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名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非兵不强,非德不昌:

没有军队,国家就不会强大;没有仁德(不实行德治),国家就不会昌盛。

临敌不过三发:

秦军的战法,根据秦兵马俑推测,主力部队的最前边,站着三排战士,装备的武器一律是远射用的弩,直面赵军。那么,为何要站成三排?原因很简单:弓弩的射击有一条规律,因为临敌不过三发,敌人往前冲了,一支箭装上以后射出去,你再装一次,敌人还往前冲,三支箭射出去以后,敌人就冲到面前来了。时空关系就是这样,所以古代射击的时候一定要轮番射击。因此,当第一排弓弩手射击的时候,后两排拉弦搭箭,三排弩兵因此可以轮番射击。在战场上,形成密集、致命的强大杀伤力。万弩齐发,蝗虫般雨点般飞击赵军,刺穿他们身体的各个部位。

我本将心向明月,奈何明月照沟渠。诗句出自元代高明的《琵琶记》。

元·高明《琵琶记》第三十一出几言谏父——“这妮子无礼,却将言语来冲撞我。我的言语到不中呵,孩儿,夫言中听父言违,懊恨孩儿见识迷。我本将心托明月,谁知明月照沟渠。”

七言绝句:我本将心向明月,奈何明月照沟渠,落花有意随流水,流水无心恋落花

译文:我好心好意地对待你,你却无动于衷,毫不领情。自己的真心付出没有得到应有的回报和尊重。

我本将心向明月,谁知明月照他方。

落花有意随流水,流水无心恋落花。

自古多情空余恨,无情反被多情恼。

善不积不足以成名,恶不积不足以灭身。

出自《周易·系辞下》。

大意:不坚持不懈地做大量有益于人的事,就不能成为一个名声卓著的人;而一个落得身败名裂、自我毁灭的人,是他长期干坏事的结果。

善恶无论大小,都不可轻视。积小善可以成大善,积小恶可以酿大祸。不付出艰巨的劳动,不脚踏实地地工作,不作长期地点点滴滴的积累,是难以成名成家的。没有平时的为非作歹,怙恶不悛,也不至于导致杀身之祸。正反两个方面的经验和教训都是值得人们吸取的。

曲终未必人散,有情自会相逢(有缘自会重逢)。

曲终人散是暂时的,有缘人还会再相见,世界处于轮回之中。经历过,方知刻骨铭心。到了最后,人未必不在了,有缘的话,还会有重逢的一天。

“曲终人散”最早是在唐代诗人钱起所作《省试湘灵鼓瑟》诗末二句“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中演绎出来的。原句意思指的是鼓瑟之人一曲演罢,听客纷纷离去,江水依旧东流,峰峦叠起青山依旧。曲子停息了,人也就都散了。或比喻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后来曲终人散这个词开始在古代诗文中频频出现,像刘禹锡的《竟渡曲》、李远的《仆久客钱塘有吹笛月下者》都使用了“曲终人散”一

词,也都是指分离、世事变化或寂寥的情绪。

而这句“曲终未必人散,有缘自会相逢”是对原本诗意的颠覆释义,表达的是和原意完全相反的意境,是一种即便可能分离,但仍旧积极面对心态,只要怀有期盼,就能够再度重逢。

猝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

原句出自《留侯论》:“天下有大勇者,卒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

译文:天底下真正勇敢的人,在面临突然到来的(危急情形)时(表现)毫不慌乱;在遇到没有原因而被侵犯时不轻易动怒。

庄子: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矣。

这句话的意思是我们的生命是有边际的,而外在的知识是无穷无尽的;以有边际的生命去追求无边际的知识,危险啊。

那么庄子的意思是要我们追求以人为本的智慧呢,还是追求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的境界呢?

用有限的生命去追求无边际的知多是很危险的,知识一旦被认知,就已经变成陈旧的东西了,而为了了解知识又要更加深入的了解更多的知识,为了新出现的知识而胶着于古老的知识.在知识丛中钻来钻去.正可谓知道的越多,烦恼越多.反而离道越来越远.而且人因为知识越多,越觉得自己聪明,越觉得自己接近道,其实正好是相反的.所以这句话的后面有一句"已而为知者,殆而已矣."

这句话的意义:

1、知识不等于学问。一个人学习知识是为了了解其中的根本的规律或者道理,一通则百通,不是为了追求广博多闻。知识永远在日新月异,你是永远追不上的。这是小乘观点。

2、知道的的越多,对身心的损害越多。一切忧愁、烦劳都来自于念。这里并不是要大家不学习,不读书。而是说要学会能跳出认知中必然的片面性,一方面是因为我们生理感官功能所造成的,一方面是我们思维中文化和道德影响所造成的。寻找真正的人道大乘。

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

出自秦朝李斯所著《谏逐客书》。

原文:是以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王者不却众庶,故能明其。

译文:因此,泰山不舍弃任何土壤,所以能那样高大;河海不排斥任何细流,所以能那样深广;帝王不拒绝任何臣民,所以能显示他们的恩德。

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意思是年岁虽老而心犹壮,即使白了头发也不改变初衷,遭遇穷困而意志更加坚定,在任何情况下,也不放弃其抱负。

出自(唐)王勃《滕王阁序并诗》。老当益壮:典出《后汉书·马援传》:“丈夫为志,穷当益坚,老当益壮。”宁:岂。移:改变。青云志:高尚的志节。

飘风不终朝

飘风:暴风;朝:早晨。暴风刮不完一个早晨就会停息。比喻来势虽猛,但持续

的时间不会长久。

出处:《道德经》第二十三章中:

希言,自然。

故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

孰为此者?天地。

天地尚不能久,而况于人乎?

义庄是农业社会的产物,一个大民族之中,有的穷,有的富,富有的拿出钱来办义庄,义庄之中包括学校、公田、祠堂等等设施。在历史文献上,最早有记载的义庄是北宋范仲淹在苏州所致置,随着社会结构的改变,义庄的内容,在渐渐缩窄,到了近代,几乎只以祠堂为主。而在城市之中,被称为义庄的场所,又另外有一个十分专门的用途:寄放棺柩。所以,可以简单地说,义庄是存放棺材的地方。当然,棺材不会是空的,棺材中都有尸体,大都是一时还未曾找得好地方安葬,或是死者客死他乡,家人准备运回本土去安葬,或是穷得无以为殓,只好暂时寄放在义庄之中。也指现在的太平间。

盛年不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

陶渊明借用这首诗中告诫我们:要及时行乐。既然生命是这么短促,人生是这么不可把握,社会是这么黑暗,欢乐是这么不易寻得,那么,对生活中偶尔还能寻得的一点点欢乐,不要错过,要及时抓住它,尽情享受。

这种及时行乐的思想,必须放在当时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加以考察,“它实质上标志着一种人的觉醒,即在怀疑和否定旧有传统标准和信仰价值的条件下,人对自己生命、意义、命运的重新发现、思索、把握和追求。

陶渊明在自然中发现了纯净的美,在村居生活中找到了质朴的人际关系,在田园劳动中得到了自我价值的实现。

原文:

人生无根蒂,飘如陌上尘。

分散逐风转,此已非常身。

落地为兄弟,何必骨肉亲!

得欢当作乐,斗酒聚比邻。

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

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

夏虫不可以语冰,井蛙不可以语海,凡夫不可以语道。

本段话出自《庄子·秋水》原文是:“井蛙不可以语于海者,拘于虚也;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笃于时也;曲士不可以语于道者,束于教也。”

对夏天生死的虫子不可与它谈论关于冰雪的事情,是由于它的眼界受着时令的制约;对见识浅陋的人不可与他谈论关于大道理的问题,是由于他的眼界受着所受教育的束缚。

后遂用“夏虫不可以语冰”喻人囿于见闻,知识短浅。

浮世清欢

出自苏轼词《浣溪沙从泗州刘倩叔游南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