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网络的分析和应对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何提高网络舆情的分析和应对能力
网络舆情是指公众通过互联网对自己关心的或关涉自身利益的社会公共事业所表达的意见、态度的总和,反映公众的情绪和社会政治态度。当前,我国网络舆情基础广泛,人数众多,信息量大,意见纷繁,具有内容公众化、传播开放化、控制难度大等特点。如何提高对复杂多变的网络舆情的分析和应对能力,及时准确把握社会舆情动态,科学引导网络舆论,优化社会治理环境,是地方政府以及各级领导干部必须面对的新课题。
一、加强宣传和培训,提升政府网络舆情应对能力
提高领导干部对网络舆情的政治敏感度。不重视网络舆情,忽视互联网反映的问题,轻则使各级政府工作陷于被动,重则损害党和政府的形象,动摇执政基础。因此,各级政府及领导干部要高度重视互联网舆情,把关注互联网、驾驭互联网作为工作的重要内容,自觉培养关注网络舆情的习惯,尊重公民知情权、参与权与监督权,当出现网络热点事件时,快速反应,及时处理。
提高领导干部的网络操作能力。领导干部应当具备网络运行规律的掌控能力、网上信息的甄别能力、网上舆情的研判能力。要善于利用网络搜集信息,从而把握社情民意;加强学习,掌握互联网使用知识,增强网络信息发布、网民互动交流等各方面的实际操作能力。
提高领导干部网络舆论的引导能力。日常工作中,要把加强网络道德建设和舆论引导作为重要内容,对网民进行道德规范教育,制定网络道德的规范和标准,开展有效的道德舆论评价,积极营造网络道德的良好氛围。积极采纳网民提出的有建设意义的意见和建议,通过公共政策制定过程的进一步开放,通过加强对网民群体的参政能力培养,使有良好参与公众政策能力的网络群体不断扩大,为实现网络民意与公共政策的良性互动创造条件。
提高领导干部网络执政能力。各级领导干部要自觉培养适应网络舆论监督下开展工作的能力,不仅面对舆论压力要有心理承受能力,更要提升应对水平;不仅要使信息公开成为常态,更要学会主动研判网络舆情。各级政府要创新舆情管理能力培养的方式方法,提高广大公务员特别是领导干部与媒体打交道的能力、运用互联网的能力和舆论引导的能力。
二、建立健全应对网络舆情的工作制度和机制,提升网络舆情危机的化解能力
建立健全工作制度是应对舆情的关键环节。各地政府应形成和建立一套高效的网络舆情收集、分析、利用等行之有效的制度。一是建立舆情监控制度。建立健全一支舆情工作队伍,密切监控重要舆情动态,客观真实反映网络舆情的走向,为领导层决策提供客观严谨的依据。二是建立舆情处理预案制度。就工作中的热点问题和容易发生舆情的重点,事先研究制订相关公共应对预案,其内容应包括舆情事件表现形式、原因、先期措施及善后处理等,做到凡事有预案、有行动、有交代。三是建立应对网络舆情的研判制度。地方政府要高度重视舆情风险评估工作,依照舆情反映的对象是否具体、线索是否翔实、情节是否严重、后果是否值得关注等诸多变量仔细研判,科学确立舆情危机等级,以便适时启动反应机制。四是要建立健全舆情预判预警制度。平时注意收集、分析相关信息,以便掌握网络舆情的走向,及时应对各种突发性事件。
三、加强领导,进一步建立健全网络舆情管理机构
建立健全网络舆情管理机构是提高网络舆情的分析能力和应对能力的重要保障。2010年,中央作出了加强和改进互联网管理工作的决定,指出应设立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各地市也要明确相应机构,负责互联网信息内容管理工作。中央外宣办多次发文督办各省互联网信息内容管理机构的设立,并建议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设立副厅级以上的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就我区的情况而言,在监管机构设置上,离中央的要求和与其他省市的发展水平还有一定的距离,部分县市的情况更是不容乐观,做好建立健全网络舆情管理机构工作迫在眉睫。在这种情况下,各级党委、政府必须高度重视,将建立健全网络舆情管理机构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切实加强工作的组织与领导,进一步理顺管理体制,完善管理机制,充实管理队伍,为切实提高网络舆情管理能力创造良好条件。(罗佳妮作者单位:自治区党委宣传部新闻网络研究中心)