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部分习题解答

合集下载

离散数学第一章部分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离散数学第一章部分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第一章部分课后习题参考答案16 设p、q的真值为0;r、s的真值为1,求下列各命题公式的真值。

(1)p∨(q∧r)0∨(0∧1) 0(2)(p?r)∧(﹁q∨s) (0?1)∧(1∨1) 0∧10.(3)(p∧q∧r)?(p∧q∧﹁r) (1∧1∧1)? (0∧0∧0)0(4)(r∧s)→(p∧q) (0∧1)→(1∧0) 0→0 117.判断下面一段论述是否为真:“是无理数。

并且,如果3是无理数,则也是无理数。

另外6能被2整除,6才能被4整除。

”答:p: 是无理数 1q: 3是无理数0r: 是无理数 1s:6能被2整除 1t: 6能被4整除0命题符号化为:p∧(q→r)∧(t→s)的真值为1,所以这一段的论述为真。

19.用真值表判断下列公式的类型:(4)(p→q) →(q→p)(5)(p∧r) (p∧q)(6)((p→q) ∧(q→r)) →(p→r)答:(4)p q p→q q p q→p (p→q)→(q→p)0 0 1 1 1 1 10 1 1 0 1 1 11 0 0 1 0 0 11 1 1 0 0 1 1所以公式类型为永真式(5)公式类型为可满足式(方法如上例)(6)公式类型为永真式(方法如上例)第二章部分课后习题参考答案3.用等值演算法判断下列公式的类型,对不是重言式的可满足式,再用真值表法求出成真赋值.(1) (p∧q→q)(2)(p→(p∨q))∨(p→r)(3)(p∨q)→(p∧r)答:(2)(p→(p∨q))∨(p→r)(p∨(p∨q))∨(p∨r)p∨p∨q∨r1所以公式类型为永真式(3)P q r p∨q p∧r (p∨q)→(p∧r)0 0 0 0 0 10 0 1 0 0 10 1 0 1 0 00 1 1 1 0 01 0 0 1 0 01 0 1 1 1 11 1 0 1 0 01 1 1 1 1 1所以公式类型为可满足式4.用等值演算法证明下面等值式:(2)(p→q)∧(p→r)(p→(q∧r))(4)(p∧q)∨(p∧q)(p∨q) ∧(p∧q)证明(2)(p→q)∧(p→r)(p∨q)∧(p∨r)p∨(q∧r))p→(q∧r)(4)(p∧q)∨(p∧q)(p∨(p∧q)) ∧(q∨(p∧q)(p∨p)∧(p∨q)∧(q∨p) ∧(q∨q)1∧(p∨q)∧(p∧q)∧1(p∨q)∧(p∧q)5.求下列公式的主析取范式与主合取范式,并求成真赋值(1)(p→q)→(q∨p)(2)(p→q)∧q∧r(3)(p∨(q∧r))→(p∨q∨r)解:(1)主析取范式(p→q)→(q p)(p q)(q p)(p q)(q p)(p q)(q p)(q p)(p q)(p q)(p q)(p q)(p q)∑(0,2,3)主合取范式:(p→q)→(q p)(p q)(q p)(p q)(q p)(p(q p))(q(q p))1(p q)(p q) M1∏(1)(2) 主合取范式为:(p→q)q r(p q)q r(p q)q r0所以该式为矛盾式.主合取范式为∏(0,1,2,3,4,5,6,7)矛盾式的主析取范式为 0(3)主合取范式为:(p(q r))→(p q r)(p(q r))→(p q r)(p(q r))(p q r)(p(p q r))((q r))(p q r))1 11所以该式为永真式.永真式的主合取范式为 1主析取范式为∑(0,1,2,3,4,5,6,7)第三章部分课后习题参考答案14. 在自然推理系统P中构造下面推理的证明:(2)前提:p q,(q r),r结论:p(4)前提:q p,q s,s t,t r结论:p q证明:(2)①(q r) 前提引入②q r ①置换③q r ②蕴含等值式④r 前提引入⑤q ③④拒取式⑥p q 前提引入⑦¬p(3)⑤⑥拒取式证明(4):①t r 前提引入②t ①化简律③q s 前提引入④s t 前提引入⑤q t ③④等价三段论⑥(q t)(t q) ⑤置换⑦(q t)⑥化简⑧q ②⑥假言推理⑨q p 前提引入⑩p ⑧⑨假言推理(11)p q ⑧⑩合取15在自然推理系统P中用附加前提法证明下面各推理:(1)前提:p(q r),s p,q结论:s r证明①s 附加前提引入②s p 前提引入③p ①②假言推理④p(q r) 前提引入⑤q r ③④假言推理⑥q 前提引入⑦r ⑤⑥假言推理16在自然推理系统P中用归谬法证明下面各推理:(1)前提:p q,r q,r s结论:p证明:①p 结论的否定引入②p﹁q 前提引入③﹁q ①②假言推理④¬r q 前提引入⑤¬r ④化简律⑥r¬s 前提引入⑦r ⑥化简律⑧r﹁r ⑤⑦合取由于最后一步r﹁r 是矛盾式,所以推理正确.第四章部分课后习题参考答案3. 在一阶逻辑中将下面将下面命题符号化,并分别讨论个体域限制为(a),(b)条件时命题的真值:(1) 对于任意x,均有2=(x+)(x).(2) 存在x,使得x+5=9.其中(a)个体域为自然数集合.(b)个体域为实数集合.解:F(x): 2=(x+)(x).G(x): x+5=9.(1)在两个个体域中都解释为,在(a)中为假命题,在(b)中为真命题。

数学物理方法习题解答(完整版)

数学物理方法习题解答(完整版)

数学物理方法习题解答一、复变函数部分习题解答第一章习题解答1、证明Re z 在z 平面上处处不可导。

证明:令Re z u iv =+。

Re z x =,,0u x v ∴==。

1ux∂=∂,0v y ∂=∂,u v x y ∂∂≠∂∂。

于是u 与v 在z 平面上处处不满足C -R 条件, 所以Re z 在z 平面上处处不可导。

2、试证()2f z z=仅在原点有导数。

证明:令()f z u iv =+。

()22222,0f z z x y u x y v ==+ ∴ =+=。

2,2u u x y x y ∂∂= =∂∂。

v vx y∂∂ ==0 ∂∂。

所以除原点以外,,u v 不满足C -R 条件。

而,,u u v vx y x y∂∂∂∂ , ∂∂∂∂在原点连续,且满足C -R 条件,所以()f z 在原点可微。

()0000x x y y u v v u f i i x x y y ====⎛⎫∂∂∂∂⎛⎫'=+=-= ⎪ ⎪∂∂∂∂⎝⎭⎝⎭。

或:()()()2*000lim lim lim 0z z x y z f z x i y z∆→∆→∆=∆=∆'==∆=∆-∆=∆。

22***0*00limlim lim()0z z z z z z zzz z z z z z z z z=∆→∆→∆→+∆+∆+∆∆==+−−→∆∆∆。

【当0,i z z re θ≠∆=,*2i z e z θ-∆=∆与趋向有关,则上式中**1z zz z∆∆==∆∆】3、设333322()z 0()z=00x y i x y f z x y ⎧+++≠⎪=+⎨⎪⎩,证明()z f 在原点满足C -R 条件,但不可微。

证明:令()()(),,f z u x y iv x y =+,则()33222222,=00x y x y u x y x y x y ⎧-+≠⎪=+⎨+⎪⎩, 33222222(,)=00x y x y v x y x y x y ⎧++≠⎪=+⎨+⎪⎩。

管理会计教程习题与解答

管理会计教程习题与解答

第一部分习题与答案第一篇总论第一章管理会计的概念一、判断题:1.管理会计的前身是成本会计,管理会计最初萌生于20世纪上半叶。

( )2. 1952年在纽约举行的会计师国际代表大会上,正式将管理会计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而与财务会计并列为会计学中的两大领域。

()3.管理会计的活动领域仅限于微观,即企业环境.()4.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是现代企业会计的两大分支。

()5.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同属现代会计的两大分支,因此,两者在信息特征及信息载体、方法体系及观念取向等方面是相一致的。

()6.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一样,在会计信息报告的格式、种类及报送时间上是基本相同的。

()7.会计主体是会计准则的前提之一。

因此,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在工作主体的层次上是相同的。

( ) 8.管理会计的作用时效不仅限于分析过去,而且还能控制现在和预测规划未来.()9.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同属企业信息系统,两者面临问题一样。

()10.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同属企业会计,故而两者遵循的原则、标准和依据是相同的.()二、单项选择题:1.在两方会计发展史上,第一次提出“管理会计”术语的是()年。

A.1902B.1912C. 1922D. 19322.管理会计引入中国的时间是20世纪()。

A.40年代末50年代初B.50年代末60年代初C. 60年代末70年代初D. 70年代末80年代初3.下列哪项不属于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区别的内容。

()A.工作主体的层次B.作用时效C.职能目标D.工作侧重点4.下列对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两者的联系的归纳哪种讲法是不正确的。

()A.两者服务对象相互交织B.两者职能目标一致C.两者方法体系基本相同D.两者会计信息同源合流5.从工作侧重点的角度而言,管理会计被称之为()。

A.经营型会计B.报账型会计C.内部会计D.外部会计三、多项选择题:1.狭义的管理会计,就其内容而言更集中地体现了下列哪些会计的内在功能。

( ) A.预测经营前景B.参与经营决策C.规划经营方针D.控制经济过程E.考核评价责任业绩2.我国会计学界对管理会计定义提出的主要观点有()。

习题解答(第1章)

习题解答(第1章)

习题解答 第一章1.举例说明符合光传播基本定律的生活现象及各定律的应用。

答:(1)光的直线传播定律影子的形成;日蚀;月蚀;均可证明此定律。

应用:许多精密的测量,如大地测量(地形地貌测量),光学测量,天文测量。

(2)光的独立传播定律定律:不同光源发出的光在空间某点相遇时,彼此互不影响,各光束独立传播。

说明:各光束在一点交会,光的强度是各光束强度的简单叠加,离开交会点后,各光束仍按各自原来的方向传播。

2.已知真空中的光速c 3×108m/s ,求光在水(n=1.333)、冕牌玻璃(n=1.51)、火石玻璃(n=1.65)、加拿大树胶(n=1.526)、金刚石(n=2.417)等介质中的光速。

解:v=c/n(1) 光在水中的速度:v=3×108/1.333=2.25×108 m/s (2) 光在冕牌玻璃中的速度:v=3×108/1.51=1.99×108 m/s (3) 光在火石玻璃中的速度:v=3×108/1.65=1.82×108 m/s (4) 光在加拿大树胶中的速度:v=3×108/1.526=1.97×108 m/s (5) 光在金刚石中的速度:v=3×108/2.417=1.24×108 m/s*背景资料:最初用于制造镜头的玻璃,就是普通窗户玻璃或酒瓶上的疙瘩,形状类似“冠”,皇冠玻璃或冕牌玻璃的名称由此而来。

那时候的玻璃极不均匀,多泡沫。

除了冕牌玻璃外还有另一种含铅量较多的燧石玻璃(也称火石玻璃)。

3.一物体经针孔相机在屏上成像的大小为60mm ,若将屏拉远50mm ,则像的大小变为70mm ,求屏到针孔的初始距离。

解:706050=+l l l =300mm4.一厚度为200mm 的平行平板玻璃(设n=1.5),下面放一直径为1mm 的金属片。

若在玻璃板上盖一圆形纸片,要求在玻璃板上方任何方向上都看不到该金属片,问纸片最小直径应为多少?解:本题是关于全反射条件的问题。

《电子电路基础》习题解答第1章

《电子电路基础》习题解答第1章

第一章习题解答题1.1 电路如题图1.1所示,试判断图中二极管是导通还是截止,并求出AO两端的电压UAO。

设二极管是理想的。

解:分析:二极管在外加正偏电压时是导通,外加反偏电压时截止。

正偏时硅管的导通压降为0.6~0.8V 。

锗管的导通压降为0.2~0.3V 。

理想情况分析时正向导通压降为零,相当于短路;反偏时由于反向电流很小,理想情况下认为截止电阻无穷大,相当于开路。

分析二极管在电路中的工作状态的基本方法为“开路法”,即:先假设二极管所在支路断开,然后计算二极管的阳极(P 端)与阴极(N 端)的电位差。

若该电位差大于二极管的导通压降,该二极管处于正偏而导通,其二端的电压为二极管的导通压降;如果该电位差小于导通压降,该二极管处于反偏而截止。

如果电路中存在两个以上的二极管,由于每个二极管的开路时的电位差不等,以正向电压较大者优先导通,其二端电压为二极管导通压降,然后再用上述“开路法”法判断其余二极管的工作状态。

一般情况下,对于电路中有多个二极管的工作状态判断为:对于阴极(N 端)连在一起的电路,只有阳极(P 端)电位最高的处于导通状态;对于阳极(P 端)连在一起的二极管,只有阴极(N 端)电位最低的可能导通。

图(a )中,当假设二极管的VD 开路时,其阳极(P 端)电位P U 为-6V ,阴极(N 端)电位N U 为-12V 。

VD 处于正偏而导通,实际压降为二极管的导通压降。

理想情况为零,相当于短路。

所以V U AO 6-=;图(b )中,断开VD 时,阳极电位V U P 15-=,阴极的电位V U N 12-=, ∵ N PUU < ∴ VD 处于反偏而截止∴ VU AO 12-=; 图(c ),断开VD1,VD2时∵ V U P 01= V U N 121-= 11N P U U > V U P 152-= V U N 122-= 22N P U U<∴ VD1处于正偏导通,VD2处于反偏而截止V U AO 0=;或,∵ VD1,VD2的阴极连在一起∴ 阳极电位高的VD1就先导通,则A 点的电位V U AO 0=,而 A N P U UV U =<-=2215∴ VD2处于反偏而截止 图(d ),断开VD1、VD2,∵ V U P 121-= V U N 01= 11N P U U < V U P 122-= VU N 62-= 22N P U U <;∴ VD1、VD2均处于反偏而截止。

电工部分习题解答(1,2,3)

电工部分习题解答(1,2,3)

第一章 习题解答1-1 在图1-39所示的电路中,若I 1=4A ,I 2=5A ,请计算I 3、U 2的值;若I 1=4A ,I 2=3A ,请计算I 3、U 2、U 1的值,判断哪些元件是电源?哪些是负载?并验证功率是否平衡。

解:对节点a 应用KCL 得 I 1+ I 3= I 2 即4+ I 3=5, 所以 I 3=1A 在右边的回路中,应用KVL 得6⨯I 2+20⨯I 3= U 2,所以U 2=50V 同理,若I 1=4A ,I 2=3A ,利用KCL 和KVL 得I 3= -1A ,U 2= -2V 在左边的回路中,应用KVL 得20⨯I 1+6⨯I 2= U 1,所以U 1=98V 。

U 1,U 2都是电源。

电源发出的功率:P 发=- U 1 I 1- U 2 I 3=-98⨯4-2=-394W 负载吸收的功率:P 吸=2021I +622I +2023I =394W 二者相等,整个电路功率平衡。

1-2 有一直流电压源,其额定功率P N =200W ,额定电压U N =50V ,内阻R o =0.5Ω,负载电阻R L 可以调节,其电路如图1-40所示。

试求:⑴额定工作状态下的电流及负载电阻R L 的大小;⑵开路状态下的电源端电压;⑶电源短路状态下的电流。

解:⑴A U P I N N N 450200===Ω===5.12450N N L I U R ⑵ =⨯+==0R I U U U N N S OC 50+4⨯0.5 = 52V ⑶ A R U I S SC 1045.0520===图1-39 习题1-1图 图1-40 习题1-2图1-9 求图1-44所示电路中电阻的电流及其两端的电压,并求图1-44a 中电压源的电流及图1-44 b 中电流源的电压,判断两图中的电压源和电流源分别起电源作用还是负载作用。

解:图1-44a 中,A I R 2=,V U R 2=,电压源的电流A I 2=。

物理初二第一章练习题答案

物理初二第一章练习题答案

物理初二第一章练习题答案1. 速度和加速度的关系根据物理学的基本概念,速度是物体运动的一个重要参量,而加速度则表示物体速度变化的快慢。

在初二的物理学习中,我们常常需要研究速度和加速度之间的关系。

以下是第一章练习题的答案:题目1:一个从静止开始的物体以恒定的加速度3 m/s²沿着一条直线运动,求它在5秒后的速度是多少?答案:根据物理学中的加速度公式v = u + at,其中v是末速度,u是初速度,a是加速度,t是时间。

给定初速度u=0,加速度a=3 m/s²,时间t=5秒。

代入公式计算可得v = 0 + 3 × 5 = 15 m/s。

题目2:一辆汽车在道路上以25 m/s的速度匀速行驶,经过10秒后它的位置是多少?答案:根据物理学中的位移公式s = ut,其中s是位移,u是速度,t 是时间。

给定速度u=25 m/s,时间t=10秒。

代入公式计算可得s = 25 ×10 = 250 m。

题目3:一个物体的速度从10 m/s增加到20 m/s,经过2秒的时间,求它的加速度是多少?答案:根据物理学中的加速度公式a = (v - u) / t,其中a是加速度,v是末速度,u是初速度,t是时间。

给定初速度u=10 m/s,末速度v=20 m/s,时间t=2秒。

代入公式计算可得a = (20 - 10) / 2 = 5 m/s²。

2. 动量守恒定律在物理学中,动量守恒定律是一个重要的原理,它指出在一个系统内,所有物体的总动量在没有外力作用的情况下保持不变。

以下是第一章练习题中涉及到动量守恒定律的答案:题目1:一辆质量为1000 kg的小轿车以20 m/s的速度向东行驶,和一辆质量为1500 kg的卡车以15 m/s的速度向东行驶发生碰撞,碰撞后两车结合在一起,求结合后的速度是多少?答案:根据动量守恒定律,碰撞前的总动量等于碰撞后的总动量。

小轿车的动量为mv1,卡车的动量为mv2,碰撞后的总动量为(m1 +m2)v。

电路原理部分习题解答

电路原理部分习题解答

电路原理部分习题解答部分习题解答第⼀章部分习题1-1在题图1-1中,已知i=2+t A,且t=0时,,试求=?电场储能W C=?(其中C=1uF )题图1-1解:1-2题图1-2是⼀个简化的晶体管电路,求电压放⼤倍数,再求电源发出的功率和负载吸收的功率。

题图1-2解:,电源发出的功率:负载吸收的功率:1-4题图1-4电路中,=0.5A,=1A,控制系数r=10,电阻R=50。

⽅框内为任意电路(设不短路),试求电流I ?题图1-4解:,1-5电路各参数如题图1-5所⽰,试求电流I为多少?题图1-5解:如图,共有3个节点,6条⽀路,由KCL得:由得:,,节点,,解得:,,,,,1-15在题图1-15所⽰电路中,已知电流源=2A,=1A,R=5,=1,=2,试求电流I、电压U及电流源的端电压和各为多少?题图1-15解:由:1-16题图1-16所⽰电路中,电压源分别为=6V,=8V,R=7,试求电流I。

题图1-16解:,1-17如题图1-17所⽰电路中,发出功率为36W,电阻消耗的功率为18W,试求、、的值。

题图1-17解:,1-18题图1-18所⽰电路中,电压源E=12V,电流源=100mA,电压控制电压源的控制系数=1,=20,=100,试求和电流源发出的功率。

题图1-18解:,1-19题图1-19所⽰电路中,电压源E=20V,电阻==10,R=50,控制系数=5,试求I和。

题图1-19解:,,第⼆章部分习题2-1、题图2-1所⽰电路中,给定=1,=2,=3,=4,=5A,=6A,试⽤回路电流法求各⽀路电流。

题图2-1解:以R1 , R3 , R4所在⽀路为树,各⽀路电流:,2-2、题图2-2电路中,已知==2,==1,==3,=4,=6A,=1A,以,,,,⽀路为树,试求连⽀电流和。

题图2-2解:2-4、在题图2-4所⽰电路中,已知=2,=3,=4,=5,==2,=4V,试⽤⽹孔电流法求和。

题图2-4解:列写⽹孔电流⽅程:,代⼊数据解得:2-5、电路如题图2-5所⽰,已知=4,=5,=6,=7A,=8A, =9A,试⽤⽹孔电流法求各⽀路电流。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第1-2章_部分习题解答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第1-2章_部分习题解答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部分习题参考解答第一章绪论1-1 什么是生产过程、工艺过程和工艺规程?1-2 什么是工序、工位、工步和走刀?试举例说明。

1-3 什么是安装?什么是装夹?它们有什么区别?1-4 单件生产、成批生产、大量生产各有哪些工艺特征?1-5 试为某车床厂丝杠生产线确定生产类型,生产条件如下:加工零件:卧式车床丝杠(长为1617mm,直径为40mm,丝杠精度等级为8级,材料为Y40Mn);年产量:5000台车床;备品率:5%;废品率:0.5%。

1-6 什么是工件的定位?什么是工件的夹紧?试举例说明。

1-7 什么是工件的欠定位?什么是工件的过定位?试举例说明。

1-8 试举例说明什么是设计基准、工艺基准、工序基准、定位基准、测量基准和装配基准。

1-9 有人说:“工件在夹具中装夹,只要有6个定位支承点就是完全定位”,“凡是少于6个定位支承点,就是欠定位”,“凡是少于6个定位支承点,就不会出现过定位”,上面这些说法都对吗?为什么?试举例说明。

1-10 分析图1-10所示工件(图中工件用细双点划线绘制)的定位方式,并回答以下问题:(1)各定位件所限制的自由度;(2)判断有无欠定位或过定位现象,为什么?图中加工面用粗黑线标出。

图1-10a、b、d、e为车削工序,图1-10c为钻孔工序,图1-10f为镗A孔工序,图1-10g为钻大头孔工序,图1-10h为铣两端面工序。

1-11 分析图1-11所示工件为满足加工要求所限制的自由度。

先选定位基面,然后在定位基面上标出所限的自由度,其画法如图8所示。

图中粗黑线为加工面。

习题1-10图习题1-11图第二章金属切削过程2-1 什么是切削用量三要素?在外圆车削中,它们与切削层参数有什么关系?2-2 确定外圆车刀切削部分几何形状最少需要几个基本角度?试画图标出这些基本角度。

2-3 试述刀具标注角度和工作角度的区别。

为什么车刀作横向切削时,进给量取值不能过大?2-4 刀具切削部分的材料必须具备哪些基本性能?2-5 常用的硬质合金有哪几类?如何选用?2-6 怎样划分切削变形区?第一变形区有哪些变形特点?2-7 什么是积屑瘤?它对加工过程有什么影响?如何控制积屑瘤的产生?2-8 试述影响切削变形的主要因素及影响规律。

第一章 流体力学部分练习题及答案(2014)

第一章 流体力学部分练习题及答案(2014)

11
农业设施设计基础
第一章 流体力学部分习题
为什么用下临界雷诺数,而不用上临界雷诺数作为层流与紊流的判别
准则? 答:上临界雷诺数不稳定,而下临界雷诺数较稳定,பைடு நூலகம்与水流的过水
断面形状有关。
当管流的直径由小变大时,其下临界雷诺数如何变化? 答:不变,下临界雷诺数只取决于水流边界形状,即水流的过水断面 形状。 两个不同管径的管道,通过不同粘滞性的液体,它们的临界雷诺数是 否相同? 答: 不一定。
Rec
d 4Q d
圆管中层流与紊流,其流速分布有什么不同? 答: 层流为抛物线分布,紊流为对数曲线分布。
8
农业设施设计基础
第一章 流体力学部分习题
如图所示,水流通过由两段等截面及一段变截面组成的管道,试问: (1)当阀门开度一定,上游水位保持不变,各段管中,是恒定流还是非 恒定流?是均匀流还是非均匀流? (2)当阀门开度一定,上游水位随时间下降,这时管中是恒定流还是非 恒定流? (3)恒定流情况下,当判别第II段管中是渐变流还是急变流时,与该段 管长有无关系?
(z1 - z 2)( g) 称 ,p 2
理想气体伯努力方程 。
p
u 2
2

u
2
势压

称全压,
p (z1 - z 2)( g)
u 2
2
称总压
3
农业设施设计基础
第一章 流体力学部分习题
判断题
有两个圆形管道,管径不同,输送的液体也不同,则流态判别数(雷


均匀流过流断面是一平面,渐变流过流断面近似平面。


孔口淹没出流时,孔口淹没越深,其出流的流速和流量就越大。 X “水一定由高处向低处流” X 平衡流体中任意点的静压强值只能由该点的坐标位置来决定,而与该 压强的作用方向无关。即作用于同一点上各方向的静压强大小相等。 √

部分习题解答

部分习题解答

部分习题解答省级精品课程《数控加工技术》习题解答第一章数控加工技术概论1.1 数控加工技术的概念是什么?其主要发展历程经过哪几个阶段?答:1)数控加工技术是集传统的机械制造、计算机、现代控制、传感控制、信息处理、光机电技术于一体,在数控机床上进行工件切削加工的一种工艺方法,是根据工件图样和工艺要求等原始条件编制的工件数控加工程序输入数控系统,控制机床刀具与工件的相对运动,从而实现工件的加工。

2)数控加工技术主要发展历程经过了二个阶段6个时代。

第一阶段:数控(NC)阶段,又称为硬件数控阶段,从1952年~1970年。

第一代数控(1952-1959年):采用电子管构成的硬件数控系统;第二代数控(1959-1965年):采用晶体管电路为主的硬件数控系统;第三代数控(1965年开始):采用小、中规模集成电路的硬件数控系统;第二阶段:计算机数控(CNC)阶段:又称为软件数控阶段,从1970年~现在。

第四代数控(1970年开始):采用大规模集成电路的小型通用电子计算机数控系统;第五代数控(1974年开始):采用微型计算机控制的数控系统;第六代数控(1990年开始):采用工控PC机的通用CNC系统。

1.2 数控机床的工作原理是什么?数控加工的特点有哪能些?答:1)将被加工零件图纸上的几何信息和工艺信息用规定的代码和格式编写成加工程序,并输入数控装置,经过信息处理、分配,控制机床各坐标轴以最小位移量(通常只有0.001mm)为单位进行移动,其合成运动实现了刀具与工件的相对运动,完成零件的加工。

数控机床的加工,实质是应用了“微分”原理。

2)数控加工的特点有:1)自动化程度高,能减轻工人的劳动强度和改善劳动条件;2)零件加工精度高、加工质量稳定;3)加工生产率高;4)良好的经济效益;5)复杂产品加工能力强;6)适应性强,适合加工单件或小批量复杂工件;7)有利于生产管理的现代化。

1.3 数控机床由哪能几个部分组成?各个部分的基本功能是什么?答:1)数控机床由控制介质、数控装置、伺服系统、检测系统和机床本体五部分组成。

应用光学习题(第一章部分课后习题)

应用光学习题(第一章部分课后习题)

编号
出处
1_008
P125_13
答:(接上一页)

h1 d1 h1 d1 h2 h1 d1tgu1 n 1 h1 1 n 1 1 1
h1 d1 d2 d 2 h2 1 h3 h1 d1 d h h h 1 2 2 1 1 1 2 n 1 2 n 1 1 n2 n2 h1 2 1 n1 d1 d2 d 2 2 d1 h1 1 1 1 h1 1 1 n n n h n 1 2 2 1 1 d1 d2 d2 d1 d 2 h1 1 1 2 1 2 n 1 n n2 n1n1 1 2
答:由组合系统光焦度公式 1 h h h 1 1 2 2 3 3 h1 如果考虑平行光入射到 这个薄透镜系统, 即 tgu1 0,薄透镜系统处于空气中
n1 1 n n n 2 1 令 1 n3 n2 n 2 1 n3 光线在第二个子系统主 面上的高度 光线在第三个子系统主 面上的高度 而 由角度公式得, tgu1
f1 f 2
r1 n1 1.5 20 60m m n1 1.5 1 n1
n2 r2 1.5 ( 15 ) 132.35m m n2 n2 1.33 1.5
r2 n2 1.33 ( 15 ) 117.35m m n2 n2 1.33 1.5
答: 透镜的结构参数为: r1 20mm, r2 15mm
d 15mm
该透镜为双凸透镜
n1 1 n 2 n 1 .5 n1 n 1.33 2

高等代数北大编 第1章习题参考答案

高等代数北大编 第1章习题参考答案

第一章 多项式一 、习题及参考解答1. 用)(x g 除)(x f ,求商)(x q 与余式)(x r : 1)123)(,13)(223+-=---=x x x g x x x x f ; 2)2)(,52)(24+-=+-=x x x g x x x f 。

解 1)由带余除法,可得92926)(,9731)(--=-=x x r x x q ; 2)同理可得75)(,1)(2+-=-+=x x r x x x q 。

2.q p m ,,适合什么条件时,有 1)q px x mx x ++-+32|1, 2)q px x mx x ++++242|1。

&解 1)由假设,所得余式为0,即0)()1(2=-+++m q x m p ,所以当⎩⎨⎧=-=++0012m q m p 时有q px x mx x ++-+32|1。

2)类似可得⎩⎨⎧=--+=--010)2(22m p q m p m ,于是当0=m 时,代入(2)可得1+=q p ;而当022=--m p 时,代入(2)可得1=q 。

综上所诉,当⎩⎨⎧+==10q p m 或⎩⎨⎧=+=212m p q 时,皆有q px x mx x ++++242|1。

3.求()g x 除()f x 的商()q x 与余式:1)53()258,()3f x x x x g x x =--=+; 2)32(),()12f x x x x g x x i =--=-+。

解 1)432()261339109()327q x x x x x r x =-+-+=-;2)2()2(52)()98q x x ix i r x i=--+=-+。

4.把()f x 表示成0x x -的方幂和,即表成—2010200()()...()n n c c x x c x x c x x +-+-++-+的形式:1)50(),1f x x x ==;2)420()23,2f x x x x =-+=-;3)4320()2(1)37,f x x ix i x x i x i =+-+-++=-。

第1章 部分习题解答

第1章   部分习题解答

第一章 部分习题解答(数字信号处理(第二版),刘顺兰,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许可,不得在互联网传播) 1.1 序列)(n x 示意如图T1-1,请用各延迟单位脉冲序列的幅度加权和表示。

)(n图T1-1解: )3(2)1(3)()3(2)(−+−+−+−=n n n n n x δδδδ1.3 判断下列每个序列是否是周期性的,若是周期性的,试确定其周期。

(1)873cos()(ππ−=n A n x (2))313sin()(n A n x π=(3))6()(n j en x −=π(4) )18/sin()12/cos()(ππn n n x += 解 (a) 873cos()(ππ−=n A n x314722,7311===πωππω为有理数 所以该序列为周期序列,其周期143314=×=N (b ))313sin()(n A n x π=13631322,31322===ππωππω为有理数 所以该序列为周期序列,其周期613136=×=N (c ))6()(n j e n x −=πππωπω2122,133===为无理数 所以该序列为非周期序列。

1.12有一连续正弦信号)2cos(ϕπ+ft ,其中6,20πϕ==Hz f 。

(1) 求其周期0T ;(2) 在nT t =时刻对其采样,s T 02.0=,写出采样序列)(n x 的表达式; 求)(n x 的周期N 。

解: 6,20πϕ==Hz f(1)其周期ms s s f T 5005.020110====(2)s T 02.0=,)68.0cos()2cos()(ππϕπ+=+=n fnT n x(3)252,8.000==ωππω 则)(n x 的周期5225=×=N 1.13 今对三个正弦信号t t x πα2cos )(1=,t t x πα6cos )(2−=,t t x πα10cos )(3=进行理想采样,采样频率为π8=Ωs ,求三个采样输出序列,比较这三个结果,画出)(1t x α、)(2t x α、)(3t x α的波形及采样点位置并解释频谱混淆现象。

电路分析基础第四版课后习题第一章第二章第三章第四章答案

电路分析基础第四版课后习题第一章第二章第三章第四章答案

+ 42V

i1
18Ω
i2 3Ω
i3
gu
2−5

设网孔电流为 i1, i2 , i3 ,则 i3 = −guA = −0.1uA ,所以只要列出两个网孔方程
27i1 −18i2 = 42 −18i1 + 21i2 − 3(−0.1uA ) = 20
因 uA = 9i1 ,代入上式整理得
−15.3i1 + 21i2 = 20
⎪⎩i3 = 4A
第二章部分习题及解答
2-1 试用网孔电流法求图题所示电路中的电流 i 和电压 uab 。


i2
+
7V

i1

i3 i
+ 3V


设网孔电流为 i1, i2 ,i3 ,列网孔方程
⎪⎨⎧3−ii11
− i2 − 2i3 = 7 + 8i2 − 3i3 = 9
⎪⎩−2i1 − 3i2 + 5i3 = −12
解得
i1 = 4.26A uA = (9× 4.26)V = 38.34V i3 = −0.1uA = −3.83A
2-8 含 CCVS 电路如图题 2-6 所示,试求受控源功率。
1Ω i3

+
i 4Ω
+
50V i1 −
20Ω i2
15i −
2−6

标出网孔电流及方向,
⎧⎪⎨2−52i01i−1 +202i42i−2 −5i43 i=3
50 = −15i
⎪⎩−5i1 − 4i2 +10i3 = 0
又受控源控制量 i 与网孔电流的关系为 i = i1 − i2

数学物理方法题目 解答

数学物理方法题目 解答

cos sin
d

解: ez 在 z 1所围区域内解析,且 z 0 在 z 1所围区域内。
由柯西积分公式得 ez dz 2i ez 2i 。
cz
z0
(1)
在 c 上令 z ei , ,则
ez dz i eei d
cz
i e d cos isin
i ecos cos
。(5)
于是由(4)和(5)得
0
1 2cos d 5 4cos
0。
14、设
F
z
z6 z2 4
,证明积分
c
F
z dz
a.当 c 是圆周 x2 y2 1时,等于 0 ;
8
b.当 c 是圆周 x 22 y2 1时,等于4i ;
c.当 c 是圆周 x 22 y2 1时,等于2i 。
z
z z
1
x3 y3 i(x3 y3)
3、设
f
(z)
x2 y2
0
z 0 ,证明 f z 在原点满足 C-R 条件,但不
z=0
可微。
证明:令 f z u x, y ivx, y,则
x3 y3
u
x,
y
x2
y2
0
x2 y2 0,
x2 y2 =0
x3 y3
v(x,
y)
则 lim f z f z0 。(复变函数的洛必达法则)
zz0
z
z0
证明:
lim f (z) f (z0 )
f (z) f (z0)
f (z0 ) (z0 )
z z0
z z0
lim (z) (z0 )
lim z z0
z z0 (z) (z0)

工程力学(一)习题集及部分解答指导

工程力学(一)习题集及部分解答指导

工程力学(一)习题集及部分解答指导第一章静力学基础一、判断题1-1.如物体相对于地面保持静止或匀速运动状态,则物体处于平衡。

()1-2.作用在同一刚体上的两个力,使物体处于平衡的必要和充分条件是:这两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沿同一条直线。

()1-3.静力学公理中,二力平衡公理和加减平衡力系公理仅适用于刚体。

()1-4.二力构件是指两端用铰链连接并且指受两个力作用的构件。

()1-5.对刚体而言,力是滑移矢量,可沿其作用线移动。

()1-6.对非自由体的约束反力的方向总是与约束所能阻止的物体的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

()1-7.作用在同一刚体的五个力构成的力多边形自行封闭,则此刚体一定处于平衡状态。

()1-8.只要两个力偶的力偶矩相等,则此两力偶就是等效力偶。

()二、单项选择题1-1.刚体受三力作用而处于平衡状态,则此三力的作用线()。

A、必汇交于一点B、必互相平行C、必都为零D、必位于同一平面内1-2.力的可传性()。

A、适用于同一刚体B、适用于刚体和变形体C、适用于刚体系统D、既适用于单个刚体,又适用于刚体系统1-3.如果力FR是F1、F2二力的合力,且F1、F2不同向,用矢量方程表示为FR=F1+F2,则三力大小之间的关系为()。

A、必有FR=F1+F2B、不可能有FR=F1+F2C、必有FR>F1,FR>F2D、必有FR<F1,FR<F21-4.作用在刚体上的一个力偶,若使其在作用面内转移,其结果是()。

A、使刚体转动B、使刚体平移C、不改变对刚体的作用效果D、将改变力偶矩的大小三、计算题1-1.已知:F1=2000N,F2=150N,F3=200N,F4=100N,各力的方向如图1-1所示。

试求各力在某、y轴上的投影。

解题提示F某=+FcoαFy=+Finα注意:力的投影为代数量;式中:F某、Fy的“+”的选取由力F的指向来确定;α为力F与某轴所夹的锐角。

图1-11-2.铆接薄钢板在孔A、B、C、D处受四个力作用,孔间尺寸如图1-2所示。

电路分析基础第四版 课后习题答案

电路分析基础第四版 课后习题答案

+

120V
Ro
a
+
U OC −
20kΩ
b
w. Ra = 60k // 30k = 20kΩ
khd 故
i3
=
udc 4
= −2.5A, i4
= is
− i3
= (−3.5 + 2.5)A =
− 1A
. 由此判定
R = 0Ω
www 试用支路电流法求解图题所示电路中的支路电流 i1,i2,i3 。
a

网 i1
i2 3Ω
案 2Ω
答5A
d+ 8V
c
i3
+ 6V



b

课 求解三个未知量需要三个独立方程。由 KCL 可得其中之一,即
(2)当 N 内含电源 iS = 1A 能产生 ux 为 c ,则根据叠加定理列出方程,
⎧⎪⎨8−a8a++124bb++iiSScc==800 ⎪⎩iSc = −40

⎧8a +12b = 120 ⎩⎨−8a + 4b = 40

⎧a ⎨⎩b
= =
0 10
⇒ ux = (20× 0 + 20×10 − 40)V = 160V
i1 + i2 + i3 = 5
对不含电流源的两个网孔,列写 KVL 方程,得
网孔badb 2i1 − 3i2 + 8 = 0 网孔bdacb − 8 + 3i2 − i3 + 6 = 0
整理得:
⎧⎪⎨i−1 2+i1i2++3ii32

第一章 部分习题参考答案-高建强

第一章 部分习题参考答案-高建强

m1 / n
ρ
= uA ,定性温度 t = (t1 + t2 ) / 2 = (50 + 90) / 2 = 70 ℃
3
第 1 章 传热学基础
u=
m1 66.53 = = 1.3m / s nρA 231 × 977.8 × 3.14 × 0.00852 ud
Re =
ν
=
1.3 × 0.017 = 53253 0.415 × 10− 6
2
第 1 章 传热学基础
1-12 厂房外有一外径为 300mm 蒸汽管道,其外侧敷设有厚度为 30mm 的保温材料。若在某段 时间, 测得保温层外侧壁温为 40℃, 室外空气温度为 20℃, 风速为 3m/s (横向吹过该管道) 。 (1)试利用特征数关联式计算管道外侧对流换热的表面传热系数; (2)计算单位管长上外 侧的对流散热量。 附:空气横掠圆管对流换热实验关联式为 Nu = C Re Pr
2
式中 x 的单位为 m,平壁材料的导热系数为 0.5 W/(m⋅K)。计算通过平壁两侧的热流密度。 解:t1=200℃,t2=200-2000×0.32=20℃,Δt= t1- t2=180℃ 热流密度
q=
Δt 180 = = 300W / m 2 δ / λ 0.3 / 0.5
1-6 一炉子的炉墙厚 13cm,总面积 20m2,平均导热系数 1.04 W/(m·K),内、外壁温分别为 520℃和 50℃。试计算通过炉墙的热损失。如果所燃煤的发热值为 2.09×104kJ/kg,问每天因 热损失要用掉多少千克煤? 解:将炉墙可以看成是一个平板。 散热量:
4
1-7 有一根蒸汽管道,直径为 150mm,外敷设导热系数为 0.12 W/(m·K) 的蛭石保温材料。 若已知正常情况下,保温层内、外表面温度分别为 250℃、45℃。为使单位长度的热损失不 大于 160W/m,问蛭石层的厚度是多少才能满足要求? 解:保温层可以看成一个圆筒,则单位长度的热损失:

《信号与系统分析基础》第1章习题解答100330

《信号与系统分析基础》第1章习题解答100330

《信号与系统分析基础(第2版)》部分习题解答第一章1-3 粗略画出下列各序列的图形。

(5)1()2(1)n x n u n -=-1-5 说明下列函数的信号是否是周期信号,若是,求周期T 。

(本题属于连续情况) (1)sin sin 3a t b t - 解:12222, T 13T πππ=== 123T T =,为有理数∴是周期信号,2T π=(3)sin 4cos 7a t b t + 解:122, 27T T ππ==1272247T T ππ==为有理数 ∴是周期信号,2T π=1-6 判断下列各序列是否是周期性的,若是,试确定其周期。

(本题属于离散情况) (1)3()cos()78x n A n π=-解:周期条件:22 =m kN m N kπωπω=⋅ 本题中,314 =73m N kπω=⋅为无理数,非周期。

(2)8()n j x n e π-=解: =168N πω=,是周期信号,周期为16.(3)()8()n j x n e π-=解:12 =168N m m πωπω=⋅=为无理数,非周期。

1-7 绘出下列各时间函数的波形图,注意它们的区别。

设01= 2t ωπ=,12030040(1) ()sin ()(2) ()sin ()(3) ()sin ()()(4) ()sin ()()f t t u t f t t u t t f t t t u t t f t t t u t ωωωω=⋅=⋅-=-⋅-=-⋅ttt 1-100000000000000 ()()()()(2)0-2 ()()(0)1 (sin )()sin 6666210 ()()()()0222t f t t t dt f t e t t dt t f t t t t dt f t t t dt t t t t f t t u t dt u t u t δδδππππδ--+∞-∞+∞-+∞-∞+∞-∞+∞-=-++==--=+-=+=+≥--=-==⎰⎰⎰⎰⎰(1)(2) 只有在处有值,但不在积分区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部分习题解答
1.设z 1,z 2,z 3三点适合条件:0321=++z z z ,1321===z z z 。

证明z 1,z 2

z 3是内接于单位圆1=z 的一个正三角形的顶点。

证 由于
1321===z z z ,知321z z z Δ的三个顶点均在单位圆上。

因为 3
33
31z z z ==
()[]()[]212322112121z z z z z z z z z z z z +++=+−+−=
21212z z z z ++=
所以, 12121−=+
z z z z ,
又 )())((1221221121212
21z z z z z z z z z z z z z z +−+=−−=−
()322121=+−=z z z z
故 321=−z z ,
同理
33231=−=−z z z z ,知321z z z Δ是内接于单位圆1=z 的一个正三角形。

2.证明:z 平面上的直线方程可以写成C z a z a =+(a 是非零复常数,C 是实常数) 证 设直角坐标系的平面方程为C By Ax =+将
)(i 21
Im ),(21Re z z z y z z z x −==+=
=代入,得
C z B A z B A =−+−)i (21
)i (21

)
i (2
1
B A a +=,则
)
i (2
1B A a −=,上式即为C z a z a =+。

3.求下列方程(t 是实参数)给出的曲线。

(1)t z i)1(+=; (2)t b t a z sin i cos +=;
(3)
t t z i
+
=; (4)
22i
t t z +
=,
解(1)
⎩⎨
⎧∞<<−∞==⇔+=+=t t y t
x t y x z ,)i 1(i 。

即直线x y =。

(2)
π
20,
sin cos sin i cos i ≤<⎩

⎧==⇔+=+=t t b y t
a x t
b t a y x z ,即为椭圆1
22
22=+b y a x ;
(3)
⎪⎩⎪⎨⎧=
=⇔+=+=t y t x t t y x z 1
i
i ,即为双曲线1=xy ; (4)⎪⎩⎪
⎨⎧==⇔+=+=22221i
i t y t x t t y x z ,即为双曲线1=xy 中位于第一象限中的一支。

4.函数
z w 1
=
将z 平面上的下列曲线变成w 平面上的什么曲线()iv u w iy x z +=+=,?
(1)
x y =; (2)()1122
=+−y x 解
222211
y x y
i
y x x iy x z
w +−+=+=
=

2222,y x y v y x x u +−=+=,可得 (1)
()v
y x y y x y y x x u −=+−−=
+=
+=
2
22
22
2是w 平面上一直线;
(2)
()212112
22222=
+⇔
=+⇔=+−y x x x y x y x ,
于是
21
=
u ,是w 平面上一平行与v 轴的直线。

19.试证)arg (arg ππ≤<−z z 在负实轴上(包括原点)不连续,除此而外在z 平面上处处连续。

证 设z z f arg )(=,因为f (0)无定义,所以f (z )在原点z =0处不连续。

当z 0为负实轴上的点时,即)0(000<=x x z ,有


⎧−=⎪⎪⎪⎩
⎪⎪⎪⎨⎧⎟⎠⎞⎜⎝⎛−⎟⎠⎞
⎜⎝⎛+=−+
→→→→→ππππx y x y z y x x y x x z z arctan lim arctan lim arg lim 00000
所以
z
z z arg lim 0
→不存在,即z arg 在负实轴上不连续。

而argz 在z 平面上的其它点处
的连续性显然。

5. 设
()⎪⎩⎪⎨⎧+=,0,623y x xy z f
00
=≠z z 求证()z f 在原点处不连接。

证 由于
()01lim lim lim 42
0624
00=+=+=→→=→x x x x x z f x x x
y z
()2
1lim
lim 6
660
03
=
+=→=→y y y z f y y x z
可知极限()
z f z 0
lim →不存在,故()z f 在原点处不连接。

6.如果it
e z =,试证明
(1)
nt
z
z n
n cos 21
=+
; (2)
nt
z
z n
n sin i 21
=−
解 (1)
nt
e e e e z z n n sin 21
int int int int =+=+=+

(2)nt
e e e e z
z n
n sin i 21
int int int int =−=−=−

7.设iy x z +=,试证
y
x z y
x +≤≤+2。

证 由于
y
x y x y x y x z +=++≤
+=22
222

()
22
22
2222
22
2
y
x y
x y x y x y x z +=
++≥+=
+=
有 y
x z y
x +≤≤+2
8.试证:复数z 1,z 2,z 3,z 4在同一圆周上或同一直线上的条件是
Im 43232141=⎟⎟⎠⎞
⎜⎜⎝⎛−−⋅−−z z z z z z z z
证明 设z 1,z 2,z 3,z 4四点共圆或共线,可知若记
θ=−−2
14
1arg
z z z z

θπ−=−−2
34
3arg
z z z z ,于是
π=⎟⎟⎠⎞⎜⎜⎝⎛−−⋅−−=⎟⎟⎠⎞⎜⎜⎝⎛−−⋅−−2343214143232141arg arg z z z z z z z z z z z z z z z z
即432
32141z z z z z z z z −−⋅−−=实常数,从而0Im 43232141=⎟⎟⎠⎞⎜⎜⎝⎛−−⋅−−z z z z z z z z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