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作为生物的社会》教案.doc
教案设计:《作为生物的社会》
教案设计:《作为生物的社会》教案内容:一、课程概述本课程旨在帮助学生理解社会作为一个生物体系的概念。
通过研究社会结构、社会关系以及社会发展的生物学基础,学生将能够深入了解社会与生物之间的密切联系。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社会结构和社会关系的生物学基础。
2. 培养学生分析社会现象时,能够从生物角度进行思考。
3. 帮助学生理解社会发展的生物学规律。
三、教学内容1. 社会结构的社会生物学基础社会等级制度的生物学解释亲缘关系与社会结构的关系2. 社会关系的社会生物学基础社会行为的生物学机制社会冲突与合作的生物学基础3. 社会发展的生物学规律社会演化的生物学机制社会发展的生物学限制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社会生物学的相关概念和理论。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的社会现象,引导学生从生物角度进行思考。
3.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与交流能力。
五、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评估学生在讨论、提问等方面的积极性。
2. 小组讨论报告:评估学生在讨论中的表现以及提出的观点。
3.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对课堂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教案设计:《作为生物的社会》六、教学内容(续)4. 社会生物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社会政策制定中的生物学因素社会问题的生物学解决方案七、教学活动1.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析现实生活中的社会问题,从生物学角度提出解决方案。
2. 案例研究:挑选具体案例,让学生了解社会生物学在实际应用中的作用。
八、教学内容(续)5. 社会生物学与人类未来发展生物学视角下的社会发展预测生物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潜在应用九、教学策略1. 预测与展望:让学生从生物学角度预测社会未来的发展趋势。
2. 技术应用探讨:探讨生物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潜在应用,激发学生对未来的思考。
十、教学总结与展望1. 课程回顾:总结本课程所学的社会生物学概念、理论和应用。
2. 学生反馈:听取学生对课程的意见和建议,以期提高教学质量。
3. 未来学习建议:为学生提供关于社会生物学进一步学习的建议和资源。
作为生物的社会教案
《作为生物的社会-经典教案》第一章:引言1.1 课程背景本课程旨在帮助学生了解社会作为一个生物体系的运作机制,通过分析社会结构、文化、经济等方面,使学生能够从生物学的角度认识和理解社会现象。
1.2 教学目标理解社会是一个生物体系的观念。
掌握社会学与生物学的交叉研究方法。
分析社会现象背后的生物学因素。
1.3 教学方法讲座:讲解社会生物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
小组讨论:分析具体的社会现象,探讨生物学因素的作用。
案例分析:引导学生从生物学角度审视社会问题。
第二章:社会生物学的理论基础2.1 社会达尔文主义了解社会达尔文主义的基本观念。
分析社会达尔文主义在历史中的应用和影响。
2.2 进化心理学掌握进化心理学的基本理论。
探讨进化心理学在解释社会现象中的应用。
2.3 社会遗传学理解社会遗传学的研究方法和成果。
分析社会遗传学对社会生物学发展的贡献。
第三章:社会结构与生物学3.1 种群生态学学习种群生态学的基本概念。
分析种群生态学在社会结构研究中的应用。
3.2 社会网络了解社会网络的基本特征。
探讨社会网络形成的生物学机制。
3.3 社会阶层与生物学掌握社会阶层的概念。
分析社会阶层形成的生物学因素。
第四章:文化与生物学4.1 文化传承的生物学基础探讨文化传承的生物学机制。
分析文化传承对生物进化的影响。
4.2 文化差异与生物学理解文化差异的生物学根源。
探讨文化差异对社会和谐的启示。
4.3 文化演变与生物学学习文化演变的基本规律。
分析文化演变过程中的生物学因素。
第五章:社会经济现象与生物学5.1 经济增长与生物学掌握经济增长的生物学机制。
分析生物学因素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5.2 贫富差距与生物学理解贫富差距的生物学原因。
探讨减少贫富差距的生物学途径。
5.3 资源分配与生物学学习资源分配的生物学原则。
分析生物学因素对资源分配的影响。
第六章:社会生物学与人类行为6.1 人类行为的基本生物学原理探讨人类行为背后的生物学机制。
分析生物学因素对人类行为的影响。
作为生物的社会教案
人类的生活离不开其他生物,如食物、药物、空气净化等。
生物与社会的互动关系
共生关系
生物与人类社会之间存在共生关系,如城市绿化、动物驯化等。
相互依存
生物的生存和发展依赖于社会环境,同时社会的发展也离不开生物的贡献和影响。
06 课程总结与展望
本课程的主要内容回顾
生物学基础知识
介绍了生物的基本特征、分类、生态 系统和生物多样性等方面的内容。
社会对生物的塑造
群体行为
社会环境对生物的行为产生显著影响 ,使生物表现出群体行为,如蜜蜂的 舞蹈、猴子的社交行为等。
适应性进化
在社会环境中,生物通过适应和进化 ,发展出与群体相关的特征和行为, 如人类的语言、文化和社会结构。
生物对社会的影响
生态平衡
生物在维持生态平衡中起着重要作用,如植物的光合作用、动物的分解作用等。
生物体的行为和生存策略与社会现象 有许多相似之处,如竞争、合作、交 流等。
课程目标与内容概述
课程目标
通过学习本课程,学生将了解生物的社会行为和特征,理解 生物与环境、生物与生物之间的关系,掌握相关概念和理论 。
内容概述
本课程将介绍生物的社会行为、群居生活、合作与竞争、交 流与沟通等方面的知识,同时结合实例和实验,让学生深入 理解生物的社会性。
学生分组进行讨论和案例分析 ,以提高团队合作和问题解决 能力。
课程论文撰写
学生需撰写一篇关于生物社会 性研究的课程论文,要求有明
确的论点、论据和结论。
THANKS 感谢观看
作为生物的社会教案
汇报人:
202X-01-08
• 课程导入 • 作为生物的社会概述 • 生物的社会行为 • 生物的社会结构 • 生物的社会影响 • 课程总结与展望
作为生物的社会教案
《作为生物的社会-经典教案》第一章:引言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本课程的主题和目的。
引导学生思考生物与社会之间的关系。
1.2 教学内容介绍课程的背景和意义。
探讨生物与社会之间的相互作用。
1.3 教学方法采用讨论和小组合作的方式,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参与。
利用案例研究和实例,帮助学生理解生物与社会之间的关系。
1.4 教学评估观察学生的参与程度和思考过程。
收集学生的讨论成果和案例研究分析。
第二章: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2.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生物多样性的概念和重要性。
引导学生思考生物多样性对社会的价值。
2.2 教学内容介绍生物多样性的定义和内涵。
探讨生物多样性对生态系统的功能和作用。
2.3 教学方法利用图片和视频,展示生物多样性的实例。
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理解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
2.4 教学评估观察学生的参与程度和理解程度。
收集学生的讨论成果和思考笔记。
第三章:生物与人类社会的关系3.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生物与人类社会之间的相互关系。
引导学生思考生物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3.2 教学内容探讨生物与人类社会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
分析生物对人类社会的影响,包括食物、药物、能源等方面。
3.3 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生物与人类社会关系的理解。
利用实例和案例,展示生物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3.4 教学评估观察学生的参与程度和讨论成果。
收集学生的案例分析和思考笔记。
第四章:生物伦理和可持续发展4.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生物伦理的概念和重要性。
引导学生思考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和生物伦理的实践。
4.2 教学内容介绍生物伦理的基本原则和价值观。
探讨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和生物伦理在其中的应用。
4.3 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生物伦理和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利用案例研究,分析生物伦理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4.4 教学评估观察学生的参与程度和讨论成果。
收集学生的案例分析和思考笔记。
第五章:生物保护和社会责任5.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生物保护的重要性和意义。
《作为生物的社会》教案
《作为生物的社会》教案第一章:引言1.1 课程介绍本课程旨在帮助学生了解社会作为生物的一种存在,探讨社会与生物之间的关系,以及社会发展的生物学基础。
1.2 教学目标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将能够:理解社会与生物之间的联系;掌握社会发展的生物学基础;激发对课程的兴趣和好奇心。
1.3 教学内容社会与生物的关系;社会发展的生物学基础;课程概述。
1.4 教学方法讲授;小组讨论;问题解答。
第二章:社会与生物的联系2.1 课程内容本章将探讨社会与生物之间的联系,包括社会行为的生物学基础,社会结构与生物进化的关系等。
2.2 教学目标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将能够:描述社会行为的生物学基础;分析社会结构与生物进化的关系;理解社会与生物之间的相互作用。
2.3 教学方法讲授;实例分析;小组讨论。
第三章:社会发展的生物学基础3.1 课程内容本章将介绍社会发展的生物学基础,包括社会行为的进化,社会结构的生物学基础等。
3.2 教学目标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将能够:解释社会行为的进化;探讨社会结构的生物学基础;理解社会发展与生物进化的关系。
3.3 教学方法讲授;实例分析;小组讨论。
第四章:社会生物学的研究方法4.1 课程内容本章将介绍社会生物学的研究方法,包括观察法,实验法,模拟法等。
4.2 教学目标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将能够:描述社会生物学的研究方法;分析不同研究方法的优缺点;选择合适的研究方法。
4.3 教学方法讲授;实例分析;小组讨论。
第五章:社会生物学案例研究5.1 课程内容本章将通过具体的案例研究,让学生深入了解社会生物学的应用,包括人类社会,动物社会等。
5.2 教学目标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将能够:分析社会生物学的实际应用;理解不同社会生物学的特点;评价社会生物学的意义和局限性。
5.3 教学方法讲授;实例分析;小组讨论。
第六章:社会行为的生物学解释6.1 课程内容本章将探讨社会行为的生物学解释,包括社会行为的进化优势,社会行为与激素水平的关系,以及社会行为的学习和模仿机制。
作为生物的社会教案
作为生物的社会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社会行为的特征和意义。
2. 培养学生对生物社会行为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3. 引导学生认识生物社会行为对个体和种群的影响。
二、教学内容1. 社会行为的定义和特征2. 社会行为的意义3. 生物社会行为的观察和分析方法4. 生物社会行为对个体和种群的影响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社会行为的特征和意义,生物社会行为的观察和分析方法。
2. 教学难点:社会行为对个体和种群的影响。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社会行为的定义、特征和意义。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生物的社会行为实例。
3. 小组讨论法:引导学生探讨社会行为对个体和种群的影响。
五、教学准备1. 教材或教参:《生物学》相关章节。
2. 投影仪或白板:用于展示案例和重点内容。
3. 生物社会行为的实例材料:用于分析和讨论。
教案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社会行为?举例说明。
2. 学生分享实例,教师总结社会行为的特征。
二、讲解社会行为的特征和意义(10分钟)1. 讲解社会行为的定义。
2. 阐述社会行为的特征:合作、竞争、交流、分工等。
3. 解释社会行为的意义:对个体和种群的影响。
三、分析生物社会行为实例(15分钟)1. 展示生物社会行为的实例材料。
2. 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实例中的社会行为。
3. 学生分享观察结果,教师总结。
四、小组讨论:社会行为对个体和种群的影响(20分钟)1. 引导学生分小组讨论社会行为对个体和种群的影响。
2. 每组分享讨论成果,教师总结。
五、课堂小结(5分钟)1. 回顾本节课学习的Social Behavior 的特征和意义。
2. 强调社会行为在生物学中的重要性。
六、作业布置1. 请学生选择一个生物社会行为的实例,分析其特征和意义。
七、教学反思(教师)1. 学生对Social Behavior 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2. 学生参与课堂讨论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 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的适用性。
作为生物的社会教学教案
作为生物的社会教学教案第一章:生物与环境的关系1.1 教学目标了解生物与环境的相互作用关系掌握生物适应环境与影响环境的方式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分析能力1.2 教学内容生物与环境的定义和关系生物适应环境的实例分析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1.3 教学活动观察身边的生物与环境现象分组讨论生物适应环境的方式举例说明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1.4 教学评估学生观察记录和讨论参与度学生举例说明的准确性和深度第二章:生物的多样性与保护2.1 教学目标理解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掌握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方法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2.2 教学内容生物多样性的概念和价值生物多样性的威胁因素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措施2.3 教学活动学生进行生物多样性调查观看相关视频资料讨论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方法2.4 教学评估学生的调查报告和数据分析学生对保护措施的理解和提出的新想法第三章:生物伦理与人类行为3.1 教学目标理解生物伦理的概念和重要性分析生物伦理与人类行为的关系培养学生的道德判断能力3.2 教学内容生物伦理的定义和原则生物伦理与人类行为的关联生物伦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3.3 教学活动学生进行生物伦理案例分析分组讨论生物伦理问题角色扮演模拟生物伦理决策3.4 教学评估学生的案例分析和讨论参与度学生对角色扮演的投入和决策能力第四章:生物技术与社会4.1 教学目标了解生物技术的定义和应用分析生物技术对社会的影响培养学生的科技意识4.2 教学内容生物技术的定义和分类生物技术的应用实例生物技术对社会的影响和争议4.3 教学活动学生进行生物技术应用的调查观看相关纪录片或视频资料分组讨论生物技术的利与弊4.4 教学评估学生的调查报告和数据分析学生对生物技术利与弊的深入理解第五章:生物与健康的关系5.1 教学目标理解生物与健康的相互关系掌握维护生物健康的途径培养学生的健康意识5.2 教学内容生物与健康的概念和关系生物健康的维护方法生物健康问题的社会影响5.3 教学活动学生进行生物健康问题的调查观看相关视频资料分组讨论维护生物健康的途径5.4 教学评估学生的调查报告和数据分析学生对维护生物健康的方法和建议第六章:生物与经济的关系6.1 教学目标理解生物资源的经济价值分析生物产业对经济发展的贡献培养学生对生物经济学的认识6.2 教学内容生物资源的经济价值生物产业的分类和发展生物经济学的基本原理6.3 教学活动学生进行生物资源调查观看相关纪录片或视频资料分组讨论生物产业的发展前景6.4 教学评估学生的调查报告和数据分析学生对生物产业发展前景的见解第七章:生物与文化的关系7.1 教学目标理解生物与文化之间的联系分析生物对文化的影响和贡献培养学生对生物文化的认识7.2 教学内容生物与文化的定义和关系生物对文化的影响案例分析生物文化的保护与传承7.3 教学活动学生进行生物文化案例研究观看相关视频资料分组讨论生物文化的保护与传承方法7.4 教学评估学生的案例研究和分析学生对生物文化保护与传承的建议第八章:生物与法律的关系8.1 教学目标理解生物法律的概念和重要性分析生物法律对社会的规范作用培养学生对生物法律的认识8.2 教学内容生物法律的基本概念和内容生物法律案例分析生物法律对社会的影响8.3 教学活动学生进行生物法律案例研究观看相关纪录片或视频资料分组讨论生物法律的规范作用8.4 教学评估学生的案例研究和分析学生对生物法律的理解和见解第九章:生物与全球化的关系9.1 教学目标理解生物与全球化的相互作用分析生物全球化对社会的影响培养学生对生物全球化的认识9.2 教学内容生物全球化的概念和特点生物全球化案例分析生物全球化对社会的影响9.3 教学活动学生进行生物全球化案例研究观看相关纪录片或视频资料分组讨论生物全球化的影响9.4 教学评估学生的案例研究和分析学生对生物全球化的见解和理解第十章:生物与未来的探索10.1 教学目标激发学生对生物科学的好奇心引导学生思考生物科学的未来方向培养学生对生物科学的探索精神10.2 教学内容生物科学的最新发展生物科学的未来探索方向学生自己的生物科学项目设想10.3 教学活动学生进行生物科学项目设想观看相关纪录片或视频资料分组讨论生物科学的未来方向10.4 教学评估学生的项目设想和创新性学生对生物科学未来方向的思考深度重点和难点解析:一、生物与环境的相互作用关系:理解生物如何适应环境以及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是教学的重点。
高三语文教案:作为生物的社会3篇
高三语文教案:作为生物的社会高三语文教案:作为生物的社会精选3篇(一)教案名称:作为生物的社会教学内容:通过学习《作为生物的社会》这篇散文,让学生了解人类社会与其他生物社会的相似与不同之处,培养学生对于人类与自然的关系的思考和探究能力。
教学目标:1. 了解人类社会与其他生物社会的相似与不同之处;2. 培养学生对于人类与自然关系的思考和探究能力;3.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教学重点:1. 学习理解散文《作为生物的社会》的主要内容和中心思想;2. 探讨人类与自然的关系以及人类社会与其他生物社会之间的相似与不同。
教学难点:1. 培养学生对于人类与自然关系的思考和探究能力;2.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教学准备:1. 散文《作为生物的社会》的课文,复印件或电子版;2. 教学课件;3. 学生阅读笔记和讨论准备。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引导学生思考以下问题:1. 你觉得人类与其他生物之间有什么相似之处?有什么不同之处?2. 人类社会与其他生物社会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二、阅读散文《作为生物的社会》(15分钟)1. 让学生阅读散文《作为生物的社会》,并提示他们留意作者对于人类与其他生物社会的描述和思考。
2. 学生阅读完毕后,请两三名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分享他们的理解和观点。
三、全班讨论(15分钟)1. 邀请几个小组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逐一总结他们提到的相似和不同之处。
2. 引导学生探讨以下问题:a. 人类社会与其他生物社会之间的相似与不同之处有哪些?为什么会出现这些相似和不同之处?b. 人类社会与自然的关系是怎样的?人类是否应该更加尊重自然?c. 你认为作者想通过这篇散文表达什么?四、拓展延伸(10分钟)1. 邀请学生思考,并与全班分享他们对于人类与自然关系的思考和探究。
2. 引导学生思考人类社会应该如何处理与自然环境的关系,保护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平衡。
五、小结(5分钟)总结本节课学到的内容:1. 了解人类社会与其他生物社会的相似与不同之处;2. 学习散文《作为生物的社会》的主要内容和中心思想;3. 探讨人类与自然的关系以及人类社会与其他生物社会之间的相似与不同。
2024最新-作为生物的社会 《作为生物的社会》教案3篇
作为生物的社会《作为生物的社会》教案3篇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时常会需要准备好教案,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
那么什么样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下面是牛牛范文勤劳的编辑为大家收集的《作为生物的社会》教案3篇,仅供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启发。
作为生物的社会篇一【教学目标】一、知识教育目标1.引导学生了解作者的主要观点;2.了解本文所涉及的生物学知识。
二、能力培养目标1.引导学生通过对本文一些重点问题的讨论提高探究能力;2.通过观看生物资料片、观察一些昆虫的社会行为等活动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
三、德育渗透目标通过本文的学习,激发学生对大自然、对生物学的热爱之情。
四、美育渗透目标引导学生体会本文幽默风趣的语言风格,品味优秀科普作家的文字魅力。
【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重点:1.引导学生了解作者的主要观点;2.了解本文所涉及的生物学知识。
难点:1.引导学生通过对本文一些重点问题的讨论提高探究能力;2.通过观看生物资料片、观察一些昆虫的社会行为等活动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步骤】一、明确目标1.引导学生了解作者的主要观点;2.了解本文所涉及的生物学知识。
3.引导学生通过对本文一些重点问题的讨论提高探究能力;二、整体感知1.导入新课同学们《细胞生命的礼赞》是一个医学家、生物学家关于生命、人生、社会乃至宇宙的思考。
思想博大而深邃,信息庞杂而新奇,批评文明,嘲弄愚见,开阔眼界、激发思索。
而其文笔又少见的优美、清新、幽默、含蓄,无愧当今科学散文中的大家手笔。
无怪乎自1974年出版后,立即引起美国读书界和评论界的巨大反响和热烈欢呼,获得当年美国国家图书奖,此后18年来由好几家出版社印了二十多版,至今畅行不衰!年过花甲的刘易斯#8226;托马斯的名字因这一本小书而家喻户晓,有口皆碑,以至于在他接连抛出后两本书时,书商都不用再作广告,只喊声"《细胞生命的礼赞》一书作者刘易斯#8226;托马斯的新著"就够了。
作为生物的社会教案
“作为生物的社会”教案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生物的基本特征及其在社会中的重要性。
2.培养学生运用生物学知识解释社会现象的能力。
3.激发学生对生物学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教学重点:1.生物的基本特征。
2.生物与社会的关系。
教学难点:1.如何将生物学知识应用于社会现象的解释。
2.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教学准备:1.教材、课件、视频资料。
2.学生分组,每组选定一个社会现象进行探讨。
教学过程:一、导入1.老师出示一张生物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这是什么生物?它有什么特征?二、自主学习1.学生阅读教材,了解生物的基本特征。
2.学生分组讨论:生物与社会有什么关系?三、课堂讲解1.老师讲解生物的基本特征,如生长、繁殖、新陈代谢等。
2.老师举例讲解生物与社会的关系,如粮食生产、生态环境保护等。
四、案例分析1.老师展示一个社会现象案例,如“为什么禁止焚烧秸秆?”2.学生分组讨论,运用生物学知识解释这个现象。
五、实践操作1.学生分组选定一个社会现象,如“为什么需要绿化城市?”2.各组运用生物学知识,设计一个解决方案。
六、课堂小结2.老师强调生物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价值。
七、课后作业2.家长签字确认,督促孩子完成作业。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观察生物图片、自主学习、案例分析、实践操作等环节,让学生了解了生物的基本特征和生物与社会的关系。
在课堂讲解和案例分析环节,老师注重启发学生思维,培养学生运用生物学知识解释社会现象的能力。
在实践操作环节,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创新思维,设计出可行的解决方案。
整节课氛围活跃,学生参与度高,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一、生物的基本特征1.生长:生物体在生命周期内不断增大体积、体重和生理功能的过程。
2.繁殖:生物体产生后代,保持物种延续的过程。
3.新陈代谢:生物体在生命周期内不断进行物质和能量交换的过程。
二、生物与社会的关系1.粮食生产:生物学知识在粮食生产中的应用,如育种、施肥、病虫害防治等。
《作为生物的社会》教案
《作为生物的社会》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生物社会的基本概念,认识生物社会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对生物社会问题的关注和解决能力。
3. 提高学生对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1. 生物社会的定义和特征2. 生物社会中的种群和群落3. 生物社会与生态系统的相互作用4. 生物社会中的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平衡5. 生物社会与人类社会的关系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生物社会的基本概念、特征和原理。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的生物社会案例,引导学生思考和解决问题。
3.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生物社会问题,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4. 实践活动法:组织学生进行户外考察或实验,增强对生物社会的直观认识。
四、教学准备1. 教案、教材和相关参考资料。
2. 投影仪、幻灯片或教学课件。
3. 生物社会案例素材和图片。
4. 户外考察或实验所需器材和工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引入生物社会的概念,激发学生对生物社会的兴趣。
2. 讲解:讲解生物社会的基本概念、特征和原理,引导学生理解生物社会的内涵。
3. 案例分析:分析具体的生物社会案例,让学生了解生物社会问题的实际意义。
4.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生物社会问题,培养学生的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5. 实践活动:组织学生进行户外考察或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和观察生物社会现象。
6. 总结:回顾和总结教学内容,强化学生对生物社会的认识和理解。
7. 作业布置:布置相关的作业,巩固学生对生物社会的知识点。
六、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评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情况,评估学生对生物社会的理解和兴趣。
2. 作业评估:评估学生完成作业的情况,检查学生对生物社会知识点的掌握程度。
七、教学拓展1. 组织学生参观自然保护区或生态环境教育基地,加深对生物多样性和生物社会的认识。
2. 开展生物社会主题的研究性学习项目,培养学生的研究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3. 邀请专家学者进行专题讲座,拓宽学生对生物社会相关领域的视野。
作为生物的社会教案
作为生物的社会教案第一章:生物与社会的关系1.1 学习目标:了解生物与社会的相互关系。
理解生物对社会的影响。
1.2 教学内容:生物与社会的定义和概述。
生物对社会的影响,包括生态系统的服务、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等。
社会对生物的影响,包括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等。
1.3 教学活动:引入生物与社会的概念,引导学生思考两者之间的关系。
通过案例分析,讨论生物对社会的影响,例如森林砍伐对气候的影响。
组织小组讨论,探讨社会对生物的影响,例如环保措施对生物多样性的保护。
第二章: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2.1 学习目标:了解生物多样性的定义和重要性。
理解生物多样性的价值。
2.2 教学内容:生物多样性的定义和概述。
生物多样性的价值,包括生态、经济和社会价值。
生物多样性的威胁和保护措施。
2.3 教学活动:引入生物多样性的概念,引导学生了解其重要性。
通过图片和视频资料,展示生物多样性的价值。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措施。
第三章:生态系统服务3.1 学习目标:了解生态系统服务的定义和重要性。
理解生态系统服务对社会的贡献。
3.2 教学内容:生态系统服务的定义和概述。
生态系统服务对社会的贡献,包括食物、水源保护、气候调节等。
生态系统服务的威胁和保护措施。
3.3 教学活动:引入生态系统服务的概念,引导学生了解其重要性。
通过案例分析,讨论生态系统服务对社会的贡献。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生态系统服务的保护措施。
第四章: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4.1 学习目标:了解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和目标。
理解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对生物和社会的重要性。
4.2 教学内容: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定义和概述。
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对生物和社会的重要性。
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实践措施。
4.3 教学活动:引入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引导学生了解其重要性。
通过案例分析,讨论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对生物和社会的影响。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实践措施。
《作为生物的社会》教案设计
《作为生物的社会》教案设计第一章:引言1.1 课程背景本课程旨在帮助学生了解和认识到人类社会与生物之间的关系,探讨生物如何影响社会,以及社会如何反过来影响生物。
通过学习,学生将能够更好地理解生态环境的重要性,提高自身的环保意识。
1.2 教学目标了解生物与社会之间的相互关系。
掌握生物对社会的影响,以及社会对生物的反作用。
提高环保意识,关注生态环境的保护。
1.3 教学内容生物与社会的关系概述。
生物对社会的影响案例分析。
社会对生物的反作用案例分析。
环保意识的培养。
1.4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生物与社会关系的理论知识。
案例分析法:分析生物对社会的影响和社会对生物的反作用。
讨论法:引导学生关注环保,提高环保意识。
第二章:生物对社会的影响2.1 教学目标了解生物如何影响社会。
掌握生物影响社会的案例。
2.2 教学内容生物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生物对经济的影响。
生物对环境的影响。
2.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生物对社会的影响。
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的生物影响社会的案例。
第三章:社会对生物的反作用3.1 教学目标了解社会如何反过来影响生物。
掌握社会对生物反作用的案例。
3.2 教学内容人类活动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社会对生物保护的措施。
3.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社会对生物的反作用。
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的社会对生物反作用的案例。
第四章:生态环境的保护4.1 教学目标了解生态环境的重要性。
提高环保意识,掌握环保知识。
4.2 教学内容生态环境现状及问题。
环保意识和行动。
4.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生态环境的重要性和环保知识。
讨论法:引导学生关注环保,提高环保意识。
第五章:课程总结与展望5.1 教学目标总结课程所学内容。
展望生物与社会关系的未来发展趋势。
5.2 教学内容课程内容回顾。
生物与社会关系的未来发展趋势。
5.3 教学方法讨论法:引导学生总结课程内容,展望未来发展趋势。
第六章:生物与社会的相互作用实例分析6.1 教学目标分析具体的生物与社会的相互作用实例。
作为生物的社会教案
作为生物的社会-经典教案第一章:引言1.1 课程背景本课程旨在帮助学生了解社会作为生物体的概念,探讨社会与生物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社会责任感。
1.2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社会作为生物体的基本概念。
引导学生关注社会与生物之间的相互关系。
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1.3 教学方法讲座:讲解社会作为生物体的基本概念和理论。
小组讨论:引导学生探讨社会与生物之间的关系。
案例分析:分析具体的社会现象,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社会作为生物体的概念。
1.4 教学内容社会作为生物体的概念及其内涵。
社会与生物之间的关系。
社会生物学的应用。
第二章:社会与生物的关系2.1 课程背景本节课旨在帮助学生理解社会与生物之间的相互关系,探讨生物对社会的影响以及社会对生物的反作用。
2.2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社会与生物之间的相互关系。
培养学生对生物多样性的认识和保护意识。
引导学生关注生态环境与人类社会的发展。
2.3 教学方法讲座:讲解社会与生物之间的关系。
小组讨论:分析具体的社会现象,探讨生物对社会的影响。
案例分析:介绍社会对生物的反作用。
2.4 教学内容社会与生物之间的相互关系。
生物对社会的影响。
社会对生物的反作用。
第三章:社会生物学的应用3.1 课程背景本节课旨在帮助学生了解社会生物学的应用领域,探讨社会生物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具体运用。
3.2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社会生物学的应用领域。
培养学生运用社会生物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生物学在可持续发展中的作用。
3.3 教学方法讲座:讲解社会生物学的应用领域。
小组讨论:分析社会生物学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
案例分析:介绍社会生物学在可持续发展中的案例。
3.4 教学内容社会生物学的应用领域。
社会生物学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
社会生物学在可持续发展中的作用。
第四章:社会生物学与人类社会发展4.1 课程背景本节课旨在帮助学生了解社会生物学对人类社会发展的影响,探讨社会生物学在解决现实问题中的作用。
《作为生物的社会》教案设计
《作为生物的社会》教案设计第一章:引言1.1 课程背景《作为生物的社会》是一门探讨社会与生物之间关系的课程,旨在帮助学生了解社会现象的生物学基础,认识到社会与生物之间的密切联系。
1.2 教学目标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将能够:理解社会与生物之间的关系;掌握社会学与生物学的交叉研究方法。
1.3 教学内容本章主要介绍社会与生物之间的关系,包括社会学与生物学的交叉研究方法。
具体内容包括:社会与生物的定义及关系;社会学与生物学的交叉研究方法。
1.4 教学活动引导学生思考社会与生物之间的关系;讲解社会学与生物学的交叉研究方法;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交叉研究方法的理解。
第二章:社会行为的生物学基础2.1 课程背景本章旨在帮助学生了解社会行为的生物学基础,探讨生物因素对社会行为的影响。
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将能够:理解社会行为的生物学基础;分析生物因素对社会行为的影响。
2.3 教学内容本章主要介绍社会行为的生物学基础,包括生物因素对社会行为的影响。
具体内容包括:社会行为的定义及特征;生物学基础对社会行为的影响;生物因素对社会行为的具体影响。
2.4 教学活动引导学生思考社会行为的生物学基础;讲解生物学基础对社会行为的影响;分析具体案例,探讨生物因素对社会行为的影响。
第三章:社会结构与生物结构3.1 课程背景本章旨在帮助学生了解社会结构与生物结构之间的关系,认识到社会结构对生物结构的影响。
3.2 教学目标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将能够:理解社会结构与生物结构之间的关系;分析社会结构对生物结构的影响。
本章主要介绍社会结构与生物结构之间的关系,包括社会结构对生物结构的影响。
具体内容包括:社会结构与生物结构的定义及关系;社会结构对生物结构的影响;案例分析:社会结构对生物结构的具体影响。
3.4 教学活动引导学生思考社会结构与生物结构之间的关系;讲解社会结构对生物结构的影响;分析具体案例,探讨社会结构对生物结构的影响。
第四章:社会环境与生物环境4.1 课程背景本章旨在帮助学生了解社会环境与生物环境之间的关系,认识到社会环境对生物环境的影响。
《作为生物的社会》教案
《作为生物的社会》教案第一章:引言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社会生物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方法。
让学生认识到社会行为的重要性及其在生物进化中的作用。
1.2 教学内容:社会生物学的定义和研究范围社会行为的概念和特征社会行为的研究方法1.3 教学活动:引入社会生物学的概念,引导学生思考社会行为的存在和重要性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社会行为的具体例子和特点介绍社会生物学的研究方法,如观察、实验和模拟等第二章:社会行为的进化2.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社会行为的进化机制和过程。
让学生认识社会行为对生物适应和进化的影响。
2.2 教学内容:社会行为的进化机制,如自然选择和基因流等社会行为在不同生物中的进化过程和特点社会行为对生物适应和进化的影响2.3 教学活动: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社会行为的进化机制和过程引导学生进行讨论,探讨社会行为对生物适应和进化的影响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对不同生物社会行为的观察和理解第三章:社会行为的分类和特点3.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社会行为的分类和特点。
让学生能够识别和区分不同类型的社会行为。
3.2 教学内容:社会行为的分类,如合作、竞争、互惠和亲社会行为等不同类型社会行为的特点和表现社会行为的适应性和功能3.3 教学活动: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不同类型的社会行为及其特点进行角色扮演或情景模拟,让学生体验和理解不同类型的社会行为引导学生进行讨论,探讨社会行为的适应性和功能第四章:社会行为的研究方法4.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社会行为的研究方法。
让学生学会如何进行社会行为的研究和观察。
4.2 教学内容:社会行为研究的方法,如观察法、实验法、模拟法和问卷调查法等社会行为研究的设计和实施步骤社会行为数据的收集和分析方法4.3 教学活动:介绍社会行为研究的方法和步骤,进行示范或演示学生分组进行社会行为的研究实验或观察,记录数据引导学生学习如何进行数据收集和分析,进行结果展示和讨论第五章:社会行为与个体行为的关系5.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社会行为与个体行为之间的关系。
2024年《作为生物的社会》教案
2024年《作为生物的社会》教案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了解群居动物的特点,理解生物群落的概念,认识生物之间建立种间互助合作关系的重要性。
2. 能力目标:通过分析讨论,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判断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到人类社会也像生物群落一样存在着各种合作关系,互惠互利、共同发展是建立合作关系的原则。
教学重点:生物之间建立种间互助合作关系的重要性。
教学难点:如何理解“社会”的含义?群居动物有哪些特点?教学方法:讲授法、比较法、分析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图片资料。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展示几组有关人类社会和自然界的图片,让学生比较两者的不同,然后引出课题《作为生物的社会》。
二、新课教学(一)什么是社会?(板书)1. 学生讨论、交流,教师总结:社会是由生物与生物之间、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所构成的一种关系。
它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生物之间相互关系;二是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
这种关系是错综复杂的,既有互助合作又有竞争和排斥。
既有利人利己,也有损人利己和损人害己。
所以,我们说社会是生物进化发展的产物,同时又是生物与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
这种关系不仅仅存在于人类社会中,在自然界中生物群体之间也存在这种关系。
这就是我们本节课要探讨的问题。
2. 展示几组群居动物图片,让学生观察并讨论它们的群体结构有什么特点?为什么?由此引出课题的第二个部分群居动物。
(二)群居动物(板书)1. 学生阅读课文相关内容,思考回答问题:什么是群居动物?群居动物有哪些特点?明确:许多生物共同生活在一起,相互依赖、相互作用,它们之间有明确的角色和职责分工,形成了一个整体,这就是群居动物。
它们之间有信息交流、分工合作、共同捕食、共同御敌等行为。
这种种群内部不同物种间相互合作、共同利益的关系就是合作关系。
如蜜蜂群体内有蜂王、雄峰和工蜂;蚂蚁群体内有蚁后、工蚁和兵蚁等。
他们之间分工明确,各司其职,共同维持群体的生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作为生物的社会》教案【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引导学生了解作者的主要观点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通过对本文一些重点问题的讨论提高探究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文的学习,激发学生对大自然、对生物学的热爱之情【教学重点】1.引导学生了解作者的主要观点;2.了解本文所涉及的生物学知识。
【教学难点】1.引导学生通过对本文一些重点问题的讨论提高探究能力;2.通过观看生物资料片、观察一些昆虫的社会行为等活动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1—2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略)二、作家作品简介:刘易斯•托马斯(1913---1994)美国医学家、生物学家,生于美国纽约,就读于普林斯顿大学和哈佛医学院,美国科学院院士,1974年出版随笔集《细胞生命的礼赞》,该书收文29篇,获该年度美国图书奖。
是一个医学家、生命学家关于生命、人生、社会乃至整个宇宙的思考。
思想博大而深邃,信息庞杂而新奇,批评文明,嘲弄愚见,开阔眼界、激发思索。
而其文笔又少见的优美、清新、幽默、含蓄,无愧当今科学散文中的大家手笔。
三、快速阅读,筛选信息,判断下面句子的正误1.如果说昆虫的群居活动有点像人类事务,生物学家肯定是一片反对的声音,则反过来说,昆虫像人则完全不一样。
()2.人类之所以不愿意承认人类跟昆虫的行为像素数性就是因为自己是人类。
()3.一群蚂蚁不是单个的蚂蚁的简单相加。
()4.白蚁群体变大时,其智慧也随之增加。
()5.数只白蚁着手集体建筑的刺激物是它们的数目达到特定阈值时释放的外激素。
()6 .只有离巢外出寻找花蜜的单个蜜蜂才不属于蜂窠的一部分。
()7.黏菌、鲱鱼、飞鸟等动物都不属于昆虫。
()8.每个黏菌细胞立即聚集起来的细胞是它们每个细胞放出的聚激素。
()9.鲱鱼的群体紧紧挤在一起,功能上是一个多头鱼组成的巨大生物。
()四、整体感知,明确本文写作思路:在刚才快速阅读的基础上说一说课文哪些段落重在写人类社会,哪些段落重在写其他生物的社会?3—10段重在写其他生物。
1、2段和11、12、13段重在写人类。
即:第一部分(第1至2段):(提出问题)从一个事例切入,即医学家举行年会,把其与生物界联系起来,从而得出自己的论点,人类社会与生物社会有共通之处。
第二部分(第3至10段):指出生物过着两种生活,即是个体的存在,又是集体的存在,也就是说,生物在集体行动中表现出得高度组织性。
第三部分(第11至13段):指出人类与生物界的相通之处——人类也要有社会的生活。
五、具体研习课文:1、接下来快速的阅读文章的第二部分,看看作者都提到了哪些生物?在作者眼里,生物的社会是怎样的?明确:主要有蚂蚁、蜜蜂、鲱鱼和粘菌细胞等,在作者眼里,它们好比是一个小型的人类社会组织,有组织,有纪律,能做到事半功倍。
2、安排趣味性讨论:根据课文,分小组讨论,假设你们是一群蚂蚁、一群蜜蜂、一群鲱鱼或粘菌细胞,为了维持生计,你们在大家庭中需要做哪些事情?同学们可以尽量的发挥想象。
设置预案如下:①蚂蚁组:我们蚂蚁家族人丁兴旺,是个大家庭。
我们培植真菌,喂养家畜,把军队投入战争,动用化学喷剂来惊扰和迷惑敌人,捕捉奴隶。
我们的同类织巢蚁属还会使用童工,抱着幼体像梭子一样往返窜动,纺出线来把树叶缝合在一起,供它们的真菌园使用。
我们利用智慧觅食,结合集体的力量搬动食物。
在建造蚁穴时,我们会集体搜集树枝,作好统筹规划,通力合作,先砌墙,再盖顶,遇到障碍时随机应变,用智慧解决问题,我们的生活忙碌而充实。
②蜜蜂组:我们家的主要劳动力工蜂会外出寻找花蜜,通过形态各异的优美舞姿向同伴传递信息。
工蜂在筑巢时会共同协作,进行有条不紊的工作,当我们的家庭成员壮大到一定程度后,我们会处动分化成两支数量相等的团队,一支追随老蜂王,一支跟随新蜂王,组建成两个和谐美满的家庭。
③细胞组:别看我们是微生物,我们的力量可不小!在我们的幼年时期,我们是一个个独立的阿米巴状细胞,我们吞吃细菌,彼此疏远,不相往来。
可是当我们的长官----一些特殊细胞放出聚集素后,我们会闻令赶来,聚成一个星状细胞,彼此融合,构成一个动作迟缓而又结实的小虫子,生出一个富丽堂皇的梗节,顶端带一个实体,由它负责繁衍后代,此后,我们的子孙继续重复我们的生活方式。
④鲱鱼组:我们和其他鱼群一样,集体行动,共同抵御处敌入侵。
当我们聚在一处时,我们的功能胜似一个多头组成的巨大生物。
3. 作者在写到这些生物时,往往从个体与群体两方面做比较分析。
说一说个体的少数的生物行动有什么特点?群体生物行为又有什么特点?联想我们人类,你能够从中得到什么启示?明确:个体的生物体并不拥有多大智慧,集体的生物团队才更有智慧。
它们给我们的启示就是:团结就是力量,我们人类应当学习它们的团队精神。
4. 文中哪些语句可以体现这一特点?(以第五段为例)一只独行的蚂蚁连有什么头脑也谈不上,四只或十只蚂蚁就有点意思,数千蚂蚁聚集群体时,你看到它思考、筹划、谋算。
5. 从生物的社会中,我们可以发现生物在哪些方面跟人类社会有相似性?(如第3段),表明蚂蚁的社会与人类相似,也有战争和奴役,它们也交换信息。
(齐读第3段):1)“它们什么都干,就差看电视了。
”这一句如何理解?明确:用夸张的语言说明蚂蚁的社会行为太接近人类了。
2)作者为什么说“蚂蚁的确太像人了,这真够让人为难”?明确:自然表明蚂蚁的行为与我们相似,这一点让人觉得为难。
3)、为什么承认这一点让人为难呢?生物学家愿意承认吗?人类社会愿意承认吗?明确:根据“昆虫群居的活动跟人类事务总有点联系,那在生物学界将是相当糟糕的态度”,可想而知,我们不愿意也不敢承认这一事实。
事实与心理的矛盾让人为难,讽刺了人类的自大心理。
6、其他地方还能体现与人类活动相似的地方吗?明确:6、7段蚂蚁在筑巢、觅食时能思考,有智慧,像人类社会一样,有组织有纪律,仿佛有人指挥一样。
还有粘菌和鲱鱼的生长繁殖也同人类一样,经常是相互依存、相互联系、同步活动。
7.作为群体的生物,也是具有社会性的。
它们在很多方面与我们人类社会是相似的。
反过来说,人类的行动也像生物的社会。
(齐读一、二两段)。
1)、思考:人类是如何看待生物社会的?明确:人类认为昆虫好像是外星生物。
它们的行为绝对是有异于人的,完全是非人性,非世俗,几乎还是非生物的。
它们倒更像一些制作精巧,却魔魔道道的小机器。
假如我们想从他们的活动中看出什么显示人类特点的东西,那就是违反科学。
2)、生物非生物,竟是小机器,而且还打着科学的幌子,作者对某些生物学家和书籍作者持怎样的态度?作者对其他生物持怎样的态度?明确:作者讽刺和嘲弄愚见,反对把人和群居动物看作是完全不同的。
人的自尊自大没有必要。
人类应该尊重其他生物,也汲取它们社会形态中最有价值的东西。
8、当生物组成“社会”时,似乎就具备了力量和智慧,就拥有了个体生物不可比拟的优越性。
而人类是所有群居动物中最具有社会性的。
是否就更加具备这种联合的智慧呢?(请自读11-13段。
)如何理解课文最后一句?从中可以看出作者怎样的主张呢?明确:不。
“我们并不经常感到我们的联合智慧”。
个人的孤独静默也许有助于一些发明创造,但这些发明创造必须融入到群体的智慧中才能发挥作用,才有意义。
人类应发挥集体的智慧和力量。
人类社会的整体构建也要依赖这一智慧。
在这个意义上,人类一定要尊重生物的社会经验。
作者希望科学研究能够多一点交流,表现出深厚的人文关怀精神。
六、拓展探究:1、本文虽只是一篇科普论文,但是我们读来却并不枯燥,反而觉得饶有趣味,这是为什么呢?1)文章运用对比,将人类的行为与其他社会的行为比照映衬,突出其相似性。
2)作者在写人的时候,如课文的开头和结尾,运用拟物的手法,在写其他生物时却运用拟人的手法,文章显得生动而有趣。
3)语言幽默风趣,化雅为俗,拉近了同读者的距离,激发了我们的阅读兴趣。
2、能力提升:整篇课文作者探讨了生物的社会性,但是作者真正的目的是什么呢?明确:作者谈论生物的社会性,焦点还是在反思人类行为,意在批判传统生物学人类中心主义甚至人类沙文主义的观念,强调人类要有自我反省的意识,不然就会陷入因为盲目的自我崇拜而带来的种种困境之中。
无可否认,作者的论述有其幽默调侃的成分,观点有其牵强偏激之处,但他的视角是独特的,见解是独到的,议论是深刻的,读之给人以理性的启迪和美感的享受。
七、规律总结1.本文采用了哪些论证方法?明确:这篇科普文章具有散文化的倾向,可以看做是一篇科学随笔。
本文虽然不算严格意义上的论文,没有罗列森严的论点论据,但还是具有独特的论证方法的。
首先,作者始终是在与人类行为的对比中谈论生物的社会行为,始终认为人类行为与生物的社会行为有着共同性。
其次,作者在论述中,无论是对人还是对欺也生物,多从个体与群体两个方面做比较分析,肯定群体的智慧,强调社会化的重要性。
再次,对生物的社会行为的描述,有详有略,先详后略,以详带略(详昆虫类,略菌类,鱼类、鸟类),这样既抓住了典型事例细致剖析,又丰富了例证,也体现了由现象层面到理论探讨逐步深化的过程。
八、学与练:结合具体的语境,说说下列语句的幽默效果。
1、它们倒更像一些制作精巧、却魔魔道道的小机器。
明确:讽刺怕遭到非难的作者极端保守的心态,他们恨不得把昆虫看做是天外来客,完全有异于人类,甚至是“非生物的”,像“魔魔道道的小机器”一样。
2、蚂蚁的确太像人了,这真够让人为难。
明确:讽刺人类的自大心理,渺小的蚂蚁的很多行为与我们相似,我们却不愿意或不敢承认这一事实,真是有些为难。
3、它们什么都干,就差看电视了。
明确:用夸张的语言说明蚂蚁的社会行为太接近人类了——恐怕离看电视也不远了吧!4、它不过是一段长着脚的神经节而已。
以“轻蔑”的口气评论一只“独行的蚂蚁”,强调它们个体智慧的微不足道。
5、我们总要一边探索,一边互相呼唤,交流信息,发表文章,给编缉写信,提交论文,一有发现就大叫起来。
明确:以夸张的笔法,将人类的行为“原始化”,暗中与动物行为混同,意在说明两者之间的某些相似性。
九、课堂小结同学们,原来生物界还有这么多我们不曾了解的内涵,人类千万不能盲目自大,要充分认识自身生存危机。
我们为在既要强调个体的智慧,也要重视群体的智慧,因为发明创造必须融入群体的智慧中才能发挥作用,才有意义。
所以,同学们学习也不能够闭门造车,一定要多多交流才能取得更大的进步。
十、板书设计蚂蚁能思考科学发展密蜂有智慧人类社会生物社会黏菌靠集体探索新解鲱鱼生物的社会组织同人类的极为相似拓展延伸联系人类社会,大家谈谈人类因盲目自大随意践踏生物而面临哪些困境?资料:1、对人类捕杀野生动物的惩罚!中国高官已经承认,最初的5名广东SARS患者在发病前都有野生动物的接触经历,多为经营野生动物为原料食品的餐馆的厨师和食客。
而当时的亚洲自由广播电台报道说广东的第1名SARS患者出现在佛山,此人是一名收购野生动物的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