肌力和肌张力评定-

合集下载

四肢肌力及肌张力的检查[最新]

四肢肌力及肌张力的检查[最新]

四肢肌力及肌张力的检查肌力及肌张力的评定目前肌力评估方法大致分两种:手法肌力检查、器械肌力检查手法肌力检查目前有3种标准:Lovett分级、M.R.C.分级、Kendall 百分比器械肌力检查下又分:等长肌力测试、等张肌力检查、等速肌力测定。

一、肌力检查与评价肌力是指肌肉兴奋后收缩所产生的动力和张力,耐力则指维持一定时间收缩或多次反复收缩的能力。

决定肌力大小的因素有神经系统功能状态、肌肉的生理横断面、收缩前的肌肉长度和肌肉作用力臂长度,而耐力的大小则和可以取得的肌收缩的能量有关。

1、肌力检查的方法及评定:手法检查与MMT(Manual Muscle Testing)六级标准衡量。

这种检查方法为目前最常用,衡量标准已为各国学者所认可。

1、检查方法先嘱被检查者作主动运动,注意观察其运动的力量和幅度;然后检查者给予一定的阻力,让被检查者作对抗运动,以判断肌力是否正常。

依次检查各关节的运动力量,并注意两侧对比。

(1)上肢肌力:双上肢前平举、侧平举、后举检查看关节肌肉力量;屈肘、伸肘,检查肱二头肌、肱三肌力量;屈腕、伸腕,检查腕部肌力量;五指分开相对、并拢、屈曲、伸直,检查各指关节肌肉力量。

(2)下肢肌力:仰卧位直抬腿、大腿内收、外展,检查髋关节屈曲、内收、外展肌肉力量;仰卧位直抬腿及膝关节屈曲,检查伸髋及屈膝肌群力量;仰卧位双下肢伸直,踝关节跖屈、背屈、内翻、外翻,检查踝关节肌肉力量。

2、评定标准0级完全瘫痪,肌力完全丧失。

Ⅰ级可见到或触摸到肌肉轻微的收缩,但无肢体运动。

Ⅱ级肢体可在床上移动,但不能抬起。

Ⅲ级肢体能抬离床面,但不能对抗阻力。

Ⅳ级能作对抗阻力的运动,但肌力减弱。

Ⅴ级肌力正常二、肌张力检查与评价1、定义肌肉静止松弛状态下的紧张度称为肌张力。

肌张力是维持身本各种姿势以及正常运动的基础,并表现为多种形式。

如人在静卧休息时,身体各部肌肉所具有的张力称静止性肌张力。

躯体站立时,虽不见肌肉显著收缩,但躯体前后肌肉亦保持一定张力,以维持站立姿势和身体稳定,称为姿势性肌张力。

肌张力、肌力评定

肌张力、肌力评定
• 这种阻力的产生可以来自于组织的物理 特性,肌肉或结缔组织内部的弹性,反 射性肌肉收缩(等张性牵张反射)。
• 由于肌肉大部分情况下都是协同作用, 因此,临床上所指的姿势张力是指身体 不同部位表现出来的整体张力。
(一)肌张力分类
1.静止性肌张力 2.姿势性肌张力 3.运动性肌张力
(一)肌张力分类
• 正常张力 被动活动肢体时,没有阻力突然增
3
肌张力中度增加,被动活动患侧肢体在整个 ROM内均
有阻力,活动比较困难。
4
肌张力高度增加,患侧肢体僵硬,阻力很大,被动活动
十分困难。
(五)肌张力评定的注意事项
• 除了神经-肌肉反射弧上的病变都可能导 致肌张力的变化外,肌腱的挛缩、关节 的强硬等都会影响肌张力的检查结果。
• 肌张力的检查应在温暖的环境和舒适的 体位下进行,让被测试者尽量放松。
高或降低的感觉。
• 高张力 肌肉张力增加,高于正常休息状态下
的肌肉张力。
• 低张力 肌肉张力降低,低于正常休息状态下
的肌肉张力。
• 张力障碍 肌肉张力紊乱,或高或低,无规律
地交替出现。
(二)肌张力异常
1.肌张力增高肌张力增高指肌张力高于 正常静息水平,分为痉挛和强直。
(1)痉挛(spasm) (2)强直(rigidity)
3+
抗重力时关节能完成全范围活动,同时,抗较小阻力时关节能
完成部分范围活动(ROM<50% =。
4- 抗部分阻力时关节能完成大部分范围活动(ROM>50%)。
4+ 抗充分阻力时关节能完成小部分活动范围(ROM<50% =。
5- 抗充分阻力时关节能完成大部分活动范围(ROM>50%)。
5 抗充分阻力时关节能完成最大活动范围(ROM100%)。

肌力和肌张力评定标准

肌力和肌张力评定标准

(一)肌力测定标准:(6个级别)
0级:肌肉无收缩(完全瘫痪)
I级:肌肉有轻微收缩,但不能够移动关节(接近完全瘫痪)
II级:肌肉收缩可带动关节水平方向运动,但不能够对抗地心引力(重度瘫痪)III级:能够对抗地心引力移动关节,但不能够对抗阻力(轻度瘫痪)
IV级:能对抗地心引力运动肢体且对抗一定强度的阻力(接近正常)
V级:能抵抗强大的阻力运动肢体(正常)
(二)肌张力分级的评定标准:(改良Ashworth,6个级别)
0级:正常肌张力
1级:肌张力略微增加,被动屈伸时呈现最小阻力,或出现突然卡住和突然释放;1+级:肌张力轻度増加,关节活动后50%范国内出现突然卡住,呈现最小阻力;2级:肌张力较明显增加,但受累部分仍能较容易的被移动;
3级:肌张力严重增加,被动活动困难;
4级:肌张力最严重的级别,受累部分被动屈伸呈现僵直状态,不能活动。

四肢肌力及肌张力的分级

四肢肌力及肌张力的分级

四肢肌力及肌张力的分级一、四肢肌力的评估1.什么是四肢肌力?四肢肌力是指人体四肢的肌肉力量,包括上肢和下肢。

四肢肌力的评估是评估肌肉的力量,以确定患者的肌力水平、康复效果以及康复计划的制定。

四肢肌力的评估常用于康复医学、运动医学和康复理疗中。

2.四肢肌力的重要性四肢肌力对人体活动和生活功能具有重要的意义。

肌力不足会导致日常活动受限,影响正常的行走、站立、坐卧等活动。

因此,了解患者的肌力水平对康复治疗非常重要。

3.四肢肌力的评估方法四肢肌力的评估主要通过肌力测试来进行。

常用的肌力测试包括手动肌力测试、功能性肌力测试等,这些测试可以客观地评估患者的肌力水平。

4.四肢肌力的分级根据患者的肌力水平,一般可以将四肢肌力分为以下几个等级:1)0级:无肌力2)1级:轻微活动,但不能完成正常活动3)2级:能完成部分正常活动4)3级:能完成正常活动,但有困难5)4级:能完成正常活动6)5级:超出正常肌肉力量5.四肢肌力的评估要点在进行四肢肌力的评估时,需要注意以下几个要点:1)选择合适的测试方法: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测试方法进行肌力评估。

2)测试环境:确保测试环境安静、舒适,有利于患者的放松和发挥。

3)测试顺序:先测试强有力的肌肉,再测试较弱的肌肉。

4)测试方法:采用稳定的姿势进行测试,避免使用过于突然的动作。

5)记录结果:及时记录评估结果,以便后续的康复计划制定。

6.四肢肌力的康复训练提高四肢肌力可以通过康复训练来实现。

康复训练是指通过系统的运动训练,帮助患者恢复肌力和功能,改善生活质量。

康复训练的内容包括力量训练、耐力训练、灵敏训练等,通过逐步增加训练强度和频率,提高患者的肌力水平。

二、四肢肌张力的评估1.什么是四肢肌张力?四肢肌张力是指肌肉在运动和静止状态下的紧张程度。

肌张力的增加或减少都可能影响肌肉的正常运动,从而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因此,对四肢肌张力的评估非常重要。

2.四肢肌张力的重要性四肢肌张力的异常可能导致患者出现运动障碍、疼痛和其他并发症。

肌力及肌张力分级

肌力及肌张力分级

肌力及肌张力分级令狐采学根据肌力的情况,一般均将肌力分为以下六级:0级完全瘫痪,不克不及作任何自由运动。

Ⅰ级可见肌肉轻微收缩。

Ⅱ级肢体能在床上平行移动。

Ⅲ级肢体可以克服地心吸收力,能抬离床面。

Ⅳ级肢体能做对立外界阻力的运动Ⅴ级肌力正常,运动自如。

肌张力分级几级肌张力的分级每一种病都有它的成长过程,随着时间的推移,病情一般会越来越重,肌张力增加也有它的成长过程,也有它的品级区分,我们经常能听见他人说肌张力几级,那究竟肌张力品级跟临床症状是怎么对应的呢?主动活动(PROM)肌张力分级标准Ⅰ轻度:在PROM的后1/4时候,即肌肉处于最长位置时呈现阻力。

Ⅱ中度:在PROM的1/2是呈现阻力。

Ⅲ重度:在PROM的后1/4,即肌肉处于最短位置时呈现阻力。

改进的Ashworth分级标准0级:正常肌张力。

1级:肌张力略微增加:受累部分主动屈伸时,在关节活动规模之末时呈现最小的阻力,或呈现突然卡住和突然释放。

1+级:肌张力轻度增加:在关节活动后50%规模内呈现突然卡住,然后在关节活动规模后50%均呈现最小阻力。

2级:肌张力较明显地增加:通过关节活动规模的年夜部分时,肌张力均较明显地增加,但受累部分仍能较容易地被移动。

3级:肌张力严重增加:主动活动困难。

4级:僵直:受累部分主动屈伸时呈现僵直状态,不克不及活动1+级:肌张力轻度增加:在关节活动后50%规模内呈现突然卡住,然后在关节活动规模后50%均呈现最小阻力。

2级:肌张力较明显地增加:通过关节活动规模的年夜部分时,肌张力均较明显地增加,但受累部分仍能较容易地被移动。

3级:肌张力严重增加:主动活动困难。

4级:僵直:受累部分主动屈伸时呈现僵直状态,不克不及活动。

肌力检查、肌张力检查

肌力检查、肌张力检查

肌力检查、肌张力检查肌肉力量与肌张力是评估肌肉功能的两个重要指标。

肌肉力量是指肌肉进行收缩产生的力量,而肌张力是指在静止状态下维持正常肌肉张力的能力。

在临床上,肌力检查与肌张力检查常被用于评估肌肉功能及神经肌肉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本文将分别介绍肌力检查和肌张力检查的内容、方法和常见的评估工具。

肌力检查检查内容肌力检查主要评估肌肉在主动状态下进行收缩产生的力量。

具体检查内容包括:1.确定肌力检查部位:一般选择常见的大肌肉组,如四肢、背部和腹肌等。

2.姿势:进行肌力检查前,需要让被检查者保持正确的姿势,例如在坐位或站位下进行检查,肢体要放松,头与躯干保持中立位。

3.进行测试:通过询问、手动推拉等方式来测试不同肌肉组的收缩力量。

检查方法进行肌力检查的方法有很多,下面介绍几种比较常用的方法。

手动肌力测试法手动肌力测试法是肌力检查中常用的方法之一,通过手动抵抗被检查者产生的力量,来评估肌肉的收缩力量大小。

具体步骤如下:1.确认被测肌肉:确定要检测的肌肉组。

2.姿势:将被检查者放置在相应的姿势中,如对于检查大臀肌,则将患者放在侧卧位,下方肢体呈屈曲状态。

3.抵抗力:手动抵抗被检查者进行肌肉的强制收缩,评估该肌组收缩力量大小。

记号试验法记号试验法(Make test)是一种评估肌力强度的方法。

通过让被检查者进入标准姿势,进行2次或3次最大肌力收缩,观察肌肉的收缩情况,给出分类结果。

具体步骤如下:1.确认被检测肌肉:确定要检测的肌肉组。

2.姿势:将被检查者放置在相应的姿势中,可如上所述。

3.进行测试:进行2次或3次最大肌力收缩,记录下最强的测试结果。

常见评估工具肌力检查中,常用的评估工具包括:1.身角试验法:以角度为单位记录肌肉在经轴方向运动的强度。

2.手力测定仪:使用手持电子元器件,检查肌群力量。

3.牛顿压力计:以牛顿为单位,通过测量施加在手柄上的压力大小,计算出肌肉收缩力量的数据。

肌张力检查检查内容肌张力检查主要评估在安静状态下,肌肉固有张力及其对周围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

简述徒手肌力评定分级

简述徒手肌力评定分级

简述徒手肌力评定分级1.肌力评定(Lovett分级法)分级表现无可见或可感觉到的肌肉收缩可扪及肌肉轻微收缩,但无关节活动2在消除重力姿势下能全关节活动范围的运动3能抗重力作全关节活动范围的运动,但不能抗阻力4能抗重力和一定的阻力运动5能抗重力和充分阻力的运动2.肌张力评定(改良Ashworth分级法评定标准)分级评定标准0级无肌张力的增加1级肌张力略微增加:受累部分被动屈伸时,在关节活动范围之末时呈现最小的阻力或突然出现卡住或释放。

1+肌张力轻度增加:在关节活动范围为后50%范围内突然卡住,然后在关节活动范围的后50%均出现最小的阻力。

2级肌张力较明显地增加:通过关节活动的大部分范围时,肌张力均较明显地增加,但受累部分仍能较容易的移动。

3级肌张力严重增高:被动运动困难4级僵直:受累部分被动屈伸时呈现僵直状态,不能活动3.Brunnstrom运动功能恢复6级分期(布氏分期)分期运动特点上肢手下肢无随意运动无任何运动无任何运动无任何运动2引出联合反应,共同运动仅出现协同运动模式仅有极细微的屈曲仅有极少的随意运动。

3随意出现的共同运动可随意发起协同运动可有钩状抓握,但不能伸指。

在坐位和站立位上,有髋、膝、踝的协同性屈曲。

4共同运动模式打破,,开始出现分离运动出现脱离协同运动的活动:①肩0度肘屈90度的条下前臂旋前、旋后②肘伸直情况下肩可前屈90度③手臂可触及腰骶部。

能侧捏和松开拇指,手指有半随意的小范围伸展在坐位上,可屈膝90度以上,足可向后滑动。

足跟不离地的情况下踝可背屈。

5肌张力逐渐恢复有分离精细运动出现相对独立于协同运动的活动:①肩前屈30-90度时,前臂可旋前旋后②肘伸直时肩可外展90度③肘伸直,前臂中立位,上肢可举过头顶。

可做球状和圆柱状抓握,手指同时伸展,但不能单独伸展。

健腿站,病腿可先屈膝,后伸髋;伸膝下,踝可背屈。

6运动接近正常水平运动协调近于正常,手指指鼻无明显辨距不良,但速度比健侧慢(≦5秒)。

肌力和肌张力评定标准

肌力和肌张力评定标准

肌力和肌张力评定标准
4级:肌张力非常严重增加,被动活动几乎不可能;5级:肌张力极度增加,肌肉僵硬,关节完全不能活动。

肌力测定标准分为六个级别,第一级为肌肉无收缩,即完全瘫痪;第二级为肌肉有轻微收缩,但无法移动关节,接近完全瘫痪;第三级为能够移动关节,但不能对抗阻力,轻度瘫痪;第四级为能够对抗一定强度的阻力,接近正常;第五级为能够抵抗强大的阻力,正常。

肌张力分级评定标准采用改良Ashworth,共分为六个级别。

第一级为正常肌张力,第二级为肌张力略微增加,关节活动时出现最小阻力;第三级为肌张力明显增加,被动活动困难;第四级为肌张力非常严重增加,被动活动几乎不可能;第五级为肌张力极度增加,肌肉僵硬,关节完全不能活动。

【VIP专享】肌力及肌张力的评定

【VIP专享】肌力及肌张力的评定

肌力及肌张力的评定目前肌力评估方法大致分两种:手法肌力检查、器械肌力检查手法肌力检查目前有3种标准:Lovett分级、M.R.C.分级、Kendall 百分比器械肌力检查下又分:等长肌力测试、等张肌力检查、等速肌力测定。

一、肌力检查与评价肌力是指肌肉兴奋后收缩所产生的动力和张力,耐力则指维持一定时间收缩或多次反复收缩的能力。

决定肌力大小的因素有神经系统功能状态、肌肉的生理横断面、收缩前的肌肉长度和肌肉作用力臂长度,而耐力的大小则和可以取得的肌收缩的能量有关。

1、肌力检查的方法及评定:手法检查与MMT(Manual Muscle Testing)六级标准衡量。

这种检查方法为目前最常用,衡量标准已为各国学者所认可。

1、检查方法先嘱被检查者作主动运动,注意观察其运动的力量和幅度;然后检查者给予一定的阻力,让被检查者作对抗运动,以判断肌力是否正常。

依次检查各关节的运动力量,并注意两侧对比。

(1)上肢肌力:双上肢前平举、侧平举、后举检查看关节肌肉力量;屈肘、伸肘,检查肱二头肌、肱三肌力量;屈腕、伸腕,检查腕部肌力量;五指分开相对、并拢、屈曲、伸直,检查各指关节肌肉力量。

(2)下肢肌力:仰卧位直抬腿、大腿内收、外展,检查髋关节屈曲、内收、外展肌肉力量;仰卧位直抬腿及膝关节屈曲,检查伸髋及屈膝肌群力量;仰卧位双下肢伸直,踝关节跖屈、背屈、内翻、外翻,检查踝关节肌肉力量。

2、评定标准0级完全瘫痪,肌力完全丧失。

Ⅰ级可见到或触摸到肌肉轻微的收缩,但无肢体运动。

Ⅱ级肢体可在床上移动,但不能抬起。

Ⅲ级肢体能抬离床面,但不能对抗阻力。

Ⅳ级能作对抗阻力的运动,但肌力减弱。

Ⅴ级肌力正常二、肌张力检查与评价1、定义肌肉静止松弛状态下的紧张度称为肌张力。

肌张力是维持身本各种姿势以及正常运动的基础,并表现为多种形式。

如人在静卧休息时,身体各部肌肉所具有的张力称静止性肌张力。

躯体站立时,虽不见肌肉显著收缩,但躯体前后肌肉亦保持一定张力,以维持站立姿势和身体稳定,称为姿势性肌张力。

肌力与肌张力评定

肌力与肌张力评定

(5)适应症和禁忌症 适应症: ①失用性肌萎缩 ②肌源性肌萎缩 ③神经源性肌萎缩 ④关节源性肌萎缩
禁忌症: ①严重高血压 ②严重心脏疾病 ③ 局部炎症、急性扭伤 ④局部严重疼痛 ⑤骨折错位或未愈合、关节腔积液、关节
不稳或脱位
肌张力的评定
(一)肌张力的概念与肌肉的分类 (二)影响肌张力的因素 (三)评定的工具与检查方法
(6)中枢神经系统调动功能的协调性:使参 加工作的运动单位尽可能多地做到同步收缩;调 节更多的原动肌参加收缩;调节拮抗肌适当放松。
(7)年龄与性别:肌力在20岁之前随年龄增 加而增加,之后随着年龄的增加逐渐下降。男性 肌力比女性大,女性的肌力约为男性的2/3。
(二)评定的工具和方法
肌力评定常用来判断有无肌力低下及肌力低 下的范围与程度,发现导致肌力低下的原因,协 助进行神经肌肉损伤的定位诊断,为制定治疗、 康复训练计划提供依据,检验康复治疗的效果。 肌力评定根据使用器械与否,可分为手法肌力评 定和器械评定两大类。
(3)器械肌力测定
在肌力超过3级时,为了进一步作较细致的定 量评定,须用专门器械做肌力测试。
(4)注意事项
①体位情况:动作应标准化、方向正确,近 端肢体应固定于适当体位,防治替代动作。同时 注意减少受试者体位的变化;
②阻力情况:阻力大小根据个体与检查部位 而定,避免手法粗暴造成损伤;
③间隔时间:重复检查同一块肌肉的最大肌 力时,间隔2分钟;
(2)异常肌张力分类 肌张力减低(迟缓):肌张力低于正常
静息水平。
肌张力增高(痉挛):肌张力高于正常 静息水平。
肌张力障碍:肌张力损害,如齿轮样强 直和铅管样强直。
(二)影响肌张力的因素
1.体位影响:不良姿势和肢体放置位置可使肌张力 增高。

肌力和肌张力的评定 PPT

肌力和肌张力的评定 PPT

四、肌收缩的类型
等长收缩:静止、长度不变、肌力增加 等张收缩:动态、长度变化、张力不变
向心性收缩:主动肌收缩、肌纤维长度变 短,又 称向心性收缩 离心性收缩:拮抗肌收缩、肌纤维长度变长,又称离 心性收缩 等速收缩:角速度不变,阻力随着用力变化而变大
等长收缩 等张收缩
(二)肌力测定的方法
肌力补充分级法
分级的补充
A.2—3级可以用运动幅度来规定“+”或“—”
如:运动幅度达不到正常活动范围的一半,则用低一 级别并用“+”表示(2+)
运动幅度超过一半,但小于正常范围,则用高一级别 并用“—”表示(3-)
B.4—5级若抗阻中等偏弱,记为“4+” 若抗阻较正常稍弱,记为“5-”
上肢主要肌群徒手肌力检查
5. 中枢神经系统病损所致痉挛性瘫痪不宜作MMT, 老年人及有心血管病患者慎用某些测试。
6.检查前先用通俗语言解释,必要时示范。
肌力检查的禁忌证
关节不稳定 骨折未愈合而未作内固定 急性渗出性滑膜炎 严重疼痛 关节活动范围极度受限 急性扭伤 骨关节肿瘤等
目前,国际上普遍应用的肌力分级方法是1916年由 美国哈佛大学的矫形外科学教授Lovett(拉彼特) 提出来的,他将肌力检查分为6级(0级一5级)
病史采集 视诊 反射检查 被动运动检查 最常用 摆动检查 肌肉僵硬的检查 伸展性检查 姿势性肌张力的检查
触诊检查:肌容积、肌肉弹性
视诊 刻板样运动模式(异常协同)常表明存在肌张力
异常 不自主的波动化运动变化表明肌张力障碍 自发性运动的完全缺失则表明肌张力弛缓 反射检查 应特别注意检查患者是否存在腱反射亢进等现象 在进行深腱反射检查时,评定者可直接用指尖或

肌力肌张力分级标准

肌力肌张力分级标准

肌力肌张力分级标准肌力肌张力分级标准是指评估肌肉力量和肌张力的一种系统性标准,它在临床上被广泛应用于神经肌肉疾病的诊断和治疗过程中。

肌力和肌张力是评估患者神经肌肉功能的重要指标,通过对其进行分级评估可以帮助医生更准确地了解患者的病情,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以及评估治疗效果。

一、肌力分级标准。

1级,完全无力,无法收缩肌肉。

2级,轻微收缩,但无法抵抗外力。

3级,能够抵抗外力,但无法完成完整的肌肉运动。

4级,能够完成部分肌肉运动,但无法抵抗外力。

5级,肌肉力量正常,能够完成完整的肌肉运动。

以上是肌力分级标准的一般分类,对于不同的肌肉群和不同的身体部位,具体的分级标准可能会有所不同。

在临床实践中,医生需要根据具体情况对患者的肌力进行全面而细致的评估,以便更准确地了解患者的肌肉功能状态。

二、肌张力分级标准。

1级,完全松弛,没有肌张力。

1+级,轻微肌张力,但可以轻松被抑制。

2级,轻度肌张力,可以被抑制。

3级,中度肌张力,需要较大的外力才能抑制。

4级,重度肌张力,需要很大的外力才能抑制。

5级,极重度肌张力,无法被外力抑制。

肌张力分级标准是评估患者肌肉张力状态的重要依据,通过对患者肌张力的分级评估,可以帮助医生更准确地了解患者的肌张力状态,进而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和评估治疗效果。

在进行肌力和肌张力的分级评估时,医生需要结合患者的临床症状、病史以及相应的辅助检查结果进行综合分析,以便更准确地判断患者的肌肉功能状态。

同时,患者在接受肌力和肌张力分级评估时,也需要配合医生的检查,积极配合完成相应的动作和测试,以便医生能够得到准确的评估结果。

总之,肌力肌张力分级标准在临床上具有重要的意义,它可以帮助医生更准确地了解患者的肌肉功能状态,为患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重要依据。

因此,医生和患者都应该对肌力肌张力分级标准有所了解,并在临床实践中加以应用。

肌力肌张力分级标准流程

肌力肌张力分级标准流程

肌力肌张力分级标准流程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肌力肌张力分级标准流程是一种临床评估方法,用于评估患者的肌力和肌张力水平。

这种方法通过对患者进行一系列特定的测试和观察,以确定其肌肉的力量和紧张度。

这种评估方法对于诊断和治疗各种神经肌肉系统疾病非常重要。

下面我将详细介绍肌力肌张力分级标准流程的相关内容。

一、患者准备在进行肌力肌张力分级标准流程之前,首先要准备好患者。

患者应该穿着适当的衣服,让医生方便观察肌肉的形态和活动。

患者应该松弛自然地站在地面上,以便医生能够对其进行全面观察和检查。

二、测量肌力1. 肌力的评估通常从上肢开始,医生会让患者做一些特定的动作,如屈曲和伸展手臂,握拳等,以评估肌肉的力量。

医生会观察患者的动作是否协调,力量是否均匀,力量大小等。

3. 在进行肌力评估时,医生通常会使用一些工具辅助,如手持测力计或者手动力学测试仪,来准确测量肌肉的力量水平。

三、评估肌张力1. 在评估肌张力时,医生会检查患者的肌肉是否松弛和紧张,是否存在异常的抵抗感,是否有痉挛等。

医生会轻轻抓住患者的四肢并尝试passively 活动,以观察肌肉的反应。

四、分级标准根据对肌力和肌张力的评估结果,医生可以将患者的肌力和肌张力水平划分为不同的等级,常见的分级标准如下:1. 肌力分级标准- 等级0:没有观察到任何运动- 等级1:细微活动可观察到,但没有明显的关节活动- 等级2:能够完成关节活动,但无重力抗力- 等级3:能够抵抗重力,但无外界抵抗力- 等级4:能够抵抗外界轻微抵抗力- 等级5:能够抵抗外界最大的抵抗力2. 肌张力分级标准- 肌张力过高:肌肉呈现明显的抵抗感,很难passively 活动- 肌张力过低:肌肉呈现松弛,活动时没有抵抗感- 肌张力正常:肌肉呈现适当的弹性和抗性,无明显异常肌力肌张力分级标准流程是一种重要的评估方法,可以帮助医生准确评估患者的肌力和肌张力水平。

通过这种评估方法,医生可以更好地了解患者的病情,制定更合理的治疗方案。

神经系统查体(肢体肌力、肌张力检查)操作考试步骤-评分表格

神经系统查体(肢体肌力、肌张力检查)操作考试步骤-评分表格
肢体肌力、肌张力检查评分表
姓名科室得分
项目
检查内容与评分要点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分值
得分
考生站位被检者体位正确
5分
告知被检者取仰卧位,考生位于被检者前面或右侧;
5
体格检查
35分
肌力检查方法
嘱被检查者依次作上下肢各关节屈伸运动,同时检查者给予适当阻力,以发现肌力是否正常、减退或瘫痪;
5
肌力的分级
0级:无肌肉收缩活动;
4
1级:有肌肉收缩,无动作;
4
2级:可在床面移动,但不能抵抗重力;
4
3级:可以抵抗重力,但不能抵抗阻力;
4
4级:可以抵抗部分阻力,但不能抵抗全部阻力;
4
5级:正常肌力;
4
肌张力检查方法
在病人肌肉松弛时,医生的双手握住病人肢体,用不同的速度和幅度,反复作被动的伸屈和旋转运动,感到的轻度阻力就是这一肢体有关肌肉的张力。以同样方法进行各个肢体及关节的被动运动,并作两侧比较;
6
质量评价
10分
体检前、后能向被检者告知。
2
与被检者沟通时态度和蔼,体检中动作轻柔,能体现爱护被检者的意识。有体现关爱被检者的动作。
2
穿着(工作服)整洁,仪表举止大方,语言文明,体检认真细致,表现出良好的职业素质
2
操作流程熟练
2
动作敏捷、迅速、连贯、正确
2
评委签名

肌力和肌张力等级的评估标准-肌力等级的评估标准

肌力和肌张力等级的评估标准-肌力等级的评估标准

肌力和肌张力等级的评估标准-肌力等级
的评估标准
介绍
本文档旨在介绍肌力和肌张力等级的评估标准,重点放在肌力等级的评估标准上。

肌力评估标准
肌力是指肌肉产生力量的能力,是评估一个人肌肉功能的重要指标之一。

肌力的评估标准通常采用可参考的量表或等级来衡量。

以下是常用的肌力评估等级标准:
1. 等级0:无肌肉收缩。

肌肉无法产生任何力量。

2. 等级1:肌肉有轻微收缩,但无法产生活动。

3. 等级2:肌肉能产生活动,并完成部分关节运动。

4. 等级3:肌肉能产生完整的运动,但无法克服重力。

5. 等级4:肌肉能产生完整的运动,并能够克服部分重力。

6. 等级5:肌肉能产生完整的运动,并能够克服重力。

结论
通过使用肌力评估等级标准,可以量化评估一个人的肌力功能,并为制定适当的康复计划和治疗方案提供指导。

了解肌力等级的评
估标准对于康复医学领域的专业人员和研究人员来说非常重要。

以上是对肌力等级的评估标准的简要介绍,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

---
*注意:本文档仅提供肌力评估等级标准的概述,具体评估方
法和应用请参考相关专业文献和指导。

*。

肌力肌张力分级标准

肌力肌张力分级标准

肌力肌张力分级标准肌力和肌张力是评估患者肌肉功能和神经系统状况的重要指标。

肌力是指肌肉收缩产生的力量,而肌张力是指肌肉的张力和弹性。

肌力和肌张力的分级标准对于临床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详细介绍肌力肌张力分级标准及其临床应用。

一、肌力分级标准。

1级,无肌肉收缩,即完全无力。

2级,有肌肉收缩,但无法克服重力。

3级,能够克服重力,但无法对抗轻阻力。

4级,能够对抗轻阻力,但无法对抗中等阻力。

5级,能够对抗中等阻力,即正常肌力。

二、肌张力分级标准。

1级,肌张力明显减低,肌肉松弛。

2级,肌张力轻度减低,肌肉轻度松弛。

3级,肌张力正常。

4级,肌张力轻度增高,肌肉轻度紧张。

5级,肌张力明显增高,肌肉明显紧张。

三、肌力肌张力分级标准的临床应用。

1. 评估神经肌肉疾病,通过肌力和肌张力的分级,可以帮助医生判断患者是否存在神经肌肉疾病,如肌萎缩侧索硬化症、脊髓灰质炎等。

2. 制定康复训练方案,根据患者的肌力和肌张力分级,医生可以制定针对性的康复训练方案,帮助患者恢复肌肉功能。

3. 评估手术效果,术前和术后通过肌力和肌张力的分级,可以评估手术的效果,帮助医生调整治疗方案。

4. 指导药物治疗,某些神经肌肉疾病需要药物治疗,肌力和肌张力的分级可以帮助医生选择合适的药物和剂量。

5. 评估肌肉损伤,在运动损伤或外伤后,通过肌力和肌张力的分级可以评估肌肉受损程度,指导治疗和康复训练。

综上所述,肌力肌张力分级标准是临床评估肌肉功能和神经系统状况的重要工具,对于诊断、治疗和康复具有重要意义。

医务人员应当熟练掌握肌力肌张力分级标准,合理运用于临床实践,为患者提供更精准的诊断和治疗方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及生物反馈疗法。
肌力为1-2级时,选用功能性电剌激、肌
电生物反馈、助力运动。
肌力为3级时,可以进行抗重力状态下的
抗阻运动,此时施加阻力应由小渐大。
肌力为4级时选用抗阻运动
训练目标为增强肌力,所施加阻力或负荷
相对较大,运动重复次数相对较少,使肌肉 较快产生疲劳。
肌力测定的禁忌证
1 严重疼痛、 2 关节活动极度受限、 3 严重的关节积液或滑膜炎、 4 软组织损伤后刚刚愈合、 5 骨关节不稳定、 6 关节急性扭伤疼痛、关节活动受限
运动疗法
exercise therapy
Therapeutic Exercise
治疗性锻炼
运动的基本类型
按肌肉收缩的形式分为: 等张收缩(向心性、离心性) 等长收缩
50
4 良好 力运动
5 正常 力运动
能抗重力,抗一定阻
75 能抗重力,抗充分阻
100
肌力评定(MMT)检查
《康复医学理论与实践》中详细分级: 5 能对抗的阻力与正常相应肌肉的相同,且能作全范围的活动 5- 能对抗的阻力与5级相同,但活动范围小于100%而大于50% 4+ 在活动的初、中期能对抗的阻力与4级相同,但在末期能对抗5级的阻 力 4 能对抗阻力,但其大小达不到5级的水平 4- 能对抗的阻力与4级相同,但活动范围小于100%而大于50% 3+ 能抗重力作全关节活动范围的活动,并能在运动末期对抗一定的阻力 3 能抗重力运动,且能完成100%的范围,但不能对抗任何阻力 3- 能作抗重力运动,但活动范围小于100%而大于50% 2+ 能抗重力运动,但活动范围小于50% 2 不能抗重力,但在消除重力影响后能作全关节活动范围的活动 2- 即使在消除重力影响下能活动,但活动范围小于100%而大于50% 1 触诊能发现有肌肉收缩,但不能引起任何关节活动 0 无任何肌肉收缩迹象
等机能能力统称为身体素质。
身体素质是人体为适应运动的需要所储存的身体能力要素。身体素质是人体肌肉活动基 本能力的表现。身体素质的发展水平不仅取决于肌肉本身的结构和功能特点,而且还与 肌肉工作时的能量供应、内脏器官的机能以及神经调节能力有关。更确切地讲,身体素 质是人体各器官系统的功能在肌肉工作中的综合反映。 良好的身体素质是掌握运动技能、提高运动成绩以及进行其他特殊专业训练的基础。没 有良好的身体素质,就不能形成完善和高难度的运动技能。因此,在运动训练中都十分 重视身体素质的训练与提高。
手法肌力检查
肌力分级
6级(0级~5级) 3级以下不抗重力 3级抗重力 3级以上抗阻力
手法肌力检查的分级标准
0零
无可测知的肌肉收缩 0
▪ 级别1 名 微称缩
有轻测试微结收果 缩,但不能 肌力 %
引起关节运动
10
2差
在减重状态下能作关
节全范围运动
25
3可
能抗重力作关节全范
围运ontraction
按完成动作时 主动用力程度分为:
被动运动 passive movement 助力运动 Assistive movement 主动运动 Active movement 抗阻运动 Resistive movement
肌力为0级时,选用被运动,功能性电剌激
等张收缩 Isotonic contraction
是指肌肉收缩时肌张力基本不变,但肌长度 发生变化,产生关节运动。
向心性收缩时肌起点与止点之间距离缩短 离心性收缩时肌起点与止点之间距离延长
等长收缩 Isometric contraction
是指肌肉收缩时肌起点与止点之间的 距离无变化,也不产生关节运动,但 肌张力明显增高。
肌力测定
肌力是指肌肉随意收缩时所产生的 最大力量(生理机制)。 肌力测定是测定受试者在主动 运动时肌肉或肌群的力量,以评 定肌肉的一种状态。
肌力测定目的
1 评价各种原因引起的肌肉功能损害 的范围及程度,
2 评定康复治疗的疗效. 3 判断有无肌力低下及肌力低下的范 围程度; 4 发现导致肌力低下的原因; 5 为制定治疗,训练计划提供依据, 检验治疗,训练的效果。
运动控制成份包括Rom、肌力、平衡能力、 完善的姿式、位置、速度,各种方式的协调 能力。
这些因素影响整个动作完成的过程。
力量素质
肌肉力量是绝大多数运动形式的基础。
肌肉力量可表现为绝对力量、相对力量、肌肉爆发力和肌肉耐力 等几种形式。 绝对肌力是指肌肉做最大收缩时所能产生的张力,通常用肌肉收 缩时所能克服的最大阻力负荷来表示。 相对肌力又叫比肌力,是指肌肉单位生理横断面积(常以1平方厘 米为单位)肌纤维做最大收缩时所能产生的肌张力。 肌肉爆发力是指肌肉在最短时间收缩时所能产生的最大张力,通 常用肌肉单位时间的做功量来表示。 肌肉耐力是指肌肉长时间收缩的能力,常用肌肉克服某一固定负 荷的最多次数(动力性运动)或最长时间(静力性运动)来表示。
运动控制障碍: 指具有一定的肌力和运动条件,但是无法
控制动作的精确性和靶向性的临床现象。上运动神经元病变往 往导致下运动神经元失控(过度兴奋或易化),由于肌肉痉挛 或过度活跃、肌肉/关节挛缩、肌肉无力或麻痹、骨关节畸形, 致使运动功能失衡,或运动控制障碍,影响患者活动。
运动控制成份(components of Motor control):
肌力和肌张力评定
运动系统
中枢神经支配系统 骨骼肌肉支撑效应系统 心肺功能保障系统
“运动控制”是2008康复关键词
运动控制: 指肢体精确完成特定活动的能力。在狭义指上运
动神经元体系对肢体运动的协调控制,涉及大脑皮质、小脑、 脑干网状结构、前庭等。广义还包括下运动神经元病变、骨关 节病变和神经-肌肉病变的参与。运动控制的基本要素包括力量、 速度、精确和稳定。
通常所说的肌肉力量主要是指绝对肌力,它是上述各种肌力形式
的基础。
人的日常生活、生产劳动和体育运动等,都是在神经系统支配下所实现的不同形式的肌 肉活动。 这些活动的基本能力可以表现在很多方面,如肌肉收缩力量的大小、收缩速度的快慢、 持续时间的长短、关节活动范围的大小以及动作是否灵敏和协调等。
通常人们把人体在肌肉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力量、速度、耐力、灵敏及柔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