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育心理学复习资料1[1](名词解释、简答题、论述题)

合集下载

最全面的小学教育学复习资料讲解

最全面的小学教育学复习资料讲解

最全面的小学教育学复习资料心理学复习资料一、名词解释1、心理学——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现象及其活动规律的科学。

2、心理过程——指认识过程(感觉、知觉、识记、想象和思维)、情绪和情感过程及意志过程。

3、观察法——观察,旨在自然条件下,人们为一定目的而对事物所进行的有计划的知觉过程。

观察法就是以感官活动为先决条件,与积极的思维相结合,系统地运用感官对客观事物进行感知、考察和描述的一种研究方法。

4、自然实验法——在自然的正常的情况下,根据预定的计划,有意识地引起或创造所要研究的现象5、反射——是有机体借助于中枢神经系统而实现的对体内外刺激所做出的规律性的应答活动。

6、反射弧——是实现反射的生理结构。

它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反馈和效应器。

7、无条件反射——无条件反射是先天的、生来就有的不需要学习就会的反射.8、条件反射——是后天的,是在个体生活过程中经过学习而形成的反射.9、兴奋过程——是指有关大脑皮层区及相应器官的机能由相对休息状态转向活动状态.10、抑制过程——是指有关大脑皮层区及相应器官的机能由活动状态转向相对休息状态11、兴奋和抑制的扩散与集中——当大脑皮层的某部位产生兴奋或抑制时,并不是停留在原发点不动,而是向周围的神经细胞传布开来,这就是兴奋和抑制的扩散.扩散到一定限度后,又向原发点聚集,这就是兴奋和抑制的集中.12、兴奋和抑制的相互诱导——是指一种神经过程能引起与它相反的神经过程的增强. 13、第一信号系统——是具体刺激物引起的条件反射系统14、第二信号系统——是由词语作为条件刺激物而引起的条件反射系统15、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事物的指向和集中。

16、有意注意——是指具有预定目的,需作一定意志努力的注意。

17、无意注意——是一种事先没有预定目的,也不需要任何意志努力的注意。

18、有意后注意——是指既有目的性,又不需作较大意志努力的注意。

19、注意的分配——是指在同一时间内,把注意指向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对象或活动上的特征。

小学教育心理学复习重点

小学教育心理学复习重点

小学教育心理学考试复习资料题型:填空 1/20=20 选择 2/10=20 名词解释 3/4=12 简答 6/5=30 论述 2 个=18一、名词解释1、学习的定义,广义的学习:是指人和动物在特定情境下由练习或经验引起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比较持久的变化。

2 、学习动机:学习动机是直接推动学生进行学习的内部动力。

3 、学习迁移:通常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

4、学习定势:定势是一种准备状态 ,是指一个人容易以某种习惯的方式去解决问题的倾向。

学习定势是指学生对学习活动的心理准备状态。

(百度)5 、习得性无力感:是由于连续的失败体验而导致的个体对行为结果感到无法控制、无能为力、自暴自弃的心理状态。

6 、自我效能感:指人对自己是否能够成功地进行某一成就行为的主观判断。

7 、教师威信:是指教师在履行社会交给自己的教育职责过程中所具有的一种使学生感到尊敬而信服的精神感召力量,是教师对学生在心理上和行动上所产生的一种崇高的影响力。

8、教育机制:是指教师对教与学双边活动的敏感性,是指教师在教育、教学情境中特别是意外情况下,快速反应、随机性及采取恰当措施的综合能力。

9 、职业倦怠:是指个体因工作时间过长、工作量过大、工作强度过高产生的身心疲劳与耗竭的状态。

10 、最近发展区:指儿童在有指导和帮助情况下所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与独自解决问题的水平之间的差异。

二、简答1、桑代克的学习理论和三个规律试误说:学习就是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联结,即 S—R 之间的联结。

学习应遵循的三条重要的原则: (1)准备律指学习者在学习开始时的预备定势,换言之,学习者是否会对某种刺激做出反应,与他是否做好准备有关。

学习者有准备而又给以活动就感到满意,有准备而不活动则感到烦恼,学习者没准备而强制给以活动也感到烦恼。

(2)练习律是指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连结会由于重复或练习而加强。

(3)效果是指某刺激与某反应联结伴随奖励时,联结的力量增强;如果伴随着惩罚时,联结的力量就削弱。

电大小学儿童教育心理学复习资料

电大小学儿童教育心理学复习资料

《小学儿童教育心理学》综合练习一、名词解释1.观察法.是在实际的教育、教学情况下,根据研究目的,控制或创设某种条件,以观察被试者心理活动的一种方法。

2.自然实验法是在自然或真实生活条件下,不对有关变量加以控制,只记录自然发生的事件,以获得有意义信息的方法。

3.移情是指人际交往中,人们彼此在情感上的相互作用。

当个体看到他人忍受痛苦或交好运时,自己也能体验到不安和愉快的情感,这种分享他人情感的能力。

4.个体内化是社会教化得以实现的内在因素,指儿童接受社会影响,对社会文化环境进行选择,把获得的知识技能、行为规范、价值观念内化为自身个性特征的过程。

5.社会互动.也称社会交互作用。

指在社会生活中人与人之间产生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

这种作用是人类生活的基础,人类社会的基本条件6.控制点是指一个人找出控制他生活的主要力量,即人们对影响自己生活和命运某些力量的看法。

7.顿悟是指突然知觉到问题情境中的目的与手段之间的关系。

8.问题的表征是指用自己的话来表达问题的结构,从而形成解决问题的路径9.内部言语.是和逻辑思维、独立思考、知觉行动联系更多的一种高级的言语形态。

特点是以自己的思想活动作为思考对象。

10.附属内驱力是指一个人为了保持长者们的赞许或认可而表现出来的把工作做好的一种需要。

1.实验室实验法是通过有意识地控制和调节情境条件,使所期待的反应得以出现,并加以精确测量的方法。

2.社会教化是儿童社会化的外部动因,指社会通过各种教育方式,如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同辈群体内部影响、社会文化传播工具等,对儿童实施社会化的过程。

3.认知发展准备指学生在从事新的学习或一定范围的智力活动时所具备的认知功能的适当的发展准备。

4.试误学习指当人或动物面临一个新情境时,会进行各种尝试,以求得动机的满足,又称选择学习或联结学习。

5.言语是个体借助语言材料传递信息,交流思想,表达自己情感和影响别人的过程。

6.小学儿童亲社会态度指小学儿童在社会交往中表现出来的谦让、帮助、合作和共享等利他的社会态度。

最全的小学教育学心理学复习资料

最全的小学教育学心理学复习资料

最全面的小学教心学复习资料一、名词解释1、教育学——是通过研究教育现象来揭示教育规律的科学,是教育科学体系中的一门基础学科。

2教育科学——指研究教育规律的各门教育学科的总称。

3教育规律——是教育、社会、人之间和教育内部各因素之间内在的本质的联系和关系,具有客观性、必然性、稳定性、重复性。

4、教育学的任务——是通过对教育现象的研究,来探索和揭示教育的客观规律,从而为教育实践活动提供科学理论依据。

5、义务教育——是国家通过法律形式予以规定的每个人都必须接受的一定程度的教育。

6、教育——是有意识的以培养人为直接目标的社会实践活动。

7、学校教育——是由专职人员和专门机构承担的,有目的、有组织、有系统的,以影响入学者的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的社会实践活动。

简单的说,学校教育就是专门的育人活动。

8、遗传素质——是先天继承下来的,与生俱有的生理特点和解剖特点。

9、教育目的——是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一定社会需要的人的总目标、总要求,是所培养的人应达到的最终标准。

10、全面发展教育——就是“为促使人的身心得到全面发展而实施的教育。

”11、“个人全面发展”——指人们有目的地联合起来,控制、利用合发展由资本主义生产提供的物质基础,并消除其历史造成的自发性和盲目性,克服和消除那些以私有制为核心展开的人的发展中的矛盾,从而达到个人智力和体力的统一,物质劳动、精神劳动和享受的统一,生存和发展的统一,使个人的天资和潜能、兴趣和才能得到前所未有的充分发展,使个人的身心、精神、才能、个性全面而和谐的发展。

12、素质——指的是人所具有的稳定的内在的基本品质资质、特点特征等。

13、素质教育——是按照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要求和教育对象身心发展的特点,来发掘教育对象的身心发展潜能,弘扬其主体精神,促进其身心全面、和谐发展的教育。

14、应试教育——是一种以升学为唯一目的,围绕应考科目去开展学校活动的,片面的选拔淘汰教育。

15、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承担教书育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和建设者,提高民族素质的使命的人。

小学教育心理学复习资料

小学教育心理学复习资料

一、名词解释。

☆学习:通过主客观相互作用,在主体头脑内部积累经验、构建心理结构以积极适应环境的过程,它可以通过行为或者行为潜能的持久的变化表现出来。

2.从众:当个人与群体中多数人的意见或行为不一致时,会感到压力,这时人们往往放弃自己的意见和行为,而“随大流”。

个体在群体压力下表现出与群体中多数人一致的意见或行为的现象叫做从众。

3.个性:个性是一个人所具有的稳定的心理特征的综合。

也可以说,个性是一个人的基本的精神面貌。

☆定势:定势是指由先前影响所形成的往往不被意识到的一种倾向性或心理准备状态,它将支配人以同样方式去对待同类后继活动。

5.发散思维:又称求异思维,是指从已知信息中产生大量独特新信息的一种能沿不同方向进行的思维形式。

☆最近发展区是指个体在独立活动中已经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与在他人指导帮助下所能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之间存在的差异。

7.学习动机是推动、引导和维持人们进行学习活动的一种内部力量或内部机制。

8.规则是人脑对事物之间关系或规律的反映。

☆合作是两个人或两个以上的个人或群体,为实现共同目标在某项活动中联合协作的行为。

☆性格是人表现在对现实的稳定的态度和与之相适应行为方式上的心理特征。

11.服从是个人按照社会或群体的要求、或他人的请求而做出的行为。

12.能力是指人顺利完成某种活动的必要条件的心理特征的综合。

13.教育心理学是研究学校教育情境中学、教、环境三者相互作用时的心理活动及其规律的科学。

14.成就动机是在人的成就需要的基础上产生的,它是激励个体对自己所认为重要的或有价值的工作乐意去做,并努力达到完善地步的一种内部力量。

15.学习迁移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

也可以说,它就是已获得的知识、技能、学习方法或学习态度对学习新知识、新技能和解决问题所产生的一种影响或者说是将学得的经验有变化地运用于另一情境。

16.性别差异心理是指由于性别差异而造成的不同心理表现和心理特点。

17.功能固着是指人在看到某件制品时,思维被其惯常的用途束缚,很难想到它的其他方面功能的心理现象。

小学心理学复习资料 名词解释

小学心理学复习资料 名词解释

小学心理学复习资料名词解释1、教师的角色意识:教师对相应的社会角色规范的认知和体验。

教师角色意识包括以下三部分内容:(1)角色认知(2)角色体验(3)角色期待。

2、气质:人在情绪体验和行为反应的强度和速度方面的特点,称作气质。

气质是人的典型的、稳定的心理特征。

3、问题解决:问题解决者通过重新组织若干已知的概念和规则,形成新的答案,即超越所学规则的简单应用,形成新的高级规则的过程。

4、聚合思维:又称求同思维,辅合思维,是指从已知信息中产生逻辑结论,从现成资料中寻求正确答案的一种有方向、有条理的思维方式。

5、小学教育心理学:是教育心理学的分支学科。

它的研究对象是“小学教育中教与学及其与环境相互作用的心理活动及其规律” 。

6、定式:人们由于先前影响,以最熟悉的方式作出反应的倾向或心理准备状态。

7、创造性:个体能产生独特、创新产品的(物质的和精神的)个性特征或倾向。

8、价值观:关于事物具有不同价值(对个人或社会的重要性或意义性)看法、观点或观念体系。

9、去个性:个体在群体情境下有可能失去自我认同感和责任感,失去自我控制,行为放肆,表现出个体在独处时通常不会作出的行为。

10、耶基斯——多德森定律学习动机强度的最佳水平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根据任务性质的不同而不同。

学习任务比较简单时,学习动机强度较高,可达到最佳水平。

学习任务比较复杂而困难时,学习动机强度较低,可达最佳水平。

11、合作: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或群体,为实现某个共同目标,在某项活动中联合协作的行为。

12、过度学习:对资料达到能背诵的程度之后,再继续学习,增加学习次数,达到熟记不忘的程度。

一般讲,以刚刚达到能背诵的学习两的 1.5 倍为最好。

13、代沟:由于年龄差距而产生沟通困难的一种社会现象。

14、接受学习:教师引导小学生接受事物意义的学习。

就是课堂上教师讲授,学生接受。

15、负迁移:一种经验的获得对另一种学习产生干扰和阻碍作用。

16、动机引起和维持个体的活动,并使活动朝向某一目标展开的内部心理过程或内部动力。

教师资格证小学心理学知识点

教师资格证小学心理学知识点

教师资格证小学心理学知识点第一章小学教育心理学的对象、任务、方法与简使一、名词解释1、教育心理学:是研究学校情境中学、教、环境三者相互作用时的心理活动及其规律的科学。

2、小学教育心理学:小学教育中教与学及其环境之间相互作用的心理活动及其规律的科学。

3、观察法:是人们认识世界的基本方式。

是带有更高的理论自觉和计划性的一种观察方式。

4、实验法:是严格控制条件,主动引起需要考察的现象去探明心理活动及其规律的方法。

5、问卷法:是将所要了解的内容及其表现归结为若干有代表性的问题或项目单,然后依据取得的样本进行评分或评级,以测知被试的心理状态或特性。

二、知识点1、教育心理学的性质:是介于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之间的一门交叉学科。

是理论与应用相结合的独立学科。

2、研究心理现象的方法论原则:客观原则系统性原则教育性原则3、客观原则:按照客观事物的本来面目予以揭示是一切科学都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4、系统性原则:运用分析与综合的方法看待事物内部关联的观点5、教育性原则:研究学生心理是为了更好的教育学生6、实验室实验:实验室专门的仪器勒温-----蔡伐尼克效应7、自然实验:阿格法诺夫-----拾柴火它的一般程序:1、进行初试2、选择与设立等组3、施加影响4、进行复测5、对比分析8、瑞士教育家裴斯泰洛奇首次提出教育心理学化得思想,主张用心理学理论、方法来研究教育学中的问题。

德国心理学家冯特创立了心理学体系,他的实验心理学思想对教育心理学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

霍尔主张复演说他被称作美国教育心理学的先锋。

9、桑代克1903《教育心理学》被认为是教育心理学体系的创始,标志着教育心理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而桑代克本人也被誉为美国教育心理学之父。

10、乌申斯基被誉为“俄国教育心理学的奠基人”普杰列夫1883《教育心理学》被认为是第一步最早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专著。

11 潘菽邵瑞珍韩进之三、简答题1、为什么说教育心理学是研究学校教育情境中学、教、环境三者互动时的心理活动及其规律的科学?答:学校教育中有三个核心因素,即教、学与环境。

最全的小学心理学复习资料

最全的小学心理学复习资料

本文由银豆网提供最全面的小学教最全面的小学教育学复习资料心理学复习资料一、名词解释 1、心理学——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现象及其活动规律的科学。

、心理学 2、心理过程——指认识过程(感觉、知觉、识记、想象和思维)、情绪和情感过程及意志过程。

、心理过程 3、观察法——观察,旨在自然条件下,人们为一定目的而对事物所进行的有计划的知觉过程。

观察法就是、观察法以感官活动为先决条件,与积极的思维相结合,系统地运用感官对客观事物进行感知、考察和描述的一种研究方法。

4、自然实验法——在自然的正常的情况下,根据预定的计划,有意识地引起或创造所要研究的现象、自然实验法 5、反射——是有机体借助于中枢神经系统而实现的对体内外刺激所做出的规律性的应答活动。

、反射 6、反射弧——是实现反射的生理结构。

它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反馈和效应器。

、反射弧 7、无条件反射——无条件反射是先天的、生来就有的不需要学习就会的反射. 、无条件反射 8、条件反射——是后天的,是在个体生活过程中经过学习而形成的反射. 、条件反射 9、兴奋过程——是指有关大脑皮层区及相应器官的机能由相对休息状态转向活动状态. 、兴奋过程 10、抑制过程——是指有关大脑皮层区及相应器官的机能由活动状态转向相对休息状态、抑制过程 11、、兴奋和抑制的扩散与集中兴奋和抑制的扩散与集中——当大脑皮层的某部位产生兴奋或抑制时,并不是停留在原发点不动,而是向的扩散与集中周围的神经细胞传布开来,这就是兴奋和抑制的扩散.扩散到一定限度后,又向原发点聚集,这就是兴奋和抑制的集中. 12、兴奋和抑制的相互诱导——是指一种神经过程能引起与它相反的神经过程的增强. 、兴奋和抑制的相互诱导 13、第一信号系统——是具体刺激物引起的条件反射系统、第一信号系统 14、第二信号系统——是由词语作为条件刺激物而引起的条件反射系统、第二信号系统 15、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事物的指向和集中。

小学教育学和教育心理学复习资料

小学教育学和教育心理学复习资料
复习资料
《小学教育心理学》一、名词解释。☆学习:通过主客观相互作用,在主体头脑☆性格是人表现在对现实的稳定的态度和与之相适应行为方式上的心理特征。11.服从是个人按照社会或群体的要求、或他人的请求而做出的行为。12.能力是指人顺利完成某种活动的必要条件的心理特征的综合。13.教育心理学是研究学校教育情境中学、教、环境三者相互作用时的心理活动及其规律的科学。14.成就动机是在人的成就需要的基础上产生的,它是激励个体对自己所认为重要的或有价值的工作乐意去做,并努力达到完善地步的一种内部力量。15.学习迁移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也可以说,它就是已获得的知识、技能、学习方法或学习态度对学习新知识、新技能和解决问题所产生的一种影响或者说是将学得的经验有变化地运用于另一情境。16.性别差异心理是指由于性别差异而造成的不同心理表现和心理特点。17.功能固着是指人在看到某件制品时,思维被其惯常的用途束缚,很难想到它的其他方面功能的心理现象。☆.先行组织者是一个引导性材料,它通常先用学生能懂的语言在介绍学习材料本身以前呈现出来,以便建立有意义学习的心向。19.教师的角色意识就是指教师对相应的社会角色规范的认知和体验。20.气质是个体在情绪体验和行为反应的强度和速度等方面的特点。☆问题解决是指问题解决者通过思维重新组织若干已知概念和规则,形成新的答案,即超越所学规则的简单应用,形成新的高级规则的过程。22.聚合思维指从已知信息中产生逻辑结论,从现成资料中寻求正确答案的一种有方向、有条理的思维方式。又称求同思维和辐合思维。24.动机是指引起和维持个体的活动、并使活动朝向某一目标而展开的内部心理过程或内部动力。25.创造性指的是个人能生产独特、创新产品的个性特征或倾向。又称创造力。26.价值观是指价值在头脑中的反映,是人们关于事物具有不同价值的看法、观点或观念体系。27.去个性化是这种个人在群体中处于相对丧失个性状态的现象。28.元认知策略也称反省认知、超认知,是20世纪70年代认知心理学家提出的一个新术语,指对自己的认知过程和结果的意识、评价及其对认知过程的调控。30.精细加工策略是对学习材料进行深入细致的分析、加工,理解其内在的深层意义,并促进记忆的一些学习策略。31.纪律是群体为维护共同利益并保证工作、生活正常进行而制定的要求各个成员遵守的某种准则,它对人的行为施加外部控制。32.系统脱敏法是诱导求治者缓慢地暴露出导致神经症焦虑、恐惧的情境,并通过心理的放松状态来对抗这种焦虑情绪,从而达到消除焦虑或恐惧的目的。33.应激是指有机体与环境之间的失衡而产生的一种身心紧张状态。34.班级群体是指学校中的一个教学班的学生构成的学生群体。36.学习策略是学习者通过学习而形成的、用以调控学习过程、提高学习效率的一系列活动。☆.过度学习是指对学习的材料达到能背诵的程度之后,再继续进行适当次数的重复学习,达到熟记不忘的程度。40.代沟是指由于年龄差距而产生沟通困难的一种社会现象。41.发散思维是指从已知信息中产生大量独特新信息的一种能沿着不同方向进行的思维形式。42试误是一个盲目尝试并不断减少错误的渐进的过程,简称尝试错误过程或试误过程。43辩变性刺激是指影响个体获得奖励的线索,强化即能够提高操作性反应的概率的各种手段、措施。44强化是操作性条件反射学说的核心。45顿悟即突然觉察到问题解决的办法,它是通过个体理解事物之间的关系、结构与性质等实现的。46潜伏学习即没有外显的行为表现的一种学习。47遗传素质是心理发展的物质基础、前提条件,为心理发展提供可能;环境促使这种可能性成为现实,是心理发展的决定性因素。48概念是用某种符号来标志的具有共同的关键属性(也称标准属性)的一类事物或共特性的观念。49认知技能又称为智力技能或心智技能,它是人借助内部言语在头脑中完成的智力活动方式,也可以称为认知操作方式。50动作技能又被称为操作技能或运动技能,它是以肌肉骨骼的运动实现的程序化、自动化和完善化的外现动作方式。51问题教学是指在教学中如果把学生置于问题情境中,然后引导学生围绕问题展开思维,利用和重新组织已知的概念和规则,形成相应的高级规则,最终达到解决问题,这就是以问题为中心的教学。52个性差异是指人们之间在稳定的心理特点上的差异。主要包括个体在气质、性格和能力等方面的差异。53.挫折指人们所要达到的目标、需要的满足受到阻碍时,因无法克服而产生的紧张状态和情绪反应。54.心理防卫机制是指个体由于应激、冲突或挫折而导致心理丧失平衡时用来解脱烦恼、减少不安、恢复心理平衡的适应性心理功能。二、简答题。1.教育心理学与普通心理学的关系。答:普通心理学是探讨人的一般心理现象,即认知过程、情感与意志活动及个性形成的规律,这些现象是所有的人都具有的;而教育心理学所探讨的是学校中师生,主要是学生在教育过程中所出现的特有的学习心理、品格形成的心理及规律。两者都研究心理现象,因此是相通的。2.简述教育和发展的关系。答:个体的身心发展的水平与特点是教育的起点与依据,是教育的前提。而个体的身心发展又依赖于教育,是教育的产物、结果。也就是说,教育要考虑到个体的已有的身心发展状态,考虑到学习的准备性,同时要促进个体的身心发展。3.简述学习动机与学习目的的关系。答:首先,动机与目的具有不可分割的关系,即有动机必有与之相伴随的目的,反之亦然;其次,动机与目的又是有区别的,即作为活动动机的东西并不同时就是活动的目的,反之亦然;最后,动机与目的的关系是错综复杂的。4.奥苏伯尔的三种同化模式。答:(1)类属同化;(2)总括同化;(3)并列结合性同化。☆.个性的性格特征。答:(1)对现实态度的性格特征;(2)性格的意志特征;(3)性格的情绪特征;(4)性格的理智特征。6.教师应具备哪些特殊能力?答:(1)教师的表达能力;(2)教师的组织管理能力;(3)教师的教育机智;(4)教师的独创能力与教育科研能力。8.简述竞争和合作对学生学习和个性发展的影响?答:1、对学习动机的影响。2、对学习能力发展的影响。3、对信息交流的影响。4、对自我情绪体验的影响。5、对自尊的影响。6、对建立积极的人际关系的影响。☆常见的心理防卫机制的形式有哪些?答:(1)合理化(2)投射(3)否认(4)压抑(5)反向作用(6)转移(7)认同(8)抵消(9)补偿(10)升华☆小学生概念学习发展趋势特点。答:(1)概念的具体性减少,抽象性增加。(2)概念的模糊性减少,精确性增加。(3)概念形成减少、概念同化增加。10.鲁滨逊的SQ3R五步阅读方法。答:预习、提问、阅读、反思、复述、复习11.简述个性心理倾向性。答:个性心理倾向性即个性倾向性,指个人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倾向性,是个体对环境的态度和行为的积极性特征。主要包括需要、动机、兴趣、爱好、理想、信念、世界观等。12.如何针对学生的气质与性格特征进行教育?答:1、针对学生的不同气质进行教育。2、针对学生的不同性格进行教育。3、有的放,培养学生良好性格。4、掌握学生气质和性格特点发挥教育机智。☆简述桑代克联结学习的主要观点。答:第一,学习的实质是建立某种情境(S)与某种反应(R)之间的联结,即建立S-R联结。第二,联结的建立是一个盲目尝试并不断减少错误的渐进的过程,简称尝试错误过程或试误过程。第三,联结的建立遵循一些学习规律,桑代克提出了准备律练习律、效果律等学习的三条主律。15.简述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答:(1)智力技能(2)认知策略(3)言语信息(4)运动技能(5)态度☆简述耶基斯—多德森定律的主要内容。答:耶基斯—多德森定律:学习动机强度的最佳水平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根据任务性质的不同而不同。学习任务比较简单时,学习动机强度较高可达到最佳水平;学习任务比较复杂而困难时,学习动机强度较低可达到最佳水平。17.按照人的神经活动的基本特性,气质类型可分为哪四种基本类型?答:胆汁质、多血质、粘液质、抑郁质。18.问题解决的共有特点有哪些?答:1、要解决的问题是新的,即所要解决的问题是初次遇到的。2、解决问题是通过思维加工、进行推理判断的过程。3、问题解决是高级规则的学习活动。☆简述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的主要观点。答:第一,个体、环境和行为这三者是相互联系的一个系统,一般而言,三者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第二,人类不仅可以通过直接的经验产生学习,而且还可以通过观察他人即榜样的行为而产生学习,获得间接经验。第三,观察学习受到一系列的相互联系的心理过程的支配,具体讲,包括注意、保持、动作复现与动机这四个子过程☆简述认知建构理论的主要学习观点。答:(1)学习是个体主动建构内部心理表征的过程。(2)学习过程包括两方面的建构:一是对新信息的意义的建构,另一是对原有经验结构的改造与重组。(3)不同的学习者基于原有的经验,可能以不同的方式来建构对事物的理解,产生不同的建构结果。☆简述培养与激发学习动机的方法。答:1、保持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新颖性。2、创设“问题情境”,启发学生积极思维。3、从内部动机入手,培养学习兴趣

教育心理学完整笔记(名词解释、简答、论述)

教育心理学完整笔记(名词解释、简答、论述)

第一章教育心理学归纳第一节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与研究内容1、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研究学校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

2、教育心理学是应专心理学的一种,是(心理学与教育学 )的交错学科3、学与教相互作用过程是一个系统过程,该系统包括五种要素,由三种活动过程交错在一起五要素① 学生——学习的主体要素(其集体差异、个体差异影响学与教过程)② 教师——授课中起重点作用(授课过程的主导)③ 授课内容——表现为:授课大纲、教材、课程④ 授课媒体——授课内容的载体、师生之间传达信息的工具。

⑤ 授课环境——包括物质环境(课堂自然条件、授课设施及空间部署)社会环境(课堂纪律、同学关系、校风、社会文化背景)三过程① 学习过程——是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核心内容② 授课过程——教师组织授课的过程③ 讨论/反思过程——贯穿在整个授课过程中:(授课前对授课方案见效的展望和评判;授课中对授课的监察和剖析;授课后的检测、反思)第二节教育心理学的作用1、中学教育心理学的作用(1)科学理论上的指导作用(2)研究方法上的指导作用第三节教育心理学的发展过程1.桑代克 1903 年初版了《教育心理学》,是西方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专著2.俄国乌申斯基 1867-1869 年初版的《人是教育的对象》这本著作被认为“确定了俄国教育科学的科学研究基础”,俄罗斯教育心理学确实定人。

3.俄国最早正式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著作是卡普杰列夫 1877 年的《教育心理学》,是世界上第一部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著作。

4.我国廖世承初版的第一本《教育心理学》第二章中学生的心理发展与教育第一节:中学生的心理发展归纳一、心理发展的见解(含义):指个体从出生、成熟、衰老直至死亡的整个生命进度中所发生的一系列心理变化。

四个基本特色:连续性和阶段性、定向性温序次性、不平衡性、差异性。

二、我国心理学家把心理发展分为八个阶段:乳儿期、婴儿期、少儿期、童年期、少年期( 11、12 岁—14、15 岁)、青年期、成年期、老年期。

小学教育心理学知识点

小学教育心理学知识点

小学教育心理学知识点第一章小学教育心理学的对象、任务、方法与简使一、名词解释1、教育心理学:是研究学校情境中学、教、环境三者相互作用时的心理活动及其规律的科学。

2、小学教育心理学:小学教育中教与学及其环境之间相互作用的心理活动及其规律的科学。

3、观察法:是人们认识世界的基本方式。

是带有更高的理论自觉和计划性的一种观察方式。

4、实验法:是严格控制条件,主动引起需要考察的现象去探明心理活动及其规律的方法。

5、问卷法:是将所要了解的内容及其表现归结为若干有代表性的问题或项目单,然后依据取得的样本进行评分或评级,以测知被试的心理状态或特性。

二、知识点1、教育心理学的性质:是介于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之间的一门交叉学科。

是理论与应用相结合的独立学科。

2、研究心理现象的方法论原则:客观原则系统性原则教育性原则3、客观原则:按照客观事物的本来面目予以揭示是一切科学都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4、系统性原则:运用分析与综合的方法看待事物内部关联的观点5、教育性原则:研究学生心理是为了更好的教育学生6、实验室实验:实验室专门的仪器勒温-----蔡伐尼克效应7、自然实验:阿格法诺夫-----拾柴火它的一般程序:1、进行初试2、选择与设立等组3、施加影响4、进行复测 5、对比分析8、瑞士教育家裴斯泰洛奇首次提出教育心理学化得思想,主张用心理学理论、方法来研究教育学中的问题。

德国心理学家冯特创立了心理学体系,他的实验心理学思想对教育心理学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

霍尔主张复演说他被称作美国教育心理学的先锋。

9、桑代克1903《教育心理学》被认为是教育心理学体系的创始,标志着教育心理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而桑代克本人也被誉为美国教育心理学之父。

10、乌申斯基被誉为“俄国教育心理学的奠基人”普杰列夫 1883《教育心理学》被认为是第一步最早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专著。

11 潘菽邵瑞珍韩进之三、简答题1、为什么说教育心理学是研究学校教育情境中学、教、环境三者互动时的心理活动及其规律的科学?答:学校教育中有三个核心因素,即教、学与环境。

教育心理学名词解释、简答题、知识点汇总

教育心理学名词解释、简答题、知识点汇总

《教育心理学》名词解释汇总1、学习过程:指学生在教学情境中通过与教师、同学以及教学信息的相互作用获得知识、技能和态度的过程。

2、心理发展:是指个体从出生、成熟、衰老直至死亡的整个生命进程中所发生的一系列心理变化.3、学习准备:是指学生原有的知识水平或心理发展水平对新的学习的适应性,即学生在学习新知识时,那些促进或妨碍学习的个人生理、心理发展的水平和特点。

4、关键期:个体早期生命中有一个比较短暂的时期,在此期间,个体对某种刺激特别敏感,过了这一时期,同样的刺激对之影响很小或没有影响,这个时期称为关键期。

5、最近发展区:维果斯基认为,儿童有两种发展水平:一是儿童的现有水平,二是即将达到的发展水平,这两种水平之间的差异,就是最近发展区。

最近发展区是指儿童在有指导的情况下,借助成人帮助所能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与独自解决问题所达到的水平之间的差异,实际上是两个邻近发展阶段间的过渡状态。

6、人格:又称个性,是指决定个体的外显行为和内隐行为并使其与他人的行为有稳定区别的综合心理特征.7、自我意识:自我意识是个体对自己以及自己与周围事物的关系的意识。

一般认为,自我意识包括三种成分:自我认识,自我体验,自我监控。

8、认知过程:是指学生借以获得信息、做出计划和解决问题的心理过程.这个过程存在着个体之间的认知方式和认知能力等方面的个别差异。

9、认知方式:又称认知风格,是个体在知觉、思维、记忆和解决问题等认知活动中加工和组织信息时所显示出来的独特而稳定的风格。

10、掌握学习:是指向不同能力水平的学生提供最佳的教学和给予足够的学习时间而使绝大多数学生达到掌握的程度(通常要求成功地完成80-90%的教学评价项目)。

11、性格:是指个体在生活过程中形成的对现实的稳固的态度以及与之相适应的习惯化的行为方式.12、广义的学习:是指人和动物在生活过程中,凭借经验而产生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相对持久的变化。

13、知识:是客观事物的特征和联系在人脑中的主观映象,它是来自反映的对象本身的认知经验。

最新小学教育心理学名词解释、考点

最新小学教育心理学名词解释、考点

小学教育心理学名词解释1、学习过程:指学生在教学情境中通过与教师、同学以及教学信息的相互作用获得知识、技能和态度的过程。

2、心理发展:是指个体从出生、成熟、衰老直至死亡的整个生命进程中所发生的一系列心理变化。

3、学习准备:是指学生原有的知识水平或心理发展水平对新的学习的适应性,即学生在学习新知识时,那些促进或妨碍学习的个人生理、心理发展的水平和特点。

4、关键期:个体早期生命中有一个比较短暂的时期,在此期间,个体对某种刺激特别敏感,过了这一时期,同样的刺激对之影响很小或没有影响,这个时期称为关键期。

5、最近发展区:维果斯基认为,儿童有两种发展水平:一是儿童的现有水平,二是即将达到的发展水平,这两种水平之间的差异,就是最近发展区。

最近发展区是指儿童在有指导的情况下,借助成人帮助所能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与独自解决问题所达到的水平之间的差异,实际上是两个邻近发展阶段间的过渡状态。

6、人格:又称个性,是指决定个体的外显行为和内隐行为并使其与他人的行为有稳定区别的综合心理特征。

7、自我意识:自我意识是个体对自己以及自己与周围事物的关系的意识。

一般认为,自我意识包括三种成分:自我认识,自我体验,自我监控。

8、认知过程:是指学生借以获得信息、做出计划和解决问题的心理过程。

这个过程存在着个体之间的认知方式和认知能力等方面的个别差异。

9、认知方式:又称认知风格,是个体在知觉、思维、记忆和解决问题等认知活动中加工和组织信息时所显示出来的独特而稳定的风格。

10、掌握学习:是指向不同能力水平的学生提供最佳的教学和给予足够的学习时间而使绝大多数学生达到掌握的程度(通常要求成功地完成80-90%的教学评价项目)。

11、性格:是指个体在生活过程中形成的对现实的稳固的态度以及与之相适应的习惯化的行为方式。

12、广义的学习:是指人和动物在生活过程中,凭借经验而产生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相对持久的变化。

13、知识:是客观事物的特征和联系在人脑中的主观映象,它是来自反映的对象本身的认知经验。

教育心理学名词解释、简答题、知识点汇总

教育心理学名词解释、简答题、知识点汇总

《教育心理学》名词解释汇总1、学习过程:指学生在教学情境中通过与教师、同学以及教学信息的相互作用获得知识、技能和态度的过程。

2、心理发展:是指个体从出生、成熟、衰老直至死亡的整个生命进程中所发生的一系列心理变化。

3、学习准备:是指学生原有的知识水平或心理发展水平对新的学习的适应性,即学生在学习新知识时,那些促进或妨碍学习的个人生理、心理发展的水平和特点。

4、关键期:个体早期生命中有一个比较短暂的时期,在此期间,个体对某种刺激特别敏感,过了这一时期,同样的刺激对之影响很小或没有影响,这个时期称为关键期。

5、最近发展区:维果斯基认为,儿童有两种发展水平:一是儿童的现有水平,二是即将达到的发展水平,这两种水平之间的差异,就是最近发展区。

最近发展区是指儿童在有指导的情况下,借助成人帮助所能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与独自解决问题所达到的水平之间的差异,实际上是两个邻近发展阶段间的过渡状态。

6、人格:又称个性,是指决定个体的外显行为和内隐行为并使其与他人的行为有稳定区别的综合心理特征。

7、自我意识:自我意识是个体对自己以及自己与周围事物的关系的意识。

一般认为,自我意识包括三种成分:自我认识,自我体验,自我监控。

8、认知过程:是指学生借以获得信息、做出计划和解决问题的心理过程。

这个过程存在着个体之间的认知方式和认知能力等方面的个别差异。

9、认知方式:又称认知风格,是个体在知觉、思维、记忆和解决问题等认知活动中加工和组织信息时所显示出来的独特而稳定的风格。

10、掌握学习:是指向不同能力水平的学生提供最佳的教学和给予足够的学习时间而使绝大多数学生达到掌握的程度(通常要求成功地完成80-90%的教学评价项目)。

11、性格:是指个体在生活过程中形成的对现实的稳固的态度以及与之相适应的习惯化的行为方式。

12、广义的学习:是指人和动物在生活过程中,凭借经验而产生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相对持久的变化。

13、知识:是客观事物的特征和联系在人脑中的主观映象,它是来自反映的对象本身的认知经验。

小学教育心理学复习资料

小学教育心理学复习资料

教育心理学复习资料1第一章绪论第一节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只需作一般了解)第二节教育心理学的发展概况(只需作一般了解)第三节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教育心理学)一、单选题:1、就是用系统论来考察心理现象,把人的心理作为一个整体的、动态的系统加以考察。

A、客观性原则;B、系统性原则;C、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D、整体性原则2、就是教育心理学的研究从选题到具体研究过程,都应该以教育心理学的理论为指导,并从教育实际的需要出发,最终解决教育教学实际中的问题。

A、客观性原则;B、系统性原则;C、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D、整体性原则第二章学习理论第一节学习的概述(只需作一般了解)第二节几种主要的学习理论(教育心理学)一、多选题1、布鲁纳认为“学习一门学科,看来包含着三个差不多同时发生的过程。

”即。

A、新知识的获得B、知识的转化C、机能的形成D、评价2、桑代克提出的学习的主律包括。

A、强化律B、准备律C、练习律D、效果律3、奥苏伯尔认为在有意义学习的过程中原有观念对新观念加以同化的方式有。

A、类属学习B、派生学习C、总括学习D、并列结合学习4、布鲁纳把认知结构称为“表征”,并认为表征有三种:。

A、动作性表征B、映象性表征C、符号性表征D、抽象性表征5、桑代克认为学习的进程是一种过程。

A、渐进B、有目的的C、盲目的D、尝试与错误的二、论述题1、奥苏伯尔学习理论在教学中的应用包括那些方面?2、论述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及其在教学中的应用?3、鲁纳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有哪些?其理论提出的背景如何?4、加涅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有哪些?第三章知识的表征与学习的信息加工过程第一节知识及知识的表征一、多选题1、安德森(1983)认为程序性知识是以来表征的。

A、命题;B、产生式;C、产生式系统;D、命题网络2、根据认知心理学家安德森的观点,通过信息加工,人们获得的知识有。

A、陈述性知识;B、程序性知识;C、自然科学知识;D、社会科学知识3、复述是指在工作记忆中重现信息。

小学生心理期末复习资料

小学生心理期末复习资料

小学生心理复习资料(完整版)一/名词解释1、心理辅导:心理辅导室由心理学专业人员和具有较高心理学素养的人应用心理学的理论、方法和技术,对具有现实需求或潜在发展需求、求助需求的个体乃至群体提供的一种心理帮助和引导。

2、自我防御机制:自我防御机制是协助个体应付焦虑,即避免自我受打击的心理机制。

它具有两个共同的特性:一是扭曲现实,二是在潜意识层次上运作的。

3、正移情:主要是把辅导者当做生活中重要的人,表现出强烈的情感,显出亲切、喜爱等。

4、负移情:来访者将过去生活中的不快。

痛苦等转移到辅导者身上,对其产生敌视、不满、不合作。

5、强化:强化是指某个行为反应所立即伴随的后果,可以增加该行为出现的次数或频率。

6、惩罚:惩罚是指当某个行为反应所立即伴随的后果,可以减弱或降低该行为出现的次数或频率。

7、行为疗法:行为疗法是在行为主义学习理论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是指形成新的行为方式,改变原来不适应的行为。

8、心理剧:心理剧是由精神病学家莫雷诺在20世纪初期于维也纳发展起来的一种心理治疗方法。

它是一种高级的心理辅导方法,其核心论点是日常生活中的正常行为就是戏剧化的。

其在人性观上强调一个负责任的人就是一个有自发性或保持着自发性的人。

9、能量过剩说:能量过剩说认为游戏只是儿童消耗体内多余能量的方式。

该学说认为,人体内满足其生存需要的能量若有剩余,会形成压力。

因此必须通过游戏等活动,来实现能量消耗的目的。

10、家庭辅导:家庭辅导通常称作家庭治疗,台湾称作家族治疗,是以整个家庭为对象的一种心理辅导方法或模式。

从形式上看,家庭辅导通常是辅导者同时和几位家庭成员一道进行,属于小组辅导。

从处理内容上看,家庭辅导不直接处理个人的情绪和困扰,而是处理家庭中的关系问题,属于一种关系辅导。

从目标上看,家庭辅导致力于协助消除家庭的痛苦和功能失调的状况,以发挥健康的家庭功能。

总而言之,家庭辅导辅导的是整个家庭,而不是家庭中某个具体的个人。

教育心理学复习资料(简答题和论述题)

教育心理学复习资料(简答题和论述题)

简答题重点1、简述奥苏贝尔和布鲁纳的发现学习的区别和联系。

区别:奥苏贝尔认为,接受学习不一定是机械学习,发现学习也不一定是有意义学习。

发现学习是指学习内容不是以定论的方式呈现给学生的,而是要求学生把最终结果并入认知结构之前,先要从事某些心理活动,如对学习内容的重新排列、重新组织或转化。

发现学习与接受学习的唯一区别是学习内容由学习者去发现。

因此,发现学习可以是表征学习、概念学习和命题学习,也可以涉及运用、问题解决、创造。

布鲁纳认为,发现学习是一种最佳的学习方式,注重掌握学科的结构,而不是现成的答案,必然会强调学习的过程而不是学习的结果。

因此,他认为学生在掌握学科基本结构的同时,还要掌握该学科的基本方法,其中发现的方法和发现的态度是最为重要的。

强调知识结构的重要性、强调学校过程、强调直觉思维、强调内在动机联系:都认为学习不是以定论的形式呈现给学生的,都强调知识结构的重要性。

重点2、简述社会学习理论的主要观点。

(班杜拉)社会学习理论的主要观点要:1、个体、环境和行为时相互联系的一个系统。

三者相互双向影响,影响的强度可能因不同的活动、不同的个体和不同的环境条件而有所不同。

2、人类不仅可以通过直接的经验产生学习,而且还可以通过观察他人即榜样的行为而产生学习,获得间接经验。

观察学习在在人类学习中占有重要地位,一般而言,受奖的榜样行为更易被观察者所模仿。

3、认为人类的大多数行为是通过观察习得的,观察学习受一系列相互联系的心理过程(注意、保持、动作复现和动机)支配。

重点4、人本主义学习理论的主要观点是什么?人本主义主张,心理学应当把人作为一个整体来研究,而不是将人的心理肢解为不完整的几个部分,应该研究正常的人,而且更应该关注人的高级心理活动。

人本主义的学习理论从全人教育的视角阐释了学习者整个人的成长历程,以发展人性;注重启发学习者的经验和创造潜能,引导其结合认知和经验,肯定自我,进而自我实现。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重点研究如何为学习者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让其从自己的角度感知世界,发展出对世界的理解,达到自我实现的最高境界。

小学教育心理学名词解释

小学教育心理学名词解释

小学教育心理学名词解释第一章教育心理学概述1.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研究教育情境中的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

是应用心理学的一种,是心理学与教育学的交叉学科。

2.教学内容:是学与教的过程中有意传递的主要信息部分,一般表现为:教学大纲、教材、课程。

3.教学媒体:是教学内容的载体,是教学内容的表现形式,是师生之间传递信息的工具。

(影响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和容量;影响教学组织形式及学生的学习方法)4.教学环境:包括物质环境(课堂自然条件、教学设施及空间布置)和社会环境(课堂纪律、同学关系、校风、社会文化),影响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方法、教师的教学过程和教学方法,影响学生的认知、情感和社会性等心理特性的发展,是教育心理学研究的重要内容。

5.学习过程:是指学生在教学情境中,通过与教师、同学以及教学信息的相互作用获得知识、技能和态度的过程。

(它是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核心内容)6.教学过程:是教师设计教学情境,组织教学活动,与学生进行信息交流,从而引导学生的理解、思考、探索和发现的过程,使其获得知识、技能和态度。

7.观察法:是指研究者通过感官或借助一定的科学仪器,在一定的时间内有目的、有计划地记录、描述客观对象的表现来收集资料的方法。

8.实验法:是指创设一定的情境,对某些变量进行操纵或控制以揭示教育心理现象的原因和发展规律的研究方法。

9.访谈法:是指研究者通过与研究对象进行口头交谈来收集有关心理和行为资料的一种研究方法。

第二章小学生的心理发展与教育1.心理发展:是指个体从出生、成熟、衰老直至死亡的整个生命中所发生的一系列心理变化。

2.学习准备:指学生原有的知识水平或心理发展水平对新的学习的适应性,即学生在学习新知识时,那些促进或防碍学习的个人生理、心理发展的水平和特点。

3.关键期:是个体早期生命中一个比较短暂的时期,在此期间,个体对某种刺激特别敏感,过了这一时期,同样的刺激对之影响很小或没有影响。

4.最近发展区:前苏联心理学家维果斯基认为,儿童有两种发展水平,一是儿童现有水平,二是即将达到的发展水平,这两种水平之间的差异,即最近发展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名词解释。

☆学习:通过主客观相互作用,在主体头脑内部积累经验、构建心理结构以积极适应环境的过程,它可以通过行为或者行为潜能的持久的变化表现出来。

2.从众:当个人与群体中多数人的意见或行为不一致时,会感到压力,这时人们往往放弃自己的意见和行为,而“随大流”。

个体在群体压力下表现出与群体中多数人一致的意见或行为的现象叫做从众。

3.个性:个性是一个人所具有的稳定的心理特征的综合。

也可以说,个性是一个人的基本的精神面貌。

☆定势:定势是指由先前影响所形成的往往不被意识到的一种倾向性或心理准备状态,它将支配人以同样方式去对待同类后继活动。

5.发散思维:又称求异思维,是指从已知信息中产生大量独特新信息的一种能沿不同方向进行的思维形式。

☆最近发展区是指个体在独立活动中已经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与在他人指导帮助下所能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之间存在的差异。

7.学习动机是推动、引导和维持人们进行学习活动的一种内部力量或内部机制。

8.规则是人脑对事物之间关系或规律的反映。

☆合作是两个人或两个以上的个人或群体,为实现共同目标在某项活动中联合协作的行为。

☆性格是人表现在对现实的稳定的态度和与之相适应行为方式上的心理特征。

11.服从是个人按照社会或群体的要求、或他人的请求而做出的行为。

12.能力是指人顺利完成某种活动的必要条件的心理特征的综合。

13.教育心理学是研究学校教育情境中学、教、环境三者相互作用时的心理活动及其规律的科学。

14.成就动机是在人的成就需要的基础上产生的,它是激励个体对自己所认为重要的或有价值的工作乐意去做,并努力达到完善地步的一种内部力量。

15.学习迁移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

也可以说,它就是已获得的知识、技能、学习方法或学习态度对学习新知识、新技能和解决问题所产生的一种影响或者说是将学得的经验有变化地运用于另一情境。

16.性别差异心理是指由于性别差异而造成的不同心理表现和心理特点。

17.功能固着是指人在看到某件制品时,思维被其惯常的用途束缚,很难想到它的其他方面功能的心理现象。

☆.先行组织者是一个引导性材料,它通常先用学生能懂的语言在介绍学习材料本身以前呈现出来,以便建立有意义学习的心向。

19.教师的角色意识就是指教师对相应的社会角色规范的认知和体验。

20.气质是个体在情绪体验和行为反应的强度和速度等方面的特点。

☆问题解决是指问题解决者通过思维重新组织若干已知概念和规则,形成新的答案,即超越所学规则的简单应用,形成新的高级规则的过程。

22.聚合思维指从已知信息中产生逻辑结论,从现成资料中寻求正确答案的一种有方向、有条理的思维方式。

又称求同思维和辐合思维。

23.小学教育心理学是教育心理学的分支学科,它研究小学教育中教与学及其环境相互作用的心理及其规律。

24.动机是指引起和维持个体的活动、并使活动朝向某一目标而展开的内部心理过程或内部动力。

25.创造性指的是个人能生产独特、创新产品的个性特征或倾向。

又称创造力。

26.价值观是指价值在头脑中的反映,是人们关于事物具有不同价值的看法、观点或观念体系。

27.去个性化是这种个人在群体中处于相对丧失个性状态的现象。

28.元认知策略也称反省认知、超认知,是20世纪70年代认知心理学家提出的一个新术语,指对自己的认知过程和结果的意识、评价及其对认知过程的调控。

30.精细加工策略是对学习材料进行深入细致的分析、加工,理解其内在的深层意义,并促进记忆的一些学习策略。

31.纪律是群体为维护共同利益并保证工作、生活正常进行而制定的要求各个成员遵守的某种准则,它对人的行为施加外部控制。

32.系统脱敏法是诱导求治者缓慢地暴露出导致神经症焦虑、恐惧的情境,并通过心理的放松状态来对抗这种焦虑情绪,从而达到消除焦虑或恐惧的目的。

33.应激是指有机体与环境之间的失衡而产生的一种身心紧张状态。

34.班级群体是指学校中的一个教学班的学生构成的学生群体。

36.学习策略是学习者通过学习而形成的、用以调控学习过程、提高学习效率的一系列活动。

☆.过度学习是指对学习的材料达到能背诵的程度之后,再继续进行适当次数的重复学习,达到熟记不忘的程度。

39.社会助长作用是指个体在与他人一起进行某些活动时,比一个人单独做时效率高。

这种个体在群体中活动增质增量的倾向被称为社会助长作用。

40.代沟是指由于年龄差距而产生沟通困难的一种社会现象。

41.发散思维是指从已知信息中产生大量独特新信息的一种能沿着不同方向进行的思维形式。

42试误是一个盲目尝试并不断减少错误的渐进的过程,简称尝试错误过程或试误过程。

43辩变性刺激是指影响个体获得奖励的线索,强化即能够提高操作性反应的概率的各种手段、措施。

44强化是操作性条件反射学说的核心。

45顿悟即突然觉察到问题解决的办法,它是通过个体理解事物之间的关系、结构与性质等实现的。

46潜伏学习即没有外显的行为表现的一种学习。

47遗传素质是心理发展的物质基础、前提条件,为心理发展提供可能;环境促使这种可能性成为现实,是心理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48概念是用某种符号来标志的具有共同的关键属性(也称标准属性)的一类事物或共特性的观念。

49认知技能又称为智力技能或心智技能,它是人借助内部言语在头脑中完成的智力活动方式,也可以称为认知操作方式。

50动作技能又被称为操作技能或运动技能,它是以肌肉骨骼的运动实现的程序化、自动化和完善化的外现动作方式。

51问题教学是指在教学中如果把学生置于问题情境中,然后引导学生围绕问题展开思维,利用和重新组织已知的概念和规则,形成相应的高级规则,最终达到解决问题,这就是以问题为中心的教学。

52个性差异是指人们之间在稳定的心理特点上的差异。

主要包括个体在气质、性格和能力等方面的差异。

53.挫折指人们所要达到的目标、需要的满足受到阻碍时,因无法克服而产生的紧张状态和情绪反应。

54.心理防卫机制是指个体由于应激、冲突或挫折而导致心理丧失平衡时用来解脱烦恼、减少不安、恢复心理平衡的适应性心理功能。

二、简答题。

1.教育心理学与普通心理学的关系。

答:普通心理学是探讨人的一般心理现象,即认知过程、情感与意志活动及个性形成的规律,这些现象是所有的人都具有的;而教育心理学所探讨的是学校中师生,主要是学生在教育过程中所出现的特有的学习心理、品格形成的心理及规律。

两者都研究心理现象,因此是相通的。

2.简述教育和发展的关系。

答:个体的身心发展的水平与特点是教育的起点与依据,是教育的前提。

而个体的身心发展又依赖于教育,是教育的产物、结果。

也就是说,教育要考虑到个体的已有的身心发展状态,考虑到学习的准备性,同时要促进个体的身心发展。

3.简述学习动机与学习目的的关系。

答:首先,动机与目的具有不可分割的关系,即有动机必有与之相伴随的目的,反之亦然;其次,动机与目的又是有区别的,即作为活动动机的东西并不同时就是活动的目的,反之亦然;最后,动机与目的的关系是错综复杂的。

4.奥苏伯尔的三种同化模式。

答:(1)类属同化;(2)总括同化;(3)并列结合性同化。

☆.个性的性格特征。

答:(1)对现实态度的性格特征;(2)性格的意志特征;(3)性格的情绪特征;(4)性格的理智特征。

6.教师应具备哪些特殊能力?答:(1)教师的表达能力;(2)教师的组织管理能力;(3)教师的教育机智;(4)教师的独创能力与教育科研能力。

8.简述竞争和合作对学生学习和个性发展的影响?答:1、对学习动机的影响。

2、对学习能力发展的影响。

3、对信息交流的影响。

4、对自我情绪体验的影响。

5、对自尊的影响。

6、对建立积极的人际关系的影响。

☆常见的心理防卫机制的形式有哪些?答:(1)合理化(2)投射(3)否认(4)压抑(5)反向作用(6)转移(7)认同(8)抵消(9)补偿(10)升华☆小学生概念学习发展趋势特点。

答:(1)概念的具体性减少,抽象性增加。

(2)概念的模糊性减少,精确性增加。

(3)概念形成减少、概念同化增加。

10.鲁滨逊的SQ3R五步阅读方法。

答:预习、提问、阅读、反思、复述、复习11.简述个性心理倾向性。

答:个性心理倾向性即个性倾向性,指个人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倾向性,是个体对环境的态度和行为的积极性特征。

主要包括需要、动机、兴趣、爱好、理想、信念、世界观等。

12.如何针对学生的气质与性格特征进行教育?答:1、针对学生的不同气质进行教育。

2、针对学生的不同性格进行教育。

3、有的放,培养学生良好性格。

4、掌握学生气质和性格特点发挥教育机智。

☆简述华莱士问题解决的四阶段模式。

答:1、准备阶段2、孕育阶段3、明朗阶段4、验证阶段☆简述桑代克联结学习的主要观点。

答:第一,学习的实质是建立某种情境(S)与某种反应(R)之间的联结,即建立S-R联结。

第二,联结的建立是一个盲目尝试并不断减少错误的渐进的过程,简称尝试错误过程或试误过程。

第三,联结的建立遵循一些学习规律,桑代克提出了准备律练习律、效果律等学习的三条主律。

15.简述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

答:(1)智力技能(2)认知策略(3)言语信息(4)运动技能(5)态度3☆简述耶基斯—多德森定律的主要内容。

答:耶基斯—多德森定律:学习动机强度的最佳水平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根据任务性质的不同而不同。

学习任务比较简单时,学习动机强度较高可达到最佳水平;学习任务比较复杂而困难时,学习动机强度较低可达到最佳水平。

17.按照人的神经活动的基本特性,气质类型可分为哪四种基本类型?答:胆汁质、多血质、粘液质、抑郁质。

18.问题解决的共有特点有哪些?答:1、要解决的问题是新的,即所要解决的问题是初次遇到的。

2、解决问题是通过思维加工、进行推理判断的过程。

3、问题解决是高级规则的学习活动。

☆简述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的主要观点。

答:第一,个体、环境和行为这三者是相互联系的一个系统,一般而言,三者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第二,人类不仅可以通过直接的经验产生学习,而且还可以通过观察他人即榜样的行为而产生学习,获得间接经验。

第三,观察学习受到一系列的相互联系的心理过程的支配,具体讲,包括注意、保持、动作复现与动机这四个子过程☆简述认知建构理论的主要学习观点。

答:(1)学习是个体主动建构内部心理表征的过程。

(2)学习过程包括两方面的建构:一是对新信息的意义的建构,另一是对原有经验结构的改造与重组。

(3)不同的学习者基于原有的经验,可能以不同的方式来建构对事物的理解,产生不同的建构结果。

☆简述培养与激发学习动机的方法。

答:1、保持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新颖性。

2、创设“问题情境”,启发学生积极思维。

3、从内部动机入手,培养学习兴趣。

4、利用学生结果的反馈作用。

5、正确运用表扬与批评。

6、设立不同的学习目标和要求,使每个学生都能够成功。

7、恰当地运用竞争与合作。

☆简述奥苏泊尔的认知同化理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