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必修三第三第四章综合测试题

合集下载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测试题及答案全套.doc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测试题及答案全套.doc

最新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测试题及答案全套第一章综合检测题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第I卷(选择题共45分)一、选择题(共30小题,每小题1.5分,共45分,在每小题给岀的4个选项中,只有1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A.内环境主要由血液、组织液和淋巴组成B.02、CO?、血红蛋白都是内坏境的组成成分C.血浆是内环境中最活跃的部分D.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基质是内环境的一部分[答案]C[解析]血液、血红蛋白都不是内环境的组成成分。

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基质也不是内环境的组成成分。

2.有关人体细胞外液的叙述屮错误的是()A.人体内细胞外液构成了人体内环境B.人体的细胞外液主要包括组织液、血浆和淋巴C.人体的所有液体统称为细胞外液D.人体内细胞通过细胞外液和外界环境交换物质[答案]c[解析]人体的某些液体如消化道中的液体、胆汁、泪液、汗液等属于外界环境,不能称为细胞外液。

3.下列各项中,可视为物质进入内环境的实例的是()A.小强将酸奶饮入胃屮B.病人点滴生理盐水C.氧气进入红细胞内D.洗澡时耳中进水[答案]B[解析]胃和耳与外界直接相通,不属于内环境;红细胞不属于内环境;而病人点滴的生理盐水进入血浆中,血浆是内环境的组成成分。

4.当内环境稳态遭到破坏时,必将引起()A.酶促反应速率加快B.渗透压下降C.细胞代谢紊乱D.糖尿病[答案]C[解析]组织细胞参与了内环境稳态的产生和维持,同时它们的正常代谢又依赖于内环境的稳态。

由于内环境中有很多成分,只要有一种物质的含量远低于正常水平,稳态就会遭到破坏,A、B、D三项只是有可能成立,但不是必然结果。

5.下列有关人体内坏境及其稳态的叙述,错误的是()A.血浆蛋白属于内环境的组成成分B.目前普遍认为内环境稳态调节的机制是“神经一体液调节”C.人体维持内环境稳态的调节能力有限D.寒冷时出现寒战现象不属于内坏境稳态失调[答案]B6.下列属于哺乳动物和人体“内环境”的是()A.肺泡腔内的气体B.小肠内的消化液C.心室腔内的血浆D.膀胱腔内的尿液[答案]c[解析]小肠内的消化液属人体的外分泌物,膀胱腔内的尿液是人体的一种排泄物,它们与肺泡腔内的气体都属外环境中的物质。

高中生物必修三第四五六章测验卷(含答案)

高中生物必修三第四五六章测验卷(含答案)

高中生物必修三第四五六章测验卷(含答案)生物(必修3第四五六章)单元检测一、单项选择题(2分×30=60分)1.农贸市场上有新鲜的白菜、萝卜、大葱等多种蔬菜,还有活的鸡、猪、鲜蘑菇,以及附着在这些蔬菜、鸡、猪等上面的细菌等微生物,它们共同组成一个()A.种群B.群落C.生态系统D.以上都不是2、下面是调查双子叶草本植物种群密度的取样调查,操作正确的是( )①确定调查对象②选取样方③计数④计算种群密度⑤丈量A.①→②→③→④B.①→⑤→④C.①→④D.①→③→②→④3.某同学为了调查某区域内麻雀和黄鹂的种群密度,在该区域内随机设置了若干捕鸟网。

捕获结果统计如下表,下列叙述错误的是()捕麻雀黄鹂获总鸟数第一次捕捉10046(标记后放生)43(标记后放生)第二次捕捉10242(其中6只标记)36(其中9只标记)A.为了结果的可靠性,标记物对标记对象的生理习性不能有影响B.该区域麻雀大约有322只,黄鹂大约有172只C.该区域所有的麻雀和黄鹂分别构成一个种群D.由于标记的个体被再次捕获的概率下降,所以计算的结果偏小4、下图表示某物种迁入新环境后,种群增长速率随时间的变化关系。

在第10年时经调查该种群数量为200只,估算该种群在此环境中的环境负荷量约为A.100只B.200只C.300只D.400只5.图示种群在理想环境中呈“J”型增长,在有环境阻力条件下呈“S”型增长。

下列有关种群数量增长曲线及其应用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当种群数量到达e点后,增长率为0 B.种群增长过程中出现环境阻力是在d点之后C.防治蝗灾应在害虫数量达到c点时进行D.渔业捕捞后需控制剩余量在b点6、某岛屿引入外来物种野兔,研究人员调查了30年间野兔种群数量的变化,并据此绘制了λ值的变化曲线图,以下叙述正确的是:A.第1年至第5年间野兔种群数量保持稳定B.第5年起野兔种群数量开始下降C.第15年至第20年间野兔种群数量呈“J”型增长D.第20年至第30年间野兔种群数量增长率为07、下图表示一个生物群落中甲、乙两个种群的增长速率随时间变化的曲线,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A.甲乙两种群可能为竞争关系,甲的竞争力小于乙,竞争强度:弱→强→弱B.t1~t2时间内甲、乙种群呈“S”型增长,甲种群从t2开始出现环境阻力C.t2~t3时间内甲种群出生率大于死亡率D.t3~t5时间内甲乙两种群的年龄组成不同8、某生物兴趣小组准备对所处地区的花园和菜地土壤中小动物类群的丰富度进行研究,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许多土壤动物有较强的活动能力,而且身体微小,因此不适于用样方法或标志重捕法进行调查B.丰富度的统计方法通常有记名计算法和目测估计法C.对土样中的小动物进行采集时,在诱虫器上方通常要放置电灯,这样做的是利用了土壤动物具有趋光性的特性D.土壤中的小动物对动植物遗体的分解起着重要的辅助作用9、生物兴趣小组为了调查两个河口水域的水母类动物类群(甲、乙)的种类组成及其数量特征,使用浮游生物捕捞网(网口内径50㎝,网身长145㎝,网目孔径0.169mm)各随机取样3次,调查结果如表(单位:个)下列关于甲、乙两个类群之间物种丰富度和种群密度的比较,正确的是A.甲类群的丰富度大,物种2的种群密度小B.甲类群的丰富度小,物种4 的种群密度大C.乙类群的丰富度大,物种7的种群密度小D.乙类群的丰富度小,物种10的种群密度大10.下列古诗中从生物学角度看,表现为物种间竞争关系的是():A.兰溪三日桃花雨,半夜鲤鱼来上滩B.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C.满园春色关不住,一枝红-出墙来D.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11、寒带针叶林中两个动物种群(N1、N2)的数量变化如右图所示,据图判断这两个种群的关系是A.捕食关系,N1为捕食者,N2为被捕食者B.捕食关系,N2为捕食者,N1为被捕食者C.竟争关系,N1为竟争中的胜者,N2为失败者D.共生关系,N1、N2彼此依赖,相互有利12.在裸岩群落演替中,谁被称为地球开拓者()A地衣B苔藓C草本植物D 木本植物13.群落演替的总趋势是( )A.物种多样性的增加和群落稳定性的提高B.物种多样性的减小和群落稳定性的降低C.物种多样性的增加和群落稳定性的降低D.物种多样性的减小和群落稳定性的提高14、某岛屿由海底火山喷发形成,现已成为旅游胜地,岛上植被茂盛,风景优美。

(人教版)生物必修三:第4章-章末综合检测(含答案)

(人教版)生物必修三:第4章-章末综合检测(含答案)

(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题包括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A具有出生、性别、年龄、死亡等特征;B具有出生率、性别比例、年龄组成等特征。

那么A、B的特征分别属于( )A.物种的个体;一条鲤鱼B.物种的个体;一个鲤鱼种群C.种群;一条鲤鱼D.种群;一个鲤鱼种群解析:选B。

出生、性别、年龄、死亡等特征是生物个体所具有的,是生物个体的生命现象;出生率、性别比例、年龄组成等特征是种群的特征,是一定区域内同种生物个体的总体表现。

2.如图表示的是四种不同种群中不同年龄的个体所占的比例,其中种群密度可能会越来越小的是( )解析:选A。

种群密度减小,即为衰退型的年龄组成,老年个体所占比例大而幼年个体数目较少。

3.科技人员在对草原鼠害进行调查时,随机选定1公顷的区域,第一次放置了100只鼠笼,捕获68只鼠,标记后原地放回,一段时间后在相同位置放置了100只鼠笼,捕获54只鼠,其中标记的鼠有12只,下列有关说法中错误的是( )A.该区域中鼠的种群密度较大,约为306只/公顷,必须积极防治B.这种调查方法称为样方法C.草原上鼠与牛、羊等是竞争关系,鼠害会严重影响畜牧业发展D.如果在两次捕鼠期间发生草原大火,统计结果是不准确的解析:选B。

“样方法”往往作为植物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动物常采用“标志重捕法,”本题中所用的方法就是标志重捕法。

该区域中鼠的种群密度约为68×54÷12=306(只/公顷)。

4.下面图甲、图乙为某种生物种群的年龄组成曲线,如不考虑其他因素,种群甲和种群乙未来个体数量的发展趋势是( )A.衰退型和增长型B.增长型和衰退型C.稳定型和衰退型D.稳定型和增长型答案:B5.下图表示种群增长率与时间关系的变化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曲线表明,种群数量的变化只与时间有关而与其他物种无关B.C~D段种群数量下降,主要原因有天敌、生活空间和资源等C.该图可表示密闭的恒定容积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增长率的变化曲线D.若该种群为海洋经济鱼类,在捕捞期间,种群数量最好保持在C时期的水平解析:选D。

高中生物必修三第三第四章综合测试题

高中生物必修三第三第四章综合测试题

高中生物必修三第三第四章综合测试题一、选择题1.有人测定了苹果、柑橘等果实成熟过程中激素的动态变化(如图)。

下列分析错误的是()A.在幼果生长时期,生长素、赤霉素、细胞分裂素的含量减少B.在果实发育初期,脱落酸含量最高,而果实衰老时期,乙烯含量达到最高峰C.在果实成熟过程中,生长素、赤霉素、细胞分裂素、脱落酸与乙烯5类植物激素,都是有规律地参加到代谢反应中D.生长素、赤霉素、细胞分裂素主要是促进植物的生长和发育,而脱落酸、乙烯主要是抑制生长和发育2.对植物激素的应用正确的是()A.在果树挂果时,利用乙烯利促进果实细胞体积增大B.在扦插时,可用细胞分裂素处理插条以促进插条生根C.果实成熟时,施用脱落酸可促进果实成熟D.在园林栽培中,可用赤霉素来促进植物细胞伸长,使植株增高3.用适宜浓度的生长素和赤霉素的不同组合分别处理幼茎切段。

下图为幼茎切段的平均伸长量随时间的变化曲线。

据图可说明()A.植物激素间具有协同作用B.植物激素间具有拮抗作用C.植物激素间具有反馈调节作用D.植物激素间具有连锁调节作用4.在植物体内的各种激素中,生理作用最为相似的是()A.赤霉素和生长素B.脱落酸和细胞分裂素C.赤霉素和脱落酸D.生长素和乙烯5.拜尔(A.Paal)在1914年进行植物生长的实验研究中,曾在黑暗条件下,将切下的燕麦胚芽鞘顶端移到切口的一侧,胚芽鞘会向另一侧弯曲生长(如图)。

这个实验主要证实()A.顶端能产生某种“影响物”B.合成“影响物”不需要光C.“影响物”具有促进胚芽鞘生长的效应D.有胚芽鞘顶端一侧“影响物”分布多6.如图所示将燕麦胚芽鞘尖端切除后放置于空白琼脂块上一段时间,将已切去尖端的胚芽鞘下部正中插入不透水的玻璃片后,再将琼脂块放置于去尖端的胚芽鞘上,经过一段时间的单侧光照射后,去尖端胚芽鞘下部的a、b两琼脂块中生长素的含量应为()A.a>b B.a<b C.a=b D.无法判断7.摘除植物的顶芽后,侧芽将会因生长素()A.浓度增高,发育成枝B.浓度增高,生长受抑制C.浓度降低,发育成枝D.浓度降低,生长受抑制8.图一是将含有生长素的琼脂块放在切去尖端的胚芽鞘的一侧,胚芽鞘弯曲的情况(弯曲角度用A表示);图二是生长素对胚芽鞘生长的促进作用示意图。

高中生物必修三第四、五、六章测试题

高中生物必修三第四、五、六章测试题

高中生物必修三第四、五、六章测试题(满分: 100 分;时间: 60 分钟)一、选择题 (每题 2. 5 分,共 50 分 )1.在昆虫繁殖季节,使用特定的性引诱剂,可以将某种昆虫的雄性成虫诱杀。

其结果与不使用性引诱剂相比,将是()①改变子代的性别比例②改变子代的种群密度③改变子代的基因频率④改变子代种群空间特征A.①B.②③C.①②③ D .①②③④2.科研人员对某海洋食用生物进行研究,得出了与其种群密度相关的出生率和死亡率的变化,如右图所示,请据图判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 b 点表示种群的增加量最大B. d 点表示种群密度最大C. d 点时进行捕捞有利于该种群的持续生存D.从 O 点到 d 点,种内斗争越来越激烈3.为了降低一种真菌对果树的毒害,园艺家引入一种形态结构、生理特征和原真菌相似,但毒性较低的真菌,从而使果树增产。

这两种真菌之间的关系属于 ()A .寄生B.捕食C.竞争 D .共生4.在“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实验中,某同学用显微镜观察计数,统计发现血球计数板的小方格(2 mm× 2 mm)内酵母菌数量的平均值为13 个。

假设盖玻片下的培养液厚度为0.1 mm,那么 10 mL 培养液中酵母菌的个数约为 ()A. 5.2× 104 B .3.25× 105C.5.2× 103 D . 3.25× 1045.种群在理想环境中呈“ J型”曲线增长(如图曲线甲);在有环境阻力的条件下,呈“S”型曲线增长 (如图曲线乙 )。

若该图表示蝗虫种群增长曲线,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A .环境阻力出现在曲线 d 点之后B .防治蝗虫虫害应该在曲线 c 点之后C.“ S型”曲线表示种群数量与食物的关系D .呈“ S型”增长的蝗虫,其数量也可能超过K 值6.下图表示气候变化对甲、乙生态系统中种群类型数量的影响。

据图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D. A→C 过程中碳主要以CO2的形式进行循环,F→ B 以含碳有机物的形式进行流动8.一块弃耕的农田,很快长满杂草,几年后,草本植物开始减少,各种灌木却繁茂起来,最后这块农田演变成了一片森林。

高中生物必修三第四章试题及答案1(6月)演示教学

高中生物必修三第四章试题及答案1(6月)演示教学

高中生物必修三第四章试题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45分)一、选择题(共30小题,每小题1.5分,共4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4个选项中,只有1项符合题目要求)1.下列可以成为种群密度的是()A.一个池塘中各种鱼的总数B.全世界的人口数量C.一片森林中的全部鸟类D.一片森林中的全部蛇2.(2011•郑州)如图为a、b、c、d四个不同种食叶昆虫的数量随山体海拔高度变化的示意图。

据图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海拔2 000米处的物种均匀度高于海拔3 000米处B.b数量随海拔高度的变化不能体现该物种的遗传多样性C.海拔3 000米处,b、c数量差异是生物与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D.海拔4 000米处,a、b、c、d的数量差异体现遗传多样性3.(2011•广州)某生态系统中生活着多种植食性动物,其中某一植食性动物种群个体数量的变化如图所示,若不考虑该系统内生物个体的迁入与迁出,下列关于该种群个体数量变化的叙述,错误的是()A.若a点时环境因素发生变化,但食物量不变,则a点以后个体数量变化不符合逻辑斯谛增长B.若该种群出生率提高,个体数量的增加也不会大幅超过b点C.天敌的大量捕食会导致该种群个体数量下降,下降趋势与b~c段相似D.年龄结构变动会导致该种群个体数量发生波动,波动趋势与c~d段相似4.在森林群落中,乔木、灌木、草本植物三类绿色植物在空间位置配备上形成了有序的组合,从而使它们能()A.有效避免竞争B.合理利用环境资源C.提高群落的光合产量D.以上都正确5.(2010•南京)下列各项中,不属于对种群数量特征描述的是()A.2008年,宜昌市的人口出生率为7.17‰B.我国的人口将逐渐步入老龄化阶段C.蜜蜂等动物遇到敌害,常集群攻击D.由于水葫芦的入侵,某湖泊中莲的死亡率比较高6.(2010•淄博)下图显示了蝌蚪的生长速率随种群密度增加的变化情况(在同样的空间里,个数由5增加到160),图中曲线可以说明()A.食物短缺降低了蝌蚪的存活率B.蝌蚪变态所需的时间与种群密度成负相关C.一定范围内,蝌蚪生长速率与种群密度成正相关D.高种群密度下,能够变态为青蛙的可能性减小7.下列关于群落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一个池塘中的全部生物组成一个生物群落B.群落的结构包括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C.群落中,生物种类越多,生存斗争越激烈D.群落的结构受环境因素的影响而不断变化8.在一个阴湿低洼的草丛中,有一堆长满苔藓和木耳的朽木,其中聚集着蚂蚁、蚯蚓、老鼠等动物,这些生物共同构成一个()A.生物群落B.种群C.食物网D.以上都不对9.(2011•临沂)某草原上啮齿类以植物为食,下图表示啮齿类的密度与植物种类数的关系。

高中生物必修3第4章测试题

高中生物必修3第4章测试题

必修3第4章测试题1、自然界中生物种群增长常表现为“S”型增长曲线。

下列有关种群增长的正确说法是()A、“S”型增长曲线表示了种群数量和食物的关系B、种群增长速率在各阶段是不相同的C、“S”型增长曲线表示种群数量与时间无关D、种群增长不受种群密度制约2、右图中表示在良好的生长环境下,“小球藻分裂繁殖的细胞数量”,“鸡产蛋数量(每天产一枚)”和“竹子自然生长的高度”这三个现象与时间的关系依次是()A.乙.甲.丁B.甲.丙.乙C.丙.甲.乙D.丁.乙.丙3、在阳光明媚、水草丰茂的鄂尔多斯草原上,生活着牛、羊、鹿、狼、兔、鼠,还有秃鹫、苍鹰、蜣螂、细菌、真菌等,关于它们的叙述中正确的是①它们共同构成一个生态系统②它们中的牛、羊、鹿分别组成了3个种群③它们中的动物是一个生物群落④它们中的蜣螂、腐生菌是分解者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4、把添加少量饲料的一定量的自来水,均分到两个大小相同的水槽甲和乙中,再分别投放少量并且相等的同种草履虫。

以后只对乙水槽给予一次适量的饲料补充,在其它培养条件相同且适宜的情况下,分别对甲、乙水槽中草履虫进行培养。

以下哪项预期结果合理?(下图中:----表示甲中种群 -----表示乙中种群)5、在什么条件下种群数量才会呈指数增长()A.当只有食物限制时B.在物种适宜的环境中食物开始出现不足,但还不至于影响到该物种在这里生存C.只是没有捕食者D.只有在实验室内的实验条件下6、右图为1个鼠群迁入一个新的生态系统后的生长曲线图。

试分析在曲线中哪段表示食物最可能成为鼠群繁殖速度的限制因素()A.EF段B.DE段C.BD段D.CB段7、当种群数量达到K值时,可能出现的现象是()A.生态因素对该种群的影响没有作用B.种群的增长率保持相对稳定C.食物将不再限制种群发展的因素D.出生率再也不会超过死亡率8、右图中的曲线1—4是在W、X、Y、Z四种条件下细菌种群的生长曲线,这四种条件是()W—不断提供食物、水、氧气、除去废物X—随着时间延续,食物耗尽,有害物质积累Y—随着时间延续,食物耗尽,无毒害物质积累Z—随着时间延续,食物耗尽,由于产生突变的结果,出现了新的菌株,它们能代替原不细菌产生的有害物质。

(完整word版)生物必修三综合测试题

(完整word版)生物必修三综合测试题

生物必修三第四章综合练习题A B C D9.同一草原上的羊和牛,同一草原上的狼与羊,噬菌体侵染的细菌,地衣是真菌和藻类组成的1.在什么情况下,种群中个体数量会呈指数增加?植物体。

以上 4 各种间关系分别依次为A.当只有食品碰到限制时A.竞争、捕食、寄生、共生B.竞争、寄生、捕食、共生B.当开始环境适合于这一个物种,但此后却不合合时C.寄生、共生、竞争、捕食D.共生、寄生、竞争、捕食C.只有当捕猎者不存在时 D.只有在实验室中的理想条件下10.在森林中雀鸟总爱在上层采食,柳莺却爱在中层筑巢,只有血雉喜欢找寻基层的昆虫与苔藓,2.农业上应用人工合成的性引诱剂诱杀戮虫的雄性个体,使好多雌性个体不能够正常交配,致使这种现象从生物群落的结构上看属于种群密度A.垂直分布 B .水平分布 C .结构的分区D.结构的组成A.明显下降B.保持牢固C.迅速增加D.越来越大3.有一位学者正在研究某种鸟的季节性迁徙行为,他研究的对象从生态学水平看属于A.生态系统 B .群落 C .个体 D .种群4.顶峰上植物沿顶峰分布:从山脚到山顶依次为热带雨林.常绿阔叶林.温带针叶林.顶峰草甸。

决定这种分布的主要因素是:A.阳光B.水分C.温度D.海拔高度5.冬虫夏草是一味名贵中药。

虫草的幼虫在土壤中越冬时,被虫草属真菌侵入体内,虫体内部组织被破坏,菌丝充满虫体成为菌核,夏季菌核萌发,长出具柄的子座,似直立小草。

这种真菌与幼虫的关系属于:A.共生B.寄生C.竞争D.捕食6.一个森林群落中不包括:A.细菌和真菌B.全部动物C.微生物D.落叶和土壤7.以下哪一项为哪一项初生演替的例子:A.藓—地衣—草本植物—木本植物B.裸岩—地衣—藓—草本植物—木本植物C.木本植物—地衣—藓—草本植物D.草本植物—地衣—藓—木本植物11.寒带针叶林中两个动物种群〔实线.虚线表示〕的数量变化如以以下图所示,据图判断这两个种种群密度群的关系是:A.捕食关系,实线代表捕食者,虚线代表被捕食者B.捕食关系,虚线代表捕食者,实线代表被捕食者C.竞争关系,实线代表竞争中的胜者,虚线代表失败者D.共生关系,实线.虚线代表两个物种相互依赖,相互有利时间 /12. 某种群的个体数变化如图,在曲线区段中,种内斗争最弱的一段应是个体A. AB段B. BC段数A DC. CD段D.DE段B C13. 如右图表示有限环境中某一种群增加的曲线。

生物必修三第1~4章综合练习

生物必修三第1~4章综合练习

生物必修三第1~4章综合练习一、单选题(每小题1分,共55分)1.下图是人体某组织内各种结构示意图,A、B、C、D、表示的是结构,①、②、③、④表示的是液体,有关此图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②可以进入A、C、D B.图中CO2浓度最高的液体是②C.图中O2浓度最低的液体是③D.①②③④组成了体液,其中①②④构成内环境2.下列关于酶和激素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激素的作用与神经系统的作用密切联系B.能产生激素的细胞不一定能产生酶C.激素产生后一般作用于其他细胞D.能产生酶的细胞不一定能产生激素3.下列有关糖代谢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A.在肌肉、肝脏细胞中,②过程均可发生B.胰岛B细胞分泌的激素促进①、③过程C.胰岛A细胞分泌的激素促进④D.胰岛素促进④、⑤、⑥等过程4.人体的内环境是指A.体液B细胞外液C细胞内液D组织液、淋巴和血液5.人体在剧烈运动后,血液的PH在正常范围内将A.下降B上升 C 不变D不能确定6.下列各项中不属于反射的是A食虫鸟看到某些昆虫的幼虫不敢食用B熟睡的人被蚊虫盯咬会动一动C精彩的哑剧表演会引来人们的热烈的掌声D离体腓肠肌与一坐骨神经相连,用电刺激坐骨神经,引起腓肠肌收缩7.某些麻醉剂是一种神经递质的阻断剂,当人们使用后痛觉消失了,而其他大部分神经的传递功能相正常,这一事实表明A不同的神经纤维是以不同的神经递质传递的B不同神经元之间的递质可能不同C所有的神经元之间的递质可能相同D麻醉剂能作用于大脑皮层,使人意识模糊8.取出枪乌贼的粗大神经纤维,进行右图的实验,将电位计的两个微型电极a,b分别置于神经纤维膜外,同时在c处给以一个强刺激,电位计的指针会发生A不会发生偏转B发生一次偏转神经纤维C发生两次方向相同的偏转D发生两次方向不同的偏转9.下图表示酶、激素、蛋白质三者关系图,则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①、②、③分别表示激素、酶、蛋白质B.能产生①的细胞肯定能产生物质③C.能产生③的细胞肯定能产生物质①D.物质③都是由专门的器官产生的10.冬季课后,小李从教室走出,这时他将出现的生理反应是A、耗氧量增加,体温升高B、耗氧量减少,立毛肌放松C、耗氧量增加,体表血管收缩D、耗氧量减少,心律变慢11.下图是甲状腺活动的调节示意图。

高中生物必修三4-6章综合练习题

高中生物必修三4-6章综合练习题

必修三4-6章练习题1.下列关于种群和群落的相关概念叙述正确的是()A.集群分布、随机分布、均匀分布属于群落的空间结构B.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核心)的数量特征,根据种群密度预测种群未来变化趋势C.一片草地中的所有动物、植物、细菌构成一个群落D.群落的水平结构中,不同种群在同一地段的分布常呈镶嵌分布2.下列有关种群特征和种群数量变化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组成种群的个体的空间分布也属于种群特征B.样方法可用于估算某些动物的种群密度C.当种群数量达到K/2时种群的出生率最大D.迁入大量同种个体该种群K值不一定增大3.科研工作者为了预测某草原鼠害的发生情况,采用标志重捕法对该草原1公顷范围内的田鼠数量进行调查,发现在调查的第一个月内,种群数量每天增加1.5%。

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调查的第一个月内,田鼠种群数量呈“S”型增长B.田鼠种群增长的模型可构建为N1=N0λt,其中λ为1. 5C.种群数量=(第一次捕获数x第二次捕获数)÷第二次捕获中标记个体数D.当田鼠种群的出生率等于死亡率时,是防治鼠害的最佳时期4.群落中的不同种群间存在着多种多样的关系,这些种间关系可用不同的曲线表示出来.请判断下列有关三种曲线图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鹰与鼠的种间关系可用图①表示,其中曲线a表示鹰种群的数量变化B.T2噬菌体与细菌的种间关系可用图①表示,二者分开一方有利C.大豆与根瘤菌的种间关系可用图②表示,二者分开彼此有利D.在同一个牧场的牛和羊的关系可用图③表示,曲线a代表占优势者5.下图表示某种群的同化量在三个主要生命活动[①因争夺生存资源(竞争)而消耗;②避免捕食者的捕食所需③繁育后代]分配比例的四种情况。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最可能出现在群落演替早期的是情况甲,该种群的种群密度呈增大趋势B.种群用于繁殖的能量量比例就越小,与其他生物的竞争、捕食一定越激烈C.种群的同化量有四个去向:以热能形式散失,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流入下一个营养级,流向分解者D.通过引入天敌防治农田鼠害,使鼠的能量分配向情况丁转变,从而降低鼠的环境容纳量6.下列关于种群数量变化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在理想条件下,种群数量增长的数学模型表示为:N t=N0λtB.一个物种引入新地区后,一定呈“J”型增长C.对家鼠等有害动物的控制,要尽量降低其K值D.一个呈“S”型增长的种群,数量在K/2左右时增长速率最大7.下列关于“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实验的相关操作,正确的是( )①培养酵母菌时,必须去除培养液中的溶解氧;②将适量干酵母放入装有一定浓度葡萄糖溶液的锥形瓶中,在适宜条件下培养;③将培养液振荡摇匀后,用吸管从锥形瓶中吸取一定量的培养液;④在血细胞计数板中央滴一滴培养液,盖上盖玻片,并用滤纸吸去边缘多余培养液;⑤将计数板放在载物台中央,待酵母菌沉降到计数室底部,在显微镜下观察、计数;⑥计数时,压在小方格界线上的酵母菌应计相邻两边及其顶角;⑦早期培养不需取样,培养后期每天取样一次。

2019-2020学年人教版生物必修三章末综合测评(二) (第3~4章) Word版含答案

2019-2020学年人教版生物必修三章末综合测评(二) (第3~4章) Word版含答案

章末综合测评(二) (第3~4章)(满分:100分 时间:90分钟)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5题,共50分)1.下列关于植物生长素发现的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达尔文通过实验发现了某种“影响”B.拜尔的实验是在有光的环境中进行C.温特的实验证明是胚芽鞘下部产生的化学物质引起胚芽鞘弯曲生长D.鲍森·詹森的实验证明胚芽鞘尖端产生的影响可以透过云母片传递给下部A [达尔文并没有发现生长素,只说明某种刺激,A正确;拜尔的实验是在无光的环境中进行,B错误;温特实验证明了胚芽鞘的尖端确实产生了某种促进生长的物质,这种物质可由尖端向下运输,促进下部的生长,C错误;鲍森·詹森的实验证明了胚芽鞘的尖端产生的刺激可以透过琼脂片传递给下部,D错误。

] 2.下列关于生长素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生长素的发现源于人们对植物向光性的研究B.植物体内的生长素是由特定腺体合成并分泌C.顶芽合成的生长素通过自由扩散运输到侧芽D.植物的向光生长能说明生长素作用的两重性A [植物体内的生长素是由一定部位产生的,非特定腺体合成并分泌,B错误;顶芽合成的生长素通过极性运输运输到侧芽,C错误;植物的向光性能说明生长素可促进细胞的生长,不能说明生长素作用的两重性,D错误。

]3.为了验证胚芽鞘尖端确实能产生某种促进生长的物质,用胚芽鞘和琼脂块等材料进行实验时,对照实验的设计思路是( )A.完整胚芽鞘分别置于单侧光照射和黑暗条件下B.胚芽鞘尖端和未处理的琼脂块分别置于胚芽鞘切面的同一侧C.未放过尖端的琼脂块和放过尖端的琼脂块分别置于胚芽鞘切面的同一侧D.胚芽鞘尖端和置于胚芽鞘尖端一段时间后的琼脂块分别置于胚芽鞘切面的同一侧C [对照实验设计要求对照组除了实验变量与实验组不同外,其他无关变量都应与实验组一致,所以该实验中实验组和对照组除了生长素的有无不同外,其他设置都应相同,包括琼脂块、放置的位置等。

]4.烟草“打顶”有利于烟叶产量和品质的提高,但“打顶”后腋芽的生长会影响烟草的产量和品质,为解决这个问题,应该在“打顶”后于伤口施用( ) A.细胞分裂素 B.乙烯生成物C.赤霉素类物质D.生长素类物质D [除去顶芽后,腋芽生长过快又会影响烟草的产量和品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生物必修三第三第四章综合测试题一、选择题1.有人测定了苹果、柑橘等果实成熟过程中激素的动态变化(如图)。

下列分析错误的是()A.在幼果生长时期,生长素、赤霉素、细胞分裂素的含量减少B.在果实发育初期,脱落酸含量最高,而果实衰老时期,乙烯含量达到最高峰C.在果实成熟过程中,生长素、赤霉素、细胞分裂素、脱落酸与乙烯5类植物激素,都是有规律地参加到代谢反应中D.生长素、赤霉素、脱落酸、细胞分裂素主要是促进植物的生长和发育,而乙烯主要是抑制生长和发育2.对植物激素的应用正确的是()A.在果树挂果时,利用乙烯利促进果实细胞体积增大B.在扦插时,可用细胞分裂素处理插条以促进插条生根C.果实成熟时,施用脱落酸可促进果实成熟D.在园林栽培中,可用赤霉素来促进植物细胞伸长,使植株增高3.用适宜浓度的生长素和赤霉素的不同组合分别处理幼茎切段。

下图为幼茎切段的平均伸长量随时间的变化曲线。

据图可说明()A.植物激素间具有协同作用B.植物激素间具有拮抗作用C.植物激素间具有反馈调节作用D.植物激素间具有连锁调节作用4.在植物体内的各种激素中,生理作用最为相似的是()A.赤霉素和生长素B.脱落酸和细胞分裂素C.赤霉素和脱落酸D.生长素和乙烯5.某种植物种子经低温处理1~2个月后能够提早萌发。

在低温处理过程中,种子内的激素含量变化如图所示。

据图进行以下的推断,错误的是()A.脱落酸抑制种子萌发B.喷洒细胞分裂素溶液,有利于种子保藏C.脱落酸与赤霉素是拮抗关系D.赤霉素与细胞分裂素是协同关系6.南京地处亚热带地区,四季分明,植物能接受外界光照、温度变化的刺激。

某些植物通过调节各种激素的合成,使得冬天休眠、夏天生长,如右图所示。

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10℃有利于过程①②③④,30℃有利于过程①③⑤⑥B.冬天休眠时,植物体内的赤霉素和脱落酸的含量都会增加C.长日照能促进过程②④,短日照能促进过程⑤⑥D.由图可知,植物的休眠和生长都只由一种激素调节完成7.下列关于植物生命活动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A.细胞分裂素能延缓叶片衰老,乙烯促进叶片和果实脱落B.脱落酸能促进种子休眠,赤霉素能促进种子萌发C.植物的顶端优势和向光性都体现生长素作用的两重性D.植物的生长发育过程,在根本上是基因组在一定时空内程序性表达的结果8.拜尔(A.Paal)在1914年进行植物生长的实验研究中,曾在黑暗条件下,将切下的燕麦胚芽鞘顶端移到切口的一侧,胚芽鞘会向另一侧弯曲生长(如图)。

这个实验主要证实()A.顶端能产生某种“影响物”B.合成“影响物”不需要光C.“影响物”具有促进胚芽鞘生长的效应D.有胚芽鞘一侧“影响物”分布多9.下列利用胚芽鞘所做的实验中,能说明胚芽鞘尖端确实产生了“生长素”的是()10.如图所示将燕麦胚芽鞘尖端切除后放置于空白琼脂块上一段时间,将已切去尖端的胚芽鞘下部正中插入不透水的玻璃片后,再将琼脂块放置于去尖端的胚芽鞘上,经过一段时间的单侧光照射后,去尖端胚芽鞘下部的a、b两琼脂块中生长素的含量应为()A.a>b B.a<b C.a=b D.无法判断11.摘除植物的顶芽后,侧芽将会因生长素()A.浓度增高,发育成枝B.浓度增高,生长受抑制C.浓度降低,发育成枝D.浓度降低,生长受抑制12.图一是将含有生长素的琼脂块放在切去尖端的胚芽鞘的一侧,胚芽鞘弯曲的情况(弯曲角度用A表示);图二是生长素对胚芽鞘生长的促进作用示意图。

由此我们可以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琼脂块中生长素浓度在b点时A具有最大值B.当生长素浓度小于b点浓度时,随生长素浓度的增加A逐渐减小C.只有生长素浓度高于c点浓度时,生长素才会抑制胚芽鞘的生长D.由图二可知生长素对于胚芽鞘的生长作用具有两重性13.进行研究性学习的同学对某品种番茄的花进行人工去雄后,用不同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2,4-D涂抹子房,得到的无子番茄果实平均重量见下图:据图得出的正确结论是()A.2,4-D浓度超过25 mg•L-1,对果实发育起抑制作用B.2,4-D与生长素的作用效果相同C.2,4-D诱导无子番茄的最适浓度大约为20 mg•L-1D.2,4-D不仅有促进茎伸长的作用,还有促进果实发育的作用14.在方形暗箱的右侧开一小窗,暗箱外的右侧有一固定光源,在暗箱内故一盆幼苗,花盆能随着下面的旋转器水平匀速旋转,但暗箱不转,一周后,幼苗的生长状况应为15.科学家做过如下的试验:a.把不含生长素的两小块琼脂放在燕麦胚芽鞘下端(如下图所示);b.把含生长素的琼脂小块放在一段燕麦胚芽鞘形态学上端,把另两块不含生长素的琼脂小块作为接受块放在下端;c.把一段燕麦胚芽鞘倒转过来,把形态学上端朝下,做同样试验。

三个试验都以单侧光照射。

经过一段时间后,接受块①②③④⑤⑩的成分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A.①含生长素比②多,③含生长素比④多B.①含生长素比②少,⑤含生长素比⑥多.C.在③④⑤⑥小块中,⑤含生长素最多D.③④中生长素含量之和比⑤⑥中含生长素多16.有一位学者正在研究某种鸟的季节性迁徙行为,他研究的对象从生态学水平看属于A.生态系统B.群落C.个体D.种群17.高山上植物沿高山分布:从山脚到山顶依次为热带雨林.常绿阔叶林.温带针叶林.高山草甸。

决定这种分布的主要因素是:A.阳光B.水分C.温度D.海拔高度18.一个森林群落中不包括:A.细菌和真菌B.所有动物C.微生物D.落叶和土壤19.以下哪一项是初生演替的例子:A.藓—地衣—草本植物—木本植物B.裸岩—地衣—藓—草本植物—木本植物C.木本植物—地衣—藓—草本植物D.草本植物—地衣—藓—木本植物20.在下列的四个种群年龄分布类型中,哪一类型种群灭绝的可能性最大:21.同一草原上的羊和牛,同一草原上的狼与羊,噬菌体侵染的细菌,地衣是真菌和藻类构时间/年成的植物体。

以上4种种间关系分别依次为A .竞争、捕食、寄生、共生B .竞争、寄生、捕食、共生C .寄生、共生、竞争、捕食D .共生、寄生、竞争、捕食22.寒带针叶林中两个动物种群(实线.虚线表示)的数量变化如下图所示,据图判断这两个种群的关系是:A .捕食关系,实线代表捕食者,虚线代表被捕食者B .捕食关系,虚线代表捕食者,实线代表被捕食者C .竞争关系,实线代表竞争中的胜者,虚线代表失败者D .共生关系,实线.虚线代表两个物种彼此依赖,相互有利23.某种群的个体数变化如图,在曲线区段中,种内斗争最弱的一段应是 A .AB 段 B .BC 段C .CD 段 D .DE 段24.如右图表示有限环境中某一种群增长的曲线。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①K 值是环境条件所允许达到的种群数量最大值②在K 值时,种群的增长率最大③如果不考虑迁入迁出等其它因素,在K 值时出生率等于死亡率④假设这是鱼的种群,当种群达到K 值时开始捕捞,可持续获得最高产量A .①②B .①④C .①③D .③④25.生活在一个生物群落的两个种群(a, b )的数量变化如下图,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时间 个体数A.a种群与b种群为捕食关系,a种群依赖于b种群B.a种群与b种群为竞争关系,竞争程度到由弱到强到弱C.b种群为"J"型增长,始终受到a种群的制约D.a种群为"S"型增长,其增长只受本身密度的制约26.如右图中的种群Ⅰ和种群Ⅱ分别代表两种鸟在某一地区的种群增长和变动情况,在这两种群落中都没有迁入和迁出的情况。

试问:对这两个种群曲线的解释中哪一个可能最符合实际A.种群Ⅰ 表示没有限制的增长,种群Ⅱ 表示有限制的增长B.种群Ⅱ 增长所以受到限制很可能是因为筑巢的位置不当引起的C.在T年时种群Ⅰ 的出生率大于死亡率、种群Ⅱ 的出生率低于死亡率D.在T年时种群I的数量没有超出其食物的来源,种群Ⅱ的数量已超出了食物来源二、简答题:27.(8分)图4-54是1845年至1935年的90年间,北美加拿大森林中猞猁和雪兔种群数量的变化曲线。

据图回答有关问题:(1)雪兔的种群数量变化用字母________表示,其数量最多的年份曾达到___ _____只。

(2)雪兔的数量在一段时间内能够急剧增加的生物因素主要是①______________ 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

(3)猞猁的存在对整个森林生态系统的稳定所起到的作用具体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4)在所研究的1890——1935期间,该生态系统中雪兔的K值为____左右。

从图中任意一时段看出,当雪兔种群达到K值后,猞猁种群的K值变化是______(答早于或晚于)雪兔的K值出现(注:不考虑其他生物因素)。

28.调查某草原田鼠数量时,在设置1公顷的调查区内,放置100个捕鼠笼,一夜间捕获鼠43头,将捕获的鼠经标记后在原地释放。

数日后,在同一地方再放置同样数量的捕鼠笼,这次共捕获36头,其中有上次标记过的个体12头。

请回答下列问题:(1)若该地区田鼠种群个体总数为N,则N=头。

A 98B 121C 112D 129(2)要使上面所计算的种群个体总数和实际相符,理论上在调查期必须满足的2条是。

A 有较多个体迁出调查区B 调查区内没有较多个体死亡C 调查区内没有较多个体出生D 有较多个体迁入调查区(3)调查甲、乙两草原所捕获鼠的月龄,它们的月龄构成如下图。

据图分析:草原的田鼠种群属于型;草原的田鼠种群属于型,可以预测,该草原鼠害将会严重,必须作好防治准备工作。

(4)若将雌雄成鼠各若干头,放在大小一定的笼内饲养,让它们交配繁殖,且供给足够的饵料和水,则笼内鼠数变化和时间之间的关系,应为上图曲线29.(12分)下列是生长素发现的一系列实验(实验材料为燕麦胚芽鞘),请认真分析实验条件和现象,回答下列问题:(1)A、B实验的推论是:燕麦胚芽鞘具有___________。

(2)若要证明感受光刺激的部位是尖端,则应选的实验组合是__________。

(3)E、F实验的推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上述实验体现了设计实验的单一变量原则,请你写出E、F实验的单一变量是____________。

(4)A、G实验的推论是:向光性是由于_____________引起的。

(5)预测实验H的现象是__________,预测该现象是依据实验__________(填符号)。

答案:1.D(生长素、赤霉素、细胞分裂素、脱落酸和乙烯5类植物激素之间既有协同效应,又有拮抗效应,其含量呈现规律性的变化,共同调节植物体的生长与发育。

脱落酸主要是抑制细胞分裂,促进叶和果实的衰老和脱落,乙烯主要是促进果实的成熟。

)2.D(乙烯利可释放乙烯,促进果实的成熟;生长素可促进扦插的枝条生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