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章单元测试B组第一章《力、物体的平衡》
高一物理第二章 力 物体的平衡 第Ⅰ单元
![高一物理第二章 力 物体的平衡 第Ⅰ单元](https://img.taocdn.com/s3/m/ef375862793e0912a21614791711cc7931b77874.png)
链接·提示
〔1〕静摩擦力中的“静〞指的是相对静止,滑动摩擦力中的“滑动〞指的是相对滑动,都以摩擦力的施力物体为参考系.
〔2〕静摩擦力的方向与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运动物体可受静摩擦力作用,其运动方向可以与静摩擦力的方向同向、反向或垂直,两者之间没有确的关系.
〔3〕摩擦力的方向可能与物体的运动方向相同、相反或垂直,所以摩擦力可能做正功,可能做负功,也可能不做功.
考点三 静摩擦力大小、方向确实
判断物体间有无静摩擦力及确静摩擦力方向时可采用的方法是:
〔1〕假设法:即假设接触面光滑,看物体是否会发生相对运动,假设发生相对运动,那么说明物体原来虽相对静止却有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且假设接触面光滑后物体发生相对运动的方向即为原来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从而确静摩擦力的方向.
深化拓展
如图1-1-9所示,质量为m的物体放在水平放置的钢板C上,与钢板的动摩擦因数为μ,由于光滑导槽A、B的控制,物体只能沿水平导槽运动.现使钢板以速度v1向右运动,同时用力F沿导槽的方向拉动物体使物体以速度v2沿导槽运动,那么F的大小为
图1-1-9
A.于μmgB.大于μmg
C.小于μmgD.不能确
〔4〕重心:重力的“效作用点〞.重心相对物体的位置由物体的形状和质量分布决.物体的重心不一在物体上.
2.弹力
〔1〕弹力的产生:直接接触的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产生的力.
〔2〕弹力的方向:①轻绳和细线的拉力沿着绳或线指向它们收缩趋势的方向.②点与平面、平面与平面接触处的弹力垂直于平面〔假设是曲面那么垂直于接触处的公切面〕指向被压或被支持的物体.
图1-1-12
在整个运动过程中,摩擦力为滑动摩擦力,其大小为Ff=μFN=μF=μkt,即Ff与t成正比,是过原点的直线.
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一单元《力》检验测试题及规范标准答案A(已排版可直接整理编辑)
![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一单元《力》检验测试题及规范标准答案A(已排版可直接整理编辑)](https://img.taocdn.com/s3/m/9e18c28249649b6648d747ea.png)
第七章《力》单元测试题附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30分)1、关于力的概念,下列哪句话是错误的()A.没有物体就没有力B.有受力物体时,一定有施力物体C.有施力物体时,却不一定有受力物体D.只有一个物体时,不会有力2、甲、乙两个同学沿相反的方向拉测力计,各用力200牛.则测力计的示数为( )A、100牛B、200牛C、0牛D、400牛3、使用弹簧测力计时,下面几种说法中错误的是( )A.弹簧测力计必须竖直放置,不得倾斜B.使用前必须检查指针是否指在零点上x k b 1 .c o mC.使用中,弹簧、指针、挂钩不能与外壳摩擦D.使用时,必须注意所测的力不能超过弹簧测力计的测量范围4、若不考虑空气的阻力,扔出手的铅球在空中飞行时,受到().A.重力B.重力和手对铅球的推力C.手对铅球的推力D.不受任何力5、关于弹力,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相互接触的物体间不一定产生弹力;B.弹力仅仅是指弹簧形变时对其他物体的作用;C.弹力是指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由于要恢复原状,对接触它的物体产生的力;D.压力、支持力、拉力都属于弹力.6、力的作用都是相互的,下列现象中没有利用这一原理的是( )A.向前划船时,要用桨向后拨水B.人向前跑步时,要向后下方蹬地C.火箭起飞时,要向下方喷气D.头球攻门时,要向球门方向用力顶球7、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踢球时,摩擦阻力使地上滚动的球越来越慢B.投球时,手的推力使篮球在空中继续飞行C.顶球时,头顶球的力改变了球的运动方向D.接球时,手对球的力使球由运动变为静止8.关于力的作用效果,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可以改变物体速度的大小B.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C.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方向D.可以改变物体的状态9.一个物体沿圆形轨道运动,在相等时间内通过的路程相等,则物体的运动状态()A.不断改变B.始终不变C.有时改变,有时不改变D.无法确定10.一只成熟的苹果,由于受地球的吸引而从树上落到地面,在此过程中苹果()A.一定吸引地球B.不一定吸引地球C.一定不吸引地球D.无法确定是否吸引地球11、“嫦娥一号”月球探测器的成功发射,标志着中国人实现“奔月”的梦想将成为现实,试分析,下列哪种活动在月球上不可实现().A.利用凸透镜探究成像规律B.利用录音机录下自己的歌声C.利用天平测物体的质量D.利用弹簧测力计测物体的重力12.端午节赛龙舟是我国民间传统习俗.小丽和她的同学一起在公园人工湖上举行龙舟比赛,使龙舟向前行驶的力的施力物体是( ) A.船桨B.湖水C.同学D.龙舟13.已知甲、乙两球受到重力之比为5:4.甲的质量是60 kg,则乙的质量和重力分别是( )A.48 kg,470.4 N B.470.4 kg,470.4 NC.48 kg,48 N D.75 kg,735 N 14.如图所示,分别用大小相等的力拉和压同一弹簧.该实验表明,弹簧受力产生的效果与力的( )A.大小有关B.作用点有关C.方向有关D.大小、方向、作用点都有关15.对静止在地面上的文具盒来说,下列各组力中属于相互作用力的是( )A .文具盒的重力和文具盒对桌面的压力B .文具盒的重力和桌面对文具金的支持力C .文具盒的重力和文具盒对地球的吸引力 D.文具盒的重力和桌子的重力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33分)1、两个鸡蛋放在手中静止时,对手的压力约为 ,一名普通的中学生站在地面上,对地面的压力约为 。
物理必修一力与平衡
![物理必修一力与平衡](https://img.taocdn.com/s3/m/0e8008a5f524ccbff121849e.png)
第一章力物体的平衡[知识网络](1)确定研究对象(视为质点)一个物体, 一个点或相对静止的多个物体组成的物体系。
(2)研究对象的受力分析。
(3)建立物理情景, 弄清物理过程确定运动性质(4)列方程, 已知量统一单位制(国际单位)(5)代入数值求解(6)对结果必要应加以说明或取舍。
例1.图中,静止的小球A分别与两个物体(或面)接触,设各接触面光滑,则A受到两个弹力的是()例2.画出图中所示各静止物体所受重力和弹力(各接触面均光滑,O点为球心,P点为重心)例3.下列A物块受到摩擦力的是()A. A沿粗糙的竖直墙面滑下B. A沿光滑的斜面向上运动C. A随B一起向右匀速运动D. A在斜面上静止不动例4.如图所示,放在斜面上的物块M,在沿斜面向上的推力F作用下,处于静止状态,则斜面作用于物块的静摩擦力的方向是()A. 方向可能沿斜面向上B. 方向可能沿斜面向下C. 大小可能等于FD. 大小可能等于零例5. 如图所示,一个重为G的球放在光滑斜面上。
斜面倾角为α,在斜面上有一光滑的木板挡住球,使之处于静止,板与斜面夹角β(开始β<90 ),今使β缓慢增大,在此过程中,挡板和斜面对球弹力如何变化?例6.水平横梁的一端A插在墙壁内,另一端装有一小滑轮B,一轻绳的一端C固定于墙壁上,另一端跨CBA30 ,如图所示,则滑轮受到绳子作用力为:()过滑轮后悬挂一质量为m kg=10的重物,∠=A. 50NB.503NC.100ND. 1003N[易错题辨析][例题1]一皮带传动装置,轮A、B均沿同方向转动,设皮带不打滑,a、b为两轮边缘上的点,某时刻a、b、o、o/位于同一水平面上,如图所示.设该时刻a、b所受摩擦力分别为f a、f b.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f a、f b都是动力、而且方向相同B.f a、f b都是阻力,而且方向相反C.f a若是动力,则f b一定是阻力,两力方向相反D.f a允若是阻力,则f b一定是动力,两力方向相同[实战训练场]一、选择题(以下题目所给出的四个答案中,有一个或多个是正确的) 1.关于力的概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B .没有物体力也能够客观存在C .一个物体受到外力作用,一定有另一个物体对它施加这种作用D .力是不能离开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而独立存在的 2.下面关于力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 .力的作用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 B .力的作用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C .物体在受到力作用的同时一定会对其它物体施力D .物体受到力的作用,一定会发生转动3.下列关于重力、弹力和摩擦力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 .物体的重心并不一定在物体的几何中心上 B .劲度系数越大的弹簧,产生的弹力越大C .动摩擦因数与物体之间的压力成反比,与滑动摩擦力成正比D .静摩擦力的大小是在零和最大静摩擦力之间发生变化 4.下列关于弹力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 .任何物体形变以后都会产生弹力 B .只有弹簧被拉长以后才会产生弹力 C .只有弹性物体形变之后才会产生弹力D .只有弹性物体不发生形变的时候,才产生弹力5.下面关于合力和它的两个分力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 A .两个力的合力,一定大于其中任意的一个力 B .两个力的合力,有可能小于其中任意一个力C .两个力的夹角在0~180°之间,夹角越大,其合力也越大D .两个力的夹角在0~180°之间,夹角越大,其合力越小6.为了行车方便与安全,高大的桥要造很长的引桥,其主要目的是 ( ) A .增大过桥车辆受到摩擦力 B .减小过桥车辆的重力C .增大过桥车辆的重力平行于引桥面向上的分力D .减小过桥车辆的重力平行于引桥面向下的分力7.如图1所示,L 1、L 2是径度系数均为k 的轻质弹簧,A 、B 两只钩码均重G ,则静止时两弹簧伸长量之和为 ( )A .3G/kB .2G/kC .G/kD .G/2k8.质量为m 的圆球放在光滑斜面和光滑的竖直挡板之间,如图2.当斜面倾角α由零逐渐增大时(保持挡板竖直),斜面和挡板对圆球的弹力大小的变化是 ( ) A .斜面的弹力由零逐渐变大 B .斜面的弹力由mg 逐渐变大 C .挡板的弹力由零逐渐变大 D .挡板的弹力由mg 逐渐变大9.甲、乙、丙三个质量相同的物体均在水平地面上做直线运动,如图所示.地面与物体间的动摩擦因数均相同,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 A .三个物体所受的摩擦力大小相同B .甲物体所受的摩擦力最小,受地面的弹力最小C .乙物体所受的摩擦力最大,受地面的弹力最小D .丙物体所受的摩擦力最大,受地面的弹力最大图1图210.如图4所示,定滑轮的质量和摩擦都可忽略不计,轻绳绕过定滑轮连接着A 、B 两个物体,它们的质量分别是M 和m ,物体A 在水平桌面上保持静止,绳与水平面间的夹角为θ,则此时物体A 受到的静摩擦力大小与滑轮轴对滑轮的弹力大小分别是 ( )A .θcos mg ,)245cos(θ- mgB .θsin mg ,)245sin(θ- mgC .θsin mg ,θcos mgD .θcos mg ,2)245cos(θ- mg 11.下列关于弹力和摩擦力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 .相互接触的物体之间必有弹力作用 B .相互有弹力作用的物体必定相互接触C .相互有弹力作用的物体之间必定有摩擦力存在D .相互有摩擦力作用的物体之间必有弹力作用12.如图5所示,物体重力的大小可以用弹簧秤称出,则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 ) A .弹簧秤是竖直放置的B .弹簧秤的质量和物体的质量相比是很小的C .物体是处于平衡状态的D .弹簧的形变在弹性限度之内13.如图6所示,物体在水平推力F 的作用下静止在斜面上,若稍微增大水平力F 而物体仍保持静止,则下列判断中错误..的是 ( ) A .斜面对物体的静摩擦力一定增大 B .斜面对物体的支持力一定增大 C .物体在水平方向所受合力一定增大 D .物体在竖直方向所受合力一定增大 二、填空题14.如图7所示,氢气球重10 N ,空气对它的浮力为16 N ,由于受水平风力作用,使系氢气球的绳子和地面成60°角,则绳子所受拉力为_______N ,水平风力为________N . 15.在北京和广州用同一弹簧秤称量两个不同物体A 和B ,读数相同.若用同一天平,在广州称A 物体,在北京称B 物体,其结果A 物体比B 物体的质量_____.(请填“大”、“小”).16.重5.0 N 的木块放在水平桌面上,用1.5 N 的水平拉力可以使它沿桌面匀速运动,这时木块受到的摩擦力______N ,木块和桌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_______.(保留一位小数)17.一根质量可以忽略不计的轻弹簧,某人用两手握住它的两端,分别用100 N 的力向两边拉,弹簧伸长4 cm ,则这弹簧的劲度系数k =________×103 N/m .(取两位有效数字)18.水平桌面上放着一个重为100 N 的木块,木块与桌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0.25,则(1)若在木块上施加一水平拉力F =26 N 时,能够刚好拉动木块,则木块所受的最大静摩擦力为_____N ;(2)若施加的水平拉力F =15 N ,则木块所受的摩擦力为________N ;(3)使木块匀速前进时所施加的水平拉力F 为_______N . 三、作图题19.如图8所示的物体A ,放在粗糙的斜面上静止不动.画出A 物体受的作用力的示意图,并标出它的名称.20.如图9所示,0点受到F 1和F 2两个力作用,已知F 1=3 N ,F 1与F 2的合力F =5 N ,方向如图.试用作图法画出F 2,并把F 2的大小标在图上.(要求按给定的标度作图,F 2的大小要求两位有效数字)图4 图6 图7 图8 图5图1四、实验及计算题21.图10的甲、乙两图表示用同一套器材测量铁块P 与长金属板间的滑动摩擦力的两种不同方法.甲图使金属板静止在水平桌面上,用手通过弹簧秤向右用力F 拉P ,使P 向右运动;乙图把弹簧秤的一端固定在墙上,用力F 水平向左拉金属板,使金属板向左运动.(1)试说明这两种测量滑动摩擦力的方法哪一种更好一些?为什么?(2)图中已把(甲)、(乙)两种方法中弹簧秤的示数情况放大画出,则铁块P 与金属板Q 间的滑动摩擦力的大小是 .22.如图11,一辆汽车陷入泥淖,为了将它拖出,司机用一条长41 m 的绳一端系于车前钩,另一端系于距车40 m 处的一株大树上,然后在绳之中点用900 N 的力F 向垂直于车与大树联线方向拉绳,将车拖出,试求汽车所受拉力的大小.[能力提升篇]1.一物体静止在斜面上,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 ) A .物体受斜面的作用力,垂直斜面向上B .物体所受重力可分解为平行于斜面的下滑力和对斜面的正压力C .只要物体不滑动,它受的摩擦力随斜面倾角的增大而减小D .一旦物体沿斜面下滑,它所受的摩擦力将随斜面倾角的增大而减小2.如图1所示,传送带向上匀速运动,将一木块轻轻放在倾斜的传送带上.则关于木块受 到的摩擦力,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木块所受的摩擦力方向沿传送带向上B .木块所受的合力有可能为零C .此时木块受到四个力的作用D .木块所受的摩擦力方向有可能沿传送带向下 3.如图2所示,一倾斜木板上放一物体,当板的倾角θ逐渐增大时,物体始终保持静止,则物体所受 ( ) A .支持力变大 B .摩擦力变大C . 合外力恒为零 D .合外力变大4. 用绳AC 和BC 吊起一重物处于静止状态,如图3所示.若AC 能承受的最大拉力为150 N ,BC 能承受的最大拉力为105 N ,那么,下列正确的说法是 ( )A .当重物的重力为150 N 时,AC 、BC 都不断,AC 拉力比BC 拉力大B .当重物的重力为150 N 时,AC 、BC 都不断,AC 拉力比BC 拉力小 C .当重物的重力为175 N 时,AC 不断,BC 刚好断D .当重物的重力为200 N 时,AC 断,BC 也断 5.下列各组共点的三个力,可能平衡的有 ( )A .3 N 、4 N 、8 NB .3 N 、5 N 、1 NC .4 N 、7 N 、8 ND .7 N 、9 N 、16 N 6.重力为G 的物体放在倾角为θ的斜面上,静止不动.下面说法不正确的是( )A .物体一定受到静摩擦力作用,其方向沿斜面向上B .物体受到重力,斜面的支持力,下滑力和静摩擦力作用C .物体对斜面的压力就是重力在垂直于斜面方向上的分力D .物体受到重力及斜面支持力和静摩擦力的作用7.关于共点力的合成和分解,下面各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 .两个共点力如果大小相等,则它们的合力一定为零B .两个共点力如果大小不等,合力的大小有可能等于其中一个分力的大小C .如果把一个力分解成两个大小不等的分力, 两个分力大小之和一定等于原来那个力的大小D .如果把一个力分解成两个等大的分力,有可能每个分力的大小都等于原来那个力的大小(甲)(乙)图10图2图3图118.如图4所示,A 与B 两个物体用轻绳相连后,跨过无摩擦的定滑轮,A 物体在Q 位置时处于静止状态,若将A 物体移到P 位置,仍然能够处于静止状态,则A 物体由Q 移到P 后,作用于A 物体上的力中增大的是 ( )A .地面对A 的摩擦力B .地面对A 的支持力C .绳子对A 的拉力D .A 受到的重力9.如图5所示滑轮装置,滑轮组处于静止状态,如将悬点O 右移,为了使滑轮组仍然保持静止,可以采用的做法是(绳子和滑轮的质量不计,摩擦不计) ( )A .适当增加m 1或减小m 2B .适当增加m 2或减小m 1C .O 点向右移得越多,m 1减小得越多D .O 点向右移得越多,m 2减小得越多10.两个共点力F 1、F 2互相垂直,其合力为F ,F 1与F 间的夹角为α,F 2与F 间的夹角为β,如图6所示.若保持合力F 的大小和方向均不变而改变F 1时,对于F 2的变化情况,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 A .若保持α不变而减小F 1,则β变小,F 2变大 B .若保持α不变而减小F 1,则β变大,F 2变小C .若保持F 1的大小不变而减小α,则β变大,F 2变大D .若保持F 1的大小不变而减小α,则β变小,F 2变小 m B =3 kg ,两物体在10 N11.如图7所示,在水平面上,叠放着两个物体A 和B ,m A =2 kg ,的拉力作用下,一起做匀速直线运动,则A 和B 之间摩擦力大小为________N ,B 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________.12.在图8中,要使一个质量是1 kg 的木块沿倾斜角为30°的斜面向上匀速运动,需要加8 N 的水平推力F . 求木块与斜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______.(保留2位小数)13.一重600 N 的物体放在水平地面上, 要使它从原地移动, 最小要用200 N 的水平推力,若移动后只需180 N 的水平推力即可维持物体匀速运动,那么物体受到的最大静摩擦力为_____N ,物体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____(保留一位小数).当用250 N 的水平推力时,物体受到的摩擦力为________N . 14.如图9所示,A 、B 、C 三个物体,叠放在水平地面上,B 和C 各受5 N 的水平拉力F 1和F 2.这三个物体都保持静止,可以断定:A 和B 间的静摩擦力f AB =___N ,B 和C 间的静摩擦力f BC =____N ,C 和地面间的静摩擦力f CD =___N .四、计算题18.如图12所示,放在水平地面上的物体A 重G =100 N ,左侧用轻质绳系在墙上,此时张力为零,右侧连着一轻质弹簧,已知物体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0.4,弹簧的劲度系数k =25 N/cm .在弹簧的右端加一水平推力F ,则:(1)当弹簧伸长1 cm 时,物体受哪几个力的作用,各为多大, 并画出受力图;(2)当弹簧伸长2 cm 时,物体受哪几个力的作用,各为多大,并画出受力图. 19.放风筝时,风筝平面受垂直方向的风力F ,当风筝面与水平面的夹角θ满足36sin =θ时,风筝获得的升力最大,则最大升力为多大?图42图6图8 图7 图9 图12 m 1 m 2[本章高考试题集合]1.(2001春季1)如图所示,两根相同的轻弹簧1S 、2S ,劲度系数皆为m N k /1042⨯=.悬挂的重物的质量分别为kg m kg m 4221==和.若不计弹簧质量,取2/10s m g =,则平衡时弹簧1S 、2S 的伸长量分别为( )(A )cm 5、10cm (B )10cm 、cm 5(C )15cm 、10cm (D )10cm 、15cm2.(2000年广东3)S 1和S 2表示劲度系数分别为1k 和2k 的两根弹簧,1k >2k ;a 和b 表示质量分别为a m 和b m 的两个小物理,a m >b m ,将弹簧与物块按图示方式悬挂起来,现要求两根弹簧的总长度最大,则应使(A )S 1在上,a 在上(B )S 1在上,b 在上(C )S 2在上,a 在上(D )S 2在上,b 在上3.(1999年全国11)如图所示,两木块的质量分别为m 1和m 2,两轻质弹簧的劲度系数分别为k 1和k 2,上面木块压在上面的弹簧上(但不拴接),整个系统处于平衡状态。
高中物理 第一章力物体的平衡 第一课解析
![高中物理 第一章力物体的平衡 第一课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84a9cc9e50e79b89680203d8ce2f0066f53364b7.png)
点囤市安抚阳光实验学校第一章力物体的平衡高考考纲导航内容要求说明11.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是物体发生形变和物体运动状态变化的原因.力是矢量.力的合成和分解12.重力.重心13.形变和弹力.胡克律14.静摩擦力.最大静摩擦力15.滑动摩擦力.滑动摩擦力的计算24.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113.:长度的测量115.:探究弹力和弹簧伸长的关系116.: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则ⅡⅡⅡⅠⅡⅡ不要道静摩擦因数对各知识内容要求掌握的程度,在“知识内容表”中用数字Ⅰ、Ⅱ标出.Ⅰ、Ⅱ的含义如下(以后各章同):Ⅰ.对所列知识要知道其内容及含义,并能在有关问题中识别和直接使用它们.Ⅱ.对所列知识要理解其确切含义及与其他知识的联系,能够进行叙述和解释,并能在实际问题的分析、综合、推理和判断过程中运用.命题取向在高考中本章考查的题型大多为单选题和多选题,偶尔会出现填空题和题.尽管如此,我们也丝毫不能降低对静力学内容的程度.因为,静力学不仅是力学的基础.而且它所包含的物理概念和物理研究方法仍是学习物理学的基础内容,高考试题中的力学、热学、光学、电磁学综合题很多都包含有静力学知识的事实就说明了这一点.静力学试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力的概念的认识,对受力分析的掌握程度,对力的合成与分解的理解,侧重考查学生在综合分析的基础上,灵活选择研究对象的能力和分清物理因素、运用空间想象能力,建立物理模型的能力.备考方略静摩擦力是一种非常“聪明”的力,它的大小、方向、存亡都会随其他力的变化而发生变化. 因此分析静摩擦力.从物体的运动状态和用牛顿运动律来进行分析.通过一量的具体实例的分析、练习,掌握各种常见弹力的方向.特别是轻杆的弹力.当杆受力较复杂时,杆中弹力的大小和方向要结合存在状态分析.把力的合成与分解与数学方法有机结合,平衡问题一要与受力分析密切结合,养成良好的解题习惯,提高试能力.第一课时力重力和弹力第一关:基础关展望高考基础知识一、力的概念知识讲解1.力的义: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在单位制中,力的单位是牛顿,简称牛,符号是N.2.力的三要素:大小、方向、作用点.力的大小用测力计(弹簧测力计)测量.力不仅有大小,而且有方向,要把一个力完全表达出来,还要说明它的方向.大小和方向都相同的力,作用在物体上的不同位置,即力的作用点不同,产生的效果一般也不同.3.力的基本特征(1)力的物质性: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一个物体受到力的作用,一有另一个物体对它施加这种作用,力是不能离开物体而存在的.(2)力的相互性: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任何两个物体之间力的作用总是相互的,施力物体同时也一是受力物体.(3)力的矢量性:力是矢量,既有大小,也有方向,物理把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的物理量称为矢量.(4)力的性:一个力作用于某一物体上产生的效果,与这个物体是否同时受其他力无关.活学活用1.下列关于力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物体受几个力作用时,状态一改变B.由相距一距离的磁铁间有相互作用力可知,力可以离开物体而存在C.一个人练拳时用了很大的力,但没有击中物体,这个力只有施力物体而没有受力物体D.力的大小可以用弹簧秤测量解析:选项A考查力的作用效果之一,使物体状态发生改变,但当受几个力时效果可能相互抵消,状态不变,所以A错.相距较远的磁铁有力的作用,仍需要有两个磁铁,离不开物体,故B不对.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总是同时存在的,练拳时,各肌肉发生相互作用,有受力物体,故C不对.正确选项为D.答案:D二、重力知识讲解1.重力的义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叫重力.实际上重力是地球对物体引力的一个分力,而引力的另一个分力提供物体随地球自转所需的向心力.说明:①地球表面附近的物体都受到重力的作用.②重力是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产生的,但不能说重力就是地球的吸引力.③重力的施力物体就是地球.2.重力的大小①由G=mg计算,g=9.8 N/kg.②用弹簧测力计测量,物体处于平衡状态(即静止或匀速运动状态),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于重力的大小.说明:①在地球表面上不同的地方,物体的重力大小是不同的,纬度越高,物体的重力越大,因而同一物体,在两极比赤道受到的重力大.②一个物体的重力不受运动状态的影响,与是否还受其他力的作用也无关系.③在处理物理问题时,在地球表面和在地球附近某一高度的地方,一般认为同一物体受的重力不变.3.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即垂直于水平面向下).说明:①重力的方向沿铅垂线方向,与水平面垂直,不一指向地心,但在两极和在赤道上的物体,所受重力的方向指向地心.②重力的方向不受其他作用力的影响,与运动状态也没有关系.4.重力和质量的关系说明:重力的大小由物体本身的质量和所处位置的重力加速度决,与其他因素都没有关系.活学活用2.关于物体重心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物体各所受重力的合力集中于一点,该点即为物体的重心B.有规则形状的物体,重心即是其几何中心C.物体的重心可能不在该物体上D.物体的形状不变,当它被举高或倾斜时,重心在物体上的位置不变解析:重心就是指重力在物体上的作用点,即物体各所受重力的合力的作用点.只有质量分布均匀,形状规则的物体,重心才在其几何中心;只有形状规则,其质量不一分布均匀.物体的重心不随其所在位置变化而变化,且可在物体上,也可能在物体外,如均匀圆环、呼拉圈.选项A、C、D正确.答案:ACD三、弹力知识讲解1.弹力的义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由于要恢复原状,要对与它接触的物体产生力的作用,这种力称为弹力.如图所示,用手向右拉弹簧,弹簧因形变(伸长)而产生弹力F,它作用在手上,方向向左.因此,弹力的施力者是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受力者是使它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2.弹力的产生条件:①两物体直接接触.②两物体发生弹性形变.3.弹力的大小:与物体的形变程度有关,形变量越大,产生的弹力越大;形变量越小,产生的弹力越小.一般情况下,弹力的大小可以利用平衡条件或牛顿律计算出来;对于弹簧的弹力,在弹性限度内遵循胡克律.4.弹力的方向弹力的方向总是与作用在物体上使物体发生形变的外力的方向相反,或者就是物体恢复原状的趋势的方向.活学活用3.三个相同的支座上分别搁着三个质量和直径都相同的光滑圆球a,b,c,支点P、Q在同一水平面上,a的重心位于球心,b,c的重心位于球心的正上方和正下方,如图所示,三球皆静止,试分析三种情况下支点P、Q对球的弹力方向是怎样的。
高三物理第一章 力 物体的平衡复习教案
![高三物理第一章 力 物体的平衡复习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d6d9734c51e79b8969022680.png)
第一章 力 物体的平衡一、力的分类 1.按性质分重力(万有引力)、弹力、摩擦力、分子力、电场力、磁场力 ……(按现代物理学理论,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分四类:长程相互作用有引力相互作用、电磁相互作用;短程相互作用有强相互作用和弱相互作用。
宏观物体间只存在前两种相互作用。
) 2.按效果分压力、支持力、拉力、动力、阻力、向心力、回复力 …… 3.按产生条件分场力(非接触力)、接触力。
二、弹力1.弹力的产生条件弹力的产生条件是两个物体直接接触,并发生弹性形变。
2.弹力的方向⑴压力、支持力的方向总是垂直于接触面。
⑵绳对物体的拉力总是沿着绳收缩的方向。
⑶杆对物体的弹力不一定沿杆的方向。
如果轻直杆只有两个端点受力而处于平衡状态,则轻O ,重心在P ,静止在竖直墙和桌边之间。
试画出小球所受弹力。
解:由于弹力的方向总是垂直于接触面,在A 点,弹力F 1应该垂直于球面所以沿半径方向指向球心O ;在B 点弹力F 2垂直于墙面,因此也沿半径指向球心O 。
注意弹力必须指向球心,而不一定指向重心。
又由于F 1、F 2、G 为共点力,重力的作用线必须经过O 点,因此P 和O 必在同一竖直线上,P 点可能在O 的正上方(不稳定平衡),也可能在O 的正下方(稳定平衡)。
例2. 如图所示,重力不可忽略的均匀杆被细绳拉住而静止,试画出杆所受的弹力。
解:A 端所受绳的拉力F 1沿绳收缩的方向,因此沿绳向斜上方;B 端所受的弹力F 2垂直于水平面竖直向上。
由于此直杆的重力不可忽略,其两端受的力可能不沿杆的方向。
杆受的水平方向合力应该为零。
由于杆的重力G 竖直向下,因此杆的下端一定还受到向右的摩擦力f 作用。
例3. 图中AC 为竖直墙面,AB 为均匀横梁,其重为G ,处于水平位置。
BC 为支持横梁的轻杆,A 、 B 、C 三处均用铰链连接。
试画出横梁B 端所受弹力的方向。
解:轻杆BC 只有两端受力,所以B 端所受压力沿杆向斜下方,其反作用力轻杆对横梁的弹力F 沿轻杆延长线方向斜向上方。
《力物体平衡》PPT课件
![《力物体平衡》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668a2e67f121dd36a22d8282.png)
F
θ
例、质量为m的物体与斜面的动摩擦因数为μ,要使物体沿斜面对角线匀速下滑。水 平推力F应多大?
A
18
N
N
mg sin
f
α
mgcos mg f
θ
mgcos2Ncos
2
m gsin 2f2N
A
19
mg (甲图)
mg (乙图)
例、甲、乙两图杆与水平面的倾角不变,圆筒放在甲图两根杆上且好匀速下滑。 问:圆筒放在乙图两根杆还能匀速下滑吗?
C
则:滑轮受到绳子作用力为
A. 50N B.
C. 100N D.
A
θ0 300 B
50 3N
C
100 3N
A
32
《弹簧类问题》
解题切入点:(a)原长 (b)平衡位置
如图,物体B、C的质量均为m,劲度系数为k2的弹簧连着 B和C,劲度系数为k1的弹簧下端连着B,整个系统处于静 止状态,现在缓慢地向上提k1的上端A,欲使物体C离开地 面,A端上移的距离至少是_________。
G
β角由图变化时,F1大小改变,但方向不变,始终与斜面垂直;F2的大小、方向均改
变,图乙中画出的一系列虚线表示变化的F2,由图可看出,当F2与F1垂直即β=900时,
挡板AO所受压力最小,最小压力F2min=mgsinα。
A
24
平衡问题⑦:极值问题与临界问题
θ
F
球质量为m,球上施加拉力 F,若要使球如图静止,则 此拉力的最小值和方向?
A、N不变,T变大 B、N不变,T
C、N变大,T变大 D、N变大,T变小
BHale Waihona Puke A38某人不用绳子在首都机场的大理石地面上同时移动两个货箱,如图所示。把A货箱斜 放在B货箱上,人沿水平方向推,两个货箱同时做匀速直线运动。已知两个货箱的质 量都是m,人对货箱的水平推力大小为F。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 A、货箱A与B的接触点必须是A的中点。 B、货箱B对A的支持力大小等于mg。 C、货箱A一定只受B的支持力不受摩擦力的作用 D、地面对B的支持力大小等于2mg
朝阳区高一物理目标检测必修1参考答案
![朝阳区高一物理目标检测必修1参考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7f31dfd584254b35eefd3446.png)
第一章 运动的描述第1节 质点 参考系 空间 时间【阅读指导】1.位置2.形状;大小;点;点;质点;理想化方法;理想模型 3.可以;不能4.相对;参照物;参考系5.不同;地面或相对于地面静止的物体 6.时刻;时间;时间;时刻7.s ;min ;h 【课堂练习】 ★夯实基础1.D 2.B 3.A 4.BCD 5.D 6.BC ★能力提升1.C 2.时刻;时间;5s ;1s第2节 位置变化的描述——位移【阅读指导】1.坐标系;位置坐标2.位移;初;末;21x x x ∆=-3.标量;算术法则;矢量;矢量法则 【课堂练习】 ★夯实基础1.AB 2.B 3.C 4.AD 6.7m ;5m ;北偏东37° ★能力提升1.C 2.C 3.-80m ;100m4.以河中流水为参考系,则不论水速多大,救生圈对水总是静止的,因调转船头所用时间不计且船对水的速率不变,即船对落水后的救生圈的速率不变,船逆水上行阶段和顺流追赶阶段均以相同速率对落水后的救生圈匀速运动,又因这两阶段船对圈的位移大小相等,由匀速运动规律知,两阶段所用时间一定相等,即船公调转船头追上救生圈所用时间是10 min 。
第3节 运动快慢与方向的描述——速度【阅读指导】1.速度;2121x x x v t t t -∆==∆-;矢量;米/秒;m/s ;km/h 和cm/s 2.变速运动;平均速度;v ;矢量;位移的方向 3.瞬时速度;矢量;瞬时速率;速率4.速度;时间;速度;时间 【课堂练习】 ★夯实基础1.BC 2.A 3.A 4.C 5.C 6.12.5 m/s ;15 m/s ★能力提升1.B 2.D 3.103.66 4.30 km5.9 km ;7.5 km第4节 速度变化快慢的描述——加速度【阅读指导】1.物体速度变化的快慢;v a t∆=∆; 2.矢量;v ∆;3.沿x 轴正方向;沿x 轴负方向 4.米每二次方秒;m/s 2 【课堂练习】 ★夯实基础1.A 2.D 3.B 4.B 5.BD 6.C7.匀加速直线;4;匀减速直线;-2;匀加速直线;-2;匀变速直线;-2 8.0.9m/s 2★能力提升1.AC 2.C 3.1:24.180 m/s 2;末速度方向 5.2.25m/s 2第5节 匀变速直线运动速度与时间的关系【阅读指导】1.加速度;匀变速直线运动2.0t v v at =+;斜线;加速度;直线与t 轴所围成3.(1)零;(2)匀加速直线;(3)25m/s ;(4)25m/s ;2.5m/s ;(5)匀速直线;(6)匀减速直线运动;(7)-25m/s ;-1.25m/s ;(8)0~10s 速度变化的快【课堂练习】 ★夯实基础1.B 2.A 3.ACD 4.D 5.AD 6.BC7.①匀速直线运动;静止;②匀加速直线运动;匀速直线运动 ★能力提升1.D 2.BCD 3.CD 4.A 5.(1)相同;3:1;(2)2;(3)8;8第6节 匀变速直线运动位移与时间的关系【阅读指导】1.2012x v t at =+2./2t v ;02tv v + 3.位移值;位移 4.C ;AD ;B【课堂练习】 ★夯实基础1.BCD 2.BC 3.D 4.ABCD 5.A 6.A 7.ABD 8.AB 9.匀加速直线运动;匀速直线运动;15;2000 ★能力提升1.D 2.AB 3.A 4.C 5.24;-6 6.(1)由同地出发,但不同时; (2)匀速直线运动 (3)2次 (4)乌龟第7节 对自由落体运动的研究【阅读指导】1.重力;静止;2.零;恒定;匀加速直线3.g ;重力加速度;竖直向下;相同;略有差别4.v =gt ;212x gt =;22v gx = 5.(1)1:2:3:……:n ;(2)1:3:5:……:(2n -1);(3)1:4:9……n 2 【课堂练习】 ★夯实基础1.AD 2.D 3.BC 4.AC 5.C 6.20m ★能力提升1.B 2.A 3.B 4.A第8节 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的应用【阅读指导】1.(1)v t =v 0+at ;(2)2012x v t at =+;(3)2202t v v ax -=;(4)0/22t t v v v v +== 2.(1)1∶2∶3∶…∶n (2)12∶22∶32∶…∶n 2 (3)1∶3∶5∶…∶(2N -1)【课堂练习】 ★夯实基础1.B 2.B 3.D 4.D 5.B 6.B 7.4;4 8.30m ★能力提升1.C 2.AC 3.ABD 4.105m 5.(1)-0.16m/s 2;(2)7.2m/s6.方案一:汽车以0.6a ≥m/s 2的加速度加速通过;方案二:汽车以20.643a ≥m/s 2的加速度减速停下。
高中物理竞赛专题一力物体的平衡(含习题及答案)
![高中物理竞赛专题一力物体的平衡(含习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7e6f3854d4d8d15abf234e47.png)
专题一力物体的平衡第一讲力的处理矢量的运算1、加法表达:a + b = c o名词:c为“和矢量”。
法则:平行四边形法则。
如图1所示和矢量大小:c = a2b22abco^ ,其中a为a和b的夹角。
和矢量方向:c在a、b之间,和a夹角B = arcs in ------2 2.a b 2abcos:-2、减法表:达:a = c — b o名词:c为“被减数矢量”,b为“减数矢量”,a为“差矢量”法则:三角形法则。
如图2所示。
将被减数矢量和减数矢量的起始端平移到一点,然后连接两时量末端,指向被减数时量的时量,即是差矢量。
差矢量大小:a = ;b2• c2- 2bccosr,其中B为c和b的夹角。
差矢量的方向可以用正弦定理求得。
一条直线上的矢量运算是平行四边形和三角形法则的特例。
例题:已知质点做匀速率圆周运动,半径为R,周期为T,求它在-T内和4 1在-T内的平均加速度大小。
21解说:如图3所示,A到B点对应-T的过程,A4到C点对应1T的过程。
这三点的速度矢量分别设为2v A、v B和 v C。
图3_v t —V 。
/曰 __V B —V A . _v c —V A a =得:a AB = , a Ac =-tt ABt AC由于有两处涉及矢量减法,设两个差矢量.:V 1= V B — V A ,厶v 2= v c — V A ,根据三角形法则,它们在图3中的大小、方向已绘出(:V2的“三角形”已被拉 伸成一条直线)。
本题只关心各矢量的大小,显然:V A = V B = V c = 2JI R且.T■:v 1 = . 2 v A =2 2二 RTL V2 = :2 V A =4 二 R 'T2 2 二R4二 R所以: a AB =v 1 _ T =8 2 二Ra■ A V 2T - 8二 Rt ABT T 2ACt ACT T 242观察与思考:这两个加速度是否相等,匀速率圆周运动是不是匀变速运动? 答:否;不是。
《力的平衡》
![《力的平衡》](https://img.taocdn.com/s3/m/d1b4b721f705cc1754270946.png)
(纸板、细线所受的重力不计, 细线和滑轮间的摩擦力不计,空 气阻力不计。)
最新版整理ppt
12
实验步骤:
1、在细线的两端悬挂质量相同的钩码。 2、把轻纸板扭转一下,松手。 3、在细线的两端悬挂质量不相同的钩码。 观察:纸板的运动情况(运动、静止)、受力情况(水 平方向上所受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
N 2450牛
f
F
G
最新版整理ppt
30
9、有一重为9.8牛的木块,在水平桌面上滑动时受到0.2 牛的摩擦力,要使它在水平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所受的 水平拉力是__0_._2__牛;要使它在竖直方向上匀速上升,则 在竖直方向上的拉力又是__9_._8__牛。
最新版整理ppt
31
1、二力平衡
平衡 状态
5N, 又因水滴在空中匀速直线下落,处于平衡状 态,受到平衡力。 所以空气阻力的大小等于重力大小。 方向竖直向上。
答:水滴受到的空气阻力大小为9.8×10-5N,方向 竖直向上。
最新版整理ppt
29
8、质量为5t的汽车,在平直的公路上匀速前进,汽车受 到几个力?若它所受到的阻力是车重的0.05倍,求汽车 发动机的牵引力。
最新版整理ppt
25
3、用手握住酒瓶,酒瓶不会掉下来的原因是( C ) A、手握酒瓶的力大于酒瓶受到的力 B、手对酒瓶的压力与酒瓶受到的重力相平衡 C、手对酒瓶的摩擦力与酒瓶受到的重力相平衡 D、手对酒瓶的摩擦力大于酒瓶受到的重力
4、
10牛
最新版整理ppt
26
5、如图,一木块在同一平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第 一次速度小,拉力为F1,第二次速度大,拉力为F2. 这两次拉力的大小关系是F1_等__于__F2 .
理论力学智慧树知到答案章节测试2023年商丘工学院
![理论力学智慧树知到答案章节测试2023年商丘工学院](https://img.taocdn.com/s3/m/1ed0e3d8846a561252d380eb6294dd88d1d23d79.png)
绪论单元测试1.理论力学是研究物体机械运动一般规律的科学。
()A:错B:对答案:B2.理论力学的内容包括:_______。
()A:动力学B:运动学C:静力学D:其他3个选项都包括答案:D3.理论力学的研究对象是:_______ 。
()A:数学模型B:力学模型C:力学知识D:力学定理答案:B4.静力学主要研究________时作用力所应满足的条件。
()A:物体变形B:物体受力C:物体运动D:物体受力平衡答案:D5.学习理论力学是为解决实际工程问题打下一定基础的。
()A:对B:错答案:A第一章测试1.以下说法中错误的是( )A:理论力学与物理中力学部分的主要区别在于理论力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更加面向工程实际。
B:理论力学是研究物体机械运动一般规律的科学。
C:静力学五个公理是导出静力学中其他定理和定律的基础。
D:刚体是理论力学中的重要概念,理论力学的研究对象只能是刚体。
答案:D2.作用在物体上同一点的两个力,合成为一个合力。
合力的作用点两个力的作用点;合力的大小和方向,由这两个力为边构成的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确定。
或者说,合力矢等于这两个力矢的矢量和。
( )A:可以;可以B:不能;不在C:可以;也在D:不能;不能答案:C3.作用于物体上的力,可沿其作用线移动到刚体内任一点,而不改变力对刚体的作用效果。
()A:对B:错答案:A4.等值、反向、共线的两个力一定是一对平衡力。
()A:错B:对答案:A5.图示曲柄连杆机构OAB,O为光滑圆柱轴承,A为光滑铰链,B为光滑滑块,曲柄、连杆和滑块的自重不计。
以下四图中所选研究对象的受力图正确的是。
()A:AB:BC:DD:C答案:C第二章测试1.平面汇交力系平衡的必要和充分条件是合力为零,此时力多边形自行封闭。
()A:错B:对答案:B2.用解析法求解平面汇交力系的平衡问题时,投影轴的方位不同,平衡方程的具体形式也不同,但计算结果不变。
()A:对B:错答案:A3.水平组合梁的支承情况和载荷如图1所示。
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 第一章《力、物体的平衡》高中物理
![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 第一章《力、物体的平衡》高中物理](https://img.taocdn.com/s3/m/1fd759e459eef8c75ebfb3a8.png)
【例题5】如图所示,汽车用绳索通过定滑轮牵引小 船,使小船匀速靠岸,若水对船的阻力不变,则下列 说法中正确的是( AB )
A.绳子的拉力不断增大 B.船受到的浮力不断减小 C.船受到的合力不断增大 D.绳子的拉力可能不变
① 静平衡—— 四、正弦定理法:
4、正弦定理法:三力平衡时,三个力可构成一封 闭三角形,若由题设条件寻找到角度关系,则可用 正弦定理列式求解。
(2)为了求链条最低点的张力T,隔离取一半链条作 为研究对象,受力分析如图所示,在水平方向有
T=F1cos =(G/2sin) cos =G/2tan 求T时,也可隔离一半链条为研究对象,
用力的矢量三角形求解.
例题1.重G的均匀绳两端悬于水平天花板上的A、B两
点。静止时绳两端的切线方向与天花板成α角。求绳
第①个推论主要是利用等效的观点来理解合力 的大小和方向。
2、共点力平衡条件推论(二):
当三个共点力作用于物体上使物体处于平 衡时,三个力的矢量图组成一个封闭的矢量三 角形。
第②个推论使用时其中有个力是恒力,另 一个力方向不变,判断两个力的变化情况。
【释例1】如图所示,一物体在四个力F1、F2、F3、F 4作用下处于静止状态,若F4的方向沿逆时针转过 60°而保持其大小不变,其余三个力的大小和方向均
球的质量比为〖 〗
A
① 静平衡—— 一、力的合成法:
【例题4】如图所示,一个重力为mg的小环套在竖直的 半径为的光滑大圆环上,一劲度系数为k,自然长度为 L(L<2r)弹簧的一端固定在小环上,另一端固定在大 圆环的最高点A。当小环静止时,略去弹簧的自重和小 环与大圆环间的摩擦。求弹簧与竖直方向之间的夹角 Φ。
A.水平拉力一定大于重力 B.绳的拉力一定大于重力 C.α一定小于θ D.水平力足够大时,杆可水平
03单元测试:力和物体的平衡.doc
![03单元测试:力和物体的平衡.doc](https://img.taocdn.com/s3/m/2b3b0b7d6bd97f192279e99c.png)
高三物理单元测试:力和物体的平衡一. 单项选择题:1. 在斜面上放一物体静止不动,该物体受重力G 、弹力N 和静摩擦力/的作用, 该物体的受力图画得正确的是:2. 如图所示,质量均为m 的a 、b 两木块叠放在水平 而上,a 受到斜向上与水平而成()角的力F 作用,b 受到斜向下与水平面成&角的力F 作用,两力在同 一竖直平面内,此时两木块保持静止,则: A. b 对a 的支持力一定等于mg.B. 水平面对b 的支持力可能大于2mg.C. a 、bZ 间一定存在静摩擦力.D. b 与水平面之间可能存在静摩擦力. 3. 如图所示,在粗糙水平面上放一三角形木块a,若物体b 八 在a 的斜面上匀速下滑,则: V/ \^> A. a 保持静止,而且有相对水平面向右运动的趋势. // ; B. a 保持静止,而月.没有相对水平而运动的趋势. — -------- C. a 保持静止,而且有相对水平面向左运动的趋势.D. 因未给出所需数据,无法对a 是否运动或有无运动趋势作出判断. 4. 跳伞员连装备共重为G,因受水平方向的风影响,所以与竖直方向成30°角 匀速落卜•,跳伞员所受空气的阻力为: A. G/cos30° B. G - cos30° C. G D.不能确定.5. 如图所示,质量均为m 的物体a 和b,置于水平支承面上,它们与支承面间的 滑动摩擦系数均为U ,a 、b 间为光滑接触,在水平力F 作用下,它们一起沿水 平面匀速运动时,若a 、b 间的作用力为N,则N 的大小: B. F>N> —2FD. N= —26. 如图所示,水平横杆BC 的B 端固定,C 端有一定滑轮, 跨在定滑轮上的绳子一端悬一质量为m 的物体,另一 端固定在A 点,当物体静止时,ZACB=30°,不计定滑 摩擦和绳子的质量,这时,定滑轮作用A. N=FF C. N < —2 F一►a bC于绳子的力等于:A.mg7. 若上题,当b 按下列四种不同方式运动时,a 三角形物体始终对地静止,试问,在哪 种或哪几种情形下卫三角形物体对地而冇向左的静摩擦力. A. b 物体沿斜面加速下滑. B. b 物体沿斜面减速下滑.C. b 物体沿斜面匀速下滑.D. b 物体受到一次冲击后沿斜面减速上滑.8. 图中重物的质量为m,轻细线AO 和B0的A 、B 端 是固定的,平衡时AO 是水平的,BO 与水平面的夹角 为(),AO 的拉力Fi 和BO 的拉力F2的大小是:A. F 、= mg cosOB. F l = mg - tg^C.= mg sin 0 D.化=上里- 「 「 sin 09. 如图所示,用两根绳子OA 和OB 系住一重物,绳OA 固定于A 点,.手拉绳OB 使0B 由水平位置逐渐转 向0B ,方向,同时保持0A 与天花板夹角0 ( 0 >45 ° )不变,在这一过程中绳OB 所受的拉力大小将: A. 始终减小 B.始终增大 C.先减小后增大 D.先增大后减小. 10. 如图所示,用轻绳吊一个重为G 的小球,欲施一力 F 使小球在图示位置平衡(0<30°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力F 最小值为G ・sin&B. 若力F 与绳拉力大小相等,力F 与竖直方向必成()角.C. 若力F 与G 大小相等,力F 方向与竖直方向必成0角.D. 若力F 与G 大小相等,力F 方向与竖直方向可成28角. 11. 如图所示,把一个圆球放在两块光滑的斜面板AB 和AC Z 间,两板与竖直方向夹角均为30。
(完整版)第一章:力(力的概念)练习及答案
![(完整版)第一章:力(力的概念)练习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61dcdc20b14e852459fb5706.png)
第一章:力一、力:一、选择题1.下列关于力的说法正确的是[ ]A.一个力可能有两个施力物体B.不存在不受力的物体C.物体受到力的作用,其运动状态未必改变D.物体发生形变时,一定受到力的作用2.关于力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有力作用在物体上,其运动状态一定改变B.力是使物体产生形变的原因C.力的三要素相同,作用效果一定相同D.一对互相平衡的力一定是相同性质的力二、填空题7.放在桌上的书本,受到支持力的作用,其受力物体是______,施力物体是______;同时,书对桌面的压力,其受力物体是______,施力物体是______。
由此可见,一个物体既是______,又是______。
8.下列各种力:(1)重力(2)拉力(3)支持力(4)弹力(5)浮力(6)摩擦力(7)动力(8)推力.属于按力的性质分类的是______,属于按作用效果分类的是______(用序号填写).二、重力一、选择题3.关于物体的重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物体的重心一定在物体上B.任何物体的重心都在它的几何中心上C.物体的形状发生改变其重心位置一定改变D.物体放置的位置发生改变.重心对物体的位置不会改变4.图1所示的ABC是木匠用的曲尺,它是用粗细不同、质量分布均匀,AB和BC相等的木料做成,D是AC连线的中点,E是AB的中点F和BC的中点G连线的中点,则曲尺的重心在 [ ]A.B点 B.D点C.E点 D.G点5.关于重心的说法,正确的是[]A.重心就是物体内最重的一点B.物体的重心位置有可能变化C.把一物抬到高处,其重心在空间的位置也升高了D.背跃式跳高运动员,在跃过横杆时,其重心在身体之外6.关于重力的大小,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悬挂在竖直绳子上的物体,绳子对它的拉力一定等于其重力B.静止在水平面上的物体对水平面的压力一定等于其重力C.物体所受的重力与它的运动状态无关D.向上运动的物体所受重力可能小于向下运动的物体所受重力二、填空题9.重力是由于______而产生的,它的方向______,重力的作用点可认为作用在物体的______上。
高中学科网址大全
![高中学科网址大全](https://img.taocdn.com/s3/m/ee52fecca1c7aa00b52acb34.png)
语文:第一部分语言知识和语言表达/p-46752105.html 第二部分文学常识和名句名篇/p-46754147.html 第三部分古代诗文阅读/p-46754416.html第四部分现代文阅读/p-46757977.html第五部分写作/p-46757277.html数学:第一章集合与简易逻辑/p-46700635.html第二章函数/p-46700811.html第三章数列/p-46701081.html第四章三角函数/p-46701237.html第五章平面向量/p-46701419.html第六章不等式/p-46701652.html第七章直线和圆的方程/p-46701820.html第八章圆锥曲线/p-46702208.html第九章直线、平面、简单几何体/p-46702407.html 第十章排列、组合和概率/p-46702640.html第十一章统计/p-46702761.html第十二章导数/p-46702761.html英语:第一部分单元训练/p-46774832.html第二部分写作训练/p-46776623.html第三部分语法训练/p-46776998.html 第四部分听力训练/p-46777594.html 第五部分高考试卷/p-46777763.html 第六部分单词拼写/p-46774772.html生物:高二生物第1册(第一章生命的物质基础)/p-46139484.html高二生物第1册(第二章生命的基本单位---细胞)/p-46137639.html高二生物第1册(第三章生物的新陈代谢)(上)/p-46137943.html高二生物第1册(第三章生物的新陈代谢)(下)/p-46138165.html高二生物第1册(第四章生命活动的调节)/p-46138666.html高二生物第1册(第五章生物的生殖和发育)/p-46139159.html高二生物第2册(六上)(第六章遗传和变异)/p-46139791.html高二生物第2册(六下)(第六章遗传和变异)/p-46147604.html高二生物第2册(七)(第七章生物的进化)/p-46146554.html高二生物第2册(八)(第八章生物与环境)/p-46344926.html高二生物第2册(九)(第九章人与生物圈)/p-46147235.html高考总复习二轮(专题一生命的物质基础和结构基础)/p-46148217.html高考总复习二轮(专题二生物体的新陈代谢)/p-46148406.html高考总复习二轮(专题三生命活动的调节)/p-46148626.html高考总复习二轮(专题四生命的延续)/p-46148988.html 高考总复习二轮(专题五生物与环境)/p-46149986.html高考总复习二轮(专题六实验、实习和研究性学习)/p-46150208.html高考总复习一轮(教师用书)(第一章生命的物质基础)/p-46151377.html高考总复习一轮(教师用书)(第二章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细胞)/p-46151557.html高考总复习一轮(教师用书)(第三章生物的新陈代谢)(上)/p-46152337.html高考总复习一轮(教师用书)(第三章生物的新陈代谢)(下)/p-46152050.html高考总复习一轮(教师用书)(第四章生命活动的调节)/p-46152648.html高考总复习一轮(教师用书)(第五章生物的生殖和发育)/p-46152922.html高考总复习一轮(教师用书)(第六章遗传和变异)(上)/p-46153180.html高考总复习一轮(教师用书)(第六章遗传和变异)(下)/p-46153465.html高考总复习一轮(教师用书)(第七章生物的进化,第九章人与生物圈)/p-46153661.html高考总复习一轮(教师用书)(第八章生物与环境)/p-46153941.html高三生物全一册(一)(第一章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和免疫)/p-46154551.html高三生物全一册(二)(第二章光合作用与生物固氮)/p-46154896.html高三生物全一册(三)(第三章遗传与基因工程)/p-46344481.html高三生物全一册(四)(第四章细胞与细胞工程)/p-46155276.html高三生物全一册(五)(第五章微生物与发酵工程)/p-46155396.html高中生物必修1(一)(第一章走进细胞)/p-46157464.html高中生物必修1(二)(第二章组成细胞的分子)/p-46157197.html高中生物必修1(三)(第三章细胞的基本结构)/p-46156954.html高中生物必修1(四)(第四章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p-46156811.html高中生物必修1(五)(第五章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p-46156221.html高中生物必修1(六)(第六章细胞的生命历程)/p-46156588.html高中生物必修2(一)(第一章遗传因子的发现)/p-46157746.html高中生物必修2(二)(第二章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p-46158025.html高中生物必修2(三)(第三章基因的本质)/p-46158329.html高中生物必修2(四)(第四章基因的表达)/p-46158629.html高中生物必修2(五)(第五章基因突变及其他变异)/p-46158825.html高中生物必修2(六)(第六章从杂交育种到基因工程)/p-46159039.html高中生物必修2(七)(第七章现代生物进化理论)/p-46159251.html高中生物必修3(一)(第一章人体的内环境和稳态)/p-46159952.html高中生物必修3(二)(第二章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p-46160279.html高中生物必修3(三)(第三章植物的激素调节)/p-46160769.html高中生物必修3(四)(第四章种群和群落)/p-46161387.html高中生物必修3(五)(第五章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p-46161844.html高中生物必修3(六)(第六章生态环境的保护)/p-46160970.html高中生物必修一(第一章组成细胞的分子)/p-46165046.html高中生物必修一(第二章细胞的结构)/p-46164403.html高中生物必修一(第三章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一:酶和ATP)/p-46164547.html高中生物必修一(第三章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二:细胞呼吸和光合作用)/p-46164664.html高中生物必修一(第四章物质出入细胞的方式基础知识)/p-46164814.html高中生物必修一(第五章细胞增殖:基础知识)/p-46164908.html高中生物必修一(第六章遗传因子的发现:基础知识)/p-46164463.html还有生物专题第一讲高考生物复习方略1(比较法)/p-45125787.html/shownews.asp ?id=101第二讲细胞有丝分裂专题复习1(植物细胞)/p-45125863.html/shownews.asp ?id=100第三讲细胞有丝分裂专题复习2(动物细胞)/p-45125909.html/shownews.asp ?id=29第四讲细胞减数分裂专题复习1(精子的形成)/p-45125942.html/shownews.asp ?id=27第五讲细胞减数分裂专题复习2(卵细胞的形成)/p-45126058.html/shownews.asp ?id=16第六讲酶专题的复习/p-45125971.html/shownews.asp ?id=75第七讲基因分离定律专题复习/p-45126014.html/shownews.asp ?id=77第八讲高考生物复习方略2(归纳总结,构建知识体系)/p-45126091.html/shownews.asp ?id=78第九讲高考生物实验专题复习1/p-45126117.html/shownews.as p?id=80第十讲高考生物复习方略3(思维的深刻性、连续性)/p-45126139.html/shownews.asp ?id=82第十一讲高考生物实验专题复习2/p-45126171.html/shownews.as p?id=83第十二讲植物的个体发育专题复习/p-45126199.html/shownews.asp ?id=85第十三讲有关育种的专题复习/p-45126232.html/shownews.asp ?id=86第十四讲解生物题妙法/p-45126256.html/shownews.asp ?id=87第十五讲动物的个体发育专题复习/p-45126319.html/shownews.asp ?id=89第十六讲基因自由组合定律专题复习/p-45126342.html/shownews.asp ?id=88第十七讲生物的变异专题复习/p-45126376.html/shownews.asp ?id=91第十八讲染色体变异专题复习/p-45126408.html/shownews.asp ?id=92第十九讲性别决定和伴性遗传专题复习/p-45126445.html/shownews.asp ?id=93第二十讲人类遗传病专题复习/p-45126474.html/shownews.asp ?id=94第二十一讲有关:“遗传和变异探究性实验设计题”/p-45126501.html/shownews .asp?id=95物理:第一章力、物体的平衡/p-46703057.html第二章直线运动/p-46748473.html第三章牛顿运动定律/p-46748820.html第四章曲线运动/p-46748997.html第五章万有引力定律/p-46749204.html第六章机械能/p-46749349.html第七章动量/p-46749518.html第八章机械振动和机械波/p-46749719.html第九章电场/p-46749986.html第十章恒定电流/p-46750249.html第十一章磁场/p-46750552.html第十二章电磁感应/p-46750770.html第十三章交变电流、电磁场和电磁波/p-46751213.html第十四章热学/p-46751307.html第十五章光的传播/p-46751951.html第十六章光的波动性/p-46751447.html第十七章量子论初步/p-46751544.html第十八章原子核/p-46751635.html化学:第一章化学反应及其能量变化/p-46697724.html 第二章碱金属/p-46697815.html第三章物质的量/p-46697976.html第四章卤素/p-46698081.html第五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p-46698246.html第六章氧族元素环境保护/p-46698415.html第七章碳族元素无机非金属材料/p-46698551.html 第八章氮族元素/p-46698615.html第九章化学平衡/p-46698740.html第十章电离平衡/p-46698868.html第十一章集中重要金属/p-46699048.html第十二章烃/p-46699164.html第十三章烃的衍生物/p-46699345.html第十四章糖类油脂蛋白质合成材料/p-46699636.html第十五章化学实验方案设计/p-46699724.html历史:世界近代现代史/p-46774073.html中国古代史/p-46772719.html中国近代史/p-46770249.html地理:第一部分自然地理和地图(第一单元地球和地图)/p-46674628.html第一部分自然地理和地图(第二单元大气)/p-46675160.html第一部分自然地理和地图(第三单元陆地和海洋)/p-46688690.html第一部分自然地理和地图(第四单元自然资源和自然灾害)/p-46690792.html第二部分人文地理(第一单元人类的生产活动与地理环境)/p-46692426.html第二部分人文地理(第二单元人口与环境)/p-46693629.html第二部分人文地理(第三单元人类的居住地--聚落)/p-46694632.html第二部分人文地理(第四单元人类活动的地域联系)/p-46695082.html第二部分人文地理(第五单元文化景观与旅游活动)/p-46695542.html第三部分区域地理(第一单元世界地理)/p-46696046.html第三部分区域地理(第二单元中国地理)/p-46696700.html政治:第一部分经济常识/p-46758318.html第二部分哲学常识/p-46759436.html第三部分政治常识/p-46760149.html历年高考真题语文/p-47816824.html文科数学/p-46850916.html理科数学/p-46796318.html英语/p-46857820.html文综/p-46853870.html理综/p-46800866.html。
高三物理第一章 力、物体的平衡 第二单元人教版
![高三物理第一章 力、物体的平衡 第二单元人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d8b1a82fe3bd960590c69ec3d5bbfd0a7956d531.png)
高三物理第一章力、物体的平衡第二单元人教版[同步教育信息]一. 本周教学内容:第一章力、物体的平衡第二单元力的合成与分解·共点力作用下的物体的平衡二. 知识要点:1. 力的合成与分解2. 共点力平衡条件及其应用三. 知识回顾与梳理:〔一〕力的合成与分解1. 几个力同时作用的共同效果与某一个力单独作用的效果,这一个力为那几个力的合力,那几个力为这一个力的分力。
合力与分力的关系是关系。
2. 力的合成与分解都遵循定那么.计算时首先要根据题目要求按照力的平行四边形定那么作出力的合成或分解的图示,再根据数学知识解三角形求合力或分力。
主要要求解直角三角形问题,对于较简单的斜三角形问题,也应能利用正弦定理、余弦定理或相似三角形的知识求解。
3. 二力〔F l、F2〕合成的合力〔F〕的取值X围为:≤F≤。
在两个分力大小一定的情况下,随着两分力夹角的增大,合力逐渐。
当两分力夹角为零时,合力最大:F max=;当两分力夹角为180º时,合力最小:F min=。
4. 把一个力分解为两个互成角度的分力,如果没有条件限制,可以分解为无数对分力。
要得到确定的答案,必须给出一些附加条件.如两个分力的方向,一个分力的大小及方向等。
在实际问题中,要根据力产生的实际作用效果或处理问题的方便来决定如何分解。
5. 力的正交分解:在物体受多个力作用时,常把各力都分解在两个互相垂直的方向〔通常把这两个方向分别称为x轴和y轴,但这并不一定是水平和竖直方向〕,然后分别求每个方向上的力的代数和。
这样就可把复杂的矢量运算转化为互相垂直方向上的简单的代数运算。
正交分解法是一个重要的方法,它不仅适用于静力学,也广泛适用于动力学、动量等问题。
〔二〕共点力作用下的物体的平衡1. 平衡状态:物体处于或状态,叫做平衡状态.物体处于平衡状态的本质特征是加速度为。
2. 平衡条件:物体所受的合外力为:F合=。
平衡条件常用的表达形式:F合=0〔1〕在正交分解法中F x=0,F y=0〔2〕物体在多个共点力的作用下处于平衡状态,其中某一个力跟其余力的合力大小、方向、作用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本章单元测试B组一、填空题:本题共17小题,把答案填在题中的横线上。
1、如图所示,滑块A以一定的初速度滑木板B向右滑动,木板B在地面上保持静止、已知滑块A的质量为m,木板的质量为“,A B间的动摩擦因数为卩1, B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卩2,则在A滑动过程中,A受到的摩擦力F i=、木块B受到地面的摩擦力F2 = ______________ .甘//』/ P 』尹》#「mg;卩img (A、B之间的滑动摩擦力为卩i mg;B物块处于静止状态,地面对B的静摩擦力与A对B的滑动摩擦力平衡,故大小也为卩i mg)2、如图所示,A、B叠放在水平面上,它们分别受到F i和F2的作用.F i和F2的大小都是5N,A、B都处于静止状态,则A所受摩擦力的大小为 _丄,方向向、物体B受到地面的摩擦力大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左;0 (受到向右的拉力F i=5NN的作用,而处于静止状态,则B对A的静摩擦力为5N,方向向左,与F i相平衡;将A、B作为一个整体,两物在水平方向受到两个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力,合外力为零,相对地面没有运动趋势,与地面的摩擦力为零)3、如图所示,物B重40N,物C重30N,物A重80N,物体A对地面的压力为N30N (物B和物C拉绳子的力等于它们各自的重力,对于结点来讲,两绳拉力的合力方向竖直,与物A拉绳的力是一对平衡力,大小为,40230250N,物A重80N,故对地面的压力为30N)4、已知一物体受到n个力处于平衡状态,当其中第n个力的大小为9N,若将这第n个力的方向旋转60°,则物体受到的合外力为N ;若将这第n个力的方向旋转90°,贝幽体所受的合力为N 、9;9、、2 (第n个力的大小为9N那么其余的力(另外n-1个力)的合力大小为9N,方向与第n 个力的原方向相反,当第n个力转过60°时,与其余力的合力的夹角为120°,两个力大小均为9N,合力大小也为9N;若第n个力转过90°,则与其余力的合力夹角为90°,两力合力的大小为9.2 N)5、用劲度系数为490N/m的弹簧沿水平方向拉一木块,使木块在水平面上作匀速直线运动,弹簧的长度为12cm若在木块上放一质量为5kg的物体,仍用原弹簧沿水平方向匀速拉动木块,弹簧的长度变为14cm,则木块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卩= _____________ .0.2 (弹簧拉物体做匀速运动,弹簧的拉力等于物体与地面间的滑动摩擦力,当物体的质量增加了 5kg 时,对地面的压力也增加了 5g ( N,物体继续作匀速直线运动时的滑动摩擦力也增加了( 5卩g N ),所以弹簧弹力的增加量就等于滑动摩擦力的增加量, 即k A X=5卩g( N ),2k x 490 2 10可得0.2 )5g 5 9.86、一个斜面的长与高之比为 5: 3, —个物体沿此斜面刚好匀速下滑,则物体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 __________ 。
0、75 (斜面的长与高之比为 5: 3,即斜面的倾角为B,且:sin 3/5 0.6, cos 0.8, tan 0.75。
当物体沿斜面匀速下滑时,有 Gsin Geos ,即 tan 0.75) 7、如图所示,三角形支架三边的长度之比为 L AB : L AC : L BC =2 : 3 : 4,顶端C 悬挂100N 的重物G 时,BC 杆受到的压力为 _N对应边成比例有 G : T : F N = L AB : L AC : L BC =2 : 3 : 4,可得T=1.5G=150N , F N =2mg=200N8、如图所示,物体 A 、B 的质量均为6kg ,接触面间的动摩擦因数卩=0.3,水平力F=30N, 那么、A B 间摩擦力大小为N ,水平面对B 的摩擦力的大小为 N (滑轮和绳的2质量均不计,g=10m/s15; 15 (以A 为研究对象,水平方向受到 F/2=15N 拉力的作用,而 A B 间的滑动摩擦力为 F AB =U mg=18N>15N B 与地面间的滑动摩擦力 F=2卩mg=36N>30N 所以A 和B 均处于平衡态、 对于A,水平方向受到的拉力为 15N,故A 与B 间的静摩擦力为15N;对于A 和B 作为一个 整体,在水平方向受到的拉力为 30N,故B 与地面间的静摩擦力为 30N )9、如图所示,绳子上端固定在 A 点,下端挂一重为120N 的物体C , B 是光滑的固定的木柱, 则B 受到绳的压力200; 150(重物G 的作用效果是压杆、,AC 绳受到的拉力为N120N (绳子绕在固定、光滑的木栓上,绳子的拉力为120N,对于木栓来讲,两绳拉力相等,它们之间的夹角为120°,故两绳拉力的合力在这两力夹角的平分线上,且与分力相等,所以木栓受到绳子的作用力为120N)10、一根绳子受150N的拉力就会断,若两人沿相反的方向同时拉绳,每人用力=N 时,绳子会拉断、若绳的一端固定,一人用力拉绳的另一端,则此人用力N ,绳就会拉断?150;150 (绳子受到两个力的作用才能平衡,故两人拉力均为150N时,才能将绳子拉断;若是将绳的一端固定,人拉绳另一端,要拉断绳子,人的拉力仍为150N)11、在研究《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的实验中,甲学生与乙学生在同一组,他们得到使橡皮条的结点拉到O点时所需要的两个力F1、F2及一个力时的F,但是他们交来的实验报告中的合成图如图中的(a)、(b)所示,试判断两人处理实验结果正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甲(在研究《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的实验中,第一次用两力将橡皮绳拉到O点,第二次用一个力将橡皮绳拉到O点、用力的图示将第一次的两个力表示出来,并作出以这两个力为邻边的平行四边形,它们之间夹角的对角线即为合力,看这合力与第二次的一个力的图示之间的误差,若是在实验的范围内,则说明了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的正确、所以甲图正确,而乙图直接将第一次的二个力的末端与第二次一个力的末端连接起来,不能说明这个四边形就是平行四边形)12. —均匀木杆,每米重10N,支点位于木杆的左端0.3m处.现将一重为11N的物体挂在木杆的左端点上,在木杆的右端点施加一个大小是5N的竖直方向的力,恰好能使木杆处于水平且静止,则木杆的长度是_______ m.0.8或1.913.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在下面图示的装置中,物体A、B的质量分别是4kg和5kg .B与地面的动摩擦因数卩=0.4 , 滑轮与绳的质量不计. 如果整个系统处于平衡状态,则地面对B的摩擦力大小等于_____________________N,B对地面的压力是____ N. 19.6 6414. 质量为M的均匀圆板,边缘固定一个质量为m 的小的,放在倾角为a的粗糙斜面上处于平衡,如图所示.若m与圆心连线与竖直方向夹角为则M : m=______ . (sin sin ): sin15、(1993高考题)A B、C三物块质量分别为M m和m,作如图所示的联结.绳子不可伸长,且绳子和滑轮的质量、滑轮的摩擦均可不计•若B随A一起沿水平桌面作匀速运动,则物块A与桌面之间的摩擦力大小为 _______________ ,物块A与B之间的摩擦力大小为16、|1992年•全国鮎 两根长度相等的轻绳,下端悬挂一质量为 m 的物体,上端分别固定 在水 —M N 点,M N 两点间的距离为 S,如图所示•已知两绳所受的拉力均为M£S厂血1二、选择题:本题共 33小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的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正确, 有的小题有多个选项正确。
1、 下列各组力中,能使物体受到三个力的作用而处于平衡状态的有〖 B 、D 〗A 、5N 、6N 、12NB 、10N 12N 、20NC 、3N 、5N 、1ND、7N 、9IN 16N(根据两力合力大小为丨F 1-F 2 | < F W F 1+F 2的原则,在A 选项中,有两力之和比第三个力还 小,在C 选项中,前两力之差比第三个力还大)2、 如图所示,质量为 m 的物体放在粗糙的水平地面上,受到与水平面成角的斜向上的拉力 F 作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D 〗A 、 该物体一定受到 5个力的作用B 、 该物体一定受到 4个力的作用C 、 该物体可能只受到 3个力的作用D 该物体可能只受到 2个力的作用(物体在力F 的作用下,若F 在竖直方向上的分量比物体的重力小, 贝幽体要受到四个力的 作用:重力G,拉力F 、地面的支持力F N 、地面的摩擦力F 摩;若F 在竖直方向上的分量不小T ,则每根绳的长度为.TS 2 24T 2 G 217、图中重物的质量为 m 轻细线 A0和B0的A B 端是固定的.平衡时 A0是水平的,B0与水平面的夹角为0. A0的拉力 F i 和B0的拉力 F 2的大小分别是 mg cotmgFL J于物体的重力,则地面对物体就没有弹力,同时也就没有了摩擦力,物体只受到两个力的作用:重力G和拉力F .故物体的受力情况有两个可能性)3、如图所示m与m2通过定滑轮用绳子相连,连接m的绳子与斜面平行,整个系统处于静止状态,则斜面作用于m i的静摩擦力〖B、C〗A、方向一定沿斜面向上B、方向可能沿斜面向下C、大小可能等于零 D 、大小不可能等于mg(当m?g ggcos 与斜面之间无摩擦力;当m?g mg cos , m i受斜面对它向上的摩擦力;若m2g migcos , m受斜面对它向下的摩擦力;当m2g 0.5mgcos , m与斜面之间的摩擦力为mg)4、有一轻环A套在水平固定的光滑杆BC上,现有一力F作用在环上,方向如图所示,为了使小环保持平衡,还应对小环施加一个方向〖A、C〗A、沿AB方向的力B、沿与AC方向成0角斜向下的力C、沿与AB方向成0角斜向下的力D沿与BC方向垂直且向下的力(由于拉力F在水平方向上有向右的分量,则所加的力必须有水平向左的分量,小环才能平衡,故A、C两选项中所加的力均有水平向左的分量)5、两只相同的均匀光滑小球置于半径为R的圆柱形容器中,且小球的半径r满足2r>R,如图所示,则以下关于A B、C D四点弹力大小说法中正确的是〖A、B、C D〗A、D点的弹力大小可以大于、等于或小于小球的重力B、D点弹力的大小总是等于A点的弹力大小C、B点弹力的大小一定等于两球的重力大小D C点弹力的大小一定大于小球的重力大小(对上面的小球作受力分析如图(1)所示,D的弹力与小球的重力的合力与C点的弹力是一对平衡力,由图可知F N PG,而F ND比G可能大、可能小、也可能相等;若将两球作为一个整体分析,如图(2)则水平方向上A点的弹力与D点的弹力要相等,B点的支持力与两球的重力相等)(D ⑵6、如图所示,不计重力的轻杆0P能以0为轴在竖直平面内自由转动、P端挂一重物,另用一根轻绳通过滑轮系住P端、当0P和竖直方向的夹角a缓慢增大时(0<a <n), 0P杆所受作用力的大小〖A〗A、恒定不变B、逐渐增大C、逐渐减小D、先增大后减小(作出P点的受力图如图所示,重力G与绳的拉力T的合力与杆的支持力F N是一对平衡力,力的三角形与几何三角形相似,对应边成比例,可得:G T0P PQ花,其中的0Q 0PF N是不变的)7、如图所示,细绳60° 角、A、B、C、T是增大的,不变,但是由于a角是增大的,故PQ是增大的,所以0B与竖直墙壁成OA 0B对0点的拉力分别为T i、T2,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 C〗T2合力大小为mg方向竖直向上T2的合力与物体的重力是一对平衡力V3 mg2以结点0为研究对象,结点受到三个力的作用:T i、T2和重物对结点向下的拉力T=mg这三个力平衡,任意两个力的合力与第三个力是一对平衡力,所以A选项正确、T i、T2的合力与绳子拉力T是一对平衡力,绳对重物的拉力T与mg是一对平衡力,故B选项错误.由结点受力图所示可知.T 1 mg sin 60-3 mg,T 2A 、C 正确、8、如图所示,物体 A 在斜面上刚好处于静止状态,在其上轻轻放一重物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BD 〗 A 对斜面的压力增加了 G A 对斜面的压力增加了 Gcos 0 A 所受的合力增加了 G A 对斜面的作用力增加了A 、B 、C 、D B, B 的重力为G,(物A 在斜面上处于静止状态, A 上加一物B 时,仅相当于物 压力变为(G+G ) cos 0,摩擦力变为(G+G sin 0,由于增加物 B 后,即增加的重力为 G 所以对斜面的作用力(即增加的压力和增加摩擦力的合力)也为 G 9、如图所示,A B 是两根竖直立在地上的木桩,轻绳系在两木桩上不等高的 P 、Q 两点,C 为光滑的质量不计的滑轮, 下面悬挂重物 G 现保持结点P 的位置不变,当Q 的位置变化时, 轻绳的张力大小变化情况是〖 Q 点上下移动时,张力不变 Q 点向上移动时,张力变大Q 点向下移动时,张力变小 条件不足无法判断 受斜面的静摩擦力 A 的重力变大,它仍能在斜面上处于静止状态、物 F=Gsin 0,当 A 对斜面的 A 、 B 、 C 、 D 由图可知, (两杆间的距离一定,绳子长度 间的夹角0也就为定值、滑轮两侧的绳子的拉力大小相等,它们的合力沿竖直方向,与重 力G 平衡,两绳间的夹角为 2 0,由于0角和G 均为定值,故绳子的拉力与 P 、Q 两点的位 疋, 直角三角形 APC 被惟一地确定, 绳子与杆 置无关,移动 Q 点,绳的拉力保持不变) 10、如图所示,a 、b 两物体在图示的状态时处于静止,若将 a 物稍向右移动点仍保持静止状态,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B D 〗 A 、a 对地的压力增大B 、a 对地的压力减小C 、a 对地的压力不变D 、绳子的拉力不变a、b两物体在图示的状态时处于静止,此时物体b受到绳的拉力T与其重力是一对平衡力,有T=mg、设绳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物体a受力的情况为:在水平方向上,Tcos 0 =f静.......... ①.在竖直方向上,Tsin 0 +N=n a g ....... ② .当a物稍向右移动点,仍保持静止状态时,绳的拉力T=nmg不变,而0变小,由①式可知静摩擦力f静是增大的,由②式可知N是减小的,故B、D两选项正确、11、如图所示,物体在外力F的作用下静止于斜面上,则物体A受力的个数是〖D〗A、2个B 、3个F',故条件不足,无法确定)12、如图所示,斜面ABC放在粗糙的水平面上,斜面上放一物块重为G,物块静止在斜面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