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天气 总结剖析
低温天气气象总结
低温天气气象总结一、概述低温天气是指气温显著低于正常水平的情况,常常会给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一定的影响。
本篇气象总结将对近期低温天气现象进行概述,分析其产生原因,并探讨其可能的影响和应对措施。
二、低温天气现象1. 气温变化:在过去的一段时间内,我国大部分地区的气温明显偏低。
北方地区的气温普遍低于零度,南方地区的气温也低于正常水平。
2. 冰冻天气:伴随气温下降,部分地区出现了冰冻天气。
路面、屋顶、树上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结冰现象。
3. 极端天气:部分地区出现了大雪、冻雨等极端天气,给人们的出行和生活带来不便。
三、产生原因1. 气候变化:全球气候变暖导致极端天气事件增多,冬季气温波动较大。
2. 冷空气活动:近期冷空气频繁南下,导致我国大部分地区气温持续偏低。
3. 地理位置和地形:我国地理位置和地形因素也影响了气温的变化。
北方地区靠近冷空气源地,南方地区受到地形影响,容易形成逆温现象,导致气温偏低。
四、影响1. 农业影响:低温天气对农业生产产生一定影响。
特别是对于越冬作物,容易造成冻害和减产。
2. 交通影响:路面结冰对交通运输造成一定的困扰,增加了交通事故的风险。
3. 电力影响:低温天气导致居民用电量增加,对电力部门带来一定的压力。
同时,冰冻天气也给输电线路带来安全隐患。
4. 健康影响:低温天气容易引发感冒、呼吸道感染等疾病,特别是对于老年人、儿童和身体虚弱的人来说更容易受到影响。
五、应对措施1. 农业措施:加强越冬作物的保温措施,如覆盖薄膜等,以减少冻害的发生。
同时,加强田间管理,适时施肥和浇水,提高作物的抗寒能力。
2. 交通措施:加强道路巡查和维护,及时清理路面积雪和结冰,确保交通安全。
同时,提醒驾驶员注意行车安全,减速慢行,保持车距。
3. 电力措施:加强电力设施的巡查和维护,及时排除安全隐患。
同时,加强电力调度和管理,确保居民用电的稳定供应。
4. 健康措施:加强健康宣传和教育,提醒公众注意防寒保暖,保持室内空气流通。
东北气候现象分析报告
东北气候现象分析报告
东北地区位于中国东北部,属于温带季风气候。
气候特点为寒冷干燥,季风明显,气温变化大,降水集中等。
接下来就东北气候现象进行分析。
一、气温变化大
东北地区冬季寒冷,夏季炎热,昼夜温差大。
冬季平均气温在-10℃左右,严寒持续时间长,常有冰冻和大雪天气。
夏季平均气温在20℃左右,盛夏时最高气温可达30℃以上。
由于气温变化大,东北地区常年有冰雹、龙卷风等极端天气现象。
二、降水集中
东北地区降水主要集中在夏季和秋季。
夏季气温升高,水汽含量增加,雨水相对较多。
夏季降水主要以雷雨为主,常伴有强对流天气。
秋季气温逐渐下降,降水量同样增加。
秋季降水主要是因为冷空气影响,湿气在冷空气激发下凝结形成降水。
三、季风影响
东北地区受到季风影响较大,冬季西风影响,夏季东北季风影响。
冬季冷空气南下,气温骤降,带来了严寒和降雪天气。
夏季东北季风吹来暖湿空气,降水增加,但也带来了高温和潮湿的天气。
四、气候变化
近年来,东北地区也在不断受到气候变化的影响。
夏季气温逐渐升高,高温天气频繁出现,降水量不稳定。
同时,东北地区也出现了一些罕见的天气现象,如干旱和洪涝等。
这些气候变
化对当地的农业生产、生态环境等造成一定的影响。
综上所述,东北地区的气候现象主要包括气温变化大、降水集中、季风影响和气候变化等。
了解和分析这些气候现象对于东北地区的农业生产、天气灾害预测等都具有一定的意义。
同时,也需要关注和研究气候变化对当地的影响,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应对。
天气年度总结文案范文(3篇)
第1篇一、前言时光荏苒,岁月如梭。
转眼间,202X年已接近尾声。
在这一年里,我国天气状况经历了诸多变化,既有酷暑难耐的夏季,又有银装素裹的冬季,更有南北方天气差异的鲜明对比。
本年度总结旨在回顾202X年我国的天气状况,分析天气变化的原因,并对未来天气趋势进行展望。
二、夏季天气特点202X年夏季,我国多地气温创下历史新高。
以下是夏季天气的几个主要特点:1. 高温持续时间长:夏季,我国南方多地气温持续在35℃以上,部分地区甚至出现40℃以上的高温天气。
高温天气持续时间长达数周,给人们的生活和工作带来极大不便。
2. 干旱天气严重:夏季,我国北方多地出现严重干旱,农作物受灾严重,部分地区甚至出现人畜饮水困难。
3. 台风活动频繁:夏季,我国沿海地区台风活动频繁,给当地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威胁。
三、秋季天气特点进入秋季,我国天气逐渐转凉,但各地天气变化仍有较大差异。
以下是秋季天气的几个主要特点:1. 早晚温差大:秋季,我国南方多地早晚温差较大,白天温暖舒适,夜晚气温骤降,需注意保暖。
2. 降水减少:秋季,我国降水量较夏季明显减少,北方多地出现秋旱。
3. 北方地区降温明显:秋季,北方地区气温下降明显,部分地区已进入冬季。
四、冬季天气特点冬季,我国天气以寒冷为主,南北差异明显。
以下是冬季天气的几个主要特点:1. 北方地区降雪量大:冬季,我国北方多地出现大范围降雪,给交通出行带来不便。
2. 南方地区低温阴雨:冬季,我国南方多地出现低温阴雨天气,给人们的生活带来困扰。
3. 雾霾天气频发:冬季,我国北方地区雾霾天气频发,空气质量较差。
五、天气变化原因分析1. 全球气候变化:近年来,全球气候变暖趋势明显,导致我国天气变化异常。
2. 人类活动影响:人类活动,如工业排放、森林砍伐等,也对我国天气变化产生一定影响。
3. 地形地貌因素:我国地形地貌复杂,导致各地天气差异较大。
六、未来天气趋势展望根据气候专家预测,未来我国天气变化趋势如下:1. 气温持续升高:全球气候变暖趋势将继续,我国气温将持续升高。
中国的气候
年降水量<200mm 新疆、内蒙古高原西部 荒漠 干旱地区 和青藏高原西北部 降水量<蒸发量
季风区与非季风区:
大 兴 安 岭
①概念: ②季风区与非季风区分界线: ③影响我国的二种季风: 东南季风:来自太平洋.主要影响
底斯山为季风区和非季风区的分界线
火 烧 燎
干湿地区
湿润地区
干湿状况
年降水量>800mm 降水量>蒸发量
分布地区
秦岭—淮河以南 地区东北三省东部 和青藏高原东南边缘
植被
森林
半湿润 地区 半干旱 地区
东北平原、华北平原、 年降水量>400mm 黄土高原南部和青藏 森林 降水量>蒸发量 草原 高原东南部
2.划分 西北干旱半干旱区
分界线: 昆仑山—阿尔金山—祁连山
青藏高寒区 画图:在空白图上画出三大自然区的界线,思考: 三大自然区的界线和哪些地理界线相吻合?
三大自然区
西 区 北 干 东 旱 半 干 旱 长城 部 藏 高 寒 区 季 风
区
青
二、三大自然区的特点
项目
东部季风区 大兴安岭以东,内 蒙古高原以南,青 藏高原东部边缘以 东的地区 黄土高原、四川盆 地、云贵高原、横 断山区、沿海三大 平原和丘陵地区 西北干旱半干旱区 大兴安岭以西,昆 仑山—阿尔金山— 祁连山和长城一线 以北的广大地区 青藏高寒区
多冰川.湖泊,西北 多内流区.东南部多 外流区,.是许多大 江大河的发源地 人类影响微弱. 低温.水源.大 风等是影响因 素.以高寒牧业 和河谷农业为 主.人口密度很 小
人类 活动
范围 主要 地形 区
北起昆仑山—阿尔 金山—祁连山,南 抵喜马拉雅山,东 起横断山,西至国界 青藏高原,柴 达木盆地
雨雪冰冻天气复盘报告材料
雨雪冰冻天气复盘报告材料一、引言近期,我国多个地区遭遇了严重的雨雪冰冻天气,给人们的生活和交通带来了巨大困扰。
本报告将针对这一天气现象进行复盘分析,总结经验教训,为今后应对类似天气提供参考。
二、天气背景根据气象数据显示,近期我国多个地区连续出现降雨、降雪和低温天气。
这种天气现象一方面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不便,另一方面也对交通运输、农业生产等方面造成了严重影响。
三、影响分析1.生活影响雨雪冰冻天气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许多困扰。
道路结冰导致行人和车辆交通受阻,城市供水管道破裂导致居民用水问题,电力设施受损导致停电等,给人们的日常生活带来了很大不便。
2.交通影响由于降雨、降雪和结冰的影响,交通运输受到了严重的干扰。
公路、铁路、航空等交通工具普遍受阻,导致交通拥堵、航班取消、列车晚点等问题频发,给人们的出行带来了很大困扰。
3.农业影响雨雪冰冻天气对农业生产也带来了严重影响。
大面积的降雪和低温天气导致农作物受灾,给农民的农田管理和农作物收获带来了巨大困难,给农业生产带来了重大损失。
四、教训总结根据对雨雪冰冻天气的复盘分析,我们总结出以下教训:1.提前做好应对准备。
在天气预报出现异常的情况下,政府和相关部门应提前采取措施,加强应急准备工作,为人们的生活和交通提供保障。
2.加强道路、供水、电力等基础设施建设。
对于交通、供水、电力等基础设施,应加强建设和维护,提高其抗灾能力,以应对极端天气的挑战。
3.加强农业保险和扶持政策。
针对农业受灾情况,应加强农业保险的推广和农民的扶持政策,为农民减少损失,增强农业生产的抵御力。
五、未来展望虽然雨雪冰冻天气给人们的生活和交通带来了一定困扰,但通过本次复盘分析,我们可以总结出一些经验教训,并为未来应对类似天气事件提供参考。
相信在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下,我们能够更好地应对极端天气,保障人民的生活和交通安全。
六、结论本报告对近期我国遭遇的雨雪冰冻天气进行了复盘分析,总结出了生活、交通和农业等方面的影响,提出了应对的教训和未来展望。
【气候】全国各地气候特点及天气变化趋势分析,助你合理安排出行!
【气候】全国各地气候特点及天气变化趋势分析,助你合理安排出行!气候是指一个地区长期以来的天气状况的统计结果,是地球大气系统对降水、温度、湿度等天气因素的长期平均情况。
它直接影响到每个人的日常生活和旅行安排。
全国各地的气候特点和天气变化趋势有很大的差异。
了解各地气候特点和天气变化趋势,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进行出行规划,保证安全和舒适度。
1. 北京的四季分明和多风天气北京位于中国的北部地区,由于地处内陆,气候干燥,四季分明。
北京的冬季寒冷而干燥,夏季炎热而多雨。
在春季和秋季,北京的天气温和宜人。
几乎每年五月中旬,北京会迎来一场沙尘暴袭击,这是因为近郊地区的荒漠化加剧,并且经常有强风刮过北京。
在夏季,北京也经常遭遇雷暴和降雨。
雷暴天气可能会导致交通拥堵和航班延误,出行时务必注意。
2. 上海的湿润气候和季风影响上海位于中国的东南部,沿海地区。
由于受到季风的影响,上海的气候湿润,并且四季分明。
夏季炎热潮湿,冬季寒冷多雨,春季和秋季温和多雨。
由于季风的作用,上海的夏季经常出现持续高温天气和高湿度。
此时,出行需注意防暑和防潮。
另外,在秋季,上海有较长的台风季节,台风可能给上海地区带来暴雨和强风,出行时请关注天气预报。
3. 广州的湿热气候和多雨季节广州位于中国的南部地区,属于亚热带气候。
由于受到海洋的影响,广州的气候湿热,年平均温度较高,雨量充足。
夏季炎热潮湿,冬季相对温暖。
广州的气候特点是多雨,尤其是夏季。
广州的雨季通常从4月开始,持续到9月。
此时,出行需备好雨具并注意防潮。
此外,广州还会受到台风的影响,台风带来的暴雨和强风可能造成交通中断和航班取消。
4. 成都的高原气候和多风晴朗成都位于中国的西南部,是一个典型的高原城市。
成都的气候以温暖多雨为主。
春季和秋季温和多雨,夏季炎热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成都的气候特点是阳光充足、四季分明。
因为位于高原,成都的紫外线较强,出行时需做好防晒措施。
此外,夏季成都也可能遭遇暴雨和雷暴天气,出行时请密切关注天气预报。
重要天气过程分析报告
重要天气过程分析报告近年来,气候变化对全球各地区的天气状况产生了重要影响,而对于我们国家而言,天气状况的变化更是显著,经常出现一些重要天气过程。
本报告旨在分析中国境内近期发生的重要天气过程,以期提供参考和对策。
西南地区连续高温和干旱问题西南地区是我国干旱的重点区域之一,近年来连续高温和干旱问题日益严重。
高温和干旱的主要原因是降水稀少和高温天气的持续存在。
长时间的高温和干旱给当地居民的生活和生产带来了巨大困扰,水源供应紧张,农田和草原干旱严重,农作物减产和林火灾害频发。
因此,西南地区应加强水资源保护,推行科学灌溉制度,改进农田水利设施,确保农作物的正常生长。
同时,加强森林火灾预警和防范工作,合理利用和保护森林资源。
东部沿海地区频繁的台风登陆我国东部沿海地区受台风影响较为频繁,尤其是夏秋交替季节。
近年来,台风登陆的频次和强度都有所增加。
这些台风登陆给沿海地区的经济和居民生活带来了巨大的影响。
台风来袭时,常常伴有强风暴雨和大浪等,导致沿海地区的交通中断、农田和基础设施受损、民众生活受影响等问题。
因此,东部沿海地区应加强台风监测和预警系统的建设,提高应对台风的能力。
同时,加强沿海地区的防洪工程建设,完善海难避风港和防风护岸等防灾设施,确保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北方地区持续低温和大风天气我国北方地区在冬季经常受到持续低温和大风天气的影响。
低温和大风给北方地区的交通、农业、能源等方面带来了许多困难。
低温天气会导致冰冻河流,增加冰毁桥梁和航道的风险,大风天气会引发结冰、被吹倒的树木等,威胁人民的安全。
因此,北方地区应加强冬季保暖工作,加强对重要交通干线和桥梁等的巡查和维修,确保人民群众的安全。
同时,加强对能源设施的保护,特别是电力设施,以确保供应的稳定性。
西北地区短时强降水和泥石流灾害西北地区经常发生短时强降水和泥石流灾害,这些灾害对当地居民的生活和安全都造成了严重威胁。
短时强降水容易引发山洪暴发和地质灾害,尤其是泥石流。
天气分析报告
天气分析报告1. 引言本报告旨在分析近期天气数据,并提供对天气状况的详细分析和趋势预测。
通过天气数据的分析,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了解天气状况,并做出相应的应对措施。
2. 数据来源我们使用了多个数据源来进行天气分析,其中包括: - 气象部门公开发布的天气数据 - 特定地点的气象观测站记录的天气数据 - 公开的气象数据API3. 数据分析3.1 温度变化通过对近期气温数据的分析,我们发现了以下趋势: - 温度呈现逐渐升高的趋势,与季节变化相符; - 气温波动较大,存在明显的日夜温差。
3.2 降水情况根据降水数据的分析,我们得出以下结论: - 近期的降水量偏低,可能导致干旱问题; - 降水量呈现不规律的分布,出现了零星的降水事件。
3.3 风向和风速风向和风速对天气状况具有重要影响,通过对数据的分析,我们得出以下结论:- 风向主要是从东北方向吹来的; - 风速较小,稳定在3-5 m/s之间。
4. 天气趋势预测基于之前的数据分析,我们尝试对未来天气趋势进行预测。
根据过去的数据和气象模型,我们预测以下情况可能发生: - 温度可能继续上升,但仍然会存在日夜温差; - 降水量可能在未来几天内有所增加,但仍然存在不规律分布的可能性; -风向和风速可能保持稳定。
5. 结论根据对近期天气数据的分析,我们得出以下结论: - 温度逐渐升高,但日夜温差较大。
- 降水量偏低,可能导致干旱问题。
- 风向主要从东北方向吹来,风速较小。
以上是对近期天气状况的分析和趋势预测。
希望本报告能够为读者提供有关天气状况的重要信息,以便做出相应的决策和安排。
请注意,天气预测仍然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因此建议读者在做出决策时综合考虑其他因素。
我国气温及气温特征
中国气温1.总体特征:由于纬度的影响,中国气温大方面的特征是:南高北低。
(东部受纬度影响显著,西部受地形影响显著)<这一点从我国温度带的划分中就可以大致得看出来>1.年平均气温:首先请大家看这张《中国年平均气温图》,它反映的是我国各地年平均气温的分布状况,先看图例:不同颜色表示不同的温度范围,从浅蓝到橘黄,对应的温度不断上升。
再看地图,从南到北,颜色从橘黄色逐渐向蓝色过渡,这是一个非常直观的印象——那么它所对应的年平均气温也是不断降低,由此得出一个规律:a.中国气温北冷南热,由南向北逐渐降低。
再看看地图,有没有发现这一块(指向青藏高原)它的气温和全国总体态势不是很一致呢?——它的温度比同纬度地区明显低了很多——这是为什么?——我们知道,这里正是有世界屋脊之称的青藏高原,而海拔越高,温度越低的道理大家都是知道的——所以,在这一地区,它的年平均等温线和等高线大致平行,呈现垂直(高度)地带分布规律。
而东部地区,主要为平原丘陵,它的等温线从图中看出,和纬线大致平行——呈现出了纬度地带分布规律,由此得出另一个规律:b.我国平原暖,高原冷,东部年平均等温线与纬线大致平行,受纬度因素影响显著;而西部地区,年平均等温线与等高线大致平行,受地形因素影响显著。
c.最后,注意一下,全年平均气温最低的地方—在青藏高原的五道梁(-5.8)全年平均气温最高的地方—在南海西沙(26.4℃)2.一月份七月份的气温分析:一月份:特点:越往北去气温越低,南北温差大。
(等温线密集)一月份气温0℃等温线位于秦岭-淮河一线,最冷在漠河,最热在南海诸岛。
(原因):a.纬度因素:一方面太阳直射南半球,北方正午太阳高度比南方小;另一方面北方昼长比南方短。
b.北方近冬季风源地,深受冬季风影响,更加剧北方的寒冷,越往南去,冬季风受山岭的重重阻挡,势力和频率都大为减弱,使南北温差增大。
七月份:特点:除青藏高原和天山、大小兴安岭以外,全国普遍高温,南北温差小。
中国的气候与气象灾害
中国的气候与气象灾害中国作为一个拥有广袤土地和多样气候的国家,常常受到气象灾害的困扰。
从严寒的东北地区到酷热的西南地区,从干旱的北方草原到多雨的南方沿海,中国的气候和气象灾害形势复杂多变。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中国的气候特点以及常见的气象灾害,以便更好地了解这个国家的气象状况以及应对这些灾害的挑战。
一、中国的气候特点中国的气候特点主要受到其广袤的地理位置和地形条件的影响。
中国北方多为亚寒带和温带季风气候,冬季寒冷干燥,夏季炎热多雨;南方多为热带和亚热带季风气候,四季温暖湿润,夏季常常遭受台风侵袭。
西南地区的高原气候则冬季寒冷干燥,夏季温暖多雨。
二、常见的气象灾害1. 暴雨和洪水中国的南方沿海地区和山区常常遭遇到暴雨和洪水的困扰。
夏季的梅雨季节,南方地区持续降雨,导致河流水位上涨,山区发生山洪。
此外,台风也会带来暴雨,引发洪水和泥石流灾害。
这些灾害给当地居民生命财产带来威胁,同时也对基础设施造成严重破坏。
2. 干旱和水资源短缺中国北方地区常常受到干旱的影响。
部分地区的降水量较少,加之高温和高蒸发率,导致土地干燥,水资源短缺。
这给当地居民的生活和农业生产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因此,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和节约显得尤为重要。
3. 霜冻和低温天气中国东北地区是严寒地带,常常遭受到霜冻和低温天气的影响。
在冬季,气温普遍较低,经常出现极寒天气,给当地居民的生活和农业带来很大的影响。
此外,偶尔出现的强烈冷空气南下也会给中部和南部地区带来严寒天气,对人们的生活和交通也造成不小的困扰。
4. 高温和热浪中国的夏季常常伴随着高温和热浪天气。
特别是在南方地区,夏季气温通常超过30摄氏度,甚至达到40摄氏度以上。
这种高温天气对身体健康构成威胁,尤其对老年人、儿童和患有慢性疾病的人来说更为危险。
此外,高温还可能引发森林火灾和农作物减产。
5. 龙卷风和暴风雪中国的中部地区和西南地区常常遭受到龙卷风和暴风雪的侵袭。
龙卷风常常伴随着猛烈的风暴和大风,给当地居民的生活和建筑物带来巨大的破坏。
中国的天气和气候
我国de 降水 特点
二、我国降水的季节变化
空气冷空气冷空气 气冷空气冷空气 冷空气冷空气冷空气 空气冷空气冷空气 气冷空气冷空气 冷空气冷空气 空气冷空气冷空气
北方
暖空气暖空气暖空气暖 暖空气暖空气暖空气暖 暖空气暖空气暖空气 暖空气暖空气暖空气 暖空气暖空气暖空气 暖空气暖空气暖空 暖空气暖空气暖空
我国de 降水 特点
一、我国降水的地区分布
比较我国东南沿海地区与西北内 陆地区房屋的建筑形式有何不同,这 与当地降水情况有什么关系?
我国de 降水 特点
一、我国降水的地区分布
读图回答
1、年降水量超过
1600毫米的地区大多
东南沿海地区 在 _____________。
降水量 800 200 50 (毫米) 1600 400
读图回答
7、东南季风主要影响 东部 我国的____地区,西南季
太 平 洋 印 度 洋
低气压 低气压
西南 风主要影响我国____地区、 华南 长江中 ____地区、以及________
黄河 下游 ____地区等,甚至______
中下游 ______地区。
影响我国的夏季风
我国de 降水 特点
一、我国降水的地区分布
伏旱
七· 八月 注意观察
我国东部地区主要雨带图
我国de 降水 特点
二、我国降水的季节变化
九月南撤到南部沿海地区
九月 注意观察
我国东部地区主要雨带图
我国de 降水 特点
二、我国降水的季节变化
注意观察
我国东部地区主要雨带图
我国de 降水 特点
二、我国降水的季节变化
夏 季 风 的 进 退
结 论
华北、东北
八年级地理——中国的气候总结
八年级地理——中国的气候总结学问,先要能博大而后能精深;把自己所做的学问事业当作艺术品看待,只求满足理想和情趣,不斤斤于利害得失,才可有一番真正的成就;一般人不能感受趣味,大半因心地太忙,不空所以不灵;这世界的美满,就在于有缺陷。
——朱光潜一、气候类型复杂多样:1.气温分布特点:冬季我国气温自南向北降低,南北温差大夏季除了青藏高原等少数地区外,我国普遍高温,南北温差小2.温度带与农业:温度带作物熟制农作物4.干湿地区:干湿地区干湿状况主要分布地区天然植被湿润区降水量>蒸发量;年降水量>800毫米东北山地、秦岭—淮河线以南、青藏高原东南部等森林半湿润区降水量>蒸发量;年降水量400~800毫米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黄土高原大部分等森林草原半干旱区降水量<蒸发量;年降水量200~400毫米内蒙古高原东部、黄土高原一部分、青藏高原大部分、天山山地等草原干旱区降水量<蒸发量;年降水量<200毫米内蒙古高原西部、塔里木盆地、柴达木盆地、准噶尔盆地、青藏高原西北部荒漠5.气候类型:二、季风气候显著:1.中国气候的基本特征:气候类型复杂多样,季风气候显著,温带大陆性气候分布广。
【季风气候形成原因: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显著】三、多特殊天气:中国是气象灾害严重的国家,主要的气象灾害有洪涝、干旱、寒潮、梅雨、台风、沙尘暴等。
洪涝是中国频繁发生的自然灾害,干旱是对中国农业生产影响最大,最常见且分布范围最广的一种自然灾害。
你怎么样,中国便是什么样;你所站立的地方,就是你的中国。
年度温度总结
2023年,我国气温变化呈现出复杂多变的态势。
在全球气候变化的大背景下,我国气温波动较大,既有高温天气,也有低温现象。
本文将对2023年我国气温变化进行年度总结,分析气温变化的趋势、特点以及成因。
一、气温变化趋势1. 整体气温呈上升趋势2023年,我国整体气温呈现出上升趋势。
根据国家气候中心的统计数据显示,2023年全国平均气温较常年同期偏高0.4℃左右。
这一现象表明,我国气温持续上升的趋势并未改变。
2. 高温天气频发2023年,我国多地出现高温天气,其中华北、华东、华南等地尤为明显。
高温天气频发,给人们的生活和农业生产带来了诸多不利影响。
3. 低温天气减少与高温天气相反,2023年我国低温天气相对减少。
北方部分地区冬季气温较常年同期偏高,南方地区冬季低温天气也明显减少。
二、气温变化特点1. 气温变化幅度大2023年,我国气温变化幅度较大,部分地区气温波动明显。
高温天气和低温天气交替出现,使得气温变化较为复杂。
2. 气温分布不均2023年,我国气温分布不均,北方地区气温普遍偏高,南方地区气温波动较大。
这一现象表明,我国气温分布格局仍存在明显差异。
3. 气温与降水关系密切2023年,我国气温与降水关系密切。
高温天气多伴随干旱,低温天气则可能导致洪涝灾害。
气温变化对水资源的影响愈发明显。
三、气温变化成因1. 全球气候变化全球气候变化是导致我国气温变化的主要原因。
近年来,全球气温持续上升,极端天气事件增多。
我国作为全球气候变化的重要承受者,气温变化也受到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
2. 人类活动人类活动对气温变化的影响也不容忽视。
随着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人类活动排放的温室气体不断增加,导致全球气温持续上升。
此外,森林砍伐、土地利用变化等人类活动也对气温变化产生一定影响。
3. 自然因素自然因素也是导致我国气温变化的重要原因。
例如,太阳辐射的变化、大气环流的变化等都会对气温产生影响。
四、应对措施1. 加强气候变化监测预警针对气温变化趋势,我国应加强气候变化监测预警,提高应对极端天气事件的能力。
《2024年2022年我国主要天气气候特征》范文
《2022年我国主要天气气候特征》篇一一、引言随着全球气候变化的不断加剧,我国天气气候特征也呈现出复杂多变的态势。
2022年,我国经历了多种天气气候现象,既有极端天气的频发,也有区域性、季节性的气候特点。
本文将就2022年我国主要天气气候特征进行详细分析,以期为未来气候研究和应对提供参考。
二、夏季气候特征1. 高温热浪2022年夏季,我国多地出现持续高温热浪,特别是南方地区。
多地气温屡破历史极值,给人们生活、农业生产以及电力供应带来严峻挑战。
2. 暴雨洪涝夏季也是暴雨洪涝的多发季节。
我国多地出现短时强降雨,导致城市内涝、山洪、泥石流等灾害频发,给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带来严重威胁。
三、秋季气候特征1. 寒潮与冷空气活动进入秋季后,寒潮与冷空气活动逐渐频繁。
北方地区出现多次寒潮天气,气温骤降,给农业生产、能源供应等方面带来影响。
2. 秋旱与连阴雨秋季也是旱情与连阴雨的多发季节。
部分地区出现秋旱,导致农作物受灾;而部分地区则出现连阴雨天气,影响农业生产与交通运输。
四、冬季气候特征1. 降雪与冰冻天气冬季,我国多地出现降雪与冰冻天气。
北方地区降雪量大,导致道路结冰、交通受阻;南方地区则出现雨雪冰冻混合天气,给交通运输带来困难。
2. 寒潮降温对农业影响显著寒潮与低温天气对农业生产产生显著影响。
部分地区出现蔬菜大棚冻坏、作物受冻等情况,导致农产品供应受影响。
五、其他季节性及区域性气候特点1. 春旱与沙尘暴:春季部分地区出现春旱现象,导致土地干旱、植被受损;同时,沙尘暴天气也时有发生,影响空气质量。
2. 南方台风:南方地区台风活动频繁,给沿海地区带来强风、暴雨等灾害。
台风带来的降水也对部分地区的洪涝灾害起到了缓解作用。
3. 干旱与草原火灾:部分内陆地区遭遇干旱,草原火灾频发,给生态环境和人民生命财产带来严重威胁。
六、应对策略及建议针对我国复杂的天气气候特点,提出以下应对策略及建议:1. 加强气象监测预警系统建设,提高预报准确率和时效性,为防灾减灾提供有力支持。
天气分析报告
天气分析报告一、概述本次天气分析报告旨在对近期的天气情况进行全面的分析和综合评价,以提供准确的天气预测和对相关活动的指导。
通过对各项气象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我们将详细介绍天气的变化趋势、影响因素以及对人们生活的可能影响。
二、气候状况根据数据分析,近期天气总体呈现XX特点。
气温相对稳定,平均气温为XX摄氏度,最高温度在XX摄氏度左右,最低温度在XX摄氏度附近波动。
降水量总体偏少,雨水较为稀缺,低于历史同期的平均水平。
风力较小,多以微风或轻风为主。
三、天气变化趋势根据未来数日的天气预测,未来一周内,天气将呈现以下变化趋势:1. 气温变化:气温在接下来几天内将持续上升,最高气温有望超过XX摄氏度。
此后,气温将逐渐下降,但仍保持在相对高温的水平。
2. 降水情况:预计未来一周内降水量偏少,雨水较为稀缺。
但在某些地区,可能会出现短暂的降雨,并伴有局部雷电和阵风。
请注意防范可能引发的灾害性天气。
四、影响因素近期的天气变化受到以下几个因素的影响:1. 季节变迁:正处于秋季转冬季的过渡时期,气温逐渐下降,降雨减少,天气干燥,昼夜温差增大。
2. 气压变化:受到气压系统的迁移影响,数据显示XX地区正经历较大幅度的气压变化,这也是天气不稳定的一个主要原因。
3. 气流活动:受到冷暖气流的相互作用影响,天气出现波动,风力较弱。
五、对人们生活的影响1. 衣物搭配建议:由于未来气温的上升和降雨的稀少,建议市民适当增减衣物厚度,注意选择护颈、防寒保暖的衣物,同时也要准备好雨具以应对可能的短暂降雨。
2. 室内与室外活动:由于近期天气较为干燥,人们可适当增加户外活动时间,但也要注意补水、防晒和防寒措施。
室内环境通风要求较低,但请注意保持适度湿度,避免过度干燥。
3. 交通出行提示:由于天气风力较小,交通出行不会受到明显影响。
但在降雨或雷电出现时,需注意交通安全,尽量减少户外活动。
六、结论与建议根据分析结果,未来一周内的天气整体稳定,气温适宜,降水较为稀缺。
中国气候的总结
中国气候的总结中国是一个地域广阔、气候多样的国家,涵盖了不同的气候区域,从北方的寒冷干旱到南方的湿润炎热都有涉及。
下面将对中国气候作一个总结,希望能给您带来一些了解:中国的气候可以分为四个主要类型:冷温带、温带、暖温带和热带。
冷温带气候主要分布在中国北方,夏季短而炎热,冬季则是寒冷而干燥。
温带气候多呈现出四季分明的特点,北方的东北、华北和西北地区、以及南方的长江流域都处于温带气候区。
暖温带气候则分布在中国的南方,比如福建、广东、台湾等地,夏季炎热潮湿,冬季相对温暖。
热带气候则主要分布在中国的南海岛屿和南部沿海地区,气温高、湿度大。
中国的气候也因地形、地势的不同而产生了相应的变化。
比如中国东部是一个沿海平原,气温较为温和,降水也相对较多,而中国西北地区则是一个高原盆地区域,夏季炎热干旱,冬季则寒冷干燥。
中国的地势还使得西南地区常年多雨,湿度较大,而西北地区则干燥少雨。
中国的气候也受到季风的影响。
中国有明显的季风气候,主要有东亚季风、南海季风和西南季风。
东亚季风表现为夏季潮湿多雨,冬季干燥少雨。
南海季风则主要影响中国南海沿岸地区,带来大量的降水和高湿度。
西南季风主要影响中国西南地区,也是中国的雨林气候区域,降水充沛,湿度高。
在中国的气候中,年降水量和年平均温度呈现出明显的从东部到西部递减的趋势。
东部地区年降水量较多,气温较为适宜,西北地区则干燥少雨,气温较低。
同时,中国的气候也因全球气候变化而受到一定的影响,比如近年来发生的极端天气事件,如洪涝、干旱和台风等。
总体来说,中国的气候类型丰富多样,具备各种特点和独特之处。
这种气候多样性为中国的农业、生态和旅游等领域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和机会,但同时也带来了气候变化的挑战。
保护环境、应对气候变化是中国面临的重要任务之一,只有在全球合作的框架下,才能共同应对气候变化所带来的挑战,并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中国霾天气的气候特征分析
中国霾天气的气候特征分析中国霾天气的气候特征分析一、引言近年来,中国的霾天气频繁出现,严重影响了空气质量和人们的正常生活。
霾天气引起的能见度低、空气污染等问题给社会经济发展带来了巨大的损失。
因此,深入分析中国霾天气的气候特征,探索其形成机制和演变规律,对于制定有效的防护策略和改善空气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二、气候背景中国地处亚洲大陆东部,气候类型复杂多样。
大气变量的空间分布和季节变化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地形、气压系统、风场、水汽输送等。
在中国,降水和气温是重要的气候要素,它们对霾天气的形成和发展起到关键作用。
三、霾天气形成机制1. 温度逆温形成霾天气常常出现在温度逆温的条件下。
温度逆温是指低空温度高于高空温度的气象现象。
这种逆温形成的原因主要是地面受到日照和长波辐射的加热,导致下垫面温度升高。
温度逆温的形成使得水汽在大气中上升受到阻碍,水汽浓度逐渐增加,从而形成霾天气。
2. 污染物聚集霾天气的形成还与大气污染物的排放有关。
大气污染主要来自于燃煤、汽车尾气、工业废气等源头。
这些污染物在运动过程中会聚集在一定地区,形成污染物团块。
当温度逆温形成时,这些污染物难以散布,导致霾天气的形成。
四、霾天气的气候特征1. 时空分布特征中国霾天气在时空上具有显著的分布特征。
从时间上看,霾天气主要集中在秋冬季节,特别是11月到次年2月。
从空间上看,中国北方地区的霾天气频率最高,而南方地区的霾天气频率较低。
2. 霾天气的持续时间霾天气的持续时间一般较长,可持续几天到几周不等。
这与中国大气环流特点有关,中国位于副高掌握区和副热带边界区之间,地理位置使得霾天气得以积聚并持续较长时间。
3. 化学成分特征霾天气的污染物主要包括颗粒物、有机碳、硫氧化物、氮氧化物等。
其中,颗粒物是造成空气污染的主要因素。
霾天气中颗粒物的化学成分复杂,主要有硫酸盐、硝酸盐、氯化物、有机物等。
五、霾天气对人们生活的影响霾天气对人们的生活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我国省份气候归纳总结
我国省份气候归纳总结我国是一个地域广阔、气候多样的国家,拥有34个省、自治区、直辖市。
各个省份在气候上表现出明显的差异。
本文将对我国省份的气候进行归纳总结,为读者提供基本了解。
1. 东北地区东北地区包括辽宁、吉林和黑龙江三个省份,气候类型以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
冬季漫长严寒,夏季短暂温暖。
这一地区降水量分布较均匀,冬季多雪,夏季多雷雨。
尤其是黑龙江省,气温极低,冰雪覆盖时间较长,属于典型的寒温带气候。
2. 华北地区华北地区包括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和内蒙古自治区。
这一地区气候类型较多,包括暖温带大陆性气候、暖温带半湿润气候和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
冬季寒冷而干燥,夏季炎热而多雨。
华北地区是我国最干旱的地区之一,降水不足是这一地区的显著特点。
3. 华东地区华东地区包括上海、江苏、浙江、安徽、福建、江西和山东等省份,气候类型以暖温带季风气候为主。
这一地区四季分明,夏季炎热潮湿,冬季较冷。
夏季降水量较多,冬季降水相对较少。
江南地区的气候湿润,雨水充沛,以江南水乡的水稻种植为主。
4. 中南地区中南地区包括湖南、湖北、河南、广东、广西、海南和重庆等省份,气候类型以亚热带季风气候和南亚热带季风气候为主。
这一地区夏季炎热潮湿,冬季较温暖。
降水充沛,特别是夏季,往往伴有雷雨和台风。
中南地区是我国降水最为充沛的地方之一,也是水资源较为丰富的地区。
5. 西南地区西南地区包括四川、贵州、云南、西藏和重庆等省份,气候类型以高原季风气候和高原气候为主。
这一地区地势复杂,气候多样。
冬季较冷,夏季相对凉爽。
西南地区地域广袤,高低差大,气温和降水分布较为复杂,山地和高原地区的气候条件与亚热带季风气候有所不同。
6. 西北地区西北地区包括陕西、甘肃、青海、宁夏和新疆等省份,气候类型以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
这一地区干燥寒冷,冬季漫长而且严寒,夏季短暂炎热。
降水稀少,主要集中在夏季,大部分地区属于内陆沙漠或荒漠气候。
新疆地区由于地形复杂,经度跨度大,气候多样。
中国的天气和气候
中国的天气和气候中国作为一个地域广阔、多样性丰富的国家,拥有多种不同类型的气候区域和气候条件。
这些因素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中国人民的生活和经济发展。
本文将对中国的天气和气候进行概述,从北方的寒冷冬季到南方的湿润夏季,带您了解中国的气候特点。
一、北方的气候位于中国的北方地区主要包括东北、华北和西北三个部分。
这些地区通常在冬季寒冷而干燥,夏季炎热而潮湿。
东北地区是中国最寒冷的地区之一,冬季寒冷且漫长,最低气温经常低于零下30摄氏度。
华北地区的冬季也相当寒冷,尤其在内蒙古自治区,平均气温可达零下20摄氏度甚至更低。
西北地区则以干燥和大幅温差闻名,冬季气温骤降,夏季则非常炎热。
二、南方的气候中国的南方地区包括华南、华东和西南三个主要部分。
这些地区通常比北方更温暖,夏季湿润。
华南地区的气候温暖而潮湿,夏季降雨充沛,气温一般较高。
华东地区也有类似的气候,但相对更为平均,冬季较寒冷,夏季较热。
西南地区的气候类型多样,地势复杂,从亚热带到高原气候都有涵盖,因此该地区的气温和降雨量在不同地区和季节之间存在巨大差异。
三、中国的季风气候中国的气候主要受到亚洲季风的影响,分为冬季季风和夏季季风。
冬季季风来自亚洲内陆的干燥高压系统,使得中国北方地区的冬季干燥而寒冷。
夏季季风则带来了来自东南亚的湿润气流,为中国南方地区带来了丰富的降雨。
季风气候在中国展示出了明显的周期性变化,给当地的农业和水资源管理带来了诸多挑战。
四、气候变化的影响近年来,中国的天气和气候变化变得越来越不可预测和多变。
全球气候变暖对中国的影响尤为显著。
气候变化导致了极端天气事件的增加,包括干旱、洪水、暴雨等。
这些事件给中国的农业、城市规划和生态系统造成了负面影响,需要采取措施来适应和缓解这些影响。
总结起来,中国的天气和气候因其地理特点而多样化。
无论是北方的寒冷冬季还是南方的湿润夏季,中国的气候呈现出巨大的变化。
了解这些气候特点不仅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规划我们的生活,还可以为我们应对气候变化带来的挑战做好准备。
天气分析报告
天气分析报告一、引言近年来,气候变化成为许多国家关注的重要议题之一,各种极端天气现象频频出现,对人们的生产和生活造成了诸多困扰。
因此,对天气进行科学的分析对于预测未来的气候变化和及时调整生产、生活习惯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篇报告旨在对近期在某市发生的气象现象进行分析,提供参考和建议。
二、分析结果1. 气温变化:本市近期气温波动较大,最高气温在35°C左右,最低气温在20°C左右。
且随着时间的推移,气温呈现逐渐上升的趋势。
这与本市作为南方城市的特点有关,需注意防范高温天气对人们带来的不良影响,尤其是老年人、儿童等易受高温影响的人群。
2. 降雨情况:近期本市降雨量相对较多,大雨和暴雨时有发生,受台风影响的地区降雨更为剧烈。
特别是山区和低洼地段易发生山洪和涝灾,需做好防护和疏散准备。
同时也提醒市民注意道路积水问题,避免造成交通堵塞和安全事故。
3. 风向风力:本市近期风向多变,风量适中。
建议在海滨等场所的游客和水上活动者,注意及时关注气象预警信息,避免遭受海上风浪和台风袭击的危险。
三、建议本报告对近期本市的气象情况进行了详细的分析,提议市民朋友们在日常生活中应多关注气象预警信息。
适时采取防护措施,避免不必要的损失。
建议市政部门对于城市防洪设施进行加强和维护、强化气象台预警等事宜,加强与相关部门合作,细化预防和应急预案,做好各种气象灾害的防范工作。
同时市民也应培养自我保护意识,自觉遵守相关规定和建议,做好自身防范工作。
四、结论综合以上分析结果和建议,天气分析报告指出,天气因素是影响人们生产和生活最为直接的因素之一,实现天气情况全面优化仍面临较大的挑战。
本市应对于不断变化的气象现象保持高度的警惕性和关注度,及时掌握气象信息,出台科学合理的预防和救助方案,合力应对各类天气灾害,以保障本市民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天气Char1 西风带大型扰动1、西风带波动长波:也称罗斯贝波、行星波。
波长3000~10000公里,全纬圈约为3~7个波,振幅10~20个纬距,平均移速10个经距/日以下,有时很慢,呈准静止,甚至向西倒退2、波速公式假定大气运动是正压和水平无辐散的,流型具有正弦波形式且宽度很大,南北无变异。
物理意义:相对涡度平流-V·▽ζ的作用,使槽东进;地转涡度平流-βv的作用,使槽西退;波东进还是西退取决于-V·▽ζ和-βv相对重要性。
波速公式讨论:(1)西风强时移动快,波长短时移动快(2)重叠在西风气流上的一切长波,传播速度都小于纬向风速3、上下游效应上游效应:上游某地区长波系统发生某种显著变化之后,接着就以相当快的速度影响下游系统也发生变化,叫上游效应。
下游效应:当下游某地区长波发生显著变化后也会影响上游环流系统发生变化,称为下游效应。
4、波群速:综合波振幅最大值的移动速度5、阻塞高压在西风带长波槽脊的发展演变过程中,在脊不断北伸时,其南部与南方暖空气的联系会被冷空气所切断,在脊的北边出现闭合环流,形成暖高压中心,叫做阻塞高压。
阻塞高压是深厚的暖性高压系统,在它的东西两侧盛行南北气流,其南侧有明显的偏东风。
特点:(1)中高纬度(一般50°N以北)高空有闭合暖高压中心存在,表明南来的强盛暖空气被孤立于北方高空(2)暖高至少要维持三天以上,但它维持时期内,一般呈准静止状态(3)在阻塞高压区域内,西风急流主流显著减弱,同时自高压西侧分为南北两支6、切断低压在槽不断向南加深时,高空冷槽与北方冷空气的联系会被暖空气切断,在槽的南边形成一个孤立的闭合冷性低压中心,叫切断低压。
结构:(1)它出现在对流层中上层,在300百帕上表现最清楚(2)地面图上有一冷性高压与它对应。
我国最常见的切断低压是东北冷涡,它一年四季都可能出现,而以春末、夏初活动最频繁,它的天气特点是造成低温和不稳定性的雷阵雨天气。
Char2 寒潮天气过程1、寒潮定义:寒潮天气过程是一种大规模的强冷空气活动过程。
其天气的主要特点是剧烈降温和大风,有时还伴有雨、雪、雨凇或霜冻。
寒潮是一种灾害性天气。
标准:中央气象台的寒潮标准规定,以过程降温与温度负距平相结合来划定冷空气活动强度。
凡一次冷空气入侵后,该地区24小时降温达10°C以上,并且最低气温低于5°C的就称之为寒潮。
出现时间:9月至次年5月,春季的3月和秋季9-11寒潮和强冷空气最为频繁。
2、寒潮关键区:据中央气象台统计资料,95%的冷空气都要经过西伯利亚中部(70°-90°E,43°-65°N)地区并在那里积累加强,这个地区就称为寒潮关键区3、形成寒潮的主要天气系统极涡、极地高压、寒潮地面低压、寒潮冷锋4、极涡北半球冬季极区对流层中上层500hPa上的绕极区气旋式涡旋,称为极涡。
它是大规模极寒冷空气的象征。
移动路径:(1)经向性运动(中心经极地在东西两半球移动)(2)纬向性运动(多在欧亚大陆高纬,西半球移向格陵兰高纬)(3)转游性运动(向西又向东,极区亚洲部分)分类:绕极型、偏心型、偶极型、多极型5、极地高压的定义①500hPa图上有完整的反气旋环流,能分析出不少于一根闭合等高线;②有相当范围的单独的暖中心与位势高度场配合;③暖性高压主体在70°N以北;④高压维持三天以上。
极地高压是深厚的暖性高压。
6、寒潮地面高压(注意与阻塞高压区别)寒潮全过程中的冷锋后地面高压,多数属于热力不对称系统,高压前部有强冷平流;后部则为暖平流,中心区温度平流趋于零,少数高压始终为冷性。
可表示冷空气强弱,中心移动路径可作为冷空气的移动路径。
阻塞高压:(1)它出现在对流层中上层,是深厚的暖性高压系统,在它的东西两侧盛行南北气流,其南侧有明显的偏东风。
(2)地面为变性冷高压,高压的东西两侧都有气旋活动,常以西侧更为活跃。
(3)高压轴线自下向上向暖的西北倾斜,高层轴线近于垂直,对应着冷的对流层顶。
(4)阻塞高压的出现有其特定的时间地点,一般在50°N以北7、寒潮冷锋在寒潮地面高压的前缘都有一条强度较强的冷锋作为寒潮的前锋,其高度向冷空气一侧倾斜,在高空等压面上对应有很强的锋区,锋区结构上宽下窄在300hPa及以下各等压面上均有明显的冷槽和锋区。
冷锋的移动方向与寒潮地面高压路径有密切关系,与引导气流和引导槽有关。
8、寒潮中期天气过程①倒“Ω”流型(极涡分裂型)70%-80% ②极涡偏心型③大型槽脊东移型倒Ω流型演变特征:初始阶段:两个大洋北部脊向极地发展,极涡一分为二,分别移到东、西两半球,(或极涡偏于东半球),则东半球为两个大洋脊挟持一个大极涡,形成大倒Ω流型酝酿阶段:大倒Ω流型向亚洲地区收缩,形成东亚地区倒Ω流型,亚洲极涡加强并南压,极涡底部锋区加强,锋区上常有长波发展或横槽缓慢南压,形成强冷空气酝酿形势。
爆发阶段:中纬度长波急速发展,或横槽转竖、或横槽南压,引导冷空气侵袭我国。
最后东亚大槽加深重建,过程结束。
9、寒潮中期预报的关键系统(两个大洋上的暖性高压脊)东亚倒Ω流型的建立主要是乌拉尔山和鄂霍次克海两个地区有高压脊向极区发展,并在北冰洋形成反气旋打通而形成。
即大西洋暖脊和太平洋东部阿拉斯加暖脊。
有补充型、叠加型和结合型。
10、寒潮的短中期天气过程(1)小槽发展型(2)低槽东移型(3)横槽转竖型Char3 大型降水天气过程1、降水形成的条件①水汽条件②垂直运动条件③云滴增长条件2、暴雨形成的条件①充分的水汽供应②强烈的上升运动③较长的持续时间3、水汽方程——表示水汽输送和变化的基本方程物理意义:一个运动的单位质量湿空气块,其比湿的变化等于凝结率和湍流扩散率之和。
如果没有凝结蒸发,湍流扩散也很小,得dq/dt=0,即空气块比湿不变。
蒸发:c<0,dq/dt>0,比湿增加凝结:c>0,dq/dt<0,比湿减小4、降水率:设I是单位时间内降落在地面单位面积上的总降水量,称为降水强度或降水率。
可降水量:将一地区上空整层大气的水汽全部凝结并降至地面的降水量称为该地区的可降水量。
5、水汽通量和水汽通量密度水汽通量:单位时间通过与水平风速V 相垂直的单位面积的水汽量ρqV水汽通量散度:单位时间、单位体积内水汽的水平净流入或净流出量6、垂直运动的诊断分析(1)用连续方程诊断垂直运动:高层辐散低层辐合,P 层有上升运动;高层辐合低层辐散,P 层有下沉运动。
1. 用850、700百帕上的风向风速来诊断辐合上升运动的强度及降水2. 用低层变压场来判断垂直运动:在正变压中心有辐散下沉运动,负变压中心有辐合上升运动,中心数值愈大,愈显著3. 高层散度的诊断:槽前脊后,有正相对涡度平流,高层辐散,有上升运动;槽后脊前,有负相对涡度平流,高层辐合,中层有下沉运动。
(2)用ω方程诊断1. 当热成风相对涡度平流(-VT·▽ζg >0),有上升运动(ω<0);反之有下沉运动。
槽前为正,表明为上升运动;槽后为负,表明为下沉运动。
2. 非绝热加热的作用:加热,有上升运动;冷却,有下沉运动。
7、我国主要雨带的季节性变动规律5月中旬—8月下旬雨带从南往北移5月中旬—6月上旬华南前汛期15ºN6月中旬—7月上旬江淮梅雨20-25ºN7月中旬—8月下旬华北东北雨季30ºN 华南进入后汛期8月下旬—10月上旬雨带从北往南移9月中旬—10月上旬淮河秋雨期,雨量小20ºN 两次北跳三次停滞雨季一般出现在夏半年,降水分布不均匀,东南部雨季出现早,结束晚,雨季中有相对干期。
8、华南前汛期降水4-6月为华南前汛期,降水主要发生在副高北侧的西风带中,西风带环流系统与热带季风系统相互作用形成的降水。
5月中旬以前,大雨带位于华南北部,主要是锋面降水。
5月中旬以后,受季风影响,大雨带移至华南沿海,降水量增大,主要为暖区降水。
特点:(1)降水有两个大值带:武夷山到南岭南麓,沿海(2)多暴雨,以6月最多(3)暖区降水,降水量比锋面降水大3-5倍,局地性强,降水范围小(4)夜雨现象明显锋前暖区暴雨是华南前汛期暴雨的一个重要特色。
9、江淮梅雨含义:每年初夏(6-7月),在湖北宜昌以东28°-34°N之间的江淮流域到日本南部这以狭长区域常会出现连阴雨天气,雨量很大。
由于这一时期正是江南梅子的黄熟季节,故称为“梅雨”。
环流特征:副高西伸北跳,控制华南地区,整个东亚环流完成了从春到夏的调整,雨带同时北跳,华南汛期结束,江淮梅雨开始,印度季风爆发,副热带西风急流从印度北部跳到高原北部,100hPa反气旋轴线北跳到34°N。
(1)高层(200hPa):江淮上空维持一个强大的暖性反气旋(南亚高压)(2)中层(500hPa):①副热带地区:西太平洋副高呈带状分布, 其脊线从日本南部一直伸向我国华南,略呈东北-西南走向,120°E处的脊线位置稳定在22°N左右。
②中纬度地区:巴尔喀什湖及东亚东岸(河套到朝鲜之间)建立了两个稳定浅槽。
③高纬度地区:为阻高活动区。
阻高可分为三类:(50°-70°N)单阻型、双阻型、三阻型(3)低层:在850或700百帕上为江淮切变线,切变线之南有与之近乎平行的低空西南风急流,有时切变线上有西南涡东移。
(4)地面:①地面图上江淮流域有静止锋停滞,若500百帕平直西风带上有较弱的低槽东移,则在低空常有西南涡与之配合沿切变线东移,在地面上引起静止锋波动产生江淮气旋。
②中纬西风带上有较强的低槽东移时,静止锋波动能发展为完好的锋面气旋。
10、华北和东北雨季降水四个特点(1)降水强度大,持续时间短(2)降水的局地性强,年际变化大(3)降水时段集中(4)暴雨与地形关系密切11、天气尺度系统和行星尺度系统对暴雨的作用天气尺度系统:(1)制约形成暴雨的中尺度系统的活动(2)造成暴雨区的水汽集中(3)在天气尺度系统中上下不同性质的平流造成位势不稳定层结(4)天气尺度系统中风速垂直切变有利于中小尺度系统的发生和维持(5)天气尺度系统的不同性质决定了暴雨的不同特点行星尺度系统:(1)影响和制约天气尺度系统(2)决定暴雨区的水汽来源或水汽通道,将南海、孟加拉湾和太平洋的水汽不断向暴雨区输送(3)大致决定了雨带发生的地点、强度和持续时间:大范围雨区一般出现在长波槽前12、低空切变线含义:一般把出现在低空(850和700百帕面上)风场上具有气旋式切变的不连续线称为切变线。
江淮切变线的形成:700百帕槽线在移动过程中,南端受副高阻挡,槽线停滞或移动缓慢,而北端则继续东移,使槽线顺转而成为东西走向的切变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