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科学:下雨啦
2024年幼儿园小班科学标准教案下雨啦
2024年幼儿园小班科学标准教案下雨一、教学内容本次教学活动选自幼儿园小班科学领域教材第四章《天气变化》,详细内容为“下雨”。
通过这一主题活动,我们将引导幼儿感知天气变化,认识雨成因以及雨天安全知识。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解雨成因,知道雨与生活关系。
2. 培养幼儿观察天气变化能力,提高对自然现象认知。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让幼儿理解雨成因,培养观察天气变化能力。
2. 教学重点:引导幼儿认识雨与生活关系,以及在雨天注意安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雨伞、雨衣、雨靴、安全标志图卡等。
2. 学具:画纸、水彩笔、贴纸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通过播放雨天视频,让幼儿观察雨天景象,引导他们关注天气变化。
2. 例题讲解(10分钟)(1)讲解雨成因,让幼儿知道雨是从云层中降落。
(2)展示雨伞、雨衣、雨靴等雨具,让幼儿解它们作用。
3. 随堂练习(5分钟)让幼儿分成小组,讨论如何在雨天保护自己,注意安全。
4. 互动环节(10分钟)(1)出示安全标志图卡,让幼儿识别并说出它们意义。
(2)让幼儿动手制作雨天画作,培养他们动手能力。
回顾本次课程内容,引导幼儿分享学习收获。
六、板书设计1. 雨成因2. 雨具作用3. 雨天安全注意事项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画出雨天景象,并标注出雨天安全注意事项。
2. 答案:幼儿作品,可根据实际情况给予评价。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在教学过程中,关注每个幼儿学习情况,及时给予指导和鼓励。
2. 拓展延伸:鼓励幼儿在家庭中观察天气变化,与家长分享所学知识,提高他们观察力和表达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教学难点与重点关注1. 让幼儿理解雨成因,培养观察天气变化能力。
2. 引导幼儿认识雨与生活关系,以及在雨天注意安全。
二、详细补充和说明1. 理解雨成因和观察天气变化能力为让幼儿更好地理解雨成因,我在教学过程中采用生动PPT动画,展示水蒸气上升、遇冷凝结成云、云层相互碰撞形成雨滴过程。
下雨了小班科学教案
下雨了小班科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幼儿观察下雨的现象,了解雨的形成。
2. 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引导幼儿观察下雨的过程和特点。
难点:帮助幼儿理解雨的形成原理。
三、教学准备下雨的视频、图片,与雨相关的一些小道具。
四、教学过程师:小朋友们,今天外面是什么天气呀?幼:好像在下雨。
师:对呀,那你们知道雨是怎么来的吗?幼:不知道。
师:那我们一起来看看下雨的视频,然后老师再给你们讲讲雨是怎么形成的好不好?幼:好!(播放视频)师:小朋友们,看到了吧,雨从天上落下来。
那你们知道天上的雨是怎么来的吗?幼:不知道。
师:其实呀,是地面上的水被太阳晒了之后变成水蒸气升到空中,在空中遇冷又变成小水滴或者小冰晶,这些小水滴和小冰晶越来越多,最后就变成云啦。
当云里的水滴和冰晶太重了,就会落下来,这就是雨啦。
幼:哇,好神奇呀!师:那你们说说下雨的时候都有什么呀?幼:有雨滴。
师:对,还有呢?幼:地上会湿。
师:嗯,还有呢?幼:会有声音。
师:对呀,会有滴答滴答的声音。
那你们喜欢下雨吗?幼:有的喜欢,有的不喜欢。
师:为什么呀?幼:下雨可以踩水玩,但是下雨就不能出去玩了。
师:哈哈,小朋友们说得都很有道理。
那我们再看看一些下雨的图片吧。
(展示图片)五、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幼儿对下雨的现象比较熟悉,也很感兴趣,能够积极参与讨论和回答问题。
但在讲解雨的形成原理时,可能对于小班幼儿来说稍微有点复杂,需要用更简单易懂的方式进行解释。
在今后的教学中,要更加注重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来设计教学内容和方法。
小班综合培养《下雨啦》教案附反思
小班综合培养《下雨啦》教案附反思一、教学目标1. 了解下雨的基本现象,知道下雨对自然环境和人们生活的影响。
2. 通过观察、体验,培养幼儿对天气变化的敏感性和观察力。
3. 发展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和想象力,培养合作意识。
4. 培养幼儿对音乐的节奏感和表现力。
二、教学内容1. 主题:小雨滴的旅行2. 故事:《小雨滴的旅行》3. 歌曲:《小雨滴》4. 手工制作:小雨滴5. 户外活动:雨中游戏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了解下雨的基本现象,培养幼儿对天气变化的敏感性和观察力。
2. 教学难点: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和想象力,发展合作意识。
四、教学准备1. 故事课件:《小雨滴的旅行》2. 歌曲音频:《小雨滴》3. 手工材料:小雨滴模板、彩纸、水彩笔、胶棒等4. 户外活动准备:雨衣、雨靴、雨伞等五、教学过程1. 导入:播放歌曲《小雨滴》,引导幼儿说出小雨滴的特点和下雨的现象。
2. 故事讲解:《小雨滴的旅行》,让幼儿了解下雨对自然环境和人们生活的影响。
3. 手工制作:小雨滴,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和想象力。
4. 户外活动:雨中游戏,让幼儿体验下雨的快乐,发展合作意识。
5. 总结:通过本次活动,让幼儿了解下雨的基本现象,培养对天气变化的敏感性和观察力。
教学反思:本次教学活动以“小雨滴的旅行”为主题,通过故事讲解、手工制作和户外活动等多种形式,让幼儿了解下雨的基本现象,培养对天气变化的敏感性和观察力。
在教学过程中,幼儿积极参与,表现出浓厚的兴趣。
在故事讲解环节,通过课件展示和生动的语言,幼儿对下雨有了初步的认识,能够说出小雨滴的特点和下雨的现象。
在手工制作环节,幼儿动手操作能力得到了锻炼,他们用彩纸、水彩笔等材料制作出可爱的小雨滴,想象力得到了发展。
在户外活动环节,幼儿穿着雨衣、雨靴,打着雨伞,在雨中尽情游戏,体验到了下雨带来的快乐,也培养了他们的合作意识。
在教学过程中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如在手工制作环节,部分幼儿对材料的使用和操作还不够熟练,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引导和练习。
下雨啦小班教案推荐7篇
下雨啦小班教案推荐7篇详细的教案设计可以确保教学内容的系统性和逻辑性,教案的设计要考虑到学生的兴趣和接受能力,下面是本店铺为您分享的下雨啦小班教案推荐7篇,感谢您的参阅。
下雨啦小班教案篇1一、环境创设1、收集有关雨天和雨后景色的照片贴在活动室墙面上,供幼儿观看并交流相关的生活经验。
2、环境中设置雨具区,请幼儿从家里带各种雨具,如雨伞、雨衣、雨鞋等,分类摆放,方便下雨时带幼儿开展雨中的活动;也可将幼儿带来的各种小伞吊在活动室供幼儿欣赏,或为集体活动、表演游戏所用。
3、在自然角中,将幼儿收集的雨水与自来水分别接在透明的杯子里,引导幼儿观察比较雨水和自来水有什么不同。
4、请幼儿从家中带一些材质不同的废弃物品,如奶粉罐、饼干盒、小塑料桶等,放到教室外的屋檐下,等下雨的时候,与幼儿一起听听雨滴落在不同物品上发出的不同的声音。
二、生活活动1、小雨天里,带幼儿去拍摄一些有关雨天的照片(雷雨天要避免外出)丰富幼儿生活经验。
2、逢雨天就带幼儿观察雨。
引导幼儿闭上眼睛听一听雨落在地上、窗户上、滑梯上声音,说说是大雨还是小雨。
每次观察时,都问问幼儿的感受,鼓励他们画下今天的雨,可以整理成属于幼儿的《和雨一起玩》小书。
3、引导幼儿观察雨后周围植物的变化;观察幼儿园的下水道,发现雨水最终流进了下水道。
可启发幼儿思考:雨停了,雨水不见了,雨水到底区了哪里呢?等。
三、家园共育1、请家长在家帮助幼儿学习如何穿雨衣、雨鞋,学习使用雨伞。
2、欣赏幼儿带回家的绘画作品,耐心倾听幼儿讲述对雨的认识和感受。
3、父母带幼儿一起在雨天散步,充分感受不同的雨的差别,丰富幼儿的生活经验。
4、与幼儿一起关注每天的天气预报,鼓励幼儿细致观察雨天的变化。
四、教学活动1、大雨小雨:幼儿学习控制乐器音量,选择自己喜欢的乐器表现大雨和小雨,能随音乐有节奏地演奏铃鼓和碰铃。
2、雨天里的多多:幼儿学会使用雨伞,并进行雨伞游戏,感受雨天给人们带来的乐趣。
3、糖果雨:幼儿理解故事内容,尝试用绘画、剪贴等形式表现想象的内容,感受想的乐趣。
2024年最新小班教案下雨啦(
2024年最新小班教案下雨啦(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小班教材《多元智能发展课程》第四章“生活中的科学”,主题为“下雨啦”。
详细内容包括:认识雨的成因、特点;学习雨具的使用;了解雨天安全知识。
二、教学目标1. 了解雨的成因和特点,知道雨水对大自然的作用。
2. 学会使用雨具,增强生活自理能力。
3. 培养幼儿在雨天注意安全的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理解雨的成因、特点及雨水的作用。
重点:学会使用雨具,注意雨天安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图片、视频、实物雨具等。
学具:每组一套雨具、画纸、画笔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出示雨具,邀请幼儿分享自己下雨天的经历,引导幼儿关注天气变化。
2. 讲解雨的成因和特点(5分钟)通过PPT、图片和视频,让幼儿了解雨的成因、特点以及雨水的作用。
3. 学习使用雨具(5分钟)教师示范雨具的使用方法,引导幼儿分组练习,培养生活自理能力。
4. 雨天安全知识讲解(5分钟)讲解雨天外出注意事项,教育幼儿注意安全。
5. 随堂练习(5分钟)1. 画出自己喜欢的雨具。
2. 复述雨的成因和特点。
6. 例题讲解(10分钟)1. 出示图片,让幼儿判断是哪种雨具。
2. 讲解判断依据,引导幼儿学会正确使用雨具。
六、板书设计1. 雨的成因、特点及雨水作用2. 雨具的使用方法3. 雨天安全知识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画出自己喜欢的雨具,并标注名称。
答案:略2. 作业题目:与家长共同完成一个关于雨天的安全提示。
答案:略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讲解、示范、练习等多种教学方法,让幼儿了解了雨的成因、特点,学会了使用雨具,增强了生活自理能力。
课后,教师应关注幼儿在家庭中应用所学知识的情况,鼓励幼儿在雨天注意安全,提高自我保护意识。
同时,可以引导幼儿关注其他天气现象,拓展幼儿的自然科学知识。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
2. 教具与学具的准备。
幼儿园小班科学教案下雨啦
幼儿园小班科学教案下雨啦引言:下雨是自然界的一种常见现象,在幼儿园小班的科学教育中,探索和学习下雨的原因及影响有着重要的意义。
通过观察、实践和互动,幼儿能够增加他们对自然界的认识,培养他们的观察力、思维能力和合作精神。
本文将介绍一份科学教案,帮助小班的幼儿了解下雨的原因以及可能导致的影响。
教案名称:下雨啦一、教学目标:1. 了解下雨的原因,掌握基本概念。
2. 观察、探索和记录下雨的过程。
3. 培养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二、教学准备:1. 图片或幻灯片展示下雨的图片或动画。
2. 学习用品:彩纸、剪刀、胶水、画笔等。
3. 雨衣、雨伞、雨靴等。
三、教学过程:1. 热身活动:教师可以通过问答活动或展示图片,引起幼儿对下雨的兴趣。
例如,教师可以问:“大家是否喜欢下雨的日子?下雨的时候会发生什么?”鼓励幼儿积极参与回答。
2. 概念引入:通过图片或幻灯片展示,教师向幼儿介绍下雨的概念。
教师可以简单解释下雨是云对空气中的水蒸气凝结形成的,并帮助幼儿理解这个过程。
3. 实践探索:将班级分成小组,每个小组带领幼儿进行实践操作和探索。
每个小组分配一套学习用品和一份活动指南。
活动指南包括以下内容:- 制作云模型:使用剪刀剪出云的形状,并使用胶水将它们粘贴在彩纸上。
- 制作雨滴:将蓝色的彩纸剪成雨滴形状,并粘贴在云的下方。
- 模拟下雨:倾斜纸张,将水滴滴在云和雨滴上,观察水滴是如何从云中落下来的。
教师可以在小组活动中引导幼儿观察和记录他们的观察结果,并就下面的问题进行讨论:- 水滴为什么会从云中落下来?- 为什么雨滴会从云上的位置下落而不是飞上来?4. 教师示范:教师可以进行一次简单的示范来帮助幼儿更好地理解下雨的原因。
教师可以使用一个小水瓶装满水,将它倒扣在一块黑板擦上,观察水滴如何从瓶底落下。
通过这个实验,教师可以向幼儿解释云的形成和水滴从云中落下的原理。
5. 活动延伸:为了巩固幼儿对下雨的理解并鼓励他们的创造力,可以进行一些活动延伸。
小班科学领域教案《下雨啦》
小班科学领域教案《下雨啦》教案名称,下雨啦。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1)了解下雨的形成原理和过程;(2)掌握下雨的分类及其特点;(3)能够描述下雨对自然界和人类生活的影响;(4)培养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自然现象的敬畏和热爱;(2)激发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3)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和分享的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
1. 教学重点。
(1)下雨的形成原理和过程;(2)下雨的分类及其特点;(3)下雨对自然界和人类生活的影响。
2. 教学难点。
(1)理解下雨的形成原理;(2)掌握下雨的分类及其特点。
三、教学过程。
1. 导入新课。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天空,提出问题,“为什么天空会下雨?”“下雨对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影响?”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2. 学习新知识。
(1)呈现知识。
通过图片、视频等多媒体形式,向学生展示不同类型的下雨场景,让学生感受下雨的形式和特点。
(2)讲解知识。
教师讲解下雨的形成原理和过程,包括水蒸气的凝结、云的形成、降水等环节。
同时介绍不同类型的降水,如对流性降水、层状降水等,并讲解它们的特点和影响。
(3)讨论。
教师组织学生讨论下雨对自然界和人类生活的影响,引导学生分析下雨的利与弊,以及如何应对下雨带来的影响。
3. 拓展延伸。
(1)实地观察。
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观察,观察不同类型的降水现象,如小雨、大雨、雷雨等,让学生亲身感受下雨的特点。
(2)小组探究。
组织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自行探究不同类型的降水对植物生长、土壤侵蚀等方面的影响,并向全班汇报研究成果。
4. 总结提高。
(1)总结。
教师和学生一起总结本节课所学的知识,强调下雨的重要性和影响。
(2)提高。
教师布置作业,让学生回家观察下雨现象,并写一篇观察报告,分享自己的观察和体会。
四、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多种教学手段,引导学生了解下雨的形成原理和过程,掌握下雨的分类及其特点,以及下雨对自然界和人类生活的影响。
幼儿园小班科学实验教案《哗啦啦,下雨了》
幼儿园小班科学实验教案《哗啦啦,下雨了》活动背景在日常生活中,小朋友们经常会碰到下雨天这样的天气,但是很多小朋友并不知道下雨是怎么形成的,也不明白为什么下雨会有打雷闪电现象。
因此,本次活动旨在通过简单有趣的科学实验,让小朋友们了解雨水的形成过程,同时也能引导小朋友们对自然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培养其科学思维能力。
活动准备•实验器材:水杯、塑料袋或橡皮布、冰块、透明玻璃瓶、烧杯、铜板、钥匙、吸管、蜡烛、打火机、麻绳•实验材料:水、盐、醋、白酒、小石子活动流程实验一:制造云朵1.给小朋友们展示一张云朵图片,让他们说出云朵的形状、颜色,引导小朋友们对云朵产生兴趣。
2.请小朋友们将一个水杯装满温水,然后往水杯里加入少许盐,搅拌均匀。
3.将水杯倒扣于塑料袋或橡皮布的上方,橡皮布上方会形成许多小水滴,这就是我们的云朵。
4.通过引导,让小朋友们观察、比较云朵与真实云朵的相似之处。
实验二:观察水循环过程1.将透明玻璃瓶装满水,并在瓶子口上方盖一个烧杯,烧杯倾斜角度要适当。
2.将瓶子放置在阳光充足的地方,观察瓶子内部的变化。
3.通过实验,引导小朋友们了解水循环过程中的蒸发、凝结、降雨等自然现象。
实验三:模拟闪电效应1.将一张铜板和一个钥匙擦拭干净,使其表面无水迹。
2.将钥匙插入铜板的一个角落,两者不可直接接触。
3.将吸管的一端贴在铜板的另一个角落上,然后点燃蜡烛,将蜡烛的烟雾吹入吸管另一端。
4.通过实验,让小朋友们了解闪电的产生原理,以及对于电能的危险性。
实验四:模拟雨声效果1.取一根麻绳,将其打结为一个小环,然后将绳子上下抖动,模拟雨滴落地的声音。
2.让小朋友们听觉感知的同时,比较不同强度和节奏下的雨声响度的差别。
活动延伸1.引导小朋友们制作彩色的云朵,用红色、黄色、蓝色的水分别制作色彩斑斓的云朵。
2.通过在实验二中加入白酒、醋等液体,让小朋友们了解不同天气状况下水循环的差别。
3.通过模拟闪电效应和安全宣传的方式,让小朋友们了解电能的危险性,提高其安全意识。
幼儿园小班科学教案:下雨啦
幼儿园小班科学教案:下雨啦
教学目标
1.让幼儿了解下雨是怎么发生的。
2.培养幼儿观察、探究和实验的能力。
3.让幼儿了解雨滴是什么,以及雨的好处。
教学准备
1.图书:《下雨了》
2.雨伞一把
3.水杯一只
4.模拟下雨的玩具或工具(如花洒、水管等)
教学过程
1. 导入环节
1.老师引领幼儿外出,感受下雨的场景。
2.老师询问幼儿:“今天天空为什么是灰色的,有些地方是深灰色的?”等问题,引导幼儿思考。
2. 正式教学
1.老师利用图书《下雨了》对幼儿进行讲解,介绍下雨的成因和形成过程;同时介绍雨滴的来源和结构特征等内容。
2.老师利用实物或工具,模拟下雨的场景,让幼儿亲身体验,并引导幼儿感受和表达下雨的感觉。
3.老师可以展示下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同时引导幼儿关注和思考下雨的好处。
3. 拓展应用
1.老师引导幼儿进行探索和实验,观察雨滴形态、大小、速度等特征,并进行比较和归纳。
2.老师可以通过手工制作等活动,让幼儿更加深入地了解雨滴的内部结构和形态等内容。
教学总结
通过本次科学教学,幼儿们了解了下雨的成因和形成过程,感受了下雨的场景,学习了雨滴的来源和结构特征等内容。
同时,本次教学还培养了幼儿的观察、探究和实验能力,让幼儿能够更好地认识和了解自然界中的现象和规律。
小班综合培养《下雨啦》教案附反思
一、教学目标1. 了解下雨的自然现象,知道雨水的特点和作用。
2. 通过观察、体验,培养幼儿对天气变化的敏感性和好奇心。
3. 发展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培养合作意识。
4. 培养幼儿对大自然的热爱和敬畏之情。
二、教学内容1. 认识雨滴,了解雨水的特点。
2. 学习下雨的诗句,感受诗歌的美。
3. 观察下雨过程中的自然现象,培养观察力。
4. 开展雨中游戏,体验下雨的乐趣。
5. 学习保护环境,珍惜水资源。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幼儿了解下雨的特点和作用,培养观察力,体验下雨的乐趣。
2. 教学难点:让幼儿在下雨过程中观察自然现象,学会保护环境。
四、教学准备1. 教具:雨滴卡片、雨伞、雨衣、雨鞋、诗歌图片等。
2. 环境:户外操场、室内活动室。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出示雨滴卡片,引导幼儿观察并说出雨滴的特点。
2. 学习下雨的诗句:教师朗诵诗歌,让幼儿跟读,感受诗歌的美。
3. 观察下雨过程:带领幼儿到户外操场,观察下雨过程中的自然现象,如雨滴落在地面、物体上的样子,雨中的景色等。
4. 雨中游戏:教师组织幼儿开展雨中游戏,如雨中跳绳、踩水花等,让幼儿体验下雨的乐趣。
5. 总结与反思:教师引导幼儿讨论下雨过程中的观察到的现象,让幼儿说出自己的感受。
教育幼儿珍惜水资源,保护环境。
6. 作业:让幼儿回家后,与家长一起观察天气预报,了解未来的天气变化。
六、教学评价1. 观察幼儿在下雨过程中的表现,了解他们对下雨的认识和体验。
2. 搜集幼儿在课堂上的发言,评估他们的口语表达能力和观察力。
3. 家长反馈:与家长沟通,了解幼儿在家庭中对下雨话题的兴趣和参与程度。
七、教学拓展1. 开展家庭作业:让幼儿回家后,与家长一起收集关于下雨的图片、书籍等资源,丰富幼儿对下雨的了解。
2. 开展主题教育活动:组织幼儿参观水厂、水库等,让幼儿深入了解水资源的重要性,培养节约用水的意识。
八、教学反思1. 教师要关注幼儿在下雨过程中的安全,避免发生意外。
小班科学教案下雨了
小班科学教案下雨了小班科学教案:下雨了教案目标:1. 帮助幼儿认识和理解下雨的原因。
2. 培养幼儿观察和感知能力。
3. 提高幼儿与环境互动的能力。
材料准备:1. 雨点模型(可用蓝色纸剪成雨滴形状)2. 画笔和颜料盘3. 垫子或纸巾4. 一块有树木的布艺地图活动1:亲身体验雨滴1. 将雨点模型散落在教室的台面上。
2. 让幼儿观察和感知模拟的雨滴,可以询问幼儿他们认为雨是怎么来的,为什么会下雨。
3. 让每个幼儿使用画笔蘸取蓝色颜料,在纸上画出雨的形状,加深他们对雨滴的认识。
活动2:探索水的变化1. 将幼儿们安排在一起,让每个人都能看到你的示例。
2. 使用一个透明的玻璃杯,装满温水,然后将干净的玻璃板悄悄放到杯子上,示范一下。
3. 问幼儿们是否注意到了什么。
引导他们认识到玻璃板上有水滴形成。
4. 告诉他们这种现象叫“凝结”。
5. 然后,把温水稍微放凉点,让幼儿们可以用手触摸杯子上的冷凝水滴。
6. 问幼儿们是否注意到玻璃杯上的水滴逐渐增多和合并。
7. 告诉他们这种现象叫“凝结”。
活动3:使用布艺地图探索雨林1. 展示布艺地图上的树木图案,告诉幼儿这是雨林。
2. 鼓励幼儿们观察树木的叶子和枝干,并询问他们认为这些植物是怎么得到水分的。
3. 给幼儿一些图片或纸片,让他们用画笔“下雨”,让雨滴滴到布艺地图上的树冠上,模拟雨水浇灌植物。
4. 提醒幼儿们,雨水为植物提供了生长所需的水分。
活动4:户外观察下雨天1. 如果当天正好下雨,带领幼儿们外出观察下雨的现象。
2. 让幼儿们观察雨滴是怎样落到地面上的,观察地面上的积水现象。
3. 引导幼儿们思考,为什么下雨后地面会积水?为什么雨水可以湿透土地?活动5:制作云朵和雨滴图案1. 给每个幼儿一张白纸和一块测量学,让他们蘸取蓝色颜料,在纸上画出云朵的形状。
2. 把每一片云朵画干后,可以在云朵下面使用浆糊粘贴一些雨滴模型,使画面更加生动。
3. 鼓励幼儿们彼此分享自己的作品,并让他们解释云朵和雨滴的关系。
小班综合培养《下雨啦》教案附反思
教案名称:小班综合培养《下雨啦》教案附反思课时:1课时年级:小班教学目标:1. 认知目标:让幼儿认识雨的形态,了解下雨的基本常识。
2. 技能目标:培养幼儿感知雨滴的节奏,发展幼儿的音乐欣赏能力。
3. 情感目标:培养幼儿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好奇心,提高幼儿的观察力。
教学重点:1. 让幼儿通过观察、体验,了解雨的形态和特点。
2. 培养幼儿的音乐欣赏能力,感知雨滴的节奏。
教学难点:1. 帮助幼儿建立对雨的认知,理解雨的作用。
2. 引导幼儿用恰当的方式表达自己对雨的感受。
教学准备:1. 教具准备:雨滴手偶、雨衣、雨靴、音乐播放设备。
2. 环境准备:室内活动场地,保持干净、安全。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带领幼儿观察教室外的天气,引导幼儿发现正在下雨。
2. 邀请幼儿分享自己穿雨衣、雨靴的经验,激发幼儿对雨的兴趣。
二、基本认知(5分钟)1. 教师向幼儿介绍雨的形态、特点和作用,让幼儿了解雨的重要性。
2. 教师演示雨滴手偶,引导幼儿观察雨滴的形状,加深对雨的认知。
三、音乐欣赏(5分钟)1. 教师播放《下雨啦》音乐,让幼儿感受雨滴的节奏。
2. 教师带领幼儿一起跟着音乐节奏拍手,培养幼儿的音乐欣赏能力。
四、实践活动(5分钟)1. 教师组织幼儿穿上雨衣、雨靴,模拟在雨中行走。
2. 引导幼儿用恰当的方式表达自己在雨中的感受,如:高兴、兴奋等。
五、总结与反思(5分钟)1. 教师引导幼儿总结本次活动的收获,加深对雨的认知。
2. 教师鼓励幼儿分享自己在活动中的表现,培养幼儿的自信心。
3. 教师针对本次活动进行反思,提出改进措施,为下次活动做好准备。
教学评价:1. 观察幼儿在活动中的参与程度,了解幼儿对雨的认知程度。
2. 关注幼儿在实践活动中的表现,评估幼儿对雨滴节奏的感知能力。
3. 收集幼儿在活动中的反馈,分析教学效果,为后续教学提供参考。
六、教学活动六:《雨后彩虹》科学实验(10分钟)1. 教师带领幼儿观察雨后的天空,引导幼儿发现彩虹。
幼儿园小班科学实验《哗啦啦,下雨了》教案
幼儿园小班科学实验《哗啦啦,下雨了》教案一、教学目标:1. 引导幼儿观察和体验雨水的降临,培养幼儿对自然现象的兴趣和好奇心。
2. 通过实验活动,帮助幼儿了解雨水的形成过程,建立对科学知识的初步认识。
3. 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动手能力和合作精神,提高幼儿的实验操作技能。
二、教学内容:1. 雨水的形成过程:云、雨、水循环。
2. 实验材料及工具:水、云朵道具、杯子、滴管、雨滴道具。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幼儿通过实验观察和操作,了解雨水的形成过程。
2. 教学难点:帮助幼儿建立对雨水循环概念的认识。
四、教学准备:1. 教具:云朵道具、雨滴道具、杯子、滴管。
2. 实验材料:水。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以生动有趣的故事《云朵旅行记》引入,引导幼儿观察故事中云朵的变化,引发幼儿对雨水的兴趣。
2. 实验演示:教师展示实验材料,向幼儿讲解实验步骤和注意事项。
3. 幼儿实验操作:幼儿分组进行实验,观察云朵道具和雨滴道具在水中发生的变化。
4. 观察与讨论:教师引导幼儿观察实验结果,与幼儿一起探讨雨水的形成过程。
5. 总结与拓展:教师总结实验原理,帮助幼儿建立雨水循环的概念,引导幼儿关注自然现象,激发幼儿对科学的热爱。
6. 作品展示:邀请幼儿展示自己的实验作品,培养幼儿的自信和表达能力。
7. 课后作业:教师布置课后作业,让幼儿和家长一起观察生活中的雨水现象,增进亲子关系。
六、教学评价:1. 观察幼儿在实验过程中的参与程度,了解他们对雨水形成过程的理解程度。
2. 关注幼儿在讨论环节的表现,评估他们对雨水循环概念的认识。
3. 搜集幼儿在课后作业中的观察心得,分析他们对生活环境中雨水现象的关注程度。
七、教学注意事项:1. 确保实验材料安全无毒,避免幼儿误食。
2. 实验过程中,教师应密切关注幼儿的操作,确保实验安全。
3. 在讨论环节,鼓励幼儿发表自己的观点,培养他们的表述能力。
八、教学拓展:1. 组织幼儿进行户外观察,让他们亲身体验雨水的降临。
幼儿园小班科学教案下雨啦
幼儿园小班科学教案下雨啦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小班科学教材《下雨啦》,涉及章节为第二章《天气的变化》。
详细内容包括:认识雨的成因、雨的形态、下雨时的天气特征以及雨后的自然现象。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雨的成因,知道雨水对大自然和人类的作用。
2. 培养幼儿观察、描述天气现象的能力,提高他们对自然现象的兴趣。
3. 教育幼儿珍惜水资源,养成节约用水的好习惯。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雨的成因、雨的形态。
重点:下雨时的天气特征、雨后的自然现象。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雨伞、雨衣、雨靴、雨滴模型、图片、视频等。
学具:画纸、彩笔、水盆、小石子、树叶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身着雨衣、雨靴,手持雨伞,模拟下雨的场景,引导幼儿关注天气变化。
2. 讲解雨的成因(10分钟)教师通过图片、视频等方式,生动形象地讲解雨的成因,让幼儿初步了解雨水的来源。
3. 认识雨的形态(5分钟)教师展示雨滴模型,让幼儿观察不同形态的雨滴,并引导他们描述雨的形态。
4. 例题讲解(10分钟)教师出示图片,讲解下雨时的天气特征,如乌云、闪电、雷声等。
5. 随堂练习(10分钟)教师发放画纸和彩笔,让幼儿画出下雨的场景,巩固所学知识。
6. 认识雨后的自然现象(10分钟)教师带领幼儿观察雨后的天空、地面、植物等,了解雨后的自然现象。
7. 教育环节(5分钟)教师引导幼儿讨论如何在生活中节约用水,培养他们的环保意识。
六、板书设计1. 雨的成因2. 雨的形态3. 下雨时的天气特征4. 雨后的自然现象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画出你心中的下雨场景。
答案:幼儿自由发挥,画出下雨的场景,教师给予鼓励和评价。
2. 作业题目:列举三种节约用水的方法。
答案:如洗澡时关闭水龙头、用洗菜水浇花、及时关闭漏水的水龙头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教师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等方式,让幼儿了解了雨的成因、形态及下雨时的天气特征。
2024年幼儿园小班科学教案下雨啦
2024年幼儿园小班科学教案下雨啦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小班科学教材第四章《天气的变化》,具体内容包括雨天的形成、雨的种类、雨的作用以及雨天的安全常识。
二、教学目标1. 了解雨天的形成,知道雨的种类和雨的作用。
2. 培养幼儿观察天气变化的能力,提高环保意识。
3. 学会雨天安全常识,增强自我保护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雨天的形成、雨的作用和雨天安全常识。
难点:理解雨的种类和雨的作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课件、雨伞、雨衣、雨靴、水杯、植物。
学具:画纸、水彩笔、安全剪刀。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穿着雨衣、雨靴,拿着雨伞进入教室,引发幼儿兴趣,询问幼儿:“你们知道老师为什么要穿成这样吗?”2. 讲解雨天的形成(10分钟)通过PPT课件,讲解雨天的形成过程,让幼儿了解雨的种类。
3. 例题讲解(10分钟)出示植物,讲解雨水对植物的作用,引导幼儿思考雨的作用。
4. 随堂练习(10分钟)分组讨论:雨天我们应该注意什么?5. 互动环节(5分钟)让幼儿扮演小雨滴,模拟下雨的场景,增强课堂趣味性。
六、板书设计1. 雨天的形成2. 雨的种类3. 雨的作用4. 雨天安全常识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画出自己喜欢的雨具,并说明其作用。
2. 答案: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观察幼儿在课堂上的表现,针对幼儿的学习情况,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2. 拓展延伸:组织幼儿参观气象站,了解更多的天气知识。
鼓励幼儿在家庭中观察天气变化,与家长分享所学内容。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设定2. 实践情景引入的设计3. 例题讲解的深入程度4. 随堂练习的互动性和实效性5. 作业设计的针对性和启发性6.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的实际操作一、教学难点与重点的设定1. 使用生动的图片和动画,直观展示不同类型的雨(如暴雨、雷雨、毛毛雨等)。
2. 通过实际操作,如给植物浇水,让幼儿感受雨水对植物生长的作用。
最新小班教案下雨啦(
最新小班教案下雨啦(教案:下雨啦一、教学内容1. 教材章节:幼儿园小班科学活动2. 详细内容:通过观察和体验下雨的情景,让幼儿了解雨的形成过程,认识雨的特性,以及下雨对大自然和人类生活的影响。
二、教学目标1. 培养幼儿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激发他们探索自然现象的欲望。
2. 帮助幼儿建立观察和思考的能力,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
3. 培养幼儿对大自然的敬畏之心,教育他们珍惜和保护环境。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让幼儿理解雨的形成过程和下雨对大自然的影响。
2. 教学重点:让幼儿通过观察和体验,认识雨的特性,并学会保护自己。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雨滴模型、云朵模型、水盆、喷壶、雨衣、雨靴等。
2. 学具:画纸、彩笔、剪刀、胶水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幼儿观察窗外下雨的情景,引导他们思考下雨的原因和特点。
2. 讲解雨的形成过程:使用雨滴模型和云朵模型,向幼儿解释雨的形成过程。
3. 观察和体验:让幼儿用雨衣和雨靴穿上,在户外感受下雨的感觉,观察雨滴的形状和流动。
4. 小组讨论:让幼儿分组讨论下雨对大自然和人类生活的影响,引导他们思考如何保护自己。
5. 制作雨天作品:让幼儿用彩笔和剪刀制作雨天作品,展示他们对雨的理解和感受。
六、板书设计1. 板书主题:下雨啦2. 板书内容:雨的形成过程、雨的特性、下雨的影响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幼儿回家后,与家长一起观察一场雨,记录下雨的过程和感受,并画出雨天景象。
2. 答案:略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通过本次活动,幼儿对下雨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他们积极参与观察和体验,表现出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但在讲解雨的形成过程中,部分幼儿对概念的理解仍有困难,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引导和解释。
2. 拓展延伸:可以组织幼儿参观气象站,让他们亲身体验气象观测的过程,进一步了解天气现象。
同时,可以开展关于保护环境的主题活动,让幼儿学会珍惜和保护自然资源。
幼儿小班科学教案下雨啦
幼儿小班科学教案下雨啦引言:天气对于幼儿来说是一个生动而有趣的话题。
当天空中下起雨,对于小班幼儿们来说,这是一个很新鲜的现象,他们需要理解为什么会下雨、雨水从哪里来以及如何感受雨水等等。
本科学教案将以这个切入点,帮助幼儿了解下雨的原因,并通过有趣的活动让幼儿们体验到下雨的过程及雨水的奇妙之处。
一、知识背景:1. 下雨的原因:天气变化,水汽凝结形成云,云中的水珠变大形成水滴,当水滴足够大时会从云中下落而成为雨水。
2. 雨水的形态:雨水不仅有不同大小的水滴,还有冰雹、冰粒等形式。
3. 幼儿对雨的初步认知:幼儿可能会觉得雨水是从天上掉下来的,不会觉得有任何科学的原因。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次科学教案的实施,幼儿将实现以下目标:1. 了解下雨的原因以及雨水的形态;2. 观察、感受和描述雨水的特点;3. 通过亲身体验,理解下雨的过程;4. 培养幼儿的科学探索和观察能力。
三、教学内容与活动设计:1. 导入环节:使用图片、实物或小视频等资源,展示下雨的场景,引起幼儿的兴趣。
2. 探究环节:a. 指导幼儿观察窗外下雨的情景和雨水的形态。
b. 引导幼儿发表对雨水的感受和描述,如“雨水是细细的小珠子”、“雨水打在地上会发出声音”等。
c. 使用天气模拟装置,带领幼儿进行雨水模拟实验,让幼儿亲身体验并了解雨水的形成过程。
3. 知识拓展环节:a. 借助绘本、图画或幻灯片等资源,讲解下雨的原理和形态。
b. 与幼儿们互动,通过提问等方式,巩固他们对雨水的了解。
4. 归纳总结环节:结合教学内容,向幼儿简要总结下雨的原因和形态,让幼儿形成初步的概念。
5. 活动延伸:a. 室内活动:设置一个角落,利用模型或玩具等,让幼儿模拟下雨的场景,继续观察和感受雨水的特点。
b. 室外活动:如果天气条件允许,在雨停后,带领幼儿到户外观察雨后的自然景观,观察湿润的地面、多汁的植物等,并引导幼儿对这些变化发表感想。
四、教学评估:1. 直接观察:观察幼儿在实际操作时的表现,包括观察、感受和描述雨水的过程。
下雨了科学教案小班
下雨了科学教案小班
主题:下雨了
年龄:小班
教学目标:
1. 了解下雨是自然界的水循环过程中的一部分。
2. 观察并描述下雨的情况。
3. 通过互动游戏增强对下雨的理解。
教学准备:
1. 图片或视频介绍自然界的水循环过程。
2. 展示下雨的图片或视频。
3. 绘制雨天与晴天的场景。
4. 下雨互动游戏。
教学过程:
1. 自然界的水循环过程
通过图片或视频向孩子们介绍自然界的水循环过程,告诉孩子们雨是水循环过程的一部分。
2. 观察下雨的情况
播放下雨的视频或展示下雨的图片,让孩子们观察下雨的情况,鼓励孩子们描述自己在雨中的感受。
3. 绘制雨天与晴天的场景
请孩子们分别在白纸上绘制雨天与晴天的场景,帮助他们掌握雨天与晴天的基本特征。
4. 下雨互动游戏
通过互动游戏让孩子们更加深入地了解下雨。
例如,提供一个模拟雨天场景的游戏,让孩子们穿上雨衣、戴上雨帽等,并在“雨中”玩耍。
教学总结:
通过本课的学习和互动游戏,孩子们能够了解雨的形成和下雨的过程,并能描述下雨的情况。
同时,还能够通过绘画等活动深入理解雨天与晴天的基本特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班科学:下雨啦
小班幼儿手指小肌肉发育尚未成熟,精细动作发展不够好,因此对于成人看似简单的点和线的绘画基础练习都比较难掌握。
单纯的练习又会让孩子觉得枯燥乏味。
如何让孩子在生动的情境中,以游戏的方式主动地进行点、线的绘画技巧练习成为小班绘画活动的重要思考。
本次活动试图通过
《下雨啦!》设置大雨、小雨的不同情景,让幼儿观察感受雨的不同声音和不同形态,获得感性经验,并以游戏方式让幼儿练习画短线、长线与斜线,鼓励幼儿积极进行绘画练习,激发幼儿作画的兴趣。
活动目标:
1、观察雨的不同声音和姿态,感受雨天的情景。
2、尝试用点和线来表现不同的雨。
3、喜欢绘画活动,学习油画棒的握笔方法。
活动重点:感受大雨、小雨的不同特点
活动难点:学习用点、线来较好地表现大雨和小雨
活动准备:
1.“下雨啦”课件(大雨小雨的声音及情境,斜雨的情境,哥哥姐姐关于雨的图画)。
2.油画棒、水粉
活动过程:
一、听声音,辨别小雨和大雨的声音
――听两种不同的雨的声音,请幼儿分辨。
师:小朋友,你们都见过下雨了吧!下雨的时候有时会下小雨,有时会下大雨,你们听听哪个是小雨的声音?哪个是大雨的声音?
――出示大雨和小雨图片让幼儿对比,验证猜测的结果。
――小结:小雨的声音是滴滴答、滴滴答,大雨的声音是哗啦啦、哗啦啦。
二、看不同的雨(小雨、大雨、风吹过来的雨)外形,认识雨的不同形态
――观察图片,认识小雨的形态。
师:除了声音不一样以外,小雨和大雨的样子一样吗?小雨是什么样子的?
――观察图片,认识大雨的形态。
――观察图片,认识风吹过来的斜雨的形态。
――小结:原来小雨和大雨除了声音不一样以外,他们的样子也是不一样的,小雨是短短的,一点一点从天上落下来的;大雨是长长,一条一条从天上落下来的;没有风的时候小雨和大雨都是直直的,风吹来了,雨就变成斜斜的,风越大雨就变得越斜。
三、边念儿歌边用肢体动作表现不同的雨的形态,感受雨的变化
――念儿歌:小雨/滴滴答,/大雨/哗啦啦,/风儿/吹来了,/雨儿/变斜了
四、学习并尝试不同的雨的画法
――欣赏“雨”的作品。
欣赏哥哥姐姐的作品,让幼儿观察小雨、大雨和斜雨的特点,感受不同的表现方式及效果。
――带领幼儿用书空的方式练习画大雨、小雨以及斜雨。
――师幼共同尝试画雨。
师:刚才我们用手指来画画,现在我们要用笔来画画,你们会画大雨和小雨吗?风吹来了,雨会怎么样?(请个别幼儿试着画雨,老师也可以有简单的示范)
――老师提供三张大白纸放在桌子上或地上,让幼儿根据自己的意愿选择画大雨、小雨、斜雨。
――提示幼儿画完一种雨后,可以到另外两组去画不同的雨。
――提醒幼儿注意站位,以免相互碰撞。
五、欣赏作品,添画雨天背景
――组织幼儿观察自己的作品,看看小雨、大雨、斜雨有什么不一样?
――老师用水粉刷在幼儿的作品的大海报纸上作乌云,突出雨天的情境,让幼儿清晰观看自己的作品,感受雨的不同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