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中医:解析““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的杂食思想”

合集下载

古代饮食中的养生智慧

古代饮食中的养生智慧

古代饮食中的养生智慧古代饮食中的养生智慧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

这十六个字堪称中国最早的“膳食指南”。

吃什么?怎么吃?古人有智慧,将天下食物分为几大类,并以一个数字“五”来代指数量众多,是古人养生智慧的精华,也是现代社会提倡的“食物多样化”的古老诠释。

今天就介绍下被我们当成主食的五谷杂粮。

五谷为养:五谷的说法不一,主要有以下两种:1、稷(小米)、黍(黄米)、麦(有大麦和小麦之分)、菽(豆)、麻(大麻子)2、稻、黍、稷、麦、菽3、禾、稷、菽、麦、稻虽然提到的食物种类略有差别,却都是同时含有谷类和豆类的,说明古人非常重视把谷类和豆类一起来食用。

而这一做法也特别符合现代营养学中“蛋白质互补”的饮食原则。

因为谷类和豆类的蛋白质氨基酸含量各有不足,而这二者一起搭配食用,则可取长补短、互相补充,使得蛋白质的利用率提高。

比如中国饮食中传统的豆饭、豆粥、青菜豆腐搭配米饭、面条,都是特别好的吃法。

在食物种类不太丰富,动物性食物较少的古代中国,这些智慧的食物组合搭配给国人提供了较充足而优质的营养素来源。

金黄色的小米和黄米:谷其实就是百谷的总称,包括所有可以食用的粮食类作物。

而在这些粮食中,小米和黄米是特别受到古人喜爱的。

因为相对来说,小米和黄米不需过多加工就很柔软美味,这在粮食加工技术不太发达的古代,就是古人眼中的“细粮”了。

从上古到先秦时代,小米都是北方首要的粮食作物。

在古代,小米还曾作为工资的一种支付给,这种方式一直施行到新中国成立之前。

可见从古至今,小米都是特别受到重视的粮食作物。

小米和黄米不需过多的精细加工就可以享用,维生素和矿物质都保留较多,比如维生素B1的含量是大米白面的2-6倍,它们金黄的美丽颜色源于类胡萝卜素,可以在体内转化为维生素A;膳食纤维的含量也比较丰富。

小米和黄米中的矿物质含量也较丰富,g,是精白米面的2-3倍。

中国北方传统中会给生产后的女性吃小米粥,确实是很符合营养学的习俗。

黄帝内经提出的膳食模式

黄帝内经提出的膳食模式

黄帝内经提出的膳食模式
《黄帝内经》中提出的膳食模式包括“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以及“饮食有节、谨和五味”。

1.五谷为养:谷物含有丰富的碳水化合物和纤维素,是人体热能的主要来源。

这种膳食结构模式与以动物性食物为主食的膳食结构模式相比,其人群的心、脑、血管性疾病,高血压、糖尿病、癌肿等“现代文明病”的发病率明显低得多。

2.五果为助:果蔬含有人体必需的大量维生素和矿物质,还有与人体新陈代谢密切相关的一些重要的酶也主要依赖果蔬的供给。

3.五畜为益:益为补益的意思,五畜有益于五脏精气。

就是说动物性肉食,可以作为人体营养必要的补充。

每天进食适量的肉、蛋、奶、鱼等食品,有利于儿童发育、生长,有助于孕妇和哺乳期妇女的营养补充,有利于营养缺乏及体衰病人恢复体质。

4.五菜为充:蔬菜可以辅助谷物中的营养物质的消化和吸收,还能保持肠道通畅。

5.饮食有节:饮食有节就是说吃饭要有规律,定时定量,以保持脾胃功能的正常运行。

中医认为进食过量,则脾胃负担过重,食积于胃肠,日久脾胃功能就会受到损害,水谷精微(营养物质)就不能化生,就会产生疾病。

6.谨和五味:药物有四气五味之分,食物也有寒热酸甜之别,人的体质又有虚实寒热之异。

因此中医非常注重饮食的性味对健康的影响。

四气是指药物或食物的寒、热、温、凉的不同特性。

五味是指药物或食物的辛、甘、酸、苦、咸的不同味道。

五谷为养 五果为助 五畜为益 五菜为充

五谷为养 五果为助 五畜为益 五菜为充

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
现在,不少人推崇“多吃蔬菜水果,少吃主食”的所谓“健康
理念”,其实,从科学营养的角度来看,这种光吃菜少吃饭甚至不吃饭的说法是个误区,如果形成长期习惯对身体健康是很不利的。

因为,人要想获取全面的营养,就必须吃由五谷组成的主食。

传统中医养生认为“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

就是说麦、稻、豆类、杂粮这些主食能养五脏之真气,是人体最好的补药,而果菜肉类是主食的有效补充部分。

五谷从种植到收割,根
系吸收大地的营养,叶子进行光合作用,吸收天地的精华,所有的生命活动都是为了养育这些种子,所有的营养最后都集中到了种子身上。

因此,五谷是最有营养的,五谷的营养也是最全面的。

维持人的生命,仅仅靠蛋白质和脂肪是远远不够的。

从物质结构来说,人体以及身上的器官99%是由水组成的,碳
水化合物正是我们身体所需的主要基础原料。

此外,人体热量来源于食物,食物中可产生热量的营养素有三类--蛋白质、脂肪和碳水化合物。

普通人合理的日常膳食中供热量比例是,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分别占总供热量的10%-15%、20%-25%、60%-70%。

可见,碳水化合物是人体最经济、最主要的能量来源。

如果没有充足的能量,蛋白质的修复功能,脂肪的调节体温功能,矿物质、维生素提高机体免疫力的功能等也无从谈起。

营养学家认为:从消化学的角
度来说,米饭以及面食的主要成分是碳水化合物,其次是植物蛋白质,脂肪含量不高,它们是既经济又能直接转化的热量营养。

米饭同大鱼
大肉相比,要容易消化得多,还有着其他营养成分不可代替的必需性。

:。

有关饮食养生的古代论述

有关饮食养生的古代论述

有关饮食养生的古代论述古代论述中对饮食养生的重视程度可以说是非常高的,因为人们认识到了良好的饮食习惯对身体健康的重要性。

以下是一些古代论述中关于饮食养生的观点和建议。

1.《黄帝内经》中提到:“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

”这句话指出了饮食应该搭配多样,包括五谷、五果、五畜和五菜,才能实现全面的养生效果。

这种饮食结构的理念在古代一直被奉为养生的基本原则。

2.《本草纲目》中记载了很多草药和食物的功效,例如人参、枸杞、菊花等具有滋补健脾的作用。

古人认为通过摄入这些具有药用价值的食物,可以达到调养身体、延年益寿的效果。

3.《饮食正传》中有关于饮食禁忌的论述,比如忌食过饱、过饥、过冷、过热等。

古人认为饮食应该适度,不要过量或不足,同时也要避免过于刺激的食物对身体的伤害。

4.《齐民要术》中讲到:“饮食有节,节食之道,五谷为养,五果为益,五畜为助,五菜为充。

”这句话再次强调了饮食的多样性和均衡性,将五谷、五果、五畜和五菜结合起来,可以实现全面的养生效果。

5.《本草纲目》中还记载了很多食物的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比如鸡蛋、牛奶、猪肉等。

古人认为这些食物富含营养成分,可以补充人体所需的能量和养分,从而增强身体的免疫力和抵抗力。

6.《黄帝内经》中还提到了食物的五味平衡的重要性。

古人认为五味包括酸、甘、苦、辛、咸,每种味道都有不同的功效和作用。

通过食用不同味道的食物,可以调节人体的阴阳平衡,达到养生的目的。

古代论述中对饮食养生的观点和建议都强调了饮食的多样性和均衡性。

人们应该摄入各种营养丰富的食物,搭配合理,避免过量或不足,以达到保持健康的目的。

同时,还要注意食物的烹饪方式和口味的平衡,避免过度刺激对身体的伤害。

这些古代论述对于现代人们保持健康的饮食习惯仍然具有很大的借鉴意义。

五谷为养:中国人的饮食观

五谷为养:中国人的饮食观

五谷为养:中国人的饮食观
《黄帝内经·素问》中说,:“毒药攻邪,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气味合而服之,以补精益气。


这里所说的“毒药”是指具有偏性的药物,也就是我们所常用的中药。

时下有很多人吃一些药物来进行滋补,像人参、当归、红枣等都是常用之物,更有甚者,有人是常吃六味地黄丸来补肾的。

想想却是不妥的,因为这些毕竟都是药物,有很大的偏性,是不可以长吃、久吃的。

像六味地黄丸,就是一味治疗肾阴虚的方子,是治病的用药,而不是保健品。

毒药是用以攻邪的,中病则良,切莫太过。

那么什么才是真正能够滋养我们身体的食物呢?
《内经》中已经说得很清楚,那就是“五谷为养”。

五谷者,种子也;种子者,植物之精华也。

一棵植物,其最有营养的部分就是它的种子,而且种子是一个生命的胚胎,蕴含着生的信息,人只常吃这些种子才会让身体充满生机。

过去说一个人脸色不好,会说这个人“面有菜色”,这是因为吃的粮食不够,改用瓜果来充饥所致。

五谷是走脾经的,而脾为后天之本,如果脾胃虚弱,就会整个人肌肉痿软,容易疲乏。

而现在的人物质条件好了,却不愿多吃米饭,而只想吃一些果蔬、鱼肉。

这岂不是本末颠倒了吗?
所以一个人要想健康,米饭面食才是主食,其它的都只是辅助而已。

中医保健养生: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

中医保健养生: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

中医保健养生: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

”这句话出自《黄帝内经》,意思是:五谷是人们赖以生存的根本,五果是作为主食的辅助,五畜是补益人体的食物,五菜是补充人体营养的食物。

具体来说,“五谷为养”指的是黍、秫、菽、麦、稻等谷物和豆类作为养育人体的主食。

“五果为助”是指枣、李、杏、栗、桃等水果和干果,泛指水果和瓜果食品。

“五畜为益”是指牛、犬、羊、猪、鸡等禽畜肉食,泛指肉食类及海产品。

“五菜为充”是指葵、韭、薤、藿、葱等植物蔬菜类,泛指植物蔬菜类食物。

这句话强调了饮食多样性和平衡的问题,人体需要从不同的食物中摄取不同的营养成分,以维持身体的正常运转。

同时,也强调了主食的重要性,五谷作为主食是人体所需能量的主要来源。

此外,还强调了水果、蔬菜、肉类等食物的辅助作用,这些食物可以提供人体所需的维生素、矿物质和纤维素等营养成分。

总之,“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这句话强调了饮食的多样性和平衡性,以及主食的重要性。

通过合理的饮食搭配,可以提供人体所需的营养物质,保持身体健康。

中医理论知识中医术语资料:五谷为养

中医理论知识中医术语资料:五谷为养

“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

是指麦、稻、豆类、杂粮这些主食能养五脏之真气,是人体最好的补药,而果菜肉类是主食的有效补充部分。

五谷从种植到收割,根系吸收大地的营养,叶子进行光合作用,吸收天地的精华,所有的生命活动都是为了养育这些种子,所有的营养最后都集中到了种子身上。

因此,五谷是最有营养的,五谷的营养也是最全面的。

维持人的生命,仅仅靠蛋白质和脂肪是远远不够的。

小米重养脾:小米是五谷之首,具有健脾和胃的作用,特别适合脾胃虚弱的人食用,是进补的“上品”。

煮小米粥时,待到粥熟后稍稍冷却沉淀,可以看到粥的最上层浮有一层细腻的粘稠物,也就是粥油。

粥油具有保护胃粘膜、补益脾胃的功效,适合慢性胃炎胃溃疡患者食用。

煮小米粥时,新米的补益效果比陈米好。

大豆重养肾:豆类中的黑豆被称为“肾之谷”,中医认为它能补肾强身、解毒、润肤,特别适合肾虚的人食用,对肾虚、浮肿有较好的改善作用。

大米重润肺:大米,入脾、胃、肺经,具有补中益气、健脾和胃、滋阴润肺、除烦渴的作用。

古代的养生家倡导“晨起食粥”以生津液,因此,因肺阴亏虚所致的咳嗽、便秘患者可早晚喝些大米粥。

同时,常喝大米粥有助于津液的生发,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皮肤干燥等不适。

小麦重养心:小麦被称为“五谷之贵”,中医认为它能养心安神、除烦去燥,对消除女性更年期综合征、盗汗以及烦躁情绪有食疗作用。

高粱重养肝:高粱属于杂粮,但却是五谷里不可缺的配角。

高粱具有养肝益胃、收敛止泻的功效,尤其是患有慢性腹泻的人,持续吃一段时间后,会有良好的功效。

《黄帝内经》五谷为养原文大海

《黄帝内经》五谷为养原文大海

《黄帝内经》五谷为养原文大海五谷为养“五谷为养、五畜为益、五果为助、五菜为充,气味合而服之,以补益精气”。

它为我们提供了世界上最早、最全面的饮食指南:即要吃的杂而全面,“谷肉果蔬,食养尽之”,就是什么都要吃,膳食要均衡,不可挑食;又要吃的有主次,“天生万物,独厚五谷”,就是说五谷是充养人体最首要的食物。

五谷有哪些特点?一、营养丰富未经精细加工的五谷杂粮含有丰富的矿物质、维生素、纤维素等,杂粮中的纤维素是细粮的9倍,可改善大多数人因为饮食不均衡,过于精细等所导致的便秘,有助于肠内有毒物质排出,增加肠道益生菌的种类及数量,可减少癌性物质的产生,预防大肠癌。

吸收油脂、胆固醇等,预防心脑血管病。

此外,还能辅助调理高血压等疾病,增进人体健康。

另外:五谷杂粮纤维质含量高,需在口中充分咀嚼,而且纤维质吸水性强,可增加饱足感,并减缓进食速度及进食量,因此可以帮助体重的控制并预防肥胖的产生。

二、补益气血,强壮身体五谷者,植物之种子也;种子者,植物之精华也。

因为天地间的精气都在种子里,我们通过一日三餐将它的“阳气、能量”吃进去,将五谷中的生命力转化为精气神来补充自己在生活中消耗的能量。

三、补脾和胃脾胃是我们的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要通过后天长期护养才能保持脾胃健康。

平时可以食用五谷熬成温和的粥,健脾益胃效果非常好,能改善脾胃虚寒所致的食欲不振,大便泄泻,腹胀、乏力等。

五谷和我们的生活、健康息息相关。

五谷最养人,五谷能养五脏之气。

早在古代就有“一谷补一脏”之说,一谷补一脏,每一种,都是大自然最好的回馈。

说了这么多,那么五谷到底有哪些?先来了解下它们:麦、黍、粟、稻、菽。

可谓个个都是天然的补品,各有各的妙处:麦补肝、黍补心、粟补脾、稻补肺、菽补肾。

小麦——温补肝胆先来说说麦,这个麦指小麦,主要在北方种植,生长周期符合“秋播、冬灌、春穗、夏收”,将一年四季的精华都收入了种子里,茁壮成长。

小麦到底有哪些功效好处?小麦--性味甘微寒,入心、脾、肾三经,除了能补益脾胃外,还能温补肝胆气血,补木生火,间接温补心气心血。

食养甄选的御元顺方

食养甄选的御元顺方

食养甄选御元顺方:传统与现代的融合食养甄选御元顺方,是一份源于中国传统医学和养生理念的独特食谱。

它以“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为指导,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通过合理的饮食搭配,达到调理身体、延年益寿的目的。

御元顺方以“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为原则,注重食物的阴阳平衡和五行相生相克的关系。

其中,“五谷为养”是指以稻、黍、稷、麦、菽等五谷杂粮为主食,提供人体所需的能量和营养;“五果为助”是指以桃、李、杏、枣、栗等水果为辅助食品,补充人体所需的维生素和矿物质;“五畜为益”是指以牛、犬、羊、猪、鸡等肉类为滋补品,提供人体所需的蛋白质和脂肪;“五菜为充”是指以葵、韭、藿、薤、葱等蔬菜为补充食品,提供人体所需的膳食纤维和微量元素。

御元顺方还注重食物的季节性和地域性。

根据四季的变化,选择适合时令的食物,如春季多吃葱、姜、蒜等辛辣食物,夏季多吃西瓜、黄瓜等清凉食物,秋季多吃梨、藕等润肺食物,冬季多吃羊肉、牛肉等温补食物。

同时,根据地域的不同,选择当地特有的食材和烹饪方式,如南方地区多食用大米和糯米,北方地区多食用小麦和大麦。

除了传统的饮食理念外,御元顺方还融入了现代营养学的科学原理。

它根据现代医学的研究成果,对食材进行科学的分类和搭配,确保食物的营养成分均衡且易于吸收。

同时,御元顺方还注重食物的烹饪方式,采用低油、低盐、低糖的烹饪方法,减少食物中的热量和脂肪含量,更加符合现代人的健康需求。

在御元顺方的食谱中,我们可以看到许多具有代表性的食材和菜品。

例如,红枣糯米粥是一道具有补血养颜功效的菜品,适合女性食用;枸杞炖鸡则是一道具有补肾益气功效的菜品,适合男性食用;还有绿豆薏米汤等具有清热解暑功效的饮品。

这些食材和菜品不仅口感鲜美,而且具有很好的保健作用。

除了传统的食材和菜品外,御元顺方还注重创新和发展。

它结合现代人的饮食习惯和健康需求,推出了一系列具有特色的新品美食。

例如,御元烤鱼采用了新鲜的鱼类和独特的烤制工艺,既保留了鱼类的营养价值又提升了口感;御元三鲜汤则是由多种食材炖制而成,具有丰富的口感和营养价值。

五谷为养

五谷为养

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2010-11-04 11:36:10来自: 唐山建民(/amin521)经过夏日生冷饮食肆虐,不少人的肠胃有所损伤,建议:秋季养收,奉冬之藏。

《黄帝内经》里讲:“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

”意思就是谷物(主食)是人们赖以生存的根本,而水果、蔬菜和肉类等等都是作为主食的辅助、补益和补充。

——《黄帝内经〃素问〃藏气法时论篇》“五谷:糠米甘,麻酸,大豆咸,麦苦,黄黍辛。

五果:枣甘,李酸,栗咸,杏苦,桃辛。

五畜:牛甘,犬酸,猪咸,羊苦,鸡辛。

五菜:葵甘,韭酸,藿咸,薤苦,葱辛。

”——《黄帝内经〃灵枢〃五味篇》秋天,气候比较干燥,再加上夏日生冷饮食的损耗,所以除燥与进补被提到重要日程上来。

五谷为养白色食物赶走秋燥“五谷”之说逐渐形成的习俗,是指稻、麦、玉米黄米、高粱、豆类五种粮食作物。

我们可以把这类食物统称为五谷杂粮。

其中小米最被国人推崇,小米属热性,黄色,最补脾胃,早晨食用好。

同时,米属凉性,尤其适合在傍晚食用,可以多吃一些。

而面属热性,最补心气,冬种夏收,夏季食用最好。

另外,各种豆类比较适合在冬季食用。

在腊八那天,传统民俗要熬腊八粥,粥中就加入了芸豆、红豆等各种豆类,这也是非常顺应天时的。

在古代中医看来,一日三餐中不可缺少的就是各种谷物,也是对人体最为滋养的。

五谷被看做各种食物中最重要的一部分,因此在每顿饭中,中医认为应当多吃主食。

目前,秋高气爽,但“燥”字当头,为了避免其对身体带来的伤害,应当以润为主,而五谷可以养人,所以就要多吃一些。

中医认为,五脏中的肺对应的是白色。

要想达到润肺的功效,最好的办法就是多吃一些白色的主食,例如米面等。

五果为助果核果肉浑身是宝《黄帝内经》中的“五果”为枣甘、李酸、栗咸、杏苦、桃辛,也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大枣、李子、栗子、杏、桃,泛指各种水果。

在秋季,水果的品种非常丰富,如梨、葡萄、苹果、橘子等,果肉和果核(坚果)各具营养。

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

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

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我们的祖先说: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

是说五谷是养命的,人的生命不仅仅靠脂肪、蛋白质来维持,要靠无数具有生命力的种子。

不论哪个民族,哪怕是以肉食为主,他也必须吃粮食,不吃粮食是活不了的。

为什么呢?种子是什么?种子是生命的延续呀。

您看我们从长沙古墓马王堆里挖出来的那些种子,已经两千年了,还能发芽,说明种子是有极强生命力的东西。

在现代,很多人天天不吃五谷,光吃菜,就为了减肥。

那就面有菜色了。

人是依靠五谷滋养的,那你老不吃五谷就会出现问题……我曾经诊治过一个小女孩,一年多不来月经了,来的时候脸色惨白,就像白骨精一样。

她这是减肥减出来的病,我采用的是什么办法呢?其实就是黄芪建中汤:黄芪、桂枝、白芍、甘草、生姜、大枣、饴糖。

她吃了一年,月经来了,小脸也变得红扑扑的了。

为什么呢?闭经是因为她血的生化不足,脾胃是气血生化的源泉,你不给它谷物的滋养,脾胃生化不出血来,她不闭经才怪呢!所以,我觉得这些疾病的发生,饮食是一个非常关键的问题。

你看八路军伤员靠什么养好伤?小米粥。

为什么中国妇女生孩子都要喝小米粥?就因为维持人的生命不仅仅靠脂肪、蛋白质,更要靠无数具有生命力的种子。

你想这一碗小米(谷子),种到地里就能长出一大片啊,那一碗老玉米种地到里才长出几十棵啊,它俩能同日而语吗?小米(谷子)的生命力极强,是用它的生命力来维持你的生命力,所以,生完孩子以后就要喝小米粥。

小孩脾胃弱、腹泻,可以用小米粥油来解决,它味甘、色黄,入脾胃,具有极强的生发之力,气往上提了,腹泻就止住了。

几千年来,中华民族是以植物性食物为主的民族,这和外国人不一样。

你看外国人吃饭,一手拿刀子,一手拿叉子,大叉子叉上羊肉一烤,刀子一割,小叉子一叉就吃了。

这是外国人的生活方式,因为他们以游牧为主,基因经过成千上万年的遗传和变异,对肉类的消化能力要比中国人强得多。

我们祖先在过去是以植物性食物为主的,这也是几千年遗传的结果,和西方人的饮食习惯是不一样的。

《黄帝内经》“五果为助今解

《黄帝内经》“五果为助今解

《黄帝内经》“五果为助今解早在2000年多前,我国最早的医典《黄帝内经·素问》中就已明确指出,合理的膳食结构应该是“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气味合而服之,以补中益气。

”五果者,古时指桃、李、杏、梨、枣,实际上是水果的总称。

我国膳食以谷类为主食,蔬菜为副。

主副食缺乏由水果补之,所以称为五果为助。

这种古老的理念、在科学兴旺的今天仍不失为理想的、科学的饮食结构。

果品,在饮食中占有重要位置,对于增进健康,预防疾病,调节体内代谢,确有不可低估的作用。

水果的成分与成效水果含有人体所需的各种营养素,其中糖、维生素、有机酸、矿物质、果胶尤为突出。

水果中维生素的含量极为丰富,尤以维生素C的含量更是得天独厚,比其他食品高出许多倍。

在鲜枣中每百克含维生素C高达540毫克,居鲜果之首。

山楂占第二位,每百克多达80毫克。

果苑新星猕猴桃的含量也很高,高达300~420毫克。

此外,柑橘、沙田柚、柿子、草莓等维生素C的含量都很丰富。

维生素C也叫抗坏血酸,可预防和治疗坏血病。

它参与人体糖的代谢及氧化复原过程,能影响毛细血管的通透性和具有凝血作用。

维生素C还可以治疗多种出血症,促使血脂下降,增强人体免疫力。

近年来发现维生素C还可以阻止致癌物质对人体细胞的侵害,构成人体的防癌防线。

果品中含有丰富的胡萝卜素和B族维生素。

这些物质对于生长发育、预防疾病、参与人体代谢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矿物质是人体生理中所必需的另一种要素,它对维持人体的酸碱平衡和生长发育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枣和山楂含钙最多,钙与人体骨骼、神经、肌肉都密切相关,对儿童和孕妇尤为重要。

钙的缺乏可引起骨骼发育不全,或造成佝偻病与皮肤病,血钙低时还会引起手足抽搐等病理现象。

在各种果脯中铁的含量最多,以杏干、葡萄干、柿饼最为丰富,鲜枣、沙果中含铁也很多。

水果中所含果酸,在其他食品中是没有的。

果酸不仅能够促进食欲,帮助消化,而且有些果酸还可阻止糖转化成脂肪,对于减肥和健美具有一定意义。

《黄帝内经》五畜为益

《黄帝内经》五畜为益

《黄帝内经》五畜为益《黄帝内经》素问· 脏气法时论有云毒药攻邪, 五谷为养, 五果为助, 五备为益, 五菜为充,气味和而服之, 以补益精气。

”五谷为养,很好理解,那五畜为益,应如何理解呢?五畜为益,五畜是指鸡、鸭、羊、狗、猪。

中国古代强调老人才可以吃肉,因为肉可以长人的勇气,但不能升人的智慧;古人不提倡年轻人吃肉,还因为吃肉容易生性欲。

冬至时,我们可吃当归生姜羊肉汤,当归补血,生姜羊肉温热,为大补。

【牛羊鸡】羊、牛、鸡属火性,应该炖食,如北方的小鸡炖蘑菇。

小鸡阳性,蘑菇阴性,阴阳和合比较科学。

在西方,鸡多是烤食,这样更增加了鸡的火热之性,,反而不科学,这可能也是西方人习惯喝冰饮的原因。

【鸭子】鸭子应该烤食,因为鸭子属寒性,同时加葱、姜、蒜等辛散之物可以化肉食。

有人问南方的一道名菜-一“虫草煲老鸭汤” 是否合理? 其实,老鸭好比更年期后的鸭,性征已经不明显,所以如此吃法并无不当。

现在吃素的人越来越多,吃素的人一般还忌讳吃葱、姜、蒜、香菜等,这是因为葱姜,蒜、香菜等为辛散之物,可以化肉食,比然不吃肉食了,自然不必吃这些东西了。

而肉食者则一定要多吃忽,姜、蒜等物,最好还要喝点温热的酒,或者喝些大麦茶等,因为大麦茶可以去积食,平胀气,壮血脉,化谷食,止渴暖胃。

【海鲜】肉食还包括鱼虾蟹类的东西,这些都偏于寒性,吃它们时尤其有讲究。

首先这些东西最好是熟吃,生吃最好用酒浸过,并伴随看血僧和芥末类的东西才好消化其次,吃鱼虾蟹类的东西时,不可以喝碳酸饮料和冰啤酒,碳酸饮料喝多了容易胀气;啤酒就羊肉,一凉一热,容易得消化道疾病;啤酒就海鲜就是两寒,容易诱发痛风。

那喝什么呢,喝温热的黄酒,或者大麦茶。

有人说,那就没什么乐趣和刺激了,一口冰啤,一口海鲜多爽啊,是啊,等百病缠身就不爽啦。

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是什么意思

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是什么意思

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是什么意思
[最佳答案] 意思是药物为治病攻邪之物,其性偏,五谷杂粮对保证人体的营养必不可缺,水果、肉类、蔬菜是必要的补充剂。

出自《黄帝内经·素问·脏气法时论》。

现代人生活水平提高,饮食精细化,鱼肉、果菜等在饮食结构中所占比例增加,导致饮食失调,疾病横生。

不少“富贵病”是由于人们吃得过精过细而导致的。

人们为什么不太喜欢吃粗粮,主要原因还是入口的口感不好。

由此可见,感觉有时候并不都是对的。

粗粮中的膳食纤维,虽然不能被人体消化利用,但能通肠化气,清理废物,促进食物残渣尽早排出体外。

因此,重建合理饮食对健康生活有相当意义。

扩展资料:价值。

“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药食同源,巧用食补

“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药食同源,巧用食补

“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药食同源,巧用食补食补,即主要是利用食物,如谷、肉、果、菜之类,通过饮食的形式来补益身体,维护健康,并作为食物或者其他疗法防治疾病的辅助手段,适应范围广,简便易行。

中医学的理论著作《黄帝内经》中提出了“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的搭配原则,开了食补之先河。

具备了一定的食补知识,不出家门即可自选材料,取材便利,四季常备,安全无毒,自己烹调,自我疗治。

当然,从“药食同源”的角度看,一些药物同时也是食物,如山药、荧实、莲子、百合、羊肉、龙眼肉等。

在我国食疗历史上,不但广大劳动人民喜闻乐用,历代皇亲国戚、王公大臣也十分重视。

有史料记载,清代的慈禧太后,中年以后常患脾虚便溃,但又喜欢服药,御医便给她开了粥方,用黄苠一药,和山药、莲子熬粥常用,可以健脾益气。

患口渴下泄时,则用绿豆、鲜青果、竹叶、橙子煎汁服用,能生津补胃。

一般的人平时并不注意食补的问题,只是在患病之后身体虚弱,或者产后、手术后才想到食补。

当然,病后体虚应当进补,但一般的病人在生病之后的一段时期内,往往身体虚弱,脾胃的运化吸收功能也处于比较低下的状态,不能进食过多,或者虽然吃下去了却不能够消化吸收,反而达不到补虚的目的。

从这一个角度看,在平时的生活中,在无病的时候注意食疗,养生补虚,增强体质,预防为主,防患于未然,更符合《内经》“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的原则。

因此,食补可以分为平时的食补和病后的食补两大类,二者不可偏废。

不管是平时的食补还是病后的食补,都应该讲究食“辨证施治”,也就是根据人的体质、年龄、性别、生活环境、疾病清况、饮食习惯等各个方面的具体情况,结合食物的四气五味、补益效用等,选择补益用的食物。

所以,大家都应当了解一些食疗的常识。

一般说来,人体的虚弱证包括四个方面,即:气虚、血虚、阴虚、阳虚。

气虚:多表现为头晕目眩,气短懒言,神色疲惫,语声低微,全身乏力,常自汗出,或者食欲不振,食后腹胀不能消化,或者容易感冒,舌色淡,脉虚无力等,活动时诸症加剧。

徐文兵:五谷为养!

徐文兵:五谷为养!

徐文兵:五谷为养!《黄帝内经》里讲:“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

”五谷就是我们吃的稻米、小麦、老玉米、小米和黄米,我们可以把这类食物统称为五谷杂粮。

“五果”就包括咱们吃的那些桃、李、栗、杏、枣,这都是果。

“五畜”就是咱们吃的肉,猪肉、羊肉、狗肉、鸡肉,这就是五畜,益就是补益的意思。

“五菜”就是咱们吃的那些蔬菜,各式各样的蔬菜,它们起到一个补充的作用。

所以,五谷是养命的,五果是帮助你消化的,五畜是起到补益作用的,五菜是起到补充作用的。

维持人的生命仅仅靠脂肪和蛋白质是远远不够的,最主要的还是要靠无数具有生命力的种子,没有一个民族说不吃粮食就能生存的。

种子的生命力是非常重要的,也是我们生命力量的源泉。

举个例子来说,长沙马王堆出土的两千年前的种子,甚至到了现在还能发芽,可见种子生命力的强大。

我们说种子是生命的延续,所以中医讲的吃五谷,其实就是各式各样的种子。

不但吃饭需要靠种子,维持人的生命需要靠种子,中医里面也有很多种子入药,比如车前子、枸杞子、覆盆子…那些补肾的药全是种子,五子衍宗丸全是籽儿。

所以,我们说维持人的生命不能仅靠脂肪和蛋白质,要靠无数具有生命力的种子。

在我们日常生活中,五谷中最好的是什么呢?我认为,五谷中最好的是小米。

小米在中国古代叫做“稷”,江山社稷的“稷”字,就是小米,国家的代称叫做社稷,社是什么?社就是我们对祖先表示一种祭祀,稷是什么?是小米,“社稷”的意思就是我们祖先用最好的粮食来供奉祖先。

我们可以想像,一碗小米种在地上是一大片,这一碗小米有多少粒?一粒小米就是一粒生命。

而且小米在任何贫瘠的土地上几乎都生长,你只要撒下去它就能长起来,具有极强的生命力,所以我们的祖先把小米作为五谷之首,是有他的道理的。

你看一碗老玉米,一共才几十颗,可一碗小米,可是上百颗,上千颗,它所具有的生命能力,是不一样的。

对人来讲,小米也是补益中的上佳之品。

作为五谷之首,你想想,革命战争时期,我们的八路军伤员靠什么养好的?靠的是山西老大娘的小米汤;现在女同志生完孩子,从南到北为什么都要喝小米粥?就是因为它有着极强的生命力。

五谷为养《黄帝内经》中的养生之道

五谷为养《黄帝内经》中的养生之道

五谷为养《黄帝内经》中的养生之道《黄帝内经·素问·藏气法时论》篇中有此一说:“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

作为我国最早的一部医学著作,它给我们提供了世界上最早而又最全面的饮食指南:既要吃得杂而全面,又要吃得有主次之分。

在中国营养学会推出的膳食配比中,第一强调的也是要多吃五谷杂粮。

然而,《黄帝内经》里的饮食之道远不止此,它还蕴含着更多的饮食要义、饮食文化需要我们去挖掘和学习。

饮食要合理均衡《黄帝内经》倡导“谷肉果蔬,食养尽之”,就是指人们的膳食要均衡,不可偏颇。

谷肉果菜都是饮食营养的基本物质,而且有各自不同的性味功能,最好是均衡搭配食用,以保证营养全面,培补人体的精气。

可是现在有的孩子吃的都是精心加工出来的精细食品;有的人怕患高血压、心脏病不敢吃荤;也有不少人为了保持好的体形只吃水果餐、蔬菜沙拉,结果得不偿失,出现了各种病症。

吃“精品”的孩子脾胃越来越弱,“不敢吃荤”的人气血渐渐不足,“只吃水果餐、蔬菜沙拉”的人面色一天天向“菜色”靠近。

吃得杂一点,谷肉果蔬都接受。

即使吃粮食,也要细粮、粗粮相结合,谷物豆类相宜。

古人说得好:“烹龙炮凤何足贵,劝君杂食颐天年。

”与西方国家以动物性食物为主而很少谷物的膳食结构相比,它大大减少了高脂血症、高血压、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肥胖症及结肠癌等众多疾病患发的概率,对于提高我们民族的整体健康水平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饮食要节制适时《素问·上古天真论》里说“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把“饮食有节”作为养生的一个重要方面,主张“谨和五味”、“饮食有节”的饮食方式,反对“以酒为浆,以妄为常”的不良生活习惯。

过节或聚会时,人们常常会失去节制,暴饮暴食,结果吃出了肥胖病,吃出了高血压,吃出了肝硬化。

要健康,无论何时都应该做到“已饥方食,未饱先止”。

“已饥方食”,吃起来味香爽口,虽吃的是粗茶淡饭,却胜于美味佳肴;“未饱先止”,再好吃的东西也不要吃得过饱过撑,“每餐七八分饱,健康长寿活到老”,“七分饱”最养生。

老中医:皇帝内经中“五畜为益”的内涵

老中医:皇帝内经中“五畜为益”的内涵

《素问·藏气法时论》中指出:“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气味合则服之,以补精益气。

”五畜为益,主要有两方面,一来畜类的肉能维持人类生命活动和提供体力劳动所需能量,二来就是要把食肉控制在一定范围之内,免得适得其反。

我们只有把食肉的利弊认识清楚,才能最大程度的使其为我们身体服务。

人类诞生初期过的是茹毛饮血的生活,所以嗜好肉食是人类的天性。

因为后期动物性食物资源的短缺,人类才走上食五谷的道路,但这丝毫没有削弱人嗜肉的爱好。

食肉绝大多数理论是“以形补形”,这与《黄帝内经》里食补理论“以脏补脏”不谋而合。

由于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可供选择的动物性食材越来越多,我在这把这些分为五类:肉类,蛋类,水产类,昆虫类,乳类。

肉类主要是畜类的肌肉,内脏,骨血等,能提供人体所需氨基酸,矿物质,维生素,胶原纤维和脂肪。

不同的肉类在烹煮过后能呈现不同的风味。

一般来说心,肝,肾内脏器官蛋白质含量较高,脂肪少,含有较多的维生素和矿物质,皮肤和筋腱主要是胶原蛋白和氨基酸,骨头里主要就是骨胶原。

蛋是我们生活中蛋白质最常见的来源之一。

而且蛋类的蛋白质都是优质蛋白,极易被人体吸收。

蛋黄中更是含有多种维生素,矿物质,脂肪。

以鸡蛋为例,鸡蛋有养血安胎,清热解毒的功效,可主治胎动不安,目赤咽痛,痢疾,烫伤等症。

水产类主要是日常的鱼,虾,蟹,贝。

鱼类的主要特点就是脂肪含量很低,但氨基酸,维生素,矿物质却比一般肉类丰富,虾,蟹,贝多为补肾壮阳,健脾补气,清热解毒等功效。

昆虫类中,现在常见的有蚕蛹,幼蜂,蚂蚁,蝗虫等。

昆虫的蛋白质含量非常高,昆虫的脂肪多为软脂肪和不饱和脂肪,易消化。

昆虫身上更是含有几丁质,抗菌肽,防御素,外源性凝结素更是一般肉类所无法给予的。

乳类在现代工艺中有多样化衍生,有最初的牛奶,羊奶,到以后的奶粉,酸奶,炼乳等。

我在这主讲酸奶。

酸奶能调理肠内细菌平衡,增加体内双歧杆菌等有益菌,抑制部分有害菌的繁殖,净化肠胃。

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

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

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膳食构成和许多疾病的发生有着密切的关系。

在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大多数人处于从吃饱向吃好转变的过程。

由于缺乏营养知识,把“吃好”和“好吃”等同起来,丢掉了传统饮食习惯,盲目崇尚西餐,摄入大量的高脂肪、高蛋白及高糖类食物。

结果出现了糖尿病、肥胖症、高脂血症等代谢疾病的大会师。

那到底应该怎么吃呢?其实,保持我们传统的饮食习惯就可以帮你远离疾病。

《黄帝内经》提出了“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气味合而服之,以补精益气”的膳食配伍原则。

同时还告诉人们不可暴饮暴食,避免五味偏嗜。

几千年来,这些原则一直作为中华民族膳食结构的指导思想,为保障全民族的身体健康和繁衍昌盛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五谷为养:畜菜果助五谷为养:谷物含有丰富的碳水化合物和纤维素,是人体热能的主要来源,这种膳食结构模式和以动物性食物为主食的膳食结构模式相比,其人群的心、脑、血管性疾病,高血压、糖尿病、癌肿等“现代文明病”的发病率明显低得多。

五畜为益:益为补益的意思,五畜有益于五脏精气。

就是说动物性肉食,可以作为人体营养必要的补充。

每天进食适量的肉、蛋、奶、鱼等食品,有利于儿童发育、生长,有助于孕妇和哺乳期妇女的营养补充,有利于营养缺乏及体衰病人恢复体质。

五菜为充、五果为助:是指蔬菜水果对脏腑有充养、辅助作用。

果蔬含有人体必需的大量维生素和矿物质,还有与人体新陈代谢密切相关的一些重要的酶也主要依赖果蔬的供给。

饮食有节谨和五味饮食有节:饮食有节就是说吃饭要有规律,定时定量,以保持脾胃功能的正常运行。

《饮膳正要》提出:日食以三餐为宜,早餐好,中餐饱,晚餐少。

既不能暴饮暴食,也不能饥饱失度。

如《内经》所云“谷不入,半日则气衰,一日则气少矣”,讲的是过饥的害处。

《内经》还说“饮食自倍,肠胃乃伤”,说的则是过饱的弊端。

中医认为进食过量,则脾胃负担过重,食积于胃肠,日久脾胃功能就会受到损害,水谷精微(营养物质)就不能化生,就会产生疾病。

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气味合则服之,以补精益气

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气味合则服之,以补精益气

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气味合则服之,以补精益气《素问·藏气法时论》中指出:“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气味合则服之,以补精益气。

”这一段话是我们整个饮食的指导纲领。

一、五谷为养五谷的意义包括狭义跟广义两个含义,《周礼·天官·疾医》:“以五味、五谷、五药养其病。

”郑玄注:“五谷,麻、黍、稷、麦、豆也。

”《孟子·滕文公上》:“树艺五谷,五谷熟而民人育。

”赵歧注:“五谷谓稻(大米)、黍(黄米)、稷(谷子)、麦(小麦)、菽(豆类)也。

”《楚辞·大招》:“五谷六仞。

”王逸注:“五谷,稻、稷、麦、豆、麻也。

”《素问·藏气法时论》:“五谷为养。

”王冰注:“谓粳米、小豆、麦、大豆、黄黍也。

”《苏悉地羯罗经》卷中:“五谷谓大麦、小麦、稻谷、大豆、胡麻。

”从以上古代文献可以看出,对于五谷的认识稍有出入,主要包括:大米,小麦,谷子,黄黏米,各种豆类。

而广义的五谷泛指各种可被人类使用的谷物。

黄帝内经指出五谷为养,这个意义非常重要,五谷是主食可以养人,反过来说来,生命之所以存在靠的就是五谷的营养,反观当前很多女孩减少主食五谷的摄入,增加水果的摄入,水果成为主食,通过这种饮食结构的调整以求达到减肥的目的,长此以往人体失去五谷的营养,身体必须亏虚。

五谷都是植物的种子,植物经过一年的努力结出来的种子都是吸收天地精华才孕育而成的,所以五谷包含的精气非常充足,将那么多的精华注入一颗小小的种子里边,浓缩的精华啊,种子具有非常充足的生长之势,因此人体通过摄入这种包含天地精华的种子可以维持自身生命的运转。

内经用五谷为养四个字高度概括了谷类豆类食物对于维持人体生命的重要性。

因此必须形成五谷是主食的观念,诸如以水果作为主食,以蔬菜作为主食,以肉食(包括各种蛋白质食品)作为主食都是不合理的饮食习惯。

二、五果为助五果即:李、杏、枣、桃、栗。

五果的对于人体的作用较之于五谷是辅助地位的,首先对于五果的认识,不可笼统的认识就是水果,其中栗就是指板栗,是干果中的一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国古代医著中提出的“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的杂食思想,一直受到古往今来的中国人的高度重视。

与之相应的是,南朝医学陶弘景在《养性延命录》中总结了前人在养生实践中的得失,写出了“田夫寿、膏梁夭”的警世之语。

用今天的话来说,就是:粗菜淡饭者长寿,肥肉精粮者夭之。

在当今社会,提倡杂食和粗茶淡饭尤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物质生活的不断提高,使许多家庭的餐桌上时常摆满了某些营养素过剩的食物,由此,而导致肥胖症、高脂血症、冠心病、脂肪肝等一系列富裕病的发生。

同时,也有很多人为了健康长寿而十分注意营养问题:一听说某种食品多吃不宜,便一口不吃;而听说某种食品有助于延年益寿时,就拼命多吃。

其动机虽然可取,但却时常顾此失彼而造成南辕北辙的后果。

例如:为了防止动脉血管硬化和肥胖症,很多人拒绝食用动物性脂肪和肥肉,而只吃植物油和瘦肉,以为如此便可安然无恙。

殊不知,瘦肉所含有的丰富的蛋氨酸进入人体后,在酶类的催化作用下变成同型半胱氨酸,从而为动脉血管硬化提供了前提条件和可能性。

同时,摄取低胆固醇和高植物油食物,虽然可在一定程度上防止动脉血管硬化的发生,但罹患胆结石症并由此导致死亡的可能性却比正常人高出2倍以上。

专家建议,应提倡杂食和粗茶淡饭,即混合饮食,反对偏食。

正确的饮食办法是:以植物性食物为主,注意粮豆混食、米面混食,适当辅以包括肥肉在内的多种动物性食品,才是健康的万全之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