵东向,进攻项羽,曾多次被项羽打败。
到公元前203年秋,得到韩信的帮助,才形成足以跟项羽抗衡的力量;项羽乃与刘邦约定:“中分天下,割鸿沟以西为汉,以东为楚。
”定约后,项羽东归,刘邦也准备西归。
这时张良、陈平向刘邦提出建议,趁此时机消灭项羽。
后在韩信、彭越帮助下,围项羽于垓下(今安徽灵璧南)。
项羽兵败突围,至乌江(今安徽和县东北)自刎。
四、文体知识纪传体纪传体是通过记叙人物活动反映历史事件的史书体例。
纪传体史书的突出特点是以大量人物传记为中心内容,是记言、记事的进一步结合,能够更好地表现人物的性格。
西汉司马迁编纂的《史记》是我国最早的纪传体史书,也是我国最优秀的一部史书。
人教高中语文必修一教材用书第6课鸿门宴Word含答案
第6课鸿_门_宴命运1.年轻人志在四方,到处都需要雄才大略,踌躇观望是无奈的沉默,搏击人生方能显出你的英雄本色。
七十二行,行行能唱歌,脚踏实地就有所突破。
精益求精,兢兢业业,自己把自己的命运把握;蹉蹉跎跎,浑浑噩噩,这不是人生的最高境界;碌碌无为,南辕北辙,只能在新时代中毁灭。
别犹豫,别沉默,勇于奋进,挑战自我,敢和命运抗争,敢对日月唱歌,大海大浪弄潮,高山流云放歌,这才是成功的秘诀,这样的人生才最有颜色。
2.我曾经在狂风暴雨中徘徊,我曾经站在浪尖上苦苦思索,我曾经向贫困与落后呐喊——“上帝啊!为什么啊?”“我要飞——要飞得更高!”我终于站到了历史与今天的长河里,我发誓:向命运之神去挑战!不要埋怨父母留给我们贫穷与落后的土壤;不要去埋怨啊,那人世间的沧桑曾摧残过我们瘦弱的脊梁。
我绝不会去祈求上帝降给我们一片肥沃与文明的家园,因为那会让我们在安逸碌碌中死亡。
既然是命运,就要向命运去挑战,我愿是上帝的叛逆者!3.不要哀叹命运的多舛,要问自己经历了多少尝试和挑战。
青春和执着的信念不变,人生才会真正豪迈。
不要哀怨命运的不公,要问自己是不是生活的主人。
奋斗伴随着汗水,不要被眼前的幻景迷醉。
不要悲叹时光的短暂,要问自己经受多少回生活的历练,幸运之神从不偏心,淘尽每粒沙尘,收获的才是真金。
不要叹息人生会衰老,要问自己有过哪些渴望和目标,生命之船从来都有确定的航向,快乐女神只会把舵手紧紧拥抱。
纪传史的开创者——司马迁司马迁(约前145~约前90),字子长,西汉夏阳(今陕西韩城)人,中国古代伟大的史学家、思想家、文学家,被后人尊称为“史圣”。
公元前108年(元封三年),司马迁接替父亲司马谈做了太史令。
公元前104年(太初元年),与天文学家唐都等人共订太初历。
同年,开始动手编《史记》。
公元前99年(天汉二年),李陵出击匈奴,兵败投降,汉武帝大怒。
司马迁为李陵辩护,触怒了汉武帝,获罪被捕。
为了完成父亲遗愿,完成《史记》,留与后人,司马迁含垢忍辱忍受“腐刑(割掉鼻子或者生殖器官的酷刑)”。
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一2.6鸿门宴(课时1)(课后练习) Word版含答案
鸿门宴(课时1)课后练习【基础过关】1.下列划线的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A.鲰(zōu)生逢(féng)孙佚(yì)之狐共(gōng)其乏困B.目眩(xuán) 拊(fǔ)心王(wàng)关中变徵(zhǐ)之声C.骨髓(suǐ)忤(wǔ)视被八创(chuāng)数(shù)目项王D.参乘(shèng) 氾(fàn)南樊於期(wū)毋(wú)从俱死2.下列句中划线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旦日飨士卒飨:犒劳B.秦时与臣游游:交往C.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谢:感谢D.杀人如不能举举:尽3.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B.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C.吾属今为之虏矣/谁为大王为此计者D.不如因善遇之/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4.下列各句中,划线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句是A.在商业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商家如果头脑迟钝、麻木的话,就会使自己陷入“人为刀俎,我为鱼肉”的境地。
B.小周这次获得头奖那是预料之中的事,“项庄舞剑,意在沛公”嘛!组委会的颁奖是早就谋划好了的。
C.亚洲射击锦标赛每四年举行一次,中国虽然参加过第三至第五届亚洲射击锦标赛,但作为锦标赛的东道主还是第一次。
D.现在的骗术五花八门,就算炼就了孙悟空的火眼金睛,也防不胜防,当图穷匕见的时候,早就上当了。
5.下列句子中,不属于判断句的一项是A.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B.群臣侍殿上者,不得持尺兵C.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D.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阅读拓展】阅读下文,完成问题。
鸿门宴(节选)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至鸿门,谢曰:“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得复见将军于此。
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将军与臣有郤。
”项王曰:“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
不然,籍何以至此?”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一文档:第2单元+第6课+鸿门宴+训练-落实提升+Word版含答案.doc
1.下列句中的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旦日飨.士卒飨:用酒食犒赏坐须臾,沛公起如.厕如:往B.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当:对等,比得上沛公则置.车骑置:安置C.不如因善遇.之遇:对待再拜..献大王足下再拜:拜了两次D.若属.皆且为所虏属:一类人闻大王有意督过..之督过:责备【解析】B项,“置”应是“放弃、丢下”的意思。
【答案】 B2.下列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A.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B.张良出,要项伯C.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D.令将军与臣有郤【解析】A项,“倍”通“背”;B项,“要”通“邀”;D项,“郤”通“隙”。
【答案】 C3.从词类活用的角度看,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A.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B.籍.吏民,封府库C.道.芷阳间行D.范增数目.项王【解析】A项,名词的使动用法,“使……为王”;B项,名词活用作动词,“登记”;C项,名词活用作动词,“取道”;D项,名词活用作动词,“使眼色”。
【答案】 A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虚词,意义与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 ①还军霸上,以.待大王来②以.其无礼于晋B.⎩⎨⎧①为.击破沛公军②吾属今为.之虏矣 C.⎩⎨⎧ ①樊哙覆其盾于.地②请以剑舞,因击沛公于.坐 D.⎩⎨⎧①度我至军中,公乃.入②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解析】 C 项,都是介词,在。
A 项,连词,来;连词,因为。
B 项,介词,替,给;介词,被。
D 项,副词,才;副词,竟然。
【答案】 C5.下列句子与“贪于财货”句式特点相同的一项是( )A .大王来何操B .籍何以至此C .得复见将军于此D .吾属今为之虏矣 【解析】 C 项与例句都是状语后置句;A 项,宾语前置句;B 项,宾语前置句;D 项,被动句。
【答案】 C阅读课文第3~4段,完成6~9题。
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内:接纳 B .瞋目..视项王 瞋目:睁开眼睛 C .项王按剑而跽.曰 跽:跪直身子 D .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 参乘:亦作“骖乘”,古时乘车,站在车右担任警卫的人【解析】 B 项,瞋目:瞪大眼睛。
语文人教必修一讲义第二单元第6课鸿门宴Word含答案
第6课鸿门宴(一)作者简介天汉二年(公元前99),正当司马迁全身心地撰写《史记》之时,却遇上了飞来横祸,这就是李陵事件。
这年夏天,武帝派自己宠妃李夫人的哥哥二师将军李广利领兵讨伐匈奴,另派李广的孙子别将李陵随从李广利押运辎重。
李陵带领步卒五千人出居延,孤军深入浚稽山,与单于遭遇。
匈奴以八万骑兵围攻李陵。
经过八昼夜的战斗,李陵斩杀了一万多匈奴兵,但由于他得不到主力部队的后援,结果弹尽粮绝,不幸被俘。
李陵兵败的消息传到长安后,武帝本希望他能战死,后却听说他投了降,愤怒万分,满朝文武官员察言观色,趋炎附势,几天前还纷纷称赞李陵的英勇,现在却附和汉武帝,指责李陵的罪过。
汉武帝询问太史令司马迁的看法,司马迁一方面安慰武帝,一方面也痛恨那些见风使舵的大臣,尽力为李陵辩护。
他认为李陵平时孝顺母亲,对朋友讲信义,对人谦虚礼让,对士兵有恩信,常常奋不顾身地急国家之所急,有国士的风范。
司马迁痛恨那些只知道保全自己和家人的大臣,他们如今见李陵出兵不利,就一味地落井下石,夸大其罪名。
他对汉武帝说:“李陵只率领五千步兵,深入匈奴,孤军奋战,杀伤了许多敌人,立下了赫赫功劳。
在救兵不至、弹尽粮绝、走投无路的情况下,仍然奋勇杀敌。
就是古代名将也不过如此。
李陵自己虽陷于失败之中,而他杀伤匈奴兵之多,也足以显赫于天下了。
他之所以不死,而投降了匈奴,一定是想寻找适当的机会再报答汉室。
”司马迁的意思似乎是二师将军李广利没有尽到他的责任。
他的直言触怒了汉武帝,汉武帝认为他是在为李陵辩护,贬低劳师远征、战败而归的汉武帝李夫人的哥哥李广利,于是下令将司马迁打入大牢。
司马迁被关进监狱以后,案子落到了当时名声很臭的酷吏杜周手中,杜周严刑审讯司马迁,司马迁忍受了各种肉体和精神上的残酷折磨。
面对酷吏,他始终不屈服,也不认罪。
司马迁在狱中反复不停地问自己:“这是我的罪吗?这是我的罪吗?我一个做臣子的,就不能发表点意见?”不久,有传闻说李陵曾带匈奴兵攻打汉朝。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单元第6课鸿门宴课后拓展作业一、语言基础(2019·广州市调研)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1~3题。
比拉彗星自1826年被命名后,一直在预计回归的年份准时出现。
1846年比拉彗星,________,形成了两颗小彗星,并各自逐渐产生彗尾。
这是人类第一次真切地观测到彗星分裂的现象。
然而,1852年比拉彗星如期回归后,两颗由它分裂而成的彗星出现在人们视野中的距离已经拉大到240万公里却从此失踪了。
无论天文学家如何________地计算,无论世界各地的天文台和爱好者们如何________地寻找,全世界再没有人观测到比拉彗星。
直至1872年11月27日,奇异的事情发生了,一场意外又异常壮丽的流星雨造访地球,从黄昏到黎明,天空中流星________,如焰火般盛放。
据估计,这一夜可见的流星总数约16万颗,是一场真正的“流星暴雨”。
而这天正是地球穿过原比拉彗星轨道的日期。
天文学家醒悟过来:分裂后的彗星已经碎解为颗粒尘埃,( )——人们终于发现了流星雨真正的成因。
确实,大多数流星雨都与彗星瓦解或喷发的产物密切相关,至今天文学界已经证实有十多个颗粒尘埃流星群与彗星的轨道相合。
1.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由它分裂而成的两颗彗星出现在人们视野中的已经拉大到240万公里的距离却从此失踪了。
B.出现在人们视野中的由它分裂而成的距离已经拉大到240万公里的两颗彗星却从此失踪了。
C.距离已经拉大到240万公里的出现在人们视野中的由它分裂而成的两颗彗星却从此失踪了。
D.两颗由它分裂而成的彗星出现在人们视野中的距离已经拉大到240万公里,却从此失踪了。
2.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正是由于地球碰上了比拉彗星轨道上运行的颗粒尘埃而出现这场流星雨B.正是由于比拉彗星轨道上运行的颗粒尘埃碰上了地球而出现这场流星雨C.这场流星雨正是因为比拉彗星轨道上运行的颗粒尘埃碰上了地球而出现D.这场流星雨正是由于地球碰上了比拉彗星轨道上运行的颗粒尘埃而出现3.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分道扬镳殚精竭虑苦心经营络绎不绝B.一分为二精益求精煞费苦心川流不息C.一分为二殚精竭虑苦心经营川流不息D.分道扬镳精益求精煞费苦心络绎不绝二、拓展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秦二世三年,楚怀王以沛公为砀郡长,封为武安侯.,封项羽为长安侯。
与诸将约,先入定关中者王之……汉元年十月沛公遂先诸侯至霸上秦王子婴素车白马系颈以组封皇帝符.节降轵道旁。
诸将或言诛秦王。
沛公曰:“始怀王遣我,固以能宽容;且人已服降,又杀之,不祥。
”乃以秦王属吏,遂西入咸阳。
欲止宫休舍,樊哙、张良谏,乃封秦重宝财物府库,还军霸上。
召诸县父老豪杰曰:“父老苦秦苛法久矣,诽谤者族,偶语者弃市..。
吾与诸侯约,先入关者王之,吾当王关中。
与父老约法三章耳: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
余悉除去秦法。
诸吏人皆案堵如故。
凡吾所以来,为父老除害,非有所侵暴,无恐!且吾所以还军霸上,待诸侯至而定约束耳。
”乃使人与秦吏行县乡邑,告谕之。
秦人大喜,争持牛羊酒食献飨军士。
沛公又让不受,曰:“仓粟多,非乏,不欲费人。
”人又益喜,唯恐沛公不为秦王……项羽遂西,屠烧咸阳秦宫室,所过无不残破。
秦人大失望,然恐,不敢不服耳。
(《高祖本纪》有删改) 春,汉王部五诸侯兵,凡五十六万人,东伐楚。
项王……自以精兵三万人……大破汉军。
汉军皆走……而汉王乃得与数十骑遁去……汉王道逢得孝惠、鲁元①,乃载行。
楚骑追汉王,汉王急,推堕孝惠、鲁元车下,滕公常下收载之,如是者三。
曰:“虽急不可以驱,奈何弃之?”于是遂得脱②。
当此时,彭越数反梁地,绝楚粮食,项王患之,为高俎,置太公其上,告汉王曰:“今不急下,吾烹太公③。
”汉王曰:“吾与项羽俱北面..受命怀王,约为兄弟,吾翁即若翁,必欲烹而翁,则幸分我一杯羹④。
”(《项羽本纪》节选) 【注】①孝惠,刘邦的嫡子;鲁元,刘邦之女。
②本段史料在《高祖本纪》中没有写双方军队的人数,第四处省略号后的故事在《高祖本纪》中没写。
③太公,此指刘邦的父亲。
④本段故事在《高祖本纪》中也没写。
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汉元年十月/沛公遂先诸侯至霸上/秦王子婴素车/白马系颈/以组封皇帝符节/降轵道旁B.汉元年十月/沛公遂先/诸侯至霸上秦王子婴素车/白马/系颈以组/封皇帝符节/降轵道旁C.汉元年十月/沛公遂先诸侯至霸上/秦王子婴素车白马/系颈以组封/皇帝符节/降轵道旁D.汉元年十月/沛公遂先诸侯至霸上/秦王子婴素车白马/系颈以组/封皇帝符节/降轵道旁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侯,封建制度五等爵位的第二等,春秋战国时期的五等爵位由高到低是:王、侯、伯、子、男。
B.符,中国古代朝廷封官、传命和征调兵将的凭证,用铜、玉、竹、木等制成,双方各执一半,合二为一方有效,如兵符、虎符等。
节,缀有牦牛尾的竹竿,古代使者出使时用作凭证。
C.弃市,死刑的一种,自商周时即有。
古代在闹市执行死刑,并将尸体暴露街头示众,称“弃市”。
D.北面,面北,面向北,指臣服于人。
古时君主面南而坐,臣子面向北方朝见天子,故以北面指称臣。
6.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不杀秦王子婴,说明刘邦宽厚仁德容人;但他也有极端自私、薄情的阴暗一面,比如为了自己逃命,几次从车上推下自己的亲生儿女。
B.刘邦进入咸阳后,丝毫不为重宝女色所动,直接封闭府库,还军霸上。
这足以说明他的志向不在小的方面。
C.与项羽的屠烧做法形成对照,刘邦入关后与民约法三章,废除秦朝苛法,秋毫无犯,赢得了秦地人民的拥护,人心所向为他日后打败项羽奠定了基础。
D.就节选部分而言,《高祖本纪》对刘邦多有赞美,哪怕是顺手一笔写了刘邦的本性,也是淹没在刘邦能从谏如流、宽政爱民的众多信息之中,而司马迁在《项羽本纪》中则毫不留情地揭示了刘邦冷酷无情的一面。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秦人大喜,争持牛羊酒食献飨军士。
沛公又让不受,曰:“仓粟多,非乏,不欲费人。
”(2)如是者三。
曰:“虽急不可以驱,奈何弃之?”于是遂得脱。
三、表达运用8.下面是一封信的主要内容,其中有五处用语不恰当,请找出并作修改。
恩师好!时光荏苒,与您分别几年,我甚是想念。
您的音容宛在,常入梦来,令我寝食难安。
作为您的门墙桃李,深深感谢您高中三年的悉心教诲,对我倾尽绵薄之力,让我不孚众望,考入理想大学。
教师节来临,祝恩师身体康健,工作顺意!9.(2019·四川省泸州市质量诊断)下面是关于文化作用的框架图,请把这个框架图转写成一段话,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100个字。
第二单元第6课鸿门宴课后拓展作业一、语言基础(2019·广州市调研)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1~3题。
比拉彗星自1826年被命名后,一直在预计回归的年份准时出现。
1846年比拉彗星,________,形成了两颗小彗星,并各自逐渐产生彗尾。
这是人类第一次真切地观测到彗星分裂的现象。
然而,1852年比拉彗星如期回归后,两颗由它分裂而成的彗星出现在人们视野中的距离已经拉大到240万公里却从此失踪了。
无论天文学家如何________地计算,无论世界各地的天文台和爱好者们如何________地寻找,全世界再没有人观测到比拉彗星。
直至1872年11月27日,奇异的事情发生了,一场意外又异常壮丽的流星雨造访地球,从黄昏到黎明,天空中流星________,如焰火般盛放。
据估计,这一夜可见的流星总数约16万颗,是一场真正的“流星暴雨”。
而这天正是地球穿过原比拉彗星轨道的日期。
天文学家醒悟过来:分裂后的彗星已经碎解为颗粒尘埃,( )——人们终于发现了流星雨真正的成因。
确实,大多数流星雨都与彗星瓦解或喷发的产物密切相关,至今天文学界已经证实有十多个颗粒尘埃流星群与彗星的轨道相合。
1.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由它分裂而成的两颗彗星出现在人们视野中的已经拉大到240万公里的距离却从此失踪了。
B.出现在人们视野中的由它分裂而成的距离已经拉大到240万公里的两颗彗星却从此失踪了。
C.距离已经拉大到240万公里的出现在人们视野中的由它分裂而成的两颗彗星却从此失踪了。
D.两颗由它分裂而成的彗星出现在人们视野中的距离已经拉大到240万公里,却从此失踪了。
解析:选B 画线语句存在语序不当、搭配不当的问题。
修改后的A项和D项,仍然存在“距离”与“失踪”搭配不当的问题,C项,定语语序不当,“出现在人们视野中”应前置。
2.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正是由于地球碰上了比拉彗星轨道上运行的颗粒尘埃而出现这场流星雨B.正是由于比拉彗星轨道上运行的颗粒尘埃碰上了地球而出现这场流星雨C.这场流星雨正是因为比拉彗星轨道上运行的颗粒尘埃碰上了地球而出现D.这场流星雨正是由于地球碰上了比拉彗星轨道上运行的颗粒尘埃而出现解析:选D 本句为结论性的句子,语段陈述的对象是“流星雨”,故应以“这场流星雨”为主语;前文有“而这天正是地球穿过原比拉彗星轨道的日期”,与此呼应,应是“地球碰上了比拉彗星轨道上运行的颗粒尘埃”。
3.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分道扬镳殚精竭虑苦心经营络绎不绝B.一分为二精益求精煞费苦心川流不息C.一分为二殚精竭虑苦心经营川流不息D.分道扬镳精益求精煞费苦心络绎不绝解析:选B “一分为二”既可以指辩证看待事物,也可以指把一个完整事物分为两份。
“分道扬镳”比喻人们分别发展和施展各自的聪明才智,或者比喻因志趣、目标不同而各走各的路。
“精益求精”比喻追求更完美。
“殚精竭虑”形容用尽精力、费尽心思。
“煞费苦心”形容费尽心思、费尽心机。
“苦心经营”是指用尽心思去筹划安排。
“川流不息”指事物像水流一样连续不断。
“络绎不绝”形容人、马、车、船等连续不断。
二、拓展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秦二世三年,楚怀王以沛公为砀郡长,封为武安侯.,封项羽为长安侯。
与诸将约,先入定关中者王之……汉元年十月沛公遂先诸侯至霸上秦王子婴素车白马系颈以组封皇帝符.节降轵道旁。
诸将或言诛秦王。
沛公曰:“始怀王遣我,固以能宽容;且人已服降,又杀之,不祥。
”乃以秦王属吏,遂西入咸阳。
欲止宫休舍,樊哙、张良谏,乃封秦重宝财物府库,还军霸上。
召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